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創新思維的特征范文
時間:2023-11-28 18:09: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領導者創新思維的特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第一,企業家沒有正確分析未來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企業定位不準確,沒有制定正確的戰略目標,盲目加大優質資源要素投入,片面注重企業操作執行過程,加大生產力度。結果企業經營日趨艱難,甚至陷入破產境地。此所謂“有優勢而無趨勢”。
第二,企業家能夠正確把握未來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及發展機遇,找準了企業定位,制定了正確的戰略目標,但在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過程中卻不能站在發展的角度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諸環節、方面進行整體協調,不善于進行資源整合,沒有形成企業發展的整體優勢,最后讓企業陷入了經營困難直至破產境地。此所謂“有趨勢而無優勢”。
第三,企業家既能夠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及發展機遇,制定正確的戰略目標,也能夠協調企業諸環節、方面的矛盾,整合企業資源形成企業整體優勢,但往往容易形成思維定式和企業制度惰性,無視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及市場環境變化。一旦市場環境發生變化,企業不能隨之變革,企業形成的“趨勢及優勢”因市場環境變化而變成“劣勢”,結果陷入破產境地。此所謂“有趨勢、優勢而無變革”。
以上三點原因在實際情況中往往聯系在一起,形成導致企業陷入困境的重要關聯因素。因此,在時刻變化的社會經濟環境及市場環境中,導致企業陷入經營困難,甚至破產的三大核心原因是:缺乏正確的戰略定位,缺乏優勢資源的整合,缺乏變革創新機制。換言之,正確的戰略定位、優勢資源的整合和創新機制是構成企業健康發展的核心因素。因此,企業領導者要駕馭企業經營發展,就必須提升以下核心領導力:
?企業戰略決策定位能力
?企業系統把握能力
?創業變革創新能力
近年來,培訓市場關于領導力提升的培訓課程紛繁蕪雜,很多所謂的領導力課程實際上講的是執行力,讓參與者不得要領。實際上,領導力與執行力雖然密切相關,但畢竟屬于不同范疇,有著不同的層面與內涵,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可以說,領導力屬于執行層面之上的高屋建瓴,而執行力則屬于領導力層面的落地環節或貫徹過程。
對于企業領導者來說,其核心領導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如何登高望遠、看方向,把握未來社會發展趨勢;如何洞察宏觀局面、識大局,把握企業經營發展的整體過程;如何觀察市場風云、知變化,把握企業變革創新機遇。因此,從思維層面來說,企業領導者最需要的是戰略、系統和創新思維等核心思維能力,而這些思維能力又總是在分析和解決企業具體問題的應用過程中體現出來。因此,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就成為核心思維能力的具體應用。
為了幫助廣大領導干部提升核心領導力,我在總結多年領導力研究與培訓成果基礎上,開發了旨在揭示領導力思維本質、提供真正有效的領導力思維原理與方法的“核心領導力思維”高端課程體系。
該課程體系從哲學的思維高度,面對企業具體問題,結合企業實際工作,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核心領導力思維的共同基礎、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在不同領域和方面的應用。
具體說來,該課程體系由以下幾個層面構成。
核心領導力思維的基礎課程:創新思維基本原理與方法
這是任何領域、任何行業的企業家發揮核心領導力的前提基礎。該課程系統介紹了核心領導力思維的基礎內容,包括領導者對創新思維功能角色的自我認知,增強提升創新思維能力的自覺性;領導者進行創新思維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基礎及如何克服心理障礙;領導者應掌握的創新思維基本原理及其知識根據;領導者應掌握的創新思維的基本方法及其實踐經驗。
核心領導力思維的領域課程之一:戰略思維與戰略管理
這是核心領導力思維在戰略決策定位領域的具體展示,也是創新思維在戰略決策領域的具體應用。該課程包括領導者對戰略決策思維功能角色的自我認知,增強提升戰略決策思維能力的自覺性;戰略決策思維的含義及特征;戰略決策思維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戰略決策思維在企業戰略管理領域的功能應用。
核心領導力思維的領域課程之二:系統思維與系統管理
這是核心領導力思維在企業資源整合、形成整體優勢領域的具體展示,也是創新思維在協調企業經營諸環節、把握企業經營全局的具體應用。該課程包括領導者對系統思維功能角色的自我認知,增強提升系統思維能力的自覺性;系統思維的基本含義、特征及其基本原理;系統思維的基本方法;系統思維在企業系統管理領域中的功能應用。
核心領導力思維的應用課程:問題的分析與解決
這是核心領導力思維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綜合應用,也是上述創新思維、戰略思維和系統思維在分析和解決企業各類實際問題過程中的綜合應用。該課程包括企業問題的構成要素、問題形成的基本原因;問題的功能價值及其基本分類;分析企業問題的思維方法與實際操作方法;解決企業問題的思維方法與實際操作方法;創新思維與系統思維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實際應用。
以上課程構成提升核心領導力思維課程的邏輯結構,即培訓體系(如下圖所示):
還需要指出的是,在進行核心領導力思維課程培訓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培訓科學有效,培訓師還必須加強自我修煉,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形成特定的知識背景。具體來說,要掌握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基礎。
一是哲學知識。對核心領導力思維課程的內容進行講解需要以哲學知識為支撐,以保證核心領導力思維特有的思想高度、深度與視野。企業家是觀察社會經濟趨勢、把握企業發展方向的人,需要站得高、看得遠、看得深。培訓師具備哲學知識基礎,有利于在培訓過程中賦予課程思想深度和高度。
二是宏觀政治經濟政策知識。核心領導力思維課程的內容講解需要以特定的政治經濟宏觀政策知識為支撐,以保證核心領導力思維特有的趨勢把握能力。社會經濟形勢的變化及其市場環境的變化總是與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政策密切相關。可以說,特定的政治經濟政策是社會經濟形勢及市場環境變化的重要根據。因此,不了解宏觀政治經濟政策,就不可能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趨勢,也不可能進行戰略決策思維的科學分析與講解。
篇2
關鍵詞:中學物理 創新思維 課堂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培養創新人才更是時代的要求。中學物理本身就具有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特點。面對新課改中學物理教師必須要探索一條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途徑。
一、轉變教育觀念,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在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中倡導教學雙邊互動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須改變自己傳統的教學觀念。
