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研究范文
時間:2023-12-06 17:52: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市管理研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我國;城市管理;政策
中圖分類號:TU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4)09-040-01
高水平的城市管理體現了當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內涵。城市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體現。城市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對城市的規劃、公用設施、經濟建設等各方而進行客觀的調控與管理,在推進社會文明進步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城市管理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和載體,培養市民的衛生、環保、法律、社會公德、交通等文明意識,從而使他們自身的文明素質適應現代化城市,從而營造出具有良好道德風尚,具有科學、健康、文明、進步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社會環境,這是當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內涵。
善治是國家與政府、社會與民眾、政府與市場的相互合作,實現對公共事務的共同管理,是一種國家機器與公民社會的寬容為本、和平共處的互促互進關系,是兩者的最和諧狀態。這充分體現善治的本質特征。隨著國家由統治向治理、再由治理向善治的過渡,政府在國家機器中始終占據著主體地位。但隨著“善治”模式的不斷發展,不難發現,政府的功能在不斷消弱,與之相呼應的是整個社會和公眾參與能力的迅速提升。國家管理模式正由以往的政府一家獨大,逐步向公共機構與私人機構的合作管理轉變。對于社會、公眾和私人機構,政府管理方式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行政領導和行政命令,而足以合作交流為本,以行政協商為輔,行政命令成了政府最后考慮的手段。隨著“善治”的進一步完善,公共機構在社會管理中發揮的作用不斷減少,私人機構的作用不斷增加,兩者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擴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越演越烈。城市作為國家的基本組成單位,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在《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主要研究了國家以及區域、城市的競爭力,重點分析了在全球市場,某些國家能成功,而有些國家又遭遇失敗的原因。邁克爾波特是研究競爭理論的中心人物。城市競爭理論之所以能受到各國的重視以及各國學者的研究,還在于城市競爭理論有它固有的優勢,比如,城市競爭力的評估可以進行量化處理,方便了各國進行城市間的競爭力排名等。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城市人口和城市部件的增長速度更快,而城市管理的水平卻沒有跟上來,城市負載遠遠超過了城市的承載能力,這樣的局而,使我們的城市而臨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脆弱。城市管理工作的問題不是我國一個城市的問題,而是很多城市的共性問題。只有進行深刻的城市管理改革,才能改變現在城市管理的混亂局而,才能更加適應我國城市化的進行。
篇2
關鍵詞:城市管理;持續發展;機制;路徑分析
城市管理的概念有廣義、狹義之分。本文所指的“城管”是狹義的城市管理,即:為滿足廣大市民生和工作需要,人民政府及其相關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城市公共設施和道路交通、市容環衛、環境保護、園林綠化等公共事務、秩序進行管理的活動。這方面的問題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是當前各方面比較關注的焦點。以往我們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習慣于運動式、行政式的管理方式,是難以持續發展的。城市管理的龐雜性決定了城市管理持續發展的機制路徑是復雜的、動態的,管理方式、流程等機制都要不斷優化和完善。從現實需要來看,以下4個機制的建立和優化最為迫切,即城市管理的高效運轉機制;城市管理的風險評估和應急處置機制;城市管理各行業的市場化發展機制;城市管理過程中的利益協調機制。
1建立城市管理的高效運轉機制
1996年美國巴爾的摩市首創311市民服務系統,97年美國聯邦電訊委員會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將311預留為非緊急救助號碼。后來有多個城市陸續建成311市民服務系統,成為政府與市民溝通交流、改進城市管理的有效手段。2000年,巴爾的摩市的市長MartinO'Malley提出并實施了城市管理的CitiStat(由城市city和統計statistics組合而成)模式,強調以公眾服務為導向、以數據統計為手段、以問責制為核心的城市績效評估和管理方式,是信息化運用到城市管理中的較為成功的案例[1]。國內外的眾多實例說明,現代城市的快節奏、高效率,決定了城市管理必須保持高速、高效的運行狀態。“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價值尺度中的頭號公理”[2]。從目前實踐情況來看,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建設數字化城管。建設部推廣的北京市東城區的數字化管理模式,最初主要由三大部分構成,一是“萬米單元網格管理法”,即運用網格地圖技術,把管理區域劃分為若干個一萬平方米的“網格”,每個網格配備專職城管監督員進行全時段監控;二是“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固定化和形式化的管理對象作為部件進行地理編碼,并按照地理坐標定位到萬米單元網格地圖上,通過城市資源和基礎設施信息數據庫支撐的信息平臺進行分類管理;三是建立兩個“軸心”的城市管理體制,一個是指揮、調度、協調系統,一個是監控和評價系統。基本建立起了由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務派遣、任務處理、處理反饋、核實結案、綜合評價七個環節組成的城市管理流程。研制并運用了配有輸入網格地圖的“城管通”(具有電話、拍照、錄音、定位、同步傳輸等多種功能)和服務專號13910001000。東城區的城市管理運用了數字技術、電子技術和網格技術,搭建了一個城市管理現代化的信息平臺,實現了機構改革和流程再造,是城市管理的一種探索和創新[3]。劃小范圍、摸清家底、快速發現、數字定位、明晰責任、及時處置、科學考核、體制新穎、機制順暢,是這個系統的主要特點。后來他們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社會管理的內容,更好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既有“物件”管理,也有了“事件”的處理,數字化城市管理的范圍有了新的推廣和拓展。朝陽區數字化城管模式(Citi-PODAS)的運作流程則是反映問題社會化、確定問題標準化、解決問題責任化、監督過程公開化、分析問題數字化、組織機構權威化[4]。現在看來,在一般城市的數字化城管的建設上,還應以物件管理為主,核心是發揮平臺作用,提高運行效率,確保各類問題在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解決,真正解決城市管理的實際問題。為了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要建立科學完善的監督評價體系,對工作流程中各個部門的實施效率和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并定期通報評價結果,根據評價情況予以獎懲。對于系統的拓展,一個是面向應急的響應問題,即針對當前城市防汛等自然災害的嚴峻形勢,充分發揮數字城管的發現、指揮和協調作用,完善應急預案體系,提高應急管理水平。二是面向生產過程的監管,如城市供水排水的水質監管、集中供熱的服務質量監管、環衛作業車輛的監管等等。三是向下延伸,即向建制鎮拓展,實現城管工作的地域延伸。
2建立城市管理風險評估和應急處置機制
“……伊拉克戰爭、SARS危機,這一連串打擊全球經濟、震撼全球社會、嚴重破壞我們生活秩序的事件,揭示了當前人類社會的發展模式所隱藏的巨大風險,我們處在一個危機四伏的‘風險社會’之中”[5]。城市管理是典型的公共管理,內容寬泛,涉及面廣,問題也復雜,風險點多。在不同的城市,甚至一個城市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城市管理也會面臨不同的問題,存在不同的風險。在眾多的城市問題中,社會問題最為突出。“美國真正的城市問題是種族和經濟分異,這在許多美國主要的城市地區都產生了所謂下層社會階級”[6]。在我國城市,社會分化問題在城市管理中也有表現,人們的很多不滿情緒會在城市管理中發泄出來,這一類的風險最為突出。就一般的管理工作來說,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就是風險點,就是隱患,必須要進行問題排查,做到底子清、情況明、心中有數,盡快抓緊解決。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是復雜的,如果就現象抓現象,就問題抓問題,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不從根本上找原因加以解決,就難以達到預期目的。只有堅持標本兼治、以治本為主,才能使管理取得明顯和持久的成效。再就是,城市管理中有關的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和重大活動等,都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要進行風險評估,及早預見到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另外,輿情動態也透露出一些風險點,要及時收集社情民意,做好輿情判斷,制定防范預案,把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我們已經進入一個網絡時代,網絡對城市管理的關注程度很高,信息量很大,傳播速度和范圍驚人。