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包裝的應對措施范文

時間:2023-12-22 17:50: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過度包裝的應對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過度包裝的應對措施

篇1

[考綱解讀]

2007年高考語文的“選考內容”中增加了一個全新的內容――實用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的總體要求是“閱讀評價中外實用類文本”,文體主要包括新聞、傳記、訪談、調查報告、社科論文、科學小品等。考查的能力層級有“分析綜合”( C)、“鑒賞評價”( D)和“探究”( F)等三個。其中“探究”( F)層級的具體要求是:(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的深層意蘊。(2)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疑點和難點,提出自己的見解。

[答題指津]

新聞是借助傳媒對新近發生或發現的有社會意義的能引起廣泛興趣的事實的傳播,新聞雖然可分為消息、通訊、報告文學等,但其內容或結構一般不外乎標題、電頭、導語、主體、結語、背景等幾方面。標題。標題是消息的眼睛,必須簡明、準確地概括內容,幫助讀者理解報道的事實。標題有主題(正題)、引題(眉題)、副題(次題)三種,作用分別是:主題,概括與說明主要事實和思想內容;引題,揭示消息的思想意義或交待背景,說明原因,烘托氣氛;副題,提示報道的事實結果,或作內容提要。導語。導語用簡明生動的文字,寫出新聞中最主要、最新鮮的事實,鮮明地提示新聞的主題思想。導語一般有兩種類型:一類是直接性導語,作用是直接寫出事實的核心,使受眾盡早知道新聞的主要內容。另一類是延緩性導語,作用通常是用來設置一種現場或創造某種氣氛,它強調的是自由和吸引力。主體。它緊接導語之后,對導語作具體全面的闡述,具體展開事實或進一步突出中心,表現主題思想。背景。指事件的歷史背景、周圍環境及與其它方面的聯系等,目的在于幫助讀者深刻理解新聞的內容和價值,也就是回答五個“W”中的Why(為什么)。背景從作用上可分為三類:對比性的,說明性的,注釋性的。從內容性質上可分為四類:人物背景、地理背景、歷史背景和事物背景。背景一般可起到下列作用:說明新聞事件的起因,顯示或幫助讀者理解新聞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聞稿件的新聞價值,襯托、深化主題,表明記者的觀點。結尾。新聞的結尾分小結式、啟發式、號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作用也不盡不同。

[強化訓練]

(一)閱讀下列“新華社歷年新聞報道精選”中的文段,然后回答問題。

上海嚴寒

新華社上海1957年2月12日電

這幾天上海街頭積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溫度下降到零下7.4攝氏度,上海人遇到了有氣象記載的80多年來罕見的嚴寒。10日和11日,出現了晴天下雪的現象。晴日高照,雪花在陽光中飛舞,行人紛紛佇足仰視這個瑰麗的奇景。

“前天一夜風雪,昨夜八百童尸。”這是詩人臧克家1947年2月在上海寫下的詩篇《生命的零度》中開頭的兩句。這幾天要比10年前冷得多,但據上海市民政局調查,到目前并沒有發現凍死的人。民政局已布置各區加強對生活困難的居民特別是孤苦無依的老人的救濟工作。為了避免寒冷影響兒童的健康,上海市教育局已將全市幼兒園的開學日期延至18日。

1.簡析著名詩人臧克家的詩句“前天一夜風雪,昨夜八百童尸”在《上海嚴寒》這篇消息中的作用。

2.簡要說明《上海嚴寒》一文導語中景物描寫在整條消息中的作用。

3.簡要說明《上海嚴寒》一文的寫作技巧和表現特色。

(二)閱讀下面的新聞,完成后面的題目。

粽子包裝的奢華苗頭

端午已過,但粽子包裝過度的現象仍可一說。與往年不同的是,不少超市的柜臺上擺出了包裝精美的高價禮品粽子,如同每年月餅上市一樣,端午節的粽子包裝升級,價格上漲。有些酒店甚至推出了買粽子贈送葡萄酒等禮品的活動,像月餅一樣,端午粽子漸露“奢華”苗頭。節前在青島市一些超市可以看到,很多盒裝、袋裝或是包裝精美的禮品粽擺上了柜臺,一袋800克的粽子大約15元,而那些盒裝的多在20元以上,除了傳統的肉粽、豆沙粽外,一些商家還推出了干貝、鮑魚等餡的粽子,價格也貴得驚人。

在超市里粽子包裝、餡料升級的同時,島城的不少酒店也推出了自己的特色粽子,其中很多粽子的贈品價格不菲,某酒店推出了十只禮品裝的粽子,每盒售價188元,并且贈送鹽水鴨一只和澳大利亞產葡萄酒一瓶。雖然花樣翻新,但還是變相的過度包裝與搭配包裝。

這很容易讓人從中看見月餅包裝的影子,其原因自然是利益驅使。

首先,這是粽子所扮演角色發生變化后的結果,近年來,棕子漸成了一種饋贈親朋好友的禮品,既然是禮品,就得講究包裝,你總不能把粽子放進塑料袋,然后提著走親訪友吧?

