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聽力課程范文
時間:2023-04-05 02:25: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英語聽力課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大學英語 聽力教學 教學現狀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7-0012-01
聽力是外語教學中四大基礎技能之首。根據科學調查表明,人們在使用語言交流過程中,聽力活動占45%。而目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卻存在一些問題,同時大部分學生認為,英語聽力確實是其最難克服的一大難關。筆者就此問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研究背景
今年十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高考英語由150減為100分。由于分值變化,英語受重視程度也因此不同程度降低。這樣客觀的事實使得許多老師,尤其大學老師有了不同的回應。筆者認為,中國在強化母語的重要地位,但英語仍是世界的語言主導。由于高考英語分值的變化直接導致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變化。筆者所在的院校也努力注重學生實踐,培養專業化人才方向前進,英語的課時相應的減少。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學英語也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和閱讀能力,能夠真正把英語學以致用。那么大學英語聽說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就大學英語聽力課程進行初步的探究。
2 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現狀
高考過后學生升入大學,仍需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聽力是四級考卷中比分較高的一項,直接影響學生的通過率。我國仍在加強與國際社會的接軌合作,英語聽力無疑也是高要求的,這樣就對英語聽力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仍以傳統教學為主,聽錄音對答案,致使學生對英語聽力漸漸失去興趣。通過我校2013年大學英語四級成績統計與調查分析發現,聽力的失分率是考試中所有題型中最高的一項,影響學生考試成績。我們也對2013級材料學院246名學生進行關于大學英語聽力情況問卷調查,40.1%的學生認為聽力比較重要,81.3%的學生認為有必要提高英語聽力水平。
3 研究對象和方法
3.1對象
2013年9月筆者選取材料學院2個平行班級進行學前聽力測試,這兩個班級人數對等。一個是筆者的實驗班,一個是其對照班。
3.2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這一年的聽力課時為32個學時。對照班仍采取傳統聽力教學,每周一學時,聽錄音對答案。實驗班則進行以下改革:
3.2.1聽前培訓
首先加強學生發音朗讀。中國人學習英語,習慣啞巴英語,很多學生筆試成績很優秀,但不會說,聽不懂,甚至老師也會忽視語音教學以及與考試無關的內容,不愿意浪費時間精力在這上面,最終造成學生讀音不準,在聽力過程中不能準確反映出聽到的單詞。加強學生的語音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原來單詞是這樣發音的,這樣的發音才能聽起來有洋味。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大聲朗讀所碰到的單詞和句子,加強他們的語感與靈敏度。其次加強學生聽力策略培養。筆者在調查學生聽力考試失分情況時發現學生對于聽力策略比較陌生。教師在實驗班課堂中教授一些有用的聽力策略,比如如何在聽力之前對聽力材料有個有效的預測問題,如何判斷聽力材料中的關鍵詞、大意等,幫助學生慢慢消除對聽力的恐懼心理。
3.2.2聽力課堂――以學生為主
聽力教學是個復雜的過程,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確定學生學習目標,提高學生聽力興趣,通過聽說結合的方式使學生真正理解聽力材料。聽力教學如只靠課堂32個課時,那是遠遠不夠提高學生聽力能力的。引導學生在課外有效使用網絡提高聽力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根據學生聽力能力給學生分組,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網絡聽力資料,每周聽取學生的反應,了解學生的需求。
3.2.3聽后重視展示學習成果
為了有效展開一系列教學措施,教師可把實驗班學生課堂與課外學習情況計入平時成績考核中,督促激勵學生不斷學習。
篇2
關鍵詞:網絡自主學習;大學英語;聽力教學;零課時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3)07-0027-0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7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1]在我國現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學越來越受重視,但培養出的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卻比較差。很多已經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學生在日常的交流中卻仍然聽不懂,不會說英語。在“聽、說、讀、寫、譯”這五項基本技能中,聽是占首位的,是語言輸入的過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當前聽力課程的教學成果不能適應當前社會對于大學畢業生外語水平的多元化、專業化要求。如何培養學生的聽力能力,使其能夠將英語基礎知識應用于交際活動中,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大學英語聽力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一、傳統英語聽力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聽力課程學時不足
英語教學中一直注重的是語法和閱讀, 應試教育的痕跡明顯[2]。聽力能力需要長期持續的過程來培養,連貫性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大多數院校只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基礎英語課程。由于學生在高中養成了對課堂教學的依賴心理,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把提高英語聽力的希望建立在課堂聽力訓練中。可是,現在大多數院校聽力課所占的學時遠遠少于精讀課程,僅靠課上的學習不足以提高聽力能力,因此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就會產生一種反感、逃避的心理。久而久之,學生對于英語聽力課程的興趣和熱情就會消失殆盡。
(二)教學內容手段單一,忽視學生的個性化教學
目前,聽力教學普遍停留在一種“放音―對答案―講解―再放音”簡單枯燥的教學模式[3]。雖然大多數院校都配備了先進的語音室設備,但是卻很少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聽力課程的改革只是由傳統的教師用錄音機變成了用多媒體聽力實驗室操作平臺來播放聽力材料,教學手段沒有改進。在這種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模式中,聽力課程的進度,教學內容的難易都是由教師主觀經驗來判斷的,而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只能照顧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要,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三)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導入
英語聽力課學時有限,教師通常把教學重點放在語言技能的訓練上,忽略了文化知識的傳授。聽力教學過程實際上是語言信息的輸入、處理和輸出的綜合教學過程,聽力材料內容廣泛,題材多樣,并且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是由歐美人所撰寫,融合了多方面的知識,涉及西方許多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聽力理解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與所知的文化背景知識有關[4]。
聽者須運用自己對所聽內容語境特征的了解以及自己掌握的信息量、文化背景知識和經驗來判斷、預測將要聽到的話語內容,最后達到理解語篇的目的[5]。非英語專業學生沒有學過英美文化和概況等課程,不了解西方國家的風俗習慣。缺乏必要文化背景知識做基礎,就會造成學生能夠聽懂聽力材料的每個詞、每句話,但是卻不能理解聽力材料內容語篇理解的困難。
二、以網絡為支撐的大學英語聽力“零課時”設想的可行性
網絡為學生創造了一個開放式的、自主型的、能體現個性及發揮個人潛質的聽力學習環境[6]。先進的信息技術走進校園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機。近年來,各大院校相繼完善網絡教學的基礎設施,網絡教育資源日益豐富。計算機網絡技術同先進的教學理念相結合,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必要的空間。以網絡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英語聽力課程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海量的學習資源,使聽力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聽力課程的學時可以得到無限地擴展,學時不足的問題迎刃而解。網絡資源豐富生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每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充分的學習空間。學生的學習向著自主化、個性化方向發展有利于提高聽力學習效率,改善英語聽力課程的教學效果。
