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鄉村旅游發展范文
時間:2023-12-21 17:38: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促進鄉村旅游發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北溝村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首先,外國人在此投資經營了多家旅館、提供餐飲服務。第一個出現在北溝村的外國人經營的店鋪是“小廬面”,她充分利用周邊的優異自然資源,將一座原本閑置的老房子被改造成了一個休閑觀景的絕佳場所,成為游客來北溝村不可不去的地方。
其次,當地居民在旅游業發展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當地村民給住宿的游客提供食物,都是農家新鮮的蔬菜,如果游客想自己做也可以提供廚具,這是城市里無法品嘗到的美味。這里地處長城腳下條件優越,而且有直達的公交車,因此吸引了很多附近城市的游客。
最后,當地自主建立了“北旮旯鄉情驛站”,這是由村子集體出資建設,由大學生村官經營管理的特色驛站。他們的宗旨是綠色、天然、農家、價位實惠。驛站采用現代企業化管理模式,標準化管理,使游客獲得更好的體驗。
二、北溝村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服務水平不夠,村民與外國游客交流有障礙
村民的素質有限,導致在旅游服務方面水平不高。另外北溝村在外國人開發后吸引了大量外國游客,村民只有少數幾個會說英語,這就造成了溝通的障礙,也導致外國游客傾向于住外國人開發的旅館,當地流失一部分客源。
(二)村子現代化建設部分流失鄉村特色
北溝村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鄉村之一,村子路面已經大部分硬化,現代化設施也基本備齊,這是村子經濟發展和共同治理的結果,然而村子現代化建設也同時會導致它失去部分鄉村的特色,失去鄉土氣息與原汁原味,這無疑是一種損失,但卻是旅游業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三)外國經營者與當地經營者是競爭關系,造成收入不均
北溝村的村民幾乎不會接待外國游客,主要是語言障礙,而接待中國游客的村民只有在各個假期的時候才會有足夠的客源,導致收入不均。外國經營者與當地村民在一定程度上是合作者,然而同時也是競爭者,對經濟也有一定影響。
(四)村子老齡化嚴重,缺乏活力和創新
年齡結構導致村子缺少年輕的力量,缺少年輕人的活力,在一些方面也會缺少創新,老人們一般干一些農活、安度晚年,對村子經濟的發展關心比較少,這也會一定程度阻礙村子經濟的發展。
三、鄉村旅游對北溝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與負面影響
(一)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1.提高經濟收入,拓寬收入渠道
鄉村旅游的發展讓村民開始經營旅館、餐飲、服務,村民的經濟收入不再只局限于農耕,不再局限于販賣栗子,而是通過各種不同方式參與旅游業增加經濟收入,人力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北溝村若沒有發展旅游業,便只是一個長城腳下的普通村子,鄉村旅游為村子帶了商機和經濟的發展,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質量。
2.帶動村子第三產業
村子本來是第一產業為主的農耕型村莊,在鄉村旅游發展起來后,村民紛紛投入旅游業中,旅游業帶動了第三產業發展。北溝村在瓦廠等開發后轉入服務業,小廬面也雇傭了當地村民服務。村子從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發展,同時第三產業還將服務于第一第二產業。
3.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
在北溝村,外國人建立的瓦廠需要當地村民做清潔工作,北旮旯鄉情驛站也需要人經營和服務,各家自己經營的農家樂也需要人管理,這樣無形增加了許多就業崗位。
4.促進村子現代化建設
為了提供更好的環境來發展旅游業,村子在現代化建設方面加快了進程,北溝村采用村子自己的規則,對環境問題做了嚴格的規定,村民也心照不宣的保護著村子的環境。同r還加強了硬件設施,村子里設有圖書室、電腦室、數字影院等,還有LED電子顯示屏立在村子中央,廣大村民享受了現代化的設施,提高了生活質量。
(二)對經濟發展的負面作用
旅游業發展對北溝村的經濟也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第一,游客大量增加,北溝村作為一個旅游村子,商品物價必然漲價,然而這對本村也有影響;第二,旅游業發展會帶來一定的環境問題,游客對村子的環境沒有本村人重視,而農家樂等產生的廢水排放也會造成一些影響;第三,第三產業的比例很小,導致村子農業效率低下,村民分散精力經營旅游業,對農業是一種影響。
四、對北溝村問題的建議
(一)對村民加強外語及管理方法培訓
對于村民來說,學習英語是比較困難的,而且村子里中老年人居多,學習速度較慢且興趣不高,不過對于一些簡單的外語應組織村民進行了解,解除基礎的溝通障礙,或者多培養幾個學習能力強的人學習英語,幫助當地村民與外國游客交流。
(二)對中國游客大力宣傳北溝村
當地村民若想增加游客與外國經營者競爭,就要同樣在中國做好北溝村的宣傳,重點突出在北溝村游客可以體驗到什么,在各大媒體大力宣傳,也可以做成一個品牌,做成精品。
(三)盡量召回青年發展村子
村子青壯年比較少,大多外出打工,導致村子缺乏活力和創新,村干部應盡量召回村子里的年輕人,讓他們看到旅游業的發展前景并主動愿意回來發展,同時可以給他們一些福利和支持,鼓勵大家回村建設。
(四)合理規劃,突出特色
篇2
(XX縣圖書館)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近年來,XX縣圖書館靈活運用文旅融合政策導向,創新服務方式和載體,持續促進文旅融合,以基層閱讀、鄉村旅游為結合點和主陣地,推動圖書館元素融入全域旅游,大力打造新型文化旅游閱讀空間,助推鄉村旅游事業發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獲得了一定的經驗。具體做法:
(一) 特色書屋凸顯文化底蘊。
圍繞縣域旅游精品線路,打造了一批特色農家書屋,既深化了圖書館陣地建設,也有效提升了縣域鄉村旅游中的“文化底蘊”。
2015年,XX縣圖書館在江東縣政府舊址、花橋鄉塘波村建設革命圖書室,為游客、學子提供了了解XX紅色文化的平臺和窗口,對于宣傳XX革命歷史,提升紅色旅游起到了促進作用。
后治水時代,XX縣確定了旅游業作為經濟新的增長極。圍繞政府的這個重點工作,我們以鄉村旅游為一個突破口,重點在前吳、新光、嵩溪、田后蓬、禮張等旅游精品村,創建了一批溫馨精致的農家書屋;在外婆家、棲水小筑等重點旅游企業協助建設了民宿書吧;在萬年上山遺址公園設立了考古主題書架。這些設施成為了游客們休閑、閱讀的好去處,突出了XX歷史的悠久,彰顯了“書畫之鄉”的文化底蘊。
(二)閱讀活動增添景點活力。
文旅融合推動全民閱讀,兩者相輔相成,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連續3年在新光村、浦南村、黃宅鎮等旅游景點開展有獎猜謎活動,已先后吸引游客54600余人次;在鄉村旅游熱線開展XX剪紙、江南第一家廉政故事巡展等活動20余場次,吸引眾多游客、市民駐足觀看,有效地增強了旅游的多樣性,提高了對游客的吸引力,提升了旅游檔次和品位。
再如,利用館藏文獻開展地方文化宣傳。如2018年在大畈鄉上河村中國詩人小鎮舉辦“鄉賢詩魂·館藏古籍展”,吸引了大批游客駐足觀賞,文旅融合相得益彰。
(三) 手作活動熱烘旅游產品。
近年來多次在城鄉開展XX剪紙、XX香包、樹皮畫等當地的特色旅游產品、文創產品的體驗、制作活動,先后吸引3800余人次游客參加,他們紛紛通過微信、微博等工具進行報道,自發宣傳XX旅游特色、別具一格的旅游產品,既推動了鄉村旅游,又增加了旅游企業的收入。
(四)活用媒體吸引八方來客。
靈活運用新聞媒體、微博、微信等平臺,在線上、線下開展各類活動,推介本縣旅游資源,增強景點人氣。
篇3
論文摘要:從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途徑、統籌城鄉發展的舉措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載體等方面淺談鄉村旅游的促進作用;同時說明了在發展鄉村旅游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同時應當堅持的幾個原則及注意的幾個問題。
1 鄉村旅游對新農村建設的促進和帶動作用
