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的主要特點范文
時間:2023-11-22 18:01: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體育教育的主要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陽光體育 體育藝術 “2+1”活動項目
1.引言
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是整個民族健康素質的根基。體育不僅可以強健學生體魄,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和諧發展,而且在增強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培養堅忍的意志品質、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協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等方面更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我們試圖在不同學校聯合進行實驗研究,使體育學科與藝術學科相互合作交流,通過實驗班實驗前后的身體形態、心理機能、心理健康及學生成績、競技比賽成績進行實驗對比,通過完善各種大學生體育、文藝俱樂部,開展有利于學生健康的集體項目比賽,建立大學生體育文藝社團、文藝俱樂部,創建大學生快樂體育、文藝園地等多種形式,試圖改變傳統的文體課外活動模式,將大課間“2+1”活動項目模式即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外體育、藝術教育的教學和活動,讓每個學生至少學習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種藝術特長,并引入到教育計劃中,形成制度,彌補體育教學的不足,改進課外活動傳統的組織管理、物質條件、組織活動內容、師資調配等,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藝術才能、社會適應性、情感,促進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本校本科1―3年級200名學生(男女各占50%)為實驗班,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相應年級的200名學生(男女各占50%)為對照班。
2.2研究方法
2.2.1實驗法:在選定實驗學校的基礎上,以1―3年級本科學生參加實驗,根據各校的體育模式進行實驗。實驗前、后采用課題組制定的心理、生理、身體形態、身體素質等指標進行比較研究。
2.2.2調查法:通過大課間活動對參加實驗的學生進行單項和多個項目的普查、抽查、問卷調查
2.2.3數理統計法:對所有測得的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分析。
3.實驗模式與分析
兩個實驗學校為落實1小時的體育鍛煉,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特點,制定了體育課以大學生最喜愛的足球、體育藝術類項目為實驗課內容,音樂選修課為課外輔導的模式,根據各校的實驗模式,我們歸納為三種模式。
3.1 A模式
體育課+大課間鍛煉模式的特點:(1)增強了體育課的專業性,體育課包括有大綱課和活動課,活動課又分為體能課內容和體育興趣選項內容,實驗學生在量上增加了活動時間,在質上拓展了學校體育的內容,尤其是注意到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對于學生的個性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2)采用了大課間鍛煉的方式(時間60―90分鐘),在大課間鍛煉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有興趣的課程,使得課間鍛煉內容更加豐富,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高,鍛煉效果更好。
3.2 B模式
體育課+大課間+課外體育作業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校內、校外一體化。在學校通過體育課和課間鍛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向學生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和鍛煉方法。這主要是依靠學校體育教師、系里老師和教育功能來完成,在校外開始著手依靠社會力量、依靠以小團體的作用來全面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自覺性,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
3.3 C模式
晨練+體育課+課間鍛煉+課外活動模式的特點是提高了晨練和課間鍛煉的質量。晨練時間一般在1小時,課間鍛煉20―30分鐘,1次體育課,24次課外專項體育專項訓練,注重晨練、課間鍛煉、體育課、課外活動的層次和系統性。
4.實驗內容的特點與分析
本研究的實驗內容包括完成教學大綱體育課、發展學生主體作用和創新精神的活動課,提高學生生理和心理負荷水平的課間鍛煉、課外活動,專項提高課。體育課的主要特點是突出方法和技能,以教師為主導,與學生主體性相結合,達到“有效體育教學”要求:活動課的主要特點是突出鍛煉活動因素,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輔導,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方法和興趣,培養學生體育活動的創造意識,逐漸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課間鍛煉和課外活動的特點是加入了學生鍛煉的質量要求和負荷要求。
5.實驗結果與分析
通過兩年的實驗研究,各校于2011年3月和10月對實驗的最終結果進行了兩次測試。測試結果與實驗前的數據進行了比較,從結果中可以看出,參加實驗學生的各項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實驗前、后相比,總體上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表明,結合各實驗學校的不同情況,采用新的體育學習模式,不僅可以使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達到或超過1小時/天,而且對學生正常生長發育、生理機能、身體素質的顯著性提高是可行和有效的。
6.結語
6.1本研究探索出的兩所學校體育模式均可使學生達到體育鍛煉時間;在實際效果上,通過實驗前、后的對比,學生的各項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均顯著增強(P<O.05)。
6.2本研究的實驗結果表明,適合各校情況和特點的新的體育模式使學生對體育課、課間鍛煉、課外活動等方面的態度有明顯的變化,喜愛體育課和體育鍛煉的學生比率大為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提高,導致活動量加大,使學生飯量加大,體質增強,發病率和發困率下降,上課時注意力更為集中。
篇2
摘要:體育在學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鍛煉身體為主要特點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自覺鍛煉身體,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興趣和習慣。要不斷地努力加強學校的體育建設,這樣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推進素質教育。
關鍵詞:思想品德 智育水平 承受能力
體育與德育、智育緊密結合,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的歷史使命;同時,體育又能促進德育、智育、美育的發展。作為素質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體育在學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通過體育,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1、通過體育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教學任務中的重要內容。
從教材的內容看,體操可以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精神,長跑可以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球類項目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熱愛集體及勇敢拼搏的精神。
