中醫藥發展方向范文
時間:2023-12-29 17:51: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醫藥發展方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大家首先認識到精神衛生問題既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也是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精神障礙與各種軀體疾病一樣,均是生物、心理、社會(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近年來由于生活節奏快、社會壓力大,競爭激烈,因精神緊張而導致精神疾病的發生率逐年增多,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精神殘疾614萬人。另據衛生部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每年約有28.7萬人死于自殺,有1600萬重型精神疾病患者、600萬癲癇患者、3000萬受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的17歲以下兒童,近幾年大中學生中的精神衛生問題也在大幅上升,充分說明我國教育、精神疾病的防治方面所存在的嚴重缺陷。精神衛生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由于大多數精神疾病至今病因和發病機理不明,缺乏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和手段,一旦患病,治愈率低、病殘率高。在我國,精神疾病也是造成許多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原因。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全國輕重精神疾病患者已經超過1.3億;中國的精神疾病負擔已排在疾病總負擔的第一位;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相當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討論中對比發現出了中醫治療精神疾病的優勢。祖國醫學早在《內經》中對精神疾病就有記載,且對精神障礙的病因、病機及治療均有較系統的描述。中醫藥能就地取材,方法簡單易行,在慢性疾病的防治中能發揮特色優勢。中醫認為,情志疾病與腑臟氣血、陰陽失衡等有密切的關系,采用天然中草藥調理陰陽,更是治療情志疾病的重要環節。中醫的辨證施治、異病同治,在情志病的治療中可以發揮很大的優勢。中醫藥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很早注意到心理因素對機體功能和疾病發生、發展、預后的影響。中醫療法心身合一,蘊含哲理,治療精神疾病的中藥有數百種,方劑數千個,針灸及食療處方數以千計。針對神經癥、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精神分裂癥、激情刺激療法、言語開導療法、修身養性療法、中醫行為療法、音樂療法、導引吐故療法、藥物和針灸等中醫心理療法,均取得了良好的療效。既減少了復發率、提高了生活質量,又明顯降低了化學藥品的用量和副作用。
我院自1973年建院以來,中醫藥在精神疾病的防治及糾正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的副反應等方面得到普遍應用,對中醫的臟躁、不寐、健忘、失眠、驚悸、頭暈、頭疼、郁癥、癲癥、燥癥等情志疾病做了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先后做了《礞石滾痰丸治療精神分裂癥與氯丙嗪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與上海精神衛生研究所金國章教授合作的《左舷千金藤啶堿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研究》,探討了中醫提取物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中藥劑型改變的可行性,該項目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用逍遙丸、血府逐瘀湯、柴胡舒肝散、甘麥大棗湯、癲狂夢醒湯、順氣倒痰湯、生鐵落飲、朱砂安神丸等方加減,辯證施治,治療各類精神疾患;用活血化瘀法治療抗精神疾病藥物引起的閉經、化濕祛痰法治療藥源性肥胖、流涎、便秘、震顫、靜坐不能等不良反應都取得良好的療效。總結出情志疾病的腑臟辨治和氣血辨治方法,先后撰寫論文在各類專業期刊發表。
經絡具有運行氣血、濡養周身、抗御外邪、調節陰陽的作用。在臨床應用中,先后做了《穴位注藥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將中醫的分型、西醫的量化有機結合起來,為深入研究中醫治療精神分裂癥提供了資料和依據,使中醫治療更具有系統化。《階梯式定點穴位刺激治療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礙的研究》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穴位注藥治療臂叢神經損傷37例療效觀察》在,<<中國針灸>>發表;《耳穴貼壓治療治療藥源性便秘218例效果觀察》等療效可靠。
中醫心理學應用前景廣闊。中醫早在《內經》就提出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預防醫學思想,重視和暢情志、攝養心神、性命雙修,創造了一套具有民族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心理衛生原則和方法。應用如豁達法,對預防精神障礙的發生起到了積極作用。現代不少精神病學家也強調了心理因素在精神疾病發病中的重要性。故在中醫調暢情志的方法與西醫的心理咨詢相結合有利于預防精神障礙的發生。對康復期的病人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三.大討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發現的問題
1、中醫新技術應用少,診斷手段簡單,利潤低,經濟效益差,中醫不賺錢,中醫師就沒有地位,資金投入少,為了醫院生存,一些單位只重視收入高的科室,忽視中醫科的建設。致使中醫藥不但得不到發展,而且逐年萎縮。
2、長期以來,政府對中醫藥行業管理相對寬松,對非法行醫人員打擊力度不夠,利益的驅使,一些不懂醫學、無行醫資格的人也打著中醫的牌子招搖撞騙,致使一些人對中醫藥產生了懷疑,有的醫生也直接說中醫不治病,不推薦、不支持病人用中醫治療。歪曲了中醫的實質內涵。中醫藥的應用受到影響。
3、精神病人大部分不承認有病,無自知力,服藥、治療都是被動進行,中醫湯劑服用及針灸等都不易取得急性期病人的合作,應用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
4、現行的保險制度,很多新藥、貴藥都已進入醫保項目,而一些傳統的中成藥,在精神科常用的如六味地黃丸、復方蘆薈膠囊等中藥依然是自費藥,限制了醫生的應用,中醫藥在這個保險體系中沒有受到很好的保護。
5、房屋和人員相對缺乏、設備陳舊、人員斷層,無條件設立專門的中醫精神科病房、專職的煎藥人員和必要的診療設施。嚴重制約了中醫藥在精神科的應用。致使一些中醫院校畢業生也不得不改做西醫。
四.解決問題的思路措施和意見建議
自開展解放思想、發展中醫藥活動以來,對300名病人進行了中醫藥治療精神病是否認可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認為重要毒副作用小,只愿意服中藥,不愿意服西藥治療的96人,站百分之32;愿意中西藥并用的178人,占59.33%;愿意服中藥,但怕麻煩的11人,占3.67%;只愿意服西藥的15人,占5%.大部分人因擔心西藥的副作用而傾向中醫藥治療
1、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和結晶,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繁榮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中醫藥也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保護和發展中醫藥、弘揚民族文化是衛生界義不容辭的責任,單位要積極爭取新聞媒體的支持,積極宣傳報道本單位中醫藥工作新進展、中醫專科(專病)建設及優秀中醫人才,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積極參與衛生局組織的養生保健宣傳月、世界傳統醫藥日等各種活動,宣傳中醫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優勢,取得各級領導的支持,同行認可,堅持中西藥并重的方針,中西醫優勢互補,充分發展中西醫結合治療精神病的空間,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經濟、方便的治療方法。
2、醫院正在開發改造之中,等改造好了,建立專門的中醫精神科病區,配備愛崗敬業、熱愛中醫的專業技術人員致力于中醫藥治療各類精神疾病的研究。努力擴大中醫藥在精神衛生領域中的應用。
3、加大中醫藥在精神病防治方面的科研力度,在發揚傳統中醫藥診療技術的基礎上,探索出更適合精神科應用的、切實可行的、行之有效的中醫治療方法,多在提升中醫中藥的科學性方面下功夫。
4、建議醫療保險擴大中醫藥報銷目錄的范圍,大幅度提高中醫藥適宜的報銷比例,使群眾真正享受到中醫藥的實惠。也便于中醫藥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5、爭取中醫藥在輕型精神病人的治療中廣泛應用,在重型精神病人治療中的結合應用。
6、善語導便,修身養性,心病還須心藥醫
祖國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對心理疾患病人強調善語導便,加以疏導。所謂善語導便,包括好言勸慰,或解釋疑惑,或支持保證等諸多心理上的撫慰,相當于現在講的心理治療,也就是心病治用心藥醫的意思。我國著名的醫藥學家、養生家孫思邈十分強調怡情撮生,對情志不遂所致的疾病,更是要求從自身修養方面下功夫,比如要求要舍名利(淡薄名譽、地位、財富)、除息怒(節制喜怒哀樂)、去聲色(遠離聲色)、淡滋味(清淡飲食)、靜心深(安逸精神、心理),盡管這些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但這是修身養性、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的重要方面。我們現代人也講究養身先養心,要求做到寬心(保持寬松、隨和的心態)、懷有善心(時時事事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自己的心境也會得到慰藉)、處處靜心(心如止水,不為名利困擾)、時時定心(豁達樂觀,喜樂無愁,縱有不快,也一笑了之)、常樹信心(對失意坎坷不灰心、不氣餒、對生活抱有信心),有時還須要有一點點的粗心(不要事事斤斤計較,學會難得糊涂一點)。當然,這些對有心理情志疾病的人來說是難為了一點,但結合病人各自的實際狀況做這樣的啟發、交談,有時也是能起到很好的怡情悅性作用,而且往往也是很重要的。
篇2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實驗技術;課程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09)05-0978-02
