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平臺范文

時間:2023-04-08 12:35: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慧教育平臺,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智慧教育平臺

篇1

【關鍵詞】智慧校園 教育平臺 信息化建設

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和信息科學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校園的信息化建設也在不斷的推進,朝著“智慧校園”的方向不斷邁進。“智慧校園”及“智能化教學環境”的建設符合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的指導方針。如何才能進一步加快智能化教學環境的建設,已經成為大家所關注的問題。智慧校園一般是指通過應用互聯網、物聯網、社會性軟件等新技術,將學校教學、科研、管理等事務以及各類校園資源和應用系統高效整合,從而實現智慧化管理和服務的新型信息化校園建設模式。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智慧教學平臺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1 智慧校園教育平臺的總體框架設計

智慧校園教育平臺為學生、老師、家長多方交流提供了便利環境。本系統分服務器端設計和客戶端設計。

客戶端提供多角色登錄:學生、老師、家長、企業等多種角色。學生登錄本系統在線學習和測試,根據答題的數量及正確率得到相應的積分,根據積分進行等級劃分,鼓勵每個學生從學渣變成學霸。本系統還為學生提供錯題集,學習中有新的成績、新的突破時,除積分外還會得到來自家長的獎勵。通過本平臺隨時與老師或者其他同學進行交流。教師登錄本系統進行問題的解答,系統自動統計學生答題時的出錯情況,繪制曲線圖形,教師可以方便的查看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根據知識的掌握進一步改進教學。家長登錄本系統查看孩子的學習狀況及為孩子的每一次進步給予鼓勵設置。企業登錄本系統可以方便的查找到學霸的信息,及時發現人才。本系統也提供了企業的用人需求、用人要求和用人標準的,讓學生的學習更有目標感。

服務器端設計主要是服務于教師的使用。移動端更新試題不便利,所以把大量試題的更新、試題的修改的工作移植于PC機處理。服務器端實現試題管理、用戶管理、錯題管理。

2 智慧校園教育平臺服務器端的設計和實現

本系統使用PC機作為服務器端,Android作為客戶端。客戶端通過HTTP連接服務器,實現網絡的通信功能。服務器端具體工作步驟如下:

(1)設計連接數據庫的類,通過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加載MySql數據庫驅動,實現數據庫的連接。

(2)在WebRoot中設計.jsp頁面,完成數據庫數據的維護。具體分為用戶管理、試題管理、錯題管理。

(3)分別為用戶管理、試題管理、錯題管理設計相應的類,使用gson完成傳遞數據的封裝。

(4)設計的相應客戶端請求的服務器端HttpServlet子類。當接收到客戶端發出的請求建立連接,服務器端響應請求并生成結果回發信息,客戶端解析回發響應報文并恢復頁面。

3 智慧校園教育平臺客戶端的設計與實現

客戶端完成分角色功能實現,分為學生操作、教師操作、家長操作、企業操作。具體客戶端設計步驟如下:

3.1 設計連接服務器的類

創建URL,URL url=new URL("IP地址:端口號/服務器名/..");通過HttpURLConnection conn=(Http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連接服務器。利用Google提供的gson將一個list集合寫成Gson形式的字符串Gson gson=new Gson();

3.2 登錄、注冊模塊的設計

未注冊過的用戶需要注冊后才能登。登錄界面顯示登錄信息輸入框,在登錄按鈕的Click事件設置監聽,連接服務器,發出連接請求并把用戶名和密碼及身份信息傳遞給服務器端,等待服務器的反饋。

3.3 學生操作模塊的設計

以學生身份登錄后,界面下方顯示學習模塊、測試模塊、錯題集、在線交流和我的信息模塊的選擇提示。學習模塊采用音頻視頻及文字的表現形式。

學習和測試提供了提供了離線和在線兩種方式。與服務器的連接,獲取服務器資源使用了線程機制。new Thread(new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Operaton operaton=new Operaton();String result=operaton.login("Login", name, pw);message.obj=result;}}).start();

在線學習和測試能夠及時查看教師每天更新的試題信息,方便與教師同步。生成的錯題便于記錄,又便于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還便于做對比分析。

3.4 教師、家長、企業操作模塊設計

客戶端的教師、家長、企業模塊都分別設有信息的瀏覽,數據的查詢,獎勵的設置功能。教師、家長、企業通過本平臺可以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本平臺進行交流。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也可以設置獎勵或任務。

4 結束語

“以人為本”是現代學校的重要理念之一,如何在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體現“以人為本”是建設成敗的關鍵。把學習類的軟件平臺和社交性的軟件平臺進行有效的整合,就可以提供給學生一個可以進行分享、互助、討論的平臺。通過交流、關注讓教育平臺有效的促進信息化建設,真正發揮其智能化。

參考文獻

[1]余勝泉.推進技術與教育的雙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2011-2020年)發展規劃》解讀[J].山西電教,2012(3):21-29.

[2]熊頻,胡小勇.面向智慧校園的學習環境建設研究:案例與策略擄[J].電化教育研究,2015(3):64-67.

[3]冀翠萍.智慧校園信息化運行支撐平臺的艱澀[J].現代教育技術,2012(1):49-52.

篇2

移動網絡的構建

1.適合學校的安裝方式

(1)放裝

放裝是把無線接入點AP放在走廊里直接覆蓋,這是最簡單的無線部署方式,學校初期建網時常采用。但這種方案效能最低,信號穿墻進入室內后強度太低;而且2.4G只有3個不重疊信道,密集部署同頻干擾嚴重,導致移動設備上網速度過慢。

(2)室分

室分把AP通過功分設備接到房間里進行覆蓋。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方案應該能實現各個房間內的信號穩定,但需要有大功耗的AP設備,且需要多級功分器,成本相對過高,維護也較復雜。

(3)智分

智分是一種把AP天線擴展延長到各個房間的方案,然后通過AP中的智能內置功率分配技術,對不同射頻卡上的發射功率進行動態調整。一般一臺AP可自帶6~8個SMA接口,可將天線延伸至附近十多米遠的房間內。這樣,學校就可以使上下左右相鄰的教室共用一個AP,且可以保證教室內的信號強度是完全一致。

相比以上三種方式,智分方式的信號最好,成本適中,且輻射最小,一般僅為室分AP的幾分之一,對人體較安全。

另外,若學校在有線的基礎上拓展無線,可以采用迷你型胖瘦一體化的AP接在有線端口上,但這需要大量Mini AP,維護相對麻煩。

2.適合學校的管理方式

(1)安全認證

學校信息并不敏感,但還是必須做好網絡安全工作,尤其是入網安全認證。無線網絡其實類似一個公共開放的網絡,接納著從PC、平板、手機不同類別的設備,設備雜而多,所以建議采用Web認證模式,通過無線控制器協同工作,讓用戶在瀏覽器中完成認證過程,不僅保證了接入用戶的合法性,更能快捷便利地使用無線網絡,提升體驗感。

(2)AP零配置

若學校AP點眾多,又都要配置的話,那是一件恐怖的事。所以在建網時,應讓AP處在“瘦”模式(一般AP都有“胖”與“瘦”兩種模式,即啟用獨立配置或不配置),引入無線控制器,讓AP隨時從無線控制器繼承配置信息自動完成配置,即AP初始零配置。這樣做還能實現遠程管理,既降低了本地管理資源的消耗,也集中了管理權,提高了無線網絡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3)全網無縫漫游

在同一個學校,往往不同室場要切換不同的SSID,輸入不同的認證密碼,這是非常尷尬的。如果正好在移動中用到網絡傳送文件或語音時,便會發生中斷。所以我們在建網時,實現全網無縫漫游是很必要的。

智能終端的選用

1.選用適合的智能終端

目前眾多智能終端中適合教學的主要是平板電腦,現在平板有三類平臺,分別是IOS系統、Android系統和Win8系統。筆者通過調研一線教師的實際應用得出三方面的剛性需求:便攜性、同屏技術、教育生產力。針對以上需求,筆者對常用的三種智能平板進行了分析。