要關注網上聲音,科學研判,及時應對,防止工作出現被動。常見的風險還是管理過程中的風險,日常工作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會演化成風險點。中國社科院藍皮書《形象危機應對研究報告(2012)》認為;城管形象具有暴力執法、執法失當、行政不作為、內部管理失當、違法違紀等5大類高危風險。這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三大“效應”:窗口效應-城管隊員的不當言行可能隨時被現場直播;放大效應-個別問題被夸大為整體常態行為;變異效應-便民服務往往被視為“別有用心”。越是在這種復雜的局面下開展工作,越要注意把握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做到解決事、不惹事。應當把困難群體的生存權、發展權作為城市管理的重要內容,多些“大禹治水”的管理舉措,不要一味地堵、趕、罰,而是更多地去幫、疏、導。針對當前存在的亂搭亂建、亂停亂放、亂堆亂占、亂貼亂畫、亂扯亂掛等問題,抓緊組織編制集貿市場、停車場、廣告設施等專業規劃,按照規劃建設相關設施,讓廣告有地方貼、車輛有地方停、攤販有場所去,真正方便群眾生活,滿足多方需求。再比如,馬路攤點不一定都要取締,在不影響道路、不影響群眾生活的情況下,可以允許一些便民攤點的存在,每天限時經營,這類由“堵”變“疏”的嘗試對管理部門和市民都有利。可以通過編制城鎮道路攤點設置導則,規范攤點管理。對現有街頭攤點,要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市民、整潔有序、規范管理的原則進行規范,明確設置攤點的道路路段、攤點種類、經營時間和保潔要求,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務。對嚴重干擾交通、影響城鎮容貌、存在安全隱患的,堅決予以取締。在攤點經營人員上,對失業職工、殘疾人等困難群體予以照顧。建立處理突發事件和化解危機的應急預案,以及相應的工作機制。在當前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中,暴力執法引起的社會是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一旦出現此類事件,必須迅速平息事態、化解矛盾。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科學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注意發揮領導小組、活動辦公室等各類“任務型組織”的作用,雖然這類組織“因任務的出現而設立,又因任務的完成而解散”[7],但在應對危機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完善城市管理的運行機制,發揮數字化城市管理以及12319、12345熱線等城市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的作用,及時發現和處理各類問題,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及時化解和克服危機。加強宣傳和社會力量動員,走群眾路線,把危機管理體系“整合到更廣泛的社區領域中,必須形成廣泛參與的社會動員機制”[8],構建起政府-社會聯動機制。
3積極探索運用市場機制解決城市管理問題
“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所有制形式和運作關系來滿足人們的需求,從而實現公共利益”[9]是城市管理行業亟待研究的問題。國外實踐表明,公私合作關系(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簡稱PPP)在推進城市建設管理方面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很多城市把市政園林環衛、廣告物業燈光停車等行業的運行維護,通過政府合同外包、服務外包等方式,引進私人資本參與,緩解了了資金壓力,提高了管理水平。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每個地方政府都通過競爭性招標將年度預算的一半項目承包出去;丹麥多數城市和一家私營企業福爾克(Flackcompany)簽訂合同協議來提供消防和救護服務[10]。1988年,英國頒布《地方政府法》,以法的形式規定6種基本市政服務必須經過競爭性招標來安排,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收集、街道清潔、公共建筑清掃、車輛保養維修、地面維護和飲食服務等(金舜,2007)。城管行業的維護和運行直接關系著市民的工作生活、城市的運行安全。現在看來,所有的公共服務、公共管理都由城市政府大包大攬不行,效率低、資金不足是共性問題;全交給市場也不行,這些行業事關公共安全和公眾利益,政府是第一責任人。政府通過購買服務,引入市場機制,提高運行效率,可以花同樣的錢,讓市民得到更好、更多的服務,但政府的監管責任仍要落實好。基本的思路是:按照政事分開、政企分開、事企分開、干管分離的原則,在部分行業或者環節引入市場機制。“政府要在公共管理中扮演催化劑和促進者的角色”,是“掌舵”而不是“劃槳”[11]。推進政府管理方式的改革,城市政府在城市管理中主要承擔規劃、組織、調控、監管職能,建立起規范科學的政府監管機制,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打破壟斷,放開市政公用行業投融資市場、經營市場和作業市場,設施的養護維修等可以由市場承接的都交市場來運作。加快企業制度創新,推進事業單位的改革,建立起富有活力的經營運行機制。通過改革,逐步建立起投資多元化、運作市場化、經營企業化、發展產業化、管理法制化、服務社會化的城市市政公用事業市場體系。目前,可以在一些較為成熟的行業來推進,如城市市政設施維護、城市綠化養護、道路清掃、垃圾清運、公廁保潔等作業市場,就可以通過招標發包方式選擇作業企業或作業人,簽訂作業合同。在落實養護經費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和實施以道路為載體的道路養護、綠化養護和環衛保潔綜合承包制度,提高養護效率和質量。
4強化城市管理過程中的利益協調機制
“一個新型的社會共同體,往往是在與傳統結構相決裂的變革力量作用之下促成的。這使得我們在強調價值觀的同時更多地考慮‘利益’,考慮不同利益力量之間社會沖突的固有因素[12]。”城市是由人組成的,城市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共同體。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必然帶來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巨大變化,給城市管理帶來很大的壓力。城市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服務和管理,維護群眾權益,促進公平正義,確保城市正常運行和持續發展,是城市管理的根本價值取向。“城市治理就要研究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條件下,如何建立城市主體間的新型運行規則,以形成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良好關系,促進城市本身的發展[13]。”如何讓每個人的權利得到保障,讓每個人的生活更加便利,讓每個人的積極性得到發揮,都是城市管理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這其中很重要的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全面的多方利益協調機制。比如,汽車進入家庭之后,城市交通中很明顯地分出了有車族和無車族兩大群體,在無車族里還有步行者、騎自行車和公交乘客等多個類型的交通參與者。在城市交通組織、設施規劃和建設上也就出現了很大的分歧,小車優先、公交優先,還是步行者優先?有的城市把機動車道加寬,取掉了行道樹、綠化帶,壓縮了人行道,就是突出了機動車優先的理念,忽視了行人的基本要求。有的城市完善了公交車專用道系統,使公交車跑的比小車還快,這就是公交優先的體現。在解決停車難的問題上,香港就實行了政府物業停車場對外開放,效果很好。諸如此類的利益協調還有很多。再如攤販管理,對攤販自身來說,約束越少越好;對購物群眾來說,越方便越好;對多數居民來說,衛生、秩序、食品安全更重要。建設項目的規劃管理中,規劃部門關心的是城市總體的布局、景觀的協調等大的方面,項目四鄰的業主關心的則是自身的采光、交通、私密性等切身利益,哪一個更重要?北京市朝陽區拆除72座報刊亭引起熱議,各地取締三輪車、老年代步車引發,說到底都是一些利益的沖突。現在看來,以人為本是一個大的原則,真正落實起來卻十分困難。人以群分,以人為本是以哪一部分人為本?立足大多數人的利益、著眼弱勢群體的實際應當是基本的原則。在城市管理中尋求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就應該使決策更加民主、透明,最大可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從單一主體向多元主體轉變,充分兼顧多方的利益訴求,防止政府包辦帶來的“好心辦錯事”;更加積極主動地創新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多運用法律、經濟、道德等手段,以平等對話、溝通、協商等方法來解決問題,真正做到程序正義、手段正當。建立并完善溝通機制,上下、左右、內外都要做到信息暢通、目標協同、行動協調。
參考文獻
[1]徐林.城市管理:問題、體制及政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74-75.
[2]陳振明.公共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8.
[3]陳平.網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9-20.
[4]葉裕民.數字化城市與政府治理創新[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12:22.
[5]劉廷.風險社會與全球治理[J].社會科學家,2004,(2):35-38.
[6][美]戴維魯斯克.沒有郊區的城市[M].王英,鄭德高,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
[7]張康之,李圣鑫.任務型組織及其研究的現實意義[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46-49.
[8]田松青,張德耀.構建多元參與的危機管理體系:北京市危機管理體制建設初探[J].北京觀察,2005,(2):32-33.