廣西中醫學院研究生院自2004年在中醫藥專業開設的《中西醫結合基礎實驗技術與方法》課程,2005年改為《中西醫結合實驗技術與方法》受到研究生的歡迎,2006年以后改為《中醫藥科研實驗方法與技術》并增加實驗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結合200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十一五”中西醫結合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提出“優勢資源共享的中醫藥研究生綜合性《實驗技術與方法》課程體系建設”的課題,意在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和提高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國外的許多院校的實驗技術課程多以每一種器官,系統所關聯的多個基礎學科內容聯合起來,進行多學科的綜合性實驗教學。國內各院校比較,西醫類院校在研究生中開設實驗技術課程較多,內容廣課時多;多數在40學時以上。各學科的實驗教學相互獨立進行,各學科之間融會結合的較少。總體實驗教學顯得廣泛、細致而各科知識較松散。而中醫院校在研究生中開設實驗技術課程少學時短,內容單一,多數中醫院校僅開分子生物學和實驗動物學兩門,且實驗課時很少,造成中醫藥專業研究生實驗能力差,不能適應現代中醫藥科研發展的要求。本文結合本院在中醫藥專業研究生《實驗技術與方法》課程構建的實踐及問題,探討如何以優勢資源共享和教育創新思想為導向,構建中醫院校中醫藥專業研究生《實驗技術與方法》課程體系。
1 課程集各種最常用的現代實驗方法和技術為一體
基于教育創新思想和跨學科跨專業聯合形式,跨學科協作編寫綜合性教材《中醫藥科研實驗技術與方法》,教材內容集生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組織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現代實驗研究方法和技術為一身,教材涉及中醫藥科研選題、中醫藥研究方法、科研項目申報等科研基本要素,實驗技術包含計算機與生物機能實驗系統、膜片鉗技術、電子顯微技術、血清藥理學技術、細胞化學與免疫組化、肌電腦電心電技術、蛋白質組學技術、層析電泳光譜技術、分離與提純技術、細胞培養技術、印跡雜交與RNA探針技術、PCR、DDPCR、BT-PCR技術等,是現代中醫藥科學實驗的最常用、最前沿的實用技術。
2 整合優勢資源以專題講座的形式授課
本課程由相關科室的教師8人組成,其中教授(科主任)4人,副教授3人,助理研究員1人。課程總學時30學時,理論教學24學時,每周3學時,共8周,采用分章節、分內容,由本專業掌握該項技術的教授、副教授以專題講座的形式授課。實驗教學6學時/次,目前可供選擇的實驗模塊有6個。具體的實驗內容則采取與研究生本人的培養方向相一致或相類似的實驗模塊,由學生自由進行選擇。
3 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 按專業和培養方向的不同分層次實驗教學
創新教學是分層次地因人、因材、因專業施教,不是單一標準的統一的要求。分層次教學是讓不同目的、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要求主講教師對學生們的導師姓名、研究方向、專業特點,有較全面地了解,并制定出不同層次實驗模塊。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單一標準造成的人力、財力的浪費。同時也讓每個學生有適合自己的學習和發展的目標。
4 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結構
本課程為中醫藥專業研究生的專業基礎課程,使用教材為本院自編教材《中醫藥科研實驗方法與技術》,教學內容以中醫藥科研方法與技術介紹為主,注重中醫藥專業研究生科學素質的培養,強調基礎理論與實驗技能的統一性和完整性。體現中醫與西醫相結合的特點,使學生對當前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有更多的了解。本課程體系結構分七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中醫藥實驗研究的選題;第三章,中醫藥實驗研究的方法;第四章,科研項目的申報及注意事項;第五章,實驗研究的儀器設備及使用;第六章,實驗研究的基本技術與方法;第七章,實驗的常用技術與方法簡介。
5 改革實驗模塊與考核評價方法
目前已開展的實驗模塊有:①肺通調水道動物模型制備;②家兔中心靜脈壓測定;③動物生命指標(血壓,呼吸,心電,尿量)同步測定;④大鼠含藥血清的制備;⑤參觀相關實驗儀器設備和細胞室;⑥模擬填寫科研項目申請書等實驗模塊供學生選擇。考核擬采用有利于研究生專業發展和個性發展的模塊式和等級制評分。模塊式就是將考核內容按培養方向不同分為若干個考核模塊。等級制就是在每一個模塊按難易程度的不同分為若干個等級,由學生按自身發展方向選擇。
6 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①處理好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的資源共享與教學內容分章節授課的協調問題。②解決好本課程的多種實驗方法和技術與中醫藥專業研究生培養方向多樣化的相互統一關系,并應用促進個性發展的原則制定實驗模塊。③需解決實驗模塊多與教學時間短、參與人員多與實驗課酬低的問題,以及學生選擇實驗模塊不均教學人員工作量不等的問題。
篇3
為促進我院中醫藥文化發展,我院組織廣大職工認真學習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加強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及相關文件,根據各級衛生主管部門部署和要求,結合我院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醫院作為中醫藥文化繼承和創新、展示和傳播的重要場所,要以中醫藥文化為主體,以大力培育和倡導中醫藥文化的價值觀念為核心,融合時代文化特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與時俱進,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體現中醫醫院個性特征和區域文化特征;促進科室建設、技術服務、學術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項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基本原則
堅持突出特色。以中醫藥文化為主體,融合時代文化特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與時俱進,充分體現我院中醫藥文化特色。
堅持統籌規劃。中醫藥文化建設與醫院總體發展規劃相銜接,與醫院文化建設相結合,做到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環境形象的有機統一。
堅持因地制宜。按照總體要求,從我院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使建設工作充分體現醫院個性特征和區域文化特征。
堅持促進發展。緊緊圍繞醫院改革發展的中心工作,以中醫藥文化建設促進科室建設、技術服務、人才培養以及科學管理等各項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主要目標
在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環境形象等方面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進一步增強我院中醫藥文化底蘊,彰顯中醫藥文化氛圍,提高中醫藥服務質量,擴大社會影響,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機統一,通過中醫藥文化建設,使人民群眾從診療環境、就診方式、服務態度等方面切實感受到獨特的中醫藥服務。
二、醫院文化建設的內容
(一)價值觀念
中醫藥文化的價值觀念是中華民族深邃的哲學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醫藥中的集中體現,主導著中醫醫院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要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中“醫乃仁術”、“大醫精誠”等價值觀念,認清自身價值需要、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的關鍵,在思想理念、價值取向、培育方針等方面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醫生和護士是直接為病人服務的人,必須確立和強化“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把維護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幫助人、感動人,通過開展以“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次詳細的入院介紹、一張舒適的病床、一壺熱水、一個整潔的環境”的活動,為病人提供溫馨、細心、愛心、耐心的服務。各科室要在醫院價值觀念體系中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切實改進科室建設、技術服務、醫德醫風建設等各方面的工作。
(二)醫院宗旨
醫院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我院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堅持“誠信為本,仁德為先,人性關懷,科技興院”的宗旨,推動醫院文化建設,行風建設,不斷提高醫院管理水平。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即待人處事真誠、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本義就是要誠實、誠懇、守信、有信,反對弄虛作假。仁德即是要對患者做到想起所想,急其所急,心系患者。這反映時代特征,具有前瞻性;有利于激發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建院方針
年來,我院堅持“科技打造醫療,療效樹立品牌,服務善待患者,關愛鑄造人生”方針,不斷強化科技技術含量,引進現代化的診療設備,營造專科特點,打造專科優勢,為每一位患者提供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人性化、現代化的醫療服務。同時,堅持以中醫為主的辦院方向、保持中醫藥特色優勢的靈魂,不斷改進醫院各方面工作、增強員工凝聚力。這是提高醫院創造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源泉,是中醫藥事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證。
(四)行為規范
1、診療行為規范
醫務人員要加強法律意識,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權、隱私權;在醫療活動中,要遵守衛生管理條例、行政法規和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操作規程,以免造成患者人身損害事件;要規范醫療文書的書寫,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書寫;要加強醫務人員的責任心,避免在診治過程中出現誤診、漏診等現象發生。
2、言語儀表規范
