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心理學的條件范文

時間:2024-04-02 18:04: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心理學的條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心理學的條件

篇1

那從心理學的角度,尤其是成人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授課方法,就很有必要。我們來看幾個典型的心理學理論,首先是前蘇聯的巴甫洛夫,條件反射理論。

巴甫洛夫注意到,沒有喂食時,狗看見喂養者或者聽見喂養者的聲音,就會分泌胃液和唾液。巴甫洛夫設計了實驗來驗證:在喂食之前先出現“鈴聲”刺激,鈴聲結束以后,過幾秒鐘再向喂食桶中倒食,觀察狗的反應。起初,鈴聲只會引起一般的反射,或稱自然反射,狗豎起耳朵來,但不會出現唾液反射??墒墙涍^幾輪實驗之后,僅僅出現鈴聲,狗就會分泌唾液。巴甫洛夫把這種反射行為稱為“條件反射”,把鈴聲稱為分泌唾液這一反射行為的“條件刺激”。原來并不能引起某種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鈴聲、紅燈等),由于它總是伴隨某個,能引起該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現,如此多次重復之后,這個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該本能反射,后人稱這種反射為經典性條件反射

當然這個心理學實驗是針對動物的,那對成人的教學來說,也有參考價值。俗語說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是典型的條件反射。我們看到某個場景于是產生某種情緒,也是條件反射,因為場景和過往的經驗聯系了起來。打個不恰當的比喻,狗相當于學員,食物相當于講師和課程。狗看到食物會泌唾液,某些學習能力強的學員,看到課程,也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所以講師的課程內容要符合學員的需求,這是讓學員產生自然反射。而鈴聲相當于培訓現場給學員的,或講師給學員的某種“刺激”,講師通過這些“刺激”,和學員腦子里,固有對學習的理解、或某種經驗呼應起來,于是導致了學員學習行為的發生,所以是條件反射。

培訓時,如何使用條件反射原理呢?簡單地來說,講師要模擬場景,和學員頭腦中固定的某種經驗配合,或喚醒學員頭腦里面的學習結構,產生學習的條件反射。操作的辦法如下:

1、課程開始以前。有些客戶會讓領導開營,或做培訓前的講話,強調培訓的重要性,講師和課程的優秀,也可以暗示學員,好好學習,領導在關注你們,于是營造了認真學習的氣氛。這就是把領導的權威,延續到講師身上,于是學員在遵守紀律方面要好一些。領導的講話,相當于鈴聲,在學員身上產生了條件反射。

2、講師上課有個小鈴鐺,一方面為了強調課堂的紀律,提醒上下課。另一方面學員以前上學時,聽到鈴聲,一定是上課、下課或有重要事情,講師使用鈴鐺就可以暗示學員,這是嚴肅的學習,不是簡單的娛樂。于是鈴鐺,可以和學員以前的經驗聯系起來,就是所謂的條件反射了。當然有的講師使用音樂,提醒學員上課,不過學員從前沒有聽到音樂,就上課的習慣,可能不如鈴鐺更有效,但音樂或許更有趣。

3、培訓中,講師設計案例時,要模擬學員的工作場景,當學員看到案例,就會回想起他工作中發生的事情,于是在講師的帶動下,學員會進行思考,于是學員才會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會接受講師的內容。這時的案例就相當于,提醒學員進入學習狀態的鈴聲,在學員身上產生了條件反射。

4、在具體的授課方法上,講師也可以用到條件反射。講師說:我們在工作中要團結緊張,還要什么?學員說:嚴肅活潑。講師說:對!我們要勞逸結合。這就是講師利用學員頭腦里的知識結構,達到條件反射一樣的互動。講師說:知己知彼,才能怎樣?學員說:百戰不殆。講師說:所以我們要非常了解客戶,下面我們看了解客戶的三個方面。于是課程得到了延續,講師此時,也利用了條件反射的原理。等等這些授課方法,我們都是在用條件反射原理。

篇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歷史教育觀念的更新、教育觀念的解放、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為高中歷史教師提供了廣闊的教學空間,同時以學生為主體、重視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為高中歷史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本文由高中歷史教學目標出發,從歷史教師自身綜合素養提升、構建科學的教學模式以及創新教學手段等方面展開分析,進而創新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

新課改;高中歷史;教學方法;創新

在新形勢下繼續深化教育改革,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程中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歷史課堂教學應當精益求精,其教學方法需具備靈活機動的特點,可通過合理開發并規劃歷史課程內容,進而滿足歷史教學的實際需要,保障新課改條件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創新工作得以高效的實施。

一、樹立全新的高中歷史教學觀念

在以往的應試教育中,絕大數的教師片面地認為歷史教學僅僅是為學生講授歷史基本概念和知識,因而教學方法一直得不到及時的優化,致使學生喪失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教學效果不佳。進入新世紀,我國實施素質教育,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高中歷史教師應當轉變陳舊的觀念,樹立科學的歷史教學觀念。首先,歷史教師本身應當具備創新意識,把握歷史主干知識的主要脈絡,進而更加輕松地駕馭高中歷史教材。關于教師角色定位問題,應當改變教學觀念,完成身份轉換,進而教師可以在歷史教學中與學生建立民主、和諧、寬容的關系,為學生創造積極開放的歷史課堂環境。其次,歷史教師應當具有歷史學科教研能力。歷史教材經過數次優化,部分觀點也有所完善。在歷史學科分析研究中有著史無定論的說法,所以歷史教師在課堂授課中應當勇于質疑教材中的某些觀點,通過全方位的視角來觀察、分析和研究歷史,進而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歷史研究中,提升學生的興趣。