三、以網絡為支撐的英語聽力“零課時”實施設想
(一)優化網絡平臺建設,豐富學習資源
以網絡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英語聽力課程開展的前提就是建立一個動態的資源豐富的網絡學習平臺。網絡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生動的學習資源,這是傳統的紙的書面教材無法呈現的。各種學習資料以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維立體化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耳目一新。學生參與到完善網絡教學資源的活動中,把有益的學習經驗和方法和自己查找到的學習資料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實現資源共享。這樣做可以培養學生對聽力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識,為優化聽力學習效果提供必要前提。
(二)實施大學英語聽力的個性化教學
目前大學生除了學習基礎英語聽力課以外,提高專業英語聽力的水平也很重要。有些學生經過了高中系統化的聽力訓練后,已經達到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對于聽力能力的要求。傳統的聽力課堂上,這部分學生處于一種比較尷尬的境地,對于已經能輕松理解的材料一聽再聽,打消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而在以網絡自主學習為中心的模式下,經過測試,合格的學生就可以自主的繼續進行專業英語聽力的學習,這樣做節省了時間,做到了以學生的需要為根本出發點,因需施教。
(三)轉變學生傳統的學習觀念
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不僅賦予教師新的教學理念,而且賦予學生新的學習理念,它有助于培養學習者對學習的機會、課堂活動、學習策略等方面做出決定和獨立行動的能力,使他們更多地擔負起自主學習的責任[7]。自主學習能力對于以網絡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英語聽力課程改革的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些學生對于傳統的教師講授的課程模式有著很強的依賴心理,學習上惰性很強。如何幫助他們積極調整心態,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努力適應網絡學習這種獨立自主的學習環境尤為重要。在網絡自主學習模式下,學生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學習觀念。學生應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和中心,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技能的主動實踐者、教學過程的參與者、問題的提出(或解答)者、學習困難的征服者、學習過程及結果的合作評估者[8]。
(四)實現網絡自主學習環境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以網絡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英語聽力學習中,教師不再是教學活動的中心,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責任的減輕。自主學習對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學習賦予了教師更多的身份:“教師應是課程的設計者、 課程教學大綱的制定者、任務的設計者、教學材料的提供者、教學過程的示范者和咨詢者、 教學進度的監控者、學習困難的鼓勵者、教學結果的評估者、教學效果的研究者。”[9]在新形勢下,教師應該注重學習任務的設計,監督學生學習過程,幫助學生解決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困難,以自己的豐富的知識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自制能力,
四、形成公正的成績考核體系
教學評價是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最終目的是促進師生共同發展[10]。公正的成績考核體系是促進以網絡自主學習為中心的大學英語聽力課程改革順利發展的基礎。傳統的聽力教學由于持續時間長考察范圍廣等問題,很難有效實施形成性評估這種比較客觀地評估方式。但網絡技術可以使形成性評估變得更容易更客觀。學生登陸聽力網絡平臺注冊后,網絡系統會自動記錄學生整個的聽力學習過程,包括瀏覽內容、提交的作業、學習時間、同學間的互動和互評、階段測試的成績和教師的反饋等。這些因素結合得出的成績可以公正科學的評價學生聽力學習效果,指導學生進一步學習。
總而言之,以網絡自主學習為中心的大學英語聽力課程改革能夠提高聽力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傳統聽力教學模式的弊端。但這種全新的聽力教學模式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發展,才能取得最佳的聽力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譚愛軍.淺談利用多媒體輔助英語聽力教學[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3,(3).
[3]劉長青,陳靜.基網絡英語聽力教學探索與實踐[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4,(2).
[4]田苗.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問題和對策之探討[J].價值工程,2011,(13).
[5]陳吉棠.記憶與聽力理解[J].外語界,1997,(3).
[6]于君.基于網絡的英語聽力訓練與提高英語聽力關系的實驗研究[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2).
[7]高鵬,張學忠.大學英語課堂中學習者學習自主性的培養――一份自主式課堂教學模式實驗報告[J].外語界,2005,(1).
篇3
關鍵詞: 大學英語 聽力教學 邏輯意識
一、引言
大學英語聽力的重要性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已經得到體現。《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另外,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后聽力占35%凸顯了聽力的重要性。然而長期以來,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卻由于學生因素、教師因素和學校因素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教學實際成效不大。筆者在多年的實踐教學中發現英語聽力文本中考察邏輯關系識別、邏輯推理等相關知識較重,而大多數學生卻在聽力理解中沒有邏輯意識,不具備相應的邏輯思維能力。筆者結合邏輯思維培養與英語教學研究的現狀和對本院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與分析闡釋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意識的重要性。
二、邏輯思維培養與英語教學研究的現狀
語言和思維是兩種不同的社會現象,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離不開思維,人們一方面用外部言語表達,另一方面用內部言語進行思考。
對于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對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外語教學者們做了探究,目前國內的研究主要是探討邏輯思維能力在英語閱讀、翻譯和寫作中的作用。如張孝軍在其文中提到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思維差異問題要“融入”思維差異教學,采取不同方法,挖掘深層思維差異,特別是在閱讀過程中,應深度挖掘英語邏輯思維,以期對大學生的英語閱讀技能的培養有所幫助。郭劍虹則提到邏輯思維在翻譯中的作用,他認為邏輯思維在翻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詞義的確定,句式的選擇,以及篇章內在關系的判定都離不開邏輯思維。邏輯思維還對創造性的翻譯結果進行檢驗和修正,抽象概括出明確的概念,選擇正確恰當的判斷,達到譯文最優化。董曉民倡導大學英語聽力教學與英語寫作的整合應用。他認為大學生英語寫作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詞匯量匱乏、語言基礎能力薄弱,尤其是文章重點不夠突出,缺乏邏輯性和連貫性,聽力教學應成為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提高的一個較有效的切入點。
大多數外語教學者探討了如何在英語閱讀、翻譯及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對于在聽力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研究卻較少。事實上,邏輯思維的運用在聽力理解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對本院學生邏輯意識的問卷調查與分析