我院醫務人員在接待患者和家屬時,必須遵循文明服務用語規范,使用“您好”、“請”、“對不起”、“謝謝配合”等文明詞語,做到一要有稱呼,二要有禮貌,三要用親切的語言,大力提倡文明敬語,堅決禁止使用禁語。
醫生上崗統一著裝男性必須配長褲、皮鞋,夏天不得穿大短褲、露腳趾涼鞋。女性也可搭配裙裝,裙邊不能超過隔離衣下擺。冬天不得穿長統靴上崗,夏天不得穿鞋拖。冬夏裝更換按醫院統一時間要求,不得擅自更換。隔離衣保持整潔無皺褶,每周換洗一次,特殊情況下隨臟隨洗。
3、教學傳承規范
規范教學傳承行為,有利于我院中醫文化的發展,也有利于我院人才的培養和醫院的長期發展。教學傳承規范,是傳道授業、學醫習業等方面的行為準則,應弘揚中醫尊師重教、教學相長的優良傳統,老師應為人師表、修身正行,平易待人、樂育英才,樂教敬業、口傳心授,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示人規矩不示人以巧;學生應尊師重道、謙遜恭敬,持之以恒、精勤不倦,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學貴專一、思貴沉潛,繼承創新、與時俱進。
4、特定禮儀
我院建立健全保障中醫藥特色優勢充分發揮的醫院各項規章制度,將各種行為規范通過制度固定下來,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具體明確、切實可行的體現中醫醫院特點的《員工手冊》。
同時,將《員工手冊》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全員培訓中,定期開展講座,并注重培訓形式的多樣性、趣味性,提高培訓效果。將行為規范的執行情況納入目標管理,制訂考核指標,建立獎懲辦法,落實考核結果。
我院曾多次開展此類競賽及考核,在全體員工中開展執行行為規范的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立標桿,樹典型,發揮先進的模范帶動作用。
(五)環境形象
醫院環境形象是中醫藥文化的物質載體,是展示與傳播中醫藥文化的重要方面。我院在進行環境形象體系建設中充分彰顯中醫藥文化,有利于體現中醫醫院的基本特征;有利于鞏固中醫為主的發展方向,更好地保持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有利于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機結合,達到醫院內部的和諧統一;有利于提高醫院的競爭力。
建筑外觀和庭院建設
我院占地面積40余畝,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建筑上采用全新的環保材料,獨特的建筑風格,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人文關懷”的精神。建筑的色彩,結合中國古代建筑習慣,選用紅、黃、米、灰、褐色等,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體現中國傳統建筑風格。
庭院中草木茂盛鳥語花香,碧綠的草坪中還有一彎淺淺的小水塘,水中還有小魚在游動嬉戲,一派和諧景象,盡情展現了一排和諧文化。
內部裝飾
我院內部的大廳、走廊、候診區、診室,住院部的大廳、走廊、護理站,辦公區域等都有許多的裝飾品,包括一些國畫、毛筆字畫等含有中醫藥元素的陳設及裝飾,營造濃郁的中醫藥文化氛圍。
尤其是一些醫院發展史和成功病例的展示板,弘揚中醫藥歷史和我院發展歷程,同時也讓患者更加了解我院的辦院理念和中醫藥治療的特色。
還有宣傳知識和介紹治療的特殊方法,主要是宣傳和介紹中醫藥的基礎知識、養生保健方法,以及中醫藥防治常見病、多發病的方法,常用中藥的識別和功效、中藥煎煮常識和我院特色治療方法。
(六)醫院標識
標準院名
我院的標準院名為“中醫醫院”,這是醫院標識中最直觀的基礎要素。醫院名稱按規定經有關部門核準的名稱,并由中華醫學會會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吳階平題寫,漢字使用規范,字體端莊易識別,外文字母應規范。
醫院網站
我院也通過建立醫院網站來擴大醫院知名度,宣傳中醫藥文化。網站版面簡潔,樣式風格非常具有中國風,讓人感到中醫藥的特色,棕色的色彩渲染了古香古色。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是黨和政府振興中醫、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舉措之一,不僅對促進文化和諧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促進人體的和諧、家庭的和諧、社會的和諧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醫院在充分認識開展中醫藥文化建設重要性的基礎上,成立了中醫藥文化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全院的中醫文化建設的領導,醫務科、護理部和門診部統籌協調,確保中醫藥文化建設規劃的有效實施;各科室主任負責各科門診室內、病房的文化建設,門診樓走廊、大廳由門診部具體負責,樓外庭院由總務科具體負責,辦公樓由醫院辦公室具體負責,明確工作職責和內容,制定年度工作目標和可持續發展計劃,形成職責分明、分工協作、有效落實、逐步推進的醫院文化建設責任體系。
(二)形式多樣,內容廣泛。
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以中醫人文關懷促進醫患關系和諧,把中醫藥文化建設成為一項群眾性的活動,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多種形式,宣傳普及中醫藥文化,一方面充分利用院內會議、學術講座等各種場合與途徑對醫院文化進行宣傳,以醫院網絡和宣傳欄等作為宣傳陣地,采用書法、圖版、標語等多種表現形式,切實把中醫經典、醫德警言警句等富含中醫哲學思想內容滲透到醫院文化建設中來,開設通俗易懂、形象直觀、科學實用的中醫藥科普教育專欄,介紹中醫藥的基本知識、診治原理,普及中醫藥防病治病知識,宣傳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中醫藥知識、方法、觀念,力爭使人從中感受到中醫藥文化氛圍,接受中醫藥文化的陶冶。
(三)加強培訓,提高素養。
各職能科室要采取有效措施,對從事中醫藥文化建設工作的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不斷提高其工作能力。加強對職工尤其是青年醫護人員的中醫藥文化以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培訓,努力提高全員的中醫藥文化素養,使其言行、舉止、思維、診療工作無不體現中醫藥文化的內涵,鼓勵各科室建設富有自身特色的個性化科室文化。
(四)長遠規劃,持續發展。
中醫藥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任務,醫院對此要有一個長期規劃,建立長效機制,落實科學發展觀,力爭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從建筑風格、內部裝潢、診療環境、形象識別等方面入手,通過傳統文化元素和藝術手段(書法、繪畫等)展現中醫藥文化,營造中醫藥文化環境的氛圍,體現中醫藥古樸典雅、簡約大方的特色,體現中醫院的與眾不同。塑造優秀的醫院形象,鼓勵廣大職工積極參與,使長期規劃得到具體落實,中醫藥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果。
篇4
師承教育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是中醫藥行業應用型人才,在目標上突出專業性、實用性。相對于本科院校注重理論研究人才的培養,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更注重專業技能的教學。因此,科學系統的建立起師資培養體系,打造一支既能講又能練,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尤為重要。在這種情況下,筆者從中醫藥師承教育的視閾,探討尋求切實有效的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途徑。
一、轉變觀念,明確培養目標
1.學校領導要做好師承教育的決策工作
一是要認識到“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學校領導要充分理解“雙師型”教師的內涵,將師承教育作為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的重要措施,制定出有利于學校師資長遠發展的目標與規劃。
二是要進一步加大開展師承教育的投入。要滿足開展教育活動的師資、設備和資金需要,保證教育質量和實際效果。同時采取與醫院和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的方式,將醫院、企業內的技術人員請進校內作為教師跟師的對象;或與專業匹配的本科院校和科研單位聯合,派教師去進行短期跟師學習。
三是學校領導要為師承教育的開展創設良好的環境。可與塑造學校特色文化緊密結合起來,加大宣傳力度,開展系列活動,營造學習氛圍。要充分發揮中醫藥行業的特點,用文化傳承的方式,通過耳濡目染讓廣大教師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加入到師承教育的活動中來。
2.學校師資培養機構要做好師承教育的實施工作
一要有針對性地做好師承教育的設計。要把握本校師資隊伍的實際情況,按照教師發展所經歷的三個階段及特征,對教師進行分層次多方面的培養。對新入職的教師,讓其跟著中年資的專業教師學習,培養的重點放在教學實踐能力的實際應用和校園文化的熏陶上,使其能夠承擔課程教學工作。對入職10年內的青年教師,可通過跟師高年資的教師,重點加強教學理念和專業技能的培養,為成長為“雙師型”教師奠定基礎。對中青年骨干教師,可直接跟師老專家進行較高層次的培養,不斷提高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能力,幫其成為未來的專家,從而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和科研創新水平的發展。
二要保證師承教育活動的實施。根據“雙師型”教師的實際需要,提供多樣化的培養方式,充分利用學校各項資源,合理安排學習的時間、地點和人員。既要有針對性的選擇跟師學習的內容,以滿足“雙師型”教師個人發展和學校發展的需要。又要注重建立一支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導師隊伍,分層次“以老帶新”。更要保證師承教育時間安排上的靈活性,提高培訓效率。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師承教育制度體系,讓師承教育活動有章可循,規范運行。
二、多元視角,構建三級培養體系
1.以學校特色為本構建的師承教育體系
學校作為教師發展的根本,就要先從學校的視角出發,著眼學校發展的需求,充分發揮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自身豐富的特色。學校特色的彰顯源于“雙師型”教師教育教學特色的形成。因此,“雙師型”教師培訓工作中,一定要建立起由學校主導,具有本校特色且相對獨立的培養體系。
一是進行校本研究。通過組織校本研究,讓教師深入了解學校的培養目標、發展方向、自身條件、可用資源、師資水平、社會需求和特色文化。這樣既可讓“雙師型”教師明確自身的發展需求和目標,又可幫助學校確立自己獨特的發展方向。
二是在教師中進行特色教育。把中醫藥文化傳承和學校教育科研改革成功經驗納入師承教育中。要把中醫藥文化融入學校的各項活動和工作,讓專業教師深入了解中醫藥文化,為其成長為“雙師型”教師奠定文化基礎。還要充分發揮學校特色優勢,依托學校為基地建立中醫藥流派傳承研究室,將學校在臨床實踐研究中取得的成功經驗內化為廣大“雙師型”教師的經驗,進而促進“雙師型”教師水平的提高。
2.以教師發展為綱構建的師承教育體系