二、構建科學的高中歷史教學模式

教師在歷史課堂中的提問應當科學合理,以便對學生良好思維的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指引學生在歷史學習中不斷的探索,進而讓學生養成自主探索的習慣,提高其創新思維和能力。因此,在高中歷史授課中可以通過問題式教學模式來促進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形成,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首先,應當創設公平民主的課堂氛圍,為問題式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具體的歷史授課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對歷史事件問題展開分析研究,進而讓學生大膽地發表其自身的意見。如在評價康熙這一章節中,對于學生積極評價康熙的行為予以肯定,并在學生各抒己見的基礎上開展課堂討論,通過民主的歷史課堂教學點燃學生歷史思維的火花。其次,教師應當科學地提出歷史問題,大多數歷史教材中的事件的概括性極強,因為學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對于這些概括性極強的事件的理解僅僅依靠重復的記憶,是不能很好地把握歷史事件本質的。如在俄國1861年改革的講授中,為了讓學生可以明確改革背景、意義和目的,教師可以提出相關具有建設性的問題,然后通過這些問題來加深學生對俄國1861年改革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啟發性的歷史問題引導學生突破歷史教材的限制,讓學生站在發展的、歷史的角度去分析研究歷史問題和事件。

三、高中歷史教學方法創新的相關建議

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新工作時,可以由引入野史逸事、注重方法以及強調研究這三方面入手:

1.引入野史逸事,創新教學資源。高中歷史教材中關于史事方面知識較多,歷史教師在授課中如果照本宣科,會導致歷史課堂枯燥無味,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實際歷史授課中可以將歷史知識與演義、小說、野史等結合在一起,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如學習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制度舉措這一章節時,可結合電視劇《漢武大帝》展開歷史教學,以便歷史課堂授課故事化。

2.梳理知識脈絡,創新教學方法。高中歷史授課所用的教材涉及的知識面極廣,學生在短時間內很難構架清晰的知識體系,所以歷史教師應當注重講授方法,以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架構清晰的歷史知識體系。例如,在講授新航路開辟影響這一章節時,歷史教師應當向學生提問“新航路的意義?”之類的問題,指引學生將新航路對世界的影響匯總為新航路的意義和表現,這樣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記憶就會深刻。

3.善于總結歸納,創新探究模式。在高中歷史授課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展開探究式授課,針對歷史課堂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歷史課題研究小組,進而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如針對國際經濟政治秩序這一章節的授課,可以提出有針對性的研究課題,繼而讓學生更加深層次地展開學習。

總之,高中歷史教學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教師在歷史授課時應當有著寬大的胸懷,吸取其他學科的經驗。隨著時代的進步,全新的教學理論、原則、模式不斷出現,歷史教師也應當將多種科學的教學方法應用到歷史教學中。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被完善和應用的,它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長時間的努力和不斷的經驗總結,進而為歷史教學目標的實現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姚嬋.新課改條件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新[J].都市家教,2013(05).

[2]黃增強.關于高中歷史新課改的幾點思考[J].河南教育,2009(Z1).

篇3

【關鍵詞】:音樂調節 中學生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809(2010)05-0154-01

近年來全國各中小學都已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配備了專業的教師隊伍,但多數存在形式單一等問題。那么探索音樂調節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可為這一事業提供更多的實施形式。音樂作為人們抒發感情,表現感情,寄托感情的藝術,不論是唱或奏或聽,都內涵及關聯著人們千絲萬縷的情感因素,對人的心理成長會起著不能用言語所能形容的影響作用。

一 、現代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原因

中學生,一般為十一、二歲至十七、八歲,這一階段總的可稱為青春發育期或青少年期。我們都知道,青少年期的中學生身心都正處在急劇的發展、變化和成熟時期。在這一段時期里中學生的情感比較復雜,情緒體驗比較強烈,兩極性的矛盾比較突出。

現代中學生脆弱的神經被快節奏的緊張生活,人際關系,升學,家庭問題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所產生的恐懼,焦慮產生壓力所壓迫著,給他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學習壓力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教師對學生缺乏尊敬,使學生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造成師生對抗心理;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他們選擇了許多方法消除減輕內心的苦悶和煩惱,如狀態頹廢,沉迷游戲,逃避現實;還有一少部分學生承受不了外界的壓力,而選擇了自殺。

二 、音樂調節在中學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音樂是一種能表達人類感情的藝術。人的情感往往會隨著音樂的音高變化而起伏波動,高音使人情緒高漲,低音則使人壓抑,中音使人舒暢平靜;強的音響使人振奮,輕的響聲虛弱寧靜,中等響度使人感到溫暖隨和。音高,音色,旋律,節奏和調式,各層次的音量力度等眾多要素結合,給人無窮無盡的情感變化,而這些正是音樂調節所需要的。下面將分別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分析“音樂調節”這一手段在中學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1、生理方面

人類很早就已經認識到,音樂與疾病治療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內經》中,有心、肝、脾、肺、腎等五臟的生克關系,結合宮、商、角、徵、羽五音和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之說,對人體發病的病因及治療也有過如下的論述“宮為脾之音,大而和也,嘆者也,過思傷脾,可用宮音之亢奮使之高興,以治過憂”元代醫生朱霞享則明確指出:“樂者,亦為藥也。”

音樂作為一劑良藥,可直接對人體器官產生共振效果,更重要的是,音樂具有積極的主動的功能,能提高人的創造能力和思考能力。他特有的節奏和旋律,可以使我們平常用的較多的左腦得到休息;相對的,對右腦具有刺激作用,從而對人的潛在能力的提升有很強的作用效果。歡快的樂曲,強勁的節奏,可以加強肌肉張力,振奮精神;柔和的音調和輕緩的節奏,可以平衡呼吸、鎮靜安神;優美的音色可降低神經緊張程度,令人輕松愉快。

