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消費觀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3-12-25 17:38: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生消費觀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學生消費觀的建議

篇1

關鍵詞:民辦高校大學生;消費觀;理性消費

在當前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狀態下,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辦高校大學生群體的消費觀也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這是一個矛盾的群體。大學生年齡較輕,有著與社會其他消費群體不同的消費行為;民辦高校大學生一方面消費需求較高,另一方面未獨立的經濟又制約著他們的消費。為了解當前民辦高校大學生在消費觀、消費與閑暇方式、理財等方面的現狀,我們以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為例,成立課題組對民辦高校大學生消費觀進行了調查。

一、民辦高校大學生消費觀調查情況分析

1、理性消費是主導

2、兩極分化明顯,消費方式呈多樣化

3、理財意識淡薄

4、金錢、消費觀健康合理

5、經濟獨立意識較弱

二、民辦高校大學生消費觀的建議

針對以上的調查分析及我院學生的消費情況,對我院大學生的消費觀提出以下幾條建議,僅供各民辦高校在樹立正確大學生消費觀方面的參考。

1、加強消費觀教育

亞里士多德曾指出:一個人如果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就會成為浪費的。因此,各民辦高校要加強在大學生中進行儉而有度,合理消費的教育,引導大學生在消費時要獨立判斷,不要盲目攀比高消費,特別是要注意減少隨意性消費,真正做到理性消費。教育大學生明確自己的首要任務是學習,明確學習消費是主導,生活消費是保障,娛樂消費是補充。反對享樂主義的消費方式,培養和樹立理性消費的觀念。加強消費觀教育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引導學生理性消費,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2、樹立量力消費的觀念

學生個人消費作為一種經濟行為,首先它是受個人和家庭的經濟基礎制約的,所以古人告誡我們消費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民辦高校大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依靠父母和家庭維持消費,雖然個別學生家庭條件較好,但也應該樹立量力消費的觀念。要體諒父母掙錢的艱辛,珍惜父母提供的每一分支持和幫助,養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作風,反對超前消費和高消費,慎行借錢消費。因此,要求民辦高校大學生,樹立量力消費的觀念。

3、加強理財常識的傳授

篇2

關鍵詞:大學生 服裝消費

一、調查目的

通過對大學生服裝消費特征的探討,可以了解從中折射出的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以及行為準則,然后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對大學生消費文化進行導向,從而取得對他們的價值觀、思想觀念以及行為習慣產生積極影響的效果。通過此次調查我們還要了解當代大學生在目前的消費情況,并且熟悉其消費結構,以挖掘潛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有效的改善措施,從而幫助現在的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力圖尋找促進大學生消費健康發展的途徑。

二、調查

對象是各高校的大學生,采用問卷調查法和郵件調查法相結合的調查方法。抽樣方法為分層抽樣。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大學生的服裝消費觀念

通過樣本的分析得到如下的結果:51%的大學生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服裝,27%的學生會追求潮流的影響,10%的學生是無所謂的態度,另有12%的學生選擇標新立異。

從調查結果來看,在消費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大學生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

2.影響大學生服裝消費的因素

在研究大學生服裝消費因素里,重點談到有五個因素:款式美觀、價格合理、質量好、產品品牌、其他原因。通過樣本分析,得出結論,大學生在購買服裝的適合更多的是考慮產品的價格和產品的質量。

3.大學生購買服裝的時間選擇

通過樣本的調查,200個人會選擇換季打折的適合購買,這一比例是最高的,。由此可見,適應季節變化是大學生購衣的主要原因,另外,出于經濟原因,大學生往往會選擇換季時候的打折產品。其次是促銷打折,可以看出換季打折和促銷打折對大學生的服裝消費是很有誘惑力的促銷手段。

4.大學生購買服裝的場所

大學生在購買服裝時,偏向選擇大型商場,表明大學生在購買服裝的同時,同樣追求商品的品質和購物環境,大學生消費觀已向高層次發展。

5.大學生經濟來源

大學生的消費經濟來源絕大多數來自于家庭,出自父母,而依靠打工消費等其他渠道支持的只是占有很少的比例。家庭供給一直都是大學生消費的主要經濟來源。

6.大學生的消費水平

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同國民整體的消費水平呈現出同一變化規律,即是逐漸提升,差距也日益拉大。【1】大學生在服裝上的消費主要集中在50-200元和200-500元之間,其比例分別為33%和37%,服裝消費在說明了大學生服裝消費水平不斷的提高。

7.性別與服裝消費水平關系分析

通過分析得到,大學生在服裝消費上女性的消費明顯高于男性。這也符合現實生活中商家尤其是做服裝這一行的為什么會抓住女性的購物心理,以及在服裝的設計和服裝的款式上更多的是考慮女性的需求,從而達到盈利的目的。

四、調查結論總述

根據上述分析,由于家庭情況不同,大學生在服裝消費上的表現也不相同。有少數家庭條件優越的同學服裝消費追逐名牌,且購買服裝的周期很短,花費很高。大部分的學生消費觀中感性和理性所占比重相當,對于流行于時尚的適度追求是公道的,能夠根據自己的身份選擇合適自己的服裝。對品牌的追捧也并不那么熱切,購衣時機也往往在換季之時,購買服裝的周期較長,多為一個季度,且花費中等。還有一小部分同學,由于家庭貧困,服裝消費的水平很低。但其中有部分同學的消費觀念不是十分的理性,愛慕虛榮喜歡攀比,在服裝上的消費頗高。除此之外,同學們多由于季節變化而帶動對服裝的消費需求,同時也比較看重價格、款式,對那些打折的品牌服裝比較青睞。

大學生的服裝消費層次差別較大,兩極化現象也較為突出,但從整體上來說,大學生的服裝消費比較理性。

五、對服裝消費以及生產的建議

1.對大學生服裝消費的建議

首先,樹立一個良好的消費觀。作為大學生,應該樹立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理念,立節約消費和適度消費的觀念,避免和克服虛榮心、攀比心理,自覺抵制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消極主義的影響,不奢侈浪費。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應對自己的每項開支做出預算和記錄,經常反思自己的開支是否公道。

其次,定制一個公道的消費計劃,盡大部分的大學生已是成年人,具有較高的知識和能力。定制一個公道的消費計劃,可以正確規劃自己的支出,為以后建立一個良好的理財觀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良好的規劃習慣

最后,對于服裝品牌的題目,大部分同學并不是太注重服裝的品牌,更注重的服裝的舒適度與質量。而在這兩方面做的比較好的也往往是那些有名的品牌,一些批發市場上也確實買不到什么好質量的服裝。但是,在同學們購買品牌服裝時一定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從自己的經濟水平出發。

2.對服裝生產廠家和銷售商的建議

建議服裝生產廠家應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生產規模和營銷策略:

第一,大學生無經濟來源,多數是靠父母提供,基于此,廠家生產的服裝定價不宜過高,要讓大學生得以接受。誠然不同地區的生活水平是不同的,廠家也可以對所要進進市場所在的地區進行調研,了解一下當地的消費水平,進而進行定價銷售。

第二,大學生正值雙十年華,內心本來就喜歡休閑時尚類型的服裝,所以廠家可以在服裝的款式、面料以及做工等方面進手,進行一下更深層次的市場調研來了解大學生更喜歡的服裝類型的特點。

第三,在換季之時,也正是大學生購衣高峰期,應加大營銷力度,采取種種優惠活動,捉住大學生的購衣需求時機,進行打折、贈予等促銷活動。

參考文獻:

篇3

0引言

消費是人類不斷從自然界獲取自然資源并向自然界排放廢棄物的過程,直接影響著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一方面,人類對產品的消費需求刺激經濟系統致力于把自然資源轉化成產品,導致資源的消耗和資源存量的減少,間接地影響著自然生態系統;另一方面,人類直接從自然界獲取資源作為消費品,并將生活中產生的廢棄物排放到周圍環境中,又直接影響著生態環境。同時,作為社會經濟再生產四環節中的最終環節和再生產的起點,消費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能動作用,其消費觀念、消費行為直接影響著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從而影響著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方式。

