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服務貿易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12-18 17:57: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際服務貿易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國際服務貿易的意義

篇1

關鍵字:黑龍江 國際服務貿易 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10-206-02

長期以來,黑龍江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不可再生資源的持續投入換來的,已很難適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大力優化服務業發展結構,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提升對外服務的開放水平,科學調整服務業發展布局,加大對服務貿易發展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優化服務業發展環境,使黑龍江經濟結構調整實現新的突破,已成為黑龍江省經濟發展方式實現重大轉變的主要方式。

一、黑龍江發展國際服務貿易的重要戰略意義

1.能夠實現社會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開辟嶄新的財富創造方式。國際服務貿易是將一個國家所具有的服務品生產能力轉變為可貿易的無形資產,轉變了貿易的價值形態,以獲得巨大增值的貿易形式,是占用較少資源實現更多財富的貿易途徑,從而也實現了社會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服務業發展水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現代化程度和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據估計到2020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0%。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服務業在我國經濟中所占的比例已經提高到41%,略低于制造業的46%,已經遠遠超過了第一產業。盡快使黑龍江服務業成為經濟的主導產業,是提高黑龍江服務貿易水平的根本措施,是推進黑龍江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緩解能源資源短缺的瓶頸制約、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適應對外開放新形勢、實現黑龍江綜合經濟實力整體躍升的有效途徑。

2.能夠加快優化對外貿易的結構,促進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積極實施對外開放,大力發展貨物貿易,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貨物貿易大國,但我國的對外貿易增長方式是粗放型的,難以支撐我國對外貿易的持續增長。發展服務貿易,能夠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消耗,獲得產業高端附加值的服務品。當前,世界服務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長10%,世界服務貿易額與貨物貿易額之比達到l:4.5。這就進一步說明一個國家國際服務貿易的發達程度,標志著對外貿易增長的協調性和持續性,也標志著貿易增長方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我國的國際服務貿易長期處于逆差狀態,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落后于貨物貿易的發展水平,服務貿易出口與貨物貿易出口的比例為1:9,遠低于世界平均l:4.2的水平。黑龍江的對外貿易主要依靠過度支付能源原材料消耗的成本、過度支付生態和環境的代價和過度壓低勞動者福利所建立起來的商品貿易,當前的經濟發展方式要求必須改變這種貿易方式。因此隨著世界新一輪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貿易自由化進程的推進,黑龍江應加快發展國際服務貿易、增強服務貿易競爭力、調整和改善對外貿易結構,使其成為轉變對外貿易增長的新方式,從而來獲得和貨物貿易高速增長帶來的同等好處,促進黑龍江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能夠促進并解決高素質人才的就業,并使其轉變為創造力最強的人力資本。國際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知識密集型和服務技術密集型行業。發展國際服務貿易,關鍵是把高素質勞動力變為高素質的人才,讓精通英語、掌握世界前沿科技、與海外市場聯系廣泛的人才脫穎而出,將人口壓力轉變為人力資源優勢,從而為中國發展國際服務貿易奠定重要人才基礎。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調查數據顯示,世界上有61.8%跨國公司希望擴大在中國的研發活動。這些跨國公司之所以將研發拿到中國來進行不單單是為了從一般勞動者身上獲取剩余價值,是因為中國有足夠多的、他們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同時,中國勞動力價格的比較優勢明顯,不僅是普通產業工人,高素質人才的勞動力價格同樣具有比較優勢。黑龍江省現有高校78所,每年的高校畢業生20萬左右,有足夠的高素質人才供應。而這些高素質人才就業難的關鍵是因為沒有合理的產業來吸收他們,使其發揮智力優勢。黑龍江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將會拉動大學生的就業,大學畢業生經過一定的培訓后,將會很快很好的從事來自金融、電信、醫療、制造等行業的BPO業務。因此,解決黑龍江高素質人才就業問題,使其不外流,大力發展國際服務貿易是最好的選擇。同時,留住現有人才、主動承接和吸納高素質人才,也是黑龍江實現國際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

4.能夠減少環境污染,實現黑龍江節能減排的目標。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對外貿易主要以附加值較少的加工貿易為主。其原因有三:一是因為我國追求“規模的擴張、速度的擴張、外延的擴張和數量的擴張”的粗放型的對外貿易增長方式;二是工業化、產業化、組織化和現代化程度低,制造業也只能采用加工組裝型、生產主導型、模仿型和粗放型的模式;三是缺資本、缺技術、缺人才、缺管理經驗、缺產業運營模式,只能走加工貿易之路。而加工貿易嚴重消耗了我國的資源,破壞了生態和生活環境,帶來損失的治理費用已超過加工貿易的外匯收入。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約束性指標。而黑龍江省雖然實現年初確定的單位GDP能耗降低4%的目標,但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面臨的形勢仍十分嚴峻。與傳統制造業相比,服務貿易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特點。因此,黑龍江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國際服務貿易,積極發展生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和現代服務業的道路,使其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是提高黑龍江國際服務貿易水平的根本措施,也是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主要手段。

篇2

[關鍵詞] 服務貿易 國際競爭力 顯示性指標

中國服務貿易自改革開放尤其是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主要體現為結構不合理、競爭力不高,加快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在此背景下,當前對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現狀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為政府和服務企業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可靠依據,以進一步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進而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產業國際競爭力的評價指標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顯示性指標,另一類是分析性指標。前者用來說明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結果,后者用來解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原因。本文將采用總量規模、行業結構、凈出口指標、出口所占比例指標等顯示性指標,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相結合方法對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進行實證分析。

一、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總量規模分析

1.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

我國服務貿易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初年以來,得到了迅速發展,服務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1982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僅為46.11億美元,2008年增加到3060.36億美元,26年間增長了65.4倍,期間服務出口額從25.87億美元增加到1471.12億美元,增長了55.9倍,服務進口額更是由20.24億美元增加到1589.24億美元,增長了77.5倍!從1982年算起服務貿易總額突破100億美元經歷了8年時間,而從100億美元到500億美元,500億美元到1000億美元,1000億美元到3000億美元分別用了2年、7年、6年和5年的時間,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不斷加快。

2.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總量規模的國際比較

在2007年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服務貿易進出口國家或地區中,除中國和印度外均為發達國家。2007我國服務貿易出口排第7位,服務貿易進口排第5位,市場份額為3.7%。排名第一的美國服務貿易出口額是我國的3.75倍,市場份額高達13.9%。我國服務出口不僅與美國、英國(2007年市場份額為8.3%)、德國(6.3%)等經濟大國差距明顯,甚至不如人口和經濟規模較小的西班牙(3.9%)。

從動態角度看,我國的服務貿易發展遠遠快于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從1997年起,除了1998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服務貿易增長率低于世界服務貿易增長率外,其他年份均大幅超過世界增長率(見表1)。1997年~2007年,我國服務出口平均增長率超出世界9個百分點,服務進口更為明顯,平均增長率超出世界11個百分點。這種發展態勢導致我國服務貿易的世界份額不斷擴大,在世界上的排名穩步上升。1997年我國服務出口占世界服務出口總額的1.9%,在世界上排名16,服務進口占世界的2.3%,排名第10;到2007年我國服務出口的世界市場份額上升到3.7%,排名第7,前進了7位,服務進口世界市場份額上升到4.2%,排名升至第5位。

資料來源:根據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歷年數據整理

3.服務貿易在總貿易中所占比重的國際比較

雖然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取得很大進步,服務進出口進入世界前10名,但是與我國的貨物貿易相比,服務貿易發展顯得相對滯后,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所占的比重過小,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也低于許多發展中國家。

資料來源:根據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2008)數據計算

注:1=服務貿易總額/對外貿易貿易總額;2=服務出口額/對外貿易出口總額

如表2所示,2007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占對外貿易的比重僅為10.4%,服務出口占對外貿易總出口更是只有9.1%,遠遠低于美國、英國、西班牙等發達的服務貿易強國,也低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比重,在20個國家中僅比墨西哥稍高。這說明我國的服務貿易相當于貨物貿易發展滯后,同時也說明我國服務貿易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二、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結構分析

1.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及其變化

從服務出口結構上看(見表3),我國服務出口高度集中,運輸、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一直是我國服務出口的三大支柱。其中旅游出口比重高居第一,1998年~2002年旅游出口比重甚至在50%以上!運輸服務出口比重呈上升趨勢,到2008年比重升至26.11%,取代其他商業服務位居第二。其他商業服務出口比重除2003年出現較大波動外,整體呈下降趨勢,由1997年的31.25%降到2008年的17.66%。變化較大的兩個部門是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以及咨詢服務,分別從0.34%增長到4.25%和從1.41%增長到12.33%。總的來說,我國服務出口高度集中于傳統的服務部門,但結構處于不斷優化之中,尤其是近幾年更為明顯。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歷年數據計算所得。

2.我國服務出口結構的國際比較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服務出口低端化特征更為明顯,以2006年為例(見表4),中國在運輸、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三個傳統服務部門出口比重合計達91.45%!而在通訊、計算機、保險、金融、專利與特許、人文與消閑、政府服務的現代服務出口比重之和不足6%,而美國和英國分別達到36.26%和43.43%,差距明顯。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印度,由于抓住了國際服務業轉移的機遇,大力發展軟件外包服務,計算機軟件出口成為印度服務出口的重要支柱,占其服務出口30%以上,極大地改善了印度的服務出口結構,其經驗值得借鑒。

資料來源: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統計數據計算所得。

三、我國服務貿易的凈出口指標分析

1.總體服務貿易的凈出口指標分析

凈出口指標包括貿易專業化指數(TC)和產業內貿易指數(IIT) ,筆者對我國服務貿易1982~2005年的TC指數和IIT指數進行了實證分析,其結果如表5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1991年以前整個80年代,我國服務貿易的TC值為正, 1992年以來,除了1994年外,均為負值,但幾乎所有年份(除1995年)的均大于-0.10,這表明90年代以來我國服務貿易較弱的國際競爭力,并且近幾年來我國服務貿易TC值有上升的趨勢。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歷年數據計算所得。

從產業內貿易指數來看,20世紀80與90年代形成比較明顯的對比,80年代總體上產業內貿易指數較低,大多數年份在0.9以下,有3年甚至低于0.75。進入90年代以來,產業內貿易指數較高,除1995年為0.836之外,其余年份均在0.9以上,并且比較穩定,波動小。

2.分部門的TC指數

分部門來看(見表6),我國服務貿易TC值只有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的TC值一直大于零,表明我國在這兩個傳統服務部門的出口上具有比較優勢。其中旅游服務的TC值呈平緩下降態勢,而其他商業服務則波動較大,近幾年快速下降。運輸服務的TC值雖然一直為負值,但處于逐年上升趨勢,說明我國運輸服務的競爭力逐年加強。保險服務和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的TC值一直小于零,并且接近于-1,說明我國在這兩個部門的競爭力很弱。金融服務的TC值也一直為負,大多年份的TC值在-0.1~-0.30之間。而建筑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TC值出現了可喜的變化,由負值轉為正值,并且呈較快上升趨勢。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歷年數據計算所得。

