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合規工作建議范文

時間:2023-12-05 17:34: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內控合規工作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內控合規工作建議

篇1

關鍵詞: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思考

和投資銀行相比,較為重視內部控制的商業銀行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受損程度相對較小。我國商業銀行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基本未受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沒有問題。研究金融危機并從內部控制的角度去思考如何防范風險和穩健經營,對于保障我國商業銀行長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金融業是一個高風險行業,內部控制合規與安全是其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加強風險管理,確保其內部控制合規與安全是金融企業永恒的重點。

一、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管理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商業銀行對于內部審計部門在內部控制中所起作用認識不足,存在重風險管理輕內部審計現象,因此對其定位存在一定偏差

以風險管理部門與內部審計部門為例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財政部2008年出臺的內部控制規范對這兩部門是這樣描述的:內部風險管理部門與其人員的職責包括:建立風險管理政府;確定各業務單位對于風險管理的權力和義務;提高整個單位的風險管理能力;指導風險管理與其他經營計劃和管理活動的整合;建立一套通用的風險管理語言;幫助管理人員制訂風險管理報告規程;向董事會或管理層報告單位風險管理進展情況和暴露的問題。內部審計部門及其人員在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提出改進建議方面起著關健作用。單位應當授予內部審計部門適當的權力以確保其審計職責的履行;對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的任命應當慎重;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與董事會及其審計委員會應保持暢通溝通;應當賦予內部審計部門追異常情況的權力和提出處理處罰建議的權力。從對這兩部門的描述看,內部審計部門在內部控制中所起的作用絲毫不比風險管理部門差。可在現實實際工作中,內部審計部門在總行層面向高級經理層負責,風險管理部門向風險政策委員會和高級管理層雙線報告。在主要業務部門內設立風險窗口。風險窗口既向所在行(部門)負責人負責,同時也向風險管理部負責。風險管理部門職權明顯優于內部審計。

(二)內部審計缺乏人力資源政策強有力的支撐,并且缺乏對管理層的有效制約機制

目前,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執行情況和進行公司治理機制改革前相比已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由于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機制剛剛確立,內控管理剛剛開始改革,內部審計缺乏人力資源政策強有力支撐的問題依然很嚴重。內部審計人員在聘用、培訓、考核上存在很大弊端。審計人員往往業務素質不高,對業務了解不深,工作能力不強,或憑經驗辦事,對制度掌握不夠,執行不到位。往往查出的是表面枝節問題,深層次問題無法及時發現并解決。在被檢查人員面前沒有權威性與公信力。同時盡管內審部門已實行全行系統垂直管理,下級機構內審部門負責人的聘任和解聘應經上級機構內審部門同意,但是內審工作人員的聘任與解聘隨意性很大,沒有崗位資格要求,也不需要專業考試及專業經驗,既無法保證上崗人員具有勝任工作的專業能力,也無法保證內控工作人員盡心盡力工作。

(三)內控制度建設落后于業務發展,不能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修訂和完善,缺乏完善內控制度的規則,制度執行中的存在缺位和越位

商業銀行普遍存在著對陳舊規章制度沒有隨著新情況新業務的出現及時清理、修訂現象。奉行重業務輕發展配套制度建設,所制定的辦法往往比較零星、瑣碎、過于原則,可操作性不強,沒有形成統一、有序、完整、規范的內控體系。有的制度之間缺乏銜接,甚至相互矛盾。常常造成一個檢查團,一個要求。基層銀行常常是剛按甲檢查團要求進行了這樣整改,又要按乙檢查團要求進行那樣整改,這使得基層銀行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同時,由于缺乏完善內控制度的規則, 商業銀行在制定內控制度時缺乏內控風險點分析, 缺乏對具體業務經辦人意見征求,沒有做到反復修改就草草成形,導致內控要求要么太過繁瑣影響業務發展。

(四)內部審計手段落后,急需改進;內部電子化建設落后,銀行會計風險防范與內控措施建設面臨挑戰

目前,商業銀行審計手段主要還是以檢查歷史業務記錄和內部控制系統的歷史運營情況提出建議和意見的方式,并在審計報告中不斷提出增加控制點或增加控制的建議,這樣,若干年后,業務越辦越繁瑣,同時隨著金融全球化的到來,商業銀行業務電子化程度不斷提升,新的金融業務如網上銀行。電子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各種理財業務和金融衍生產品的不斷出現,這些新興業務國家相應的法規和制度建設滯后,銀行內部控制制度尚處于摸索階段,內部控制相對較弱,很容易成為銀行新的風險點。

(五)內控文化缺失,集中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考核體制下的逆向選擇。目前,各銀行都實行了以存貸款規模、利潤、不良資產等為主要內容的績效考核,這種考核對建立激勵約束機制,調動業務發展積極性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在目前考核體制下,由于經營業績不但關系到本部門(單位)的興衰,還與管理者和員工的薪酬掛鉤,在某些考核機制下,甚至還直接決定了領導干部的任免問題。因此,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與責任與日俱增,當風險與利潤之間發生沖突時,極個別管理者未能充分認識內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采取重短期效益輕長遠發展、重工作業績輕風險防范、重業務發展輕內控管理的粗放式經營管理模式,放棄和遠離了內控文化。

2.員工職業道德缺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只顧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錯誤思想大行其道。在崗不在狀態,有章不循,我行我素,敷衍塞責,不執行規章制度或執行不到位;許多人自己不違規,但也不敢、不愿阻止他人違規,尤其是不敢、不愿甚至大力協助領導違規。做老好人,怕得罪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嚴重,對身邊的人和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放任風險形成。

3.違規與風險的不同步弱化了人們對違規風險的認識。從違規到風險的出現有一個時間差,有些違規由于其他到位的控制并不一定會形成現實的風險和案件。因此,在現實風險沒有來臨前,有些人對違規即風險的認識不高、不強,主動按內控要求辦的自覺性不高,僥幸心理較為嚴重。當出現內控要求與其主觀需求相矛盾時,往往將內控要求拋在一邊,僥幸、撒小聰明、圖方便、求省事、瞞天過海等時有發生。

二、加強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建議

(一)商業銀行應該進一步明確完善內部審計部門在內部控制中所起作用,對其在銀行中的位置重新定位

商業銀行應該提高內部審計部門在銀行中地位,內部審計部門應該象風險管理部門一樣在銀行各個層面建立獨立的機構,應該進一步明確并落實內部審計部門在內部控制中所起作用,授予內部審計部門適當的權力以確保其審計職責的履行。并且切實賦予內部審計部門追查異常情況的權力和提出處理處罰建議的權力。建立以內部審計為牽頭部門,以風險管理、監察、會計核算、數據信息等部門協作對銀行業務進行聯合督察的內控體系。突出各部門互補關系和各自監督的重點內容,進一步完善對銀行各種業務監督。

(二)加大人力資源對內部審計部門配套改革措施,提高對管理層制約程度

改變內部審計人員聘用、培訓、考核進入、退出方式是加強商業銀行內控機制急需解決的問題。建議對現有內部審計人員在加強業務知識、技能培訓同時要求現有內部審計人員在3-5年內必須拿到內部審計師資格并精通1-2個部門業務,達不到標準的人員必須退出現職崗位。在加強對現有內部審計人員培訓的同時,商業銀行應該通過吸收有十年以上一線工作經驗同時具備內部審計師資格或高級會計師資格的行內及行外專家型人員,改善現有人員結構,建立內部審計人員合理有序的流動進入、退出機制。

(三)及時清理整合內控規章制度,抓好層次管理和重點人員管理,打通制度的設置與基層的執行能力之間的通道

商業銀行應該加快對各層級、各崗位、各環節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梳理和分析,積極聽取一線工作人員意見和建議,修改滯后于業務發展之處,增補空白點,使內部控制滲透到業務發展的全過程,并隨著經營管理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和充實。

(四)內部審計方法應該與時俱進,電子內部審計程序應該加快開發與建設

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不可能沒有風險,在合理的程度內,冒點風險是必要的。這就要求內控人員必需辨別何處控制環節過多,何處控制環節不充分,何處控制滿意,何處控制需要改善,找到風險和控制的平衡點。顯然這些問題無法通過檢查歷史業務記錄原有方式取得答案。因此內部審計人員需要不斷接受后續教育并善于從實際中學習,與時俱進,根據新時期新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拿出解決問題的新辦法,并且管理者要積極倡導與踐行。

(五)堅持“以人為本”,狠抓內控文化建設

人是各種社會實踐的主體。內控文化的形成,與員工的文化層次、職業道德修養有著直接的聯系。內控文化建設必須依靠全體員工的集體智慧和團隊力量。一要從思想上克服被動加強內控的觀念。二要加強對員工的人性管理,讓員工既“認同”企業文化,又“自覺遵循”企業文化。三要樹立全員加強內部控制意識。內部控制建設的主體應該是全體員工,絕不僅僅是內部審計部門或者內部審計人員的事情。全體員工都是內部控制合規建設的執行者。要讓內部控制合規的觀念和意識滲透到每個員工中,在員工的日常工作中體現,形成普遍性的內部控制合規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真正的內部控制合規文化。四要積極開展法律法規、工作規章、職業道德等教育和培訓,真正讓內部控制合規的觀念和意識滲透到每個員工的血液中。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合規建設 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10-195-02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年,也是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合規建設提升年”。農信社作為金融業經營風險的行業之一,其風險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加快轉變觀念,提升對合規建設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強化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內控制度,防范經營風險,對促進農村信用社穩健經營至關重要。

合規建設是在業務經營活動中,為防范風險,依靠完善內控制度、加強執行力建設來防范風險而形成的一套體系。其內涵不僅包括誠實、守信、正直等道德價值標準或行為操守準則,還包含員工的價值觀、風險意識、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以及與此相關的制度和組織結構等。面對新形勢下激烈的金融市場競爭,規范經營行為,防范經營風險,加強合規建設實屬必要。

