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心理學的要求范文
時間:2023-12-05 17:31: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心理學的要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青少年運動 長跑訓練 心理訓練
心理訓練與體能訓練及技戰(zhàn)術訓練一樣,是構成現代運動訓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身也有極其豐富的內涵。青少年長跑運動員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他們不僅具有某些超常的身體技能、極大的生理潛力和遺傳優(yōu)勢,而且還具備了發(fā)揮上述優(yōu)勢的超常的心理優(yōu)勢能力,例如善于激發(fā)積極的心理能量、善于控制緊張和焦慮、注意力高度集中等等。這些能力只有通過艱苦的努力和訓練才能獲得,只有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機才能更好地訓練他們。現代體育訓練更是離不開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理論指導,一個合格的體育教師,務必善于運用心理教育,用這樣方法去了解運動員的心理,緊扣運動員的心理情況,正確指導,克服其心理障礙,長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自覺投入到訓練中,以提高訓練質量。本文試圖從中學生運動員心理入手,剖析其在不同運動水平階段的心理變化,為今后的教學與訓練提供理論依據。
一、心理訓練的含義
心理訓練是對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意識的影響,使其發(fā)生有利于活動的變化。心理訓練首先出現在20世紀初期,是從病理心理學的應用開始的。當時,德國精神病理學家舒爾茨用瑜珈的放松動作、催眠性暗示對病人進行以松弛機體和精神狀態(tài)為特征的治療,獲得了極大的心理療效。此后,放松治療方法在體育運動中被廣泛使用,對緩解運動員的臨場緊張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各種心理訓練方法在體育運動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心理訓練的手段也趨向于具體化、科學化,并使用現代儀器進行記錄和監(jiān)控。概括地說,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是指有意識、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對運動員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施加影響,使其學會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和運動行為的過程。
二、了解體育運動員心理品質的項群特征
按照項群訓練理論,可以把運動項目分為技能主導類項群和體能主導類項群。每一類項群中又分為不同的種類。不同項群的運動員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特征。
比如長跑運動屬于體能主導類速度性、耐力性項群。
速度性項群運動員大都表現出反映速度、思維敏捷、行動效果、樸實直率等特點。耐力性項群運動員具有堅韌、頑強的意志品質。長跑運動的訓練和比賽要求運動員具有高度發(fā)展的心理耐力,能夠以超強的耐心忍受生理和心理的極度疲勞,最大限度地動員體能潛力。只有具備頑強的意志品質,才能滿足比賽的需求。
1、強調動機、興趣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
運動員的一切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動機是推動其學習、訓練活動的一種內部動力和主管動因。強烈的動機和濃厚的興趣無疑是成才過程中最寶貴的東西。體育教師可以通過訓練目的教育,啟發(fā)隊員的自覺性;利用訓練結果的反饋作用,樹立訓練的信心和決心;保持訓練內容和方法新穎、生動、具有啟發(fā)性;適當開展競賽,激勵隊員的進取心等等。總之,體育教師只要用心,即可發(fā)掘出很多方法,來激發(fā)運動員的動機和興趣。
2、注重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
良好的意志品質是每一個優(yōu)秀運動員必備的共同心理特征,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訓練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少兒時期是意志品質發(fā)展最關鍵的時期,在運動訓練和競賽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進行意志品質訓練。但是,意志是通過意志行動表現出來的,意志行動不是光靠講解、示范就能加深認識、推動行動的,而要結合到體能和技戰(zhàn)術的訓練中。
3、注重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思維能力是智力結構的核心,也是運動員的“靈魂”。沒有良好的思維品質,即使有優(yōu)秀的身體條件也不會成為優(yōu)秀的運動員。技戰(zhàn)術的學習與應用過程中,沒有積極的思維活動絕對不會有好的效果。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技能積極啟發(fā)運動員的思維,正確提供多種直觀材料,從抽象到具體,促進運動員的思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維,并鼓勵運動員用準確的語言表達。
篇2
【關鍵詞】社會化;心理機制;中學德育改革
引 言
社會化心理機制是個體社會化過程中社會與個體相互作用的心理狀態(tài),中學道德教育是中學生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強調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個體社會化心理機制各方面相輔相成的作用有利于改變中國“強制灌輸式”教育理念和模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中學德育改革。
一、社會角色引導機制理論與改進中學道德教育方式
1.社會角色引導機制的理論內涵
社會角色是指一定社會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為方式以及理解事物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一個人擔負著怎樣的角色社會就會對其產生怎樣的要求和期待。個人學習扮演社會角色并按照社會對個人的角色期望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從而使社會結構得以維持和發(fā)展。社會認可是個體自我價值最重要的來源和依據,只有得到社會的接納和承認,個體才能形成穩(wěn)定的自尊感和自我統一性。
2.引入社會角色引導機制改進中學道德教育的方式
班杜拉的實驗研究證明,人的社會化不僅取決于行為實踐、觀察學習經驗以及相關的心理機制對人的社會化過程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們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和后果來學習和遵守各種行為規(guī)則和規(guī)范,在中學德育過程中,通過鮮活的角色案例和其背后蘊藏的人性價值光輝,向德育內容中注入新鮮的血液,內容得以豐滿和真實,富有時代性,從單一、空泛、一種靜態(tài)的“曉之以理”的觀念灌輸,逐步轉化為人性化、務實化、生活化的一種動態(tài)的“動之以情”的共鳴體驗。
在我們的中學道德教育中應該更加重視核心價值引導,尤其在價值多元文化充斥著人們感覺感官的當下,需要結合中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心理年齡特征,在倡導主流文化價值觀的同時關注非主流文化價值對中學生的影響,引導學生自覺接受主流價值觀的輻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因此,在實現社會化心理機制對中學德育的要求需要在教學生活中,通過“榜樣”等社會角色的引導幫助學生正確高尚的價值觀念形成,與社會核心價值保持一致并內化為自己獨立的評價判斷系統,深化社會角色。
二、社會比較機制理論與提高中學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1.社會比較機制的理論內涵
費斯廷格指出任何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人,都需要評價自己的狀態(tài),并明確自己和周圍世界的關系。個人的行為定向是建立在明確自我評價和自我與周圍世界關系的評價基礎上的,但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時候并不存在個人可以信任的絕對評價標準,這時人們就需要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才能夠形成明確的自我評價。
根據自我價值定向理論,如果一個具有良好自我肯定感的人,在進行社會比較時會傾向于積極向上比較,即選擇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作為比較對象,這種積極導向的社會比較會激發(fā)人們更多的自我努力,并積極向社會化方向發(fā)展。
2.通過社會比較機制提高中學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社會比較對于人的社會化過程具有重要的影響,并且自我比較的方向決定著自我的發(fā)展方向,因此,引導人們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擴展社會比較范圍、深化社會比較內容是促進其社會化和積極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在中學道德教育中充分發(fā)揮社會比較機制的作用,強化青少年的角色意識和角色規(guī)范,引導他們進行正確的自我比較和社會比較,幫助和引導他們擴展其社會比較范圍,使其在積極地群體對比中廣泛地、深入地發(fā)展自身的道德思維和道德行為啟發(fā)他們在豐富而又生動的道德實踐中健全認知結構。
