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文化建設設計方案范文
時間:2023-12-01 17:31: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班級文化建設設計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具有班級特征、書香氣氛濃厚、環境精美整潔、富有鼓勵性,存眷孩子的片面康健成長、久遠發展。
指導頭腦
一、制定富有特征的班級口號、班風、班訓等,努力營建康健向上、富有成長氣味的班級文化氣氛。落實到詳細行動中,造就班級的凝集力和團體榮譽感。
二、發揮每一位門生的創造力,積極到場班級布置并定期調換,讓每一堵墻都“說話 ” ,構成班級精良的物質文化環境。
三、建立健全的班級制度,包羅班級條約、賞罰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約束門生的言行。
四、建立班級崗亭責任制,實行崗亭輪換制度,讓每一位門生到場到班級的辦理中來,造就門生的責任感,勉勵門生發揮主人翁精力。
五、定期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運動,在運動中造就門生的合作認識,增強班級凝集力。
六、建立班級圖書角,努力擴買辦級藏書量,變更每一位門生的讀書積極性,勉勵門生制作讀書卡片,寫好讀后感,讓全體門生“感激冊本,享用閱讀”。班級文化建設方案
一,班主任專業文化建設方面
更新教誨看法,與時俱進。育人為本,育人育己,德育為先;辦事教誨,辦事門生,以致上的大愛(愛國,愛黨,愛民族,愛教誨,愛門生),至誠的心靈(愛心,決心,恒心,細心,耐煩),至善至真的品格情致(康健,悲觀,寬容,豪邁,堅韌,豐富),親和的各種語言(口語,神態,舉動,肢體,心靈),巧妙的方式,得當的時機,潤澤學天生長的內心。
二,教師文化建設方面
篇2
一、具體目標
以“感悟美”為特色的班級文化創建的具體目標應當分為兩個方面:
1、是對儀表美的感知、認識、想象和創造。具體來說,它又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是形體方面,應注意培養他們站立、坐、走、跑、蹲、看書、寫字等正確姿勢,中國傳統就有“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之說,所以我要求學生首先要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通過站、坐等最基本的行為體現明強孩子特有的精神面貌。第二是服裝容貌方面,服裝和容貌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文明素養,所以我們要求學生要自覺追求“服裝整潔,手臉干凈”。第三是姿態和文明風度方面,這就涉及與人交往時的要求,在低年級應當追求“與人交往,落落大方”。它不僅僅包括見面問好、分手道別的行為要求,而且包括“不卑不亢“的心態。
2、是班級文化方面。它包括班級管理制度,班級人際關系和班級教育環境。我們要把“美”的教育滲透在班級文化的各個方面,一方面使學生時時處處感受到美的文化的熏陶,同時形成一種體現美的班級特色。具體來說,第一班級管理制度,在小干部輪換制中,需體現小干部在“美”方面的榜樣作用,使全班同學學有榜樣。第二在人際關系方面,需體現“與人交往,落落大方”的要求,不但在班主任老師與任課老師之間,老師與本班學生之間,還應包括本班學生之間,以及與他班學生的交往。從而形成師生交往、生生交往親切、和睦的氣氛。第三在班級教育環境方面,要精心設計布置有利于“美”的教育的教室環境。如通過黑板報、學習園、圖書角和比一比讓學生發現美、感受美的事物。
二、具體方案:
1、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活動是主題身心參與的主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主體積極能動地獲得切身經驗的過程。學生對“美”的感受、認知、想象和創造,必須在活動的過程中才能實現。比如,我們提出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教育目標,只有通過“站”、“坐”等教育活動,包括必需的形體訓練活動,只有在“動態”中才能產生審美體驗,才能形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方式和審美追求。還需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表現方法。如果連衣服也不會穿,怎么能使服裝整潔呢。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可以進行“穿衣穿鞋的比賽和評獎”還可以舉行情景性的主題班會。從而幫助他們學會如何穿衣,而且要如何穿出整潔,穿出精神來。