(1)發展鄉村旅游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一是有利于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鄉村旅游能夠有效地促進當地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帶動農副產品和手工藝品加工、交通運輸、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發展。二是有利于促進農村生產發展和農民生活富裕。鄉村旅游使許多農民成為旅游從業者,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農民可以通過打零工、辦旅館、擺小攤、開餐館、加工紀念品等方式增收,還可以通過參與鄉村旅游項目的入股分紅增收。三是有利于促進農民素質提高和鄉風文明。鄉村旅游把城市的許多新信息、新理念帶到農村,對農民素質和鄉風民俗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文化、學技術成了一些農民的自覺行動,許多村民學起了普通話、外語和電腦,全面提升了農民素質。四是有利于促進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發展鄉村旅游的農村鄉鎮,通過開發和保護旅游資源,使廣大農民兄弟有了很強的環保意識,促進了當地環境資源、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的保護,增強了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五是有利于推進農村基層管理民主。鄉村旅游具有現代服務業的特性,它的發展為農村引入了現代管理理念。一些地方在基層組織的引導下,農民自主決策、民主決策,促進了農村管理民主,一些農村紛紛成立各種協會,民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2)發展鄉村旅游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舉措。一是縮小了城鄉差距。發展鄉村旅游,給農村帶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通過旅游這個渠道,把一部分城市的消費資金轉移到農村,增加了農村的經濟實力和農民的收入。據測算,一個年接待10萬人次的鄉村旅游景點,可直接和間接安置300位農民從業,直接和間接為1000個家庭增加收入。為了增加旅游吸引力和旅游接待能力,發展鄉村旅游的農村更加注重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更加注重改善道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更加注重對住房、廁所、廚房的維修和改造,更加重視綠化美化和環境衛生,因而有利于農村自然生態環境和居住條件的改善。二是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一些農村發展鄉村旅游后,集資辦起了教育和醫療,提高了適齡兒童入學率和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率;還有一些農村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農民達到社保條件后可以按月領取保障金,農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樣享受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發展鄉村旅游,以農民為主體,農民可以自愿選擇是否參與鄉村旅游開發,也可以選擇參與鄉村旅游開發的方式,還可以自發成立旅游協會、農村經濟聯合體等行業組織,給農民創造了新的發展機會。三是推動城鄉共同發展。發展鄉村旅游,通過城鄉的交流和溝通,有助于方方面面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促進了各種資源、資本和要素向農村、農民和農業傾斜,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許多地方基礎設施大幅度改善,一批村容整潔、各具特色的旅游村鎮應運而生,促進了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和居住條件的改善。另一方面,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拉動消費,擴大內需,促進城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動了多層次復合型的綜合旅游目的地體系的建設,促進旅游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
(3)發展鄉村旅游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一是推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和諧。鄉村旅游促進了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更為重要的是,促進了農民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的提升。農民通過參與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得到豐富。一些農村結合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建設了圖書室、文化室,加強了文化傳播,一些農村舉辦了各種培訓班,提高了農民的素質。鄉村旅游的發展還促使一些農村制定村規民約、衛生公約等規章制度,農民的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二是促進了人和自然的和諧。鄉村旅游使人們走進自然、認識自然,增強了環境保護的意識;鄉村旅游消耗資源少,環境成本低,一般不會對資源和環境產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改變大量消耗資源支撐經濟增長的傳統方式,形成以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方式,保護當地珍貴的資源和脆弱的生態環境。三是推進農村相關產業之間的和諧。鄉村旅游的產業關聯度大,據測算,旅游產業對相關產業的拉動比為1∶4,鄉村旅游直接或間接地拉動了農業、農副產品加工、手工藝品加工、旅游用品和紀念品、商貿、運輸等產業,并與之協調發展。四是促進人和人之間的和諧。旅游使人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通過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促進了旅游者與農民之間、旅游者與旅游者之間、農民與農民之間的相互了解。
2 鄉村旅游促進新農村建設應當堅持的原則
把發展鄉村旅游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正因為鄉村旅游具有獨特的產業功能、很強的關聯帶動作用和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們建議各級黨委和政府把鄉村旅游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規劃之中,將其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發展。各級政府要在黨委領導下,全面負責鄉村旅游工作,統籌規劃,加強協調,完善機制,依法管理,動員和組織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鄉村旅游之中,積極引導各種農民組織發揮市場開拓、行業自律和維護權益的作用,推進鄉村旅游快速健康發展。各相關部門應把鄉村旅游作為其重點工作加以扶持,把國家和地方對于農業產業化、扶貧開發、環境保護、城鎮建設等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政策,運用于支持鄉村旅游的發展,重點幫助解決鄉村旅游基礎設施薄弱、創業資金不足和從業人員素質較低等問題,消除鄉村旅游發展中的制約因素。
(1)讓發展鄉村旅游的成果惠及廣大農民。發展鄉村旅游的關鍵,是要使廣大農民得到實惠。因此,要將農民作為旅游開發的主體、建設的主體、服務的主體,同時,也要使之成為利益主體、發展成果享受的主體。一是要增加農民就業機會。我國農村產業結構單一,農村剩余勞動力較多。要發揮鄉村旅游在就業上的“乘數效應”,使廣大農民通過參與鄉村旅游,在離土不離鄉的情況下實現有效就業;還應為廣大農民依托鄉村旅游的發展開展多種經營創造良好環境,間接帶動增加農民就業。二是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要保證農民參與鄉村旅游的勞動報酬,直接增加農民收入,也要注意保護農民的資源參股、資金入股的合法所得。三是要將鄉村旅游的發展與農村的精神文明提升相結合。加強對農民業余文化生活的引導,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提升農民的生活境界。四是要將鄉村旅游發展與農民的長遠利益相結合。注重加強對農民的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培訓,提升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
(2)遵照農村的實際情況和旅游經濟規律來發展鄉村旅游。各地農村的資源條件、地理區位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情況千差萬別,發展鄉村旅游的條件不盡相同。鄉村旅游有其內在的固有的發展規律,只有按規律辦事,才能少走彎路。一要因地而宜、因時而宜、因人而宜。鄉村旅游的發展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在有資源、有客源、有財源的地方先行發展;一些偏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旅游資源豐富,但由于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難以到位,要選擇好發展的時機,防止盲目決策、盲目開發;一些鄉村旅游發展基礎較好或具備發展潛力的地區,也不是每個農民都應參與鄉村旅游,而要根據農民的意愿和能力情況來決定,不能強求人人參與。二要加強分類指導。從規劃指導、信息服務、宣傳促銷、人才培訓等方面著手,加強對鄉村旅游發展的服務,在鄉村旅游產品開發、市場定位、突出特色等方面加以分類指導。但對鄉村旅游的發展不應設定指標,不設固定模式。