師承教育被認為是一種能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式。通過由專業素養優良的高年資教師與中青年教師結成幫扶的師徒關系,能從各方面對年輕教師予以幫助和指導,使他們盡快適應角色和環境的要求,而且這一培養模式效果好,費用低,不會太影響本職工作,對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是十分必要的。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就利用學校現有師資資源,在專業教師中確定“以老帶新”的結幫對子,促進新、老教師共同進步。
3.以臨床實踐為主構建的師承教育體系
一是面向臨床,突出中醫藥特色。采取校本培訓與師承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強化中醫藥基礎理論學習和中醫藥臨床技能的掌握,提高專業教師對中醫藥的熱愛程度、理論水平及臨床診治能力,著力培養“理論寬、臨床專、能力強、素質高”的“雙師型”教師。
二是名師帶徒,注重言傳身教。師承教育的核心在于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讓學生迅速而準確地掌握導師的中醫思維方式和臨床技能。在導師遴選上必須本著“有德行、有意愿、有能力、有病人、副高職稱以上”的原則,真正做到名師帶徒。
三是傳承文化,要求實踐優先。加強對專業教師中醫經典、中國傳統文化、校園特色文化等內容的培訓。強調尊師重教,重視人文教育,以達到提升“雙師型”教師的專業素養的目的。同時,加大臨床實踐技能的訓練,加強理論與臨床的結合,真正做到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雙向提高。
三、強化管理,完善師承教育考評和激勵機制
師承教育作為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使其得以高效、有序的實施,就要求學校確立“雙師型”教師在師承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調動“雙師型”教師對跟師學習的積極性。
首先,要強化“評價制度”。加強對師承教育的需求分析,要引導教師把自我發展需要和學校的專業建設,學科建設目標有機的結合起來。同時加強對培養過程的監督。最后要對師承教育的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確保教學與臨床緊密結合,教學與臨床雙肩挑,確保“產、學、研”三個方面的綜合提高。
其次,要啟動“名師工程”,重視學科(專業)帶頭人培養,從師德水準、學歷水平、智能結構、教學能力等方面全面考慮制訂名教師標準,采取有力措施,創造良好成才環境。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中醫適宜技術
為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國家把大力發展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作為當前醫療體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作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重要組成部分的中醫藥,一直以來因其“簡、便、驗、廉”的特點而貼近百姓,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1]。中醫藥與社區衛生服務的結合是兩者相互促進的一次嘗試,也是中醫藥事業找到發展方向實現突破的一次契機[2]。如何使中醫適宜技術服務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充分發揮優勢,將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持續地、大面積地開展下去是本課題研究的內容。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深圳市龍華街道隨機抽取1個社康中心,以2009年5-12月份中醫就診者為研究對象。
1.2方法 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在原有的中醫服務模式(個人服務模式)下,統計2009年5-8月份各項中醫適宜技術診療人次,收集中醫就診病種信息,并對中醫就診者進行滿意度問卷調查,對所有就診者進行“中醫適宜技術在社區”的知曉率調查。第二階段:從9月份開始實施以中醫師、慢病醫生、婦幼醫生為主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全體參與實施中醫藥服務的主動的服務模式(即團隊服務模式),并統計9-12月份相關數據,與第一階段數據作比較。
1.3 統計分析 采用EpiData3.0錄入,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主要包括率、X2檢驗等。
2 結果
2.1在團隊服務模式下,中醫適宜技術就診率、滿意度有明顯提升,與第一階段對比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表1 不同服務模式下,中醫適宜技術知曉率、就診率、滿意度比較
2.2在團隊服務模式下,除敷貼和刮痧外,中醫適宜技術的利用率有明顯提升,與個人模式相比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表2 不同工作模式下中醫利用率比較
3 討論
3.1團隊服務模式的概念團隊服務模式是對中醫適宜技術運用于社區衛生服務各個層面的方法的設想,具體為以中醫師為中醫適宜技術的主要執行者,慢病醫生、全科醫生通過全科診療、老年保健、慢病訪視、巡診或者義診等方式以及充分利用健康檔案等途徑發現中醫需求者;婦幼醫生通過婦幼保健、預防接種、產后訪視等途徑發現適合中醫適宜技術的干預對象,然后及時與中醫師溝通,中醫師通過日常診療、上門服務等途徑,根據干預對象的具體情況給予相應的健康教育,并實施中醫適宜技術服務。
3.2中醫適宜技術運用于社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目前很多社區醫療服務機構都能為社區居民提供不同程度的中醫藥服務,但存在中醫技術人員配備不足,設備簡單、落后的情況。據調查[1],大多數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在提供中醫藥服務方面僅僅停留在提供針灸、火罐等簡單的中醫療法。同時本研究發現,各項中醫適宜技術知曉率、利用率均偏低,雖然通過團隊的健康教育和各種途徑的宣傳有了明顯提高,但是仍維持在較低水平。因此,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不僅要加強技術人員和設備的投入,宣傳及健康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醫學信息工程;專業建設;研究
醫學信息工程專業是在全球信息化深入發展、知識經濟社會逐步形成的背景下,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被廣泛應用的必然產物。中醫藥作為我國獨具特色的醫學科學,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各領域都對信息化建設和信息技術運用提出了廣泛的、迫切的需要。信息技術在中醫藥領域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我校作為中醫藥高等院校,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為中醫藥事業發展培養高素質、有特色、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醫藥衛生信息管理高級應用型人才。
1專業背景
當前,從國際到國內,信息化的浪潮早已鋪天蓋地,席卷社會的各個層面,遍及生活的每一角落。在醫學領域,在教育領域信息化的進程同樣勢不可擋。因此,時代的發展要求中醫加快信息化的步伐。從中醫本身的處境來看,歷史悠久、古老而又神奇的中醫,由于與現代科學脫節、又在科學武裝起來的異軍突起的西醫面前黯然失色,只因其獨特的西醫無法取代的療效才得以存在和發展。只有給中醫披上現代的、信息化的鎧甲,才能昂然挺立于西醫之側,凸顯其西醫難以比擬的優勢。因此,中醫自身的發展需要其不斷加強信息化,并借信息化的契機推進步科學化。人才的匱乏使中醫信息化的實施捉襟見肘,舉步維艱。因此培養中醫信息化所需要的各種專門人才,已成為非常迫切的任務。開設醫學信息工程專業適應了國內外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有助于中醫藥信息化的發展,專業一經批準,將為國家培養出有較強的醫學應用軟件使用、維護、設計、開發與測評的能力,能夠將信息技術與醫療管理、醫療服務有機結合的高級醫學信息技術人才,并逐漸填補中醫藥學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缺口,并進一步推進中醫的現代化、信息化的進程,因此,開設此專業,是完全必要、非常及時的,并且十分積極的舉措,對于學校整體建設的進步和創新,對于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都能起到促進和推動作用。
2專業培養目標定位
醫學信息工程專業是一門集醫藥學、信息學與計算機科學技術于一體的交叉專業,是綜合運用電子技術與計算機科學技術解決醫藥衛生領域軟件技術相關問題的學問。基于對我國醫藥衛生及中醫藥事業改革與發展形勢和趨勢的分析和判斷,結合我校的學科特點和發展方向,醫學信息工程專業主要面向醫藥衛生領域,解決醫藥衛生領域軟件技術的開發、運營、維護與測評等應用問題。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中醫藥信息化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醫藥和計算機軟件的基本理論、知識、技能,具備利用電子技術、計算機和信息技術進行醫藥科學應用研究的能力,能從事醫藥領域計算機軟件的開發、維護、測評的軟件工程技術人才。在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中,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以及樹立新的人才培養觀的重要性。高等工程教育應從“授技型”向“育才型”轉變,從單純傳播知識向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轉變,從狹窄的專業技術教育向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轉變,應將醫療衛生專業人才和工程專業技術人員應具有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責任感、奉獻精神、市場經濟觀念、開拓創新精神、獨立深入學習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之中。