蘋果iPad的優異的操作體驗與豐富的教育APP,贏得了師生的喜愛,現已被很多教師上課所用。這里需要指出它針對普教行業的兩個缺陷:不開放磁盤文件管理,缺少Office的支持(最新的Office for iPad只支持瀏覽,不支持編輯)。相比之下,Android和Win8的平板,則對Office有良好的支持。教師們使用最多的是微軟的Word編寫教案和PowerPoint制作課件;以微軟Office創建的數以億萬計的“文檔”形成了互聯網教育資源池;但這兩種系統的教育APP較少。自英特爾于2013年下半年推出“Bay Trail”系列處理器以來,Win8或Android平板變得更輕薄,且計算功能更強大。因此,學校需要根據本校的教學實際與特點,來選擇相應的平板。

2.普通教室的移動媒體構建

圖2是普通教室一般的多媒體系統。當教師擁有移動智能平板后,這種多媒體系統就顯得臃腫。

若采用智能平板(如Win8平板),其軟件運行能取代臺式PC;一顆擁有500萬像素的攝像頭則勝出視頻展臺;電容屏多點觸控則勝出電子白板的電磁(紅外)類觸控;更支持無線(Miracast等)顯示,于是教室多媒體可以是這樣的(如圖3)。

圖3因采用無線同屏技術(Miracast等),平板內容(含聲音)可以直接投放到液晶大屏顯示設備上,整個系統簡潔高效,投入成本遠低于原來的方式。最大的好處是,教師可以自由在教室中走動演示,不受羈絆。

3.智慧教室的移動媒體構建

由于智能平板將變得越來越便宜,學校與家庭完全有能力為學生提供一臺智能平板。這時可以依靠WiFi和Miracast等技術構建起一個無線交互、無線多屏展示的智慧教室(如圖4)。

這樣的教室是比較完美的,學生的學習更是愉悅而幸福的!

軟服平臺的構建

當前普教學校應用信息化,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校園網站”,包含新聞、德育、圖片、視頻等CMS內容;二是“教育辦公”,包含OA、教務、績效、學籍、成績、圖書等信息化管理工作;三是“教學研修”,包含研修、備課、教學、評價、資源、學生成長記錄、家校互助等。現在的學校普遍采用多個軟件系統滿足以上功能,各類系統的“管理后臺”、“操作界面”、“用戶認證”均獨立,師生需記多個賬號密碼、在不同界面上操作,加上數據無法互通共享,嚴重造成教師與學生信息的重復建設。管理員需要配置多個服務器系統,增加人力物力成本。

為此,我們在構建智慧校園時,應打造一個“一站式”的云平臺服務體系,系統結構圖如圖5所示。

在具體的功能應用上提供“插片式功能模塊”,可以靈活、調整不同的應用功能(如圖6)。

這樣的“一站式”的系統,一可使全校管理規范化、自動化,提高工作效率與管理決策水平,形成扁平化的“管理空間”;二可使學校的理念價值、人文精神等要素形成全方位的校園“德育空間”;三可以數字化為基礎的教學活動,推動全校從傳統教學向數字化學習的轉變,形成“教學空間”。而教師、學生、家長用戶始終在一個簡單一致的“云平臺”系統中完成操作,實現作為各自“信息節點”的高效協同。

1.為教師提供教育云下的“圓融服務”

這樣的智慧云平臺提供整個學校教師團隊的協作環境,教師可方便查找、上傳、下載各類教育信息。尤其是在一個平臺上完成“管理辦公”、“德育文化”、“教學研修”的日常工作,從而達成信息使用上的“圓融”,而不再需要重復操作、重復建設信息資源。

平臺同時提供給教師多種信息交互方式,在Web頁面上可以提供全部完整的功能,而在平板或智能手機上提供APP應用,能夠完成最常用、最重要的一些應用。

2.為學生提供教育云下的“電子書包”

當基于移動互聯、掌上智能終端的新技術引入后,教師可以非常輕松地構建個性化、發展性學習的新教學模式。這將有利于讓學生學會使用移動互聯教育技術,在自然界面下獲取、分析、處理、應用、信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反思、交流表達等。為了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操作體驗,應多采用原生APP的形式進行交互操作。

篇3

關鍵詞:平臺教育 職業社會能力 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6-0051-02

1998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把職業核心能力分為職業方法能力和職業社會能力兩大類,職業核心能力是勞動者成功地解決職業問題或完成職業任務的基本能力,職業能力并非只考慮個人因素,它是普遍工作的要求,是職業規范與勞動者個性的有機結合[1]。其中職業社會能力是指與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職業社會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發展能力,它是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特別是在一個開放的社會生活中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2]。杜威的教育理念中提到“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常途徑”,也只有把知識融入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才是培養能力的最佳途徑,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職業社會能力。

1 提升學生職業社會能力的內涵

2012年4月,甘肅省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方案實施研究課題組對甘肅四所高職院校共計369名學生進行了職業社會能力方面“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三個模塊的綜合水平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如下:

可見高職院校學生在職業社會能力方面總體狀況是處于中等合格水平(66.6233分)的,但是在與人交流能力(19.8374分)以及與人合作能力(22.5827分)方面依然亟待加強[3]。

2 基于平臺教育的學生職業社會能力養成實踐

職業社會能力包括與人交往、與人合作、解決問題、革新創新等多種基本能力。學生的能力不是從課本中讀來的,教師所給予學生的也只是基本的理論知識,而學生的能力本質上是在學校以及教師所創設的學習環境與氛圍中通過自身努力而獲得的。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這也是我國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我校為培養學生能力,實現素質教育,針對各專業,提出“平臺教育”,即模擬訓練+企業實訓。這個“平臺教育”搭建的目的是為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而職業社會能力是學生就業的最基本能力之一,因此“平臺教育”不僅僅要優化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結構,強化專業能力培養,同時還必須將學生為適應社會生活所必須的職業社會能力培養融入其中。利用平臺建設,培養學生展示自己、推銷自己的能力;培養學生與人交流溝通、捕獲他人實際需求的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組織管理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革新創新的能力。

基于“平臺教育”的教學模式改革主要依據企事業單位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規定與培養方案,既有對專業能力的要求也有對職業社會能力的要求,這里僅談談我校在學生職業社會能力培養方面所進行的改革與實踐。

2.1制訂基于“平臺教育”的“”考核方案

我們首先針對專業特點,與相關企業建立長期的校企合作關系,聘請企業人力資源主管根據企業對所需人才的職業社會能力要求制訂相應的教學要求與考核標準。將學生從進入人才市場進行應聘前的準備開始,經過與用人單位的面試、試用到實際的工作,期間所用社會能力的要求均進行明確的量化。這是對所有學生的公共要求,即求同考核;同時還制訂了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拓展能力考核,即根據學生的個人愛好與性格特點,允許其創造性的拓展職業社會能力,即存異考核。這就是“平臺教育”中的“”考核標準。這種標準充分考慮到了社會對人才需要多樣化的特性,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又促進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從一定意義上講,每個人都是基本素質和特殊能力的綜合體,不論什么樣的人才,其能力有多大,首先是活生生的社會的人,是社會的一個個體,就必須具備社會所需要和認可的基本素質,否則,就無法在社會上生存。但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即基本素質培養與特殊能力培養相結合。[4]

2.2利用校內模擬打造學生職業社會能力養成的基礎

由于現在學生基本上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其自尊心較強,自我承受能力較差,很容易受挫后一蹶不振。為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依托 “平臺教育”中的模擬訓練環節,通過學校組織或學生自主組織的比賽、模擬公司、模擬市場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并涉及到與人溝通、與人交往、團隊合作等問題,通過教師的參與指導,將職業社會能力培養滲透到不同課程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實現企業的識人與選人目標培養。該階段根據實際需求分別開設求職模擬、營銷模擬、服務模擬三大平臺,每個平臺聘請專門的企業管理人才做專業指導。利用模擬操作,使學生能夠分別站在求職者與用人單位,經營者與消費者,服務者與被服務者兩個角度進行職業社會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易于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更利于其自主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

2.3利用彈性考核評價學生職業社會能力養成的效果

職業社會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其對應的考核也不能用傳統的試卷來完成。我校采取的是充分體現學生學習過程的過程考核與體現能力培養的能力評價。即學生的最終成績包括: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學習的實際表現以及進步程度;模擬訓練過程中學生所創造的價值大小及工作業績;模擬訓練過程中學生對實際問題的發現與解決能力及創新能力。

2.4結合校外實踐強化學生職業社會能力養成的可持續發展

經過模擬訓練考核之后,學生就進入社會實戰初級階段,即企業實訓階段。這一階段是學生將自己所培養的職業社會能力付諸以實際行動,將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滲透到社會大環境的生產生活實戰中。這些由校方或學生自主聯系的實戰環境的成立本身就是對學生職業社會能力的考核,學生要主動捕獲需要,主動展示與推銷自己,主動組建團隊,主動解決問題,主動進行革新創新等。

利用“平臺教育”改革教學模式,是將學生的職業特定能力與職業核心能力融入到特定的教學與實訓平臺,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演變為課內外實訓相結合、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乃至輻射學生的整個職業生涯,真正實現教育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的理念,堅持杜威的“做中學,學中做”教育思路。通過學生主動參加實踐活動,自主探求知識、自行解決困難,以培養鍛煉學生多方面職業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高春鴻,李江濤.提高職業社會能力方法探究[J].價值工程,

2010.5.

