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心理的基本條件范文

時間:2023-12-07 17:47: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心理的基本條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心理的基本條件

篇1

關鍵詞 幼兒 寫字 健康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但有不少家長急于望子成才,忽視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采取錯誤的教養方式,在幼兒“寫字”問題上陷入誤區,在小城鎮、偏遠農村和留守兒童家庭尤為突出。筆者對某縣城的幼兒寫字問題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全縣共37所幼兒園,其中公辦園2所,民辦園35所,共7365名幼兒。這些幼兒中留守兒童占68%,均由祖輩教養,與父母親生活在一起的只占32%。在這7365名幼兒的家庭中,認為“識字和寫字多少是判斷幼兒學習好壞和幼兒園質量高低的標準”的家長占87%,而在留守兒童家庭,這項指標占到96%。鑒于此,筆者提出了以下思考。

1 幼兒寫字不宜過早

在著名的格塞爾雙生子實驗中,一對雙胞胎學爬樓梯,一個從48周開始,練了6周,到54周時學會;另一個從52周開始,練了2周,也在54周學會。這證明,孩子早期的學習活動須以生理成熟為基礎,并不是越早越好。幼兒在適合的年齡采取科學的方法學習寫字,對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都有裨益。可以提高手臂小肌肉的靈活性、準確性,促使胸廓、脊椎的正常發育和腦功能的挖掘,也可以促進幼兒分析、綜合、記憶和模仿能力的發展。但是,幼兒寫字如果不遵循身心發展規律,不適時、不得法,非但無益,反而有害。

幼兒學寫字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即:手指、手腕肌肉運動自如;視覺區別能力較強;空間位置概念準確。之所以將“養成書寫興趣和培養前書寫技能”作為主要學習目標,是因為一般對于不到6周歲的幼兒來說,其身心發展存在以下局限,均未能到達寫字的階段。

(1)幼兒肌肉、骨骼發育不成熟。幼兒期孩子肌肉發育的不成熟體現在發育速度較為遲緩,肌肉內能量儲備較少,因此靈活性和收縮力都較差。骨骼發育的不成熟體現在手部關節的骨化過程還未完成,手還較為柔軟。如果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會使有關肌肉群負擔過重,只有各種活動交替,才能使骨骼各部位有張有弛,得到充分的血液供給,獲取更多營養,促其發展。(2)幼兒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全成熟,手、眼、腦協調能力差。寫字作為一項精細的工作,除了需要一定的手部肌肉力量之外,還需要神經系統的指揮和手、眼、腦協調。然而,幼兒期的孩子神經系統的發育還未成熟,手往往不聽從指揮,很難控制手完成握筆運筆等精細的動作。如果硬讓孩子一筆一畫地學習寫字,就會使他們處于緊張狀態,從而影響運動中樞的發展。此外,幼兒手、眼、腦的協調能力也很差,他們在寫字的時候眼睛需要盯住筆尖轉,而要看到筆尖運動就得歪身、側腦,使右側的身子向前,較難保持正確的姿勢和筆順(從左到右、從上至下)。(3)幼兒注意力易分散。寫字需要幼兒有長時間端坐的耐心和毅力。幼兒活潑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極不適于持久靜坐的寫字活動。因此,要求幼兒坐在那里一筆一畫地寫字是很不科學的。長時間端坐對于幼兒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來說也都是超負荷的,這不僅有損幼兒身體健康成長,還很容易使他們產生懼怕、厭學的心理,不利于今后的學習與發展。

2 采用正確的方式,引導適齡幼兒學習寫字

孩子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幼兒學寫字也要因人制宜。對于對寫字感興趣又不具備寫字基本條件的幼兒,可以鼓勵他用繪畫替字。繪畫是幼兒練習寫字的重要基礎,幼兒的圖畫隨著興趣而發展,可毫無時間限制任其自由涂鴉,這樣一方面可以在無范本的束縛和自由愉快的情緒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美感;另一方面可以診斷幼兒心理的狀態。當幼兒具備寫字的基本條件時,家長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進行科學引導:

2.1 遵循寫字的原則,把握寫字的要求

(1)在適當的年齡教幼兒學習寫字。現今,不少家長認為越早會寫字的孩子越聰明,因而很早就開始教幼兒學寫字。幼兒的學習以模仿為主,很多孩子在2至3歲時就對成人的寫字動作進行了無意識的模仿,這更讓家長誤認為他們可以學習寫字。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寫字”僅僅能夠抓著筆畫一些線或圈,其身心發展的成熟度還不足以讓他能夠進行嚴格意義的書寫。一般而言,4歲的幼兒手臂小肌肉開始發展,才可以初步地學習習字,并且時間不能太長,控制在10到20分鐘最好。(2)幼兒寫字應由簡到繁,掌握基本技巧。幼兒學習寫字需要把一個整體的字按結構分解為不同的筆畫、部首加以識別,因此,越簡單的字越容易寫。我們在教幼兒寫字的時候一定要堅持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加以培養。此外,幼兒在學習寫字時還需要教其掌握基本的寫字姿勢和技巧。(3)提供良好的寫字環境與工具。首先,幼兒的視敏度還處在較低的水平,并且調節能力也較差,因此寫字時光照一定要充足,且供臨摹的字體不能太小,字形不能潦草,以免損害視力。其次,幼兒手臂肌肉的協調性也較差,所以書寫工具不能太軟,否則難以書寫。另外,幼兒學寫字要有良好的環境。幼兒的呼吸量大于成人,年齡越小越需要潔凈的新鮮空氣,在進行學習活動時呼吸量會更大,因此要保證室內空氣清潔暢通。

2.2 尊重幼兒個體差異,根據幼兒興趣進行引導

幼兒的發展具有個體差異性,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興趣還好,也有不同的擅長之處。比如:如有的幼兒喜歡畫畫,有的幼兒喜愛唱歌,而有的幼兒則喜歡寫字。作為家長,在教幼兒寫字這一點上既不能強行要求,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懂法、適度。孩子對哪一方面有興趣,家長就應當順著他喜歡、擅長的方向自然地加以培養,不要為了讓幼兒學習寫字就抹滅他的興趣,壓制他在其他方面的天賦。