[9]E.S.薩瓦斯.民營化與公私部門的伙伴關系[M].周志忍,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5.
[10]戴景斌.現代城市公私伙伴關系概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113-115.
[11][美]戴維•奧斯本,特德•蓋布勒.改革政府:企業精神如何改革著公營部門[M].上海市政協編譯所,東方編譯所,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1-3.
[12]桑玉成.利益分化的政治時代[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17.
[13]蹤家峰,顧培亮,城市公共管理研究的新領域:城市治理研究及其發展[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4):358-361.
[14]張淑敏,張寶雷.快速城市化地區城市地域擴展的效益評價:以濟南市為例[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3,(6):156-160.
[15]蘇雪串.城市群:形成機理、發展態勢及中國特點分析[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2,(2):45-49.
[16]李華香.世界城市建設的比較與反思:基于北京與上海的創新能力的分析[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115-123.
篇3
關鍵詞:城市管理;執法;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D922.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5-000-01
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的職責不明
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雖然和原生的管理部門進行了管理權和處罰權的分離,再者將這些部門的執行綜合在一起原本的設想是為了更好的處理城市管理的各項事務,提高社會管理事務處理的效率和速度,更好的為人民服務,但是由于在職能分離的時候,沒有相應的法律或者規定劃分這些職權,導致了在具體的工作管理中存在著大量的灰色地帶,這些灰色地帶使得在執法時執法人員因為沒有具體的規定指示而帶有很大的隨意性。職責不明帶來的后果是嚴重的,比如說一些棘手的問題可能就有可能出現責任的推卸,而在一些不吃力又討好的事務上,又可能出現重復執法的情況。這是在職權分離時造成的職責不明,另一個方面,在進行職權分離時候,有的原生部門還是會保留一定的執行部門,這給分離出的的綜合執行部門在辦公時受到了一定的阻力,這意味著兩種不同指令的執行同時進行,相互之間必定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干擾,對城市管理的效率造成了阻礙。
2.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方式粗暴
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的手段粗暴性一直都是新聞媒體重點指責的一點,尤其是對那些進城謀生的擺攤小販和農民工,城管對他們執法的手段受到了新聞媒體吸重點報道,雖然在報道方面新聞媒體為了奪人眼球可能放大了粗暴的細節,但不能否認城管的執行手段確實是不可取的。“城管”這個名詞上熱搜也是近些年來逐漸發生的,中而不僅僅是新聞媒體的推動,更多的是互聯網事業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監督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我們必須意識到這同樣也是人民群眾需求的一個表現,粗暴的執法方式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強制沒收、踢攤位、摔貨物、群毆群打等等,這些執法行為必須杜絕。
3.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的監管不力
監管不力是指在執法過程中沒有相關的法律部門給予一定的規范,也沒有相應的監督人員在側監督執行。一方面很多年輕的執法人員沖動易怒,沒有良好的專業素質,加之監管不力,很容易就造成了這樣的情況出現。另一個方面,自從城市管理綜合執行機構成立以來,在上一級就沒有相應的管理部門成立,雖然這給了基層很大的行動自由權,但沒有相應的管理和指導讓城市管理綜合執行機構人員在公務執行時無依無據,有權在手執行起來就顯得尤其粗暴。各個地方的執法人力管理也不完全規范,招聘相關執法人員時隨意性大,往往沒有明確的規章程序,造成了執法人員魚龍混雜,在工作執法時素質層次不齊;執法人員服裝不統一,很多人穿著便服就去執法,這給很多有心之人鉆了空子。基層部門的經費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工作人員的薪水待遇不高,這些都給城市管理綜合部門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二、針對上述提出的各項問題提出的一些建議和意見
1.明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的職責
明確自己的職責需要各個部門對所在部門的職能做一個明確的定位,明確好相關執行行為的部門所屬,劃清界限,不可含糊,做到事無巨細有所歸依。這樣能夠有效的使得每個部門的職責清晰化。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做到賞罰分明職權清晰,能夠大幅度的提升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隊伍的執行能力,提高執行效率,同時也是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的一種體現。
2.提高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手段的正當性
執法手段的正當性首要就意味著在執法時必須杜絕粗暴執法行為出現,這需要上級部門必須嚴格管理執法人員的執法行為,嚴格要求,發生暴力執法行為絕不姑息,嚴懲不貸。同時,在招聘工作人員時也要嚴把門關,對那些素質有待提高的應聘者嚴格審核;管理部門內部定期加強培訓和管理工作人員的執法力度,加強學習,共同交流,商討出最為有效的城市管理執行辦法,切忌暴力解決問題。城市管理執行人員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為人民服務,不侵犯人民群眾的利益,時刻注意自己執法行為的正當性與否。
3.加強各個方面的城市綜合管理執法的監督機制
加強各個方面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隊伍的監督機制并不只是上層機構的一家之言,更多地需要社會各界尤其是基層人民群眾的監督。人民群眾要充分的享受自己的監督權,監督政府部門的執法行動,使得執法部門的執法行為“在陽光下”進行,這同時也能夠更好的促進執法隊伍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建成一種新型的城管與小販的關系,這要成為下一步我們城管人員踐行的原則。另一方面,新聞媒體也應該承擔起相應的義務,在發生新聞事件時,要站在公正客觀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不能為了奪人眼球,就刻意制造輿論,這是不道德的不負責任的行為,新聞媒體不能丟失在新聞報道中最為重要的真實性。法律層面,也要建立城管執行公務時的相關法律法規,使得城市管理人員在進行公務工作時,有法可依,這也能夠有效的防治不科學不合理的執法行為的發生。
三、結語
總而言之,城市管理的綜合執法部門為我國的城市化建設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同樣對于那些由于體制以及城管本身粗暴執法造成的后果也是不能否認的,這需要我國在今后的城市管理中更加重視人民群眾的利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考慮,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這樣直接面對人民群眾的部門中尤其要重視起來。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要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不做超越職責的事情,提高自己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行動力。相關法律部門制定出科學的行為規定,提高執法的科學性,規范具體的執法行為。社會各界以及新聞媒體也要履行自己的職責,不可一味的激化對立雙方的矛盾,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是必要的,享受自己的監督權。
參考文獻:
[1]朱廣黔.論我國城市管理創新的動因與模式研究[J].理論與改革.2013(01).
