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的地位范文
時間:2023-12-14 17:44: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市設計的地位,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單體建筑;外觀要素;城市設計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6-0-01
評價一個城市建設的好壞,在專家們的眼里包含了若干的內容,而在大多數人的現實感官上,卻多體現在建筑單體的造型、色彩以及群體建筑布局的是否和諧上,單體建筑的追求完美性,能極大地體現城市風貌,同時也是使城市設計趨于完善的條件之一。
一、單體建筑的外觀要素在城市設計中的地位
一個建筑的好壞,除內在的功能分區、組織人流、內部空間劃分、合理布局等內在要素外,還有相關的建筑造型、建筑色彩、建筑布局這三個主要外觀要素。
1.建筑造型的作用。建筑造型一直是古今中外衡量一個建筑是否完美或者獨具特色的標準,雖然有些建筑在內部因素上有一點缺欠,但好的外部造型足能彌補其不足。譬如羅馬建筑一直被世人推崇,古羅馬斗牛場的宏偉,無不使人贊嘆,雖沒有內部廁所的功能缺陷,但在人們眼中依舊是完美的經典之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它獨特的造型;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更能說明這一點,多數表演者認為歌劇院內部音質效果不佳,且自我感知不良,之所以每年能招來成千上萬的世界各地游客,在于它別致的造型,劇院上數以萬計的白色瓷磚,如同白色風帆一般,在這三面環海的位置上,從哪個角度看都很有特點,成為悉尼市的地標,雖然結構上有缺陷、形勢與內容也表里不一,但從現實效果來說,在如此環境和地形下,似乎什么造型都不會有現在的成功和吸引力。建筑設計在從業專家是從里到外的加以研究、學習,而大多的民眾能欣賞的主要是造型,城市設計大完善過程正是讓民眾對城市建設滿意的過程。
運用不同的設計手法,營造不同造型的單體建筑,從圖紙到實際要依情而論。新城建設中,建筑是可以盡情發揮想象、推陳出新;而在舊城改造時,就要研究周圍具有保留性永久建筑的特點,在統一中求變化,保持原有風貌又耳目一新,這一設計手法尤其古城設計中更為重要。
一個城市中采用單一風格的建筑設計是不對的,因為建筑是凝固的歷史,它能記載不同的年代、風土人情和不同時期的經濟狀況,所以城市設計在建筑上應體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特點。
2.建筑色彩的作用。在城市設計的實際運作中,建筑色彩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與其他兩外部因素相輔相成。單體建筑可以單一色彩為主色調,群體建筑則以復合色調為宜,建筑色彩就是要展現自身個性的同時,更要體現群體之中的共性,建筑色彩的多元性與統一性是優秀城市設計的必要條件。
在做建筑色彩設計時必須考慮建筑的屬性,尤其是建筑的功能屬性。以孩子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建筑譬如幼兒園或游樂場為例,色彩的跳動性就要加強,可以采用互補色,以鮮明動感的色彩來吸引孩子。而對紀念性的建筑來說,多以白、灰、黑為主色調,才更能體現其莊嚴、肅穆,讓人肅然起敬。如果把二者的顏色互換,前者就無法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而后者給人浮躁之感。
3.建筑布局的作用。優秀的城市設計又有科學合理的建筑布局。由于受地理位置、氣候、人文、文化程度、工程技術等條件的制約和限制,才使不同的城市有著不同的城市建筑布局,建筑設計占城市設計很大比例,各城市要建設自己獨特的建筑物、構筑物及建筑群體,若盲目地生搬硬套先進的大城市建筑模式,就會失去特有的地方性,破壞已經成型的建筑體系。
城市設計中的建筑布局不應只表現在圖紙上,還需要豐富的立體思維呈現完整的空間立體景觀,并且各組成要素和諧統一的成為整體。無論是新區的開發,還是老城的改建或者擴建,城市設計都不能割裂獨立的看待。城市設計如同一個杯子,建筑開發、市政設施、道路廣場、園林電信等諸多因素就是杯中的液體,也許每項色彩各異,但只有它們有機地融合才能完美的展現,單純突出一面或者缺乏全局意識,那么再優秀的個體,也是城市設計中煞風景的敗筆。
二、如何協調好建筑造型、建筑色彩、建筑布局在城市設計中的作用
1.從理論上追尋。從古至今,眾多的建筑師們都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相應產生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風格,這些建筑多遵循著“人情化”與地方性結合、有機建筑論及芒德福的理論建設實施。
“人情化”與地方性結合;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芬蘭著名建筑師阿爾托就提出“現代建筑的最新課題是要使合理的方法突破技術范疇而進入人情與心里的領域”。城市設計是以人為本的宗旨來滿足人們需要而設計的,空間布局上要求有層次變化,體量尺度要適合。那種片面追求功能與經濟效益的建筑是極不利現代化的城市設計。
有機建筑論;由上個世紀美國大師賴特提出的,強調建筑的有機整體性,整體與局部的協調感覺,表現的主要方面就是與外部空間環境的協調統一,具體內容包括了臨近的房屋、廣場、道路、綠化等,簡單講就是“陽光、空氣、和綠地的”的和諧設計。
篇2
關鍵詞:鋼板樁;圍堰;設計與施工;驗算;
Abstract: du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air and water conservancy, a tributary super major bridge pile caps is main piers into bed is deeper, USES the steel plate pil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cofferdam depth for up to 18 m.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and then to the steel sheet pile cofferdam,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main point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for analysis, is only for reference.