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學生觀。教師不要把學生當作“錄音機”或者“容器”實行灌、擠、壓,要引導學生會思考、會學習、會創新;教師要淡化權威角色,強化指導功能,由管束走向指導,教師不能以“領導者”和“家長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現,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構建知識體系。
二、注重啟發性教學,調動學生創新思維
思維是大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的反映,創新思維不僅能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更重要的是能產生出新穎的、前所未有的成果。
啟發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比如運用直觀啟發方法,加強“示范”效應,引入學生“搶答”,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運用設疑啟發方法,將設計的疑難問題發掘深化,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運用比較啟發方法,抓住可比知識,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運用情景啟發方法,抓住關鍵環節,不斷轉變問題的情景,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運用類推啟發方法,借助于已知的熟悉對象達到對未知生疏對象的某種理解和聯想,訓練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通過上述啟發式教學,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
創新人格主要表現為:良好的思維品質,獨立的個性特征,如懷疑精神、創新意識、不迷信權威,優良的意志品質,強烈的求知欲,不竭的進取精神。
在教學中通過人物感染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例如在教學中穿插介紹伽利略敢于懷疑、不盲從權威的思想;介紹布魯諾為堅持真理而獻身的精神;學習牛頓的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學習居里夫人的刻苦鉆研、勇于實踐;結合我國當代的物理學家李政道等為祖國的強大而奮發拼搏的生動事跡,激發學生勇于探索、積極進取的科學熱情。
四、培養學生勇于面對失敗的精神
在創造中,錯誤和失敗遠遠多于成功。愛迪生發明電燈,瓦特發明蒸汽機,萊特兄弟把飛機送上天,都是建立在成千上萬次失敗的基礎上的,事實證明,失敗會使人聰明,“失敗是成功之母”,在物理教學中要將科學家們可歌可泣的百折不撓的意志,獻身科學的精神融合在知識傳授中,增強學生為人類進步而獻身科學的責任心和勇于創新的頑強意志。
五、強調問題意識,培養創新能力
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需要擺脫習慣認識的束縛,它比解決具體問題更富有創造性。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必須構建一種以尊重學生人格個性為特征,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為目標的師生和諧、積極研討、平等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自信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這句話足以說明善問在創造性思維活動中的重要意義。
要讓學生有開放的思維,就要為學生提供自由思考的環境。在壓抑的、禁錮的課堂中,很難產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對于學生提出的不合情理的問題和做出的怪異回答,要采取寬容的態度,保護學生自尊心和自我發現意識,不要生硬地否定。課堂上我們鼓勵學生提問,同時對學生的發問,要給予理解,給予解答、引導。老師要給學生思維的空間,相信每個學生都能行。
六.注重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改進演示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演示實驗中,教師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參的安排,進行一些創新設計,如可以將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索性實驗。讓學生選擇器材,設計實驗方法,通過創設條件,讓學生充分地動腦、動手、動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實驗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地對學生中的標新立異的方法給予肯定、支持和幫助,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和獨立地思考,并通過實驗否定錯誤的假設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從而使學生解決問題的勇氣、信心、毅力、科學的批判精神和創造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現行教材中學生實驗大多數都屬于訓練類、測量類和驗證類,它對培養學生基本儀器的操作技能,掌握物質特性和物理量的測定方法,驗證物理規律起著很好的作用,但有關探索性、設計性能力培養的實驗太少,這不利于學生通過實驗觀測來模仿前輩科學家的發現過程,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設計實驗的能力,因此需要加強學生設計實驗的訓練,使學生從照著教材做實驗逐步過渡到實驗設計,學會自選儀器,確定實驗步驟、獲得實驗結論。例如,學生電學分組實驗中,學生在掌握實驗原理的基礎上,允許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實驗方案進行操作實驗,這樣做,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個性,活躍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七、優化教學手段,營造創新氛圍
篇3
近年來,我校學生的中考成績并不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教師在落實教學改革的行動中,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沒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尊重差異,多元評價,努力構建“學習共同體”
1.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
美國教育家多爾曾說:教師在師生關系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首席”,是內在的領導者,而不是外在的專制者。平等不是指教師在知識和能力上與學生平等,而是指教師在交流和溝通上與學生平等。
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放低姿態,走近學生,加強師生之間的多元互動和對話交流,使學生的自主探究與教師的科學引導相得益彰,真正建立起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激勵學生自主創新的課堂教學文化生態。
2.承認差異,尊重差異。
對于青少年學生而言,他們身上所展現出的各種特征是相對穩定的,其成長受家庭、學校、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任何一種因素都可能改變學生的發展方向、速度和結果。
