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包裝產生的原因范文

時間:2023-12-22 17:50: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過度包裝產生的原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過度包裝產生的原因

篇1

關鍵詞:節約型社會環境保護政策過度包裝合理利用資源

雖然從我國現有的資源總量來看,我國可以算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國家,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很多資源的平均占有量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充足的資源,因此經濟的發展絕不能以犧牲環境和浪費資源為代價,這關系到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建設。隨著可利用資源量的不斷減少,人們對于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怎樣降低產品包裝浪費資源的問題受到了人們更多的重視,因此如何解決過度包裝問題也成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必要解決的事件。

一、過度包裝產生的問題

產品包裝的用處不僅能夠對產品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夠對產品的基本信息起到一個很好的宣傳的作用。另外,好的包裝往往能夠使產品在眾多的商品中吸引人們的眼球,讓消費者更加樂意購買,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企業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將包裝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但是過度的包裝往往會產生適得其反的后果。下面對過度包裝產生的問題進行簡述:

1.資源的浪費。過度的包裝造成的最大的問題是資源浪費,當商品使用過后,很多的包裝被丟棄,不能起到合理回收或利用,這就會導致制作包裝的資源成為一次性的資源,并沒有得到合理的有效的利用,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2.造成環境的污染。有些產品的包裝采用了不可降解的塑料等制品,包裝使用后不利于處理或者處理不當,產生了環境污染的問題。如日常塑料袋的使用。目前包裝垃圾的處理問題成為社會亟待解決的事件,已經在全球內凸顯,尤其是處理不當引發的資金投入大、環境污染和土地資源浪費現狀。

二、造成過度包裝現象的原因

1.廠家受到巨額利益的趨勢。包裝能夠起到宣傳的效果,好的包裝能夠增加銷售量和提高產品知名度。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經濟的落后,注重產品產量不重視包裝,出現包裝引發的問題較小。經濟發展之后,大量的外來商品進入中國市場,與外來商品競爭和擴大知名度的需求,中國企業重視對產品包裝的投入。包裝的完善帶來了相應的經濟效益,促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強了包裝的投入,期望引起企業產品銷售量和知名度的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改善產品的外包裝的確使很多的中國企業從中獲益,但是卻產生了過猶不及的現象,過度的包裝雖然使企業獲得了更大的利益,但是卻造成了很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問題。

2.消費者的不良消費心理。近年來消費者的攀比心理導致了不重視產品質量,而是注重產品的外包裝。市場經濟的影響使很多的企業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向導,因而商品生產者自然會隨之更加注重產品的外包裝設計,這一現象更多的體現在對于禮品的外包裝方面。中國人比較注重送禮,作為節假日拜訪必備的物品,禮品在我們的日常消費中占有著極為重要的比重。禮品消費不同于以往商品消費,消費者獲得的不僅僅是其自身的使用價值還有禮品價值,而外包裝往往會使商品的禮品價值進一步的提升,這就會導致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對外包裝的投入,從而造成過度包裝的問題。

三、如何解決過度包裝的問題

包裝是商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適當的包裝可以促進產品更好的流入市場,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但是過度的包裝卻會產生適得其反的后果。現階段我們倡導的是節約型社會,過度的包裝引起的不必要的浪費必然與社會的發展趨勢不符,同時過度的包裝也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過度的包裝不僅僅會為企業帶來不必要的資金投入還會分散企業的精力,不利于商品自身的改進。而解決這一問題應該從以下的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采用政策鼓勵的方式,對商品生產者采取適當的教育。很多過度包裝的出現是由于商品生產者自身的競爭意識不正確造成的,這樣就要求我們對商品生產者進行一個適當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同時政府的相關政策也要落實到位,如對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內涵的進一步的宣傳,加大知識普及力度,將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和要求普及給每一個人。然而,僅僅對商品生產者的教育和宣傳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進一步的糾正商品消費者的一些不良的消費習慣和消費理念,使他們不僅僅注重產品的外包裝,還要注重商品自身,做到理性消費,更為重要的是要節制送禮的現象,這樣能夠很有效的解決過度包裝的問題。

第二,健全相關的法律機制,可以說我國現有的有關商品生產及外包裝方面的法律體系還不夠完善,對于很多的不良的生產行為在進行制裁的時候沒有較為貼切的法律依據,這也直接導致了很多的不良的產品生產者逍遙法外,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當做到的是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對于已經制定的法律應當落實到實處,使一些不法的商家能夠依法得到嚴懲,另外,我們還要做到防患于未然,積極的宣傳和普及相關的法律知識,使商家能夠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這樣也能夠很好的預防過度包裝問題的出現。

第三,對于一些違法的過度包裝的行為實施一定的經濟制裁。對于很多的企業和個人來說經濟制裁往往是最為有效也是最為直接的方式,因為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社會團體,實施經濟制裁無疑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不小的打擊,同時也能使那些過度包裝的企業和個人充分的意識到自身的錯誤,最重要的是,經濟制裁往往能夠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防止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但是我國對于經濟制裁的劃分標準還不夠明確,相關的懲罰機制還不夠完善,在這樣的情況下完善機制也成為了相關部門的重要任務。

四、結語

篇2

【關鍵詞】節約型社會 商品過度包裝 立法思考

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但近年來,不少生產廠商卻大肆地進行商品過度包裝,不但浪費了資源,同時還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在商品包裝上做到適度包裝,杜絕虛假包裝行為,這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根據相關的統計,北京市每年產生垃圾約300萬噸,其中商品包裝物就能達到83萬噸,可減少的過度包裝物已經達到60萬噸。①可以說,過度包裝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進程。

目前,我們每年所產生的包裝廢棄物大約有1600萬噸,已占到城市固體廢棄物的33%,并且以超過12%的速度逐年遞增。②造成我國商品過度包裝的主要原因在于,生產企業為追逐更多的利潤,不惜進行片面、過度的包裝,以花樣百出的商品包裝來贏得消費者的眼球,而商品生產企業又將包裝成本變相增加到商品價格當中,使消費者不明就里地支付了過度包裝的成本,這是一個不良循環的往復過程。此外,政府部門未能進行有效地監管,企業未能正確履行其社會責任,及時承擔污染物的回收責任,這就使得近年來過度包裝所帶來的包裝廢棄物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③筆者認為政府部門應該盡快建立、健全與包裝相關的法律,對過度包裝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進行法制約束,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維護社會整體的利益。

我國對商品過度包裝立法的現狀

目前,我國僅有幾部法律、法規涉及到了商品過度包裝的問題,如《環境保護法》、《產品質量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包裝資源回收利用暫行管理辦法》。此外,地方政府也出臺了部分條例和管理辦法,如2000年,上海市政府頒布了《一次性塑料飯盒管理暫行辦法》;2006年,哈爾濱市政府頒布了《哈爾濱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管理條例》,等等。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我國對于產品過度包裝的法律規定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相關法律的規定還缺乏現實的可操作性,僅僅是制定了一些原則性的規則,這在司法實踐中并無太大的實際意義。由于對過度包裝的法律責任承擔人還尚未明晰,這使得司法執行者在實踐中無法有效地對過度包裝行為予以規制。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性法規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無法對其他地方的過度包裝問題進行規制。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吸收國外對商品過度包裝進行立法規制的實踐經驗,以此來加強我國對商品過度包裝的規制,以便為商品包裝制定出統一的標準。國外對商品過度包裝立法的現狀

日本對商品過度包裝的法律規制。在日本,商品過度包裝的現象也曾經廣泛存在。舉例來說,到了年終的時候,某家公司的老板會給員工派送一些福利品,但當員工打開福利品的時候,發現去除外三層、里三層的包裝袋之后,只有一塊毛巾或是一支圓珠筆。員工們都會認為花在包裝上的錢甚至超出福利品本身。④為了防止這種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作法,日本頒布了《包裝新指引》的規定,要求盡量縮小包裝容器的體積,容器內的空位不得超過容器體積的20%;包裝成本不應超過產品出售價的15%,這樣便很好地控制了產品間隙率過大和使用成本較高材料進行包裝的問題。1995年,日本又制定頒布了《容器包裝循環利用法》,也間接地對企業過度包裝行為進行了制約。

