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開展線上教學范文
時間:2023-12-07 17:47: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如何有效開展線上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院級線上公開課
學院按計劃于第四周舉辦了公開課授課觀摩活動,在一二周線上教學穩定開展以后,我們在第三周系內教研活動中以系為單位推薦了三名線上教學做的好的任課教師,在本周展開線上觀摩,院領導、系主任以及沒有課程的任課教師全部參加了觀摩活動。課后,組織參加觀摩的教師們展開研討交流。通過此次公開課活動,可以更一步促進教師線上教學方法的改進,互學互評,提高線上教學質量。
曾經有人說“課堂是一門殘缺的藝術”,盡管我們老師準備線上授課很努力,但是由于時代的發展,授課內容的更新,還有每一屆學情不同等諸多因素,教師的授課內容永遠在持續更新,教學質量監控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持續改進”的教學理念,所以我們舉辦線上公開課研討的主題圍繞“教師如何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持續改進”為來開展的。
二、農學院線上教學的管理方法
(一)促管——有序開展線上教學
根據農學院的課程特點,任課教師全部采用直播的形式小班授課,合班上課的情況很少,學生都是自己專業的學生,任課教師對大部分學生的性格特點還是比較了解的,所以我們的管理方式是以系為單位,系主任隨時進課堂,抓教學情況,院領導做好系部的督管工作,有序、有計劃、逐步的開展線上教學。
(二)促教——建立教師線上教學檔案
農學院注重線上教學課程檔案的建立,從第一周開始,要求學院任課教師按照學院的總體要求注意整理和收集線上教學課程材料,學院從中篩選典型經驗制成線上教學案例集,推給學院任課教師來觀摩學習。當然,線上公開課和隨時進課堂也是促教的一個有效的方式。
(三)促學——學生線上教學效果反饋
篇2
一、管:教學常規常抓不怠
教導處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安排課程表,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其次,制定教學十認真檢查制度規范教學管理。教導處組織教師學習教學十認真,組織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定時檢查備課本、聽課本、學生作業本等,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針對地進行反饋,并進行整改。除了每月都要進行的教學檢查工作外,教導處也會定期檢查學生的學習狀況,針對學習中、考試中出現的問題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議。
接下來我校會加大常規檢查力度,推行“周查、周清”的常規檢查制度,確保教學工作落實到位。
二、研:互學互促協同共進
今年是特殊的年份,疫情期間,教師的線上教學成為教師的新挑戰,我們采取線上分散教研和集中教研相結合。定期開展線上語文、數學、綜合學科的教研活動,由教研組長定好學科學習的課題,錄微課,看直播,保證線上教學的質量。回校以后,開展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大討論,要求各年級各班級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做好學生的課業輔導。
我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外出學習培訓教師回校后都要進行匯報分享,開課或開微講。
三、培:名特優師指點迷津
我校積極邀請特級教師、高校專家、教研員、名優教師來校,協辦名師工作室活動,借他山之石扣問課堂、探究教學、指點教師。邀請教研員來校指導,各學科教研員深入課堂,開展聽課評課指導。推薦青年教師加入名師工作室學習(蔣曉飛、楊惠、樓如蔚老師加入名師工作室),牽線與市內名優師結對。
主動承辦楊凱明工作室活動,楊凱明名師工作室全體老師走進我校,就如何提高數學復習的課堂實效進行了專題研討。
2019學年,我校參加市級公開課20人次,其中蔣曉飛老師金華市道德與法治優質課評比獲一等獎。
四、學:賽練結合提升業務
教導處定期組織比武、展評活動,以賽促練,以展促學,評優促進;組織老師們進行微課制作、線上直播操作等信息技術培訓,提升教師的現代化教育技能;請書法專業教師指導粉筆字,提升三筆字基本功;學科素養考試每周一練,熟練教師專業能力。
開展校內論文專題指導活動,請在論文寫作方面突出的老師分享經驗,在2020年義烏市教學論文評比中,我校收獲頗豐,共計32篇論文獲獎,其中二等獎9篇,三等獎23篇。組織教師參與課題研究,2020年,我校共有5項課題結題,2項課題立項,其中《農村小學禮孝少年培養的實踐研究》獲義烏市課題三等獎。
五、秀:學生活動豐富多彩
篇3
關鍵詞:智慧課堂教學;環境設計;應用
環境設計專業的開展,需要學生在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和環境的創作。在培養這種高端優秀人才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方法開展先進的教學活動,才能發揮出學生的科技感、時代感價值。在環境設計專業中《環境藝術設計制圖與透視》的課程學習中,使用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效果突出。
一、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在環境設計專業中的應用
《環境藝術設計制圖與透視》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創新地使用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涵蓋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
(一)課程之前
在課前階段,教師利用網絡技術,在學校的教學平臺上,使用微信群或者直播群,對課程中的教學視頻、教學任務、教學課件等教學過程中的各種資源信息進行上傳,并根據課程不同階段的要求,提供從簡單到復雜的電子資料壓縮包。比如,在課程剛開始學習的時候,針對教材中的制圖理論知識,教師可以將這些理論知識的學習分成不同的模塊,然后為每個模塊的學習設置不同的時長和積分,讓學生進行累計學習。隨著課程的開展,教師再根據課程中的實踐內容進行線上模擬學習,并將模擬的內容也分為不同的版塊,有室內制圖版塊和室外制圖版塊。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做出選擇,進行實踐。教師也可以利用這種“學習時長+學習積分”的方式,進行課前學習模式的運用。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意利用線上的學習模式,開展調查和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調整。[1]
(二)課程之中
在課堂上,教師不需要再長篇大論地進行教學,只需要對學生的問題進行集中講解。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比如,在學習環境設計透視的主要特點的課堂上,學生已經在課前對透視的特點進行了學習,但是對透視特點與制圖設計的聯系運用并不熟練,也不能很好地開展實踐運用分析。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這一個學習難點進行指導,引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展開互動,形成探討式的教學環境。又如,在制圖設計的過程中使用到的數學知識,學生會感到很難,不想學。這時,教師要緩解學生的這種情緒。利用課堂開始之前的5 分鐘時間,教師對數學知識進行講解,一節課只講一個概念,累計之后,完成對全部數學設計概念的講解。然后,教師要注意及時開展復習,利用數學中的藝術性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并將數學藝術在環境設計的過程中淋漓盡致地展現,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課程之后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還要在課堂結束之后發揮作用。比如,在課程《環境藝術設計制圖與透視》的課后時間中,教師要注意在學習平臺上布置作業,利用平臺的開放性進行個性化作業的定制設計,根據學生在環境設計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制圖問題、透視理解問題進行不同的題目考察,并及時推送相關資料,保證學生能夠接觸到最前沿、最先進的學科知識。教師要時刻關注國家環境設計專業的發展動態,及時了解制圖的標準、規定、行業發展、人才需求等專業知識,并結合教學實踐,讓學生時刻掌握發展動向,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細分專業的選擇。喜歡室內的學生可以專攻室內環境設計,喜歡室外的學生可以進行室外環境設計。這樣可以更好地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更有利于環境設計專業的整體教學水平提升。[2]
二、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在環境設計專業中應用的反思
通過《環境藝術設計制圖與透視》課程教學過程中使用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提升。
但是還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中進行反思與改善,以促使其更好地應用。
(一)加強線上監督
首先,對于教師制作的視頻學習包,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只能一次性完成一個時長的內容,中途不能回放,不能快進。教師要以這樣的技術約束,來要求學生進行足額時長的線上學習。其次,教師要善于利用平臺,將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線上公示、排名,利用學生好勝心理,發揮監督效果。最后,教師還可以將每個學生的線上學習課時時長計入到學期考評中,體現出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的時間,來約束學生進行學習。
(二)優化教學方法
教師要不斷地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在課堂開展過程中,教師要豐富教學過程,穿插故事、音樂等形式,更好地展開互動,將學生吸引在課堂上。比如,在進行透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著名的環境設計作品進行引入式教學,讓學生分析在一幅優秀的設計作品中是如何體現滲透運用的,從而更好地進行引導教學。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意,教學活動的開展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滿足學生能力提升的要求。
(三)提升教師水平
教師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中占據著引導位置。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升對環境設計專業的信息資源整合,能夠將有效的資源體現在課件的制作中,并不斷研究學生對新事物的喜好,利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開展線上互動,從而不斷豐富與環境設計專業相關的人文學習。這樣,教師在提升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延伸了學生環境設計的綜合能力,實現了智慧課堂的生動開展。[3]
三、結束語
本文結合環境設計專業中的課程《環境藝術設計制圖與透視》,對課程開展的課前、課間、課后等三個階段進行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提出了應用的反思意見,以促使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更好地運用提升。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教師在開展時要不斷進行實踐研究,以更好地形成體系發展,促進其更廣泛地使用。
參考文獻
[1]盧秋錦.基于大數據環境的智慧課堂模式設計[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9,18(09):30-32.