2、心理方面

開展音樂調節,可以使學生在認識自己情緒特征的基礎上,妥善調節自己的情緒。消除自己的負面情緒,進行自我安慰與疏導,擺脫不良情緒的體驗。音樂調節對學生可以起到自我激勵的作用,使學生敢于面對困難與挫折,敢于面對現實,擁有情緒的自控自制能力,能克制沖動消除自滿,對人對己都能維持高度熱誠。如欣賞《蘇武牧羊》,讓學生學習蘇武歷盡艱辛始終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精神。指導中學生要有開闊的胸襟,逐漸養成沉著穩重的涵養與謙遜質樸的美德,使他們性格開朗。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利用歌曲,可以起到激發學生情感共鳴,充分抒感的誘導作用,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要從學生的情感基礎培養開始,使健康的情緒體驗得到不斷鞏固、不斷深化、不斷升華,從而形成穩定深厚的情感體驗。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通過對具體音樂作品的聆聽,使學生體驗和領悟音樂美,在美的形象熏陶下,在身心愉悅的享受中,審美情感得到培養和發展,為高尚道德觀念的形成提供了動力和條件,使學生獲得了一種精神人格的凈化和升華。通過音樂調節的引入,增進了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和理解。豐富多彩的形式和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和知覺,從而在主觀情感上得到審美體驗、感情升華、心靈凈化、這樣運用音樂的方式比任何說教都要自然、真實。

中學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借鑒思維實例啟迪學生;另一方面,還應該通過音樂調節等手段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F有音樂已成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伴隨并促進他們成長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我們應利用這一特點積極引導他們正確地選擇和欣賞,把音樂調節引入中學生的日常生活,只有這樣他們的身心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長??鬃釉f過“移風易俗,莫善于樂”,雨果也曾說過“音符是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鑰匙”,他們都充分認識到音樂的教育功能是多么巨大。在這里借音樂這種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他們在愉悅的聽賞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促進身心協調發展,逐漸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參考文獻:

[1]于光遠等編:《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卷》1980年

[2]張鴻懿編著:《音樂治療學基礎》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治療研究中心教材 2000年8月

[3]李 晶:《我國音樂教育中的利與弊》西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4]陳越紅:《音樂審美教育應向多元化發展》刊名:《教書育人》2001.1期

[5]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年 《音樂課程標準》

[6]李娟 《讓“清泉”在學生心中流動---寓心理教育于音樂課堂教學之中》(刊名)《教育實踐與研究》2003.07

[7]戎象微 《音樂心理調節課教學模式初探》2000.11

[8]中央音樂學院 周海宏 《音樂心理學在實踐中的運用兼及音樂學術研究和出發點》 編號1008-9667(2003)01-072-03

篇4

[關鍵詞]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SCL-90)

[中圖分類號] R194.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20- 09-02

Analysis on Mental Health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CHENLijiangHUANGXiaoyunHUANG DanyuZHU ChangWUYufang

Houjie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52394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MethodsUsing SCL-90 questionnaire to assess 325 middle school teachers and compare the obtained result with the norm of China. Results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are better than the mean value in China. The result also reveals that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does show correlation with gender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of teachers. ConclusionSchools and socia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mental health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Key words]Middle school teachers;Mental health; SCL-90

中學教師肩負著培養跨世紀人才的使命,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僅關系著教學質量,更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因此,開展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對構建和諧社會有極其深遠的意義。本研究應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為研究工具,進行團體測試,調查厚街鎮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為提高中學教師素質、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有關部門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提供依據和參考,現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東莞市厚街鎮中學教師共325名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1.2方法

采用統一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1]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該量表已在國內外廣泛應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共有90個項目,包括9個因子: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及其他等。分5級評分,1=從無,2=輕度,3=中度,4=偏重,5=嚴重。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345份,回收332份,其中有效問卷325份,回收率96.2%,有效率94.2%。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其中均數比較用t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一般情況

被調查的中學專職教師共325名,其中女教師186人,平均年齡(31.12±9.26)歲,男教師139人,平均年齡(30.35±10.21)歲。普通中學236人,職業中學89人;中專學歷21人(6.5%),大專學歷143人(44.0%),本科及以上學歷161人(49.5%)。

2.2中學教師SCL-90各因子評分與全國常模比較

本研究之SCL-90各因子與全國常模比較,其中軀體化、抑郁、敵對、偏執因子分較常模略高,差異無顯著意義(P> 0.05);其余各因子分均較常模低,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見表1、2。

2.3不同性別教師SCL-90各因子比較

教師的心理健康與性別有關。女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較男教師差,其中“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差異具有顯著意義(P<0.05)。見表3。

2.4普通中學與職業中學教師SCL-90各因子比較

本研究發現,普通中學與職業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存在差異,其中“焦慮”因子差異具有顯著意義(P<0.05)。見表4。

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一直倍受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對教師自身和學生身心健康及教育的整體發展都十分必要[2]。

3.1厚街鎮中學教師總體心理健康狀況

本研究結果表明,中學教師總體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一般人群,特別是人際關系存在問題少于常模,與國內外部分研究結果一致[3,4]。分析原因,可能與我鎮地處珠江三角洲較發達地區,教師的社會地位較高,受人尊重,獨立性強,教師隊伍受教育程度較高,個人素質不斷提升,同時教師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及可靠的社會保障,因而我鎮中學教師心理健康較常模高。國內外亦有報道,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較差[3,5-7],可能與教師所處的環境等因素有關。 一般而言,隨著教齡增長,教師的健康狀況不斷提升[8]。

3.2不同性別的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

性別與教師的心理健康相關。有研究表明男性中學教師的生活事件評分顯著高于女性。本調查則顯示女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較男教師差,尤其“人際關系敏感”因子有顯著性差異。究其原因,心理壓力主要源自人際關系壓力、環境壓力、工作壓力、經濟壓力等方面。

造成中學女教師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來自職業的壓力,教育的改革、升學、科研等因素導致教學壓力上升。同時作為職業女性,家庭問題往往加重女教師心理負擔。女教師付出的代價與得到的回報常低于男性,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與挫折感嚴重影響其心理健康,導致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發生。因此中學女教師的心理問題應引起社會及教育界的重視。