德國關于包裝廢棄物的法律規制。德國在1986年制定頒布了《廢物回收與處理法案》,并于1991年通過了《德國包裝法令》,這一專門性的法令對商品包裝問題進行了針對性的規定。1996年,德國頒布并實施《循環經濟和廢物管理辦法》,該法案規定應盡可能避免產生廢物,并要求商品生產者對包裝垃圾進行最終回收,在包裝物的回收處理上明確了責任,由此促使商品生產企業盡可能地減少商品過度包裝或是采用可降解、可再利用的材料進行產品包裝,這就為減少資源浪費、保護環境提供了更為有效的保障。⑤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我國對商品過度包裝進行限制的最好方法就是制定包裝方面的專門性法律,對商品過度包裝的責任承擔予以明確,以此督促商家采取更為合理的包裝方式,減少資源浪費,盡可能地避免環境污染。對我國商品過度包裝的立法思考

借鑒日本和德國對于商品過度包裝的立法經驗,結合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制定統一的《包裝法》對商品過度包裝進行限制、規范,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相關部門在制定《包裝法》的時候,應該考慮到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商品過度包裝立法規制的基本原則。第一,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讓污染者對其污染環境的行為負責既可以解決治理環境污染的成本問題,也可以督促公民形成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良好理念。基于此,我們可以規定,如果一旦發現商品生產企業對商品進行了過度包裝,那么就可以責令它來承擔一定的治污費用,這樣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商品生產企業的過度包裝。第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要從源頭上對商品過度包裝進行控制,一方面嚴格控制商品的過度包裝行為,另一方面對產品包裝的材料予以改進,盡可能地使用可回收、可降解的材料進行產品包裝,按照國際上通行的3R原則,對產品包裝進行有效地控制。⑥

商品過度包裝立法的具體設想。第一,嚴格界定商品過度包裝的標準。對商品過度包裝進行立法規制,首先要明確商品過度包裝和合理包裝的界限,盡管我們反對過度包裝,但合理的包裝還是必需的。我國在制定商品過度包裝的標準時,可以借鑒國外的部分經驗,如對商品包裝物的容積、包裝物與商品之間的間隙、包裝層數予以規定。⑦當然,具體的標準還需結合我國的實際,必須經過實地調查、研究之后方能最后確定。但在界定商品是否過度包裝時,可以通過具體的指標進行量化,一方面可以限定包裝價格與實際產品的價格比,該比值超過一定的比例即可視為過度包裝;另一方面,可以限定包裝所使用的材料,如果所使用材料為稀缺性資源,比如鋼材、木材等,便可認定為過度包裝。這樣的標準在現實中更具可操作性,更易在司法實踐中予以落實。第二,運用稅收杠桿進行調控,對過度包裝的商品開征包裝稅。如果企業對商品進行過度包裝,那么就必須繳納一定的包裝稅,這無疑就會增大生產成本。這樣就可以直接引導企業進行適度包裝,促使它們努力提高商品質量,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減少包裝物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第三,在對商品過度包裝進行立法規制的時候,應該對過度包裝的責任人即商品生產商的行為責任予以明確,確定其法律責任及處罰標準,明確執行機關和法定的程序。⑧對那些積極進行適度包裝及開發綠色包裝的生產企業,可以給予特定的產品標識,以此來鼓勵商品生產企業積極進行適度包裝,減少資源浪費,減少包裝廢棄物的產生。

結 語

在當今社會,過度包裝的商品充斥著市場,這不僅會誤導消費者、損害消費者利益,更為重要的是浪費資源和能源、污染環境。因此,治理商品過度包裝是整個社會的責任,這對發展循環型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發達國家的治理經驗,我國很有必要制定專門的法律,對商品過度包裝進行有效的限制。同時,還要積極宣傳環境保護的理念,促使商品生產企業主動停止過度包裝,自覺承擔社會義務和責任。總而言之,產品包裝也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路,我國的商品生產企業必須積極提高環保意識,以產品質量求得發展,而不能依賴華而不實的包裝功夫來贏得市場。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層次也不斷地得到了提升。近年來,“綠色消費”、“低碳生活”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這對于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是大有裨益的。與此同時,反對過度包裝也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普遍認同,在這種情形下,政府部門更應該采用法制手段對過度包裝行為進行嚴格的控制。(作者單位: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法學院)

注釋

①周斌:“從科學發展觀看我國對過度包裝的立法規制”,《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8年第4期。

②諸江:“對我國包裝廢棄物的立法思考”,《商場現代化》,2008 年第21期。

③金玄武:“探求‘公司社會責任’的法律屬性―-基于法理學和法解釋學視角的考察”,《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社版)》,2007年第4期。

④參見省略/world/20070430/103957.

shtml。

⑤王俊華:“德國規制商品過度包裝的立法及借鑒”,《特區經濟》,2006年第10期。

⑥袁曉莉:“論包裝廢棄物治理的3R原則與對策”,《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年第2期。

篇3

關鍵詞:環保材料;綠色包裝設計;應用

近年來,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開始有更多的人關注到自然的返璞歸真,追求簡約的生活,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在產品的包裝上,也不斷提高了對綠色包裝的需求。作為一個系統工程,綠色包裝涉及知識的范圍較廣,包括容器、包裝材料、包裝涉及、生產工藝和廢棄物處理技術等。對當前設計界來說,當務之急就是站在材料與設計的角度,在探索綠色包裝設計領域運用到環保材料。

1 我國包裝設計行業現狀

對于包裝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極大便利,我們予以肯定,但同時我們也應對其衍生出了負面環境問題引起重視,包裝廢棄物正嚴重威脅到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相關資料顯示,包裝廢棄物占到了城市生活垃圾的70%以上。[1]近年來,隨著人們不斷加強的環保意識,使得“綠色理念”備受包裝設計行業的推崇,污染問題雖有所改善,但總體形式仍然不容樂觀,具體表現為:

1.1 商品過度包裝

目前,一些商家為了吸引顧客使其虛榮心得到滿足,往往過于注重商品外包裝,商品外表奢華,不僅毫無意義,極大地破壞了環境,商品在被拆開后,包裝就被丟棄,過度浪費了資源,且顧客也極易對雷同的包裝產生審美疲勞。為此,人們必須重視過度包裝,包裝設計者也應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單是每年中秋節所用的月餅包裝,其用紙量就大約消耗了168萬棵樹木,快速流失的森林讓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一系列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使本就脆弱的生態系統變得不堪一擊。因此,消費者應從奢華包裝為榮的觀念中突破出來,提倡實用、簡潔,環保,如此才能使當前的困局從根源上得到緩解。

1.2 難以消失的“白色污染”

現今,之所以廉價的塑料制品受到大多數商家的青睞,很大一個原因在于其低廉的成本。但他們沒有考慮到的是,塑料一旦被丟棄,往往無法自然降解,將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如塑料制品被動物園的動物誤食,就會因為消化不良而痛苦死去,而海岸線上海鳥的死亡也與此有關,試想若塑料混入人類的飲用水中,將會造成怎樣嚴重的后果。除此之外,塑料包裝需要花費極高的處理成本,且分類困難,大量制造塑料制品也會讓石油資源過度消耗。因此,為了對生態環境予以保護,節約資源,在包裝設計上應盡可能少用塑料制品,材料最好為易降解、好回收,可再生,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