其次,至少到目前為止,端午節只有粽子這一種時令食品。而且年復一年,在形式上、口味上并無多大變化,商家們也只能在包裝上下功夫了。當然,不管端午節粽子走什么路線,最重要的還是質量要過關。

面對讓人眼花的“貴族粽子”,很多市民并不領情,絕大部分人還是鐘情于“平民粽子”,認為粽子吃的是口味,包裝是次要的,千萬不要走月餅的老路。青島香港中路一超市的銷售人員說,買高檔粽子的顧客大部分是送人的。傳統節日市場消費的主角還是平民百姓,一廂情愿的奢華與市場越來越遠,這粽子的“味道”能好嗎?

國家三令五申限制過度包裝,今天出現了“貴族粽子”,明天又會冒出個“貴族××”來掏消費者的腰包,成為新的“包裝污染”源。過度包裝幾時休?

青島市工商局有關人士則介紹說,國家工商總局日前發出通知,要求在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中,嚴厲查處在月餅、粽子、酒、保健品和營養品等商品中存在的過度包裝、價格不符和搭售其他商品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業內專家認為:無論從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角度,還是從提倡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有關部門已經注意到包括月餅在內的商品過度包裝現象,并作出了強制性規定。再加上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市場上花架子式的包裝將會逐漸減少。與此同時,衛生安全、方便實用的簡單包裝更受人歡迎。

今年5月22日,中國商業聯合會出臺了國家粽子行業標準,該標準對粽子的產品分類、衛生指標、標簽包裝以及運輸、儲存和銷售都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規定。據了解,“標準粽子”除了對外包裝需有標“SB/T10377”標簽外,還對粽子的含義作了明確界定,規定水、糯米等17類粽子的原輔材料必須符合國家標準。

據青島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有關負責人分析,該《標準》并不是國家強制性執行的標準,執行起來會有一定難度,但其對市場的規范作用是應該肯定的。(選自2006年6月11日《包裝報》)

1.本篇綜述從哪些角度論證了粽子的“奢華”程度?

2.包括時評在內的新聞綜述都講究一事一議。本文的一事是什么?作者議論了一些什么內容?

3.像其他時評一樣,本文也善于運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來行文。請你就其“小”和“大”進行分析。

[答案]

篇2

關鍵詞:城市亮化;光污染;環境保護

Abstract: The modern city lighting engineering has been the hot topic of the streets, people concerned about the urban landscape charm, while also starting to focus on light pollutio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he response measures explore and Discussion of city lighting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Key words: urban lighting; light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圖分類號:TE0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城市亮化工程建設越來越引起城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在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道路照明、廣場照明、建筑物照明、園林綠地照明及景點、景區照明構成了城市夜晚環境的一道豐富多彩的亮麗風景線。近幾年,各城市人民政府和建設主管部門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照明設施,改善城市亮化工程,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在管理和技術等方面進行廣泛的交流、學習和借鑒。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觀燈賞景的習俗,元宵佳節舉行觀燈集會,會上懸掛各式各樣的彩燈,燈火輝煌。如今人們也會情不自禁在佳節、喜慶之日,張燈結彩表達喜悅之情。燈文化是在國泰民安的環境中,人們物質生活改善后,對精神文化生活更高要求的展示。回首城市和建筑發展的歷史進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光技術和光文化同城市和建筑同步發展的前進足跡,也看到采光照明的技術進步對城市和建筑面貌及現代城市生活產生了多么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發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城市夜景照明事業在短短十多年里得到了迅猛發展,并取得了輝煌的成果。

一、我國城市亮化工程現狀

“城市亮化”早期就聽到這樣一件事,南京10名律師,向市長質疑城市亮化成本公司背后的“光環”,一個巨大的成本問題也擺在政府這些照明工程面前,照明的成本費用要誰為它付出?