篇4
關鍵詞:課程信息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因需施教;教學專家系統
1引言
在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中,有效地使用多媒體技術,結合教學專家系統,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化,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而且使得個性化教學成為可能,逐步實現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除此之外,信息技術還能夠更科學合理地進行班級管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本文先將給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然后對課程信息化的建設思路進行探討。
2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具有高等專業水平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和發展,目前,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認識趨于成熟,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需要建立以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人才培養通道貫通、開展終身教育為目標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要符合工作崗位所需,也就是側重于實用性,要保證實用性必須實現產教融合,同時也能夠向上接洽更高層次的教育,這對于傳統的高等職業教育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性。但隨著教育教學信息化的發展,這將不是問題。
3高等職業教育課程信息化建設思路
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主要是通過課程的教學來完成的,課程信息化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實現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實現教育個性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那么,課程信息化建設需要遵循什么樣的思路呢?首先,要考慮的是課程內容。課程內容主要由四個方面的需求來確定:一是要滿足崗位所需,也就是以就業為導向,這需要及時與企業進行溝通,課程內容隨著企業需求的變化進行同步調整,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實現產教深度融合;二是學生自身的需求,有的學生需要專升本,有的學生想要擴展專業知識,這些需求與企業的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三是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需求的內容也會有所差異;四是再教育和提高方面的需求,也就是終身教育的需求,這方面需要提供的內容與學歷教育的差異更大。要同時滿足這些要求,對于傳統的高等職業教育來說,可謂眾口難調,但隨著信息化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采用現代信息處理技術,可以實現課程內容的檢索和組合,按需提供給受教育者,進行差異化教育,可以做到每個學生的教學內容和需求完全對接。其次,需要考慮高等職業教育中課程內容的呈現形式。在進行課程內容開發的同時,需要考慮課程內容的呈現形式。教師如何來組織課程內容,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如何使教學具有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需要不斷進行教學實踐和研究的。這里,重點要抓住兩個方面:第一,課程內容的呈現形式要豐富。每個人在接受知識時對不同種類媒體的感受可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開發具有不同風格、不同呈現形式的課件,滿足具有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的學習需要。第二,教師角色要轉變。由于不同學生學習的內容可能存在差異,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需要向教師導學、學生為主的方向發展,進行差異化教學。教師需要發揮主導作用,組織、變換和探索各種授課形式,積累經驗。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對課程內容和形式的要求方面,要針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進行內容編排和組合,開發適合不同學習風格的課件,其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傳統的教學是不可能完成的,信息技術的引入可以把它變為現實,這需要我們要構建一個智能的信息化平臺,我們也把它稱為教學專家系統。該平臺根據對企業和學生的需求及自身基礎進行課程內容的篩選和組合,并且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給出最優化的課件和資料,并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驗過程或實訓過程進行監控和考核,同時開展線上與線下的輔導和討論。課程信息化可以實現針對每位學生的測評和考評,真正實現個性化教育。在授課之前,可以對學生進行基礎測評,測試結果將會反映學生的學習基礎情況,以便有針對性的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差異化的教學內容。課程信息化還可以方便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評,對于操作類的項目,還可以實現過程考評。過程考評能夠監測學生的操作過程和思考過程,通過教學專家系統對學生的操作過程和思考過程進行分析,針對學生的思考模式、思維方式,提供最佳的學習建議。過程考評是未來課程信息化的一大發展方向。課程信息化建設還需要提供線上和線下的輔導與討論,這需要智能化的平臺來實現。通過這個信息化平臺,學生在學習和做項目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做支撐的教師或教學專家系統能夠提供解答,進行討論,并根據回答和討論所反映出的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狀況,為下一步學習提供建議。實驗室和實訓室的建設需要根據教學的要求進行改造,并符合教學的實際,同時也要考慮和信息化平臺有效對接起來,并且探索建設全天候的開放實驗室,使學生實驗和實訓得到充分的時間保證,并將實驗、實訓過程監控和考評等納入到信息化平臺中。信息化還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展到遠程教學,實現終身教育的理念。
4結論
本文依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給出了高等職業教育課程信息化建設的思路:首要考慮課程內容,其次考慮課程內容的呈現形式,并且建設智能化的教學專家系統平臺來組織課程內容和呈現形式,實現測評和考評,以及進行線上線下輔導和討論,高效地實現個性化教學。
作者:吳樹興 張秀琴 單位: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S].教發6號,2014-06-16.
篇5
關鍵詞:云平臺;平面設計;混合教學;教學結構;線上線下
云平臺就是把教師備課過程中,課內、課外教學的任務布置、作業指導、答疑演示和作業批改等幾個環節集中在了一個基于互聯網的云服務平臺上,把過去需要用紙和筆來完成的事情,轉變成以手指,通過點觸與書寫就可完成無紙化學習任務,將課堂提問、舉手應答變成了師生之間在個人計算機、智能移動終端上的即時互動和信息反饋。0.2云教學特點伴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興起,以及智能終端APP輔助教學平臺的問世,使得當今課堂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昔日“老師講、學生聽”被動教學模式逐漸被取代,學生利用智能終端實時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教學形式徹底改變,學習潛在積極性被挖掘出來,原本枯燥呆板的課堂變得異常活躍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1],促進教學雙方積極互動,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1移動云平臺的翻轉應用
基于移動互聯的云平臺,通過資源搭建、任務配置,借助移動云平臺的資源管理、教學功能、評價體系,為師生開展線上線下教學互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營造了更加和諧的教學氛圍,從內心深處喚醒了學生探求知識的主體意識[2]。對學習行為記錄實施的過程考核,能夠為教師提供客觀真實的教學研究大數據,實現具有人工智能性質的個性助學、助教功能。平臺具有優越、完善的教學輔助功能,智能化程度較高,非常適合開展翻轉課堂教學。1.1課前準備。使用云平臺時,教師在平臺上創建班課,讓學生使用邀請碼加入班課。在上課之前教師通過云平臺把相關教學資源上傳到班課資源庫,如教學視頻、相關圖片、PPT課件和自主測試題等,以方便課前學習。為掌握學生預習效果,通常在云平臺設置3—5個測試題對學生課前學習情況進行診斷測試,在云班課平臺的答疑討論區上,學生將自主學習遇到的疑問及時反饋到討論區,教師或助教(指定的優秀學生)對存在問題及時給予解答,通過答疑討論更加清晰地掌握了學生課前學習狀況。課前學習,如圖1所示。圖1翻轉課堂課前知識傳1.2課中教學。(1)巧妙引題。在上課伊始,根據課前掌握的情況,將學生課前自主學習還存在的困惑或似是而非的問題,通過創設情景、借物喻題、巧借媒體、趣味游戲、動人故事、實驗展示等方式順勢鋪開引出主題,讓學生們在愉快的氛圍中打開探尋問題的大門,輕松愉悅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2)初試牛刀。上課伊始,設計一個摸底小測驗,可采用限時如1分鐘測試來獲知個體學習狀況,旨在摸底、鞏固課前知識,讓學生能夠體驗到成功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生進一步挑戰困難。(3)課堂互動學習。通過基礎知識的測試后,各學習小組領取教師針對課前預習狀況而為學生量身定制的學習任務,學生通過自主與合作探究來完成任務,老師則協助、指導各學習小組開展互動學習,通過巡視指導、適時點撥、釋疑解惑,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可隨時查看云平臺的各種學習資源,如知識文本、視頻資料及數字資源,來解決實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4)展示評價。