3.3不同教學環境的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

環境因素是影響心理健康的要素之一,相對來說,職業中學和普通中學的教學環境不盡相同,前者升學的壓力較少,但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難以管理;后者升學、教研的壓力更大。本研究通過比較普通中學與職業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發現職業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略差,尤其焦慮因子,可能與職業中學生源有關。

我鎮地處沿海發達鎮區,職業中學的學生通常素質偏低,如今社會環境復雜,學生極易出現行為偏差,如何保障學生的健康、安全必然是擺在老師面前的難題,同時構成教師的焦慮壓力。

教育關系到國家的未來,教師作為靈魂的工程師,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應引起社會和學校的高度重視。學校應該創造條件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師心理健康疏導,針對不同教師的不同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激勵措施,提高教師的工作愉悅感, 最大限度地實現心理滿足。同時鼓勵教師自身重視心理健康方面知識的學習, 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在面對來自工作的壓力時 能夠適時調整自己的情緒,積極主動地學習、完善自身,與時俱進。而對于從事心理健康的醫療教育工作者應盡可能多方位掌握教師的心理動態,結合教學的實例, 切實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為提高中學教師素質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汪向東,王希勝,馬弘,等.心理衛生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 306-310.

[2] 張麗娟.師源性心理傷害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7,(7):28-29.

[3] 麻超,張桂青,翟永麗,等.新疆地區教師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狀況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09,25(3):267-268.

[4] 謝愛武.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及其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11(3):217-219.

[5] 楊建華,邊玉芳,蔣蕓. 杭州市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的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6,27(3):221-222.

[6] 肖少北,李玉美. 海南省4 市縣400 名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抽樣調查[J].中國臨床康復, 2005,9(26): 76-77.

[7] 王亮生,黃岑楊.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2007,15(7):661-664.

[8] 王有智. 農村中小學青年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青年研究,2000,9: 23-26.

篇5

1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

1.1調查對象

隨機抽取南陽師范學院女大學生200名,發放問卷200份。共收回有效問卷192份。

1.2研究方法

問卷采用SCL―90,此表包含比較廣泛的精神病癥狀學內容,如思維,情感,行為,人際關系,生活習慣等,經驗證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采用國內學者陳昌慧修訂后的量表,共九十個條目,九個因子,每個因子反應出某方面的癥狀痛苦情況,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該量表采用五級評分。問卷結果采用SPSS錄入調查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結果

根據SCL-90陽性癥狀標準(≥2),對女大學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作了分析。

2.2 不同專業的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專業的學生在總分方面的顯著差異為0.004,差異非常顯著。

由表3可知,不同專業的學生在軀體化方面的多重比較發現,藝術體育學生和文科類學生的軀體化程度差異顯著,P=0.003

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強迫癥狀方面進行多重比較發現,理科學生和教育類學生在此方面差異非常顯著,P=0.001

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抑郁方面進行多重比較發現:理科和教育類學生在抑郁方面差異非常顯著P=0.004

不同專業的學生在焦慮方面進行多重比較發現:理科和教育類學生在焦慮方面差異非常顯著,P=0.003

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敵對方面進行多重比較發現:理科和藝術體育,理科和教育類學生存在顯著差異,分別為P=0.025和P=0.005。體育和文科的顯著差異是P=0.004,其余專業差異不顯著。

在偏執方面不同專業進行多重比較發現:理科和文科的學生存在顯著的差異為P=0.002小于0.01。其余專業在此方面差異不顯著。

在精神病性方面的多重比較發現:理科和教育差異顯著P=0.002。藝術體育和教育差異顯著P=0.035

在總分方面進行的多重比較發現:教育和理科,教育和文科的顯著差異分別是0.002和0.001,其余專業差異不顯著。

2.3城鄉戶口和是否任職方面

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果表明:城鄉戶口和是否任職方面均無顯著差異。

3 討論

3.1不同專業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顯著的原因

調查顯示,不同專業的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顯著,一方面因為不同專業所設課程不同,教學組織形式不同,管理方式不同等造成的。另一方面,由于專業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對事情處理的方式也不同。

3.2在城鄉戶口方面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不顯著的原因

貧窮確實給許多學生帶來了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和困擾,高校實行收費制度后,學生進校學習費用大幅度增加,高昂的學費、住宿費、個人日常生活費用、人際交往之間所需花費的費用等,使許多家庭經濟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就調查結果來看,生源地的差異并沒有顯著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原因有多種,諸如: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農村建設等,使城鄉并未呈現出顯著差異。

3.3在是否任職方面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不顯著的原因

就調查結果來看,是否任職并沒有影響到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原因很多,比如:大學生在進校門的那一刻就為自己制訂了明確的目標,考研或者考證,而擔任學生干部雖然會鍛煉自己的能力,甚至對就業有幫助,但是也會分散精力,對學業有所影響。所以,大學生都能理性的看待這一問題。

4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維護

從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異較顯著,因此,應該合理開設課程,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篇6

一、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為真正了解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筆者在兩年內對我校高一至高三年級42個教學班中2900多名學生和150多名教師進行了跟蹤調查。調查對象有老師和學生,其中男生180人,女生140人,男女教師各20人。調查方法分問卷,訪談,座談。調查過程采取隨機抽樣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學校教育中是否在性格,意志,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世界觀,人際關系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為學生提供療養平臺。共發放問卷360份,其中教師40份,學生320份,共回收有效問卷349份。個人訪談80人次,教師10人次。組織座談32人次,教師 4人次。上述均有較詳細筆記。調查結果表明:

1 問卷中有57%的學生對健康的定義不明,且低年級多于高年級,他們認為健康只是身體的。

2 供教學使用的工具中,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很少的有的學生占73%。

3 在教學過程中,能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為10人,占25%,這于專業有關,部分教師所學專業與所教學科不符。有的教師屬非師范院校畢業教師,不諳熟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從全國來看,目前大部分學校沒有心理教師,多是非專業人員,或是兼職教師。