充分利用同輩群體的感召力,尤其對群體中核心人物的培養(yǎng)和引導,培養(yǎng)良好的自我肯定感,鼓勵其不斷向上向前的方向發(fā)展,并奠定同輩群體中合理競爭,共同上進的氣氛,這些都能有效提高中學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三、社會學習機制理論以及發(fā)揮中學德育的引導作用
1.社會學習機制的理論內涵
班杜拉研究表明人的社會化不只取決于行為實踐,觀察學習經驗以及相關的心理機制對人的社會化過程也起著重要作用。意味著人們會使用自己設定的標準來評價、衡量自己,當行為符合自設標準時他們會以自己能夠支配的獎勵給自己以正強化,如考試成績滿意會用買衣服獲看電影來鼓勵自己;而當行為沒有到達自設的標準時就會懲罰自己如考試失敗后主動放棄應得獎勵。自我強化使人能夠對自己的社會學習經驗進行自主調節(jié),一方面接受外在強化與替代強化的影響而被社會化,另一反面受自我強化的調節(jié)而使社會化過程帶有主動性和個性化色彩。
2.通過社會學習機制發(fā)揮中學德育的引導作用
社會學習機制對于解釋人的社會化,特別是當代中學生的社會化有著重要的價值。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青少年個體的發(fā)展其自主生活領域在不斷擴展,觀察學習經驗在社會化中占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他們很多的行為、觀念與行為方式并非來自傳統的系統教育而是來自于他們對生活的觀察和學習。青少年們更多崇拜離他們生活更為接近的年輕偶像,比如體育明星等,那么中學德育就面臨著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和崇拜這些歌星偶像,發(fā)揮其榜樣的力量既體現中學道德發(fā)展的時代性又要對其德育發(fā)展有積極引導作用。
我們的中學德育需要為中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大環(huán)境,通過校園文化、社區(qū)文化和網絡文化來引導中學生的道德發(fā)展和道德狀態(tài)。如建立內部道德理念和諧一致、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加強校園社團文化建設為青少年提供道德角色的交流與道德行為的參與機會。
【參考文獻】
[1]陳桂生.中國德育的若干理論問題[J].上海教育科研,2003(1):25.
篇3
關鍵詞:新課標;數學教師;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25-016-01
以新課標為標志,我國新一輪課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圍向前大力推進。如何按照國家頒布的《數學課程標準》,樹立新的教學理念,突破過時的傳統教法,取得頂期的教學效果,對初中數學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一、 整體把握新課標的教學能力
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即:通過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tài)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這表明新課標體系已革新了傳統課程體系,由過去的以學科中心逐漸轉向以學生為本的軌道上來。作為初中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深刻認識、整體把握新課標,以新課標為指導,著力構建以人為本的數學課程體系,自覺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積極引導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只有教師盡快適應新課標,才能為學生的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靈活運用教材的開發(fā)能力
我國初中數學教材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有了很大變化,一本教材統天下的局面已不復存在,不同版本多樣化的教材應運而生。新課程標準對教材的編寫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確了每個學段的目標,至于每個年級學什么、學多少、怎么學,沒有做具體規(guī)定。與過去《大綱》相比,課程標準在內容的知識體系方面有增有刪,學習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結構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現形式方面有顯有隱。新增了蘊涵著全新教育理念的“課題學習”等內容,旨在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具有挑戰(zhàn)性和綜合性問題,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代數方面,“統計與概率”一章,華東師大版本數學教材從7年級就開始介紹統計的初步知識,即“數據的收集與表示”、統計圖等。新增了概率的內容。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數感及估算與近似計算能力,刪去繁雜的計算。淡化筆算,重視計算器的運用,加強實踐與綜合應用。幾何方面也增加了三視圖、展開圖,圖形的平移、旋轉等。向廣度拓展,向深度推進了。
數學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體現,是學生藉此學習新知識的基本線索和教師賴以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新課程為教材的多樣化和呈現形式的多樣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機。華東師大出版社的版本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展開最基本的、豐富多彩的數學內容。更多的是強調學生實際操作,以試一試、做一做、討論的形式編寫。相當一部分的例題、習題較舊教材更貼近實際生活,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由于初中數學課程內容的重大調整和變化,要求教師必須具很強的開發(fā)能力。要深刻領會新教材的意圖,全面地熟悉新舊教材的變動情況,根據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時更新數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為基礎,繼承與創(chuàng)新并重,可對教材適當補充和刪減,或調整教學順序,搜索有關資料并進行歸納整理,不斷積累課程資源,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帶領學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養(yǎng)學生對教材的知識發(fā)現、探索和運用的能力,進而具有自學能力。講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現代化手段、幾何圖形等,帶領學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課程標準加強的內容和新增內容的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和學生共同探討和解決問題。新教材的靈活性,給予一個好的教師得以充分展示自己個性的空間,老師課前的準備過程與課上施教過程都是教師對教材開發(fā)的過程。教師不再是教教材,而是靈活的運用教材。一種先進的教學思想,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是教師選用教材、資料,特別是分析運用教材的開發(fā)能力的體現。
三、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的指導能力
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根據初中學生年齡特點和新課改的要求,整個初中數學教學都是在進行初步的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教學活動。特別是新增“課題學習”這一內容,更是一個實驗、探索、交流的過程,體驗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綜合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由此發(fā)展自己的思維能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版本的課題學習里“面積與代數恒等式”,是讓學生通過長方形、正方形拼成面積來推出公式:(a十b)2=a2十2ab+b2,一改過去用多項式乘以多項式計算得到結論的方法,接著利用長方形紙片再由特殊推出一般性(a十2b)(2a一b)=2a2十3ab-2b2。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新課程實施所需的技能。能夠設計實施最佳數學活動方案。對所要探究課題按新課程全面準確地加以理解,對學生思想、學習能力狀況做出科學分析,特別是了解和發(fā)現其創(chuàng)造潛能并加以挖掘。綜觀近年來各省的中考試題,探索性試題占了一定比例,這類問題常有思維多向和結論不唯一的特征,對數學思想方法和能力要求均較高,能較好地考查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實現新課標的必然要求,是怎樣教、怎么學的一種導向。
