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論點范文

時間:2023-11-17 17:46: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技創新論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科技創新論點

篇1

發展低碳酒店,首先應該從建設酒店的低碳建筑開始,采用先進的設計和建材,貫徹低碳設計、低碳用材、低碳構造、低碳用能、低碳運營、低碳排放等低碳建筑思想,如,應充分考慮建筑的節能性,運用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源等技術;采用屋面節能技術,外墻及門窗保溫技術,使用節能照明系統等;并在可能的條件下,對原有酒店進行必要的技術和設施改造以降低能耗和碳排放。酒店行業是一個能源和資源高消耗的行業,因此傳統酒店向低碳酒店轉型的核心就是如何通過技術創新采用可再生低碳綠色能源的使用,同時降低資源消耗,這方面國內外的一些酒店正在進行探索和嘗試,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太陽能發電。中國現在是世界上太陽能電池板最大的生產國,其太陽能光電產業生產總值更是占世界的30%,

(2)太陽能熱水?,F在,很多酒店都安裝了太陽能熱水設備,

(3)污水源熱泵中央空調及熱水系統。城市污水是北方寒冷地區不可多得的熱泵冷熱源。

(4)地源熱泵工程。地源熱泵系統是一種利用地下淺層地熱資源既能供熱又能制冷的高效節能環保型空調系統。

(5)中水回用處理工程。中水回用處理設備,通過物理、化學、生物工藝處理,可使各種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達到生活用水甚至飲用水的指標要求。

(6)推廣采用節能燈具。如,用節能燈、LED燈替代傳統照明燈具,這方面在絕大多數酒店已經得到了推廣和運用。

通過綜合利用科技創新達到低碳節能從而初步建成低碳酒店的天津京薊圣光萬豪酒店在“低碳環保”理念的推廣上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與認可。酒店所選用的裝修材料全部為綠色建材,酒店設置生態健身跑步機,可將動能轉化成電能,運動三十分鐘所產生的電能可供一臺筆記本電腦工作一小時。根據IPCC國際碳排放標準計算,圣光萬豪酒店一年就可以減少碳排放達2000余噸。在2013年,該酒店獲得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

篇2

關鍵詞:農村電網建設 科技創新

在我國農村電網發展過程中,科技進步發揮了顯著的推動作用。農村辦電初期,由于受缺少規劃、缺乏資金等歷史條件所限,農村電網比較簡陋,供電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比較差?!傲濉逼陂g,國家提出對農網進行恢復性改造,重點改造了設備陳舊和危及安全的供電設施?!捌呶濉逼陂g,農網改造工作開始從恢復性改造,逐步轉為以調整電網布局、進行設備完善化、實施標準化建設管理為重點的技術改造,開始探討農網建設模式和技術發展方向,提出了農村變電所小型化近期模式和遠期模式。

一、我國農村電網發展和技術進步的基本情況:

隨著農村電力網絡的發展和規模不斷擴大,農電系統提出了調度自動化建設的要求,強化了對縣級電網調度自動化工作的管理,并開始嘗試采用載波、無線為通道,進行具有“兩遙”功能的縣級調度自動化系統的研發與試點工作?!鞍宋濉逼陂g,強調對農村電網的科學化管理,注重電網改造以安全為中心,以節能為重點。為提高農網裝備水平,制定了農網新設備開發計劃,并在較短的時間內研制了重合器、分段器和熔斷器等21項產品,及時在農網中推廣;縣級電網調度被正式列為國家五級調度組成部分,調度自動化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逐步達到了實用化要求,在縣級電網調度實現科學化管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農網推廣新型節能設備取得了顯著成果,建成10個節電示范縣?!熬盼濉逼陂g,農網技術進步工作被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和實施了《全國農村電網技術改造與技術進步'九五'計劃要點》,重點解決了農網電能損耗高、供電可靠率低、電壓質量差的問題,全面推進了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和農網節電工作。

二、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農網改造綜合效益顯著提高:

1998年,國家提出農網建設與改造工程以后,各地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促進了技術進步工作。到2000年底,全系統已經建設成110kV無人值班變電所805座,35(66)kV無人值班變電所2295座,調度自動化實用化達標縣507個,已有743個縣建立了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有近1000個縣建有電力專用通信網絡,配網自動化和MIS系統也不同程度地得到應用。經過幾年的努力,逐步建成網架比較堅實、布局比較合理的農村電網,電網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供電質量都有較大提高,損耗明顯降低。同時,積極推行變電所無人值班、配網自動化、辦公自動化等,有效地提高了電網的整體裝備水平和電網的自動化管理水平。

