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后如何護理范文
時間:2023-12-14 17:39: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生兒出生后如何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新生兒;優質護理服務;護理質量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完善,產婦和家屬對新生兒感情的投入,人們對新生兒護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開展新生兒優質護理勢在必行[1]。
1產婦及其家屬存在的知識性問題
1.1 缺乏哺乳知識:
由于大部分產婦是初產婦,對母乳喂養意識不強,也不懂得如何對新生兒更好的哺乳,所以對喂養時出現的各種問題,疑慮較多。大多數人不清楚出生后什么時候開始喂養,如何喂養,喂奶是否需定時定量。
1.2.缺乏正常的新生兒生理知識:
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生理性黃疸、產婦的腫脹且有分泌物、陰道出血及分泌物等生理表現缺乏了解,并對此出現緊張、焦慮狀態。
1.3.缺乏科學的護理知識:
受傳統觀念等影響,對新生嬰兒如何進行科學的護理還缺乏科學的認識。主要表現在:
1)要不要將寶寶的手腳包起來;
2)寶寶要穿多少才不會著涼;
3)寶寶哭的時候,該不該抱他;
4)可不可以搖晃寶寶;
5)寶寶的睡眠時間多久為正常;
6)讓寶寶用何種睡姿最好[2]。
2優質護理對策
2.1 傳授哺乳知識,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指導具體的哺乳方法及。
護理人員要耐心的多講解、示范,讓產婦提高認識、熟練掌握,增加產婦的哺乳信心,調動家屬的積極性,實現母乳喂養。指導喂養,一般要求出生后即可喂奶,每1~2小時一次,每次15~20分鐘。兩次喂奶之間適量喂溫開水。寶寶和成人一樣,也有胃口不好的時候,如果他很快喝完奶或提前哭,就表示可以再增加奶量;如果喝了一點點就不喝了則需暫停喂奶。爸爸媽媽應清楚寶寶有沒有不舒服,環境中是否有吸引、令他分心的事情,而不必勉強他喝到一定的量。護理人員應指導奶瓶消毒方法,喂奶時注意觀察新生兒的面色,注意有無嗆咳等。
2.2新生兒任何微小的變化都會成為產婦及家屬關注的焦點。護理人員要講解新生兒生理知識,對出現各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要耐心的解釋。
1)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主要因為進食少,呼吸和皮膚的水分蒸發及大小便的排出。一般,出生后2~4天出現體重下降,平均比出生時體重下降6%~9%,一般不超過10%,4天后開始回升,7~10天恢復出生時的體重,以后體重迅速增加。
2)生理性黃疸:膽紅素在新生兒體內積蓄,出現生理性黃疸,出生后2~3天出現,7~10天逐漸自行消退。如黃疸出現過早,持久不退或逐漸加深,應考慮病理性黃疸。
3)產婦的腫脹且有分泌物:此特殊現象在新生兒出生后3~5天發生,輕微腫大且有初乳樣的黃色分泌物,該現象是孕期母體雌激素對胎兒的影響所導致。一般2~3周內消失。
4)陰道出血及分泌物:新生兒出生后5~7天,可見陰道有少量出血及白色黏液樣分泌物,可持續1~2天后自行消失。
2.3講解科學育兒知識,讓產婦及其家屬轉變落后傳統觀念,接受和配合護理人員做到對新生嬰兒的科學護理:
1)人們習慣將寶寶包裹得嚴實,認為這樣寶寶較有安全感,而且也不會因為身體反射動作而受到驚嚇。正常情況下建議:滿月以前的寶寶在睡覺的時候,最好將其手腳包起來,等到滿兩個月以后,可以讓寶寶脫離襁褓。
2)為了避免寶寶著涼感冒,產婦及家屬喜歡給孩子增穿衣服,建議他們在給新生兒穿衣時,必須注意環境的冷暖變化。一般而言,天涼時給寶寶添衣;天熱時幫寶寶減衣。
3)嬰兒哭的原因有很多:尿片濕了、肚子餓了、想睡覺了或是生病了……,應該指導產婦及其家屬應該先檢查一下,如果這些因素都排除了,寶寶還是哭個不停,就表示他可能缺乏安全感或是想要引起大人的注意。
4)護理人員應告知家長在搖晃寶寶時,只能輕輕地前后、左右晃,不可旋轉、上下晃動,或突然改變方向;另外,類似搖晃的動作也會導致同樣的危險(反復將寶寶拋到空中、將寶寶架在肩背上搖動、將寶寶放在大人腿上晃動、抱著寶寶旋轉等),也應盡量避免。
5)剛出生的小寶寶一天要睡將近20個小時,1~3個月大的寶寶則睡15~15.5個小時……隨著年紀的增加,寶寶所需的睡眠時間會愈來愈短,比較科學的方法是白天不要讓寶寶睡太多(尤其是黃昏過后) 適時幫寶寶洗個溫水澡保持皮膚潔凈,晚間睡眠時間延長,喝奶時間到了要及時喂養。
6)護理人員應指導新生兒睡姿:讓寶寶仰睡比較安全,新生兒期以右側睡為宜,不過要注意常換頭部側躺的方向,以免頭形歪斜[3]。
另外,在護理過程中要體現人性化:為產婦進行會陰沖洗、護理或指導母乳喂養時實施人性化護理:會陰沖洗、護理或指導母乳喂養均需要暴露產婦的隱私部位,操作完畢應盡快為產婦穿好衣褲或蓋上被子后才離開病房,讓產婦感受到被尊重和關愛[4]。
產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有所提高,護患之間的關系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護患關系變得更加融洽、和諧。
參考文獻
[1]郭曉燕;香港基督教聯合醫院產科見聞[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年05期
[2]劉琦石;初產婦喂養和育兒自我效能影響因素調查[J];齊魯護理雜志;2011年22期
篇2
關鍵詞:新生兒;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597-01
新生兒期是指小兒出生離開母體,至出生后28天?這段期間小兒離開母體到自然環境生活,生理上發生了很大變化,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較差,抵抗力弱?為了使其能適應新的環境,必須做到科學護理,消除種種不利因素,幫助小兒踏上漫漫人生旅途的第一步,促進其健康成長,預防疾病?
1 病室環境
新生兒的臥室盡量的少進人,最好是謝絕或者減少探視,最重要的是不要讓病人進入新生兒的臥室?而臥室內則需要保持空氣的新鮮,在室內溫度適宜的情況下,定時開窗換氣,如果需要接觸和護理時需要認真洗手,讓新生兒的皮膚保持清潔,大便過后要用軟布進行清洗臀部,經常給寶寶洗澡,特別要注意腋窩,肘窩,大腿皺褶處及大腿根部的清潔和干燥,并要擦干后涂以爽身粉?室內盡量不要放置鮮花,防止新生兒過敏?
