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與閱讀教學研究范文
時間:2023-12-22 18:02: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寫作與閱讀教學研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閱讀 寫作 組合教學策略
一、引言
新課標提出教師應具有課程再創造能力,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語文課程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其課程理念在于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文中的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等各項知識的能力。閱讀和寫作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基本課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閱讀有利于學生加強思想內涵、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積累,寫作中的體驗也會促進學生的閱讀熱情。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將閱讀和寫作組合起來,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然而,從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兩種課型分離的現象仍然比較嚴重,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并沒有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聯系起來,更談不上知識遷移和教學方法組合,導致學生無法學用結合,閱讀流于形式,寫作沒有豐富的素材。針對這一現象,我從多年的教學經驗出發,提出了閱讀―寫作組合教學的一些實用策略,希望為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提供參考與借鑒。
二、初中語文閱讀―寫作組合教學策略概述
在日常教學當中,初中語文教師應有意識地將閱讀和寫作聯系起來,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幫助學生學會積累閱讀材料中的語言素材,并教會其在寫作過程中通過這些素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提高寫作技法,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體會到閱讀的快樂與收獲,進一步促進其閱讀的積極性。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寫作教學的組合教學策略,具體說來有以下幾種。
1.閱讀教學中的寫作材料積累。豐富的材料是寫作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寫作材料收集和分類。首先,幫助學生了解寫作材料收集的重要性,并制訂具體的摘抄標準。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摘抄材料的分類與整理,比如可將摘抄的詞匯和語句按寫人類、寫物類、寫景類、述事類分別摘抄或者在不同類別的詞匯和語句前進行不同標記,方便日后查找;也可按不同的主題將詞匯和語句進行分類標記,從而對不同的材料進行分類記憶。
2.閱讀教學中的寫作素材運用訓練。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材料積累后,教師還應對積累的這些寫作素材的運用進行講解。首先,應告訴學生如何根據文章的寫作主旨選擇材料,使寫作素材既具有典型性,能夠說服和感染讀者;又具有創新性,使行文的角度新穎而獨到。其次,應教授學生材料的連接與過渡,包括時間、地點和事件的過渡,從而使文章的素材能夠自然緊密地連接。最后,應教授學生如何進行材料的詳略安排,從而使文章中心突出,內容飽滿。
3.閱讀教學中的寫作成文技法講解。在學生學會積累和運用寫作材料以后,應引導其通過適當的寫作技法使文章更為傳神。文章的成文技法包括文章提綱的書寫、開頭和結尾的處理、修辭手法的運用等。以開頭和結尾的處理為例,開頭的技法包括開宗明義式開頭、概述式開頭和描述式開頭,開宗明義式開頭即一開始就交代文章的主旨;概述式開頭即在開頭時交代事情的大致情況,使讀者明白事情發生的背景;描述式開頭即通過描述景物或者人物引導讀者進入預設場景。結尾的技法包括總結歸納式結尾、抒情啟迪式結尾、呼應開頭式結尾,總結歸納式結尾即在結尾處總結全文基本內容和主旨;抒情啟迪式結尾,即在文章最后用形象的語言抒發感情、發出號召;呼應開頭式結尾即在文字上或者內容上呼應開頭,使文章首尾圓合。
三、不同文體閱讀―寫作組合教學應用舉例
1.寫景類文體。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第二自然段為例,我讓學生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思考以下問題:⑴本段描寫了哪些動植物?⑵本段的景物描寫順序有哪些?⑶本段的修辭手法有哪些?⑷本文的用詞有哪些特點?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學生很容易有針對性地進行思考。文章描寫了十四種動植物,包括皂莢樹、桑葚、鳴蟬、黃蜂、菜花、云雀、草、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烏、木蓮、覆盆子。文章涉及這么多景物卻沒有絲毫凌亂的感覺,反而充滿了童趣,顯得生機勃勃,原因在于運用了多種景物描述順序,從整體到局部、到春天到秋天、從下而上的植物和從上而下的動物,這些有序的景物描寫把多種動植物合理地進行了安排,使文章錯落有致、條理清晰,充滿童趣的語言使百草園變得有聲有色、趣味無窮。
在此次教學當中,我讓學生將文中的優美詞句摘抄下來,積累寫景類的材料,并通過閱讀過程中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寫作時各種素材的選擇與安排順序,并讓學生體會不同修辭手法對景物生動性和趣味性的塑造。
2.寫人類文體。朱自清的《背影》一直是寫人類文體的典范,文中通過對父親動作的傳神描寫,展現了父親深沉的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重點讓學生理解特定境下的細致描寫的特點,體會樸實語言表達出來的深情。在欣賞課文的同時,我讓學生學習對父親動作的描法,并在以后的寫作中學會通過動作來表現人的情感,從而順利地由閱讀教學遷移到寫作教學。在學生領悟文中運用樸實的語言描寫動作,進而表達人物情感的方法后,讓學生嘗試以同樣的方法描寫身邊的同學,并選幾位同學閱讀自己的文章,看其他同學是否可以通過文章中的動作描寫猜測出是班上的哪位同學,以評價學生對動作描寫的掌握程度。從了解所閱讀課文中人物描寫的手法,到學會用這些手法進行練筆,再到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與交流,通過此種閱讀―寫作組合策略,學生基本上可以掌握此種人物描寫法,并在以后的寫作當中加以運用。
3.敘事類文體。在《最后一課》當中,作者通過大量的心理描寫,揭示了小弗郎士的內心世界,表現了他豐富而復雜的思想情感。在閱讀教學過程當中,我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1)小說主要運用什么方法描寫小弗郎士?(2)小弗郎士是個什么樣的孩子?(3)小說為什么以韓麥爾先生的手勢結尾?(4)全文的主題是什么?通過思考以上問題,讓學生理解如何用心理描寫的方法展現人物形象,用簡單的場景描寫來渲染人物內心的復雜情感,通過細小事件的描寫來展現大的時代和歷史主題,從而使學生在以后的寫作過程中更好地圍繞主題選取合適的素材。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選擇不同時代背景或特定情境,讓學生描述這些背景下人們心理狀態和生活細節的變化,讓學生學會用故事情節和典型環境來反映深刻的主題。
閱讀和寫作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基本課型,對于學生語言素養的提高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探索兩者組合教學的策略,從而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保證。
參考文獻:
[1]夏立寬.初中語文大量閱讀研究的策略――“1+3”的課文教學模式[J].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1,2:18-19.