在農網改造工程中,各單位推廣應用“四新”項目達60余項。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特點:

(1)是變電所無人值班開始普及。從“九五”開始的農村變電所無人值班建設,已經發展有常規式、小型化和箱式三種方式,每種方式都具有各自的優勢與特點。經過多年實踐,戶外式、小型化、無人值班模式已經體現出應有的優越性。目前農網工程建設改造的變電所大多采用無人值班模式或過渡性方案。

(2)是開關設備逐步實現智能化和無油化。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的油斷路器已被新型帶有自具功能的重合器、分段器所替代,滅弧介質也從多油到少油,并逐漸變成SF6或真空式。既減少了運行維護工作量,又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

(3)是自動化技術有效地提高了電力企業管理水平和對電網的控制能力。調度自動化從“兩遙”逐步擴展到“四遙”,從簡單的變電所監控發展到可以對電網運行進行遠方控制和在線管理;縣級城網配電自動化的建設,實現了對故障段的隔離,提高了電網的供電可靠性;企業MIS系統的建立,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使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了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4)是建設符合我國農村負荷特點的低壓配電臺區。隨著農村配電變壓器更新換代周期的縮短,多年來影響農網線損的64和73系列配電變壓器已經被逐步淘汰,由S7型發展為S9型,現在S11型卷鐵芯變壓器也已開始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此外,非晶態合金變、干式變和全密封變壓器,以其節能、免維護等特點,逐漸在一些地區掛網運行;農村供電方式形成了單相三線和三相四線混合供電方式,朝著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

三、堅持科技創新,進一步提高農網建設水平:

篇3

那么,和以往治療肝癌的常規療法相比較,張清泉教授研創的“肝癌優化綜合治療”新技術有哪些不同?其優點又在哪里呢?下面是張清泉教授的一些體會和經驗總結。

從傳統療法的瑕疵“切入”

據張清泉教授介紹,“優療”研究的創新之處是把從現有治療肝癌的常規技術和肝癌的生物學特性中挑剔出存在的瑕疵與破綻作為“切入”點,以求化解之道。就此,他分5個方面,以縝密的哲理,充分的論點、論據及通俗易懂的常識,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述。

介入化療存在嚴重缺陷。介入化療作為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姑息性治療方法之一,如今已經被研究認識得很透徹。理論上認為,介入化療破壞了血管內膜,栓塞劑阻斷了肝動脈對肝癌的供血供氧,使肝癌生長暫時減慢。盡管開頭幾次治療及前幾個月的臨床癥狀有一定改善,但是由于肝癌周邊分布的動、靜脈交通支仍在源源不斷地供給血液,加上被阻斷的肝動脈1周后可以再流通,實際上很難把肝癌徹底“渴死”、“餓死”。同時化療藥物必然會經過動脈分支流向全肝,造成對正常肝細胞的廣泛損害,反過來加重肝硬化、促使病情惡化。對于少數介入治療“肝臟占位”的病人長期存活的現象,他認為,不排除兩種可能性:一是極個別肝癌單發、肝臟無硬化的病人可以承受反復多次介入治療;二是肝癌的診斷有待商討,除非有可靠的AFP定量上升指標或確切的病理報告,否則必須與肝臟其他良性占位性病變相鑒別。比如炎性假瘤(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單純的肝硬化結節、肝腺瘤(直徑可以超過10厘米)等的B超、CT影像與肝癌圖像別無二致,一般人很難辨別。種種跡象表明:對于單發性中、小肝癌,尤其是合并中、重度肝硬化、適合切除或射頻治療的肝癌,不應把介入治療作為首選和主要治療手段,否則弊大于利;對于肝癌已被切除的病人,更應該嚴格把介入治療列為預防術后復發治療的禁忌,因為介入治療只會造成剩余肝臟十分寶貴的肝細胞被大量地破壞,加重肝硬變,誘發肝功能衰竭,有百害而無一利。