3專業建設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發揮專業建設領導小組的作用,確保專業建設穩定、健康發展。(2)整合教學和科研資源,強化專業基礎條件建設。加大對中醫藥標準化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培訓與研究中心的建設力度,使其進一步提供教學服務功能。(3)多途徑改善師資隊伍結構。在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中,注重高層次醫藥信息管理人才的引進同時,注重發揮青年教師的骨干作用,鼓勵信息技術學科類教師進修醫藥類課程,并參與醫藥類科研項目。圍繞專業、學科方向,主要引進具有正高職稱和年輕的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充分利用特聘教授計劃,加速學科建設和專業融合。根據專業學科發展需求和有利的人才資源,采取脫產與在職兩種形式,鼓勵教師攻讀博士學位。(4)建立教材選用、追蹤及評價制度。選用各課程教材時,原則上必須參照大綱要求和規定,應選用“規劃教材”和“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各級優秀教材”,以保證教材的先進性和前瞻性,其內容能夠代表本課程的最新發展。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在教材選擇上依據教學大綱要求,盡量選擇優秀教材,內容不完全符合時,要求教師編寫補充講義充實到教案和課件之中。(5)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傳授教學內容、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方法。教學方法是為貫徹大學本科培養方針、實現大學本科教育目標服務的,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關系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對教學方法的改革,要按課程性質、特點、教學目標、教學對象的不同,通過實踐摸索創新適合本課程的教學方法,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重視教學方法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堅持教師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如講授式、討論式、探究式、問題式、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等等,關鍵在于教師的選擇和運用,因為教學方法是受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制約的。(6)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加強實習基地建設。教學實踐環節作為一個實踐性的認識過程,就是讓學生在高度模擬的環境中不斷適應,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能力,落實畢業生實習指導工作,提升畢業設計(論文)水平。(7)進一步改善實驗室條件。改善實驗室條件,特別是軟件建設。結合中醫藥信息化事業的發展,制定了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科學合理的專業建設規劃,并采取得力措施,付諸實施,取得了良好的培養效果。
【參考文獻】
[1]孫艷秋,燕燕,王甜宇.中醫藥院校醫學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改革與研究[J].現代計算機,2015,4:53-56.
篇7
關鍵詞:中醫藥科研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網絡數據;平臺
隨著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實現了數據資源集中處理及管理和維護的能力。 基于中醫藥科研事業單位人才發展趨勢及要求,筆者致力于采用數據采集平臺了解本系統專業技術人員發展現狀,為制定專業技術人員發展中長期目標及發展重點、提供政策支撐及引導專業技術人員又快又好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客觀的量化基礎和數據參考。
1、目的
通過平臺實現四川省中醫藥科研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發展現狀數據實時采集、更新、搜索、分析等。
2、研究方法
2.1主要研究對象
四川省中醫藥科研醫療機構: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院本部、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中醫研究所;專業技術人員:醫療、科研等專業技術人員。
2.2主要研究方法
基于中醫藥科研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發展現狀及特點,按照需求分析與概要設計的原則,結合目前省中醫藥學術帶頭人評價考核指標評價等基礎參考指標,突出中醫藥特色的指標,采用文獻檢索、問卷調查、網絡調查、專家咨詢等手段及SWOT分析法、SPSS統計軟件等分析法,對目前四川省中醫藥科研醫療專業技術人員發展現狀進行采集分析,確定采集平臺數據字典,建立并完善網絡數據采集平臺。
2.3 數據采集平臺建設
2.3.1 系統需求分析
用戶通過計算機輸入各種數據到網絡,可以實現遠程維護和管理。塊化、接口化的系統功能應具較好擴展性和易維護性。系統視圖應操作簡單、通俗易懂,方便非計算機專業人員使用。系統需有較高的穩定性、兼容性,保證使用中正常。系統應具較好的安全性用戶帳戶控制方式,有效限制系統的使用對象。
2.3.2 功能模塊需求分析
設計主要功能模塊:機構管理、申報和查詢管理、個人管理、項目管理、繼教管理、系統管理等模塊。
2.3.3系統結構設計
(1)技術角度:第一層為系統每一級終端相關的視圖模塊的集成。各視圖模塊包含了系統對應角色權限下的功能模塊集合,主要功能包括:信息的錄入、分類匯總、統計、以及課題項目和繼教項目的申報、數據查詢檢索等基本功能。第二層是系統后臺數據交換處理系統,將各個終端上傳的數據匯總集中存儲,并為系統管理角色提供高級系統操作功能,包括系統維護數據維護等高級操作,并提供高級查詢功能等系統管理功能。
(2)管理角度:第一層為主管部門匯總下屬各部門人員情況,將匯總信息納入決策。第二層將各個部門人員納入組織發展現狀評估的基本單位。第三層為專業技術人員更好參加各類中醫藥科研醫療活動提供高效服務。
3、 討論
四川省中醫藥科研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發展現狀網絡數據采集平臺成功構建實現了科研醫療機構中專業技術人員數據實時采集、更新、搜索、分析等,對全省中醫藥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現狀進行數字化采集和差異性分析、對了解我省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人員人才結構、發展現狀、科研醫療水平提供橫向及縱向客觀數據參考;也為中醫藥科研醫療機構及省級科研、人事管理部門決策制定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中長期發展目標及發展重點、提供政策支撐及引導專業技術人員發展提供客觀的量化基礎和數據參考。在研發測試過程,遇到了許多新問題。隨著項目推進,可讓項目管理工作更規范化、合理優化系統視圖。另外從減少研發成本和增加系統生命周期的角度考慮,在系統架構設計、開發、實施各方面,相關的技術水平都需要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管理辦法》川人發〔2008〕10 號
[2] 孫春玲,徐強等.省屬醫學科研院(所)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方法研究[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07,20(5)
[3] 文魁,譚永生.試論我國人才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5,2
[4]賈曉輝,韓愷,樂嘉錦.基于UML的系統需求分析[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7,(8):72—74
[5] 陳松喬,任勝兵,王國軍.現代軟件工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篇8
關鍵詞:中醫藥管理學;重點學科建設;發展方式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11.004
中圖分類號:R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6)11-0013-04
Abstract: The discipl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anagement covers the fields of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and health industries of TCM. Construction of key discipline of TCM management can help improve the level of disciplines of TCM cause management, promote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CM cause management and enhance the training level of specialties of TCM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he research on the goals, model and path of key discipline of TCM management is the core issu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discipline of TCM management, as well as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management disciplines in the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features of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ying health management of TCM by us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modern management and modern economics can promot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TCM resources and medical service technology and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CM. As a result, all directions of TCM management can better achieve scientific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health care and health rehabilitation. Also, it can enhance the level of TCM management and team building and train outstanding senior personnel of TCM cause management, so as to 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specialties’ overall level of the discipline.
