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合規管理工作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3-12-25 17:44: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內控合規管理工作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合規管理與業務管理、財務管理并稱企業管理的三大支柱。區別于財務管理告訴企業“做什么”,“怎樣分析”的特點,合規管理的重點在于企業應如何開展經營活動,其主要內容包括公司治理、行業監管方面的合規事務、法律風險防范、其他內部道德規范和規章制度(包括行為守則)等。
合規管理的對外任務(也是其首要任務)是保證企業妥善履行其對外部利害關系人所應承擔的責任,如信息披露、保護公共利益、公平競爭、保護股東利益、不侵犯第三方權益等;對內任務是從整體上改善內部管理控制,進而提高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競爭力。
本文主要是圍繞保險公司內部合規管理組織架構,特別是基層分支機構合規管理架構如何建立和完善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一、保險公司現行合規組織架構層級解析
中國保監會2007年向各保險公司及各保監局下發了《保險公司合規管理指引》,旨在規范保險公司治理結構,加強保險公司合規管理。《指引》明確,保險公司應當設立合規負責人,該負責人不得兼管公司的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與此同時,保險公司應在總公司設置合規管理部門,并根據業務規模、組織架構和風險管理工作的需要,在分支機構設置合規管理部門或者合規崗位。《指引》強調,保險公司必須確保合規管理部門和合規崗位的獨立性,對其實行獨立預算和考評,并在合規管理部門與其他風險管理部門間建立協作機制。
根據合規管理的監管要求,保險公司近幾年逐步都建立起了合規管理的組織架構:在總部大都設立了獨立的合規部門或法律合規部門,在分公司設置了專職或兼職的合規管理職位。但不少保險公司(不僅限于新設立公司)的合規管理組織架構仍處于初級階段,也就是說,僅在總公司層級設立獨立的合規部門,規模較大的保險公司或國有保險公司能夠在省一級分支機構也設立獨立的合規部門,但省級機構以下的合規組織架構設置情況各公司之間就大相徑庭了。少數公司在三級機構設立獨立合規部門,有的公司則設置合規崗,大多數公司的三級機構合規崗由其他崗位兼職或未設置;而在四級機構層級,大多數保險公司都沒有設置合規部門或單獨的合規崗,至多設置兼職的合規崗。因此,從保險公司現行各層級組織架構看,基層分支機構,特別是三級機構及以下的層級,合規組織架構亟待建設和完善。
二、基層分支機構合規組織架構建設的必要性
保險公司的合規管理應該是一項全員參與的工作,公司員工合規意識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該公司的合規水平。筆者一直從事財產保險公司管理工作,以2012年參加的某省行業協會組織的電銷業務檢查為例,來分析保險公司基層分支機構合規組織架構建設的必要性。我們在對各家保險公司省級分公司檢查時,大多數省級公司都有專門的部門或專門的崗位負責公司的合規管理工作。凡是設置了合規部門的公司,都比較注重收集監管政策,并結合自己公司實際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同時下發下級公司并進行相關培訓;檢查組檢查到各公司的地市級機構時,各家保險公司的合規管理組織架構的設置就相差很大了,有的公司設置了專門的部門或獨立的合規崗位,有的公司設置了某個崗位兼崗合規崗,而有的公司就沒有設置與合規管理相關的崗位了。檢查的結果比較直觀的反映出設置了專門部門或專職崗位的,對監管政策的傳達比較到位。在與公司銷售員工交談時,銷售部門的人員都能及時接到合規部門人員發來的監管信息,了解監管政策,在銷售過程中遇到問題時也可以及時咨詢合規崗人員或通過這個崗位人員向上級公司反映,能夠得到及時的解答,合規意識就逐漸樹立起來了。而沒有設置合規崗位的公司,在檢查中普遍感覺基層公司人員由于沒有相關合規管理人員綜合指導,不能及時了解并學習監管信息,而且各部門間缺乏對于監管要求的有效協同配合。例如在問到基層公司銷售部門管理人員“電銷業務能否在4S店出單,你們公司是如何管理的?”時,回答是只管與銷售有關的中介協議簽訂等內容,沒有涉及保單打印的管理。可見缺失了合規管理崗位的管理,相關部門沒有將監管政策融合貫通到日常工作中。因此,健全基層機構合規管理組織架構主要有以下幾點必要性:
(一)有助于降低保險公司的合規風險
近年來,保險投訴、行政處罰、中介業務違規等案件逐年上升,突顯出合規管理對保險公司規范經營的重要性。而且這些案件基本都是發生在保險公司的三、四級分支機構,這些對保險公司的行政處罰、財務損失大多數是因保險公司基層機構違規經營和操作不規范引起,因此,加強保險合規管理,建設基層分支機構合規組織架構,有利于降低保險公司基層分支機構的合規風險。
(二)有助于將外部監管內化為公司自身的合規要求
目前保險市場競爭激烈,不少保險公司由于只看到短期利益,盲目追求短期經營指標,有些公司的業務部門對保險監管政策采取抵觸和規避的態度。建立基層分支機構合規管理機制或設置獨立的合規崗位后,出于其自身職責,必然會對這類違規行為進行抵制,并在公司內部宣傳合規理念、培育合規文化,由外在的約束力轉化成內在的自覺性。而一旦合規成為公司的基本經營理念,監管部門監管政策的落實將變得事半功倍。
(三)有助于培養員工的合規自覺性
基層分支機構合規組織架構的建立,有助于廣大基層員工知悉監管規定與內控要求,方便基層員工咨詢合規經營管理各項政策,便于提高員工的主動合規意識,增強員工的合規責任和合規自覺性,降低過失違規與主動違規的概率,進而提高保險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培養一支合規的從業人員隊伍。
(四)有助于監管政策和公司內控管理相關信息的上傳下達
合規部門是保險公司與保險監管部門溝通的窗口,它負責向公司高層匯報新近的監管政策,提供合規建議,并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學習。它同時也負責匯總相關問題,及時向監管部門進行咨詢和反饋,以求準確理解和把握監管要求,并為監管政策的改進提供信息。如果將合規部門架構在基層分支機構中完善,將有利于監管政策和公司內控管理相關信息的上傳下達,可以有效將合規宣傳輻射到基層員工,也有利于公司各項政策、制度的有效落實。
三、基層分支機構合規組織架構模式探討
當前保險公司在總公司層級均基本建立起合規管理的組織架構,設立了獨立的合規部門或法律合規部門,設置了專職的合規管理職位,但不少保險公司的合規管理組織架構仍處于初級階段,也就是說基層分支機構合規組織機構還有待完善。
那么,如何設置適合本公司特點的合規組織架構應成為保險同業考慮的問題。保險公司的合規管理組織架構的設立應注意把握三項基本原則:其一,能夠保障合規部門有效地管理合規風險,合規負責人順利履行合規職責;其二,合規職能的獨立性是必要前提,合規部門必須獨立于業務部門、財務部門和內部審計部門;其三,明確合規部門與其他內部控制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建立各內部控制部門協調互動的工作機制。
在滿足上述原則的前提下,筆者建議保險公司應該在總、省、地市級三級機構中設置獨立的合規管理部門,在地市級以下機構設置獨立的合規管理崗位。總、省公司的合規管理部門應了解合規政策的實施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及時向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監督合規政策的有效實施等;各部門(各業務條線)及分支機構負責人,對本部門和分支機構合規管理的有效性承擔責任;地市級及以下機構合規管理部門及合規管理崗位,具體負責公司的日常合規風險管理。
四、基層分支機構合規管理組織的主要職責
所謂“合規”是指保險公司及其員工和營銷員的保險經營管理行為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監管機構規定、行業自律規則、公司內部管理制度以及誠實守信的道德準則。
基層分支機構合規管理的首要職責是貫徹落實監管部門及上級公司要求,落實公司合規管理體系,制定相關規章及工作流程;評估、監測、跟蹤和報告公司內部重大合規事件和外部合規監管環境變化,為經理室提供合規建議;組織、協調本公司相關部門做好風險管理工作;組織、協調對本公司職能部門及所轄機構進行內控合規檢查,對發現問題單位作出風險提示,監督、跟蹤整改情況;宣傳并推行合規承諾制度,組織對所轄機構進行合規考核,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合規問責工作。
篇2
關鍵詞:合規風險管理;機制建設。
中圖分類號:F830.6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6-1428(2007)11-0086-02
收稿日期:2007-08-10
作者簡介:郭(1959-),男,高級經濟師,現供職于浙江南潯農村合作銀行。
一、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合規風險管理機制建設的難點和不足
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經營的核心,合規管理作為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不僅是銀行實施有效內部控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更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需要。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因其經營理念、管理機制、制度執行等方面與股份制銀行相比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合規管理機制建設中還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和不足,主要體現在:
1.對合規經營理念認知度不高。一是未真正樹立“合規創造價值”的經營理念。一些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倚重于業務發展速度、規模,不重視發展質量,沒有將依法合規作為一項價值增值活動,最終可能因為產生合規風險損害自身社會聲譽和形象,影響業務發展。二是未真正樹立“主動合規”的合規管理理念。一些管理人員對高風險點沒有定期進行排查,在外部監管、行業管理部門檢查發現問題后,以種種理由推卸責任,未積極主動進行整改。一些員工只知道要求這樣做,而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三是未真正樹立“合規人人有責”的合規文化理念。合規文化氛圍缺失,“以信任替代管理、以習慣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紀律”的不良文化盛行。
2.合規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一是合規主體職責不明確。董(理)事會、監事會、經營管理層、合規部門決策、監督、執行、操作職責不清;合規部門與業務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審計部門職責交叉,操作人員職責不明確。二是合規風險管理體系不健全。一些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未設立獨立的合規管理部門,合規人員配備僅作點綴或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三是合規風險報告線路不明確,一些導致合規事件的可疑情況和潛在風險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
3.制度執行不力。一是制度的健全性受到質疑。一些機構整章建制縫縫補補、東拼西湊,甚至為健全內控制度而制訂制度,照抄照搬,沒有將制度與自身經營管理實際情況結合起來。二是制度執行有效性不足。一些機構對制度制定后執行情況缺乏監督反饋機制,使一些問題屢查屢犯,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三是沒有有效的問責機制。一些機構對基層建立了嚴格的問責制度,而對高級管理人員則“刑不上大夫”;一些高管人員擔心嚴格實施問責制度后,將存在的問題表面化、案件化。
二、深化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合規風險管理機制建設的建議
1.要將合規建設與完善公司治理結合起來。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作為一家獨立的法人機構,合規組織體系建設與國有銀行分支機構相比要求更高。要在明晰“三會一層”合規管理職責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合規部門的獨立性,明確合規部門和其他部門的職責劃分,合理配置合規資源,通過有效的公司治理強化合規管理的有效性。首先,明確“三會一層”合規管理職責。董事會對各項經營活動的合規性負最終責任,著重從戰略層面批準合規政策,確定合規基調;董事會下設的風險管理委員會作為日常合規管理工作的內部監管部門,及時向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監事會定期對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合規管理職責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并對合規風險管理的有效性作出評價。經營管理層負責合規政策的細化和實施。其次,設立獨立的合規管理部,明確合規部門與業務部門、審計部門、其他風險管理部門的關系。為確保合規風險管理部的超脫性、獨立性和權威性,合規管理部直接向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匯報工作。業務部門對本條線經營管理的合規性負首要責任,審計部定期對合規管理部履職情況進行評價。風險管理部與合規管理部在風險管理上各有側重,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充分的溝通與合作。
2.要將合規建設與加強制度建設結合起來。規章制度是規范各類經營活動和行為的基本要求,是內控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對合規風險的系統性防范剛剛起步,需要根據自身發展要求盡快制定合規政策、合規手冊或合規標準,特別是針對每一合規風險點風險防范要求,進一步健全完善規章制度,保證合規經營。一是開展對規章制度的后評價,確保制度合規。在清理檢查原農村信用社時期的各項規章制度的基礎上,按照最新法律、法規、監管規定、規則精神,開展對規章制度的后評價。二是加強風險點排查,確保規章制度覆蓋所有風險點。要將授信管理、內控操作環節、案件高發部位作為合規風險排點,認真開展合規風險點排查工作,并在修訂制度時補充完善對合規風險點的控制措施。三是建立正向激勵制度,加強合規績效考核。合規績效考核可分為三個層次:對員工,將合規操作作為崗位責任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基礎工資掛鉤;對分支機構,按檢查發現的違規操作的概率、操作風險損失率、不良資產率對各支行進行考核,并按考核結果確定風險管理等級,分支機構負責人基礎年薪可根據不同的風險管理等級拉開差距;對合規員,由內部審計部門定期進行審計評價。
3.要將合規建設與加強流程管理結合起來。合規機制的營造過程,本身就是對業務和管理流程的整合和優化。從全面合規角度分析,一些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業務流程具有明顯的缺陷,主要體現為:一是貸款審查形同虛設。一些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以審貸同時完成方式發放貸款,未設立專職審查崗,往往發生客戶騙信貸員、信貸員“騙”主任(行長)現象。二是重塊狀管理,輕條線管理。與股份制銀行相比,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信貸管理基本上以支行為單位實行塊狀管理,一些支行重業務發展輕風險管理,使合規風險比較突出。三是信貸人員素質良莠不齊,信貸操作隨意性較大,操作流程中存在較大的漏洞。流程管理一直是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短板,要以推進合規風險管理為契機,對原有流程全面進行梳理,積極整合信用審批流程,推進前中后臺分離,加強事前的合規風險管理。