[2]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J].職業社會能力(初級)訓練手冊[M].人民出版社,2008.

[3]王麗.高職學生職業社會能力培養教學探索實踐[J]. 教育教學論壇,2010.17.

篇4

一、校企合作“速賣通”平臺發展情況

在2013年年底,我專業通過宣傳,報名選拔了10名同學來做我們首批的“速賣通”學員,這些學員在阿里巴巴速賣通平臺上注冊開店,上傳產品,寫關鍵詞,進行產品描述等,我們通過企業和貨代公司為學生提供途徑發貨,在近4個月的經營中,這10位同學都取得了很好的業績,每個同學都出了單,出單最少的學員也有3個單。出單多的同學可達27單。這10位同學總共出單金額達到$2843.38美金,主要出口到俄羅斯,巴西,美國,以色列,瑞典等國家。主要產品是中國特色的禮品(比如文房四寶、中國結、兵馬俑、扇子等)、日用生活小商品(比如襪子、廚房用品等)、衣服、性感內衣等。受郵政小包的限制,在速賣通平臺上所售產品必須是起重不超過2KG的,所以在選擇產品時非常重要。通過這幾個月的利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實踐,我們認為在高職院校在為區域經濟服務方面一定要緊跟市場行情,與企業同步,以企業所需來為出發點來尋找途徑。

二、浙江省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現狀分析

目前,浙江省高職院校社會服務有很多種形式,每個學院也都以自己的方式和途徑來操作。從目前我們了解情況來下,高職社會服務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

1.單一的社會服務對象

通過近幾年了解我院以及浙江省主要高職院校情況,我們可以知道目前高職院校主要社會服務對象是企業單位,例如教師的橫向課題、技術服務、培訓指導等,而對服務事業單位、政府部門、民間團體的則主要通過學生社會實踐的形式進行,服務次數也相對較少。對于社會下崗職工或者閑散人員再培訓的工作也做的不是很好,所以整體來看,目前高職院校社會服務單一,以企業為主。

2.校企合作面大層次較淺

高職院校現在校企合作都做的如火如荼,非常火熱,幾乎每個院校每個專業都與企業再合作,合作面非常廣,但是大都停留在組織學生參觀企業或請企業人士到學校開講座的層面上,而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以我院國際貿易專業為例,我專業從2009年到2014年共與14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其中真正有深入貿易部合作的有4家,并且非別在合作1年或者2年以后就停止合作了,接受我系學生實習或者實踐的企業這5年有6家,但也不是連續性的,有的合作一年也就中止了。由此可見,目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當然不乏有深入的合作,但是大部分的校企合作都流于表面,并沒有真正達到學院社會服務的職能,也沒有滿足企業的需求。

3.高職院校社會影響力較小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社會對其認可度卻并不高,覺得高職教育檔次比較低,學生素質差,教師質量也不高,所以高職院校在尋找企業來進行合作時也遇到很多的困難。好的公司認為和高職院校合作會降低他們的企業形象,也認為高職院校的同學不如本科生質量,他們也并不招聘高職的學生來工作。所以高職院校合作的企業大多是一些符合其就業崗位的中小型企業,而中小型企業的社會影響力當然也并沒有大企業那么大,社會宣傳力度也不大,合作意識額不高,所以也導致了高職社會服務的社會影響力也較低。

4.機構不完善

據我們了解,許多高職院校還沒有建立專門從事服務社會工作的職能部門,有關這方面的工作一般是由專任老師兼職來做。而這隨即帶來了很多問題,很多老師認為這方面的工作并不納人最終的工作量考核,做這一方面工作相當于“額外免費工作”,因此會有很多老師不并是非常重視社會服務工作,甚至敷衍了事,找個單位蓋章就好。即使是納入教師的考核工作,但是對如何考核以及考核的合理性也并沒有具體方案,所以導致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工作流于表面。

三、對現狀進行原因分析和探討

從上面我們分析的情況來看,有很多原因導致。

1.政府在高職社會服務的管理體制方面職能缺失

雖然一方面政府強調高校社會服務的重要性,但是政府并高校的責任義務并沒有上升到立法層次,這也導致了高職院校參與社會服務的工作并沒有完善的相關法律和制度上的支持。比如社區教育這類具有公共產品屬性的社會服務工作,到底是否應該收費以及收費多少都是高職院校考慮的,如果做的不好反而引起不好的影響,于是很多高職院校就放棄了這項工作。

2.行業企業對高職院校服務的需求不明確

浙江省本身就是以中小型公司為主的省份,大部分高職院校同學畢業了也是進入這樣的單位,很多公司為了企業長遠發展的需求,紛紛與高校成立了訂單班,這也成為高職院校體現學校品質的一個保障。比如我院在2012年成立的高鐵和城軌訂單班就是抓住浙江經濟的發展機遇,及時申報了新專業,這讓我院在該專業的招生上分數也高,學生質量也非常高。但同時這種訂單班模式也存在很多問題。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是畢業即可立即上崗使用的,而對學生來說,他的發展不僅僅是只會做眼前的工作,而是需要有一個長遠全面發展要求;學校在學生培養周期方面與企業人才需求時間也不是一致的,在企業需求和學生課堂設置方面也有很多問題,企業要學生拿來就用,但是知識也很快就過時,而學校的課程設置要有一個滯后期,甚至很多企業并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如何與學校對接。

3.高職院校在社會服務中的定位不準確以及服務能力不足

雖然高職院校社會服務搞的很火熱,但是很多教師并不清楚社會服務都有哪些,對社會服務職能還存在認識誤區。很多教師對高職社會服務的認識仍停留在傳統社會服務層次上,我們認為高的就業率,用人單位滿意的程度都代表了社會服務能力好,但是事實上,社會服務不僅體現在學生的培養上,還體現在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上,很多教師覺得高職院校水平比較低,辦學條件又差,師資力量更沒有辦法和本科學校相比,平常主要的教學任務很繁重,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開展社會服務,或者缺少和企業的交流機會,不去調研企業的需求,也就沒有途徑為企業服務。

四、優化浙江省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若干對策建議

1.加強政府職能,統籌協調高職社會服務

在高職開展社會服務中,因為政府起到關鍵性的統領作用,所以我們認為,政府應該籌備建立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市場化運作方式以及用法律的框架來保障,這樣一方面可以明確高職院校的責任與義務,加強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權,出現相應問題也可以訴求法律方面的幫助和協調;另一方面通過立法,強制要求企業必須參與高職的社會服務活動中來,體現其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塑造企業主體對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平等對待,構成良性競爭。當然也可以出臺有利于高職院校社會服務參與積極行的一些措施,例如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鼓勵高職院校通過社會服務創收,鼓勵企業聯系對口的高職院校進行技術開發、員工培訓、業務指導等社會服務,行程好的良性循環政策導向。