Key words: TCM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key discipline; development modes
中醫藥學是我國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中國特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知識源泉。由于中醫藥學具有整體性、辯證性、實踐性等傳統思維和技術特色而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發揮我國醫學上特有優勢,傳承與創新中醫學,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政策與管理問題。中醫學在近展遇到了困境。在現代科學主義話語權下,中醫學要生存就必須與時俱進。首先,教育模式從師承轉變為院校教育,把技術進行分科,教育內容分專業,結果專業越分越細,形成中醫藥專業的碎片化和技術的實驗化。古代中醫與中藥是一體化的,現代教育則分離開了,形成醫不懂藥、藥不懂醫。中藥資源的質量日趨下降,中醫師的中醫水平不斷下滑。中醫藥面臨的這些困境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管理制度問題。
制度是引導社會行為的最有效工具。建設中醫藥管理學重點學科,就是運用新制度經濟學、行為經濟學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研究中醫藥法律法規政策,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可持續發展,推動中醫藥資源和醫療保健服務更有效地為居民健康服務。運用制度促進傳統中醫藥學更好地傳承與創新,推進中醫藥服務適應現代社會的健康需求,更有效地為國民的養生保健、預防、治療和康復提供服務。由于現代醫學發展遇到了困境,其片面、靜止、孤立的思維方式越來越暴露出局限性,其服務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促使醫學轉向,而轉化醫學和精準醫學的要求正好與中醫學的實踐性、整體性與個性化診療思路相一致[1-2]。中醫學以患者健康為中心,大醫精誠的人文情懷有利于醫德建設。這給新醫療改革背景下中醫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經濟新常態需要研究新醫療制度建設。借鑒精準醫學,發展現代中醫學,充分挖掘中醫藥蘊藏的無限潛力,促進中醫藥事業更好發展。
1 中醫藥管理學學科定位
1.1 概念界定
學科是學術范疇,指高校教學、科研等功能單位,占有一定的教學、科研資源,遵守特定的研究規范,具有規定的知識形態和動態運行能力的學術共同體或專業組織,是對高校人才培養、教師教學、科研業務隸屬范圍的相對界定[3]。而重點學科是指高校將有限的教育資源重點投放于某些學科,以使其學術水平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在學科群或學科體系中發揮學術主導和關鍵作用,這些學科被稱為“重點學科”[4]。
1.2 學科定位
中醫藥管理學是一門中醫學、中藥學與管理學的交叉學科。它是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的融合,重點研究傳統中醫藥在現代醫藥衛生事業中的發展規律及影響因素,將中醫藥特色與現代管理相結合,運用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探索如何將中醫藥資源和技術進行有效合理配置并及時提供給國民,最大限度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促進和保障國民健康的一門應用學科。
2 中醫藥管理學學科建設原則和目標
2.1 總原則
遵循科學性原則,中醫藥管理學科的建設需符合公共管理學科建設的一般規律;遵循特色性原則,基于中醫藥的特點研究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特殊規律;遵循規范性原則,規范中醫藥管理學科建設活動與過程,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遵循交叉性原則,管理學各部分內容在不同層次上與中醫藥學相互支持、相互協調,同時注意與經濟學等其他學科的協調性;遵循引領性原則,重點學科應在全國范圍內對中醫藥管理學科建設起到引領作用;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學科范圍內的各部分建設內容循序漸進,逐步實施;遵循系統性原則,規劃內各部分內容相互聯系,相互支持,互相之間不可分割。
2.2 目標
2.2.1 總目標 以提高中醫藥事業管理水平、引領中醫藥服務事業和中醫藥服務產業的發展方向為核心,探索中醫藥發展的普遍規律和特殊規律。通過充分整合中醫藥學科和管理學科資源,進行學科的交叉整合,凝練學科方向,匯聚學科隊伍,明確科研重點,構建科學合理的重點學科建設體系,不僅要提升中醫藥事業管理的學術水平,而且要培養高層次的創新人才、研究高水平的科學,全面提升中醫藥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動中藥產業的進步,實現學科專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2.2.2 分目標 在現代管理理論指導下,以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的研究及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為主要研究領域,研究中醫藥的知識、技術特征與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運用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探討對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的有效方法;研究中醫藥資源優化配置與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運用政策科學理論與分析方法,針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研究中醫藥立法與政策科學問題;研究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及制度化建設,有效保護中醫藥知識產權,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研究大衛生、大中醫視角下中醫藥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在我國醫療衛生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中醫藥管理學學科建設模式
3.1 宏觀模式
建立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的宏觀模式,以學生培養為基礎,進而推動學術發展,最終為社會做出有益貢獻,形成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的金字塔模式(見圖1)。①學科建設是為專業建設服務,因此應從培養人才抓起。包括編寫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經濟與管理類教材;支持建設中醫藥管理類精品課程;支持建設特色和重點專業;支持教育教學項目的研究;圍繞人才培養,引進社會管理資源,開展合作辦學,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定向培養社會適用性人才,突出專業崗位勝任力的培養,推進教育管理創新;開展專業教育聯盟,優化教育資源[5]。②學科建設要深入開展中醫藥經濟、管理、政策類的科學研究。在國家層面,省部級及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需要研究各級各類的科研項目,增強學科團隊的科研能力;提升學科的學術發展水平,在中醫藥管理學科不同的研究方向發表高水平論文。據筆者初步統計,截至2014年9月,全國中醫藥管理學學科共獲得各級各類項目78項(含教育研究項目),其中國家級課題9項、省部級課題24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363篇,其中SCI論文6篇,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論文(含CSSCI擴展)36篇,核心期刊299篇。這些成果有效促進了中醫藥經管類人才的教育與培養。③不管是培養人才,還是開展科學研究,高等教育的功能最終是服務社會。所以,該模式的最高層是要將教學與科研能力轉化為社會服務能力,即為政府、社會組織、企業等部門培養合格人才,開展課題研究,提升高等教育的社會貢獻力。
3.2 中觀模式
建立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的中觀模式,是根據波士頓矩陣的思路,以學科影響力和學科發展力為指標,構建學科的波士頓矩陣模型(見圖2)。學科的影響力高表示其占有率高,其在學術資源、經費投入等方面都占據較高的地位,一旦加大投入,其發展前景自然廣闊,學科的發展力高,此時學科就可形成一定的品牌水平,相當于“明星類水平”。學科的影響力比較大,但尚未得到大力發展,此時需注重學科研究水平的提升,能力越強,承擔的項目就越多,獲得的資金也越多,可以為打造學科品牌提供資金,因此學科研究水平可被稱為“金牛類水平”。重點學科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可能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此時如果學科團隊能積極充分發揮作用,那么學科的水平就能得以提升,打造出品牌;如若學科團隊水平低,則學科的水平就只能下降到教育層面上的水平,因此學科團隊水平可看作“問題類水平”。隨著社會需求的提升,學科僅僅擁有教育能力已不能滿足學科發展的要求,有可能使學科處于被淘汰的境地,因此被稱為“瘦狗類水平”[6]。如同產品的波士頓矩陣一樣,學科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其能力的地位會在學科發展力和學科影響力的相互作用下有所轉變,因此需充分利用學科波士頓矩陣進行建設,努力打造出重點學科品牌。
3.3 微觀模式
建立中醫藥管理學科的微觀模式,凝練好方向,以團隊建設能力水平為橫軸,以科研項目水平為縱軸,使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穩步、有序地向前發展,形成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的坐標軸模式(見圖3)。①學科建設需要凝練出學科發展的方向。學科研究方向是學科建設的風向標,也是該學科團隊特色能力的體現,表達了學科建設的核心能力,形成長期可持續的科研平臺。②加強學科團隊的建設水平,學科團隊的人才結構、知識結構、技能結構是學科研究的資源基礎。其中最關鍵的是學科方向帶頭人培養,需要通過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選派骨干教師去國外進修深造或國內其他名校做訪問學者,同時需積極引進適合本學科方向發展的優秀人才,形成與學科發展特色相適應的高水平、結構優良的學科隊伍。③需要提升學科科研項目發展的研究水平,通過組織高水平、高層次的全國性或國際性學術會議、邀請國內外學者講學,共同主辦學術會議等方式增加團隊的信息交流和提升團隊的科研水平。重點學科更需要獲得國家級的科研項目,使團隊建設能力與科研項目研究水平均衡發展提升,促進中醫藥管理學科逐步向高水平學科穩步發展。
4 中醫藥管理學學科建設的路徑
4.1 建設智庫組織平臺