Keywords: steel sheet pile; Cofferdam;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hecking;
中圖分類號: TU47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工程概況
某支流特大橋主橋上部結構為(102+160+90)m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其中92#、93#主墩采用空心墩,墩身采用單箱單室截面,縱橋向寬3.5m,對應壁厚為1m,橫橋向寬與上部箱梁箱寬相同為7.8m,對應壁厚為0.6m,與水流斜交。半幅橋主墩基礎采用6根250cm鉆孔灌注樁,采用嵌巖樁設計,承臺平面尺寸為15x10m,厚為4.5m,承臺軸線與路線中心線成55o斜交角,與水流方向基本平行。墩位處河床呈傾斜狀,其標高分別為:92#墩處最高-2.80m,最低-6.32m;93#墩處最高-4.50m,最低-6.00m,河床地質情況向下分別為淤泥質亞粘土層、細砂層、淤泥質亞粘土層。根據航道局的意見“由于橋軸線與水流斜交太大,為減少橋墩處紊流區,增加有效通航凈寬,承臺必須降至河床底面以下” ;而水利部門所做的橋址防洪論證“為減少阻水與紊流,也要求承臺埋入河床下”,故將92#墩承臺頂面埋入河床下-8.6m 處,將93#墩承臺頂面埋入河床下-5.6m處。
二、鋼板樁結構形式的確定
根據承臺的位置、形狀及地質情況,參考類似工程對鋼板樁圍堰結構體系進行了初步的設計。總體結構布置如圖1所示:
1、鋼板樁
鋼板樁采用拉森Ⅳ型(400×155×15.5)mm,鋼板樁形成圍囹外的圍板墻體,且生根于封底砼基底以下一定的入土深度,直接承受土體及水的側壓力。根據墩位處的情況,92#墩鋼板樁打入河床下-20.0m處,93#墩鋼板樁打入河床下-17.0m處。
2、鋼圍囹
鋼圍囹采用三維(立體)網架結構型式,且生根于封底砼(基礎)中,是整個圍堰受力和穩定的主體。其中92#墩圍囹設5層圈梁,分別采用2I45a和2I56a工字鋼,1、2層豎撐采用單根I25a工字鋼,3、4、5層豎撐采用單根I40a工字鋼,剪刀撐采用單根20槽鋼和I40a工字鋼。93#墩圍囹設4層圈梁,分別采用2I45a和2I56a的工字鋼。1、2層豎撐采用單根I25a工字鋼,3、4層豎撐采用單根I40a工字鋼,剪刀撐采用單根[20槽鋼和I40a工字鋼。
3、封底砼
采用C20水下砼封底,厚度采用2.5m,主要為防止圍堰內基坑開挖后坑底發生的隆起及圍堰內抽水可能引起的管涌流砂,并和圍堰以及圍堰在土中的摩阻力共同平衡水浮力,以及作為承臺施工的作業面。
三、鋼板樁圍堰結構驗算
1、設計計算92#墩半幅結構
計算采用Midas civil 6.1.1,其中鋼板樁采用板單元模擬,支撐與圍檁采用梁單元模擬。計算時按施工水位的最大標高取為+2.5米;鋼圍囹采用三維(立體)網架結構形式,圍囹及支撐采用梁單元模擬驗算,并對圍堰整體穩定性進行驗算。鋼板樁建立計算模型,采用板單元,根據等剛度的原則將以上的鋼板樁截面換算為等效的矩形板截面。查得一片0.4米寬的鋼板樁截面對重心軸x-x的慣性矩為:I=12629.4cm4,則等效的0.4米寬矩形鋼板截面的厚度為:,即計算模型中的板厚采用15.54cm。鋼板樁圍堰模型如圖2所示。
2、鋼板樁及圍囹強度和穩定性驗算
圍囹各層圈梁的標高見圖1中B-B斷面圖,分別采用2I45a和2I56a工字鋼。1、2層豎撐采用單根I25a工字鋼,3、4、5層豎撐采用單根I40a工字鋼,剪刀撐單根[20槽鋼和I40a工字鋼。在側向壓力的作用下,結構的最大位移為7.86mm,如圖3所示。圍囹、支撐的應力計算結果為:最大應力-139.2MPa,滿足規范要求。
圖2鋼板樁圍堰模型圖3結構變形計算結果
如圖4所示,鋼板樁的最大應力為40.5MPa,在A3級鋼的容許應力范圍內,滿足強度要求。結構的屈曲模態計算結果如圖5所示,結構的屈曲模態最小的特征值為10.78,結構的整體穩定性能滿足要求。
圖4 板樁圍堰應力 圖5 第一階屈曲模態
結論:鋼板樁與圍囹結構應力與穩定性能夠滿足圍堰使用要求。
3、圍囹的豎向承載力驗算
圍囹的總重量為:4490KN。計算支護在自重作用下其豎向的承載力時,采用樁基礎中摩擦樁的計算公式來進行計算: ,鋼板樁圍堰與土接觸的周長為:U=(18.8+14.8)×2×2=134.4m,開挖后樁尖至開挖底面的深度為:L=4.4m,鋼板樁壁與土的摩阻力偏于安全取為: ,則鋼板樁的豎向承載力為: [p]=0.5×134.4×4.4×30=8870.4,大于圍囹的自重,因此圍囹的豎向承載力能夠滿足要求。
4、鋼板樁封底砼厚度計算
作用在封底層的浮力是由封底混凝土和圍堰的自重以及圍堰在土中的摩擦阻力平衡的,當板樁打入基坑底以下的深度不大時,從安全角度考慮,平衡浮力主要靠封底混凝土的自重,由:,解得: =0.3×10×(2.5+6.32)/(23-10)=2(m)。
其中為考慮未計算樁土間摩阻力和圍堰自重的修正系數,憑經驗取為0.3。封底混凝土灌注時厚度宜比計算值超過0.25~0.5米,以便在抽水后將頂層浮漿和軟弱層鑿除,以保證質量。所以封底厚度(χ)取為2.0+0.5=2.5m (未計入墩樁鋼護筒摩阻力) 。
四、施工方案
1、圍囹及內支撐施工
篇3
關鍵詞:防潮海堤;標準;堤線布置;工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05+.2文獻標識碼: A
1概述
南港工業區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南部片區,屬于天津市“雙城雙港”空間戰略規劃中“雙港”中的南港區,“三軸、兩帶、六板塊”中的“大港-濱海南翼板塊”。南港工業區距離天津市區約45km。其規劃范圍北起獨流減河右治導線,西至津歧公路,南至青靜黃河左治導線,東至海水等深線-4~-5m處。其中:航道港池水域約38平方公里,成陸162 km2,規劃港區造陸高程5.2m,一般地區造陸高程為3.6m。南港工業區東邊界規劃長約8.6km,目前已建成堤頂高程為4.5m的半圓體結構防波堤。
2基本條件
2.1水文氣象條件
(1)風況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以1980~2004年塘沽海洋站8個方位(左右各22.5°的范圍)的年大風極值(10min平均風速)作為基本資料,計算出該站不同重現期的設計風速值見表2-1。
表2-1塘沽海洋站各方向不同重現期的設計風速(m/s)
(2)潮位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利用塘沽站1981~2000年20年最高、最低潮位資料及03、05、08、09年24年潮位資料采用極值Ⅰ型進行了分別計算,計算結果見表2-2。
表2-2 本區海域重現期高、低潮位
(3)波浪
考慮波浪的折射、部分繞射、淺水變形、底摩阻損耗、白浪損耗、水深引起的波浪破碎、波-波非線性作用等因素對波浪傳播過程的影響,河海大學利用2009版MIKE 21 之SW模型進行大范圍的波浪場計算及模擬風浪的生成,得出南港工業區-5m等深線處波浪場計算結果見表2-3。
表2-3 100年、200年一遇波浪計算結果
重現期 100年一遇 200年一遇
篇4
關鍵詞:基準地價;WebGIS;微信;高德地圖API