2.提高高職院校社會服務主體能力

除了有好的政策指導以外,高職院校社會服務主體必須有能力為企業和社會服務。所以我們的教師最先要做的就是從自身出發,轉變觀念,不要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局限在校內,不要只關注教學或者學術研究,要適應社會的市場變化,優化高職院校的辦學資源和社會服務資源,適應浙江省經濟發展要求,根據市場行情優化專業設置和辦學宗旨、辦學目標,統籌配置資源,發揮辦學特點,確定各個學校不同的專業特色,不同的社會服務主攻方向。通過調查研究行業企業,確定各學院專業建設和社會服務的建設方向,優化師資力量,提高雙師素質,教師可以及時征求政府相關部門、企業一線職員或者社區人員等的有效反饋,對這些反饋進行分析,發現現行的專業設置有什么缺陷,隨即可以在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制定、課程內容改革、教材開發等方面進行改革,確保校內課程滿足社會需求。

3.加強企業協同職能

篇5

【關鍵詞】內涵;發展趨勢;發展策略

一、智慧教育內涵與特征

“智慧教育”是“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它是指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處理、無線寬帶網絡為代表的一批新興信息技術為基礎,以智能設備和互聯網等為依托,以教育資源建設為中心,以各項配套保障措施為基礎,以深入實施教育體制改革為主導,全面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智能化的現代教育體系。該體系由云計算、物聯網、互聯網、數字課件、公共服務平臺和先進的云端設備組成開放校園或網絡教育系統。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借助電腦、數字電視、手機等各種云端設備進行主動、高質量和個性化的學習。圖1是智慧教育的基本架構圖式,描述了智慧教育、智慧環境(智慧計算是其核心技術)和智慧教學的關聯性。根據不同的尺度范圍,智慧環境可以劃分出不同的學習空間,如智慧終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園、智慧教育云資源等,智慧教學根據學習的情境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將智慧學習分為個性學習、群智學習、泛在學習、入境學習(情境化投入性學習)等。與傳統教育信息化相比,智慧教育具有集成化、自由化、體驗化、多樣化的突出特征,可以集成多種信息資源,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互動學習交流,亦可以根據構建虛擬現實的學習環境讓親身體驗知識,因此,順應時展要求,推動智慧教育,有利于實現因材施教,有利于消除區域之間的教育鴻溝,有利于促進教育領域的國際交流。

圖1智慧教育架構圖式

二、智慧教育發展現狀及趨勢

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教育領域已經得到初步應用。例如,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雷漢姆小學開展了教育云計算項目,全校600名師生通過“通用云計算服務”來獲取虛擬電腦桌面,里面有非常豐富的學習材料。許多發達國家研究性大學利用云計算技術開展前沿科學技術研究。日本總務省啟動了“未來校園”項目,建立了一個一對一電腦應用系統、互動性白板以及連接家庭和學校的協同教育平臺,為所有6~12歲的學生提供電子課本和學習資源物聯網技術在發達國家校園安防領域得到應用。電子書包在發達國家逐漸流行,利用iPad等移動智能終端進行學習的學生數量也不斷增加。

目前我國通過實施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面向全國的教育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各級各類學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園網并以多種方式接入互聯網,信息終端正逐步進入農村學校;數字教育資源不斷豐富,信息化教學的應用不斷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見成效;網絡遠程教育穩步發展。但智慧教育在我國才剛剛起步。智慧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有所體現。例如,建設智能化教學環境;建設國家教育云服務平臺,構建穩定可靠、低成本的國家教育云服務模式,建設教育云資源平臺,推動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建設云教育管理服務平臺,建設覆蓋全國、分布合理、開放開源的基礎云環境,支撐形成云基礎平臺、云資源平臺和云教育管理服務平臺的層級架構。一些地方將智慧教育納入智慧城市規劃建設。例如,寧波市鎮海區正積極開展智慧城區建設,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推進智慧教育建設。

三、智慧教育發展策略

1.深刻把握智慧教育的深刻內涵

智慧教育旨在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創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輔助決策)學習時空環境,旨在促進學習者的智慧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對學習和生活環境的適應、塑造和選擇,以最終實現對人類的共善(對個人、他人、社會的助益)。智慧教育充分體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思想,強調學習是一個充滿張力和平衡的過程,揭示了“教育要為學習者的智慧發展服務”的深刻內涵。因此必須明確,智慧教育的關鍵在于學習者學會如何利用富有智慧的信息技術支持學習和實踐,讓學習者獲得更多的真實感、擁有感、責任感、安全感和平衡感。

2.積極推行智慧教育資源云服務

技術進步消除了界定教育機構的傳統條框,資源的集約化,讓學習者獲得新資源以及由此創造出結合更緊密的合作者和資源網絡。當前我國應加強教育云頂層設計,構建層級分明、應用清晰、功能完備的教育云,通過統一建設和集約化管理,節約教育機構信息化經費開支,讓其區域內成千上萬的各類學校、幼兒園、培訓機構、教育科研、學生社團、教師、班會等單位,都能在自己的一套教育云平臺上,零門檻、微費用享用多種教育信息化應用服務資源,并快速形成一張先進、高效的教育系統管理與服務網絡,多、快、好、省跨越式地提升區域教育系統整體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實現教育信息共享和教育部門的業務協同。

3.建設未來校園和未來教室,構建智能化學習環境

未來校園和未來教室是指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很高的校園和教室,老師可以通過多種媒介直觀呈現教學內容,學生可以進入虛擬場景進行互動體驗。在這樣的校園和教室里,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互動和學生自主學習中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引進發達國家先進教學技術和設備,有計劃地開展未來校園和未來教室試點示范工作。

4.加強教師智慧教育技術提升

未來智慧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數字化終端和應用平臺的建設、開放數字教育資源的布局和管理、軟硬件平臺的有機融合,更離不開一批教師骨干。因此,在技術進步的同時,要培養一批教育技術專業骨干,提升信息環境下教育教學方式的探索與實踐能力、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及其評價能力、網絡信息資源的正確獲取與分析能力、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管理和服務能力,實現教師教學能力與技術的同步共進。

參考文獻:

[1]王世偉.說“智慧城市”[J].圖書情報工作,2012,(2):5~9

[2]戴維.H.喬納森.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祝智庭,賀斌.解讀物聯網與云計算的教育應用[J].物聯網與云計算,2012,(4):23~25

篇6

關鍵詞:智慧教育;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1

當前,教育信息化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教育已從單純技術設施的集成化,提升為整合了技術、人才、服務等各類資源的巨型知識網格平臺和公共知識服務體系。智慧教育是在信息化環境下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對于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培養創新人才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智慧教育的內涵

我國智慧教育作為智慧城市的核心內容部分之一,是一個由政府、學校、企業三方共同參與構建的現代教育信息化服務體系,更加突出強調的是校園內的智慧教育,因此,從狹義的角度理解,智慧教育是在傳統教育的基礎上,借助物聯網、云計算、虛擬化等先進的信息技術,緊緊圍繞教師和學生這兩個關鍵主體,轉變教育、教學方式,整合、共享區域內的科研、教學、管理等教育資源和應用系統,以實現智慧化的服務和管理。

二、我國智慧教育的建設現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我國智慧教育建設,提高信息化和智能化對教育發展的貢獻度,推動教育現代化發展,為加快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構建學習型社會,建設智慧型教育環境”。

自2010年起,我國一些城市相繼出臺了智慧教育的發展規劃,建設的側重點和思路各不相同。上海在智慧教育建設的過程中緊緊抓住兩條主線,一條是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另一條是智慧教育應用的研發,先后提出了“數字教育工程計劃”和“數字課程資源+移動學習終端+教育服務平臺”的模式,并且以“上海學習網”為依托,為市民提供在線學習、終身學習檔案建立等服務。2013年,上海建成全國首個100G主干教育寬帶網,開通了文獻資源“共知、共建、共享”服務平臺、網上公益課堂、高校 “跨校認證”等平臺,實現了教育資源遠程共享。廣州以“一網一平臺兩庫四中心” 為重點,研發了天河部落、師生多媒體創作天地、網絡教研系統、易時代3D仿真虛擬機器人系統、中高職虛擬商務中心等一大批特色應用項目。南京市在確保各級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及教育事業單位全部靜態10M以上光纖接入的基礎上,建成了資源總量達到3T的南京市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中心,應用了“交互式電子白板”、“Moodle平臺”、“教育博客”、“小學數學萬用拼圖”、遠程網絡教研等教育信息化技術,還實現了區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90%的教育行政許可事項網上在線辦理。寧波更加注重教育云平臺的建設和教育資源的共享,強調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借助電腦、數字電視、手機等各種云端設備進行主動、高質量和個性化的學習,最具代表行的是“191網校”項目,寧波市教育部門組織拍攝了寧波本地名特優教師的課堂錄像或講座,推出“網絡公益家教”“名師大講堂”等專題欄目,內容緊貼新課改的重點難點,創新了網絡教學模式。