2.3 在游戲中教幼兒學習寫字

寫字對成人來說是件運用自如的事,但對幼兒來說,尤其在他初學寫字時,則是一件十分復雜和困難的事情,它是由視覺、聽覺、運動覺等多種分析器的聯合活動來實現的。握筆需要小手肌肉和骨骼的運動,看字需要視覺配合把字按要求寫到方格內,同時,還要發揮聽覺的作用去聽懂成人的講解。因此,父母教幼兒寫字前首先要訓練他們的手眼協調、小手肌肉的控制、手的力度和方向感等四個方面的基本技能,這幾種基本技能均可以通過游戲活動得到鍛煉。例如,讓幼兒玩泥膠、搓面粉等手工游戲,在玩的過程中,幼兒通過用手扭、手揉等動作訓練他們手指、手腕和手部的力度以及手眼協調能力。

2.4 端正心態,善用獎懲

幼兒學習寫字在興趣和能力方面均存在個體差異,作為家長,應端正心態,注意發揮自己孩子的優勢,不要盲目和別的幼兒攀比。幼兒在學寫字的過程中,父母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以激勵他學寫字的興趣和信心。教幼兒學習寫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正確的方法和足夠的耐心。隨著年齡的增長,當身體發育與心智成熟程度有所提高時,幼兒學寫字就會容易些。

參考文獻

[1] 秦群英.如何引導幼兒識字[J].早期教育,2000(18).

篇2

禪定對養生的重要作用,可以用中醫的觀點來加以解釋。如我國中醫的圣典《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說明精神的安定與和諧在抵抗疾病和延年益壽方面的重要性。而佛教禪定可以怡情養性,使修煉者精神內守、恬淡虛無,從而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人體的自我調節能力、再生能力與免疫能力。無數高僧的禪修實踐證明,生命既在于運動,更在于“空靈虛靜”。人人都可以通過禪修充分調動自己身心巨大的潛能,從而實現祛病強身、怡情養性、幸福長壽的目的。

正是由于禪定的特殊功效,許多人都欲修習禪定。然而,大部分人認為禪定簡便易行,無須高深的理論學習,無須老師指導,只要看幾本通俗的禪修指南即可,甚至有人根本不考慮自身的修行能力、毅力決心、外部環境的要求和禪定的修行程序,僅僅淺顯地認為禪定就是靜坐、排除雜念而已。事實證明,單憑一時的熱情與興趣,不按佛教禪定修習的規律和要求行事,根本無法保證修習的質量,也很難使自己從禪定修習中受益。

為避免修煉有始無終、半途而廢,初學者應該遵循漸進的原則,首先要具備修習佛教禪定的一些基本條件,然后再掌握幾種入門方法,千萬不可心急氣躁。修習佛教禪定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如下。

1.須持戒清凈。戒是禪定的基礎,它可以為禪修者的身心構筑一個良好的氛圍。例如殺生多結怨,偷盜犯王法,邪增心病,妄語失信譽,飲酒易亂性,如此等等實為禪修之大忌,若能將之一一戒除,不但能增進道德,亦有益禪修。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何況禪修是改造身心的艱巨而細致的工程,豈能沒有種種的戒規來作保證?佛教中的戒律很多,有居士五戒、八關齋戒、沙彌十戒、比丘戒和菩薩戒等等。修習者可根據時代的特點及自己的能力去遵守一些必要的戒規。佛教的戒規有它的特殊要求,即偏重自律,與一般的社會道德偏重他律不可同日而語。當然,對于佛教戒律要考慮時代的變遷和地域風俗文化的差異,不可太過拘泥,否則過于僵化也不利于禪修。

2.須衣食豐足。佛教認為人是業報之身,若缺乏最基本的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等生存條件,則身心不安,妨礙修道,所以有“未轉,食輪先行”之說。衣服能遮體、御寒、整潔即可,飲食則以清淡、新鮮、衛生為佳。有了物質基礎的保證,才能追求精神境界的修煉與提升。

3.須居清凈之處。這要求修煉者有一個遠離喧鬧,相對清凈安寧的禪修之所。或在寺院,或獨處靜室,或置身園林,這對修行人深入禪定是必需的,尤其是對初學者的誘導入靜大有幫助。當然日后功夫漸深,也須鍛煉于動中求靜、鬧中求靜。

4.須停息煩雜事務。這要求修煉者在特定的禪修期間能暫停或放棄各種紛亂復雜的事務,將生意經營、人情往來、社會應酬乃至人際糾紛、家庭矛盾等全都擱置一邊,否則瑣事纏身,很難形成適合禪修的條件反射。

5.修習佛教禪定須克制五官受色、聲、香、味、觸五種塵境的勾引,克服內心受錢財、女色、名望、飲食、睡眠五種欲望的誘惑,須通過各種方式充分認識五欲的危害,從而遠離之。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入靜,進而達到初禪――離生喜樂地――乃至更深的禪境。

完成了上述要求就具備了修習佛教禪定的基本條件,但要進入真正的禪定境界,還須在身心上做一些基本的自我調理。

1.調理飲食:食不宜過飽,過飽則氣急身滿,百脈不通,令人閉塞。也不宜過少,過少則身虛心懸,意念不固。須保持一定的營養,每餐八成飽即可,飯后1小時入坐為宜。此外,忌食污穢不潔之物,以免身體失和。

2.調理睡眠:睡眠不宜過多,過多則流于放縱,虛耗光陰,初學者以每日不超過8小時為宜。隨著修習功深,睡眠時間可逐漸減少,因為靜坐本身就是一種良好的積極休息方式。但睡眠時間也要因人而異,不可勉強,以免身心困頓,影響修習質量。