目前,農信社通過不斷建立健全內控,規范操作,風險防范得到較大增強,但是,受歷史、體制和人員素質等影響,農信社的合規建設中尚存在諸多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合規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1.合規建設認識不到位。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是農信社的根本目標。然而利潤最大化離不開合規建設,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一些農信社在業務拓展和風險防范上,重發展輕規范,忽視內控與經濟效益的利害關系,往往在業務發展的過程中,導致因小失大。另一方面,農信社員工沒有切實認識到合規建設的重要性,不清楚案件往往從違規操作、違章辦事開始逐步演變到違法違紀后果,思想上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2.合規執行規章不健全。作為農信社,開拓和發展業務是必由之路,但開拓必須與管理并舉、發展必須與監督同行,從防范風險、合規經營的角度,強化合規建設,制度要先行。然而,實際工作中,有的農信社或出于改革需要,或出于競爭需要,往往改革在先、開拓在先,制度滯后,合規滯后。隨著電子化建設的強化,中間業務不斷開拓,新功能應用推廣,網上銀行等新業務的開辦,農信社沒有及時制訂、更新相應的配套的規章制度,造成合規執行中無章可循,不能有效地對新業務的經營風險進行防范。

3.合規建設執行不力。農信社的管理者既是合規建設的踐行者,又是合規建設的組織者、示范者和推動者,但是其沒有在倡導合規具體措施、要求、自查排查及整改糾錯上對員工進行積極有效的傳導和宣講,一些員工沒有充分認識到合規執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清楚依法合規是銀行的制勝法寶,沒有把合規執行就是愛護自己的崗位這一理念烙印在腦海里,思想上沒筑起合規的“防火墻”,無法從根本上促進全員關注合規、思考合規,持續做到合規執行。

4.合規建設內審稽核不深入。近年來,隨著農信社內部體制的改革和業務的開拓,稽核檢查的力度不斷加大。但稽核人員少、素質不高不能很好適應當前業務發展的需要。作為被稽核單位,首要任務是應付稽查,心態是盡量少暴漏問題,至于如何對問題整改更是放在一邊,整改大打折扣。外審內審都是為幫助查找問題沒促使合規經營,但由于各種原因,農信社普遍存在重外審輕內審的問題,對系統內部稽視程度不夠,抱著敷衍了事、無所謂的態度,一聽到銀監局審計、人行檢查,就慌了手腳,完全輕視了合規建設的作用。而在稽核處罰中,往往一些主客觀因素影響,使處罰得不真正落實,屢查屢犯現象依然存在。

二、強化合規建設的建議

1.開展合規教育。采取集中學習、舉辦培訓班等形式,組織員工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監管要求及各項制度。通過學習、寫心得體會、知識競賽等方式,提高大家對合規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加強案件警示教育,從身邊案件入手,深入分析發案的原因、特點和危害,引導員工結合崗位特點查找自身原因,做到引以為戒,增強合規意識和風險意識,引導全體員工認真履行內控職責、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制度,形成“全員抓內控建設,全員參與內控管理”的良好局面,推進各項業務的協調、穩健發展。

篇3

關鍵詞:內控體系建設;內控評價;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24-0110-03

凡事以理論為基,尊重客觀事實,科學實踐創新,可以少走彎路,取得事半功倍效果,促進目標順利實現。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亦不例外。借鑒和吸收國際內部控制領域的理論知識、實務經驗,可以為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及各層級全體員工提供可參照借鑒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中流程設計、文檔管理、指標體系及其評估工具,減少企業自行探索研究花費大量的研發成本,節約時間少走彎路,有利于順利推進內控體系建設工作。促進企業切實建立起既能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公司價值,又能滿足外部監管要求的內控體系,實現為企業防范風險、保護資產安全、提高經營的效率和效果、增強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的真實可靠性,為企業合法、合規經營管理和實現發展戰略提供合理保證的目標。

內控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涉及面廣泛的復雜工程。它滲透了企業整個組織的一系列活動,包括公司治理和機構設置、發展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資產和財務管理、采購和銷售管理、預算合同管理和財務報告等諸多領域,涵蓋知識面非常廣泛。所以,只有在構建內控體系時以先進內控理論為指引,認真學習內部控制相關法規、指引,并深刻領會內部控制的精髓,掌握其核心內容和精神實質,從自身實際出發,堅持理論指導實踐,才能避免體系僵化、教條,實現與日常生產經營管理的充分融合。

1 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理論基礎

過去,內部控制建設是企業的內部行為,企業是否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真正執行、是否有效,都無須接受外部監管機構和獨立審計機構的檢查監督。現在,從內部控制體系設計開發、運行維護、信息溝通及內部監控,到對外報送、披露報告均應遵從國家政策、法規、規范要求和公認的內部控制框架。目前,我國企業內控規范體系框架是政府相關部委、機構,本著立足我國實際、借鑒國際慣例而搭建,主要包括《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應用指引》、《評價指引》和《審計指引》。上述政策、法規、規范為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持。

2 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基本內容

凡事欲速則不達,何況企業內控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更需要周密計劃、詳細安排、扎實推進,需要在綜合考慮自身資源水平后,選擇恰當的建設方法。無論哪種方法,都是為實現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規范化的目標和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都是在對企業管理現狀分析的基礎上,識別公司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和這些薄弱環節對公司影響的程度,并根據評估結果有針對性地開展內部控制建設。內控體系建設可分別從公司層面和流程層面兩個層面展開,最終實現公司層面風險全流程管理目標。整個構建工作圍繞“目標——風險——控制”對應關系,可以概括為搭建流程體系框架與梳理業務流程、建制度框架與制度流程化、流程層面風險評估與控制措施有效性評價、公司層面重大風險識別與風險要素評估、風險管理策略與整體解決方案、管理建議報告與內部控制手冊六個步驟。

2.1 搭建流程體系框架與梳理業務流程

深入了解公司的業務內容、風險特征、管理戰略等,收集風險管理初始信息,搭建適合的流程體系框架,該框架以管理職能、業務板塊為縱軸,以重要性水平為橫軸,形成三級流程體系,以流程體系框架為基礎,梳理業務流程,編制流程體系文件,為全面識別和評估流程層面業務風險打下基礎。本步驟具體工作包括:搭建全面、立體的流程體系框架;梳理業務流程,編制流程體系文件;通過流程體系文件,揭示經營管理工作的現狀。

2.2 建立制度框架與制度流程化

按照《風險管理指引》、《基本規范》及《配套指引》的要求,全面清理和評審企業內控制度——企業規章制度。根據企業內部機構設置及職責權限界定和實際業務活動管理關系,理順各項規章制度的邏輯關系,清除重復的、存在矛盾沖突的和已部分或全部失效的規章制度,找出管理制度空白,全面完善制度建設,實現管理制度化,為制度流程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有了健全的制度基礎,將業務事項用流程固化下來,即“制度流程化”。主要是用一種簡明、易于理解的圖形語言描繪流程中的所有活動及其角色分工,直觀地表達業務活動間的相互關系及信息的流向,通過流程圖直觀地分析出流程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及原因,并清晰地表述出流程化的方向及改進的關鍵點,促進企業有效地開展培訓和指導每位員工按流程進行規范操作。流程圖再配以詳細的流程描述,對流程中每一步驟、每一控制及文檔進行陳述,把流程的轉入、流轉、轉出或結束說明清楚。該步驟的主要工作包括:基于公司管理需求、業務范圍和內容,梳理并審閱體系建設過程中涉及的規章制度;梳理并搭建《公司制度體系框架》;識別制度體系中的結構型缺陷;實現制度流程一體化管理。

2.3 流程層面風險評估與控制措施有效性評價

圍繞重要業務領域和關鍵職能部門,基于已搭建和梳理的流程體系,識別和評估流程層面業務風險,評估現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針對控制缺陷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進行管理和業務流程全面優化,并在優化的基礎之上進行固化,從而加強規范性操作,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具體工作包括:編制專業化的流程體系文件(專業部分);從實際經營管理活動出發,根據對流程控制目標的影響程度和概率,識別流程層面的管理和業務風險(而不是依靠經驗進行分解),建立流程層面風險數據庫;進行流程層面風險評估,并建立流程層面業務風險的評估機制、標準和程序;評價現有風險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識別流程層面控制缺陷,針對已識別的剩余風險進行控制措施設計,提出改進建議,進行業務流程優化。

2.4 公司層面重大風險識別與風險要素評估

為有效確定公司層面各風險對公司整體目標所帶來的影響,便于公司有針對性對各風險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恰當配置公司資源,節約人、財、物等各項成本,在識別公司層面風險數據庫的基礎上,需要對公司層面風險進行進一步的評估,評估每個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對目標實現的影響程度。

公司層面風險評估過程中,公司要注意緊密結合自身的具體實際情況,采用適當評估技術,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為公司層面風險應對提供依據。通過風險評估后,確定風險所處等級,選擇恰當的風險應對策略。具體工作包括:開展問卷調查,結合行業特點收集企業戰略、管理信息、業務數據、歷史資料、外部環境等相關材料,識別公司層面風險,建立公司層面風險數據庫;結合定量和定性分析,分別從發生可能性和影響重大性兩個方面進行公司層面風險評估,對風險進行排序,評定重大、重要風險,繪制風險地圖。

2.5 風險管理策略與整體解決方案

結合公司層面重大風險和流程層面業務風險的風險類型、風險分布和相互之間的關聯,評估重大風險的現有管理策略,對不完善的部分進行調整和補充;針對公司層面重大風險,結合現有管理資源和管理需求,制定整體解決方案。具體工作包括:評估重大風險的現有管理策略;對現有風險管理策略進行合理的調整和補充;根據風險管理策略,并且關注重大風險的全流程化管理方針,制定重大風險整體解決方案;根據管理資源配置和管理需求,設計并制定解決方案的實施辦法和程序;編制《公司XX年度全面風險管理報告》。