2、體育是以鍛煉身體為主要特點的課程。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自覺鍛煉身體,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興趣和習慣。此外,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十分活躍,可以充分地發展學生的個性,陶冶自己的情操,培養文明的行為習慣。
二、體育可以促進學生智育水平的發展
1、人的智力的提高,大腦的功能首先要提高。體育鍛煉能夠促進大腦的發育。
科學研究證明,堅持經常的體育鍛煉,能夠保證大腦能源物質與氧氣的充足供應,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的發育,有利于提高大腦皮層細胞活動的強度、均衡性和靈活性及分析綜合能力,為智力發展創造良好的生理條件。
2、提高大腦思維和記憶力。
人體中唯一管思考、管記憶的器官就是大腦。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腦細胞的反應速度,能使學生頭腦清醒、精力充沛、學習效率提高。
3、消除大腦的疲勞。
中學生學習的任務比較繁重,大腦容易疲勞,這種疲勞主要是大腦“缺養”(營養物質和氧氣的缺乏)造成的。人體生理學的理論和體育鍛煉的實踐證明:學習前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可為鍛煉后的學習儲備足夠的能源。同樣,學習后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則可使工作后有關學習的中樞得到休息,保證營養物質的及時補充,這即是所謂“8-1(小時)>8(小時)“,即“每天從8小時的學習時間中抽出一小時進行體育鍛煉后,7小時的學習效率要大于8小時”的理論依據。
三、體育能使學生充分展現出自身的美
學習體育是對學生實施美育的有效途徑。通過體育活動,可以使學生身體各部分的骨路和肌肉等都得到均衡、協調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形體美、儀表美、心靈美,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充分發揮美的形式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夠獲得以美育身心的良好效果。
四、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個性
體育對這兩方面的培養有著積極作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現代中學生中有不少同學受到學習、人際交往、青春期心理、生理方面的困擾而憂心忡忡,這說明培養青少年及兒童健康的心理是當前教育中一個非常值得注意并需解決的問題。而體育課可以培養學生樂觀進取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可以鍛煉學生勇敢、堅毅、果斷及自控能力等優秀品質,還可以協調人際關系,提高交往和協作能力,同時樹立集體主義思想。體育活動可充分地發展學生的個性特征。體育活動時能夠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今后步入社會和工作崗位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
五、利用體育競賽來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很大的后天可塑性,經過心理訓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大大提高。體育競賽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具有以下特點:(1)體育競賽從外在形式看是一種游戲,但從內在實質看它卻是一種對現實社會的模擬,通過這種模擬的游戲,能夠使參與者提高對社會的認知能力、適應能力,尤其是對青少年,這樣的鍛煉對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更加積極的作用;(2)體育競賽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青睞,激烈的競爭是它的魅力所在,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下,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創造力和潛能,心理承受能力自然提高了;(3)通過體育競賽能提高參與者對社會和自己的認知能力,能更加客觀看待自己和社會,學會辯證地分析認識事物,在困難的時候想到光明,在勝利的時候想到挫折,無論勝利和失敗,都有事物可能向反方向發展的心理準備,可以減少因沒有思想準備而帶來的心理壓力。
六、發揮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
篇3
體育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是按照體育教學特點進行的。體育教師不僅擔負著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增強學生體質的任務,而且還擔負著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如何把體育教學與思想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使體育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等問題,還需進一步引起大家的重視并進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對在體育教學中如何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進行簡要論述,供大家借鑒、參考。
一、體育課
體育課是體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主要使學生掌握體育與保健基礎知識,基本技術、技能,實現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體育課的教學任務和學校體育的總任務是一致的,包括:鍛煉學生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對學生進行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這3個方面是有機聯系的一個整體,必須協調一致,全面貫徹。體育課是通過學生的身心活動,在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的反復練習中,鍛煉學生的身體,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這是體育課的主要特點。體育課的另一特點是學生在上課時,思想和行為的表現較多、較為明顯,比其他課程提供了更多的進行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機會。
二、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思想品德形成
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須先了解體育教育的“六性”,即:集體性、表現性、競爭性、規范性、實踐性和交往性。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通過貫徹課堂常規和教材的特點,嚴密課的組織教學,處理好突出事件,發揮集體力量等,把思想品德教育貫穿體育教學之中。
首先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利用教材中的知識和生動、形象、鮮明的事例,去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激發學生自覺學習、自覺鍛煉的習慣。在運動中各種突發事件都需要運動員迅速做出判斷,并果斷地處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果斷性,提高學生處理事件的能力。其次還要培養學生自制力和堅忍不拔的意志;高爾基說:“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在體育課中,集合時要求做到“快、靜、齊”;800米跑,“極點”出現時要求“堅持堅持”;隊列練習要求“步伐一致”;通過長期的嚴格要求,每一次的堅持練習逐漸培養學生自制力和堅忍不拔的意志。
三、如何加強體育教學中的思想教育