隨著經濟的發展,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升級換代以及公民意識,政府信息公開要求的不斷提高。基準地地價成果的也從90年代的紙質地圖轉變為近幾年通過政府政務網站,運用WebGIS技術進行和管理的階段。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LBS位置服務,移動互聯網,特別是微信等技術迅速發展。新常態、新業態正在加速形成。本文通過對現有基準地價成果及管理系統的現狀和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在此基礎上,以肇慶市端州區為例,設計并實現了一套基于微信服務號,高德地圖API及WebGIS三大技術構建的基準地價成果和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系統),并探討基于該軟件實現省市級別基準地價統一的可能性及實現模式。
一、現行基準地價的方式
1、方式
現在系統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在政務網站公布,如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在其網站上了《關于公布廣州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基準地價的通告》(穗國房字〔2011〕1318號)并提供了成果附件供下載,現在各地基準地價成果基本采用這種方式。二是采用基于WebGIS技術,自建網站進行必布,如中山市基準地價地理信息系統(http:///),該系統采用微軟Siverlight+webgis技術開發,用戶可以在網站上瀏覽地圖,用戶點擊某個區域后,可以查詢該區域的基準地價。
2、現存方式的存在問題
前面所述的兩種方式,基本上滿足了公眾對基準地價查詢的要求,但也存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是采用文件的形式,沒有采用矢量的數據格式,給用戶對位置的查找定位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區域較大的地方,查找起來比較不便。二是采用WebGIS的形式,雖然比文件形式有較大的改進。但其地圖未能與當前大眾廣泛使用的百度,高德等電子地圖結合起來,在熱點搜索,用戶體驗方面還存在較大的改進地方。以上兩種方式的基準地價,均沒能與移動互聯網進行有機結合,未能適應時展的趨勢。
二、基于微信服務號的系統設計
1、設計目標
基于前面對現在方式的分析,本文提出了設計一個新的基準地價及成果管理系統的目標。
一是系統必須結合移動互聯網這一新趨勢,能在移動客戶端上運行良好,有良好的用戶體驗。
二是系統必須能與流利的移動互聯網平臺(如微信)緊密結合,用戶無需執行任何操作就可使用該系統。
三是系統必須能與高德、百度等電子地圖結合起來,充分利用電子地圖熱點大數據,以增強用戶的體驗。
四是系統必須提供比較容易擴展的接口,不同地區基準地價成果都能接入到該系統之中,形成了全市,甚至是全省統一的基準地價與成果管理系統。
2、設計框架
為了實現以上新系統的設計目標,在充分研究微信服務號、高德地圖API及微軟空間地理數據類型技術等技術基礎上,構建一個實現以上目標的系統原型,系統設計如圖1所示。
在圖1中,微信服務號作為系統與用戶交互的界面,用戶可能向該服務號發送地物關鍵字及地理位置,微信公眾平臺為作服務號與WebGIS服務號的橋梁,將用戶的查詢信息轉給到WebGIS服務器,WebGIS服務器根據用戶輸入決定調用高德地圖API或查詢地理空間數據庫,再將查詢結果返回微信公眾平臺,由微信公眾平臺傳遞到服務號并最終顯示在服務號的會話窗口之中。系統以微信公眾服務號作為前端與用戶交互的窗口,用戶只需要在微信關注該服務號后,就可使用系統的所有功能,省去了安裝程序或輸入網站的步驟,顯著提高了系統的易用性。微信公眾平臺是WebGIS與用戶進行交互的橋梁,起負責信息傳遞的作用。WebGIS服務器根據微信公眾平臺的輸入,執行程序運算,并查詢空間基準地價數據庫或調用高德地圖API組件,最后將輸出傳遞到微信公眾平臺。
三、基于微信服務號的系統實現
圍繞以上設計目標及設計框架,系統以肇慶市端州區基準地價成果為例,建立了“掌上基準地價”服務號,并實現了相關功能,以下為該服務號的功能詳述。
1、通過關鍵字查詢基準地價
用戶在微信服務號會話框中發送關鍵字到服務號,服務號就會調用高德地圖API,查找到地物熱點大數據中滿足此關鍵字的地物,并通過帶超鏈接的文本消息返回給用戶,用戶在點擊超鏈接,服務器查詢該坐標點的基準地價并返回給用戶。
2、通過地理位置查詢基準地價
點擊服務號的“選擇”位置菜單,在位置選擇窗口中選取位置后,服務號查詢該位置的基準地價,并返回給用戶。
3、地價評估
在查詢到位置的地價以后,通過點擊地價信息,對特定授權的用戶,進入運用基準地價修正體系評估地價頁面,對無檢查的普通用戶,則顯示“沒有權限”信息。
4、地區基準地價接入接口
不同地區基準地接入服務號,需要在空間基準地價圖層添加基準地價區片,并錄入區內基準地價信息。空間基準地價圖層屬性設計如表1所示。
四、基于微信服務號的基準地價查詢與成果應用系統的意義與創新
1、應用移動互聯網基準地價成果
創新性地應用移動互聯網基準地價成果,平臺采用了目前最受關注的微信公眾平臺開發掌上基準地價系統。微信公眾平臺是騰訊公司在微信的基礎上新增的功能模塊,擁有億級以上的用戶量。本系統創新性地將基準地價融洽到微信這一公眾廣泛使用APP之中,用戶通過關注服務號,可通過上傳地理位置,輸入地物信息或者菜單點擊,就可實現查詢、應用基準地價成果功能,基準地價查詢和修正更為及時、方便和快捷。實現無論身處何時何地,只要擁有移動端,就能通過移動互聯網享受基準地價服務。
2、應用WebGis技術結合移動互聯網終端展示基準地價成果
目前基準地價的互聯網服務主要通過WebGis技術實現。WebGis技術提供一種通過互聯網對地理空間數據進行和應用的方式,以實現空間數據的共享和互操作。本系統基于端州區基準地價更新成果,優化了基準地價的WebGis技術應用,通過強大的云端服務性能,運用LBS數據,結合移動互聯網實時獲取基準地價信息,實現基準地價掌上應用。有利于拓展基準地價服務應用,實現隨時隨地使用基準地價,提高基準地價體系的實用性和土地資產管理效率。
3、實現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基準地價評估系統
本系統除了提供移動互聯網基準地價查詢功能,還實現基準地價系數修正法評估土地價格的功能。通過對掌上基準地價查詢到的基準地價進行區域因素、個別因素等地價修正,直接求取基準地價評估結果。
4、為統一省市級基準地價提供了一種可行模式
長期以來,基準地價成果的與管理,各地區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系統,不同的方法。這一方面造成了公眾對基準地價信息查詢的難度,公眾通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查詢地價信息;另一方面造成了重復研發,不利于政府經費的高效利用。通過本系統提供的地區基準地價接入接口,可以方便地接入不同地區的基準地價成果,實現全市或全省的基準地價查詢。大大提高了社會公眾對基準地價信息查詢的便利性并節約了政府資源。
參考文獻
[1] 張斌:基于WebGIS的地價信息系統建設的研究―以張家港市為例[D].南京師范大學,2003.