3.調身:所謂調身,即端正身體姿態,身體姿態與人的呼吸及精神狀態都有很大的關系。佛教要求練功人在平時就注意行、住、坐、臥,以此養成良好的身體姿勢和習慣,“坐如鐘、站如松、臥如弓、行如風”。坐禪時的身體姿態:入坐之初,須寬衣解帶。若用跏趺坐(雙盤),就將左腳小腿曲加于右股之上,使左腳掌略與右股齊,再把右腳牽上加于左股上。此時兩股交叉,兩膝蓋緊著于褥,構成三角形,這種身體姿態最為穩固,也易于聚氣收心,可以說是最理想的靜坐姿態。初學者或年紀較大的人雙跏趺有困難,可改用半趺(單盤),單以左腳曲置于右股上,而右腳掌置于左股之下。另外,入坐時若自感血脈膨脹、身熱發汗,應等汗干之后再慢慢入定,切忌倉促下坐。

4.調息:所謂調息,即調整呼吸的狀態。入為吸,出為呼,一呼一吸為一息。修禪的開始,佛經稱之為“安般”。據《瑞應經》等說,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之前修的就是安般法,后來他也常教弟子們修習。調息是溝通自然之氣與人體真氣、溝通生理與心理的樞紐,是氣功之所以名為氣功的主要因素。調息的好壞是衡量“功力”深淺的重要標志。因此無論是印度的瑜伽、佛教的禪定還是道家的內丹功,都十分重視對呼吸的研究與調節。一般來說,呼吸方式分為四種。

⑴喉頭呼吸:這是一種不好的呼吸方式和習慣,呼吸短而淺,僅僅在喉頭出入,因而不能盡肺葉張縮的最大量。

⑵胸式呼吸:氣體吸入能夠達到胸部,使肺葉比較充滿,這是一般人常用的呼吸方式。它與喉頭呼吸均屬于自然呼吸,但不能算作調息。

⑶腹式呼吸:氣體吸入能夠達到小腹。在吸氣時,空氣入肺,肺底舒張,把膈肌壓下,這時胸部空松,腹部外突;呼氣時,肺部緊縮,膈肌被推而上,緊抵肺部,使肺中濁氣盡量外散。這是順式呼吸,深而自然,不須用力。另外一種為逆式呼吸,即吸氣時,胸部外凸,腹部下凹;呼氣時,胸部下凹,腹部凸起。此種呼吸強度較大,須加意念。

⑷體呼吸:此時功力漸深,呼吸深長綿細,一出一入自己不知不覺,好像進入了無呼吸狀態,氣息仿佛從全身毛孔出入。到此地步,便達到了調息的極致,道家稱之為“胎息”。

篇3

關鍵詞: 速度輪滑 畏懼心理 成因 解決策略 

速度輪滑是一項綜合的體育運動,它要求學習者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初學速度輪滑的學生由于身體平衡能力弱及踝關節力量不足會造成站不穩、身體傾斜、摔跤甚至意外傷害的現象。這種運動的風險刺激著學生,使其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形成膽怯、畏懼的心理。本文分析了速度輪滑中學生畏懼心理的成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速度輪滑學習者產生畏懼心理的原因 

1.速滑基礎與自信心。速滑不僅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健身性和競技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由于其迎合了當代青少年追求時尚運動的心理,因此,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然而,筆者從調查中發現,在參與這項體育運動的人群中,了解其運動特征的人并不多,絕大部分學生速滑基礎差。他們在學習速度輪滑課之前,缺乏必要的理論學習或培訓,只是盲目地模仿教師或教練的動作。由于輪滑鞋與地面的支撐點很小,因此學生穿上鞋后,會出現身體失控、站不穩、不能移動甚至摔倒現象。他們心里害怕、焦慮,認為這項運動“太危險”、“不好學”,甚至有學生產生“自己根本不適合這項運動”的想法,尤其是看到別的學生摔傷后更是心跳加快,神經高度緊張,產生疑惑、畏懼心理,繼而喪失繼續學習的信心。可見,理論知識的缺失,速滑基礎差及信心不足是學生學習速滑產生畏懼心理的因素之一。 

2.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速滑屬于非常狀態下的一種運動,對參與者的平衡能力、肌肉力量和靈敏性均有較高要求。學生穿上輪滑鞋后由于支撐面積減小,整個身體會形成不穩狀態,因此需要踝關節的力量支撐身體的平衡。而初學者普遍存在踝關節力量不足和平衡能力弱的事實。他們憑借自身的素質和運動能力很難維持這種平衡,很容易摔倒受傷。由此可見,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完成速滑學習的基本條件。當學生的身體條件不能滿足或無法達到自己對安全運動的心理的需要時,便會產生一種不自信的心理狀態[1],形成畏懼心理。 

3.技術難度與危險性。速滑與其他的運動項目不同,它是依靠輪滑鞋的四個輪子作為支撐點在地面滑行的。滑行無法向日常人走路一樣,在身體后面找到有效支點,只能在體側找到穩固的支點,即只有通過向側蹬地,才能獲得身體前進的動力,這對于初學者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有些同學開始還能完成基本動作,并且表現出果斷和熱情,一旦涉及復雜的、危險性的技術動作或某一技術環節出現問題時,便會有一種身處險境、無法自拔的畏懼心理。有研究表明:速滑運動的損傷大多數發生在初學者中。這說明運動損傷與參與者的運動技術水平及技術難度有較大關系。技術難度過大,學生難于掌控,摔倒受傷是難免的。因此,技術難度大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是導致學生產生畏懼心理的關鍵因素。 

4.教學環境與教師專業技能。速滑場地及裝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練習的效果。筆者通過走訪了解到,在我國,特別是北方城市,很少有專業的速滑場地,參與者只能選擇在一塊比較平整的空地或籃球場進行訓練。很多時候,由于受到高溫、雨雪、風沙天氣的影響,場地達不到要求,因此學生在這樣的場地練習很容易摔傷。另外,有的學生練習時不佩戴頭盔、護膝、護掌等護具或購買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鞋。所有這些,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運動損傷的幾率,使學生產生畏懼感。 