在體育教學中,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要求老師,除必須具有敬業精神外,還要有一顆愛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學語言要形象化,多表揚鼓勵贊美,少批評指責抱怨。對體質弱的學生千萬不可諷刺挖苦,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要耐心地輔導,手把手地教,也可安排與體質好的學生結伴,對他們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的給予表揚鼓勵。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就以幾個方面進行簡單探討。
教師的自身榜樣教育,教師的思想品行和業務水平,包括文化素養、教學風格、言行儀表、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品質都對學生產生影響。當學生意識到從教師身上看到他們所希望的形象時,就產生了積極的榜樣教育的效果。如課堂教學中,教師勇于吃苦,不怕累,不怕曬太陽。不怕風吹和寒冷,工作認真負責,準備活動和同學們一起做。示范認真規范,盡量滿足同學們的要求,練習是積極為同學們當陪練,耐心幫助差的學生等。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先做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激勵同學,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在體育教學中要搞好思想教育,教師除了必須具有敬業精神外,還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獨運匠心,使學生在快樂中得到知識,得到鍛煉,受到教育。這才是體育課中思想教育的目的所在。
四、在體育課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篇4
[關鍵詞]高校 跆拳道 教學
高校體育教學應當貫徹素質教育的方針,切實將教書育人落實于學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之中,發揮跆拳道運動崇尚武德,尊師重道的作用,使練習者的體質得到增強,技術得到提高,并培養其堅韌不拔的堅強品質,因而在教學實踐中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一項運動。從開展跆拳道體育教學的實踐來看,筆者認為應當從跆拳道所要求的禮儀、武德,跆拳道腿法技術的實用性等入手來提高大學生的跆拳道學習興趣,讓跆拳道運動發揮強身健體的作用。
一、高校跆拳道運動的教學特點
跆拳道雖然有一定運動量,但是并不超過負荷,是一項高校大學生都能夠承受的運動項目,主要特點如下。
1.身心教育性
跆拳道的“跆”主要用腳踩、踏、踢,“拳”主要是用拳打;“道”是指一種精神,也就是指“禮義廉恥,忍耐克已,百折不撓”等。練習者從列隊集合起,到運動結束之后都向運動場地所懸掛的國旗敬禮,在訓練前后和訓練的過程中,隊員之間要互相敬禮。在跆拳道武道精神之中,一是要有忠于祖國之愛國心,要有愛國家、愛民族的熱情,要有正義感與扶助弱者的獻身精神。跆拳道運動的實質,是指對一個人意志的磨礪與道德品質的完善。在學習跆拳道的過程之中,要使人達到謙虛、恭敬、純樸、坦誠的思想境界。因此,跆拳道運動對于學習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教育性。
2.健身性
跆拳道運動具有健體、防身等特點,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品勢教學、實用跆拳道和競技跆拳道等方面。品勢是跆拳道學習的一種基本形式,與我國的武術套路相似。練習跆拳道要先從品勢開始學,學習中應當以意設敵,掌握最主要的技術動作。在品勢學習的基礎上,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練習者開展“道”的教育,使其從開始就通過對技能的逐步掌握與熟練,展示自信心和吃苦耐勞精神與一往無前的意志品質,進而提高練習者的身體素質。在跆拳道比賽中,雙方同場對抗,以腿技為主,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都主要依靠于步法的移動在應用基本技術,并以下肢的有效踢擊得分取勝。基本技術包括掄踢、下劈、后踢、勾踢、旋踢等等。在復雜、快速、多變的對抗過程中,不管哪種技術,其踢擊的效果都在于運動員踢擊部位的準確性和踢擊力度。要通過持續訓練,運用速度、力量、耐力與柔韌性、協調性等,提升人體的生理機能水平。
3.觀賞性
跆拳道運動十分符合現代國際競技和大眾體育發展的新趨勢,品勢的練習和表演,尤其是人數眾多的集體表演,整齊劃一、氣勢宏偉,在表演的過程中,運動員的專注、動作的力度和意境,運動員所體現出來的禮儀與境界,都十分感人。競技跆拳道主要是雙方在規定的12 米見方的場地內同場對抗。在比賽場上和練習中,因其技術特有的柔韌性與爆發力所體現出來的力與美,再加上競賽的激烈和多變,具有十分高的觀賞性。
二、新形勢下高校跆拳道運動教學的思路
1.加強跆拳道禮儀教育
跆拳道運動十分強調“以禮始,以禮終”,以禮規范自身言行舉止,以禮體現道德修養與人格品質。禮儀教育能夠使人具有較好的心理品質,應當將其作為一種指導的精神,融入到教學訓練的各大環節之中,力爭將禮儀形式轉變為心理的動力,成為大學生學習跆拳道技術與促進身心健康的抓手。比如,在訓練中,要注重完成好旋轉、騰空、跳躍等技術性較強、難度較大的動作,這就需要練習者加強自身身體上各部位的協調與平衡,這就需要保持心態的平和。在實戰比賽之中,當裁判偏袒對方或出現誤判時,也要教育參加訓練的大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
2.注重科學的訓練方法
跆拳道運動可以分競技跆拳道與大眾跆拳道,其中競技跆拳道運動是為了克敵制勝,主要包括基礎禮儀、身體素質與實戰站位、步法腿法、防守技術等。要堅持競技性、實用性與觀賞性的原則,加強腿擊的練習,使比賽更為緊張激烈。大眾跆拳道的目的在于強身健體和娛樂交流,重點是由品勢、競技、特技表演、功力測試、文化修養、自衛技術等為主要內容構成,以培養大學生的堅強意志品質、團隊精神及尊師重道素養。大學生學習跆拳道的最直接興趣是跆拳道的健身效果與具有觀賞性的腿法技術。要從學習跆拳道技術出發,引導大學生學習好腿法技術,從而不斷提高自身身體素質的要求。大學生要有目的地提高自身身體素質,從而避免素質練習的枯燥乏味。同時,更要注重跆拳道品勢的學習,很多教練對品勢教學不夠重視,覺得學習跆拳道品勢并不重要。其實,跆拳道品勢學習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基本功,而且有助于跆拳道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反復的練習過程中,逐步領會到攻防的意識,所以,加強跆拳道品勢學習,是更好地跆拳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3.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在大學生參與跆拳道運動的過程中,勢必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大學生的心理活動與思想問題十分容易暴露,這不但有利于教師針對性地加強對學生開展訓練,而且要在注意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注意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每位參訓學生按照自己的觀念,對跆拳道的認識程度都是不一樣的。因此,要有區別地對待每位學生。要通過加強跆拳道基礎理論與技術的學習,按照學生自身特點的差異和對跆拳道各方面感興趣程度的差異,引導學生們去發現自身優勢與弱勢,并且努力在優勢方面進一步得到提高,從而培養起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能夠與他人一起深入開展研究性學習,這也是高校跆拳道運動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結論
總之,跆拳道運動是一項十分適合高校學生參與的運動項目,不僅將對大學生的生理、心理與意志品質、性格等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而且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維護穩定的社會秩序等都將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如今,眾多高校大學生都非常喜愛此項運動,因此要因勢利導,運用各種方式,將跆拳道運動引入正軌,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與認識跆拳道,讓跆拳道運動在高校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和臣.學校開設跆拳道體育課程的可行性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7).