2 衣著
新生兒的衣著應根據其本身的特點和生長發育的需要來選擇,以柔軟?清潔?肥大?易于穿脫為宜?包被不應過多過厚,要選擇對新生兒皮膚無刺激性的,如棉布?棉針織品?棉薄絨布?式樣簡單?胸腹寬松?衣袖褲腿肥大?使新生兒四肢活動靈活,便于換洗?
3 注意臍帶護理
臍部是細菌侵入新生兒肌體的最重要的一個途徑,因此平時需要保持臍部的清潔衛生?在臍帶脫落之前,每天要用消毒棉簽蘸75%的酒精進行擦拭,不要使用各種粉劑,然后再用消毒干紗布覆蓋,再用防過敏膠膏將其粘好?在日常生活當要也要時刻注意臍帶的情況,不要讓大小便弄濕臍帶及其覆蓋的紗布而引起感染?如果臍部不小心被尿濕,需要馬上進行消毒和更換敷料?臍帶一般在一個星期左右就會脫落,在它脫落之后就不需要再用紗布覆蓋了,但是仍然需要讓臍部保持清潔和干燥?
4保持體溫
由于新生兒剛剛出母體,因此對外界的溫度還不能完全適應,過冷或者過熱都有可能讓新生兒患病?所以新生兒的居室溫度最好保持在22-24度之間,早產兒的居室溫度要保持在24-26度之間,晝夜之間的溫度差不要太大,除了要保持居室內的溫度適宜之外,還需要注意衣被的增減,時刻關注室溫和衣被是不是適宜,最好的觀察指標就是新生兒的體溫,如果能讓新生兒的腋下溫度保持在36-37度之間則是理想狀態?如果新生兒出現了面紅耳赤,體溫也超過37.5度的話,就說明室溫稍高或者是過度保暖了,在這個時候就應該及時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除了環境溫度以外,新生兒的居室還需要優質適宜的濕度,春季和冬季居室里一般都很干燥,所以我們應該經常用溫布來擦地面,在暖氣上放上水盆或者火爐上放打開蓋的開水壺來保持居室的濕度?如果有空氣加濕器,則效果會更理想?
5 母乳喂養
產婦在生產4-8小時后即可給新生兒喂奶,提早哺乳不僅有益于新生兒的營養健康,同時能促進母親乳汁的分泌,剛開始母乳不足時可用糖水來補充,一般應在吃完母乳后再喂糖水,而不要輕易使用牛乳或糖水來代替母乳,宣傳并鼓勵用母乳喂養新生兒,出生后七天內的初乳,初乳中含有多種抗體(母乳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磷,維生素,內分泌激素及免疫抗體等),
千萬不要丟棄?新生兒喂養可以定時,產后30分鐘即可喂奶;也可不定時,那就是新生兒什么時候想吃,就什么時候喂乳,這樣更符合新生兒的生理需求,在確定無母乳情況下可以用嬰兒奶粉喂養?
6 正確處理好特殊生理現象
如所謂的新生兒"馬牙",女嬰兒出生后數天內,陰道偶有粉液或血性分泌物,紅尿,腫大,紅斑,色素斑及生理性黃疸(出生后2-3天出現)等,這些現象過幾天后都會自然消失,不必經過特殊處理,如果時間較長上述現象仍不消失或有其他不良癥狀反映,則應去專科醫院檢查?
7 情感交流
每天沐浴后,護士要對新生兒進行撫觸按摩,應指導父母與嬰兒說話?撫摸?搖?抱,以增進母子感情交流,母親在哺乳時可以用溫柔的語言在注視中與寶寶親切地交流,每次給寶寶喂奶換尿布洗澡時,媽媽都要抓緊時機與寶寶談話,“寶寶洗澡了”?“寶寶乖,我們開始吃奶了”,以此給寶寶創造一個豐富的投入感情的語言環境?所以說,新生兒行為感情的發育需要大家共同來關懷和誘導,學會用愛心和耐心來與寶寶進行情感交流,進行早期智力開發和行為鍛煉,培育出聰明和健康的寶貝?
8 嚴格用藥
各種藥物進入機體以后,一般都需要經過肝臟解毒,并通過腎臟排泄?新生兒的肝腎功能均不佳,用藥極基困難,因此注意絕對不能自行用藥,新生兒生病時必須在兒科醫生的指導下,嚴格按規定的劑量及療程應用藥物,否則極易造成不良后果?
結束語
總而言之,孩子是家長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要想國富民強,我們就更需要注重生命的質量,以往的產科學是以母親為中心的,他們著重的是母體的生理,病理上的變化,而對新生兒,胎兒的研究有著很明顯的差距,因此那個時候新生兒,胎兒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的速度往往達不到令人滿意的程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近幾年以來,產科的理論體系在不變的轉變,母嬰統一的管理理論體系,在全體產科醫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大大地降低了早期新生兒的發病率以及死亡率?由此我們可以相信,在今后的產科兒科醫生護理人員以及全天下父母的共同努力下,胎兒嬰兒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定會極速下降,人口素質問題也會一步一步提高,讓我們為了寶寶健康的人生一起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母嬰用室病房中新生兒護理體會】文章編號1973-7555(2006)04-63-02馬連梅王艷 (中國分類事情)R248.4.
[2] 【新生兒護理體會】,2011年21期.王文琴.
[3] 【人性化護理在產科中的應用】[J].家庭護士,2006年27期.張云.
篇3
個案一:
有一位新生兒剛出生5天,長時間在甜甜的睡夢中,有時半開半閉的眼睛向看望者露出笑意,顯得十分可愛。新爸爸為了給寶寶記錄這美好的一瞬,就用自動照相機搶拍了一個鏡頭。由于當時室內光線較暗,相機自動閃光了一下,照片清晰動人,但是想過沒有,此時此刻,用自動照相機對著新生兒拍照是否合適呢?
個案二:
年輕父母都特別關心新生嬰兒各種感覺器官的發育是否正常。為此,有一對年輕父母急著用打擊樂器,來測試新生兒的感知能力。
以上兩個案例,都是在新生兒出生后的一周之內所發生的真實故事。問題是:
1. 對新生兒可不可拍照?要用什么樣的相機拍照?用自動閃光機拍照,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2. 對新生兒要不要進行早期的聽力和視力測試?用什么樣的器具和方式來進行測試較好?在測試時,年輕父母要注意哪些事項?