為了調查學生的大學英語聽力學習情況和學生對聽力中邏輯思維的了解,以及便于作者后期進行實證教學研究的可行性,筆者對自己所授課的長江大學文理學院2013級兩個非英語專業本科班級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進行初期實施。問卷以單項選擇題為主,也有少量多項選擇題,設置問題圍繞學生接觸英語聽力課程的時間,對英語的興趣,對英語聽力的興趣,對聽力中邏輯思維的了解及對提高英語聽力的信心等進行。
針對學生對英語聽力中邏輯思維的認識和了解設置了7個問題,其統計結果如下:
調查分析表明:大多數學生對英語聽力還是感興趣的,并且認為其很重要,但是對于英語聽力理解中的邏輯關系不是很清楚,在聽力中運用邏輯推理的頻率也很低。雖然所有學生都認為在聽力理解中需要運用邏輯思維,但是絕大多數學生卻對在英語學習和英語聽力中如何運用邏輯思維能力不了解。這一現狀說明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意識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意識的重要性
對于如何促進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研究者們做出了很多探索,賈賽桃提到了激發聽力學習興趣,樹立良好心態;強化英語基礎知識訓練;適時進行聽力技巧指導;強調聽與寫的結合;課內和課外結合。劉向紅強調運用輸入輸出理論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改革的啟示:(一)提高輸入質量,實行英語聽力分級教學。(二)增加輸入數量:通過閱讀增加文化輸入;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三)重視輸出活動,(視)聽說結合、(視)聽寫結合。林玲建議變“聽力教學”為“視聽教學”或“視聽說教學”,豐富課外作業。這些方法對于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很有幫助,但是基于英語聽力教學效果的不好,對提高英語聽力教學的方法和策略研究應該繼續不斷地進行,并且從不同角度和方面嘗試。
要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我們就必須清楚聽力理解的實質,聽力理解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涉及各種因素,諸如語言、認知、文化、心理、社會認知等。1997年,G?Brown在對聽力理解的性質總結中提出:“理解每一個單詞在具體語境中的作用及與鄰近單詞的關聯,理解一個句子中構成主語和謂語的那些詞匯,并理解指代成分所指的人或物;根據語篇的局部語境所提供的知識和背景來理解語篇內容,并對語篇中所暗含的人際、空間、時間、因果、和意圖關系作出正確的推理。”這些都說明了在聽力理解過程中其實包涵運用邏輯思維的實質要求。
事實上,在大學英語聽力素材中,不管是短對話、長對話、短文還是復合式聽寫,都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在聽之前的選項預讀中,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能更好地聽懂內容,還可以讓聽力方式由被動盲目接受轉變為主動有針對性地聽。在聽的過程中,更應該理解所聽材料中的邏輯關系。在短對話的考查中有許多涉及句子邏輯關系的理解,特別是轉折關系、因果關系。而在長對話中,能主動把握對話者交談的邏輯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在短文聽力中,清楚篇章的邏輯結構能全面整體地把握篇章的理解,這在復合式聽寫中尤為重要,根據上下文的邏輯關系,可以大致推測出空缺單詞的含義。
五、結語
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項研究不僅能探索培養學生邏輯意識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和邏輯思維能力,而且有助于將這一研究延伸到對“說,讀,寫,譯”等課程的學生邏輯意識培養的研究中,全方位地促進大學英語教學,增強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張孝軍.邏輯思維與英語閱讀技能培養[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06.
[3]郭劍虹.邏輯思維在翻譯中的作用[J].沈陽大學學報,2004,06.
[4]董曉民.大學英語聽力教學與英語寫作的整合應用[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教育科學).2011,08.
[5]賈賽桃.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教文匯,2007,12.
[6]劉向紅.輸入輸出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改革[J].瓊州學院學報,2007,12.
篇4
在實際教學中,英語受到了學校和師生的高度重視,且英語教學的重點也轉移到了口語教學。然而,由于生源地的差異性,導致大學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存在一定差異。基于此,本文闡述了生源地差異對大學英語聽力口語教學的影響,旨在提高大學英語聽力口語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
生源地差異;大學英語;聽力口語教學
一、生源地差異對大學英語聽力口語教學的影響
大學英語聽力口語課程要求學生在一系列英語聽力情境下,能夠正確、流暢地使用英語口語表達,從而完成任務。其中,口語表達是大學英語聽力口語課程的核心。大學英語聽力口語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英語學科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來說,屬于第二種語言學科,在生活中缺少運用和練習,所以學好英語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而言難度較大。再加上學生生源地的差異性,導致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水平不一,特別是來自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的學生,其英語口語表達以及聽力能力均不佳,從而不利于大學英語聽力口語教學的開展。
二、在大學英語聽力口語教學中出現生源地差異的原因
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比較注重培養學生英語寫作與記憶的能力,無論是考試,還是在平時的練習中,英語寫作與聽寫占據著較大比重,所以部分高中英語教師都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導致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其英語聽力口語水平出現生源地差異。同時,英語是一門注重基礎的學科,由于學生所處的生源地不同,發音習慣不同,他們的英語發音會帶有一定的方言。另外,受母語、環境、背景知識障礙等影響,學生在缺乏文化背景、語言環境中學習英語,其聽力能力與口語水平的提升均受到一定限制,導致他們的聽力理解能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不佳。特別是農村生源地區的學生,部分學校由于師資條件的限制,及教學環境的差異,英語教學模式比較落后,部分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使用漢語時間較多,導致學生缺乏聽力訓練與英語語境。這種英語基礎背景的差異,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聽力口語水平,致使農村地區學生與城市地區學生英語聽力口語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村地區學生升入大學后,其英語聽力口語的學習將面臨更大的困境。
三、減少生源地差異對大學英語聽力口語教學影響的建議
大學英語聽力口語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應有別于應試教育,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口語及聽力能力,但缺乏語言環境是導致學生英語學習質量難以有效提高的重要因素。語言環境對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極為重要,所以在大學英語聽力口語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創設教學情境,盡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使學生能夠在身臨其境的環境中聽英語、說英語,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使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有效鍛煉,提升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口語交流的水平及能力。鑒于此,教師要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英語聽力以及口語能力,通過學生間的差異性,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英語聽力及口語的練習必須遵循從簡到繁、由慢至快、循序漸進的原則。對于生源地差異明顯的班級,教師要以3︰1的難易比例進行教學,在提升農村生源地學生英語聽力口語水平的同時,又能增強城市生源地學生英語聽力口語的水平。
四、結束語
生源地差異對大學英語聽力口語教學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教師應通過改變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學習,以便減輕生源地差異對大學英語聽力口語教學的影響。
作者:于海燕 單位:內蒙古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周忠新.河北省農村生源大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成因與對策研究[J].教學研究,2011,(3).