但自近代工業革命以來,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被盲目夸大,消費需求被定義為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和普遍原則,消費至上的消費主義生活方式不斷蔓延,使得“非生態化”消費的現象愈演愈烈,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人們對自然資源的掠奪程度和速度超過了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進而導致了全球性的資源匱乏、環境惡化、生態失衡等一系列生態危機,嚴重制約和威脅到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正如《21世紀議程》所警示的“:地球所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就是不適當的消費和生產模式,導致環境惡化,貧困加劇和各國的發展失衡”。因此,為了解決全球環境危機問題,就必須從改變消費觀念入手,這就要求人類必須改變只注重人類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只注重人類當下發展而忽視未來發展的不可持續的消費觀念,構建一種既符合經濟規律、又符合生態規律,既能滿足人的消費需求、又能維持生態平衡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消費觀,即生態消費觀。為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我國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即“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1]。

1生態消費的內涵和特點

生態消費是一種綠色、可持續的消費模式,它以尊重自然和維護生態平衡為前提,其消費方式和消費內容遵循生態經濟系統運行規律、消費規模和消費水平與物質生產和生態生產相適應。既滿足人類的物質文化需求,又有利于能源資源的節約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的消費構成危害。與傳統消費觀念相比,生態消費對生態、資源、環境的消費具有適度性、環保性、全面性、公平性和持續性等特點。

1.1適度性生態消費的適度性是指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界限應劃定在滿足生活需要范圍之內而不是無限的欲求,也就是消費的規模應與本國的國情國力、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現有的自然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不能超越于現階段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而無盡地膨脹,不能超越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而無盡地掠奪,不能超越于自身的經濟能力而無盡地透支。

1.2全面性生態消費不同于傳統的高消費一味追求人的物質方面的需要,而要求人類在消費過程中要同時兼顧人的多方面的消費需求,包括物質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態需求等。

1.3環保性生態消費不同于傳統的線性消費,線性消費對資源能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經過一次性消費后將廢棄物直接排放到周圍環境中,而生態消費強調對資源能源和生活用品的多次循環利用,以提高產品的使用效率,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以達到節約能源資源和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

1.4公平性生態消費觀念最大限度地體現了消費中的公平性特點,包括物際公平、人際公平和區際公平。物際公平,即人與自然之間的公平,是指人們在消費過程中平等地對待地球上的所有物種,不能因為人類的消費需求而無視甚至隨意剝奪其它生物的生存權利,而應充分尊重自然,大力贊助自然,竭力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人際公平,即人與人之間的公平,包括代內公平和代際公平,是指每一個人在消費過程中都應以不妨礙同時代的其他人和后代人對資源、環境享受的權力為前提。區域公平即國家與國家、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公平,是指任何國家或地區的人們在消費過程中不能以損害其他地區或國家的利益為代價。

1.5持續性由于生態消費具有適度性、全面性、公平和環保性等特點,決定了它既符合物質生產的發展水平,又符合生態生產的發展水平,既能滿足當代人的消費需求,又不對生態環境及子孫后代的需求構成危害。因此,是一種可持續的消費模式,能夠促進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協調和永續發展。

2當代大學生生態消費觀念淡薄及其成因

作為當代青年精英群體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消費觀念、消費行為與健康的消費模式,對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消費文化的構建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都會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為了深入調查當代大學生的生態消費現狀,課題組自編了“大學生生態消費現狀調查問卷”,主要從對資源、能源的節約、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綠色環保產品的使用及廢棄物的處理四個方面來考察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是否符合生態文明理念的要求,是否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是否有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通過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生態消費觀念淡薄,其消費行為“非生態化”現象較為突出,完全符合生態文明理念要求的只占36.4%,而完全不符合生態文明理念的占27.6%,其余還有36.0%的學生消費行為處于“半生態化”的狀態。其中,對資源的節約情況相對較好,71.4%的學生都能做到隨手關電、關水等;而對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現象尤為普遍,只有17.0%的學生較少使用;對綠色環保產品的購買和使用率也不盡人意,只占20.9%;對垃圾的回收處理,只有37.2%的學生能做到分類處理或到指定地點投放。課題組通過問卷結合訪談的方式調查發現,導致當代大學生生態消費觀念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生態消費教育的缺失、也有學校生態消費教育體系和社會監督機制的缺失。本文就高校現行的生態教育體系的缺失及主題活動較少和約束機制不健全進行分析。

2.1高校生態消費教育體系的缺失現行的大學課程設置未將生態消費的有關知識納入必修課程的范疇,僅有個別學校將此類課程作為選修課程進行開設;而專業課程的教育及平時的日常管理中,對大學生進行生態消費觀的教育滲透也不夠,導致大學生對生態消費知識的了解甚少,對生態危機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對當前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重視程度不夠,對自己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應承擔的責任認識不深。#p#分頁標題#e#

2.2高校生態消費主題活動較少當前,高校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輕實踐課程設置的現狀仍然存在,近幾年大學生生態消費主題活動雖有所增加,但大多局限在考察、咨詢等淺層次,內容也較為片面,與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相距甚遠,其觸及的領域、涉及的范圍和持久力都遠遠不夠。

2.3高校對學生的約束機制不健全通過調查發現,部分高校仍未實施定額用電、用水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生浪費資源的現象。同時,受傳統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高校對大學生的成績考評主要還是采用量化的指標來評價學生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操作水平的情況,而未將學生的生態道德素質等方面的人文精神納入考評體系之中,這種評價標準是極其片面的,不符合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不利于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3培育大學生生態消費觀的對策建議

3.1加大生態消費理念的教育力度一是要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建議把生態消費的相關內容納入高校現行的教育體系之中,將《消費經濟學》《消費倫理學》和《生態倫理學》等課程作為必修課或選修課開設起來。沒有條件開設這類課程的學校,應把《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和《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作為生態消費教育的主渠道,同時將生態消費的相關知識滲透到所有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主陣地作用,使生態消費的內容進課本、進課堂[2]。提高當代大學生對生態消費的認識,增強生態消費的意識,積極踐行生態消費行為,自覺養成生態消費習慣。二是充分利用校園生態消費環境的熏陶作用。利用校園的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各種宣傳工具,宣講我國當前面臨的生態危機和當代大學生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責任和歷史使命,增強大學生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在教學樓、食堂、草坪、操場等多個角落布置內容為“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節約資源、從點滴做起”等與生態消費相關的橫幅或標語,營造濃厚的生態消費氛圍,引導大學生樹立節約意識、低碳意識和環保意識,推動生態消費觀念在高校范圍內牢固樹立。

篇4

[關鍵詞]通貨膨脹 大學生 消費狀況 研究

一、當前通脹預期下大學生消費現狀

1.大學生生活費來源與支出渠道

經調查發現,常州地區大學生生活費來源主要有家庭供給,獎學金與助學金及勤工儉學等。其中生活費來源為家庭供給的占到了87%,而獎學金,助學金 及勤工儉學則只分別占了6.5%與6.5%。這充分體現了大學生生活費來源的單一性與依賴性。對大學生月生活費的統計調查顯示:月生活費水平在500元到800元占35%,800到1000元的占35%,1000元到1500元占30%。而大學生主要的花銷渠道的研究調查中,我們發現 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在餐飲上的花銷為300-500元;日用品花銷在100-150元;購物花銷為100-150元;交通通信上的花銷為:50-100元。

2.大學生對通貨膨脹及其影響的認識

調查表明,28%的大學生非常了解通貨膨脹,64.3%的大學生則表示對通貨膨脹的了解程度為很少,當然還有7.7%的對通貨膨脹不太了解。在對通貨膨脹了解甚微的主要為非經濟類的學生。應該對這類學生加強相關知識的教育。同時我們發現,認為通貨膨脹對其生活造成較大影響的學生占28.5%, 認為通貨膨脹對大學生生活產生一定影響的占71.5%。在通貨膨脹對大學生生活影響最大的方面調查中,絕大多數大學生將伙食與日用品及購物作為首選方面。