篇5
一 跆拳道教學的主要特點
想要保證高職學校跆拳道教學的科學化開展,首先要明確跆拳道教學的主要特點。首先,跆拳道教學具有健身性。跆拳道不似其他的體育項目,不需要進行劇烈的運動,其教學內容主要側重于實用性和健身性,具有強身健體的特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鍛煉者的身體素質,加強身體的協調性和柔韌度,鍛煉身體各部分的機能。其次,跆拳道具有身心教育性。跆拳道不僅是一項體育運動,還能提高人們的精神追求和內在情感,培養忍耐力和武道信念,讓人們達到良好的精神境界,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速度和力量,實現身體和心理的共同進步。最后,跆拳道區別于其他運動項目的最主要的區別就在于它的觀賞性,它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特點,很多大型體育運動的開幕式上都會進行跆拳道大型表演。眾多人一起進行訓練,能夠給人以氣勢磅礴之感,讓人感受到內在的精神力量,并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二 高職學校跆拳道教學工作科學化開展的策略
第一,提高跆拳道教師的素質能力。從本質上來說,高職學校的跆拳道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的,他們的水平素質是保證科學化教學的前提。所以,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完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把每一個跆拳道技巧進行分解,注重動作的連貫性。另外,還要加強鞏固,讓學生進行反復練習,從而找到動作的要點,根據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與此同時,還要善于利用多種教學手法,從而豐富教學內容,保證科學化教育。學校也要在實施科學化教學上加強改進,堅持對教師進行培訓,組織教師開展活動,利用業余時間提高教師的跆拳道技巧、姿勢、內在素養等,從而保證教學的科學化。
第二,加強跆拳道的精神教育和禮儀教學。跆拳道的精神內涵和禮儀文化是其精髓,也是保證科學教學的基礎,且跆拳道運動十分注重禮儀化規范,只有以禮來規范教育,才能實現科學化教學。所以,在中職學校的跆拳道教學中要以品德修養教學為基礎,在運動中融入武術精神,豐富學生的內在修養,完善他們的素質水平。此外,還要堅持基礎訓練,在進行高難度動作學習之前,先要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和平衡能力,保證他們的良好心態和堅韌品質,從而把這種優秀的精神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第三,注重科學的訓練方式。跆拳道運動主要分為競技式和大眾式兩類,而高職學校的跆拳道教學大多側重于大眾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素質和協調平衡感。因此,在進行跆拳道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訓練的科學性,不能盲目進行練習,要重視加強跆拳道姿勢、表演、競技和文化精神的培養,以堅持提高學生的內在精神和堅強品質為目標。所以,高職跆拳道教師要從學習技巧出發,堅持訓練學生的能力,加強腳法練習,在訓練中適時地予以指導,保證學生在學習跆拳道的同時提高內在精神品質,注重德育和身體的雙重發展。
第四,尊重學生的差異,注重個性化教學。現如今的高職學生大多是“90后”,具有很強的自我特征,追求個性發展,在跆拳道學習中也會顯示出個體差異。另外,高職學生在進行跆拳道學習的過程中,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心理與思想動態易反映在跆拳道學習中。針對這種現象,教師不能否決學生,要尊重差異特點,尊重個性,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此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還要堅持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在打好根基的基礎上,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點,加強個性化教學,盡量使跆拳道教學適應每個學生的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意志品質,鍛煉他們的身體素質,實現科學化教學。
三 結束語
總之,跆拳道教學是一項集身體健康教育、體育運動、技巧訓練于一體的項目,在運用過程中能體現武道、精神和心理,是高職學校重點教育內容之一。與此同時,它還能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和健康產生巨大的影響,是提高學生精神內涵的重要舉措。所以,高職跆拳道教師一定要提高教學的科學性,注重提高教學能力,實施多種教學方法,堅持因材施教,加強與實際的聯系,從而保證教學的規范性,為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6
論文摘要: trops 體育(即沒有敗者的體育)是競技運動反向思維的產物,具有追求人人快樂、共同創造、平等對話三個特點,在教育方向和要求上與素質教育高度一致但又有一定區別。在學校體育中把trops 體育與素質教育結合起來,可以真正達到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實現學校體育的各項功能和價值。
長期以來,由于人們認識和理解上的偏差,加上受社會發展和文化傳統的影響,學校體育從指導思想到活動內容到活動方法都帶有濃重的競技體育信息和色彩,高難度的項目、嚴密的規則、成人化、競賽化的組織形式,致使少數體育優等生在不斷勝利、成功的同時,大多數學生則因為無法承受不斷失敗、不斷落伍而對體育運動逐漸失去興趣甚至厭惡,從而遠離了運動。
目前,素質教育是我國乃至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作為學校教育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的學校體育自然也順應改革的浪潮,實施素質教育。于是,與競技體育相對,與素質教育方向和要求一致的trops運動及思想便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并在學校體育中越來越多的得到運用和發揮。
一、trops 的產生及其特點
1、trops 的產生
trops 是現代競技體育(sport)一詞倒過來的拼讀,是日本體育社會學家影山健先生首先提出來的。它是對競技運動批判的產物,也是競技運動反向思維的產物。
現代競技運動的主要特點便是通過競賽確定勝負,在產生競技優勝者的同時,也會產生更多的失敗者、落伍者。由于失敗造成的失落,同時又由于無法適應高難度、大強度的訓練而產生了對運動的厭惡,使很多人遠離了運動。而trops運動是按照新的思維方式創造出的新運動,它和競技比賽的思考正好相反,它提倡的新體育雖然也有比賽但它強調的是比賽者之間的團結和協作。它是為廣大群眾創造的一種新運動,它最終目的是為了創造廣大群眾,包括那些失落者和厭惡者能夠量力參與的新運動。
2、trops 體育的特點分析
和競技體育相比較,trops 體育有如下的三大特點:
第一,trops 思想及運動講究人人取得快樂。它要求保留競爭的同時,使每個參加者都能取得成功,這就要改變競技運動的規則,出現一種變形的新運動。這種新運動既可以從過去的競技比賽項目中去挖掘,也可以在社會生活中去尋找。