小組任務完成后,還可以利用云平臺中的隨機搖號方式確定小組成果交流展示順序,運用頭腦風暴、問題搶答、效果投票等平臺教學手段來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成果評價活動,從不同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合作學習的能力。課內系列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原則,實現合作探究、有效互動、深度體驗、知識內化、創新學習、能力提升和全面發展。知識內化過程,如圖2所示。圖2翻轉課堂課中知識內化1.3任務拓展。操作實踐完成后,老師可以在云平臺上與本課知識內容關聯的拓展學習項目,讓學生在課后通過調研、查資料,將知識延伸到社會生活與企業生產,學生用學得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度,鍛煉了學生實踐應用的能力。有效解決了知識與社會生產脫節的現象,培養了學生創新應用知識的能力。1.4過程考核。建立多元化、多維度的考核評價機制,有利于課堂教學的組織優化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3]。如何加強過程考核,教師可以將每一次的課堂練習內容生成一個任務或合作項目,在完成相關內容后,讓學生及時將練習結果上傳到平臺,上傳的內容可以是圖片或視頻、文檔等,從而獲取經驗值。因為形成性評價相對公平,我們要求學生將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或操作結果都以某種形式上傳至生成的“作業/任務”中。教師則可以自己或指定助教對學生作業進行及時批改或點評作業,便于及時反饋學習問題。教學過程的各種活動均對應并不斷增加活動參與者的經驗值,通過經驗值來衡量學習過程的活躍度、參與度,這是過程考核的重要指標。通過教師人工監測如藍墨云平臺的AI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墨”的分析提醒,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行為動態,輔助教師教學決策。1.5大數據分析。課堂教學中開展的各種活動,我們可以調取相關結果以便分析學生知識點掌握的情況、分數分布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我們的教學策略,從而產生教學智慧;當期末來臨,我們還可以通過導出班課數據和教學報告,把學生在班課中查閱資源、參與活動和簽到等匯總導出成數據或明細數據表格;還可以導出成班級的教學報告,如資源報告、活動報告與學情分析等數據,來自平臺的數據真實地記錄了我們的教學歷程,為我們對教學過程的分析歸納及總體把握提供了可靠的大數據支撐。
2移動云平臺在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
智能云平臺不僅有利于開展翻轉課堂教學,還對目前非常流行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條件,下面是本人基于藍黑云平臺環境下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實踐與啟示。2.1搭建“互聯網”移動資源平臺。基于混合教學理念,創建“網絡—課堂—移動端”三維一體的互動教學資源平臺[4]。將平面設計學科素材,如微課、教學PPT、知識文檔上傳到云平臺,打造數字教學網絡資源庫,為“網絡—課堂—移動端”三維一體的教學活動提供了保障,形成支持在線學習、面對面互動學習、泛在移動學習的全方位、立體化學習方式,有效解決了基礎水平不同、學習方式有別、理解進度不同的層次差別,極大促進了個性化學習、合作學習,形成了資源利用、學習評價、互動交流等多功能生態學習環境。2.2構建線上線下交互模式。緣于與信息化快速發展相融合,經過國內外教育學者實踐驗證,實現線上網絡教學和線下面對面教學有機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一經推出就得到迅速普及。該模式不但充分展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而且還有效地發揮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實現了智能云平臺中視頻、音頻、圖片、理論知識等教育資源,與線下課堂的實踐操作、合作探究、展示評價以及課前、課中、課后的系列教學活動的有機融合,客觀地改變了課堂教學結構,轉變了師生角色,既解放了教師,又激活了教學活動的主體對象———學生。輕松實現了2500多年來教育家孔子的提出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愿望。在線教學視頻為個性化自主學習奠定了基礎,根據個性需要可以反復回放,直至理解。在課堂內也較之傳統教學模式更加容易實現分層教學,從而使得面向全體的因材施教成為可能。不同小組完成不同難易程度的學習任務,進行以學習活動為載體的學生、老師、課本、環境、資源多維交互,形成O2O線上線下新型互動學習課堂。2.3線上線下任務設計。將平面設計教程以項目來組織任務模塊,形成“線上—線下”即網絡和面對面教學的有機結合。每個項目根據教學目標和知識結構,設計成3—5個學習任務,將任務在線到線上云平臺,形成云平臺學習資源,提供課前在線學習和課后鞏固。面對面學習時,指導教師根據學科目標需求、學習進程、任務特點和環境資源,結合云平臺資源選擇和組織課內學習任務流程,并通過課內學習互動,開展學習活動,小組利用平板或計算機開展任務學習、研討、互動、展示、評價,所有活動可全部在平臺上進行,實現無紙化教學。以前為實現線下學習成果的多元評價耗時、費力,效果差強人意,現在利用線上線下互動輕松有趣,可輕松實現多元評價,還可引進企業高管在線點評,促進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2.4形成性評價體系設計。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為使活動效果更好而修正其自身軌道所進行的評價。其主要目的是為明確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及時修改或調整活動計劃,以期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5]。用形成性評價輔以發展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實現對個體學習活動過程的評價。形成性評價是通過對課堂出勤、課堂表現、作業完成、在線測試和在線競賽的綜合判斷來實現的;終結性評價是通過在線測試和在線(視聽)競賽結果與期末考試結果相結合而形成的;多元化的評價,使得教學過程規范、有序、高效,真正實現關注全體、從而實現人的全面和可持續發展。云課堂混合教學模式,如圖3所示。
3移動云平臺教學問題及對策
移動云平臺并非十全十美,正處在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中,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訪問信號不好及對策。信號不好會影響到訪問平臺延遲或者上傳圖片、視頻卡頓,甚至當機,這種情況我們可通過提供WI-FI接口解決。(2)頻繁使用移動端出現的速度問題的對策。隨著移動端訪問云平臺次數的增加,以及下載數據、視頻或圖片會占用移動工具內存,導致速度下降,這時需要對內存進行及時清理,以保證運行暢通。(3)課前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在課前的自主學習過程中,由于受到環境和學生自覺性影響,學習效果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教師構建班級干部監督管理機制,從而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有效約束和規范。
4移動云平臺教學反思
近兩年,通過藍墨云平臺在平面繪圖中開展的翻轉課堂教學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實踐,逐步改變了課堂教學結構,改變了師生在教學中的角色地位,激發了學生課堂上的學習熱情,促進了師生雙方主動建構新型互動課堂。利用云平臺的投票和頭腦風暴功能,調查學生對云班課活動的滿意度,約88%的同學給出了積極、肯定的評價,覺得開展云平臺教學活動,便于課前預習與課后溫習,學習形式靈活多樣,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當然,還有部分學生對云平臺教學未能很好地適應,因網絡環境、移動終端局限,流量限制、錯失活動機會等情況,從而不能跟隨課堂活動開展,加之經驗值偏少,也會影響到情感體驗等。有鑒于此,在以后開展云平臺移動教學前,應提前問卷學生的現狀與心理愿望,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現實需求,找到更好的課堂教學組織方式與教學設計方案。移動混合教學是近來教學改革的熱點,在課堂中將云平臺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深度融合,對職業院校學生進一步認清云平臺在構建智慧學習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趣味性,最大限度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情感交流,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創新研究問題的能力[6]。
5總結
通過云班課在計算機平面設計課程中的運用,先后開展了翻轉課程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實踐活動,引領了課堂教學改革,構建了新型的師生關系,搭建了數字信息化教學環境,激發了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傳統課堂向智慧型和創新型課堂轉變。同時,新型的教學結構對教師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需要為師者不斷地學習來提升信息素養,才能與時俱進,跟上時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單冰.應用型高校“國際金融”教學改革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7,4(14):69-70,73.
[2]單好民.翻轉課堂在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證研究[J].計算機時代,2017.7:81-84
[3]張茵茵,牛彥敏.移動教學平臺在高等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以藍墨云班課平臺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7,16(3):23-24.
[4]李劍.基于藍墨云班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子世界,2017,(16):34.
[5]錢文娟.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式學習評價在高職院校公共課程的研究[J].職教論壇,2018(6):69-72.