我們的思考:
1. 據有關視覺神經科學研究記載,新生兒早期的腦神經正處于最為快速發展時期,它的神經元素和神經纖維迅速被一層蠟質的磷脂所覆蓋,這稱為髓鞘化。新生嬰兒出生后的第一個月,神經元結束比較簡單,神經纖維短而少,大部分神經纖維還沒有髓鞘化,其中包括視覺神經。因此,此時此刻,如何保持好嬰兒視覺神經的髓鞘化,顯得特別重要。在這一階段,任何過分強烈的閃光,都有可能給蠟質磷脂以一種損傷性的刺激,就有可能給視神經早期髓鞘化帶來影響。新生兒時期,正是各種器官處于極端脆弱階段,年輕父母在護理中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操之過急。
篇4
關鍵詞: 新生兒;觀察;護理
如何觀察和護理新生兒,表面上看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與一般的觀察與護理并無不同。其實不然,護理人員認真做好新生兒的觀察和護理,不僅能及時發現病情并給予及時的處理,而且是捕捉病因、爭取時間,求得高療效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減少新生兒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做好這項工作,掌握好這項護理技術。
一、新生兒的觀察,可以從如下幾方面進行:
1.觀察新生兒面部及全身皮膚的顏色。如觀察新生兒黃疽出現的時間、發展快慢。生理性黃疽一般在出生后的3至4天出現,7至10天后消退。如黃疽出現過早(24小時內),發展過快,應注意發現并及時報告。如新生兒有病理信號,即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有花紋等癥狀,說明其微循環灌注量不足,如病情進一步發展,以致出現面部及四肢發維,體溫不升,對刺激反應消失,則表明病情正在惡化。
2.觀察新生兒有無面色蒼白,陣發性青紫,拒乳、嘔吐、嗜睡、煩燥,重至昏迷、呼吸不整或暫停,出現抽搐等腦癥狀,如出現新生兒尖叫、眼球震顫、四戚肌張力亢進等,即提示有無新生兒顱內出血發生。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多見于早產兒、胎頭吸引兒,急產嬰兒中也偶有發現。
3.觀察新生兒的呼吸、心率。注意呼吸節律、頻率及心律的改變。一般新生兒每分鐘呼吸40至45次,呼吸均勻,心率每分鐘120至140次,如出現病理信號時,即出現呼吸、心率增快,面色發灰,煩燥不安、紫紺,呼吸淺促,這表明患兒肺的有效通氣不足,肺泡氣體交換有障礙,應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給氧并增加氧氣的吸入量。如出現雙吸氣,抽泣樣呼吸,吵吸不整或暫停等,則為中樞性呼吸衰竭的表現。這種情況在臨床觀察中多見于早產兒,吸入性肺炎的嬰兒,且病情變化快,發展也快。
4.觀察新生兒是否嘔吐。重點關注嘔吐物的顏色、次數、量、氣味。一般情況下,新生兒一次進食量過多,牛奶溫度不適,或進食后過早搬動,均可出現溢奶,或嘔吐少量殘奶。若嘔吐物帶有咖啡色樣物,淡紅色帶泡沫狀,且嘔吐頻繁、量多,嘔吐呈噴射狀,均應注意并及時向醫師報告。
5.觀察新生兒的睡眠。一般新生兒睡眠時安靜舒坦,呼吸均勻,有時面部會呈現出各種表情,這些均屬正常現象。如果他們在睡眠時煩燥不安,入睡后又全身干澀,面紅、呼吸聲粗,應引起警惕,這可能是發熱的預兆。如出現腹痛、腹脹等現象,新生兒會在睡眠時表現出煩燥不安,額部微冷濕潤,手足心濕潤的現象,應注意并及時向醫師報告。
6.觀察新生兒的大小便。注意大便性狀、氣味、次數、顏色及時間。新生兒胎糞呈墨綠色,粘稠,3至4天后大便呈金黃色軟膏樣,稍帶酸味,亦可呈淡黃色,便稍干。新生兒多數在24小時內排出胎糞,極少到48小時。
篇5
[關鍵詞] 新生兒;聽力篩查;耳聲發射;復篩率;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 R174+.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11(b)-0170-02
Investigation of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decreasing the repeated screening rate of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LI Bo TIAN Zhi-yuan
1.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Exhibition Road Hospital in Xicheng District of Beijing City,Beijing 100044,China;2.Outpatient Injection Room,People′s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decreasing the repeated screening rate of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Methods The GSI 70 automated otoacoustic emission hearing screening instrument from Grace-Stadler company in USA was used for the examination of distortion otoacoustic emission for live birth in our hospital.400 newborns from January to August 2012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200)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200).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general method of hearing screen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invention of parents,test environment, instrument,newborn and operation staff.The rate of dual-frequency scree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he repeated screening rate (6.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9.5%) (P
[Key words] Newborn;Hearing Screening;Otoacoustic emission;Repeated screening rate;Intervention measures