2、建設有“美的文化氛圍”的班級環境
環境,對于塑造人的審美情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班級環境能以生動活潑的形式,積極健康的內容,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寓于可感知的情景中,潛移默地影響學生日常的思想行為。A、桌椅擺放整齊,每天有專門負責檢查擺放的同學,學習物品要擺放整齊,地面、墻面無灰塵、無紙屑,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位同學都要負責保持全天的教室環境管理。B、生物角上擺放幾盆花草,顯得富有生機。C、辦好學習園地學習園地是班級文化的重要陣地之一,是“班級王國”中的“活報刊”。它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一股濃郁的學習氛圍,對學習起著促進推動作用。因此,應努力把學習園地辦得豐富多彩,有聲有色,生動有趣,為學生的生活、學習加油添料。D、用好黑板報對黑板報的板面進行精心的設計,可以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譬如,在“慶祝教師節”的活動月中,就可以利用黑板報來教育引導學生。E、重新構思、設計班級的布置,力求做到了讓“四壁說話”,讓“每一堵墻”成為“無聲的導師”。在班級中設置“小小書法家”“小小畫家”“每周一星”“我真棒”等區塊,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相互之間學習吸收內化。在優美環境的創設與維護的過程中,一方面使學生受到環境的熏陶,使環境美感受遷移到美的創造;另一方面環境的整潔美觀對美的創造和保持有直接的作用。
篇3
一、班級文化建設具體要求:
1、物質文化建設: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的重點,就是營造一個優美的學習環境。它主要包括班級教室的環境設計、布置以及班級的教育設施等。
(1)優化班級環境。要求教室窗明幾凈,地面無紙屑,天花板、墻壁無蜘蛛網、痰跡、腳印,玻璃窗無廢舊張貼,電扇、燈管無積塵,講臺面干凈、無粉塵,講臺下無雜物,桌椅、衛生工具擺放整齊,課桌椅、名人名言等公物無損壞。
(2)設置班級宣傳欄,在教室后墻做一塊班級文化宣傳欄,內容包括班級目標、班歌、班規班紀、學生評價、班級榮譽等。班級宣傳欄既是班級文化建設對外宣傳的陣地,又是對內公示的陣地。出好黑板報,要求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服務學習,弘揚正氣。
(3)班級搞出特色,進行美化,引導鼓勵每個學生把喜歡的書籍報紙拿出來與他人交流,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又是對他們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有效突進。
2、精神文化建設:
(1)制訂班級誓詞,要求言簡意賅,催人奮進,每次班會開始全體宣讀。
(2)制定班級奮斗的總目標和個性目標,總目標是班級共同前進的方向;個性目標更容易成為特色,有特色才能體現班集體的價值。
(3)積極開展有益的文體活動和班級集體活動,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傳統教育,開展常規教育、安全教育、人生觀教育、感恩教育、禮儀教育等,讓學生在各活動中去頓悟、去體驗、促進健康全面發展。
(4)利用班會、課堂教學等渠道,開展系列的班級文化教育,在循序漸進、形式多樣的活動中使廣大學生對班級文化引起共鳴、達成共識,最終使班級班風積極向上,學生勤奮學習,遵紀守法。
3、制度文化建設:
篇4
[文獻編碼]doi:10.3969/j.issn.0450-9889(B).2011.06.011
班級是學生在校成長的家園。在這個家園中,學生是否學到知識,是否學會做人,是否能快樂健康地成長,與班級文化建設息息相關。班級文化對學生具有教育、凝聚、激勵、導向等功能,它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一定的形式融入到班級集體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班級文化是每個班級所特有的,是一種無形的教育課程,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是一個班級的靈魂。那么,如何創建特色的班級文化,營造學生成長的和諧家園呢?