篇6
關鍵詞:分析化學實驗;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
分析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它與分析化學理論課程教學緊密結合。該課程所講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知識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有關專業工程技術人才的整體知識及能力結構的基礎。通過學習分析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使學生對定量分析方法有比較系統的認識和正確的掌握,并了解學科領域的新成果和發展動態。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創新等科學思維能力。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使學生在科學方法上得到初步訓練,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1分析化學實驗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分析化學實驗課程和理論課程存在脫節的現象,通常理論課才開始一兩周,實驗課就已經進行了,此時學生只了解分析化學的基本任務和作用等基礎知識,對具體的酸堿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等原理并沒有掌握,即使在實驗課上,由老師通過板書的方式為同學們講解相關實驗內容,學生對實驗現象和過程的理解也不夠深入,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1]。因此在實驗操作中,學生也因理解不透徹而導致實驗過程頻頻出錯,學生只是按照老師黑板的實驗步驟“按部就班”的完成,不懂的地方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問老師,忽視了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解決分析化學實驗中出現的眾多問題,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團隊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了分析化學實驗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改革探索。以期改變傳統教學的弊病,并遵從OBE理念撰寫教學大綱,以產出為導向,培養學生成為專業基礎扎實、環保意識強、有責任、敢擔當和有作為的新時代專業工程技術人才[2]。
2基于超星學習通的分析化學實驗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
混合式教學是將傳統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利用二者的優勢開展的新型教學模式[3-4]。雨課堂、藍墨云班課等在近些年已經逐步成為網絡教學的重要工具,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5-7]。超星學習通也是在網絡教學背景下孕育而生的一種網絡教學系統。該系統可在電腦、手機等多種電子產品端進行閱讀和學習,還開設有網絡公開課、資料圖書等資源。我校為方便教師開展線上教學活動,與超星學習通合作,開通了泛雅網絡教學平臺。通過該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對原有課程進行改革,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更好的將混合式教學模式融入自己的課程體系中。為此,分析化學實驗課程也利用該教學平臺對課程內容、學習方式進行了改革,將混合式教學貫穿于整個實驗教學中[5],通過混合式教學改革,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掌握定量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各種典型的分析方法。
2.1教學資源建設
對照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以OBE理念為指導,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在整合并優化課程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制定課程教學大綱。針對教學大綱,并考慮學生的能力水平和不同實驗項目的難度,分析化學實驗課程組將容量分析器皿的使用和校準、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操作練習、有機酸摩爾質量的測定、HCl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溶液中鉍和鉛的連續測定、I2標準溶液的標定及直接碘量法測定維生素C的含量等幾個重要實現項目錄制成微課,并上傳到超星學習通泛雅學習平臺。微課內容包括學習目的、實驗儀器、實驗藥品、操作步驟、實驗現象、數據處理、注意事項以及課后思考題。同時,根據不同實驗內容,課程組也制作了相應的實驗講義,供同學們書寫報告和預習使用。通過教學資源的建設,為實現分析化學實驗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起到了良好的鋪墊作用。
2.2分析化學實驗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
課前,教師通過超星泛雅學習平臺預習任務,教學任務中包括教學視頻和教學講義兩個部分,學生課前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應的任務點,并學習與該項目相關的實驗知識。從圖1中可以看到,26.67%的學生在網絡預習部分可以獲得滿分,此部分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認真完成了網絡平臺上的預習任務。43.33%的學生成績在80~100分之間,證明絕大部分同學也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有23.33%的學生成績在60~80分范圍內,只有少數同學沒有按照規定的任務要求完成網絡課前預習部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對少部分沒有按時完成預習任務同學的實驗操作輔導,以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實驗項目。課上,根據學生課前預習成績分布圖,教師可以準確掌握同學們的課前預習效果。并根據學習效果適當安排課前提問,以鞏固、加深重點內容。在正式實驗操作前,老師在講臺前也要對微課視頻中容易出錯的步驟和關鍵操作環節進行演示,以加深同學們的印象。實驗過程中雖然是單人單組進行演示操作練習,但是每個實驗項目也安排了相應的學生助教,幫組同學們解決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對線上預習中成績不高的同學,要更加關注他們在實驗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步驟和方法是否正確、規范,遇到問題時要及時幫助他們糾正操作中的錯誤。實驗過程中,每個同學也要記錄自己的實驗數據和實驗現象,并要求每個實驗項目都要重復操作三次,以保證實驗的準確率。課后,針對本次實驗項目中大部分同學遇到的問題,安排小組討論并總結改進計劃。討論內容包括課后思考題、實驗中易錯操作環節、實驗項目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等熱點問題。教師將全班同學平均分成6組,每組選出一個組長,組織成員進行討論。最后每組以PPT的形式展示小組的討論結果,對于實驗項目在生產或生活中的應用,其他組同學如果有更好的建議,也可以提出相應的補充。最終的實驗成績不僅包括了課前預習,課上實驗操作,還將小組討論部分換算成分值計入總成績,這就有效避免了單一考核制度帶來的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病,將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總之,通過小組討論,加強了學生間的溝通和互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關注與分析化學有關的食品安全、藥品分析、化妝品研究和環境監測等問題,使學生樹立了科學、公平的分析檢測意識。
3分析化學實驗混合式教學改革調查
有學者認為,不同班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基礎知識以及學習能力各有差異,單獨的通過行政班的成績來衡量和評價教學效果是不夠準確的[8]。因此我們對不同專業、不同班級的同學進行了全面調查,調查問卷采取無記名方式,在所有專業分析化學實驗課程結束后將問卷發送給學生,調查結果不影響學生的實驗成績。本次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影響,此次調查也為后期教學改革的進一步實施提供一定的參考。
3.1線上預習環節調查
線上預習調查見表1。從表1線上預習調查表和圖2調查結果分布圖中可以看出,81%的同學能夠按照任務點要求完成線上預習,只有4%的同學從來不預習,說明大部分同學對待課前線上預習有較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同時在調查中發現,96%的同學認為線上預習是有必要的,對課堂上的實驗操作也起到了一定的幫助,這個調查結果與參與線上課前預習的調查結果相吻合,說明能夠完成課前預習的同學都覺得線上預習對線下的實驗操作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幫助。而在調查同學們是如何完成課前預習的結果中可以發現,有62%的同學不僅能完成老師在線上的預習內容,還結合了實驗教材進行有目的預習,說明絕大部分同學在預習的過程中并不是機械的觀看視頻和PPT,而是帶著問題和思考去完成課前預習部分,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
3.2混合式教學效果調查
混合式教學效果調查見表2。從表2混合式教學效果調查表和圖3調查結果分布圖中可以看出,有72%的學生認為,混合式教學對提高實驗過程中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幫助的,但仍有20%的同學認為,只是有少部分幫助而已。因此,通過問卷調查結果我們發現,雖然混合式教學能夠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需進一步發掘混合式教學的優勢,以更大的限度幫助同學們提高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值得慶幸的是,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92%的同學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習興趣的提高,這也更加激勵我們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瓶頸,探索更適合的教學方式,從而引導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最后,我們在混合式教學能否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的調查中發現,78%的學生對該教學模式是持肯定態度的,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達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效果,但仍有少部分同學持否定態度,這個結果與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有著密切的關系。
篇7
關鍵詞:景觀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線上線下教學;混合式
“互聯網+”技術發展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景觀設計課程教學也可在基于網絡教學平臺授課,打造線上線下混和模式教學,將教師授課與學生學習深度融合,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培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能力的完成,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線上教學并不是教學活動的輔助,而是必備活動,線下教學已不再是傳統的教師講授,而是基于線上學習的基礎,實施的更深入、更貼合學生需求的教學。在線上學習過程中,學生有難以理解的問題,可立即反饋給教師,教師綜合學生的問題在線下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完成重點知識的教學,提升教學的針對性,景觀設計課程作為高校景觀設計專業的必修課程,從理論及實踐方面為學生提供專業性知識。在傳統的教學中,這門課程以課堂理論講授方式進行,以場地調研、資料搜集及分析,制訂一些課題要求等。然而,景觀設計專業具有綜合性、時效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傳統的線下教學過程中常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
1景觀設計專業開設的現狀