3 鄉村旅游促進新農村建設應當注意的問題
(1)正確處理發展鄉村旅游與農村城市化、農民新型化、農業現代化的關系。發展鄉村旅游,要著眼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社會長期全面協調發展,推動農村居住條件和周邊環境的改善;著力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積極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發展鄉村旅游一定要注意保持當地農村特色,要防止某些“城市病”向農村蔓延,防止工業垃圾、城鎮污染侵蝕農村凈土。發展鄉村旅游,要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環境提升為目標,既不能把新農村建設等同于旅游新村建設,把新農村規劃簡單搞成旅游新村規劃;也不能因為發展鄉村旅游而把農村建成沒有農業、村莊、農民、特色的所謂新農村。
(2)正確處理鄉村旅游中政府推動與尊重農民意愿的關系。發展鄉村旅游要由政府來推動,要以農民為主體,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政府推動不是包攬一切,而是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統籌協調、分類指導等方面的優勢和積極作用,因地制宜,推動鄉村旅游的整體發展。農民有選擇是否參與鄉村旅游開發以及如何參與鄉村旅游開發的權利,不應該強求一律。要在政府的指導推動下,尊重農民意愿,依靠農民智慧,發揮農民的積極性,促進鄉村旅游的持續健康發展。
(3)正確處理發展鄉村旅游與農村其他產業發展的關系。農村各產業之間和諧發展是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根本前提。要發揮鄉村旅游產業關聯度大的優勢,通過發展鄉村旅游,促進農村各產業之間協調發展,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鄉村旅游也要充分依托其他產業,取得其他產業的支持,在其他產業發展中得到加快發展。
篇4
《綠色食品產業現代化農業服務業研究》一書是由尚慧麗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農業經濟類圖書。本書以我國黑龍江地區的發展為例,分別從理論及實踐兩個方面闡述了食品產業、農業及服務業三元化產業的融合及發展歷程,著重探討了黑龍江地區現代農業及服務業的互動發展歷程,討論了現代農業服務業與綠色食品產業的內在發展關系,并基于黑龍江地區綠色食品產業及黑龍江地區綠色食品產業現代農業服務業的發展實際情況,指出了黑龍江地區綠色食品產業現代農業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問題,針對主要問題指出了促進黑龍江地區綠色食品產業現代農業服務業發展的主要發展對策。
根據《綠色食品產業現代化農業服務業研究》一書的主要內容,可以發現,促進智慧化背景下鄉村旅游結合食品工業旅游的發展,首先,可以構建“食品工業旅游+農家樂”的農村旅游典型經營發展模式,將鄉村旅游業、食品工業同農家樂形式進行結合經營,有助于推動親子游、研學游及公司團建等工作的全面發展。智慧化在鄉村旅游中的應用,鄉村旅游產業可以依據游客參觀鄉村旅游景點的進度,農家樂提前對于鄉村旅游產業的餐飲、住宿及體驗活動等進行安排,并通過AI技術建立AI果園或者AI牧場等虛擬體驗場所,通過智能化技術為游客展示溫度、濕度以及光照對于農作物及動物的生長影響及信息反饋,并通過AI技術等人工智能化技術為游客營造各個季節的場景,使得游客的旅游不再受季節的限制;智慧化在食品工業旅游中的應用,游客可以通過網絡預定、網絡支付等手段迅速預約,節省了游客的預約時間,使得游客能夠隨之隨地地通過網絡技術預約食品工業旅游,控制中心也可以通過網絡預約信息及時對各個環節的工作進行安排及通知,此外,通過智能化技術進行旅游預約,還可以使相關人員迅速快捷地與游客確認旅游時間及旅游信息,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照而出現一系列誤差事件,游客在旅游途中,還可以通過掃描各個地區的二維碼,獲得各個地區的語音講解信息。
其次,可以通過智能化技術建立鄉村旅游與食品工業旅游資源數據平臺。收集整合鄉村旅游與食品工業旅游數據資源,建立智能化鄉村旅游與食品工業旅游資源數據平臺,可以根據游客需要對鄉村旅游資源及食品工業旅游資源進行整合匹配,并通過大數據技術根據游客的網絡瀏覽相關數據,為游客推薦符合游客愛好的鄉村旅游路線,并通過大數據技術為游客推薦符合其興趣愛好的各類鄉村旅游配套旅游項目,從而推動智慧化水平在鄉村旅游結合食品工業旅游的發展資源,突出智慧化旅游工作的方便性、自主性及個性化發展。
最后,可以通過使用虛擬視覺技術促進鄉村旅游結合食品工業旅游的綜合發展。其一,鄉村的食品工業部門為了保證食品的安全及衛生問題,許多鄉村都不便于使游客隨意出入食品加工部門,因此,為了使游客可以觀察到鄉村食品加工產業技術,又保證食品加工的安全性及衛生性,在開發鄉村食品工業旅游的同時,相關人員可以通過使用VR技術向游客展現食品工業旅游,使得鄉村旅游類型更加豐富,增強游客的體驗感及對于鄉村食品產業的信任感;其二,使用VR技術或者三維環幕技術,為游客再現鄉村地區的風土人情、民俗節目及農耕情景,使得游客能夠隨時隨地領略到鄉村旅游的風土人情及獨特魅力;其三,將智慧化信息技術同鄉村旅游產業及食品工業旅游產業進行結合發展,可以使得游客能夠在國家或地區相關旅游網頁上觀看與鄉村旅游及鄉村食品工業旅游資源相關的VR視頻資料,游客可以使用VR設備再現旅游場景及旅游過程,實現鄉村旅游與食品工業旅游產業的線上線下交流交互智慧化發展。
篇5
論文摘要: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消費方式,是 農業 生產與旅游活動的有機結合。闡述我國鄉村旅游的形式與特點,指出發展鄉村旅游能促進農村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并提出鄉村旅游發展的戰略對策。
鄉村旅游起源于西方,早在19世紀,鄉村旅游因現代人逃避 工業 城市污染和快節奏生活方式而在西方發達國家發展起來。20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旅游業的迅速擴展,鄉村旅游更是蓬勃發展。我國現代鄉村旅游的發展較晚,始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在政府發展旅游的主導戰略 指導 下,在國內旅游 市場 需求的促動下,我國鄉村旅游迅速發展起來。
鄉村旅游是以農業 文化 景觀、農業生態 環境 、傳統 民族 習俗為資源,融觀賞、考察、學習、參與、娛樂、購物、度假為一體的旅游活動。發展鄉村旅游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閑產品,而且對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充分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資源、維護農村 社會 經濟可持續發展,促進 社會主義 新農村建設,構筑和諧社會有重要意義。因此,加強鄉村旅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全面了解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把握鄉村旅游發展趨勢,對解決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鄉村旅游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加快各級新農村實驗示范區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指導意義。
1鄉村旅游的形式與發展特點
1.1我國鄉村旅游的形式
按照我國各地鄉村旅游發展狀況,現有的鄉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農園采摘形式。主要利用農業生產的場地、產品、設備、作業及成果作為農村旅游獲取收益(如利用荔枝、桔柑、楊桃、葡萄、橄欖等果實以及蔬菜、茶、花卉的采摘);二是農業生產技術或生態農業園形式。主要以展示種植業的栽培技術或園藝、農產品及其生產過程為主的一些花卉園,以花卉樹木培植環境為主,使之成為生產花卉樹苗進行買賣和觀賞相結合的花卉園;三是畜牧觀賞狩獵形式。利用牧場、養殖場、獵狩場、跑馬場等,給游人提供觀光、娛樂、參與牧業生活的風情和情趣;四是鄉村文化或鄉村休閑旅游形式。以鄉村地居留、體驗鄉村生活和鄉村民族文化為主體的方式,理解和享受自然、淳樸的農家飲食和文化特色。
1.2我國鄉村旅游特點
1.2.1資源分布廣泛、內容多樣。我國國土幅員遼闊,緯度跨幅大,除高山、沙漠等少數地區外,廣泛分布著從事農、林、牧、漁業的農民,他們在自然條件的基礎上,通過世代不斷的努力,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鄉村景觀資源。因此,我國的鄉村旅游資源在空間分布上極為廣泛。同時,鄉村旅游資源的組成,既有自然環境、物質成分,又有非物質成分。旅游資源多樣化的組合形式,決定了鄉村旅游資源內容豐富、類型多樣,既有農村、牧村、漁村、林區等不同的農業景觀,集鎮、村落等不同特點的聚落景觀,又有各地區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