三、智慧教育建設問題分析

目前,我國智慧教育的建設還存在以下主要問題:1.缺乏有效的頂層設計。“智慧教育”是在“智慧城市”的理念下衍生發展而來的,出現的時間較短,國內也尚無一個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鑒,尚未形成一個普遍認可的智慧教育基本體系架構。2.忽視“軟實力”的發展。國內智慧教育的建設都在比拼校園網絡普及率、教育教學設備、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等“硬實力”的建設,但是卻從根本上忽視了人才培養、公共教育資源服務體系等“軟實力”的發展。3.“信息孤島”難破解。在省、市、縣,每個教育系統都有自己獨立的教育信息中心、教育數據庫、操作系統,甚至是市區之內的不同學校之間也有自己獨立的校園網,造成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重復建設,“信息孤島”大量存在。4.教育體制保障問題。由于智慧教育提出的時間比較短,目前仍存在著原有的教育評價體制、教育管理體制等與智慧教育建設不相適應的問題。

四、主要對策和建議

1.發揮教育主管部門在智慧教育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建立良好的教育體制保障

智慧教育建設工作的開展既要有長遠的發展規劃,又要能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調整信息化發展方向和策略。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門要發揮主導作用,推進智慧教育建設的整體工作。首先,建立智慧教育建設領導小組,統一指導智慧教育工作的開展,從源頭上避免各自為政,資源浪費;其次,保證教育信息化投入的持續增長,優化教育信息化資金的投入比例和投入偏向,確保各項建設投入的持續有效性;再次,建立教育工作問責制,將落實情況納入年度目標考核范圍和領導干部考核指標體系。

2.加強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規劃和配置,提高建設效益

一是以信息化應用需求為導向,完善各級各類學校的信息化環境建設;二是合理規劃和配置資源,促進校際之間信息化建設均衡發展;三是采購綠色環保IT基礎設施,打造綠色IT新產業。

3.推進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促進優質教育均衡化發展

優質資源的匱乏以及效用低下一直是我國智慧教育發展的新“瓶頸”。首先,關注用戶需求,建設精品數字課程;其次,建立教育資源共享以及數據交換平臺;再次,制定數字資源建設標準,建立和完善區域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整合共用機制。

4.創新師生的信息素質培養方式,深化信息技術在學校、社區、家庭中的應用

智慧教育是智慧的人和智能的技術的互動,沒有了人的作用,再智能的技術都無法發揮作用。因此要加強家、校互動網絡建設,增強學校對社會、社區的服務功能,設立“信息技術社區服務日”、文明上網監督家委會等,鼓勵學校加強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

篇7

架設信息高速公路,實現四級聯通互動

網絡是教育信息化及智慧教育的基礎,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海淀區在北京市率先完成“校校通”工程,所有學校校園網和中心機房建設基本完成,100%的學校接入互聯網,50%的學校不同程度進行了校園無線網絡建設。雖然海淀區教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從國際視野、長遠發展來看,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基礎網絡建設的統籌和引領需要加強;區校基礎網絡信息系統在系統選型、數據交互等方面缺乏統一標準,難以實現統一同步管理;網絡和信息安全存在現有條件下難以解決的諸多問題;此外,學校帶寬普遍偏低、網絡設備更新滯后、無線網絡未能全面覆蓋、網絡認證未做區級統一管理,等等。以上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現代信息技術在海淀教育效率提升與教育改革中的作用。針對以上問題,海淀區教委對全區312家單位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調查勘測,提出建設架構為“一個核心四個匯聚二十三個接入”的海淀教育光纜專網,光纜專網萬兆骨干千兆上聯、普通校8芯接入、2400人以上學校和考務考點校16芯接入的容量設計得到專家評審委員會的一致肯定。光纜專網建設將分三期完成,一期建設為主干網絡及81個單位接入,鋪纜258公里;二期建設網絡安全和190個單位接入,鋪纜282公里;三期建設主要為輔助環網和41所他辦、民辦學校接入,鋪纜108.8公里。建成后的光纜專網將形成分校本校、集團學區、區校通體的智慧教育互聯互通體系構成,為教育管理、辦學組成和機構工作模式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撐。

架設區域無線網絡,搭建泛在學習空間

在建設海淀區教育光纜專網的同時,海淀區教委加快推進無線網絡班班通達標工程。2015年下半年,海淀區智慧教育工作辦公室對全區248個校區174所中小學進行項目調研及設計籌備,對全區648棟樓房、4270間平房、14448間教育教學總房量及11421間普通教室做了覆蓋結構和覆蓋比率分析,對全區43204臺臺式機、21616臺筆記本電腦、10634個教學平板電腦、約17500余部移動電話等抽樣數據進行了組網模式和應用測評分析。海淀區智慧教育工作辦公室根據測評分析結果,提出了無線網絡班班通達標工程的項目建設方案。項目采取區校兩級控制、兩級認證、市區校三級管理的搭建方式,分三期完成,一期建設涉及57所學校3122間室,二期建設涉及75所學校5138間室,三期涉及57所學校5205間室,三期投資估算總計1.7億元。項目建設方案經智慧教育專家評審委員會和區經信辦專家評審一致通過,專家完全同意項目設定的三期建設目標,同意無線網絡控制、認證和管理方式,對項目設定的科學性、合理性及暫不進行全區100%無縫覆蓋的建設決策表示肯定。無線網絡建設工作將突破教室、辦公室和場館的空間限制,為我區推行移動學習、師生上網行為管控、教育信息免費推送、教育傳媒移動覆蓋,城域網內免費電話、人員定位、移動監控等應用打好基礎。

架設視訊服務平臺,推進在線教改發展

視訊服務平臺是海淀區面對不斷擴大的跨校區網絡化、可視化交流溝通需求采取的一大舉措,是利用網絡視頻、移動通訊等新型技術,將海淀區教委所屬學校的會議室、場館、教師桌面終端及個人移動終端連接,構建覆蓋全區的網絡化視頻業務支撐環境。繼而,基于該支撐環境建立網絡視頻互動、移動個人終端業務交流、多媒體點播直播、綜合管理等可視化教學綜合應用,開展教研教學視頻活動。為跨區觀摩、全區協同、校間交流、校內溝通、對口援助提供統一平臺,有效提高海淀區教育管理與服務水平。視訊服務平臺通過建設網絡視頻會議、遠程視頻教學、網絡電話、多媒體點播直播、綜合管理平臺等系統,實現以下兩個目標。一是教學資源共享。視訊服務平臺建設完成后,可以滿足學校教學業務的多樣性:(1)全校日常工作開展。當召開全校大會時,各分校參會人員無需到本校集會,通過視訊服務平臺就可以實現日常教學會議內容匯報和工作安排。(2)教學資源的深入應用。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是視訊服務平臺的建設目的之一,將本校或協作校的名師教學課堂通過遠程互動的方式與目標(學校)教室實現互動教學。(3)錄課教室轉播。通過錄課教室轉播后將圖像視頻源信號由管理員接入到視訊服務平臺中,實現本校分校、本部分部,甚至全區范圍內的師生觀摩學習。二是協助完善教學業務。視訊服務平臺建設完成后,可以支撐更多的應用場景:(1)快速靈活多樣的快速響應方式。平臺建設完成后,校領導在特殊緊急情況下,通過主控中心的視訊設備快速接入到視頻互動教學系統,實現遠程指揮與遠程互動的功能;領導之間還可以召開小范圍內的視頻會議,方便工作交流和工作指導;教委各部門(科室)可以通過主控中心及桌面視訊終端系統召開中小學校領導的會議。(2)召開應急視頻會議。平臺支持以海淀教委總部為主控中心的調度視頻互動教學系統,同時也支持中小學局點作為臨時主控中心,支持召開教委總部、其他中小學局點參與高清會議;支持通過教委總部的授權可以任意一個中小學校作為主控中心,召開部分系統高清會議,整體系統能夠穩步提高海淀教委總部與下屬各中小學校的信息溝通效率,保證上傳下達的速度。(3)遠程應急指揮。通過視訊服務平臺可以對前端中小學校的工作,進行遠程遙控指揮,有效提高突發事件處理能力,突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性和實效性。海淀區智慧教育工作辦公室從2015年5月開始,對全區在會議、培訓、教學等工作進行了內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梳理。對312家單位、區教委所屬17568名教師、204227位學生和我區648公里教育交通路線進行了行政距離、業務距離和機動距離等多方面測算,設計設定了4個中心30個校級集會分中心的視訊平臺建設框架。其中,30個校級集會分中心由14個學區集會會場、10所中學和6所幼兒園組成,成網狀覆蓋全區教育單位。就其經濟性而言,由于三網一體的自建特性,全區每年教育系統內電話通訊將實現免費互通,教師個人和教育辦公經費共節約資金至少600萬元,其他相關的會務費、燃油費、餐飲費、課時費等累積節省至少1200萬元。2014年海淀區教育系統各單位申報的軟件開發項目資金總計為5.5億元。就開發內容和結構而言,成本高、產出低、重復性和技術面窄等問題十分突出。有鑒于此,海淀區智慧教育工作辦公室在指導學校使用生均經費以滿足當前應用的同時,著手創建兩大智慧平臺,以之為樞紐激發我區教育智慧迸發。