景觀設計專業教學是高校的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必須與實踐相結合。目前,各大高校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教育,降低對傳統教學的依賴,縮減各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課的教學學時。目前,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對景觀設計專業課程的學時有大幅度調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學時都有所減少,教師面臨著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新課題,在縮減學時的情況下,課程教學中出現教師側重點不均衡的現象,有的教師重視理論、有的則重視實踐,這樣會剝奪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或影響基礎理論知識水平的提高。隨著景觀設計人才的需求不斷的增加,高校相繼開設景觀設計專業,國內開設的景觀設計專業的院校也有不少,有交通類院校、建筑類及藝術學院等,也有不少的生物、地理等院校也有開設景觀設計類專業。景觀設計類專業主要培養學生景觀設計理念、設計創造能力與設計表現技術。根據培養側重點的不同開設的學科也就不同,有的院校景觀設計專業以設計為主,將景觀設計作為藝術設計或建筑設計、規劃設計的一個方向。有的院校景觀設計專業都是以園林景觀設計、植物栽培為主要科目。還有些高校是由景觀設計專業分化而來,景觀設計專業目前處于探索階段,建立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培養高素質的景觀設計人才是必經之路。
1.1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優勢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教育的思想與理念也隨之更新,“互聯網+”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習者基本技能、信息素養及創新能力等方面有絕大優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最大優點就是學習時間靈活,可保證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教師主導的學習將更具針對性,真實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將知識碎片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授課方面將授課視頻化增加趣味內容,形象生動,容易理解,借助多種信息技術實現授課內容的趣味化、教學網絡化,網絡教學覆蓋面廣,教學對象多元化,對本校學生及社會人員的管理定量化,將視頻、作業、筆記及討論融入教學中;另外,授課教師也很好地組織教學素材,其材料框架能更好地體現出教師的授課意圖,甚至可開發作業、筆記討論等交互式環節。線上課程的出現大大縮短教師的授課時間,彌補線下課程授課時間不足的問題。教師有很多時間在課上和學生互動、交流。比如教師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結合、揚長避短,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優秀師資隊伍的暫時短缺也困擾高職院校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優勢學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互聯網+”教學環境下,高校根據自己的需求選配名師課程,快速建設優質課程資源,實現跨越式發展,同時節約院校資源,共享其它院校優秀教師建設的精品課程資源。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將名師的授課內容、專業知識、教材教輔等優質教育資源數字化,不僅方便傳播、使用,同時也實現長久保存,成為院校的戰略資產。
1.2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趨勢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未來教學發展的趨勢,線上主要的課程是理論基礎知識,打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采用互聯網模式,通過學生、多媒體與教師間的互動關系,在互聯網平臺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傳授共享模式,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后疫情時代,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授課,發現線上授課的優勢。首先,線上教學打破傳統授課教學的局限性,學生通過電腦、平板、手機等不同的通信設備,隨時都能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其次,線上教學資源廣泛,不僅局限于書本及教材,學生可更好地運用網絡資源,自己選擇來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最后,線上教學的學習評價更加的透明、公正及多樣化,學生能更直觀看到學生與學生間的差距,進而更好地促使努力學習,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個性化。但線上教學也有不足之處,教師與學生面對線上教學都有個適應度,就目前疫情期間情況看,線上教學的開展狀況并不是很樂觀。線上教學在技術上需更加現代化的教學方式。需更客觀的硬件設施,但因地區差異,不同地區、不同線上教學的開展也存在差異,部分學生家里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很難進行線上學習。
1.3傳統教學與混合式教學的區別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都是根據課程大綱制訂教學內容,課堂上采取多媒體播放與材料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內容的講解,并對學生都是隨機提問方式。根據學生接受的知識程度及課后作業效果看,這種教學方式已然達不到最優教學效果,要想課程上真正實現最優的效果,就需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景觀設計課程進行改革,以此檢驗在教學上能否得到更好的效果。
2構建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
結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優、缺點,采用“課前預習、課中研習、課后復習的混和教學模式,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制訂,設計教學資源,學生的自主學習,課上展示學習成果,同時在教師的指導下加深知識的探索,以達到內化知識的結果,課后學以致用,完成在線作業,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2.1教學理念設計
教學理念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運用到線上線下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和基礎與拓展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實踐部分采用分組教學模式,使每個學生可充分參與教學實踐中,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在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運用任務驅動法和小組討論、案例等教學法,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及思維性。教學設計理念包括課前知識傳授、課中知識內化、課后知識提升三方面內容,課前通過在學習平臺線上的自學任務,學生在課前查看學習任務并很好地完成自學,教師通過學生自學情況及時作出教學調整;課中主要通過理論實踐教學模式,并結合課程特點進行課程思政、基礎要拓展進行教學,主要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對生活中案例的引導開展對其重點知識講解,對難點知識,通過實驗內容的指導,學生動手實踐、小組討論,思維導圖整理知識點等,總結及分享難點知識的理解,課堂上注重開展互動式教學活動,引發學生思考;課后通過在學習平臺線上自學情況及思考題,在討論區域可進行線上討論,便于鞏固課上所學的內容。
2.2混合式教學組織情況
2.2.1課前知識授課教師在明確目標的情況下,做好課程規劃,閱讀目標導學,明確學生學習的要點,提煉教學重點,錄制微課程視頻,梳理好章節內容,編寫微課程字幕與課件美化;將所有準備好的課程上傳到微課的平臺上,在線解答學生的疑惑和追蹤學生學習的進度,同時通過進行在線測評總結學生的疑點,明確課堂教學方向。學生將要完成目標導學,明確學習要點,通過自學教材、微課助學、合作互學掌握學習內容;完成以上在線測評,并發現不懂之處加以鞏固學習。參見圖1。2.2.2課中知識內化課中內化知識,針對課前的預習中學生可能遇到難點設置一些挑戰性和創新性問題,層層把關追問,引發學生思考、探索。對一些重點需解答的問題組織分組進行討論及匯報,評價顛簸,結合景觀園林設計案例,將課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程中,最后在開展隨課堂測評實驗和課堂小結;學生參與小組的討論案例,互動交流,完成對課程知識點的掌握和應用能力。2.2.3課后的提升知識教師在關于學生在線學習情況下,及時批改作業,運用引導式解答,鼓勵學生線上互動交流,促進學生知識提升。開展出景觀設計作品進行持續改進。學生對知識點進行鞏固并完成線上測評與作業,發現不足之處并加以鞏固。
3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景觀設計實踐”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3.1充分利用線上資源
在景觀設計這門課程中,內容繁多、涉及范圍也較廣,由于線上線下教學學時有限,如何利用線上資源補充知識是目前需解決的問題。該課程根據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需要,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將內容梳理成32個知識點,再將每個知識點分為8-15分鐘的微課視頻,每個知識點下的設置課件和附件將供學生自學,測評和作業包括客觀和主觀進行練習內容,目前此方法是檢測學生微課視頻學習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在線討論話題是微課視頻和課堂活動的延展和深化,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課后的深度拓展學習,鞏固學生的理論方面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
3.2將案例分析及翻轉課堂引入教學模式
在討論中認識真知、分析中聯實際將翻轉課堂引入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己主動探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河流生態污染教學中,設置四個挑戰性問題及創新性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中要掌握三個階段性的特點。課堂教學中重點是從關注教師是否完成知識點的傳授轉移到學生是否完全掌握了知識點并將其準確運用。課堂展示的任務由易到難,此時的課堂不再是單方面的輸出,而是學生和教師的雙向互動方式,這樣才會實現學生在課堂中占主體,教師也能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輔導學生完成成果展示,并且給予客觀的評價及指導;同時,還可對成功的“生態案例”進行分析探討,使學生在討論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
4結語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傳統授課與網絡在線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積極性,豐富課程內容,改善學習氛圍,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及學習效果,對課程中難以理解的原理、抽象的概念更易掌握。景觀設計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仍有某些不足之處,后續建設需及時更新和互補課程教學內容,要將慕課堂、雨課堂等輔助工具引入教學實踐中,編寫與混合教學課程相適應的新型教材,打造持續改進在線課程與本院校課堂教學有機融合的混合式“金課”。景觀設計實踐課程具有政策及實踐性強、專業化程度高、涉及園林景觀設計要素多且領域廣等特點。教學內容構成需全面且自成體系,更要強化應用及實用性。通過環評全過程的梳理,形成以導則為綱,指南與規范為翼,考試真題強化理解為輔的教學體系。并通過環保經理人意識的培養,增強學生對未來職業的關注力,提升學生對景觀設計專業的認知力及內涵延伸,不斷提高對景觀設計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對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邊青.基于景觀生態學的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分析[J]現代園藝,2022,45(04):29-31.