總之,教師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要不斷完善自己,要促進和諧互動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關注學生的智力類型,還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的處境與感受,從而發(fā)揮教師的引導者作用,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篇4
【摘要】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推廣了很多年,但是很多教師在面對新課程要求時還是顯得很茫然。地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大的學科,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無論是在提高學生實際能力還是單純的提高學習成績上都顯得軟弱無力,在新時代、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學面臨更多的探索。
【關鍵詞】地理教學;高中教育;探究式學習
【作者簡介】李建霞(1974- ),女,籍貫:江蘇省泰州市,學校:泰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專業(yè)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職稱:中教一級,學歷:本科。
課改與升學的雙重壓力給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用現代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鍛煉他們的基本思維能力。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注意教師角色的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地理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處處運用到地理知識。因此地理教學應該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引入,注重實際的經歷和體驗,讓學生意識到學習地理知識對于生活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學生。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安排自由選取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經緯定位知識時,可以用4步引導學生,第1步:生成問題——如果在野外迷路了怎么辦?第2步:理解問題的知識點——教學生如何確定自己在地球的某一個點位置;第3步:聯系生活實際——確定教室的位置;第4步:解決問題:一般學生這時候已經想到用畫“十字”的方法來確定自己的位置,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出經緯定位的知識,帶領學生觀察地球儀,精讀課本。這樣的4步下來,基本能讓學生掌握知識點,在探究的過程中既學習了知識,又鍛煉了能力。
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是地理教學中運用的最多、最實用的工具,地圖運用的號,能夠幫助學生系統的理解地理知識,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直接關系到地理能力。在考試中對知識點的考察往往也是依附在地圖上的,地圖可以將很多空洞的地理知識變得鮮活生動,學生也能夠快速的理解、熟記知識點。首先要明確地圖的主要信息,主要是三個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和圖例。看清楚這三個要素后才能保證讀圖的正確性。其次就要引導學生讀圖,弄清圖中的展示的重點,教師在教學時要有目標、有計劃的引導學生讀圖,如在教授“ 熱力環(huán)流的成因”時,就要讓學生比較課本圖例的區(qū)別,總結出規(guī)律,利用圖像讓知識點具體化,使學生對知識點印象深刻。
讀圖時教師要制定由易到難的讀圖目標,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激發(fā)他們探索的興趣,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出了讀圖析圖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些簡單的圖例,例如將完整的世界洋流畫出來,在上面標注好必要信息如物產、寒流、暖流等。這樣可以鍛煉學生制圖的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自覺地將地圖作為自己的學習工具,通過繪制地圖來解決地理問題。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法,利用圖例在記憶知識點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首先教師自己就要加強專業(yè)學習,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不但要定期更新自己的知識,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也要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符合新課標對于地理教學的要求。只要教師時刻保持思維的靈活性才能保證給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契機,啟迪學生的智慧。
創(chuàng)新思維要求教師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意識是行動的指導,只有具備了創(chuàng)新的意識,才能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注意創(chuàng)新。對于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學來說,創(chuàng)新的方式主要有很多種例如:小組討論法,發(fā)散思維法,成果共享法等,在教學如果想運用好這些方式,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并且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新課標強調的研究性學習也屬于創(chuàng)新教學法的一種,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模式,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多留出課堂的時間讓學生觀察思考,自主的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述厄爾尼諾現象給秘魯漁業(yè)生產帶來的影響時,學生對這一現象比較感興趣,教師就讓學生課下去搜集材料,然后專門留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闡述該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學生講授不全面或錯誤的信息的由教師補充或糾正,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授中改變了教師從前是課堂主導的模式,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了學生的思維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有了合適的土壤。
四、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課外活動
雖然高中課程比較緊張,但是還應該留出相應的課時開展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特別是在高一、高二課程負擔相對輕松的情況下應該積極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定時開展一些與地理課程相關的課外活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對于地理學習的興趣是十分有益的,有助于幫助學生講興趣轉化為學習知識的動力和興趣。課外活動的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客觀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組織學生閱讀與地理相關的情況或者收看《經典人文地理》等 電視節(jié)目,還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知識競賽,使學生在豐富自己地理知識和才智的同時,進一步加強探索自然奧秘、研究和分析社會現象的興趣。地理課外活動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延伸,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活動形式,在開拓學生視野、提高思辨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起著獨到的作用,經過理論驗證和實踐檢驗,只有通過課上和課下的多種實踐活動,學生才能達到自主探究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呂洪華.淺談高中地理課堂創(chuàng)新改革[J].考試周刊,2011,(09).