作為一項公用事業,不能依靠政府投資,企業和個人都責無旁貸。在這里,到底是誰來“買單”,“支付”暫且不談,其實,有時候,我們應該捫心自問,難道城市亮化工程僅僅是一項面子工程?城市需要包裝和美化,但有些問題,同樣不應該被忽視,如節能和環保的因素,同時也不應導致資源的浪費。

1.根據城市自身特點,制定高標準的發展總體規劃,提高城市亮化工程的水平。城市亮化工程應反映城市藝術、文化的特點。城市景觀照明的質量,關鍵是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總體規劃。沈陽市城市亮化工程建設,按照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地方規劃的規劃建設與城市定位的景觀照明建設。因此,做到了特色和功能定位相吻合。城市亮化工程,在上海,大連,天津,重慶,深圳和未來的其他城市,由于更嚴格的科學的總體規劃,整個城市亮化工程的重點和鮮明的特點,更好地展示各自的城市功能和歷史文化內涵。

2.城市亮化工程已從單純追求“亮度”向追求明亮的藝術、亮的科學方向開始發展演變。不能光是讓城市亮起來,還要讓城市美起來,還要多出夜景照明精品工程。逐步實現了由照明向塑造夜間形象和照明的藝術化方向過度,成為夜景照明的佳作。

3.技術和管理方法是健全的。組織上,許多城市都成立了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管理此項工作,技術上由有關專業技術部門和人員組成亮化工作專家組,對城市亮化工程的設計、施工、調試進行研究、試驗和把關。

4.城市亮化工程,建設和管理的重點――城市亮化工程設施和照明效果的操作維護管理。城市亮化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許多城市都制定了相關規章制度。

二、目前我國城市亮化工程中存在的問題

1.工程方面

首先,一些城市亮化工程總體規劃滯后。沒有規劃或不按規劃進行城市亮化工程設施建設,出現無秩序無控制地讓城市亮起來的現象。其次,存在照搬照抄和盲目模仿。有些城市在夜景照明過程中,不顧城市自身的特點和歷史文化特色以及自身財力情況,盲目學習其它城市燈光建設的特點,簡單模仿必然導致相互雷同,“千城一面”。再次,只抓節日,忽視平日夜景照明的通病。重視過節或重大政治活動時的夜景照明,無可厚非,但城市夜景照明絕不是僅僅為幾個節日建設的,節日燈火輝煌,過后暗淡無光,不是城市夜景照明的目的,與“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相違背。最后,城市亮化工程忽視白天景觀和安全問題。有些夜景照明晚上是效果很美,但白天一看既不美觀又與周圍的環境很不協調,并且有安全的隱患。

2.光污染方面

廣義的光污染包括一些可能對人的視覺環境和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事物,包括生活中常見的書本紙張、墻面涂料的反光甚至是路邊彩色廣告的“光芒”亦可算在此列,光污染所包含的范圍之廣由此可見一斑。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見的光污染的狀況多為由鏡面建筑反光所導致的行人和司機的眩暈感,以及夜晚不合理燈光給人體造成的不適。

研究人員發現,光污染不僅有損人的生理健康,在心理上也對人有影響。視覺環境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類健康、生活和工作效率,造成重大的損失。為此,關注視覺污染,改善視覺環境是我們的迫切需要。人工白晝還可能傷害昆蟲和鳥類,因為光可以破壞夜間昆蟲的正常生殖過程,以及候鳥夜間遷徙途中的生命保障。此前已有候鳥夜間遷徙途中因遇強光照射,產生“視盲”集體撞墻而亡的報道。而光污染對植物花芽形成的影響,則可能會導致植物休眠和冬芽的形成。

2.1 白光污染

專家們發現,人們長時間的工作和生活在白色的光污染環境中,視網膜和虹膜有不同程度的損傷破壞。夏天,玻璃幕墻強烈的反射光進入附近居民樓房內,增加了室內溫度,影響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墻是半圓形的,反射光匯聚還容易引起火災。烈日下駕車行駛的司機會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墻反射光的突然襲擊,眼睛受到強烈刺激,很容易誘發車禍。據光學專家研究,鏡面建筑物玻璃的反射光比陽光照射更強烈,其反射率高達82%~90%,光幾乎全被反射,大大超過了人體所能承受的范圍。長時間在白色光亮污染環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容易導致視力下降,產生頭昏目眩、失眠、心悸、食欲下降及情緒低落等類似神經衰弱的癥狀,使人的正常生理及心理發生變化,長期下去會誘發某些疾病。夏天,玻璃幕墻強烈的反射光若照射進入附近居民樓房內,將會破壞室內原有的良好氣氛,也使室溫平均升高4℃~6℃。影響居民正常的生活。

2.2 眩光污染

汽車夜間行駛時照明用的頭燈,廠房中不合理的照明布置等都會造成眩光。某些工作場所,例如火車站和機場以及自動化企業的中央控制室,過多和過分復雜的信號燈系統也會造成工作人員視覺銳度的下降,從而影響工作效率。焊槍所產生的強光,若無適當的防護措施,也會傷害人的眼睛。長期在強光條件下工作的工人(如冶煉工、熔燒工、吹玻璃工等)也會由于強光而使眼睛受害。