2.6 管理建議報告與內部控制手冊

總結內控體系建設過程中發現的缺陷,提出建設性改進建議和意見,幫助進一步推進流程優化和管理提升。比如:針對現有內部控制制度內容不明細、操作性不強,制度缺失或已失效;關鍵或重要控制點匹配的既有控制措施不力,存在重大風險隱患;職能職責界定模糊,不相容職權分離等等情況,逐一提出改進建議,匯總編寫《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管理建議報告》。

編制《內部控制手冊》作為企業建立、執行、評價及維護內控與風險管理體系的指導和依據。主要以內部控制五要素為主線,對各要素關注要點進行分析,闡述企業采取的相應控制策略(措施)。對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進一步規范企業內部各個管理層次相關業務流程,分解和落實責任,控制企業風險,提高經營效益與效率,合理保證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經營活動的合法合規,確保企業資產安全高效運行,促進發展戰略實現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3 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

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主要指公司在按照內部控制“五要素”構建了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框架基礎上,參照《基本規范》以及《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中18項指引對企業管理的要求,實施與標準的比對工作,從組織架構、發展戰略、人力資源、社會責任、企業文化、資金活動、采購業務、資產管理等方面查找公司薄弱環節,完善公司內部控制體系。

內部評價工作不僅要體現全面性,突出重點同樣重要,如何把握內控評價的重點呢?首先要對公司層面風險進行識別,識別主要基于與公司各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和業務操作人員進行充分調研的結果,結合行業常見風險,并且考慮國務院國資委以及財政部等政府部門有關風險評估的相關要求,從戰略、財務、市場、運營及法律五個領域來進行識別,形成公司風險數據庫。然后對風險數據庫中列示風險從發生的可能性和重要程度兩個維度進行評估,識別出公司面臨的重大風險。公司層面重大風險采取分解落實方法,將其與流程層面風險進行對應,通過流程層面風險應對策略來降低公司層面風險。與公司重大風險防控相關的業務流程,在內控評價中應予以重點關注,以某公司為例。

某公司識別出公司面臨的十大重大風險。按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風險發生后對公司的影響程度”兩個維度,將公司當前面臨的重大重要風險繪制成風險坐標圖,如下圖所示。

那么與施工安全與質量管理、外部勞務使用管理、業務合作伙伴、價格波動、工程項目管理、投資管理、合同管理、應收賬款管理、企業聲譽及分子公司管理控相關的業務流程與控制要點應該是內控評價予以關注的重點。

4 內控體系建設中需關注的問題

現階段,在我國企業絕大多數人對建立與實施內控體系認識不足,甚至存在錯誤的理解。主要表現有:對企業內控體系建設的實質和作用認識不清;集團各層級部分領導對內控體系建設的重視、參與程度不高;各相關業務單位和部門部分人員參與、配合程度不夠等。認為內部控制只是應付外部監管的需要,而并非真正能防范風險和提升企業管理水平;認為內部控制是一項額外的負擔,并非自己的本職工作;認為內部控制體系與公司既有管理體系是“兩張皮”等等。因此,要將內部控制真正融入到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深入每個工作崗位,得到廣大員工認可、理解并有效執行,必須從強化集團全員內控意識和思想認識方面著手,需要不斷加強宣傳培訓,增強員工內控意識;需要從管理體制、機制以及落實各級權利責任方面入手,建立內部控制長效機制,使用內部控制真正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司.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講解[S].2010.

[2]國資委.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S].2006.

[3]胡為民.內部控制與企業風險管理實務操作指南[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4]趙立新,程緒蘭,胡為民.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實務[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5]楊清香.公司治理下的內部審計管窺[J].財會月刊,2010,(8):76-77.

[6]徐偉.試論風險導向內控體系建設在我國的應用[J].審計研究,2010,(4):64-67.

篇4

關鍵詞:石油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問題;對策

一、內部控制審計的內涵

1 內部控制審計的概念

內部控制審計就是以內部控制制度為基礎的審計,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內控制度的審查、分析測試、評價,確定其可信程度,從而對內部控制是否有效作出鑒定的一種現代審計方法。內部控制審計是內部控制的再控制,它是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自我需要。

2 內部控制審計的目的

(1)使被審計的單位按照國家法律規章對事物進行處理,使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工作人員在進行事物處理時不僅要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還要遵守單位內部的規章制度;

(2)使被審計單位的財務信息、會計信息以及組織的其他信息不存在信息失真,保證信息的可靠性與真實性。

(3)保證被審計單位產不受他人或他組織的侵犯,使組織資產安全而完整,

(4)保證被審計單位所制定的管理方針、制度、措施等等得到有效地貫徹執行,使企業的經營效率不斷得到提高。

3 內部控制審計的內容

①檢查會計憑證管理內控制度

②檢查貨幣資金管理內控制度

③檢查往來賬目管理內控制度

④檢查資產管理內控制度

⑤檢查成本管理內控制度

⑥檢查銷售及利潤管理內控制度

4 內部控制審計的作用

(1)保證國家各項方針、政策、法令及財經紀律的貫徹執行

貫徹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財經法規,是單位領導及其所屬各職能部門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保證經營活動合法性的先決條件,為了確保各種方針、政策法令及財經紀律的貫徹實施,就需要在單位內部采取各種措施和手段,內部控制就是這種手段之一。內部控制規定了處理各種業務必須編制的各種憑證和傳遞信息,不斷將單位內部各職能部門執行國家財經法規以及單位內部管理制度和方針的情況反映給領導。這樣可以使單位的經濟活動有組織、有秩序、協調健康地進行。從而可以有效地保證國家的方針政策和財經法規在企業內部的貫徹執行。

(2)保護單位財產物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財產物資是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物資基礎和必備條件。為確保這些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不被貪污盜竊,就需要加強單位基礎工作的建設,建立嚴格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使其能科學地監督和制約財產物資的采購、計量、入庫、記帳、保管、維修、領用、退庫等各個環節,有效地制止浪費,防止各種貪污舞弊行為,確保財產物資的安全與完整。

(3)可以提高會計記錄和經營管理信息的正確性、可靠性

管理者的決策,絕大多數依據會計記錄或其它業務記錄。決策需要信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單位內的經營自在逐步擴大,其機構和業務范圍越來越大,單位領導不能也沒有必要親自監督各項活動。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通過對會計處理程序的控制,手續控制和復核核對等措施,保證會計數據的正確性,通過其它業務處理程度控制,能夠提高其它業務記錄,從而有效地避免和糾正各種差錯及舞弊行為的發生,為單位領導決策和經營管理提供正確可靠的信息資料。

(4)保證單位經營方針的實現和提高經濟效益

單位內各項經營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經營方針,提高經濟效益。健全的內部控制系統,可以促進單位內部各部門之間,人員之間工作的協調,對有關計劃指標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以控制和指揮單位的一切經濟活動,保證各部門協調一致地完成任務,從而保證經濟活動有秩序高效率的進行,保證經營方針的實現,促進單位不斷地提高經濟效益。

(5)可以作為審計人員開展審計工作的依據

內部控制系統的健全程度和遵守情況,是審計人員確定其工作方法、抽樣重點審計范圍和審計程序的重要依據。這是現代審計的特征,審計人員通過測試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系統的健全程度來確定其對審計資料的信賴程度,如果內部控制系統不健全,審計工作就要進行較全面的詳細審查。反之,內部控制系統完善嚴密,內部審計人員就可較省時、省力完成任務。

二 石油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特點

1 內控制度審計的重點不在于對已經辦理的經濟業務及會計報表數據的審查,而在于驗證內控制度的健全和有效性。許多搞過內控制度審計的同志,在現場操作中,并沒有把握住內控制度審計的特點和要點,始終以審出多少違規違紀金額作為唯一目的,千第一律地按照常規審計的方式,從會計憑證、帳簿和報表的詳細審查人手,運用單一的審閱核對等方法,最終把內控制度審計搞成了單純的財務收支審計,只是在最后的審計報告中象征性地加重一些筆墨,對被審單位的制度建設情況作一個簡要籠統的評價,算作是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審計,從而忽視了內控制度審計關鍵所在,起不到應有的制度審查作用。實際上,作為內控制度審計,對財務數據的審核只是手段和方法,它應和具體制度審查相聯系,測試中發現任何偏差和遺漏都是重要的信息,它可能預示著企業在內控制度某一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和建議。

2 內控制度審計所形成的結論往往以管理建議書的形式出現。其實,審計企業各項內控制度執行的情況只是手段和方法,而正確評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針對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出改進性建議,達到加強企業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才是最終目的,也是進行內部審計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內控制度審計中,通過對內控制度的分析、評價,找出其薄弱環節和存在問題,并研究可能導致的后果,給被審計單位提出建設性意見,從而給企業提交一份客觀、有效的管理建議書。

三,石油企業內部控制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1 內審人員知識結構單一,發表審計意見不全面

由于現階段人們對于內部審計的作用缺乏完整的認識,認為其只是對本單位財務資料是否真實、是否遵守財經紀律進行監督,所以在內審機構、人員的配置上也忽視了知識結構的合理搭配。大部分內審人員是學財務出身,對公司其他環節的控制,諸如生產、營銷、儲運等的制度是否符合公司特點,執行是否有效,執行是否到位等因缺乏相應知識而只能回避評價,所發表的組織內控制度的總體評價意見也就不全面。