[2]程守忠.創(chuàng)設趣味地理課堂的方法[J].新課程(中學),2010,(08).
[3]黃曉梅.淺議高中地理新教材應添加行之有效的例題[J].新課程(教研),2010,(02).
篇5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教師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就是人們對教學和學習活動內在規(guī)律的認識的集中體現,同時也使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基本的態(tài)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新課程教學改革模式強調的是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把這全新的教學理念帶進課堂,指導教學、培養(yǎng)人才,以適應時展的新要求。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是教師成功教學的基本保證。
1.樹立“人性化”的教學理念
“人性化”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由此可見,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一樣,都屬于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二者既缺一不可。我們在重視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同時,還要重視對語文所蘊含的人性化內涵進行挖掘,使學生在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的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課標》)”。談語文的“人性化”教學不只是對語文本身進行“人性化”因素的挖掘,還包括教學方式和方法向“人性化”教育方向的轉變。
1.1 語文是傳承中華文明的載體,具有很強的“人本”意識。
“言,心聲也;書,心畫也。”(揚雄語)關注人的心聲,是中華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而自古以來我們就有
“言而不文,行而不遠”的傳統。因此,語文內容多為古今圣賢之所“立言”,承載著中華文化之精髓。但不管是“自強不息”,還是“厚德載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主體意識較強,都強調“人”的本身。如果在教學中忽視了這一點,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1.2 語文教學是與文本的對話,需要對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和生命意識的尊重。
語文教學實際上是一種與文本對話的教學方式,而文本本身不應被看作是單純的閱讀對象,而是應該把它看作是個性鮮明,生命意識較強的生命體,里邊融入了作者對客觀世界的感悟和主觀世界的情感,而我們在與文本對話的時候,是用我們的感悟和情感去關照文本,其實質是與文本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因此,語文教學需要與文本進行平等的對話,讓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和生命意識得到尊重,從而讓讀者真正領悟到作者在文中所展現的豐富內涵,通過學生的思考,探討出人生的價值和時代精神,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準則。
1.3語文本身是對人性的張揚。
幾千年以來,語文的人性美一直都在感動我們,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它為我們展現了各式的人物個性,讓不同的人性得到張揚。同時,《課標》也要求語文教學在注重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還要“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學的真正“春色”應該在這里,這也應該是語文教學和課程改革的出路之一。
總之,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人,人的發(fā)展除了能力以外,更重要的還有人格和個性的形成,正如葉圣陶老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所以,《課標》才提出了“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的口號,這都是與語文的“人性化”分不開的。在當今物質科技一日千里的情況下,我們都在呼喚人文精神,而語文的本身天生就具有這種精神。因此,我們應發(fā)揮好語文的這一先天優(yōu)勢,在教學中,不能只顧“授業(yè)”、“解惑”,同時還兼有“傳道”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21世紀健康、合格的人才。
2.樹立“個性化”的教學理念
什么是個性化教育?為什么21世紀的教育是個性化教育?個性化教育,簡單概括就是根據孩子獨有的個性因材施教。人類經濟形態(tài)在經過了產品經濟、商品經濟和服務經濟后迎來了最偉大的經濟形態(tài)——體驗經濟,該經濟時代對人類經濟、政治、意識形態(tài)等各個領域都提出了與以往不同的要求。在關系到百年大計的教育領域,則要求教育要從大規(guī)模的培養(yǎng)完全一致的螺絲釘式的傳統教育形式轉變?yōu)楦哂袀€性和強調不同體驗的個性化教育。而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催生起來的學校教育由于受到教學模式單一性、教學目的功利性、教學方式缺乏多變性等限制,已經越來越不適應體驗經濟時代提出的這種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新要求。所以在新課程教育下,教師必須要有“個性化”教育理念,從而才能進行個性化的教育。
3.樹立“多元化”的教學理念
“元”即“要素”,是指跟學習生活有關而又能相互作用的各種教學因素,包括教師、學生、教材、教學條件與教學環(huán)境等。“互動”是指以和諧教育思想為指導,充分利用各種跟學習有關而又能相互作用的教學因素,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與發(fā)展,進而達到高質高效的教學效果。
“多元化”教學理念提倡教學民主,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平等的師生關系體現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統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使學生感到親切可信;要關心、尊重學生的情感和體驗,善意接受他們的評估和選擇;要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做到彼此間的接受和理解;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有責任愛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為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得到充分發(fā)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