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種差異是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因此,教師要時刻秉持平等、尊重、理解、寬容的心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3.多元評價學生。
多一種評價方式,就會多一批好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立足于“有意義的學習”,采用多元評價方式,淡化橫向比較,注重縱向比較,激勵學生不斷上進。這樣,學生就能消除膽怯和依賴心理,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和情感,提出不同觀點,發表不同見解,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勇敢地進行思考,最大限度地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
因此,教師要采用多元評價方式,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
二、聯系實際,精心設計,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1.合理整合課程資源。
思想品德教師要摒棄空洞說教和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結合教學目標,理論聯系實際,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巧設問題,加強學生的探究體驗,這樣就能幫助學生牢記課本知識,構建思維框架。
2.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的培養不僅有賴于知識基礎和教學氛圍,而且離不開科學的教學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啟發學生思維,強化探索目標,把問題引向深入,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對此,在教學中,思想品德教師要科學地設置問題,適時、適量、適度地把握問題材料,引導學生進入適宜的學習狀態,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聚合發散,學會思考,提高學生新思維能力
創新思維是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統一,二者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因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思想品德與其他學科的內在聯系,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聚合在一起。當然,聚合思維并不僅限于對不同學科知識進行聚合,還可以對人物、事件、意義等內容進行聚合。由此可見,聚合思維能幫助學生理清教材、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篇4
關鍵詞:創意產業發展;個人創新行為;團隊創新氛圍;團隊與個人相互作用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09-0283-01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能力,代表著人類最為智慧的主觀能動性,當今世界中誰掌握了新知識、新信息,誰就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這就要求我們要著重培養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才能立足于當今社會中。中國的創業產業相比較于國外在許多方面還是有較大的差距,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國外的現有經驗來主動提高自己的水平。
一、創意產業發展
“創意產業”一詞最早出現于英國1997年大選之后。當時,剛成為首相的布萊爾成立了“創意產業特別工作組”,親自擔任主席,主旨是:大力推進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倡與鼓勵人的原創力在英國經濟中的貢獻。創意產業又叫文化創意產業、智慧產業、創意經濟,指的是將個人創意、才華和專業技術,通過運用知識產權,創造財富和增加就業機會的新興行業。通常包括工業設計、影視傳媒、出版、廣告、計算機軟件、動漫游戲、美術設計、藝術表演、音樂、藝術品古董、會展、旅游和咨詢策劃等十幾個行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創意產業是人類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構成一個國家經濟的重要資源。隨著知識經濟和體驗經濟的到來,通過創意或知識而非僅靠勞動力或資本來創造財富,創意產業是全世界經濟振興和迅猛發展的重要方向。
二、個人創新與團隊創新
所有創新的基礎都是個人創新,所以團隊創新也要給予個人創新。團隊的成功與失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團隊自身因素。只有當團隊的積極有利因素被成員所吸收時,團隊的創新能力才會被體現出來。社會心理學的觀點認為,個體行為是由個體的內在特質與其所在的社會環境共同決定的。為了使個體的創新行為發揮出最佳水平,通常需要從人格傾向與情景特征兩者交互的視角加以分析。例如,團隊的領導給予每個成員極大的工作自主性,這是隊員就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出個人創新的潛能,這樣才能轉化為團隊的創新才能。正視基于這些方面的理解,團隊創新的氛圍被定義為員工對創新工作環境的共同認知和感受,這種認知和感受會因想到員工的創新意愿、行為和績效。
團隊創新的氛圍主要包括兩大指標:團隊創新氛圍的水平與團隊創新氛圍的強度。這是評測團隊創新氛圍的兩個重要研究維度。團隊創新氛圍水平實質所有團隊成員對工作環境共同認識和感知的平均值。平均值越高,氛圍水平越高;團隊創新氛圍強度實質群體中對氛圍認知的差異(離散性)。團隊的創新氛圍一般來自與自我的獨立認知,例如對工作目標的理解與執行,或是對團隊領導支持或者否定的感受。另一方面源自于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例如,成員甲對成員乙講述對領導創新性的感受,會影響到成員乙對領導的感受。通過這兩個方面,團隊創新環境得到每一位成員的貢獻的一份力量。而且只有通過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動,才能在團隊成員中形成對創新氛圍感知的一致性,能夠使每個個體的創新潛力為團隊所用。這樣也就提高了團隊整體的團隊創新氛圍水平與團隊創新氛圍強度。還有調查表明團隊成員的人數與團隊創新氛圍成反比關系,因為團隊成員人數越多,人員之間的交流就會變得越弱,一旦成員的互動收到影響,團隊的創新氛圍就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同理,人際關系對團隊創新氛圍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三、團隊創新氛圍的影響因素
團隊創新氛圍在個人與團隊創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顯而易見,在創新氛圍高的團隊的成員創新行為明顯高于創新氛圍較低的團隊。團隊領導者在帶領團隊進行創新工作時,激發成員的創新氛圍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要在團隊內營造一種支持創新的氣氛,這樣成員之間就能夠在創新的基礎上相互合作,最終解決問題。同時還有例如團隊規范、凝聚力、成員多樣性等因素會影響創新氛圍的形成。此外,在不同的文化下,創新氛圍的營造也會不用,例如,集體主義文化就要比個人主義文化更適合于對團隊成員創新思維,潛能的挖掘;西方文化的直接,坦誠相較于我國文化中崇尚的中庸之道也會更適于創新氛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周莉華.試論新的經濟增長點――創意產業[J].南方經濟,2005年第10期.