篇4
關鍵詞:城市管理;暴力沖突;執法隊伍;執法環境
中圖分類號:F2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8-0046-02
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相關研究的綜述
對于“城市管理”內涵的界定,張民省、王淑梅(2004)認為:城市管理是以發揮城市經濟、社會、環境整體效益為特征的、以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資源為主要對象的綜合管理。高梅生(2007)認為城市管理是一個內涵豐富、涵蓋范圍廣的大系統,是人們對城市發展和人居環境所進行的控制和治理活動的總稱,其目的在于滿足城市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它是政府部門的職責之一、也是一門專項科學。王琳、費蓬煜(2012)則強調城市管理與城市化之間的重要關系,認為城市管理貫穿于城市發展整個環節,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與城市發展呈正相關關系,直接影響到城市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并指出城市管理需要完整配套的法律法規來保證保證城市規范有序運行,而現行的城市管理體制不配套、不健全是目前執法問題層出不窮源頭,且城市管理中監察職能與管理職能未分離是影響建立科學合理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體制的關鍵性因素。陳玉和、孫作人(2006)等學者運用“系統動力學”在分析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具有自組織耗散結構的高階次、多變量、多回路、強非線性的基礎上,突出強調了法律地位不穩固、管理體制不統一、職能界定不清等客觀原因。吳軍飛(2006)從深化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角度出發,闡明了建立科學的綜合執法體制對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內部各部門科學、有效的運作,降低執法工作的“缺位”、“越位”
及推諉扯皮等不良現狀的促進作用。對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存在的問題大都是從城市管理法律缺失、監督機制不完善,針對全國還沒有出臺一部針對城市管理和執法的獨立法律文書,絕大部分城市的城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種借法執法行為來探討,缺少了對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現狀可改善的現實性指導意義,法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對于目前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困境應多從現實可行性角度分析,探討從現實層面可積極改善執法現狀。
二、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執法隊伍自身素質較低
從我國頻頻發生的城管執法人員與被執法對象的暴力沖突事件中,不難發現城管人員的組成往往魚龍混雜。依據我國現行的人事制度,城市管理執法人員主要是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國家公務人員;二是非國家公務人員。由具體調查得知,非國家公務人員在城市管理執法人員構成中占據相當一部分比重,而這部分人員往往是由臨時工、雇傭工組成的非正式的執法人員。這個現狀直接導致了在工作表現方面和國家公務人員幾乎無區別的非國家公務人員的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執法不當的隱患問題。城市管理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執法工作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對執法人員的文化水平要求較高,而部分執法人員文化水平偏低,政治觀念薄弱,對方針政策理解的不到位,則直接導致了執行不力的狀況發生,所以執法隊伍自身素質建設急需加強。
(二)執法對象流動性強
就我國目前的執法現狀而言,城管的執法相對人大部分是外來務工者、下崗工人、失業群體,以及鰥寡孤獨、殘疾人等弱勢群體。這部分人往往知識文化有限,謀生能力相對較弱。當他們面臨城管人員的執法活動時,往往采取躲避的措施來對抗執法。久而久之,執法人員與屢勸不改的執法相對人的矛盾沖突升級,可恰恰對于這些群體來說,在城市各個街角流動擺攤經營是維持生活的全部,在沒有合適的出路選擇之前往往不會輕易放棄已有的基礎,所以他們頑強“抵抗”,一旦認為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往往容易以暴制暴,情緒偏激,致使矛盾不斷升級。
(三)執法社會環境差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的加快,大量的外來人員不斷向城市進軍,使得城市人口劇增,各種社會矛盾激增,城市管理日趨復雜。一方面,流動攤販往往無孔不入與執法人員長期打“游擊戰”,這給執法工作帶來很大的困擾,并且對執法人員的工作耐性要求很高。長期一來,執法人員采取暴力行為執法的概率就上升了。另一方面,部分市民的意識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對城市管理工作沒有正確的認識。當執法人員在按正常程序執法時,碰到執法對象胡攪蠻纏或是老婆孩子齊上陣的可除模樣時,圍觀的市民往往會傾向于看上去比較弱勢的一方,繼而是輿論的批評與指責,使得城市管理的社會環境進一步惡化。
三、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的對策研究
(一)強化化執法人員的選拔機制
針對城市管理執法人員參差不齊的現狀,必須要優化執法人員的選拔機制。首先,要加強執法人員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培訓,尤其是加強執法人員的道德、法律的方面培訓,使得執法人員在對方針政策的解讀上更趨正確性,在政策的執行上更趨合理性,這樣才能有效緩解日趨緊張的社會矛盾。再次,在城市管理執法人員的錄用中,需采取合理的聘任機制。可采取統一考試或者模擬實際工作環境的方式進行考查,對不符合條件的及時解聘,以保證執法隊伍的素質。最后,對在執法工作者屢次出現不文明執法的工作人員,應嚴格進行教育,給以嚴厲的措施,例如罰款、待崗甚至下崗的處罰政策。
(二)優化執法環境
城市管理執法人員應樹立“為民執法”的正確理念,在執法過程中嚴格保證公正執法,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并加大執法工作的宣傳力度,尋得市民的理解,在市民中重塑良好形象。例如可借鑒北京市城市管理局的做法,在市里各大電視臺、廣播、報紙等傳播媒介中設立城管專欄,密切與群眾的聯系,提高群眾對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群眾的參與度,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的難度。再者,對于違法、犯罪行為應加大打擊力度,對有團伙、有預謀的暴力抗法、嚴重干擾社會秩序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以切實保障城管執法人員的人身安全。
(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眾所周知,執法對象大多是生活在底層沒有社會保障的困難群體,如果政策能提供他們能過上基本生活的保障,沖突將大大減少。例如,可以仿效上海的模式,劃一片指定區域允許流動商販經營,而不是一味的驅趕他們。正如俗話說的“關了一扇門,需開一扇窗”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四)探索新型城管執法方式
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正在進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試點工作。這雖然有集中、統一行使法律賦予的行政處罰權的優點,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決策與監督并列”不能有效監督的問題。在執法活動中,執法人員和執法相對人往往是“水火不相容”,但以暴力方式解決并不是執法者的本意,這樣只會更加劇矛盾升級。本文認為有必要探索一種第三方監督執法的模式,第三方是獨立于執法人員和執法相對人的平等群體,一方面更好的約束執法人員管控好自己的行為,另一方面對執法相對人的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而不是簡單粗暴的解決,留下更多的社會隱患。
參考文獻:
[1]張民省,王淑梅.對深化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的思考[J].理論探索,2004(2).
[2]高梅生.城市管理可持續發展探討――兼城市管理體制創新[J].經濟體制改革,2007(02).
[3]王琳,費蓬煜.城市管理中的行政執法困鏡及其破解[J].人民論壇,2012(9).
[4]陳玉和,孫作人,俞其慧.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失范形成動力機制研究[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篇5
關鍵詞:城市規劃管理 土地 實踐 現狀 建設
城市規劃管理是指政府按照法定程序編制和審批城市規劃,并依據國家城市規劃管理的有關法規和具體規定,對批準的城市規劃,用法制的、行政的、經濟的管理辦法,對城市規劃區內的各項建設統一的安排和控制,使城市的各項建設用地和建設工程活動有計劃、有秩序地協調發展,保證城市規劃的順利實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城市建設和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正面對著經濟體制轉軌、產業結構調整、急劇擴張和城市化進程日益加速等諸多變化,傳統城市規劃受到了空前的挑戰。應如何把握好規劃原則,實現未來城市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擺在城市規劃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問題。因此,有必要對當前城市規劃現狀進行分析,尋求解決對策,使城市規劃和建設事業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一、我國城市規劃管理的現狀
1城市規劃管理實施監督機制
城市規劃的決策需要已經在相關行政單位的組織領導下,指導著城市規劃組織活動的順利執行并取得相應決策成果。總的來說,城市規劃團隊以及社會公眾不僅是執行者和貫徹者,且通過社會公眾、組織機構受地方政府規劃量權發揮著重要作用的影響,真正發揮出對行政審批組織活動的有效監督與約束能力。
2城市規劃基本是實現了綜合管理
目前,我國的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尚在探索之中,經過多年的實踐,目前基本形成了共識,在堅持集中統一的前提下,通過理順建設職能和管理職能的關系,合理調整市區分塊,理順條塊關系, 強化城區的屬地管理等功能,朝著“統一規劃、分級管理、以塊為主、條塊結 合、條條保證、權責一致”的方向邁進,從部門行業管理轉向綜合管理,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與此相適應的是,城市管理部門逐步向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轉變。它有利于實現城市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和法制化,使得城市規劃形成建設與管理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機制。
3城市規劃管理實施正確引導土地儲備
從目前來看,土地儲備和當前城市經濟發展戰略建設目標的協調性強,與市場發展方向相融。不斷改進了土地儲備機構存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化用地。如,除商業、住宅、辦公用地外,一些具備經營性用地潛質的地類,如,加油站、社區中心、農貿市場物流用地都能實現充分儲備,土地儲備的結構較為綜合性,實現了市場化。
三、城市規劃管理實踐研究策略
(一)做好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
1、充分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間和閑置土地。在大多數城市中,有很多的土地利用空間,例如:城市中低矮、陳舊的住房,廢棄的舊倉庫、廠房,占用著大量的土地未被利用。在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中,要適當增加建筑物的高度,提高容積率;合理規劃其建筑格局,提高建筑密度。
2、投入資金加大舊城改造。政府要對原有建設用地進行再開發利用進而提高城市用地水平和規模效益、集聚效益。對城市中分散的、容積率低的居民點要集中建設,從而盤活閑置、低效率的土地。
(二)完善規劃決策和法律體系.