第二,trops 思想及運動講究大家一起創造。trops 不是原封不動的采用社會上以開展的運動項目,而是要通過人們共同創造,共同取得活動的歡樂。trops 最反對的就是專門化和劃一化。
第三,trops 思想及運動提倡對話。在trops 思想及運動過程中,使人進入了新的境界這就是遠離權力世界,進入到了在自然面前人人平等的新世界。
上述三個特點是對當前的競技體育反思的產物,它集中表現在trops 體育對專門化反對管理(調教)主義和反權威的思想體系,從而導出了新體育的思路。
二、trops 與競技體育、素質教育的比較和聯系
1、trops 運動與競技運動
盡管trops 運動與競技運動都有身體運動,但其運動的組織形式、過程以及貫穿融會在內的思維方式卻截然相反,競技比賽最重要確定勝負,而trops提倡的新體育雖然也有比賽,但它更強調的是團結和協作,因此,競技比賽是一種少數勝利多數失敗的比賽,而trops 則是“沒有敗者的比賽”。兩者相比較而言,trops 重視下面的因素:比起競爭,更強調協同;比其技術,更重視表現;比起爭斗,更重視合作;重視創造;重視思想解放。
2、trops思想與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實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為基本特征。
比較之下,trops 體育思想與素質教育有許多相通和相似之處,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trops 要使人人取得快樂,而且要求大家共同創造;素質教育之一便是面向全體學生,因而,兩者都是關注全體成員,從全體成員的利益出發。
第二,trops 最反對的就是專門化和劃一化,強調創造;素質教育要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所以,兩者的另一共同之處就在于講究創造和創新。
第三,trops 提倡的對話使參與活動者人人平等,不受權利、地位狀況的影響,素質教育要求以學生為本,弘揚學生的主體性,提倡為學生營造和諧、民主的學練氛圍。可見,兩者都強調平等、民主,反對專制和特權。
三、trops 思想及運動在學校體育中的運用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trops 體育思想與素質教育有許多相通和相似之處,因而在學校體育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和途徑加以運用:
第一,體育教師要全面了解trops 含義和特點,了解其與競技運動、素質教育的區別和聯系。
第二,教師要掌握、創造一些典型的trops 運動游戲,在教學中進行有目的安排、穿插,并配合適當的提示和引導,使學生能在游戲、活動中感受到trops 體育思想的精髓所在。
第三,根據trops 人人快樂特點,在活動內容、方法、組織形式的選擇上,盡可能地為全體學生考慮,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都能體驗到成功,都能得到發展,都能感受到運動的樂趣所在,從而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四,根據trops 大家一起創造的特點,在學校體育的各項活動過程中,盡量讓學生參與、參加游戲、活動的組織和創編,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辯證的思維、學會創新,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
第五,根據trops 所提倡的對話思想,運用trops 的有關原則為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練環境。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并讓學生接近自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人際觀、自然觀,避免高高在上,給學生以威嚴和壓力感。
總之,trops 可與素質教育結合起來,真正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貫穿、滲透在學校體育的各項實踐活動中,實現學校體育的各項功能和價值。
【參考文獻】
[1] 鄒繼豪,季克異,林志超等.面向21世紀中國學校體育[m].遼寧: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2,9,93-95,131-133.
[2] 趙立.素質教育與學校體育[a].曲宗湖,楊文軒.現代社會與學校體育.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115,118-119.
[3] 李相如等.北京市中小學體育的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07.
[4] 劉亮.對于終身教育、教育民主化和學習化社會理念的思考——再讀<學會生存>[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6.2:62.
篇7
1.1滿足不同學生學習需求。學生之間由于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個人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因而就會出現性格特點、學習成績、思維意識等方面的差異,可以說,每位學生有自己的優勢與缺點,都是獨立的個體,而教師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很難做到讓每位學生都能及時掌握所學知識。但運用分模塊分層次教學法,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布置不同的學習內容,每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收獲快樂,得到滿足,充分尊重了個體差異。1.2有效提升體育教學質量。高校體育教學進行分模塊分層次教育并將其有效地運用到課堂活動中,體育教師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情況,綜合分析,制定出個性化特色教學計劃、教學任務以及教學內容,開展不同的體育訓練活動。讓學生都能通過努力完成學習任務,提高相應能力,同時又使每位同學都參與到課堂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運用分模塊分層次教育,教師可以在上課過程中,及時了解每位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充分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以便隨時調整教學方案,使其更加適合學生學習。這種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提升了整體教學質量,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3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理念。分模塊分層次教學方法是一種全新的教育形式,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體驗,更加科學有效,因此,對高校體育教師的要求也相應的提高。