3.通貨膨脹壓力下,大學生消費觀念與應對措施

在通脹預期下,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對追求時尚個性的消費態度發生了轉變,產生了不再追求此類消費及適當減少相關開支的想法。并且大學生對自身目前的消費狀況進行了反思。有將近一半的大學生認為其消費不合理,消費偏高需要進行改進。在應對通貨膨脹消費措施方面,7%的大學生選擇向父母要求增加生活費,14%選擇省吃儉用,減少開支,而79%的大學生準備學習理財,建立健康的消費觀。

二、大學生消費現象的原因分析

1.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通貨膨脹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水平的日益上升,客觀上為大學生高消費提供了前提。消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主要表現在擴大了消費范圍、拓展了消費空間使得我們的生活已不在僅僅追求溫飽,而是更高程度的物質追求。同時通貨膨脹的壓力以及物價的大幅度上升也影響著大學生的日常消費和生活。

2.社會環境的影響

近年來社會進步和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方式、觀念也發生著巨大變化。而隨著學校和社會的聯系日益加強,其結果必然是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社會上人們生活方式、觀念發生的巨大變化,大大刺激了大學生對生活質量的期望。而大學生消費心理還不成熟,模仿消費心理和攀比消費心理現象日趨普遍。

3.家庭的因素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多數家庭的經濟狀況已較為富裕,而當代大學生又大多是獨生子女,因而在絕大部分中國家庭中父母對子女大多十分溺愛,會盡量滿足其需要。特別是在子女上了大學以后,由于擔心孩子在外吃苦受累,對子女的愛全部集中在了經濟的一味滿足上。家庭的經濟條件和父母的消費觀念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消費觀念。

4.學校因素

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事實求是的說,高校對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的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學校雖然也會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光榮傳統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消費觀,但大都過于教條化和書面化,對實際問題不能給出及時有效的指導。

5.自身原因

從主觀因素上講,大學生自身的原因是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大學生雖然在年齡上已屬于成年人,但部分大學生心理上的成熟要落后于生理的成熟。對于自身缺乏很好的控制,不能完全樹立健康,正確的消費觀念。另一方面他們缺乏在社會上的磨練缺乏自己去創造財富的經歷,不知金錢的來之不易,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而且他們在進入大學前沒有獨自理財的經驗。部分學生在大學里獨立的生活時不能有計劃的進行開支,從而導致了消費的盲目性和攀比性。

三、對于解決大學生消費問題的一些建議

1.自主創業,培養獨立精神

大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適當參加一些勤工儉學的活動,例如家教、實習等工作。也有些同學可能會幫人做一些勞動力型、技術型的工作以獲取報酬,例如打字、制作網站、翻譯等工作。勤工助學是大學生體現自立自強精神的最佳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們的收入來源更重要的是培養大學生的自立意識,增強大學生的經濟自主能力。但是這些事情應當以不影響學業為度,畢竟學習才是學生的主要工作,因為賺錢而荒廢學習,一般來說是不值得的。

2.培養合理的理財觀念

利用自己所學的金融知識,利用金融工具幫助理財。大部分同學在經濟狀況富余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定期存款、貨幣市場基金或者其他金融工具進行投資理財。大學生一定要有投資的理念,這很重要。此外,要注重節儉,泰山不讓細土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擇細流方能就其深!須知大錢往往都是來源于小錢的積累。

篇5

[關鍵詞]“90后” 大學生 消費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1-0228-01

一、“90后”大學生消費現狀

通過對吉林省內6所高校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650份,回收有效問卷611份,有效率94%。做出數據統計后發現:從消費水平來看,“90后”大學生每月平均花費為703.8元,消費在300~900元之間的,占調查總人數的71%;300元以下的占6.1%;900元以上的占23.9%。從消費結構來看,主要包括:第一,必需品消費,其中包括吃飯和購買生活必需品等,占消費總額的67%;第二,發展型消費,其中包括購買學習資料,參加技能培訓等,占消費總額的11%;第三,享受型消費,其中包括上網費、手機費、人際交往、休閑娛樂等消費,占消費總額的22%。

二、“90后”大學生消費特點

(一)合理性消費是主流

有71%的學生每月平均花費在300~900元之間,這表明大多數學生的消費行為還是與其自身家庭的經濟能力相適應的。月生活費在300元以下的大學生會略顯生活拮據,甚至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但是通過調查有8%的學生出現超越自身家庭經濟能力的攀比性消費現象,甚至出現奢侈性消費,此群體不容忽視。

(二)消費結構中存在不合理現象,享受型消費比重較大

具體表現在享受型消費偏多,發展型消費偏少。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月平均花費中,除吃飯和生活必需品消費外,用于休閑娛樂、人際交往、通訊上網等方面的花費比重過高,遠遠高于購買學習資料和參加技能培訓的支出。

(三)盲目消費,缺少規劃

由于“90后”大多為獨生子女,父母嬌生慣養,普遍缺乏理財能力,消費觀念還不成熟,在大學生中經常出現“月光族”和提前消費的現象,經常儲蓄和進行理財的僅占受訪學生的極少數。

三、“90 后”大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1.消費結構不合理。消費結構嚴重失衡,呈現“重物質,輕精神”的走勢。2.消費差距大。消費差距的拉大,消費兩極分化明顯。3.消費心理不健全。彰顯個性、追求時尚、虛榮心強等因素導致了消費心理的扭曲,消費心理的不健全,引發了盲目攀比消費和從眾現象。4.理財意識不強,缺乏理財知識和能力。

(二)原因分析

1.社會因素。當前多元化發展的經濟社會,一些不良消費現象使得大學生的消費觀念超前,消費欲望強烈,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觀念。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產生非理性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學生涉世未深,難以抵制物質的誘惑和社會的不良影響。2.學校因素。當前高校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研究較少,對大學生不合理的消費行為沒有相應的規范法則予以約束。缺少培養大學生理財的相關課程。3.家庭因素。家庭的教育、引導作用對于“90后”大學生消費觀念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90后”多數為獨生子女,家長視如掌上明珠,有求必應,這樣就助長了他們不良的消費行為。4.個人因素。大學生正處于思想成熟的重要階段,還沒有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生活上隨心所欲,理財意識淡薄。

四、對策研究

總體上講,“90后”大學生有其獨特的消費特點,既有值得繼承和發揚的一面,又有不科學的一面,所以對待“90后”大學生的消費觀需要正確的教育與引導。

(一)社會

建立健全大眾消費環境,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創建節約型社會。積極發揮大眾傳媒的宣傳作用,倡導健康、合理和文明的消費觀念。針對大學生多元化的消費模式,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號召大學生適度消費,反對高消費、超前消費以及盲目、攀比消費,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的消費意識和科學的消費觀,從而改善大學生的不良消費行為。

(二)學校

高校作為大學生的教育主體,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大學生消費,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同時高校要通過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來引導大學生把消費的時間用來學習。通過社會實踐等活動,鍛煉大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艱苦樸素的作風。

(三)家庭

家長應正確引導子女消費,對于不健康的消費行為應及時糾正;從小培養子女繼承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發揮家長的榜樣示范作用,提高自身理財能力,給予子女積極的影響。

篇6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 消費觀 合理消費 意見和建議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成功加入WTO,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相當大的提高,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隨之越來越高,消費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高校的大學生,主要以19~22歲的本科生為主。他們出生在80年代以后,也有一部分已經是90年代出生的,他們生活在國家經濟飛速發展和較好的生活條件、消費環境中,他們追求新異,敏銳的把握時尚。他們絕大多數都擁有手機,MP5,電腦等高科技產品年。與此同時,網絡消費日益成為他們最流行的休閑方式。他們嘗試新式發型,購買品牌服飾,高檔生活用品,對新出現的各類消費方式勇于嘗試。