1城市規劃領域內的一切活動當逐步走向規范化與集約化。為此,需要一個明確的法律法規依據、完善的政策管理機制,去真正貫徹與執行才能發揮出政策、方針、制度下的可觀成效。首先要明確規范自由裁量權的執行范疇,并完善地方現行執行的法規政策,目的是使城市規劃管理執行能夠合理化。其次,要保證規劃組織方案能夠嚴密、切實可行,從而才能是城市規劃編制真正法制化、效率化、高效化。
2完善城市規劃編制體系。在城市建設經濟體制轉軌變化之中,城市規劃的編制、設計、 評審、批準等環節尚不完善,規劃的公共性與開發商的利益驅動矛盾突出,設計單位在利益驅動下,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規劃成果缺乏科學性、綜合性和前瞻性,這些呼喚著城市規劃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三)不斷完善規劃技術監督機制 ,建立規劃部門技術審查委員會,是規劃部門的專業技術協調地決策性機制,目的是全面提升規劃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嚴格依照法定職責、法定程序行使行政職權,做到行政行為合法、有效,健全科學規范的規劃管理體系,提高規劃部門化解各類難點的能力和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實現規劃管理的新突破、新局面和新發展。
( 四)健全城市規劃管理體系。城市規劃管理上,應堅持“三關一跟蹤”,對規劃建設項目進行嚴格管理, 并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創新,有效地制止違反規劃進行建設的現象,確保規劃 管理工作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于立.中國城市規劃管理的改革方向與目標探索[J]. 城市規劃學刊. 2005(06)
2姜明安.關于建設法治政府的幾點思考[J]. 法學論壇. 2004(04)
篇6
內容摘要:城市社區發展的狀態已成為社區和諧的重要參考指標,本文以山東煙臺的幸福河社區作為主要的調查對象,圍繞著社區建設、民主、居委會的工作等方面進行調查訪問,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揭示了社區工作的三重壓力。
關鍵詞:社區管理 行政權力 社區民主
調查研究背景
當前,我國正處于從經濟體制改革到政治體制改革、從傳統型社會向現代型社會轉變的過渡時期,社會結構正發生著深刻變化,以往縱向單一的鏈式社會結構逐漸演變為縱橫交錯的網絡型結構。社會改革也使城市發展面臨著新的問題:下崗職工日趨增多、弱勢群體和部分職工生活困難、外來人口激增等,使得社區成為社會問題的聚合點。如何加強新形勢下黨和政府對城市社區的管理,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小政府、大社會,城市管理模式以社區為重心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現代化城市管理模式,就必須加強社區建設,推進社區發展,實現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而我國最基層的社區組織就是社區居委會。居委會是我國城市覆蓋面最廣、最普遍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城市基層政權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城市社區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課題的調查對象以山東省煙臺幸福河社區為重點,主要原因在于:該社區成立時間較短,恰處于城市化發展和膨脹時期,具有特定的時代特點;該社區處于城郊結合部,不僅外來人口較集中,而且社區居民也主要是由農村人蛻變為城市人構成的,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互相交織,也成為社區研究的新課題。調查說明:本次調查通過采訪幸福河居委會李主任和居委會工作人員以及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社區內居民進行簡單調查和采訪,獲取相關信息。調查共發放20份問卷,其中回收有效問卷16份,受訪居委會工作人員2人。
居委會簡介
幸福河社區居委會隸屬芝罘區幸福街道辦事處,地處幸福中路與幸福南路之間,東與福學社區相毗鄰,西鄰幸福十六村居民區,屬城鄉結合部。組建于2003年10月30日,轄區現有居民3870多戶,人口10807人,駐轄區單位有:魯寶鋼管廠、管道煤氣公司、幸福河幼兒園等二十幾個單位。
居委會工作人員共8人,其中居委會主任一人、副主任2人、委員5人,平均400多戶/人。主要負責轄區二十幾個單位以及常住、暫住人口的計劃生育、民政和社區平臺工作。曾在2005年獲“煙臺市文明單位”稱號。
工作任務
通過與居委會主任和工作人員的交流,筆者了解到幸福河居委會的主要工作是協助和服務。協助的對象有:物業管理公司、街道辦事處、派出所及一些相關部門;服務對象主要是社區內的居民,特別是轄區內失業、無業及退休人員。主要工作內容有:
勞動保障。管理轄區內無業、失業人員(大約800人左右),主要負責失業登記,為其介紹工作并提供工作機會(一般是臨時工作),年審失業證、工作證等。管理轄區內退休人員檔案信息,并關照孤寡老人和孤兒等弱勢群體的生活。協助街道辦事處管理生活困難人員的低保工作,給予殘疾人生活幫助并保障其合法權益。
計劃生育。為轄區內失業、無業育齡婦女發放藥具,提供計生保健信息,給已婚婦女辦理生育證并上報計劃(流動人員也包括在內),獨生子女費用的發放等。
綜合治理。調節居民糾紛,引導居民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促進居民團結和家庭和睦,以增強社區凝聚力。負責接待居民,并向街道辦事處或相關政府部門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建議。
黨建工作。負責管理轄區內150多名失業、無業退休黨員,定期組織黨建遠程教育。
統計工作。協助街道辦事處做好與居民生活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安全防火等各項工作,并負責統計和匯報政府相關部門需要的統計數據。
其他。社區衛生由小區管理處負責管理,治安主要由轄區派出所負責,居委會只是協助工作,社區內有治安巡邏隊進行24小時巡邏,但無權處理治安問題,只能交由派出所處理。由于幸福河居委會轄區屬于老城區,受歷史原因及環境條件的限制,小區物業管理很不完善,物業管理公司與居委會的聯系不是十分密切,物業主要管理相關市場和屬地單位,有獨立的編制。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群體基本狀況分析
工作量偏大,人力資源嚴重不足。幸福河居委會是由多個居委會合并而成且地處老城區,內部關系復雜,人員流動頻繁,房屋交易多。而居委會只有8人,卻要管理一個擁有將近四千戶的大社區,不少工作開展起來都比較困難,工作人員只能經常加班,有時節假日都不能休息,但還是不能及時有效的完成工作。
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能欠缺。居委會內工作人員普遍專業知識掌握不夠,面對一些問題無法給予居民專業的回答和幫助,通常是邊學習邊解答。試問一個自己都不了解的問題怎么幫別人解決呢?因此工作效率很低,許多問題只能長期積壓,工作也就停滯不前。
工資水平低且工作待遇不高。據了解,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工資由政府撥款,其中委員的月薪大約是900多元,而且沒有社會保險,經常加班卻沒有任何加班費,這就嚴重影響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二)工作條件分析
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幸福河居委會的辦公用房是租借物業管理公司的房子,沒有獨立專用的工作場所。
工作設備配置不足。居委會辦公室只有1臺電腦,但所有的統計報表工作都要靠這臺電腦完成。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工作都需要網絡管理,這就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同時也影響了居委會信息的獲取速度,使工作不能及時進行。除此之外,會議室中還有一臺供黨建學習的電視,但平時是不能使用的,這臺電視大部分時間都是閑置的,這就在無形中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三)工作情況分析
行政性工作多,實質少。據了解“檢查、考核與評比”這些行政色彩極濃的工作,已經成為居委會工作的頭號任務。“居民日常工作”這些事務性工作已經退居其次,不再是居委會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準備文字材料和報表”占用了相當時間。居委會工作人員介紹,城市政府的各項行政職能幾乎都能在居委會找到影子,居委會的工作因而經常受到行政力量的干預和支配。上級下達的命令就要馬上執行,因此工作的重心不得不放在與政府工作接軌上,而忽略了為居民服務的基本職責。行政性的應付工作越來越多,為居民的實質越來越少,也難怪許多居民沒感覺到居委會工作者付出的努力。
計劃沒有變化快。居委會要根據上級指標制定年度計劃并作年終總結,也會根據階段工作任務自定階段性目標。但由于上級不能統籌安排,工作多、門類雜等原因,使居委會的工作常處于一種無秩序、無計劃狀態,安排好的工作被打亂也是常有的事情。
工作經費緊張。居委會的活動經費需要向上級申請,但申請起來很難,所以大多時候是自行解決,比如采取拉贊助等一些方式。但所能得到的經費畢竟是有限的,因此許多活動不得不長期擱置。
社區工作的壓力
(一)日益膨脹的工作
幸福河居委會現在面臨著這樣的狀況,居委會主任指著桌上一堆的文件說:“時間都耗在這,這也是負擔重的主要來源”。然而文件的增加只是負擔增加的一個縮影,工作量加大有兩個原因:一是工作復雜化,比如黨建方面的工作本身就有很程序化的規定,每周要開多少次會,要組織多少次活動,要收集哪些數據,要做多少報告,每天不工作10個小時以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二是什么工作都往居委會推,以前就黨建、計生等重要的職能讓居委會配合,現在城管、宣傳、文化等都要負責。
(二)越發頻繁而且苛刻的考評
居委會工作人員介紹說,現在考評越來越多,一方面比起以前工作任務多了,考評自然多了,同時許多部門增加了考評頻率,每個月都有來自區政府、市容環衛處、城管等部門的多次檢查而且考評的標準也越來越高,光是應付這些檢查都應接不暇。
(三)行政權力缺失下的工作難度
據了解,居委會雖然承擔的工作很多,但卻沒有實際上的權力,再加之有些居民的不配合,導致許多工作都無法有效地開展,常此以往居委會處于一個“有責無權”的尷尬境地。工作人員對此很無奈,因為居委會不屬于政府的工作機構,沒有執法權,所有上面壓下來的任務都只能用勸、哄的方式去做,感覺就像“夾心餅干”。
參考文獻:
1.張波,張榮齊.社區商業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商業時代,2009(24)
篇7
【關鍵詞】城市管理;城市規劃;信息管理;進展