研究表明,國內新生兒疾病篩查之首就是聽力障礙,其發病率高達0.1%~0.3%[1]。一旦發生新生兒聽力障礙,就可以使患兒的言語、認知及情感發育方面都受到很大影響,同時家庭和社會也增加了很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及早發現新生兒聽力障礙,并做到早治療、早干預顯得極為重要[2]。新生兒聽力篩查在很多國家都已開展,大家都認可其重要性。目前新生兒聽力篩查最常采用的技術就是耳聲發射,此項篩查工作,本院是在2008年開展的。在工作中發現,聽力篩查的結果受一些環境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復篩不僅會給家長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且給醫務人員帶來很大的工作量,所以降低篩查的復篩率非常重要,因此,就如何降低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復篩率本院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2年1~8月在本院出生的400例新生兒,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200例。觀察組:孕周37~4l周,男嬰111例,女嬰89例,其中剖宮產94例,順產106例,出生體重2500~4000 g,Apgar評分為8~10分;對照組:孕周37~4l周,男嬰102例,女嬰98例,其中剖宮產88例,順產111例,產鉗助產1例,出生體重2500~4000 g,Apgar評分為8~10分。兩組的性別、孕周、出生體重、分娩方式、Apgar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采用美國格雷斯-斯塔德勒公司生產的GSI 70自動耳聲發射聽力篩查儀為新生兒做聽力篩查。
對照組按照日常的操作規程進行操作,由操作的醫務人員把聽力篩查儀器帶到病房對新生兒進行篩查,首先常規地向家長介紹篩查的目的及重要性,取得家長的同意及配合,在病室內進行篩查。如果新生兒很安靜可直接進行篩查,也可在母親給嬰兒喂奶時進行篩查,嬰兒輕微哭叫或扭動肢體,只要測試信號未終斷都繼續測試。
觀察組在按照常規的操作基礎上,采取一些干預措施,具體如下。①對測試條件的干預:受試者的狀態良好,避免在患有影響中耳功能的疾病時測試(如感冒,鼻塞等)。測試探頭密閉于外耳道,放置應緊密適度、平穩,避免彈性海綿遮蓋麥克風和揚聲器。測試環境選擇通風良好、安靜的專用房間,應盡量安靜
1.3 評價
新生兒雙耳均按標準操作規程進行,分別測試兩側耳聽力并觀察篩查儀顯示屏幕若均出現“PASS”則為通過,初篩結果為通過;若一側耳屏幕顯示“REFER”為未通過篩查,初篩結果為未通過。未通過篩查者出院前再篩查1次,若篩查仍為通過的嬰兒,通知其家長在新生兒出生后42 d進行復篩;對還未通過者,轉至本市具有診斷資質的6家醫院進行篩查,電話隨訪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復篩率的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187例,需重復篩查13例,復篩率為6.5%;對照組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161例,需重復篩查39例,復篩率為19.5%,觀察組的復篩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14.943,P
2.2 兩組確診結果的比較
觀察組經本市具有資質的單位確診聽力異常3例(23.08%,3/13),因送回老家撫養無法聯系2例(15.38%,2/13),其余均確診為陰性8例(61.54%,8/13);對照組確診聽力異常7例(17.95%,7/39),拒絕復查和失去聯系3例(7.69%,3/39),其余均確診為陰性29例(74.36%,29/39)。
3 討論
國外已有醫務人員進行了新生兒聽力篩查大樣本量的研究,同時發現健康新生兒聽力障礙的發生率僅為0.06%。更有研究發現,人類從出生至2歲是認知、言語、社交、情感交流及各種技能學習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嬰幼兒對聲音的刺激更加敏感,對其的的智力、性格、言語的正常發育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盡早發現嬰幼兒存在聽力障礙并及時進行干預可以讓其擁有一個能夠更好學習和生活的自身因素[5-6]。
新生兒聽力篩查具有快速、客觀、準確、靈敏、簡便、無創傷、易操作的特點,要保證其質量,降低假陽性率和復檢率,首先需要新生兒家長和操作人員相互配合[7],其次在操作過程中,操作人員應先對測試條件、測試時機、測試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只有認真做到以上兩點才能避免加重家長的心理負擔,同時也可減少工作量,所以,測試前進行有效的操作干預是降低假陽性率和復檢率的重要手段。
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最佳時間為出生后72 h以上的新生兒,因為隨著日齡的增加,耳道內的羊水和積液逐漸被吸收,這樣就提高了通過率[8]。本次研究干預了聽力篩查的測試時機、測試條件、測試技術和測試儀器幾個方面,從而使觀察組的復篩率低于對照組的復篩率。上述結果說明做新生兒聽力篩查有以下幾個重點:①最好的初篩時間為出生后72 h;②聽力篩查的順利進行一定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③篩查最好的狀態是新生兒熟睡狀態,因為其自體因素如哭聲、吸吮等影響篩查結果,而且這些自體因素會使復篩率增加,從而假陽性增高;④操作人員的篩查技術和經驗同樣也是造成新生兒聽力篩查假陽性增加的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對新生兒聽力篩查操作前及操作過程實施各種干預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復篩率,避免給家長帶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并減少醫務人員的工作量;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可實現盡早發現新生兒聽力問題,提早進行人為干預,以期達到早期有效治療,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降低聽力損失造成的不良后果,所以新生兒的聽力篩查對于新生兒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 2013年北京市新生兒聽力篩查培訓班講義[Z].北京:北京婦幼保健院,2013-07.
[2] 崔欣,華盛紅,劉恒.健康教育對新生兒聽力篩查實施的影響[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9):861-862.
[3] 亓貝爾,黃麗輝,程曉華,等.北京城鄉結合部新生兒普遍聽力篩查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0,18(1):14-16.
[4] 朱紅芳.2123例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32):4712-4713.