4.要將合規建設與打造強勢執行文化結合起來。合規建設不能停留在口號上,更不能僅僅滿足于從制度到制度。合規風險管理的基點要放在每筆業務上、每個從業人員的經營管理行為上,要通過不斷的檢查、反饋,評估各項違規行為是否得到及時有效糾正。同時,要加大獎懲力度,促使員工樹立“倡導合規、懲處違規”的價值觀。積極將合規文化建設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之中,通過有計劃、分層次地開展全員培訓,使員工清晰認識到合規管理職責邊界,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形成“合規創造價值”、“全員主動合規”的良好氛圍,使合規真正成為每一位員工的行為準則和自覺行為。
5.從完善合規措施入手,建立合規長效機制。為加強合規風險防范,要在管理上進行創新,健全完善合規管理措施。一是引進經濟資本管理,建立健全資本約束機制。通過經濟資本的分配和配置,促使各支行把更多的資源配置在風險可控、占用資本少、收益高的業務上,確保了發展質量。二是實施強制休假、崗位輪換制度。實踐證明,員工對環境的熟悉程度越高,發生合規風險的概率越大。
參考文獻:
[1]廖忠華.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建立合規風險管理工作的思考[J].西南金融,2006;(6)
[2]上海銀監局課題組.中資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機制建設研究(上)[J].新金融,2005;(6)
[3]上海銀監局課題組.中資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機制建設研究(下)[J].新金融,2005;(6)
[4]中國銀監會.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指引.2006;(10)
篇3
本文以農業銀行泰興市支行為例,分析了縣級支行內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增強縣級支行內部控制能力的相關建議。
隨著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理念和公司治理架構的逐步形成和建立,農業銀行內部控制管理及風險防范體系也得以進一步規范和強化。總行、各省級分行和市級分行均建立了專門的內控管理和風險防控部門,有一套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流程和方法,內部控制和風險防控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對于承擔著整個農行經營任務的縣級支行而言,內控管理和風險防控在點和面上,均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一、縣級支行內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員工合規意識不強、風險意識淡薄的問題是內部控制管理面臨的最大難題。
有些員工風險意識較弱,認為風險防控是領導的事,與己無關;有些員工法律、規章意識淡薄,借方便開展工作之名,以不影響同事之間相互團結協作為理由,相互之間無原則信任,不僅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對別人的違規行為也視而不見、知情不報,從而導致不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崗位制約制度的行為屢屢發生;還有些員工受社會不良風氣和金錢的誘惑,頂風違紀、內外勾結,打銀行客戶資金的主意。同時,少數單位的領導干部在執行規章制度上打“球”,無視法律、法規及銀行的各項規章制度,甚至為了完成目標任務,不惜鉆制度空子,故意違規。個別行為隱藏著較大的風險隱患。
(二)網點長期存在的“重經營、輕管理”的經營理念使內部控制執行蒼白無力。
隨著股份制商業銀行向三四線城市擺攤駐點步伐的加快,農行縣級支行,特別是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縣域支行和基層網點業務經營競爭日趨加劇,加上任務指標的“層層遞加”,基層行忙于業務營銷拓展、疏于風險管理的現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員工、大部分時間、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打開營銷市場,如何完成業務經營指標上,合規管理、風險控制的工作基本上屬于“靠邊站”。“任務指標都完不成,哪有時間干這個”是很多基層網點負責人經常抱怨的話。
(三)支行內控管理勢單力薄,難以形成有效的監管威懾力。
一是專業的內控管理人員嚴重欠缺。縣級支行系統基本沒有專業的內控管理團隊,甚至沒有專門的內控管理人員。以泰興農行為例,內控管理職能歸屬網點管理部,部門人員8人,最年輕的42歲,為部門主要負責人;其次為49歲,部門副職,分管安全保衛;其它6人均在53周歲以上(4人為退二線管理人員,4人將在3年內退休)。由于有效勞力欠缺,內控管理工作只好由部門主要負責人兼任。因時間和精力的局限性,加之各條線專業知識的欠缺,部門能獨立開展的,除了簡單的“飛行“檢查,突擊檢查一些代保管、違規保管、客戶信息泄露等方面的問題外,深層級的內部控制檢查活動幾乎難以展開。二是各職能部門之間難以形成監管合力。由于各部門職能不同,工作有異,人員緊張,作為內控管理的牽頭部門要協調組織各部門協同開展一次全面的內控檢查活動,難度很大。不是部門派不出人,就是出工不出力,怕得罪人,當“老好人”,敷衍了事,起不到應有的監管作用。三是季度盡職監督檢查質量不盡如人意。按照農行系統現行管理體制,各條線都有內控管理職能,應對本條線的內控管理負責。從當前現狀看,除了運營和安全保衛條線的日常監管工作能有效開展,其它部門基本上就是依賴上級行的檢查和一季一次的盡職監督檢查。而條線每季一次的盡職監督工作,質量也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為面上不能做到全覆蓋、點上深度不夠、系統錄入資料欠規范。
(四)監管層面對“常見病”、“多發病”查處不嚴,制度的嚴肅性被削弱。
一些沒有產生后果的輕微違規違紀行為,管理層一方面擔心打擊員工積極性,影響工作熱情;一方面因這類問題涉及面廣,為“多發病”、“常見病”,受“法不責眾”思想的影響,檢查發現后基本上以積分、批評教育為主,沒有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給予相應的處罰,導致制度的嚴肅性被削弱。同時,也給員工造成了一種“小問題不算問題,不會被追責”的不良心理暗示,導致員工放松了對制度執行的要求,甚至一些很容易避免的問題,也會因“這個問題沒什么、不要緊”的心理暗示而難以得到有效糾改。
(五)機制不健全,不適應內外部監管越來越嚴的形勢要求。
健全、有序、高效、嚴密的內控制度和嚴謹、規范的操作流程是常態化防范內部風險的前提和基礎。而當前農行內控制度在某些方面還不能適應這種要求。一是新業務、新產品的管理制約機制推出滯后,跟不上新業務、新產品推出的速度,有的甚至連業務操作方面的基本規范要求都未能達到就推向市場,不知不覺中形成了風險。二是制度規定缺乏操作流程的細化,導致在履職過程中有較大隨意性,影響制度執行的統一規范性和嚴肅性。三是缺乏對制度執行過程的評價標準。以“結果論英雄”,就連縣級支行的年度內控評價都是以錄入ICCS系統的檢查問題和整改結果為依據,而這些檢查問題又受到諸多因素(如檢查次數、檢查覆蓋面等等)的影響,科學性明顯不足。同時,這樣的評價標準也導致了基層行不能常態化、長效化地關注制度執行過程。
二、增強縣級支行內部控制管理能力的建議
牢牢把握“夯實管理基礎、提高發展質量”的工作要求和“強管理之基、固發展之本”的工作主線,以轉變思想觀念為前提,以開展合規文化建設為先導,以檢查督導為手段,以推動部門條線履職為重點,全面提升縣級行合規風險管控能力。
(一)培養員工的風險合規意識。
員工風險合規意識的高低是影響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是管理層領導,比如支行班子成員、部門負責人、網點負責人、運營主管等必須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良好健全的內部控制是業務經營發展的重要保障,意識到自身在內部控制過程中需承擔的責任,真正重視內部控制和風險防控工作,對整個內控管理良好氛圍的形成起到引領作用。二是要加強對員工合規管理上的宣講和風險文化上的教育,全面落實員工合規文化“四個必須”要求(每次例會必講、每位員工必談、每日回顧必看、每次自查必檢),使員工能有效識別和防范各類風險;使“風險就在眼前、案件就在身邊”的理念在員工心中落地生根,并外化為嚴格制度執行、合規辦理業務的實際行動。三是加強對違規人員的懲處力度,對產生了后果的業務違規行為和員工風險行為,要從嚴從重處理,絕不姑息;對一些沒有產生后果的輕微違規現象,也不能不聞不問、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夠得上處理的,要處理責任人,夠不上處理的,要加強批評教育和業務培訓,有效打破“法不責眾”“、輕責不究”的局面,有效促進全員風險合規意識的提升。
(二)打造一支合格的內控管理隊伍。
縣級支行內控牽頭部門最少要配一名能力和素質都能勝任崗位的內控管理專業人員,由專門的人做專門的事,解決當前兼職人員時間有限、精力不足的問題,其它各條線也必須要明確一名兼職內控管理人員,負責條線內控管理和合規工作,提升條線檢查和監管質量。要加強對各單位負責人、運營主管內控管理能力的培養,對存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耽誤業務經營發展”錯誤想法的,進行“洗腦”式的教育,促其思想轉變、認識提升;將內控管理工作納入年度述職和考核的重要內容,內控管理不力、年度內控考核不合格的,要下崗學習甚至撤職。同時,要加強對上述人員內控管理知識的定期培訓,以管理人員思想和素質的“雙提升”,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強對內部制度的梳理、修訂和完善。
基層行在日常工作中發現的制度漏洞,要及時報告、分析和匯總,在各類檢查中也要將查找制度上的不完善、不合理,作為工作內容。本級行制度上的問題要及時修訂,以免漏洞擴大;本級行權限范圍以外的,要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提請有權行及時梳理、修訂和完善。同時,對一些新業務、新產品在辦理過程中,如發現存在明顯的制度和法律風險漏洞的,要提請上級行停止辦理,待制度完善后,再重新進入市場。與此同時,必須建立主動合規的激勵機制和違規行為的約束機制,改變目前獎懲機制與現實形勢不對等、不對應、不對稱現狀。一是要建立違規連帶責任追究制度。凡是下級行發生違規事件或行為的,同時上追兩級領導連帶責任,即:二級支行發生違規事件或行為的,除追究二級支行當事人和領導責任外,同時上追一級支行領導層責任和條線部門負責人責任。二是建立違規長期責任追究制度。在任期內發生違規行為,責任人及承擔違規連帶責任的領導無論是否已經提任、轉崗、離崗等,都必須追究其任期內的違規責任和違規連帶責任,徹底改變目前對違規當事人及應承擔違規連帶責任的領導在崗追不到位、離崗沒法追的現象。三是建立領導違規扣分積分管理制度。凡是違規直接責任人和應承擔違規連帶責任的領導,除了進行經濟、行政處罰、績效掛鉤外,還要進行違規扣分積分管理,凡違規扣分積分達到一定限度的,在一定時期內不得提任。四是建立合規積分獎勵制度。對于主動揭示問題、查找問題、分析原因,并積極主動進行整改的,以及管理行職能部門主動幫助、輔導本條線查找問題、推動整改的,均實行積分獎勵制度,獎勵積分與機構績效掛鉤,與內控評價掛鉤,與部門考核掛鉤。獎勵積分累計到一定額度以上的,可以開展各類積分獎勵活動,如可以開展合規積分兌換獎金制度。五是實現獎罰對應制度。對照各項工作的獎勵力度標準以及目前績效工資標準,盡快修訂出臺違規行為的處罰新標準,實現獎罰對稱。六是建立違規行為與風險保證金掛鉤制度。按季度在員工工資中人均切出一定額度的工資與違規管理掛鉤,一旦發生違規行為,不僅按照《中國農業銀行員工違反規章制度處理辦法》處理直接責任人,同時,直接責任人、責任區管理者的風險金全部扣除,其他知情人員也將扣除部分風險金,實現單位內部員工之間風險共擔,強化員工之間相互監督和檢舉力度,有效打破“有情不報”、“作壁上觀”的“老好人”心態,增強合規合力。
(四)落實內部控制“三個層面”職責。
要明確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不是內控部門一個條線的事,每個營業網點、每個條線部門都是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主體,要承擔與各項業務相伴而生的信用、操作、市場、流動等各類風險職責。網點和部門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同時,要落實好“三個層面”的內部控制職責,即:各營業網點和前臺業務部門要嚴格制度執行和合規操作,落實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職責;支行職能部門既要加強業務指導,以免一線操作人員觸犯制度,又要加強監督管理,切實履行盡職監督檢查責任。要根據各自業務特點及風險防范、內部控制的客觀要求,開展對本條線盡職監督工作,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輔導,督促條線問題的及時整改,強化條線輔導和督導作用。后臺監管部門要最大限度地查漏補缺,確保風險隱患無遺漏,切實發揮好監督管理的職能作用。
(五)注重”四個強化“,筑牢“四道防線”。
篇4
為落實上級行加強內控工作的指示精神,完善內控管理機制,有力防范金融風險,推進內控工作有效開展,做到依法合規經營,力爭實現全年不發生案件和重大違規事件的目標,努力塑造我行品牌形象,特制定20XX年內控工作計劃。
一、總體思路和工作目標
20XX年,我行內控工作的總體思路和工作目標是:圍繞分行黨委20XX年利潤超元的核心工作目標,堅持以抓隊伍建設、強監督、防風險、保安全、促發展為指導思想,繼續推進矩陣式內控管理模式,落實“三個同步”、“三個同責”要求,從提高網點自控、條線管理部門管控和二道防線牽頭部門協控水平入手,圍繞教育、建制、評估、監督、問責五個方面,深入開展合規意識教育,提高員工素質,提升合規操作能力,力爭實現全年不發生案件和重大違規事件的目標。
二、加強和完善內控制度建設,夯實內控工作基礎
加強和完善內控制度建設,是做好內控工作的基礎,是有效防止我行發生金融風險的關鍵。我行要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加強金融機構內部控制的指導原則》,健全完善現有的各種規章制度,統一制定業務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加強信貸管理、資金管理、會計管理、安全管理、行政管理,強化會計、出納、計算機系統等崗位和印章、密押、空白憑證交接保管的自身監管,使各項內控制度實現科學性、嚴密性、制約性和有效性,從而夯實內控工作基礎。
三、加強內控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和能力
加強內控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和能力,是搞好內控工作的基礎。一是內控人員要在學習上下功夫,努力加強自身的學習,學習內控法規政策和各項制度,樹立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理念,努力提高解決內控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能力,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內控工作的基本內涵、原則要求和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二是內控人員要在提高工作能力上下功夫,需要認清形勢,關注熱點,把握重點,協調關系,提高應變能力,真正做好內控工作,服務于銀行業務管理與經濟發展。三是內控人員要正視自身的地位和作用,調動工作積極性,發揚團隊合作精神,發揮集體的作用,樹立內控工作也是生產力的新理念,充分發揮內控工作的作用。四是內控人員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貫徹執行我行有關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統一部署,按照“責任到位、監督到位、追究到位”的要求,明確責任,加強監督,做到以身作則、廉潔自律,不能發生任何違規現象。
