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檢測技術頸動脈斑塊內新生血管研究
時間:2022-07-23 11:07:08
導語:SMI檢測技術頸動脈斑塊內新生血管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探討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采用超聲超微血管成像(smi)技術檢測斑塊內新生血管形成的臨床價值。選取經彩色多普勒頸動脈超聲檢查確診的100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納入對象均接受SMI、超聲造影(CEUS)檢查,以CEUS檢查結果作為判斷標準,計算SMI檢測結果與CEUS結果的一致性。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出低回聲斑塊的平均厚度為(3.22±1.07)mm,平均斑塊長度為(11.60±3.31)mm;混合回聲斑塊的平均厚度為(3.50±1.21)mm,平均斑塊長度為(17.32±4.16)mm;SMI技術檢出分級與CEUS分級的一致性kappa值為0.516,P=0.000;SpearmanR=0.704,P=0.000;SMI技術檢出分級與CEUS分級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和相關性。SMI技術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新生血管形成與CEUS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和相關性,可以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快速、方便的檢測手段應用于臨床。
關鍵詞:超聲引導;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鹿角形腎結石
頸動脈粥樣硬化是發(fā)生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原因,管腔狹窄之后,遠端的血液供應受到影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可導致官腔狹窄,斑塊中的新血管與斑塊穩(wěn)定性密切相關[1,2]。易損斑塊中新血管的檢出率和密度顯著高于穩(wěn)定斑塊中的新血管,新血管的數(shù)量可以用作判斷斑塊穩(wěn)定性的新指標[3]。臨床上,超聲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nography,CEUS)常被用來對斑塊中新血管形成進行檢測,通過注入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劑增強血液回聲來直觀地檢測斑塊中的新血管形成[4,5]。此外,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劑幾乎沒有腎毒性,并且主要通過呼吸系統(tǒng)排泄,斑塊的造影增強成像強度與斑塊中新血管的數(shù)量和密度密切相關。然而,由于其需要造影劑、成本高和費時,其臨床應用受到限制[6]。近年來,超微血流成像技術(superbmicrovascularimaging,SMI)被臨床逐漸引入,SMI以高靈敏度和低偽影為特征,可以通過獨特的信號處理技術顯示低速血流信息,而無需使用造影劑,從而可以準確地檢測出頸動脈斑塊中的新血管[7,8]。SMI技術檢查方法類似于常規(guī)超聲檢查,沒有造影劑、成本低、重現(xiàn)性強。近年來已經對其進行了廣泛的研究[9]。新血管的增殖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跡象,頸動脈斑塊中的新血管是病理性的新血管,易于破裂,會增加斑塊的脆弱性并引起斑塊內出血或斑塊破裂,導致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或腦梗死,導致相應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10]。目前SMI在檢查斑塊內新生血管形成的臨床價值的研究還較少,本研究通過將CEUS檢查與SMI技術的檢查結果進行對比,探討SMI技術在檢查斑塊內新生血管形成中的應用價值。
1材料與方法
1.1資料選取經彩色多普勒頸動脈超聲檢查確診的100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納入時間范圍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納入標準: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診斷標準參考《中國頭頸部動脈粥樣硬化診治共識》[11]中的標準;患者年齡在19~79歲;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患者勁動脈內膜中膜厚度≥1.5mm;患者愿意接受本研究的相關檢查;研究實施前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具有六氟化硫微泡禁忌證(重度的肺動脈高壓、原發(fā)性高血壓未能控制);貧血、血液系統(tǒng)疾?。唤?個月內使用降血脂類藥物;伴有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嚴重感染性疾病;近3個月內具有心臟、腦血管手術病史。100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患者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62.3±6.6)歲;男63例、女37例;患者的體質量指數(shù)(BMI)(24.2±2.3)kg/m2;其中伴有高血壓的患者有88例、糖尿病患者32例、冠心病病史患者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例;吸煙患者43例、飲酒患者41例。1.2SMI技術檢測使用ToshibaAplio500超聲診斷儀,該儀器配備了SMI技術的成像軟件。穩(wěn)定探頭,沿著血管的方向從患者頸部的底部到頸總動脈的近端掃描探頭。用探頭探及頸總動脈的分支,包括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定位目標斑塊,并確定其大小。穩(wěn)定探頭,啟動SMI,啟動灰度模式超微血管成像(mSMI)模式,使圖像以雙幀形式顯示,調整并穩(wěn)定機器的增益和深度,在檢查過程中仔細觀察斑塊中是否有點狀和線狀強回聲,如果有則表示為有新血管形成,保存圖像并記錄數(shù)據(jù)。根據(jù)在斑塊中觀察到的新血管形成的位置,將其分為斑塊近端的肩部、斑塊遠端的肩部、斑塊的基部和斑塊的頂部。1.3CEUS檢測選擇由SMI確定的帶有新生血管形成的斑塊作為觀察目標,執(zhí)行CEUS檢查。患者仰臥,頭部往后傾斜同樣穩(wěn)定探頭。將探頭焦點定位于斑塊的后邊緣,選擇CEUS模式,然后將造影劑1.2mL六氟化硫微泡(Bracco公司)用5.0mL生理鹽水稀釋后制作成的乳白色懸浮液注射入患者左肘的正中靜脈中。注射后,再單獨注射5.0mL生理鹽水,以第一次注射造影劑開始記作TimeA,按RAW按鈕進行數(shù)據(jù)存儲。注射后15s,觀察頸動脈灌注情況,時間為3min,觀察結束以同樣的方式再次注射造影劑,將此時間點記作TimeB,以同樣的方式存儲數(shù)據(jù),根據(jù)頸動脈造影灌注情況以及斑塊的特點來記錄新生血管的數(shù)量、位置和形狀。