篇5
[關鍵詞]大學英語 聽力教學 自主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9-0217-01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提倡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之中擺脫教師,慢慢走向自主學習。在認知心理學上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學生積極參與的一個過程。
一、大學英語聽力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隨著近幾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企業對于人才的英語實際標準越來越高,我國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也進行了一系列大的改革,在考試中聽力考試的占比從20%提升到35%。與此同時,在英語生詞量、難度等各個方面都比以往在語速、生詞量、難度等方面有所提高。這些知識點的考核對于英語聽力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對于英語聽力教學有著很大的幫助,它可以讓學生在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后,自己去制訂完善的學習計劃,自己掌握進度,自主提高英語聽力的水平。
二、目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英語四六級考試中,經過改革加重了聽力能力測試部分,其目的就是要引導大學英語教學逐步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傳授型教學模式朝著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在英語方面聽說能力綜合提升的自主學習型的教學模式去改變。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英語聽力是我國當代大學英語教學中面臨的主要任務。目前,我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目前的教學活動中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的影響依然存在,教師并不能將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具體落實到教學活動中去;目前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一般每周的英語課時在4個學時,由于課程十分緊湊,教師要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在短時間內提高英語聽力水平是很難的;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很多老師在英語聽力課中只是反復播放聽力資料,然后和學生對答案,學生只是被動地去接受一些信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所學的內容和技巧掌握得都很少,一些學生會產生厭倦學習的心理,大部分的學生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自主學習能力較差,非常依賴教師,并不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制訂自主學習計劃。
三、大學英語聽力自主性學習的培養策略
(一)教師角色的定位
在教改的新形勢下,無論是教師和學生都發生了角色上的本質變化。要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是自主的。自主學習要求的是要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的發展作為英語教學的出發點和最終的歸宿點。教師首先應該走下一切權威的神壇,從一個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組織者和促進者去改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成為自己的老師,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一些學生還沒有這個能力成為自己的管理者,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承擔一個輔導的作用,輔導他們建立自己的目標,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這樣教師就成了學生的幫手,在必要的時候去進行輔導并加以修正。
(二)教學策略的改變
目前,在十分緊張的課堂時間里是很難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的。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在英語聽力學習中主動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在學習中遇到的領會單詞、文化背景和語法等方面出現的學習障礙等,教師應該做好準備,對課程的安排精心設計,在課堂上要提供給學生各種機會,要培養學生學會獨立、積極地思考問題。進行分組學習,有效提升課堂效率。教師應該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在課堂上將聽、說、讀、寫進行整合,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讓學生獲得全方位的語言刺激。教學活動其實是教與學互相作用的一個過程,離開教師的教與離開學生的學都會使教學活動失去真正的意義。
(三)學習習慣的培養
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固然重要,但是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是英語聽力自主學習和教學改進的重要環節,是對課堂教學的一個延續和補充,也是對學生英語聽力水平檢驗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在課后可以布置給學生一些經典的英文電影以及英語電視題材作為課外聽力材料,這樣既可以讓大家在課余時間提升英語聽力水平,又可以讓學生避免產生厭學情緒。然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所留的聽力材料中一些難點加以注釋,幫助學生加深了解,還要鼓勵學生多去學校內的英語角,與一些留學生進行語言交流,并積極參加英語社團的活動,讓學生們提高學習興趣,自己愛上英語。教師應該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方案,聽取材料的內容和性質,不斷完善學習英語聽力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養成自我管控的有效途徑。
四、結語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英語聽力將逐漸由學生自主學習并獨立完成,教師只是一個輔助的作用。我們應該將自主學習的理論與實際教學相結合,這樣才可以真正實現對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大學生盡快適應這種新的英語聽力教學模式,提高聽力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寓教于樂;聽力教學;大學英語;策略
英語四項基本功“聽說讀寫”中,“聽”是語言交流功能實現的最主要途徑之一。在語言交流中,聽一般要占到信息總量的50%左右。因此聽力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重要模塊之一,加強聽力教學有利于大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提升,同時也有利于大學生英語等級考試通過率的提升,畢竟在大學英語等級考試中,聽力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長期以來,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傳統的灌輸模式要占據主導地位。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總是被動的去聽相關聽力資料,參與程度較低,互動性不強,很難實現聽力教學效果的提升。伴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聽力教學成為了大學英語教學領域的一個討論熱點,寓教于樂教學方法憑借自身的優點獲得了眾多大學英語教師的青睞,而如何運用好寓教于樂這種教學模式卻需要英語教師在具體的實踐中不斷的探索。
一、寓教于樂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作用
寓教于樂一直是教育學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能否做到寓教于樂也因此成為了評價教學效果優劣的主要標準。具體到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采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大學生相比中學生而言具有更強的自主意識,大學教師對于學生一般都不會有中學那種耳提面命般的督促,英語聽力教學效果的好壞最終取決于學生是否擁有足夠的學習熱情。寓教于樂方法的使用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性,畢竟學生對于填鴨式的聽力教學模式有一種天然的反抗心理,她們更傾向于接受那些互動性強的教學模式。寓教于樂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作用決定了在英語聽力教學中采用寓教于樂方法的必要性,通過寓教于樂教學方法的采用可以為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效果的提升開辟一個新的途徑。
二、寓教于樂在大學生英語聽力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鑒于寓教于樂在調動大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的重要作用,結合寓教于樂的內涵以及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課程特點,本文提出寓教于樂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有效運用的幾點策略。
1.選擇合適的聽力教學內容
寓教于樂扮演的是載體的作用,其效果的發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內容是否適合采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如果聽力教材內容本身非常枯燥,則并不適合采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而非要采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其結果必然是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目前大學英語聽力教材的很多教學內容本身比較枯燥,實用性不強,學生在生活中很少遇到類似的語境,結果導致寓教于樂效果受到影響。寓教于樂作用的有效發揮需要在建立在合適的教材內容基礎之上,切不可不顧教材內容生硬的照搬寓教于樂教學模式。
2.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普及,多媒體成為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手段,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寓教于樂教學模式的采用如果對多媒體技術善加利用的話,那么在聽力教學效果提升方面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都離不開多媒體,舉例而言,利用電影情節讓學生進行角色配音,這就需要多媒體進行視頻的播放,同時多媒體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教學安排,當學生對某一點內容沒有聽懂的時候,可以重復多次,而在這傳統教學中是很難實現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應借助于多媒體來實現教學的聲音、視頻、圖片的三位一體,讓學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實現注意力的集中,從而帶來教學效果的提升。在寓教于樂教學模式中多媒體技術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這一并不意味著多媒體可以被濫用,事實上,多媒體使用不當不僅僅不會提升教學效果,相反還會導致學生在表面的熱鬧中所獲不多,多媒體應與教學內容之間做好結合。
3.寓教于樂應注意獎懲機制建設
寓教于樂在大學聽力教學中效果的提升需要利用好獎懲激勵,寓教于樂教學模式的實質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學習偏好來進行教學的組織安排、課堂的設置,獎懲機制的設立有助于提升學生在寓教于樂模式中的積極性。在寓教于樂的聽力教學模式中,教師對于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和所表現出來的良好行為應給予及時的獎勵,對于一些學生影響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行為給與引導以及約束,這樣在獎懲雙向激勵機制的作用下,寓教于樂能夠朝著既定的方向不斷前進,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學以致用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也應以此為最高指導原則開展教學,在具體的教學中應注意采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游戲中、玩樂中學習到教學內容,從而帶來大學生聽力能力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艷萍.英語電影在大學聽力教學中的作用探討[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2年1期.
