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健康的思政教育創新

時間:2022-11-23 10:43:37

導語:學生心理健康的思政教育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心理健康的思政教育創新

近年來,心理健康問題成為影響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因素,并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在強化學生道德和心理基礎方面大有裨益。在思政教育過程中,學校應該遵循育心和育德同步發展原則,構建心理健康和思政教育協同機制,及時洞察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并為其提供科學、合理的理論和實踐指導,促進學生健全人格養成,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由羅佳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導?一書,以思政教育對象的心理問題研究為重點,建議思政教育者提升對教育對象心理狀態的重視程度,借助充分的人文關懷和及時的心理疏導,促使思政教育對象形成健康和諧的心理狀態。全書共包括六章。首先,作者結合思政教育,闡述心理疏導的內涵、基礎理論、顯著特征等基本概念。其次,作者分析心理疏導實施的現實訴求,并依據心理疏導的價值取向、規律原則,探索思政教育中心理疏導實施的有效路徑。最后,作者側重于方法和技術探究,幫助思政教育對象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以達到提升思政教育成效的目的。

參閱全書可知,新時代青少年學生是社交、游戲、娛樂等平臺上的活躍用戶,對網絡的依賴性極強,但尚未建立起成熟的思維模式與正確的價值觀體系,在諸多網絡不良思想長時間的沖擊下,無法正確應對學習生活與人際交往。倘若學校未及時提供科學、有效的心理引導并經過長期積累和發酵,極易導致學生心理問題。基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思政教育,有助于了解和把握學生的心理現狀,針對學生現實的心理困境,提供及時的個性化心理指導和疏導教育,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優秀道德人格與心理素養的形成。

第一,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協同教學體系。為促進心理健康和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協同育人成效,學校應立足它們的育人優勢,加強頂層設計,系統性規劃協同教學體系。一方面,打破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界限,充分意識到開展與思政教育相適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青少年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出發點,系統科學地規劃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強化思政課教師對心理育人的認知,依據心理教學目標,配置充足的教學資源,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有序開展。此外,思政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需求,合理設置課堂教學內容,將心理健康知識與思政教育內容有機融合,促進兩者優勢相互補充與充分發揮。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思政課教師應該發揮學生課堂主體性和積極性,組織開展多元化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活動中體會和領悟理論內涵,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為自身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第二,創新教學方法,發揮網絡教育價值。雖然思政學科和心理健康學科隸屬不同領域,但在教育目標上具有高度契合性,皆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主旨。因此,思政課教師可將心理測量法、對話法等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應用于思政課堂,促使思政教育更加具有預見性和實效性。這有助于增強對學生心理變化和需求的了解,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更加契合學生需求,提升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針對性;加強師生交流,使學生切實體會教師的重視與關注,更加自覺地學習思政知識。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各思政教育主體應該憑借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的優勢,不斷優化教學方式,構建融合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元素的教學平臺,挖掘并整合網絡中的相關教育資源,采用圖片、視頻等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網絡安全、文明用網等的宣傳教育,讓學生提升網絡安全認知,樹立良好的網絡安全意識,既不受不良思想影響,也不傳播不良網絡信息。

第三,開展心理教育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為提升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理論教學的趣味性,思政課教師應該從教學內容入手,搭配開展多元化心理教育活動,據此觀察學生表現、了解學生心理活動、剖析學生心理狀態,以增強學生共鳴為核心,實施有目的的思政教育,并構建相應的校園文化環境。校園文化作為隱性教育資源,對學生優秀品質、良好心理狀態的養成具有潛移默化的積極促進作用。為此,學校應該通過組織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將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其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氛圍。學生通過參加感興趣的校園活動,既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也能通過活動強化自身道德和心理認知,達到育德和育心的有機統一。除了校園活動外,思政課教師還可以充分發揮社會資源的教育作用,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等,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多樣的思政教育資源,從中體悟民族精神,使思想與心理都受到熏陶和洗禮,形成正確的“三觀”,助力人格健全可持續發展。

作者:白永強 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