1.2.2鄉村旅游產品地域性強、整體性鮮明。鄉村旅游產品與鄉村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關系十分密切。在不同的環境中,形成了不同的鄉村景觀類型。即使同一種景觀類型,在不同的自然條件下又有不同的特征,如不同氣候帶形成了相應的農業帶。而由 政治 、宗教、民族、文化、 人口 、經濟、 歷史 等要素組成的社會環境的差異性,又往往形成不同的鄉村民俗文化和文化環境,如民族服飾、信仰、禮儀、節日慶典等。這種由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各要素組成的復雜而和諧的鄉村旅游產品,具有很強的整體性和不可分割性。
1.2.3鄉村旅游活動規律季節性不強、淡旺季不明顯。由于鄉村旅游產品的休閑特性,來自大、中城市的游客,其活動就不單純以觀光式的大眾旅游形式為主,雖然隨四季的變化,人們的生產、生活的運行規律表現出很強的季節性,但以體驗為主的鄉村旅游產品——“春之花、夏之綠、秋之實、冬之作”等等,卻可以展現給都市的人們不同豐富景觀與鄉村文化氛圍,從而與傳統的旅游活動淡旺季有所區別。
2我國鄉村旅游對農村經濟的帶動作用
2.1鄉村旅游促進農村就業
2.1.1增加就業機會。旅游業是關聯度非常高的巨大產業,據世界旅游組織的測算,每增加1元收入,可帶動關聯產業4.3元的收入,而該乘數,在經濟落后(邊際消費傾向更大)的地區還要更大。
2.1.2促進多種形式副業的發展。我國絕大多數農民還是以務農為主要就業形式,往往無法達到充分就業,而旅游業則為農民提供了一個從事副業的好機會,農民可在農閑或旅游旺季,通過生產有鄉土特色的小商品,提供農家住宿餐飲,采摘當地土特產出售,充當導游轎夫等多種角色來實現就業。這不但能成為他們進行充分就業的有益補充,而且在鄉村旅游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還可成為其就業的主要形式。
2.1.3提高農民自身素質和就業競爭力。我國農民無法充分就業的關鍵原因之一,在于其自身知識技能有限,就業選擇面較狹窄,無法應對高技術含量行業的挑戰。發展鄉村旅游業,可以將一些新的思想觀念和技術引入農村,為農民接觸廣大世界,提升自身素質,適應時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這將為農民在轉向其他非農產業就業時提高自身競爭力,提高成功就業的幾率。即使這些農民不從事旅游業而繼續進行農業生產,也有更大機會發展農業的前向生產和后向生產,從而促進其在農業領域充分就業。
2.2鄉村 旅游 增加農民收入
農民增收的困境在于有效就業不足,鄉村旅游有助于促進農民充分就業,可以促進農民增收。鄉村旅游有助于農民從 農業 生產中獲得更多收入。當前, 農村 發展觀光農業,以吸引城市人來農村直接采摘瓜果、花卉等形式,使農民可將更多的農產品順利出售,避免農產品銷路不暢造成損失。同時,將農產品直接出售給最終消費者,也可獲得更好的價格,從而增加農民收入。此外,參加鄉村旅游的游客會在鄉村進行多種消費,如購買有 民族 風情或鄉土特色的手工藝品,在農村享受農家飯和農莊住宿,需要導游及轎夫提供腦力、體力服務等,這些都將使農民獲得新的收入渠道,農民可以從提供鄉村旅游服務中得到更多的收益。
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地方 財政 收入有望得到較大增長,其中部分可以轉化為對貧困 人口 的轉移性補貼,從而增加這部分人群收入,農民可以得到更多轉移性收入。
3鄉村旅游發展的戰略對策
3.1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人員的素質
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高低是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的關鍵,而旅游服務質量的高低對于鄉村旅游的發展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發展鄉村旅游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加強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既要加強對鄉村旅游服務人員的專業培訓,督促并組織他們學習我國的旅游政策法規,規范他們的服務操作水平,端正服務態度,使他們具備承擔鄉村旅游服務工作的基本能力,也要重視對鄉村旅游經營 管理 人員地培訓。
3.2科學策劃,豐富內涵,豐富產品結構,吸引客源
要堅持“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發展協調”的原則,在充分考慮投入能力、 市場 容量和 環境 承載能力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旅游發展規劃和生態保護規劃等相關規劃,從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生態資源、產業資源和人文資源出發,精心編制各具特色、切實可行的鄉村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和相應的布局建設規劃。要通過系統規劃,有機整合鄉村旅游資源,認真科學地策劃好旅游開發項目。同時,還要加強 文化 內涵建設,以鄉土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游產品的品味和檔次。增強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改變目前鄉村旅游產品結構相似、檔次不高的狀況。在鄉村旅游產品項目的開發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上做文章,使鄉村旅游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味和較高的 藝術 格調。加快形成區域特色明顯、功能布局合理、文化內涵豐富的鄉村旅游業發展格局。
鄉村旅游經營者要以旅游服務為舞臺,設計更多的主題活動,讓游客參與進來,通過經歷與體驗,讓游客從中獲得精神的放松與娛樂,并讓這種美好體驗伴隨著游客長久存在。
3.3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對鄉村旅游的開發,要注意突出田園特色。項目開發要注重對鄉村本色進行保護。對鄉村旅游開發要加強科學 指導 ,強化經營的特色,突出農村的天然、純樸、綠色、清新的環境氛圍,展現鄉村旅游的魅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要創立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加強對鄉村旅游的宣傳促銷,拓展鄉村旅游的客源市場。把鄉村旅游重點區域列入旅游景點、景區、旅游線路推薦名錄。鼓勵鄉村旅游經營業主以協會等形式組團參加省、市統一組織及推薦的促銷活動。要鼓勵和引導經營戶根據導向和消費需求,依托產業特色、生態優勢打造品牌景點;依托文化底蘊、特色民俗風情打造品牌活動;依托集觀光導游員、民俗風情講解員、特色活動指導員、農副產品推銷員于一身的鄉村旅游經營者隊伍打造品牌服務。營造品牌促提高,經營品牌促發展,促進我國鄉村旅游業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新農村作出應有的貢獻。
3.4加強領導,加大扶持
鄉村旅游是豐富的旅游產品,也是農村 經濟 發展中的一個新興產業,它的發展需要全 社會 的關心,需要有關部門形成服務合力。因此,必須加強統一領導,加大扶持力度。要落實鄉村旅游發展專項資金,設立專款專用,重點用于鄉村旅游重點項目的扶持,示范村、示范點、示范戶的獎勵,以及發展鄉村旅游業工作成效突出的縣區、鄉鎮和村的獎勵。同時,要落實鄉村旅游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和工作經費,使辦公人員能夠更好地履行職能,為促進鄉村旅游業發展奠定良好條件。
4對我國鄉村旅游的展望
鄉村旅游作為“綠色生態經濟”和“體驗經濟”相結合的產物,是現代都市人追求心靈回歸的精神家園,是旅游業中日漸綻放的奇葩,是至今保存得最好、開發潛力最大的旅游資源,是實現落后農村脫貧致富、改善農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城鄉文化交流、共同發展的重要渠道。通過不斷地探索與實踐,鄉村旅游必將得到長足的發展。隨著旅游方式的不斷擴展和旅游內容的不斷更新,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特殊的旅游活動,也必會不斷地改變其方式和內容,不斷地尋求最佳的方式來滿足旅游者不斷變化著的需求,使之成為一種重要而流行的旅游方式。同時,鄉村旅游也會與各種旅游方式相互結合,共同謀求最佳利益,共同推動旅游業的前進。
5參考文獻
[1] 王龍,武邦濤.鄉村旅游業對增加農民收入的效應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19):5106-5107.
[2] 李堅.基于swot-pest分析的鄉村旅游發展的戰略對策研究[j].商業現代化,2007(12):193-194.
[3] 郭賓雁.發展鄉村旅游,帶動農村經濟發展[j].新農村建設,2006(1).236-237.