2 審計程序不充分,部分審計評價不準確

按照成本效益原則,對小單位來說,內控制度不一定很健全,只要能將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就可,相應的內控制度審計也沒那么復雜。但對大公司來說,就有必要建立健全內控制度來降低風險了,對內部控制審計也就更加費時,風險更大,按照內部控

制審計程序,單個審計項目一般要經過調查系統設計、進行符合性測試、進行實質性測試、評價控制系統四個步驟。這樣每個小項目就要數小時乃至數天。嚴格說來,一個中等單位至少要幾個星期。而現在很多內部控制審計卻在幾天之內就完成。究其原因是大部分省略了符合性測試這一步,使得內控制度是否全部到位的評價不準確。

3 缺乏后續審計,審計意見不能落實到位

內部控制審計在找出制度缺陷、提出改進建議、出具審計報告后就將其束之高閣,待來年檢查同一單位時,卻發現原來存在的問題仍然存在。究其原因是未能鞏固審計成果,結果內部審計工作失去了意義,長此以往也降低了內部審計部門在組織中的地位。

四 解決石油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問題的對策

1 積極與高級管理層進行溝通,提高內審工作的獨立性

即使內部控制審計人員所工作的組織對內審工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內部控制審計人員沒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作為內部控制審計人員,我們不僅不能對現有艱苦的工作環境抱怨,更不能因此而敷衍工作,對工作不負責,對組織不負責,我們要更加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使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發揮好其應有的作用。在完成本職工作外,內部控制審計人員還要經在審計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如何能使工作更有利的進行或者其他能夠促進組織發展的建議向領導層反映、匯報,使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得到領導、組織的重視、支持,使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獨立性與重視度逐步得到提高。

2 將龐大的內部控制審計系統分解進行,以使審計更加全面

眾所周知,組織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一個十分龐雜的系統,筆者認為,內部控制審計部門可以通過分層次、分階段的將組織的內部審計工作依次進行,且在每次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中設有專門的針對對象,使審計工作具有專項性,這樣既避免了因時間上的倉促造成內部控制審計工作不能得到徹底執行,或者因為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量大而使審計時間過長對組織的其他工作造成不利影響,而導致內部控制審計工作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3 存在缺陷的內部控制進行后續審計,以使內部審計真正發揮作用

在整體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完成之后,組織還要對存在缺陷的內部控制進行必要的后續審計工作,以達到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對組織的內部控制起到規范的作用。后續審計的時間要依組織能夠對內部控制的缺陷正確認識并予以糾正的時間跨度來確定。

4 提高人員素質

在眾多生產力中,人是最活潑、最復雜的生產力,也是最重要的生產了,因為從根本上來說對于組織的管理就是對人的管理,而人的素質對工作的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加強領導干部的素質教育,不斷提高領導干部的素質水平

領導干部的素質是領導干部進行領導活動的前提條件、是他們做出正確決策的基礎,只有在領導干部具有高素質的前提下,他們才會使用自己的高素質對部門的工作產生積極作用,使部門工作得到支持,才能使組織的各種制度、措施落到實處。

(2)嚴格落實財會人員持證上崗制度

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以及職業道德水平對財會工作的質量水平有著直接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組織應該組織對財會人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以保證財會人員能夠高水準、高質量、高效率地進行財會工作。

(3)落實稽核制度

在組織中,一切會計工作都必須經歷一下業務流轉程序:經辦、審核、部門負責人、稽核。在新《會計法》中,它明確規定了企業負責人、財務主管、財務人員,他們在組織的經濟活動中的責任、義務等,并規定,無論是企業負責人、財務主管,還是財務人員,如果在工作中因個人道德問題、責任心等因人素質而引起組織、國家的重大經濟損失,都要追究其責任并給予嚴格的處罰。

篇5

關鍵詞:審計免疫系統;風險管理

2007年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劉家義審計長首次提出“現代國家審計是國家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系統”的重要論斷。2009年劉家義審計長在《求是》雜志上再一次明確提出“樹立科學審計理念,發揮審計監督免疫系統”功能一文,對免疫系統的功能觀點進行了全面解釋。審計免疫系統理論是伴隨著風險管理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組織經營環境的復雜性、風險意識淡薄和風險措施缺位等因素,導致風險管理不可控程度日益嚴重。基于風險控制成本與收效的權衡,風險管理措施不能絕對地避免所有的風險。如何加強內部控制、規避風險、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為經營者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在這種形勢下,以免疫系統理論為指導,構建以風險防范為主導、以內部控制為主線、以價值增值為目標的審計免疫系統模式成為提高內控風險水平的重要保障措施。

一、審計免疫系統理論的本質

現代醫學認為,免疫是肌體對異己識別"應答過程中產生的生物學效應的總和,能抵御疾病或病毒對人體的侵害,它是遍布全身的防御系統。免疫系統具有三個功能:一是防御,肌體抵抗病毒侵襲的功能;二是自穩,識別并清除體內損傷或衰老的細胞,保持體內環境穩定;三是監視,持續關注病變細胞狀態的功能。審計免疫系統理論的產生,是對審計功能的創新認識及科學定位,標志著審計理論研究的突破,為新形勢下開展風險管理審計創造了前提條件。

二、審計免疫系統理論的功能

審計免疫系統三種基本功能,即防御功能、自穩功能和監視功能概述如下:

(一)免疫預防(防御),通過對組織內部控制管理活動的測試,對管理層組織戰略目標和組織結構設置的合理性;風險預測的全面性、有效性;組織風險應對策略的充分性及有效性進行評價,對未來管理環境做出預判,提出合理化建議。

(二)免疫揭示功能(監視與制約功能),通過開展定期事中檢查和監督,揭示由于內部控制制度缺陷、執行不力等因素導致的管理風險,保證了組織經濟活動合法、合規、高效率運行,為組織的資產安全和財務信息的真實完整提供了客觀的參考。

(三)免疫修復功能(建設性修復功能)根據組織的戰略目標和工作進程,結合市場環境和組織內部經營環境的變化,對審計整改建議落實情況持續關注,保證審計效果;同時對涉及違規違紀的行為和事件,建議組織及時采取曝光、經濟懲罰等手段,加大對違規違紀行為的懲治宣傳。

三、審計免疫系統在內部控制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內部控制是為保證組織財務報告的可信性、經營活動的效率、效果及相關法規制度的遵循性等三個目標的實現而采取的組織管理手段。內部控制具備五要素: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等要素。審計作為組織內部控制手段之一,由于其獨立性和專業性,被賦予了重要管理地位。為適應風險管理需要,貫穿管理全過程的以免疫系統理論為指導、以風險防范為主導、以內部控制為主線、以價值增值為目標的審計免疫系統模式在內控風險管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保證組織目標和任務的實現。組織目標是否科學合理及內控措施是否正確對組織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組織的經營活動和控制措施必須以有利于組織戰略經營目標實現為目的。審計免疫系統根據組織外部環境和經營目標,對組織的內控活動做出評價,對于偏離組織目標、成本費用收益較低的活動及時提出建議和意見,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

(二)保證法規、政策、計劃和程序的遵循性。上級法律法規和組織制定的政策、計劃、程序是保證組織有計劃系統有序運行的前提。審計發揮免疫功能,審查規章制度的遵循情況,是傳統的財務賬目審計所不具備的。

(三)提高組織經營活動的經濟和效果為保證組織最大化利潤,組織應盡可能地降低成本和費用支出。如果存在設備未充分利用、管理費用等非生產費用開支比重大等不利經營因素,將增加經營成本和費用。審計發揮免疫功能對經營指標對比分析,對組織經營活動的經濟型和有效性做出評價,為管理者進行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四、如何通過審計免疫功能實現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

要正確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意味著審計要轉變工作理念,提升風險管理意識和全局意識,改變以往賬務審計的傳統工作套路和思路,突出事前審計,注重全過程審計,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科學制定審計工作計劃和工作方案,積極探索適合全過程審計的工作模式。

(一)制定計劃,突出重點,做好審前準備工作。有效發揮審計免疫功能,首先要明確審計工作對象,找準審計范圍,做好充分的審計準備工作。準備工作是否充分直接決定審計工作的成敗。審計人員通過研究被審計對象的組織結構圖、組織的政策規章制度,重要經營活動的報告等內容了解組織內控環境;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問卷、制定組織流程圖等方式,判斷可能存在薄弱環節的控制點,制訂審計工作計劃時對薄弱環節進行重點審計。

(二)制定方案,明確職責標準,審計過程嚴密科學。根據工作計劃,制定具體的審計工作方案,明確審計方法和程序,組建審計工作小組并將每一工作內容落實到個人,明確職責分工,制定工作標準,做好審前培訓工作,加強數據復核和疑難問題的集體會商,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果。以對組織的職責分離、雙重控制及數據合理性、完整性、正確性等內控環境的審查和測試審計工作案例為例,說明審計工作方案制定如表1:

通過深入調研測試組織管理活動,梳理管理流程,評價組織內部控制活動的適當性和有效性,對發現問題提出持續改進的監控活動建議,實現審計免疫系統的揭示和修復功能。

(三)加強培訓、樹立工作典型,提高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風險管理審計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審計人員要同時具備審計、金融、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同時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很強的邏輯分析能力和強大的溝通能力。審計人員要熟悉組織的業務流程,對組織的風險管理保持持續關注和高度敏感性。要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綜合能力,一是組織要高度重視審計隊伍的業務培訓和學習提升,提高審計人員的勝任力;二是要通過在業界樹立工作典型,評選優秀審計工作方案,建立審計工作標準,規范風險管理審計,充分發揮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

參考文獻:

[1]向琴.“免疫”系統理論下風險導向審計在企業內部審計中的運用[J].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11(3):24-29.

[2]楊小鋒.基于內控視角的內部審計免疫功能分析[J].會計之友,2010(06).