[2]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3]ANDERSON N.R.& WEST M.A.Measuring climate for workgroup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team climate inventory [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篇5
基于工作分析提取文化藝術產業高層管理者崗位特征要素
1.文化藝術產業高層管理者的工作內容
在現代企業制度中,文化藝術企業高層管理者除了對企業整體環境進行評估和把握外,還制定文化企業發展戰略,選拔人才,對企業的文化藝術策劃、組織與經營等各環節進行規劃、統籌與運作,并站在全行業的角度審視把握文化企業的發展方向,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例如,制定文化企業組織發展的中長期計劃,具體組織、實施、落實文化藝術機構的事業發展安排,實現發展目標;對外代表本文化企業與演出經紀公司、劇場或其他合作伙伴進行業務談判,簽署相關商務合同;采取有效營銷手段,完成文化藝術產品的推廣,達到銷售目標;為文化藝術創作、表演提供一切必要的后勤支持;向社會本組織的重要信息,參與必要的公關工作,協助理事會或董事會籌款等。
2.文化藝術企業高層管理者的工作特點
由于文化自身的特性,文化藝術企業向消費者提供的是“文化”,是精神產品。文化藝術產品的生產與經營承擔著崇高的精神傳承,承擔著公民的社會職能;作為商品生產者,文化藝術產業又必須在精神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遵循產業化運作的一般要求。總之,文化藝術領域發展的基本歷史和創作特點要求文化藝術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具備藝術專業知識;文化企業內部的人事管理、財務管理、業務管理、教育培訓,以及運作經營的演出策劃、營銷宣傳、對外合作等要求文化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具備系統的管理知識,并不斷塑造公正無私、謙和、寬容的領導者品性;文化藝術產品的精神屬性、公民社會職能要求藝術機構的領導者必須具有與藝術的精神品位和社會職能相關的人文知識素養。此外,文化藝術企業高層管理者還要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欲望,有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把握航向、瞅準機會、適時出擊的決斷能力和組織實施能力。
鑒于上述分析,就完成基本崗位職責工作來看,文化藝術產業高層管理者的崗位特質包括19項,分別為:責任心、敏感性、觀眾培育、藝術價值開發、專業素養、戰略性思維、德行垂范、運作把控、創新意識、溝通能力、授權賦能、引領駕馭、多元文化認知、自我控制、主動性、樂觀謙和、捕捉機遇、談判藝術和適應能力。
基于文獻分析提取文化藝術產業高層管理者崗位特征要素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主任Patricia Dewey在《從藝術管理到文化管理》一文中提及了關于藝術管理者勝任工作必不可少的素質的3個原則:對所選的藝術家、藝術形式要有深入了解并積極努力;對所從事藝術可能接觸到的受眾的文化歷史背景、意識認知等社會背景要全方位知曉;具備使用正當的社會、政治和管理技能的能力,洞察政治、法律和經濟環境的前瞻力,獨特的審美創新能力,并具備能在最適當的環境下把藝術呈現給最多數、最適宜受眾的能力。Patricia Dewey還在第29屆國際藝術理論政策會議上提出,管理全球體制變革和本土環境相互作用下的藝術組織應具備對外文化貿易交流能力、文化認知能力、培育觀眾能力及多渠道融資能力。臺灣中山大學學者Shang-Ying Chen通過歷史分析框架和組織情境分析框架歸納總結了當代藝術管理者應具備的計劃、決策和戰略管理等17項技能。向勇在《創意領導力》一書中提出了創意經理人勝任力素質內容,包括服務意識、組織管理能力等20項基礎勝任力,以及文化行業經驗、創意價值鑒別力等7項專業勝任力。謝大京、一丁在所著的《演藝業管理與運作》一書中認為,創新、博學、謙和、果敢是變革時代領導者應具備的能力素質。王雙春在《藝術管理―中國文化發展的中堅力量》中指出,文化藝術管理人才應具備資本運作、媒介市場運作、戰略思維、開拓能力、創新精神、熟悉國際慣例等能力素質。
以上這些研究從不同方面提出了文化藝術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素質。經分析整理又得到18項文化藝術產業高層管理人員崗位特質,具體為審美辨別力、學習態度、執著追求、注重質量、文化營銷力、個人影響力、政策運用力、創新思維、分析性思維、團隊精神、應變能力、公關能力、風險意識、誠實守信、公平正直、包容豁達、前瞻力和寬廣視野。
基于行為事件訪談確定文化藝術產業高層管理者勝任特征
本研究用行為事件訪談法對10省市22位文化藝術產業高層管理者進行了正式訪談,又獲得3項文化藝術產業高層管理者勝任素質,分別為:勇于實踐、想象力和科技運用。
根據上述得到的40項文化藝術產業高層管理者勝任素質要素,參考相關勝任特征編碼詞典,本研究課題組編制了《文化產業高層管理者勝任特征編碼手冊》。依照該編碼手冊對20份有效訪談文本進行勝任特征要素編碼,并對編碼結果進行頻次、信度、效度、相關性、顯著性檢驗等多元統計分析,初步確定了23項文化產業高層管理者勝任特征要素,分別為捕捉機遇、多元文化認知、文化傳播營銷、戰略性思維、引領駕馭、審美辨別力、創新思維、勇于實踐、想象力、觀眾培育、溝通技巧、預判決策、談判藝術、協調能力、敏感性、授權賦能、責任心、影響力、開拓精神、科技運用、藝術價值開發、創新意識和專業素養。
基于勝任特征的文化藝術產業高層管理者培養建議
高校是各類高層人才進行專業化培養的重要場所,針對當前文化藝術企業對高層管理者的迫切需求,可以發揮高校的辦學優勢,在碩士階段分別設立相應的專業和學科,如試點培養藝術管理專業學位碩士(MAA,Master Of Arts Administration),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提供高層次管理人才保障。因此,高校應在以下幾方面做好教育教學改革與設計:
1.明確教學目的
傳統教學工作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所學課程內容而展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教學則把課程培養目標轉化為確定的勝任特征中的一系列的能力,這使得教學工作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而是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素質,教學目的和方向更為精準、明確,學生能力素質的提高更有保證。
2.開展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
課程體系設計是把課程培養目標、需培養的勝任力及教學任務結合起來,使開發的課程體系既能幫助學生獲得這些能力,又能評估學生完成的情況。教學內容設計的核心是圍繞勝任特征的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重組,確保學習者在獲得必備的知識、能力、技能等綜合能力之后,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進行教學效果評估
傳統的教學效果衡量標準僅僅是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情況,而基于勝任特征的人才培養是考察學習者是否獲得高績效表現的能力。因此,應通過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對畢業生實際工作表現效果進行調查,并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授課方法、個人收獲等方面進行了解,以評價課程是否有助于獲取相關的勝任力。
總之,在文化藝術產業高層管理人才培養方面,我國高等教育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統籌規劃,借鑒國外教育的成功經驗,努力培養出一大批適應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優秀高層次管理者,為推動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新貢獻。
篇6
[關鍵詞]體育教學 創新教育 特征 關系
創新教育倡導、鼓勵學生求異創新,強調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其解決問題的多種新途徑和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綜合運用開發學生創造力的各種方法,努力創設促使學生獨立探索、發散求異的教學情境,形成鼓勵學生自由發表獨創見解、熱烈討論的課堂氣氛。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講究方法的靈活性。