在高校輪滑教師中,半路出家或兼職教練多,師資力量薄弱。有的教師課上講解簡單,示范不規范,重點、難點不突出,導致學生無法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產生消極、厭學情緒。可見,教學環境的好壞與教師專業技能的高低是導致學生產生心理畏懼的因素之一。 

二、速滑運動中學生畏懼心理的解決策略 

1.重視理論學習,樹立頑強的意志品質。對于速度輪滑這項運動,初學者要想真正了解并掌握其動作技術,需要一個過程。在開課前,必須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實踐練習。在練習中,學生應從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開始,通過觀察建立起動作的視覺表象。然后通過自己的練習形成動作視覺,最終形成視、動綜合表象[2]。 

2.加強身體素質訓練,提高運動能力。所謂“身體素質”是指人體肌肉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度及柔韌性等基本能力。身體素質是掌握運動技能的基礎。初學速滑者從第一課開始,就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各種基本技術、技能及身體素質的綜合訓練。特別是腿部力量和踝關節力量的專項訓練,以提高身體的平衡性。在提高運動能力方面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逐漸增加動作難度,直到學生完全掌握所要學的全部技術。身體的協調能力發展了,踝關節的支撐能力強了,學習者才能不感到吃力,才有興趣,才能消除畏懼感。 

3.適當降低技術難度,強化技術指導。速滑運動看似簡單,練起來難,學習者穿上輪滑鞋后需要經歷輪上站立—輪上行走—滑行的過程。有些學生由于身體素質差,很難完成有一定難度的動作,還容易發生事故,這就要求教師或教練在不改變動作結構的前提下,適當降低技術動作的難度。可把較難的動作分成若干環節,然后逐一進行練習。利用分解教學法,有利于初學者感知和了解單個動作的細節,掌握各分解動作的要領。動作難度的降低,可以增強練習者的信心,克服其畏懼情緒,增加安全感。 

4.創造良好的環境,提升教師的專項技能水平。擁有一個良好的場地、裝備及專業技術水平高的師資隊伍,不但可以誘發學生學習速滑的熱情,緩解緊張的心理,而且可以降低學生的畏懼心理。 

速滑課對場地的要求是有一塊開闊平整的水泥地面,瀝青地面或是塑膠場地。這就要求學習者在每次練習之前,對場地進行認真檢查,及時清理場地里的土、沙、石、水或其他障礙物,同時要正確佩戴裝備。 

輪滑課還要求教師或教練員在具有專業理論的同時,具有較高的輪滑專項技能,能用通俗、簡練、生動、形象的語言講清動作要領,用準確、熟練、優美的技術動作示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明確動作的標準和規范,較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動作要領。 

畏懼心理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心理特征,是影響學生學好速滑的關鍵,但畏懼心理的產生是可以克服的。只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穩定學生的不良情緒,減輕學生的膽怯、畏懼心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速滑的積極性。 

篇4

某干部退休后,總是閑不住,熱心住宅小區的公益事業,或是打掃公共衛生,或是幫助調解鄰里糾紛,或是向有關部門反映住宅小區的情況等。別人勸他少操勞,他卻不以為然。他認為操勞并不是負擔,而是一種健身運動。適度的操勞不但于身體無礙,還能使人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實,從中得到愉快的情感體驗。

這位老人的保健觀值得提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的生命力就體現在每時每刻與外界進行著的能量和信息的交換上。一方面,人不斷地從外界接受滿足生理和心理需求的陽光、空氣、食物和各種信息,另一方面又以多種形式不斷地支出自己的體力和腦力,如工作、勞動、娛樂、交際、旅游等。這種輸入與支出的動態平衡,是實現人的健康的基本條件。人的不少痰病,就是因輸入與支出的失衡造成的。所謂操勞,其實是支出體力、腦力的一種形式。實踐證明,與身體承受力相適應的操勞不但不是負擔,還能在輸入與輸出的動態平衡中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老人雖然為社會公益事業付出了不少精力,但卻從他人的幸福和方便中得到了用金錢買不到的精神享受,體驗到了有所作為的人生樂趣。他感到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每天都有享受不完的樂趣,每天都有新的人生目標,每天都能給心情放假。因此生活充滿了陽光,越活越健康。

現實生活中不乏這樣的現象:有的人無所用心,飽食終日,整天閑得無聊,看起來令人羨慕,但由于輸入大于支出,總是食欲不佳,睡眠不好,還得T肥胖癥,生活的歡樂并沒有享受多少,生活質量比較差。有的人雖然任務比較繁重,工作比較緊張,但由于善于自我調節,勞逸結合,健康狀況良好。報載,美國的一位科學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將實驗對象分成3個組,每個組5個人。第一組的人在連續一周的時間中,整天關在房間內,生活內容就是兩件事:睡覺和吃飯。不能看電視,不能打電話,不能閱讀書報。不能與親友接觸,而且彼此之間不能交談,完全過著“享清福”的日子。第:組的人則是整天從事枯燥的機械化勞動。除了睡覺和吃飯,基本上處于勞動狀態。雖然允許看電視和書報,但實驗對象由于工作十分緊張。感到非常疲勞,幾乎沒有時間看電視和書報,每天工作完畢倒頭就睡。第三組的人則是勞逸結合,允許他們將工作、娛樂與休息結合在一起。實驗結果表明,第三組的人日子過得最好,他們在緊張而有彈性的環境中度過了愉快的一周。第二組的人雖然比較累,但還能勉強對付著過。最慘的還是第一組的人,雖然在物質待遇上應有盡有,但由于能量和信息得不到發揮和宣泄,不少人都得了病。這個例子說明,適度的操勞,是人的健康所必須的。

篇5

優雅寧靜、光線柔和、溫度適中的環境,對于息夢安眠是非常重要的。睡眠的環境一般有如下要求:

(1)環境安靜:安靜的環境是睡眠的基本條件之一。嘈雜的環境,使人心情無法寧靜而難以入眠,故臥室窗口應避免朝向街道鬧市或加隔音設施。

(2)光線宜暗:在燈光下入睡,使睡眠不安穩,淺睡期增多。因此,床鋪宜設在室中幽暗的角落,或以屏風或隔窗與活動場所隔開,窗簾以冷色為佳。

(3)溫、濕度適宜:臥室要保證溫、濕度相對穩定,室溫一般以20℃為佳,濕度以60%左右為宜。臥室內還要清潔優雅而利于入眠。

(4)室內空氣新鮮:臥室白天應保證陽光充足,空氣流通,以免潮濕之氣及穢濁之氣的滯留。

什么樣的氣象條件下最宜睡眠?