篇6

大型銀行績效考核的主要特點

經濟資本管理理念日漸突出。各大型銀行股改以后普遍引入經濟資本管理的理念,注重構建以經濟增加值(EVA)和風險調整后的資本收益率(RAROC)為核心的績效考核體系,實現風險控制與效益增長平衡的績效考評,強化經濟資本對風險資產總量的約束和資本回報對經營管理的要求,充分體現資本的價值,關注存在的風險,更加重視降低成本及經濟資本占用。

內控合規經營意識逐漸形成。傳統的大型銀行績效考核普遍強調經營效益和業務發展,在整個指標體系中經營效益和發展規模類指標權重占比較高。近年來各行內控合規經營意識不斷加強,逐步引入了內控合規類考核指標,主要包括安全保衛、內控評價、內部管理等內容,加大了合規文化的建設力度,引導各級機構嚴格力爭合規操作、穩健經營。

績效考評體系建設日趨成熟。經過不斷發展和完善,目前大型銀行績效考核體系日趨科學。農行構建了經營行綜合考核和三農縣域考核并重的績效考核體系;工行實行了綜合考評指標與單項指標監測相結合的考評方式;交行建立了綜合績效考核辦法、績效工資分配辦法和履職工資考核辦法等三大模塊共同形成的績效考評體系;中行引入平衡計分卡工具,啟動矩陣式績效管理模式,形成了以財務、客戶、工作進程、員工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進行考核的績效考評體系;建行則完善了由績效考核、等級行考評、KPI考核三部分構成的績效考核體系,注重等級行和KPI考核結果與員工績效分配的關聯效應。

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日益顯現。工行在2012年的績效考核中落實“三個突出”原則,即突出經濟資本考核,突出對業務轉型特別是中間業務發展的考核,突出對渠道分流的考核,更好地促進全行經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中行在績效考核指標設置上充分體現引導全行調整業務結構,提高資本使用效率,擴大客戶基礎,加快網點轉型和業務創新;交通銀行則體現了以“效益”、“質量”、“發展”、“客戶”為重點,以戰略推進指標和內部管理指標為補充的考核導向;農行則突出以業務經營轉型和競爭力提升為重點的考核指標體系,并且通過建立單獨運行、具有農行特色的三農縣域考核體系,加快了服務三農戰略的有效實施;建行則貫徹“以效益為中心、以存款為基礎、以質量為重點、以安全為保障”的“四為”經營管理原則,關注年度發展核心要素,加快重點業務發展,加強基礎客戶拓展,促進產品結構優化。

績效考核存在的主要缺陷

內控管理和重點風險防范考核不到位。轄內大型銀行現行的績效考核在指標及權重的設置上,側重于經營效益等財務指標,對風險管理類指標考核相對較弱。同時各行在現行的績效考核體系中,普遍沒有對監管部門強調的重點風險如政府融資平臺貸款、規范經營活動等及時做出直接反映和考核。

業務發展規模及同業擴張的導向性過強。受傳統經營觀念等影響,部分行現行的績效考核體系強化了發展規模和同業占比類指標考核,規模類指標權重仍為首位,純時點性的考核指標仍然存在,“沖時點”行為仍難杜絕,造成存款劇烈波動,對銀行流動性管理形成挑戰。

考核指標計劃的分解確定不盡合理。部分大型銀行現行的績效考核偏重于當期效益指標考核,重視當期的盈利表現,忽視了銀行長期盈利能力和長遠發展,將計劃指標逐級分解、層層加碼。

完善績效考核體系的建議

進一步健全銀行績效考核機制。完善的銀行績效考核機制是大型銀行績效考核工作的基礎。一是樹立科學的績效考核觀,形成正確的戰略導向和合規引領,遵循經濟資本管理的理念,積極轉變經營思路,真正實現穩健與合規發展、內涵式與均衡性發展,不斷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二是加強績效考核組織建設,要提高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和員工參與度,加強協調與溝通,確保績效考核辦法既符合全行的發展戰略目標,又適應分支機構的實際情況。三是完善約束糾偏機制,加強對考核結果的跟蹤評估,發現經營行為發生偏離既定目標情形時,要及時分析原因,調整指標設置,不斷地加以改進和完善考核辦法。

篇7

關鍵詞:松香;企業內控;內部管理;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3(2013)02-0086-02

要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做好內部的管理和控制非常重要。對于新興產業松香來說,企業管理關系到松香產業發展和進步,內部控制工作做得好,企業的運行順利,各種資金使用效率提高,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開展企業業務,推動了松香產業的發展。但是如果企業內部一團糟,那么不僅影響了企業的管理和發展,而且對于松香產業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企業內控作為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是企業管理的重要方式,是企業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實力的必殺劍。完善松香企業內部管理制度,防止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避免風險,對于松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松香產業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的松香年產量達到三十五萬噸以上,位居世界松香總產量首位,松香的工業總產值超過二十億元每年。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松香產業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世界對松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松香企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

廣西作為我國松香產量最大的省份,產量占到全國總產量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松脂產業發展迅速,特別是梧州松脂產業深加工生產基地的建立開拓了松香產業走向國際市場,松香的深加工也逐漸普及。例如梧州的食用松香廠、桂林的油墨松脂廠等。高產量高品質的松脂贏得了市場的青睞和消費者的喜愛。但是近年來隨著松香企業的大規模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激烈,一些不法企業為了求生存不惜才去非法手段破壞松香產業市場,松香質量低下,企業管理面臨困境。產 品不合格被返銷現象時有發生。如果不改善目前的現狀,則會對整個廣西松香發展造成嚴重的破壞。

二、松香企業內控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內部相關法規的缺失

我國企業會計法律對于企業內部的管理有明確的規定,要求企業內控中的會計信息準確真實,要求企業完善內部規章制度,明確企業擔任的法律責任,規范會計工作,分工明確,保證企業的合法順利運行。但是一些企業為了追求一時的經濟效益,并沒有按照國家政策要求進行,在實踐中不遵循準則,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缺失,法律監管不力。企業內部財務信息混亂,難以管理。

(二)企業內部運行機制不健全

對于松香企業來說,其內部管理也出現了機制不健全問題,傳統的松香企業管理中采用的是事后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法對企業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不能適應現代產業的發展和需求。只有及時改變陳舊的企業運行模式,做好預防和平時的管理,才能保證企業風險降低,減少意外損失。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多階段預防。重視企業的內部管理才能保證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與國外發達城市相比,我國松香產業的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薄弱的管理經驗和缺乏創新的管理機制制約了企業進步,因此,要盡快建立適合我國=松香企業發展的內控體系。

(三)企業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低下、管理水平低

當前我國企業內部的信息失真問題嚴重存在,很多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混亂,無法核實,缺乏科學合理的復審制度,賬目無法對接,實際開支和預算之間差距太大,甚至有人為的制造假賬影響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公款挪用現象普遍。管理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學習,管理手段和方式陳舊,掌握的知識膚淺,積累的實踐經驗少,對于企業內控沒能形成一套成熟的機制,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缺乏社會責任感,遇到困難互相推諉,為了一己私利制造假賬,經不住利益的誘惑,法律知識缺乏,法律意識淡薄。這些都直接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管理和監督。

(四)企業的外部監管不力

對于企業內部的實效管理并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進行監督,導致企業自身發展中逃避社會責任,沒有形成嚴明的獎懲制度,政府對企業的指導不夠,專業的監督管理機

制缺失。

三、完善松香企業內控的對策建議

(一)站在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角度完善松香企業內控制度

松香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目標是實現企業的經濟產值和效益,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為社會服務。這就意味著內部控制機制的建立要從根本上保護所有者的權益。企業內部控制由董事會為主體的加之企業其他人員的參與開展業務,內部控制要維護企業所有者的權益,站在企業所有者角度考慮問題。但是目前我國松香企業的發展還沒能做到這一點,很少講企業內控和所有者之建連接起來。導致了企業所有者在管理控制中的地位降低,發揮的作用減弱。因此,要完善企業的法人制度,設立明確的分工,保證董事長、監事會的職責貫徹落實。有一套完整的內部控制機制和監控,保證高層領導能夠親身參與到企業的實際運行管理活動中。

(二)凈化企業內部環境

要實現企業的良好內控,首先要凈化企業環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企業的制度建設氛圍凈化。明確企業內部控制的主體和控制關鍵目標,做好企業內部股份管理和股東的職責。讓經營者、股東參與到企業管理運行中,發現問題,提出對策,共同探索企業發展之路。二是加強各級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管理隊伍的整體水平,通過學習和培訓讓企業內部管理人員掌握先進的管理方法,采用科學技術和現代化通訊手段實現企業管理的高效。轉變管理經驗、營造良好的企業氛圍,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三)做好企業內部的審計管理工作

當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設立不健全,機構設置水平不一,部分企業內部只有內部審計缺乏外界的監督。對于松香企業大發展應該在內部設立獨立的審計委員會和內部審計部門,兩個獨立部門互相監督,保證內控的公平公開透明。內部審計對董事會負責,有效的監督了董事會的業務,接受董事會的指導,保證兩者之間的平衡。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在當下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下,更加重視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加強思想品德建設。讓財務人員掌握專業的財務管理知識和準則,掌握新方法、新業務。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加強培訓學習,熟悉法規政策,對于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能夠組織人員集思廣益,共同探討企業發展路徑。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對于有突出貢獻的管理人員給予崗位提升和物質獎勵,保證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

(四)建立企業內控制度需要全員工的積極參與

建立有效的企業內控激勵監督體制,要做好監督和激勵的度,不能激勵監督過度,但也不能沒有。因此,要實現兩者的結合,除了管理層的努力之外,更需要全體企業員工的共同參與,需要系統的監督管理過程,全方位的服務。不同的工作人員擔任不同的職責,全員參與,有利于員工樹立主人翁的地位,保證企業內部形成強大的凝聚力,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從企業的財經紀律到企業的黨政,不同角度做好監督,形成明確的職責分工,減少不利于企業發展的因素。

另外,企業內控工作與企業的經濟效益息息相關,內控不是盲目的控制和管理,而是緊隨企業經濟效益,實現企業經濟目標,實現最大化價值。按照不同的工作任務和性質實行內部控制,分層次分階段開展公司業務,對于成本和利潤要有明確的認識和規劃,對不同崗位和部門做好管理,特別是業務運行的各環節實行統一管理監督。保證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值。

要推動現代化松香企業的發展,就必須設立一套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這是企業發展的必要保證。良好的松香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是實現企業長久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企業內控現狀不容樂觀,要加強監督,提高領導層的責任意識,發揮內控的效應,促進企業不斷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 郭曉華.改進集團企業內控建設的幾點建議[J].新疆農墾經濟,2011,(9).