中醫藥管理學科建設發展需有創新力,以及法律與政策推動,并成立智囊組織。該組織主要以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戰略、促進政策、組織改革與發展、資源優化配置等為研究對象,為政府、社會組織、醫藥企業的發展提供智力資源,其形式可以是建立管理協同創新中心(或學會、協會)、創建人文社科及中醫藥政策研究基地等。
4.2 造就教學科研精英隊伍
人才是學科建設的根本,杰出人才、適宜人才是學科建設的保證。建設高水平中醫藥管理學科人才隊伍是學科發展的核心。一支與中醫藥事業、中醫藥高校發展相適應的融合中醫、中藥、信息技術、圖書情報、經濟與管理等多學科綜合交叉的高水平、結構優良的合作團隊,才可有效推進中醫藥管理學的不斷發展。中醫藥院校首先要重視中醫藥管理學的建設與發展,著力培養和引進國內外的優秀人才,特別是積極吸引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博士和博士后加入;需要注重培養出學術領導型人才及杰出青年人才;同時注重學術骨干的培養,尤其是年輕學術骨干,為其提供參與全國性或國際性學術會議的機會及出國進修機會[7]。規劃與建設學科的不同梯級團隊,優化組織結構,促進學科不斷發展。我國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目前已建立起中醫藥管理與公共衛生、中醫藥健康服務與政策、中醫藥傳承創新與中醫藥知識產權、中醫藥資源管理與產業發展等研究方向的師資團隊,各個團隊已形成了較為合理、穩定的人才隊伍結構。
4.3 創新中醫藥管理學科發展制度
中醫藥管理學科的建設是一項重大工程,需要相應的制度保障,特別是要創新適宜于中醫藥學科建設發展的激勵機制[8]。依據機制設計理論的激勵相容機制體系,包括績效評價體系、薪酬管理方法、榮譽制度和評估制度,形成科學合理的制度,充分調動學科成員的積極性,規范科研教學行為,保證學科建設任務的完成。同時對于科研成果要制定一定的標準,如發表的論文應具有代表性,需評價其社會影響力;代表性專著需對某些問題有獨到的見解評價,并能解決社會重要、重大或關鍵性管理科學問題;科研項目成果能轉化為社會服務能力,提高管理科學的創造力與轉化力,提高社會貢獻度,能給政府和社會帶來效率和效益,實現政府社會高校一體化設計,資源共享,功能協同的優化方案,從而優化利用中醫藥資源,推進中醫藥服務適應現代社會的健康需求,更有效地為國民的養生保健、預防、治療和康復提供有效服務。中醫藥管理學科不僅要創造知識,而且要注重知識的轉化。因此,中醫藥管理學科的建設不僅要重視教學、科研,更要重視科研成果轉化為社會服務能力。為此,需要對中醫藥管理學科建設的水平建立評估體系,如價值評估、系統評估、情景評估、項目評估等,并要有計劃分階段對學科進展情況進行反饋與評估[9]。只有通過創新學科建設制度,才能保證學科建設有序和規范開展,從而提高中醫藥管理學科建設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申俊龍,馬洪瑤.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傳承與傳播的語境及路徑分析[J].中醫雜志,2013,53(24):2076-2081.
[2] 申俊龍.中西醫學差異起源的歷史比較與分析[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3):183-189.
[3] 趙坤,王振維.學科建設的內涵、動力與競爭優勢積累[J].中國高教研究,2008(10):20-23.
[4] 王建華,朱青.對我國大學重點學科建設制度的反思[J].中國高教研究,2013(12):27-30.
[5] 申俊龍,湯少梁,黃雪梅,等.新醫改背景下中醫藥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思考[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12):7-11.
[6] 單蕊,梁鎮.基于波士頓矩陣模型的山東省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系統改革與知識轉移平臺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1):275-276.
[7] 莫少群.“211工程”建設與高等學校的發展定位[J].中國高教研究, 2012(2):29-32.
篇9
【關鍵詞】鄉土文化;中醫藥文化;中醫藥教育;高職高專
【中圖分類號】R2-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6-076-2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大地,每一方圣土都有著成千上百年的文化積淀,這些文化因素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醫藥文化作為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它自然而然地滲透于每一寸鄉土。鄉土文化與中醫藥文化有著密切聯系,將鄉土文化融入到中醫藥高職高專教育之中,有助于培養熱愛家鄉、熱愛中醫的實用中醫人才。
1中醫藥高專以培養“鄉土中醫藥人才”為己任
中醫藥高專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當地城鎮社區和農村基層培養專科層次的實用中醫藥人才[1]。中醫藥高專院校的多數學生從故鄉來,學成后又回到故鄉去反哺于故鄉。所以,中醫藥高專教育主要是培養愿意到基層去,能為本土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鄉土中醫藥人才”,簡稱“下得去、用得上的中醫人才”。
2中醫藥高專應加強傳統文化和鄉土文化教育
在高職高專教育強調“以就業為導向,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注重技能培養”的影響下,加上學制短,中醫、西醫兩種醫學交叉教學,生源素質較差等原因,中醫藥高專院校很少注重給學生喂養優秀傳統文化的食糧,易使當代青少年學生錯誤地認為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產生功利主義思想。尤其是在“就業就是一切”指揮棒的指揮下,有些中醫藥院校更是舍棄了“人文”傳統,“把大學降低到市場經濟的附屬地位,市場需要什么,大學便做什么,一種產銷對路,短、平、快的人才培養模式悄然形成”[2]。
醫學是對生命充滿人文關懷的科學和實踐活動,醫學科學發展的過程始終貫穿著人文精神[3],脫離人文關懷談醫學,學生就會成為醫學匠人。中醫藥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脫離傳統文化談中醫,學生很難真正理解中醫,也就學不好中醫。鄉土文化是一個特定地域內發端流行并長期積淀發酵,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4]。鄉土文化的地域范圍放大到全中國,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從學習鄉土文化入手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和人文精神培養,學生易于接受。所以,不論課時有多么緊張,不論技能是多么的重要,傳統文化和鄉土文化教育對中醫藥高專來說是必需的。
3中醫藥高專開展鄉土文化教育的途徑
鄉土文化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將鄉土文化教育列入人才培養方案,貫穿于教學之始終,分階段實施是一條有效途徑。由于中醫藥高專教育學制短、課時緊張,鄉土文化教育的教學時間和教學形式可以靈活安排,可通過開設課程,組建興趣小組,建立專題網站進行輔導,舉辦學術講座、文化節和知識競賽等多種途徑實現。如我校在中醫藥類各專人才培養方案中列入《三峽文化與三峽中醫藥》這門課程,納入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之中,前4個學期均開設,每學期32學時,教師和教學時間不固定,靈活安排,重在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生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
3.1入學教育普及鄉土文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開展鄉情教育,強化學生熱愛家鄉之情。每個學生對家鄉都有或多或少的認識,但由于當前我國基礎教育對鄉土文化教育的缺失,學生對家鄉的了解多數是零碎的片斷,不夠系統全面;多數是直觀的感受,缺少理性的思考。在新生入學前兩周,學校結合軍事訓練的理論教學時間,用4―6個學時向學生講解家鄉的歷史文化、發展現狀、未來規劃等,讓學生了解家鄉的發展歷史,強化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如我校地處長江三峽庫區,學生入學時就對學生講長江文化、三峽文化、講三峽庫區沿線城市未來的發展,頓時使學生開拓了視野,對家鄉產生了自豪感、認同感。
(2)開展本地中醫藥歷史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熱愛中醫之情。中醫藥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各個地方鄉土文化中富含中醫藥文化。學校通過系統研究整理后,在新生入學時開展1次本地中醫藥歷史與來來的講座,安排1―2次參觀,如參觀學校中醫藥博物館、中藥園、中醫藥專業實訓室等,使學生初步了解中醫藥在治病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的專業思想。如我校每年均安排中醫藥類專業新生參觀校內富有特色的中醫藥實訓中心、中醫文化陳列館、中藥科技館、生命科學館、藥用植物園,并講解長江三峽地區中醫歷史文化,學生一開始便對中醫藥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3.2深入探究鄉土文化,提高學生職業素質
(1)以典型鄉土文化為例,引導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主要通過對本地的神話傳說、民間習俗、知名人物、文化古跡等進行深入剖析,引導學生去思考、發現其中的文化現象,引導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提高人文素質。如以“長江三峽地區是亞洲人類的發源地”[5]等三峽考古發現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去探究中華民族繁衍昌盛的秘密是什么,引導學生了解巴文化、蜀文化、楚文化等。又如處于長江邊,以“水文化”為切入點,從“大禹治水”、《易經》論水、五行之水、人體之水、自然之水等方面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去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去思考中醫、去理解中醫。
(2)扎實開展鄉土中醫藥文化研究和教學,提高學生專業素質。中醫藥高專院校要發揮學校人力、物力優勢,對本地區中醫藥歷史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對老中醫學術思想進行總結,并將這些成果應用于教學之中。如我校從2005年開展《三峽地區中醫歷史文化發掘與中醫學術經驗整理研究》,形成三峽地區中醫歷史文化發展概論、老中醫學術經驗集成等成果,2009年獲得了重慶市萬州區科技進步一等獎。我校利用這些成果開發了《三峽中醫藥》校本特色教材開展教學,并邀請三峽有名的中醫藥專家到校開展學術講座,一方面通過介紹名老中醫高尚的醫德、嚴謹的治學態度和修身養性之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通過傳授醫家的學術經驗,幫助學生提高專業素質。
參考文獻
[1] 蘇緒林.淺論中醫藥高職高專教育的發展方向[J].衛生職業教育,2007,2(23):13.