一、抓班級物質文化建設――讓教室的每一處都會說話
這里的班級物質文化建設主要是指教室環境建設,即教室的自然環境的建設。如教室墻壁布置、標語口號的擬定、桌椅的擺放、環境衛生的打掃與保持等等。近期,南寧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舉辦了一次以班級文化建設為主題的德育科研評比活動。在上交的幾百篇班級文化建設的論文及班級文化建設設計方案中,我們注意到在班級的物質文化建設實踐中,必須要考慮這幾方面的內容:
(一)教室環境設計的原則
教室環境的設計,必須遵循下列原則:
1. 教育性。班級文化有著春風化雨、潛移默化之功能,要進行有教育意味的教室布置,減少傳統口號性、教條性的標語,代之以生動活潑的淺易語句,以營造教室整體的人文氣氛和文化氣息。如:筆者在近期的高考視導活動中,發現許多學校在高三教室里貼著一些激勵性的標語,譬如:“努力!努力!再努力!成功的坦途已離我不遠了!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績,就得付出超人的努力。”此外,還貼有老師寄語、家長寄語、同學寄語及我理想的大學等等來勉勵學生。
2. 整體性與美觀性。教室布置忌琳瑯滿目,五花八門,因為這會令人眼花繚亂,不知該注視何者才是。因此,用來布置教室的色彩不可太多,且要講究色彩間的和諧性,更重要的是暖色系的比重(如紅色)不可占得太多,以免學生進到教室,便有躁郁不安的感受。
3. 創造性與生動性。教室布置的設計應考慮讓學生有創造思維的空間,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因此,教室中應保留一塊可供學生自由揮灑的角落,如設計涂鴉區,在教室后面放置一塊白板和幾支彩筆,供學生任意彩繪圖案;還可以設計心得感想區,供學生把當天所學的心得與感想寫出來和同學分享等等。
4. 經濟性。教室布置由于要經常更換,所需材料和經費應考慮其經濟性,原則上以廢物利用或社區資源為主,由師生共同設計,減少成品購置,以達經濟實用之效果。如用不完的墻報紙和圖畫紙等可統一收藏,當下次要再重新布置教室時,便可再拿出來使用。
(二)教室環境建設考慮七個“讓”
通過教室環境的建設,我們應讓教室具有如下濃厚的氛圍:
1. 讓教室成為一個認知的環境。教室是書的海洋,知識的世界,創造的樂園。教室里的所有東西都應當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一年級的小學生需要識字,教師就可以在教室里貼滿文字圖片;春節到了,可在教室里貼春聯,掛燈籠,讓教室充滿節日的喜慶氣氛。這種環境,就是認知的環境。
2. 讓教室成為一個散發書香的天地。書香教室是一種氛圍,是一種風貌,是班級文化的集中顯現。班主任要努力打造一個充滿濃郁文化氣息的“書香班級”,讓學生親近書籍,享受閱讀的樂趣,獲得智慧的啟迪,汲取成長的養料,使閱讀成為學生最為自然的生活狀態,讓閱讀引領學生成長。南寧市第十四中學的教室里,設立了專門的圖書角,為學生提供他們喜愛的書,為學生創造自主、溫馨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去領略知識的魅力,感受濃濃的人文氣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同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教室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是老師教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對書籍的熱愛,對知識的向往,對真理的追求。
3. 讓教室成為一個回歸生活的家園。教室如何回歸生活?比如,隨著季節的變化,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動手把教室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燦爛”、“金秋豐收”、“冬日浪漫”等不同的風格,讓學生在綠綠的草地上、五彩繽紛的花叢中識字學文;在蟬鳴的林間小溪旁、浩瀚的星空中探究學習;在稻浪滾滾、瓜果飄香的豐收園里吟詩作文;在千姿百態的窗花和圣誕老人的祝福中進行言語交際和實踐活動。除此以外,還可以根據本地的特點和本班學生的興趣特長在教室里開辟養殖角,讓美麗的鮮花、可愛的小動物伴隨學生的學習生活。有些班級,在教室后面的側方,設有“愛心雨傘”和“愛心小藥箱”角,也讓學生感悟著大家庭成員之間和諧相處帶來的一股股暖流,使學生感悟到我生活在班級的大家庭里是那么幸福、快樂。
4. 讓教室成為一個平等對話的環境。“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墻都會說話”,即班級要有“心語”。正如上文提到高三畢業班給學生的鼓勵留言,就是讓墻壁與學生“對話”,也就是班級的“心語”。在班級中,黑板、課桌、墻壁是“心語”的開發地。