4.樹立“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然而以往過多的聽話教育、成人思維規(guī)范學生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奇思妙想,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為此,我們在進行評價機制改革的同時,努力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積極探索各學科的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幾年來,經過不斷的摸索,在語文教學方面已初步形成了:“尊重學生奇思妙想,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實現個性化開放式教學”的基本構想;在數學教學方面初步形成了:“夯實基本概念,實踐數學知識生活化教學”的基本共識;在科任學科方面初步形成了:“觸摸周圍世界,感受身邊科學生活,實施情趣化教學”的基本思路。以語文教學為例,無論是在閱讀教學還是寫作教學或是在課堂問題的設置上,都力求鼓勵學生各有其新、各有其異,并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鼓勵學生對自己瞬間所萌發(fā)的奇思妙想進行大膽表述、認真求證。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情景,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時空,對于老師課堂的一個提問,學生的答案可能會有十幾種甚至更多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另外,教師還充分發(fā)揮課堂評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激勵、導向作用,在質疑中肯定學生的奇思妙想,在語言文字訓練中保護學生的奇思妙想,在課文整體把握上刺激學生的奇思妙想,從而不斷激發(fā)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篇6
一、改編教材,貼近生活
1、 內容的實際化
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由于編寫時候的背景不同,很多的內容似乎都不符合現實。要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課堂內容是關鍵。像七年級下冊主要是制作電子報刊,按照教材上的內容編排,是以求伯君為主線,應該說了解名人也是件好事,但是這些內容有些抽象。因此我就根據學生自己平時的喜好為主題,第一節(jié)課就讓各學習小組討論構劃,確定各小組的主題,有的學生可能喜歡運動,有的學生可能喜歡漫畫,有的學生可能喜歡音樂等等,但有些學生可能連基本的思路也沒有,我就預先設計幾個模板讓他們按此進行選擇,一旦主題確定后就讓這個主題貫穿整個學期的始終。同樣本人還教的八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幻燈片的制作,可是它的內容雜七雜八的都有,探索科學之謎,可有些主題好像有又點偏離,所以本人同樣以科學之謎為主線,讓學生去探索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謎”,而串連在整個學期的幻燈片中。這樣讓具體的內容實際化,生活化,學生的興致就會更濃,而且一學期下來就是一個完整的幻燈片。
2、內容的連貫性
我們教材中的內容是比較豐富多樣的,可是太雜亂的內容往往導致學生最終都了解的不透徹,所以我們就像講故事一樣,上下連貫,這個故事讀起來就耐人尋味。因此本人把整學期的內容在開學初的時候就有計劃的安排一下,而且仔細推究課題內容,使每節(jié)課連在一起就像一個完整的故事。就像我剛說的編輯雜志的時候,首先讓學生計劃選什么題材的內容編一份雜志,選好了以后,再想想根據自己的雜志主題,要編哪些欄目,這些欄目要緊緊扣住主題。例如有些同學選的是動漫的主題,那根據主題他會選一些與“動漫”相關的話題,如動漫概論、漫畫簡介、動漫學科、日本動漫等作為欄目貫穿到各節(jié)課中,到學期末你就能擁有一本自己編的“雜志”。并且同學之間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雜志,這樣既能學到課內的信息技術課知識又拓寬了他們課外的知識面。
在信息課前老師事先對內容的選擇上做到實際化、連貫性,那么在信息課堂中學生就會對信息課的內容和主題非常的喜歡,進而也更喜歡上信息課。
二、調整技能,增強記憶
要說信息課的內容是前提,那么信息課的操作是關鍵,基本的操作學會了,那么其它類似的就會靈活運用。信息課的操作技能學好了,也就是信息課的重點把握好了,這就是我所要的效果。
1、各操作技能之間連貫性
書本當時編排的時候可能只考慮整個學期的操作技能全部完成即可,沒考慮學生在記憶上的邏輯性。例如學生電子雜志的編排,我們要學習的技能中其中“插入”的操作有分隔符、頁碼、圖片、文本框、超鏈接,所以我們在學這些操作技能的時候,盡量把這些技能操作的課上下連在一起,而教材上這些操作分散于各節(jié)課中,并不上下課連在一起,這樣分散開來就會覺得上下兩課之間銜接不上,也很雜亂,如果讓同一菜單的不同子菜單之間上下兩節(jié)課連起來,就會讓學生很明確的感覺在這個技能點上有哪些操作,這些操作有哪些相似,有哪些區(qū)別,如藝術字、圖片、文本框等,對它們的設置利用右鍵選擇時就是設置“藝術字”格式、設置“圖片”格式、設置“文本框”格式,其實相類似,而在移動,大小的改變上也非常的相似,而對象可能不相同,這樣上下幾節(jié)課連在一起便于學生的記憶,也便于學生覺得非常的連貫。
2、 操作技能多樣化
同樣的一些要求在操作技能上可能有多種方式,例如同樣打開“Word”程序,我們可以雙擊桌面上的“圖標”,也可以從“開始”菜單里面選擇,如果同學們覺得怎么方便就選擇哪種,我們不要局限他們,并且讓他們體會操作之后達到的效果是不是一樣。類似其它一些操作,你可以利用軟件中的“菜單”來操作,也可以用鼠標“右鍵”來操作,所以在課堂中要學生積極的去探討去發(fā)現,例如有次上課我上ACDSee軟件中的圖片從這個文件夾移到另一個文件夾,我們可以直接拖過去,或都利用剪切粘貼過去,可是叫學生上來演示時他卻采用了另一種我沒去想過的方式,利用“右鍵”中的“移動到文件夾”,我大力的表揚這位學生。像這樣在探討操作技能的不同方式的過程中也是增長了學生的知識,讓學生領悟到信息技術中真正的奧秘所在。
三、豐富語言,活躍氣氛
前提和關鍵把握好了,還需要適當的拓展。比如教學語言,不僅教師講課的語言,還有書本的語言都非常的重要,像書中的語言有些電腦俗語學生理解不透,怎么把理論的語言變得通俗易懂也是件豐常不易的事,而我著重在語言上加入了一點自己的色彩。
1、語言的幽默化
信息技術的上課語言雖然不像語文課那么有藝術,但為使技術課不顯得單調,就要我們信息技術老師在上課時把一些語言幽默化,比如我在上創(chuàng)建網站的時候,我把他們建的網站比喻成自己家,把同學們比作是建筑師,我說大家想建一幢“別墅”還是建一間“茅草屋”就要看各位“建筑師”的發(fā)揮了,大家都不想住“茅草屋”,他們都努力為自己的“別墅”開始設計裝扮。每次放開讓他們自己操作的時候我會說“請各位建筑師們下面開始自己的設計。類似的比喻很多,如上“Word”的時候我把他們比作“雜志主編”,在上“PowerPoint”的時候我把他們比作導演,他們都很有成就感,能在電腦課上成為一些時尚人物,他們很快樂,能在電腦課為自己人生開始簡單的規(guī)劃;他們很充實,能在電腦課上學到豐富的知識。
2、語言的樸實化
篇7
關鍵詞:藝術教學;特點;要求;創(chuàng)新
在現階段,如何提高藝術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藝術修養(yǎng),是廣大同行必須嚴肅面對、認真思考的問題。作者就這一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以期與同行交流溝通。
一、藝術教學的特點
(一)更重視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相比于其他學科而言,藝術教學更重視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日常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使他們對事物特征具備濃厚的興趣和敏銳的洞察力,能夠準確把握形象的個性特征,透過事物現象透析事物本質。這能夠幫助他們將心中所孕育的形象、思緒、情感等通過藝術形式很好的表現出來,呈現出具備旺盛生命力和濃厚情感色彩的藝術作品。