[2] 儀垂杰.當代大學人文精神的反思與重建[N].光明日報,2006-11-07(6).
[3] 張宗明.高等中醫教育應促進醫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9):106.
篇10
摘 要 目的:高等中醫藥院校承擔著中醫藥事業繼承和發展的重要任務,其重點學科的建設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本文結合有關文獻報道對國內高等中醫藥院校優勢特色重點學科的現狀進行分析,對高等中醫藥院校優勢特色重點學科建設模式進行探討,著重從打破傳統思維模式出發,整合學院資源、制定自身規劃、完善評估體系,并提出優勢特色重點學科建設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 高等中醫藥院校 特色 重點學科 建設模式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ey disciplines in the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ang Haomi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lin 130117
Abstract The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task of inherit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the key disciplines’ construction have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 this paper,we analys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key disciplines i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ey disciplines i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e focused on breaking down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hinking,integrated school resource,formulated their own school planning,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key disciplines.
Key words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racteristic;Key disciplines;Construction mode
高等中醫藥院校是中醫藥事業繼承和發展的關鍵環節,其重點學科的建設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探索重點學科建設模式,促進中醫藥事業的良性發展是擺在高等中醫藥院校的重大課題。
重點學科建設的現狀
由于地區之間的差異,各中醫藥院校水平發展參差不齊。處于直轄市、省會城市的中醫藥院校有的重點學科發展水平較高,科研實力雄厚,而有些中醫藥院校雖然科研設施比較齊全,但是人浮于事的現象比較嚴重[1],科研隊伍積極性不高[2]。位置處于地市級城市的中醫藥院校由于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不夠,在人、財、物方面支持力度不大,重點學科建設成了空談,院校發展非常艱難,人員素質偏低,科研水平差,院校設施簡陋,科研工作無從談起,幾年都沒有科研結果,一些院校甚至出現倒退現象,嚴重制約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重點學科建設模式初探
打破傳統思維模式,整合學院資源:中醫藥院校要打破固有的管理模式,特別是在行政領導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3],院校要整合資源,把院校內二級單位及各個教研室的重點人才進行整合,通過行政手段優化資源。
規劃及策略:中醫藥院校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做好規劃,與自身的優勢特色相結合,找準自己的重點建設方向,同時,要與經濟建設及產業發展相結合,形成一個有潛力、良性循環的戰略格局。學科建設模式要注重和諧發展,引進競爭機制,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中醫藥院校要站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分析自身的優勢,有所為有所不為,培養學科創新能力。在戰術上,首要任務是促進學科體系的和諧發展,另外還必須兼顧主體學科建設的奠基性建設,主干學科的標志性建設、支撐學科的常規性建設和特色學科的跨越性建設。①依據實際情況制定統一規劃:中醫藥院校要結合自身的實際科學制定規劃,包括短期、中期、長期規劃[4]。在短期規劃方面要做到切實可行,不能盲目制定,既然制定了就應該嚴格按照規劃進行實施,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完成,對于未能及時完成的,要認真查找原因,及時調整。對待中期規劃,要細化各項工作,確保完成目標。②完善評估體系:中醫藥院校要有完善的評估體系,這種體系要細化到各個部門、各個科室、各個項目,做到有章可循,對不易量化的指標也要明確評估的尺度。有了評估尺度,就可以對照現實的工作,這樣對學科建設能夠定性和定量地監測,能夠做出合理的、客觀的分析,能夠更好地指導特色學科的健康發展。
優勢特色重點學科建設措施
凝練學科研究方向:明確研究方向,加強科學研究課題聚集。這屬于不斷發展、長期凝練的過程,在科研的基礎上形成明確的研究方向,將本學科的發展逐步推向更深層次。針對一些普通高等醫學院校,通常歷史積淀淺薄,其發展的關鍵應該是形成特色的或者優勢的學科方向。依據學科的現狀以及院校自身的特點,尋找優勢和突破口。應遵循以下幾點:①發揮自身的特長,凸顯自身優勢;②結合自身實際,切忌好高騖遠;③發展方向應具體,找到突破口;④降低重心,緊密結合社會實際。按照“扶需、扶特、扶優”原則,落實“重點和特色學科專業提升計劃”。鞏固現有國家重點學科的學科優勢和學術地位,培育一批新的國家重點學科。加強專業建設,開展專業綜合改革,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加大學科專業布局調整力度,加強傳統學科專業的改造與提升,大力發展適應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所需要的學科專業,積極設置新興、邊緣、交叉學科專業,重點發展應用性學科專業。
人才運行機制建設:中醫藥院校的競爭,首先是人才的競爭,只有配備高精尖的人才梯隊,才有競爭力。院校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及時調整人才運行機制及結構配置[5]。在人才的選擇上不僅要考慮職稱、學歷、年齡,更應該選擇專業知識結構層次、科研實際能力、綜合素質較強富有責任心的學科帶頭人,人員搭配方面注意老中青結合,在專業方面,不僅要選擇中醫藥專業的,也要選擇在化學研究、計算機研究、統計學研究較好的人員,共同參與學科建設,組成一個專業面廣、知識結構合理、團結、奮進的集體,這樣也為課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加大物質建設投入:對重點學科要重點對待,在資金、物質、人員等方面進行傾斜,加大物質建設的投入,特別是學科所需要的各種儀器、設備等,有了良好的實驗儀器、設備,才能確保科研的準確性。
完善獎勵機制:在建設優勢特色重點學科的同時,要完善獎勵機制,對該學科的帶頭人給予豐厚的待遇,滿足學科帶頭人的物質需求,解決好學科帶頭人的生活、子女問題,讓他們安心工作。對有突出貢獻的學科帶頭人進行獎勵,院校科研部門專門拿出一定基金進行鼓勵[6],有力地調動了學科帶頭人的積極性。
重點學科建設與申請新增碩士學位授予權相結合:重點學科建設與申請新增碩士學位授予權同步進行,并且二者相互結合,相互促進,這是我院學科建設的一大特點。重點學科建設能夠保證學位點的建設,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可以帶動重點學科建設。建立內外部監控機制,定期驗收、檢查,對下一階段計劃的實施及目標的完成及時地進行指導。重視研究生教育對當代高等醫學院校的生存有重要意義。重點學科建設的目的是培養高質量人才,將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作為契機,積極推動學科建設,為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抓好提前量,提供充分的準備。
產、學、研一體化:學科建設帶來社會和經濟效益是重要保證,學校必須與企業聯合攻關,促進產、學、研協調發展,使學科與技術形成共生關系。許多高校都在探索教育、科研、生產聯合一體化,但是很少院校真正實現了產、學、研有機結合并取得成效。地方普通高等醫學院校之間尚未形成互為主動、相互依存的關系。因此,需要各地方高校認真分析、研究、對比,找到原因所在,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促進學科的環境建設。
參考文獻
1 商慶新,鄧華亮,孫巍巍.強化重點學科建設詮釋科研興校理念[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6,14(5):21-22.
2 費永俊,陳蘭,肖波.關于地方重點學科建設的若干思考[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2(4):92-94.
3 黃可兒.抓科研過程管理促重點學科建設[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03,16(4):251-252.
4 馬微,潘艷明,李雪梅.淺談牡丹江醫學院學科建設水平評估體系的建立[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9,30(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