四、加強內控信息收集,掌握內控工作開展情況
內控信息是做好內控工作的基礎與關鍵,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內控信息體系,擴大信息系統的覆蓋面,保證信息充分流動,在此基礎上加強內控信息收集,運用好內控信息,及時掌握各機構和各條線內控工作開展情況,為內控的設計、執行、反饋提供信息保障。建立與我行及其內控管理專職部門信息聯結和定期聯系機制,及時、真實、完整地傳遞監管意圖、交流信息、溝通問題。要建立差錯信息記錄平臺,記錄各類差錯信息,加大對業務差錯整改落實的監督和相關責任人的處罰。
五、圍繞內控目標,做好排風險防案件工作
要緊緊圍繞內控目標,切實做好排風險、防案件工作,提高內控監督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1、牢固樹立全員排風險、防案件思想意識。每個員工要努力學習,掌握金融風險發生的原因與規律,把警惕風險、正視風險、管理風險、防范風險的意識深入自己的心中,在任何崗位,任何工作中,思想上崩緊安全一根弦,時刻不忘金融風險。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做到潔身自好,正確對待名利和金錢,嚴于律己,防微杜漸,夯實精神支柱,筑牢思想防線,做到工作上高標準、生活上嚴要求、作風上高境界,杜絕一切社會上的不良行為與腐朽作風。要嚴格執行各項工作制度,做到制度上面無商量,制度上面無情面,把合規管理、合規經營、合規操作落到工作實處。要理解和掌握內控要點,結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實際,處處留心,事事關心,能夠及時發現并消除存在的金融風險,通過合規守法,保證銀行資產平安,實現最大效益。
2、強化合規文化建設,進一步增強廣大員工依法合規經營意識。要組織全行員工認真學習銀監會《關于加大防范操作風險工作力度的通知》、《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銀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操守》等系列文件,加強《崗位合規手冊》等規章制度和各項業務操作規程的培訓,通過學習培訓建立起符合我行實際的內控文化。每個員工要認同我行內控文化,把內控意識和內控文化滲透到自己的思想深處,成為自己的自覺行為,深化對合規操作的認識,學習和理解規章制度,增強執行制度的能力和自覺性,形成事事都符合守法合規的工作標準,在心中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道德長城。
3、認真落實防案工作制度,排風險,防案件。要堅持案件形勢分析會制度,全員參加案件形勢分析會,提高排風險,防案件意識。對經營機構負責人和重要崗位員工實行輪崗、交流。定期對崗位交流、強制休假等管理工作進行檢查、評價和督促。要加強對基層負責人、重要崗位員工“八小時之外”及其社交圈的監督,掌握異常行為表現,及時消除風險隱患,防范案件發生。
六、有效落實內控整改機制,加強對內控問題監控分析
要根據銀監局“進行全面現場檢查”的通知精神,開展業務操作性風險大檢查,落實整改措施,規避操作性風險和監管風險。要檢查存款、柜臺操作、會計結算、信貸業務、票據承兌及貼現、銀行卡、利率管理、安全保衛及金庫管理等各方面問題,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全部整改到位。要在職能管理和業務部門自我檢查、評估的基礎上,做到按季度檢查,檢查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案件防范工作責任制及相關制度落實情況,對檢查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并督促和幫助其落實整改,強化內控管理工作。要加強對內控問題監控分析,提出整改意見與要求,幫助督促整改,不斷提高內控管理水平。
七、完善內控激勵和問責機制,強化案防高壓態勢
要完善內控激勵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違規舉報獎勵制度,要暢通舉報渠道,設立違規舉報電子信箱,鼓勵員工通過各種渠道及時反映違規問題和線索。要及時做好各項舉報核查工作,對群眾來信來電、來人來訪揭示的涉及重大違規事項的線索,要及時核查,徹底查清。要強化問責機制,對在各類檢查中發現的違規違紀責任人,要依紀據實查處。要繼續強化案件責任追究制度,對非自查發現的案件,嚴格執行雙線問責、重大案件上追兩級的規定,嚴肅查處直接責任人和領導責任人。對因領導干部不作為、亂作為引發案件或重大責任事故的,要嚴格問責、嚴肅處理。要強化案防高壓態勢,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制定鐵的紀律,不管是誰,在遵守規章制度上一視同仁,沒有特權,不搞姑息遷就,不搞下不為例,有問題一查到底,做到層層設防、處處把關、事事對照,切實抓好內控工作
篇5
關鍵詞 健康穩定 轉型 合規需求
一、保險市場合規的現狀
“合規”是由英文“compliance”一詞翻譯而來,2007年9月中國保險監督委員會制定的《保險公司合規管理指引》中明確指出:合規是指保險公司及其保險員工和營銷人員的保險經營管理行為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監管機構規定,行業自律規則、公司內部管理制度以及誠實守信的道德準則。
放開保險市場后,保險市場早已不再是人民保險一枝獨秀時代,多家保險主體紛紛進入,保險市場進入了群雄逐鹿的時代,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市場秩序較為混亂,市場競爭是非理性的競爭,部分企業在重規模、速度,輕效益、質量的經營思路下,過度倚重費用激勵的管理方式,引發了各個層級對短期利益的過度追逐,形成各企業多元化的價值觀。在市場上,手續費率和可用費用率成為市場行為的指揮棒。通過各種方式套取費用,用于商業賄賂和謀取私利,“小金庫”、賬外賬的問題屢見不鮮。以保費論英雄、依靠鋪設機構、爭奪資源拉動增長的發展模式,形成了保險業全行業的“粗放型”管理的行業特征。這種粗放型管理和惡性的競爭所帶來的后果是嚴重的,不僅僅是各公司違規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也導致了行業“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和低效益)”的狀況,企業經營效益差,更重要的是這種違法違規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保險行業的信譽,公眾對保險行業沒有信任度,保險行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受到影響。
(1)市場的不規范和非理性競爭。如前所述,保險市場的快速發展,市場的不規范與無序競爭,各主體為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主要采取了拼手續費、拼價格、拼費用等低級的非理性的競爭手段,導致了費用的不合規現象的大量出現,導致了從承保到理賠的主要經營環節的違規行為的大量出現,財經紀律受到了極大的挑戰。與此同時,這種惡性的競爭,價格的混亂狀態也導致客戶的購買心理變為誰的價格更便宜就去哪里買,市場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當市場處于一種粗放型發展狀態時,這種現象已經是不可避免的。
(2)監管力度不足和違規成本低。監管力度不夠,違規成本低,從外部的監管來看,各地保監局人力有限,面對眾多的保險主體與3~4級的分支機構,只能選擇問題比較突出,有代表性的機構進行檢查,達到以點代面的目的。開出罰單的金額還不足以達到敲山震虎的效果。沒有檢查到的機構經營管理者仍心存僥幸;從內部的監管來看,各公司對分支機構的管理人員沒有實施深入的問責,對檢查出來的問題,往往流于形式,或文過飾非,或姑息遷就,事后處罰基本上以教育為主,下不為例,違規的成本過低,造成經營管理者沒能從思想上認識到違法違規的后果的嚴重性。
(3)經營者依法經營意識淡薄是關鍵因素。保險業各主體盡管考核機制不盡一致,但最終結果都是在要經營效益的同時,還要考核基層公司的保費規模、市場份額。各級經營管理者在發展與合規的尺度的把握上差異較大,部分經營者在市場不是完全規范的前提下,為獲取更多的保費,更大的市場份額選擇了違規經營。
二、合規經營對保險公司發展的影響
保險市場不規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保險市場的初級階段所決定的,但是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保險市場正處在一個轉型的關鍵時期,這種轉型將推動內外環境的變化,合規經營將成為轉型的一個重要特征,同時也將加快企業合規化的進程,轉入良性循環的軌道上來。
(1)有助于降低保險公司的合規風險。近年來,保險投訴、行政處罰案件逐年上升,凸顯出合規管理對保險公司規范經營和保險監管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幾年來市場的無序競爭,全行業都付出巨大的代價,不僅是經濟上的,還包括行業的形象與聲譽。加強保險合規管理不僅成為當前保險業規范經營的當務之急,更是全行業的共同認識。
(2)有助于保險公司防范聲譽風險。由于保險公司各級機構及員工的違規行為,使公司遭到處罰,不僅經濟利益受損,同時會使高層的管理人員陷入尷尬的境地,使員工和客戶的信心和忠誠度削弱,并造成公司重大的戰略舉措被迫放棄或擱置。監管處罰只會造成一時的財務損失,更重要的是耗費巨大精力、財力建立的良好聲譽會遭到腐蝕。而當合規成為公司的一種文化,成為員工與經營者的共同理念,違規行為將成為眾矢之的。
(3)有助于保險公司發展自身的合規需求。出于短期經營業績的考慮,一些保險公司的業務部門對保險監管政策采取抵觸和規避的態度。而當市場轉向規范,作為市場主體的保險公司為了獲得長期、穩定、健康的發展,在建立合規管理機制并設置合規部門后,不僅不會抵觸和規避,而是會以一種開放的心態來對待,會在公司內部宣傳合規理念、培育合規文化,使之成為公司的基本經營理念。當合規成為一種自發自覺的行為時,保險監管的政策將變得易于執行。
(4)有助于鎖定管理者的合規責任。公司的經營決策是掌握在公司管理層的手中,合規部門對公司的經營決策行為沒有否決的權利,但它有權將發現的違規事項不受阻礙地報告給公司更高層級的管理人員。公司的各層級的管理者都是違規風險的首要責任人,沒有任何理由來逃避承擔責任。
(5)有助于培養員工的合規自覺性。合規機制的建立,有助于員工知悉監管規定與內控要求,便于提高員工的主動合規意識,增強員工的合規責任和合規自覺性,降低過失違規與主動違規的概率,進而提高保險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培養一支合規的從業人員隊伍。
(6)有助于公司對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保險公司建立合規部門后,上傳下達有關監管政策和信息將由合規部門來完成。它要負責向公司管理層報告最新的監管政策,提供有關合規建設方面的合理化建議,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定期的合規培訓,確保能夠正確理解和把握政策精神,及時發現主堵塞公司管理中的漏洞。
三、加強保險公司合規管理的措施
雖然,各中資保險公司已借鑒國際金融業的經驗,開始重視合規管理機制和設立合規部門的重要性,但目前,合規管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合規經營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依法合規還只是留于表面。保險業的合規管理仍需要進一步加強,建議實施以下措施:
(1)構建完善的合規管理體系,建立合規第一防線。內控建設與風險防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具有有效的組織保障和科學的運行程序,是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保險監管部門要總結這幾年來保險市場發展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出臺相關的合規管理指引,為保險公司的合規管理工作提供政策指引,改變以往哪里出現問題治哪里的治標不治本的局面。保險監管理部門在保險公司經營全過程監管,加大懲處力度的同時,更要分析違規背后的成因,光堵不疏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要協調相關部門來解決,從而規范市場行為,從根本上避免違規問題的再度出現。保險公司也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完善,不斷更新,上下保持緊密的溝通,使經營活動做到有規可依,不給違規行為留下可乘之機。
(2)提高管理者的合規意識,有效落實對管理者的問責制。企業管理者的內控合規意識是決定企業發展的關鍵,經營管理者具有決策權,經營者的觀念決定企業的發展思路。要加強對管理者的培訓,要著重于對管理者進行主動合規、合規創造價值等理念教育,要將樹立合規觀念、強化合規意識放在首位,樹立正確的發展觀與業績觀,筑牢合規思想防線,堅守合規經營底線,這樣保險企業才能朝著健康發展的目標前進。過去存在的很多違規問題屢禁不止的原因就是問責機制尤其是對管理者的問責機制的缺失,違規成本過低。亂世要用重典,矯枉過正。在合規的過程中,要嚴肅處理違規問題,強化問責制度,加大處罰力度,最主要的是建立各級機構的管理者對嚴重違規行為承擔第一責任人的制度,要將領導干部的任免與晉級與合規經營有機結合,提高違規成本,筑起依法合規的防火墻。
(3)加強企業合規培訓,培養全員合規文化。在全行業、全員范圍內開展深入的合規教育活動,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績效觀以及職業價值觀和道德觀,將合規教育常態化和制度化,努力培育公司的合規文化,弘揚正氣,抵制歪風邪氣,在依法合規經營的思想上達成高度的統一。積極倡導和營造“以合規為榮,以違規為恥”的作風環境和文化氛圍。制度不能改變人,但文化可以改造人,培養公司的合規文化的同時,也將培養出一大批合規經營的人才。
(4)充分發揮監督機制的作用,加大信息技術的投入。通過保險公司內部的各類監督審計以及合規部門的建立與建設,健全組織架構,充實管理與專業人員,充分發揮其合規監督的職能。一方面,充分利用公司內外部審計的結果促進企業的依法合規經營,推動審計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全員的力量,對違規事項可以進行舉報,實現全員的監督管理,對舉報事項查實后切實進行處理。信息技術力量是合規管理人員的一個薄弱環節,在進行合規建設的過程中,要加大信息技術的投入,利用信息技術將內控合規和風險防范工作系統化。要實現各部門的共同參與,將現有業務流程進行全面的梳理,從內控合規的角度提出更為完善的業務需求,完善可能存在的管理漏洞。同時加大信息技術的投入,可以實現一些非現場的監督與檢查,可以更加方便地進行數據的分析、匯總,從而使合規人員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高成為可能。
(5)提高產品性能與服務,提升客戶的消費理念。保險公司的競爭與其產品的同質性存在一定的關系,由于各家公司產品性能上沒有太大的差異,所提供的服務也基本一致,經營的是完全競爭型的產品,而不是具有壟斷性的產品。為此,人保公司要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就要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技術創新、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和企業文化方面入手,開發有特色的產品,提供有特色的服務,從而形成異質性(別人不能復制)的產品,避免更多的競爭,給公司在創造價值和降低成本方面爭取到更多的利潤空間。新產品的開發要適合不同類型消費者需求,為消費者提供有增加值的服務,要符合客戶的真實需要,是真正的“標新立異”的經營。對消費者來講,保險也是一種商品,能夠在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時,又能有實惠的價格,優質滿意的服務,這才是消費者的首選。通過產品與服務的特殊性、優質性,才能吸引消費者,從而轉變消費者過去購買保險貨比三家,只比價格的消費理念,使其更看重保險公司的經濟實力、品牌與服務等方面的軟實力,綜合性地進行判斷選擇。當客戶的選擇標準回歸理性時,以價格、手續費等非理性的競爭手段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必將從另一種角度推動保險公司的合規經營。