篇5
關鍵詞:城市公園;公園設計;地域性;時代性;組成要素
1 地域文化的組成要素
(1)自然要素。影響城市公園規劃與建設的自然要素主要有水文、地質、氣候、地形、植被等。這些因素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程度上,在不同的范圍內對城市公園產生影響,這些因素的差異性使得城市公園具有不同的個性與特征。自然因素包涵的內容很多,根據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方法。(2)人文要素。地域性景觀中的人文要素起源于人對自然的認識,是人類和自然相互作用的結果。在進行景觀設計時,充分了解當地的文化特色,將其體現在設計中,可以增強游人的認同感,并且體現出公園獨具特色的個性。
2 地域性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以肇州青馬湖公園為例
2.1 城市公園地點的選擇
每個公園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周邊環境不同,服務對象不同,在城市里擔當的角色也不一樣,因而每個公園都應該有著特定的內容。設計中,地域性要素的選擇較為復雜多樣,而位于居住區的社區公園,服務對象主要是周邊的居民,是與居住區配套建設的綠地,也是居民日常主要的活動場所,要具有一些活動設施。這類公園規模較小,功能簡單,所以,要表現的地域性要素也應該相對簡單,不宜選用太莊重的文化內容,如歷史事件等。
2.2 肇州青馬湖公園簡介
大慶肇州青馬湖公園,不僅是城市形象的代言,而且具有城市綠肺,市民康體、娛樂、休閑、度假綜合區,拉動城市旅游,加速城市繁榮等功能。肇州地處中高緯度,屬大陸性季風氣候,春秋季多風少雨,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屬半干旱半濕潤氣候區,是遼寧省第一積溫帶。青馬湖位于肇州縣城南約4.0km 青馬溝的下游,青馬湖水庫壩址以上,集水面積為855.6km2,壩址以上河道長度為17.5km,分水口以上集水面積305km2,分水口至青馬湖水庫壩址區間集水面積為550.6km2。
2.3 肇州青馬湖公園的設計理念
通過對肇州縣總體規劃的分析,青馬湖的開發強度是由西向東遞減,高強度開發,中等強度開發,最后過渡為限量開發的自然生態地塊。設計理念:(1)歷史沿革金初,出河店之戰,大捷,遂命名為肇州。(出河店滿語——“冰”),對冰雪文化表現最充分的就是的《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2)青馬湖的由來——一個天馬行空的愛情傳說,因此,以“去北國看那段天馬行空的愛情”為理念設計。
2.4 肇州青馬湖公園的園區設計
場地形成3個大的園區,從東到西分別為:濕地獵奇園、湖水覽勝園、文體樂園。其中,濕地獵奇園以濕地幽徑、雞鳥島、蘆葦塘、杉林島景觀為主,感受濕地文化,接受濕地教育。湖水覽勝園以桃園柳岸、杉林幽徑、水中賞荷、思念園、賞水平臺景觀為主配合雕塑小品,花鏡的設計營造湖光山色的自然景觀,讓徜徉其中的人都如戀愛般浪漫。文體樂園分為文化園、體育園、游樂園,其中文化園設置冰雕創意屋、特色工藝品作坊、民俗作坊、浪漫書屋、甜品屋、咖啡屋、酒吧、茶吧、青馬廣場、文化演出大舞臺等景點,營造休閑、消費、娛樂于一體的景觀空間。體育園設置體育場、網球場、籃球場、高爾夫訓練場、游泳館、滑板、自行車、劃船、觀光車、攀巖等體育設施,滿足各種運動需求。游樂園設置兒童游樂場:夏宮,青馬戲水噴泉,情網噴水墻;冬宮,溜冰場,滑雪場等游樂設施。通過3個園區的劃分,將自然與場地、氣候充分融合,形成自然到公園到景區的逐步過渡,最終營造一個充滿地域風情的觀光游樂公園。
2.5 環境效益與生態效益
本案的建成,實現了以人居環境為核心的生態城市建設,在城市尺度上實現了規劃、建筑、景觀3位一體的整體設計。同時,在尊重自然肌理,傳承城市文脈的基礎上,以優厚的現狀條件為依托,以城市歷史文化為背景,疏通城市綠脈、文脈,保障城市發展的生態能力,有力的支持了城市生態與文化建設,在此基礎上營造的城市符合未來城市發展及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從而極大提升了周邊土地的使用價值。
2.6 綠化植被的選擇
在植物種植上以枝冠開展的樹種為基調營造湖岸景觀,強調湖水的柔美。控制性條件:選擇有種植傳統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植被;精致并遮蔭性高的喬灌木結合;注重春花類植物的應用;在地標性或雕塑周圍選擇具有烘托、陪襯或作為背景的植物種類,實現自然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樹形優美,不需要大量修剪;種植可以凈化空氣的植被。
3 結語
地域文化是城市公園設計中必須考慮的重中之重,它在設計中所體現的風格可以充分表現一個地方的歷史文脈、風土人情,讓本地市民或游客對這個地方文化和民俗習慣有一個很直觀的了解。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地質條件 地下水 補、徑、排 水文地質評價
[中圖分類號] F407.9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11-36-2
1工程概況
中微子實驗站位于大亞灣北部山地,其配套工程包括用于中微子實驗裝置裝配或運行的五個地下實驗大廳以及連接這些實驗大廳的隧道及相關的少量地面建筑與設施。1#實驗廳位于1#主隧道0+285處右側,地表標高88.1m,實驗廳由主廳、副廳、水池以及附屬建筑物(水凈化室、電子學間、氣體間、避難室)組成,廳頂、底設計高程分別為-13.0m和-20.0m,埋深約93.0m,最大跨度17.4m,廳寬16.3m,主廳長37.0m,大廳軸線方向為SE147°。
2地質條件綜述
1#實驗廳位于排牙山南側的低山―丘陵區近南北向平緩山梁的南端,地面高程88.07m,北距排牙山主脊約2.0 km,南距大亞灣海邊約700~800m,東西兩側為寬緩沖溝。實驗廳軸線與地應力最大水平主應力方向 (平均286°)夾角約46°,頂拱上覆巖層厚度遠大于3倍洞寬。地層巖性為燕山期花崗巖,巖石堅硬,巖體較完整,由于受風化卸荷、斷層作用影響,節理裂隙較發育,總體圍巖類別為Ⅱ類。實驗廳東側約80m分布F2斷層,該斷層走向SN,傾向E或W,傾角55~80°,破碎帶及影響寬度2~20m。實驗廳西側300余m分布F8斷層,產狀250°∠63~74°,破碎帶及影響寬度0.5~10m,上述兩斷層均屬張扭性。實驗廳北側30~40m分布F1斷層,產狀20°∠70°,破碎帶及影響帶寬0.5~60m,其性質為壓扭性,在洞挖中有滴水。1號實驗廳節理裂隙較發育,主要有下列幾組: ①60~90°∠45~60°,延伸較差;②170~190°∠74~80°延伸較好,且多有滲水現象;③250~280°∠55~64°延伸較遠,且多有滲水現象;④330~350°∠58~60°,延伸較好,且多有滲水現象。
1#實驗廳地下水位高程為50.069m,地下水的補給源主要來自排牙山的大氣降水、以面流或地下徑流的形式匯入溝谷,排泄于低洼水庫或盆塘,最終排入大海。
3地下水類型及出露形式
工程區屬中低山-丘陵地區,主要為燕山期花崗巖,地下水類型包括松散巖土類孔隙潛水和花崗巖網狀裂隙水。孔隙潛水沿較大溝谷呈帶狀分布,具有統一水位,含水層厚度2~7m,接受大氣降水、地表水及基巖裂隙水補給,大部分直接排入水庫或大海;網狀裂隙水(也即常說的風化裂隙水(厚度0~30m),發育于花崗巖上部全強風化帶中,以散流形式滲出地表,其流量受大氣降水控制。花崗巖弱風化以下發育脈狀裂隙水,沿局部排泄基準面排入水庫或地區性排泄基準面排入海。區內主體是堅硬完整的微風化花崗巖,對水敏感性弱。花崗巖孔隙度很小(
1#實驗廳地下水類型主要為燕山期花崗巖裂隙水。裂隙水賦存于構造裂隙和風化裂隙中,往往在沖溝的溝腦和兩側壁出露。表層0~30m為風化卸荷網狀裂隙水,以散、片流形式滲出地表,水量受大氣降水控制。風化帶以下發育脈狀裂隙水,二者水力聯系密切。脈狀裂隙水的水量明顯受裂隙發育程度、裂隙的展開度、延伸長度、貫穿性能有關。松散巖層的孔隙潛水在1#廳基本不存在。
根據施工開挖觀察實驗廳拱頂、邊墻、水池等部位,地下水多呈條帶狀出露,水量不大,一般表現為潮濕、濕潤、滲滴水,線狀細流極少,未發現噴射現象。盡管這些出水點的出露位置、高程、出水特征不同,但共同點都是沿裂隙或裂隙交匯點出露。如左側巖壁梁以下邊墻0+03~0+15,沿290°∠83°、110~160°∠75~70°、215~230°∠40°裂隙可見到上述出水現象。副廳右側拱角、拱頂局部及水池左側靠副角處也有滴水出露。
4地下水補、徑、排條件