(二)更重視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藝術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提煉美和表現美的能力。在藝術教學中,老師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維能力、挖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結構和思想觀念的基礎上,展開藝術想象的翅膀,經過推理和分析,產生藝術構想,進而形成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
(三)更重視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與其他學科相比,藝術教學在重視學生個性發(fā)展方面,做得更加鮮明、徹底。藝術教學受到原理、定論、概念、規(guī)則等的束縛較少,而是側重對個性、創(chuàng)新、自由的追求。在藝術領域里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好與壞,藝術教學鼓勵學生標新立異、與眾不同,要求學生具備藝術的眼光和批判的精神,敢于“不走尋常路”。因此,藝術教學中十分尊重和鼓勵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以培養(yǎng)學生鮮明的藝術個性。
(四)更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因素對藝術教學效果有重要影響。只有在藝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明朗熱情的情感態(tài)度,才能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提高藝術教學的質量。
(五)更重視創(chuàng)作實踐
理論聯系實際,是藝術教學的重要教學準則之一。藝術原本就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提煉出的智慧結晶,因此,藝術必須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唯有這樣,創(chuàng)作出的藝術作品和從事的藝術活動才能具有長久不衰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藝術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加強學生藝術理論和技巧的訓練,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善于觀察和實踐,雙管齊下,以達到提高自身藝術修養(yǎng)的目的。
二、創(chuàng)新教育的要求
(一)發(fā)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藝術教學中,要想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就需要給廣大師生營造寬松愉悅的學術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
(二)完善和創(chuàng)新評價體系
要發(fā)展創(chuàng)新教育,必須創(chuàng)新和完善評價體系,克服傳統評價體系單一、死板的缺陷,從重視“結果”的考核向重視“過程”的考核轉變。
(三)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要想提高藝術教學的質量,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前提。只有教師首先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才能順利、高效的開展藝術教學,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齊發(fā)展、共提高。
三、教學管理的創(chuàng)新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
在藝術教學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在藝術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
首先,在課堂內容的選擇上,要給教師和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要實現藝術教學與其他科目的深度融合;要堅持生活化的藝術教學,使藝術貼近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例如,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將“歌曲伴奏”和“即興伴奏”有機結合,在學生進行歌曲伴奏、彈唱訓練的同時,實現鋼琴教學與聲樂教學的有機結合,同時達到提高鋼琴演奏水平、鋼琴即興伴奏水平和聲樂演唱能力的目的。
其次,在教學方法上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改變傳統課堂上教師主動“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美術課堂上,采取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從旁指導的形式,組織學生品評畫作的風格、特點、技巧等,最后通過歸納總結,得出其中的規(guī)律。
最后,在教學方式上,要力求滿足所有學生對藝術教學的需求,充分認識學生在基礎知識、藝術領悟能力、藝術表現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和進度計劃,做到“因材施教”,實現全體同學的共同進步。
(二)構建全面科學的評價體系
創(chuàng)新思維下的評價體系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學生評教。也就是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方法、內容、手段等方面進行評價。
3.學生自評。顧名思義,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評價。
3.學生互評。讓學生相互之間評價這一學期在藝術修養(yǎng)、思想品質、學習習慣等方面的進步情況。
4.教師評價。教師結合學生平時課堂表現情況、作業(yè)情況和考試情況,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分。
通過這種評價方式,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實現教學相長。
(三)完善人才引進和培訓機制
要想提高藝術教師的整體水平,需要做以下努力:
1.對于具備較高學歷和較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要積極引進,提高教師整體水平。
2.要給在校教師提供繼續(xù)學習的機會,通過定期舉辦培訓班、研討會、專家講座等,提升教師的藝術素養(yǎng)和專業(yè)水平。
3.要通過合理的激勵機制,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學習的熱情。
結束語:
藝術教學以及藝術教學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我們在長期的學習與實踐中不斷摸索和創(chuàng)新,進而不斷提高藝術教學質量,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yǎng)更多的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文奇,皇麗莉.有效:對提高中小學藝術教學質量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 2011(14).