構建智慧教育云中心,推動區域教育整體躍升

“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設是帶動一個地區教育信息化整體飛躍發展的關鍵,對突破教育信息化中普遍存在的“系統難整合”“應用難推進”“共享難實施”等瓶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智慧教育云中心”包括以下三項建設內容。一是云基礎設施建設。利用云計算技術,聚集和整合基礎硬件資源,實現動態調配和按需使用,解決硬件資源共享的有效性、靈活性和易管理性。以虛擬化技術為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靈活分配計算、存儲、網絡資源并統籌管理,形成區域信息化基礎設施的有效支撐能力,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二是云應用支撐平臺和服務平臺建設。定制和研發各種教育信息系統與開放的各種中間件平臺,為統一數據管理與應用研發提供基礎支撐。通過教育服務總線平臺集成各平臺的服務,并統一進行服務的調度、事件感知、服務感知、質量保證,統一數據集成、應用集成、內容聚合、在線分析挖掘等的標準和接口,為各類智慧教育應用提供支撐平臺服務。圍繞教育領域的公共性的業務需求,以推進有效應用為核心,在已有各類信息系統的基礎上,以互聯與整合為突破口,建設區域智慧教育云應用服務平臺,為學校、社區提供公共性的教育信息與軟件服務。三是教育內容庫建設。高度重視智慧教育系統、平臺中內容和數據建設的重要性,開展教育管理基礎數據庫、可進化的開放課程庫和學習資源庫等基礎性的數據建設。采集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日常工作中的基本數據,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結構化存儲和管理,形成相對完備和穩定、面向管理的基本數據庫;加大課程資源的收集和整理,以不同的教學維度建設優質在線課程庫;采用購買與建設并重的方式,建設多種技術表現和教學形態的優質教學資源庫。海淀區智慧教育工作辦公室目前正在進行美麗園、健翔橋兩地機房的利舊評估和相關建設論證工作。“智慧教育云中心”將為我區兩委一室、直屬單位和各中小學提供更優、更快、更穩的系統應用和計算應用,將全區的課堂教學、課業作業、測評考試、政務總務、電視電話等多種應用接入平臺子系統,逐步在我區真正實現資源流通、資源均衡、資源共享,打好區域集約型教育公共環境建設基礎。

構建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以大數據支撐評價改革

篇8

關鍵詞: 互聯網+; 智慧校園; 建設模式; 教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6)10-22-04

Analysis of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mode in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Li Xiumin, Shi Haiyan, Wang Xiji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Management,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lligent campus. It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smart campus from the aspects of campus form,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campus manage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Internet plus" background of smart campus, through intelligent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the campus intelligent management has improved much. It effectively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whereas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data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mod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0 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科學進步,人類思想逐步發生改變,創造性的思維深入人心。“互聯網+”與校園相結合,促使教育領域改革、教學模式等發生質的改變,校園信息化建設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智慧校園”是指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境,以各種應用服務系統為載體,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完全融合[1]。智慧校園的建設包含多個方面,通過云計算、互聯網將校園運行中的所有數據結合起來,有效實現高校智能監控和智能識別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智慧校園有三個核心特征:一是提供個性化服務,實現智能化服務平臺及智能感知功能,二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實現信息服務與校園各應用領域相結合,三是在個性化定制服務基礎上,為學校與外部世界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2]。智慧校園是高校信息技術的一種較高的形式,將學校的物理空間和數字空間有機的結合起來,為師生建立智能化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實現以人為本的個性化服務[3]。

“互聯網+”是指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因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功能,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于經濟社會各領域當中,提高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4]。

教育領域所衍生出的智慧校園是校園發展的新模式,“互聯網+”的產生將推動智能生活的發展,智慧管理、智慧教學與智慧服務將是現代化校園新的發展方向。利用校園的智慧化管理來分析、研究、解決生活中所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這種創新管理將是未來校園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1 國內外智慧校園研究現狀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高等教育的形態也逐步發生改變,“互聯網+”行動計劃[4]的提出,更進一步加快了智慧化的建設,拓寬了教育領域對于智慧校園的認識,智慧校園也將是教育領域發展過程中的高級形態,也是高校信息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浙江大學很早就提出了智慧校園建設方案,并開始研究和建設,給出了智慧校園的概念[5]。上海交通大學在云計算基礎上創建智慧校園圖書館。江南大學、南京郵電大學采用一卡通管理服務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這些高校都對智慧校園建設作了各種探索。

國內很多學者已經對智慧校園相關的概念等進行了研究。黃懷柔教授認為前期的數字校園思想雖然先進但有很多不足之處,而智慧校園理念恰好彌補了它的缺陷,將為高校提供更高質量的教學和管理服務。陳翠珠教授的觀點是智慧校園應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整合、分析評價學校教育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充分挖掘這些數據中潛在的利用價值。沈潔認為應該在物聯網基礎上把人與物理設施相結合,促進教育教學進一步優化[6]。

國外很多大學早已實行校園數字化管理。加利福尼亞大學采用了較為統一、集成化的管理系統,實現核心業務的動態管理。國外一些學者在智慧校園研究領域也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Talal指出在校園里用一張智能卡可實現多種功能服務,真正做到方便快捷[7]。Michael和其他學者提出的ETHOC系統,重點對虛擬和物理的校園環境要素進行整合,用戶可在虛擬世界中體驗學校生活。

“互聯網+校園”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利用現在先進的信息技術,優化教育教學的學習模式,將教育、科研、服務以及生活融為一體的智慧化校園模式。

2 基于互聯網+的智慧校園建設模式分析

2.1 校園形態智慧化

很多高校已經建立信息化系統,教育教學、科研工作的展開等都可以在這一平臺上得以實現。智慧校園中數據是為整個校園提供個性化服務。每個數據對于他人都可能非常重要,這些數據也將在服務過程中挖掘更大的潛力,創造更多的活力。智慧校園的建設將改變前期以各種系統應用為核心而導致錯綜復雜、數據混亂的現象,以“數據技術”為核心,也將調整人與系統的關系,促使個性化交互的形成,數據也可高效的為使用者所用,形成智慧校園新的數據形態。

高校信息化發展中,信息技術向數據技術的數據形態的轉變需要借助先進的技術條件,技術形態的智慧化非常關鍵。智慧化的數據形態需要“云”、“網”、“端”的共同支持,三者相結合,促使技術形態的成立。例如2016年杭州采荷第一小學教育集團建立基于三校區的物聯網基礎架構,利用可視化服務等實現各實物間的聯通,同時采用多平臺管理并且將數據進行整合,利用云計算對于大量數據進行計算及服務。此外,建立基于手機APP端的移動辦公服務功能,實現“微互動”、“微辦公”以及“微服務”功能。