四、出口所占比例指標分析

出口所占比例指標分析即通過RCA指數和CA指數 進行分析,筆者利用RCA指數和CA指數對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進行分析,其結果如下圖所示。從圖我們可以看出,不管從哪個指標來衡量,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都很弱。具體地,我國服務貿易的RCA指數一直低于0.8,并呈下降態勢,從1997年的0.619降低到2007年的0.48。CA指數始終小于零, 1997年至2004年間呈上升趨勢,由-0.263上升到-0.12,2005年后又開始回落,2007年降至-0.19。

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的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也是很弱的,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和英國,其服務貿易RCA指數均大于1.25,2007年英國的RCA指數甚至超過2(見表7);CA指數均大于零,其中美國的CA指數一直在0.5以上,英國近兩年也在0.5以上,說明英、美兩國的服務貿易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不光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即使與一些發展中國家印度相比,差距也不小。

資料來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 1998~2007年數據計算整理

五、結論

通過以上對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分析,我們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改革開放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服務貿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我國服務貿易相對于貨物貿易發展滯后,這與我國的經濟結構有關,同時也說明我國服務貿易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從靜態的角度來看,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與發達國家甚至于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但是從動態的、市場擴展的角度看,我國服務貿易是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

3.從服務貿易的結構看,我國服務貿易的結構不合理,主要依賴于傳統的旅游、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的出口,而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出口比例偏低,部分現代服務如計算機服務和咨詢服務的出口比例呈可喜的上升趨勢。

4.從凈出口指標分析來看,我國總體服務貿易的TC指數為負值,說明競爭力弱。從具體部門來看,傳統服務部門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呈下降趨勢;金融、保險、專利等部門的競爭力一直很弱;而建筑、廣告、咨詢等部門的競爭力今年來得到較為明顯的提升。

5.從出口所占比例指標分析來看,我國服務貿易的RCA指數一直低于0.8,并呈下降態勢,CA指數則一直為負,這表明以RCA指數和CA指數來衡量,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較弱。

綜上,中國服務貿易自改革開放尤其是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不斷優化結構、提升國際競爭力是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陳 憲:國際服務貿易―原理?政策?產業[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

[2]李懷政:中國服務貿易結構與競爭力的國際比較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2(12)

篇3

關鍵詞:中國與東南亞國際服務貿易發展情況

一、中國和東南亞服務貿易發展的基本情況

中國是服務貿易出口比較多的國家,在發展中國家當中處于領先的地位。領先地位不僅表現在規模處于首位,也表現在具備優勢產業和良好的發展基礎。在國際服務貿易市場上,隨處可見的是中國建筑業、旅游業、運輸業等相關的服務行業相當靠前的份額排名。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進一步加深合作,無形中擴大了對外服務貿易的開放程度,吸收了許多科學合理的經營方式和理念。近幾年來,我國服務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地提高,為服務貿易的科學、有序地發展增添了動力。中國與東南亞地區服務貿易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效果,但是在發展的各個方面,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

二、中國與東盟發展服務貿易中面臨的問題

(一)中國服務貿易區域發展極不平衡

受服務貿易特殊性的影響,加上我國經濟發展的格局,我國的服務貿易大多實在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地區,中原地區幾乎沒有,出現了發展極度不平衡的局面。因為地理位置和經濟條件都很優越,所以在運輸、保險、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服務和廣告宣傳等領域的發展比較突出,相較于內陸地區而言,優勢特別明顯。沿海地區也是目前中國最主要服務貿易出口地,浙江、天津、上海、寧波、深圳和廣東等地區服務貿易出口一直占全國服務貿易出口很大的比例。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沿海地區的服務貿易出口占總量的百分之九十左右,這種局域發展嚴重不均衡的狀況,給中國與東盟的服務貿易發展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二)中國服務貿易管理體制與發達國家相比較落后

中國在服務貿易發展的管理體制相對落后,缺乏科學性、合理性。無論是部門的相互協調,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環境;還是與服務貿易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統計制度都迫切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國關于服務行業的理解和對服務貿易的范疇劃分標準與發達國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統計出的數據就缺乏一定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如果數據不夠全面準確,在與東南亞國家進行出口服務貿易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就無法制定出科學合理有利于我國和他國發展的策略和方案。

(三)東南亞各國服務業水平存存在很大差異

東南亞地區國家經濟發展不均衡;服務業水平差異較大;而且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這些問題無疑為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發展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因為各國服務行業水平層次的不同,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相互開放服務行業難度很大,比開放貨物貿易還要難上很多,對各國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目前東南亞各國的服務貿易政策也存在不小的差異,在外資出資比例上印尼是馬來西亞的四倍左右。由此可見各個國家之間的服務貿易出口政策的巨大懸殊。這樣的這樣的外資政策差異對于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服務貿易制度建設增添了很大的障礙。

三、確保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服務貿易快速發展

中國理應利用與東南亞國家合作的契機,積極推進與東南國家之間的服務貿易發展,對東南亞各國的經濟發展和服務貿易的發展深入研究分析,有選擇的與東南亞的國家進行合作。制定科學合理的合作機制,不斷的加強互相交流,提升服務貿易水平和質量。政府應該晚上與服務貿易相關的措施和法律法規,改變管理體制落后的局面,加大對服務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引起和開發先進的技術設備,改善國內落后的服務手段,轉變服務供給的方式,增強專業知識,提升服務的質量和效益。提高我國服務業整體的國際競爭力,以此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經濟競爭力。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臺,加快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信息交流,充分發揮信息對雙方服務貿易的引導作用。如今的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信息在國際貿易的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對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自由貿易區內的服務業信息進行采集、存儲、分析、管理和應用,實現信息交流、信息共享,對推進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服務貿易的進一步發展的意義重大。要注重信息的更新、信息傳播的強大力量。對于大量的信息要擅于整合,利用好信息的超強的引導作用。通過多種渠道整合信息,集合重點內容,把握好信息流通,讓東南亞國家能更加清晰、全面、準確地了解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服務貿易的發展和合作情況。引導中國和東盟的資金、技術、項目、政策和人才等各種要素向中國與東盟服務貿易,領域聚集。

其次,改變現有出口的模式,擴大服務行業的出口。繼續發展我國的出口導向型貿易形式。相關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與東南亞國家的服務貿易領域高達六十幾億美元;中國是存在很大逆差的情況,想到改變這一現狀,主要的途徑就是發展對東盟的出口導向型服務業。中國與東盟《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給中國的服務出口貿易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很大的機會。中國不僅可以成為東南亞各國服務貿易的出口地,增加服務貿易出口的整體收入,還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國的服務業在東南亞地區的綜合競爭力。中國政府還可以借此機會扶持和發展國內那些亟待發展的服務行業。更可以引起外資,推動我國企業的拓展,這樣不僅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解決我國人才過剩的問題。還可以增加我國的整體經濟收入,提升國際競爭力,對中國貨物貿易出口、其他產業對外投資以及吸收外資也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蔡宏波.服務業產業內貿易研究: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比較[J].財貿經濟,2007,(10)

[2]查冬蘭,吳曉蘭.服務業外國直接投資對服務業各行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蘇省為例[J].國際貿易問題.2006

[3]查貴勇陳霜華.中國和東盟五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比較分析[J]南亞研究.2009,(01)

篇4

關鍵詞:知識密集型 服務貿易 對外開放 產業結構 TC指數 技術創新

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是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主要方向,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極大地促進了高科技研發成果在全球范圍內的推廣與應用,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作為衡量國家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核心標準,成為了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議題,探討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發展途徑,對于改變我國在世界貿易格局中的地位意義重大。

一.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相關概要

(一)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概念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是指企業或公共單位致力于知識創造、經營與傳播的經濟貿易活動,其知識密集度較高,多依靠新興技術與發明,是具備專業知識的商業服務組織。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一般分為生產者服務業與消費者服務業,前者是提供支持活動的商業機構,比如銀行與信托等金融服務行業;軟件與廣告等設計服務行業;會計與法律等商務服務行業;教育與培訓等教育服務行業;研發與技術等科研服務行業等等。消費者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則集中在酒店服務、醫療服務、房地產服務、保健服務領域。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建立在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基礎上,通過商業或自然人流動等形式,提供具備高知識含量、高技術含量、高創新含量的創新產品以獲取收益的商業行為。

(二)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特征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相較于勞動密集型服務業而言,往往擁有自身的技術專利,創造了服務的高附加值,它們的產品包含著大量知識,會直接參與消費者的知識創造活動,諸如信息技術服務、管理咨詢等行業,與消費者的知識互動明顯,建立了雙向學習的需求關系,其行業雇員一般接受過高等教育,他們是消費者創新活動的合作者,在知識的整合過程中起著發起、推動與傳播角色。因此,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具有服務的無形性、異質性、生產與消費的同時性,以及中間投入性等特征。首先,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服務不具備商品確定的與有形的空間形態,絕大多數的知識密集型服務供應者無法向消費者表明服務樣品的空間形態,且服務效果也只有消費者在購買了該服務以后才能感知到。其次,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生產、流通與消費環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們的生產過程具備時間與空間上的統一。再次,就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消費效果與品質而言,基于服務供應者的技能水平與服務態度差異,以及服務對象針對具體服務的差異需求,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呈現出異質化特征。最后,知識密集型貿易服務容括了生產者服務業與消費者服務業兩部分,前者明顯多于后者,生產者知識密集型服務往往作為其他商業活動的中間要素出現,承擔著提升生產效率,增加商品附加值的中間投入功能,因此以生產者服務業為主的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通常不是最終消費。

(三)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發展價值

二十一世紀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依靠服務貿易的拉動,2011年世界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為服務貿易,知識經濟的出現促使世界服務貿易的結構與品種呈現知識化傾向,推動了各國家產業結構與技術結構的升級,促使世界經濟形態向高級階段轉變,這一過程集中表現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品轉變,知識應用與科學技術創新成為發展的核心要求,是衡量國家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標志,在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高達百分之六十以上。相較傳統服務貿易來說,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產業鏈以知識技術的形式取代勞動力,其人才構成主要為具備較高創新型人力資本的腦力工作者,對社會大范圍產生的就業效應不明顯,但是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通過對社會生產的拉動間接增加就業機會,如服務外包創造的就業機會,發達國家每年有2%到6%的就業崗位流向發展中國家。由此可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發展關系著國家經濟增長、社會就業形勢、科學技術進步等方方面面。

二.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一)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產業結構

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總額呈逐年遞增趨勢,2011年進出口總額達到1818億美元,接近2006年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總額的三倍,我國近六年來知識密集型服務行業的具體分類貿易