篇8
關鍵詞:高中物理;新課程;教學方式;學習方法
新課改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立足于高中課堂,真正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的轉變,發(fā)揮地理課程的素質教育功能,促進高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未來教育應該關注和深思的問題。教學方法不夠靈活豐富。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采用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在教學方法上也相對比較被動,記憶,背誦是常用的方式,這種死板的方式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不利于開發(fā)其創(chuàng)造性和培養(yǎng)其真正熱愛地理的興趣。這樣就形成了學生厭學,老師難教的惡性循環(huán)反應,嚴重限制了學生潛能的開發(fā)。教學內容相對滯后。地理教學是一個隨著時代變化很快的學科,必須結合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更新相關的地理知識。但是傳統的地理課本在知識的更新方面還相對欠缺,尤其是對當展較為迅速的高科技技術的探測數據,都未及時更新。這樣,學生一方面接受著傳統的地理知識,另一方面又通過報紙,互聯網獲取新的地理知識,當二者之間產生沖突的時候,就容易對傳統的地理知識的權威質疑,時間久了,勢必喪失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真正的將新課標的理念貫穿到學習的細節(jié)中。
實踐探究式的地理方法,深化地理教學。探究式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一系列多種形式的開放的探究式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方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在進行地理課堂教學時,可以先設置和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然后圍繞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地理的神奇與實用,將生活中常見的地理現象以實驗的形式演繹,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發(fā)問,自己思考,自己查閱知識,最后解決問題。通過這一過程的不斷循環(huán)反復,既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其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其全面發(fā)展。
1 新時代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風格
課堂教學風格受課堂教學內容和時代要求的制約。素質教育替代應試教育,是新時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新時代中學地理課堂教學風格,就是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學內容與地理教學形式有機統一的課堂教學風格。
課堂教學風格總是通過課堂教學形式的特點呈現出來的。人們對課堂教學風格的認識,首先是從課堂教學的形式、特點感受到的。新時代中學地理課堂教學風格,以素質教育為準繩,以多樣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教學手段及適當的教學用具為依托,恰如其分地表現中學地理的教學內容,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多方面素質和能力,使學生好學、會學、學會用地理知識和原理,解決實際問題,建立正確的地理觀,適應時代的要求。其教學形式的特點,大體上可以歸納為如下4點:
1.1 有一個誘人的新課導言——生動誘人,精練點題,設有懸念,可探討性強
中學生,尤其是初中學生,受思想認識水平、課程時間安排、高考、中招考試導向等諸因素影響,通常情況下,不重視地理課,學習不積極,不主動。但是,從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他們又往往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好勝心,一方面他們要對問題追根問底,知道其所學知識的用途,另一方面,他們又急于要顯示自己的才能,個個躍躍欲試。這就為設計好新課導言,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基礎。而經過挖掘加工后的生動、誘人、帶有懸念的新課導言,一上課就將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對新知識的探究上來。興趣和好奇,促使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直到把懸念化解,問題解決,找到答案為止。至于興趣點和好奇點的選擇,可以放在與新課內容密切相關的地理熱點問題、最新事件、鄉(xiāng)土內容、奧秘探討及新式教具等上面。這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新課導言切忌嘩眾取寵,喧賓奪主,冗長膚淺。精練切題則是這一風格形成和發(fā)展的生命力所在。
1.2 濃郁突出的“地理味”——圖文并茂,以圖釋文,形象逼真,直觀性強
人地關系,空間概念和地圖教學,是地理課堂教學體現“地理味”的3個突出表現。其中,地圖教學是關鍵。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包括區(qū)位概念和區(qū)域概念),使學生靈活自如地運用地圖,正確分析和說明地理問題,是地理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而運用地圖進行教學,則是完成這一教學任務的重要途徑,也是地理教學獨特風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說,沒有地圖就無法進行地理課堂教學。
復雜、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往往用一幅或幾幅地圖,包括地理示意圖表、地理漫畫及素描圖、人地關系相關圖、地理模型圖等,便能生動直觀、清晰明了地展示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恰當的地圖教學,首先從識圖開始,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的結構,然后再逐項逐條緊扣教學內容啟發(fā)設問,讓學生通過位置以及相關事象的分析,讀出圖中的地理內容和地理特點,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作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規(guī)律分析。對多種要素疊加的圖,則采用分要素化繁為簡,分解教學,最后再疊加恢復地圖原貌的方式,進行綜合分析。地圖的展示,可通過掛圖、板圖、幻燈、投影、微機等多種手段進行。
通過識圖、拼圖、填圖、繪圖、聯想分析圖的反復訓練,學生的手、口、腦并用,其觀察力、記憶力、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培養(yǎng)、鍛煉和提高。進而,把知識落實在圖上,達到會學、學會、會用的目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參與,還可以鍛煉他們的膽識和心理素質。
1.3 感染力極強的教學語言——條理清晰,生動藝術,言簡意賅,啟發(fā)性和鼓動性強
教師靈活并恰當地運用口頭語言,體態(tài)語言和板書語言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妙趣橫生。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教師或繪聲繪色,或幽默詼諧,或啟發(fā)誘導,或慷慨陳詞,或點頭贊許,或熱情鼓勵……總之,適時適度使用語言修辭手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勇于提問,大膽發(fā)言,躍躍欲試,積極參與。同時,配以新穎、美觀、快速、精練的板書、板圖和板畫,醒目易記,就能強烈地吸引住每個學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使其如醉如癡,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受到陶冶,得到鍛煉,學會知識,掌握方法。
1.4 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過程——深入淺出,聯系實際,寓教于樂,趣味性強
篇9
關鍵詞:社會化心理機制;中學德育;改進措施
當前,社會上出現一些道德缺失現象,引起了人們深深的憂慮和反思。中學階段是學生發(fā)展的基礎階段,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階段,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提高道德水平及以后的發(fā)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社會化心理機制由社會角色引導機制、比較機制、學習機制、亞認同機制等組成,對中學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些啟示和指導性意見。因此,應在社會化心理機制的指導下,積極改進中學德育工作,從引導機制、比較機制、學習機制、亞認同機制四個方面探索德育工作新方式,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一、中學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1.中學德育工作內容政治化傾向嚴重
作為社會主義新生國家,黨和國家非常重視政治化教育,以抵制資本主義的攻擊。正是受這種傳統的影響,中學德育工作中的政治化傾向非常明顯。德育教學工作中,偏重對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教育,忽視對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和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德育的功能沒有完全發(fā)揮出來。
2.德育的手段和形式單一化
目前,學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是依靠灌輸,尤其是理論灌輸。這種德育方式和手段的效果并不明顯,抑制了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fā)揮,并未建立學生內在的道德需要機制。
二、社會化心理機制對改進中學德育的要求
1.社會角色引導機制的建立
建立社會角色引導機制,最重要的是充分發(fā)揮引導和激勵作用,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1)為學生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充分發(fā)揮榜樣的作用。中學生的模仿和學習能力比較強,為中學生樹立榜樣,能夠幫助他們明確努力的方向。樹立榜樣時,應避免單純地說教,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電視等媒體,為學生播放節(jié)目,如“感動中國人物”現場評選活動、“德耀中華”等,讓學生了解優(yōu)秀人物的事跡,并把他們作為自己的榜樣,向他們學習。