體育教學中包含著各種要素,如教師、學生、教材、組織教法、學生生理、心理的發展以及場地器材等等。這些要素之間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系,每一種要素的變化又都影響著其他要素的變化,影響著整個體育教學質量的變化。因此,要使體育創新教育獲得最大效益,必須從整體性觀點出發,把握住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弄清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師應把握好以下幾種關系。
1.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
以學生為主體是說課堂教學應該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增強主體意識的過程,應該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積極性,鼓勵發問和爭辯,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只喜歡學生順從性的一面,似乎學生越聽話就越好。實際上。順從性和不順從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二者共同構成了個性、獨立性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一個有創造性的人,相對地說,他在創造性活動的領域里往往具有一種不順從性和不隨俗性,但在平時的生活中又常常是順從的和隨俗的。所以我們既不能不加分析地壓制學生的不順從性而贊賞其順從性,也不能無條件地慫恿學生的不順從性而貶抑其順從性,應從二者的辯證統一上去培養學生的個性、獨立性。
在創新教育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接受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使學生獲取知識。教師的導在課堂上表現為組織教學和啟發思維。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得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就是看是否善于調動學生學習和接受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否使學生做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是否有利于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創新精神與能力。并以身體練習為主要形式來實現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中國兩千余年封建歷史源遠流長的影響,給“師道尊嚴”罩上一層神圣的光環,“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陳腐論調至今仍被某些為師者津津樂道,甚至成為“治學生”的法寶。當然,我們并不反對學生對教師的尊敬,我們反對的是“唯上、唯師、唯書”,反對的是“唯師命是從,難師訓是依”,不加選擇、不辨是非地盲從,反對的是在人格上凌駕于學生之上,對學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視而不見。動輒指責、喝斥,甚至辱罵、毆打的錯誤做法。這些錯誤的觀點和做法,對學生的人格是無情的摧殘,對學生的創新意識是無情的扼殺。新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一種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為基礎的積極合作的關系。合作就應當是雙向的、主動的、協調的、和諧的,不是管與被管的關系。教師不是領導者而是指導者,不僅僅是年齡上的長者,更應當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
新型的師生關系是良好創新環境的基礎。有了這一基礎就會時時處處激發起學生創造的興趣,在豐富多彩的創新活動中使其創新能力礙到提高。這樣就能理解處于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許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時機地加以正確的指導和引導;尊重學生的人格,把學生真正看作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努力創設一種相對寬松、自由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的無畏精神。我想,如果我們真正建立起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學生自然會心情愉悅、思維活躍、視野開闊、樂于參與,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會得以充分發揮,他們創新意識的萌芽會得到精心呵護,那么,培養其創造新精神和能力也就有可能得以實現。
3.處理好知識與身體活動的關系
篇7
[關鍵詞]中青年干部;成長;學習;修煉;官德;位置;創新
[中圖分類號]C9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2426(2007)10-0039-02
中青年干部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領導力量,而且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還擔負著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職責。這種角色和地位,決定了中青年干部必須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倍加努力學習,勤奮工作,勇于創新,完善自身,提高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職責。
一、要學會學習
“學會學習”這種理念具有深刻的內涵。我們在談到中青年干部時,總強調要有潛力、有悟性,這個“潛力”和“悟性”就是以學習為根基的。人的第一能力是學習能力。會不會學習,善于不善于學習,對于一名中青年干部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要提高學習意識。學習,是時代賦予中青年干部第一位的任務。起點一樣的干部,為什么有的工作成績突出,有的成績不明顯?很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是否有學習意識。有的同志認為自己學歷高、有文化、不用學習照樣可以干好工作,自我感覺良好。這實際上是在吃老本,時間長了思想就會缺少靈氣,講話就會缺少底氣,行動就會缺少朝氣,工作就會缺少銳氣。大家要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思想境界來正確認識、認真對待,要把學習作為一種習慣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
其次,要知道該學什么。最基本的是要找到調整自己思想觀念和精神狀態的“金鑰匙”。這把金鑰匙就是的科學理論。要學習本職工作所必需的知識,學習反映時代進步的現代經濟、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成為本職業務精、鄰近業務通、相關業務懂的復合型人才。要養成博覽群書的習慣,包括閱讀報刊。讀書不能看熱鬧、憑興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等都要接觸,知識面要寬一些。多讀書,知識就可以互相滲透,觸類旁通。這里我想強調一點,就是要提升自己學習經濟理論的意識。要真正懂一點經濟常識,要了解所在城市的經濟運行情況和整體發展態勢。還要自覺地、有意識地在經濟工作大背景下來思考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融入經濟工作中,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第三,要講究怎樣學。一是要善于“擠”,特別是要利用好業余時間。愛因斯坦說得好:人的差異在于業余時間。現在,一些中青年干部將業余時間基本用在了應酬上,赴飯局、打麻將、上網聊天,時間就這樣白白溜走了,實在可惜。如果我們從業余時間里每天能擠出1個小時用來學習,一年就是365個小時,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二是要肯于“鉆”。學習是個苦差事,要克服困難,付出辛勤勞動。有些新的知識,不下一番工夫,就學不會,弄不懂。多動腦,肯鉆研,對于知識的積累大有益處。三是要勤于“思”,做有心人,學會積累。不愛動腦,不善總結,遇到問題時就會一片茫然,剪不斷,理還亂。學習是靠恒心的,老老實實堅持住,必有所得。