[5] 姜立榮.新生兒聽力篩查在母嬰同室的開展[J].實用護理雜志,2000,16(12):50.
[6] 王寒.耳聲發射用于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情況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6):149-150.
[7] 鄧敏,張躍琳.母嬰同室新生兒聽力篩查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05,4(4):36-58.
篇6
在新生兒出院3~7天內,醫生及時上門訪視十分重要。第一次和母子接觸,稱為“初訪”。初訪要了解母子健康狀況,宣傳科學育兒知識,指導母親哺乳、護理、防病和如何發現異常。近些年又增加了對嬰兒智力、聽力、視力異常的篩查和對早期教育的指導等內容。據國內外文獻報道,5歲以下兒童死亡最常發生在1歲以內的嬰兒期;嬰兒死亡的60%~70%發生在28天內的新生兒期;而新生兒死亡70%發生在出生7天內的早期新生兒身上。為了防止新生兒死亡,訪視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
1 詢問
了解新生兒生產史,是否足月,是否順產,娩出后是否會哭,有無窒息等。難產的嬰兒往往有產傷,如頭皮血腫,頭皮挫傷。面癱,有窒息的新生兒易并發吸入性肺炎,顱內內出血等。且易繼發感染。同時適應了解嬰兒吸吮力,母乳是否充足,如奶足是有1-2個奶陣,喂奶后新生兒能安靜熟睡,一般新生兒每天應睡20個小時左右,生后24小時應有胎便排出,應詢問大便的性質,生后是否接種卡介苗及乙肝疫苗等等。
2 檢查
在給新生兒檢查時,應做全身檢查,主要看發育生長是否正常。新生兒尤其在生后7天變化較大,檢查有無畸形,具體檢查應按下列順序進行:
2.1哭聲及反應:新生兒哭聲應響亮,如出現哭聲小,哭不出聲為不正常,哭聲單調呈尖叫,方顱內壓增高。正常新生兒反應,在受驚時應出現擁抱反射,切勿誤診為抽搐。不要捆綁嬰兒,否則影響發育生長。
2.2體溫:因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發育不成熟,在寒冷的季節出現體溫不升,體溫不升易出現硬皮病,必須檢查四肢,腹部及面頰的皮下脂肪有無硬腫幾浮腫。在炎熱的環境下,新生兒可出現體溫升高。易出現脫水熱,特別在生后3-4天時更引起注意,這主要是體溫高,水的攝入量不足的因素,在判斷清楚后,給5%葡萄糖水,體溫可降至正常。
2.3皮膚:新生兒的皮膚生理特點上是非常嬌嫩的,無防御能力,易擦傷,特別皮膚皺褶部位易出現糜爛,應該注意保護。另外,半數以上的新生兒出生后2天出現生理性黃疸,一般在7天內開始消退,10天內退凈,早產兒可延期至三周,黃疸過早出現及過晚消退,均示有病變可能。
2.4臍帶:新生兒臍帶在出生后2分鐘內開始結扎斷掉,在結扎斷掉后,查看有否出血及滲出,如發現及時給予重新處理。
一般新生兒臍帶在3-7天干燥自行脫落,在臍帶脫落時應檢查是否有分泌物,應觀察分泌物的顏色,粘稠度,如有尿液出現,應考慮臍尿瘺的存在,同時也應防止臍炎出現。
2.5頭頸部:檢查頭部有否產瘤及頭皮血腫,骨縫是否重疊,眼、鼻、耳、口腔都需檢查,不要把兩頰部的正常脂肪墊誤診為病理性腫脹,也不能把牙床上的白色上皮細胞珠(上皮細胞堆積)當作馬牙,切忌用針挑及用布擦,否則會引起繼發性感染而致敗血癥。
2.6胸部:有否呼吸急促伴青紫及呼吸“三凹癥”,如出現應考慮先天心臟病及吸入性肺炎的存在。新生兒乳房可能出現腫大且有乳汁,此時不能擠壓,其可自行消退。
2.7腹部:看腹部有否包塊及腸形,同時還可觀察呼吸情況,因新生兒呼吸主要是腹式呼吸為主,早產兒常有臍疝出現。
2.8四肢:注意四肢的活動情況,有否畸形及癱瘓,有無多趾存在。
2.9生殖器及:個別女性新生兒可出現假月經,1-2天即可消失,正常男嬰雙側應降入陰囊,并注意有無閉鎖,直腸尿道瘺等畸形存在。
3 指導
在指導上也很重要,其中包括新生兒的喂養,清潔護理及生活衛生等三個方面。
3.1喂養:新生兒的喂養,最好是母乳,因母乳內含新生兒需要的營養物及元素均衡,不易損傷新生兒的腸道,溫度適宜易吸收消化等優點。在喂養時注意保護干凈衛生,還要防止皸裂及乳腺管堵塞,因乳腺管堵塞可致急性乳腺炎及化膿,影響新生兒哺乳和易患腸道病。在喂母乳前先擠出數滴棄出。用溫開水洗凈。每次喂奶最好吸完一側,再換另一側。初生新生兒開始吃奶,每次約5分鐘,以后根據需要逐漸延長時間。但不宜超過20分鐘,因開始時乳汁中含蛋白質多,最后部分含脂肪多,喂養時間過長,易出現腹瀉及消化不足,如母乳不夠時,可于喂母乳后再添補牛奶,在混喂時,不要先給牛奶.乳母應注意飲食中營養切忌進刺激性食物,盡量少用藥物.乳母感冒時應戴口罩.如出現母乳喂養困難時,改喂牛奶,原則是先稀后濃,(開始2:1配制),一個月后可改吃全奶,先少后多(從開始每次10-30毫升逐日加量,14天后即可增加到120毫升/次.在牛奶中加5-8%糖即可,在采用牛奶喂養時注意補足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A.D的補給。
3.2清潔護理,正常成熟的新生兒第二天即可洗澡,但不能洗臍部。可用含鹼少的肥皂或用溫水清洗皮膚皺折處,洗完后并撒以消毒過的粉劑如痱子粉。大便后應清洗臀部。女嬰在洗澡時先從前向后洗,防止臀部潮紅。如發現潮紅即在面部涂抹香油及紅霉素軟膏,尿布及衣服要柔軟,吸水性強,不要用帶有纖維性質的布包裹。每天要用清水及乳汁洗臉,眼部有分泌物。可用小兒滴眼藥清洗,人工喂養的新生兒,奶瓶及時消毒,喂奶,喂水時注意不要注入耳內。
篇7
教你認識新生兒肺炎
從寶寶出生到滿28天叫新生兒期。新生兒肺炎是此階段寶寶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如治療不及時,會并發其他疾病,甚至造成嚴重后果。但是新生兒肺炎的表現又很不典型,往往不易引起家長注意。
新生兒肺炎與嬰幼兒或年長兒患肺炎的癥狀很不相同,尤其是出生兩周以內的新生兒,發燒、咳嗽、咳痰這些肺炎常見的癥狀很少見到。當然,新生兒肺炎并不是一點也無跡可循,如果寶寶出現下列癥狀,你應引起警惕:口吐白沫、精神萎靡,吃奶嗆、不吃奶、有時煩躁不安、嘔吐、面色青灰或蒼白,鼻翼翕動(小鼻子不停地翕動)、閉口吹氣、點頭呼吸(小腦袋隨著氣急加重,在呼吸的同時頭一點一點)、呼吸不規則甚至暫停、低熱或不發熱,甚至體溫過低全身發涼、不咳嗽(有的沒有嬰幼兒支氣管肺炎的普通表現,如、呼吸困難等)、胸骨上,肋骨間的軟組織在吸氣時出現凹陷。
一旦發現寶寶有上述現象中的某幾項,就應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通過醫生的檢查和拍肺部×線片,可以做出明確診斷。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治愈新生兒肺炎的關鍵。
了解醫生如何治療
新生兒肺炎分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兩大類,也可同時并存。不同的病因,醫生采取的治療方法也不同。新生兒肺炎往往需要住院治療,家長應積極配合醫生采取的各項治療措施,使寶寶盡快痊愈。
1 吸入性肺炎
胎兒在子宮內或分娩過程中吸入羊水、胎糞或產道分泌物,或出生后吸八乳汁等引發,同時也會繼發感染。
醫生的治療原則:盡快清除吸入物,給氧,保暖,糾正酸中毒,應用抗生素和對癥處理。
2 感染性肺炎