人類最適合生存的氣象條件應該是什么范圍?何種氣候條件下,使人們對生活感到舒適且宜于睡眠呢?

對冷熱的舒適感,不能從單一的氣溫來表示。不同的人,因體質、皮膚和脂肪的情況以及所穿衣服的不同而感覺也不一致。為了研究人對氣溫的舒適感,必須考慮與氣溫有關的濕度、風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作用。

實感氣溫是以主觀方法獲得數據,即通過實驗得出,在空氣不流動和相對濕度100%時最好感覺的氣溫作為舒適的標準,然后,求出同樣感覺時不同的氣象條件。其方法是,使人進入人工氣候室(人工氣候室內無風、濕度處于飽和狀態),然后,改變氣溫,詢問試驗者,直至感到舒適為止。然后,再至另一個實驗室,不斷地改變氣溫、濕度、風速,直至試驗者在兩個實驗室內的溫熱感覺一樣。根據試驗,在冬季,實感溫度17.2℃~21.7℃時,一半試驗者感覺舒適;在夏季則為18.9℃~23.9℃。試驗顯示,下列三種情況,試驗者的感覺一樣:氣溫在17.7℃,相對濕度100%,風速0 ;氣溫22.4℃,相對濕度為75%,風速0.5米/秒;氣溫25℃,相對濕度20%,風速2.5米/秒。由于人們在上述三種氣象條件下最感舒適,因而在這樣的氣象條件下最有利于睡眠。

自然界里有絕對安靜的睡眠環境嗎?

篇6

所謂心理素質是指人們運用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感、能力等完成某類活動所必須的基本條件,是整個素質教育的基礎,即一方面其它各種素質教育都必須以心理素質為出發點,另一方面其它各種教育又必須以心理素質為歸宿處”。而語文學科的性質正決定了它在學科方面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優勢。因為語文學科的教材內容,課堂教學氣氛,教師的人格、態度、良好的教學方法及融洽的師生關系等,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及心理素質的形成產生不同質和量的影響,是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但是,這種種因素對學生心理的影響常常處于自發、無序狀態,并且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消極因素。只有當我們對各種自發的心理教育因素加以科學的組織,充分挖掘,整和優化,并納入我們有目的的心理素質教育過程時,才能充分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從而形成一種自覺的心理教育實踐,真正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正基于此,現結合教育實踐,就此問題淺談一下自己的拙見。

一、創設富有情感的課堂教學環境,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情感具有調節功能,即情感(非智力因素)對個體的認知操作活動(智力因素)具有組織或瓦解的效能,會影響認知活動的效果。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愉快等良好的情緒使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使人感知敏銳,記憶增強,思維靈活,有助于內在潛能的充分展示,有助于激發學習熱情,對學習起潛移默化的導向和促進作用。而痛苦、恐懼等不良的情緒則使大腦皮層處于抑制狀態,會降低智力操作的水平。因此,教師要善于控制、調節學生情緒,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特別是課堂氛圍),使學生情緒處于最佳狀態。特別是語文教學,至關重要的就是調動學生感情,啟迪學生思維,使學生為作品中的形象、意境、乃至情節、結構、詞句所打動,所感染,誘發其感情上的共鳴,從而深入理解課文。

第一,發揚教學民主,建立良好的課堂師生關系

贊科夫曾明確地指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來說,重要一點是要看師生之間的關系如何。”學生是一個有著豐富情感和各種需求的活生生的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學生主要有依戀、尊重、理解等需要。作為教師要努力滿足他們的需要,因為人的一切活動,追根溯源,其動力來自需要。正當需要的滿足是人的情感產生的內在基礎。首先要運用情感感染功能,滿面春風上講臺,以教師自己快樂、飽滿、振奮的情緒來影響和引導學生的情緒,使整個課堂氣氛充滿應有的生氣和活力,使學生敞開心扉,更好地接受新信息。若教師繃著臉,或表情冷漠,或憂心忡忡,或怒氣沖沖走進教室,學生會感到情緒壓抑,氣氛緊張,心理閉鎖,阻礙新信息的輸入。其次要愛護、尊重、理解學生,尤其是不可歧視后進生,為他們傾注更多的愛,給他們“雪中送炭”,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說,教師的這種情感是一種“附屬內驅力”,是學生個體健康心理發展的基本條件,能使學生獲得自信、自尊,產生更強大的上進心和極大的成就動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中學生自尊感強烈的特點,教師在課堂上要平等施教,不可居高臨下,盛氣凌人,應把學生當作朋友看待,尊重他們的人格,給他們以親切感。學生發言時,多用鼓勵性語言,允許他們答錯,允許他們發表不同的意見,泯滅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和人倫差異,為教學創造一種無拘無束、暢所欲言的健康心態與寬松環境。

第二,精心設計導語,把學生領入作品的情景中去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語往往既能緊扣課文內容,又能把學生誘導到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之中去。如上《春》時,我這樣導入的:“春,是個美好的季節,春意味著溫暖,意味著生機,意味著希望。美好的事物總會在文學藝術中得到反映。古今中外,描寫和贊美春的詩文何止千萬,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杜甫的‘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在詩人的筆下,春是那樣的美好,那樣的生機勃勃,那在朱自清的筆下,春又將是怎樣的圖畫呢?”這樣使學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氣氛中,心神為之愉悅,很容易陶醉在課文中,心理極為輕松。