[2]張壽山.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導刊,2010,7:79-81.
篇2
【關鍵詞】高考英語 閱讀 寫作 整合
對于高三的學生來說,對于英語的學習必須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不可以對某一題型進行偏失。而在實踐教學中,很多的老師常常喜歡把英語各類型進行分類教學,完形填空、作文、閱讀都是單一的來進行教學。其實,對于英語教學來說,本來就是一個整體,閱讀與寫作是相互關聯的,相鋪相成的。
一、巧用佳句美文,做到學以致用
新課標要求英語教師要適當和恰當的對教材,學材進行整合。對于高中生來說,提升寫作的技巧和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慢慢積累和循序漸進的過程。英語教材中的寫作內容和寫作要求雖然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還需要拓展學習視野,最大限度的利用一些有利的資源。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深入挖掘教材,給學生學習借鑒的機會。如在《5年高考3年模擬》文章中出現的increasingly 的用法:a. I became increasingly puzzled as no post cards were like this. B. Then I had to walk several blocks in the increasingly heavy rain. 筆者認為這個詞如果能正確使用在學生的習作中,那一定比“more and more”更吸引眼球,因此在分析完文章之后特意做了提醒。
二、分析篇章行文,做到借鑒仿寫
高三復習教學中,單元的閱讀文章往往是整個單元的中心話題, 教師可在復習泛讀和精讀文章之后,再組織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既降低寫作難度,又使學生有素材,有思路,有內容,更容易下手成文。高三學生也普遍存在句子基本結構模糊不清,語法基礎薄弱。教師可利用教材內容,規定格式和形式,使用教材上出現的句子和詞組行文,有助于避免學生句子越寫越錯的情況。在高中英語的寫作考試中,圖表類的文章難度系數是最大的,很多的學生無從下手,甚至看不懂圖表所表示的內容和所要表達的含義,如果學生在閱讀中遇到這樣的問題或者看到類似的文章,他們對這樣的圖表題也就不會感覺到太困難了。在高三英語復習的過程中,英語教師必須讓學生學會總結,對于圖表類的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總結與歸納,能仿寫這樣的文章。如:必修2 Unit1 Cultural relics,單元閱讀部分的話題是琥珀屋,引導學生關注文化遺產,保護傳統文化與接受當下流行文化的相關話題,仿寫就“否要要花費大量金錢保護文化遺產”進行練習,又如選修6 Unit1 Art話題也涉及了西方文化發展史的知識,相關寫作練習可就“中國藝術、西方藝術與當下大眾藝術你更喜歡那種”,學生也可仿寫套用布局行文。
三、話題素材,靈活運用
筆者對歷年來的高考英語題進行了詳細的記錄和總結,發現高考英語中所涉及的作文表達類題目都是大家熟知的話題,很多都是學生周圍的事情或者時事事件,這些內容其實在很多的閱讀理解文章中都有滲透和呈現,比如低碳經濟、環境污染、霧霾天氣、民生問題等。說到這,我們不難發現,只要學生在日常的閱讀中能做個有心人,對于這些日常閱讀內容進行積累和總結,那在作文創作的過程中就變得非常簡單了。如最近高考復習閱讀材料中經常會碰到關于喬布斯的持久影響力、動車事故、互聯網時代及幸福感等與時代緊密相聯系的文章,筆者在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后,都會讓學生再讀再記憶積累,這些文章為學生進行人物說明,幫扶老人、人際交流,人生態度等多種類型的文章提供了很好的寫作素材。很多的學生不能夠很好的進行英語表達,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寫作素材,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開展閱讀的過程中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這樣學生就能有效的開展作文創作了。
四、拓寬閱讀路徑,開展有效閱讀
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詞匯量之后,就會有一種閱讀的沖動,閱讀面也會逐漸的擴張,由課內轉向課外。課外閱讀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還能增加學生的詞匯量,這需要教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給與指導。閱讀的內容選擇做到(1)思想性強,內容健康;(2)材料難易適合學生實際水平;(3)題材涉及面廣,趣味性強;(4)文章體裁多樣化;(5)語言地道、規范。 在閱讀方法方面,教師應給予指導。做到有布置、有指導、有檢查。教師再組織與閱讀文章相關知識的討論,共享閱讀文章的感受。而后學生根據命題作文進行相關寫作。在這方面,教師可以通過閱讀后進行寫作比賽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學生寫作結束后,教師還必須做大量的工作才能確保教學效果。
綜上,高三復習教學中教材和相關閱讀材料就是一個巨大的寶藏,通過不斷的挖掘,會有不斷的新東西被挖掘出來。這就需要我們有智慧地,恰當地作出選取和整合,尤其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注重它們的相互聯系,學習借鑒,整合運用好教材,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不斷內化,就可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探究性學習;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探究性教學,主要表現為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大膽地想象、質疑、發現、創新,允許學生自主地去解讀課文。教師不再關注學生閱讀的結果,而要關注讀的過程。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不斷的進行有效的探究性研究,才能使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得到提高。同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凸顯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訓練學生的思維模式和創新能力,提升教學質量。
一、探究性閱讀教學研究的現實意義