2.2 教學模式智慧化

智慧型的師生是未來建設與應用的核心,智慧校園的建設過程中要著重培養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打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界限,用創新性的教學方式進一步培養創新型人才。采荷小學率先在學生社團中開展機器人項目活動,開發了機器人校本課程并在課堂教學中實踐運用。通過機器人課程的開展,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形成智慧化教學模式。

2.3 基礎設施與資源建設智慧化

在全校教學區域以及大部分公共場所逐步實現無線網絡的全面覆蓋,校園內進一步實行云計算為基礎的虛擬化管理。目前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校園借助VLAN等建立了校園網絡安全系統、財務專網等各類校園網絡服務,極大地滿足了校園信息化發展需求。同時,搭建了校園數字資源管理系統,包括教學資源管理系統、精品課程以及數字圖書館系統,實現教學信息資源的管理[8]。常熟理工學院利用物聯網技術在有線和無線網絡基礎上建立RFID環境,自主研發資產管理系統以及教學管理系統,利用RFID技術開發各類校園應用系統,并且進行測試研究,以促進校園內真正實現物聯網為基礎的資產管理系統,實現智慧校園的建設。

部分學校開發了在線教學模塊,實現在線輔導與評價,教師在線答疑、學生在線做作業和在線測試,全面開展智慧化教學[9]。2015年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已經逐步實現教學資源智慧化,實現了自主學習和在線視頻教學等。各院校建立相應的專業教學資源庫、課外拓展庫、虛擬仿真庫,實現智慧教學。

2.4 校園管理與服務智慧化

智慧校園的建設支持數據整合,呈現“一站式”新型服務模式[10]。在互聯網基礎上綜合數據管理,實現高度集中的業務數據交換,為教育教學以及科研提供高質量的服務。2016年北京艾威康攜“智慧校園一站式平臺”亮相于高教儀器設備展覽會,該平臺實現了一站式服務功能,包括管理、資源、環境以及服務的全方位智慧化管理。這種服務模式整合校園各項業務所產生的數據,達到數據資源共享效果[11]。

智慧校園建設中合理的數據分析和明智的處理措施將有助于校園的管理[12]。以招生為例,大學在招生中信息部門積極配合學校招生工作,提供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整合,比如關注不同生源地學生入學的績點、入學成績與畢業成績以及最后的畢業去向,對這些統計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對學生從入學、在校學習到畢業工作進行跟蹤調查,分析數據,及時做出問題反饋,為招生決策提供依據[13]。

2.5 各模式比較分析

“互聯網+”背景下智慧校園相對于數字校園在各方面有很大提升,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發展進度。從杭州采荷小學、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和北京艾威康的經驗看,雖然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有效促進智慧校園全面建設,但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缺陷。

杭州采荷小學雖然硬件設施建設到位,但缺少一定的數據規范標準,信息資源不夠完善,同時存在一定的管理問題,不能適應時展要求。重慶師范學院各類應用系統建設相對較為齊全,但缺少統一規劃,系統集成度不高,信息化人才匱乏。艾威康推出一站式平臺,雖然能基本滿足智慧校園建設中各類應用系統的需要,但在實施等方面可能還缺少一定的指導。目前各校園對于“智慧校園”這一理念認識仍不夠深刻,容易導致過分追求硬件建設,無法真正實現校園智慧化管理。因此,智慧校園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探索研究,結合教育發展對于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處理,促進校園建設模式的合理化。

3 智慧校園建設的問題與對策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數據規模不足并且形式單一;重硬輕軟,缺少標準化研究;管理體制和教育教學不符合時代要求;缺乏理論層面的指導和對于理論的關注;缺少智慧型人才等[14]。為此,智慧校園建設對策有[15]:①組建大數據庫。加大對于非結構化數據的采集存儲,開展教學科研以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實現多平臺共享,促使大數據庫的建設。②探索數據化標準規范。在各個部門間形成互助互利的交流模式,加強數據流動性,充分發揮數據的價值[16]。③進一步完善校園管理改革機制。對于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管理不當、效率低等問題加以改善,采用高效智能管理,促進教育教學理念的變革,促進智慧校園的進一步發展。④增強智慧校園相關的理論研究。當然智慧校園目前是比較新的理論,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形成智慧校園所獨具特色的建設理論以及設計要求。⑤加強智慧型人才的培養。在智慧化管理與服務的系統中,通過知識管理、在線教育等支撐平臺,強化智慧型人才培養[17]。

4 結論

在云計算、物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不斷崛起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整合優化教育信息化資源,為學生、學校構建隨時隨地交流學習的平臺,提供便捷安全、多層次的智能化服務是智慧校園發展的建設目標。智慧校園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為適應高等教育生存和發展的現實需求,進一步改造數字網絡,優化教育資源,實現技術融合,推進智慧校園建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蔣家傅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園系統構建[J].現代教育技

術,2013.2:45-46

[2] 于長虹,王運武.智慧校園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教學與

管理,2015.6(321):49-51

[3] 蔣東興.“云端一體化”高校智慧校園暢想[J].中國教育網絡,

2014.1:58-62

[4] 唐斯斯,楊現敏,單志廣等.智慧教育與大數據[M].科學出版

社,2015.

[5] 浙江大學.信息化建設[EB/OL].[2016-03-16].http://zuits.

/xxhjs/redir.php?catalog_id=187343.

[6] 胡欽太,鄭凱,林南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轉型:從“數字校園”

到“智慧校園”[J].中國電化教育,2014.1:35-39

[7] 江林升.數字化教學信息資源庫共建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

教育,2011.11:133-136

[8] 劉敏斯,陳少波.大數據時代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研究[J].軟件

導刊,2015.14(8):6-8

[9] 蔣東興,付小龍,袁芳.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探

討[J].華東師范大學報:自然科學報,2015.S1:119-125,131

[10] IT168信息化頻道.智慧校園平臺艾威康“一站式”平臺引

關注[EB/OL].[2016-04-27].http:///a2016/

0427/2619/000002619084.shtml

[11] 王燕.智慧校園建設總體架構模型及典型應用分析[J].中國

電化教育,2014.332(5):88-99

[12] 楊文,趙洪光.基于網絡技術的智慧型校園應用研究[J].信息

化教學,2015.15(9):117-118

[13] 江桂珍.基于“互聯網+”的小學智慧校園建設研究[J].現代

中小學教育,2016.32(4):5-6

[14] 尹合棟,陳軍.“互聯網+”環境下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

信息化建設構想[J].重慶高教研究,2015.3(6):87-94

[15] 豆俊杰,王強.“互聯網+教育”:冰火兩重天[N].中國教育報,

2015.5.

[16] 趙國慶.“互聯網+教育”機遇、挑戰與應用[N].光明日報,

2015.6(14).