產前感染(在母體內)常由大腸桿菌、厭氧菌、溶血性鏈球菌及病毒(巨細胞病毒、皰疹病毒)引起。分娩過程中或產后感染常由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衣原體、溶血性鏈球菌至呼吸道等引起。出生后感染以葡萄球菌為常見。
醫生的治療原則:控制感染,及早、合理應用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合理喂養和氧療。
多數新生兒患肺炎需要住院治療,一般住院時間需要1~2周,待肺炎的癥狀消失,寶寶能夠正常地吃奶,其他化驗檢查恢復正常,就可以出院了。
媽媽的配合
定時替寶寶翻身:能預防肺內分泌物堆積和改善受壓部位肺擴張。
拍擊寶寶背部:由下而上,由外周向肺門拍擊,以利痰液排出和促進肺循環。
在護士的幫助下幫寶寶吸痰:反復吸凈寶寶的口咽、鼻分泌物,分泌物黏稠的要采用霧化吸入,促進分泌物排出。
密切觀察寶寶病情:
如果寶寶出現煩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應及早告知醫生,若合并肝迅速增大,提示可能心力衰竭,醫生會給予吸氧、控制補液量和速度、使用強心藥等。
如果寶寶突然氣促、呼吸困難、青紫明顯加重時,可能是合并氣胸或縱隔氣腫,應作好胸腔閉式引流的準備,配合醫生穿刺,做好胸腔引流護理。
居家護理很重要
寶寶出院后,媽媽的悉心護理對寶寶的痊愈和康復很重要。
1 了解住院情況記住醫生囑托
包括:在醫院每天吃幾次奶,每次吃多少,幾小時喂一次,出院后是否還需要服用什么藥物,是否需要復查等等。
2 改善寶寶生活環境
室內空氣要新鮮,適當通風換氣,但要避免對流風。室溫維持在18℃~22℃,濕度保持在50%~70%。空氣太干燥會影響寶寶排出痰液,加劇呼吸困難。
3 注意呼吸道護理
注意穿衣蓋被不要影響寶寶呼吸;安靜平臥,經常翻身變換,以增加肺通氣,減少肺瘀血,促進痰液排出。如有氣喘,可將寶寶抱起或將背墊高,利于呼吸。鼻腔內如有干痂,用棉簽蘸水取出,防止鼻塞引起呼吸不暢。
4 注意喂奶 防止嗆奶
應抱起或頭高位喂奶,或用小勺慢慢喂入;每吃一會兒奶,應將拔出讓寶寶休息一下再喂。
5 嚴密觀察寶寶變化
如有睡眠不安、哭鬧或吃奶少等現象,可以咨詢住院治療時的主管醫生。
有效預防最重要
新生兒肺炎是可以預防的,而且應該從娘胎里就開始。
羊水或胎糞吸入性肺炎
預防的關鍵是防止胎兒發生宮內缺氧。定期做產前檢查,特別是孕末期,可以及時發現胎兒宮內缺氧的問題,如發現有妊高征、胎位不正、臍帶纏繞、受壓、過期妊娠等可能引起胎兒宮內缺氧的因素,產科醫生會采取相應的監護和治療措施,以盡量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及減輕疾病的嚴重程度。
乳汁吸入性肺炎
由于新生兒,特別是出生時體重較輕的寶寶,口咽部或食道的神經反射不成熟,肌肉運動不協調,常常發生嗆奶或乳汁返流(漾奶)現象,乳汁被誤吸入肺內,導致出現咳喘、氣促、青紫等癥狀,誤吸的乳汁越多,癥狀越重。
因此,媽媽喂奶時一定要仔細,如果用奶瓶喂奶,奶嘴孔要大小合適,喂奶時寶寶最好是半臥位,上半身稍高一點。喂奶后輕輕拍打寶寶背部,排出胃內的氣體,再觀察一會兒,若漾奶,應及時抱起拍其后背。如果寶寶嗆咳嚴重,并有發憋、氣促等情況,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胎內感染引起的新生兒肺炎
母親要做好孕期保健,保持生活環境的清潔衛生,更要注意個人衛生,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出生后感染引起的新生兒肺炎
給寶寶布置一個潔凈舒適的生活空間,衣被、尿布應柔軟、干凈,哺乳用的用具應徹底消毒。成人要注意洗凈手才能接觸寶寶,特別是外出回來時。
家庭成員是引起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主要原因。因此,感冒的成人要盡量避免接觸寶寶,如果母親感冒,應戴著口罩照顧寶寶和喂奶。宜婉言謝絕客人探訪寶寶,更不要讓客人近距離接觸寶寶。
其他感染引起的肺炎
寶寶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臍炎、皮膚感染、口腔感染等,病菌也可能經過血液循環至肺部而引起肺炎。發現寶寶有臍炎或皮膚感染等情況時,應立即去醫院治療,防止病菌擴散。
相關鏈接
新生兒肺炎會傳染嗎
一般不會,但如果是雙胞胎或多胞胎,或有過密切接觸的同齡小嬰兒,也有相互傳染的可能性,應注意隔離。
篇8
【摘要】 目 的:探討預防性護理措施對妊娠合并糖尿病(GDM)圍產期母嬰并發癥的作用。
方 法:按照護理程序,對臨床2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分娩期、產褥期各階段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以及新生兒低血糖、呼吸窘迫綜合癥等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
結 論:加強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妊娠、分娩、產褥期階段及新生兒的護理,積極采取預防性護理措施,方使患者的病理妊娠以及圍產期母嬰并發癥顯著下降。
【關鍵字】 妊娠 糖尿病(GDM) 并發癥 預防 護理
妊娠合并糖尿病(GDM)即糖尿病人合并妊娠,是指婦女懷孕以前已患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對母嬰影響嚴重,妊高征、產后大出血、巨大兒、胎兒宮內窘迫、低血糖、高膽紅素血癥等并發癥的發生,影響母嬰預后。2009.07------2010.01年通過25例GDM孕產婦,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加強各階段血糖的監測,精心的護理,母嬰康復良好,得到了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情況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25例,年齡24---35歲,初產婦17例,經產婦8例;陰道分娩9例,剖宮產16例;并發妊高征3例;胎兒宮內窘迫4例;巨大兒6例;高膽紅素血癥2例。
2 診斷標準 符合下列其一即可診斷為GDM:①妊娠期2次或2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②50g糖篩查(GCT)1h血糖≥11.2mmol/L;③75g葡萄糖耐量試(OGTT)各點血糖2項或2項以上達到或超過下列標準:空腹及服葡萄糖后1、2、3h血糖分別為5.8mmol/L、10.6mmol/L、9.2mmol/L、8.1mmol/L者診斷為妊娠合并糖尿病。
3 護理
3.1 妊娠期護理
3.1.1 加強孕期保健 重視產前檢查,特別對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往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死產及新生兒死亡的分娩史,此次妊娠宮高大于妊娠月份、羊水過多、畸形兒及產婦肥胖等,應列為糖尿病懷疑對象,應進一步檢查空腹血糖,必要時查葡萄糖耐量試驗進行確診。