二、要修煉政德
“取士之道,德行為先”。組織上用人,首先是用一個“賢人”,是一個有較高的思想境界,有同情之心,有德行的人,即政治上靠得住的人。作為領導者,處理問題時頭腦中必須有民眾意識、百姓意識和多數人意識。“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為導向,才是基礎,德靠才來發揮,相對于才而言,德更為根本。對年輕干部來講,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危險品是不能用的。中青年干部身上都是有這樣、那樣能力和才干的,在成長過程中,修煉政德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是要修官德。要知榮辱之理,常修為官之德。德者,為官之魂。做官先做人,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人格品質。高尚的政德可以彌補能力的不足,而能力卻無法填補政德的缺陷,要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干部就必須常修官德。
二是要講胸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要把胸懷當作政德的重要方面來修煉。講胸懷就要求境界要高,眼界要廣,視野要寬;就是要心胸坦蕩,無私無畏;就是要經得起委屈,容得下挫折,自覺培養堅強的意志。
三是要求慎行。首先是做到慎獨。慎獨方能立德,不做那些怕公開的事。要常自省,自省是一面鏡子,堅持自省,就能夠多一點謙虛、少一點自負,多一點沉穩、少一點張揚,多一點和氣、少一點傲氣。其次要“慎微”。從“小節”做起,“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小處不可隨便,小事、小節中有德行、有政治、有方向、有人格。一個在小事、小節上過不了關的年輕干部,也很難在大事、大節上過得硬。第三要“慎欲”。無論在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都能堅守自己一塵不染的思想陣地,都能管住自己。
三、要擺正位置
擺正位置,包括擺正心理上的位置和擺正職位上的位置。
擺正心理上的位置就是要正確對待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對自己過高估量。不可否認,當看到周圍的同事、朋友提升了,不可能無動于衷,不會也不可能認為事不關己,視而不見。但是中青年干部也不能取得點成績就飄飄然,更不能認為自己學歷高,現在職務已經到了一定的位置,到了一定的級別,就覺得自己行了,甚至比領導更高明,這就是位置沒擺正。工作和生活中如果一味地追逐名利,那么思想就會產生浮躁情緒,這種情緒對中青年干部的成長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中青年干部必須正確地分析和看待自己。
一是要調整心態、腳踏實地。要保持輕松自然、健康向上的心態,工作中要注意培養一顆平常心,讓平和知足的心境給浮躁的心一點清涼。保持一種平和知足的心態,要靠一種竟成大事的決心和曠日持久的恒心,靠長久的、艱苦的磨煉。要腳踏實地,務實肯干。工作靠實,事業靠干,只有務實肯干,才能有效地解決好浮躁問題,達到精心謀事、潛心研事、專心做事的境界。
二是要耐住寂寞、矢志不渝。要正確對待職務的升降留轉問題,不要把自己到國外培訓了、到外地掛職了、到基層鍛煉了等等當作資本向組織講條件、要待遇。要培養自己每臨大事有“靜氣”的品質,面對提拔重用與否這件大事,要做到寧靜致遠。要知道是否提拔,對人的一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否積累了,后背的行囊是否豐盈了。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做了一輩子的處長,為事業做貢獻的同時,用他身上諸多的優秀品質熏陶了他的子女,影響了周圍的同事,這樣的人生是成功的。
三是要甘于奉獻,有“吃虧是福”的思想。工作、生活中,不計較個人得失,懂得“吃虧是福”的人是真正的聰明人,干活了、思考了是偏得,是隱性的財富。哪個地方肯吃虧的人多,哪個地方環境就和諧,人心就正,風氣就好,事業就興旺,干部進步得也相對快;反之,處處怕吃虧,事事想占先,一心想著快點提拔重用的人,最終會失去“人和”,縱有再多的好事也會難成,是要吃大虧的。多干活,少鉆營,知足長樂,“吃虧是福”。當大家這樣思考工作,思考人生的時候,其樂融融、其福無窮。
擺正職位上的位置,要正確處理好這樣幾個關系:
首先,要處理好與上級之間的關系。對上級服從不盲從,從上不唯上。領導沒想到的,你要有建議;領導想到的,你要有方案,要有對上一級領導負責的思想和意識。要維護好領導之間的團結,處理好與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以及其他領導的關系。還要講規矩,注意辦事程序,說話辦事要講究場合、地點。
其次,要處理好與其他同級干部之間的關系。要學會借力,學會整合資源,學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我所用。要有謙虛的作風,多向其他同級干部學習,高調從事,低調做人;要學會尊重人,將尊重當作一種品質、一種修養、一種心境看待;要有合作意識,補臺不拆臺,共事先共心,要多攬事而不爭功,盡職而不越位。
第三,要處理好與下屬之間的關系。要擺正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與指揮人的關系,以情感人,以誠待人,以能統人。說到底,就是領導要有個“領導”樣。一是信任。“士為知己者死”。多信任、多壓擔子,是下屬的最大動力。二是要敢于擔責任。遇事這個也怕,那個也怕,有了好事是自己的,出了問題都是下屬的,這就成不了大氣了。三是要容人。一方面要容人之長,見賢思齊而不嫉賢妒能,要敢于說“他比我強”;另一方面要容人之短并幫助他們改正缺點,要敢于說“我不如他”。
四、要開拓創新
目前,世界各國的理論界和政府政策制定者們都把以經濟和社會利益為目標的創新作為關注的主要對象。中青年干部是事業振興的后備力量,能不能立足本職,抓好創新,無論是對個人的進步還是事業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要做到創新,至少要注意兩個方面:
篇8
一、要正確認識創新教育的內涵
學生求知的過程中屬于不成熟的個體,在探索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難免的,也是允許的。但是脫離教材的活動,如小制作、小發明等等,或者是借助問題,讓學生任意去想去說,說得越離奇,感覺便是創新,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其實,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等等都是創新。比如:教學中常見的“插嘴”,也可以理解為學生思維活躍的表現。
一個人對于某一問題的解決是否有創新性,不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是否別人提過,而關鍵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對于這個人來說是否新穎。學生也可以創新,也必須有創新的能力。教師完全能夠通過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再去主動探究。從客觀上保護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目的。
二、營造民主和諧的數學教學環境
以“學生發展為本”是數學素質教育的一個中心命題,是一種理念。“為本”的引深分析,即是對教育主體的真誠和尊重。按照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數學學習過程就是學生數學認知結構的變化過程,兒童智慧的發展是主體內化認知結構趨向平衡的過程之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是認識的主體,是決定學習結果的直接因素。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數學素質教育的體現,使我們得到數學教育規律的嶄新認識,這是扭轉“地球中心說”邁向“太陽中心說”的世紀飛躍,以學生為太陽,以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特點及其變化規律為依據,對數學全過程進行精心的設計、組織、協調、監控和評價,以確保學生主體的和諧全面發展。
以學生發展為本,更進一步說,就是在數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尊重、關心、理解、信任學生,為學生提供一個充滿信任感和安全感的“數學環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不要把學生視為解題的客體或接受“題海”的容器,也不要把教學視為單純教會學生學會教師所傳授的“常識”。