2.3 人工白晝

夜幕降臨后,商場、酒店上的廣告燈、霓虹燈閃爍奪目,令人眼花繚亂。有些強光束甚至直沖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樣,即所謂人工白晝。在這樣的“不夜城”里,夜晚難以入睡,擾亂人體正常的生物鐘,導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工白晝還會傷害鳥類和昆蟲,強光可能破壞昆蟲在夜間的正常繁殖過程。目前,大城市普遍、過多使用燈光,使天空太亮,看不見星星,影響了天文觀測、航空等,很多天文臺因此被迫停止工作。據天文學統計,在夜晚天空不受光污染的情況下,可以看到的星星約為7000個,而在路燈、背景燈、景觀燈亂射的大城市里,只能看到大約20~60個星星。

2.31 彩光污染

舞廳、夜總會安總會安裝的黑光燈、旋轉燈、熒光燈以及閃爍的彩色光源構成了彩光污染。據測定,黑光燈所產生的紫外線強度大大高于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且對人體有害影響持續時間長。人如果長期接受這種照射,可誘發流鼻血、脫牙、白內障,甚至導致白血病和其他癌變。彩色光源讓人眼花繚亂,不僅對眼睛不利,而且干擾大腦中樞神經,使人感到頭暈目眩,出現惡心嘔吐、失眠等癥狀。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彩光污染不僅有損人的生理功能,而且對人的心理也有影響。“光譜光色度效應”測定顯示,如以白色光的心理影響為100,則藍色光為152,紫色光為155,紅色光為158,黑色光最高,為187。要是人們長期處在彩光燈的照射下,其心理積累效應,也會不同程度地引起倦怠無力、頭暈,神經衰弱等身心方面的病癥。另外,有些學者還根據光污染所影響的范圍的大小將光污染分為“室外視環境污染”、“室內視環境污染”和“局部視環境污染”。其中,室外視環境污染包括建筑物外墻、室外照明等;室內視環境污染包括室內裝修、室內不良的光色環境等;局部視環境污染包括書簿紙張和某些工業產品等。

2.32 激光污染

激光污染也是光污染的一種特殊形式。據統計,中國的高中生近視率達60%以上,居世界第二位。中國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來處理的,沒有太大的效果,其原因是沒有改善視覺環境,最根本的開始。有關衛生專家認為,視覺環境,而不是用眼習慣,形成近視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光的噪音污染可以破壞人眼的角膜和虹膜,抑制視網膜感光細胞功能的發揮,造成疲勞和視力下降。

3.電能損耗方面

許多城市的夜晚流光溢彩,亮如白晝。中等城市照明是必要的,然而卻大量存在著過度照明、豪華照明等濫用現象。首先對所有的公共財政的浪費,二是能源的浪費。中國的發電量和用電量,均為世界第一,體現了驚人的浪費,第三是對環境的破壞。中國的電力結構熱能的75%,以煤為燃料,從工廠排放廢水廢物,環境污染造成損失每年約87億元人民幣。

筆者以為,治理光污染應著眼于低碳經濟思維。首先要破除目前頗為時髦的“不夜城”觀念。在提升城市品質和競爭力的旗號下,眾多城市管理者熱衷于打造流光溢彩的“不夜城”,似乎這才方顯城市的高貴與繁華。城市需要適度亮化,但不可過度過分,城市夜空亮如白天,不僅制造光污染,干擾市民生活,更浪費能源,增加碳排量,與當今踐行的低碳經濟背道而馳。“不夜城”違背自然規律,既不科學也不環保;既浪費又高碳,應當摒棄。

三、相關的應對措施

①合理布置光源

室外照明選擇中,要減少光污染這種都市新污染的危害,關鍵在于加強城市規劃管理,合理布置光源,加強對廣告燈和霓虹燈的管理,禁止使用大功率強光源,控制使用大功率民用激光裝置,限制使用反射系數較大的材料等措施勢在必行。作為普通民眾,一方面切勿在光污染地帶長時間滯留,若光線太強,房間可安裝百葉窗或雙層窗簾,根據光線強弱作相應調節;另一方面應全民動手,在建筑群周圍栽樹種花,廣植草皮,以改善和調節采光環境等等。

室內照明選擇中,裝修時應根據不同空間、場合及對象,選擇不同的照明方式。如臥室燈光比較溫馨,書房和廚房要求明亮實用,衛生間則盡量溫暖、柔和。照明方向和強弱也應受關注,否則強光直射入眼,會產生不良影響。可采用“二次照明”的方法,如把燈光打到天花板后反射下來,既不損傷眼睛,又增添浪漫的氛圍。