[2] 昌云琦.建立健全企業內控制度的幾點建議[J].海南金融,2003,(9).

[3] 許明輝.加強企業內控的幾點建議[J].山西財稅,2008,(11).

[4] 沈逸亭.關于在普通中學推行英才教育的幾點建議[D].蘇州大學,2010,(9).

[5] 畢樹俊.完善企業內控的幾點建議[J].山西財稅,2003,(8).

[6] 宋湛謙.對廣西松脂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J].林業科技管理,2001,(11).

篇8

關鍵詞:內控設計成本;內控執行成本;內控披露成本;學習曲線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4-0-02

一、國內電信企業內控建設情況

自薩班斯法頒布以來,許多學者對內控法規的遵循成本和收益進行了跟蹤研究,一致認為隨著內控法規執行年限的增長,上市公司內控成本不斷遞減,且收益持續增加。國內電信企業作為同時在美、港上市的大型央企,均于2005-2006年間開始執行聯交所或紐交所的內控披露要求。多年的內控實踐使我國電信企業形成了一個不斷優化的內控體系,經驗的積累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內控成本。

國內電信企業內控體系一般分為內控設計、內控評估和內控披露三個部分。

1.內控設計。國內電信企業從滿足監管要求和管理需求出發,按照聯交所和薩班斯法要求對內部流程、監管機制進行嚴格把握,以此保證內控設計的合理性。其內控設計通常包括內控手冊和實施細則。內控手冊包括制度梳理與流程梳理。制度梳理是根據《COSO內部控制-整合框架》五要素來整理公司現有制度中對各方的管理權限及控制要求,形成制度層面控制;流程梳理按照風險與財務披露重要性規范或標準化現有業務流程,使控制點明確,形成操作層控制。實施細則是在內控手冊的基礎上對流程和控制的進一步細化。

2.內控評估。為保證內控系統的有效運轉,需要對內控執行進行評估。國內電信企業內控評估包括自我評估和獨立評估兩部分。自我評估是由內控責任人實施,對全流程全覆蓋的審查,以糾正日常基礎工作。獨立評估是由內部審計人員實施,通過對重點業務流程進行抽查來評估內控的有效性。通過兩者的結合,可以促進內部控制的有效執行,并及時了解內控設計中的不足,形成一個自我反饋的閉環內控體系。

3.內控披露。為了滿足資本市場的監管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對內控有效性進行信息披露。國內電信企業均同時在美、港上市,因此需要滿足不同的披露要求。在向紐交所提交的20-F財務報告中,需要披露內容主要有:管理層對財報內部控制的報告、內控有效性的審計報告、財年內內控變化及影響、CEO和CFO對內控責任的聲明;在向聯交所提交的年報中,需要按照《企業管治常規守則》和《企業治理報告》的要求,應最少每年復核一次內部監控系統的有效性,并在《企業管治報告》中向股東匯報已經完成有關復核。

從上述分析看出,監管部門要求國內電信企業對內控有效性進行評估或復核,責任部門(管理層或董事會)需要對內控有效性進行對外披露。因此,只有妥善完成內控設計和內控評估工作,才能真實地履行信息披露。

二、國內電信企業內控成本模型

內部控制要求堅持成本效益原則,因此降低內控成本、提高內控收益成為上市公司一直關注的問題。然而,由于內控投入難以量化,更多的表現為人工時間的耗用,且內控的成效需要較長時間積累才能顯現,這給內控成本的控制帶來了挑戰。根據當前國內電信企業內控實踐的三個部分,將內控成本劃分內控設計成本、內控執行成本和內控披露成本。

1.內控設計成本。內控設計成本指公司或與咨詢公司一起進行內部控制制度、流程設計的編寫工作,以及為支撐內控IT化而進行的系統設計等產生的費用。國內電信企業每年例行的內控手冊修訂工作,主要包括外部管理咨詢費、內部員工為配合制度設計中調查、文件整理等環節而付出的工時,以及每年為修訂或更新內控制度體系所支付的IT系統設計和維護費用。

2.內控執行成本。內控執行成本,主要包括員工的崗位要求成本、內控測試和評估成本,以及內控培訓成本(費用以及時間)。員工的崗位要求成本指員工為履行控制要求而承擔的工作,以及員工為適應崗位控制要求變化的成本。內控測試和評估成本是指在內控項目測試過程中產生的全部支出,包括內審人員人工費用及耗費的工時。內控培訓費用是指為員工了解和執行內控工作而開展各種專題培訓而發生的費用。

3.內控披露成本。內控披露成本指為完成內控信息對外披露而發生的審計鑒證費用,包括外部審計師對內控的評估、測試及簽屬審計報告等工作。

4.內控成本分析。從上述內控成本模型來看,內控成本中的審計費用、咨詢費用、培訓費用、IT系統設計維護費用能夠較清晰的量化,稱為顯性成本或直接成本;其他為內控而開展的工作難以貨幣化,通常折算為工時后進行量化,稱為隱性成本或間接成本。

在內控信息的強制披露時代,內控成本已成為是上市公司的固定成本。但是,隨著內控實踐的深入,組織內各級員工對內控制度越來越熟悉,為履行各自內控職責的工作效率會越來越高,從而帶動整體內控成本的下降,即內控成本的學習曲線效應越來越明顯。由于內控成本由內控實踐的各部分組成,而各組成部分的成本驅動因素存在差異,因此成本隨時間變化會遵循并不完全相同的軌跡。

1)內控設計成本。對控制要求越熟悉,內控設計成本就會越低。對于初次建立內控制度體系,從頭進行各流程的梳理,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較高;而隨后的內控制度修訂,僅需在上年基礎上,根據業務范圍的變動、管理制度的補充和組織架構的優化,結合上年內控評估和外審建議,進行相應的流程和控制點的增補,成本會有所降低。當企業員工對內控制文本的編寫熟悉之后,流程梳理、崗位訪談、控制點提煉等工作效率都會提高,那么內控設計成本隨著學習曲線的效應越來越少。如下圖所示:

2)內控執行成本。內控執行成本主要耗用在各級員工對崗位職責的履行,以及為內控有效性評估的工作量上。這些成本會隨著內控實踐經驗的積累而降低,特別是當內控轉化為企業管理自身需要而不僅為應對外部披露要求而刻意付出時,其成本將逐漸接近于零。由于企業內控系統的使用、內控評估工作的開展之前都會進行相應的培訓工作,因此,內控培訓成本的提高,往往帶來整體內控執行成本的降低。國內電信企業在內控執行實踐中,內控自評和獨評工作均由審計部牽頭,隨著審計部內控評估團隊經驗的積累,通過評估發現問題會更及時,這部分內控工作效率將逐年提高,相應的內控評估成本也會相應降低。如下圖所示:

3)內控披露成本。內控披露成本受外部監管強度的影響。一般外部監管強度越高,內控審計收費越高。但鑒于審計收費的剛性,內控披露成本直接取決于外部審計定價,間接取決于為執行內部審計而開展程序的多少。2006年之后,國內電信企業外部審計費用并沒有明顯的增長或下降。因此,可以把這部分成本視為常量成本。

三、降低內控成本的建議

1.加強內控團隊建設,提高工作效率。內控成本中的隱性成本,學習曲線效應最為明顯。通過壓縮內控隱性成本,放大學習曲線效應是降低內控成本的最佳途經,因此,加強內控團隊建設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重點加強負責內控設計和評估的核心成員內控、審計知識的學習。核心成員工作素質的提高,則對整體內控工作效率有極大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加強面向全體的內控教育,可以使廣大員工對內控基本原理、崗位內控要求有深刻的了解,便于優化控制環境、流程設計的配合,提高整體效率。

2.充分利用信息系統,固化內控流程。員工崗位要求成本是內控執行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標準化每個員工在其崗位需要執行的規定動作,將內部控制嵌入于業務流程的操作當中,成為業務操作的一部分。因此,電信企業應構建功能適當的信息系統,加強內部控制點的IT系統固化,對于審批、簽字確認、文檔保存等流程,通過系統流程操作直接完成,從而減輕執行過程中記錄成本,減少評估和鑒證的工作量。

3.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推動內控工作。隨著上市公司內控水平的提高,企業內控實踐已不僅僅局限于滿足合規性的要求,內控的財務導向逐漸轉為風險導向。在內控設計時,對流程是否納入到內控手冊不僅考慮其影響會計科目的重要性,也會考慮流程本身包含的各種業務風險。因此,為提高內控工作的成效,電信企業在內控設計、內控評估時,可以利用現有風險管理的工作成果,內控團隊的工作重心能夠快速聚焦在關鍵風險點上,從而對風險預警做出快速回應。

參考文獻:

[1]翟茜.企業內部控制成本與收益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1,04.

[2]朱萍.內部控制成本探析[J].會計之友,2010,10.

[3]于慧萍.薩班斯法案下中國在美上市公司降低內控成本的對策[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07,05.