閱讀是新課標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從過去的閱讀改革中我們看多,大多數都是要求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而忽視了人文精神的構建,因此影響了閱讀教學的發展。新語文課表體制中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既說明了語文是交際工具,又詮釋出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學習語文,既是習得語言的過程,又是提高自我素養,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探究性閱讀教學,體現了現代教學理念,順應了課程改革的發展。這種閱讀方式將閱讀看做體驗探究的過程,從實質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目前,我國小學階段的探究性閱讀教學已進入探索階段,但仍存在許多問題,使得探究難以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當務之急對探究性閱讀的探索,是指導新課程閱讀教學的重要實踐。
二、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
(一)營造輕松和諧的閱讀氛圍
閱讀教學教師首先必須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構建輕松和諧的閱讀氛圍,讓學生自主閱讀,提高閱讀的興趣。但有些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時,給學生的閱讀環境很壓抑,課堂以教師為主,教師對閱讀的過程具有絕對的掌控權,學生反而成為閱讀活動的被動接受者。這樣的閱讀氛圍沉悶、了無生氣,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高,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并且在長期被動接受的情況下形成沒有主見、隨波逐流的性格。因此,組織閱讀教學時,教師首先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閱讀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上有自,給學生充分閱讀交流的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閱讀學習的整個過程。這樣的閱讀氛圍,學生才能有所收獲,有所體會。
(二)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抓住機會促進深化閱讀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探究性閱讀教學時不能過多地干預學生閱讀自由,明確自己的教學位置,適當地給予學生點撥,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文章,鼓勵其提出問題。例如,在講授課文《月光啟蒙》時,讓學生閱讀文章的同時還要組織學生探究文章主旨、思想觀點等等。教師要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并給予其適當鼓勵,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母親是怎樣在月光下對我進行啟蒙教育的?不打斷解決問題的思路,適當地表揚學生,引導其進行探究性及開放性閱讀,對有問題的學生,要及時溝通與交流。教師還可以在課后安排一些小練筆,讓學生學以致用,增強對課文理解,讓學生把對課文的感悟體會寫下來,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的啟發指導其進行小練筆,我們以《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的講解為例子,本篇文章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贊揚了偉大的母愛。所以,在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模仿本篇文章的寫作特色,在日后的寫作中,模仿該寫作特色,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
(三)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學會閱讀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絕不是被動接受者。只有通過學生自主閱讀獲得的體驗與感悟才是最真切的。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讓他們親歷閱讀探究的過程,體驗閱讀的樂趣,感悟閱讀素材中的情感,同時,滲透一定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從而提高閱讀的質量。在具體實施過程之中,教師不妨根據閱讀文本的難易度以及要求,研讀品味重點篇目,對于不同階段的閱讀活動,教師可以放手讓他們學會精讀、略讀和整體游覽。積極開展課內探究性閱讀教學,在課堂中給他們自主閱讀的時間與空間,充分讓學生自己朗讀、默讀,以讀悟情,在讀中探究感悟。教師還可以根據閱讀的素材之間的關系,積極開展比較閱x,引導他們對其相同點、不同點加以比較,進行有效整合,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升閱讀能力。(四)閱讀中激發內心情感,豐富學生的寫作情感
閱讀與寫作都離不開文字積累。語文這門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其感性多于理性。無論是語文習題,還是寫作訓練都沒有標準的答案,一般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開設語文這門學科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的情感激發出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通過閱讀教學,教師要鼓勵學生剖析作者的寫作意圖,分析作者的表達方式,概括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閱讀教學讓學生與作者產生了共鳴,不斷活躍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所積累的經驗來分析文章,不斷豐富學生的寫作情感。
三、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倡導個性化閱讀,通過開放式閱讀教學活動,引導他們開展自主性探究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在開放式閱讀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直接面對閱讀素材,與閱讀文本展開心理對話,從根本上提升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時,首先必須以學生為主,通過開展自主性閱讀活動,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內容,體會感悟其中蘊含的情感,在讀中陶冶情操,提升閱讀語感,增強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建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個性化閱讀[J].學周刊,2016(04).
[2]樊蕊.淺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6,01:111.
[3]鄭福海.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綠色通道[J].教育藝術,2016,01:73.