一、調查情況說明

1.調查對象

本調查以位于洛陽市的河南科技大學和洛陽理工學院的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隨機性匿名問卷調查。接受調查者共2000人,均為這兩所學校在校大學生。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發放自填式調查問卷的調查方式。問卷內容是根據大學生消費的相關情況自行設計,經預試、反復修改后形成,涉及大學生基本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娛樂消費以及消費期望四個方面。問卷題型主要采用選擇題的形式。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2000份,其中河南科技大學1000份(男生437人,女生563人),剔除無效問卷44份,收回有效問卷956份,有效率95.6%;洛陽理工學院發放1000份(男生607人,女生493人),剔除無效問卷58份,收回有效問卷942份,有效率94.2%。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的平均年齡為20.8歲。

3.資料處理

全部原始數據采用EXEL2003進行分析和統計。

二、大學生消費現狀及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收集到的數據,發現洛陽市大學生消費結構有以下幾項特征:

1.大學生的主要消費來源仍為父母,且其月可支配費用成“橄欖狀”

調查顯示,以父母作為主要生活費來源的人數占到了82.26%(見表1 大學生經濟來源統計表)。相較于單純依靠貸款、助學金而言,大多數學生還是很愿意通過兼職打工來賺取部分生活費用。

表1 大學生經濟來源統計表

金額比例(%)

家庭 82.26

打工 3.82

借貸 7.43

助學金 5.68

其他 0.81

總計 100

在我們進行的問卷調查中,有75.3%的同學希望通過兼職打工養活自己;表示非常不愿意、不愿意和比較不愿意的同學共占24.7%。(見圖1 大學生月是否愿意做兼職的餅狀圖)持此觀點的大學生認為大學時期應該專心讀書,兼職打工的機會成本太大,得不償失。

與此同時,我們發現大學生每月可支配的生活費總額分布呈現為“橄欖狀”,并主要集中在3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之間,分別占樣本總量的37.55%、34.28%。少于350元或多于8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每月可支配額在800元以上的學生所占比例并不高,僅為16.77%,有12.40%的大學生每月可支配生活費總額在300元以下(見圖2 大學生月可支配費用餅狀圖)。

圖1 大學生月是否餅狀愿意做兼職的餅狀圖

圖2 大學生月可支配費用餅狀圖

2.通訊網絡費用過高,成為電子產品、高科技產品的最大消費者

進入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同樣豐富的今天,大學生們不再滿足于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他們的消費已明顯呈現多元化趨勢,影音娛樂已經成為他們的消費熱點。在被調查人群中,手機的擁有率高達98.43%,其中78%的貧困生也擁有手機。

調查發現,64.86%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50元~100元,貧困生的手機費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但也有9.67%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50元以上。(見表2 大學生月手機費統計表)

且男女生手機價位差異較大。男生手機價位大都集中于800元~1400元,高檔機型在男生中較為普及。女生手機價錢多集中于500元~1100元,大都為中低檔手機。

同時,有40%的同學擁有MP5、電腦等高科技產品。這些都說明當今大學生的消費已出現個性分化,多元化傾向逐步凸顯。

3.“享受性”消費普遍存在,并出現部分應酬性質消費

在現代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也是一個高消費的群體。因為大學生都很年輕,沒有經濟來源,主要花的還是父母的錢,習慣于安逸的生活,處理不好享受與學習的關系。隨著社會休閑娛樂活動的不斷發展,應酬、交際、K歌、上網、旅游等“社會風俗”已漸漸走進大學校園。大學生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生,他們推崇的是“與社會共舞”。享受性消費在大學校園中生根發芽。“您每月的娛樂方式主要為什么?”,大學生的選擇主要集中于看電影21.8%、上網37.2%、逛街16.2%、體育運動13.7%、KTV6.4%、其它4.7%(見表3大學生娛樂消費支出情況調查統計表),這與大學生這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極不協調,如不加以引導很容易形成鋪張浪費、追求享受的不良風氣。

表3 大學生娛樂消費支出情況調查統計表

人數 所占比例(%)

上網 744 37.2

看電影 436 21.8

逛街 324 16.2

體育運動 274 13.7

KTV 128 6.4

其他 94 4.7

總計 2000 100

我們看到,“上網”以37.20%的比例位居首位,遠遠領先于其他娛樂方式。據數據顯示:大學生平均每天上網1.8小時。

4.戀愛支出過度,飲食方面開銷大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52.17%的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50-400元,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甚至可以達到800元,甚至更高(例如恰逢一方生日或情人節送名貴禮物給對方)。受調查者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的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以理性把握適度的消費。這點著實是讓人感到憂慮。

不同的是,傳統意義上的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被完全打破。與此同時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方的戀愛支出有時甚至超過男方。傳統與現代的不同生活方式在當代大學生中被充分演繹。

5.精神文化消費不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在普遍的社會期望看來,作為當代知識分子的大學生的精神文化消費應占有較高的比重。然而據調查數據顯示,事實并非如此。大一83.7%的學生每學期的精神文化消費還不足50元,大二67.9%和大三72.4%的學生同樣如此,精神文化較低者仍占有較高的比重。經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較為復雜。大學內有書籍較為完備的圖書館、閱覽室等基礎設施。因此,大學生在購買文學著作、報刊雜志和休閑圖書方面的開支大大降低。雖然大學生的課業學習負擔相對較輕,但多數同學都在忙于看一些有關專業課的書籍和參加各種等級考試,對其他方面的精神文化消費的關注度并不大。然而精神文化消費對于大學生素質的提升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學生平均每月不足十元的精神文化消費現狀非常值得我們關注。

6.品牌忠誠度高,更側重時尚性消費

據調查顯示,57.28%的大學生習慣于購買同一品牌的產品。他們進行消費時在很大程度上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的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抑或是對某品牌服飾非常偏愛,長期光顧,久而久之也會形成對此品牌的較高忠誠度。

7.購買時注重質量和價格,但也存在盲目消費

據調查數據顯示,80%的大學生在購買物品時首先會關注其質量和價格。這表明了其在消費時也考慮了自身的購買力的大小和財務狀況。但也有的同學存在生活費不足的情況。分析其原因,首先是消費沒有計劃性;再有就是年齡較小和社會閱歷不足,消費心理不夠成熟,生活也不夠節儉,存在同學間的攀比,盲目進行消費,出現了超前消費、攀比消費和奢侈浪費等一些不合理的消費觀念。

三、造成大學生消費觀念不合理的因素

就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對未來的世界充滿了美好的幻想,追求自我、追求浪漫時尚,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并開始用成人的眼光看待社會,獨立進行購買行為。但是,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都不夠成熟,容易被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迷惑。因此,當前大學生中出現的這種種消費不合理現象,不僅僅與大學生本身這個消費群體的特殊性有關,還與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密不可分。

首先,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其中充斥著許多的不合理消費理念。大學生由于受年齡和閱歷的影響,消費需求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很容易受到不良消費行為的影響。當今社會又普遍重視高消費,崇拜高消費。這種錯誤的消費理念助長了大學生之間的攀比之風。而且,現今社會上流行刷卡透支的消費方式,大學生是對社會潮流反應敏銳的群體,加之其相對的缺乏自主判斷力,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正確引導,很容易就會從此走進消費的誤區。

另外,由于大學生的思想、性格、興趣愛好尚未完全定型,因此,客觀環境、流行趨勢對其行為的影響作用比較突出,當他們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和誘導時,容易產生購買欲望。大學校園里面大都是同齡人,一旦攀比之風,追求名牌之風,請客之風在同學中有了興起的苗頭,大學生們就會竟相效仿。加之高校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的研究不足,課程安排的思想政治教育側重于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而普遍缺少對樹立大學生正確消費觀念的教育,從而致使校園里形成了一些錯誤的消費氛圍。大學生人生的黃金時期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因此,學校教育對大學生養成合理健康的消費觀念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大學生合理化消費的建議