② 冷暖色彩協調

色彩選擇,一般應用在在室內照明中。通常,主光源選擇冷色調為佳,輔助光源則宜為暖色調。此外,從房間的用途來看,書房、客廳、廚房等宜采用冷色光源,而臥室、衛生間、陽臺等宜采用暖色光源。實施 “重點照明”,如需要看書,裝一個臺燈,針對區域內裝一個燈就可以,燈光不要太多,溫馨柔和就好。家庭裝修時,建議挑選反射系數較小的瓷磚。由于白色和金屬色瓷磚反光強烈,不適合大面積應用。書房和兒童房則考慮用地板代替地磚。如果安裝了明亮的拋光磚,平時應開小燈,把“光污染”降至最低。涂料的應用也有講究。由于淺色涂料對視力影響較小,可使用米黃、淺黃等代替刺眼的白色涂料粉刷墻壁,以減弱高亮度的反射光。在起居室種植花草,將大自然的清新色調引入室內,不僅能調節室內光環境,也讓人心情舒暢。沐浴時,不要持續使用“浴霸”等輔助設備,否則可能出現頭暈目眩、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等癥狀。

③使用個人防護措施,并戴防護眼鏡和防毒面具。光污染護目鏡反光鏡,吸收式鏡,反射 - 吸收護目鏡,爆炸防護眼鏡,光化學反應護目鏡,光電類型護目鏡,彩色微晶玻璃型護目鏡。

除了以上一些措施,我們還可以應用更簡單便捷的方法實現預防光污染。

走在大連市的街頭會發現,在城市“空隙”中有很多綠地,綠地上則配有地燈、路燈等照明裝置。一到夜晚,一處處燈光不僅照亮了綠地,也為周邊地段帶來了光明。據了解,在城市夜景亮化工程中,大連市主張“拆一片、亮一片”。所謂“拆一片、亮一片”,就是拆除違規建筑,拆掉后的地方不建成高樓,而是建成綠地或廣場,并增添照明設施。同時,大連市還把部分單位的圍墻拆掉,用柵欄取而代之,使原來圍墻內燈光的視覺空間更大了。這簡單又有效的方式,實在值得更多的城市效仿應用。

參考文獻:

楊魯豫,《城市夜景照明的現狀與展望》,《城鄉建設》2001年2期

王笑飛,《變態的華彩――城市光污染現象觀察》,《中州建設》2010年21期

古力,《“光污染”成環境殺手》,《現代職業安全》2009年1期

劉洋,《淺談城市建設中的亮化工程》,《科技創新導報》2010年35期

王秋峰,《試論光污染的有關法律問題》,《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4期

萬喜玉,《淺談城市整體亮化》,《中國科技博覽》2010年4期

許維霞,《如何面對光污染》,學術期刊《江蘇衛生保健》2004年3期

篇3

關鍵詞:資產負債表;杠桿率;金融危機

中圖分類號:F831.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3-0157-04

引言

2007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之后,美國經濟下滑嚴重。2009年二季度,美國的年均GDP實際增長率較2007年三季度下跌約5.1%。失業率從2007年四季度的5%上升至9.5%,住房資產價格下滑17%,居民凈資產大幅縮水。有學者認為,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流動性過于充分,加劇房地產泡沫,信貸部門通過金融創新降低購房成本,導致私人部門一味追求杠桿率,最終引發違約率和沒收率過高,將危機由虛轉實。其中,家庭債務的爆炸式增長、其內在原因及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引發學術界廣泛關注。一些學者從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表角度來分析危機的形成和發展。例如,Mian and Sufi(2010)使用美國450 個縣的數據研究了家庭負債與2007―2009 年經濟衰退的關系。他們的統計模型表明家庭杠桿率的增長率和對信用卡負債的依賴程度能很好地解釋危機期間各地在消費者違約、房屋價格、住宅投資、失業率和耐用品消費方面的差異。Glick and Lansing(2009)認為,危機之后美國居民部門將經歷“去杠桿化”過程,不論居民是通過提高儲蓄率的方式,還是以債務違約的方式來降低杠桿率,都會對消費及經濟增長造成重要影響。王勇和祝紅梅(2013)的研究發現,2007 年危機之前的幾年間美國家庭資產、負債結構等方面的變化造成200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期間美國家庭陷入比以往危機更嚴重的財務困境。實際上,Mishkin(1978)很早就研究過1929―1933 年大蕭條期間居民資產負債表的變化及其對總需求的影響。