篇4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目的;重點;層次
一、對閱讀教學的目的認識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閱讀能力,其次提供語言輸入和文化輸入”(程曉堂,2007)。其實教師對于閱讀教學的目的都是認同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卻“不由自主”地大講特講閱讀語篇中的每一個可能成為“考點”的語言點。這種無奈主要源于兩點:(1)對閱讀途徑的片面依賴;(2)對閱讀考試的誤讀。
1.閱讀途徑
在語言教學領域存在兩種閱讀途徑:一種叫做自上而下模式,另一種稱為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的教學過程可以歸納為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自下而上模式的教學過程可以歸納為部分―整體―部分。有的教師過分依賴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組織教學,這樣的閱讀過程就類似于翻譯。
2.閱讀考試
現在紙筆測驗中對閱讀的考查以選擇題為主。其考點絕對不是獨立的詞匯或者句型結構,而是基于語篇理解的閱讀技能。學生要形成閱讀技能,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啟發他們關注語篇的結構特點、文本特征、題材風格等,而不能過分依賴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因此,教師應該更合理地安排閱讀教學的重點。
二、對閱讀教學設計中重點的認識
1.以口頭表達為重點
小學英語教材中以對話為主的語篇材料,能為學生提供較好的話題背景和口頭表達示范,那么閱讀教學的重點就可以落在“說”上,其余“聽”“寫”等技能為輔。
2.以閱讀為重點
如果碰到人物較多、關系復雜的閱讀材料,教師在設計時重點應放在閱讀策略和方法上,從而幫助學生梳理不同人物對應的不同活動。
3.以寫作為重點
楊麗(1996)曾采用實驗心理語言學的研究方法,發現語篇能力與閱讀、寫作水平呈正相關。因此,如果碰到的閱讀材料本身短小精練、結構特征明顯,就可以通過對其語篇結構的分析使寫作成為閱讀課的重點。
三、對閱讀教學層次的認識
1.“意義”層次的閱讀教學
閱讀課的教學過程應該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指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和訓練。我們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借助上下文等來揣測詞義,理解句子的隱含意義,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
2.“形式”層面的閱讀教學
詞句的學習,觀點的理解都在一個完整清晰的全篇認知中進行,當我們處理閱讀材料中具體知識點學習時,通常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1)語篇中提取關鍵信息直觀、形象地呈現在黑板上,掌握重點語言;(2)就關鍵信息設問(When,Where,What,How,Why ...);(3)選擇答案填補關鍵信息;(4)正誤語句判斷;(5)將語篇分句打亂順序,重新組合。
3.“運用”層面的閱讀教學
一節閱讀課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教學過程中是否找準了“切入點”,以“切入點”為突破口適當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的背景知識,為學生能積極、主動地進入閱讀,由語言輸入到輸出搭建了橋梁。課堂中教師巧妙設問、啟發引導、多樣化的閱讀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
篇5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節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成功的閱讀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有效的發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1.語文閱讀教學過于程式化
目前,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滿堂灌和滿堂問的情況,這樣不僅不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影響了學生對課文的消化吸收能力。過于程式化的教學會降低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使他們不愿主動參與到語文閱讀教學中來,使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呈下降趨勢。
2.閱讀教學開展深度和廣度欠缺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閱讀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對課本教材進行閱讀,更多的是讓他們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通過閱讀獲取更多的人文知識和開闊他們的視野。教師除了要讓學生閱讀課本以外,還應該加強他們對古今中外名著的閱讀。優秀的中外名著包含了各個方面的知識,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有效地增強他們的文學底蘊,對他們的自身知識增長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從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來看,閱讀教學開展的深度和廣度較為欠缺,這就造成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較低,無法起到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
3.過分注重文本細節,缺乏對學生整體把握的引導
過分注重文本細節是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對文本進行講解的時候,過分關注學生對某一個部分的理解,卻忽視了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和感悟能力,沒有指導學生進行整體有效的把握和引導。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閱讀思維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就無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綜合素質和閱讀能力。
4.閱讀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閱讀評價體系的建立不僅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考核方式。通過閱讀評價體系的建立,教師可以更加了解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評價,這樣做對教師閱讀過程教學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通過閱讀評價體系來進行自測,從中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不斷地通過閱讀練習來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為他們今后寫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學校沒有建立科學的閱讀評價體系,這就使得整個初中閱讀教學效率普遍較低。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1.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個性
由于初中學生的好奇心較強,有趣的事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閱讀教學時用新鮮趣味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只有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閱讀教學中來。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寬松舒適的環境中學習,力求每一個學生在語文閱讀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師要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學生,使學生領會到閱讀的美和欣賞的美。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當遇到優美的作品時,首先應該準確地、富有感情地在學生面前范讀一遍,再讓學生一起朗讀一遍。當學生朗讀遇到需要加重語氣閱讀的地方時,教師應該跟著一起讀,讓學生明白此處是閱讀的重點。在朗讀的時候教師要盡量讓學生放慢速度,邊讀邊感受作者寫作的意圖和想象課文中所描繪的情景,只有這樣做才可以使學生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2.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求學生具備自主閱讀的習慣和能力,能夠達到獨立學習的目的。學生只有在不斷的閱讀中,才可以發現語文所具備的魅力和語文學習的樂趣,并且通過閱讀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閱讀,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來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并開展相應的討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使學生在不斷的探究過程中解放思想、拓展思維,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
3.加強科學性閱讀,指導閱讀方法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加強科學閱讀可以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具備相應的創新能力,這也是推動學生知識積累的有效途徑。教師在課堂上要多讓學生閱讀,在閱讀之前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閱讀,這樣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從中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并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發揮他們的思維想象能力,使他們具備語文素養,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只有這樣才能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提高,培養學生的閱讀創新能力。
4.課堂閱讀教學要充分形成師生互動
在課堂上只有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有效的互動,才可以在不斷的溝通中實現信息的傳遞,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他們在閱讀中大膽質疑,并通過自身的努力得到答案。學生只有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才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如果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沒有和學生形成有效的互動,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來教授,不僅發揮不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無法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擺脫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把課堂還給學生,為學生營造閱讀的氛圍,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不斷地為學生創造寬松舒適的閱讀環境,并且要恰當地運用激勵手法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學生具備語文閱讀學習的技能,從而有效地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楊國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2009(1).