我國人口基礎大,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使得人力成本較低,隨著我國加入WTO,近六年來建筑行業的海外工程承包項目增多,由圖可見,建筑行業2006年到2011年進出口總額增加了3.8倍;同時由于我國對信息化建設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對IT基礎設施、軟件系統工程的支持,多年來致力于積極運用計算機技術為改造傳統行業服務,使得計算機和信息服務行業的進出口總額增加了3.4倍;在保險行業方面,雖然起步較晚,但巨大的國內市場吸引了眾多國外資金的注入,增加了保險行業的進口額度;另外,我國金融服務行業受到體制與政策限制較多,發展非常緩慢;在影視文化產業領域的出口以武裝動作片為主,且多為港臺、日韓等文化背景相似的亞洲地區,六年來的貿易額度基本持平,處于徘徊不前的狀態。圖表顯示,我國進出口規模較大的知識密集型行業集中在咨詢、保險、建筑、專有權利使用和特許費、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領域,其他項目如金融、電影和音像、廣告和宣傳的規模較小,產業發展結構的兩極化預示著國內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產業鏈不完整,尚未形成集群化發展效益,產業間的協調功能差。

(二)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目前,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服務貿易競爭力普遍采用TC指數,TC指數是指該國(地區)某一產業的進出口貿易差額與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即:

TC=(某商品出口―某商品進口)/(某商品出口+某商品進口)

當TC取自范圍大于0時,越是接近1,說明此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越強;反之當取值范圍小0時,越接近-1,說明此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越低;當取值接近0時表明此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一般。下圖是我國2001年至2010年知識密集型服務分類行業TC指數

如圖所示,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指數均值為-0.4左右,國際競爭優勢低下,這與我國缺乏全球化的國際企業有關,我國服務行業發展晚,產業化基礎薄弱,且壟斷現象嚴重,行業本身的競爭活力不足,政府干涉成分較多,出口少進口多,貿易逆差情況嚴重。具體到單個行業來說,處于極大競爭劣勢的服務業有保險服務、專有權利使用和特許費;較大競爭劣勢的服務業為金融服務;微弱競爭劣勢的服務業為通訊行業。在競爭優勢方面,我國尚沒有極大競爭優勢行業,較強的優勢行業是廣告、宣傳、計算機與信息服務,電影音像類、咨詢類保持著微弱的競爭優勢。結合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發展環境分析,我國信息化服務貿易雖然在國家實施制造業信息化工程的戰略背景下發展迅速,但規模較小,很難參與國際競爭;金融服務貿易至2005年才全面對外開放,無論是經營條件還是管理水平都無法與國際接軌;諸如保險服務行業,人才素養結構參差不齊,缺乏熟悉國外法律與國際慣例的高素質人才,難以適應國際市場要求;在技術貿易方面,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的極大劣勢反映了我國技術貿易發展水平的落后,國內很多產業的核心技術受到國外專利的限制,技術創新與運用呈現被動局面。

(三)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開放程度

服務貿易開放度(ODS)是測量某國家某年進出口貿易總額在當年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的概念,反映了國家經濟增長在多大程度上依賴于國際服務貿易。我國2000年至2010年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度如

筆者之所以選取2000年至2010年十年間作為考察階段,是因為我國在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逐步開放對服務行業的限制,包括削減關稅水平,放開對外貿易經營權,完成了與國際規則相一致的《與貿易有關知識產權協定》,建立了相關的法律系統,致力于調整與優化自身貿易結構。從圖中可以發現,2007年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對外開放度達到頂峰。2008年發生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亞洲國家的服務貿易主體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圖中顯示2008年與2009年兩年間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對外開放度下降,隨著2010年全球經濟回暖,再次開始呈現上升趨勢。雖然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在堅持開放國內服務市場方面做得不錯,但服務貿易管理制度與立法系統還存在著漏洞,主要表現為行業壟斷現象、職能部門缺乏統一的協調化管理、部分法律法規的操作性不強、中央與地方的相關政策存在差異等等,造成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行業呈現出區域發展的不平衡狀況,我國東部省份,如北京、江蘇、上海、天津、廣東等五個省份的地方性開放度更大,區域發展政策惠及更廣,創新型人力資本更集中,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也就更高,占據全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75%以上,相較之下,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水平遠遠落后。

(四)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創新能力

在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價值構成中,創新能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重要性源于知識密集型服務行業對高新技術的內在要求,即在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發展過程中依賴國民經濟的前瞻性驅動力。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創新能力不僅需要高素質人才,還需要獲得政府等公共政策機構、科研機構、中介機構等外部環境的支持。一方面,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創新型人力資源存在政策環境的基礎障礙與體制障礙。我國大城市對創新型人才的聚集效應明顯,但中小城市經濟不發達,高等教育與科研院所不足,造成人才地理性分化嚴重,且我國人才培養的體制落后,缺乏專業化、開放化的指導思想,高校辦學與市場需求脫節,重理論輕實踐,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適應力較低。另一方面,我國科技中介機構發育遲緩,科技中介機構不僅自身屬于知識密集型服務業,還擔任著促進行業知識流動與技術轉移的催化劑角色,根據2010年我國科技情報調研項目報告,我國科技中介結構的類型、組織規模、成立時間如下圖所示:

我國科技中介機構成立于三年以內的超過80%,屬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在組織規模方面,機構人數在二十人以內的超過70%,組織規模小意味著組織系統不健全,運行機制落后,且服務內容單一。從我國科技中介機構的類型來看,接近70%的科技中介機構的工作性質為情報咨詢、項目評估、創業支持范疇,對知識密集型服務行業來說最重要的專業技術研發機構僅占16.8%,可見我國科技中介機構尚且無法適應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發展對知識與技術運用的核心需求。

三.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發展路徑

(一)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產業結構調整

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產業結構優化應堅持協調發展,關注產業成長性。縱觀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行業,軟件業的滲透性較強,可以與傳統產業相結合,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革,其作為信息產業的核心組成部分也能很好地帶領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因此我國可通過軟件業加速知識密集型行業的人才集聚效應,為制造業提供知識生產的有效平臺,形成市場技術研發與人才配置的良性滾動。再比如,近年來我國網絡服務業迅猛發展,可利用網絡服務業為工業生產服務,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產業結構增長方式的轉變。另外還可利用網絡服務為地方專業市場服務,地方專業市場一般為國家地方性特色經濟市場,網絡服務可影響傳統特色經濟的運作方式,既能激活新形勢下的經濟活動,又能開發傳統特色行業的國際競爭優勢。除此,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發展存在著區域性發展失衡現象,一方面,防止發展失衡需要尋求合作。比如東部知識密集型產業較多依托科技創新基地,是打造出口產業的集聚地,而中西部地區的勞動力資源豐富,可引導相關加工貿易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形成產業鏈的延伸。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應幫助中西部服務業引資、引技,以及引智,建設好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的示范區,在政策上鼓勵外商投資,促使行業機會的顯現。

(二)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國際化策略

提升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應從改善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現狀入手。一是信息產業,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有了長足進步,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這一差距是我國信息產品缺乏造成的,提升我國信息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需要在核心領域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當今諸如手機芯片等領先技術均屬于國外。因此我國信息服務行業強大人才儲備,提升自身創新研發能力是發展關鍵;二是金融行業,我國應繼續推進金融體制改革,通過經濟調控與行政調控相結合,規范國內市場,重在打破我國金融行業的壟斷現象,鼓勵有序競爭。面對金融國際化,國家應完善匯率機制,堅持適度保護與有序開放的原則,促使國外金融業的先進水平為我國金融業發展起到示范與激勵作用,扶持國內金融業積極研究與創新產品,逐步適應國際市場要求;三是技術服務貿易,我國技術服務貿易落后,對發達國家的技術依賴嚴重,其根源在于國內市場的技術創新動力缺乏,以及將技術轉化為產業的能力不足。高新技術產業是知識經濟的支柱,我國政府應向高技術產業實施政策傾斜,鼓勵民用科技計劃,重視吸收國外科技人才參與項目合作,促使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優化社會資源配置,以重點高新技術產品的投產提升我國技術服務的整體競爭力。

(三)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政策支持體系

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對外開放度有賴于立法制度的健全。首先,國家應強化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立法原則,在逐步開放服務領域的同時堅持穩定國內市場與維護國家,保障對外開放過程中的國家經濟與政治安全。在此原則上,依照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簽訂的《服務貿易總協定》,確立多邊協商原則,制度服務貿易基本法。其次,我國服務行政部門的種類繁多,統一性較差,各部門之間的政策沖突頻頻發生,服務貿易基本法的制定應考慮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實際發展情況,與其發展制度、發展規律相互銜接,切實面向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開放需求,既確保科學合理,又突出可操作性。再次,改善外資立法體系。我國外資立法應遵循WTO協議,立足于基本國情與外資利用的實際背景,完成與全球多邊貿易法律體制的接軌,比如修改對國外服務行業投資的股權限制,強化外資法規的透明度,改變外貿立法中自相矛盾的現象,合理簡化外資審批制度,從而改善投資軟環境。最后,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發展要求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完善,政府方面應強化《知識產權協議》的執行力度,整頓服務市場秩序,嚴厲打擊知識侵權行為,通過對公平競爭原則的堅持,維護知識密集型服務企業的經營自與自主知識產權。除此,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企業自身處于技術開發與貿易的中心位置,提升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樹立員工尊重知識產權的良好意識必不可少,對于專有技術除了防止泄密外,應積極申請專利,促進技術轉讓,擴大影響。

(四)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創新能力培養

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創新能力培養需要解決人才問題,走產學研究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一是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社會企業的職能相互統一,例如高校專業設置與行業需求結合,科研活動與地方經濟建設結合,通過產學結合促使學員投入前沿技術的研究課題,又比如高校面向企業開展學術研究與咨詢活動,提升校研組織的科技創新活力。二是服務行業為高校人才培養方向把關,比如在高校建立科研基地,實施工學交替的人才供應機制等等。另外,我國科技中介結構的發展滯后,應大力推進科技市場建設。一是打造科技服務的發展平臺,可利用網絡整合政府部門、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等信息資源,提升科技中介服務的信息質量,鼓勵科技中介機構之間開展交易洽談會、成果對接會等互聯活動;二是政府相關部門應牽頭扶持重點科技中介機構的發展,幫助機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專業人才,促使重點科技中介機構做強做大。三是政府成立專項資金用于高科技企業孵化與科技成果的推廣,同時建立考核與表彰制度,獎勵先進,配合宣傳,幫助提升優秀科技中介機構的知名度。四是強化組織協商與管理,防止科技中介服務市場的違法亂紀、弄虛作假現象,可召開工商局、質檢單位、民政部、人事廳等各職能部門的聯合會議,突出協作與配合。

參考文獻:

1.金雪軍:《中國知識服務業發展問題探析》,《軟科學》,2007年第16期。

2.王鐵山:《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內涵、效應與發展趨勢》,《服務貿易》,2009年第06期。