4 不諳人際關系和交往的學生197人,占62%,教師6人,占15%。師生共同特點是和父母,老師,同學,同事不能很好相處。學生不良的人際關系會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征和個性心理,如:自卑、自傲、過于內向、心胸狹窄、仇視等,有的學生會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及個別學生有時會有輕生的念頭

5 有逃學,輟學行為的學生19人,抽煙,酗酒學生27人,早戀,癡迷網絡48人,不按時上課老師5人,酗酒,賭博老師3人。這于家庭,社會有關,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責無旁貸。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老師在學生時代就是心理不健康的學生。

6調查結果表明,閱讀健康的,積極向上的課外讀物的學生占68%,閱讀低級,不健康書籍的學生占17%,純粹不閱讀課外書的學生占15%。

7 教師心理負擔重者有6人,占15%,他們普遍認為會考,統考,高考自己比學生還緊張,無暇他顧心理教育。甚至有精神崩潰者2人。

8 不堪學習重負,導致精神抑郁,多愁善感,心胸狹窄,多疑,孤僻,急躁,任性者有21人。

9 在實施教育行為過程中,有暴力行為傾向的教師2人。

10座談中,多位教師認為學習好的學生心理品質好,近一半的學生認為學習素質重要,心理素質無關緊要。評價機制考察學生重在學習成績,輕心理品質。

二、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調查的思考

根據以上調查分析,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淺薄,量小面窄,嚴重制約著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也影響著我國人口資源的可持續以展和社會秩序穩定和諧。為此,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如下思考:

思考一:社會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注不夠,學校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足。社會和學校應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予以高度重視,并采取切實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全面維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思考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重在教師心理。教師為人師表,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潛移默化作用。其必修的教育學,心理學是駕馭教育教學的理論基礎。為了讓青年一代更好的適應明天的挑戰,教師必須從自己做起,以健康的心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思考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石。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談到“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學素養,那么不管教師做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系有著密切的聯系,有些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

思考四: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防患于未然。學校要指導家長轉變教子觀念,了解家長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掌握學生心理變化動態。家長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正確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

思考五: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F行中學課本體系中沒有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致使心理健康教育沒有目的,沒有內容,沒有時間,實際可操作性小,處于一種可有可無狀態。

思考六:利用現有課程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學各科教學內容中都有豐富的心理教育素材,可謂俯拾皆是,只要教師在教學中能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并有意識落實,常此循序漸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就會逐漸形成。

篇7

關鍵詞:職業學校;心理健康;對策

一、當前心理健康狀況現狀分析調查

職業學校的學生從招生過來的情況來看,整體的數字到偏差,而且學生能力情況都不相同,所以這個時候反應出來的心理狀態是不同的。很多學生在這個時候溝通能力不好,和人的交際水平有限,這樣時間一長就會造成心理上的問題。還有很多學生學校來之后脫離了父母,自身的自制力本身就不行,造成很多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這樣就難免發生打架斗毆的事情,甚至出現更大的暴力事件。這些都是由于心理問題導致的,還有很多學生來到學校之后不知道還要做什么,目的性很盲目,天天沉迷游戲,導致心理問題產生。所以就目前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心理健康不容小視。

二、應對策略

1.營造良好的健康教育氣氛

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有一個良好的氛圍,否則很難進行下去。在職業學校中,想要這樣的一個教育氛圍并不是太難,關鍵是要加強學生的引導,通過各種學?;顒舆M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學生的意識,讓學生在學校不會感到很空虛。同時學校應該成立相關的心理健康部門,可以對學生進行定期的教育,防止一些學生的不良發展。

2.家長和學校要加強聯系

職業學校的學生進入學校以后,很多學生不太適應,一定要在家長和學生之間處理好他們的關系,學校作為一個組織者,要督促學生積極和家長多聯系,在很多問題上家長可以幫助學校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心理教育。學生在多方面的關懷下,心理就能得到健康發展,產生問題的幾率大大減少,學生自己也能夠找到自信,對于自己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家長也應多與學校多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健康的外部環境。

目前通過調查,很多地方的學校還沒有順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應該讓更多的心理教育老師進入學校,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穩步發展。職業學校的心理健康狀況一定要重視起來,努力做到培養一個好心態的學生。

篇8

一、提高中職幼師學生心理調適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一)深入了解中職幼師學生心理調適能力的現狀及原因

我們充分利用調查問卷、個別交談、作品分析等方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調適能力進行調查研究,我們發現中職幼師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有:

1.自信心不足,有較強的自卑心理。幼師生在初中階段一般挨批評較多,受表揚較少??偙徽J為是中考淘汰出局者,對自己缺乏信心。多數學生是帶著懷疑和不解走入幼師的,導致部分學生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失去了應有的朝氣和活力。

2.成就動機不強,有混日子心理。一部分學生對社會認識不夠,看不清未來,沒有人生的目標和理想。只想在幼師玩幾年,“混”一張畢業文憑,習慣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生活,缺乏進取心,缺乏學習理想和學習動機。

3.自我意識強,依賴心理嚴重。處于青春期的幼師學生總愛標榜自己的個性,喜歡標新立異,與眾不同。與此同時,因為父母長期對她們一切包辦,不少學生的依賴心理嚴重,以致出現了不少學習生活方面不適應的心理問題。

4.易沖動偏激,缺少寬容心。幼師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有些學生容易沖動,容易走極端,表現出嫉妒和打擊報復、逆反等心理,甚至表現出來某些沖動的越軌行為,導致不良心理行為問題的出現。

5.存在不良心理和行為問題。由于家庭原因、學校教育和不良性格等長期影響使個別學生身上出現打架、罵人、說謊、逆反、厭學、逃學、考試舞弊、迷戀網絡、早戀等不良行為問題。