本區雨量充沛,地下水補給源豐富,大氣降水通過地面風化裂隙滲入地下,經過緩傾裂隙或貫通節理裂隙帶,以泉水或散流形式滲出地表,匯集到就近溝坑或直接排泄入海,循環交替短促,從北向南地下水補、徑、排區域從高向低分布。鉆孔ZK1、ZK2、ZK3、ZK4水位高程分別為164.503m、96.712m、51.440m、50.069m,也表明地下水總的流向是自北向南。1#實驗廳等洞室及水池埋深-5~-30m,均位于海平面以下,為本區最低的排泄基準面,不能排除海水通過走向近南北的裂隙向其補給的可能性。盡管由于開挖洞室疏干,地下水位可能有所降低,但仍改變不了向實驗廳排泄的趨勢,實驗廳將是永久的性的地下水匯集點,它不僅是排牙山地下水排泄的匯集點,很有可能還是相距700~800m大亞灣海水補給倒灌集中點,尤其水池分布高程在-20~-30m,水質也可能引起變化。北部開水巖大坑中ZK1孔中水的礦化度為53.29 mg/l,總硬度為8.21;南部核電廠區北邊的ZK4孔中水的礦化度為132.63 mg/l,總硬度為40.08 mg/l。可見在北部低山丘陵補給區水交替活躍,水位高程大,礦化度較低,而在南部緩丘和階地排瀉區水流相對滯緩,水位高程低,礦化度大。一旦海水匯入,礦化度將會改變目前的狀況。今后地下水對1#實驗廳的補給、徑流形態可能是一個不規則的漏斗狀。
5巖體透水性
從物探剖面和鉆探及水文地質試驗結果看,隧道深度上巖體滲透系數極小,為弱-不透水層。前期可研、初設階段,在4個鉆孔的鉆進中和鉆探完成后進行了不同深度和時間段的21段次的常水頭注水試驗。試驗結果發現,ZK1~ZK4四個鉆孔的滲透系數K值都小于0.0009m/d,尤以ZK2和ZK3為小,ZK1和ZK4稍大,但都屬于不透水巖體。 滲透系數小、縱波速度大、高電阻率和鉆孔電視圖像一致說明了花崗巖體微弱透水性。
在施工開挖中沒有發現大的涌水、射流現象,極個別部位,如F7(樁號1+675.5)和施工隧道近尾部有滴流和線流,其它均為沿裂隙呈點滴狀和濕潤狀。
2010年5月5日根據抽水泵站排水估算包括施工廢水在內大約排水量為97.2~100m3/日左右,可見巖體透水性微弱。
6水文地質評價
(1)1#實驗廳位于燕山期花崗巖中,巖石堅硬,巖體較完整,為Ⅱ類圍巖。與2#、3#實驗廳相比,洞室的埋深相對稍淺,受F1、F2、F8三條斷層和風化卸荷的影響,節理裂隙稍發育,但裂隙張開度較小,巖體的滲透系數稍大,但K值都
(2)盡管巖體滲透性較小,由于1#實驗廳及水池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尤其水池位于-30m,是地下水、海水排泄基準面,且是永久性的排泄點,向水池永久性滲水不可避免。這一滲透作用對洞室和水池的工程結構不會造成影響,但鑒于中微子實驗對水池滲透的特殊要求,應從防滲材料的選用、排水措施、施工工藝等方面進行研究。
(3)經對4個鉆孔地下水和一個地表溪水的水質分析成果表明,PH值在7.1~7.35,都小于7.5,硬度在3.6~40.08mg/l,都小于45mg/l,均屬中性、極軟水,對鋼結構具有弱腐蝕性,對混凝土結構及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不具腐蝕性。
篇7
關鍵詞: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設計;有機結合;掌握控制
中圖分類號:F11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trol detailed planning concept, in its analysis of the city planning system the core position, and then introduced the modern city design connotation, the controlled detailed planning of city design has many links,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wo can play a good city planning comprehensive effect.
Key words:Control detailed planning; City desig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Master control
1. 引言
充分理解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基本概念內容,了解城市規劃體系之中控制性詳細規劃核心性的地位,才能更好地把握這一先進的規劃方法。現代化的城市設計理念經歷了全面的改進發展,具有了獨特的基本特征,其基本設計對象層次及內容更加深刻。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有機的結合進控制性詳細規劃,可以實現城市規劃的現代化效果和綜合社會效益。本文就某市區東城區西部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有機的結合實例,展示兩者融的規劃設計效果。
2. 控制性詳細規劃簡介
控制性詳細規劃同修建性詳細規劃都是屬于詳細規劃類別,其依據總體的規劃或者分區的規劃,重點關注土地使用的控制,對建設用地的性質、空間的環境及使用的強度進行詳細規定。這種規劃方法強化了規劃設計和管理及開發之間的銜接,其對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的指導性質源于其城市規劃管理依據性質的地位。
3. 城市規劃體系中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核心地位
3.1 明確具體的法律地位
《城市規劃法》明文確定了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作為法定的規劃類型,2002年6月建設部下發《城市規劃監督管理強制性條文》對城市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了針對性的強制內容規定,這兩條法律充分說明控制性詳細規劃明確權威的法律地位。
3.2 城市規劃編制工作體系之中關鍵性的層次地位
在總體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之間起到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在整個城市規劃的編制體系中處于關鍵性的編制層次地位。控制性詳細規劃跟總體規劃及分區規劃的區別在于其屬于詳細的規劃,用量化的指標形式將總體規劃將城市平面、宏觀及定性建設設想轉化到三維的空間、微觀且定量進行控制。該規劃方法能夠繼承、落實且深化總體的規劃意圖,還能夠就城市建設用地提出對修建性詳細規劃進行指導的編制準則。
3.3 規劃管理實施工作核心性層次及最主要依據的地位
控制性詳細規劃制定的目的在于有效控制城市建設用地、空間環境及土地使用強度,成為城市規劃管理依據性思想,還對修建性詳細規劃起到指導作用。城市總體的規劃在規劃管理體系的分工中太過概括,內容無法直接應用于規劃管理細節,而分區規劃又有不確定性,修建性詳細規劃工程設計范疇的作用更明顯。控制性詳細規劃在規劃管理實施工作中的核心性層次顯而易見,成為指標量化控制具體地塊的依據性控制方法。
4. 現代城市設計內涵
現代城市設計項目結合國家城市規劃,按照設計精細化可分為三個層面,即總體城市設計、局部城市設計到工程項目設計。同城市規劃的指導框架性質不同,城市設計注重人和城市形體環境之間的關系,營造城市生活空間,側重的核心內容在于城市三維的空間形態。其較高的人文和審美內涵要求,以及對城市綜合環境效應的設計目標追求都是一種對城市的干預手段,需要控制性詳細規劃等手段使其實現。
5. 城市設計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間的關系
現代化的城市設計和城市規劃之間存在明顯不同,但是二者又有著相互補充和相互交融的層次。區域規劃之中,城市的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和分區規劃都對城市設計內容有所涵蓋,城市設計就是整體性構思和安排城市的體型和城市的空間,其思想貫穿整個城市規劃全過程。控制性詳細規劃同城市設計有機的結合在于對城市局部的地區空間環境進一步進行控制和整合,轉化土地及空間,便于進行符號、文字和數字等的控制和限定,運用規劃和分析的控制方法進行指標引導,繼而形成不同層次之間實現界定和表達。這一結合實現了遠近期的結合,對不同城市空間地段進行針對性的時序統籌安排,繼而提出有效地控制意見。此外,控制性詳細規劃相對來講是將所用土地的地塊進行機械式的劃分,做不到充分的小地塊間互相聯系整體的城市設計手法很好的解決了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內部系統存在弊端,予以協調。