3.1.2 心理護理 糖尿病是一種因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而引起的代謝疾病,妊娠可使糖尿病病情加重并復雜化,易并發流產、妊高癥、IRDS、低血糖等,孕婦精神狀態抑郁和焦慮表現突出,護理人員應給予其心理疏導,認真的分析、解釋,向孕婦及其家屬介紹GDM的有關知識,提高對病情的重視,澄清錯誤觀念,鼓勵其正確對待疾病,從而幫助孕婦緩解消除抑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疾病,保持血糖穩定,積極配合醫生做好各項檢查和治療,使分娩順利進行。
3.1.3 飲食護理 大約80%的GDM孕婦,僅需合理限制飲食即能維持血糖在正常范圍,因此控制血糖升高的主要方法是飲食的調整,是糖尿病治療和護理的關鍵。如何使血糖穩定且維持良好的妊娠狀態,依據美國糖尿病協會推薦的飲食管理方案,按孕婦的體重計算每日所需的總熱量,具體的食譜如下。個別情況,熱氣血糖,體重增加情況,體型和孕婦的宮高以及胎兒的生長情況等調節食譜。
3.1.4 胎兒監護 糖尿病患者常發生血管損害,胎盤血管受損直接影響胎盤功能,影響胎兒的發育,甚至造成胎死宮內,故定期進行監護至關重要。妊娠16―20周B超檢查,注意胎兒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發育情況。胎動如果每小時小于3次或12小時小于10次,提示胎心缺氧。加強胎兒監測及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3.1.5 加強鍛煉 運動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認識方法之一,運動可使肌肉對葡萄糖的利用增加,加強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使機體的血糖水平明顯降低。護理人員與孕婦共同制定適當規律的運動計劃,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3.2 分娩期護理 分娩期由于子宮肌肉的收縮活動,消耗大量糖原,臨產后產婦進食減少,血糖波動大,容易發生低血糖或酮癥酸中毒。需要嚴密監測血糖、尿糖和尿酮體。密切觀察產程進展情況,子宮肌肉收縮強度、宮口開大情況,避免產程延長,防止產婦糖利用不足、能量不足所導致的產程進展緩慢或子宮收縮不良的產后出血,加強產程監護。
3.3 產褥期護理
3.3.1 新生兒并發癥的護理 GDM產婦的新生兒出生后抵抗力弱,按早產兒護理常規護理,娩出后立即清理呼吸道,注意保暖,必要時給予氧氣吸入,及時發現新生兒有無畸形。產后由于來自母體的血糖供應突然中斷,為預防新生兒低血糖對腦細胞的損害,出生后24h常規測血糖,出生后2h開始常規口服10%葡萄糖水,每次10―30ml,以后2-3h進行1次,使新生兒24h的血糖水平達2.7mmol/L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的新生兒發生ARDS除與胎兒肺成熟延遲有關外,還與提早終止妊娠、剖宮產分娩、新生兒窒息有關。因此,加強孕期監測和護理,盡量推遲終止妊娠的時間,可使ARDS發生率明顯降低。
3.3.2 GDM產婦并發癥的護理 預防產后大出血,因GDM患者常伴有子宮收縮不良,易引起產后大出血。分娩后觀察記錄子宮收縮情況,按壓宮底1次/h,準確測量產后出血量,以及早發現產后出血,積極采取救治措施。GDM患者的白細胞的吞噬及殺菌功能明顯降低,加上尿中多糖,產程中反復的陰道操作,術后留置導尿管等,易發生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切口及皮膚感染。因此要嚴格無菌操作,嚴密觀察患者的體溫變化,術后留置導尿管不超過12h,囑患者多飲開水,護理會陰每日2次,使用消毒的會陰墊,嚴密觀察手術切口及會陰切口的局部情況,如有紅、腫、疼痛等癥狀,濕敷95%酒精紗布或用紅外線燈照射,適當延長拆線時間。
4 結論 妊娠合并糖尿病已成為產科領域的常見疾病,其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并且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臨床過程較為復雜,整個圍產期母嬰始終存在高危問題。因此要求護理人員有高度的責任心,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術,通過糖篩查及早發現糖尿病,及早干預和精心護理,孕期盡可能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是使孕婦保持良好狀態、減少圍產期并發癥及生育健康嬰兒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蔡紅、孫虹、沈利娟 糖尿病孕產婦和新生兒的圍生期護理,護理研究2005.19(10)。
[2] 張松枝.75例妊娠糖尿病病人及新生兒的護理.Chinese General Nursing August,2009 Vo1.7 No.8B
[3] 劉翠霞. 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嬰的影響. 社區醫學雜志.2008.6(10)
[4] 薛香琴、成建德. 妊娠合并糖尿病2例報告.1989.18(1)
篇9
關鍵詞 母嬰分離 護理干預 心理因素 高危妊娠產婦
高危妊娠是指女性在妊娠的過程中出現了其它的軀體疾病或孕期并發癥,使得對孕婦和胎兒的安全造成影響,甚至導致難產者。國內多篇文獻報道中統計高危妊娠的發生率均在20%以上[1]。由于孕期存在各種高危因素,可能導致高危兒、難產兒的出現。有時需要患兒進入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治療。由此產婦需要暫時與新生兒分開,以及情感的分離,同時要面對新生兒的生命安全健康問題,更要擔心新生兒的病情轉歸。新生兒在出生后轉入NICU治療,對母親來說是一件意外的精神創傷性事件,阻礙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正常母子接觸和情感的交流[2]。隨著醫學圍產期的告訴發展,產婦的心理保健日益提高到產婦身心健康的高度上來,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2年6-12月收治符合條件的50例產婦。首先產婦病情指標符合臨床的診斷標準,患者既往無精神心理障礙。其次新生兒出生體重≥1000g,孕周≥28周,生后Apgar評分≥4分,無先天性疾病。再如有嬰兒出生后急危重癥,立即送到NICU治療。
干預方法:干預時間,第一階段,產后1~3天,醫護人員主動和產婦交流,解析新生兒疾病及預后情況,講解乳脹的原因,示范護理方法,以及傾聽產婦的心理狀況變化,必要時給予心理疏導;第二階段,產后四天至出院后(產婦出院后),分發出院指導手冊,新生兒護理知識,定期詢問產婦和新生兒的情況。實驗組護理干預內容:①積極心理干預,全面了解產婦情況,對產婦做好心理疏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信息支持,制作相關信息手冊提供相關病情信息,對病情解析給予支持,加強產婦對NICU病房的了解,減少對病情臆測與焦慮;③同時提醒產婦注意產褥期健康,應當學會產后情緒調控方法和母乳喂養指導等;掌握正確的護理規范操作。
測量指標:心理應激指標,按照心理應激指標分特質性焦慮分值(T-AI)、狀態性焦慮分值(S-AI)和愛丁堡產后抑郁分值(EPDS)進行測評,得出結果分析護理干預對高危妊娠產婦的身心狀態影響因素。