當今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墻”的校園里,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對社會中的一些不良風氣沒有免疫力,因此作為學校,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措施來減少這些情況的發生。與此同時,大學生自身也應加強自我規范,促使自己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費觀念。

1.學校教育是關鍵,應加強對大學生的指導

學校教育應與家庭教育緊密集合,結合當前大力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契機,通過多種形式建立“節約型校園”,教育學生要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科學健康的消費意識,引導他們在考慮個人消費時不忘光榮傳統,科學的規劃安排自己的消費,使個人消費與家情相適應。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不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繁榮市場這個角度看,需要鼓勵人們積極、合理消費。但如果不考慮個人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盲目的追求奢侈的消費模式則是十分有害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及時客觀的分析當今社會上的消費主義現象,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

2.家長樹立榜樣,引導孩子合理消費

無論是什么時候,家長一直都是孩子學習和效仿的榜樣。因此,為了讓孩子養成合理健康的消費習慣,家長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消費觀念。家長要明確自己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和立場,不能一味地遷就孩子。孩子的心理素質、價值觀念等各方面還都不夠成熟,有時在面對一些消費誘惑時往往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這時就需要家長對其進行引導和教育。家長不能為了寵溺自己的孩子而去一味的滿足他們的要求,要什么就買什么。而且家長應該謹記:并非是掙錢多就可以揮霍無度。即使家庭條件再富裕,對于孩子的一些不合理的消費要求也應給予否定。同時家長要教育孩子繼承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做到勤儉節約,根據個人的家庭狀況進行合理的、適度的消費。

五、結論

通過對位于洛陽市較有代表性的兩所大學,河南科技大學和洛陽理工學院20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以部分反應總體,了解到洛陽市大學生的消費現狀、消費結構的突出特征及存在的問題。

結合實際情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父母的大學生月消費大致上成“橄欖狀”。其網絡消費較高,是高科技電子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存在享樂型消費,有一定的品牌忠誠度,側重于時尚消費,精神文化消費較低。甚至有部分同學出現攀比消費、超前消費等一些盲目消費現象。

第二,造成大學生消費結構不合理的因素較為復雜,牽涉到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

第三,為引導大學生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費觀念,學校應加強對大學生消費觀念、消費行為的教育指導。同時,大學生自身也應加強自我控制力,學會合理理財,以形成合理化消費。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OL].http://.cn/index/0E/00/11/index.htm

[2]張立彬.大學生消費道德亟待關注[N].光明日報,2002

[3]趙柒斤.大學生消費邁向多元化[N].安徽日報,2005

篇7

關鍵詞: 高職院校;消費現狀;消費觀念

隨著我國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的不斷壯大,高職院校學生作為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他們獨特的消費方式、消費結構、消費心理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為引導高職院校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我們針對湖北省境內高職院校在校學生,進行這次問卷調查,希望通過了解他們的消費現狀,找出高職院校學生在消費中存在的問題,并由此提出相應的建議。

1 調查情況說明

由于這次調查的對象是湖北省內高職院校在校學生,調查對象分布的區域比較廣,我們采用網絡問卷調查法和個別訪談法。本次調查共涉及湖北省內13個城市的高職院校,樣本總數為1204份,其中有效問卷1000份。

2 高職院校學生的消費現狀

2.1消費來源

在被調查的1000名學生中,有89%的學生月可支配的生活費總額在400-1200元之間,平均每月可支配的生活費總額為818.80元。生活費主要來源于家庭、勤工儉學收入及獎、助學金,其中平均每月來源于家庭的生活費有618.80元,占每月可支配的生活費總額的75%。

有34.4%的學生會通過勤工儉學補充生活費,平均每月約200元。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在校期間可獲得獎、助學金,金額少,所占比例小。在對學生進行個別訪談中了解到,他們勤工儉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賺取零花錢、增加社會實踐的經驗,通常利用周末時間,所從事的工作大多屬于促銷性質,與所學專業基本無關,每次的收入在50元-80元。

2.2消費結構

學生平均每月的各項費用支出額為783.60元,費用開支主要用于衣食等基本生活、學習培訓考證、休閑娛樂、人際交往等方面,其中,平均每月用于衣食方面基本生活開支額為456元,占費用支出總額的58%;平均每月用于學習培訓考證的費用為142.50元,占費用支出總額的18%;平均每月用于休閑娛樂和人際交往的費用占費用支出總額的三分之一。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是上網、看電影等。

3 高職院校學生消費差異分析

3.1城鎮與農村差異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來自于城鎮和農村的學生,平均每月可支配的生活費總額分別為913.89元、780.33元,是樣本平均水平的111%和95%;平均每月來源于家庭的生活費分別為686.11元、577.24元,是樣本平均水平的110%和93%。

來自于城鎮學生平均每月各項費用支出合計888.88元,高于樣本平均水平13%;來自于農村學生平均每月各項費用支出合計741.01元,低于樣本平均水平5%。

在勤工儉學的學生中,農村的學生占81%,城鎮的學生占19%;在生活費不足時,有36.92%的城鎮學生和19.49%的農村學生會選擇向父母索要。

3.2武漢與其他地區差異

通過省會城市“武漢”與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高職院校大學生消費來源情況對比結果顯示,武漢在校大學生取得的勤工儉學收入略高于襄陽在校大學生,主要是由于武漢等大城市勤工儉學機會多,待遇高。

通過兩地高職院校大學生消費結構情況對比結果顯示,武漢在校大學生平均每月各項費用支出合計859.04元,高于樣本平均水平9%;襄陽地區在校大學生平均每月各項費用支出合計703.07元,低于樣本平均水平10%,地區消費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在不同城市就讀的學生每月的費用支出總額。

4 高職院校學生在消費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4.1消費存在的問題

4.1.1消費來源中對家庭依賴過重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生活費主要來源于家庭、勤工儉學收入及助學金,其中平均每月來源于家庭的生活費占每月可支配的生活費總額的50%以上。僅有33.4%的學生通過勤工儉學補充生活費。

4.1.2休閑娛樂比重高,方式單一

學生平均每月用于休閑娛樂和人際交往的費用占費用支出總額的三分之一,但其休閑娛樂的方式以靜為主,網絡休閑已經成為大多數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網上聊天,網絡游戲,網上購物等等,漸漸成為大多數學生不可缺少的一項休閑娛樂方式。有的甚至沉溺于其中。在對男、女生休閑娛樂方式分析時,發現有33.04%的男生選擇運動健身,僅有15.12%的女生選擇這種休閑方式。

4.1.3理財意識薄弱

從學生記賬習慣、是否制定消費計劃與生活費結余情況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從不記賬與不制定消費計劃的學生生活費不夠用的比例最高,分別達到49.73%和65.57%,可見,記賬習慣與消費計劃的制定對學生的生活費結余狀況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在每月生活費有結余的36.7% 的學生中92.1%的學生選擇留存備用,僅有2.45%的學生會用于投資理財。通過個別訪談,我們了解到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由于學生每月結余資金有限,理財知識欠缺等原因。

4.2幾點建議

4.2.1增強獨立意識,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

現今的大學生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住腳,培養獨立意識尤為重要,即要具備獨立行動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在消費行為中,不要過度依賴家庭,可以通過協助老師做研究、做家教、到一些公司或企業兼職打工等勤工儉學方式減輕家庭負擔,做到經濟上的獨立。

科學的消費觀是指在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指引下,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自覺運用科學知識進行合理消費,以實現消費者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一種消費態度和消費觀念。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初步形成時期,學校可以通過課堂教育、名師講座等形式使學生了解價值規律的作用,消費行為的理論;充分利用校園網、廣播電臺、校報、宣傳欄等傳播媒介進行直觀的消費教育,引導消費輿論、普及消費知識,正確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指導學生在消費中做到消費有計劃,消費結構合理,消費方式健康。