篇9

關鍵詞:內部審計;整改;結果運用;增值型

近年來,隨著中央審計委員會的成立和《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審計署令第11號)實施,我國內部審計進入了新時代。商業銀行內審在保障其經營合規性上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內審管理系統的信息化建設為審計工作提供了便利,極大地提高審計效率,內部審計工作質效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在審計成果運用方面還有待提高。

一、內部審計成果運用概述

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審計整改的重大意義,審計署2018年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審計署令第11號)中新增設了“審計成果運用”一章,對加強審計整改,促進審計結果運用做出了明確規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明確了被審計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整改第一責任人,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被審計單位應當及時整改,并將整改結果書面告知內部審計機構。二是單位對內部審計發現的典型性、普遍性、傾向性問題,應當及時分析研究,制定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措施。三是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加強與內部紀檢監察、巡視巡察、組織人事等其他內部監督力量的協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結果共用、重要事項共同實施、問題整改問責共同落實等工作機制。內部審計結果及整改情況應當作為考核、任免、獎懲干部和相關決策的重要依據。四是單位對內部審計發現的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應當按照管轄權限依法依規及時移送紀檢監察機關、司法機關。《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指引》所稱內部審計是商業銀行內部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咨詢活動,通過運用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方法,審查評價并督促改善商業銀行業務經營、風險管理、內控合規和公司治理效果,促進商業銀行穩健運行和價值提升。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目標包括:推動國家有關經濟金融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則的有效落實;促進商業銀行建立并持續完善有效的風險管理、內控合規和公司治理架構;督促相關審計對象有效履職,共同實現本銀行戰略目標。指引明確了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監督、評價和咨詢職能,并促進商業銀行穩健運行和價值提升。中央審計委員會、審計署、銀保監會都在內部審計成果運用方面提出了要求,并指明內部審計成果運用的方向。

二、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整改現狀

(一)內審定位不準,認識不足。內部審計是日常的“體檢”工作,不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存在重視審計,輕視整改的現象。主要表現為:一是內部審計部門把自己定位為“監督”、“評價”職能,未把“整改”工作作為內審部門的責任;二是內部審計人員對發現問題整改意義認識不足,未能從促進商業銀行穩健運行和價值提升方面思考整改的意義。內部審計部門主動爭取領導對審計結果運用的支持力度不夠,審計權威性不強,導致被審部門對整改工作不重視,審計建議采納較少。(二)報告質量不高,針對性差。審計質量是內部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審計報告質量高低直接關系到能夠引起領導層關注,對促進審計結果運用更是至關重要。一份高質量的審計報告,必須能夠精準發現問題所在,提出有針對性的可行性的建議,達到合法、合規,提高效率的目的。深入分析審計報告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內審部門對全局中心工作認識不足,對審計目的不清晰,審計工作偏離審計目的,對全局工作支持力度不夠,未能突出重點,未能全面覆蓋高風險業務、重點人員;二是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未能嚴格落實審計程序,造成審計底稿有遺漏,難以清楚描述問題,對發現的問題定性不準,被審計部門對審計人員提出的問題不認可;三是審計理念落后,大數據理念缺乏。對非現場審計重視不夠,未落實能精準審計,現場審計缺乏審前分析,審計手段落后、效率較低,審計內容仍以查錯糾弊為主,對風險性問題和資產質量關注不夠;四是審計對策針對性差,可操作不強,對業務指導、堵塞內控漏洞意義不大。(三)整改標準不高,效果不佳。商業銀行在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往往限于操作層面整改,建章立制的少。存在屢查屢犯,前改后犯,審計成果運用程度不高。審計人員對發現的問題缺少原因分析,較少能從內部制度、業務流程、人員等深層次分析原因,主要表現為:一是對“普遍性”的問題不重視,習以為常,思想麻木,難以正視問題;二是對“典型性”的問題原因分析不全面,無法提出合理的建議;三是對“傾向性”的問題分析缺乏前瞻性,分析不足。內部審計人員獨立性不強,對被審計部門問題整改容忍度較高,隨意性大,存在計中國鄉鎮企業部分問題未能從根本得到整改,而審計部門未能嚴格要求,致使問題整改落實不到位,難以達到預期審計效果。(四)結果運用層次不高,影響力弱內部審計結果運用利用率較低,多為就事論事的簡單整改,對促進商業銀行穩健運行和價值提升作用較弱。主要表現為:一是審計結果未能與相關職能部門交流,未及時綜合地研究分析典型性、普遍性、傾向性問題,對問題影響的深層次因素未進行充分挖掘,難以做到舉一反三與從源頭上對問題進行整改;二是審計結果難以在內部紀檢監察部門、組織人事部門等相關部門之間實現共享,導致審計結果難以被有效利用與轉化;三是還未將審計結果及審計問題的整改狀況作為對相關部門干部進行考核、任免及獎懲的重要信息依據,也未將其作為單位決策制定的依據;四是審計結果在形式上表現比較單一。

三、提高審計結果運用改進路徑

(一)積極爭取領導對審計工作的重視。領導的重視是促進審計整改的重要推動力。領導重視內部審計,能提升審計權威性,便于內審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溝通,問題整改、制度建設、結果共享會比較順利。內部審計要明確審計的目的,服務大局,不斷提高審計報告質量,及時向主要領導匯報審計發現的情況、整改措施、是否需要建章立制杜塞漏洞等情況,保障全局工作的意義,得到領導認同和支持。(二)強化對審計整改責任意識。內部審計是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的重要保障,而審計整改是整個審計工作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內部審計工作的成效。如果對審計整改不重視將會嚴重影響了審計目的的實現。審計人員要樹立服務大局觀念,把審計整改及審計結果運用作為自身的職責,從思想上重視審計整改工作,堅決杜絕整改不負責、虛假整改情形,確保整改不走過場,整改指導及時有效,樹立“整改工作我有責”的責任意識。(三)切實提高審計報告質量。審計報告的質量高低,既體現了審計人員的能力,也決定了審計整改的要求。審計報告應符合以下特征:一是準確性。主要指審深審透,對問題進行準確定性,避免模棱兩可,避重就輕,切實充分揭示風險;二是實用性。主要是指審計報告能夠引起領導的重視,使得領導更加了解經營狀況,風險現狀;三是指導性。主要是指及時對苗頭性和趨勢性問題進行預警,使得相關職能部門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避免損失;四是針對性。主要是指確保審計人員對發現問題所提出整改建議具有可操作性,避免建議不對癥,難落實。高質量審計報告要求審計人員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不僅具有發現能力,還要具備綜合分析能力和問題歸納能力。審計人員必須更新審計理念,樹立“大數據”審計思維,堅持科技強審;鼓勵審計人員按照自己實際需要學習理論知識,尤其是審計、財務、法律、計算機等方面知識;通過“以審代訓”方式,在審計現場,提高審計人員揣摩被審計人員心理及溝通技能,達到提高審計發現能力;集中培訓審計人員撰寫審計報告的能力。(四)建立審計結果運用制度。為了避免出現審計結果利用效率低的問題,更好地發揮審計的增值功能,創建內審結果應用辦法十分必要。一是通過不同方式向不同層次人員展示審計結果。“向上”報告,“平行”建議,“向下”通報,并通過靈活多樣審計簡報、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傳達審計成果,營造良好的內控環境,使得全員正視問題,積極解決問題。二是堵塞流程漏洞,完善內控制度。對于審計發現的苗頭性、趨勢性問題,要深入分析發現的問題原因,是否存在新制度落實或新系統是啟用,流程不合理造成的;是否存在均有明顯趨勢的問題,如同類問題發生的頻率、金額變化。只有從流程、人員、制度等方面查找原因,完善制度才能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三是及時揭示風險,避免損失。對于審計發現的問題,要充分預測存在的損失,及早做好預防措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四是建立審計發現及問題整改共享制度。與紀檢、人事共享審計成果,避免重復工作,并將審計發現及整改情況納入考評范圍,對不重視整改或不落實有效措施的相關人員給予問責。

四、總結

內部審計整改措施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的不可分割整體。將“治已病”,“防未病”審計理念貫穿到實際工作中,要求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并把審計整改作為審計人員的職責;只有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是提升內部審計報告質量的必要條件;只有不斷提升審計報告質量才能引起領導層的重視;領導層的重視是推動審計整改的重要推動力量;通過多種方式向全員展示審計成果,并完善內控制度是領導層落實整改責任,提升商業銀行價值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鮑國明.推動內部審計結果運用促進內部審計高質量發展[J].中國內部審計,2020(1)4-11.

[2]謝臻.堅持審計與業務協同促管理問題深層次整改[J].中國內部審計審計,2020(1)73-75.

[3]肖偉.做好三大轉型履行好新時代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責與使命[J].中國內部審計,2020(3)4-11.

[4]王章為,高煒,沈愛華.“四步走”助力審計結果運用效果提升[J].中國內部審計,2020(3)70-74.