3.熊正德:《對我國服務貿易開放度的度量》,《統計與決策》,2007年第08期。

4.劉海云:《我國服務貿易結構與貿易競爭力的實證分析》,《國際貿易問題》,2008年第10期。

5.楊青:《對我國服務貿易結構的思考》,《現代商貿工業》,2008年第11期。

篇5

關鍵詞:旅游服務貿易;服務貿易;現狀;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7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117(2012)02-0367-01

一、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及問題

(一)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服務貿易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開始發展,到2009年,旅游服務貿易總收入從1978年的2.63億美元,增加到395.6萬億美元,30年間增長了150倍;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居世界位次由1980年的第34位上升到第5位,入境游客人數的增加,帶動了周邊交通,民航,住宿等行業的發展,也緩和了就業形勢。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國家以及第四大旅游客源國,屆時不僅會對中國服務貿易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將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二)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國際競爭力在不斷提高,成為了旅游服務貿易大國,但并不是旅游服務貿易強國。

1、外國客源市場不夠豐富

據國家旅游局的數據統計,在外國客源市場中,日本和韓國分別是我國第一和第二大客源國,此外是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澳大利亞。雖然這幾個市場很重要,但是經過這么多年的高速發展,市場需求增長已經進入平穩期,當需求逐漸趨向飽和,其開拓能力必然也會受到制約,而有開拓潛力的歐洲等國的入境游客人數卻沒有顯著增加,這反映出我國的旅游服務貿易還需要進一步挖掘出更廣闊的市場。

2、立法滯后

我國先后出臺了十幾部針對旅游業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這些法規對規范旅游行業,加強旅游監管,促進旅游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沒有從法律層面對旅游業的發展加以保護和約束,旅游業法律的空缺不僅與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現在的發展規模極不相稱,也導致了旅游服務業監管的不力。

3、旅游資源開發和保護問題

一直以來旅游業都被當做“無煙產業”或者“綠色產業”,旅游服務貿易由于前景廣闊,因此一些地方政府更是把旅游當做支柱產業,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我國旅游資源遭到破壞,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環境污染嚴重,二是生態環境破壞,三是旅游景觀資源破壞,嚴重影響了我國旅游業的發展

近幾年來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呈現地區性不平衡,東部11個省級行政區旅游外匯收入大于中西部20個省級行政區,且東部地區旅游外匯收入在81%以上,占據絕對優勢。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區經濟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和開發均不足,而東部地區剛好相反,不僅開發早且交通便利,基礎配套設施配置到位。如果這種差異性發展持續下去,不僅將導致東部地區的旅游資源長期負荷,而中西部地區旅游設施閑置,還會嚴重阻礙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4、旅游市場營銷力度不夠

我國旅游市場既缺乏效果顯著的營銷方式,也缺少資金投入。首先在方式選擇上,大部分旅游項目缺乏創意,自然資源沒有和人文背景結合,宣傳方式簡單落后,缺乏市場競爭力。其次就是旅游投入不到位,據旅游協會資料顯示,每增加1美元的營銷投入,就可以增加123美元的收入,但是我國國家旅游局的年營銷投入只有350萬美元,僅占世界總數的0.175%,可見,缺乏有力的營銷,會直接影響到旅游收入.

二、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優化產品結構,拓展客源市場

我國有著極為豐富的旅游資源且地區特色突出,適合開展形式多樣的旅游活動。因此我國必須優化旅游產品結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著力創新旅游產品,并結合相關文化創意產業,增加旅游產品的供給,吸引國外游客。例如西班牙發展成為世界旅游強國,不光是依靠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資源,還依靠一系列的措施,在產品的開發上注重多元開發,強調品質取勝。我國不能只局限于旅游觀光這種傳統方式,也應增加休閑度假,商務旅行,自助游等旅游方式的選擇,并開發具有中國特色的旅游產品,設計出精品路線,來吸引國外游客。

(二)加強政府主導,完善立法

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離不開各方面的協調和參與,我國應加強政府的主導地位,擴大政府間的合作與交流,消除國際旅游服務貿易壁壘,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同時要加快旅游立法的工作進程,參照WTO的相關規則,建立完善的旅游法律體系。其次要加強監管力度,堅持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全面提升我國旅游服務的質量,

(三)合理開發利用旅游資源

中國早在1985年加入了《世界遺產公約》,這意味著追求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必須做到合理開發旅游資源,使之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開發的過程中妥善處理好經濟利益和環境利益,眼前利益和將來利益之間的關系,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自然環境的承載范圍內,建設旅游服務基礎配套設施。同時要從政策、科技手段、經濟投入多個方面對旅游資源實行有效地保護。

(四)結合地方特色,協調區域發展

促進中國旅游服務貿易整體快速發展,必須打破地理區域和行政區域的限制,從全局出發協調區域發展,同時要結合地方特色,例如西部地區自然人文景觀獨特而神秘,對外國游客很有吸引力,但基礎設施薄弱;而東部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基礎設施全面,交通便利,長期來是我國入境游客最大的集散地。因此對于發展西部旅游,要注重充分發揮旅游業關聯帶動作用,走出一條西部地區特色產業發展的路子,同時要注重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走出了一條旅游富民的路子。對于東部地區要加強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創新,促進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的融合。加強各地區之間交流合作,發達的東部地區扶持中西部,在發展的基礎上利用區域內部旅游資源的優勢互補,開展多樣化、特色突出的旅游活動和交流活動。

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

參考文獻:

[1]任曉燕,霍朱蓮.我國旅游服務貿易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技術與創新管理,2008,4.

篇6

1995年1月1日《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正式生效,使得國際服務貿易有了各成員國共同遵守的國際規則,有力推動了全球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進程。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步伐正在加快,《服務貿易總協定》對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影響也將逐步顯示出來。因此,以《服務貿易總協定》為中心,結合我國的立法與實踐,對國際服務貿易領域的根本性法律問題加以研究,應是一項有意義的勞動。

本文共六章,主要分析WTO基本原則在國際服務貿易領域的運用,以及我國國際服務貿易中普遍存在的主要法律問題,并就我國“入世”后面臨的挑戰提出相應的法律對策。

第一章對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訂立《服務貿易總協定》的背景及WTO的基本原則作了介紹,作為導入正文的緒論。

第二章對最惠國待遇原則的基本內涵、性質、例外情況及我國服務貿易適用最惠國待遇的現狀作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調整對策。

第三章對國民待遇原則的基本內涵與性質,國民待遇原則在《服務貿易總協定》中的例外,超國民待遇與低國民待遇在國際服務貿易領域的立法與實踐,以及國民待遇原則在我國服務貿易領域的適用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第四章主要分析市場準入原則的基本內涵,數量限制措施,美、日等國的市場準入實踐,我國的市場準入規定及為適應WTO體制應作的調整。

第五章主要分析透明度原則的內涵、具體要求及例外情況,并探討我國國際服務貿易中的透明度問題及適應WTO體制的對策。

第六章分析了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內涵及其實現步驟、關于承擔特定義務的談判、計劃表的制定與修改、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障礙,并結合我國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若干法律對策。

關鍵詞: WTO基本原則 國際服務貿易 立法與實踐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一、 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與《服務貿易總協定》 1

二、WTO的基本原則 2

第二章 國際服務貿易與最惠國待遇原則 4

一、最惠國待遇原則的內涵、性質及其在國際服務貿易中的適用 4

二、最惠國待遇的例外 7

三、我國服務貿易適用最惠國待遇的現狀及其調整對策 9

第三章 國際服務貿易與國民待遇原則 12

一、國民待遇原則的基本內涵 12

二、國民待遇的性質及其在《服務貿易總協定》中的體現 13

三、超國民待遇和低國民待遇 15

四、國民待遇原則的例外 16

五、國民待遇原則在我國服務貿易領域的適用現狀及

“入世”后的對策 17

第四章 國際服務貿易與市場準入原則 22

一、市場準入的基本內涵 22

二、市場準入原則中的數量限制措施 22

三、美、日等國市場準入實踐 24

四、我國的市場準入規定及為適應WTO體制應作的調整 26

第五章 國際服務貿易與透明度原則 31

一、透明度原則的內涵及其重要性 31

二、透明度原則的具體要求 32

三、透明度的例外 33

四、我國國際服務貿易中的透明度問題及適應WTO體制的對策 34

第六章 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與特定義務的承擔 37

一、 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及其實現步驟 37

二、 關于承擔特定義務的談判 40

三、 承擔特定義務計劃表的制定與修改 41

四、 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障礙 42

五、 我國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44

結束語 46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一章 緒 論

一、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與《服務貿易總協定》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由于經濟生活和國際分工的縱深發展,促進了國際服務貿易規模日益擴大和交易額的急劇上升,使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遠超過貨物貿易的增長,特別是由于高新技術的日新月異,使許多過去無法作為貿易對象的技術和信息成果,如今均可轉化成為國際服務貿易的內容,從而使國際服務貿易的種類不斷增加,內容和范圍不斷擴大1。尤其是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國際服務貿易更有突飛猛進的發展。1970年,世界服務貿易總額只有710億美元,而到1980 年則猛增至3830億美元,10年間增長5倍多。1980-1993年,世界服務貿易年平均增長7.7%,而同期貨物貿易年平均增長只有4.9%2。1998年,世界服務貿易額達到12900億美元, 在全球貿易總額中的比重約為五分之一3。隨著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經濟的飛速發展,世界貿易還將進一步由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傾斜。

1986年開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第8輪多邊貿易談判(即烏拉圭回合談判),決定將服務貿易及其有關問題列入談判重要議事日程并成立單獨的談判組。經過7年的艱苦談判,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的部長會議上,117 個國家和地區在包括《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在內的烏拉圭回合一攬子協議上簽了字,《服務貿易總協定》于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

我國在1986年提出恢復在關貿總協定中的締約國地位的要求后,一直以積極的姿態參加了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各項議題的談判,并且簽署了“最后文件”。中國與其他關貿總協定的締約方一樣,是《服務貿易總協定》的起草者和創始方。我國同其他各締約方談判了服務貿易市場準入減讓問題,并于1994年9月13日提出了正式的服務貿易市場準入減讓表。現在,中國已與美國、歐盟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達成協議,這意味著中國即將跨進世界貿易組織的大門。《服務貿易總協定》作為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組成部分,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對我國的服務業及國際服務貿易的影響將大大加強,在促進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同時也必將給國內服務業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為此,本文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的規則及我國國際服務貿易所面臨的有關法律問題進行初步的探討。

二、WTO的基本原則

任何一個法律體系都有具有最高效力、體現其價值取向、對具體規則具有指導意義并構成該法律體系基礎的基本原則。WTO法律體系也不例外。WTO的基本原則散見于《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協定》、《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服務貿易總協定》以及歷次多邊貿易談判特別是烏拉圭回合達成的一系列協定。因此,世貿組織各協定共同構成了WTO基本原則的淵源。WTO的基本原則主要有:國民待遇原則、最惠國待遇原則、透明度原則、市場準入原則、貿易自由化原則、公平貿易原則、關稅保護原則、公平解決爭端原則等。與國際服務貿易有關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以下各項:

(一) 最惠國待遇原則

締約國的一方現在或將來給予第三國的一切優惠,應無條件地、無補償地、自動地適用于締約的另一方4,這就是WTO的最惠國待遇原則。在WTO體制下,該原則具有無條件性、無歧視性、多邊性、自動性的特點,締約國的一方取得締約國的另一方的利益、優待、特權或豁免,其他締約國也自動取得這些利益、優待、特權或豁免。當然,在WTO法律體系中,最惠國待遇也有一些例外規定。最惠國待遇使得除本國之外的任何締約方在本國市場上進行公平競爭,對國際貿易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二)國民待遇原則

國民待遇原則是指在貿易條約或協定中,締約方之間相互保證給予另一方的自然人、法人、產品、投資和稅收等在本國境內享有與本國的自然人、法人、產品、投資和稅收等方面的同樣待遇5。國民待遇是WTO另一重要基本原則。如果說最惠國待遇原則使得除給惠國之外的所有世貿組織成員方享有平等待遇,那么國民待遇則使得世貿組織成員的商品或服務進入另一成員領土后,也享受與該進口國商品或服務相同的待遇。國民待遇原則具有平等性和互惠性,即各成員方一般相互給予對等的國民待遇。但在WTO體制下,國民待遇也有許多例外規定。

篇7

關鍵詞:國際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競爭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服務貿易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日益成為衡量一國家或地區國際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山西省一直是我國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模式的典型代表,而近年來,山西省的煤炭、化工等行業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山西的資源轉型發展迫在眉睫。隨著國際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山西服務貿易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與發達城市相比還存在著很大差距,國際競爭力水平較弱。所以深刻認識山西省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現狀以及影響因素,明確其所處的發展階段,對于提升其整體經濟水平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山西省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目前來看,山西服務貿易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服務外包起步較晚、發展緩慢。山西服務外包企業2008年后相繼成立并開展業務,經過幾年的發展,2013年全省有出口實績的服務外包企業僅9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456.44萬美元,且均為太原市企業。②技術引進波動起伏、質量不高。技術引進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德國、英國等西歐發達國家。技術引進的行業主要是制造業。③文化貿易發展較快,前景看好。山西文化產品出口呈現較高的增長態勢。文化產品出口主要以民間工藝品為主。出口市場遍布歐洲、美洲、亞洲等。

二、山西省服務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①服務貿易規模較小。截止當前,山西省的服務貿易在全國內的占比僅為0.3%左右,居中部六省末位。

②服務貿易結構不優。山西省服務貿易主要依靠旅游服務、對外承包工程等傳統方式,作為反映服務貿易主要水平的服務外包、技術引進、文化出口這三項占比不足10%,信息技術、文化產業不發達,“走出去”步伐小。

③交化出口差距較大。山西的文化貿易總體規模小,出口企業少,缺少競爭性。文化產業出口主要以工藝品為主,版權輸出很少,出口演出主要是文化交流,沒有票房收入,與文化出口發達省市相比,差距較大。

④服務貿易人才緊缺。調查顯示,山西省內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有16萬多人,但僅有10%的工科大學畢業生能夠勝任服務外包企業的工作。此外,山西省缺少具有全球眼光、能夠帶領大型技術團隊承接復雜外包的高級管理型人才以及具備外語能力,熟悉發包國商業文化的技能型人才。此外,人才流失也十分嚴重。

三、山西省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對策

(一)立足國內市場,提高國際競爭力

服務業是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發展服務業是提高服務貿易的競爭力的必要條件。目前,山西省還有很多的服務業企業無法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這些企業應當立足國內市場,通過各種途徑來細分開發國內市場,提高經營水平,來滿足國內各個層次和水平的人民和企業對于各類服務的需求,以國內市場為依托來取得國際市場競爭的優勢,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

具體措施如下:首先,服務業企業建立和健全國際認證的服務業質量保證體系,努力提高自身服務產品的質量使其達到國際要求;其次,服務業企業要進行企業結構調整,在資金、人才和技術培養等方面建立相應的國際經營戰略,構筑能夠引領山西省服務貿易走向國際化,縮短與發達國家服務貿易水平差距的中堅力量。在此基礎上,政府應當出臺政策以引導服務業企業從事跨國經營,從事海外業務的拓展,努力推動山西省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二)加快服務貿易人才的培養

一是要有計劃地在中職學校和高等院校增設服務業緊缺的專業,擴大招生規模,培養既熟悉國際規則又了解省情的現代服務業高級國際化人才;二是要加強服務業人才的持續教育,充分利用各類教育手段和教育設施開展服務業技能人才的再培訓再教育,鼓勵企業和高校之間合作開辦服務業人才培訓基地,有關的政府部門也可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三)積極發展服務外包

積極推進服務外包市場體系的建設,在服務外包總體發展規模、產業發展布局、發展模式、價值鏈位置、區域政策、財政稅收等方面加快形成配套措施。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通過合資,合作,跨地區跨行業并購等方式,做大做強服務業外包企業。

(四)結合山西自身產業發展優勢

由于在當前,山西省文化貿易發展較快,前景看好。山西文化產品出口呈現較高的增長態勢。此外,山西省的旅游業發展趨勢向上。省內可從這兩個產業出發,開展國際服務貿易。

(五)重視技術引進的質量和效率

目前,山西省技術引進主要以制造業為主,帶來的問題就是加劇產能過剩問題。因此,在解決這一矛盾時,應當重視引進的質量和效率。搭建技術引進的信息化平臺,通過建立全面、有效的科技信息網和具有國家級企業級的技術信息專業機構,方便企業快速了解國際賣家的詳細背景資料、出口狀況等深度信息,真正引進并掌握國內急需的先進技術。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但近年來,中國作為一個具有14億人口的大國,發展勢頭迅猛,但山西的發展,卻沒有跟上。本文旨在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上為山西的發展獻出良策,力求增強其自身綜合實力與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紹媛.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 —基于進出口數據的指標分析[J] 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5(5) 

[2]姚戰琪.服務全球化條件下中國服務業的競爭力:問題和對策[J] 國際貿易,2009(6) 

[3]殷鳳.陳憲.國際服務貿易影響因素與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J] 國際貿易問題,2009(2) 

篇8

【關鍵詞】國際服務貿易;比較優勢;TC指數,RCA指數

在分析一個國家(地區)或一個國家(地區)某個行業的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的時候,目前常用的指標有:國際服務貿易總量、國際市場占有率、出口貢獻率、TC指數、RCA指數、RTA指數、NRCA指數。其中,TC指數是凈出口與進出口總額的比值,但是名稱很多,最容易混淆。例如,TC指數,即貿易競爭指數又被稱為比較優勢指數CAI,國際貿易專業化系數TSC,貿易專業化指數,貿易專門化指數,貿易競爭力優勢指數,可比凈出口指數NBT,凈出口指數等。此外,美國學者沃爾拉斯(Vollrath,1988)設計的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RCA'或CA,又被稱為相對貿易優勢指數RTA,就是出口的RCA指數與進口的RCA指數之差,為了彌補RCA指數僅考慮出口的局限。各種國際服務貿易比較優勢測度指數的具體含義請參考馮宗憲、郭根龍(2008)。

殷鳳(2010)在分析中國服務貿易比較優優勢時,采用了國際市場占有率、服務出口貢獻率、貿易競爭力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相對貿易優勢指數和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并指出在評判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時應綜合使用,對各指數反映出來的差異進行具體分析。張向前、劉福金(2010)在對照美國、日本、新加坡、印度分析我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的時候,采用了國際市場占有率、凈出口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董小麟、龐小霞(2007)在分析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時,采用了出口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力優勢指數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孫江明、蘇琴(2006)在研究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時,采用了國際市場占有率、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貿易專業化指數。

可是在常用的測度國際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程度的指數中,RCA指數與TC指數的不協調性是困擾科研和教學的一個突出問題。一方面,RCA指數與TC指數判斷標準造成的矛盾,不能確定某個國家或地區的服務貿易是否具有優勢,也不能斷定某個行業是處于優勢還是劣勢地位。另一方面,按照RCA指數與TC指數的大小排序出現的困惑,依據RCA指數排名15位,而TC指數顯示是第9位,那么不禁使人懷疑根據指數排名來解釋國際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水平到底有多大的參考價值呢?

一、RCA指數與TC指數的含義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CA)又稱相對出口績效指數,是美國經濟學家巴拉薩(Balassa,1965)提出的反映一國某類商品或服務出口競爭力的指標,即一國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出口額占該國出口總額的份額與世界該種商品或服務的出口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份額的比重,反映了一國某種商品或服務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以及謀一產業的出口與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較的相對優勢。一般來講,RCA指數大于1時,該商品或服務具有顯示性比較優勢;RCA指數小于1時,該商品或服務處于非比較優勢地位。具體對于服務貿易來講,若RCA指數大于2.5時,該國的服務貿易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若RCA指數小于2.5大于1.25時,該國的服務貿易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若RCA指數小于1.25大于0.8時,該國的服務貿易具有中度(一般)的國際競爭力;若RCA指數小于0.8時,該國的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較弱。

貿易競爭指數(Trade Competition Index,TC)是指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它是總體及行業國際貿易競爭力分析的常用指標,能反映出比較優勢狀況。若TC大于0時,說明具有比較優勢,越接近1,國際競爭力越強;若TC小于0時,說明不具有比較優勢,越接近-1,國際競爭力越弱。另外,TC接近于0時,說明比較優勢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TC等于1時,表明只有出口沒有進口;TC等于-1時,則意味著只有進口沒有出口。

從RCA指數與TC指數的定義可以看出,RCA指數只考慮了一國服務貿易的出口一方相對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沒有考慮進口,而TC指數只考慮了一國服務貿易自身進出口的相對比較,沒有考慮世界狀況。從RCA指數與TC指數的判斷標準來看,RCA指數應當以1為分界,可是對于服務貿易卻具體分成四個區域,對于[0.8,1.25]的區間也有兩種說法,殷鳳(2010)認為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而張向前、劉福金(2010)認為具有中度的國際競爭力。TC指數以0為分界,RCA指數在1附近卻是一個區間。若某個國家服務貿易的TC指數小于0時,對應的RCA指數處在[0.8,1.25]區間內,那么我們判定該國服務貿易是具有比較劣勢,還是具有中度或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呢?