體育教師在分模塊分層次教育時,首先就要將全班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充分詳細的了解,明確學生屬性才能開展下面的各項教學工作,才能確保所指定的教學任務與安排的教學內容適合每位學生,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在對學生進行了解時,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理念,并且貫徹到體育教學整體過程當中,分模式分層次教育使教師完全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為學生制定教學方案,給學生帶來良好體育鍛煉,真正做到了一切從學生出發,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這就是以人為本的主要內容。學生在學習當中,對這種全新的教育方式更加感興趣,更愿意加入到體育鍛煉當中,真切地感受到了體育鍛煉的樂趣,從而有助于他們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提升身體素質。
2高校體育課堂分模塊分層次教育的深入探討
2.1做好前期調查、合理劃分。在分模塊分層次教育當中,最重要也是基礎工作,就是首先要進行詳細的調查,對班級所有學生性格特點、學習成績、學習態度以及身體情況要深入了解,然后才能根據前期調查表格,綜合分析,做出基本判斷,將平均水平相近的學生分到一起,根據分出的不同程度小組,教師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中,涉及到學生不足之處的重點鍛煉,揚長補短,同時編排適合學生水平的體育鍛煉內容,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進步。因此,做好前期調查,是分模塊分層次教育的前提依據,為后面各項教學工作提供了有效參考。2.2確立教學目標、確保全面。高校體育教師在課堂中,會將提前做好的分層計劃落實到實際當中,按照學生之間身體素質、接受能力、運動基礎等方面合理分層,一般的班級主要形式為高中低3個檔次,只有合理分層,才能確立教學目標,確保高校體育教學的全面性。體育教師按照分組的安排,結合每個組內學生的主要特點,從而確定出最終體育考試的要求,也就是教學目標,每個小組之間雖然期末考試都是百分制,但考試內容以及教師的評價標準要求完全不同,高能力的標準要以拓展挖掘內在潛能為主,中等能力主要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即可,對于稍差的學生就要適當降低標準,只要他們盡力完成就能通過考試,這也是分模塊分層次的具體體現。2.3模塊層次教學、提高效率。高校體育教師要對高中低3組學生的分層,安排不同程度的教學內容,高檔要進行體育技能、體育項目專業訓練、體育終身意識培養以及強度稍高的集體拓展活動,中檔的教學內容主要保障學生在全面掌握并運用熟練的前提下,進行相應難度的跳高、跳遠或是排球等基本內容鍛煉,而對于低檔學生則注重將基礎體育項目進一步夯實,保障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會、學懂。其次,不同水平的學生,教學方法也要做到分層,高檔學生以自主學習、組員合作探討學習為主,可以將微課或是翻轉課堂等運用到其中,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中檔學生要加強學生的身體協調性與運動連續性,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及時發現并規范其動作,以引導式教學方法為主,而低檔學生教師要多花時間與精力,重點進行教學,主要以講解為主,示范為輔的方法,在示范時要各個角度進行動作展示,讓學生充分看清楚動作要領,增強他們的理解。2.4根據成績表現、調整分層。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分模塊分層次教育,許多學生的綜合能力也發生了巨大轉變,有的學生可能在低檔中,但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模式成功激發了他們對體育學習的潛能,進步飛速,能力提高得比較明顯,而有的高檔學生可能由于學習過程中產生些許自負驕傲的心理,對待學習熱情有所下降,態度不夠端正,導致成績下滑。因此,高校教師面對這種情況,要調整原有分層,不好的降一級,進步的上升一檔,這樣不僅讓學生感覺到尊重與公平,同時也能讓每位學生學會自我反省、自我總結,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產生競爭危機,從而增強他們的努力上進學習精神。2.5科學分層評價、以人為本。高校體育考試期末成績評價,也要充分體現出分模塊分層次教育的特點及優勢,要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綜合做出評價,考試成績的分數只是評價的一部分,還要加上學生在日常課堂中的進步程度與學習態度等,最終給出合理、人性化、公平、服眾的成績。
篇8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 體育教育; 教學特點; 作用
前言:民族傳統體育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表現方式,中學體育教學中開展民族傳統體育具有重要性的積極意義。它的健身、娛樂、教育、經濟、社交和競技等多項功能對培養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興趣,及加深當代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認識,有促進身心健康成長的作用。
一、民族傳統體育的現狀
1.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是中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許多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僅具有很強的健身價值,而且還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豐富的娛樂、教育功能。目前已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個體育項目。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體體現。隨著社會發展,各種文化相互交流,導致許多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瀕臨消失,保護和傳承民族民間文化成為當前每位教育者、體育教師面臨的一個艱巨的任務。
2.在農村經濟發展落后,特別是邊遠鄉、鎮地區,現有經濟條件不能滿足學校體育健康教學工作所需要的場地、器材和設施要求,加上少數地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以及部分教師對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陽光體育”缺乏主動性和緊迫感,使得學生喜歡體育課但不愿進行體育鍛煉的現象日益增多。導致學生的體質持續下降的趨勢。
因此,開發和運用民族傳統體育的資源,給學生去探索、去了解、去學習、去掌握使學生有興趣學,達到鍛煉目的。多在體育課及第二課堂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是更好實施“陽光體育”好方法之一。