控制性詳細規劃能夠同城市設計相互有機結合,源于二者內容上密切的聯系。一方面,控制性詳細規劃采用規定性的指標保證了同城市空間環境之間密切的聯系,另一方面,控制性詳細規劃之中所形成的建筑外觀上的特征對建筑體型指標的引導性意義有事緊密聯系的。城市設計的研究內容很大程度上跟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內容是同一性的,科學的將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內容建立到城市設計的研究基礎上,實現了城市設計研究推動控制性詳細規劃完善和深化的進程,具有重要作用。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相結合的研究涉及到多個方面,首先是城市沿著山、街道和河道的規劃設計,其次是城市交通和城市設計研究分析,還有高層建筑和城市設計的研究等等。
6. 有機結合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實例
某城市東城區的西部地區規劃總用地面積4.7km2,地勢平坦,北部較南部高,東部較西部高,是該區域最后尚未開發的一塊黃金地段,對其合理進行定位意義重大,該項目充分實現了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的有機結合。
6.1 有機結合了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的布局構思
城市規劃區域已有的方格網狀的城市道路骨架已經難以更改,而且相對適合區域的功能組織要求,在這個前提下進行結構形態構建。方格狀城市網格布局相對過于平淡,要實現規劃區域同城市其他的功能區域實現有機聯系和相互親和,按照實際情況必須以中部的中心廣場作為核心,以東南和東北防跳方向組的弧形步行通道作為景觀軸,實現金融商業中心到中心廣場的弓式箭式體系。功能分區規劃層面上,保留西面和北面的兩片水湖景觀軸的東邊布置行政辦公和金融商業中心,西邊布置六個居住小區和四個商業區域。
6.2 運用了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城市設計構思
控制性詳細規劃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影響了城市設計在內部環境和城市環境相互有機結合交融的構思理念。規劃區域景觀特色界定為城在綠意中,水在城市中,飄逸的綠化和淡雅清新。控制性詳細規劃強化形態和城市環境之間有機的融合,使用借景、組織設計綠化景觀軸和剪力景觀視覺長廊等方法,實現規劃區域內部空間和周圍城市環境及自然景觀的有機對話和聯系。規劃空間結構已舒適、富含詩意和開放為構建思路,弓式箭式步行景觀軸構成規劃區域簡潔實用而豐富浪漫的整體空間結構形態。
6.3 規劃控制體系和實施的操作
該區域的規劃實現了四個要素的控制,即點要素的控制、線要素的控制、指標強度要素的控制和城市設計要素的控制。點要素控制了具置、面積、環境要求和形態要求等,對公共活動空間及標識、市政公用設施和文化教育設施均做出了具體的規定要求。線要素控制了規劃區域內部不同性質的用地界線及建設行為線路,用紅線控制道路、綠線控制綠化、藍線控制水體、黃線控制建筑建造范圍、紫線控制地塊范圍、黑線控制油井的作業及其他控制線路。操作上又對地塊劃分和用地分類進行控制,控制性詳細規劃明確確定了開發性盈利地塊和盈利地塊的位置和面積標準,對于具體的用地做出了類的劃分。通過各類用地適應性要求控制和土地詳細劃分等控制操作,實現了該區域規劃設計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7.結語
本文重點研究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有機結合,分析介紹了相關理論和應用理念,以具體的城市規劃設計實例展示了這一結合所能創造的良好規劃設計格局,對各方面利益的均衡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敏.基于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城市設計管控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9:26-41.
[2] 劉雷.控制與引導—控制性詳細規劃層面的城市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8-23.
篇8
---------------------------------------------
建 議 數 (億 元) | 地方 | |
---------------------| 自籌 | 備 注 |
農行 | 中行 | 交行 | 其他 | (億元) | |
-----|----|----|-----|------|---------------|
0.05|0.20| | | 0.80| |
-----|----|----|-----|------|---------------|
0.05| | | | 0.30| |
-----|----|----|-----|------|---------------|
|0.20| | | 0.60| |
-----|----|----|-----|------|---------------|
| | | | 0.45| |
-----|----|----|-----|------|---------------|
0.10|0.10| | | 1.03| |
-----|----|----|-----|------|---------------|
0.40| | | | 2.00| |
-----|----|----|-----|------|---------------|
0.87|0.35|0.30| 0.20| 15.89| |
-----|----|----|-----|------|---------------|
| |0.30| 0.20| 0.80|合作行0.2億元。 |
-----|----|----|-----|------|---------------|
| | | | 0.75| |
-----|----|----|-----|------|---------------|
0.20| | | | 0.90| |
-----|----|----|-----|------|---------------|
| | | | 0.60| |
-----|----|----|-----|------|---------------|
| | | | 1.50| |
-----|----|----|-----|------|---------------|
0.05| | | | 0.75| |
-----|----|----|-----|------|---------------|
0.03| | | | 0.14| |
-----|----|----|-----|------|---------------|
| | | | 0.15| |
-----|----|----|-----|------|---------------|
| | | | 1.25| |
-----|----|----|-----|------|---------------|
| | | | 0.90| |
-----|----|----|-----|------|---------------|
| | | | 0.38| |
-----|----|----|-----|------|---------------|
0.10| | | | 0.15| |
-----|----|----|-----|------|---------------|
0.12| | | | 0.60| |
篇9
關鍵詞:城市設計;影響因素;城市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3-034-02
一、城市設計的定義、內容
目前,國內外人們對城市設計的理論、內容和方法尚無統一認識。但在研究了國內外一些著名專家、學者對城市設計的有關論述和我國現行的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有關體制,可得到一個共同的認識:城市設計的重點是城市空間形體環境規劃。它是以“人本”觀念為核心,以功能和美學為原則,為城市社會(市民)創造一個優美的城市形體環境和良好的空間秩序。
傳統意義上城市設計有多種定義,其強調的重點各不相同。
北京城市設計學術研討會的結論認為,城市設計是城市規劃的延伸和具體化,是深化了的環境設計。城市設計是以人為中心的,從城市整體環境出發的規劃設計工作,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整體形象和環境景觀,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它是城市規劃的延伸和具體化,是深化了的環境設計。