2 環保材料在綠色包裝設計中的應用途徑探索

環保材料在綠色包裝設計中的應用需在設計中融入環保思想與低碳生活理念。要將環保思想體現在包裝設計的外在形態與內在涵義上。

2.1 將材料綠色化理念融入包裝設計中

選用單一化、減量化、無毒害化、易降解、高性能材料均包括在材料綠色化范疇內,其不僅具有經濟節能的優勢,還可使廢棄物減少,保護人們的身體健康。設計者要秉承材料綠色化理念,并將其體現在產品包裝設計中,并在選料和用料上追求綠色。具體為:第一,材料盡量以耗能低、污染少的為主,對于可重復利用和再生的包裝材料、可食性包裝材料、可降解材料以及紙材料等予以優先選用,促進資源利用率的提高,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第二,選用貨源充足的包裝材料。且加工性能、成型性能以及印刷著色性能均要好,讓綠色包裝材料在“清潔生產”下完成。第三,堅決不選用有毒、有害、有輻射性的材料,包裝設計所用的涂料與黏合劑也最好是以水為基礎液的產品,盡可能不破壞空氣與周圍環境。第四,將對包裝材料的文字型說明賦在產品外包裝上,并加以處理建議,以便于綠色處理包裝材料。

2.2 追求簡潔明了的包裝造型設計

過度包裝不僅起不到良好的表現效果,也會讓人在視覺上產生審美疲勞。且過度包裝也與環保原則相悖,造成了極大的浪費,與低碳生活理念也是不符的。當前,現代設計多樣化趨勢愈加明顯,包裝造型更是種類繁多,但成為傳世經典的作品基本上都是通過簡潔效果呈現出唯美的意境。為此,設計者應追求簡潔明了的包裝造型,杜絕過度包裝。在具體操作中,應以薄、輕、短、小代替過去厚、重、長、大的包裝規格,站在節約資源、關愛環境的角度上進行選材,通過利用再生材料,摒棄不必要的形式,盡量少使用材料。

2.3 顏色選擇上突出綠色環保、和諧統一的意圖

色調通常會對人體造成較大的刺激,因而包裝設計者在選擇顏色上,應構建綠色環保、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意圖。設計者在進行色彩設計時,首先要將材料的原有色調保留下來,將重點放在顏色搭配與點綴上;其次是將材料本色突顯出來,進一步傳遞綠色環保、和諧統一的思想意圖。設計者可按照商品的不同性質,利用色彩塑造不同的主題思想,讓作品具有生命,充滿感染力,使產品包裝不僅是容器,也代表綠色理念與低碳生活。

2.4 將自然氣息和人文思想滲透到設計內涵上

環保材料有著原始厚重的肌理,而來自民間與原始的圖形也給人以厚重、粗獷的感覺。古人對大自然的精確提煉均通過傳統工藝中的造型與色彩等體現出來,讓我們感受到心靈的返璞歸真。因此,設計者在包裝設計時,應滲透自然氣息和人文氣息。設計者要將自己思想融入包裝設計中,通過思想將綠色傳遞,為環保助力。

3 結語

雖然現在,尚未完全落實“綠色包裝”設計,但在人們心中已具備了一定的“環保”、“生態”、“綠色理念”,人們不僅追求生活品質,也開始對環境的影響予以關心。將環保材料運用于包裝設計中,既與“綠色環保”的理念相符,也促進了產品核心競爭力的提高,以獲得顧客認可,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相信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里,環保材料將會在包裝設計中得到普遍應用,對設計者而言,應對新型環保材料展開積極探索,致力于保護環境、服務社會,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篇4

【論文摘要】本文針對包裝設計教育改革進行探討。

【論文關鍵詞】包裝設計 創造能力 道德培養 實踐能力

近十幾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快速發展,包裝已成為人們的生活往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不僅推動著相關工業的發展,而且豐富人類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包裝設計教育對包裝工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人們享受工業文明為包裝行業所帶來的各項技術成果時.傳統的包裝設計教學存在著專業和專業覆蓋面太窄、知識老化、教法陳舊.偏重技能性教學、不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人文精神、缺乏完善的教學實踐手段、教育師資力量存著因地域因素而分配不均等狀況概括起來說是,重技術、輕創造、缺人文、師資力量分配不均;,這些問題將直接影響到包裝設計教學的質量。為了適應21世紀包裝設計人才的需求,應面對我國的包裝設計教育進行改革。

1、優化整合課程結構,開設跨學科課程

現有包裝設計課程缺乏科學性、時代性、實踐性.綜合性、人文性和創造性。了解和掌握新知識(品牌學、市場營銷知識)、新信息(產品的定位、品牌戰略、企業整體經營決策).遵循一定的科學規范的操作程序(準確的調查與研究過程,進而把握解決問題的方向和目標)等已成為包裝設計的最終取向。重視和不斷學習相關領域的學科知識.注重調查和信息的搜集,同時以科學的工作態度遵循一定的有效的操作程序.是包裝設計的重要基礎、必要環節和組成部分,也是當今包裝設計教學應該重視和加強的。包裝設計教育應開設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如設計心理學.社會學,文案寫作、市場營銷學、消費心理學材料學、設計管理及可持續設計方法等課程,并在課程中貫徹多學科、多角度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改變長期以來注重專業需要和偏重知識技能傳授的做法,加強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方式.推進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2、提高創造力,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當今信息時代.設計教育更呈現時代性和開放性的特征。一些設計師所熟悉的傳統技藝已被當代的科技手段所替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也特別多用電腦可以快速完成作業,時間大大縮短。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學更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根據市場環境的改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的復合能力.這是提高學生創造性的關鍵環節。當前,大量包裝設計作品如出一轍,這跟我們在設計教學中不注重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和原創設計有關。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創新意義的思維活動,教師教學方向和學生的努力方向都要向從培養思維的發散性、靈活性及獨創性方面去探索應改革傳統教學內容和手段.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增加一些探索性、實驗性的課題.比如:可持續包裝設計:等新理念包裝的探索、包裝形式的突破與創新、包裝材料的革新與重組、傳統文化的借鑒與創新等等.提供一切可能條件讓學生去做大膽的探索與實驗,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模仿性設計為創造性設計。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設計項目和設計比賽活動,或者將一些前瞻性的課題和社會的具體項目結合起來做,可以逐漸培養起學生對學習過程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情感,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3、加強人文修養,注重對學生倫理職業道德的培養

中國思想文化自古以來就有著較深厚的人文精神的傳統,追求和體驗人與自然契合無問的一種人生境界和精神狀態。歷史發展至今,人文思想發展不斷完善。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加速走向現代化,因為設計與經濟生活的密切聯系.很多人都走入了工業文明的誤區,包裝設計以極大刺激消費為最終目的,一些追逐高利潤.高附加值的現象不斷出現。過度包裝.用有毒有害材料包裝.給社會、人類造成危害.只顧眼前小利,喪失了社會責任心和公共倫理道德.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機。

雖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別是與我國的包裝法規不完善,缺乏嚴格的監督制度和法律措旋有關,但也應該看到,設計師是創造合理適度的包裝方案的源頭,也是提供浮華過度包裝的源頭。這與高校設計教育不注重學生倫理職業道德培養有一定關系。每一個有良知的設計師的職責.就在于不斷關注社會和人類生存環境.為人們不斷提供更合理新穎的生活方式.抵制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保持設計師的職業道德尊嚴。因此,對于學校來說.應從教育人手.加強學生的人文修養.加深學生的文化底蘊.將中國傳統文化包裝法制法規、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與知識系統地納入必修課程還可通過專題講座小組討論等形式進行引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牢固樹立一切為人服務的思想.充分發揮包裝設計師在社會上的精英作用。

4、加強校企合作,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

企業是學生的最好的實習基地.從這里學生可以在生產~線得到更直接的實踐知識和經驗掌握企業的組織結構.管理模式.生產流程,設計程序,印刷工藝.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觀,認識時效及工作效率及是企業的生命.培養性情及工作興趣,磨練吃苦耐勞的精神。