(二)積極開展多形式、多途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

1.讓課堂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讓班主任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我們對全體教師,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通識教育,使教師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能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對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將班主任隊伍打造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

2.利用各種活動,積極開展心理健康維護和教育工作,讓活動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載體。一是根據不同年級和不同班級學生的心理狀況開設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指導他們學習一定的心理調適方法,調整自己。比如針對對口升學學生的考前焦慮,開展“考前心理輔導講座”;針對學生的厭學和自卑心理,開展增強信心、樹立理想的心理輔導講座;針對學生的不良情緒情感問題,我們開展“我的情緒我做主”活動,對學生進行情緒自我管理知識的培訓;針對三年級畢業生進行就業培訓的心理輔導,促進了學生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的全面均衡發展。二是利用主題班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是中學生班級活動的常見形式,也是中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活動的有效方式。我們指導班主任根據本班學生在成長中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困擾和心理傾向來設計主題班會,傾聽學生心聲,為學生排解暫時的心理困惑,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調適能力。我校的主題班會模式受到上級部門和同行學校的好評,并在全市職業學校中進行觀摩和推廣。三是開設心理活動課,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滲入活動中,讓學生從活動中參與——體驗——反思——調適,提高學生心理自我調適能力。我們每月為學生安排兩節心理活動課,精心挑選優秀的心理健康教師為學生上課,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體驗和反思,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調適能力。學校涌現出許多優秀的活動課,比如“學會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濃妝淡沫誰相宜”“跌倒了,爬起來”“做時間的主人”“條條大路通羅馬”等,都受到學生的喜愛。四是每學期組織學生心理小論文征文和評比活動、心理劇比賽或展演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撰寫反思、角色扮演、情境體驗、故事欣賞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調適能力。

3.利用活動基地,積極加強學生個體的心理咨詢輔導工作。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利用信函和面談及QQ等方式開展學生心理咨詢工作,為個別存在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的學生解除心理障礙。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對個別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進行咨詢輔導,并與家長取得聯系,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家校聯手共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調適能力。

4.指導學生進行心理調適,消除心理障礙,培養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根據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況和存在的心理問題,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和班主任有針對性地進行了自卑心理、抑郁心理、嫉妒心理、厭學心理、早戀心理等不良心理的調適指導和訓練。幫助他們適應了幼師學習的環境,克服了不良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使他們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正確對待和異的交往。從而使他們逐漸擺脫了心理困擾,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二、探索研究的成果

(一)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調適能力得以提高

我們通過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和啟發教育,有三分之二的同學選擇了就好業、找到理想的工作做為自己的近期成長目標;在將來的工作和生活中體現自己的價值,成為對他們、對社會有用的人做為自己的長遠目標;三分之一的同學將自己的目標選擇了對口升學,考入理想的大學繼續深造。學生掌握了不良心理的調適方法,比如:渲泄法、轉移法、轉化法、自我解脫法、讀書升華法、自我暗示法等等。部分有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在心理輔導老師和班主任的幫助下健康成長。廣大幼師學生掌握了一技之長,自信地走上了工作崗位。

(二)探索出適合我校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通過我們的實踐和研究,我們結合我校學生和學校的實際,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多種活動,對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進行了探索,在此基礎上,制定了符合我校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規劃,受到上部門的認可和高度評價。

篇9

一、大連藝術學院動漫研發中心的定位與目標

大連藝術學院動漫研發中心應服務于國家動漫產業發展戰略,實現教育培訓、研究開發、產業孵化、校企合作四大功能。研發中心目標:動漫基地以專業性、觀賞性、綜合動漫教育性為宗旨,為同行提供交流合作的平臺;數字視頻打造動漫新秀;開發動漫文化用品,開創動漫衍生產品生產基地,校企合作強化動漫教育職業化。

從資金的投入產出比、生產周期、技術門檻的高低等方面綜合來看,建議學院動漫產業中心從二維動畫片入手,形成產業鏈。待技術力量、設備逐步完善后再涉足游戲、三維動畫等領域。

二、成立大連藝術學院動漫研發中心的現有條件

1.人力資源

本校專業動畫教師10名(不分專業),相關專業在校學生除去2008級即將離校剩余學生170人。

2.可供動漫研發的場地和設備

場地:美術樓2樓的2D動畫工作室、3D動畫工作室、影像工作室。

設備:電腦7臺(工作站3臺,高配置電腦4臺)、2D線拍儀器一臺、掃描儀一臺、手繪板6臺、攝像機一臺。

3.動漫衍生產品的開發優勢

學院擁有繪畫雕塑、廣告、陶雕、旅游工藝品等眾多的相關專業和方向,為開發動漫衍生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靈活的管理機制

學院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更有利于集中力量辦大事,相信只要董事會重視,動漫產業中心的各項工作一定能夠順利展開。

三、成立大連藝術學院動漫研發中心所需要的條件

建立大連藝術學院動漫研發中心,首先需要建立一個高效率、高執行力的行政班子和一支結構完整、水平較高、競爭力強的骨干隊伍。

1.行政班子

因動漫產業中心日后將涉及日常管理、研究開發、市場運作、實際操作等多環節、多方面、多部門的工作,為保證高效率、高執行力應單設一位負責人,此人應由學院指派或聘請動畫行業資深專家擔任。

2.骨干隊伍

學院目前擁有的動畫專業教師隊伍均為年輕教師,大都從學校畢業即來我院工作,缺乏行業實際經驗。專門從事二維動畫的只有三人,顯然現有人員組成與國內各動漫產業基地相比差距極大。此方面完全可以借鑒吉林藝術學院的做法,臨時雇用或者聘請動漫制作技術人才。

一般來說,一部動畫片至少應具備以下幾部分專業人才:

(1)策劃

動畫的策劃是整部片子的決策者,確立動畫片的立意、制作角度、受眾和目標等。大連藝術學院動漫研發中心策劃可以由行業資深人士或者校外專業策劃公司來做。

(2)編劇

好的劇本可以使動畫片里的人物形象、主要場景、經典情節、主題等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從而有利于衍生產品的后期或同步開發。就目前而言,成立動漫研發中心缺乏創意人才以及劇本創作人才。

(3)導演

導演是動畫創作過程的核心和領導者。學院動漫研發中心要想獲得成功需要國內知名導演的加入。

(4)造型設計

一部動畫片受觀眾歡迎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片中角色造型,成功的動漫造型不僅給影片增色,也會給動漫后續衍生產品的開發提供契機。因此大連藝術學院動漫研發中心需要優秀的專業造型師。

(5)原畫制作隊伍

目前原動畫繪制仍然消耗大量勞動力,雖然軟件技術的提高節約了大量的勞動力,可是仍然需要專業人員的操縱,如果按動畫系列劇每集15分鐘計算我們應引進專業制作人才8—10名。

(6)后期制作隊伍

后期工作跟常規的影片一樣,動畫片中最重要的繪制制作完成后,把拍攝好的膠片進行剪輯,把聲音、音效、對白和音樂等與畫面剪輯合成,按照鏡頭順序把鏡頭串聯起來,目前本校動畫后期配音可依靠播音專業的人力與設備。

(7)衍生產品開發

學院擁有繪畫雕塑、廣告、陶雕、旅游工藝品等眾多的相關專業和方向,為開發動畫衍生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們有條件開發雕塑、陶瓷動漫工藝品,動漫服裝、動漫玩具等衍生品。本系有教師了解雕塑、陶雕等工藝流程,熟悉學院各單位各部門,這樣容易協調各單位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

四、設立大連藝術學院動漫研發中心應增加的硬件設施及設備

1.專業場地

根據動畫公司與其他動畫基地經驗,學院動漫研發中心場地應具備以下幾點:

(1)二維動畫制作屬于勞動密集型作業,動畫產業中心應有獨立、寬敞的場地,現擬定地點為服裝工藝室東側、浴池樓上,進行必要的隔斷和地面處理,接通電源即可。

(2)為項目制作保密與安全,動畫研發中心應為封閉區域,不允許外人隨便進入。

(3)電腦USB應全部屏蔽。禁止所有人將進行中的項目文件拷貝,預防信息和數據外泄。

2.專業設備

在原有資源的基礎上需要高配置電腦10臺(由于二維動畫需要多人制作,因此一部動畫片制作人員大約需要30人左右)、后期非線編輯工作站1臺(蘋果品牌工作站),動畫圓盤、動畫桌、數位板10個,以及格尺、模板、定位儀等其他輔助設備一宗。也可根據研發中心成立后的實際需要相應增加必需設備。

五、建立大連藝術學院動漫研發中心的前景設想

篇10

【關鍵詞】 大學生 量表 心理健康 影響因素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精神心理衛生的重要性日益受到社會的重視與關注。有關資料顯示:對全國高校學生的一項調查表明,有28.75%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強迫癥、壓抑癥和焦慮等心理問題。心理的亞健康狀況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較為普遍的現象,在心理健康問題上,大學生仿佛成了社會新的“弱勢”群體[1]。大學生正處于心理的第二斷乳期[2],其心理和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在身心兩方面的不平衡、不穩定,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大學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心理多變的高峰期,很容易受到內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產生不同程度的身心反應,導致心理障礙。如果他們沒有及時得到適當的引導與調適,就會影響身心的健康成長,甚至出現嚴重的后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廣州十所高校的學生進行隨機問卷調查。每所高校發放問卷120份,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不同年級進行,共發出問卷1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122份,回收率93.5%。

1.2 量表編制

本研究采用的調查問卷主要是結合SCL90量表,但由于SCL90量表已經是1986年的常模,以此得出的結論從理論上講是缺乏科學性的,也是不合理的[3]。因此,我們把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歸類,選取其中適合大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有針對性的題目,并增加了量表中沒有但又與當今大學生息息相關的內容,通過預測和復測剔除相關性差(相關系數

1.3 調查方法

所有調查問卷采用統一的指導語和統一的答卷,委托各高校負責人在班級集體同時發放,統一回收。正式調查在2004年9月1日~10月1日一個月內完成。為了考察量表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我們的調查分兩個時期進行,時間間隔約1個月。

1.4 統計處理

所有數據在Excel17.0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和Amos4.0進行χ2檢驗、t檢驗及F檢驗等相關統計學檢驗。

在問卷調查結果的數據統計方面,為了統計方便和具有可比性,我們把各因素各方面的得分均轉換成百分制,選項從嚴重到沒有得分依次增高。因此,得分越高,表明其心理健康狀況越好。

2 結果與分析

2.1 一般資料 (見表1)表1 調查對象的基本資料(略)

由表1可以看出,有效問卷的男、女生比例約為1:1,大部分被訪者的家庭是融洽的,有沖突的被訪者約占總數的13%。

2.2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測量表的因素分析結果

由表2可以看出,10個因素共解釋項目總變異的51.025%,由各因子所包含題目的共同含義對各因素命名為家庭狀況、健康狀況、戀愛、性、學業、情緒、人際關系、學校、職業及其他共10個方面。對這10個方面進行二階因子分析,結果發現可以合并為兩大重要因素,共解釋總變異的55.929%,其中前4個可歸結為個人自身因素,后6個歸結為社會環境因素,之所以這樣劃分量表維度,是為了更突出主要矛盾,尋找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本質因素。表2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測量表的因素負荷矩陣(略)

2.2.1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測量表的信度及其與個體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

本研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測量表各因素及維度進行了同質信度、復測信度、分半信度及相關系數的檢驗。由表3可知:該量表內部一致性a系數為0.892,穩定性系數為0.597,符合心理測量學的基本要求,同時各因素及維度的分數與個體心理健康狀況總分的相關(0.488)超過了0.48(P