[2]徐亞麗.也談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與思考[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0(3).
[3]尼瑪普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9).
篇6
【關鍵字】作文教學;閱讀教學;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3.23
1.前言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兩個部分是小學的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是學生的能力訓練中的重要內容,閱讀教學為寫作教學的前提、基礎,而寫作則是對閱讀進行檢驗的尺度,把二者有效的結合起來,對作文有極大的促進能力。實踐表明,盡管小學生的寫作基礎并不完全為閱讀,卻著實離不了閱讀。首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很多方面的條件,第一層次的條件是學生所獲取的直接經驗并進行積累,認識與體驗實際的生活素材。但畢竟實際直接經驗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若想在寫作上有所進步,就必須借助課內和課外讀物的閱讀來獲取間接的經驗。第二,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們留心觀察事物、正確判斷實物的能力,以此激發學生的強烈愛恨情感。關于愛的美好的實物,可以傾心的去歌頌,關于恨的丑惡的實物,有全力毫無保留的批評的能力,敢愛敢恨。其三,學生可以從廣泛的閱讀中學習掌握一些的寫作技巧和創作規律,體會以及借鑒別人成功的寫作方法、經驗,加以運用。因此,閱讀教學可謂為寫作教學的前提、基礎。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檢驗其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自古以來,讀與寫密不可分,成功的作家總是在閱讀過很多文人名士的作品后結合自身的經驗及想象,才能寫出好的作品,其中每篇文章所涉及的知識、寫作技巧,都是要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練習才可成型。所以,寫作是檢驗閱讀的尺度。
2.閱讀教學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2.1閱讀教學可以激發學生進行寫作的興趣
小學的教材中囊括了許多優美的詩歌和散文,豐富多樣。如果語文老師加強對小學生的閱讀訓練,實時地在閱讀教學中對他們進行好好的引導,進行啟發,那么小作者們的寫作興趣一定會提升起來。比如說在學習詩歌時,老師讓一些同學大膽站到講臺上分別自己是大詩人李白或者杜甫,用心體會原作者寫作時的心情,想象是在什么情況下寫下那些千古絕跡的,那么,學生的寫作熱情就會升高,興趣也更為濃厚。好的興趣是教學成功的第一步。
2.2通過閱讀教學能讓小學生們學會如何準確用詞,如何進行環境描寫
小學的課文都是按照教學大綱精選出來的內容,在用詞和造句方面都是經過細心考量的。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從詞句方面細細的引導學生,讓他們充分體會原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對一些加點詞句好好品味,及時講解,將教程有意識的向寫作方面靠攏、遷移。長期以往,學生們漸漸就能注意到寫作中到底該如何斟酌字句了。環境描寫分析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并教導學生們體會到適當的在作文中加入景物描寫可以達到營造氛圍、烘托人物的形象等作用。在閱讀教學講解到環境描寫時,亦要有意識的引導向寫作方面,時日一長,學生們自然而然就能掌握一定的景物描寫方法了。
2.3閱讀教學教會小學生們如何通過觀察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
無法言語的小孩是通過不斷地觀察,才漸漸能模仿、學會說話的,所以說觀察是我們對事物進行認識的首要途徑,是一種做任何事都不能缺少的基本能力,教會了學生進行觀察,就是教會了他們積累寫作素材的關鍵步驟。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們著重引導學生們進行觀察,交給他們觀察的步驟、方法,漸漸使得他們觀察事物的條理性得到提高。而后,也要想辦法讓其明白觀察的目的是什么。這就相當于讓他們當了一回作者,看到了什么、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寫,捕捉好重點、有意義的點,為寫作慢慢積累素材。現有閱讀上的進步,才能有寫作上的進步。只有素材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有米可炊"。否則,"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更何況是我們的小學生呢。
2.4閱讀教學帶學生們深入生活,體會、開拓眼界,加強記憶
無可置疑,生活為寫作的源泉,引導學生們主動從自己的實際生活中發現和積累寫作素材,廣讀、多讀、熟讀。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小學生們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讓他們走向更大范圍的人文自然社會的實踐中,接受多方面的信息并能養成愛思考、會思考的習慣,鼓勵小學生們做些讀書筆記、好詞好句摘抄,強化其筆記內容的記憶,交流讀書體會,為寫作打好基礎。
2.5閱讀教學能啟發小學生們的思維能力,鼓勵他們大膽想象,于聯想中對寫作素材進行積累
教學的最大失敗是僅僅教會了學生們知識,而完全不知道學習這些知識的方法是什么。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我們不僅只關注其寫作素材的積累量,更要注重發展起觀察、聯想的能力。有了模仿,少了聯想,就不會有自己的創造、創新。因此,在教學生們進行觀察時,更應注重培養他們進行積極思考的能力,運用已有的知識,啟發出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聯想。將腦中的信息轉化為言之有物的語言,熟知的事物就成為學生們的感性材料,寫起作文來才能得心應手。
3.結語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作文教學是最讓老師棘手的教學內容之一。作文是衡量學生的語文素養的重要尺標,一直為語文教學的大頭。閱讀教學是作文教學的基礎,為作文教學積累寫作素材,提供寫作創作的源泉,是誘感的表達、培養寫作技巧的有力工具。作文教學離不開閱讀教學,只有把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有力地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望春.例談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教學[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0,(01):143-144.