篇6
關鍵詞:風險;信貸;貸后管理
中圖分類號:F61 文獻標識碼:A
自郵政儲蓄銀行信貸業務開辦以來,信貸風險就如影隨形。隨著各項信貸業務的迅速發展,如何保證在獲得信貸收益的同時有效控制信貸風險,是目前郵政儲蓄銀行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貸后管理工作是郵政儲蓄銀行防范信貸風險的一個重要步驟,在郵政儲蓄銀行信貸管理中處于核心地位,是信貸業務全流程中歷時最長、風險最大的環節,也是郵政儲蓄銀行信貸資產安全收回本息的根本保證。因此,加強貸后管理對于防范信貸風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加強貸后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有三類,即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銀行的經營績效主要以投放貸款形成的盈利及貸款的回收來體現,因此,銀行因借款人違約導致損失的風險即信用風險,將是銀行面臨的最主要風險。
從各家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看,嚴格落實好貸前調查、貸中審查審批和貸后管理三個環節,是形成優質貸款的保證。不良貸款雖成因各有不同,但就其對銀行資產造成損失的程度而言,更多的是貸后管理工作失效所致。
各種研究和調查表明,銀行不良貸款的形成主要受貸前調查、貸后管理及借款人違約三個因素影響,其影響力指數分別是30%、40%、30%,而貸后管理作為銀行內部控制制度的最后防線,在預防不良貸款方面通常具有比貸前調查更重要的作用,通過優質高效的貸后管理,可以及時跟蹤和發現借款人經營狀況的變化及貸款使用情況,彌補信貸員貸前調查工作數量和質量上的不足,從而最大程度降低不良貸款的發生概率。
2、郵政儲蓄銀行貸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貸后風險管理意識薄弱,信貸人員對貸后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首先,作為新生商業銀行,隨著各類信貸新產品的不斷推出,郵政儲蓄銀行為保持快速的信貸增長勢頭和迅速擴大市場份額,目前對于信貸人員的考核體系主要還是以業務發展為主,涉及貸后管理的考核指標偏少,考核處罰力度偏弱。在這種政策導向下,無論是信貸管理人員還是信貸員,自然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增量業務的營銷和拓展中,忽視存量業務的貸后管理工作。與此同時,貸后管理工作需要付出較多成本,但取得的工作成效并不明顯,信貸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得不到提升,貸后管理工作怠于執行。
其次,信貸人員在風險管理意識上存在認識誤區,認為信用等級較高、保證擔保有效、抵押物價值充足、能夠正常還本付息的客戶都屬于好客戶,先入為主地認定借款人在短期內不會淪落到資不抵債和無力償債的境地,忽略了信貸風險的不可預見性,從而削弱了貸后管理在信貸風險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2.2 貸后管理制度建設不健全,基礎工作較為薄弱
健全的制度體系是實現規范、有效貸后管理工作的前提,但從實際情況看,郵政儲蓄銀行在貸后管理體系上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近年來,郵政儲蓄銀行的信貸業務發展迅速,新的信貸產品不斷推出,但相應的信貸管理尤其是貸后管理制度卻沒有及時健全配套,形成貸后管理制度的“盲點”、“盲區”;同時,由于有限的貸后管理規定散布在各階段制定的各項信貸規章制度中,類多量大、缺乏系統性且操作性不強,不利于信貸人員進行全面學習、掌握和操作使用。
此外,貸后管理基礎工作也比較薄弱,主要表現在信貸員移交信貸檔案不及時,對查出問題的整改也不夠重視。在營銷思維主導下,部分信貸人員甚至在發現貸款客戶未按合同約定使用貸款時,也不采取必要的信貸控制措施,只是編制與事實不符的貸款使用情況跟蹤檢查表人檔等。
2.3 貸后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
一是貸款用途監控不到位。貸款發放后,信貸人員缺乏對信貸資金用途的控制和掌握,出現實際用途與借款合同約定不一致的情況。
二是客戶動態跟蹤管理不到位。信貸人員對于部分客戶的貸后檢查流于形式,沒有及時發現、分析預警信號,并未提出和執行有效的處置化解措施,失去了處置化解風險的最佳時機。
三是抵押物管理不到位。信貸人員缺乏對抵押物的現場檢查,存在一抵了之、不管不問的情況,動態重估流于形式,有些抵押物已經毀損、滅失、被處分,信貸人員卻不知情。
四是貸后檢查流于形式。部分信貸人員未按規定時間和頻率做貸后檢查;或者貸后檢查不認真,對客戶提供的情況不進行分析核實直接轉述到檢查報告中;個別信貸人員工作粗放甚至閉門造車,存在貸后檢查報告內容雷同的現象。
2.4 貸后管理問責弱化,未能起到警示作用
郵政儲蓄銀行每年都會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貸后管理檢查工作,每次發現的問題都不少且屬于雷同、屢犯,但很少嚴格執行有關問責處罰規定,往往只是對發現的問題以檢查報告的形式進行通報或者處以少量的罰款,對責任人追究力度偏弱,難以促使信貸人員加強貸后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貸后管理工作習慣,真正重視貸后管理這個重要環節。
2.5 信貸人員素質偏弱,無法有效地完成貸后管理工作
近年來,雖然郵政儲蓄銀行各級領導非常重視信貸工作,不斷將年紀輕、學習能力強的大學畢業生充實到信貸崗位,改善原有從郵政和郵政儲蓄員工轉型而來的信貸人員素質過低問題,但目前仍存在信貸隊伍素質參差不齊、風險識別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差異較大的現象。特別是部分信貸人員財務分析能力明顯不足,不能有效地進行信貸風險識別與度量、客戶評級和貸款風險分類,不能準確預測借款人現金流量的發展變動趨勢并對客戶償債能力進行分析,從而無法對信貸風險進行有效監督。
此外,郵政儲蓄銀行對信貸人員的貸后管理培訓『力度不夠,部分信貸員乃至信貸管理人員對貸后管理的制度規定、檢查內容和方法技巧等模糊不清,無法有效完成貸后管理工作目標。
3、郵政儲蓄銀行加強貸后管理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建議郵政儲蓄銀行從加強貸后管理工作機制和建立貸后管理長效機制人手,采取多種措施逐步改善現有的貸后管理工作狀態,以提高貸后管理水平,促進郵政儲蓄銀行信貸業務持續穩健發展。
3.1 轉變貸后管理觀念
首先,郵政儲蓄銀行要明確貸后管理是信貸管理的重要環節,信貸人員應樹立全程管理理念,明確貸后管理同貸前調查、授信審批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克服“重貸輕管”的工作傾向,樹立信貸業務全程監控、全員參與的理念。
其次,應加強對信貸人員的培訓,強化貸后管理風險意識,使信貸人員意識到信貸風險無時無刻不在,風險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將風險管理工作落實到日常工作的每個環節。
再次,加強與信貸業務支持保障部門和人員的溝通,培育全員參與貸后風險管理的意識。只有信貸業務各相關部門共同努力,時刻關注信貸資金的使用情況,對借款人的經營
和財務狀況、特別是現金流情況做到動態監測,才能及時發現信貸風險預警信號,從而及時采取預防性或補救性措施,減少信貸資產發生損失的可能性,提高貸后風險管理水平。
3.2 完善貸后管理制度體系建設,明確貸后管理工作的任務和目標
郵政儲蓄銀行應根據目前貸后管理的實際情況和管理要求,盡快建立起完善的貸后管理制度體系,規范貸后管理操作流程,明確貸后管理流程的相關責任部門、主要責任人和相應的責、權、利等。同時,建立明確的貸后管理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郵政儲蓄銀行要提高貨后管理水平,最根本的是要明確貸后管理的工作任務,為相關人員的貸后管理工作指明方向。例如,可以結合貸后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對信貸人員在貸后管理中必須關注和做到的最核心風險控制點予以明確,這不僅有利于信貸人員實際貸后管理操作,也有利于信貸檢查人員監督信貸人員的貸后管理工作是否扎實、到位。在此基礎上,郵政儲蓄銀行還要為貸后管理人員提供明確的風險預警信號,為貸后管理工作指明工作方向。
3.3 加強內控,建立完善的貸后管理考核體系
一是要加強內部檢查,建立橫向制約機制。郵政儲蓄銀行可采取定期檢查和臨時抽查的方式對信貸人員貸后管理制度執行情況和執行效果進行檢查。
二是明確不同信貸崗位和人員應該承擔的貸后管理責任。要明確貸款出現風險時,放款操作人員要對操作性風險負責,貸后管理人員要對檢查失誤、清收不力負責,信貸管理人員乃至高級管理層人員也要對重大貸款損失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三是嚴格執行貸后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對于每次貸后管理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郵政儲蓄銀行應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嚴格的問責和處罰,在對所有信貸人員起到警示作用的同時,促使他們真正重視貸后管理環節,從而加強貸后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此外,一旦貸款出現問題,相關的放款操作人員、貸后管理人員甚至高級管理層應對由于個人工作失職而造成的貸款風險或損失承擔相應的責任。
3.4 將貸后管理與客戶服務相結合,實現雙贏目標
貸后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面對日益復雜的市場風險環境,郵政儲蓄銀行的貸后管理手段也要不斷推陳出新。
一是借助科技手段強化貸后管理,加強電子化建設,在郵政儲蓄銀行內部系統設置風險預警指標,提高風險監測的效率。
二是利用郵政儲蓄銀行內部會計信息,掌握客戶結算頻率、現金流量、貨款回收率等信息,做到既要發現問題.對即將發生的變化及時預警并果斷采取應對措施;也要從中發掘新的商業機會和滿足客戶新的業務需求。
三是通過不斷探索,逐步建立適合郵政儲蓄銀行實際情況的信貸風險數據模型,量化數據監測風險。
四是堅持貸后管理與業務經營相結合。貸后管理是密集跟蹤客戶生產經營動態的過程,也是重要客戶的營銷環節和機會。因此,郵政儲蓄銀行可在做好貸后管理、防范信貸風險的同時,有效挖掘客戶需求,對客戶加強相關業務滲透,在全方位拓展業務品種的同時提高客戶滿意度和綜合貢獻度,使客戶自愿配合貸后管理工作,在加強郵政儲蓄銀行對客戶貸后監控的同時,有效提高郵政儲蓄銀行的綜合收益。
3.5 加強信貸隊伍建設
信貸人員是郵政儲蓄銀行實施貸后管理的主體,信貸人員素質的高低決定了貸后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郵政儲蓄銀行應通過全面、系統的培訓提高信貸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信貸人員的職業敏感性。
首先,要提高信貸人員的職業責任感。只有具有明確責任感、使命感的信貸人員才能在工作中勇于負責,敢于負責,才能真正站在郵政儲蓄銀行的角度履行自己的義務,盡心盡力地為客戶服務,挖掘客戶潛力,發現客戶風險預警信號,采取相應的措施防范和化解信貸風險。
其次,要提高信貸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履職能力。信貸人員應熟練掌握郵政儲蓄銀行各項信貸規章制度,使信貸業務滿足合規性要求,在源頭上防范和降低信貸風險;同時,信貸人員還應掌握必要的財務、法律等相關知識,提高對客戶信用風險的分析能力,能夠較為準確地分析客戶的經營能力、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合理預測借款人未來的償債能力和現金流量的發展變動趨勢,及時啟動預防性或補救性措施。
最后,提高貸后管理水平,必須明確掌握貸后風險管理預警信息,及時捕捉風險預警信號,建立有效的匯報路徑,確保各級信貸管理人員能夠及時掌握預警信息,積極采取風險管理預案化解信貸風險。
篇7
(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 350003)
【摘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和金融業務的深入結合,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互聯網金融對支付結算業務產生巨大影響,在優化支付服務和業務創新的同時,也在業務合理性邊界、資金安全、客戶信息安全等方面存在風險隱患。文章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對支付結算業務的有利和不利影響,并由此提出相關政策建議,供監管部門決策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支付結算 影響 對策
一、互聯網金融對支付結算的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的有利影響
1.互聯網金融優化了支付體系服務效能。一是互聯網金融的低成本運作和平臺的客戶量可以彌補傳統銀行業在零售支付服務方面的不完善。互聯網應用的大眾化和金融服務普惠功能的提升已經呈深度融合、相互促進的大趨勢,“ 絲金融”屬性明顯。二是在網絡信用普遍缺失的情況下,以支付寶為代表的支付機構開創“擔保交易”的支付流程,提高了網上交易中商家和消費者的相互信任,促進交易成功實現。三是分擔了支付壓力。從事網絡支付的支付機構應用先進的云計算技術和產業鏈合作,利用互聯網安全技術分擔央行支付系統、銀行業金融機構行內系統等現行支付系統的支付壓力和支付風險。
2. 互聯網金融將帶來互聯網式的業務創新。雖然當前互聯網金融還處于試水階段,但是具有互聯網基因的金融服務,必然帶來互聯網式的行業創新。互聯網金融有兩大金融創新的爆發點:一是大規模行為分析能力。從事互聯網金融的支付公司可以通過對數字足跡的挖掘和分類整理,推動更加精準的金融投資品、支付產品的設計。二是互聯網金融平臺化趨勢必將形成。不同于傳統的銀行和基金公司將最重要的服務資源投入到20% 的大客戶中,互聯網金融能將許許多多小投資者聚在一起,如余額寶形成一個巨大的資金和用戶量優勢,截至2014年3 月底, 其基金總額已超過5 000 億元, 用戶超過8 100 萬。更多的投資選擇余地和數據分析支持能力,再加上逐步形成的金融投資服務,將使互聯網金融成為一個金融平臺,而非一個簡單的投資渠道。
(二)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問題
1.業務合理性難以界定。由于互聯網金融業務合法性難以界定,導致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游走于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區域,網絡支付平臺就有可能成為“幫兇”。如與傳統業務相比,包括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在內的創新業務,涉及不少新的技術、新的流程和新的識別技術,這些金融創新無法受到既有規則管轄,存在一定風險隱患。目前,在對互聯網金融監管沒有建立相關安全技術標準、統一的業務規則和相應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安排的情況下,監管部門如果僅通過后續“叫停”的方式,容易引起支付機構的強烈反應及社會的強烈反響。