0.引言
城市是一個復雜的巨型系統,以城市作為管理對象的城市規劃管理不可避免地需要統籌協調社會、經濟、文化、物質空間等方面的關系。而這些關系的協調、相應的管理決策及管理規則的實施等需要靠有序的信息管理。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規劃管理的效率,也相應地促進了城市研究、城市規劃理論的發展。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能更好地監控城市規劃的實施效果,使更廣泛的公眾參與及更及時的信息反饋、更規范的管理等成為可能。
提到信息,不可避免地要將其與簡單的數據和未加分析的資料區分開來。嚴格意義上的城市規劃信息管理主要是指在計算機輔助下,對城市規劃相關資料進行管理,并輔助規劃決策的過程。其主要特征和作用體現在:首先,在這個過程中,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特別是GIS技術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其次,城市規劃管理體制的轉變和規劃管理體系的構建,如西方的宗地管理、分區法和公眾參與等規劃體制的轉變和中國的“兩證一書”制度的建立等,都對信息管理或者早期的資料管理有著重要的影響,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管理的內容和管理的程序;最后,信息化的發展也進一步推動了城市規劃相關研究領域的發展,這些研究又大大地促進了城市規劃學科和城市規劃實踐的發展。因此,本文分別從與信息管理密切相關的理論研究、技術發展和管理實踐等不同的層面,探討信息化管理的新進展。
1.國內外信息管理的研究進展
1.1城市規劃管理體制轉變影響下的信息管理
城市規劃管理的內容是與其管理的體制和指導思想密切相關的,特定的管理思想和相應的技術發展背景,決定了管理的手段和管理的具體內容。以美國為例,其早期的規劃是以局部改造更新、城市景觀設計等物質性規劃和改造行動為主,且建立在宗地管理的基礎上,并受技術手段的限制。在這種背景下,規劃管理的資料主要涉及手工的規劃圖紙、各類基礎設施資料和相關的管理規程等。隨著一系列缺乏社會及經濟因素考慮的物質性規劃的推行,社區分異、社會不公、城市中心衰落等問題日漸突出,并引起了城市政府的關注。因此,美國于20世紀20年代開始實行土地分區法。除了原先的一系列圖紙資料之外,各類圖則成為了另一類重要的規劃資料,規劃管理程序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之后,城市規劃向綜合性規劃邁進,即除了物質性規劃之外,規劃還增加了對群眾生活、城市建設、社會經濟與環境發展等各類綜合問題的關注,并開展了多項相關的規劃活動。受規劃內容和重點變化的影響,城市規劃所涉及的內容大大地擴充了。相應的,各類來自社會、經濟、環境等相關專項的資料和信息進一步豐富了規劃管理的內容。在規劃與市場的沖突下,20世紀50年代~20世紀60年代以后,產生了自下而上的民權運動,推動了公眾參與的發展。與此同時,計算機于20世紀60年代開始進入了城市規劃領域,使信息處理有了新的工具,相關理論的發展也為信息處理提供了平臺,信息類型和形式日趨多元化。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 網絡 技術的迅速發展,各類政府數字化工程的推進和GIS/RS技術的發展,使公眾參與的形式日漸多樣,信息的管理方式和信息流的組織方式更是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同樣,“兩證一書”規劃審批制度在國內的建立,決定了規劃管理的信息流組織形式和信息的基本內容。城市規劃體系的構建,包括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的法定程序的界定和相關法規的制定,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規劃信息和資料的類型和管理的具體內容。
1.2城市規劃信息管理相關研究的進展
在相關理論與模型研究方面,從20世紀中以來,西方城市研究理論界主要經歷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的數量化革命;20世紀70年代~20世紀80年代初,對“數量化”的反思,多學科交叉的“多元化”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交叉學科和空間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大城市綜合模型研究等幾個階段。近年來,國內學者也開展了大量的模型和理論研究。根據筆者及有關同志對國內外1980年以來對與城市研究有關的主要期刊的檢索和統計,發現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外城市學界在信息化等新領域開展了很多研究,且在總量上和比例上都呈上升趨勢,學科的交叉和信息技術的應用成為了城市研究領域中的熱點之一。其主要涉及相關的信息化、賽柏地理學、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城市研究、與信息技術的應用相關的城市建模研究等。
其中,基于GIS的研究是重要的內容之一。近年來,GIS在很大程度上開拓了城市研究者的思路,推動了城市地理學向微觀的社會、行為、心理研究與宏觀的物質空間研究相結合,靜態的城市現象描述與動態的演化模擬相結合,定性的分析、判斷、總結與定量的歸納、解析、模擬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其中,與城市規劃管理密切相關的方向,包括:借助GIS模擬城市發展演變,從而理解其發展演變的動態性,揭示城市微觀行為(如人的活動)與宏觀結果(如城市空間形態發展演變)。利用GIS及數量建模方法,結合社會、經濟分析進行研究等正成為城市研究中很活躍的一個發展方向。
1.3城市規劃信息管理技術手段的革新
篇8
一、采取基于能力培養的多種教學方法
要實現能力和知識的雙重培養目標,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尤其是實踐教學方法的凸顯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最為傳統的講授法之外,還可以采用互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開放教學法等。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針對專業課程的不同教學內容,結合教師教學經驗,嘗試綜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較好發揮學生學習時的能動性和主體性,實現其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
(一)案例教學法
鑒于公共管理學科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特點,目前案例教學法是國內外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中非常提倡的教學方法。教師結合國內外公共管理實踐,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典型的專業課程的相關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把公共管理理論和國內外公共管理實踐緊密結合,把專業知識運用到公共管理實踐中,在公共管理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然后結合專業知識研究分析,解決公共管理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并將學習研究的成果在實踐中推廣應用,做到公共管理知識“從社會中來,到社會中去,服務于社會”。為增加案例的可看性和趣味性,授課教師在案例可多選擇一些視頻資料。如《城市管理》課程,在第一章緒論教學中,教師引入了中央臺“熱線12”節目“惱人的夜市”報道視頻,因為該報道是聚焦于中央民族大學周邊魏公村夜市喧鬧、亂搭亂建等問題,學生對于發生在身邊的案例感同身受,非常活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中了解城市管理的必要性和管理客體。在媒體報道一年多后,魏公村違章亂建的建筑均被相關部門拆除,但拆下的建筑材料、磚頭、泡沫被亂扔,街上塵土飛揚,持續好幾天無相關部門問津,給過往行人帶來了諸多不便。教師又在課堂上以此為例,啟發學生思考城市管理中各管理部門配合協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除了授課教師查找課程案例材料外,還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由學生聯系課程專業理論,主動尋找相關公共管理實踐案例,并以小組形式分組在課下進行充分討論、分析,形成系統的分析報告,在專業課程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享,展開充分討論,最后教師還可以對案例及學生的分析進行點評。通過理論和案例教學的有機結合,能使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變得淺顯易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能大大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開放教學法
所謂的開放教學,是指教學活動不局限于學校的象牙塔,可以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讓學生親身感受公共部門的工作環境,認知其管理程序和辦事方式,從而認識真正的公共管理。“走出去”是指組織學生去政府等公共部門進行參觀、調研、實習,參與公共管理實踐是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能力素養的最快捷方式,也是學校課堂教學最好的補充。如在《行政學原理》課程教學實踐中,授課教師組織學生去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審批大廳參觀,并與建委法規處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座談,了解北京市建委行政審批改革實踐,學生在參觀座談中表現非常活躍,積極提問,這種實踐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實踐,學生具體感知了行政機關的運作,對公共管理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走出去”的課程實踐方法固然教學效果突出,但也必然受到學生人數、場地、時間等多方面限制,相較而言,“請進來”的課堂實踐方式受條件限制要少,也更容易實現。“請進來”是指邀請公共部門的管理者來學校作專題講座,結合其自身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學生現身說法。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與一線的公共管理實踐者面對面溝通,了解來自公共管理實踐一線的最新動態,實現對專業知識理論由表及里的認知。當然,開放教學法能順利、有效實施的前提,是學校與公共部門保持良好密切的合作。這除了可以借助于教師的個人人脈關