篇7
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的過程中,偏離了閱讀教學的性質與目標,導致閱讀教學陷入了困境,這應當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改進。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話教學”未能有效落實到位。閱讀教學屬于師生以及教材之間的對話過程,不僅僅局限于字詞的掌握、文章思想的領悟以及寫作技巧的借鑒,更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引領學生走進教材的世界,自主地探究與感悟。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許多語文教師并沒有落實到位。首先在一些開放性討論問題研究的環節,為了提高所謂的互動效應,教師提出的一些問題本不需要思考,學生也在“裝模作樣”地回答這些明知故問的問題;其次是一些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表達過程中,看似保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實際上因為對學生思維缺乏有效引導,五花八門的答案并沒有發掘出文本的真正內涵,導致閱讀教學處于淺表層次;另外,整個對話教學過程中真實情感缺乏,思想碰撞不足,未能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與思維能力。
(二)閱讀教學中的文本閱讀缺位。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未能引導學生正確、深刻地發掘文本內涵,尤其是在對文本分析的過程中未能有效尊重作者的初衷,未能還原文章的原貌,導致閱讀活動不再是對文本的基本理解,而是成為了天馬行空的高談闊論。加之部分教師對多媒體手段的運用陷入誤區,使用過多過濫,雖然能夠提高語文教學的生動性與形象性,但是部分教師過于依賴這一教學手段,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學生語言理解和情感體驗的深入程度,學生自我感知體驗與想象創新能力下降,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如同云煙。
二、有效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成效的路徑
(一)讓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成為主角。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致力于開展教師、學生以及文本之間的對話,構建思維碰撞與情感交融的平臺,讓學生樂于、善于開展對話活動。首先,教師要致力于構建民主的課堂,不能將學生當做教師觀點灌輸的對象,教師要做好引導者,啟發學生去深入理解和發掘教材中的信息與情感,相互之間屬于平等的狀態。其次,教師還要做好對學生思維的引領與教學掌控工作,賦予學生自主思維與探究的空間,并非讓學生去天馬行空地發揮,要始終堅持主導方向。教師在這一環節要對學生進行充分引導,保證學生的思維方向沿著文本的意圖深入開展。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讀文本,不僅要掌握字詞、語句,還要對其中承載的歷史與文化信息進行深刻感悟,對人物的形象、蘊含的主題、揭示的道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解讀,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創設平臺讓學生自主分析與探究理解。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優化,尤其是要走出教師強加觀點給學生這樣的誤區,要通過思考題、探究題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全面領悟。筆者在閱讀教學中一方面深入研究教材,對教材中的理解難點與學習重點進行初步篩選,結合教學流程將其融入到教學引導之中。另一方面設計出對學生具有思維引領作用,同時與教學重點難點相一致的思考題,以此為線索引領學生分小組開展分析研究活動。這樣的啟發引導活動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閱讀理解的積極性,也能夠借助于小組這樣的集體攻克難點,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具有較大幫助。例如在《安塞腰鼓》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掌握修辭、選詞、短句、想象等表達形式,感受安塞腰鼓的氣勢,體會形式與情感間的關系,筆者運用多媒體播放陜北高原的舞蹈——安塞腰鼓,接下來出示思考題:“對照課文,將體現場面壯闊、氣勢磅礴的部分找出來,分析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將其表現出來?文中作者贊美了安塞腰鼓,實際上還贊美了什么?為什么?”在這樣一組思考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深入開展文本閱讀分析,進入到字里行間,身臨其境地體悟文章中蘊含的強烈情感,對文章的節奏也能夠準確把握,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理解、感悟與分析能力。
(三)強化閱讀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掌握技巧。初中生在閱讀學習中的技巧不足,也會影響閱讀教學成效。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強化對學生的方法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效果。首先,要指導學生迅速瀏覽教材,從整體上掌握文章的結構與主題,初步熟悉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要指導學生深入研讀文章內容,對文中刻畫的人物形象及其景觀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帶著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研究,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接下來還要對文章的寫作特色進行提煉與總結,尤其是文章中的表現手法與技巧等方面,更要指導學生進行深刻地感悟,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效果,而且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也具有積極意義。
篇8
一、群文閱讀是充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必由之路
1.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達成語言建構與運用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素養整體結構的基礎層面,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形成、思維品質與審美品質的發展,都是以之為基礎的。群文閱讀教學是基于文本集群的教學,它利用文本集群間的內在有機聯系,來指導學生展開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促進學生良好語感的形成,這要比單篇教學具有更大的優勢。例如教讀《阿房宮賦》,為了幫助學生更充分地認識賦體文“鋪采摛文,體物寫志”的特點,教師增選王粲《登樓賦》、蘇轍《墨竹賦》、歐陽修《秋聲賦》等與之構成文本集群,通過“精讀+略讀”的導讀模式,圍繞賦體文體式章法、語言修辭等層面來指導學生閱讀、欣賞,并開展名句活用、好句賞析、佳句改寫、辭格運用仿寫等多樣化的讀寫結合訓練,以實現語言建構與運用的目的。
2.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實現思維發展與提升
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思維能力發展和思維品質的提升。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基于單元結構的教學,文本集群教學要比單一文本的零敲碎打更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群文閱讀教學更強調文本的“互文”關系,可以促進學生思維廣度的拓展,思維深度的提升。
教讀《跑警報》時,教師選編了一個文本集群——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其中包含有《五味》《手把肉》《故鄉的食物》《昆明食菌》《四方食事》等,組織學生閱讀,圍繞“汪曾祺美食散文的文化價值是什么”來展開研讀探究。通過群文閱讀,學生獲得如下認知:汪氏美食散文的文化價值主要表現為風俗人情、知識考據、人生哲理三方面,而汪氏美食散文的人生哲理又表現為對和諧、寬容、寧靜的詩意生活的崇尚。在群文比較閱讀中求得共性,即規律性知識的認知,這是訓練學生從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思維的可行途徑。