[2]張佩佩.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創新策略分析[J].現代農業研究,2022,28(01):71-73.
[3]唐曉亞.園林景觀設計與公共建筑規劃的融合分析[J].居舍,2022,(01):111-113.
[4]韓麗瑩.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開展思政教學的思考———以景觀設計課程為例[J].藝術教育,2021,(12):276-279.
[5]侯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景觀規劃設計課程中探索與實踐[J].現代園藝,2021,44(19):172-173+177.
[6]張偉寧,溫立國.園林景觀設計與原生態環境保護———評《園林植物景觀設計》[J].熱帶作物學報,2021,42(09):2808.
[7]張瑋纓.基于智慧課堂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21.
篇8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北京100191)
摘要:面對碎片化時代的新特點,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驗教學,提出在實驗環境上實施線上線下雙學習模式;在實驗設計上采用問題碎片化的思路,并注重知識點前后貫通,開展“形碎而神不碎”的教學。
關鍵詞 :碎片化;實驗教學;計算機基礎
文章編號:1672-5913(2015)17-0056-03
中圖分類號:G642
基金項目:2013年度北京聯合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基于網絡學堂建設的通識課教學優化的研究與實踐”(京聯教[2013]25號);北京聯合大學2014年通識教育必修課程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借鑒MOOC理念的數據庫應用課程改革”(京聯教[2014]18號)。
第一作者簡介:侯爽,女,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和計算機教育,hs_2004@buu.edu.cn。
0 引言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科技創新引領各領域的快速變化。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層出不窮,碎片化信息以短(內容簡短)、頻(更新頻繁)、快(即時通信)的優勢迅速占領人們的交流空間和零碎時間,短小、直觀、抓眼球的內容服務快速成長。同時,3G/4G技術日漸成熟,網絡覆蓋區域逐漸擴大,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流行,為“碎片化”提供了物質基礎。在此階段,傳統的社會關系、市場結構及社會觀念的整一性紛紛瓦解,從精神家園到信用體系,從話語方式到消費模式,代之以差異化訴求及社會成分的碎片化分割。
1 教育教學遭遇碎片化
碎片化時代已經來臨,學校教學的傳統模式也在受到“碎片化”的沖擊。教學面對的受眾——學生,正是一群最具接收新鮮事物能力的青年人,他們更在意個性化需求和自我感受,也更加沒有耐心接受枯燥的長篇大論,因此,研究更接地氣的“碎片化”教學模式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很有必要。
碎片化學習是當前國內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動態,對于較小粒度的概念、事實、新聞、通訊、某些緘默性知識以及操作程序和操作步驟的學習具有優勢,而對系統的、復雜的學術性學習支持力較弱。
教育界眾多學者對碎片化教學做了大量研究,比如指出根據碎片化設計的微課是MOOC的前奏,歸納碎片化學習的意義以及帶來的學習上的變化,介紹大學英語的碎片化學習方案,對碎片化學習提出功能模塊的構成和設計原則,總結微時代滿足碎片化學習需要的微課設計與創作要點等。同時,反對碎片化應用于教學的聲音也不絕于耳,比如認為碎片化不適合語文、歷史、數學等類型的課程,其會打破內容的邏輯連貫性,是應試教育的產物,認為碎片化學習影響學習者記憶、思維等認知過程,導致認知障礙nu,指出青年大學生碎片化思維需要整合重構才能提升其綜合文化素養等。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面向大學新生的普適性通識課程,包括計算機文化的普及、操作系統的介紹、各類基礎性軟件(如Office辦公軟件、多媒體軟件、網頁設計軟件)的使用等,其特點是操作性強,以實驗貫穿整個教學。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期末考試,試卷內容涵蓋理論題目和操作題目;另一個是綜合實驗設計,根據給定的主題完成一個完整的作品。在研究這門課程有效的碎片化教學模式中,實驗設計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2 實驗環境的發展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關鍵是如何揚長避短,發揮其優勢作用。碎片化實驗教學如何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以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其教學模式和實驗環境歷經了3個發展階段。
2.1 大課堂集中講練階段
能容納100多人的多媒體教室、1位授課教師、1臺計算機和1個投影儀,這是大課堂集中授課環節的標配。100多臺計算機、授課教師和實驗室教師,這是大課堂集中實驗環節的標配。大課堂可以理解為教師的舞臺,以教師講概念、做操作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囫圇吞棗地記憶。實驗示例往往大而全,教師限于環境,講解點到為止;實驗課時,學生對教師課上講的實驗操作步驟記憶模糊,又因同時上機人數較多,無法得到教師的及時全面指導,學習效果較差。
2.2 小課堂邊講邊練階段
30~50人的機房、1位授課教師、每人1臺計算機、1個投影儀和1套傳屏系統,這是小課堂的標配。相對于大課堂,小課堂的優勢立顯——能實現邊講邊練,可近距離清晰觀看教師的操作步驟,及時上機嘗試,馬上解決實驗遇到的問題,學習效果優于大課堂集中講練階段。但是,當實驗示例偏大時,學生也難于記住教師演示的所有操作點,自己練習時往往需要教師多次重復演示。而且,所有教學僅限于課堂。
2.3 碎片化線上線下階段
在碎片化線上線下階段,課程除了小課堂的標配外,同時還輔以網絡學習平臺。所有的學習資源(實驗素材、教學課件、操作視頻等)都在網絡平臺共享,學生課上課下均可訪問。實驗摒棄大示例,以3~5分鐘碎片化微實驗取而代之。線下(即課上)學習不夠透徹的地方,學生通過線上(即課下)網絡學堂提供的學習資源實現回顧復習、自我檢測、討論交流等功能,學習效果進一步優化。
3 碎片化實驗內容設計
3.1 碎片化實驗初探階段
傳統的教材平鋪直敘介紹軟件的各種功能,對應用場景的構建和操作步驟較少著墨。近些年出現的案例化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情境化教學等教學設計方法彌補了傳統教材應用性不足的缺陷。在碎片化教改伊始,筆者以各知識點為核心,劃分若干小的碎片單元,為每個碎片化的知識點構建應用情境。圖1顯示的是MicrosoftOffice中Excel部分的碎片化微實驗列表,圖2是“Excel排序”微實驗的設計。
通過碎片實驗教學,課堂的活躍指數上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這是因為:①情景化教學,增強了實驗的應用性,學生見識了更多的Excel應用場景,提升了學習興趣;②案例碎片化,將一個整體切分成若干小的個體,增加了靈活性,方便學生針對某個知識點進行學習,更好把握每個知識點;③任務碎片化,將案例的任務一一列出,學生更加明確要完成哪些操作,提高了知識的吸收率,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整體看來,實驗碎片化一定程度上排解了學生的畏難情緒,考試成績有所上升,但是,筆者也注意到其負面影響,課程考核的另一環節——綜合實驗水平明顯下降。經過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2點:
(1)實驗任務碎片化的同時,思維也碎片化了。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要從分析問題開始,但碎片化的實驗任務代勞了這個分析的過程,直接給出任務操作條目。學生的關注點轉移到怎樣應對這些操作,而不是探究怎樣解決問題。因此,思維碎片化使得學生不知道何為設計創新,只會像流水線上的操作員一樣重復勞動。
(2)每個微實驗的情境不同,學生疲于應對場景轉換。實驗應用的場景每個操作點都不同,幾分鐘就要更換情境,學生的應用感受割裂,只能看到一棵樹的樣子,無法想象森林的全貌。
3.2 碎片化實驗升級階段
“碎片化”實驗不能單純將大例子替換為若干小例子,必須考慮微任務之間的內在聯系,在邏輯上體現整體性。各個微實驗完成后,教學應能達到1+1>2的效果。圖3顯示了升級后的微實驗之間隱含的關系。其中,“策劃”是開篇實驗,激發學生思考;“評價”是收尾實驗,互評共賞。為更貼近學生的興趣,在構建情境時可選取大學生喜聞樂見的主題,圍繞主題將相關知識點模塊化串接。
升級后的實驗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其真正體會到“現學現用”的樂趣和滿足感。碎片化的知識點“形碎而神不碎”,從任務、內容和資源的角度力求原子化、獨立化,但學習任務的內在關聯性并未切斷,知識點前后貫通,學習變成—個完整的過程。同時,配合線上線下的實驗環境,針對單個知識點的重復學習也非常方便。
4 結語
在碎片化時代,教育須順應時代潮流揚長避短,發揮其優勢。本學院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證明:實驗教學碎片化一方面要搭建高效的實驗環境,借助網絡學習平臺開展線上線下雙模式學習;另一方面在向學生推送的實驗內容上也要精心設計,不能違背認識事物“整體一部分一整體”的基本規律。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碎片f匕[EB/OL].[2014-02-26]-baike.baidu.com/view/158 08 92.htm.