篇5

關鍵詞:旅游;少數民族文化包裝;文化經濟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開始出現大繁榮的局面,每個地區的經濟都有了實質性的發展,西南地區基于地理環境、人口密度、文化差異等原因,發展旅游成了最佳的選擇。結合該區域少數民族眾多,雜聚居的特點,民族文化成了旅游最大的賣點,雖然適量的包裝會推動旅游的發展,但現在的少數民族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過度包裝現象。

一、旅游背景下少數民族的文化包裝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數量為全國之最,位于我國西南部,包括指四川、云南、貴州、重慶、等。主要地勢以山地為主、地形結構復雜,自然資源豐富,聚居著大量的少數民族,由于地理、氣候、人口密度的關系,使得這里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更適合推動旅游的發展。目前,西南已成為我國旅游業的一個重要模板,旅游在后現代的經濟生活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與收入的提高,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人們在獵奇與體驗心態的推動下,更愿意去異地進行文化消費。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是源于人們的生活、宗教、信仰以及當地的地理環境、氣候等因素產生的特色文化,一開始只是存在與少數民族生活中的無差別的生活方式,但由于漢族或其他地域的人們在文化上的差異,和對當地風俗習慣的不了解,少數民族文化成了最大的旅游賣點。由于少數民族的文化貼近生活,在形式和內容上并沒有表演藝術的夸張手法,無法讓游客在消費體驗時獲得更大的心靈感應,因此,為了震撼消費者的心理,達到更好的刺激旅游發展的效果,包裝民族文化顯得十分重要。例如在湖北西南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游客在風景區體驗消費時,當地的土家族會邀請游客吃摔碗酒,每喝完一碗土家自制的酒就將手中喝酒的碗摔碎。其實喝摔碗酒并不是當地土家族每天都進行的,少數民族的日常經濟也支撐不了這種形式的消費,并不是日常的生活形態,但是這種文化的包裝極大的滿足了消費者的心理,可以拉動當地的旅游經濟。于此類型相似的湖南鳳凰古城苗寨景點,也同樣對自己唱山歌喝苗酒的文化進行包裝,成功吸引了部分文化消費群體。由此可見,少數民族的文化包裝在旅游背景下是不可缺少的。

二、少數民族文化的過度包裝現象

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旅游經濟,對民族文化進行必要的包裝雖然是區別其他少數民族與增強文化消費的必經之路,在針對民族原生態的旅游開發中,很多地區的實踐是把傳統的文化和精神投射到有形和無形的產品之中。無形的產品是一種對于精神和文化的體驗與享受,只有給人以不同的精神享受,才能真正使這種創意產業得到成功,因此旅游產業發展的重點主要是通過各種民族文化的資源進行文化的包裝,從而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但少數民族在對自己的文化進行包裝時需要考慮消費群體的感受和民族文化的傳承。雖然在包裝民族文化時,市場為主要導向,要迎合受眾的消費心理,但過度的包裝勢必會影響到少數民族未來的發展。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縣唆嘎村的苗族支系,由于地處深山,與外界交流基本隔絕,一直保留了自己民族獨具特色的頭飾與服裝,將后腦的頭發盤起,兩邊分別插上牛角,身穿用自然染料手工制作的以黑白色為主的蠟染服飾,這種獨特的民族服裝是深居于此的苗民日常生活的造型,但卻是全世界苗族中唯一的一支苗族群提――長角苗。這樣的服飾具有相應的民族文化,代表著這里深居簡出的苗民抵御野獸的智慧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法則,是長角苗所特有的民族文明。這種獨一無二的民族文化在交通便捷的當下,成為了文化消費群體追捧的對象,游客紛至沓來,一睹為快。當地居民嗅到經濟的味道,大力包裝自己的民族文化,將服飾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改裝,原本的牛角頭飾已消失不見,被巨大的毛線套住呈現出夸張的視覺,黑白相間的天然蠟染服裝也被五彩繽紛的工業染色取代。這種夸張的表現形式每年都招攬著不同的文化消費群體,但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對這種浮夸的外形抱著審視的態度,認為這種服飾并不適合深山里的勞作,不是真實的民族文化,而這種過度的包裝對文化傳承也是一種挑戰,為獲取經濟利益將失去本真的一種形式傳承給下一代,將服飾變成了一種謀生方式而不是傳統習俗,當其不存在經濟利益時,將會面臨滅頂之災,這是有悖于少數民族文化長期發展的。潑水節是傣歷新年,本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歡慶節日,只有傣歷特定的日子里才會舉行潑水活動,本是迎接新年,祛除霉運的重要日子,云南西雙版納的傣族園卻以市場為導向將傣族的潑水文化進行包裝,為了吸引游客,每天都進行潑水活動,這種過度的包裝對當地的傣族文化的發展是不利的,潑水節作為重要日子才出現的意識越來越淡薄,頻繁的出現嚴重危害到本民族人民對潑水節本來的信仰,既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也無益于當地的旅游消費。

三、過度包裝的危害分析

積極發展文化產業經濟, 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將文化與經濟相結合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少數民族地區為了更好的發展,將文化與經濟進行有機結合,既能滿足國家對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要求,又能更好的傳承民族文化的傳統與習俗。因此,在面對大量前往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游客時,如何包裝自己的民族文化以提高在當地民族文化的競爭力,從而拉動經濟效益,是生產者最重視的。文化包裝在經濟消費中是一種無形的產品,消費者所購買的是一種精神享受和體驗,而不是固態的物質。這種包裝是發展少數民族旅游經濟的產物,當游客從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來到深處崇山峻嶺中的嗦嘎村,需要一種視覺的體驗和文化碰撞,在了解這里長角苗的獨特服飾、生活習俗、中所產生的一切消費,都可以稱之為文化消費,是為當地村民帶來經濟收入的直接因素。因此過于單調的民族文化無法支撐消費的而需要,包裝就變得非常重要。但目前我國民族旅游業還只是一種比較粗放型的開發。對于景點資源的運用并沒做到有的放矢,舍棄了很多資源,卻在文化的包裝上大做文章,剝離了民族文化的本質,由于對旅游經濟的開發過于急功近利,盲目的迎合文化消費群體的口味,將經濟收益看的過重,所以造成有歷史價值的文化在開發中丟失,反而增加了很多形式化的表演。過度包裝在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旅游經濟中已越來越頻繁,少數民族在爭奪市場時,為了凸顯自己民族獨特的文化不惜摒棄文化精髓,以舞臺效果的形式對文化進行浮夸的包裝,這樣雖然在表面上滿足了不同地域的游客對異域風情的追求,但過度包裝對于旅游的長遠發展和民族文化的傳承是不利的。

四、結語

文化經濟作為新興的一種經濟類型,是適應時代需要的,伴隨文化經濟的步伐發展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旅游經濟是綠色生態背景下最適合的方向。為了拉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對民族文化進行必要的包裝是刺激消費的文化生產手段,但在文化再生產的過程中需要貫穿整個發展過程中的核心是,民族文化不僅是發展少數民族旅游經濟的精髓,更是傳承整個少數民族的核心,不能在追逐經濟利益的過程中,丟失了古老的勞動人民共同創造的智慧結晶。(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陳慶德.經濟人類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蒙愛軍.水族經濟行為的文化解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邁克?費瑟斯通.文化消費與后現代主義[M].譯林出版社,2000.