[2]任何.大學聽力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年12期.
篇7
大學英語是高校學生的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除此之外,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也對英語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聽力比重更是由原來的20%上升到35%。但根據在校生歷年的四六級考試成績來看,聽力部分又是最為薄弱的環節。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有效的英語聽力教學,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Krashen的情感過濾假設理論,聯系大學英語聽力課堂實際,闡述學生的情感因素對英語聽力效果的影響,探討如何在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中降低情感過濾,增大語言輸入,提高語言輸出的策略。
2 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利用網絡多媒體進行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多媒體提供信息量大,信息更新傳播速度快,集聲音和形態為一體,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在其幫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卻也存在不少問題。
2.1 教學模式單一,缺乏不同層次的教學設計,學生被動接受學習
目前,雖然大部分高校采取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但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依然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播放音頻,給學生進行大量的語言材料信息輸入,學生被動接受課堂內容。教學環節依然是教師播放音頻、學生核對練習答案、教師再次播放音頻三步走的方式。在此期間,教師只是作為多媒體的操控者,聽力材料的呈現者,教師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及特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角色,對學生的課堂行為進行引導和控制進而開發學生們的潛能。除此之外,目前高校聽力課堂大多為大班教學模式,教師一成不變的三步走教學模式很難顧及不同水平的學生不同的聽力訓練需求,師生之間缺乏情感互動與交流,在機械的教學模式重復下,水平高的學生心生倦意,水平低的學生屢屢受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打折扣。2個教學課時下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得不到有效發揮,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2 課時分配不合理
大學英語聽力雖然是大學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大部分高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聽力課時分配少之又少。筆者所在的高校里,學生每兩周才能進行一次時長100分鐘的聽力課訓練。聽力課堂間隔時間長,語言信息的積累和鞏固難以實現,長此以往,很難維持學生對英語聽力課的興趣。由于課時較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短時間內教會要盡可能呈現給學生大量的教學內容,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入。但在此過程中,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接受了這些語言輸入被教師忽略。長時間集中的大量的語言輸入以及被動的接受會挫傷學生們的積極性。注意力容易分散,久而久之,學生對大學英語聽力課堂產生厭倦抵觸情緒。學習積極性不高,聽力效果大打折扣。
2.3 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缺乏詞匯和文化背景知識積累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單位,是語言交流的基石,沒有一定量的詞匯積累,就無法很好地掌握一門語言,而掌握詞匯的多少與牢固程度,不僅影響著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想表達程度,更重要的是決定著人的語言信號接收能力和理解能力。由此可見,學生英語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聽力理解能力。除此之外,由于學生學習單詞時只注重單詞的意義,忽略了單詞的正確發音及用法,學生腦中缺失對英語單詞的準確的聽力刺激信號。除此之外,大學英語聽力課堂實際上也是跨文化交流的過程。由于對英語國家語言表達習慣、思維方式、生活背景、社會常識等缺乏了解。因此,在聽力訓練過程中,對于教師提供的語言輸入學生不能正確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師生之間課堂互動未能實現,師生雙方積極性受挫,聽力課堂教學課堂效果大打折扣。
3 Krashen的情感過濾假設
上世紀80年代初,克拉申針對第二外語的習得提出了對外語界影響頗深的“語言監控”理論(The Monitor Theory)。該理論由五大假設構成,即習得與學習假說(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順序假說(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監控假說(The Monitor Hypothesis),輸入假說(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過濾假說(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情感過濾假設指出,情感因素像一個過濾器一樣對二語習得過程中語言的輸入起著過濾的作用。Krashen認為“情感過濾是阻止語言習得者完全吸收所獲得的可理解輸入的一種心理障礙。”影響二語習得的情感因素主要有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自信心和焦慮感。學習者對語言信息輸入的吸收程度與情感過濾成反比。情感過濾作用越強,學生對語言信息輸入的吸收程度越弱;反之,情感過濾作用越弱,學生對語言信息輸入的吸收程度就越強。當學習者學習動機弱,自信心不足,心情焦慮時,情感過濾作用就增強,學生吸收語言信息能力減弱,語言學習效果變差;當學習者具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和自信心,心情放松時,情感過濾的作用就會減弱,學生吸收語言信息能力增強,語言學習效果增強。因此,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降低情感過濾對輸入語言信息吸收的反作用影響是關鍵。
除此之外,克拉申還提出了“i+1”的語言學習模式。“i”代表學習者目前的語言學習水平,“1”學習者現階段水平與下一階段水平的差距。語言輸入的難易程度及數量不能等同于現階段水平“i”,同時又不能遠遠超出學習者現階段水平。當語言輸入大大超出學習者現階段水平時,學習者容易出現焦慮,喪失自信心,學習動機也隨之減弱,課堂中的語言信息輸入便成為了無效的輸入,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可采取某些積極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降低情感過濾對語言信息吸收的反作用,增強語言有效輸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4 大學英語聽力課堂降低情感過濾的有效策略
綜上所述可見,學生的情感因素對聽力材料的理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學習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教師理應考慮到學生的情感因素,盡可能減少負面情緒,幫助學生理解語言信息,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4.1 合理選擇聽力教學材料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改革以來,聽力部分難度增加,分值比重增加至35%。聽力部分一直是學生四級考試中的弱項。華惠芳認為中國學習者的動機,80%屬于證書動機。越來越多的學生都意識到大學英語聽力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筆者所在的學校大部分學生都是出于證書動機在學習英語。拿到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后能夠順利畢業或畢業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學生在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上有著較強的學習動機。可現階段大部分高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聽力課時分配較少,聽力教材每單元內容偏多。很多教師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的對學生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入,卻忽略了學生現有學習階段水平與輸入的語言信息之間的差距。長期對學生進行大量的、難度較大的語言信息輸入,會使學生產生挫敗感,抑制學生想提高聽力水平的愿望,失去了原本強烈的學習動機。這就要求教師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有選擇的進行挑選使用,增強有效地語言信息輸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靈活處理教材,篩選貼近學生生活的聽力材料。輸入的語言信息越有趣,越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的學習動機越強,語言習得效果越好。足量的可理解輸入有利于促進學生有效地可理解輸出,達到語言教學的目的。
4.2 豐富課堂教學設計的層次,豐富各個教學環節內容