系外,更需要加強學校、學院與當地公共部門的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認知的場所。 (三)互動教學法
互動教學法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講授法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但它也有明顯的缺陷,即在教學過程中的單向性。而互動教學法恰好能彌補講授法的不足。教師在講授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針對某些教學重難點,可以通過提問、討論、答疑等方式,鼓勵啟發學生思考,并由教師點評總結。這種互動能使教師有效了解學生實際知識掌握情況,便于及時調整安排教學進度,同時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學習的能力。如《公文寫作與處理》課程,公文案例評析就非常適合采用互動教學法。通過提問、組織學生討論例文,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并掌握寫作的實踐技巧。另外,在開學初,教師就可以公開電子郵箱及課程網絡平臺鏈接,方便學生在發現專業問題時隨時答疑和下載相關課程資料。在實踐中,這種網絡互動方式尤其受到內向靦腆學生的歡迎,這既能避免他們和教師面談時的緊張拘束,又能有效解決其知識困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能有效配合講授法,實現教學相長,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基于能力培養的教學內容優化
目前,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的學時通常是54或者36學時,在有限的課時內,要爭取使學生獲得盡可能多的知識信息量,并有效培養鍛煉能力,實現專業培養目標,必須精心選擇、優化教學內容。首先,教師必須明確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科內容的區別,在有限的授課學時內,要想面面俱到地涉及專業學科的所有知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在選擇課程教學內容時,必須有所取舍,關注和重點突出學科核心知識和熱點問題,而其它相關知識,則可以介紹參考書籍、布置課外作業等形式,讓學生自學相關的背景知識,鍛煉培養其自學能力。其次,教師要結合課程特點,在教學內容中充分反映國內外公共管理實踐活動。作為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必然包含學科的基礎理論,這些理論描述了公共管理活動的規律,也是學生學習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但是純理論知識的講授不免枯燥乏味,而且,缺乏社會閱歷的本科學生在這些知識的理解、掌握上也會存在一定的困難。事實上,放眼世界,國內外公共管理實踐活動比比皆是,它們都蘊含著豐富的公共管理理念,用實踐活動來說明和驗證公共管理理論和規律當然是最有說服力的。這就需要教師密切關注國內外公共管理實踐,用專業眼光篩選、梳理、分析有案例價值的公共管理實踐事件,及時補充豐富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現實事例,使之能有效幫助學生融會貫通理論知識,這能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充分體現了課程教學的實踐性、應用性導向。如《行政學原理》,顧名思義,這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如果教師就原理講原理,則流于形式和枯燥,學生也難免興趣缺缺。為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在行政學各個主題領域的原理講授中輔之以政府實踐活動的內容。如行政職能這一章的教學內容中,在介紹相關理論時,可加入我國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實踐探索案例,用以說明在政府職能轉變實踐中政府和社會構建的合作伙伴關系,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解,強化其理論知識聯系實際的能力。再次,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以使其反映最新的國內外學科理論前沿動態和最新的公共管理實踐。部分高校教師可能會存在著一個教學誤區,即“一套教案講義可以用上好幾年”。這種想法可能在諸如數學、英語等純基礎學科中有著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在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中,是絕對不適用的。公共管理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公共管理理論和國內外公共管理實踐更新變革非常快,因此,在每次授課之前,教師必須做好教學內容的更新和優化,保持教學與理論、實踐的同步發展,為學生提供最新的信息量。最后,為體現課程教學的深度,可以在教學內容中,結合教師的研究方向和科研優勢,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增加部分專題分析的內容。專題分析可以增加學生對相關專業問題的了解深度,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其科研能力。如《城市管理》課程,在城市人口和社會管理這一章中,可以加入城市流動人口管理專題和城市社區養老專題,引導學生關注城市管理實踐熱點,加深其對問題的思考,并鍛煉其思維能力,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探索基于能力培養的課程考核改革
篇9
關鍵詞:城市環境管理;政府績效評估
一、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概念界定
1.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的主體。根據利益相關者的理論,城市環境管理的利益相關者既包括此項公共服務的提供者,也包括廣大受眾,即城市環境衛生服務的享受者。這些利益主體雖然對城市環境管理的關注焦點不同,但都與城市環境管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根據政府績效評估實踐中多元主體參與程度不足的問題,在構建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體系時必須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調整。因此,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在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中,都必須堅持政府、公眾、社會團體、企業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
2.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的客體。政府環境管理績效評估是對城市環境管理作出的評估,其客體就是城市環境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水環境治理、空氣質量檢測、垃圾清理工作、城市綠化建設、街面衛生管理等,在評估過程中表現為各種考核指標。
3.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的標準和目標。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最重要標準的是公眾滿意度,其目標就是通過廣泛參與的績效評估發現環境管理存在的問題,不斷改善管理工作,使廣大公眾滿意度提升。同時,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也關注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力圖實現城市環境與其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達到現代城市應有的水平。最根本的價值追求還是以人為本,注重人的發展,努力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
二、我國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實踐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觀念落后。(1)較注重國家層面的宏觀環境管理,對城市環境管理的微觀層面關注不足。我國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四項制度中,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和“創模”三項制度均停留在國家環境管理的層面上,是從全國環境管理和環境整治的大局出發的,僅有全國衛生城市評選制度較好地關注了基于城市管理層面的環境管理。而地方城市所開展的考核評估工作基本上也是根據上級的指示和安排進行的,沒有針對本市的特殊性采取更有針對性、更加具體的評估辦法。(2)傳統觀念占據主導地位,績效評估工作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一是對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工作的重視不夠。我國的政府績效評估是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城市管理經驗開展的,起步較晚,“當前中國的政府績效評估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二是“唯GDP論英雄”的片面觀。長期以來,我國地方政府仍然保留著計劃經濟時代只關注GDP增長,而忽視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2. 評估主體單一。由于觀念的落后和體制上的不健全,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的主體仍然以政府為主,其他主體參與度不夠。
3. 指標體系不科學。城市環境管理停留在國家宏觀管理層面的又一原因就是指標體系不科學,不能反映出改善城市管理的需求,指標過粗,過于死板,而且缺少反應多個利益主體的利益訴求的指標。