肝癌手術并非完善。張教授說,外科手術治療肝癌存在明顯的局限性,絕非人們想象的那樣,一刀下去就大功告成、所有問題都解決了;對單純手術不應抱過高的期望,因為肝臟切除是一種重復性很強的技巧性勞動,國內外已經很規范、同質化,醫院之間、醫生之間操作程序變化很小,切1個與切10個的區別不是很大,差別只是手術的大小、難易度而已,而共同面對的術后復發問題是一致的、不變的,這一結論已經被全世界證實過千百遍了。他認為外科醫生不能因幾個手術的成功就志得意滿,手術做得越多,越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空虛感、挫折感、愧疚感,幾年以后回頭看看,真正活下來的病人卻沒有幾個。他不甘心拿“手術很成功”來撫慰病人和安慰自己,考慮更多的是怎么樣才能讓病人保全生命、活得長,健康自由、活得好。實際上,切除了癌塊,只能說是邁出了復雜治療鏈中最關鍵的第一步,暫時解除了病人面臨的生命危險,為后續治療奠定了基礎、贏得了時間。而影響肝癌術后復發、轉移的許多因素,尤其是病人自身“癌性體質”潛伏的威脅,完全有賴于第二步,依靠其他的藥物等配套治療加以克服。二者不可缺一,次序也不能錯位,固執、片面地強調任何一半,輕視、忽略、排斥另一半,都有違客觀,不現實,也不可取。

肝門阻斷與輸血隱含巨大風險。張教授發現,肝切除手術中遇到的出血、輸血及肝門部血管阻斷損壞肝功能等所隱含多種巨大的風險,術中、術后隨時都可以降臨。從解剖學角度看,肝臟有3套血管(肝動脈、肝靜脈、門靜脈),是個大血庫。因此,肝切除時通常都要預先阻斷入肝血管的血流,以減少失血。肝門部血管阻斷所致的缺血缺氧時間的長短與肝功能損害的程度呈正比,對肝硬化尤為敏感。盡管阻斷入肝血流的辦法有十幾種,但都需要大量輸血才能完成手術。因此,當血庫出現零庫存或血源供應處于警戒線以下時,當RH陰性稀有血型病人配血困難時,就會發生手術和搶救過程中患者命懸一線的危機險情。不僅如此,輸血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安全(世界上允許一定的漏檢率,我國為3%),誤輸被污染的血液會引起醫源性乙肝、甲肝、丙肝、艾滋病等的傳染。據統計,通過采、供血感染上艾滋病的人,全國有7萬人,山東有739例;某醫院因手術輸血而感染上丙肝者達65人。他們是無辜的,卻要承受世俗的冷漠、歧視,掰著指頭過日子,后患無窮,不堪設想。新的研究表明,輸血(特別是輸陳舊性血)還會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促進肝癌的生長、復發。肝臟手術的最新理念是:肝門部入肝血管阻斷的時間越短越好,不阻斷血流、在不缺血缺氧常態下肝切除最好。不管是從社會、從病人,還是從獻血人、從經濟各個角度考慮,主張能少輸血的盡量少輸,一滴不輸更好。

傳統的化療從理論到方案已經過時。提到國際上公認“化療對肝癌治療效果最差”,張教授說,建立在“以毒攻毒”理論基礎上的大劑量的沖擊化療方案至今仍在沿用。這種治療方法本指望通過加大血管中化學藥物的濃度直接殺絕癌細胞,可化療引起的秀發、翻腸倒胃的惡心及嘔吐、頭疼及頭脹得像爆裂似的嚴重藥物毒副作用,使病人不僅要遭受肉體的痛苦折磨,還要承受心理、心靈上失去人格尊嚴的精神摧殘。不少病人及家人反映:化療是“重受二茬罪”,等于無“密”可保,暗示病人得了絕癥。甚至有些病人化療后病情反而加重,數月、數周、乃至數天便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國外最新的研究報道表明:化療還會大量毀傷大腦神經細胞,導致4/5的病人出現失憶、抑郁癥、間歇性癡呆等“化療腦”的副作用。實際上,病人身上表現出來的藥物中毒癥狀只是冰山一角,更深重的藥毒藥害被抵消化療反應的恩丹西酮、康醛等解抗藥物所掩蓋,遠遠超出正常人體所能承受的生理極限。對肝臟功能的破壞、對機體免疫系統的侵擾和對精神靈魂支柱防線的打擊甚于肝癌本身,是致命性的、不可逆的。化療存在的問題的最根本原因是:幾十年不變、陳舊過時