4.2.2合理規劃休閑方式

休閑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工作以外參加的一些自己感興趣且能夠放松身心的活動。什么時候應該休閑,怎樣休閑,自己應該把握好“度”,參加休閑活動要在不影響正常的學習休息的情況下進行,不能因為休閑而“廢寢忘食”,更不能因此荒廢學業。在休閑方式的選擇上,要量力而行,即不脫離家庭收入狀況和父母的經濟承受能力,可以在不增加開支的情況下,選擇多種休閑娛樂方式,如參加社團活動、郊游等,這樣既放松了身心又能夠增強交際能力。

4.2.3加強理財教育,培養學生的財商

財商,是指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如英國就將“教孩子學會花錢”的消費教育列為中小學生必修課。

我們可以借鑒外國的理財教育理念,在學校開設理財方面的選修課,提高學生理財能力;家長應給學生參與家庭理財的機會,讓其感覺到父母掙錢的艱辛和家庭開銷的龐雜,培養學生理財意識。作為學生首先要樹立財務規劃的意識,可以從堅持記賬和控制消費支出等入手,學會對錢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其次,通過對理財知識的學習,了解各類理財產品的特點,熟悉各種投資渠道,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模擬操作以積累經驗;最后是根據自己特點,適當進行投資,一般選擇金額起點低、風險小、變現能力強、收益穩定的的交易品種。■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貴州高校大學生 消費觀 對策

作者簡介:李 浩(1976-),男,湖南隆回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政治社會學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1年度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項目“低碳經濟背景下貴州高校大學生科學消費觀教育研究”(批號為11JD073)階段性研究成果。

大學時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念不僅直接影響大學生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而且對他們的學習、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都將產生重大影響。重視大學生消費觀的新變化,指導、幫助大學生們樹立科學消費觀念,引導大學生理性消費、科學消費,不僅有益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將對全社會消費觀的正確引導,對于促進全社會理性消費、低碳消費、科學消費均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一、貴州高校大學生消費現狀

我們采用問卷調的形式對貴州部分高校大學生生月平均消費額(不含學費)進行調查,發放問卷 4000份,收回有效問卷 3810 份,有效回收率為 95.25%。有關統計結果如下:

根據以上統計結果,按每年在校十個月計算,一般大學生在校每年消費額少則3000 元左右,多則在 8000 元,少數大學生還會更高一些。

調查結果表明,貴州高校大學生消費支出情況表現為:

第一,消費水平比較低,并且不平衡。貴州高校大學生消費整體水平比較低。每月消費支出在“300 元以下”、“300~500 元”, 所占比例分別為 5.1%、29.4%,兩者總比例超過三分之一;“500~800 元”的占50.2%。也就是說月平均消費在800.00元以下的就占了80%以上。城市學生的消費水平總體水平高于農村學生。調查顯示:來自城市的學生每月消費支出主要集中在“500~800 元”, 來自鄉鎮的學生月均消費支出主要集中在“400~700 元”, 而來自農村的學生月均消費支出則主要集中在“300~500 元”。

第二,也存在“高消費”現象(當然這里的“高消費”僅相對一般學生而言的)。調查結果顯示,貴州高校大學生月均消費支出在“500~800元”的占 50.2%, “800~1000 元”的占11 %, 兩者總比例接近 2/3。月消費1000元以上“高消費”在大學生中也不再是鳳毛麟角的個別行為, 也代表了一種潮流,并且正不斷擴展。 關于“對大學生整體消費水平過高”問題調查顯示,選擇“非常贊同”的為18.7%、“較贊同”為34.2%和“基本贊同”為32.4%、“不贊同”為24.9%。

第三,貴州高校大學生消費結構還比較單一。調查顯示:貴州高校大學生用于吃穿基本生存消費的比例還是比較高,超過了75%。并且調查還顯示,消費支出越低的用于吃穿基本生存消費的比例越高,有的學生的消費基本上就只用于吃穿。

第四,家庭情況與消費支出情況密切相關。調查中,關于“您的消費支出主要來源”問題;來源于“父母收入”的占90.6%, 來源于“親戚朋友資助”占2.3%,來源于“銀行貸款”占5.7%,來源于其他的僅占1.4%。并且調查還顯示,家庭收入越低的學生的消費支出越低。月收入在400元以下貧困家庭的學生,其中98.7%的每月消費支出在“300 元以下”;月收入在“400~2000 元”家庭的學生,月均消費支出則在“300~800 元”; 家收入在“2000元以上”家庭的學生,一般月消費支出在800 元以上, 其中一部分學生支出超1200元占。

二、貴州高校大學生消費觀現狀

消費觀,是關于消費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是消費者關于消費的基本態度和基本看法,是人們在消費領域的價值觀。有怎樣的消費觀,就會有怎樣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模式。科學的消費觀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影響重大。

大學生消費觀是現在大學生在進行消費時所形成的關于消費的基本態度和基本觀點,是指導其消費行為的思想體系。青年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消費群體,有超強的消費需求。大學生消費觀念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人格等多方面;而且對家庭、學校、社會將產生重大影響。

因消費情況的變化,貴州高校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也正在發生變化。調查發現:貴州高校大學生大部分學生的消費觀是合理的、可持續的,總體看來是科學的;但因個人愛好、健康狀況、家庭情況等多種原因貴州高校部分大學生中還存在著一些非理性、非生態的非科學消費觀。主要表現如下:

炫耀性消費觀。它是指消費者為了滿足虛榮心,不顧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和實際需要,非理性地過度消費,以追求心理上的滿足感的想法和理念。持這種消費觀的大學生往往借助消費來表明自己擁有優越于他人的身份或家庭富裕。其主要表現:在圖虛榮、慕奢華、講排場心理支配下,進行消費時往往追求豪華、高檔、名牌,而不注重實際效用,使許多消費變成了一種單純用來裝門面、顯身份和表熱情的象征性符號消費;如生日聚會去高檔酒店、給朋友送名牌、品牌禮物等。這種消費觀易導致學生中奢靡浮華之風不斷滋長。炫耀性消費觀支配下的消費將浪費財力、物力,浪費社會資源,會導致校園不良風氣滋長。調查發現,貴州高校中有一些大學生有意識或潛意識也存在這種消費觀。

攀比消費觀。它是指消費者為了掙得所謂的面子,不顧實際需要與經濟狀況,超前超標購物消費,與別人一比高下的消費心理。部分學生有著嚴重的追求品牌,追求時尚的心理,從而形成攀比心理嚴重。調查發現,部分學生縮衣節食,目的是以此省下生活費,達到購買一件體面的名牌服飾的目的;更有甚者,有些大學生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或者一套名牌化妝品,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攀比心理嚴重。在調查的學生中,68%的學生有借錢的經歷,其中男生所占比例多,占總比例的87.2%,女學生占13.8%。這種攀比消費觀指導下的消費行為不僅造成大量浪費,也給許多學生增加了經濟、心理負擔,不利于學生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也不利于學校的穩定。

浪費消費觀。浪費消費觀是指消費者進行不必要的消費而造成社會資源浪費的消費言行。目前貴州高校大學生中大部分是90后,其中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處于優越的地位,深受家人的寵愛甚至溺愛,受苦較少,節儉意識不是很強。調查表明:條件較好一點的大學生中大部分對節儉的認同感較弱,勤儉節約的意識淡薄,有的甚至認為節儉已經過時。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校園里的浪費現象隨處可見,例如不節約用水、電,對于長流水,長明燈熟視無睹;吃飯多買飯菜、然后倒掉的現象比較普遍;頻繁購買服裝,更換手機等;這種消費是典型的浪費資源消費。