2.存在支付風險。一是交易對象不清。互聯網金融交易虛擬化、交易對象跨區域,甚至跨國界,交易對象難以確認,風險難以掌握,且互聯網金融交易時間短、速度快和交易頻度大,若發生風險,不利于開展風險防控,同時不利于資金的追蹤及交易流水的還原,對反洗錢和賬戶實名制制度產生較大的沖擊。二是存在客戶信息泄露、資金被盜的風險。目前對互聯網金融安全構成較大威脅的是有人通過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非法獲得個人和企業支付信息,容易通過網絡廣泛傳播客戶信息等。除此以外,與傳統商業銀行有著獨立性很強的通信網絡不同,互聯網金融企業處于開放式的網絡通信系統中,這就導致互聯網金融體系很容易遭受計算機病毒以及網絡黑客的攻擊,容易造成客戶支付信息泄露、客戶賬戶資金被盜。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在過去半年因網上購物遭遇問題的網民達2 010 萬人,其中因個人信息泄露和賬號密碼被盜分別占42.9% 和23.8%。
3.資金的第三方存管監督尚不完善。2013 年,人民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2014 年,人民銀行公布了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銀行清單。但是,目前支付機構對客戶備付金存管并未完全到位,資金第三方托管機制未完全建立。在此情況下,部分客戶資金仍沉淀在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賬戶中,有可能存在資金被挪用甚至被攜款跑路的道德風險。這不僅將對客戶帶來資金損失,也容易影響整個行業的形象。
4.增大央行進行貨幣信貸調控的難度。由于互聯網金融企業不受法定存款準備金體系的約束,這實際上導致了貨幣乘數的放大。隨著余額寶的快速擴張,其他支付機構也紛紛開發類似產品,如騰訊財付通、百度百發等。在互聯網金融熱潮的推動下,目前我國貨幣市場基金規模已突破1 萬億元,約占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的1%,占銀行理財產品的10%。而網絡支付平臺的便捷性,如資金由支付寶轉入、轉出余額寶的“短、頻、快——操作時間短、可頻繁操作、資金快速到賬”的特點,讓越來越多的人將資金轉入余額寶,加速了貨幣成數的放大。
二、監管對策
1. 加速立法,明確監管方向。建議盡快界定互聯網金融的范疇、市場操作規范和監督管理主體等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制定相應的行業技術和業務標準,主動進行業務監管,避免后續“叫停”監管方式帶來的被動。在互聯網金融的網絡支付方面,人民銀行作為支付機構的首要監管部門,也應盡快在各個細分領域出臺相關管理辦法。加強對參與互聯網金融的支付機構(以下簡稱支付機構)的指導培訓,針對已經存在或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隱患和苗頭進行風險提示,密切關注、因勢利導,從健全內控機制、完善支付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強化風險防控,提升支付機構內在抗風險意識和能力。
2. 鼓勵創新,進一步防控風險。互聯網金融開展的業務創新,經常可能涉及現有法律法規的空白地帶和不清晰的規定, 由于缺乏現有的制度約束,依靠企業內部的有效合規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鼓勵互聯網金融發展創新的理念、方向、政策不變的前提下,應堅持“底線思維”,要求支付機構業務創新準備階段不僅對照現有的法律法規合理識別和評估風險,還需要從更廣的角度,根據一般的法律原則、市場慣例和支付機構合規管理目標,識別實施方案中及業務開展過程中發生的潛在合規風險。從自身實踐中總結國內外支付機構的先進經驗,強化合規管理,注重從戰略上控制風險,把合規管理和內控建設作為機構發展的生命線和基礎來抓。
3. 推進互聯網金融實名制建設。推行互聯網金融業務辦理過程中的身份認證、網站認證和電子簽名等實名制度,要求支付機構要認真落實反洗錢制度,嚴格按照要求對客戶身份真實性進行識別,按規定設置支付業務系統中的客戶身份信息要素,實行動態管理和更新,確保發生的每筆交易應具可追溯性。
4. 加大客戶備付金管理。備付金管理是互聯網金融監督管理工作的生命線,必須從業務、制度、系統等多方面建立嚴密的監控網絡,防止備付金被占用、挪用、隱匿。一是定期審查支付機構自有資金和備付金賬戶。結合支付機構報送支付業務數據、自有資金、備付金賬戶的銀行對賬單,與支付機構報送給稅務的財務審計報告進行核對,防止少報、瞞報備付金數據。二是為防范系統性支付風險,應積極探索建立風險準備金制度,作為客戶備付金的風險補償機制。風險備付金擬從稅后利潤、高管工資和控股股東分配股利、發行或配送所獲資金及營業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并繳存至人民銀行。
5. 完善信息保護措施。支付機構應當按照客戶金融信息保護的要求,依法合規收集、保存、使用和對外提供客戶信息。一是建立客戶身份信息保密制度,設置信息安全崗位,明確崗位在信息安全管理過程中所承擔的責任。二是加強關鍵崗位員工的安全培訓,確保員工了解各自崗位職責以及違反安全規定可能導致的后果,使安全保密意識滲透到每個員工觀念、意識、思想、行為中去。三是引導支付機構優化信息保護管理流程,完善信息保護的內部管理制度,將覆蓋信息采集、處理、傳輸、維護的全流程管理納入支付機構風險管理過程,明確信息泄露風險控制點,及時更新防火墻、身份識別認證、數字簽名等網絡安全監控技術,防止惡意竊取客戶信息的行為。四是加大對客戶的安全提示教育。通過各種宣傳渠道向公眾提供通俗易懂的安全操作指南,提示相關的安全風險和注意事項。開設安全教育專欄,提醒公眾謹防虛假地址連接,注意對支付通道的敏感信息進行保護。
6. 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將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保護納入金融消費者保障范圍。完善互聯網金融投訴機制,暢通互聯網金融消費的投訴渠道。通過行業自律,建立互聯網金融行業數據平臺,以平臺風險提示信息,通過主流媒體對非法互聯網金融平臺、高風險互聯網金融產品及支付業務風險等及時向投資參與者進行預警、提示,人民銀行等主管部門重點關注和擇機檢查其業務開展情況。
篇8
【關鍵詞】 財務公司; 財務集約化; 風險管控
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是一類特殊的金融機構,它是企業集團產融結合的產物,在企業集團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家電網公司名列2008年《財務》全球企業500強第24位,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財)作為其專業的財務公司,緊緊圍繞國家電網公司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的戰略目標,其角色定位是國家電網堅強的資金管理平臺。
一、加強業務部風險管控的必要性
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在公司一屆三次職代會暨2010年工作會議中提出了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的工作思路,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三個建設’為根本保證,以建設堅強資金管理平臺為核心,積極服務國家電網公司‘兩個轉變’,全面增強公司‘三個能力’,努力實現‘三個發展’任務”。該工作思路的明確提出,使公司廣大財務人員對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電網公司加強人財物集約化管理及信息化建設的工作部署有了更正確的認識,對切實承擔起中國電財賦予業務部的“資金歸集平臺、金融服務窗口和風險防范前沿”重大的職能與責任有了更為清晰的定位,對業務部的發展任務有了更準確的認識。深入貫徹公司“兩會”精神,進一步加強業務部風險管控能力建設,為國家電網公司全面實施集約化管理提供堅實的基礎,切實提高未來競爭能力,是江蘇業務部目前及今后的工作重點和努力方向。
二、業務部風險分析
中國電財主要業務是為國家電網公司及其成員單位以及經銀監會核準的服務對象辦理資金結算、存款、貸款、融資租賃、票據承兌、貼現、債券承銷以及證券投資、財務顧問等業務,截至2010年9月,中國電財擁有5家區域分公司及20家省級業務部。公司總部、分公司、業務部三級的組織架構賦予了角色定位、業務的層次性與差異性,風險在各層級的表現形式及防控重點也不盡相同。進行風險全面管控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求充分考慮公司總部、分公司、業務部三個層面的業務特點,對風險管控體系進行整體設計,并確保不同層級風險管控體系的銜接及一致性(如圖1)。
業務部作為金融服務窗口和資金歸集平臺,也是風險防范的前沿。以江蘇業務部為例,其主要業務包括信貸業務、營業結算業務和資金業務等。
(一)信貸業務
業務部嚴格執行公司信貸制度和流程開展信貸業務,配合分公司做好貸款的貸前、貸中和貸后管理工作。
由圖2可知,江蘇業務部在整個信貸流程中涉及業務受理和貸后管理兩步。業務部建立、健全貸款業務臺賬,并與華東分公司信貸部、營業部及時核對,確保各項貸款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貸款利率執行方面,如遇有利率調整,按照華東分公司的調整利率通知配合進行相應調整。業務部及時按規定提前發出貸款付息通知和《貸款到期通知書》。業務部信貸合同和檔案原件均由分公司統一歸檔管理。業務部貸后檢查按照公司總部規定的時間間隔要求,配合華東分公司信貸部做好貸款單位資金使用、生產經營情況的分析,及時掌握企業的動態信息。
(二)營業結算業務
營業結算業務中涉及內部賬戶和集團賬戶兩類賬戶。內部賬戶是指客戶單位在中國電財開立的賬戶,集團賬戶是指按規定可以直接在商業銀行開立并可以進行相關結算的賬戶。在集團賬戶業務中,江蘇業務部開立的是一級賬戶,成員單位是二級賬戶,二級賬戶的變化實時反映在一級賬戶中,由此實現一級賬戶、二級賬戶的聯動,從而集中資金。而內部賬戶的收款業務中,業務部根據銀行收款回單同時在會計核算系統中增記客戶單位賬戶和江蘇業務部總賬戶數額;內部賬戶的付款業務中,在匯總客戶單位的付款憑證進行會計處理時,需要根據客戶支付額度及時與銀行進行換票。營業結算業務中應該關注操作風險,嚴格按照制度與規定,將全面風險管控理念嵌入到標準化的流程之中。
(三)資金業務
在資金管理方面,業務部嚴格按照公司規定流程辦理內部融資業務,經業務運營系統、書面申請單雙重審批控制,經業務部領導審批簽字后方可出款。業務發生后及時更新內部融資業務臺賬,保證利息計算準確、資金劃轉及時。為了更好地防范和控制流動性風險,業務部制定了流動性風險應急預案,以確保客戶資金安全和業務部資金備付安全。
三、加強業務部風險管控的建議
業務部應該結合自身需求和階段性戰略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和實施工作,由上到下,由點及面,層層深入,最終實現全面風險管理的整合與提升。下面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以及對內部控制、全面風險管控等理論的學習,就加強業務部風險管控能力建設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
(一)認清形勢,查找不足,切實做好風險管理基礎工作
針對公司“兩會”提出的公司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業務部要自我解剖,對癥下藥,處理好安全和效益、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的關系,切實提升風險管控能力,確保業務健康持續發展,為業務部全面完成各項經營任務保駕護航。
(二)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樹立全面風險管理意識
樹立全面風險管理意識對于中國電財基層業務部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公司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應結合開展“依法治企”活動的有關要求,圍繞業績考核指標建立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各部門要積極行動、參與,開展好互動和交流溝通,真正找出公司發展中的風險源,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預防和降低風險,實現開展全面風險管理的最終目標。業務部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認真落實公司業務部建設方案的要求,切實克服業務部人員數量較少和風險控制力量相對薄弱的困難,主動進位,極盡責任,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加強風險、內控、合規管理,充分發揮業務部資金歸集、金融服務和風險管理的職能,為網省公司提供全面優質的金融服務。
(三)強化制度建設,切實提高執行力
依托三級管理體系,積極推進管理流程再造和優化,構建統一的業務模式和操作規范,形成與財務集約化管理相匹配的縱橫有序、管理規范、運轉高效的流程體系;通過滾動修訂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實施細則和指導意見,提高制度體系的科學性、系統性和有效性,構建適應公司經營管理模式調整、適應財務集約化管理要求的制度體系,強化執行力建設,有效提升內控水平。
(四)改進風險監測與評估技術,提高風險量化管理水平
先進的風險管理需要先進的管理工具支撐。結合銀監會現場檢查意見,公司應當開發和運用風險量化評估的方法和模型,對操作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各類風險進行持續的監控,完善風險評估方法,提高風險量化管理水平。公司上下應協調互動,在現有關鍵風險指標(KRI)的基礎上,按照操作風險所處的地理、客戶、產品、流程及價值鏈中的位置,進一步拓展應用KRI指標的廣度和深度,真正發揮其在風險管理中的關鍵作用;建立包含對違約概率(PD)和違約損失率(LGD)進行評估的二維評級體系,深入挖掘客戶因素和內部控制機制風險因素,通過精準度量風險,依據風險水平計量,有的放矢地進行操作風險管理和信用風險管理;設立最低備付預警額度、備付率、存貸比等資金監測指標,設置預警邊界,對指標進行動態監控,根據流動性缺口及時發出風險預警,制定備付資金調節方案,確保資金備付安全。
(五)建立健全風險應急預案體系,及時防范化解風險
應急預案是在突發事件出現時而采取的控制事故發展的方法和程序、采取止損行動的步驟和綱領,以預先作出科學而有效的計劃和安排。應急預案體系就是針對不同機構、部門可能發生的各類突發事件制定系統的總體預案。針對國家電網財務集約化管理帶來的內外部變化,在已制定各類風險預案的基礎上,制定實施財務集約化管理各項工作的相應應急預案,提高在財務集約化管理實施過程中面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提高對風險事件反應的靈敏性、及時性和有效性。針對各類風險,結合業務部實際,制定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應急預案,細化應對措施。加強重大突發風險事件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明確重大突發風險事件應急演練的過程和處置程序,提高全員風險防范意識和重大事件應急處理能力。
(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育優秀的企業文化
堅持“以人為本”,培育高素質人才隊伍;繼續加強內部員工的持續培訓,確保員工具備應有的專業素養,能勝任本職工作;繼續深化、加強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建立人才的專業序列通道;積極加強重視風險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和儲備,培養一支通曉財務、金融、法律等多個領域的復合型風險管理人才隊伍。同時,以良好的企業文化為支撐,加強風險管理文化建設;結合公司開展的企業文化“四統一”主題實踐活動,統一布置,統一推進,加強宣傳溝通,增強員工主動合規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推行誠信正直的職業操守和價值觀,使員工從“要我做正確的事”向“我要正確地做事”轉變,塑造優秀企業文化。
【參考文獻】
[1] 杜勝利,王宏淼.財務公司――企業金融功能與內部金融服務體系之構建[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 馮云飛.中國財務公司的功能定位[J].企業改革與管理,2004(5).