從學科角度來說,城市設計是跨越城市規劃、園林建筑學和建筑學三個學科之間的一個獨立的學科:是在城市形體環境中創造三維的空間形式。在學科體系上,它是城市規劃的深入和具體化,與園林建筑學和建筑學的區別在于它是設計城市,而不是設計具體的形體環境元素。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城市設計是一種思維方法,是整體而辯證的,是一種能夠對城市時空結構中節點的分析,是綜合技術的設計,要特別注重城市交通道路的組織,是整體美學的綜合藝術的表現。
二、城市設計內涵之我見
1.內涵
就我個人而言,比較傾向于以上第三種觀點,我認為城市設計就是一種意識形態,是一種思想形式。它存在于城市規劃的每個階段,無論是城市的總體規劃還是詳細規劃,都需要運用城市設計的思想。城市設計的目的是給城市創造一個優美的城市形體環境和良好的空間秩序。《公共場所―城市空間:城市設計的維度》一書中作者的核心觀點認為城市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人們創造更好的場所”,因此我認為凡是涉及到城市物質環境和空間形態的改變的設計,都需要體現城市設計的思想。
2.影響因素
凱文?林奇在他的《城市意象》中通過對城市以眾意向的調查,歸納了城市設計包含的五項要素,即邊緣(Edge)、街道(Street)、區域(District)、節點(Node),標志(Landmark)。抓住這五項要素的設計,就能創造好的城市印象。這也是近年來西方規劃界普遍遵循的城市設計指導。
邊緣:是城市或地區的輪廓,是除道路以外的線性要素。它們通常是兩個地區的邊界,相互起側面的作用。那些強大的邊界,不但在視覺上占統治地位,而且在形式上也連續不斷。如沿河的城市輪廓、海上的城市景觀、高架路形成的“空中邊界”等。
街道:是縱向展開的城市景觀,包括車行道,步行道乃至河道,是城市中的絕對主導元素。一些主要的交通線都會成為關鍵的意象特征。如果主要道路缺乏個性,或容易互相混淆,那么就很難形成城市的整體意象。典型的空間特性能強化特定道路的意象。特殊的立面特征對于形成道路特征具有重要作用。甚至路面紋理、路邊的種植都不可忽視。除了這些可識別性外,還應有方向性。起點和終點都清晰而且知名的道路能將城市聯結為一個整體。
區域:是觀察者能夠進人的相對大一些的城市范圍,是內部展開的城市景觀。如居住區、市場、文化區、旅游區、公園等。決定區域的物質特征是其主題的連續性。通常一個區域應具有典型特征。而創造一個強烈的意象,必須對線索進行一定程度的強化。一些區域是內向的,一些則是外向的。
節點:是觀察者可以進入的戰略性焦點,是人們往來行程的集中焦點,往往在路與路、路與河、路與林、河流與河流的交匯點。成功的節點不但在某些方面獨一無二,同時也是周圍環境特征的濃縮。有的是通過其空間形態,有的是通過其獨特的單體建筑給人以深刻、難忘的印象。
標志:是觀察者的外部觀察對象,如有影響的古今建筑、城市雕塑,也包括自然物。標志應具有鮮明獨特、清晰醒目的特征,與背景形成對比,占據突出的空間位置,在整個環境中令人難忘。凱文?林奇認為這五大要素控制了城市意象,從而建立了城市環境形態穩定的概念。在現實中,上述各元素類型都不會孤立存在,把城市環境形象分解為五大類進行分析研究,為城市設計的推進開辟了概念明確、可實際操作的道路。70年代美國舊金山的城市設計就采用了這一方法,在世界上頗具影響。
三、城市設計在城市規劃各階段的應用
城市規劃主要研究內容是以城市社會發展需要,來確定城市功能和土地利用,在研究過程中需運用城市設計的理論和方法,但從其過程和結果來看,主要是二維空間的工作;城市設計是以城市空間形體環境為主要內容的三維空間的規劃設計工作,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貫穿于城市規劃的全過程。
1.城市設計在城市總體規劃中的運用
城市總體規劃是從宏觀角度對城市的功能結構、產業構成進行空間布局和調整,其規劃的結果將會形成較為合理的城市宏觀空間布局,從而大致確定了城市居住、商業以及公共設施等的不同功能的建筑分布狀態。我們知道,不同功能的建筑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從而也就形成了城市的雛形。所以說在總體規劃的色塊圖上,實際已經決定了城市的大致空間形態。
總體規劃階段的城市設計是在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功能布局的基礎上,研究城市空間形體環境的總體布局。如道路、廣場、公共綠地系統的布局,重要的、標志性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布局,城市輪廓線的布局等,使整個城市的空間形體,形成一個完整有序、有機統一的整體―即城市范圍內的空間形體布局。
2.城市設計在城市詳細規劃中的運用
詳細規劃能夠更為明顯的體現城市設計的思想,通常有一種誤區,就是一提到城市設計就會想到群體建筑的空間布局,其實我認為這只是城市設計較為深化的一種形式,也是城市設計對城市的作用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城市的詳細規劃包括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在控制性詳細規劃過程中,能夠控制城市大致的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風格等較為模糊的城市形象。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地位,上承總體規劃,下啟修建性詳細規劃,因此其城市設計更注重其特有的“連續性”特點。從“承上”角度,城市設計應服從城市總體規劃,并視具體情況對其進行合理的修正;對特定地段要從整體環境人手進行詳盡的城市設計運作。從“啟下”角度,城市設計既要匠心獨運,為后續設計留有伏筆;又要避免規定過死,應為后續設計工作留有較大的創作余地。
控制性詳細規劃階段城市設計的內容、深度與指標體系的完善與否,以及對設計部門工作的評價,將直接關系到控制性詳細規劃階段的服務對象――規劃管理的效果。
控制性詳細規劃階段的城市設計必須充分注意城市文化的延續與創新。文化環境的存在,是決定城市設計特色的靈魂。城市有特色的街、巷、古樹、廣場和歷史建筑,規劃中都要從景觀方面加以保護。這是形成城市特色的重要方面。城市設計要尊重地方風貌和人文環境,并將其融合在現代設計語言里,形成城市文化的特色。有價值需要保護的建筑,周圍新建筑的體量、尺度,甚至設計細部,都需與其呼應,其中建筑高度的控制是至關重要的。
到了修建性詳細規劃階段,城市的大致形態其實已經能夠以顯現出來。詳細規劃階段的城市設計是深化完善特定地段的控制性空間定位的詳細規劃,使其內容達到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深度。
3.城市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建筑設計是建筑單體工程的設計工作,是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的繼續和具體化。在建筑設計中應從城市整體角度,考慮建筑單體設計,用于塑造良好的整體建筑環境建筑設計過程中城市設計手法的運用也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因素。好多建筑師往往較少的考慮建筑體周圍的環境因素,而僅拘泥于建筑單體本身的形體設計,忽視了建筑體與其周圍的城市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很多優秀的建筑實例可以證明,好的建筑一定要與其周圍的城市環境和諧融洽,運用城市設計的思維模式進行建筑創作可以說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解決建筑與城市的關系,也是作出優秀建筑設計的一條有效途徑。
四、小結
城市設計的目標已經從較為單純的美學、空間形體環境,發展為改善、提高城市綜合的生活環境質量。因此城市設計的內容還涉及到自然環境的保護與利用及歷史傳統風貌、城市特色的繼承與發展等。城市設計的對象,也從單純的研究物質空間,發展到包括研究人的行為心理及社會文化。因此,城市設計理論正在日趨走向成熟和完善。③
(作者簡介:彭茜,女,工作單位: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建筑學院。)
參考文獻:
[1]劉宛.城市設計理論思潮初探(一―六),國外城市規劃
[2]張錦秋.城市設計的理論與實踐
[3]劉玉民、白晨曦.城市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規劃管理相關問題探討,建筑創作
[4]Saarinen, Eliel,顧啟源譯,《城市―它的發展、表敗與未來》
[5]簡雅各布.《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
[6]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
[7]卡爾索普《步行地帶》