目前筆者所在高校的大學英語聽力課堂大部分教師依然采取教師播放音頻、學生核對練習答案、教師再次播放音頻三步走的教學方法。這種簡單機械的教學方法導致師生之間缺乏互動與交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減弱,聽力效果不佳。在教學環節設計時,教師應做好聽前、聽中、聽后三個步驟的安排。在播放聽力音頻之前,教師應引導學生激活大腦中相關儲備知識。對于某一些聽力材料,教師應充分發揮作為教學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管理者的角色。聽前給學生列出難詞生詞,提供相關的背景文化知識,指導學生瀏覽題目及選項,對聽力內容作出預測,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聽力興趣,同時又可以掃清聽前障礙,增強自信心,減少聽前焦慮。除此之外,教師應指導學生在聽力過程中記筆記,記錄相關重要信息如數字、人名、地名,培養學生抓關鍵詞、抓文章主旨大意,聽取并推斷說話者意圖的能力。聽后教師應耐心講解,帶領學生鞏固并理解聽力材料,對某些語句應反復精聽。組織學生復述或總結所聽內容,增加相關知識積累。
4.3 給予積極有效的課堂評價,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Gardener(1972)的研究表明,語言焦慮與語言習得成反比:焦慮越少,習得越多;焦慮越多,習得越少。
輕松的課堂環境可以有效降低學習者的焦慮程度。在大學英語聽力的課堂中,很多學生會因為害怕出錯不敢開口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又急于糾正學生的錯誤。久而久之,教師的頻繁糾錯使學生在面對聽力材料輸入時產生膽怯,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長此以往的被動接受學習任務,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大學英語聽力課堂的語言輸入無效。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對學生多表揚多肯定,不著急糾錯,這樣學生才有足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降低學習語言的焦慮感。有效的課堂評價是成功教學的基礎。學生在教師積極的評價語鼓勵下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焦慮感消失,自信心增強,學習興趣得到極大提高,進而積極主動參與課堂,獲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增強語言習得效果。
篇8
關鍵詞:建構主義 英語聽力 教學
在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技能中,學習者經常抱怨聽是最難獲得的技能之一。為什么學習者的聽力能力差呢?這種情況是由很多的原因造成的,但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英語教學當中聽力部分常常被忽視了。課時安排不足、聽力材料陳舊或有限等都給學生造成了不容忽視的影響。而建構主義的教學觀認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以及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性,它提倡學生主動渴求知識、自覺學習和積極實踐。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而不僅僅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應該成為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引導者、組織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因此建構主義理論符合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的實際,同時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會產生重要的指導意義。如何能把建構主義理論運用到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當中是本文將要探討的問題。
一、建構主義理論簡介
建構主義是20世紀末備受關注、影響日益深廣的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的基本觀點是:知識并不是對現實世界的絕對正確的表征,它們處在不斷地發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景中,它們需要被重新建構;學習者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學習和交往中,他們逐漸形成了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和看法。相應地,學習不單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或傳遞,更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主體在與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動地建構起來的,知識不是價值中立的,而是蘊含著主體的價值追求。因此,建構主義教學觀本質上是對人的主體價值給予充分尊重的教學觀,體現了教學論的發展方向。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所謂“學習”,即學習者從體驗與理解事物的由來與反思自己的經驗中主動構建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過程。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創造真實的環境,以及提供條件與機會,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思維模式、運用他們理解的規則構建知識,并鼓勵學生在此過程中分析、說明與預測各種信息。建構主義教學觀還十分重視環境對學習者的影響,它認為無論物質的或是社會的環境都影響著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在我們以往所提的互動是指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在語言與行為方面的交流,而建構主義教學觀關于學習者與環境的互動卻包括前者與物質、社會與語言等多方面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
二、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
我們現在上聽力課還遵循著傳統模式的教學形式,即老師先解釋題意,然后讓學生聽聽力材料,最后老師核對答案。這樣的“三步法”在兩個小時的聽力課上會完成大量的練習,但是對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效果不好,長時間下來學生會感到沒有興趣。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一直是處在被動的狀態,只是單方面的接受信息,并沒有機會去建構和詮釋新的信息。所以說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主要靠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處于被動狀態,其主動性、積極性難以發揮。既不能保證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更不利于創作型人才的成長。那么面對當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現狀,我們應該如何改進教學模式,以一種什么樣的教學模式來應對當前學生們的需求呢?
三、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改進建議
大學英語聽力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在語言學習和運用實踐中的表現是千差萬別的。我們在聽力教學的課堂中,既要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個性發展,又要注重傳授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多元化的知識,采用能夠展現素質教育內涵的課堂教學設計,可以把優秀的素材滲透于大學英語聽力教學課堂中去,主要是模擬人們在社會、學校生活中運用語言所從事的各類活動,把語言教學與學習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應用結合起來。建構主義注重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建構主義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各種所需的工具盒信息資料,比如說文字資料、音像資料、CAI與多媒體課件以及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式探索。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多媒體為英語聽力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聲音、圖像、動畫、影像等多媒體的集成,通過它巨大的容量可以充分提供情境素材。所以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來進行聽力課程的設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習創設情境,從而提高其學習效果。例如以往的錄音機輔助教學,雖然有正確的語音語調可以聯系聽力,但是缺少視覺刺激,做練習也只能憑課本,學生常常感覺比較枯燥。而多媒體可以彌補這一缺憾,它為外語教學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物質條件。同時我們可以利用先進的語音設備,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語音聽力訓練。每一節課都可通過聽說設備,合理安排聽力時間,組織學生聆聽。聽力材料可以選擇當下最時尚的、或當前的熱門話題等,讓學生接觸到正確的、地道的發音,從而增強學生對材料的興趣感,力求打好聽力的基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中央控制臺與學生進行師生問答訓練、進行學生對講訓練、讓學生進行情景場景的自由發揮等。作為人類口頭交際活動的基本形式,聽總是領先于說。聽不僅是接收和理解聲音符號信息,更是積極思考、重組語言信息、創造性地理解和吸收信息的心理語言過程,涉及學習者的認知、情感因素,如學習者感知語音、辨別詞匯、句法、句意的能力等。