美國金融危機的硝煙尚未散去,隨著近些年來中國經濟逐步走向疲軟和中國金融系統出現的“錢荒”等一系列低效率問題,國內外各界開始討論中國是否會發生類似于美國一樣的金融危機。在這種背景下,對比研究中美兩國的家庭負債表結構,無疑對于預測和分析中國是否會發生金融危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中美兩國家庭資產負債結構的對比分析

對于一個經濟體來說,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容易出現經濟“加杠桿”即杠桿率上升的情況。① 根據Bernanke et al.(1999)提出的“金融加速器”理論,技術進步等情況的發生會使得企業和家庭部門的凈資產增加,從而提升他們的融資能力,所以其資產負債表結構會迅速擴張,使得杠桿率迅速高企。而在一國央行為了維持經濟和金融穩定從而提高利率等不利沖擊因素下面,這種加杠桿的周期就會遭到破壞,從而使得經濟迅速下滑,進入“去杠桿率”的階段。上述這個過程可以較好的解釋美國發生在2007年的金融危機。因此,我們首先有必要對比分析一下中美兩國微觀經濟部門的資產負債結構,我們以家庭部門的資產負債情況為例進行對比分析。

(一)資產

危機前后美國的家庭資產經歷了一個迅速擴張到迅速下降的過程。美國家庭的資產分為金融資產與非金融資產,金融資產包括儲蓄公債、退休金、理財基金、股票、現金人壽保險等。非金融資產包括交通工具、首套住宅及其他住房資產、非住房資產的凈資產、權益資產等。在金融危機發生前,美國的資產結構就有所變化。其中金融資產的比重有所下降,從2001年的42%下降至2007年的35.7%。非金融資產中,首套住房及其他住房資產的比重從2001年的46.9%上升至2007年的48.1%。2001―2007年,美國家庭首套住房資產價值普遍上漲,住房中位數上漲39%,平均數上漲42.83%。美國家庭財富平均數因此增加了85 500美元。而住房資產大幅上漲的背后,是房貸利率極低、房產預期價值升高而產生的虛幻需求。家庭住房資產價值的持續上升使許多家庭財富增加,在2007年二季度達到歷史最高水平64.36萬億美元,不動產的保值和增值作用日益明顯,居民的消費與投資愿望更加強烈。不斷上漲的資產價值提高了居民的抵押貸款能力,居民將已出現泡沫的資產作為抵押品從信貸部門借出更多資金,使更多資金流入市場,資產泡沫進一步膨脹。在“流動性泛濫、投資、資產價格上升、財富增加、再投資”的循環模式下,美國經濟顯現出一派繁榮。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美國家庭凈財富(總資產扣除總負債)平均數從2007年的595 000美元跌至2009年的481 000美元,倒退回2004年之前的水平。

與2007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之前的情況相似,近年來中國的家庭資產規模也在迅速上升。中國家庭的資產也可以分為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兩部分。首先,中國家庭的金融資產主要包括現金、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居民保險,非金融資產主要包括住房資產和耐用消耗品(如圖1-1所示)。從2000年以來,上述中國家庭的金融資產規模都在迅速上升,尤其是從21世紀初期以來更是呈現加速度上升(圖1-2所示)。2000―2013年,中國家庭的金融資產絕對量持續顯著增長,而從中國家庭資產的結構看,現金和銀行存款占據了很大比重,在2000年占比高達80.49%,雖然此后一直呈下降趨勢,但截至2013年仍接近70%。這說明我國居民投資渠道較為單一。股票是家庭投資的另一個重要渠道,從2000年占家庭金融資產13.36%逐步上升至2013年的26.63%。債券、居民保險的比重雖有所上升,但整體仍較小。而從圖1-2來看,中國家庭非金融資產規模也在迅速攀升,其中中國家庭的住房資產存量在2000―2013年中大幅增長,從19.29萬億增長至153.33萬億。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后,主要發達國家的房產價格均有下跌,唯有中國的房地長價格繼續保持突飛猛進的漲幅。住房資產過快上漲的直接原因,是土地價格更為驚人的漲幅。房地產開發企業購置土地單位價格從2000年的434.18元漲至2012年的3 392.55元,十二年間上漲681.37%。而住宅用商品房每平方米售價從2000年的1 948元漲至2012年的5 430元,漲幅為178.75%。

經過上述對美中兩國資產項的對比分析,我們發現中國與美國在家庭資產規模變化方面存在著諸多相似之處,首先表現為資產規模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張,其次在資產項里面房地產占比過高。從美國2007年爆發金融危機的先例來看,房地產占比過高以及房價的過分高企或會使得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而形成金融危機,這也是當前中國有可能發生的高概率事件。