篇6

關鍵詞:循環經濟;包裝材料;再循環;回收利用

中圖分類號:F124.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7-0174-02

引言

近三十年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與此相伴隨的是,我們在享受經濟高增長帶來的繁榮同時,也付出了能源、環境的巨大代價。如果不盡快轉變傳統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今后有可能導致資源,尤其是能源難以為繼、環境不堪重負、經濟發展不可持續的嚴重后果。

在中國,商品過度包裝的問題說了好多年了,非但沒有改觀,反有愈演愈烈之勢。近年,中國用于包裝的塑料制品因其不可降解性造成環境污染、危害土壤和農作物。燒,污染空氣;埋,二百年不爛。如果將北京每天扔掉的廢塑料回收煉油,可得50萬升無鉛汽油和50萬升柴油,僅汽油就可供約3萬輛小轎車駕駛100公里,塑料制品回收再加工,可重新制成各種新的塑料制品,使資源得到循環利用。中國每年包裝廢棄物有1 500多萬噸,其中1/3是廢棄塑料;而中國每年塑料的需要量大約是1 100萬噸,年產塑料只有600多萬噸,缺口500萬噸需要進口,120噸廢棄罐頭盒就可以回收1噸的錫,這相當于開采冶煉400噸礦石,而且還不包括經營費用。

目前,對各種包裝材料回收較好的是歐洲國家,特別是德國,回收率已達到83%,荷蘭也為79%。中國目前的廢棄包裝回收利用率還不足10%。因此,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容器包裝的再回收利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顯得意義重大。

一、循環經濟理論

“循環經濟”首次正式出現于1994年德國頒布的《循環經濟與廢棄物法》,它遵循“避免―減少―再利用―限期處置利用”處理程序,要求提高廢棄物處理能力,以利于保護環境與減少公害。20世紀90年代后期,循環經濟的概念引入中國,隨著人們對循環經濟認識的不斷深入,國內學者對循環經濟概念的表述也從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一般性角度上升到人與環境、資源、生態協調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

在技術層面上,循環經濟通過生產技術與資源節約技術、環境保護技術體系的融合,強調減少單位產出資源的消耗,節約使用資源;通過清潔生產,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排放;通過廢棄物綜合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實現物質資源的循環使用;通過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生態環境的永久平衡;最終目標是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在經濟層面上,循環經濟是一種新的制度安排和經濟運行方式。它把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看成是稀缺的社會大眾共有的自然福利資本,因而要求將生態環境納入經濟循環過程之中參與定價和分配。它要求改變生產的社會成本與私人獲利的不對稱性,使外部成本內部化;要求改變環保企業治理生態環境的內部成本與外部獲利的不對稱性,使外部效益內部化,最終實現經濟增長、資源供給與生態環境的均衡,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和社會公平。

循環經濟模式,即“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多重閉環反饋式循環過程。它使物質不斷循環利用,以減少資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達到環境和經濟的雙贏。

按照循環經濟的循環范圍來看,循環經濟一般包括三種的循環:企業內部循環,也稱小循環;生產領域的循環,也稱中循環和社會整體循環,也稱大循環。

循環經濟的實施,跳出了以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困境,它的興起并不是一種巧合,而是各個國家通過多年的實踐和經驗總結,摸索出來的切實有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早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循環經濟在現實經濟中處處可以體現,如,容器包裝、家用電器、汽車、建筑與食品業等的再循環利用。本文以下就以容器包裝的再循環為例,借鑒幾個起步較早的發達國家的做法,對中國循環經濟的發展提出一點淺見。

二、中國包裝業發展及容器包裝回收利用狀況

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出口產品因外觀不佳而招致的壓價損失每年達數億美元。后來當商家發現包裝里有“黃金”后,包裝產業發展迅猛,在無規則限制下以15%的速度連年遞增之后,包裝業發展之迅速令人刮目相看。近三十年過去了,中國包裝業已繼美國、日本之后,成為世界第三包裝大國。

可是物極必反,有些商家挖空心思在包裝上大做文章,造成了消費者購買上的困惑,甚至讓人反感。包裝的盡善盡美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面對紛繁復雜的包裝消費者不能了解商品內在的質量,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便是最好的寫照。按照國際上的一般規定,包裝成本如果超過產品出廠價格的15%,則屬于過度包裝。

在中國,過度包裝的典型市場為月餅包裝。中國每年月餅市場的規模超過200億元,包裝開銷占月餅生產總成本的1/3以上,每年用于月餅包裝的費用已達25億元,加上搭車銷售的茶葉、酒、金銀珠寶等其他商品,過度包裝費用占總成本的比例最高可達80%。不僅僅月餅,補品、藥品甚至是一些小商品都陷入到“過度包裝”的怪圈,包裝后的體積竟然膨大數倍乃至幾十倍。

國家環保總局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沈曉悅指出,由于中國對包裝廢棄物的回收率很低,目前包裝廢棄物已成為城市垃圾的主要來源。現在中國每年包裝產量約3 000多萬噸,而中國包裝產品的回收情況除紙箱、啤酒瓶和塑料周轉較好之外,其他產品的回收率特別低,整個包裝產品的回收率不到總產量的30%。很多地方已經出現“垃圾圍城”問題,過度包裝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時中國每年包裝廢棄物生產量是工業和生活垃圾重量的3%~5%,但體積卻占生活垃圾的30%以上。中國垃圾處置仍以衛生填埋為主,包裝廢棄物的增加無疑會占用更多的土地。

將包裝更多地定位于普通消費群體,回歸平民化、大眾化、簡約化,商品包裝則可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包裝最終還是要走上綠色包裝的道路。所謂綠色包裝就是“3R1D”(Reduce、Reuse、Recycle及Degradable),即包裝要達到“減量化、重復使用、再生使用和可降解”,這是世界包裝業的綠色原則。世界上有些發達國家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比如德國。

三、案例: 德國的包裝回收體系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推崇包裝材料回收的國家,其管理態度非常明確:首先是“避免產生”,然后是“循環使用”和“最終處理”。

1992年,與廢物再循環相關的商家、工業組織和其他團體,共同出資建立了德國雙軌制度,即著名的“綠點”回收系統方法。所謂“綠點”,就是在商品包裝上印上統一的“綠點”標志。這一“綠點”表明此商品生產商已為該商品的回收付了費。由使用“綠點”標志的生產商付的費用,建立一套回收、分類和再利用系統,經營這一系統的公司是非贏利性質的。所有“綠點”標志的商品,居民使用完后,就將他們放到特制的黃塑料袋子中,經營“綠點”系統的公司有專人定時來各家各戶收取。“綠點”系統的根本意義在于,通過商品包裝條例,產品責任原則首次在法律上被確定下來。根據該條例的規定,商品包裝的生產和經營者有義務收回和利用使用過的產品。

1996年6月,德國政府頒布了第一部包裝廢棄物處理法規――《包裝廢棄物的處理法令》。它規定對不可避免的一次性塑料包裝廢棄物必須進行再利用或再循環,并強制性要求各企業承擔回收責任,但也可委托回收公司代替完成。如果廠商對商品進行一定包裝,就須繳納“廢品回收費”;而消費者若想扔掉包裝,須交納“垃圾清運費”。德國政府還規定,以膨大包裝夸大內裝物容量的行為屬于欺騙行為,將予以處罰。比如,把紙盒包裝里折疊的單瓦楞紙板襯墊安排得極松弛以使紙盒尺寸加大,讓人產生錯覺等行為,均屬欺騙性包裝。

2002年12月,德國最高法院頒布了最新法令:要求所有商店從2003年1月開始向顧客收取罐裝和瓶裝飲料的包裝回收押金。用于啤酒飲料類的PET塑料瓶,連食品在內的1.5公升以下的繳納0.25歐元;1.5公升以上的則需繳納兩倍的押金。商店在顧客交回包裝時將押金返還給顧客。但葡萄酒、白酒、牛奶、果汁等商品的包裝不在規定之列。

目前,德國政府正著手出臺第3版的《包裝條例》,計劃對所有一次性包裝飲料一律征收25歐分押瓶費。

據DKR回收公司的調查顯示,89%的德國消費者贊成塑料廣泛再造;約有40%的德國人拒絕使用沒有回收價值的包裝。由此可見,該國在回收廢物方面成績出眾,相當程度上得益于廣大民眾的環保意識。