黑板留言――格言警句。有一個班級,在黑板的固定角落,每天由一個學生寫上一句名人名言、哲理警句。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我覺得格言警句,像一盞盞心燈,常在學生心靈中點燃,會有利于學生選擇正確的道路,朝著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天天點亮思想的“心燈”,將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課桌留言――座右銘。座右銘可從幾個方面來選取: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班級里自己競爭對手的名字,三年后的目標,針對自己不良習慣的警示語等。如南寧市第三十七中學有一位班主任就讓自己的學生在課桌右上角寫上三年后自己最想考上學校的校名,下次考試的競爭對手,自己的成績目標等,以此來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墻壁留言――寫滿快樂與自信。這一塊,可以懸掛一本“好人好事”記錄本;可以是班級活動剪影;可以是學生引以為豪的圖畫作品、手工制作、書法筆墨;可以開辟一塊“優樂園”,把所有學生的照片和優點卡貼在里面,卡上的優點還可以不斷增加,讓學生在班級里快樂地成長,自信地微笑。如在隆安中學一個高三畢業班的教室里,黑板的右邊,設有一棵理想樹,教師讓學生把自己自信能考上的大學寫在類似樹葉的紙上,貼到理想樹上去,以此鼓勵學生自信,激勵學生學習。
角落里,也可以成為“心語”的開發地。如有一位班主任,把放掃帚的地方寫成“天將降大任處”;在靠門的墻上寫了一句溫馨的提示語:“如果你是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的同學,請檢查燈、窗、門是否已關好。謝謝!”如此開發班級“心語”,讓每一個走進這個班級的人覺得這里的桌 子、掃帚都會說話,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都散發著生命的芬芳!整間教室在有意無意中,撥動學生的思想和心靈,引領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5. 讓教室成為一個不斷生成的空間。教室是學生學習知識,探究知識的主陣地。因此,教室的布置,必須注意知識的探究與生成。有一位小學班主任作了以下嘗試: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室張貼了很多字卡,學生沒幾天就把一個學期要學的生字都認得了。為了鞏固識字效果,班主任要求學生給這些字找些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把字組成詞語,還可以用它造個句子,說一段話貼在它的旁邊,別的學生還可以給這些創作作一些評價。此外,在教室設計涂鴉區,即在教室后面放置一塊白板和幾只彩筆,供學生任意彩繪圖案;在教室設計心得感想區,供學生把當天所學的心得與感想寫出來和同學分享等。這些舉措都會使教室成為一個不斷生成的空間。
6. 讓教室成為一個挑戰自我的場所。教室是學生在校生活學習的地方,學生在學校中的自信、失敗與成功的體驗都源于此。在這個地方,我們必須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讓他們自信地走向生活。比如,每學期開學初,班主任可讓學生們在自己班上設計的“心愿樹”或“成長袋”上掛上這學期制訂的一個奮斗目標,讓學生們許下心愿。在隨后的日子,教師及時提醒學生為這個目標不斷努力,使學生體驗挑戰自我、獲得成功的喜悅。
7. 讓教室成為一個人性化教育的陣地和展示才華的舞臺。對于教室布置,要做到人性化教育,視人為人,重視人的生存價值。因此,教室的布置,必須創造以學生需要為基礎的教室氣氛,尊重學生的文化氛圍。有一位班主任在學校組織“開放日”時,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學生的作業和老師的批語放在每個學生的桌子上;教室周圍的成績布告欄里張貼著學生的作品,每個學生只有兩張,每人都展示自己最好的作品,他們都是自己和自己比。一個小小的成績欄,是大家智慧的結晶,在這里杰出的學生得到了認可,而成績平平的學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成就感。這樣,好的不至于驕傲,差的也不至于自卑。讓每個學生能自豪地對來訪者,對來參加家長會的父母朋友說:“瞧,這是我的!”教室就成了每一個學生展示才華的舞臺,成為了尊重學生的人性化教育陣地。
(三)教室環境建設要注意的問題
要使教室環境的建設真正發揮功效,在布置教室環境時,應注意幾個問題:
1. 師生共同布置。教室是老師和學生一起生活學習的重要空間,教室布置活動應由師生一起設計制作,但主角應為學生,老師可從旁輔助。以學生為主,學生會覺得“班級”真正是我“家”。在這里,學習環境自行設計,溫馨的成果大家分享,學生會感到溫暖、愉快、幸福。在教室的布置中,老師應或參與布置或做顧問,不要作為單純的旁觀者,要從旁給予輔助。師生一起布置教室,會使學生和老師更加容易建立起互信的橋梁,關系會更加密切。
2. 要善于創新。教室情境布置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像家一般溫馨的地方,又對教師教學及學生的學習起潛移默化作用,它的功能是多樣化的。因此,教室要一改過去單調乏味及內容固定的布置方式,有所創新。每個班級因成員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在教室布置時,老師可以讓學生發揮其搭配創意來創作屬于自己特色的教室。如此,既可加強班級的凝聚力,又對學習有相當程度的幫助,使教室成為師生互動的共做、共學、共享、共賞的生動教室。