三、加強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培養
數學能力是表現在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上的個性心理特征。其中數學技能在解題中體現為三個階段:探索階段――觀察,試驗,想象;實施階段――推理,運算,表述;總結階段――抽象,概括,推廣。這幾個過程包括了創新技能的全部內容。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加強解題的教學,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同時進行有意識的強化訓練:自學例題、圖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數學符號、歸類鑒別。學生在應用這些方法求知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數學能力,形成創新技能。
四、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
新課程標準的關鍵是“以人為本,以生為本”。教師應由原來的指揮者、領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引導者和活動配合者,數學新課程提倡在課堂上,生與生、師與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教師的教學活動過程大致是;①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完善課程設計,積累教育素材,提高教育水平;②引導、布置探索內容,并參與討論;③協調學生之間的交流;④完善評價體系和實施評價。學生應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必須保證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為此,在教學整式的加減中的同類項一節時,我采用了如下方式進行設計:我在上課時先拿出幾小袋硬幣,要同學們數一下各有多少錢,結果出現:學生1把硬幣一個一個從口袋中拿出來,邊拿邊加數:5角,1.5元,2元……(三分鐘后報出共83元)學生2把1角的硬幣10個10個的拿出來,把5角的2個2個的拿出來……(二分鐘后報出共83元)學生3把桌上的硬幣分堆:一堆全是1元,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別數出每一堆的數量,……(一分二十秒后報出共83元),至此,教師點出“在數學中,對整式也有一種類似的分類,那就是――同類項。”……課后,有同學說:“原來合并同類項和數錢的道理是一樣的。”不錯,數學的知識內容就是如此而已,教師如果能在教學中經常性的讓學生參與經歷(感受)、體驗(體會)的過程,那學生就會愿學、樂學,就會自覺、主動去探索數學中的真知。
五、充分鼓勵學生發現問題
篇9
根據創新教育理論及學校體育教學的特點,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怎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體育教學創新有何特征?應處理好那些關系?所謂創新教育,就是根據有關創造性發展的原理,運用科學性、藝術性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能力和健康個性,造就創造性人才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現代體育課堂教學就是要體現創新。
體育教學中包含著各種要素,如教師、學生、教材、組織教法、學生生理、心理的發展以及場地器材等等。這些要素之間,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系,每一種要素的變化又都影響著其他要素的變化,影響著整個體育教學質量的變化。因此,要使體育創新教育獲得最大效益,必須從整體性的觀點出發,把握住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弄清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師應把握好以下幾種關系?
以學生為主體是說課堂教學應該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增強主體意識的過程,應該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發問和爭辯,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只喜歡學生順從性的一面,似乎學生越順從、越聽話就越好。實際上,順從性和不順從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二者共同構成了個性、獨立性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一個有創造性的人,相對地說,他在創造性活動的領域里往往具有一種不順從性和不隨俗性,但在平時的生活中又常常是順從的和隨俗的。所以我們既不能不加分析地壓制學生的不順從性而贊賞其順從性,也不能無條件地慫恿學生的不順從性而貶抑其順從性,我們應從二者的辯證統一上去培養學生的個性、獨立性。
在創新教育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接受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使學生獲取知識。教師的導在課堂上表現為組織教學和啟發思維。教師主導作用發揮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就是看是否善于調動學生學習和接受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否使學生能做到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是否有利于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創新精神與能力。并以身體練習為主要形勢來實現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新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一種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為基礎的積極合作的關系,合作就應當是雙向的、主動的、協調的、和諧的、不是管與被管的關系。教師不是領導者而是指導者,不僅僅是年齡上的長者,更應當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良好創新環境的基礎。有了這一基礎就會時時處處激發起學生創造的興趣,在豐富多彩的創新活動中,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體育教學的基本特性是“以身體活動為主”,這就形成了體育教學在實施時與其它知識傳授類學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創新教育必須結合體育教學的特殊規律去組織教學。我們要認識體育教學的特點,把握這些特點,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由于體育教學是以身體活動為主的,因此活動量和生理負荷是最顯而易見的因素,但身體活動又并不只限于給人以生理上的作用,還兼有知識的傳授、技能的發展、情感的體驗等作用。因此,創新教育應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進行評價,如運動負荷量、知識的信息量、學生之間的交流量、通過活動獲得情感體驗的量等等。
學生的進步應表現在所學技術難度的不斷提高和知識深度的增加以及感覺理解創造的思維遞進上。而在培養人格、促進學生的社會性、改善學習效果、增加運動樂趣等作用的認識和功能上應得到充分發展。
篇10
關鍵詞:統計信息 創新 策略
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在經歷勞力經濟階段、資本經濟階段之后,我們逐漸進入一個以數碼知識、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基礎的新經濟階段。新經濟是知識的經濟,建立在知識產生、傳播和運用的基礎上;新經濟是信息的經濟,是提高信息采集、信息傳播、信息規模的重要前提;新經濟也是網絡的經濟,國際計算機互聯網的誕生和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杜會經濟活動的交易方式,形成了與時俱進、蓬勃發展的網絡經濟;新經濟還是創新的經濟,創新是新經濟的基礎,它包括技術創新、觀念創新和模式創新。在知識、信息的新經濟時代,我們要以信息促發展,以創新增經濟,在全面了解各種所需信息的同時,加快社會主義的發展步伐。那么,如何創新統計信息,加快社會主義的發展呢?