的理論與方案缺少創新與更替變化。

科學理性地評價肝癌的肝移植。張教授覺得,最能把肝癌治療中存在的問題說清楚的要屬肝移植。一般人認為,將肝癌連同病肝一個細胞不留地切除,換上一個完全健康的異體好肝,就永遠不會再復發、再長出新的肝癌了,因此,許多肝癌患者往往把生存的一線希望寄托在肝移植上??墒聦嵡∏∠喾矗擃惒∪诵g后不僅復發得早、快,而且轉移、擴散得更兇、更廣。據報道,因患中、晚期肝癌而接受肝移植治療的病人,術后絕大多數在1年內復發。在國外,法律上嚴禁為中、晚期肝癌病人做肝移植。為什么?因為這是一個高風險、低回報、嚴肅的科學問題、人道倫理問題。為了保證移植新肝的存活,必須在術中和術后長期應用一些防止新肝排異反應的免疫抑制劑,而這會使全身免疫系統受到藥物的持續壓制,打亂機體內部潛在的隱性致癌因素與自然免疫力之間的生物共生平衡關系。實際上,新肝的存活是以付出犧牲免疫力、肝組織的再生復發為沉重代價的。它明確地告訴我們:一是免疫系統在肝癌的發生、轉移及治療后的復發、擴散中起著非同一般的作用。如果有人某一天把肝移植的免疫抑制問題解決了,那么肝癌的肝移植治療技術就會發生質的飛躍。二是肝癌的病因除了肝臟的硬化、乙肝因素外,還與病人自身個體差異所特有的“癌性體質”,以及許多尚未被科學認知的生物學、免疫學、遺傳學的誘癌因素息息相關。其機理很可能是平時免疫系統對它們就像對外排斥異體肝一樣,對內起著隔離防火墻的作用,一旦免疫系統遭到破壞,處于休眠狀態的致癌因素(像癌干細胞)就會因失去約束而蘇醒,肝癌最惡性的一面便充分暴露出來。而正?!胺前┬泽w質”的單純肝硬化病人在接受肝移植治療后則從來不會發生新的肝癌這種反常現象。所以說,理論與實際早就證明:單就中、晚期肝癌而言,一味地針對肝臟本身的移植治療并非最佳手段。但是它啟迪我們,應加強對肝癌病人全身免疫系統機能研究的力度與深度,以求突破。從“優化綜合治療”的技術創新突破

許多年來,張教授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傳統的肝癌研究通常難以跨越一條深深的人為鴻溝,基礎與臨床脫節,中、西醫互相對立,內、外科條塊分割,化療、放療、介入、中醫藥的各據一方,高科技“刀”更是單槍匹馬。一臺機器一個“中心”,專業越分越細,??圃絼澰蕉啵夹g越趨單一、雷同,整個肝癌診治領域更像盤散沙,專家都是一家之專,學術上的門第之見與隔閡嚴重阻礙了核心技術的創新突破與整體實力的綜合提升。張教授縱覽全局,以超脫的眼光把所有與肝癌有關聯的研究納入到一個整體大框架內進行統觀分析,然后他驚奇地發現,在神秘的面紗下,一條科學上從未被認知的清晰可見的脈絡走向一覽無遺地顯現出來?!?/p>

隨著研究的深入,張教授敏銳地意識到:一是發生肝癌和影響肝癌復發、治療效果的主要原因有5種,即肝硬化、乙肝、癌性體質、免疫力、心理狀態。肝癌實際上是一種病在肝臟,卻與體內多種復雜因素密切相連的“全身性疾病”。二是所有針對肝臟本身肝癌局部的治療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說都是姑息性的,包括外科切除、導管介入(化療、栓塞)、緩釋藥物、乙醇瘤內注射、高科技“刀”(r刀、中子刀、粒子刀、質子刀、諾力刀、亞氦刀、超聲聚焦刀、激光、冷凍、固化、射頻)、熱療、放療(內、外)、肝移植等,因為經過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它們的治療原理其實大同小異,均為機械、物理、高能作用,除了直接針對肝臟局部外,對病人全身內在特有的“癌性體質”及其他隱性致癌因素影響甚微。任憑誰把道理說得多么頭頭是道、天花亂墜,實際情況遠遠不像聽起來那么美妙。三是所有針對肝癌病人全身性的輔助治療方法,如化療、生物免疫、基因藥物、中藥等,在技術療效上都存在不確定及沒有標準可依、效價比低的弱點。四是肝癌治療是一個嚴謹的系統工程,決非靠一兩種技術或藥物就能獨立完成的,必須嚴格指癥范圍,避免走單一治療“萬能”的極端,而應緊密依托科技創新,充分發揮“集成”、“協同”聯合的整體力量,這樣才能達到技術優勢互補的目的,使療效最大化。同時,他還制定出了治療肝癌的五大追求目標:即最大程度地提高切除、破壞原發癌塊的徹底性,兼顧把危害和影響肝硬化的風險降到最低;重組化療新方案,達到高效、平和、人性化;突破免疫增效技術難關;加大中藥的防治比重;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經過艱難的探索努力,張教授終于研創成功以全新理論為基礎、以多項實用性強技術為軸心的肝癌“優療”新方法。它由3部分構成:一是術中“優療”,包括不阻斷人肝血管血流的肝切除技術,肝切除手術不輸血技術,肝切除殘余肝面藥物、高溫特殊處理技術。二是術后“優療”,包括“化療化”新配方(其靈感受啟發于南京一位“海歸”教授的基礎研究新論述,觸類旁通于上世紀70年代農村“赤腳醫師”搶救有機磷農藥中毒的“阿托品化”)。當治療中自然出現他所觀察總結出的5種特有的癥狀表現時效果最佳,而且病人不脫發、不嘔吐,照常進食、自由活動,總共完成6個療程便可終止治療,治療效果與生活質量都非常高。即使晚期病人,“化療化”后進人到臨終期,也較少出現劇痛,不用或少用杜冷丁就能安靜地走完人生;生物免疫增效技術;預防消除腹水技術;“合和散”等。三是集成“優療”,將術中、術后優化精選的各種治療方法進行合理搭配,制定出多種治療預案,實施個性化治療??梢哉f,“優療”是集中西、內、外、前沿交叉學科先進技術之大成的“高科技包”,且是動態的,不斷把過時落后的成分淘汰掉,把新的精華充實進去,以求永葆技術的前瞻性、多樣性、實用性處于領先地位。