3. 注意個性化與動態化的統一。教室的布置如長期沒有變化,學生就會失去新奇感,對之不聞不看不管,久而久之,教室作為一種教育的因素、教育的資源也會逐漸失去應有的活力。因此,對教室的布置應該不斷更新變化,使整個教室資源不斷地動態生成,讓學生不斷獲取進步的動力和養分。如黑板報上設立每天更新、每周一改、每月一變的內容和欄目;公開張貼表揚的作文或繪畫作品等可逐一累積起來裝訂成冊,作為班級階段性精神財富傳閱或保存。同時,由于學生在不斷地成長,教室布置也要適應學生的發展,經常更換布置內容,并體現不同年齡段的班級特色。如南寧市第十四中學陸艷珍老師就根據班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班級文化建設。七年級她側重渲染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氛圍;八年級側重渲染讓學生樹立健康心理,升華學生的感恩思想;九年級則大膽將傳統的名言警句換成富有青春朝氣的學生們的真實寫照――“最美妙的年齡、最純美的夢想、盡最大的努力”。以此來激勵學生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斗。
4. 形式與內容協調統一。教室布置不要太過花哨,“裝修”太奢華,應用最少的成本將自己班的特色體現出來,設計要有實質內容。讓每一面墻都會說話,讓每一個細節都充滿智慧,把有形環境和無形環境有機結合,讓學生為自己和集體創造出一片有生命感的天地。
二、抓班級制度文化建設――以人文的制度文化規范人
班級制度文化是指以班規、班紀為內容的班級師生共同制定、認同和遵守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所表現出的文化形態。班級制度文化是班級文化的內在機制,包括班級各種規章制度、組織結構、社團章程等,體現著班級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班級精神的具體反映,對班級成員行為方式具有較強的規范和制約作用,保障著班級目標的實現。那么,如何抓班級的制度文化建設呢?
(一)制定班規班紀
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必然有良好的秩序,而井然有序的班級秩序是靠班規班紀來保障的。因此,班主任要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和全班學生一起制訂班規班紀。
1. 制定班規或班級公約。制訂班規或班級公約即對班級每位學生的行為予以規范。例如,有一位班主任制定了這樣的班級公約:遵守學校各項制度,不遲到早退;愛護班級公共財產;認真做好值日工作,平時注意保持教室整潔;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自主學習,自習課不講話,不討論;獨立完成各項作業,不抄襲,不遲交;誠信考試,不作弊;離開教室,隨手關燈、門、窗;集體活動聽從安排,積極參加,為班級爭光,維護班級榮譽;尊敬師長,同學間和睦相處,共同發展。
2. 制定崗位責任制。崗位責任制是對一定職務的職責予以規定。這是以空間為序的班級制度文化,制定的原則是:班級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級的人,人人有事做。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商定制訂崗位責任制,如常務班長職責、班委會委員職責、值周班長職責、值日班長職責、科代表職責、物品承包責任制等。
3. 制定各種常規。班級各種常規是以時間為序的制度文化。其制訂的原則是: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制訂一日常規、一周常規、每月常規、學期常規等。如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與學生制訂的《每月常規》:(1)每月1日即制訂本月的自我教育計劃,包括德、智、體、美、勞諸方面要做的實事,計 劃的可操作性要強。(2)每月至少進行一次互測。測驗題由每位學生出,出試題要按照班級規定的出題大綱,確定試題范圍、試題數量、試題難度、試題覆蓋面和試題分數比例。每份試卷的幾張卷紙必須裝訂在一起,每份試卷的卷頭格式,必須統一寫上出題人姓名,估計分數,每道小題及總分實得分數,留出答題人姓名空格,供答題人填寫。(3)每次互測,90%的學生要達到80分,不足80分者參加補考,另10%的學生補考分數線由自己確定。(4)每月末進行一次備品大檢查,由生活委員檢查各自承包的備品是否清潔,是否完好無損,是否能充分利用。(5)每月最后一天,對照月初的計劃,總結任務完成情況。
4. 制訂其他制度。班主任還可根據本班的需要制訂其他制度,如寢室規范化條例、考勤制度、班費管理制度、獎懲制度等。如有一位班主任和學生一起制訂了如下的考勤制度:(1)考勤范圍。上課、自習、班會、集會、衛生公益勞動等,學校安排學生必須參加的集體活動,均屬考勤范圍。(2)副班長負責考勤并認真做記錄,每周在班內公布,并向政教處報告情況。期末班主任將學生個人考勤統計登載在學生成績冊上。(3)上課鈴響后進入教室為遲到,遲到15分鐘記曠課一節。(4)因病、因事不能到校上課,必須事先(急病則在事后)辦理請假手續。向班主任送交醫生證明,兩天以內上報政教處備案。無故不到校作曠課處理。(5)凡偽造假條者,一經查清,按有關規定予以紀律處分。