以上過程由兩名超聲醫(yī)師完成,兩位超聲檢查師在同一位置重新評估斑塊中的新血管。1.4判斷標準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部新生血管的分級的評價標準,CEUS、SMI技術采用同樣的評價標準,經彩色多普勒超聲確診,0級: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未檢出強回聲;1級: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發(fā)現(xiàn)1~3個點狀的強回聲;2級: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發(fā)現(xiàn)3個以上點狀的強回聲或者發(fā)現(xiàn)1~2處呈短線狀的強回聲;3級: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發(fā)現(xiàn)2處及以上貫穿或大部貫穿斑塊線狀連續(xù)性強回聲,或發(fā)現(xiàn)血液流動特征。1.5統(tǒng)計學處理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21.0軟件,患者年齡、斑塊大小參數(shù)等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一致性檢驗采用kappa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關檢驗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的斑塊位置、大小情況本研究的100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通過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出斑塊134個包含低回聲斑塊61個、低回聲為主的混合回聲斑塊73個。斑塊所在位置的情況:頸內動脈27個、頸總動脈分叉處72個、頸總動脈中段35個。低回聲斑塊的平均厚度為(3.22±1.07)mm,平均斑塊長度為(11.60±3.31)mm;混合回聲斑塊的平均厚度為(3.50±1.21)mm,平均斑塊長度為(17.32±4.16)mm,詳見表1。2.2不同斑塊厚度的CEUS檢出分級情況134個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CEUS檢出0級斑塊13個(9.70%)、1級斑塊33個(24.63%)、2級斑塊40個(29.85%)、3級斑塊48個(35.82%)。各種級別斑塊的斑塊厚度分布情況見表2。2.3不同斑塊厚度的SMI技術檢出分級情況134個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SIM檢出0級斑塊18個(13.43%)、1級斑塊35個(26.12%)、2級斑塊43個(32.09%)、3級斑塊38個(28.36%)。各種級別斑塊的斑塊厚度分布情況見表3。2.4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SMI技術檢出分級與CEUS分級的一致性以CEUS檢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部血管信號分級作為標準,繪制SMI技術檢測結果與CEUS結果的相關性見表4,經統(tǒng)計分析:SMI技術檢出分級與CEUS分級的一致性kappa值為0.516,P=0.000;SpearmanR=0.704,P=0.000;SMI技術檢出分級與CEUS分級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和相關性。
3討論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系統(tǒng)性的、脂質驅動的動脈壁炎性疾病,它是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以及進一步急性并發(fā)癥的主要原因[12]。頸動脈斑塊的存在破壞了內皮細胞提供的正常保護機制,這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病理生理學有關[13]。研究表明[14],斑塊中新血管形成可能是未來腦血管事件的重要標志。CEUS被認為能有效地檢測動脈粥樣硬化斑塊[15],人體軟組織在超聲圖像中具有不同的回聲特性,選擇與人體軟組織超聲回聲明顯不同或聲阻抗顯著差別的物質為造影劑,在體腔、導管或血管中,增強器官或病變和血液灌注信息的顯示是從形態(tài)成像到功能成像的高級步驟[16]。在本研究中,SMI技術檢測分類和CEUS分類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相關性,CEUS通過注射特殊的靜脈造影劑來治療患者,一旦發(fā)現(xiàn)病變,可以立即進行超聲造影。斑塊中的新微血管是斑塊易損性的關鍵指標,由于新血管的直徑小和血流速度低,檢測難度增加。SMI技術可以顯示微小的血管,包括其分支[17]。在SMI技術出現(xiàn)之前,只有CEUS技術才能實現(xiàn)此功能。CEUS可反映斑塊表面的規(guī)則性、是否有出血和纖維帽破裂的情況等,此外,還能實時顯示和評估斑塊中的血管和血管供應管[18]。CEUS具有一定侵入性,要求操作者具有很高的技能。SMI是一種新的血管成像模式,可以專門可視化低流速的小血管,它不需要造影劑,并使用獨特的算法以顯著提高圖像質量,顯示微血管血流。SMI通過抑制背景信號可對血流信號進行突出加強,獲得的圖像更具高幀頻和高分辨率。SMI技術可檢測低速血流信號,它具有高靈敏度和高分辨率[19]。剪裁信息使血流信息突出。因為它減去背景信號僅顯示低速血管,所以它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在頸動脈易損斑塊中微小新血管的形成,SMI技術相對于CUES能更加快速、清晰地對新生血管的生成進行顯示,并能清晰定位到低速新血管,且mSMI模式更好地對新生分支血管細節(jié)進行描述。SMI是評估頸動脈斑塊新血管形成的一種簡單方法,SMI可通過圖像上的強回聲數(shù)來反映頸動脈斑塊中的新血管形成的數(shù)目及分類,與CUES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由于其高分辨率、高靈敏度且無需借用造影劑,因此它在頸動脈斑塊的檢測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可作為頸動脈斑塊新血管形成的重要檢測方法。該實驗有一定的局限性:對新生血管的判定存在主觀性,需要制定客觀的定量指標;且本研究受限于樣本數(shù)量,在今后的研究中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綜上所述,SMI技術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新生血管形成與CEUS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和相關性,可以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快速、方便的檢測手段應用于臨床。
作者:王湘竹 王琳 盧瑞剛 于澤興 單位: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超聲科 北京朝陽醫(yī)院超聲科
- 上一篇:電梯鋼帶疲勞及電磁無損檢測技術探討
- 下一篇:電力線損實時檢測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