沃爾拉斯設計的CA指數(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ex,CA)同時考慮了出口和進口相對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較,把一國的進出口與世界狀況都放在一起考慮,并且判定標準也是以0為分界。看似完美的組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CA指數范圍不是一個閉區間,比如出口的RCA指數很大,而進口的RCA很小,那么CA指數可能大于2,也可能大于5。其次,CA指數越大越具有優勢,越小越具有劣勢嗎?非也。若CA指數非常大或者非常小的話,那么恰恰表明該國服務貿易或者剛剛起步,或者畸形發展。其他的國際服務比較優勢指數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最優的國際競爭力指標應當是局限在該指數區間的某個區域內或某個點上。

巴拉薩于1989年又設計了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Net Export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NRCA),即一國服務貿易出口在總出口中的份額與該國服務貿易進口在總進口中的份額之差。判定標準是:若NRCA指數大于0時,那么該國服務貿易具有優勢;若NRCA指數小于0時,那么該國服務貿易不具有優勢。由于世界總出口額與總進口額幾乎相等,世界服務貿易的總出口額與總進口額也是幾乎相當的,所以從理論的某種程度上來看,CA指數與NRCA指數是一致的,兩者只是一個簡單的倍數關系。但是實際上考慮到統計數據的誤差或遺漏的影響,CA指數與NRCA指數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要考慮上統計數據缺陷的話,那么嚴格以0為分界的判定標準可能就不太準確,也就是說指數在0附近,意義不太明確。TC指數也存在相同的問題。

二、RCA指數與TC指數的矛盾

因為RCA指數與TC指數分析國際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的角度不同,再加上服務貿易統計數據本身的缺陷,所以兩個指數之間存在少數的或小范圍的不一致情況是正常的。殷鳳(2010)的表2中,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的服務貿易比較優勢指數就存在這樣的問題。愛爾蘭的TC指數小于0,而RCA指數卻遠大于1,荷蘭的TC指數大于0,而RCA指數卻小于0.8,比利時的TC指數大于0,而RCA指數小于1。張向前、劉福金(2010)的表3與表4對照可以看出,在1997年和1998年新加坡的TC指數大于0,而RCA指數小于1;在1997年至2003年印度的TC指數小于0,而RCA指數遠大于1。董小麟、龐小霞(2007)的表3與表4對照可以發現,在1995年英國的TC指數小于0,而RCA指數大于1;在1997年至2005年墨西哥的TC指數都大于0,而RCA指數全都小于1;更有意思的是,從1995年到2005年我國的旅游服務貿易比較優勢指數,TC指數全部大于0,而RCA指數全都小于1。孫江明、蘇琴(2006)的表4與表5對照顯示,美國、日本和英國從1999年到2003年的運輸服務貿易比較優勢指數,TC指數全部小于0,而RCA指數全部大于1;在2000年法國的TC指數小于0,而RCA指數大于1;在1999年和2000年西班牙的TC指數小于0,而RCA指數大于1。RCA指數與TC指數不一致情況在國際貨物貿易的比較優勢分析中也是大量存在。但是,如果按照RCA指數與TC指數的判斷標準得到的結論相去甚遠,那么該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結論的可靠性就需要反思了。

另外,在殷鳳(2010)的表2中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即依據RCA指數與TC指數的大小排序是不一致的。在2007年和2008年,若按照TC指數,那么中國位次分別是第9位、第12位;若按照RCA指數,那么中國位次都是15位。香港在2007年按照TC指數是第1位,而RCA指數是第6位。張向前、劉福金(2010)的表3與表4對照發現,自1997年至2008年,中國的TC指數一直大于日本的,可是中國的RCA指數卻總是小于日本的;同樣,從1999年到2008年,印度的TC指數都是小于美國的,但是印度的RCA指數卻一直是大于美國的。董小麟、龐小霞(2007)的表3與表4對照顯示,1995年到2005年我國的TC指數都大于英國的,而1995年至1998年、2003年至2005年我國的RCA指數卻都小于英國的。孫江明、蘇琴(2006)的表4與表5對照可見,1999年到2003年日本的RCA指數都大于德國的,但是日本的TC指數都小于德國的。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若只是按照兩個指數排序的位次來解釋一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或某一個行業的服務貿易競爭力水平的話,那么判定結論的混亂是不可避免的。

三、對RCA指數與TC指數的反思

在教學中突然遇到這種困境,再加上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學生,既頭疼又欣慰。雖然我努力從兩個角度進行解釋,但是結果還是不能令同學們滿意。一方面,RCA指數與TC指數盡管都被稱為比較優勢指數,可是它們都不是比較優勢理論的直接應用,不具有嚴格的邏輯關系的結論,只是分析國際服務貿易總量狀況的一個指標而已。另一方面,RCA指數與TC指數之間并不存在嚴格的對應關系,因為它們是從不同角度來解釋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力水平的。

對于前者,比較優勢理論是指示國際專業化分工和貿易方向的依據,嚴格的假設前提推導出簡單明了的邏輯結論,恰當的國際分工與合理的貿易方向能提高參與各方的整體福利。然而,RCA指數與TC指數都是既不能明確國際分工也不能體現國際服務貿易的方向。RCA指數只是從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世界平均水平的角度來衡量該國服務貿易總量或者某一服務行業總量出口的競爭狀態,一方面體現了相對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位置,另一方面顯示了在各國中的位次。TC指數則是從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相對關系角度衡量該國服務貿易總量或者某一服務行業總量進出口差額的競爭狀態,一方面體現了進出口差額本身的平衡關系,另一方面顯示了不平衡程度在各國中的位次。RCA指數與TC指數是大些還是小些能夠增加參與服務貿易各方的福利,它們都沒能明確的回答。可是,它們都暗含著在公平競爭環境中,競爭取得較大的指數是提高該國或該行業福利的體現,從而服務貿易的參與各方都能在不斷你追我趕的競爭中提高整體福利,同時,RCA指數與TC指數將會不斷趨向平衡狀態,RCA指數接近于1,TC指數接近于0。所以,RCA指數與TC指數還蘊含著既要逃離平衡狀態又要趨向平衡狀態的一對矛盾。

對于后者,教學組的老師給出了一個形象比喻,站在高個人群是矮子,站在矮個人群是高個,對比標準不一樣,所以結論不一樣。可是,畢竟RCA指數與TC指數都在分析同一個對象,結論相互矛盾,叫人無所適從。另外,鑒于RCA指數是國際和國內雙重比例且是出口的一元方向,相對于TC指數的國內一重比例且進出口的二元方向更加穩定,所以RCA指數可以用來分析長期服務貿易競爭力,TC指數則對應短期分析。

四、結論

RCA指數與TC指數存在結論上的相互矛盾是肯定有的,如何分析并解決這個矛盾是當務之急。參與談論的同學們的建議大致分為三類:①若RCA指數顯示比較優勢,TC指數顯示比較劣勢,那么主要從服務貿易進口方面找原因、提對策;反之,若RCA指數顯示比較劣勢,TC指數顯示比較優勢,那么主要從服務貿易出口方面找原因、提對策。②若RCA指數與TC指數都具有優勢,那么服務貿易是絕對優勢地位;若RCA指數與TC指數都處于劣勢,那么服務貿易是絕對劣勢地位;若RCA指數與TC指數相互矛度,那么或者參照方法①或者直接判定為研究結論失效。③可以針對兩個指數矛盾的結論采用獨立的第三種方法進一步驗證,比如RTA指數或NRCA指數等,少數服從多數。另外,由于RCA指數與TC指數都存在不能明確國際分工也不能體現服務貿易方向的缺陷,我們可以嚴格按照比較優勢原理創建新的指標。比如,把每兩個國家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的4個數額進行相對比較,根據遠離平衡狀態,即遠離標準為1的程度來選擇對雙方更有利的服務貿易伙伴國。

注釋:

①此處區分RCA比較優勢程度的標準是上世紀80年代日本貿易振興會的標準,目前很多文獻中引用,包括一些教材上。目前是否依然適用,還需要根據當前世界服務貿易特點進一步的驗證。

參考文獻

[1]馮宗憲,郭根龍.國際服務貿易[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149-153.

[2]殷鳳.中國服務貿易比較優勢測度及其穩定性分析[J].財貿經濟,2010(6:81-88.

[3]張向前,劉福金.我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10(11):75-82.

[4]董小麟,龐小霞.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國際貿易問題,2007(2):78-83.

篇9

關鍵詞:中國;服務貿易;現狀;制約因素;對策;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3890(2010)02-0090-06

一、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

(一)服務貿易總量增長,逆差擴大

1980年代以來,隨著貨物貿易的發展,中國服務貿易的總量不斷擴大。1984-1995年,中國的服務貿易一直保持小額順差,1995年開始出現逆差,然后進入持續逆差狀態,并且從2002年開始逆差規模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1]表1是1997年以來中國服務貿易進口額、出口額和進出口總額和貿易差額的總體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1997年以來,中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服務出口額由1997年的245.0億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 216.5億美元,11年間擴大了4.96倍,占世界服務出口比重由1997年的1.9%上升到2007年的3.7%;服務進口額由1997年的277.3億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 292.6億美元,11年間擴大了4.66倍,占世界服務進口比重由1997年的2.1%上升到2007年的4.2%;進出口總額由1997年的522.3億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 509.1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27.4%,占世界服務進出口的比重由1997年的2.0%上升到2007年的4.0%。

與此同時,中國服務貿易卻出現了連續10多年的貿易逆差,特別是入世后,服務貿易逆差更加擴大。圖1描述了2001-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額變動情況,圖1顯示,2004年服務貿易逆差額達到最高值95.5億美元,2004年以后服務貿易逆差呈小幅縮小之勢。但2008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規模進一步擴大,達到115.6億美元,比2007年增長51.9%,是自1997年以來逆差最大的一年。

(二)服務貿易結構性失衡突出

在服務貿易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結構性失衡表現突出。具體表現在:

1. 服務出口主要依賴旅游、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等資源、勞動密集型服務,而新興的知識、技術和資本密集型服務出口比例很小(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旅游、運輸和其他商業服務等資源、勞動密集型的傳統服務貿易領域一直是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主要部門,除個別年份外,三大傳統服務部門出口總和占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均在80%以上。其中旅游業一直是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占比最大的部門,尤其在1998-2002年,它們的出口占比都在50%以上,2003年以后比重有所降低,2007年是旅游服務出口最低的一年,僅30.6%,但仍居出口第一位;其他商業服務在2005年以前,其出口占比一直居第二位,2006年開始退居第三位;運輸業的比重從2000年開始逐年增加,2006年之后超過其他商業服務而位居第二。相反地,代表知識、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的新興服務貿易部門出口所占份額很小。咨詢服務業從2001年開始發展比較迅速,同期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緩慢增長,除此之外,金融、保險、通訊、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以及電影、音像等行業變化趨勢不明顯,五項僅占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3%以內。