總之,建構主義理論符合新時期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用建構主義理論來指導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既可以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學習環境,還可以全方位地幫助和指導學生順利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將建構主義理論與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結合起來能更有效地改善與提高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H.Douglas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篇9
關鍵詞:聽力教學;問題;對策
一、引言
聽力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新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把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放在了首要位置。2004年1月,教育部印發的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但是,在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學生的聽說能力卻遠遠達不到預想的水平。作為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的重要方式,聽力課的作用日益凸顯。如何上好聽力課對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至關重要。
二、大學英語聽力課的現狀
聽力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但是聽力教學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課時少,教學形式呆板
大學英語聽力課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的重要方式。但目前的英語聽力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聽力課時少,教學形式呆板,教學效果差,學生積極性不高等幾個方面。就筆者所在的學校看,聽力課只在大學二年級開設一學年的時間,且每周只有兩個學時。這樣的上課時數實在難以有效的保障上課的效果。其次,聽力課教學形式呆板,基本模式就是上課老師放錄音材料,聽完之后對答案,沒有任何提示和背景知識的介紹。如果選取的聽力材料難度再不適宜,就很難吸引學生,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聽力材料不夠真實,脫離學生生活
目前聽力教學的語言材料主要來自聽力課本。聽力課本的缺點之一就是聽力材料不夠真實,基本上是為了迎合學生的水平而編寫,一般語速較慢,脫離真實生活。其結果是學生聽得懂聽力課本,但在現實生活中,真正交際的時候往往就會顯得手足無措,不能適應實際交際中的語言、語速。另外,由于聽力課本內容的更新速度遠遠跟不上學生的實際生活,必然會導致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脫節,使學生對聽力內容喪失興趣。
3.忽視聽力技巧和文化知識的教學
在聽力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往往只關注學生能否聽得懂,只要做對題就想當然的認為是學生聽懂了,而對學生是如何聽的卻很少給予考慮。事實上,許多學生都不懂聽的方式,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聽力技巧正確的獲取信息。更有甚者,聽力練習就是在猜答案。因此,老師應該把聽力技巧的教學作為聽力課的重要內容,教給學生。另外,聽力課也不能忽視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適時、恰當的引入文化背景知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力。
三、上好聽力課應注意的問題
針對聽力教學存在的上述問題,為提高大學英語聽力課的效率,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上好聽力課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選擇合適、真實的聽力材料
作為應試材料的聽力內容固然有其有效性的一方面,但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入一定量的真實環境中的聽力材料。如英語廣播,英語新聞及英文電影等。把這樣的內容引入聽力課的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真實、地道的語言,而且這些材料的內容更貼近生活,更能激發學生聽的積極性。
2.教會學生聽的方式
聽力訓練不僅僅是訓練耳朵捕捉信息的靈敏度,而是手腦并用,需要學生精力高度集中的綜合性訓練。常常有學生反映在聽力訓練過程中,有時可能當時理解了材料的內容,但之后卻記不起剛剛聽過的內容。針對這種現象的原因,老師應采取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教會學生做筆記是克服聽力理解過程中記憶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一般來講,聽力過程中的筆記要注意以下幾點:
(1)有選擇地做筆記。筆記要記重要信息、容易忘記的內容或者自己特別感興趣的內容:
(2)有效的運用縮寫、符號等形式,以加快記錄速度;
(3)有系統地做筆記并盡量使筆記層次分明、主次清楚。
注意聽的方式還應包括老師要教會學生如何精聽、如何泛聽;什么樣的材料需要精聽,什么樣的材料需要泛聽。掌握這些知識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聽的質量。
3.關注文化背景知識
聽力教學也不能忽視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教授文化知識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減少他們的聽力障礙。老師應對在聽力材料中出現的關鍵詞語進行必要的文化解釋,讓學生熟悉英語詞匯的內涵和外延。文化差異敏感性的增強會使學生從深層理解和把握語言,他們的聽力障礙自然就會減少,跨文化交際能力也會相應提高。
四、結束語
語言學習的終極目的是利用語言來進行交際。聽力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至關重要。因此,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加大對聽力教學的重視程度。作為老師,更應該從思想上提高認識,要做到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活動,認真選擇合適的聽力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師生共同努力,來提高聽力課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郭銘.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縱橫談[J].佳木斯: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02,(2):66-6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關鍵詞: 理工類院校 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現狀 對策
近年來,大學英語課程在調整教學要求和培養目標、改革課程結構、完善測試體系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可低估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各方面專家一致認為大學英語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語言技能的提高。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語言是一件工具,只要能運用這個工具進行交流,他學外語的目的就達到了。因此,大學英語教學必須向實用轉移,以面對21世紀的挑戰和機遇。在各項語言技能教學中,聽力練習是語言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大量的事實說明,兒童學說話的過程是先聽懂,然后說話。“說”是“聽”的能力的一面鏡子,聽懂、理解得越多,大腦儲存的語言信息就越多,口語就越強。同時,教學中我們也發現,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好壞與其精讀課成績的高低成正比關系。由此可見,搞好大學英語的聽力教學意義重大。筆者結合理工類院校的辦學特色,查找目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不足之處,分析其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提高大學英語聽力課堂教學質量的對策。
一、理工類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
與其他類型的高校相比,理工類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可以體現自己的辦學優勢和教學特色。首先,理工類院校學科門類比較齊全,文理兼有,知識結構分布比較寬廣,有助于教師英語教學時講授相關知識,如英語閱讀和聽力中科技類、經貿類和自然科學類術語的講解。理工科院校學生的理工知識背景比較好,知識結構的復合和優化有利于多角度、寬視閾地理解語言和文化現象。同時,理工科院校以市場為導向調整了專業結構,采取了靈活多樣的專業設置模式,使辦學方向更加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為提高理工科院校學生英語成績的提高提供了堅實可靠的保障。因此,在復合型人才培養方面理工院校具有一定的優勢。其次,理工類院校具有良好的跨學科研究的學術傳統和良好基礎。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結合自己所學專業,把語言這門工具與自己的專業知識相結合,通過查找相關英文學術期刊和文獻,學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專業的學術最前沿,激勵自己不斷進取,又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英文的理解能力,體會到英語學習的實際應用價值,為畢業后英語的再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再次,理工科院校的教師、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強,治學嚴謹,在當前學術研究比較浮躁的大環境下,這也是難得的一種優勢。與此同時,理工科院校英語教學的歷史相對較短,教師隊伍也趨年輕化。青年人干勁大,闖勁足,接受新事物的悟性和創新意識都比較強,有利于投身于教學改革和提升專業核心競爭力。