(二)負債

根據美國從1983年起每隔三年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一項抽樣問卷調查――消費者金融調查(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簡稱SCF),2010 年約75%的美國家庭擁有債務,該比例比2007 年下降了約2個百分點,也是2001 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值得一提的是,有信用卡債務的家庭占比從2007年的46.1%下降至39.4%,是開展SCF調查以來的最大降幅,該比例甚至略低于1989年調查的水平。但是,債務金額沒有明顯的下降,由于資產縮水幅度遠大于債務下降幅度,總體來看,受訪家庭的杠桿率(總負債/總資產)上升了1.6個百分點。從償債情況看,雖然債務收入比指標沒有明顯變化,但有逾期60天以上未償債務的家庭占比突破了10%,為2000 年以來的最高值。

以上數據均能說明金融危機爆發前美國家庭債臺高筑的現實。美國的住房抵押貸款根據貸款人的資信狀況分為三等:優質貸款、次優貸款、次級貸款,次級貸款的對象是收入較低或有違約記錄的個人。2001年之后,過于寬松的貨幣環境使資金流動性泛濫,只要繼續維持超低水平的利率和不斷攀升的房價,即使資信狀況再差的家庭也不會有很高的違約風險。危機前美國的住房抵押貸款利率一般是ARM(adjust rate mortgage)形式,在初期利率較低,到一定時期后逐漸提高,許多家庭預期房價會高漲,在貸款利率尚未提高前拋售房屋,還可以從中獲利。于是還款能力較弱的家庭也禁不住誘惑紛紛貸款買房,其中不乏投機炒房者,人人都希望分享房地產泡沫帶來的利潤。與此同時,金融機構將住房按揭貸款證券化,將不動產作為擔保發行債券以獲取流動資金,開始新一輪貸款發放,美國次貸產業鏈上的衍生產品越來越多。

對比美國而言,近些年來中國家庭部門負債規模的迅速擴張也不容忽視。中國家庭信貸體系包含居民住宅抵押貸款、個人短期信用貸款、個人住房貸款、汽車貸款、耐用消費品貸款、旅游貸款、國家助學貸款等各種專項貸款,基本可以滿足不同家庭的各種貸款需求。圖2顯示,從2008年以來中國住戶的貸款增長率比收入增長率要高得多。從組成結構來看,消費性貸款占住戶貸款總額的比重從2007年的64.62%上升至2013年的65.35%,同期經營性貸款的比重從35.38%下降至34.65%,消費性貸款長期居于主體地位。住房抵押貸款占中國居民消費性貸款的比重長期穩定在80%左右。從債務水平看,中國家庭債務規模大幅擴張,2013年住戶貸款總額為198 503.79億元,比2007年增加了291.90%,以住房抵押貸款為主的中長期消費性貸款快速增長,同期增長速度從11.64%增長至21.38%。以上數據表明居民以購置住房作為主要負債需求,信貸機構也以住房抵押貸款作為主要的供給,與金融危機前美國的借貸市場的特點相似。然而,對于銀行而言,個人按揭貸款的風險與收益是不匹配的,貸款收回周期長,房地產市場受宏觀政策影響容易出現波動,一旦房價增速放緩甚至下滑,居民很可能出現違約行為,銀行要為此買單。實際上,貸款購房者無力支付住房按揭,放棄該房屋的現象在杭州、蘇州、廣州等地越來越頻繁。2014年1―8月,蘇州地區個人房屋貸款逾期不還案件達到了120件,同比增加68.7%。大多數購房抱有投機目的,在2010年房價高位時買入,且多數是購買第二套房,甚至第三套第四套房。2011―2013年國家出臺一系列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貸款利率的政策,減緩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速度,房價有所下跌。在房價高位買入的住房資產的價值低于個人承受的按揭貸款,購房者無法承受巨額貸款,只能違約。

二、家庭杠桿率變化引致金融危機的機制分析

居民家庭的資產負債情況的不同變化會引起杠桿率的變化,而杠桿率的變化會進一步地引致金融危機。從美國的情況來看,美國的家庭負債/家庭資產(即其家庭杠桿率)平均數從2001年12%上升至2006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的14.9%。這和上述分析所示美國在金融危機前其家庭資產和負債規模的迅速膨脹有關,尤其是其負債規模的迅速上升,速度上大大的超過了資產規模的上升。