[2]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發展:國際觀察與國內動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3): 3-13.
[3]張銘.微課:唱響中國MOOC的前奏[J].計算機教育,2013(20): 11-13.
[4]單瑩,從幕課、微課看碎片化和娛樂化學習[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11): 18-19.
[5]竇.基于碎片化應用的大學英語移動微型學習實證研究[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4): 172-179.
[6]朱學偉,朱昱,徐小麗.基于碎片化應用的微型學習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1(12): 91-94.
[7]李平,微時代:滿足碎片化學習需要的微課設計與創作:以“李平現代文學欣賞”系列微課為例[J].天津電大學報,2014(2):
[8]董凌云.基礎教育“碎片化”的思考[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3(12): 70-71.
[9]高慧燕.反思“碎片化”教學,提升學生歷史思維能力[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4(9): 55-58.
[10]張格波,“碎片化”教學現象剖析及調整對策[J].a中學數學雜志,2014(9): 3-5.
[11]張克永,碎片化學習中的認知障礙問題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
篇9
關鍵詞:“互聯網+”;上門保養
基金項目:本文為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2014年度校級教學研究項目(編號:XJKT1407)研究成果和吉林省教育廳2014年度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編號:2014ZCY196)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F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10月26日
來自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汽車后市場的規模已經超過7,000億元,5年內將超過1萬億元。”快速發展的中國汽車后市場正孕育著巨大商機,吸引了越來越多創業者的加入。尤其是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應用,在售后維修保養領域,新的創業模式不斷涌現。
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發達國家,汽車普及需要三四十年,而我國現今快速發展了20年。預計未來3~5年銷量中數為8%~10%,由此判斷2020年保有量有望達到4億量級。除此之外,我國乘用車平均車齡約3~4年,美國等成熟市場已經達到8年左右。根據成熟市場規律,一般車齡為7年左右時,是汽車維修的高峰期。隨著維修高峰期的到來,我國后市場的春天也隨之而來。到2020年我國私家車保養市場規模接近6,000億元。面對如此之大的市場,哪些是為上門保養提供了有利的因素呢?
(一)政策因素。2014年9月,交通運輸部等十部門《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2014年10月,國家工商總局宣布停止實施汽車經銷商備案,發改委同期進行行業反壟斷調查。2015年3月,提出“互聯網+”,為汽配市場電商化、O2O化發展帶來巨大機會。而指導意見中,有些措施為上門保養提供了政策上的有力支撐:限制濫用汽車保護條款,提升消費者自主選擇維修服務權利;破除維修配件壟斷,鼓勵上游零部件生產商提供原廠件的同時也提供自主商標的獨立售后配件;建立實施汽車維修技術公開信息制度,保障所有維修企業平等獲得維修技術信息的權利;鼓勵連鎖經營,鼓勵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推廣綠色維修作業、促進可持續發展;推進維修行業信息化建設,鼓勵發展電子商務與創新流通,創新機制和模式。
(二)渠道的轉移。美國后市場第三方維修服務占比達69%,而我國現有汽車后市場由整車廠與經銷商主導。隨著我國反壟斷的進程,售后市場也將逐步打破壟斷現狀。未來我國后市場渠道結構將發生重大改變:第三方服務企業提升空間大,4S店維修占比逐漸減小。
(三)消費者的需求。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于時間有了更深刻的概念。傳統保養需要消費者特意安排時間到店保養,往往排隊半天,保養半天。這樣的模式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詬病。隨著電商的崛起,人們的消費模式得到翻天覆地的改變,消費者要求更加透明的價格,更加便捷的服務,能夠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常規的汽車保養。
(四)“互聯網+”的大趨勢。隨著政府推動“互聯網+”的力度逐漸加大并逐一落實,“互聯網+”服務商應聲崛起,平臺(生態)型電商再受熱捧,供應鏈平臺更受重視,O2O成為“互聯網+”企業的首選。
(五)優勢明顯。目前,汽車維修保養的渠道主要有4S店、品牌連鎖店以及小型維修店三種,這三種渠道雖然各具優缺點,但不管是哪種方式,都是車主將車輛送到服務機構的指定地點,而且要耗費較高的時間成本在市內交通、排隊等待上。上門保養的產品,支持配件費與服務費分離,即車主既可以選擇配件與服務都由上門保養公司提供,也可以選擇自備配件,然后單獨購買上門保養和車輛安全檢測服務,服務費按次收取。無論是配件費還是服務費,價格都非常透明。互聯網思維的介入,車主能夠感受到的是可以通過PC、APP或者微信端下單,在車主下單以后,客服會與車主聯系,溝通確認保養車輛信息、配件信息以及保養時間。
目前,各類上門保養維修項目提供的服務主要是常規的保養項目,如更換機油、機濾、空濾及空調濾芯等。至于所需更換的配件,以卡拉丁為例,車主可以選擇由卡拉丁代購的配件,或者自備配件,卡拉丁收取的費用為配件費加服務費,如果車主自備配件則只收取服務費。從理論上說,上門保養給車主提供了極大便利,減少了時間成本和出行成本,且具有價格優勢。供需雙方可以在任意地點、任意時間預約服務,簡單又方便。但事實上,要想從擁有軟硬件優勢的4S店搶奪客源并非易事。對于這些新型創業項目而言,如何制定標準化流程、提供人性化服務、擴大口碑營銷是急需思考的問題,存在以下不可避免的挑戰:
(一)盈利模式的挑戰。目前,互聯網上門保養的幾大平臺,皆已出現因盈利模式終結服務或有針對性地開展線下業務的布局。2014年資本市場共產生了達到了67次與汽車行業相關的投資事件。然而,O2O上門保養看似熱鬧,但即使所有上門保養的公司訂單加在一起,北京的市場占有率也不超過5%,全國的市場占有率只達到了3%。從國內互聯網企業及投資界青睞的風口,到再融資困難,汽車O2O創業公司中,還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實現盈利,這已被業內視為難以持續發展的硬傷。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上門保養只是一個切入口,未來都希望利用這個很小的支點去撬動整個汽車服務后市場,但就目前來看,轉化率似乎并不樂觀。
(二)線下轉型的挑戰。O2O行業目前實際上面臨著線上端過重、線下端過輕的問題。大量的平臺能夠通過優惠吸引用戶,但卻無法通過良好的線下服務留住用戶。網上集客、線下交易雖然是O2O行業的一貫玩法,但在汽車后市場,由于車主習慣、車輛昂貴等諸多問題,線下端實際上顯得更加重要。唯有同時抓住線上線下兩端的服務商,才可以吃透汽車后市場。目前,汽車售后服務市場已聚集了大量資本的關注。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認為,汽車售后服務市場已經處于洗牌前夜。要在現在占據行業制高點,必須采用線上線下并重的模式,向服務型平臺轉型才能真正構建完整的閉環式O2O平臺。
(三)傳統到店保養的挑戰。面對互聯網O2O售后服務的挑戰和沖擊,傳統4S店也并非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布局O2O市場并提供類似上門保養的多樣。據了解,目前已有多家4S店拓展了上門保養業務。包括匯通集團、鵬龍集團、元通集團等汽車集團旗下4S店均開展了不同形式的上門保養服務。而基于線下優勢,龐大汽車集團也在上周正式宣布加入O2O業務,依托旗下1,200多家4S店和服務網店展開布局。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市場競爭環境的倒逼還是受汽車維修配件反壟斷政策即將出臺所迫,目前4S店開展上門保養業務的核心目的就是維系客戶,有效增強客戶黏性,提升車主對4S店的信任感,最終讓車主回到4S店中接受其他售后服務。
面對以上的機遇和挑戰,政府方面應該促進行業轉型升級,鼓勵連鎖經營,鼓勵規模化發展,鼓勵專業化維修,鼓勵品牌化發展,促進行業安全發展,推廣綠色維修作業。而企業應該通過與線下維修店建立合作,提供多種服務渠道。已獲得A輪融資的易快修,憑借自有維修店的優勢,可同時提供上門與到店服務,該公司通過網頁端、微信端及APP,提供汽車維修、保養、美容一站式服務。這種具有傳統線下服務資源的企業,或許能更快地贏取市場。
主要參考文獻:
[1]張亮.互聯網+汽車上門保養的機遇與發展.