四、政策建議

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凸顯,中國對于發展循環經濟的觀念也提上日程,但是與循環經濟工作做得較好的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一定距離。還應加強各方面的工作。

1.開展教育工作,增強節約和環保觀念。從發達國家案例可以看出,循環經濟做得較好的國家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公民的節約和環保意識很強,本人覺得這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市場經濟的發展容易出現環境問題的原因就是環境是公共物品,很難通過市場機制解決。因此需要全民的努力配合,包括政府、企業和消費者。

2.加強立法,政府執法需嚴格。立法是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嚴格執法是重要保障。案例中的發達國家都有一套較為完整的法律作為依據,而且法律中定的處罰都比較嚴重,可以起到很好的威懾作用,這是作為一部法律的基本作用。中國近幾年也出臺了一些法律,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仍存在處罰力度不夠,執法不嚴的現象。

3.依靠科技進步。循環經濟的發展有賴于科技的進步。如利用綠色包裝材料,包括可重復再用和再生的包裝材料、可降解材料、可食性包裝材料和紙材料等的發現,都是科技進步的功勞。

4.運用經濟杠桿。以往實施的“誰污染,誰治理”方針是一種被動的環境污染治理模式。循環經濟推行“誰污染、誰付費”和“誰治理,誰收益”的治理方針,讓污染者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使其不得不實施清潔生產;使治污者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鼓勵社會各界投入環保產業。

參考文獻:

[1]中包網,省略.

[2]左鐵鍵,馮之浚.德國循環經濟研究[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3]王克強,趙凱.資源與環境經濟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4]戴宏民.新型綠色包裝材料[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篇7

物流業的發展解決了無數人的就業問題,還為消費者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然而,一系列的隱憂正在暗里滋長。

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突破200億件,總量達206億件,共消耗了編織袋29.6條、塑料袋82.6億個、包裝箱99億個、膠帶169.5億米,其中膠帶的長度可繞地球赤道425圈。如果按照每個包裝箱0.2公斤估算,這些快遞就會產生400多萬噸包裝垃圾。

今年6月,在阿里巴巴公司旗下菜鳥網絡主辦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有與會代表預言:“當2020年全國快遞量達到500億時,將意味著有200億個塑料袋和70億個氣泡緩沖袋要被消耗。”

那么現實生活中的情況是怎么樣的,又該如何控制這些包裝帶來的污染呢?

讓顧客無奈的過度包裝

南京的張小姐近日從網上購買了一條水晶項鏈,她說:“夏天快到了,我想買個項鏈來搭配衣服,就在網店看了一條項鏈。本來以為會是個小包裹,沒想到收到的快遞有鞋盒那么大,項鏈放個盒子,清洗保養項鏈的用品又是一個盒子,還有一個小贈品,都分別用那種氣泡塑料裹得嚴嚴實實的,這些塑料都是一次性的,肯定會污染環境,我覺得賣家真的有點小題大作了。”

而吳先生則在深圳某數碼廣場經營著一家手機配件店,發快遞成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吳先生發貨時,會首先把電子產品用半米多長的氣泡紙包上幾層,然后放進包裝紙盒,在盒子里還要墊上一些報紙和泡沫,最后,用膠帶將紙盒反復幾次360度封口后,這件電子產品的快遞包裝才算完成。

吳先生說,他們之所以這樣“里三層、外三層”的包裝也是無奈之舉。一方面,消費者都是希望易碎品的包裝能夠結實一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應對快遞公司的“暴力”分揀。一旦包裝不嚴導致商品損壞,就會招來買家的差評或者退貨,造成的損失很多時候就得自己承擔。

但是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很多商家或者快遞員出于習慣,對不是易碎品的商品也反復包裝很多次,或者干脆用大盒子裝小物品,中間用大量廢報紙、填充袋填充。一位顧客向我們展示了她收到的物品,原本只是買的一雙鞋子,但是光包鞋盒的膠帶就用到了一米多。

所以在現實中,買家、賣家和快遞公司三者之間已經無形中達成了一種默契,――就是“寧可過度,不可不夠!”“費時費力費材料,你好我好大家好!”,這也是造成快遞過度包裝亂象的主要原因。

回收利用率很低的多種包裝

通常,快遞行業使用的包裝物料分為運單、封套、紙箱、塑料袋、編織袋、膠帶和緩沖物七大類,而這其中膠帶、塑料袋、緩沖物等都不能循環使用。以紙箱和塑料袋為例,紙箱使用量占到快遞總業務量50%左右、塑料袋占40%左右。在透明膠帶方面,我國平均每件快遞的用量是0.8米,透明膠帶不僅本身為不可降解材料,還在客觀上造成了紙箱與塑料難以分離,提高了回收成本。

而且由于價格競爭十分激烈,許多小型快遞包裝生產廠家為了降低成本,大量使用從化工垃圾、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中回收的再生料制造快遞包裝。比如塑料袋的成分往往就比較復雜,可能殘留了大量的塑化劑、阻燃劑等有毒有害物質,不能重新加工也不能降解,大多數只能填埋或焚燒,對人和環境都有很大的危害。而紙包裝中,則往往使用過量的填充物以提高紙張克重,使用劣質油墨進行印刷,這導致紙包裝上殘留的有害有機物超標。

有資料表明,如果把這些快遞垃圾嚴格地分類,真正要被焚燒或掩埋的垃圾只會占到10%左右。如果能做到回收利用1噸的廢紙回爐化漿能產生0.8噸的再生紙,節約17棵樹,產生1.2噸的標準煤,產生600千瓦時的電能。可見,快遞廢棄物中蘊含的可再生資源數量十分可觀。

但是據北京印刷學院青島研究院副院長朱磊介紹:“目前我國快遞業中紙板和塑料實際回收率不到10%,這些包裝大多被直接送進垃圾場填埋,給城市環境帶來非常大的壓力。我國包裝物的總體回收率不到20%。在一些發達國家,紙板類包裝物回收利用率達45%左右,塑料類包裝物回收率則在25%左右。”

國家出臺方案倡導綠色包裝

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針對此前的狀況,曾建議說:“從國家的層面上來講,一定要有一個頂層設計,頂層設計之后,才會有后續的相關標準,企業進行跟進等等。”

國家對于快遞包裝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也予以了重視。日前國家郵政局出臺了《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間,快遞業電子運單使用率年均提高5%,預計到2020年,主要快遞企業品牌協議客戶電子運單使用率達到90%以上。

《實施方案》明確,要在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方面取得明顯效果,“十三五”期間,力爭在重點企業、重點地區的快遞業包裝綠色發展上取得突破。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包裝物料,基本建成社會化的快件包裝物回收體系。

《實施方案》要求,在“十三五”期間基本建立快遞業包裝治理體系,并將其細化為強化快遞業包裝日常監管、制定修訂快遞業包裝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等12項具體任務。

針對快遞用戶反映較多的“過度包裝”問題,該方案提出,鼓勵企業探索簡約包裝,減少二次包裝。在郵政企業和快遞企業開展簡約包裝試點,鼓勵試點企業在條件成熟時制訂簡約包裝的企業標準并在業內推廣。充分發揮大數據作用,推動企業發展包裝定制化、倉配一體化、運輸標準化服務,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大幅度減少不必要的二次包裝。

對于快遞包裝回收,方案強調將推動快件包裝物納入資源回收政策支持范疇,開展快件包裝分類回收利用試點,鼓勵企業重復利用塑料箱、紙箱和編織袋等封裝容器,提升包裝物品再利用率。

企業自發行動改良包裝

而令人欣喜的是,一些企業也自發地開始重視快遞污染,倡導綠色包裝。如前文提到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當天,菜鳥網絡宣布聯合國內外32家合作伙伴企業啟動菜鳥綠色聯盟――“綠動計劃”,承諾到2020年替換50%的包裝材料,填充物為100%可降解綠色包材,同時爭取達成行業總體碳排放減少362萬噸。