2. 傳統服務進口變化不大,新興服務進口增長迅速(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到,中國服務貿易進口最大的三個部門是運輸、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三大部門的進口總和在1997-2000年,都占到服務貿易進口總額的80%以上,2001-2007年,其占比逐步下降,但還在70%以上;其中運輸業的進口比重比較穩定,大多數年份維持在30%以上,從2003年開始超過旅游業占據進口的第一位;旅游業的進口占比先升后降,2001年開始逐步走低,位居第二;其他商業服務呈現先平緩上升再急劇下降又平緩發展的特征,2007年其占比上升明顯,但一直排在第三位。而新興服務貿易進口逐年增加,特別是保險、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以及咨詢等部門的增長更加明顯,所占份額分別由1997年的3.8%、2.0%和1.7%上升至2007年的8.3%、6.3%和8.4%,大大縮小了與其他商業服務的差距。

(三)服務貿易總體競爭力仍然偏低,但呈現出緩慢的提升趨勢

為了衡量中國服務貿易的總體競爭力,本文選用了1997年以來中國服務貿易的TC、RCA、CA和NRCA等四個指數進行考察。其基本含義是:

TC指數,即貿易競爭優勢指數,是指一國進出口貿易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是分析一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常用的測度指標。

RCA指數,即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通過計算一個國家某種產品出口占該國出口總值的份額與世界該類商品出口占世界總出口份額的比例,來測定該國這一產品在國家出口格局中的地位和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優勢。

以上兩個指數的數值與行業相應的國際競爭力的關系見表4。

CA指數,即顯示性競爭比較優勢指數,是指用一國產業出口的比較優勢減去進口的比較優勢而得到的該產業的競爭優勢指數。

NRCA指數,即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用一國某一產業出口在總出口中的比重與該國該產業進口在總進口中的比重之差來表示。[2]

1997-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體競爭力情況見表5。

從表5可以看出,當前中國的服務貿易總體比較優勢指數(RCA)、競爭力指數(TC)都很低。RCA指數處于0.1~0.80,TC指數處于-0.4~0,按上述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劃分標準,中國服務貿易具有較弱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從CA、NRCA指數來判斷,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較弱。所有指數在1997-2007年波動不大,部分指數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其中TC指數由1999年的-0.09上升到2007年的-0.03,NRCA指數由1997年的-0.04上升2007年的-0.02,而RCA指數則有微小的下降。

二、制約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服務貿易開放程度比較低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服務業發展較快,服務貿易進出口額不斷增加,但總的來看,中國服務貿易的開放程度不高、領域不廣。這是因為,中國長期把服務行業視為制造業的附屬品,不注重生產業的發展。雖然引進了跨國公司的制造環節,但經常把為跨國公司服務的生產環節拒之門外。中國服務業的開放整體上也要晚于制造業,開放程度遠低于制造業。圖2是1986-2006年中國服務貿易開放度變化情況。

由圖2可知,目前中國服務業對外資的開放度約為6%~7%,已經超過我們加入WTO時的承諾,但遠低于西方國家近幾年10%的服務貿易開放度。早在1999年,英國、韓國、意大利、法國的開放度就分別達到12.0%、11.9%、11.3%和10.6%。當前,中國仍有許多行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開放程度低,如電信、民航及鐵路部門仍處于壟斷之中。由于壟斷經營,導致服務質量差、市場競爭力低下,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而且阻礙了這些行業的發展。[3]事實上,中國服務貿易開放度的提升有賴于服務貿易的大發展,關鍵在于吸納國外先進技術、經驗,發展高附加值服務貿易,提高中國的服務貿易產值。

(二)服務貿易管理體制不完善

目前,中國管理和協調服務貿易的機構為商務部,主要負責服務貿易的戰略和政策制定、國際多邊談判、服務業利用外資政策等事務。這種服務業管理體制與GATS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為:服務貿易缺乏統一的協調管理部門,中央和地方有關服務貿易的政策和規章不統一;目前對服務貿易的管理仍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各有關職能部門多頭管理、交叉管理、條塊分割現象嚴重;[4]此外,中國對服務業的定義、統計范疇以及劃分標準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及國際慣例不一致,所有這些都是阻礙服務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

(三)服務貿易法律法規不健全

長期以來,中國有關服務貿易方面的立法嚴重滯后,盡管近幾年先后頒布了《商業銀行法》、《保險法》、《廣告法》、《律師法》、《民用航空法》、《海商法》、《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但由于服務業涉及面廣,在許多領域如電子商務、互聯網通訊等還沒有相關的法律。即使已有的一些法律、法規,有些條文抽象、模糊,缺乏可操作性,不同法規之間存在漏洞和矛盾,相互沖突,損害了法律法規的權威性和執行力;[5]有些法律法規與國際運作慣例及國內服務貿易的需要不相符,只是職能部門的規章和各地的政策,立法層次低,難以規范國內市場。

(四)國際服務貿易壁壘隱蔽而盛行

雖然當前國際服務貿易表現為自由化和全球化的總趨勢,但為保護國內某些弱勢服務產業,國際競爭力較弱的國家往往對本國服務市場開放施加諸多限制。今后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之間在開放服務貿易領域的對立將會加劇,服務貿易壁壘的隱蔽化趨勢也會繼續體現。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在服務貿易方面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旅游、建筑、運輸等勞動密集型服務部門。這些服務部門都需要中、低技術勞動力作為中間投入,需要人員的流動。但目前發達國家在人員跨境流動的問題上限制較多,其對自然人提供服務方面在原則上不作承諾,而只是將與設立提供服務的商業機構聯系在一起的少數高級管理或技術人員的流動作為例外情況規定在承諾表中,這使得自然人提供服務在很大程度上僅作為“商業存在”的補充,人員跨境流動也高度依賴于設立在外國的商業機構的需要。[4]此外一些諸如入境限制、資格認證、技術標準、外匯限制等服務貿易壁壘也成為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實質。如在工程建筑服務業上,一些發達國家不愿提供開業權。

(五)服務貿易專業人才匱乏

當今世界,服務業正在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新興服務貿易在貿易總額的相對份額不斷擴大。現代服務業是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需要大批專業扎實、高素質的技術與管理人員。但由于中國服務業的比較優勢是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服務提供者只需具備一般的文化素質或經過簡單培訓后就可以上崗;加之中國對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夠重視,導致目前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這種人才供給狀況不能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需要,削弱了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三、加快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對策

(一)改善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環境,提高服務貿易的整體競爭力

1. 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營造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輿論環境。我們要提高全社會對發展服務貿易重大意義的認識,轉變觀念,把加快服務貿易發展作為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主要內容,把服務業發展放到促進國家經濟現代化的高度來認識。當前,中國服務業的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加大服務業引進外資的力度,參與服務的國際競爭與合作,有利于我們學習、借鑒外國在服務業管理、市場運作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加快提升中國服務業水平。

2. 加強對GATS等規則的學習和研究,完善服務業發展的制度環境。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不同,其發展要求有嚴格的法律法規約束,特別是涉及培育和保護國內服務業等方面都應該有嚴格的法律依據。因此,我們應進一步加強對GATT、GATS、WTO有關條款的學習和研究,將服務市場準入原則、服務貿易稅收、投資、優惠條件等都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下來,以增強中國服務貿易的透明度,保護企業和個人在海內外的合法權益。要根據GATS的要求,逐步完善中國服務貿易領域的法律法規。

3. 推進財稅優惠與產業傾斜相結合,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中國應制定和完善相關的產業政策,使中國的產業政策進一步向服務業傾斜。除增加國家對服務業的投入外,還應積極鼓勵民營企業參與發展服務業,要打破某些服務部門的國家壟斷和地區封鎖,盡快建立和完善全國統一、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服務市場體系。當前應把以下領域作為服務業發展的重點:一是投資少、見效快、就業容量大、與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如商業、金融保險業、餐飲業、文化衛生業等;二是與技術進步相關的、代表服務業未來發展方向的行業如專有技術服務業、咨詢業、信息業、各類專業服務業等;三是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全面性、先導性影響的基礎產業如交通運輸業、科學研究、教育和公共事業等。[4]

在制定促進服務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基礎上,對有利于產業結構升級的服務投資項目,在稅收、金融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措施。

(二)構建開放的服務貿易發展戰略

當前可以從四方面構建開放的服務貿易發展戰略:(1)繼續擴大服務貿易領域開放,強化外資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加強分類指導與企業監管,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基礎上擴大服務貿易利用外資規模;吸引包括新建、并購風險投資在內的多種服務業跨國投資,擴大在通信、保險、金融、計算機信息服務、文化創意和商業領域利用外資的規模,帶動中國服務水平的整體提高。(2)按照積極推進新興服務貿易出口與擴大傳統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相結合的原則,重點擴大外資企業設計咨詢、技術轉讓、教育培訓、信息技術等服務貿易出口。(3)提高已經建立的國際服務外包基地的規模和水平;引導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培訓中心,向我國大規模轉移服務外包業務;推動引資能力較強的地區和開發區提高層次和水平,積極向研究開發、現代流通等領域拓展,充分發揮集聚和帶動效應。(1)加快實施服務貿易“走出去”戰略,推動以商業存在模式為主的服務貿易發展。[6]

(三)完善服務貿易的管理體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為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經濟形態從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必須堅持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推進服務業的改革,完善服務貿易的管理體制,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具體包括:(1)要明確服務貿易的管理范疇。中國商務部作為服務業政策的歸口管理部門,其管理職能主要是制定進出口發展戰略,負責服務貿易的統籌、規劃、立法、政策協調和對外談判工作,建立和完善符合國際規則的服務貿易法律法規體系,并落實“服務貿易總協定”的有關條款。各歸口管理部門則在各自管理范圍內實施具體管理。在可能的情況下,成立全國性的服務貿易管理組織,負責服務貿易發展規劃、立法、對外談判和政策協調等事宜。[7](2)中央和地方應加強互動,各地方的服務貿易政策和規章應與國家服務貿易的總體戰略和整體規劃保持統一,并與其他地方政策、規章相協調。(3)政府應避免采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預服務貿易市場,而是在相關法規、政策引導下對服務業進行法制化管理;發揮行業協會、同業組織協調和監督服務貿易的職能,引導服務業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4)應根據不同地區服務業的特點和服務貿易的優勢,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發展服務貿易中的作用,建設國家級服務貿易示范區。例如,上海、江蘇、廣東、北京等地的服務貿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可以在這些地區建立服務貿易示范區;加大西部大開發的力度,充分利用這些地區的資源發展特色服務貿易,從而促進中國總體服務貿易有一個較大水平的提高。[8]

(四)加強服務貿易立法,健全服務貿易法律法規

為保證服務貿易健康協調發展,中國應根據WTO、GATS的規定,建立既符合本國經濟發展要求又符合國際現行標準的法律法規。要加快以國際貿易法為母法的各部門法立法,形成完整的國際貿易法體系,與國際法律體系相銜接,充分體現保護本國企業和貿易行為的立法精神。一是修訂完善已經頒布的法律,解決不同法律之間沖突或者疏漏,以及大部分法律有失嚴謹細密的問題,將行之有效的法律解釋性條款補充到程序法和實體法之中;將按照職能部門設立或帶有職能部門色彩的法律整合修訂為統一規范的法律。二是清理取消不符合市場化發展原則的政府規章,將立法層次較低的政府規章和地方法規,依次上升到地方法規和國家法律。[9]三是對于一些服務行業存在的法律空白,我們要加強探索研究,借鑒國際上成熟的經驗,盡快制定出相應的法律法規以進行有效的監督,促進服務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五)認真研究《服務貿易總協定》,積極應對服務貿易壁壘