3.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落實審美鑒賞與創造
審美鑒賞與創造是指學生在語文活動中體驗、欣賞、評價、表現和創造美的能力及品質。相較于單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教學可以依托文本集群的內在有機關聯,更集中地落實審美鑒賞的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例如教讀高適《塞上聽吹笛》一詩,教師針對該詩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選擇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杜甫《吹笛》等詩歌構建文本集群。李白的“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杜甫的“風飄律呂相和切,月傍關山幾處明”,高適的“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這些都運用了通感手法,化實為虛,將聽覺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詩人把笛曲名(如《關山月》《梅花落》等)拆分,提取曲題中的名詞,諸如“關山”“月”“梅花”等,將之轉化為意象,與其它實在意象相融,構成虛擬的場景,生動地傳達了聽曲的體會。這三首詩都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來表情達意,而側重點各有不同:李詩表達的是去國懷鄉的悲愁;杜詩傳達的是羈旅漂泊、感時傷世、懷念故園之愁;高詩抒發的是戰士的戍邊之志與思鄉之情。
4.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促進文化傳承與理解
文化傳承與理解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借鑒不同民族和地區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文化視野、文化自覺的意識和文化自信的態度。群文閱讀教學可以依據其高度聚合力的單元結構優勢,在圍繞某一共同點的基礎上,經由文本縱橫比較閱讀與探究的實踐活動,來促進文化傳承與理解。
例如教讀李密的《陳情表》,圍繞如何正確認識晉武帝的“圣朝以孝治天下”的主張,展開探究。將其與諸葛亮的前后《出師表》,以及《晉書·孝友傳·李密傳》構成文本集群展開比較閱讀,探討兩文忠孝思想的內涵。通過開展課堂即興辯論、課后隨筆寫作等方式來理解《陳情表》的陳情藝術,認識《出師表》中諸葛亮的良苦用心。
二、讀寫共生是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根本途徑
只讀不寫,只寫不讀,都無法真正夯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實施群文閱讀教學,必然要貫穿讀寫共生的實踐過程。讀與寫是實現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提升的雙翼。“讀寫共生”實踐,意味著寫作話題源自閱讀活動,因讀而生寫,因寫而促讀。讀一個文本集群,寫作對象可以是針對多個文本之間相互聯系而衍生的規律性知識,也可以是針對某一文本區別于其它文本的特色。
“讀寫共生”實踐活動中的“寫”,要寫些什么?可以是篇章寫作,如基于文本內容的擴寫、縮寫、改寫、續寫、讀后感、文學短評、專題研究論文等;也可以是片段寫作,如基于語言積累的句段仿寫、賞析、評點等。
“讀寫共生”,強調讀與寫的相輔相成,若就活動側重點而言,又可細分為讀而寫之寫作,和為寫而讀之寫作。前者指向深化和細化閱讀的寫作,后者是指向寫作技能的閱讀能力訓練。教讀《阿房宮賦》,為解決知人論世的問題,教師引入互文本《唐才子傳·杜牧傳》供學生閱讀,設計一道讀寫結合的訓練題,閱讀《唐才子傳·杜牧傳》后,試用80 字左右,以“杜牧是一個怎樣的人”試簡要概括;再引入兩首詠史懷古詩——唐代胡曾的《阿房宮》、清代丁堯臣的《詠阿房宮》,讓學生以書面文字簡要評析兩詩主旨的異同;又讓學生擴展閱讀《上知己文章啟》,讓學生以“簡要分析本文主旨”的論述題來寫一段閱讀體會,進一步明確杜牧寫作《阿房宮賦》的意圖。這樣的群文閱讀,于讀中寫,以寫促讀,其交互并進的活動過程涵蓋了信息性閱讀、鑒賞性閱讀與評價性閱讀等實踐活動,這一系列的“讀中寫”,是偏向于對主文本《阿房宮賦》的深度理解的。而若基于《阿房宮賦》的“借古諷今”的史論筆法,讓學生學習借鑒這種諷喻性構思來寫作議論文,則是主要指向寫作技能的寫的訓練。
篇9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4―0054―01
高中語文閱讀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系著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更關系著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素質教育下學生發展的需要,因此,需要不斷改革教學方式。開放型教學在高中閱讀中的應用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文學素養。本文主要對開放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進行探討。
一、開放型閱讀教學簡述
開放型閱讀教學內容非常豐富,涉及了閱讀教學的理念、目標、模式、評價等各個方面,其教學的原則和方法,既繼承中國傳統閱讀教學的精華,又汲取改革開放以來閱讀教學研究的先進成果,加上學校自身的閱讀改革實踐,自成體系,使語文教師閱讀教學和學生閱讀學習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有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通過開放型閱讀教學,更能夠發掘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也是素質教育要求下,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開放型閱讀教學要注意的幾點要求
1. 注重情感熏陶。在開放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是重要的培養目標。因此,要選擇思想積極向上的愛國故事、民族英雄故事進行閱讀教學,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提高其民族情感,凈化其心靈,升華其道德情操。學生在閱讀中,能夠積極體會英雄的民族情感,從而激發愛國熱情,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健康人格、心理的形成。
2. 注重文學鑒賞。在開放型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篩選閱讀作品及閱讀材料,不僅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更要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通過多種題材、多種文學形式的接觸,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而且能拓寬知識面,提升文學素養。文學鑒賞是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的,但閱讀并不完全等同于鑒賞。文學鑒賞更注重感受和理解,是情感與認識的統一,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能受到藝術感染,體會其中思想,形成完整的思維和邏輯判斷,通過對作品形象、內涵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強烈共鳴,得到審美的愉悅和享受,從而得到精神境界的升華。因此,要在閱讀中注重對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
3. 注重語言表達技巧。開放型高中語文閱讀,就是為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與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教學實踐中,在閱讀的同時要注意培B學生的語言表達技巧,學會怎樣運用語言,更好地進行交流與溝通。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順利與人溝通,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更能夠提升其寫作水平。
三、開放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途徑