張教授搞科研,從來不跟風、不,而是始終立足臨床,多做少說,研以致用。在肝癌“優療”研究的8000多個日日夜夜里,他曾經跑遍山東省各地,到過20多個縣市區、60多個鄉鎮進行病人家訪,采集到2多萬字的第一手資料。這種既有學問又能吃苦、一絲不茍科學求實的精神,特別令人敬佩。像占手術率80%左右,不阻斷入肝血流、高難度的肝切除與術中不輸血技術,肝癌切除后殘余肝面的藥物、高溫特殊處理技術等,可最大程度地保護了肝功能、消除了術后復發的重要隱患,徹底杜絕了乙肝、艾滋病等的傳染??梢姡瑯邮歉闻K手術,技術質量已今非昔比。

不同學科的交融與理論技術的創新

當筆者問到張教授認為自己成功的基本因素是什么時,張教授總結出兩點:一是運氣好,能到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肝膽科,向恩師胡宗澤主任學習,因為胡主任開明厚道、技術精湛、惜才愛才、善于屏障紛擾,在這樣一位可以推心置腹的老師面前,自己甚至連想背信、偏離學術方向的念頭都不忍心有。否則,自己不可能為一項既看不到盡頭,又難卜結果的“優療”研究,與世無爭地置身局外,默默苦守20多年。二是書報看的多。學無止境,而且所

讀文章不只局限于醫學專業,好讀書而不唯書,貴在感悟,重在兼容并蓄??茖W上從來沒有什么一成不變的事物,書念的多,如果張口三句話離不開本本、抬手事事只知道重復前人,隨波逐流,沒有一點突破禁忌、沒有完全屬于自己獨創的東西,那么,即使能堅持埋頭苦干,恐怕也很難體現與醫患雙方,乃至國家命運攸關的核心價值與最大的核心利益。歷史反復告訴我們:創新是書生、學者安身立命之本。創新在哪里?在所有書本上已經明確的標準答案以外。如果缺失了自主、原創,談論領先、發展、抱負,實質上沒有多少意義。

張教授認為,“優療”現在才公布主要有4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像肝癌這種惡性程度極高的腫瘤,全世界拿它都沒辦法,除了技術上創新和治療上精打細算,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唯有拼創新,從難、從嚴創新出超越常規與傳統、出類拔萃的新科技和新療法,才能讓病人治得值。二是科技創新應牢固地樹立一種思想、一個標準,即始終保持科學上的獨立、中立、自主及實用。品質是第一位的,成果要經得起現實、歷史和時間的評說、考問與定論。醫學生態不再是以前的樣子,從長遠看,不管醫改千回百轉走哪一條路,要想變革、進步,就繞不開創新“質量”這道關。三是凡屬醫學上的重大發明、發現,往往都需要連續不斷的全身心投入、至少數十年以上搞研創。在沒有累積大量確切可靠的病例數據、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權衡之前,出于責任和良知,不可輕言成功。四是同許多其他的擁有、向往比較,學識、學問是身內之物,好比書卷氣盛開在心田、童話里的世外桃源,獨自發現科學上的未知和能夠自己主宰呵護它,至高無上,格外值得倍加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