三、基于新公共管理視角的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
1.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的必要性。1.1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對實踐的彌合。當前我國在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實踐方面落實不夠,一是沒有落實到城市管理層面,二是沒有注重公民參與。本研究提出構建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體系不僅要從理論上論述改變這種現狀的必要性,更要提出切實可行的評估體系及保障實施的對策,將理論變得切實可行,改變以往績效評估實施難的局面。1.2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公民參與的需要。公民參與政府管理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很多學者都認為公民參與符合公平正義的理念,是促進民主制度建設的重要途徑,能夠督促政府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務的供給水平,更好地保障廣大公眾的利益。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體系下的評估主體就體現了多元化特點,正式為了迎合公民參與政府的管理的需要。
2.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體系框架。結合我國城市環境管理的具體情況,本文提出的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體系主要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界定:參與者范圍、參與深度、評估對象、指標體系。具體如下:2.1參與者范圍。(1)政府。政府是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的主導者,要積極主動的組織開展績效評估工作。(2)公眾。公眾是政府行政權力的合法來源,又與城市環境管理關系最為密切,是城市環境管理工作的直接受益者,要實現廣泛參與。(3)社會團體。社會團體、社會組織是城市環境管理中的中立者,能夠提供比較客觀和更高質量的評估意見,是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的重要參與者。(4)私營企業。城市環境管理的受益者之一,與公眾和社會團體的利益不同,關注自身利益,也應該獲得績效評估中的發言權。2.2參與深度。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參與主體的參與深度以公眾表達訴求最大化為原則,即參與主體參與評估能夠盡可能地反映自己的滿意度,所獲得的評估結果能盡可能具有統計學上的普遍意義,而不是局限于小范圍的利益主體。2.3評估對象。城市環境管理服務提供者,包括環境主管部門、公安、交通、城管等。由于評估對象過于復雜,不宜采取分部門評估的方法,而是由政府統一開展,綜合評估,再根據評估指標體系確定具體責任人。2.4指標體系。指標體系是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的核心,一是要更加具體和深入,二是要結合參與主體確定不同的權重,形成評估指標——評估主體的二維體系,三是要注意將定性指標轉化定量指標。
3.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的實施
3.1制度保障。本文雖然已經構建出了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的大致體系框架,但是沒有制度層面的保障是難以落實的。應該先選取個別市縣作為試點,然后再對體系作出修改調整,并通過政府規章、行政法規、政策性文件等形式將該項工作確定下來,使之制度化,成為城市環境管理及政府績效評估的常規制度。3.2法律保障。要在城市環境管理績效評估制度的實施之后,為滿足繼續開展該項工作的需要提請地方人大立法,或者由地方政府制定地方行政法規、規章,保障該項制度和該項工作有法可依。同時,有了法律的約束,能夠形成較好的法律監督,促進該項制度的完善和落實。3.3技術保障。以往政府績效評估實施難的原因之一就在于開展評估的方式上,尤其是將公眾納入評估主體之后,就使得這項工作顯得更加龐雜。這里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采取市民報告卡、社區記分卡等方式,便于廣泛開展評估工作。
參考文獻:
篇10
一、市政建筑工程質量管理中的問題分析
市政建筑工程質量管理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乏設計全局意識。有些市政工程建設過程中缺乏明確整體的設計原則,多停留于局部設計的層面,如對過期無法使用的建筑采用局部整修的方式,這樣會使局部小規模建筑層出不窮,而市政建筑整體設計則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與一般建筑類型存在明顯不同,市政建筑具有服務性和公共性的特點,如果僅僅只實施局部建設,往往會使城市總體設計呈現混亂的局面,不利于嶄新風格的形成。二是施工材料不達標。在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環節,施工所用材料的直接關系到工程建設質量,如果施工材料不達標,則會影響施工質量管理,延誤工程施工進度,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當前市政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多是選用混凝土,而水泥、骨料、水、砂等是構建混凝土的原材料,若缺少這些材料中的任何一組,都會降低整體的施工質量,出現施工質量問題。例如:水的用量、砂石大小、沙粒大小等會干擾混凝土的強度,一旦這些材料的質量與用量與規定標準不相符,或者是沒有及時查明這些材料的不規范使用,則會導致市政工程施工存在質量隱患。三是缺乏監督與指導。在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環節,極易出現忽視工程監理的問題,尤其是中小型城市的市政建筑工程施工,建筑企業不能充分意識到監理的作用,無法積極監理檢驗工程總體的施工質量。通常監理工作在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占據重要的地位,能夠發揮出良好的監督功效,如果在工作中忽視監理,則會為工程帶來一定的風險,導致工程出現質量安全隱患。
二、加強市政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對策
(一)科學認知工程施工原則。市政建筑工程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加強市政建設整體質量,可以將市政建筑工程在人們生活工作的積極意義加以充分發揮。在市政建筑施工過程中,必須要以質量為基礎,按照一定順序解決相關問題,擴大服務功能,將社會價值進行充分體現,發揮出市政建筑的社會作用。另外,實施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時,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把握,有機融合施工管理和整體設計,明確施工規范和施工原則,提高市政建筑的質量管理水平,保證工程建設的系統化與規范化。(二)合理選擇施工材料。在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環節,必須要加強對合格規范材料的選擇,嚴格監控施工中所用的材料,對施工質量進行認真監督,從而有效解決施工管理問題,提高施工質量管理效果。同時在材料質量管理工作中,應做好材料選購工作,根據具體的施工要求來選擇材料廠商,認真核對材料的型號、規格、名稱等,安排專業人員按照合同要求進行抽樣檢測,保證材料的準確無誤。當然在選購材料時應該從材料的質量和施工工藝出發,使其與施工標準相符后方可投入使用,嚴禁不達標材料進入施工現場。另外,建筑企業需要做好材料管理和存儲工作,安排專人負責材料的存儲,控制管理好材料搬運與安放,關注鋼筋的防銹和水泥的防潮等一系列工作,按規定標準來處理施工材料,避免不同材料混雜在一起,防止材料損壞和變形,便于材料的使用與安放。(三)加大工程監督和監理的力度。市政建筑作為城市基礎建設的重要內容,其質量和心態直接影響到城市生活,這就需要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以建筑類型為依據合理設置施工周期,并做好施工過程的監理工作。一般監理的目的就是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來全面掌握施工細微情況,結合具體操作角度、專業角度、技術角度監督及干預工程,對建設中出現的弊端進行及時糾正,促進工程整體質量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市政建筑工程的監理可以選用動態管理的方式,準確把握前中期的監督,認真做好驗收階段的查驗工作,以達到全方位監督工程質量的目的。(四)加強工程形象設計。市政建筑基本形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城市的發展水平,而且城市建設的綜合性指標取決于市政建筑管理的水平,這就需要使市政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與現實環境保持一致。市政建筑必須要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可以將城市建筑風格進行展示,有效滿足城市長期的使用與變化要求,因此需要明確建筑類型和建筑風格,以便更好地適應城市變化要求。
三、結論
綜上所述,市政建筑工程質量管理作為一項復雜和系統的工程,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缺乏設計全局意識、施工材料不達標、缺乏監督與指導等,導致工程質量管理水平不高,無法有效發揮出工程的作用。針對這種情況,市政建筑單位必須要從實際情況出發,科學認知工程施工原則,合理選擇施工材料,加大工程監督和監理的力度,加強工程形象設計,從而很好地解決市政工程質量管理問題,實現工程的最大化效益。
作者:康夢楠 單位:廊坊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
參考文獻:
[1]翁羅敏.市政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房地產業,2015.
[2]鄭希.市政工程施工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分析[J].質量探索,2016.
- 上一篇:非遺傳承的目的和意義
- 下一篇:計算機專業教學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