二、民族傳統體育的特點
民族傳統體育,是各民族長期歷史發展的產物,也是各個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一種反映,它可以從一個側面來展現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狀態,鮮明生動地反應了少數民族的社會生活和歷史面貌。民族傳統體育是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民族傳統體育簡便易學,對器材場地要求不高
場地就在田間地頭,房前屋后,隨手拿起農具或生活用具即可加入到活動行列中。可見其簡便易學易于開展。
2.民族傳統體育集文化、娛樂、體育于一體
民族傳統體育與現代競技體育不同,它的活動內容涵蓋著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和風俗,這些體育活動多在喜慶節日或豐收農閑、戀愛社交、宗教祭祀中進行。因此它具有文化、娛樂、體育融于一體特點。
3.民族傳統體育古樸粗獷,獨具特色,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因為民族傳統體育產生于生活,來自民間。在長期歷史進程中不斷交流、傳承并逐步發展,它反映了生活,鍛煉了身體,得到了保留。
三、民族傳統體育的分類
民族傳統體育分類的主要原則是從活動內容與形式來劃分。以歌舞伴樂為形式的稱之為娛樂類;以對抗競爭為形式的則稱為競技類。
1.娛樂類
有壯族的打扁擔、會鼓、舞龍舞獅;土家的擺手舞、板凳龍;苗族的跳蘆笙;黎族的跳竹竿等等。
2.競技類
有壯族的拋繡球;僳族的射弩;回族的武術;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騎射箭;傣族的劃龍舟;侗族的搶花炮;朝鮮族的秋千;高山族的竿球;土家族的蹺旱船、拔腰帶等等。
四、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內容的選擇
在內容的選擇上重視民族體育內容和鄉土體育內容,并提倡教師的創造性改造和學生創造性學習、運用,通過參與和學習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既達到了鍛煉身體的目的,又讓學生在參與運動項目的同時,了解我國各民族的特點和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使學生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得到了較好的本質教育。
1.根據本地方的特色開展教育教學
在選擇教學內容和組織教材時,應在不忽視體育運動給人健身方面的價值時,同時重視內涵于體育活動中的文化價值,利用傳統體育的文化促進人的道德形成,社會化以及個性發展。如:我縣所為壯、瑤族的聚集縣,我們利用縣里舉辦的幾屆體育文化旅游節表現項目打扁擔、會鼓、打陀螺等幾個表演項目為核心,積極開展了“打扁擔”這一項目的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目前在校女生有一半以上的女生會“打扁擔”的基本打法及會打一些簡單的節奏,還有少部分同學會自編簡單的打扁擔表演動作。這既啟發了學生的創造性,又豐富了學校的第二課堂。更重要的是學生身心得到愉悅目的。
2.積極參加上級舉辦的少數民族體育傳統項目比賽
在這幾年參加市里舉辦的少數民族體育傳統項目比賽,我們縣特別是我們學校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成功舉辦了幾屆少數民族體育傳統項目的比賽。經過這幾屆的舉辦,在拋繡球、踢毽子、走板鞋、射弩等四個項目形成了很濃厚的學習氛圍,在這基礎上我們還成立了俱樂部。大大提高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開拓學生的視野。
3.以大眾學生為主,以繼承傳統體育項目為輔
我們要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上去探索去挖掘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要考慮到學生的經濟條件、 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等各方面。如:射弩項目,很多學生對這一項目很感興趣,但是這一項目訓練經費開支很大,所以我們主要是把這項目繼承下去,根據經濟條件逐步推廣;在如:踢毽子、毽球,我們先給學生用自己的廢舊用紙自制紙質的毽子來練習基本的踢法,等熟練基本的技術動作后在幾個同學一組共同買專用的毽子、毽球來鍛煉身體,這樣既減輕了經濟的負擔,又開發學生的動手創作能力,最主要是達到了大眾鍛煉的目的。讓“陽光體育”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總之,在體育教育強調“終身體育”“快樂體育”的前提下我們教師更應該多挖掘多一些民族傳統體育貫穿到學校體育教學中。讓學生能多鍛煉、多健康;同時給學生對傳統文化多了解,有助于青少年全面認識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更加準確而深刻地認識民族文化,把握民族精神,繼承民族傳統文化。能讓學生了解我們,更是對本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取得一席之地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則珊《終身體育》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 1994
篇9
【關鍵詞】體育;科學;研究
體育科學是人類認識體育現象的產物。從歷史的走向看,體育作為人類的實踐活動之一,其原始形態可以追述到遠古的原始社會。但是,直到近代,體育才從人類的其他社會活動中分離出來而成為獨立的社會實踐活動。因此,人類早期對體育的認識大都表現為零碎的、局部的和表面的。所以,嚴格的說,在近代之前,尚無獨立的體育科學存在。
隨著近代體育的興起和近代科學的發展,人們一個門學科的基本理論為依據,開始從不同角度對體育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體育科學的各種學科由此而逐漸形成。在近代后期,還出現了從總體上了認識體育的體育學說和學派。因此,真正意義上的體育科學應該說誕生于近代。需要指出的是,誕生于近代的體育科學不可避免的帶有時代所給予的局限和不足。具體表現為:體育科學在體育的局部認識和描述上雖然有所突破和深化,但對體育這一復雜的社會現象尚缺乏系統的、整體的研究。因此,人們還不能從總體上把握對體育現象及其規律的認識。
體育科學研究是以體育這一社會現象為對象,目的在于揭示體育內部和外部規律。人既是體育的主體又是體育的客體,所以“體育科學的研究對象的對象也可以說是運動著的人,是人在進行體育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人活動規律,它包括人體在運動中的生物過程、社會過程和心理過程及其內部規律。