第三,重視表情朗讀或學生表演,引導學生進入角色

朗讀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教師或錄音磁帶中進入角色的朗讀,抑揚頓挫的節奏,富有魅力,既能使學生“郁郁乎情生”,又能幫助學生引發興趣,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能激發學生像演員演戲鉆研劇本一樣去研讀課文,更好地體會文中的情感。故語文教師要重視朗讀,千萬不可以滔滔不絕的講解代替必要的朗讀。課本中有不少朗讀的好教材。像第一冊中《理想》一課,朗讀者聲情并茂的朗讀,定會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理想的激勵與美好。其他如《三峽》《沁園春?雪》、《最后一課》、《秋天》、《安塞腰鼓》等都很適宜朗讀。另外,以表演的形式創設情境也不失為調動學生情感的有效方法。上《皇帝的新裝》時,讓學生分角色表演,便會更好地理解課文,也會萌發對安徒生大膽的想像、幽默的諷刺產生欽佩之情。

第四,借助音樂、圖畫等創設情境或再現美的意境

篇7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要想使聾生也成為一個懂得休閑、懂得工作、懂得生活的生命豐滿的人,我們不能不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在聾校對學生進行生活教育,除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照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教學內容與具體經驗結合起來,使課堂內容生活化,變有限的課堂為無限的生活,引導學生從書本中走向生活世界,促使兩個世界的交匯。另外,在聾校生活中老師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聾校生活中老師要與聾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平等相處的關系,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改變那種“管人”的形象。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困難和心理需求。能與學生進行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消除隔閡。讓學生能真正熱愛生活。

二、生存教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21世紀提出的教育口號是“Learningtobe”———學會生存!生存教育是從培養人的各種生存生活能力的角度去強調教育,以發掘人的各種潛能,增強人的生存生活意識和能力,使之適應世界和時代的發展變化。聾啞孩子因從小喪聽失語,接受外來信息的渠道受限,生活能力也相對落后于正常的孩子,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往往表現出惶惶不安或知難而退。因此,著力加強聾生的生存教育是目前聾校的重要課題。

1.培養學生的生存意識

當今社會無處不存在競爭,自強不息的競爭意識是現代人成功的基本條件。實際上,在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就處處充滿著競爭。考試成績的比較、三好學生的評選、運動會上的拼搏等等。要想讓聾生適應社會,其自身就要有強烈的生存意識。在教學中,可以多處通過一些具有較強生存能力的人物事跡來激勵學生,使學生明白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無論是對個人的成長、成才,對家庭的安康、幸福,還是對社會的穩定、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還要讓他們明白,雖然身體上有殘缺,但是內心要強大,同樣要做到自尊、自強、自愛。

2.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聾生的生存能力

篇8

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既然是為了培養學生今后從事學齡前兒童舞蹈教學的素質和能力,那就不同于其他類型的專業舞蹈教學。

學前教育專業中的舞蹈教學,應從舞蹈學習所需要的身體基本形式、動態和心理素質入手,著重提升學生在學習舞蹈過程中對自身生理與心理的支配能力和藝術素質,使學生對舞蹈有較為敏銳的辨別力、接受力和表現力,能夠辨識不同舞種的動作特色和要領,能夠創編一般題材的兒童舞蹈,為學生走入社會從事學前教育舞蹈教學工作筑路鋪石。然而,目前的學前專業舞蹈教學仍處在探索調整的階段,有許多亟待改善的現狀和需要解決的教學問題,需要我們通過教學實踐和研究來妥善解決。

一、學前教育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及學習目標不夠明確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首先要遵循舞蹈教學的基本規律,其次要結合學前兒童心理和身體發展的特征,科學設計教學大綱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正所謂“師明則生聰,師暗則生昏”。

在教學中讓學生明白:通過舞蹈課的學習,一是獲得良好的舞蹈專業素質和專業素養(例如芭蕾基訓、芭蕾舞基礎知識、民族民間舞基礎知識等);二是掌握各個舞種的肢體語言元素和組合素材(例如民族民間舞基本技能、幼兒舞蹈等);三是具有從事學前兒童舞蹈表演、創編及教學的能力。

在實際教學當中我們發現,多數學生一接觸到舞蹈學是覺得基本訓練技術含量不足,訓練時間不夠,或者認為兒童舞蹈教學規律和心理方面的內容及兒童舞蹈創編在舞蹈學習中無足輕重,對這些內容學習興趣不濃,卻特別喜歡成人表演型的舞蹈學習和創編。這種現象很容易使學生的舞蹈學習和訓練朝著成人成品舞學習和普通舞蹈創編方向發展,而偏離學前教育和學前舞蹈教學的總體目標。

(二)學生身體基本條件的局限

舞蹈是以人體動作為表現手段的一門藝術,要求個體具備良好的舞蹈運動素質,包括力量、柔韌性、靈敏性等。因此,它對人體的基本條件要求是很高的。西安美術學院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進校前大多未接受過舞蹈專業訓練,錯過了身體運動素質培養的最佳時期。筆者曾教授過的一個班有28名學生,其中只有兩人進校前學過舞蹈。對于學習舞蹈來說本科學生年齡偏大,基本都在18至20歲,骨骼生長發育已經定型,身體缺乏柔韌性和靈活性,這是學前教育舞蹈教學中最大的障礙之一。針對這種現狀,本科學生的舞蹈教學內容既要盡可能滿足舞蹈學科體系的要求,又要盡可能符合學生身體機能的現狀,教學中就必須降低基本功訓練的強度,簡化組合難度。同時,教師還要大量使用鼓勵學生的教學手段,以免挫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

(三)教學課時少,教學任務難以完成

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按教學大綱要求為每周兩課時,每學期教學共18周,開設兩年。課時少,教學內容多,兩者之間的矛盾相當突出。為了解決問題,教師只能在課程內容上刪減,這樣就造成了學生不能系統全面地掌握更多舞蹈專業技能,今后在從事幼教工作中會感到舞蹈素材缺乏,力不從心。