情感非理性消費觀。情感非理性消費觀,是指在情感消費中消費者只從一時的興趣愛好出發,不顧現實條件,忽視原則而進行隨意性消費的觀念、思想。調查顯示,有些大學生用于交往的費用大大超過了他們的吃飯、穿衣的費用。當然社會交往有助于他們擴展視野,更新觀念,增長知識,提高社交能力;可是過多的的交往,會導致一些不健康的東西的出現,如請客送禮、超前消費、以禮換利等;這會導致他們的消費負擔加重。現在出現高校校園中的“請客熱”,如“過生日”、“得獎學金”、“入黨”“比賽獲獎”等,凡有喜必得請,如果不請客則被認為不夠交情,不夠朋友。戀愛中的大學生的交往開支則更大。有的熱戀的大學生為了給戀人送上高檔、品牌禮物,或請戀人去高檔娛樂場所等,往往自己勒緊褲帶節省錢,或者想方設法向家里要錢甚至違法撈錢。調查顯示,87.13%高校男性違法者是因為戀愛消費過度造成的。

非生態消費觀。非生態消費觀是指消費者進行消費活動時沒有考慮消費者與自然協調發展,沒有科學合理的消費理念。持這觀點的學生只顧自己的方便、只考慮消費者個人的利益。如圖“方便”,隨意使用使用衛生筷、飯盒、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還有許多學生尤其一些最求時髦的女大學生,樂于穿動物皮毛所制的衣物等。這種消費觀導致資源浪費嚴重,引起人與自然關系緊張。

三、貴州高校大學生消費觀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

目前貴州高校大學生中存在著一些不合理、非生態、非科學的消費觀。這些消費觀雖不普遍,但是負面影響不小。這些消費觀所產生的消費行為不僅影響其今后的發展前途,而且影響貴州高等教育的教育質量、貴州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因此,為使廣大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培育合理、科學的消費模式,努力實現人、校園、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要培育貴州高校大學生科學消費觀就必須發揮學校、家庭、新聞媒體的作用。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大學生科學消費教育落到實處

學校要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可以把對大學生良好消費行為和心理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利用校園環境促進大學生理性健康的消費習慣的養成。環境對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著重大的影響作用。中國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明證。外的教育家也大力提倡環境對于教育的重大作用。如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強調:“社會環境能通過個體的種種活動,塑造個人行為的智力的和感情的傾向。社會環境無意識地、不設任何目的地發揮著教育和塑造的影響”。同樣,健康、良好的高校校園消費環境,對于大學生的消費觀、消費行為等方面有很大的塑造和教育作用。各高校把科學消費觀教育作為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讓學生們在良好的消費環境中培育科學的消費觀。其次,學校把科學消費觀教育納入學校課程教育體系,設置相關課程,讓學生獲得科學的消費知識。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準確地向學生講授科學消費的價值觀、人生觀,這樣既可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知識面,又能進一步推動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再次,將科學消費觀教育與學生的社會實踐相結合。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學校應有計劃、有意識的組織學生開展與消費觀相關的活動。如利用兩個長假,組織學生開展消費水平、消費結構等調查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動實踐中感受到非科學消費的危害性,進行科學消費觀教育的迫切性,認識到科學消費對于人類、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的重要性,從而增強他們樹立科學消費觀、普及科學消費觀教育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自覺采取科學消費行動。還可以利用周末組織學生走進生活貧困社區、貧困鄉村,了解貧困家庭的的消費狀況,體會貧困家庭生活的艱辛,了解貧困地區人們的消費水平,實際體驗自己勞動所得的來之不易,反省自己不良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提高自己消費道德素質,從而提高自身的消費道德水平。

2. 發揮家庭教育作用,讓大學生科學消費觀寓于家庭消費教育

家長的消費觀和消費行為會對對子女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 在家庭消費觀教育過程中,家長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做到勤儉、節約,形成家庭理性消費環境,對大學生理性消費觀的形成至關重要。同時,對在校學習的孩子的消費開支方面,既要按時按需供給,保證其學習、生活的正常、正當開支,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確保學業順利完成;又要及時進行監督和指導,對孩子的消費情況提出合理建議,以幫助其做出科學預算安排,并及時了解其消費情況,及時糾正錯誤消費行為,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消費習慣。家長還要加強理財教育和消費引導,提高孩子的理財能力。家長應有意識地讓孩子參與家庭預算開支、家庭事務開銷,學會如何有計劃消費,怎樣合理消費,做到花最少的錢,辦成最好最多的事,做資金效益最大化,使孩子在具體的生活中獲得理財經驗和技巧,在勞動中、生活中養成勤儉節約、資金效益最大化的科學消費觀。

3.發揮主動性讓大學生科學消費觀教育的更自覺

在加強大學生的科學消費教育中,我不能忽視這一實踐中的主體――高校大學生本身。大學生科學消費觀教育的成效與否,大學生能否注定去學習、積極去實踐是至關重要的。為此,大學生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種學習機會學習相關科學消費知識,不斷培育科學消費觀,提高自己的科學消費倫理道德。其次,大學生作為新時期的知識傳播著、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體,要不斷宣傳科學消費理念,主動踐行科學消費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的健康和諧發展。

4.加強新聞媒介的引導,讓大學生科學消費觀教育處于良好的輿論環境中

新聞媒介具有時效快、覆蓋面大、成本低、威力大、效果好的特點,是進行消費教育的一個重要形式,也是開展科學消費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各新聞媒介應把科學消費教育看作是自己分內應盡的職責,社會各方特別是消費者協會要充分利用新聞媒介開展科學消費教育。新聞媒體還應注意限制奢侈品及不健康的消費品的廣告投放,加大有關科學消費觀教育的公益廣告的投放力度,并盡可能讓對大學生有說服力的明星及其他公眾人物出鏡。因此,貴州的各種新聞媒體積極主動采取多種措施開展大學生科學消費觀教育,為培育大學生科學消費觀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參考文獻:

1.謝杰爽,馬利娟.當代大學生消費觀念及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出國與就業.2004(14).

2.劉峰,劉頑.當代大學生精神文化消費觀問題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3).

3.任愛紅.低碳時代的到來與大學生消費觀念引導[J].教育探索,2010(11).

4.蔡紅英.大學生的消費特點與正確的消費觀教育.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6(1).

5.朱曉紅.浙東沿海地方性高校學生消費觀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2008.

6.吳建明.學生的理財教育與消費引導[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 2001(3).

7.胡玉東,瞿丹丹.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現狀及對策調查報告[J].中國電力教育,2010(6).

篇9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其追求高品位生活而產生的新的消費觀念直接地影響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確立和提高大學生新的消費意識是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 大學生消費的現狀與特征

(一)消費現狀

大學生的基本消費來源單一,73.8%來自于父母供給,剩余的少部分同學通過勤工助學及獎學金賺取額外的生活費用。調查發現,基本月花費在500元以下的及500-1000元的大約占8.3%及39.3%,這部分同學生活費剛好滿足需求, 1000-1500元則占大多數比重為44%。在滿足基本生活前提下略有剩余,1500元以上的占8.4%,生活費綽綽有余。其中,對于大學生而言,飲食是最重要的生活開支,差不多47.66%的同學飲食支出占生活費的1/2,39.3%的同學為1/3 。與此同時,現階段大學生中手機的普及率達100%,有59%的學生,每月的通訊費用在500—200元之間。平均每月用于娛樂方面的支出,在100-200元之間的占80%以上。

(二)消費特征分析

據大量資料統計分析,大學生消費生活大致可歸為四個方面:生存性消費、發展性消費、人際交往性消費和休閑娛樂性消費。

由上述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可見其消費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享受生活

在當代大學生中享受生活儼然已成為其全新的消費觀念,并日益成為主流方式。許多學生認為,在當下由于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所造成的影響還未消退,因此,大學生發展消費文化既能擴大內需,為拉動經濟增長作貢獻,同時積極響應政府號召。