顯而易見,體育科學和體育科研方法的區別在于前者是認識的結果,后者是認識的手段。但是,兩者的聯系也是一目了然的。無論從體育科學的發展史看,還是從體育科研過程看,體育科學的每一進步都與體育科研方法的進步和運用相關聯。近代體育科學的產生,現代體育科學的發展,都是以體育科研方法的轉換和進步作為支點。而體育科學研究的對象,過程等直接決定了體育科研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人們憑借體育科研方法深化了對體育的認識,而體育科研方法一方面擔任了認識工具和手段角色,另一方面又作為體育科學發展成果的一部分匯入體育科學進步的長河。可見,體育科學的進步與體育科研方法的進步是相輔相成的。一定的體育科學發展水平,總有與之相適應的體育科研方法,體育科學的突破性進展往往伴隨著科研方法的突破,而方法的轉化和新方法的應用也會直接推動體育科學的發展。由此,我們可以說,對體育科研方法的研究不但有利于我們正確的選擇和運用各種方法,而且有助于促進體育科研方法的突破,從而推動體育科學的進步。這也是我們探索體育科研方法的意義所在。
縱觀體育科學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近代體育科學的形成以學科的意志為其主要特點。換句話說,近代體育科學在形成過程中的主要特點是采用吸取、借用其他某一門學科的概念、原理、方法及其成果,作為研究體育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手段的方法,從而使體育科學取得較大進展,形成了體育科學的各門學科。這種學科移植的特點是體育方法明顯打上了移植化的烙印。例如,早在十七世紀,人們移植了教育學的研究方法,研究了體育教學的組織、手段、教材體系等,為學校體育學的建立打下了基礎。又如在十九世紀,人們廣泛運用近代實驗科學的成果來開拓體育科學研究的新領域,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醫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等學科紛紛脫離母體而獨立發展起來。而這些獨立科學的研究方法大都自母體學移植出來。
體育科研不是創造“規律”,是發現“規律”,即使在特定的范圍內,也不可能得出一勞永逸的答案。只是盡可能地逼近客觀規律。其原因一是客體(人,現象)是動態的,二是主體的認識能力和研究工具的約束,三是體育學科越分越細影響了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觀察范圍。體育科研面對的從事體育運動的人是個動態的多輸入、多輸出、多層次的復雜系統。各因素多具有不確定性,這就涉及以什么模式認識人的問題。迄今為止認識模式基本有四種:機械模式、生物模式、心理模式、社會模式。
篇10
【關鍵詞】幼兒園 棋文化 啟蒙教育
一、幼兒棋類活動的特點
1.啟蒙性。開展幼兒國棋類活動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啟迪幼兒的智慧,促使孩子全面發展。棋兼具競技、教育、科研、文化交流和娛樂五大功能,是腦力鍛煉的體育館,是一根打開孩子智慧的啟智魔杖。幼兒在對弈時,大腦始終處于興奮狀態,受沖擊、快速反映,變幻無窮,從而鍛煉大腦,開發智力,形成自己良好的個性。
2.發展性。幼兒園棋類活動著眼于幼兒智力與非智力的發展上,包括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推理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抗挫能力等。通過弈棋,還可以學到生活的規則,諸如條理性、系統性和客觀性,從而增加人生應有的紀律性、忍耐性、判斷力和自我批評精神。
3.現代性。在二期課改精神引領下,注重與一日活動中其他活動內容的整合,融目標、內容、環境、材料及方式、方法等活動的基本要素合理組合的、幼兒全身心投入的過程。充分發揮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并利用多媒體參與活動。
4.操作性。在棋類活動與其他活動的整合中,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供擺弄和操作的材料和充分作用于材料的時間,讓幼兒能積極地運用多種感官來獲得感知經驗,在觀察、嘗試、擺弄、操作中激發他們對棋類活動的興趣。
5.科學性。棋就如同一門思維科學,因為它需要客觀判斷局勢,嚴密制訂計劃和精確計算變著的能力,即數學、軍事等科學所必須具備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幼兒接觸各種棋的過程中,有利于他們科學態度的養成。
二、環境的創設
1.創設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尊重幼兒,關心幼兒的需要,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棋類活動中給幼兒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上的自由。這種氛圍能使幼兒感到輕松愉悅,從而發揮更大的學習與發展的主動性。
2.創設豐富、多樣的物質環境。利用幼兒園走廊以及班級墻面,布置有關棋的相片、名人名言,給幼兒以暗示和熏陶;制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在現代科技手段的作用下,更主動地參與活動;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如各種材料的棋盤、棋子、供游戲使用的頭飾、卡片、美工材料等,并給予幼兒充分的活動時間,進行擺弄、練習、對弈,在這過程中,幼兒與環境、活動器具、教師、玩伴進行了積極的互動,充分運用各種感官,獲得知識的積累與能力的提升。
三、目標與內容
1.目標。通過棋類活動的開展,激發幼兒對棋類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有利于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開發幼兒的認識及判斷力,啟發他們的想象力,養成大膽而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服務。
2.內容。棋的基本內容是棋的基礎知識技能,包括:棋盤、棋子和對弈的規則及基本技能。由于棋本身也是一項游戲運動,因此,經過一定的設計,棋盤、棋子和對弈的規則及基本技能很容易變成為幼兒游戲的內容、方法、環境、材料等游戲要素中,與體育、音樂、語言、生活等活動要素有機結合,成為游戲的有機組成成分,實現真正的活動整合。例如,故事棋、計算棋、文明禮儀棋、健康寶寶棋、古詩棋、益智棋、識字棋等等。
四、玩具棋的制作方法及主要特點
1.教師自制玩具棋的一般制作方法:(1)在有色卡紙上打格或劃線,做成棋盤;(2) 選同類廢舊瓶蓋做棋子;(3)根據各種棋的內容要求,在廢舊圖書上選取畫面剪下來,貼在棋盤上。
2.主要特點:(1)體現美感要求;(2)體現游戲的自主性;(3)能兼顧個別差異;(4)有很強的教育功能;(5)能促進非智力因素的提高;(6)投入少,價值大。
五、教師重點培養鼓勵幼兒做到以下幾點
1.失敗者主動與勝利者握手,勝利者為失敗者使勁加油。在每次活動后引導失敗的一方由發出噓聲變為主動與勝利者握手,共享勝利的喜悅。孩子們在競賽中明白,勝利與失敗不是一時的,也不是永遠的,只要努力便可由失敗者變為勝利者;如果不繼續努力,也可使勝利者變為失敗者。在活動中,孩子們的良好的情感體驗逐步地得到強化。
2.培養對行為的意志。幼兒對自己的行為有了正確的認識、真實的情感和積極的行動外,還必須使幼兒具備把良好行為堅持下去的意志品質。作為教師、家長平時要多通過鼓勵、贊許、獎勵等外部激勵方法強化幼兒良好行為,克服消極的行為。長期堅持下去,幼兒的意志就會逐漸堅定,良好行為就能養成。
- 上一篇: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 下一篇:初中生研究性學習成果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體育課程教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