服務貿易壁壘對服務貿易的阻滯作用日益明顯,已經引起各國的普遍重視。針對中國服務貿易遭受貿易壁壘的現狀,我們應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首先,充分利用GATS中的規定消除服務貿易壁壘。GATS為服務貿易的國際化、自由化奠定了基礎,我們要充分利用GATS中的相關規定消減服務貿易壁壘。其次,充分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解決因服務貿易壁壘產生的爭端,避免爭端的升級。WTO爭端解決機制是一種司法性和政治融的綜合性爭端解決機制,鼓勵成員通過雙邊協商解決貿易爭端,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爭端解決方法。因此,我們在遇到因服務貿易壁壘引起的爭端時,要充分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合理解決爭端。最后,加強遭受服務貿易壁壘相關救濟的立法。在外國對中國服務貿易設置壁壘、實行歧視性待遇和不公正貿易時,我們能依靠法律手段爭取自己利益,能按照法律規定及時采取相關保護手段。[10]

(六)加快服務貿易人才培養,加速企業自主創新

中國與發達國家在服務貿易方面的差距,歸根結底是服務專業人才數量和質量的差距。為加快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措施,形成多渠道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要鼓勵和引導高等院校建立與服務貿易發展相適應的學科和專業,支持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與有條件的服務企業建立服務貿易實習實訓基地;對國內外服務貿易培訓機構,對獨資或與高校、企業合作成立培訓機構給予審批便利。教育、人事和勞動保障等部門,應按照服務貿易發展需要,調整和完善職業資格和職稱制度,盡快設立相應的職業資格和職稱。[6]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充分發揮現有高層次服務貿易人才的作用,避免由于外資服務企業的大批進入而造成國內人才的流失,為服務貿易積累和培養長期競爭優勢。與此同時,加速服務業企業的自主創新,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業企業,提高服務業研究和基礎設施的投入。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服務業競爭,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有序承接國際現代服務業轉移,改進外匯與資本流動管理,支持有條件的服務企業到境外投資。

參考文獻:

[1]劉海云,余道先.中國服務貿易:總量增長與結構失衡[J].國際貿易,2008,(2):33-36.

[2]陳繼勇,余道先.知識經濟時代世界服務貿易發展的新趨勢及中國的對策[J].世界經濟研究,2009,(4):3-8.

[3]那穎.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社科縱橫,2008,(7):25-27.

[4]徐倩.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制約因素與對策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10):25-26,40.

[5]周中林.當代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與我國應對策略[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80-83.

[6]陳文玲.推動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選擇[J].國際貿易,2008,(10):14-18.

[7]楊利娟.中國服務貿易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2):169-171.

[8]武力超.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現狀與提升對策分析[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1):96-100.

[9]章志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及其應對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28-31.

[10]劉冰.推動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法律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45-46.

The Current Situation, Constraint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

Chen Songzhou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Shantou Polytechnic, Shantou 515078, China)

篇10

【關鍵詞】經濟增長;服務貿易出口;協整分析

1.引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經歷了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突出表現在服務業比重不斷上升,據世界銀行統計,目前服務業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為70%,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服務業比重達到80%左右,發展中國家也呈現類似的趨勢。服務業的發展和開放帶動了服務貿易的迅速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務貿易迅猛發展,2012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已達到4706億美元,與1984年的44億美元相比,增長了上百倍,占世界服務進出口總額的5.6%,躍居世界第三位。與此同時,我國經濟也經歷了一個持續快速增長的階段,1985-2011年間,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由3066.67億美元上升至73184.99 億美元,年平均增速為13.53%。隨著服務貿易和服務業的迅速發展,服務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作用也日益體現,服務貿易的發展尤其是高附加值服務貿易的快速起飛在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擴大就業、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發展現狀

2.1 出口規模增長迅速

從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量上來看,1985-2011年服務貿易出口總量呈現迅速增長的態勢,從1985年的29億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820.9億美元,26年間增長約62倍。從每年的增長率來看,基本圍繞著15%上下波動,只有1989年、1998年和2009年為負值。另外,1985-2011年間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在世界服務貿易出口中的比重從0.8%上升至4.4%,服務貿易出口的世界排名也從2002年的第12位升至2011年的第4位。從三個部門出口額來看,運輸和旅游等傳統服務貿易出口增長平穩,而通訊、保險、金融、計算機及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等其它服務貿易出口增長迅速。

2.2 出口結構不斷改善

筆者分析了1985-2010年我國服務貿易運輸、旅游以及其他類型服務的出口變化,發現我國服務貿易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出口結構有了較大變動,一個明顯的變化趨勢是運輸和旅游的出口占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呈現下降趨勢,其他服務出口比重呈現上升趨勢,其中旅游服務貿易出口占比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從1985年的33.76%上升到2001年的54.08%,隨后逐年下降直至2011年的26.6%;運輸服務貿易出口占比呈現先下降后緩慢上升的趨勢;而其他新興服務貿易出口從1985年的21.34%上升到2011年的54.0%。

3.實證研究

3.1 變量選取及數據來源

3.1.1 變量選取

本文選取1985-2010年的年度數據為樣本數據。在變量選取上,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分類,服務貿易分為三大部門:運輸、旅游以及其他類型服務貿易,其他類型的服務貿易主要包括金融、保險、建筑、通訊、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文體娛樂、專利許可和技術轉讓以及其他商業服務,因此本文選擇的變量為這三個部門服務貿易的出口額。經濟增長以我國各年度的GDP數據衡量,符合經濟學分析的處理原則。

3.1.2 數據來源及處理

本文選取的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世界銀行網站、世界貿易組織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為了消除匯率的影響,GDP的數據換算成美元,以世界銀行的數據庫為準。由于服務貿易數據未消除物價因素的影響,GDP數據亦采用現價來衡量,以保持數據的一致性。為避免時間序列中可能出現的異方差問題,本文中采用的GDP、運輸服務出口、旅游服務出口、其他服務出口數據均采用對數變換,分別記為LNGDP、LNTRS、LNTRV、LNOTH,這樣不會改變時間序列各變量的特征。

3.2 變量平穩性檢驗與協整分析

在進行時間序列分析時,傳統上要求時間序列是平穩的,如果用非平穩的序列進行回歸,就會出現虛假回歸的問題。而經濟學中的時間序列基本都是非平穩的,因此往往對時間序列實行平穩化處理以便使回歸有意義。通常是將時間序列進行差分之后在進行回歸,為避免丟失原序列中的重要信息,采用協整分析,而協整分析必須經過單位根檢驗。本文采用Eviews7.2對各變量進行ADF單位根檢驗。

ADF檢驗的結果表明,LNGDP、LNTRS、LNTRV、LNOTH這四個序列都包含單位根,從而是非平穩序列。同時,這四個序列的一階差分通過了顯著性水平為5%的平穩性檢驗,并且都是一階單整序列,用I(1)表示,滿足協整檢驗的條件。

本文采用JJ檢驗方法進行協整分析。由于JJ檢驗是基于VAR模型的,因此在協整檢驗之前要建立變量之間的VAR模型,而建立VAR模型需要確立變量的滯后階數,滯后階數的確定一般根據AIC和SC信息量最小的準則,并考慮到損失的自由度盡量少,經過多次實際測算,本文確定VAR的滯后階數為1。協整檢驗結果表明,樣本期間我國GDP與三大部門服務貿易出口之間存在一個協整關系。協整方程為:

協整分析結果表明,我國運輸、旅游、其他服務三大部門服務貿易出口與GDP存在一個長期的均衡關系,且三大部門服務出口對經濟增長起顯著的促進作用,其中運輸服務出口變動1%,將會對GDP產生0.3097%的影響,同理,旅游服務貿易和其他服務貿易出口變動1%,GDP將會分別增長0.1587%和0.3723%。值得注意的是,其它服務貿易出口與經濟增長的系數最大,對經濟增長作用最為顯著。

3.3 格蘭杰檢驗

上述協整檢驗只是得出了四個序列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他們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還需進一步驗證。格蘭杰檢驗可以用完確定經濟變量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及影響方向,其檢驗思想是如果X的變化引起了Y的變化,則X的變化應該發生在Y的變化之前。結果表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旅游服務出口和其他貿易服務出口是我國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因,反之,則不成立。結果表明,旅游和其它服務貿易的增長促進了經濟增長,經濟增長不一定能帶動服務貿易出口的發展。

4.主要結論與建議

筆者選取了我國1985-2010年服務貿易三個部門的出口和GDP數據,通過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GDP與三個部門服務貿易出口的協整檢驗結果表明,他們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三個部門出口對經濟增長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其它服務貿易出口的變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最為明顯,說明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正在經歷新的調整,新型服務貿易出口比重將會上升,傳統服務貿易出口的比重將會不斷下降,服務貿易出口整體水平在不斷提升,隨著資本和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的占比在不斷增加,其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得以體現。

第二,旅游服務貿易出口與其他服務貿易出口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因。這說明,旅游服務貿易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形成具有比較優勢,在我國服務貿易乃至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近幾年新興服務貿易發展勢頭強勁,增速明顯比傳統服務貿易快。由于新興服務貿易的發展能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對經濟增長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其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已經越來越明顯。

以上結論對中國的服務貿易發展有一定的啟示作用,隨著我國加入WTO后服務貿易不斷發展,中國應繼續實施循序漸進的服務貿易發展政策。首先,要立足傳統比較優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傳統以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為主的旅游、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領域,加快傳統服務部門的科技化與信息化,培育競爭優勢,不斷提高傳統服務貿易的出口效益;鼓勵發展較為成熟的企業走出去,引導企業改變觀念開展跨國經營,從而推動整體的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上升。其次,要積極開展新興服務業,發展新型服務貿易部門,新興服務貿易在服務貿易總額中的占比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服務貿易結構優化水平,政府要加大對新興服務部門的扶持力度,鼓勵技術的發明創新,加大科技投資,改善通訊設施,為技術創新提供保證;大力發展服務外包,順應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積極創造良好的環境以便承接服務產業在國際間的轉移與互動。

參考文獻:

[1]Guerrier,B.Maggi,V.Meliciani.Technology Diffusion,Services,and Endogenous Growth in Europe.Is the Lisbon Strategy Useful?[R].IMF Working Papers 2005/103.

[2]潘愛民.中國服務貿易開放與經濟增長的長期均衡與短期波動[J].國際貿易問題,2006(2).

[3]曲鳳杰.優化結構與協調發展—發展服務貿易與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戰略措施[J].國際貿易,2006(1):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