篇6
鄉村旅游是依托農村自然、人文旅游資源,吸引游客前來開展觀光、體驗等一系列旅游活動。農村的民族風情、自然風光、農業生產等可以極大地滿足城市旅游者休閑、觀光、娛樂等需求。鄉村旅游最早起源于歐美發達國家,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我國的鄉村旅游開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但近幾年鄉村旅游才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1 發展鄉村旅游的意義
1.1 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鄉村旅游以旅游資源為依托,帶動農產品、農副產品的交易與發展,并帶動交通運輸、餐飲業、服務業以及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發展。不僅帶動了第一產業的發展,還推動第二產業、拉動第三產業的不斷發展,極大地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引領經濟的良性運轉。
1.2 增加農民就業崗位,提高農民收入
旅游業具有較強的產業相關性,其發展會帶動餐飲娛樂業、交通運輸業、零售業等產業的升級發展。以上這些產業為農村的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尤其是在非種植、收割的農閑時段給閑置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此外,鄉村旅游的發展提高了當地農民的收入水平。《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農村旅游既為初級農產品的銷售提供了交易機會,又能對其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拉伸產業鏈,從而提高整體價值。同時,鄉村旅游通過多種途徑增加農民的收入。2014年我國鄉村旅游游客數量為12億人次,鄉村旅游收入為3200億元,引領3300萬農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1.3 促進鄉村文明建設,提升農民文化生活水平
鄉村旅游的發展使得游客把城市中的先進理念、信息、文化知識等帶到農村中來,對村民各方面素質的提升具有較大的影響,例如,很多農民學習了禮儀知識,形成了禮貌待人的文明習慣;掌握了電腦技術和一定外語知識等,從而極大地促進了鄉村文明建設。
此外,鄉村旅游的發展促進農村文化組織的創建與發展。為了進一步提升當地鄉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很多農村豐富文化生活,組織文化演出,擴大宣傳力度。由此,不僅促進鄉村旅游發展,而且提升了農民文化生活水平。
1.4 改善農村的整體環境,有利于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鄉村旅游的發展必將會帶來農村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的改善,如農村道路、水、電、廁所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寬帶入戶等信息化工程的建設,環境衛生的治理與維護等,極大地促進農村整體村容村貌的改善與發展。此外,開發與保護旅游資源,使得很多村民樹立了環境保護的意識,為當地的生態資源與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
2 建設鄉村旅游,促進農村發展的對策
2.1 結合鄉村旅游資源,打造特色旅游產品
鄉村旅游成為時尚的發展趨勢,然而鄉村旅游的競相發展,使得同質化較為嚴重。鄉村旅游想成為推動地區發展的重要力量,就要打造“特色旅游”。鄉村旅游要結合本地的資源,突出旅游產品的獨特性和個性化,烘托本地文化氣息,提升游客旅行美好體驗度,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使得游客不僅開拓了眼界,而且得到了身心的極大放松。
2.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鄉村旅游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政府部門要給予發展的積極支持,加大對鄉村旅游的基礎性投入。政府可把鄉村旅游發展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加大水、電、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還可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幫助鄉村旅游做好市場開發與宣傳、招商引資、人員培訓等有關重點工作。此外,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幫助鄉村旅游創建良好的發展環境,例如把分散的農戶進行整合,壯大經營主體,完善經營機制,明晰產權,將現代化的企業制度貫穿到鄉村旅游的經營中來,幫助鄉村旅游經營主體進行規范化、制度化經營,從而增強核心競爭力。
2.3 通過培訓提升農民素養
鄉村旅游的建設與發展,不僅需要硬件設施作為保障,同時也需要軟件服務質量作為重要推動力量。旅游產業所包含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無一不需要高水平服務的支撐,提高鄉村旅游的服務水平關系到鄉村旅游今后的發展高度。然而人是服務的實施者,人的素養高低直接影響著服務質量。鄉村旅游服務人員大都為當地農民,農民的整體文化知識欠缺,導致服務水平有限。政府部門以及經營主體要加大對從事旅游服務農民的培訓力度。培訓內容圍繞著樹立旅游專業知識、職業道德知識、民俗文化知識、客戶服務技能等各方面。此外,對經營管理主體,要進行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培訓,例如市場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企業文化管理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培訓的過程中要注意體現針對性、階段性以及長期性,才能引導鄉村旅游向現代化、規范化、品牌化的道路不斷發展前進。
2.4 加強規范管理
參考全國知名鄉村旅游景點經營標準,圍繞接待設施、餐飲衛生、服務質量、環境衛生等內容,結合自身發展狀況,設立統一的鄉村旅游質量評定標準以及管理辦法。可以設立鄉村旅游行業協會,發揮行業協會監督職能,定期對鄉村旅游景點進行質量評定與考核,及時找出發展中存在的種種不足,引導鄉村旅游進入良性的發展態勢。政府部門對鄉村旅游示范企業或地區加大扶持力度,制定有關優惠政策,在打造品牌形象的同時,使其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從而帶動鄉村旅游向更高的發展層次邁進。
篇7
(一)促進農村居民多元化經營,增加農民及財政收入。鄉村旅游依托的資源主要是當地的自然景觀、田園風光和農業資源,而這些資源都與農村居民有著密切的聯系。要進行鄉村旅游活動,必然少不了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購、娛”。所以,由旅游“六要素”所帶動的相關服務與產品也必然得到發展。農村居民可以將一般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轉化為經營性資產,為游客及其他經濟活動提供服務與物質需求,同時也使農業資源、農業產品和農村勞動力得到增收,農民自身的收入增加的同時也相應促進了當地財政收入。
(二)鄉村旅游能有效促進第一、二、三產業升級。今年中央一號首次提及要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而鄉村旅游無疑是最好的融合器,第一產業與鄉村旅游的融合,直接增加了農產品的需求量,催生了休閑農業的全面繁榮;第二產業與鄉村旅游的融合,可以帶動旅游用品、旅游商品和房車等大型旅游裝備制造業發展;第三產業與鄉村旅游融合,能拉動文化、信息、金融、商業、運輸等服務業發展。
(三)鄉村旅游能提高農村就業率。農村人口的就業一直是我國非常重要的政治、經濟問題。鄉村旅游依托于鄉村的生態環境、農產品供給及農村產業鏈結構上,可為區域提供多樣化的就業崗位,解決一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另外,向鄉村旅游產業轉移的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通常會比單一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獲得的收入更多。因為農民在參與經營鄉村旅游的過程中也能夠獲利。
(四)鄉村旅游有利于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區域的經濟發展。鄉村旅游的發展必然促進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如房屋、道路、橋梁等,而這類基礎設施一般具有公共性,它們的改善也意味著投資環境改善,投資環境得到改善后,農村區域內更易獲得投資,投資又將吸引消費,再配合各種措施宣傳,提高景點(區)知名度,如此鄉村旅游可以創建一個良性循環的經濟圈。
(五)鄉村旅游促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發展。鄉村旅游中的文化資源指的是獨特的鄉村文化,包括地方性的歷史文物古跡、特色村落、豐富的民俗活動,傳統的手工藝術以及具有當地傳統特色的文化產品等。文化資源屬于鄉村旅游中的特色資源,相對來說,文化資源對游客的吸引力比較持久,文化產品的附加值較高。鄉村文化資源被開發后,可以為外界打開一個了解當地民俗民風的窗口,借助這些文化資源,鄉村區域的知名度得以提升,能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
二、鄉村旅游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消極作用
(一)擴大區域內居民的貧富差距。鄉村旅游的發展會改變農村區域原有的經濟結構,即原有的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將受到旅游業的沖擊。由于旅游業對從業者有一定的素質要求,基于區域內居民素質和能力不同,使得區域內居民旅游業獲得的收入差異很大,這勢必擴大他們之間的收入差距,甚至引發的較大的貧富分化,這將引起部分居民對鄉村旅游的不滿,使鄉村旅游的持續發展受到影響,進一步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
(二)增加區域經濟的風險。鄉村旅游的開發需要大量的資金,如果區域內居民解決不了,將會交給外來投資者來經營。外來投資者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回收投資,獲得利潤,大肆修建別墅、餐館、旅舍等設施,許多農村用地被占用和毀壞,這可能會造成傳統產業的消失,使那些依賴于傳統產業的農村居民面臨失業的危機。
(三)社會成本上升。鄉村旅游者相對鄉村居民而言,消費水平較高,他們在鄉村的消費會占用相應的資源,從而導致供給的減少,這樣會使得當地消費品和服務價格上漲,從而使得區域內居民的生活消費水平也隨之提高;另一方面,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通常只有一部分居民能從旅游開發中獲得實惠,而大多數人都會感到發展旅游帶來的社會成本上升,社會成本的上升又會導致在區域內的其他投資需要更大的支出,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
三、鄉村旅游開發的原則
(一)政府引導、扶持原則。政府部門應引導鄉村區域居民進行合理的旅游開發。對于不具備旅游潛質區域內居民的開發熱情,政府部門需要進行積極的協調,以避免他們不理智行為所帶來的損害;而對于具備鄉村旅游開發條件的區域,則要積極鼓勵當地居民進行有效開發,并參與到旅游經營活動中去。政府還應對鄉村旅游發展進行扶持。主要包括四點:第一,由政府出資對鄉村區域內居民進行培訓,使他們獲得相應的知識與技術,增強其經營鄉村旅游的能力;第二,對無力投資旅游設施建設的居民,政府部門需要對其提供信貸支持,相對來說,低息或貼息小額項目抵押貸款是比較合適的;第三,對剛起步階段的鄉村旅游經營者,政府應考慮稅費方面的優惠;第四,通過各種渠道積極改善鄉村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包括:水、電、道路、橋梁等,為旅游開發創建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區域內居民廣泛參與的原則。區域內居民廣泛參與到鄉村旅游的開發中,不僅可為當地帶來更多經濟效益,還有利于旅游資源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對產業結構的調整也起著積極的作用。參與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形式,直接參指直接為游客提供服務,如接待服務服務、餐飲服務等;間接參與指參與與和旅游有關聯的產業活動,如養殖業、食品加工、紀念品生產等。