[8]西特.《城市建設一書》
篇10
[關鍵詞]: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設計城市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
引言
在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過程中,如何有效落實城市設計的相關概念,保障規劃控制對城市形態的良性指導,不僅是頗受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值得研究的難點問題。現代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兩者之間有明顯的不同,同時兩者又是相互交融與互補的,在區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詳細規劃以及建設專項規劃中都包含了城市設計的內容。
1.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產生與發展
隨著我國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我國的城市建設領域出現了新的情況,即土地使用權與所有權分離、國有土地的有償出讓與轉讓、房地產市場的出現、住房制度的改革等一系列的變化,使得各方關系更加復雜,眾多矛盾不斷出現,我國舊有的城市規劃工作方法不再適應需要。在規劃上,總體規劃急需下一層次的規劃來對它進行深化解釋。而傳統的詳細規劃著重于總平面布局和空間形體組織,缺乏整體性,無法深化總體規劃,導致總體規劃與傳統的詳細規劃不論是時間上還是內容上的跨度越來越大;在管理上,規劃與管理嚴重脫節,規劃設計不能適應管理的需要。于是,我國規劃界迫切需要一種能夠承接總體規劃與修建設計,聯系規劃與管理的全新的規劃類型。
1986年8月,建設部在蘭州召開了全國城市規劃設計經驗交流會,會上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院介紹了虹橋開發區規劃,規劃將整個地區分為若干地塊,采取國際慣例對每個地塊提出了八項指標,本次規劃已初具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雛形。此后,清華大學與同濟大學分別在對桂林、廈門的規劃工作中進行了通過建立指標體系來引導規劃建設的探索。而廣州市在街區規劃中通過了《廣州市城市規劃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兩個地方性城市法規,通過立法程序確立了街區規劃的權威性。這些都對當時我國的城市規劃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使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傳統的詳細規劃有了本質上的區別。1988年,《城市規劃》編輯部和唐山市建委聯合舉辦了控制性詳細規劃專題研討班,廣泛交流了國內的實踐經驗,系統介紹了國外的理論與實踐,我國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理論體系正式建立,并在此后的應用中不斷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概念也被建設部在1989~1993年的城市規劃工作綱要中明確提出,并列入1991年10月1日施行的《城市規劃編制辦法》中。
2.控制性詳細規劃在城市規劃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
控規在規劃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控規初期產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解決總體規劃與傳統的詳細規劃之間跨度大、不好銜接的問題,因此當初的討論焦點就集中在了控規的銜接作用上.有專家提出總規應為控規提供該地區在總規中的性質、地位等總體要求,及居住人口的大致規模和周圍道路、工程管線的規劃來幫助控規起到銜接作用;而有的專家從理論上論證了控規必須具有銜接作用,認為總規是一種粗線條的規劃,而傳統的詳細規劃著重于總平面布局和空間形體的組織,需要控規在用地性質、土地使用強度、城市設計等方面進行控制;還有專家從總體規劃與詳細規劃、建筑規劃、建筑設計、環境設計之間的聯系和約束,聯系實際詳細論證了控制性詳細規劃應該起到的銜接作用。上述觀點都強調了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一大重要作用,即深化總體規劃、分區規劃的意圖,把土地使用性質、各項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具體落實到每一塊開發建設的地塊上。又把各項重要的規劃設計要素抽象成明確的指標和設計要求,以作為下一步修建設計、建筑設計和建筑管理的依據。
3.城市設計的概念
有關現代城市設計的定義及其在城市建設各個層面中的內容,國家尚未出臺有關城市設計層面的相關規范。按國標《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準》(GB/T50280-98)中城市設計定義是:“對城市體型和空間環境所做的整體構思與安排,貫穿于城市規劃的全過程”。筆者嘗試著給城市設計做出如下表述,城市設計是根植于社會和環境的脈絡,為公眾創造一個舒適宜人,方便高效,景色優美,且富有文化內涵和藝術特色的城市空間環境,城市設計應遵循以人為本,整體環境設計,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同時,城市建設應富有動態與彈性,視其具體情況可隨時進行合理的調整與補充,從而保證城市整體藝術水準和環境質量。
4.控制性詳細規劃階段的城市設計
控制性詳細規劃階段的城市設計主要是對城市局部地區的空間環境作進一步控制與整合,將同地與空間轉化易于限定和控制的符號、文字、數字,用分析和規劃控制引導指標形成對不同層次間的界定與表達、并要近遠期結合,針對不同地段的城市空間做時序上的統籌安排,并提出不同的控制意見,同時由于控制性詳細規劃用地地塊劃分較為機械,小地塊之間互聯不夠,運用整體城市設計的手法可解決控制性詳細規劃系統內部無法克服與協調的病端。
在進行控制性詳細規劃時,應首先進行宏觀層面的城市設計運作,即城市設計的深層內涵研究,以此確定其具有決定意義的“依據”內容。如構建適宜的布局結構、整體景觀設計等,宏觀層面研究工作內容是城市設計運作的核心工作。控制性主要涉及以下內容:城市歷史環境特色的研究、自然環境的保護與利用、結構骨架構思、綠化及步行系統設計、景觀視廊的組織、城市結點系統的構思等。
結構骨架是宏觀層面城市設計研究中的重點內容。結構骨架屬于該階段城市設計的精髓,良好的結構骨架具有潛在的價值作用。景觀視廊的設置,保證了城市空間環境中,主要景觀與最佳觀賞點之間的有機聯系,擴大了城市空間界限,賦予了城市空間層次與特色,是城市設計重要的組織手法。總體規劃中確定的城市主要視廊通道應在局部地段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得以深化和具體化。局部地段控制性詳細規劃,應根據環境條件進行景觀視廊組織。
微觀層面城市設計內容是相對于“宏觀層面”而言的,這部分內容與修建性詳細規劃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疊合。它是對城市特定元素的設計,是城市公共空間的具體化,應歸入“引導”控制的范疇之中,涉及內容列舉如下:空間組織、景觀組織、建筑群體形態、環境設計、輪廓線組織、重要“節點”等。微觀層面城市設計中尤其要注意設計的彈性,以便于和修建性詳細規劃銜接。
城市設計的研究成果,應通過抽象、概括轉譯成控制指標體系,具體落實到相應的建設地塊上進行控制,以便作為土地招議標底條件和融入修建I生詳細規劃,在建設中付諸實施。相關研究應在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并進行優化選擇,確定相關的定量數據。
在具體的運作中,通常先確定規劃區域的結構骨架、各地塊的用地性質、道路綠化系統;再從城市設計的角度考慮不同空間序列的關系,對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進行反復調整修改、使兩者互相融合;最后以指標的形式確定下來,以指導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具體設計。需要特別指出的一點是,控制性詳細規劃階段的城市設計尤其應注重整體的有序性,避免在細枝末節上進行過多的雕琢。
5.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