杠桿化運行是現代金融體系的基本特征,杠桿效用在金融領域是普遍存在的。但是,若濫用杠桿效應,過度提高杠桿率,便會釀成金融危機。通過美國金融危機,可以發現家庭部門的杠桿化伴隨著資產泡沫的形成,居民形成良好預期,認為經濟必然會繁榮,就業和收入情況必然會改善,帶來消費、投資、和信貸需求旺盛。居民預期資產價格上升,愿意承擔債務風險,以借貸追求收益。另外,不斷下降的利率也使家庭部門杠桿化更加容易。為遏制互聯網泡沫破裂后美國經濟過猛減速,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采取降息措施刺激經濟,至2003年6月,聯邦基準利率僅為1%,大大降低了居民的融資成本。借款者中不乏沒有穩定收入、資信狀況不佳的個人,構成了龐大的次級貸款市場。這類貸款的利率通常比優質住房抵押貸款高300 350個百分點,但違約風險極大,在資產預期價格走高和低利率的環境下,借款人尚可維持較低的違約率。2006年,美國房地產按揭貸款不斷增加,次級貸款市場迅速發展。信貸機構為了分散風險,將抵押資產證券化拋售給各種風險偏好的投資人,因此出現了抵押支持債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擔保債務憑證(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貸款違約保險(Credit Default Swap)等一系列金融衍生產品。2006年初,近65%的次級貸款抵押資產被證券化,過度包裝的金融衍生品將杠桿效應從家庭部門傳遞至金融部門,債務危機從美國居民部門向銀行體系、保險公司、對沖基金蔓延,再擴散至全球金融市場。金融危機爆發的導火線是利率降低和資產價格下降,其本質是信用危機導致以家庭部門為起點的各部門杠桿率過高,進而引發流動性危機。美國金融體系監管不力,未能跟上金融創新的步伐,居民可獲得信用泛濫,當資產價格逆轉,人們紛紛拋售資產及金融衍生品以換取美元,相對于龐大的資產而言貨幣稀缺。資產價格降至某個臨界點后出現流動性枯竭,最終導致公眾恐慌及大批金融機構倒閉。危機后政府采取的救市措施表明政府不得不增加杠桿率為家庭部門和金融部門的去杠桿化買單。由此可見,家庭部門的杠桿效應會影響其他部門,若家庭杠桿率過高,金融市場系統風險增加,房價及利率的微小波動被放大,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

小結

家庭部門杠桿率過高是金融危機的一大誘因和征兆。美國、日本、西班牙、希臘等國家在金融危機爆發前都存在資產價格迅速上漲、私人部門杠桿率迅速抬升兩大特征,并經歷了房地產泡沫的形成與破裂。然而根據本文的分析,中國目前無論在房地產資產泡沫還是家庭資產負債杠桿率的增長方面,都與美國等爆發金融危機之前的狀況非常相似,這使得我們不得不從政策上面進行調整,以應對潛在的金融危機風險。

首先,要預防房地產泡沫的繼續擴大和泡沫的突然破滅。雖然目前國內外對于中國是否存在房地產泡沫存在著不同的意見,但是從房價收入等指標來看,中國存在一定的房地產泡沫應該是不爭的事實。介于美國等國爆發金融危機都是從房地產泡沫的迅速擴張和泡沫開始,中國目前應該重點關注房地產價格的走勢,特別是重點城市的房價,不應該輕易取消限購等政策措施,而且應該加快應用房產稅等市場手段平抑房地產價格的波動。而且從本文以上的分析來看,房地產價格的持續上漲也是家庭資產負債杠桿率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穩住房地產價格,使之在短時期內不會大幅波動應該是當務之急。

其次,要積極拓展居民的投資渠道。中國居民之所以積極投資房地產是因為缺乏合理的投資選擇渠道。為了抑制房地產投機和由此導致的家庭資產負債表的迅速攀升,除了上述限購等強制性政策之外,還有積極地輔以合理的投資渠道。為此需要我們進一步地開放資本市場建設,建立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金融市場。

綜上所述,雖然中國目前有潛在的金融危機風險,但是只要我們采取積極的政策應對措施,就可以化危機為轉機,積極地推進中國的金融市場建設,進一步地完善中國市場經濟。

參考文獻:

[1] Atif Mian and Amir Sufi (2010),“Household Leverage and the Recession of 2007-09”,IMF Economic Review Vol.58,No.1.

[2] Bernanke,B.,Gertler,M.,and S.Gilchrist,1999,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in a quantitative business cycle framework,In:Taylor.B.and

M.Woodford,eds.,Handbook of Macroeconomics,Amsterdam 1.

[3] Frederic S.Mishkin,“Household Balance Sheet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38,No.4 (Dec.,1978),

pp.918-937.

[4] Reuven Glick and Kevin J.Lansing,“U.S.Household Deleveraging and Future Consumption Growth”,FRBSF ECONOMIC 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