(2)追逐前衛和新潮

新一代大學生的消費已基本超越了溫飽的水平。當代大學生通過消費上的前衛、時尚和新潮彰顯青春與活力,這種消費心理應及時改正。

二、大學生消費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問題

1、節約觀念淡薄

據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及相關監測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每一學期的人均消費高達4819元,若按學年計算,就意味著大學生的人均年消費額將超過了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8472元。同時,大學生中普遍缺乏節約的意識,浪費現象嚴重。

2、攀比現象突出

大學生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追求新潮,并敢于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 對于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與攀比心理。

3、人際交往消費過度

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側重于網絡、社交類,如請客吃飯等,在此方面花費較大。

(二)原因分析

1、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整個社會原有的勤儉節約的傳統消費習慣已經受到較大的沖擊,與此同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滋生蔓延。大學生的消費現象深受社會風氣的影響,發生在學生消費中的問題更多地折射出社會大環境的問題。

2、學校教育中缺乏消費教育的內容

“育人”是教育之本。許多大學教育只關注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訓,忽視了對學生品格的要求,對學生“消費觀”的教育遠不到位。由此可見,學校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教育效果很不明顯。

3、家長溺愛導致學生經濟依賴

受中國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中國家長普遍認為,在子女尚不具備獨立的經濟能力時,所有的消費理應由父母承擔。這就使得子女對家庭經濟產生無意識地依賴。

三、 大學生消費觀的正確引導

1、強化國情教育,營造健康的消費環境

提出“厲行勤儉節約 反對鋪張浪費”。在社會范圍內,要力求使節約成為每個公民的一種健康文明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使“節約光榮,浪費可恥”重新回到人們的身邊,營造出濃厚的節約資源的社會消費氛圍,從而為大學生提供健康的消費環境。

2、學校重視開展優良傳統教育,引導學生健康消費

既要鼓勵正當消費,又要提倡節儉。學校要重視學生全面的身心健康發展,應該為大學生開設生活指導課和理財訓練課。在教學中,使消費意識教育與理論教學相結合,變理論教學空洞無物的說教為理論 教學聯系實際。學校還可以組織一些帶有趣味性的理性的消費評比活動,以強化學生正確消費的心態,擴大正確消費在學生中的積極影響。從而使大學生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財商觀念。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 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也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增強大學生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是現今的大學生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的必備因素。

3、開展勤工助學活動,培養獨立自主精神

勤工助學可以解決一部分學生的生活費用問題,同時培養大學生的工作經驗,鍛煉大學生艱苦創業精神,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對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勤工儉學使大學生體會到金錢的來之不易,使其對自己的消費現狀進行反思。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自身消費進行合理規劃,促進合理的消費觀念。

4、家長對子女形成必要的生活約束

家長應限制子女不合理的消費要求,注重子女品德作風的培養,有意識地訓練子女的勤儉樸素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家長需對孩子消費方面有所約束,使其能夠量體裁衣,懂得節儉。幫助孩子在大學階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金錢觀,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加強大學生消費觀念,提倡節約理念,倡導責任意識。引導他們在考慮個人消費時不忘光榮傳統,科學規劃安排,是個人消費標準與家庭相適應。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鼓勵人們積極合理消費。如果不考慮個人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費模式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大學生們應結合自身客觀理性的分析消費主義現象,使其引導自身形成積極的心態,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

考文獻:

[1]趙良 大學生消費 理財路上第一步[J] 21 世紀 2008 (4)

[2]丘鏵 大學生消費理財全透視[J] 大學時代 2006(8)

[3]王紹玉.馮佰使 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期刊論文]-中國青年研究 2002(05)

[4]樂鋒 理性與躁動-關于青年價值觀的思考2002

篇10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消費心理;消費行為

不同家庭教育環境、學校教育方式以及不同年齡、心理素質的大學生具有不同的消費特征。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大學生這一消費群體的消費行為和由此體現的消費心理因素與特征,從而探究當代大學生消費的發展趨勢,在大學生如何堅持正確的消費觀,樹立科學的消費意識的問題上建立成熟、理性的規制提出了可行的建議。

一、大學生消費行為及消費心理特征

1.大學生消費行為

一是,飲食消費。它是大學生最基本的消費。

二是,學習消費。主要包括學雜費、考證費和電腦消費等。

三是,休閑娛樂消費。學生娛樂消費包括互聯網,唱歌,看電影,旅游等方面的消費。

四是,人際交往消費。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含與老師、同學、朋友等之間的關系,類型繁多,為發展和擴大這些關系,大學生以人際關系為依托進行消費。

五是,服飾消費。許多學生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對于時尚,品牌和檔次有一定的要求,這種情況特別體現在高年級女生當中,她們對服飾有一定的講究,因而在服飾方面消費較多。

六是,戀愛消費。這種開銷主要存在于談戀愛的大學生中。

2.大學生消費心理特征

第一,消費的時代性和超前性社會文化決定了社會心理,大學作為文化的集中體現,也是文化積累和擴散的重要源頭。

第二,不平衡性。不同家庭經濟狀況、家庭結構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也會導致大學生消費者的心理上的不平衡。

第三,沖動與理智并存。價值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使得人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亦趨近于多元化發展。

第四,個性化與從眾并存。作為特殊的青年消費群體,大學生喜歡的生活方式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因此,這種情況使學生的自我消費意識逐漸明顯。

二、大學生消費現狀的影響因素分析

1.影響大學生消費的因素

第一,家庭因素。在當代大學生當中,獨生子女占了較大比重,家長對子女的消費基本上有求必應。特別是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為大學生的高消費水平提供支持,從而為大學生的自主消費創造了便利。

第二,社會環境因素。近年來,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部分家庭生活條件得到迅速改善,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相對而言,傳統的消費觀念已經慢慢在弱化,除此之外,大學生還處于心理發展不甚成熟的階段,這些社會因素直接影響到了大學生的消費觀,造成大學生互相炫耀、相互攀比的消費心理較為多見。

第三,大學生自身心理因素。大學生正處在迅速走向成熟,但是在一定意義上還未真正成熟,為了避免家庭經濟壓力造成大學生學習精力的分散,大部分家長愿意為孩子創造無憂消費、自主消費的條件,因此,父母的包容造成了許多大學生不能明白賺錢的艱辛之處,理財經驗的缺乏和理財意識的淡薄,慢慢演化成不正確的消費觀和無計劃的開支。

第四,教育與管理因素。目前,盡管高校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進行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并結合國情試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是,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教育內容不夠深刻,教育方式過于死板,教育重點和教育難點不夠突出,造成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等優良傳統在大學生當中還有待繼承和發揚,使得教育與管理的真正意義并沒有體現出來,對大學生正確的消費觀的確立作用不夠明顯。

三、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的消費行為及心理

1.克服攀比心理,學會適度消費

教育學生要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消費意識。引導他們在將光榮傳統與實際結合起來,科學規劃,合理安排,使個人消費標準與國情和家庭經濟狀況相適應。并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著力于理想和人生目標的實現,而不是盲目攀比、不合理消費。

2.培養財商,獨立理財

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管理方面的能力與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科學計劃、運用。在現代社會,作為與智商、情商并列的重要素質要求,財商是大學生必不可少的素質之一,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的工作,反映在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的引導上,就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理財能力。

3.營造良好的校園消費風氣

學校要注意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消費觀。首先要加強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讓大學生對正常消費有正確、科學的認識。其次,可以在校園內建立一些有益的消費活動場所,如健身房、書吧等,以便于研究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從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科學消費的消費意識和消費心理。

四、結束語

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的認識,僅僅從經濟學的層面分析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從倫理學的角度進行認識、分析與研究,引導大學生合理、科學、理性地消費,做出合乎國情、家庭實際情況和道德評價標準的價值選擇,不僅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也有利于社會人才儲備的全面優化,促進社會進步,這是一項全社會的工作,是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等各個方面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何晶,張冬梅.大學生消費心理分析.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8):251

[2]王新國.大學生消費行為及心理分析.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

[3]張志祥.當代大學生消費的特征及趨勢[J].中國青年研究.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