(2)對學生多一些鼓勵和指導。在教學工作中,應多鼓勵學生,不要過分為難和批評指責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要對學生多一些指導,幫助他們以正確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從整體和集體的角度考慮事情,提高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能力。
2.社會比較機制的建立
(1)尊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和需求,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學生的個性需求,對學生開展個性化教育,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鼓勵學生進行適當比較。學生不能攀比,但是可以在某些方面進行適當的比較,如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學雷鋒活動等。通過適當比較,學生能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保持自己的優(yōu)勢,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努力提升自己。
3.學習機制的建立
(1)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是學生德育工作的主干力量,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學生德育工作的整體成效,教師在學生的德育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因此,應加強教師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2)建立德育工作機制,營造校園德育文化氛圍。中學德育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必須依靠健全的德育工作機制。因此,應加快中學德育工作機制的建立,完善各項工作機制,確保德育工作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同時,要建立學校和社會、家庭的聯動制度,加強協作,共同推進學生的德育工作;學校除了加強制度、機制的建立外,還應為學生的發(fā)展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4.亞社會認同機制的建立
心理教育也是學生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學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也不可避免會出現心理問題。因此,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學校應設立心理咨詢室,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對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正確看待心理問題,調整好心態(tài),以一顆平常心去處理問題。通過開展心理輔導活動,幫助學生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正確看待自己生活、學習中遇到的難題,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月”活動,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心理問題,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
面對中學德育工作中的一些不足,傳統的德育方式、內容和形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變化,社會化心理機制的相關理論和內涵為改進中學德育提供了一些借鑒意義和指導意見。因此,應當在社會化心理機制的指導下,從引導機制、比較機制、學習機制、亞認同機制四個方面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篇10
一、從學生的角度看教材、用教材
新版的物理課本是以學生為本、實用為本的基礎編寫的。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教材,讀教材。
(1)學生認為有趣的,有興趣去學的內容,我們教師在備課時常常將其看作是一個“邊角料”一筆帶過,而忽略了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學習熱情。以高中物理教材教科版必修二第一章第4節(jié)《斜拋運動》這節(jié)舉例:由于是選學內容,不在考試范圍內,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對其重視不足,通常只作簡要介紹。但對學生而言,由于涉及到“大炮”、“彈道”、“射程”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知識,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很有興趣。如果教師能夠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利用教材上的例子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學習,則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對運動的分解與合成以及勻變速曲線運動的學習熱度并提升知識的高度。
(2)教材在某些內容的編寫上讓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教師應該思其所困并幫助解決。以高中物理教材教科版必修二第二章第2節(jié)中探究向心力大小的實驗舉例:該實驗裝置復雜、抽象,純靠教師講解難以解釋清楚。所以很多教師為了省事直接給出結論,全然不顧學生滿眼的迷茫,教學效果很差。如果教師在備課時能夠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就能夠想到學生年齡小,對機械了解不多,難以理解課本上的裝置圖片,從而知道采取措施,比如使用視頻資料進行演示講解,化解學生心中疑問,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物理課的教學應將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對日常所見所想的問題有進一步探索的欲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物理學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運動規(guī)律,生活中的種種現象可以用物理知識來解釋。但是物理規(guī)律本身是抽象生澀的,物理公式是復雜難記的。如何才能讓學生由內心生出對物理的熱愛,需要我們從日常生活中簡單形象的問題入手。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同時善于解答其中的問題,就是物理教學的一種成功。以講“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用”這一課的課堂情景為例子,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放映一段兩輛汽車追尾的事故現場錄像。再進行提問:“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事故的發(fā)生”。 “肯定是司機睡著了!”“一定是超速駕駛!”學生的回答會從其自身的想法和生活經驗中來,答案肯定各有千秋。教師可以再從汽車追尾事故的原因開始,讓學生分析同學提出的幾種可能:疲勞駕駛、剎車失靈、速度過快等,再引導學生就位移、速度、加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進行討論。利用所學規(guī)律得出新的結論,并將交通法規(guī)和相應的物理情景相聯系,將物理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
三、對學生進行物理情感教學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物理教育的最高目標,我們應注重對學生內心體驗的強化與豐富。應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探索周邊世界的同時,體驗認識自然、改造環(huán)境的艱辛和困苦。激發(fā)起學生對物理研究的熱情與興趣,并引導其具備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價值觀。
(2)設置各種物理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演示實驗,學生隨堂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課本上的拓展思考,課本上各章節(jié)的開篇圖、插圖和漫畫、物理在線、物理學史故事、課件演示和以及各種趣味性的物理問題去吸引學生,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樂趣中掌握知識,獲取技能。
(3)注重教師的自我培養(yǎng),要多反思自我教學水平的不足,多與其他教師交流。要讓每堂課都具有教學的藝術性,應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去適應學生,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4)多進行鼓勵性提問和發(fā)展性評價,注重對學生課堂表現、測試作業(yè)的及時評價與肯定。應以班級為單位建立物理興趣小組,使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作為教師,也應該多加入學生之間的討論中,給予適當的引導和肯定從而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和進取意識。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1)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師在課堂上除了要體現出教師的高超專業(yè)技術之外,還應該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在課堂上要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課后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要像對待朋友一樣信任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后進生更要施以關懷。這樣學生才會把老師當作親如家長、愛如朋友一樣的人,他們才會把心里話和真實的教學信息反饋給教師。
- 上一篇:神經疾病的方法
- 下一篇:自治區(qū)住房公積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