[3] 龔娟娟.我國財務公司功能與業務創新實證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6.
[4] 韓月紀.財務公司存在的問題及其發展建議.[J]經濟論壇,2007(19).
[5] 何華,李詩.論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可持續發展.[J]當代經理人,2006(16).
[6] 李偉.國內外財務公司比較研究[J].財會月刊,2006(2).
[7] 馬亞軍.電網企業“十一五”融資之道[J].國家電網,2007(7).
[8] 龐明芳,劉滬湘,來廣志等.中國電財為集團資金集中結算模式創新研究[G].中國電財獲獎課題論文匯編,2008.
[9] 史可新.充分發揮財務公司功能,強化集團資金集約化管理――中石化財務公司案例分析[J].中國電財,2009(8).
篇9
現在,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20*年度規劃實施情況,請予審議。
20*年,是《城鄉規劃法》頒布實施的初始之年,也是城鄉規劃工作的關鍵之年。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支持和監督下,我們認真執行《城鄉規劃法》,各項工作得到扎實有效地開展。
一、實踐三項舉措,確保《城鄉規劃法》順利實施
按照“落實突破年”活動,結合《城鄉規劃法》的頒布實施,實踐以下三項舉措。
(一)明確城鄉規劃修改程序
按照城鄉規劃未按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的法律要求,明確總體規劃的修改需上報省政府審批,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修改全部要上報市政府審批。涉及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修改需組織專家、部門審查,召開聽證會或其他方式征求公眾、利害關系人的意見,使“陽光規劃”進一步得到深化。一年中,市規劃局接待群眾來電、來信、來訪30批次,有關建議、意見54條,并及時給予解釋、處理。
(二)明確規劃行政許可范圍
按照不得在城鄉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以外作出規劃許可的法律要求,明確未列入詳細規劃的地塊一律不予規劃許可。在城區控規覆蓋率達到100%的基礎上,要求各鎮及時編制和調整規劃區內控制性詳細規劃,使各鎮規劃區內控制性詳細規劃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同時,編制各鎮鎮域內農民集中居住區詳細規劃,為集約建房提供規劃許可依據。
(三)強化規劃執法檢查和查處
按照相關分工和執法委托的要求,加強對中心城區和各鎮的執法檢查和指導,對出現違反《城鄉規劃法》的苗頭和建設行為及時予以制止和查處。已立案查處的違法建設項目共計180件,拆除違法建筑總面積0.43萬平方米。同時,充分發揮規劃、國土資源和建設三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強化溝通協調,共同研究查處一些涉及職能交叉的違法建設行為。
二、加強規劃編制,完善城市規劃體系
圍繞建設效益和諧新*的總體目標,結合城市現狀,開展規劃編制工作。
(一)把握區域聯動發展戰略,推動片區統籌
堅持“一體、統籌、集聚、整合、互補”的五大理念,具體開展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市市域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完善規劃體系。按照余慈中心城規劃的總體要求,對市域總體規劃進行了修改完善,并通過了寧波市政府常務會議審查。至目前為止,《*市市域總體規劃》是寧波市第一個、也是唯一通過寧波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的縣市域總體規劃,使此項工作繼續走在寧波各縣市前列。同時,市規劃局被省建設廳評為20*年度縣市域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先進單位。
二是深化慈東片區規劃體系,實現整合發展。慈東片區作為全市城鄉統籌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按照市域總體規劃片區劃分的要求,一方面開展慈東片區核心區、農民集中居住區和慈東片區“宜居效益工程”課題調研;另一方面編制龍山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和村莊規劃方案,為龍山城鄉統籌改革試點工作提供規劃依據。
三是完善觀海衛片區規劃,突出集聚理念。按照“一中心、四片區”統籌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深化完善觀海衛片區編制規劃,建立健全片區聯動發展體制機制。觀海衛片區規劃在功能定位和用地布局上,充分地體現片區工業集聚和人口集聚的特色和特點,為進一步推動觀海衛片區規劃建設提供依據。
四是編制和調整各鎮詳細規劃,優化城鄉空間。按照城鄉規劃法和片區規劃要求,對鎮的詳細規劃進行編制和調整,已指導完成長河鎮、天元鎮、勝山鎮、觀海衛鎮、庵東鎮、掌起鎮、崇壽鎮和原三北鎮9個鎮部分區塊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規劃面積約19平方公里。
五是修編新一輪329國道兩側街景規劃,加強規劃指導。制訂《新一輪329國道兩側街景規劃修編指導意見》,供各鎮(街道)在規劃修編時參考。目前,周巷鎮、匡堰鎮、逍林鎮、掌起鎮、觀海衛鎮、橋頭鎮等6個鎮(街道)完成方案,龍山鎮、白沙路街道因行政區劃調整,規劃方案正在編制中。
六是做好余慈中心城核心區發展戰略,加快余慈統籌。根據余慈統籌工作安排,市規劃局在積極做好寧波市規劃局、交通局等有關部門配合工作的同時,按照余慈統籌發展的要求,已先后完成了《*周巷片區(*側)控制性詳細規劃及設計導則》和《余慈中心城核心區(*側)控制性詳細規劃及設計導則》編制;配合余姚編制了《*客運專線余慈站周邊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二)抓住中心城區核心環節,提升城市品位
圍繞中心城區改造提升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因地制宜,重點開展了以下三項工作:
一是高標準抓好城市重點功能區塊的城市設計和方案審查工作。一方面高質量編制中心城區文化商務區城市設計。該項規劃充分利用潮塘江和三灶江的景觀優勢,引進國外先進理念,挖掘地塊潛力,打造都市形態的城市綜合體,引導優勢產業進入,形成24小時活力區域。同時將“兩高一低”,即高容積率、高綠地率、低建筑密度的開發理念滲透到今后該區塊的建設中,并合理組織建筑形態和體量之間的關系,以突出地標建筑、開放空間與人性化尺度的結合,形成良好的開發序列和有序的空間秩序。另一方面抓好重點區域的城市設計工作。結合城東和城西功能及行政區劃調整,進一步修改完善規劃。啟動白沙路街道區域規劃調整和修編工作;展開宗漢街道區域功能定位調整研究和規劃修編工作。同時,突出抓好城市標志性建設落地項目的方案審核工作,促進城市功能和檔次的提升。
二是重點解決城市高速公路邊緣化問題及余慈道路整合對接問題。通過調查研究,主要針對*接軌寧波、上海擬定3套《中心城區繞城快速路規劃》方案,目前已進入決策程序。同時,加快輕軌的線位研究,提出329國道和中橫線2套方案,并多次與寧波市規劃局對接,目前已有基本定論。
三是開展“宜居效益”工程規劃研究工作。針對中心城區部分工業企業影響城市形象的現狀,在開展全面系統調查的基礎上,結合總體規劃和住房建設規劃,將中心城區26平方公里范圍內15個區塊,涉及1200畝左右的低效、高耗、污染傳統工業企業作為首期實施轉業改造和搬遷,并以此來提高土地資源的集約開發和產出水平,提高經濟和環境的綜合效益。
(三)突破重要領域,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按照市域總體規劃確定的新型城鄉空間一體格局要求,結合“改造城中村、合并小型村、縮減自然村、拆除空心村、保護特色村”的理念,具體開展以下兩大層面的工作:
一是編制農民集中居住區布點規劃。對我市16個城鎮規劃區外的123個村通過系統研究,規劃為27個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點和10個相對獨立自然保護村,并確立了組團集聚、中心集聚和梳理集聚等三種改造方式。
二是編制農民集中居住區詳細規劃。目前,已有12個鎮、22個農民集中居住區完成規劃方案。其中,已有16個區塊啟動建設,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其中竣工約23萬平方米。
三、加強規劃服務,提高規劃工作成效
堅持“主動服務和優質服務”的理念,致力創新,建立“體制、措施、制度”三大保障體系,提升規劃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一)服務體制不斷健全
一方面,統一思想,營造氛圍,從理念上樹立“超前服務、主動服務、優質服務”三大意識。另一方面,探索規劃管理體制,籌建市規劃局龍山規劃分局,在體制上實現服務前移。籌建陽光服務大廳,對除行政許可事項外的所有服務事項,統一進入陽光服務大廳進行集中辦理,在體制上實現服務集中。
(二)服務企業不斷強化
按照“四個優先”要求,對全市339個已供地未開工投資的項目和100家市領導聯系的重點工業投資項目進行了一次梳理,就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進行了事前預測、探討,采取現場辦公、上門服務、協調推進的方式,著力解決在重點工程啟動中遇到的難題和困惑。同時,在審批手續辦理過程中啟動“綠色通道”工作機制,強化內部各線的協調和配合,使重點工程規劃審批便捷、順暢、高效。
(三)規劃審批不斷完善
一是轉變服務觀念。將“無條件服務,無缺陷審批和無超時辦結”的要求貫穿于規劃審批服務的各個環節,進一步改進服務態度,優化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二是細化服務措施。針對企業資金不足、用地緊張、規劃功能調整、土地多次報批、審批周期較長等困難,出臺六項措施和建設項目規劃指標應對措施,通過適當降低工業用地容積率,支持大工程項目分期建設,方便已供地項目規劃審批手續辦理等措施,促進項目盡快開工。三是簡化審批程序。通過建立內部流轉機制、城區重要項目方案會審機制、技術儲備機制等,強化和改進內部管理,依法簡化對外審批服務程序,切實做到既規范又有效率。
(四)信息化建設不斷突破
一是作為“數字*”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地理信息系統網絡網建立,并在*市規劃網上設立了子欄目。它的建成,為全市各行各業提供最基礎的地理空間數據和空間信息服務,為推進社會公共領域信息化建設打下扎實基礎。二是對規管2000進行升級,新升級的規管20*,重點突出了便捷的審批流程和透明的監督方式,完善了網上審批系統,加快了審批時效,提高了行政效能。三是檔案的信息化管理。實現了檔案系統和審批系統的對接,提高了審批的準確性和便捷度。20*年度市規劃局綜合考核列寧波規劃系統第一,并被評為目標責任制考核優秀單位。
總的來說,20*年,規劃工作認真貫徹實施《城鄉規劃法》,各項工作開展較為順利,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一是城鄉規劃編制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城鄉規劃研究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二是規劃編制工作有待進一步深化、細化,對城市建筑形態、城市色彩等方面的控制還存在著不足;三是在規劃服務上有待進一步加強,規劃監督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四是公眾參與規劃的廣度不夠,離人民群眾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上述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后工作中認真對待,切實加以研究解決。
2009年,城鄉規劃工作的總體目標和要求是:認真學習貫徹市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會戰攻堅動員大會會議精神,按照“快、重、準、實”四字要求,具體落實到規劃工作實際當中來,做好“一個提高,三大創新,四篇文章”,著力實現“四個一”,即編制一系列高質量規劃、推出一批規劃精品、打造一批亮點建筑、鍛造一支高素質管理團隊。主要開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以“一個提高”為前提,著力打造高素質隊伍。一是打造一支從事戰略性、前瞻性研究的高素質隊伍,為規劃編制和城市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二是打造一支規劃編制策劃的專業性隊伍,確保規劃編制策劃的有效實施。三是打造一支勤政、廉潔、高效的服務型管理隊伍,強化超前服務、主動服務、優質服務意識,實現“辦理更規范、管理更合理、服務更高效”的工作模式。
第二,以“三大創新”為載體,探索高效管理模式。一是體制創新。盡快籌建城鄉規劃研究院,就城市發展問題,為各項公共政策提供技術支撐。并展開前期研究,為規劃編制提供戰略指導。成立龍山規劃分局,強化規劃局規劃管理的服務和延伸,并為龍山的進一步整合發展提供更好的規劃支持。二是機制創新。機制創新是進行科學管理的主要手段,也是理順規劃工作的重要途徑。主要是用人機制創新、管理機制創新和規劃編制機制創新。三是制度創新。建立重大項目規劃跟蹤服務制度和責任制度及規劃編制和審查制度,修訂建設工程批后管理辦法,強化監督檢查制度,建立內部考核制度。
第三,以“四篇文章”為著力點,促進城鄉區域統籌發展。一是謀劃文章。開展中心城區戰略發展規劃、*和余慈地區統籌發展的對接聯動規劃研究,配合展開杭州灣新區國際商務健身高端服務業業態規劃研究和慈東片區發展戰略規劃研究。二是策劃文章。具體做好新農村建設、推進工業集聚發展和文化商務區的重要功能區塊等策劃工作。三是規劃文章。做好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整合和局部區域修編、片區核心區詳細規劃的編制、各鎮詳細規劃的編制完善、各類專項規劃的編制等。四是計劃文章。對工作進行全面的安排,確定規劃編制、制度建設等工作的進度時間和任務目標。針對年度內如“宜居效益”工程、工業區集聚發展等項目,制定推進時序的實施計劃,確保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建立計劃的反饋機制,根據計劃實施情況和實際情況,不斷修正計劃,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規劃工作任務更加繁重,責任更加重大。我們將以這次人大常委會審議為契機,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在市委的重視領導和市人大的支持監督下,扎實工作,認真履職,依法行政,努力為建設效益和諧新*作出積極貢獻!