篇10
【關鍵詞】高等院校;計算機;教育教學;創新方法
一、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分析
從人才需求角度來說,區塊鏈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智聯招聘全網站大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的區塊鏈人才需求量比照2017年第三季度增長了636.83%。人才需求集中在互聯網、IT服務以及計算機軟件等。其中,計算機軟件行業占比為10.8%;互聯網行業占比為35.2%;IT服務行業占比為20%。就人才招聘需求來說,集中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北上深處于第一梯度,職位占比分別為24%、20%、10%。從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來說,需要人才具有相關技能以及一定的工作經驗。如此一來,人才存量不足,現有的人才難以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無法滿足企業的真正需求。李彥宏關于中國對計算機科學人才需求的演講中,提到中國每年有70萬的工科畢業生,也就是和計算機相關工程科學的人才,中國擁有巨大的人才庫,但是多數人才缺乏工作經驗。他提到百度在早期成立時,對計算機人才的要求是,具有五年以上的相關工作經驗,結果在中國沒有人符合要求,因為沒有人致力于技術研究。跨國企業通常雇傭工科學生做售前顧問或者技術支持。公司需要對招聘的人才進行培訓,使其能夠適應崗位需求。從其表述中,能夠提取出企業對計算機人才的要求信息,包括以下幾點:一是認同企業文化;二是能夠勝任工作;三是具有求知欲,并且具有快速學習的能力。市場時刻在變化,計算機領域不斷發展,這需要企業和人才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當前的教育模式難以培養出適應社會和企業發展的人才。為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培養能夠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需要加強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現結合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實際,分析如何提高教學水平。
二、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陳舊。摩爾定律提出,計算機硬件在18個月的時間內,性能能夠提升1倍,計算機軟件技術也遵循此定律,并且性能提升的周期更短。在計算機教學中,也可以用摩爾定律解釋,只是計算機教學內容在某一段時間內能夠適應市場以及行業,不過很快就會落后于行業發展和社會實際。計算機教學內容更新的速度緩慢,加之教學內容陳舊,培養的人才無法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求,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這需要從教學內容方面進行改革,結合行業發展實際,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二)教學方法單一。傳統教育模式下,無論計算機教學,還是其他學科的教學,都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采取固定的教學手段,無法適應計算機的發展需求。除此之外,注重理論教學,在培養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方面存在著不足,使得培養的人才無法快速適應崗位工作,不僅“耽誤”了學生,而且浪費了社會資源。因此,必須要積極進行教學創新,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水平,培養應用型人才。(三)教學管理不科學。從教育教學實際來說,由于教學管理不到位,存在著管理不嚴格問題或者不科學問題等,難以提升計算機教學的質量,阻礙著計算機教學的全面推進以及變革。很多高校計算機教學管理或多或少存在問題,比如采取傳統教學模式以及固定形式等。注重教學成績檢查以及評定,忽略了對教學全過程的監督以及反饋,采取粗獷的管理方式以及落后的機制,影響著計算機教學工作的開展,不利于教學活動開展價值的實現,難以體現教學的成效以及質量[1]。
三、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創新策略
(一)創新教學方法。1.搭建慕課教學平臺。在人才要求提升的背景下,結合當前高校教學改革實際,為提高計算機教育教學的水平,要積極搭建慕課教學平臺。利用慕課平臺,整合優質課程資源,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從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實際來說,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要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采取混合式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水平。慕課教學方法的應用,不同于公開課以及微課等,有著較強的互動性,實現了翻轉課堂。采取慕課教學的方式,教師通過在線視頻播放,開展線上教學,引導學生先聽課再討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采取慕課教學方法,能夠促進教師不斷反思教學,積極探索計算機教學模式,轉變教師的角色,使其從講授者以及講解者,轉變為鼓勵者和啟發者,提高教學的效率。開展計算機基礎教學設計時,融合慕課設計的核心,創新教學模式。為保證慕課應用的效果,教師要做好以下要點的把控:一是轉變自身角色。做好學生調查,分析學生特點,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其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鼓勵和指導學生,高效完成在線學習,轉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二是將學生放在主置上。通過營造暢所欲言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基于慕課平臺,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學習的具體情況進行自主學習和自我評價,進而明確學習不足加以改進。2.采取微課教學方法。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中,可以推廣應用的教學方法較多,微課教學法是其中之一。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時代環境中,企業注重人才的自我學習能力,尤其是計算機人才。因此,開展計算機教育教學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在具體實踐中,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設置教學情景。在教學的實際中,結合計算機教學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以及合理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質量。二是充分利用微課教學資源。從資源角度來說,可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多個教學模塊,采取15min教學模式,解決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的矛盾問題。采取微課教學的方式,學生學習打破了時間和地點等的限制。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選擇學習的內容,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最新的計算機理論以及計算機行業變革、計算機技術的更新等融入教學中,保證教學內容的新鮮度。三是注重操作能力的培養。采用微課教學方法,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學生創造實踐操作機會[2]。3.采取啟發式和合作教學法。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雖然面對的是成年人,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但是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具有難度,使得很多學生極易受到打擊,喪失學習興趣。在教學創新中,豐富教學方法,同時注重激發學生計算機知識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學習。采取啟發式教學法和合作教學法等,將學生放在教學課堂的主體地位上,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自主探究學習計算機知識。通過合作探究,獲得思維上的拓展,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操作教學,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能夠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習水平。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制定小組學習方案,保證教學任務的有效開展。(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從院校角度來說,為提升計算機教育教學水平,要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具體實踐中,采取以下措施。1.基于市場需求,進行人才培養。因為計算機技術更新速度很快,市場需要人才具有扎實的專業能力,同時還需要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這需要在人才培養時,注重結合計算機領域發展實際,進行教學創新,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創新意識。一方面,要加速計算機課程教材的更新速度,注重教師培訓,提升師資力量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基礎投入,引入最新操作系統以及數據庫管理系統等,向學生傳輸新知識、新技術。比如,使用Window8或者Window10等最新系統。2.加強校企合作。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定向培養,培養適合社會和市場的人才。通過校企合作,按照企業崗位要求,制定計算機教學大綱以及考試大綱,培養應用型較強的人才。學校方面要加強行業動態的搜集,有效把握企業的經營理念,掌握用人動態消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利用企業提供的資源,組織學生進行實踐,利用名企實習機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3.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計算機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注重實踐教學。這需要不斷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構建多媒體教學基地,投入各類設施,比如計算機設備等。通過創造更多的上機操作機會,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三)創新考評體系。從社會需求角度來說,需要素質水平較高的綜合型人才。在進行人才培養時,除了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外,還需要注重職業素養和法律素養等的培養。為保證教學的質量,除了創新教學方法和培養模式外,還需要創新考評體系。在具體實踐中,采取線上自我考核、自我評價、日常評價+期末評價等方式,評估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除此之外,要從理論和實際操作、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評,保證評價的實效性。除此之外,要對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考評。對學生的工作情況采取學生評價+日常考核等方式進行全面考核,及時發現教學不足,提高教學水平。健全教學考核制度,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制度保障[4]。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