篇10

關鍵詞:基層央行;內部監督;思考

人民銀行內部監督工作是保證人民銀行正確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基礎性工作。經過近幾年的發展與規范,不斷得到完善,內部監督管理機制比較健全,內部監督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強化。人民銀行內部控制已形成了以紀檢監察、內審、事后監督為主體的“三位一體”的內部監督體系,這三個部門相互分工相互協作,加強業務工作的規范和崗位責任的落實,促進各項制度的落實,強化了業務風險的管控,極大地助推了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保證了各項業務的有序運行。但是,各種監督效果利用還不太理想,監督合理的發揮不充分,監督部門間的配合還不夠默契,監督合力難以發揮,監督成果共享不到位,監督效率不高。因此,因此,當前極有必要加強基層人民銀行監督機制建設,整合并優化監督資源,構建一個科學、高效的監督管理體系,提高監督的威懾力和影響力,才能有效地控制內部風險,促進反腐倡廉建設。

一、當前基層人民銀行各類內部監督工作格局及現狀

當前人民銀行地市中心支行的內部監督管理機制主要由“3+1”組成的四位一體監督管理機制。即紀檢監察、內審、事后監督三個監督部門,加上業務職能部門內部控制復核制度和業務指導檢查等,協同監督,共同管理,促進基層央行各項業務的規范發展。

1.業務部門的復核與檢查。是防范內部業務風險的第一道防線。人民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是通過辦理金融機構的資金清算、國庫資金收解、發行基金投放回籠、存款準備金的劃轉、行政許可辦理等業務實現的。這些業務操作中潛在較高的風險,對這些業務進行同步復核是保證日常業務規范發展的基礎,復核人員進行及時審核糾錯,把風險杜絕于萌芽狀態,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同時兼顧著對支行或部門業務進行指導性檢查。

2.事后監督中心。是人民銀行推出的一項旨在強化內控監督、防范資金風險的重要舉措。主要是以本級行及支行作為監督對象,主要把會計、國庫、發行等業務作為事后監督的內容,對每日發生的相關業務進行事后集中、全面審核和監督,從而使一些問題得以及時暴露并加以控制。但地市中支事后監督部門在運行過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一些問題,如職責定位不清、管理體制不順、監督手段落后、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外管等業務未集中納入監督等,制約著其監督職能的有效發揮。

3.內審監督。是內審機構依據財經法律法規、金融規章制度對本行的各項業務活動和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是人民銀行的綜合再監督部門。通過全面審計、專項審計、離任審計、后續審計和內控評審的方式對各項業務活動、財務活動、內部控制和內部管理情況進行再監督。具有檢查權、監督權、建議權,但沒有處分權。

4.紀檢監察。則是通過對個人在執行法律法規政策過程中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實現對本級和下級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執法行為的監督。包括黨風黨紀黨性等方面的監督和行政行為的執法監察,黨風廉政監督重點是檢查黨紀政紀和黨的方針政策貫徹落實情況;執法監察是指監察部門依照《國家行政監察法》對執法監察對象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金融方針、政策、規章制度等情況進行的監督檢查,是對人民銀行依法行政行為實施的再監督、再檢查。其重點是檢查人民銀行工作人員行政執法、責任落實、責任追究等情況。具有檢查權、監督權、建議權和處分權。紀檢監察通過開展監督檢查,確保政令暢通,各級干部盡職盡責、依法行政、廉潔勤政,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當前基層人民銀行內部監督機制建設存在問題

近年來,人民銀行在內部管理、風險防范、各項業務操作和制度建設與落實等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得到了全面較好的規范,各項工作呈現出健康穩步的發展態勢,并在整合內部監督資源、加強監督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監督體制不科學,監督主體職責和工作要求的不同,監督人力資源未得到合理調配,監督合力尚未形成,監督信息未得到充分共享,監督成果未得到充分利用,監督檢查工作時而還有出現重復等現實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綜合監督作用的發揮。

1.內部控制評價缺乏統一標準。近年來,上級行制定了機關內控評價實施辦法,對機關內控制度建設提出了具體標準,要求縣市支行比照執行。由于缺乏統一標準,縣市支行在比照執行時基本上是照抄照搬,這種不切合實際的照抄照搬造成制度制定者與執行者之間的錯位,如集中采購辦法在縣支行照抄照搬遵照執行有很大難度。同時,上級行監督部門對內控制度檢查時也是參照機關內控評價的標準,對基層人民銀行進行考核,使基層行對內控制度建設標準產生一種“人有我有”的錯誤認識。形成從上到下照抄照搬,層層制定制度,造成制度重復制定,可操作性不強。

2.各監督部門各自為政。到目前為止,基層央行已經建立起比較健全的內部監督組織體系,包括:業務部門的復核檢查、事后監督、內審監督、執法監察和專業檢查五個層次,可以在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實施全方位監督。但各監督部門由于分管領導不同、上級行對口部門不同,缺少統一的協調機制,很難對各部門的監督任務進行整體規劃、聯合實施,往往只能“單打獨斗”,或者是臨陣組合,監督整體合力得不到充分發揮,監督效果不盡如人意。

3.監管制度不成體系。近年來,基層人民銀行負有監督職能的部門均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監督管理制度,內容涵蓋人民銀行人、財、物的各個方面。但這些制度多數是由各監督部門獨立制定,缺乏相互銜接性,而且這些規定之間存在著一些差別和沖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監督制度的有效落實。

4.監管信息難以共享。經過多年努力,各監督部門在履行監督職責過程中積累了大量有價值的監督信息,包括查處問題臺賬、風險點分布情況及相關監督檢查依據等內容,但各部門往往對監督信息采取“保密式”管理,只在領導、監督部門和被監督部門之間進行傳遞,即使是其他監督部門,也很難全面、真實地了解相關信息。

5.監督手段多樣,但同級監督有局限性。采取同級監督方式,監督人員心存顧慮。監督人員的隸屬關系是在本級,因而監督檢查人員在開展同級監督時有“三怕”:怕引起被監督部門主管領導的誤解,影響自己進步;怕引起被監督部門的抵觸,影響部門之間關系;怕引起被監督人員的怨恨。由于監督人員心存顧慮,監督檢查的質量和效果就可能打了折扣。

6.培訓缺乏系統性、全面性。目前,根據人民銀行內控監督管理要求,對人民銀行業務崗位需實施全方位監督,重點對風險防范措施和風險點的監督,這就要求監督人員必須全面熟悉會計、國庫、發行、計算機、貨幣信貸、行政許可等各項制度、操作規程和管理規定,具備較高的法律政策水平。但現實情況是不少監督人員缺乏對新業務知識的掌握和了解,并且基層監督人員的業務培訓基本上是自行開展,培訓缺乏系統性、全面性,也就是根據業務需要,組織學習相關制度、操作規程和業務文件等,這種邊做邊學、邊學邊做、摸著石頭過河的業務培訓和監督方式,勢必造成監督人員業務素質量難于全面提高,制約了監督工作的發展,監督水平跟不上業務發展的需要,存在著監督走過場和“外行監督內行”查找風險隱患難的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監督工作的有效開展。

7.監督人員配備不足,素質有待于提高,培訓跟不上,制約了監督業務的開展。由于基層行目前人少事多,大多數行的紀檢監察、內審人員同時還兼職其他崗位業務,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監督工作中。

8.監督手段落后,監督成果利用不充分,影響監督效能的發揮。目前人民銀行監督部門在實施監督時,基本上還是傳統方法、手工操作。面對日益發展的金融新業務和突飛猛進的信息技術,原始的檢查方法和現有的檢查工具已顯現出蒼白無力和較為滯后的狀態。如內審部門在開展國庫業務檢查時,面對每年近千本的憑證、賬簿等資料,采取手工監督方式,只能抽查的方式,監督質量很難得到保證。

三、加強基層人民銀行監督管理機制建設的對策建議

1.統一內部控制評價標準,保證內部控制監督評價質量。按照統一性原則,除影響內部控制的客觀因素變化外,對基層人民銀行內部控制評價采用同一評價標準。建議上級行堅持同一評價標準,指導基層人民銀行建立完善內控評價標準和考核辦法。特別是對內控制度建設評價標準,要針對基層人民銀行實際,明確內控制度的制定者和執行者,防止制度建設的重復性,建立起標準統一、要求明確、涵蓋所有業務流程和重要控制環節的規章制度。同時,要堅持及時性原則,當內部控制各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時,及時重新評價。如基層人民銀行要根據新業務、新制度及風險點的變化,及時確定風險點和控制措施,以保持內控評價的持續性和有效性。

2.整合監督力量,合理調配監督資源。一是在明確各自職能分工的基礎上,整合紀檢監察、內審部門,建立中支黨委統一領導,各監督部門分工協作的“大監督”工作格局,統一調配監督人力資源,實行支行監督人員派駐制。同時監督職能部門要建立職責明確、分工協作的責任制,以實現監督資源和監督效果最大化為目標。二是設立監督管理崗,專門負責內部控制監督管理工作,以增強監督的獨立性和實效性,解決同級監督難問題。內控建設管理機構也相應設在紀檢部門,全權負責內部控制建設、內部控制監督評價工作,定期不定期開展內部控制監督評價活動,聽取工作匯報,落實評價結論,建立監督信息互通互報制度,提高監督效果。

3.搭建上下暢通的監督信息共享平臺。構筑一個連接紀檢、內審、事后監督等部門的信息資源網絡平臺,在平臺上建立監督依據、監督成果及內控評價信息庫;及時對經濟金融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監督檢查項目安排、監督檢查情況、后續跟蹤整改情況等進行公布,以利實時查詢,并要求各監督部門在每次任務完成后,必須將相關信息錄入到信息庫中,從而加強了監督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與共享,使各監督部門及時了解監督檢查開展情況,共享監督成果以實現監督信息資源共享,提高監督工作效率和監督成果的利用率,實現監督信息資源共享。

4.完善監督方式,增強監督效果 。一是改變目前以同級監督為主的方式,采取下查一級和異地交叉檢查為主,從根源上解決監督人員的后顧之憂。建立監督與被監督互信機制,監督部門在監督檢查的過程中,要做到寓監督于服務中,多提一些推動部門業務發展的建議,獲得被監督部門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二是多措并舉,切實利用監督資源。建立監督查處問題臺賬制度,定期對查出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進行逐條勾兌,按季對前期監督檢查中查處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通報,督促被監督部門認真整改,建立風險評價制度,監督部門對查出問題進行分部門分類別管理、定期對各部門發現問題的趨勢變化作出分析,劃分風險級別,進行定期預警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