2009年3月27日在*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上
市規劃局局長樓樹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現在,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20*年度規劃實施情況,請予審議。
20*年,是《城鄉規劃法》頒布實施的初始之年,也是城鄉規劃工作的關鍵之年。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支持和監督下,我們認真執行《城鄉規劃法》,各項工作得到扎實有效地開展。
一、實踐三項舉措,確保《城鄉規劃法》順利實施
按照“落實突破年”活動,結合《城鄉規劃法》的頒布實施,實踐以下三項舉措。
(一)明確城鄉規劃修改程序
按照城鄉規劃未按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的法律要求,明確總體規劃的修改需上報省政府審批,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修改全部要上報市政府審批。涉及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修改需組織專家、部門審查,召開聽證會或其他方式征求公眾、利害關系人的意見,使“陽光規劃”進一步得到深化。一年中,市規劃局接待群眾來電、來信、來訪30批次,有關建議、意見54條,并及時給予解釋、處理。
(二)明確規劃行政許可范圍
按照不得在城鄉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以外作出規劃許可的法律要求,明確未列入詳細規劃的地塊一律不予規劃許可。在城區控規覆蓋率達到100%的基礎上,要求各鎮及時編制和調整規劃區內控制性詳細規劃,使各鎮規劃區內控制性詳細規劃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同時,編制各鎮鎮域內農民集中居住區詳細規劃,為集約建房提供規劃許可依據。
(三)強化規劃執法檢查和查處
按照相關分工和執法委托的要求,加強對中心城區和各鎮的執法檢查和指導,對出現違反《城鄉規劃法》的苗頭和建設行為及時予以制止和查處。已立案查處的違法建設項目共計180件,拆除違法建筑總面積0.43萬平方米。同時,充分發揮規劃、國土資源和建設三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強化溝通協調,共同研究查處一些涉及職能交叉的違法建設行為。
二、加強規劃編制,完善城市規劃體系
圍繞建設效益和諧新*的總體目標,結合城市現狀,開展規劃編制工作。
(一)把握區域聯動發展戰略,推動片區統籌
堅持“一體、統籌、集聚、整合、互補”的五大理念,具體開展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市市域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完善規劃體系。按照余慈中心城規劃的總體要求,對市域總體規劃進行了修改完善,并通過了寧波市政府常務會議審查。至目前為止,《*市市域總體規劃》是寧波市第一個、也是唯一通過寧波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的縣市域總體規劃,使此項工作繼續走在寧波各縣市前列。同時,市規劃局被省建設廳評為20*年度縣市域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先進單位。
二是深化慈東片區規劃體系,實現整合發展。慈東片區作為全市城鄉統籌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按照市域總體規劃片區劃分的要求,一方面開展慈東片區核心區、農民集中居住區和慈東片區“宜居效益工程”課題調研;另一方面編制龍山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和村莊規劃方案,為龍山城鄉統籌改革試點工作提供規劃依據。
三是完善觀海衛片區規劃,突出集聚理念。按照“一中心、四片區”統籌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深化完善觀海衛片區編制規劃,建立健全片區聯動發展體制機制。觀海衛片區規劃在功能定位和用地布局上,充分地體現片區工業集聚和人口集聚的特色和特點,為進一步推動觀海衛片區規劃建設提供依據。
四是編制和調整各鎮詳細規劃,優化城鄉空間。按照城鄉規劃法和片區規劃要求,對鎮的詳細規劃進行編制和調整,已指導完成長河鎮、天元鎮、勝山鎮、觀海衛鎮、庵東鎮、掌起鎮、崇壽鎮和原三北鎮9個鎮部分區塊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規劃面積約19平方公里。
五是修編新一輪329國道兩側街景規劃,加強規劃指導。制訂《新一輪329國道兩側街景規劃修編指導意見》,供各鎮(街道)在規劃修編時參考。目前,周巷鎮、匡堰鎮、逍林鎮、掌起鎮、觀海衛鎮、橋頭鎮等6個鎮(街道)完成方案,龍山鎮、白沙路街道因行政區劃調整,規劃方案正在編制中。
六是做好余慈中心城核心區發展戰略,加快余慈統籌。根據余慈統籌工作安排,市規劃局在積極做好寧波市規劃局、交通局等有關部門配合工作的同時,按照余慈統籌發展的要求,已先后完成了《*周巷片區(*側)控制性詳細規劃及設計導則》和《余慈中心城核心區(*側)控制性詳細規劃及設計導則》編制;配合余姚編制了《*客運專線余慈站周邊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二)抓住中心城區核心環節,提升城市品位
圍繞中心城區改造提升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因地制宜,重點開展了以下三項工作:
一是高標準抓好城市重點功能區塊的城市設計和方案審查工作。一方面高質量編制中心城區文化商務區城市設計。該項規劃充分利用潮塘江和三灶江的景觀優勢,引進國外先進理念,挖掘地塊潛力,打造都市形態的城市綜合體,引導優勢產業進入,形成24小時活力區域。同時將“兩高一低”,即高容積率、高綠地率、低建筑密度的開發理念滲透到今后該區塊的建設中,并合理組織建筑形態和體量之間的關系,以突出地標建筑、開放空間與人性化尺度的結合,形成良好的開發序列和有序的空間秩序。另一方面抓好重點區域的城市設計工作。結合城東和城西功能及行政區劃調整,進一步修改完善規劃。啟動白沙路街道區域規劃調整和修編工作;展開宗漢街道區域功能定位調整研究和規劃修編工作。同時,突出抓好城市標志性建設落地項目的方案審核工作,促進城市功能和檔次的提升。
二是重點解決城市高速公路邊緣化問題及余慈道路整合對接問題。通過調查研究,主要針對*接軌寧波、上海擬定3套《中心城區繞城快速路規劃》方案,目前已進入決策程序。同時,加快輕軌的線位研究,提出329國道和中橫線2套方案,并多次與寧波市規劃局對接,目前已有基本定論。
三是開展“宜居效益”工程規劃研究工作。針對中心城區部分工業企業影響城市形象的現狀,在開展全面系統調查的基礎上,結合總體規劃和住房建設規劃,將中心城區26平方公里范圍內15個區塊,涉及1200畝左右的低效、高耗、污染傳統工業企業作為首期實施轉業改造和搬遷,并以此來提高土地資源的集約開發和產出水平,提高經濟和環境的綜合效益。
(三)突破重要領域,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按照市域總體規劃確定的新型城鄉空間一體格局要求,結合“改造城中村、合并小型村、縮減自然村、拆除空心村、保護特色村”的理念,具體開展以下兩大層面的工作:
一是編制農民集中居住區布點規劃。對我市16個城鎮規劃區外的123個村通過系統研究,規劃為27個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點和10個相對獨立自然保護村,并確立了組團集聚、中心集聚和梳理集聚等三種改造方式。
二是編制農民集中居住區詳細規劃。目前,已有12個鎮、22個農民集中居住區完成規劃方案。其中,已有16個區塊啟動建設,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其中竣工約23萬平方米。
三、加強規劃服務,提高規劃工作成效
堅持“主動服務和優質服務”的理念,致力創新,建立“體制、措施、制度”三大保障體系,提升規劃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一)服務體制不斷健全
一方面,統一思想,營造氛圍,從理念上樹立“超前服務、主動服務、優質服務”三大意識。另一方面,探索規劃管理體制,籌建市規劃局龍山規劃分局,在體制上實現服務前移。籌建陽光服務大廳,對除行政許可事項外的所有服務事項,統一進入陽光服務大廳進行集中辦理,在體制上實現服務集中。
(二)服務企業不斷強化
按照“四個優先”要求,對全市339個已供地未開工投資的項目和100家市領導聯系的重點工業投資項目進行了一次梳理,就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進行了事前預測、探討,采取現場辦公、上門服務、協調推進的方式,著力解決在重點工程啟動中遇到的難題和困惑。同時,在審批手續辦理過程中啟動“綠色通道”工作機制,強化內部各線的協調和配合,使重點工程規劃審批便捷、順暢、高效。
(三)規劃審批不斷完善
一是轉變服務觀念。將“無條件服務,無缺陷審批和無超時辦結”的要求貫穿于規劃審批服務的各個環節,進一步改進服務態度,優化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二是細化服務措施。針對企業資金不足、用地緊張、規劃功能調整、土地多次報批、審批周期較長等困難,出臺六項措施和建設項目規劃指標應對措施,通過適當降低工業用地容積率,支持大工程項目分期建設,方便已供地項目規劃審批手續辦理等措施,促進項目盡快開工。三是簡化審批程序。通過建立內部流轉機制、城區重要項目方案會審機制、技術儲備機制等,強化和改進內部管理,依法簡化對外審批服務程序,切實做到既規范又有效率。
(四)信息化建設不斷突破
一是作為“數字*”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地理信息系統網絡網建立,并在*市規劃網上設立了子欄目。它的建成,為全市各行各業提供最基礎的地理空間數據和空間信息服務,為推進社會公共領域信息化建設打下扎實基礎。二是對規管2000進行升級,新升級的規管20*,重點突出了便捷的審批流程和透明的監督方式,完善了網上審批系統,加快了審批時效,提高了行政效能。三是檔案的信息化管理。實現了檔案系統和審批系統的對接,提高了審批的準確性和便捷度。20*年度市規劃局綜合考核列寧波規劃系統第一,并被評為目標責任制考核優秀單位。
總的來說,20*年,規劃工作認真貫徹實施《城鄉規劃法》,各項工作開展較為順利,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一是城鄉規劃編制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城鄉規劃研究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二是規劃編制工作有待進一步深化、細化,對城市建筑形態、城市色彩等方面的控制還存在著不足;三是在規劃服務上有待進一步加強,規劃監督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四是公眾參與規劃的廣度不夠,離人民群眾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上述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后工作中認真對待,切實加以研究解決。
2009年,城鄉規劃工作的總體目標和要求是:認真學習貫徹市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會戰攻堅動員大會會議精神,按照“快、重、準、實”四字要求,具體落實到規劃工作實際當中來,做好“一個提高,三大創新,四篇文章”,著力實現“四個一”,即編制一系列高質量規劃、推出一批規劃精品、打造一批亮點建筑、鍛造一支高素質管理團隊。主要開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以“一個提高”為前提,著力打造高素質隊伍。一是打造一支從事戰略性、前瞻性研究的高素質隊伍,為規劃編制和城市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二是打造一支規劃編制策劃的專業性隊伍,確保規劃編制策劃的有效實施。三是打造一支勤政、廉潔、高效的服務型管理隊伍,強化超前服務、主動服務、優質服務意識,實現“辦理更規范、管理更合理、服務更高效”的工作模式。
第二,以“三大創新”為載體,探索高效管理模式。一是體制創新。盡快籌建城鄉規劃研究院,就城市發展問題,為各項公共政策提供技術支撐。并展開前期研究,為規劃編制提供戰略指導。成立龍山規劃分局,強化規劃局規劃管理的服務和延伸,并為龍山的進一步整合發展提供更好的規劃支持。二是機制創新。機制創新是進行科學管理的主要手段,也是理順規劃工作的重要途徑。主要是用人機制創新、管理機制創新和規劃編制機制創新。三是制度創新。建立重大項目規劃跟蹤服務制度和責任制度及規劃編制和審查制度,修訂建設工程批后管理辦法,強化監督檢查制度,建立內部考核制度。
篇10
關鍵詞 商業銀行 信貸風險 問題 改進建議
隨著我國銀行業的逐步放開,銀行間的競爭更加激烈,但銀行間差異化經營尚不明顯,經營同質化較為嚴重。為爭奪有限的“優質”客戶資源和市場份額,銀行間不規范、不公平競爭時有發生,增大了銀行自身的信貸風險。相比于國際成熟商業銀行,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防控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控制風險手段和措施還有待完善。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概述