(三)利益分配公平原則。鄉村旅游資源開發中只有一部分鄉村居民參與其中,而沒有參與的居民也要承擔社會成本的上升及旅客的打擾,這顯然是不公平的。發展鄉村旅游應該使當地鄉村區域居民普遍受益,尤其是區域中的貧困人口獲益,才能體現公平,才能激勵當地居民自覺保護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所以,公平分配旅游收益不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鄉村旅游健康發展所必須的條件。
(四)鄉村性及可持續發展原則。鄉村旅游開發的鄉村性原則要求鄉村旅游地的旅游產品保持和體現鄉村性特色,住宿產品和餐飲產品都要求具有當地鄉村風味,其他旅游產品要求有廣泛的參與性,使游客能夠深入到鄉村居民之中,體驗真實的鄉村生活。可持續發展原則是指在鄉村旅游的開發經營過程中,要確保旅游資源能夠不受損害或受到盡可能少的損害,以使旅游資源能夠永續利用。旅游資源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基礎條件和依托,只有確保旅游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才能實現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
四、結語
篇8
[關鍵詞] 鄉村旅游 新農村建設 互動分析
作為我國旅游產業的又一亮點——鄉村旅游,現已成為旅游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以“三農”為依托,將農村經濟與旅游經濟相結合的一種更大范圍更大規模的新型旅游形式。發達的鄉村旅游對農村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積極地推動作用;反過來,新農村建設的成果也會為鄉村旅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極大地促進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一、鄉村旅游對新農村建設的推動作用
1.有利于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首先,鄉村旅游資源可以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我們大家知道,增加收入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目標,鄉村旅游的資源在鄉村,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就可以將帶有老字號的、品位高的產品,如老房屋、老歷史、老文物等,統統發掘出來,使這些傳統資源重新煥發黑土的芬芳,成為游客的吸引物。尤其是貧困地區,旅游資源豐富,未對人們發現,開發鄉村旅游可以促使他們盡快脫貧。另外,隨著游客大量進入,農民的閑置房屋、田園可以轉化經營資產,農產品產銷可以對交,節省中間環節獲取額外收入。
其次,鄉村旅游可以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鄉村旅游是一個綜合性產業,需要特色觀光資源,光靠單一農業生產是不夠的,迫使農村由種植業向種養殖等業全面發展,這就有力地優化了農村的服務產業內部結構,帶動周邊地區運輸業、飲食業、服務業、文化娛樂業的發展,涉及的行業多,方面廣,拉動力強,有利于形成種、養、加產供銷,旅、工、農、科、貿新格局,拓寬傳統農業的舊框框,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第三,鄉村旅游可以增加鄉村就業機會。鄉村旅游發展要有充足的人力資源,這就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安排解決了出路,且鄉村旅游所需人員又不受性別、年齡、民族、文化水平和就業時限等方面的限制,鄉村旅游開通了就業門路的新渠道,當地農民不用離鄉,不用離家,就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有安全感、穩定感,更有幸福感,既增加了收入,又促進了鄉村穩定,使創建和諧社會有了保障。
2.有利于推動農民素質的提高
首先,鄉村旅游給農民帶來了現代觀念。鄉村旅游既給農村送來了金錢,送來了財富,也送來了外界新的信息,這對農民素質和鄉風新的提升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農民不外出,不花學費就能接受現代觀念,極大地帶動了社會的進步,眼界開始開闊了,接受新生事物快了,膽子也大了,開始向旅游市場沖擊,不再像過去那樣老守田園,甘當一輩子的農民了。
其次,鄉村旅游給提高了農民的文化素質。在農村學文化、學技術蔚然成風,學普通話、學外語、學電腦,已成為一種風尚,成為旅游中對外開放、對外交流、對外發展的有用工具,成為搞活搞好鄉村旅游和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
3.有利于推動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鄉村旅游需要有好的基礎設施。鄉村旅游是城市人回歸自然、貼近自然、體驗自然的生態型旅游,目前旅游景點甚多,游客的選擇性很大,客源是農民獲得收入的保障,為保證對游客的吸引,必需得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這樣才能變被動為主動、不利為有利、虧損為盈利,基礎設施建設才不會變成空架子,勞民傷財。
其次,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完善可有助于農業現代化的進程。開始鄉村旅游之前,農村道路為土石,下雨攤行路,雪天進不去,交通不便利,衛生條件差,供電供水問題多,通訊排水出故障。鄉村旅游中,村民認識到良好的生態環耕也是一種生產力,于是政府出面,村民出錢,多方投資,不但這些問題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還整修了住房,實現了有線電視家家通,村民配合改豬圈、廁所、改衛生,整潔了村容,使村莊提高了檔次,改善了村貌,實現了“鄉風文明”,使村莊提高了檔次。
4.有利于推動農村基層民主管理。
鄉村旅游屬于現代服務業,具有現代服務的特性,需要農民的廣泛參與,自主決策,隨著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促進了農村的基層管理,有力的推進了精神文明建設,實現“管理”民主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目標。
二、新農村建設對鄉村旅游的促進作用
1.經濟的發展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
首先,鄉村經濟的發展為鄉村旅游提供技術支持。新農村建設使農村經濟得到全面發展,鄉村發展了,對鄉村旅游的發展就起到了強有力的促進作用。新農村建設要求的增加收入、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及生產效率,為鄉村旅游提供了產業和技術支持,使高科技的農業、鄉村工業、畜牧業及加工業成為旅游資源的主體,滿足部分游客的考察與觀賞。
其次,鄉村經濟的發展為鄉村旅游提供資金。鄉村經濟的發展,村民和集體的家底子厚了,鄉村旅游發展就有了雄厚的資金保障,影響鄉村旅游的外界條件因素很多,如交通的問題,通訊的問題,環境的問題,設施的問題,沒有錢,哪個也解決不了,只有鄉村發展了,才有條件大上。因此,鄉村旅游發展同鄉村發展是互補的。
2.基礎設施的發展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
旅游景觀景點的基礎設施和旅游環耕是吸引游客的前提,是發展鄉村旅游的物質基礎,良好的條件對提高旅游產品質量成正比,也是吸引游客基礎的基礎。新農村建設加大的對基礎設施修建的力度,也為鄉村旅游提供了相當的基礎設施。如搞好鄉村建設規劃,加強道路改造,加大基礎建設投入,發展農村通訊,完善農村電網,搞好生態工程等,也為鄉村旅游的開發鋪平了道路。
3.鄉風文明的樹立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
首先,鄉風文明為鄉村旅游送來了“東風”。鄉村旅游的質量如何,與從業人員的關系甚大。從業人員的素質越高,服務質量也就越高,但從目前來講,從業人員素質低下是個普遍的問題。為此,新農村建設注重培養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千方百計提高農民素質,如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實施規模,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吸引剛畢業的大中專學生去發展等,源源不斷的為鄉村旅游提供了優秀人才。
其次,文明鄉風拓展了鄉村旅游的空間。鄉村旅游在新農村建設中,深挖文化底蘊,由單一獨調的“農業游”發展為“紅色游”、“綠色游”、“土色游”、“金色游”等專項旅游項目,使古老的、傳統的、人文的資源重新回到現代舞臺,為鄉村旅游壯大了實力。
4.民主管理促進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民主管理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前提,民主法治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民主法治建設,建立健全鄉村治理機制,民主的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力有了保證,既有了廣泛知情權,又有了參與權、決策權和管理權,可以為鄉村旅游獻計獻策,分享各種成果,有利于鄉村旅游的發展。
三、鄉村旅游與新農村建設的互動結合
1.納入軌道,同步運行
各級黨委和政府是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的領導者,是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關鍵所在,應進一步擺正兩者的辯證關系,把鄉村旅游納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軌道,同步規劃,同步運行,同步發展。各級黨委和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通力協作,為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物質條件,幫助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保證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的全面發展。
2.保持穩定,促進發展
農村的社會政治穩定是新農村建設,特別是鄉村旅游所需要的外部條件。沒有社會政治穩定的局面,搞好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游都將是一句空話,或者叫紙上談兵。鄉村旅游是以跨地區人員流動為主要特點的,更需要旅游目的地的政治穩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發展中,要把民主管理放在首位,干群一道,共建美好家園。同時,要不斷地增強農民的法律和道德意識,搞好農村的社會治安,促進農村的社會政治的穩定。
3.科學規劃,嚴格管理
首先,要做好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游方面的雙重規劃。特別是針對鄉村旅游開發的自發性、松散性的特征以及項目重復建設,經營效益差的狀況,政府部門要發揮行政職能作用,認真做好考察,加強全面規劃,避免盲目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現象的發生,開創“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各有游客、各有穩定收入”的“四各”局面。
其次,要做好鄉村旅游的管理工作。特別是強化人員的管理,實行專兼職相結合,使鄉村旅游管理隊伍不斷得到擴大,要引入先進的管理觀念,建立有效的管理體系,對從業人員定期考核,以適應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要針對從業人員來源不同,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定期搞好文化、技術方面的培訓,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何景明.成都市“農家樂”演變的案例研究(J).旅游學刊,2005,(6).