班規班紀的制訂,可先由學生參照學校的規章制度,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起草,然后小組討論,擬出草案,再在班上通過,最后定下來,并遵守執行。在班規班紀的制訂中,要突出學生的精神風貌、價值觀念、作風、態度等具有人文氣息的內容,給制度以靈魂,使制度人性化。因此,班級制度中的每一項內容都應該在班主任的正確引導下由學生們自己來生成,這樣的制度由于考慮了大多數學生的發展需求才充滿著活力。
(二)組建班級管理機構
班級是一個組織系統,要有一定的組織結構以保證其順利運行。建立有效的班級管理機構也是班級制度文化的重要方面。所謂班級管理機構就是班主任領導下的以班長為首的班委會。班長和班委會成員的產生可以采取競選制和輪任制。班長由學生輪流擔任,班委會由班長提名。學生表決通過,形成一種班主任-班長-班委-同學的管理體制,同學能做的事情,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事情,班長不做;班長能做的事情,班主任不做。每個學生都成為班主任的助手,這樣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也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多層次、全方位的輪流競爭上崗,不僅加強了班級工作透明度,而且增強了學生的民主意識。
在建設班級制度文化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1)必須與上級部門頒布的法規、政策、條例等一致。(2)要符合教育教學客觀規律、學生的年齡特征與班級實際。(3)要注意突出班級目標追求、價值觀念、素質要求、作風態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因素。(4)要師生共同制定。(5)不僅學生遵守,老師也要遵守。另外,我們的制度不要總板著一張冷冰冰的面孔,舉著“禁止”、“不許”的權杖,應更多地采用啟發,誘導的方式,要充滿“人情味”,體現濃濃的文化味。
三、抓精神文化建設――以高尚的精神文化凈化人
“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是“精神文化”,是班級全體成員的群體意識、輿論風氣、價值取向、審美觀念的精神風貌的反映,是一個班級的本質、班級風貌、個性特點、人格魅力的集中表現,具體體現在班風、學風、班集體輿論和班級人際關系等方面。抓住班級精神文化,就抓住了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矛盾。那么,在班級工作中,如何培植、建設班級精神文化呢?
1. 塑造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塑造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能夠增強班級凝聚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學生有強烈的榮譽感,熱心班級活動。塑造班級精神,可以通過這兩方面來進行:一是設計班級標志物,如班訓、班歌、班微等。通過班級標志物,激勵學生刻苦努力,積極向上,增強集體榮譽感,增強班級的凝聚力。二是通過組建各類興趣小組,如學科興趣小組、寫作小組、閱讀小組、體育小組、美術小組等,開展諸如班級朗誦比賽、演講比賽、晨會、班會、體育比賽、歌詠比賽、春游、秋游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良好的學風,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弘揚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和人生態度。
2. 培養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我們知道,人的更高層次需要是一種歸屬與愛的需要。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就是這種深層次需要。培養學生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人手。一是“嘉獎交流”。班主任經常把班級取得的成績、科任老師對班級的良好評價以及家長的肯定及時與大家交流,提高大家對班級的認同度,讓學生感到在這個班級里學習非常榮幸和驕傲,從而產生自豪感,形成強烈的歸屬感。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集體若沒有豐富的集體活動,必然死氣沉沉,缺乏活力,進而也無法讓集體成員有認同感和歸屬感。要想讓班級集體充滿活力,讓學生對班級有認同感和歸屬感,必須開展有益的集體活動。如在班與班之間開展演講比賽、辯論賽、文體比賽等。由于比賽是在班與班之間進行的,“我們班”是否贏,自然成為學生關注的焦點。如果“我們班”又贏了,學生有成功的體驗,自然而然,對班級就產生認同感與歸屬感。即使是“我們班”輸了,為了下次贏,大家也要齊心協力出謀劃策,班級自然就有凝聚力。這凝聚力就是班級認同感與歸屬感的體現。
- 上一篇:新生兒臍帶護理方法
- 下一篇:治安管理知識培訓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