要想真正在物流領域實現綠色發展,可能需要的是一場系統性的革命,這場革命不是某個單體能夠完成的,因此行業的聯盟顯得至關重要。菜鳥網絡牽頭的“綠動計劃”是綠色物流業的一個開端,由此,更多的新型包裝材料也將進入市場。

在峰會上,馬云說:“綠色環保已經成為物流業要面對的最大挑戰。我們不能一方面讓生產制造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制造大量的物流和快遞垃圾。這些垃圾不僅破壞了環境,更破壞了生態資源。大家要一同來研究,用綠色快遞、綠色物流,讓中國的環境更好。”

而申通快遞副總裁熊大海坦言:“快遞公司用的最多的是膠帶、塑料袋,再是紙箱,荷包袋,填充物,無論怎么減量這幾個東西都少不了。隨著客戶要求越來越高,簽收時外包裝的盒子稍微有一點點被壓扁,或者里面有一點變異,客戶就會拒收,因此新型的環保材料是他們最急需的。”

在峰會現場,“無需膠帶,一撕就開”的一撕得紙箱引來一片圍觀者,“一撕得”創始人邢凱說:“沒有膠帶纏繞,無需任何工具,輕輕一撕就能開箱。目前,‘一撕得’紙箱已經實現了99%的材料為環保材料,剩下的1%在于封口的那一條雙面膠。”他同時說,明年上線的第六代紙箱有望攻克這最后的1%,從而成為完全可降解的包裝材料。

篇8

什么是淚膜?

如果把眼睛比喻為相機,眼角膜就是相機的鏡頭,眼瞼和眼淚都是保護“鏡頭”的機制。淚液通過腺體分泌,分布于角膜表面,每次眨眼都會在角膜表面蒙上一層薄薄的淚膜,起著保護“鏡頭”的作用。淚膜不僅濕潤角膜、為角膜提供營養物質,還是眼睛的屈光系統之一。要擁有一雙水靈靈雙眼,必不可少的就是擁有一層健康的淚膜。

眼干眼澀、燒灼不適感,到底什么是干眼癥。

干眼癥又稱角結膜干燥癥,在醫學上的診斷定義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淚液質或量異常或動力學異常,導致淚膜穩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適和(或)眼表組織病變特征的多種疾病的總稱。

造成的主要原因有:1.淚液分泌不足。某些機體炎癥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綜合征、長期使用不合適的眼藥水以及服用某些藥物、維生素A缺乏會使淚液分泌不足;2.淚液過度蒸發或者分布不均。長期戴隱形眼鏡、用眼過度、眨眼減少、或者由于一些原因導致眼瞼無法閉合等,都會導致淚液過度蒸發或者淚膜分布不均而造成干眼癥。干眼癥最常見的癥狀就是眼部有灼燒感、干澀、畏光、流淚、視力疲勞等。如懷疑罹患干眼癥,可到眼科進行相關的淚膜破裂試驗、淚液分泌檢查、或者通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篩查來進行干眼癥的診斷。

還我動人雙眼的小N士

TIPS 1:眼睛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人的作息、飲食習慣也會影響眼睛的健康。因此養成良好的作息,讓身體(包括眼睛)得到良好的休息,均衡膳食,保證攝入足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E等眼睛所需營養物質。

TIPS 2:創造舒適的用眼環境。將顯示器的亮度調到最舒適的值,在辦公桌上擺放一盆綠植,處于冷氣開放的辦公室還可以配上加濕器,適當使用加熱眼罩等都能使眼睛有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

TIPS 3:良好的用眼習慣,你值得擁有。連續對著電腦屏幕或者手機屏幕40分鐘以上時,應適當閉目休息或者遠眺數分鐘,讓眼睛得到短時間休息。在午間休息時以及晚上睡覺前,配上輕音樂做一套眼保健操,讓忙碌了一天的眼睛以及眼眶肌肉得到更充分的放松。

TIPS 4:挑選合適的眼藥水。對眼睛來說,自己產生的淚液是最好的滋潤品,但當淚液不足需要用眼藥水來代替時,首先選擇的是成分最接近于淚液、且最安全的“人工淚液”。市面上眼藥水、洗眼液五花八門、琳瑯滿目,而真正最安全有效的眼藥水應該是模擬淚液成分并且不含防腐劑。這種眼藥水由于不含防腐劑通常做成獨立小包裝,一天一支,安全又衛生。

篇9

噪音污染,健康“敵人”

各種調味瓶、碗碟、炊具碰撞時發出的叮當聲,抽油煙機在運轉時發出的呼呼聲,櫥柜柜門閉合時發出的噼啪聲……廚房里這些惱人的聲音都會增添您下廚時的焦躁情緒。按國家規定的標準,住宅區白天的噪音不能超過50分貝(一般說話聲音為40~60分貝),室內噪聲限值要低于所在區域標準值的10分貝。據了解,一個未經專業設計的廚房,噪聲要遠大于這個標準。醫學證實,過度的噪音污染,會導致人的耳部不適,出現耳鳴耳痛癥狀;損害心血管;分散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造成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此外還會對視力產生影響。

建議:為把噪音的污染降至最低,應設計合理的儲物架,安置好各種瓶瓶罐罐;安裝減震吸音的門板墊;按國家規定,抽油煙機的噪音要控制在65~68分貝,所以應選用吸力與靜音兩全其美的產品。

視覺污染,心情“殺手”

視覺污染主要指對人體產生危害的、錯誤的色彩搭配和光線運用。由于色溫(光源顏色溫度)會引起人體生理上的一些變化,不同的人對色彩的偏好有所不同。中老年人居家的櫥柜應選用中性或淡雅的色調。醫學專家認為,過于強烈的色彩會刺激人的感官,導致血液流速加快,心情易緊張;而太沉靜的色彩,會減緩血液流通速度,長時間接觸容易讓人遲鈍。因此這兩種色調都不太適合中老年人。廚房裝修,除了考慮色彩搭配外,還應注意燈光的選用。很多人認為,廚房里有盞燈,能照明就行了。據設計師介紹,其實這樣做的后果是在廚房中形成不少陰影,即背光的視覺障礙區。這會影響下廚時的心情。

建議:最好在廚房安裝一些輔助光源協調照明。裝修中不適合使用較大面積的反光材料,以免引起頭暈眼花。

嗅覺污染,隱形“陷阱”

廚房內的不少氣體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危害――且不論液化石油氣、天然氣泄漏會造成的危險后果,單是炒菜時產生的油煙廢氣,對身體的危害就相當大。烹飪過程產生的油煙中,除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顆粒物外,還會有丙烯醛、環芳烴等有機物質。其中丙烯醛會引發咽喉疼痛、眼睛干澀、乏力等癥狀;過量的環芳烴會導致細胞突變,誘發癌癥。現在時尚的廚房裝修多采用開放式設計,但制作中餐的過程會產生較多的油煙。開放式的廚房,空氣流動范圍較大,抽油煙機不能很好地聚斂排放油煙,這就會造成餐廳和客廳的油煙廢氣污染。

建議:降低油煙污染的方法首先是加強廚房的排換氣系統,其次是盡量改變一些烹調方式,少煎炸,多使用微波爐、電飯鍋,減少廚房明火的產生。開放式的廚房要緩解油煙污染,可以在灶臺與抽油煙機間附加一個半開放式的隔層,這樣能有效聚斂烹飪過程中產生的油煙。

另外,那些平時被我們忽略掉的角落,很可能潛伏著不可小視的健康隱患哦。

平底鍋:

油鍋起火最危險,其中無蓋平底鍋危險最大,最好用較深的帶蓋炒鍋。

萬一平底鍋起火,務必記住安全滅火措施:首先關火或斷電;然后用濕毛巾蓋住平底鍋,直到明火撲滅。切忌將著火的鍋端出廚房,或在上面澆水。

抹布:

潮濕的洗碗布或海綿,過不了幾周邊角就會爛掉,其中所含的微生物數量多得嚇人,每平方厘米高達數萬。一塊潮濕的臟抹布所含的病菌數量甚至超過包括馬桶內壁在內的室內任何地方。

微波爐:

用微波爐給流質食物加熱時,溫度超過沸點后,食物不見得會冒泡。因此,取出食物時,一不小心就容易被蒸汽燙傷。另外,不銹鋼、金屬容器放入微波爐中容易發生爆炸,引起火災。

櫥柜:

櫥柜最大的問題是不通風,容易滋生各種病菌,產生異味,這些都是導致腹瀉等疾病的主要原因。另外,很多人家里的整體櫥柜中還放有各種化學品,比如洗滌劑、下水道疏通劑、強力除油劑等,都會帶來危害,特別是對兒童,所以這些地方絕不能放食品。

抗菌消毒產品:

如今,大量抗菌消毒產品充斥著市場,但這些宣稱可殺滅99%細菌的化學劑,其實并非那么神奇。研究表明,剩下1%的幸存細菌生命力更頑強,數小時之后,就會繁殖更多細菌。

電冰箱:

冰箱中生熟食品之間細菌交叉傳染的幾率最大,也是最易致病的地方。生肉類食品應該包裝好,放在冷凍室底部,避免滲出血水,污染其他食品。另外,一定要注意食品的冷藏冷凍期限,有些食品腐爛是不明顯的。用塑料袋儲存食品會加快食品腐爛速度。

食品包裝:

篇10

【論文摘要】勞動過程中引起的疾患都是長期的強制、器官過度緊張或局部壓迫摩擦所致,而過度緊張和繁重的體力勞動,以及不良的勞動環境條件往往是促使這類疾病發生的原因。改善勞動條件和操作方式,是減少這類疾患的根本方法。

【Abstract】inthelaborprocesscausesillnessallislong-termforcesthebodyposture,theorganhypertensionorthepartialoppressionfrictionistheresultof,buthypertensionandarduousphysicallabor,aswellasnotthegoodworkenvironmentalconditionoftenurgesthereasonwhichthiskindofdiseaseoccurs.Theimprovementworkconditionandtheoperatingmode,arereducesthiskindofillnessthebasicmethod.

【Keywords】worksthediseaseprevention

1勞動時強制容易引起的疾患

在生產勞動中,某些作業需要人體長時間保持一定的,或個別器官系統處于過度緊張狀態,這就會使某些部位受到壓迫、牽引或摩擦,引起機體發生功能性或器質性變化,甚至形成職業性疾患。

1.1立位作業容易引起的疾患:下背痛,這是一種常見的勞動損傷,半數以上勞動者在其身強力壯的期間都曾患過下背痛。職業性下背痛可分為三種:腰肌不全、腰痛和坐骨神經痛。負重且需要經常彎腰或轉體的作業發病率較高,如搬運工、護理人員及其他重體力勞動者和需要長時間維持某種或不自然姿勢的人危險性很高。發病的原因可能與腰部負荷過重、疲勞積蓄有關。腰肌不全和腰痛表現為下背部疲勞、強直或疼痛,發作時常使人喪失勞動能力,檢查可見沿脊椎肌群極度緊張,觸摸患者肌肉或柱骨棘突時有疼痛感。坐骨神經痛呈放射性,可放射到大腿后、側部和小腿,腳趾常發麻或有刺痛。

下肢靜脈曲張,多見于長期站立和行走的作業,如警察、裝卸工、紡織工、售貨員等,女性多于男性。常出現在大隱靜脈和皮下靜脈吻合處,在小腿內上部可見明顯的皮下靜脈曲張和小腿及腳部水腫。工作時雙腳容易疲勞、墜脹、下肢發冷,皮膚瘙癢。立位負重作業還可見靜脈曲張,婦女外陰靜脈曲張和痔瘡等。

脊柱彎曲,多見于長期傾斜、彎曲的立位和負重行走的作業,一般無疼痛,表現為駝背、脊柱側凸或脊柱關節變形。

扁平足,在長期站立、行走、負重和用腳動控制器的作業中容易發生,如沖壓工、模鍛工,骨化尚未完全的青少年若從事這類作業,更容易發生。扁平足引起下肢各肌容易疲勞、跖部疼痛、坐骨神經痛、腓腸肌痙攣等。

1.2坐位作業容易引起的疾患:從生物力學的觀點看,坐位時肌肉緊張的程度要比立位輕一些,但如果長時間腰背、手腳沒有合適的支撐物時,也可以引起肌肉和關節的過度緊張或疾病。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從事視屏作業和辦公自動化的人員迅速增加。這類作業的特殊性質,如精神緊張、操作單調、強制等,可對作業人員產生一系列影響。表現為視覺系統的眼睛緊張、疼痛、視力減退、眼肌麻痹等;肌肉系統的頸肩腕綜合癥,如頸肩部肌肉疲勞、疼痛,腕部肌腱或腱鞘炎癥等;心理和神經系統的變化,抑郁、神經衰弱等。

2個別器官緊張容易引起的疾患

腱鞘炎,常見于指、掌迅速活動或前臂用力的作業,如包裝、打字、檢驗工等。損傷多發生在負擔最重的肌腱,可沿前臂筋膜和肌腱之間發展。癥狀為疼痛,動作時發出摩擦聲。患者常能繼續工作,但稍感吃力。

職業性痙攣,主要是由于執行細小的動作引起的,多見于手工編織工、鋼琴家、小提琴家等,痙攣為強直性的,很難克服,常被迫停止工作。

神經肌痛,多發生于長期處于強迫而使一定肌群呈緊張狀態,或進行迅速而微細動作的人,如礦工、卡車司機、報務員等,癥狀為負擔最重的肌肉群疼痛,伴有血管神經痛,夜間加劇,肌張力降低甚至萎縮,脫離工作后癥狀消失,但易復發。視覺器官過度緊張,從事精密儀器加工、排版校對等作業以后,往往出現急性癥狀,如眼痛、頭痛、眼睛充血、流淚、調節障礙、眼睛浮腫等。

胼胝,可見于四肢或軀干,由于經常和工具或其他物體發生壓迫和摩擦,引起局部皮膚反復充血,使表皮發生上層細胞增殖及其上層細胞角質化。手和腳的胼胝有時能引起劇烈疼痛,廣泛的手掌或指掌面的胼胝化,則能限制手的活動,影響其感覺靈敏度。

滑囊炎,主要是由于長期強烈的壓迫和摩擦所致,很多工種可以導致滑囊炎,人體的許多部位,如肩、膝、上臂等都可能發生,職業性滑囊炎多為慢性的,一般輕微,僅有輕度局部疼痛、腫脹,功能改變不大。

3預防勞動疾患發生的方法

勞動過程中引起的疾患都是長期的強制、器官過度緊張或局部壓迫摩擦所致,而過度緊張和繁重的體力勞動,以及不良的勞動環境條件往往是促使這類疾病發生的原因。從技術改造入手,用機械化、自動化的作業替代這些繁重、緊張的作業,改善勞動條件和操作方式,是減少這類疾患的根本方法。但是在條件所限,尚不能達到要求的情況下,注意以下幾點,還是可以預防和減少這類疾患的發生。

3.1改變不良的工作,盡量把屈曲、傾斜的改為端正的;把立位改位坐位,并使其舒適端正,高矮適合。工作臺和座椅的高矮和距離要根據人的高度和長度調節。

3.2為防止壓迫和摩擦引起的疾患,應使用形狀合宜、軟硬適度和不導熱的把手,工具經常接觸人體的部分應有軟墊,并采用適當的個人防護用品。

3.3男女工人推拉裝卸和抬舉重物的重量標準,應按規定的勞動負荷限量并嚴格加以執行。這對避免勞動造成的損傷,特別是女工、未成年工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