統計學處理:利用統計分析SPSS17.0軟件處理實驗資料;計數資料使用( ±S)檢驗,P
結 果
干預組和對照組產婦產后3天的焦慮抑郁指標比較:實驗顯示,對孕婦術后3天實驗組及對照組的病患,進行狀態焦慮方面,特質焦慮方面,抑郁指標方便的檢驗,結果評分之間的P9,干預組發生率40%,對照組發生率60%。EPDS發生率56%,見表1。
討 論
母嬰分離高危妊娠產婦術后的心理應激反應因素。根據國內外的研究及資料報道,影響心理應激水平的因素有很多種。包括人口學特征,產科水平,人格特征,及新生兒情況等。經多遠逐步回歸進一步確定:新生兒出生孕周,高危妊娠產婦是否伴有妊娠合并癥以及并發癥,以及產婦特質性焦慮是重要影響因素。
母嬰分離高危妊娠產婦術后的心理應激反應。母嬰分離作為一個強烈的應激原,促使高危妊娠產婦經歷生產后,以及嬰兒的病情,從而產生一系列焦慮、抑郁、恐懼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產婦產褥期的心理健康。心理應激是指機體在某種環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觀要求和自我應付能力不平衡所產生的一種,為適應環境的緊張反應狀態。國內多項研究也表明:強調護理人員與母嬰分離產婦建立親密關系和交流的重要性[3]。此次研究,對50例母嬰分離高危產婦的調查過程中,高危妊娠產婦因為新生兒各種原因后需要送到NICU治療,擔心患兒的疾病情況及預后如何,而由此產生恐懼不安。沒有無法戰勝疾病的信心,擔心護理是否到位,擔心母乳喂養中斷等等相關問題。從而容易出現一些情緒癥狀或者加重原有的情緒反應,出現焦慮,悲傷,失眠,注意力難以集中,哭泣等情緒反應。這些都提示,母嬰分離后,高危妊娠產婦希望與工作人員進行信息交流,以及對信息支持的強烈的要求。而且實驗組是采用相應干預,表明對孕婦的個體情況賦予信息支持,提供心理疏導,提倡護理等綜合性支持,能夠有效的緩解母嬰分離高危妊娠產婦的負面情緒的爆發,有利于產婦產褥期身心狀態的恢復。
護理干預的相關因素及干預效果分析。高危妊娠產婦常分娩前,經受巨大的精神壓力,以及產后精疲力竭;擔心新生兒無法照料。在這樣的情感沖突加劇,嚴重激發心理應激,對患者造成一系列的身心損害。所以護理上積極進行有效的干預,抑制產婦心理應激的發展和減低產婦心理應激強度,迫不及待。在常規護理處理基礎上,按照全面整體化護理的要求,由醫護人員采取個別指導、疏導和發放健康資料方式,對實驗組進行心理干預,健康信息支持,健康護理以產后6周內電話隨訪在內。結果顯示該方法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和情緒變化,提高母乳喂養機率,減輕乳脹,預防孕婦產后抑郁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高危妊娠產婦會在母嬰分離下,產后產生不同情緒變化,因此,醫院護理人員應及時了解和掌握產婦的心理變化及真正需求,有效地對產婦采用恰當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產婦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蔡雋.2000-2004年高危妊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2612-2613.
篇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08)-6-0076-01
【摘 要】目的 探討孕期健康教育的內容及孕期健康教育對孕婦在孕期、產時及母乳喂養中的作用。方法 隨機抽取在我院產科住院分娩的產婦400例,其中200例經過孕婦學校的培訓為觀察組,未參加孕期培訓的200例為對照組。比較兩組剖宮產率、經陰道分娩率、母乳分泌時間、新生兒護理及喂養知識。結果 觀察組剖宮產率顯著降低,初乳分泌比對照組顯著提前。結論 孕期健康教育能提高經陰道分娩率,促進支持母乳喂養,提高母乳喂養率,使年輕的爸爸、媽媽正確掌握護理新生兒的方法及技巧。
【關鍵詞】健康教育 母乳喂養 新生兒護理 孕期培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2月-8月在我院產科住院分娩足月、單胎、頭位、初產婦400例,其中參加孕期培訓200例,未參加孕期培訓200例,兩組間孕婦年齡、孕周、身高、體重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
1.2 健康教育的內容
1.2.1 孕期管理 不論是否選擇在該院分娩,鼓勵她們參加該院孕期培訓。培訓內容:孕期營養指導、分娩方式的選擇、如何緩解精神壓力、如何預防孕期糖尿病、孕期姿勢、如何穩定孕婦血壓、新生兒護理、母乳喂養。培訓方法:授課、操作示范、互動、個體指導。
1.2.1.1 孕期營養指導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準媽媽唯恐胎兒營養不足,攝入過多營養不僅使自己體重超標身材走形,還會對自己和寶寶的健康帶來諸多問題。因此,合理的飲食結構可降低妊娠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骨關節炎、血栓形成、產后抑郁癥等。
1.2.1.2 分娩知識的宣教 給孕婦講解分娩機制、分娩過程及產生疼痛的原因、出現時間和持續時間及規律,講解分娩過程中的放松技巧,以減輕疼痛。
1.2.1.3 孕期姿勢 孕期重要的是避免背部彎曲。另外,為避免一些不良癥狀發生,可采用提肛動作,輕輕吸氣,并用力縮緊,直到再也使不出勁為止,稍待片刻,然后逐漸放開。每日若能堅持作2-4次,對陰道分娩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幫助。
1.2.1.4 新生兒護理 包括換尿片、洗澡、保暖、大小便觀察、常見癥狀及簡單的處理。
1.2.1.5 母乳喂養指導 包括喂養姿勢、嬰兒含接方法、早接觸、早吸吮,母嬰同室的重要性,宣傳母乳喂養對產婦及嬰兒的好處,盡可能樹立產婦母乳喂養的信心。
1.2.1.6 如何合理坐“月子” 指導孕婦在生孩子以后科學地、合理的坐月子的方法。包括:飲食、活動、休息等。
1.2.2 對兩組產婦剖宮產率、初乳分泌時間、母乳喂養成功率、新生兒護理進行比較。
2 結果
2.1 分娩方式的比較 (見表1)。
2.2 觀察組比對照組初乳分泌時間提前
2.3 觀察組普遍比對照組更會護理新生兒。
3 討論
3.1 孕期健康教育提高自然分娩率,使產婦了解到剖宮產和自然分娩的利弊,掌握分娩技巧,使孕婦認識到分娩是一個正常、自然、健康的生理過程,產婦和胎兒都具有完成分娩的能力,從而促進了自然分娩。
3.2 孕期健康教育促進了母乳喂養,孕期孕婦了解母乳分泌的早晚與嬰兒早接觸、早吸吮有密切的關系,了解初乳對嬰兒的重要性,母乳喂養對母親對嬰兒生長發育的好處,母乳是建立母嬰對嬰兒的智商、情商發展的重要性,從而提高了母乳喂養率。
3.3 孕期健康教育使孕婦及家屬提前掌握了一些新生兒的護理知識,不至于寶寶出生后措手不及,不知如何護理、如何喂養,同時,也給病房的宣教工作打下了基礎。
3.4 孕期健康教育灌輸了一些新的知識,使產婦及家屬懂得如何合理的坐“月子”,對產婦的身心愉悅,新生兒
的健康成長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