(四)缺乏教學與實際、學習與實踐的良性互動

目前,大多數學前教育專業中的舞蹈教學只是讓學生在學校了解一些舞蹈基礎知識,學習一些舞蹈技能。教學方面,很多教師自己對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目標、教學內容和手段、重點等研究不夠透徹,也并沒有深入到幼兒園,去了解幼兒園舞蹈教育的需求,僅盲目臆斷、閉門造車,很容易造成教學與實際相脫節;學生方面,因為沒有一定的實習機會,學生不能把平時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踐,缺少從實踐中去反思的過程,難以實現實踐對舞蹈學習的促進作用。由于缺乏教學與實際、學習與實踐的良性互動,教師閉門造車、學生盲目學習,使學生畢業后很難立刻勝任幼兒園的舞蹈教育工作。

二、對策與建議

(一)利用有效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是他們學習的動力。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所以說,學習興趣在學習中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如果學生對舞蹈感興趣,那么學習起來就會有動力,積極性高,舞也會跳得越來越好。

舞蹈教師在上第一節課時就應該讓學生樹立自信心,告訴他們只要腳會走路,就能跳舞,不要讓學生對跳舞產生恐懼心理。

第一次課可以先給學生放一段舞蹈視頻,通過一些經典的舞蹈視頻,使學生在欣賞和愉悅之中激發出一種對舞蹈學習的熱情,同時也開拓了她們的舞蹈視野。其次,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應熱情關懷,不能發火、生氣,這樣會使學生害怕,對舞蹈學習產生逆反心理,導致肌肉僵硬、反應遲鈍,最終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對待學生要平易近人、和顏悅色,上課時要充滿激情,帶動和激發起學生的情緒,使他們對舞蹈產生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學習舞蹈的積極性。

(二)了解一線需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在充分調研幼兒園舞蹈活動或游戲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是實現舞蹈教學目標的基本保障。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奠定芭蕾訓練基礎芭蕾基訓是每個初學舞蹈者必須進行的專業訓練,這項訓練可以從根本上提高人的身體運動素質,從而提高舞蹈基本能力,為學習各類舞蹈奠定基礎。針對學前教育本科學生舞蹈基礎訓練缺失,身

體條件差的現狀,第一抓好芭蕾基訓,才能打好舞蹈學習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白:通過芭蕾基訓,主要是讓學生具有健美的體態,自然飽滿的情緒,對舞蹈基本動作的名稱、要領和舞蹈時身體運動變化的一般規律有初步的了解。 第二,通過實踐訓練提高學生舞蹈動作的力度、節奏感,發展舞姿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培養舞蹈動作與情感表達的一致性。

第三,在芭蕾基訓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考慮到學生的生理、心理的個體差異,要因材施教。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訓練時不應過分強調學生肌肉力量的強度,關節的軟度、開度和動作的控制等。而是要體現循序漸進、區別對待的原則。從每位學生的實際出發,逐步提高訓練要求。第四,從幼兒教師在舞蹈方面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入手,著眼于今后的舞蹈學習和教學工作(文秘站:),做到目標明確、定位恰當。

2.緊抓幼兒舞蹈根本幼兒舞蹈學習與創編是學前教育本科生舞蹈學習有別于其他專業學生舞蹈學習的關鍵內容,是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特色課程,對培養學生的幼兒舞蹈創編及教學能力至關重要。幼兒舞蹈課程參照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等級考試教材》,此教材的構建從幼兒時期一直延伸到青少年時期,共12級,每級10個舞目,教材1至3級適合4至7歲的幼兒學習。

教材針對兒童的天性,將刻板的基本功訓練軟化成表演形式,并配上合適的道具,活潑歡快的音樂、兒歌、游戲、小故事、民族風情等,使學生在得到基本功訓練的同時對舞蹈產生濃厚的興趣。

由枯燥乏味單一的訓練轉化為快樂的游戲,釋放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幼兒舞蹈的學習對今后從事幼教工作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幼兒舞蹈除了欣賞和呈現幼兒舞蹈作品外,還要引導學生掌握幼兒舞蹈創編原則、創編技法和創編要素。要求學生自己要能創作幼兒舞蹈作品,幼兒舞蹈創編作品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幼兒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作品今后在幼兒舞蹈教育實踐中會得到檢驗。

3.強化民族民間舞拓展訓練我國有56個民族,舞蹈種類繁多、形式多樣、風格各異,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藏。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就是要通過中國民族民間舞的學習,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舞蹈知識、弘揚民族文化,讓學生廣泛積累舞蹈素材,掌握豐富的舞蹈語匯,提高鑒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并學習將其運用到幼兒舞蹈的編創中。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遵循民間舞的教學規律,抓住民間舞教學的五要素,即基本體態、動律、步伐、節奏、配合,以舞蹈組合為主要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地展開。民間舞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注意基礎性和學前教育專業性的有機結合,體現學前教育專業特色,突顯實用性。

(三)建立合理的學生學習評價體系

學生學習評價體系應該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舞蹈教育技能、舞蹈表演和創編能力的考核。這是學期末對學生采用的常規性考核。

2.比賽性評價。比賽是對學生舞蹈綜合能力的考核,能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集體榮譽感,培養合作其精神和組織管理能力。

3.幼兒園實習環節考核。實習是檢驗學生舞蹈綜合能力的最佳途徑,學校學的知識在實習中怎樣合理地運用才能發揮出最大效果,對每個學生都是一個考驗,要活學活用,不能生搬硬套。

篇9

關鍵詞: 大學班主任 班級管理 自身教育

班主任工作是高校一項重要工作,它關系到班級的健康發展,關系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目前,大學生群體趨于年輕化,在年齡結構上,主要是“90后”占主體地位。“90后”的大學生已經成年,自信張揚,特立特行,思維方式開闊,價值觀念更加西化,因此,大學班主任在管理上會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結合大學班主任工作的實踐,下面我從班級管理和自身教育兩方面談談對大學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和思考。