1. 擺脫傳統,不斷創新。傳統的閱讀教學受到考試內容的影響,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師只選擇與考試相關的閱讀篇目,并且規定一定的閱讀時間和必須掌握的知識點。沒有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進行選擇,學生的閱讀熱情不高,閱讀效果不明顯。因此,在開放型閱讀教學中,除了教學大綱要求的閱讀內容,要創新閱讀模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進行閱讀,教師適當指導,保證閱讀內容的健康、向上。可以通過互聯網、電子書、報紙、雜志、書籍各種閱讀渠道,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篇10
關鍵詞:閱讀教學;語文能力;教學情境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閱讀教學是以閱讀活動為主要途徑和手段的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學活動,是語文教育最主要的內容之一,也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關鍵。所以,要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的閱讀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形成獨立的閱讀能力,學會靈活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同時,還要求能夠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從而實現自我個性的發展和精神世界的豐富。
二、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具體策略
1.注重課內閱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節課下來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講,而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是比較少的。然而事實上,靠老師講是難以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而是需要學生在自主閱讀實踐中不斷“悟”出來,即是“讀中自悟”,情在讀中自悟,理在讀中自明,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誦讀中增加積累,增強語感,引導學生從言語體式的整體感悟出發,通過整體觀照下的局部分析,揣摩文章更深層次的主題思想和作者的遣詞造句,從而深刻地掌握整篇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
2.對局部語句咬文嚼字加以揣摩
對局部語句咬文嚼字加以揣摩,即在對整篇課文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對局部語句進行研讀,以更好地培養語感。不少文章有許多描寫性質的動詞和形容詞,對這些詞要多揣摩、多比較,不但要深入研究,還要做到熟記,這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比如,古詩詞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其語言凝練、意蘊深遠,這是現代文所難以比擬的,所以要求學生能夠做到誦讀,以體會古詩詞的音韻美、節奏美、氣勢美,從而從感性上認識、體驗語文材料,對語文材料進行主觀的消化吸收。比如古詩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一首詩,短短28個字寫出了李白送別孟浩然的場景,時間、地點都有,而且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也透露出時代氣氛,意境優美、文字綺麗。通過這樣咬文嚼字的賞析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詩詞用詞用字的精妙之處,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3.精心營造教學氛圍
語文課堂教學氛圍應當是平等、開放、自由、真誠的,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助于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果,孩子們更愿意推心置腹地交流各種思想,將自己的讀感受、質疑和問題與其他同學溝通交流,教師要把握住時機參與到學生的談話中,并在談話交流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教師只有完成講授者角色形象的改變,將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才能以平等、真誠的態度來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和對話,幫助學生去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在這種氛圍中,在教師的引導下,整體的閱讀教學才會更加有效。
4.讀、思、說、演相結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只閱讀,不思考,就只能停留于理解表層,提升語文能力也就無從談起,所以要把閱讀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讀中感悟,從而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其次,語文能力的培養也包括“說”這一方面,“說”能夠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這是需要經歷一個過程的,在閱讀教學中要將讀與說結合起來,加強鍛煉,這樣才能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說的態度和語言習慣;最后,讀演相結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對人物語言、動作描寫較多的文章,這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來扮演不同的角色,從而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文章所描寫的語言、動作背后所要體現出的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和性格,從而把握文章中語言、詞句的巧妙運用。通過這種角色扮演的互動情感體驗,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比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皇帝、大臣、小孩等角色來進行對話,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夠讓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又能鍛煉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同時通過對重點語段的品讀,可以激發學生思考文章蘊含的思想情感,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感受能力。
5.讀寫相結合
寫作能力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雖然在小學階段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不會很高,但該階段寫作能力的基礎打得不好會影響后續高年級習作的水平。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思考寫作,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善于提取并熟記一些優秀的語句、詞語,以便應用到日后的寫作中去。因此,為了加強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可以適當開展諸如說一說、寫一寫、編一編的讀寫活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目標要幫助學生利用環境自主建構,實現知識、能力、情感及價值觀的綜合發展,全面夯實聽、說、讀、寫等基本功。
參考文獻:
[1]李俊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價值工程,2011(3):27.
- 上一篇:人工智能在醫療方面的作用
- 下一篇:簡述網絡教育資源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