一、要創新思路,提高統計質量
統計工作人員要完成大量統計資料的收集、整理、統計報表的匯總上報等工作,只是完成了統計工作“量”的部分,而非完成所有的統計工作。為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我們可以從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等方面進行創新:一是統計數據質量在公布時間上要具有一定的及時性。統計人員要養成愛崗敬業、不斷創新的工作態度,減少調查與數據的間隔時間,以最快速度明確的統計數據,建立和完善統計信息的制度,進而提高統計數據的及時性。二是在統計信息真實性方面的準確性。這就要求領導者對基層得出的各類報表進行嚴格審查。三是統計信息的內容含量、采集范圍上具有完整性。因此,統計人員不僅要進行全面收集內容、調查數據,還要確保被調查的對象所填寫報表內容的完整性。
二、要創新思維,優化統計設備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信息技術已逐步應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在高新技術設備的支持下,統計信息逐漸趨向現代化、科技化的發展方向,建設具有現代化的信息統計,所需要的高端科技設備不僅僅只體現在設備數量上,還體現在設備性能上。雖然我國各級統計部門已普遍應用計算機技術,但是由于技術并不完善,還不能滿足對復雜數據做出明確分析和監測的需要。因此,我們要創新思維,引用和借鑒一些發達地區的信息設備,學習他們的統計思維,完成統計信息現代化的建設計劃,促使更多高科技設備廣泛應用于統計工作中來。
三、要創新理念,完善統計系統
二十一世紀,人類已逐步進入數字化社會。所謂數字化是在同一種綜合業務網中,把電話、傳真、圖像等各種信息全都演變成用“0”和“1”兩位數字編碼來傳輸信息的綜合性技術。運用數字化統計各類信息,使統計體系更標準、更規范,有利于統計數據的收集、傳播和處理。數字化是統計信息現代化的核心技術,這就要求信息數字統計部門把各類信息的開發提到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我們要創新統計理念,加快實現統計表格和編碼的標準化,促使統計指標和分類,以及編碼朝著唯一性和集中性的發展步伐,建立有利于統計信息查詢、管理及統計信息傳輸和處理的統計數據庫,來發揮各級統計信息系統的功能。
四、要創新制度,優化統計人才
統計信息產業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決定著統計信息能否適應新經濟的要求。我國多數統計工作人員知識面比較狹隘,大多數統計工作人員專業結構也比較單一,只對統計知識業務熟悉,這些根本滿足不了用戶對統計信息資源的需求,不利于統計工作的發展。現代統計理論體系的調查方式有很大的進步、信息處理技術上的突破,使統計信息具有傳播性強、需求量大、用途廣泛的特征,這就對統計工作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可以確定目標任務的考核制度,將統計信息、數據分析落實到每個部門或個人身上,規定部門或個人每年數據分析和統計報告的數量,在加強監督管理的同時,定期公布統計人員的完成進度,給予適當地獎勵以示鼓勵。以創新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學的培訓機構,培訓更多專業性人才。
五、要創新服務,滿足信息需求
我國現代化的統計信息服務與發達國家現代化的統計信息服務相比,信息產業、信息市場有著明顯的差距。在現代經濟社會條件下,我們首先要加快信息產業和市場的發展,逐漸把統計數字變成商品,來完成統計信息的商品化。在創新服務方面,我們可以適當地擴大服務范圍,以多元化服務滿足百姓所關注的信息;適當地提升服務水平,在滿足政府制定發展規劃的同時,注重對服務企業和人民群眾的發展與需求。
六、要創新交流,拓寬信息渠道
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網絡可以讓人們在最少時間內了解到最多的信息,它也將成為傳輸信息的主要載體。數字通信、互聯網已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在與國外信息機構進行聯網的過程中,讓更多不同層次、不同部門的人通過網絡世界,進行溝通與共享,從而獲取更多的統計信息。
總之,統計部門擔負著向全社會提供統計信息服務的重任,為符合新經濟發展的需要,統計信息部門要不斷進行統計信息設備的創新,促使更多高科技的信息設備廣泛應用于統計工作當中;進行統計信息人才的創新,建立完善科學的統計機構;進行統計信息服務的創新,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群體對統計信息的需求;進行統計信息交流的創新,使人類獲取更多的信息,促使統計信息工作跟上新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岳希明.我國現行勞動統計的問題[J].經濟研究.2005年
- 上一篇:epc工程資金保障方案
- 下一篇:農業生產工作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