[2]張明星.銀色旅游在新農村建設中發展芻議(J).商場現代化,2010(7).
[3]謝錢.“農家樂”研究進展分析與探討(J).金卡工程,2010,(8)
篇9
關鍵詞:鄉村旅游營銷;烹飪培訓;應用價值和前景
鄉村旅游是游客到鄉村去了解一些鄉村民情、禮儀風俗,觀賞當時種植的一些鄉村土產、果樹、小溪、小橋及了解它們故事,在鄉村及其附近體驗農家生活的活動(俗稱的“農家樂”)。鄉村旅游已經開始遍及我國所有地區,從旅游時間上看,鄉村游的范圍是2小時―3小時的出游半徑,這種旅游方式的存在豐富了我國居民休閑娛樂的需求。鄉村游在未來3年―5年時間里,蘊藏著數百億元的市場潛力。
桂林是全球知名的旅游勝地,周邊農村地區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2012桂林市接待游客首次突破3000萬人次,達3292.65萬人次,增長18.1%,增幅居全國主要旅游城市前列;旅游總收入276.87億元,增長26.8%。桂林市的鄉村旅游也隨著桂林市旅游業的發展而逐漸成長壯大,桂林的鄉村旅游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發展,現在形成了山上觀光旅游、古鎮旅游、鄉村風情旅游、民俗旅游等多種鄉村旅游模式。桂林市餐飲業 2012年實現營業額36.49億元,鄉村旅游所帶動的餐飲消費就占了餐飲營業收入的19.5%。鄉村旅游餐飲行業的效益還在不斷提高。桂林鄉村旅游的總體勢頭雖好,但仍然出現了一些問題。每年的 “五一”小長假,很多旅游者都選擇了鄉村旅游。桂林市的近郊鄉土旅游火爆非常,但“回頭客”不到10%。國際旅游業界公認,超過80%的旅游利潤來自“回頭客”,而目前桂林鄉村游這一比例甚至不到10%。“吃住行,游購娛”中“吃”是游客首要需求,決定游客是否“回頭”首先取決于游客在“吃”方面的感受。但目前大多數農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烹飪培訓,廚藝層次不齊,鄉村游無法深入發展下去。這種問題的出現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桂林鄉村旅游餐飲業布局分散缺乏特色,基礎設施不能適應旅游業發展需要
現階段桂林鄉村旅游餐飲店大多建在自家小院內,由農戶取自自家作物(在一些供不應求的農家樂竟出現農戶用買來的養殖魚充當漓江野生魚等以次充好的現象)利用原有的簡單廚房設備經營餐飲業。2012年1-8月,桂林“農家樂”飯店共發生3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數多達119人。
其次農戶在經營理念上,對特色農家風味、人居環境、服務水平重視不夠,許多“農家樂”將餐桌直接擺到露天小院內,一旦遇到暴雨暴曬將嚴重影響服務水平和游客的感受。鄉村旅游衛生臟亂讓游客避之千里。
二.農業產品的旅游轉化率不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沒有得到深度開發
發展鄉村旅游既能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也能振興當地農業。鄉村旅游的游客在游玩后會購買一些當地農作物、土特產、手工藝制品,不僅能豐富游玩項目更能增加農民受益。但是現階段的鄉村旅游中可供選擇消費的項目稀少,往往是游客就餐完畢后便離開。農戶的經營意識不到位,農產品深加工程度不夠,使許多農村品附加值無法提升,局限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三.過于迷信口碑傳播,主動宣傳和參加集體促銷的意識和要求不強,很難適應旅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
在信息傳播多元的時代,許多專業旅游景點綜合運用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手段宣傳已打開了知名度,創造大大小小旅游品牌。鄉村旅游卻僅停留在口口相傳的“打游擊”式宣傳,優質的鄉村旅游點需要游客“打聽”才能找到,品牌打不出去,無法長遠發展。然而開展“鄉村烹飪培訓項目”能有效為解決上述問題, “鄉村烹飪培訓項目”是指有具有專業烹飪知識的技校教師下鄉村,為需要烹飪培訓的農戶有目的的培訓經典農家特色菜的活動,這也是面向社會開展的培訓方式之一。鄉村旅游點開展烹飪培訓項目的價值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開展烹飪培訓項目能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
開展烹飪培訓項目,農民在農閑時紛紛投入到餐飲服務知識學習中,旅游旺季農戶能充分發揮出所學知識,提高餐飲服務水平,促進鄉村旅游業發展,促進一、三產業的結合,建立起以農業養旅游,以旅游促農業的互動機制,實現農業的多項多次增值,做到優勢互補,互為促進,共同發展。
(二)開展烹飪培訓項目能調整養殖業結構
經過烹飪培訓項目農戶可以學到全方面餐飲營銷知識,通過結合農村旅游實際的餐飲營銷知識,從根本上讓農戶認識“營銷”在經營過程中的重要性。充分了解到游客需求后,農戶養殖受市場歡迎的產品,使自給養殖向市場養殖轉變,促進養殖業結構調整。
(三)開展烹飪培訓項目能調整的勞動力結構
在“五一”、“十一”黃金周許多鄉村旅游點比原來可以多安排8―10倍的勞動人口就業。大部分鄉村旅游經營戶都請上了幫工幫廚,陽朔景區的“農家樂”高峰期有的一家用工多達60余人,有的農戶因為家里懂烹飪的人手不夠時需要花錢請有餐飲娛樂服務經驗的城里人幫工,大大提升了人工成本。如開展烹飪培訓項目讓教師和設備直接帶到農戶家里,讓當地農戶能烹飪出一手具專業水準的菜品,大力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地消化。在旅游淡季可將多余人員調配到農業生產方面,加強果樹、花卉等各種農作物的管理,很好地解決人員過剩的矛盾,使人力資源使用更趨合理。
四.開展烹飪培訓項目能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
通過在烹飪培訓項目中的學習,農戶將認識到發展鄉村旅游的活動必須以鄉村環境優美為前提,從而增強農戶對環境的保護。讓當地鄉村社區的居民、游客認識到良好的環境是最寶貴的財富,促進他們自覺的維護和珍惜環境。
桂林市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農業景觀及人文景觀,是南方水鄉景觀的典型代表,同時還有著中國農村特色的農耕文化,民俗風情、田園生活、鄉村風貌,這都是桂林的鄉村旅游業優越的條件。隨著城鄉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桂林市及周邊城市鄉村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強,桂林市鄉村旅游的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在當前鄉村旅游熱潮中,我們應當抓住鄉村旅游烹飪項目這一有利時機,進行系統培訓,精心準備,及時推出精品培訓課程,打造社會培訓新亮點,使職業培訓與鄉村旅游共同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徐迅;提升 “農家樂”菜肴品質的三大途徑[J]; 揚州大學烹飪學報; 2011年01期。
[2]趙永江; 農家樂旅游發展探析[J]; 大理學院學報; 2007年S1期。
[3]謝春江,閻友兵;發展農業旅游是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J];文史博覽;2005年10期。
篇10
關鍵詞:鄉村旅游;新農村建設;和諧發展
新農村建設正在我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越來越多的經驗表明,鄉村旅游的開發建設是新農村建設有效模式之一。目前中國的旅游業形勢的發展迅速,從旅游業產生的對經濟與社會效益強勁推動作用來看,旅游產業對于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業效益、改變城鄉的二元結和為農村增添活力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將著重探討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旅游建設策略。
一、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旅游建設的良性互動關系
1.新農村建設的大背景為鄉村旅游建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①鄉村旅游建設獲得了政策和資金扶持。新農村建設以發展農村經濟為宗旨,國家鼓勵更多的企業在農村地區投資興業。鄉村旅游以投資小、見效快,成為眾多企業青睞的項目。政府部門為了促進鄉村旅游建設提供了許多優惠政策,而且也使農村地區得到更多社會資本。同時,政府還增加了對農村經濟的總體投入,鄉村旅游也得到部分款項建設資金。
②鄉村旅游建設獲得了科學技術和智力支持。新農村建設重視對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村產業經營模式的改變,這給農村旅游業建設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持。而農村教育水平的改善,不僅提升了農村人民群眾的整體素質,同時也為鄉村旅游重點培養了經營管理人才。