2.3 調查統計結果

2.3.1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性別差異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男女大學生主要在性問題和學業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男生在這兩個方面所受到的心理困擾比女生嚴重得多,而在家庭狀況、健康狀況、戀愛、情緒、人際關系、學校、職業和其他等方面,兩者沒有多大的差別。從整體上看,男女大學生主要在個人自身因素方面存在顯著性的差異,而社會環境因素方面,兩者差異不顯著。表4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性別差異分析表(略)注:* P

2.3.2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專業分類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醫學生和非醫學生僅在性和學業方面存在著顯著性的差異,但差異間的距離并不是很大,體現為非醫學生在性方面的心理壓力比醫學生的大,由表可知其得分較低,而醫學生則在學業方面比非醫學生的心理壓力大??偟膩碚f,醫學生和非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在整體水平上沒有顯著性的差異,這由兩者總分的情況可以看出。表5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專業分類分析表(略)注:* P

2.3.3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差異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家庭的融洽程度息息相關。家庭融洽與家庭沖突僅在戀愛、學校和職業3個方面沒有顯著性的差異;而在其他7個方面,兩者均存在極顯著的差異,并且所有差異中得分高的均是家庭融洽的學生,說明家庭融洽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好于家庭沖突的學生。表6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差異分析表(略)注:* P

2.3.4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年級差異分析

從表7中可以看出,在整體上,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在年級方面存在顯著性的差異。心理健康狀況由好到差表現為大二>大三>大一>大四,并且其中社會環境因素對其影響極顯著,而個人自身因素則不顯著。具體體現為:①大一和大二、大二和大三、大二和大四之間在戀愛和情緒兩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并且大二的得分最高,大四最低,說明大二學生在戀愛和情緒兩方面心理健康狀況比其他年級的學生好,大四在這兩方面的壓力比較大。②學業方面,大一和大二、大四學生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大一學生得分最低,說明大一新生在學業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壓力,應引起重視。③人際關系方面,大一和大二、大一和大四之間存在顯著性的差異,并且大一和大二之間的差異更大,大一得分最低,說明大一新生在人際關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這要求我們應重視新生入學后的心理健康教育。④在學校與職業兩個方面,大四得分最低,并且與其他三個年級都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他三個年級之間在這一方面也存在顯著性差異,其總體趨勢為大二>大一>大三>大四,這說明大四學生更關注職業和所處的學校,其心理壓力較大,大三的學生在這方面的心理壓力也有所體現,而大二在這方面則保持較好的心理狀態。表7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年級差異分析表(略)注:* P

3 討論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是一個區域性的問題,更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當前的大學生正處于社會急劇變革時期,新舊價值觀念的碰撞、高校招生分配改革措施的不斷出臺,都使他們面臨的競爭形勢日益嚴峻,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強[4],因此,系統、全面地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對于有針對性地采取疏導和教育措施,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通過對廣州10所高校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測量,結果表明:

(1)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在性別方面差異并不顯著。根據有關報道,在中學階段,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男生[6],而到了大學,兩者在整體水平上的差異并不顯著,他們僅在性和學業兩個方面存在差異,表現為男生的心理壓力比女生大,這與男女自身原因有關:女生在性方面較男生難以啟齒,且她們更主要地把精力用于學業,故在問卷上體現為女生的平均得分比男生高。而社會環境因素對兩者的影響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調查結果與實際情況相符合。

(2)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在專業分類上差異并不顯著。醫學專業的學生與非醫學專業的學生也僅在性和學業上存在差異,表現為非醫學生在性方面的壓力比醫學生大,這與他們所學的專業息息相關:醫學生通過專業的學業,在性知識這方面遠比非醫學生豐富,這提示我們不能忽視非醫學生的性教育。而學業方面,醫學生比非醫學生感到壓力大,這可能是因為醫學生從事的專業是人類神圣而特殊的專業,需要過硬的本領,因而學業要求相對嚴格,因而感到壓力較大。

(3)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在家庭因素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由表6及其分析可知:家庭融洽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而家庭沖突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兩者在個人自身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兩方面均存在極顯著的差異,說明家庭融洽與否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要求父母們能從孩子的利益出發,創造融洽的家庭氣氛,使孩子們向著健康的心理方面成長。

(4)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著顯著的年級差異。心理健康狀況最好的是大二的學生,其次為大三的學生,再次為大一的學生,最差的是大四的學生,這與王滔等的研究相符[7]。其原因可能為大二的學生通過大一一年的鍛煉,基本上適應了大學的生活,對學業和未來充滿自信,暫時無就業壓力,因此自我評價也較高,有較好的心理狀態,故在量表上的統計得分最高。大三的學生通過兩年的大學生活,其適應性更強,但由于他們已經考慮自己未來的職業和發展方向,有著新的困惑,因而其心理健康狀況不如大二的學生。由表7可以看出,大三學生在職業方面的得分比大二的低,兩者存在顯著性的差異;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排在第3,其原因可能是他們剛剛從高中走出來,一下子適應不了大學這種高度自我管理的新生活,許多人可能是第一次離家出遠門,甚至是第一次離開父母、離開家庭,在此期間他們會碰到很多問題和困惑,因此反映在心理健康狀況方面便比大二、大三的學生差。這就要求我們對大學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的輔導,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信念,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大四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最差,這主要與他們的就業壓力有關。當今就業形勢的嚴峻、人才競爭的激烈對大四學生構成了嚴重的心理壓力,這也提示學校應該注重畢業班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使他們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應對未來新生活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嚴云崗,羅翔.關注新“弱勢”群體,警惕心理疾病“入侵”象牙塔.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11.

2 趙冰潔,陳幼貞. 大學生心理咨詢問題分析.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4,12(1):13~14.

3 王全道. SCL90量表使用的現狀及檢測心理健康的異議.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4,(1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