然而,在教學實踐和研究過程中我們也不難發現,理工類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的確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不利于學生英語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和英語學科的發展。比如,大學英語教學起步較晚,教師教學研究水平參差不齊,學術梯隊建設的基礎較薄弱,缺乏足夠的學科帶頭人。由于理工科院校在人文學科的建設方面發展極不平衡,有些學校重視人文社科專業的建設,有些學校的人文學科建設則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理工院校英語文化和人文素質的提升。大部分理工科院校的科研硬件如計算機和語言實驗室配置很好,但涉及語言學、文學、文化等方面的資料建設則相對薄弱。理工科院校的決策層在對英語教學的認識上仍然存在偏差甚至存在偏見,思想上不夠重視,政策、資金、師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夠。理工科院校的英語教學和研究方向的設置和整體發展方面盲目追求“大、全、快”,不利于學科的平穩發展和核心競爭力的形成。
二、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
2004年1月教育部頒布實施《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以下簡稱《課程要求》),在強調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同時,突出強調聽說能力的培養,主張“聽說為本”。但是,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仍然是大學英語課程的薄弱環節。很多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還是聽不懂,說不出來。英語聽力教學普遍存在耗時多、收效低的問題。針對理工類院校,教師教學上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觀念、教學方式落后,絕大多數聽力教學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信息量小,缺乏交互性與個性化教育。
2.師資力量方面,缺少高素質、高水平、責任心強、能夠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教師,不能廣泛應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這一先進的教學手段,造成學生信息獲取能力不高。
3.教學模式上,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效率低下,教師大量進行重復性的教學,缺少時間與精力去從事富于創造性的智力勞動,造成教學資源的巨大浪費。
4.教材方面,信息陳舊,缺乏時代感,許多教材所選內容都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錄音資料,所發生的背景及所使用的語言缺乏新鮮感與時代感。
另一方面,學生在英語聽力學習過程中,因受語音、語法、背景知識等語言因素和動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影響,并沒有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具體原因如下:
1.從學生的母語文化看,中國學生一般比較文雅內向,不太喜歡拋頭露面。理工類學生這個特點表現尤其突出。他們比較喜歡邏輯思考,思維嚴謹,但很多學生不善表達,不喜歡交際,在英語聽說課堂里不愛發言,運用語言的機會少,聽力能力當然不能得到提高。
2.從學生生源地看,很多學生來自內地中小城市甚至偏遠鄉村,那里的英語教學水平相當落后,很多學生從未用英語與外國人交流過。因此,在他們進入大學前根本沒有受過聽說訓練,很多學生中小學階段從沒上過聽力課,基礎很差。
3.語音方面,很多學生受方言的影響語音辨別不清,就會造成聽力困難,甚至引起語意上的誤解。如有些學生長音和短音音標[i∶]和[i]分不清楚,有些學生分不清輕輔音和濁輔音[s]和[z]。
4.文化背景知識方面,學生聽到的聽力材料,不論內容,還是題材都是應有盡有,包羅萬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而很多理工類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較熟悉,但對社會人文科學了解甚少,對西方社會的風俗禮儀相當陌生,因而很難真正理解原材料內容,以及說話者的語氣、態度和真正意圖。
5.心理因素方面,很多理工科學生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沒有長遠的學習規劃,沒有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認為自己將來從事的工作與英語沒有太大的聯系。因而這些學生提高英語聽力的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提高很慢。還有部分學生在聽英語時比讀英語時感受到的焦慮程度要高,而聽磁帶時感受到的焦慮比實際交際談話時的聽感受的焦慮程度還高。在焦慮水平過高的情況下,學生的心理語言活動過程會處于抑制狀態,思維變得遲鈍,這樣他就越聽越聽不懂,越聽不懂,焦慮程度就越高。
三、教學改革的策略及建議
從2003年,教育部高教司制定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將大學英語課程定位為“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知識課程,而是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
理工類院校應發揮其技術資源優勢,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替代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各學校可以設計出適合本校情況的局域網及校園網的多媒體聽說教學模式,也可直接在互聯網上進行聽說教學和訓練。在教學中,通過演示幻燈片,播放影音格式文件,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西方的風土人情、人文地理知識,有助他們對聽力材料中文化背景的理解。
教師應及時調整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新的教學模式應體現英語學習的實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同時還要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尤其要確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轉變。教師不僅應傳播一般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一個情景,介紹相關的單詞和表達方式,然后圍繞聽力材料展開交流活動,如分角色朗讀、回答聽力理解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就有關感興趣的話題分組討論。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積極性得到發揮,不僅可以使死氣沉沉的聽力課堂活躍起來,同時還能啟發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效地鍛煉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
針對學生在聽力訓練中遇到的問題,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正確引導學生。
1.課堂教學中多鼓勵,少批評。課堂安排上盡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展示他們的見解。對所有發言的學生要抱積極肯定的態度。點評時應高度贊揚學生的創新精神,對不足之處提出誠懇的改進意見。通過教師不斷的正面引導,學生漸漸認識到課堂發言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也開始敢于發言,勇于發言,在英語交流過程中,他們的聽說能力也能逐漸得到提高。
2.強化語音教學,豐富目的語國家的背景知識文化。針對學生的基礎,教師可以適當增加音標知識和語音單項練習,幫助學生區別長短音、清輔音和濁輔音,同時講授英語發音中連讀、弱讀、省音及失去爆破等語音知識。加強語言的節律感、強弱讀以及語音語調的訓練,培養學生捕獲句群意思的能力。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英語,還可利用網絡幫助學生收集下載VOA,BBC等國外電臺涉及文化社會領域、知識面廣、語速適中的英語新聞節目和紀錄影片。教師還可以要求他們通過看英文報紙、雜志、聽英語廣播了解國內外動態,多看英語原聲電影、聽英語歌曲,感知和適應現代英語的各種題材、體裁、方言、場景,平時盡可能用英語思維。這些做法對強化語言、括增詞匯、豐富背景知識是非常有幫助的。
3.幫助學生調整心態。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適時調整自己的心理,克服焦慮、害怕、缺乏信心和毅力等心理障礙,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樹立攻克難題的信心和意志。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聽力理解在英語學習和實際交際中的重要性;保持對聽力訓練持積極的態度,充分利用每一次接觸“活”英語的機會;克服對英語聽力理解的畏懼心理,樹立堅定的信念。
聽力水平低下是中國英語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理工類院校有自己的辦學特色、教學風格和生源特點,因此,我們應當積極探索符合這類院校特點的英語聽力教學模式。筆者從理工院校的硬件設施、教師配備、生源質量等方面指出了目前聽力教學上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了改進意見,希望以此拋磚引玉,引起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共同致力于英語聽力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傳松,許寶發.中國近現代外語教育史[M],2006.
[2]王麗君.英語聽力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及教學策略[J].語言文字修辭,2006,(18).
[3]陳茜,龍炳文.交際教學法在商務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
- 上一篇:數據挖掘技術分析論文
- 下一篇:計算機圖形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