③加強鄉村旅游設施建設能力。新農村建設成果具體體現在極大地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狀況,尤其是交通、通訊、環境衛生基礎設備的改善。這些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為鄉村旅游業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大大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
④鄉村旅游建設注入了充實的文化內涵。文化內涵的發掘與保護是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例如,原始古老的鄉村慶典節日、喜慶的婚嫁活動、文化藝術節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藝術戲劇舞蹈、民間文學和其他文化等。這些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藝術資源將成為鄉村旅游的新資源,以滿足游客的多層面的需求。充實的文化內涵使游客的旅游活動不僅僅停留在游山玩水視覺享受,更帶來豐富的心理體會。
2.鄉村旅游對新農村建設的促進作用①可以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旅游業可以帶動當地商業、餐飲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不斷擴大的旅游需求同時直接增加了對農產品的需求,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②可以提供農民就業崗位。鄉村旅游所幅射的行業十分廣泛,涉及餐飲、住宿、交通、購物、娛樂等方面。這些服務性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較大,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富余勞動力的安置問題。久居都市的人們以鄉村為旅游目的地,讓農民提供在服務過程中得到應有的回報,而農民從收入增長中體會到新農村建設的帶來的實惠。
③可以提升農民文化素質。隨著游客的大量涌入將帶來先進的文化、道德觀念、思維方式、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通過農村旅游,可以縮小城鄉之間距離,促進城市和農村的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特別是在偏遠山區,能夠打開一扇了解外界的窗口,促進人們觀念的轉變,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④可以促進、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隨著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為了打造良好的旅游環境,各級政府將增加對基礎設施的投入,鄉村則以集體或個人出資的方式,不斷改善當地基礎設施條件,加快舊村改造步伐。通過這些人們的共同努力,使農村進出的公路、通訊條件、公用設施、垃圾處理等設施明顯改善。
二、鄉村旅游鮮明的時代特征
1.對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與創新新農村發展戰略是我們黨在深入分析當前局勢的基礎上做出的重大決策,本身具有很強的時代特征。由于新農村建設產生的背景特殊,必須承載了當前這個時代要求的許多重任,并根據我國經濟和社會狀況現狀提出新的解決方法。鄉村旅游建設正是順應了時代的要求,立足農村實際情況而提出的一種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對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與創新。
2.生態和諧共存鄉村旅游以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城鎮居民前往消費,既實現了農民增收,又讓游客得到了滿足,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
在建設農村旅游中,必將更加重視生態保護和環境的可持續性,這就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3.鄉土文化豐富鄉土文化一種圍繞農業為主題的文化,有一個明顯的區域差異,體現了歷史、經濟、科技、民俗、文學和其他文化豐富的內容。
鄉土文化不僅包含了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還包含了自然生態文化,這正是鄉村旅游的突出特色。
4.農家休閑體驗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渴望回歸自然放松心情,鄉村旅游中的農家休閑體驗正給了人們一個這樣的機會。在鄉村旅游活動中,游客采摘果實、垂釣網魚,體會簡單淳樸的農家生活方式。而這種獨一無二的農村地區的魅力,讓游客流連忘返。
三、鄉村旅游建設的基本條件
1.豐富的旅游資源旅游業的發展必須以豐富的旅游資源為基礎。反之,旅游資源是否豐富決定了在鄉村旅游建設能否成功。鄉村旅游是以自然資源為基本條件,輔以一定的旅游活動內容的一種新的旅游模式。因此,建設鄉村旅游只有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才可能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并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共同進步。
2.有利的政府政策如前所述,鄉村旅游業與商業、餐飲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發展息息相關。這就需要各級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與旅游發展相關的旅游、環保、教育、商業、衛生等各個部門通力協作。要重點解決一些鄉村旅游建設中的迫切問題,如基礎設施改善、人力資源儲備等,給予鄉村旅游建設有利的政府政策。同時,在旅游開發項目時應享有必要的優惠傾斜,為剛剛起步的鄉村旅游創造寬松的政策環境,以促進其健康發展。
3.完善的基礎設施政府在制定農村基礎設施規劃時,除了滿足村民的一般日常生活需要外,還要以發展的眼光充分考慮到發展旅游業的需要。
只有配備了良好的基礎設施,才有能力滿足游客餐飲、住宿、交通、購物、娛樂和其他方面的需要。同時,這些基礎設施應有機結合農村的傳統特色和一定的時尚設計元素。
四、鄉村旅游建設具體措施
1.科學規劃建設,做到全面發展在旅游開發的建設過程中需要與農村的其他建設項目相結合,通過科學規劃,全面整合資源,策劃好旅游項目,幫助鄉村旅游平穩有序的發展。當地政府要在深入調研本地農村旅游資源后進行科學論證,制定出符合本地農村實際的旅游發展規劃。
政府部門之間需要通力合作來為鄉村旅游構建科學的政策環境,做到全面發展。
2.打造知名品牌,推廣自身的特色鄉村旅游能夠讓那些久居都市的旅游者遠離那些喧囂的環境,在農村的自然環境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因為鄉村旅游的亮點與特色就是鄉土氣息和田園氛圍,能夠讓旅游者體會農村湖光山色和傳統習俗文化。當地政府要將各個景點統一包裝,積極宣傳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色,主動出擊尋找客源。不斷開發新的旅游資源和具有強烈特色的旅游紀念品,滿足旅游者需要,打造并推廣自己的旅游品牌。
3.加強對農民的培訓,以期能夠高水準的發展我國的農民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普遍有限,而他們的素質對鄉村旅游的質量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現在急需對鄉村旅游就業人員開展專門培訓,讓農民增加對游客的接待能力。對于高層次旅游管理人才,可以向外引進或者挑選接受能力較強的人員前往專業院校進修。
4.加強環境生態的保護,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農村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旅游的基礎,空氣和環境如果遭到污染破壞,也就無法吸引游客。因此我們需要對資源合理規劃,避免資源的破壞性利用,這樣不但能夠使得鄉村旅游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渠道,也可以推進農村的環境保護,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五、結語
鄉村旅游建設是富有時代性和創新性的新農村建設模式,科學的結合了旅游業尤其是鄉村旅游業與新農村建設,使二者得以和諧互動發展。雖然鄉村旅游建設還在探索階段,但它所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和前景是無可爭議的。在鄉村旅游的建設過程中,要結合當地自身特色,在全力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依靠科學規劃的指導,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從而促進整個社會新農村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慶雷,馬繼剛,楊帆.鄉村旅游發展與新農村建設的互動機制及實現路徑探討[J].鄉鎮經濟,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