風險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元素,是可能發生的損失和未來結果與預期期望的偏離。從風險的概念來闡釋信貸風險,可以理解為商業銀行在信貸業務開展過程中,由于內外部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而引起的信貸資產損失或超額信貸收益的各種可能性。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目標在于承擔適度風險的情況下實現信貸收益的最大化,并將風險始終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是一種在信息不對稱環境下進行有效決策的制度安排,依據其可能掌握的信息,通過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決策來管理信貸風險,實現預期經營目標,達到風險與收益相匹配。不同的商業銀行因其風險承受能力、價值判斷、組織體系的不同而對同一潛在風險因素有著不同的應對,即所謂的“風險偏好”。這決定著商業銀行進行信貸風險管理的方式、方法、風險定性和風險規避措施,也是設計信貸產品和確定信貸產品價格的重要依據。
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信息不對稱問題
信貸風險更多發生在信息非對稱情況下,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企業對自身經營、現金回流、償債能力等情況十分清楚,而銀行不能完全獲取企業資料,對企業信用狀況不十分了解,使銀行處于信息不利地位。二是銀行內部風險管理與客戶營銷部門人員信息不對稱,客戶營銷人員經常與企業進行接觸,更了解企業實際經營情況,但有時出于績效考核和自身利益原因,營銷人員會掩蓋企業某些風險信息,而銀行風險管理人員僅進行短期主觀風險判斷,后者明顯處于信息不利地位。三是銀行與民間借貸債權人、企業股東、前手貸款人相比,由于上述當事人各方出于利益考慮存在主觀隱瞞、隱藏的動機,使得銀行貸款的實際風險往往要大于在貸前審查階段所洞悉到的風險。
(二)商業銀行績效考核體制存在欠缺
商業銀行為實現日常競爭戰略目標,往往會制定較為激進的績效考核指標。一方面,銀行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為完成存貸款、貸款質量指標,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違規操作,利用手中職權采取借新還舊、以貸還息等手段壓縮不良貸款規模,掩蓋貸款真實風險;另一方面,某些銀行在制定績效考核指標時,重存貸款規模、利潤考核指標,而未對不良貸款責任處罰和追究做出明確規定。2005年,銀監會就通過了《不良金融資產處置盡職指引》,要求商業銀行采取措施從根本上解決不良資產處置過程中的不盡職行為及違法違規問題。但在不良貸款發生時,銀行部門、員工間相互推諉,無法明確歸咎責任,往往僅對某一當事人進行問責,無法對不良貸款的所有當事人進行責任認定,且因客戶營銷人員對問題貸款有著信息優勢,當企業出現風險苗頭時,客戶營銷人員往往會跳槽,規避處罰。
(三)銀行信貸資產投放行業、單一客戶集中度較高
一般來說,當銀行將信貸資產集中在單一行業或客戶時,信貸風險會很大。近年來,雖然房地產市場受宏觀調控和供需下降影響,在部分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價格出現了大幅波動,但相比于制造業、批發零售業,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類信貸業務得到大多數商業銀行的偏好,信貸及類信貸業務金額大幅增長。單一平臺融資類項目、單一地產項目、單一客戶集團融資金額大、期限長,合計金額占銀行信貸資產占比較高,區域、行業信貸風險突顯,信貸資產投向較為集中。如果在將房地產、土地、基礎設施在建工程等商業爭行認為風險可控的涉房、涉地抵押類信貸業務考慮其中,則行業集中度會更高,潛在風險會更大。此外,由于各銀行間信息流轉渠道不暢通,銀行對單一企業對外擔保情況了解不夠,多家銀行貸款的擔保方集中于單一集團公司,也同樣存在著較大業務集中風險。
(四)信貸管理理念和業務操作需加強
商業銀行通常是以存貸款規模、利潤為考核導向的,但在信貸管理卻存在責權利不對等、重貸輕管理等問題,使貸款“三查”工作流于形式。在貸前調查階段,銀行風險審批和業務營銷人員往往能夠進行認真的貸前調查,要求企業提供詳盡的授信資料。而在貸中、貸后管理環節,基層銀行存在貸款發放條件滿足不到位、貸后管理要求未嚴格落實的情況,如未落實抵押登記手續先行全額放款、未根據項目建設進度發放貸款、未及時歸集貸款用途證明發票、未定期對借款企業進行現場檢查等現象,增大了銀行潛在的信貸風險。此外,貸款檔案未及時歸檔歸集信貸重要檔案,如借據、合同、貸款通知函等,也給銀行在貸款依法催收制造了困難。
三、改進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企業非財務因素分析在貸款決策中的作用
銀行應重視對貸款決策中非財務因素調查分析的力度,進行企業非財務因素的動態考察。財務指標分析主要是對借款人過往還款能力的定量分析,且企業向銀行申請授信時,財務報表數據真實性還需考量。判斷一個企業好壞,關鍵要看企業的領導水平、管理能力、技術水平等非財務因素。一方面,銀行要在貸前調查、審批過程中提高對于企業政治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技術環境、行業環境、地理環境等外部環境的分析,了解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同時,銀行還需對企業組織形式、戰略形態、核心競爭力、管理者能力、經營思想和作風、業界信譽等企業內部條件進行分析,判斷企業的還款意愿。另一方面,銀行在貸后管理中也要持續關注非財務因素釋放的風險預警信息,注重收集、分析、監測非財務因素,掌握企業實際還貸能力和意愿。
(二)完善和強化銀行不良資產績效考核問責機制
一是全面推行信貸管理人員工資績效延期支付制度,按照貸款發放、貸后風險預警、貸款收回的三個階段分期發放,實行可變薪酬支付期限與風險持續時期相掛鉤的有效機制,如果在規定期限內發生員工職責范圍內的風險損失,銀行有權按規定比例收回已發放的績效薪酬,并止付未支付部分。二是采取切實有效的信貸風險問責機制,問責意見明確到人,問責范圍明確到貸前調查、審批、放款、貸后管理、資產保全等各個環節,結合考慮貸款發放的背景、員工盡職程度、不良資產清收及最終損失情況等進行問責。三是加強員工離職管理,對離職員工進行信貸資產質量、工作履職等方面的離任稽核檢查工作,要求離職員工簽訂協助進行信貸資管理承諾書,實行不良資產終身追究制。四是建議由監管部門倡導成立銀行業的不良資產員工問責溝通平臺,杜絕對不良資產負有責任的員工在銀行業間相互跳槽,逃避責任。
(三)進一步完善信貸風險管理體系,形成防風險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是業務風險管理線。它是對應銀行業務產品條線設置的,負責管理銀行客戶信用評級、授信額度核定、信貸業務審批、貸款條件落實與發放、組織和監督條線貸后管理、信貸資產質量分類、不良資產處置等工作,由總行垂直管理,向區域負責人和上級風險管理部門雙線報告。
第二道防線是內控合規管理線。它負責信貸業務產品設計、流程設置、人員操作、合同簽署等工作的合規性、合理性、完整性進行審核,并對業務操作風險進行持續監督檢查,由總行垂直管理,向區域負責人和上級合規部門雙線報告。
第三道防線是內部審計線。它負責對銀行所有業務線、業務風險管理線的部門進行監督和檢查,負責對信貸風險各個環節的工作人員進行盡職檢查,并對內控合規線的工作質量進行考核,內部審計線直接向監事會下屬的內部審計委員會報告。內審部門線還可按需要設立區域審計中心,負責對區域內信貸業務進行適時的檢查和監督。
此外,銀行還可根據自身實際信貸風險特征,聘請行外會計事務所、風險評估機構對行內信貸風險體系、風險管理狀況、信貸資產質量進行咨詢類審計,以求更加客觀地了解當前銀行的自身信貸風險管理水平。
(四)進一步開展信貸業務流程再造,優化信貸業務管理流程
一是實行大型企業和集團客戶集中管理與營銷,由總行按名單制統一錄入信貸風險管理系統,既可以避免分支機構間相互無效競爭、防范客戶多頭授信,也可以縮短客戶信息傳遞環節,提升風險管理專業度,提高業務審批效率。二是開展信貸審批人定期不定期資格認證制度,制定嚴格的準入條件和動態的資格考評機制,以提高信貸決策工作質量,逐步建立專業化強、經驗豐富、客戶獨立的風險管理隊伍。三是合理設置信貸審批權力制衡,實行信貸審批人與業務簽批人雙簽模式,前者負責信貸業務專業性的審查和簽批,后者負責業務的最終簽批,只有兩者都同意的情況下信貸業務才可辦理,對超過一定額度的授信,必須經相應層級的信貸審計委員會討論通過,實現個人審批與集體審議的有效結合。
(五)夯實信貸風險多維度管理,提升信貸集中度管理水平
一是完善信貸政策管理體系,形成以行業、區域、客戶、產品風險管理政策四個基本維度的信貸政策,分別確定準入退出標準、信貸資源分配、風險管理內容和方法、信貸融資規模,四個維度相互聯系、相互配合。二是夯實信貸集中度風險數據管理基礎,在客戶準入階段就按客戶、關聯企業、集團來識別行業、區域等敏感因素,并及時準確錄入信貸管理系統,為識別、監測、度量信貸集中風險奠定基礎。三是根據銀行資本限額和信貸風險偏好,實行信貸集中限額管理,分別在產品、客戶、行業、區域四個維度制定信貸規模限額,并按產品風險限額、客戶風險限額、行業風險限額、區域風險限額遞進管理。四是綜合運用銀團貸款、信貸資產轉讓、資產證券化、增設分支機構、新興行業產品創新等業務產品降低信貸集中風險。
(六)拓寬信貸風險信息來源渠道,建立風險預警觸發機制
一是信貸風險審批人員、客戶部門營銷人員應定期、不定期深入企業了解和掌握企業的相關信息,并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營業現金流、市場發展前景、財務管理狀況等做出全面及時分析評價,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有效風險防范措施,防范信貸風險。二是加強銀行業協會、金融同業協會間的相互交流,及時溝通風險信息,共同防范企業利用銀行間的激烈競爭,大量套取銀行信貸資金。三是加強與財政、工商、稅務、法院、紀檢監察審計等政府職能部門的聯系,及時了解和掌握政府職能部門對企業、高管、實際控制人的監督檢查信息和相關資料,綜合分析和判斷,發現其中可能威脅到信貸資產安全的信息,及時采取風險防范措施。四是將上述收集到企業信息及銀行在日常信貸管理中歸集的資料信息,及時進行整理,按客戶、關聯企業建立銀行客戶綜合信息數據庫,為日后授信企業準入、審批、發放、貸后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提升信貸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
(七)加強信貸風險文化建設,培育良好信貸風險文化
信貸風險管理文化是銀行員工在長期工作實踐中,遵守銀行各項規章制度而自然形成的風險管理思維和行事方式,對員工行為具有強大約束作用,先進的信貸風險管理文化建設是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借鑒國外商業銀行經驗和教訓,培育良好的信貸風險文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對風險管理工具和信貸產品進行持續創新,建立集中風險管理體系,保持信貸審批、風險監督、稽核審計人員的獨立性,激勵優秀的風險人員。二是銀行高管要始終高度重視風險管理,將把控風險與創造利潤視為同等重要,制定全行信貸風險偏好,要求分支機構不能夠偏離,提高執行力,推行問責制。三是規范員工行為和道德準則,制定嚴謹而詳盡的規章制度,如“銀行員工行為基本準則與規范”“員工違規違紀管理辦法”“風險管理員工禁止行為規定”等,用制度約束人。四是堅持合規經營,維護信用秩序,強調對員工忠誠度和歸屬感的培養,加強內控控制措施以防范道德風險,用規范的制度和流程保護員工。
四、結束語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改革市場化和全球化進程明顯加快,金融業衍生產品創新日益加速,加之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復雜多變,這些都給銀行業信貸風險管理帶來了新的難題和考驗,必須予以面對。銀行要不斷拓展信貸風險預防范圍,將所有信貸風險源納入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體系當中,并結合自身信貸結構和經營特點,合理選取科學的內、外部風險指標和變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貸風險監督管理體系,切實提高銀行應對各類信貸風險的能力,保證銀行信貸業務的正常順利開展。
(作者單位為渤海銀行)
參考文獻
[1] 劉曉玲.淺析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與防范措施[J].時代金融,2015(10).
[2] 羅熹,惠平.商業銀行合規概要2013[M].中國金融出版社,2013.
[3] 李雪寒.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與防范[J].時代農機,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