一、班主任需要做好的幾項重要工作

1.新生班會。經過了競爭激烈的高考,學子們進入了大學門檻,剛進大學時每個人心中對未來都充滿期待。新生第一次班會,班主任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最好準備課件,首先,做好自我介紹,給同學們一個清晰的了解。其次,班主任結合自身經歷,和同學們分享大學學習生活經歷,鼓勵他們積極適應大學生活,樹立目標,奮發向上。最后,班主任要求學生站在講臺上介紹自己,包括姓名、年齡、愛好、特長、愿望等。主要是給學生一個鍛煉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敢于站在講臺面對大家講話,要講得精練,生動,精彩,令人難忘。

2.班干部選舉。班干部在班級的日常工作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一個團結能干的班委能帶出好的班風,使整個班級積極向上,一個優秀的班級需要有優秀的班委。大一新生入學兩到三周后,班內同學相互有所了解后,進行班干部選舉,選舉實行民主制,鼓勵班里全體同學參與競爭班干部職務,培養同學們的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雖然選舉的自交給學生,但班主任一定要親自到場,監督和協調整個競選的過程,做到公平、公正和公開。

3.多到學生宿舍走動。班主任與同學之間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需要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班主任去學生宿舍走動是一種非正式的交流,能看到同學們的生活狀態,拉近師生的距離,更好地解答同學遇到的問題,這種零距離的慰問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4.多關注后進生、問題生和貧困生。對于多門考試成績不及格的同學,班主任要私下與他們溝通,了解掛科的原因,幫助他們走出難關,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對于心理上有一定迷茫的學生,要多開導,幫助其走出心理的困惑,樹立信心。對于貧困生,要積極為其提供幫助,如申請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崗位等,增強其自立自強的能力。

二、班主任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1.為人師表,具有愛心和責任心。班主任必須贏得大學生的信任和好感。如果班主任能在學生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就有可能將大學生團結在自己周圍,大學生們就會相信你,就會以相互間更融洽的關系報答你,就會協助他們信得過的班主任解決許許多多的問題,就會正確對待班集體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存在的不足之處,就會不斷想方設法為班主任提供幫助,為全班同學的學習生活做出不懈的努力。

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好大學生,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大學生,體貼和關心大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班主任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在大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現自身廣博的文化與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對你既親近又崇拜,既認定你是值得信賴的老師,又把你當做好朋友,樹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這樣教育就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做好角色定位,善于引導和傾聽。從中學生到大學生,這是人生經歷的重大轉變,也是人生學習道路上最為重要的一段旅程。面對著這一陌生的旅程,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大學生們都很渴望有一位向導指明前進方向,并引導他們進行學習,渴望有一位領路人陪伴他們完成大學生活。大學班主任要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經常有思想上的交流,為他們指明方向。大學生處于社會成熟和人生轉折的關鍵時期,大學的學習是職業專業的學習與訓練階段,必須加強對所學專業的了解和熱愛,這樣才會主動地、自發地、大量地投入時間和精力,想方設法地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并盡快地進入創造成果的角色。由于大學生正處于創造力的自我培養與開發的黃金時期,且大學生在政治態度、價值觀念、道德品質、成才理念等方面與中學生有顯著差別,因此,必須通過班主任的正確“引導”,才能使大學生們形成自我激勵和自我約束的能力,并順利地完成學業。

3.積極學習,增強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大學班主任要有廣博的知識。大學老師,其基本要求就是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及一定的科研能力,以此帶動學科建設和發展,大學班主任則在此基礎之上又多了一層涵義,就是還要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以自己對多個領域的涉獵和獨到的見解引起學生的好奇,進而形成對老師的欽佩,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形成良性影響。盡管現在高校大學生大都認定自己已屬于成人,不需要別人的過分管束,但實際上他們的發展還未最后穩定,還需要在高校中進行更深層次的雕琢和充實,班主任也就很可能在潛意識里成為他們對比的對象從而樹立對自己作出評價的標準。因此,一位具有淵博學識的班主任對于學生人格的形成和能力的培養都是很有啟發性和引導性的。

三、結語

在新時期,大學班主任工作是一項既艱巨又很重要的工作,搞好班主任工作既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滿腔的愛心及責任心,又要掌握合適的方法和方式,這樣才能建立和諧美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大學生順利成才。我擔任班主任期間,學院領導、有班主任經驗的同事及輔導員給了我許多幫助和指導,讓我很快適應了大學班主任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努力,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班里的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張海賓.論大學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1,30(4):72-74.

篇10

一、良好的師生情緒氛圍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前提

師生的情緒氛圍是指師生之間的態度和感受。它是通過語言和人際氛圍形成的。這種氛圍直接影響著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心理,尤其對兒童個性品格的形成特別有意義。如有的班級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處于和諧、融洽、團結一致、互相合作的關系,使兒童學會了互助、互愛、合作等良好的態度,孩子的思維、意志、能力等也得到了和諧的發展,而且從中獲得了安全感,有利于形成樂于接受教育的自覺性。相反,如果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如同陌路人,教師高高在上,不尊重學生,批評不講究藝術;學生處事自私,互相折磨、拆臺,班級猶如精神監獄,這樣班級的兒童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的,甚至是畸形的。他們對事情冷漠,把一種偏激的精神折磨遷移到別人身上發泄以求心理平衡。這樣的孩子容易犯罪、鬧事,難于受教。由此可見,建立良好的班級氛圍是兒童成長和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前提條件之一。因此,教師要以人為本,倡導個人美德,正確處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關系,形成良好的氛圍。

二、教師良好的修養是兒童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關鍵

教育是在人與人之間發生的,教師要達成有效的教育,就要實現師生之間的真實、良好的心靈溝通。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理解是教育的一個平臺,是取得教育效果的必經之路。只有這樣,教育才算真正地開始。教師是孩子的良師益友,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教師的修養、態度和教育方法會直接地影響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故然是教師教育的結果,但兒童個性的缺陷和不良的行為習慣也有部分是教師教育時不注重方法所造成的。由此可見,教師的修養在教育行為中極為重要,它主要體現在教師的人格上。教師的一舉一動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健全的人格是培養兒童良好心理素質的基石。

三、創設良好的班級環境,健全兒童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