篇9

【關鍵詞】職業院校 智慧校園

智慧校園是以校園網為基礎,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校園的各項資源數字化,構建一個集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為一體的新型數字化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智慧校園一般由安全管理系統、校園OA系統、網絡安全體系和一卡通系統組成,這些系統需滿足不同用戶的各種個性化服務需求,這就要求職業院校智慧校園必須要從硬件和軟件上加以建設,從而打破信息壁壘,真正實現數據資源共享,提高職業院校工作效率和辦學水平。

一、什么是智慧校園

所謂“智慧校園”是指以網絡為基礎,通過利用云計算、虛擬化和物聯網等新技術實現從環境、資源到活動的全部數字化、智能化的整個教育過程。在傳統校園的基A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將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與校園資源和應用系統進行整合,從而實現資源的共享,擴展傳統校園的功能,提高應用交互的明確性、靈活性和響應速度,從而提高學校的辦事效率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達到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校園模式。

二、職業院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意義

職業院校智慧校園的建設是當今信息技術創新應用趨勢,是實現無紙化辦公的必要前提。網絡技術的發展,打破信息壁壘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實現學校各項工作、教師和學生工作完全信息化,不僅提高了工作和學習效率,同時促進了職業院校辦學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

(1)智慧校園的建設有利于實現數據共享,避免信息孤島。智慧校園的建設目標之一就是利用互聯網絡平臺建立一整套校園信息管理系統,全面實現網上辦公、網上管理、網上教學、網上服務、數據資源共享等功能,確保學校各部門信息共享,保證學校各項數據的準確性和統一性,同時也為學校領導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2)智慧校園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應用水平。構建智慧校園應用系統打破了傳統的工作方式,部門與部門之間實現內部數據、資料、文件共享,使學校辦公更加高效、透明,不僅提高了教師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同時節約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

(3)智慧校園的建立有利于推進教育改革,提升教學質量。智慧校園的建立不僅推動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的變革,運用多媒體教學、虛擬實訓室、網絡遠程教學,將圖片、視頻、聲音等有機結合起來,加之模擬真實的操作平臺實訓界面,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4)智慧校園的建立有利于提升學校形象,增強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智慧校園的建設是職業院校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和經常性的工作,是學校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水平是學校整體辦學水平、學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標志。

三、職業院校智慧校園平臺搭建

智慧校園的三個核心的特征:一是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全面的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從而提供基于角色的個性化定制服務;二是將基于計算機網絡的信息服務融入學校的各個應用于服務領域,全面實現互聯和協作;三是通過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學校與外界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一)網絡平臺建設

網絡平臺建設是實現智慧校園各項功能的基礎。整個硬件網絡系統,為智慧校園提供穩定的硬件支撐。全面實現校園有線、無線網絡全覆蓋,讓廣大師生真正體會到優質資源“班班享”,信息化教學“人人用”。那么信息標準建設是網絡平臺建設的重要內容,合理規范的信息標準最大限度地實現信息優化管理和資源共享,從而為提供日常運行維護,是保障智慧校園系統規范、可靠運行的基礎。

(二)學校門戶平臺建設

學校門戶平臺是領導、教師、學生、家長了解學校及完成各項工作的窗口,是處于智慧校園體系結構的最上層,該平臺集成各應用系統的應用服務功能,如校務管理、教務管理、校園OA辦公、教師管理、學生管理等提供切入口,形成一個完善的網絡服務平臺,滿足不同身份的個性化服務需求。該平臺的建設不僅讓社會各界全面認識學校的各項工作,充分展現了學校辦學實力和水平,同時也為學校師生提供一個統一的信息服務平臺,從而提高教師和學生的教學與學習效率。

(三)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建設

身份識別是實現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前提。不同身份的人員需要完成不同的操作,那么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建設就為各主要應用系統提供集中的身份認證與授權服務,通過使用集中認證技術規范,提供統一的應用系統用戶管理接口,最終實現所有用戶的統一認證與管理。用戶可以通過學校門戶平臺不同服務入口點擊登錄后,從而實現所要完成的操作。如學生可以通過門戶平臺的學生管理系統登錄后臺,實現成績的查詢、繳費情況、班級管理情況等等。只有身份的唯一性、真實性才能保證智慧校園各應用系統的安全性。

(四)共享數據平臺建設

共享數據平臺的硬件基礎是數據中心,它是智慧校園各平臺、各應用系統運行的支撐。在校園內搭建一個面向應用、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技術先進、規范統一、靈活可擴展的統一數據交換與共享平臺,通過數據交換工具進行數據的過濾、清洗和雙向傳遞,實現各應用系統與數據中心平臺之間的數據交換與共享,為學校各個部門提供統一、規范、準確、實時的權威數據。如教師通過身份識別進入教務管理系統,可以獲得教師任課情況、授課班級人員、班級成績、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等數據資源,使得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加方便靈活。

篇10

新IT 演繹“智慧教育”

新業務系統上線在即,蘇州六中的信息化業務部署人員卻感到無比輕松。借助蘇州市教育云平臺,學校可向市電教館申請虛擬機,免去以往購置、調試以及維護設備的繁瑣過程,輕松實現創新教學應用。

這在大多數信息化負責人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僅僅是蘇州市智慧教育的一角。借助華三云網融合解決方案,蘇州市電教館進行了云平臺數據中心和城域網專網的改造,充分挖掘新IT的創新價值,將區域教育信息化水平拉升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學校管理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大變革。

當前,云計算、大數據等新IT技術正在顛覆行業發展路徑及業務形態,教育行業也面臨深刻IT變革。蘇州市啟動“智能光網”工程,借助云技術搭建了優質、彈性、安全的基礎設施平臺,同時結合各部門的業務創新,將信息技術深入應用到教學、科研、管理以及服務的各個環節中,實現了蘇州市教育教學的全面創新與變革。

在蘇州市“智能光網”工程改造中,杭州華三通信新IT全程參與了蘇州市教育城域網專網和云平臺數據中心的改造,實現了蘇州市“智慧教育”:一方面,市直屬學校與電教館之間實現了萬兆互聯,構建了真正的城域網;另一方面,電教館將共性的建設內容集成到了云平臺,學校只需要簡單使用,即可根據學校特色開創特色應用。目前蘇州市電教館已經集成了包括IaaS云服務、統一互聯網服務、安防監控、未來教室等眾多智慧應用。

在蘇州市“智慧教育”的變革中,新IT是如何演繹的呢?

智慧教育云平臺改造“揭秘”

“個有地盤,規劃不一”充分概括了蘇州市教育信息化改造之前的狀況。以往,蘇州市教育局直屬學校、直屬單位都有各種類型的業務系統、相應的獨立配套服務器等硬件設備,但是利用率低,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另外,數據中心在租用運營商VPN的過程中,在帶寬擴容、年費用、管理等過程中無法實現自主控制。

為此,蘇州市開啟了云平臺云數據中心的改造工程,采用華三CAS作為云服務的核心平臺,為學校提供虛機申請、分配等多項新IT服務。改造后,學校可以直接使用云平臺的資源,利用CAS完成學校的自助申請、日常維護管理,不再需要自行采購、維護服務器等硬件設備,大大節省了新業務部署的時間,為教育教學的創新應用與融合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環境。

云計算隨需而動,按需索取的特性,也為管理人員提供了極大便利。蘇州市電教館管理人員利用CAS輕松實現虛機的生命周期管理、虛機的可靠性、業務的動態資源擴展等能力;同時CAS云平臺的兼容性也為管理人員對服務器資源池的統一管理提供了環境。

城域網改造精彩“互聯”

城域網的改造是蘇州市教育變革的另一大亮點。隨著電教館教育E卡通、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網絡電視臺、學校安全視頻監控、學校食堂安全視頻監控等大流量業務系統的逐步上線,且學校統一從電教館上進行互聯網出口后,現有城域網帶寬出現了明顯不足,嚴重影響了智慧教育的創新與應用。

在教育城域網改造中,蘇州市電教館采用華三S10512作為核心交換機,通過連接波分系統,為每個學校提供了萬兆接入能力。同時,考慮到各學校互聯網應用中的流量及安全問題,在使用互聯網服務時,電教館可對用戶行為進行控制,限制BT下載速度等,并結合IPS和現有防火墻進行全面安全防護。

此外,為了更好推動蘇州智慧教育,華三同時參與了直屬院校的無線網絡建設,為其搭建了安全、快速、有線無線一體化校園網絡,極大提升了校園網絡帶寬,增加了無線覆蓋和安全防護能力,為校園教學業務、安防業務、一卡通等提供了堅實的網絡基礎。

在蘇州市智慧教育的發展浪潮中,新IT將成為其變革的根本動力,推動教育教學應用的創新,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

由“數字”向“智慧”跨越

根據《蘇州市“智慧校園”示范校建設指南》的內容,“智慧校園”的建設包括融合的基礎環境、創新的應用服務、共享的數字資源、卓越的信息能力四個方面。

在硬件上,校園網進一步完成升級改造,用教師、學生卡實現用戶認證,建設未來教室與數字實驗(實訓)室。

在服務上,無論是管理應用、教學應用還是自主學習都更智能化。優質資源實現共建共享,無論是學生學習資源、老師教學資源還是專業發展與教研資源的共享,都是“智慧校園”建設的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