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網絡詐騙范文

時間:2023-11-16 17:51: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如何避免網絡詐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如何避免網絡詐騙

篇1

問:常見的電信詐騙有哪些?

主持人:電信詐騙是指利用電話、短信、互聯網等電信網絡技術實施的詐騙,這既是對犯罪手段的通俗表述,也是法律術語,對其量刑顯著重于一般詐 騙,定罪和證據標準亦有不同,旨在實現從嚴打擊。據分析,電信詐騙的作案手段多元,但同質化現象突出,體現為一段時間內同一類騙局集中涌現,并在2年至3 年內迅速升級迭代。冒充郵政、公檢法機關人員,謊稱賬戶涉及犯罪要求接管型騙局集中出現于2014年至2016年間,冒充熟人借款、冒充銀行卡升級、機票 改簽型等騙局亦有出現;2016年以來,新的流行手段為辦理大額信用卡型詐騙,涉及2個大型犯罪集團。此外,常見的還有辦理大額信用卡型騙局,跨區域作 案,偵查難度大打擊力度重。

問:網絡時代侵犯個人信息有哪些“套路”?

主持人:在網購過程中,很多用戶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套路”,泄露個人信息。信息被泄露者不是被各種電話、短信騷擾,就是可能遭遇電信詐騙、敲詐 勒索等。有的不法分子會以虛假的低價商品做誘餌,以假亂真,步步設坑,只要消費者掃描了已經植入病毒的二維碼,個人信息就會被盜。還有不法分子在網絡后臺 就能獲取用戶銀行卡賬號和密碼,一旦用戶下載了植入惡意程序的軟件,銀行卡里的錢就會“不翼而飛”。公共場所的WiFi安全防護功能比較薄弱,任何用戶名 和密碼都可能成為不法分子盜取的對象,包括網銀、支付賬號和密碼等各種信息。

篇2

 

 

預防網絡詐騙心得體會范文1    隨著互聯網、電信業的不斷發展,近年來,利用電話、短信、網絡等方式進行虛假信息詐騙十分猖獗。今年以來全國范圍電信詐騙金額達到7000億人名幣,詐騙名目繁多,涉案人員眾多。為切實提高廣大學生對網絡、電信詐騙的識別和應對能力,現將有關防止網絡(電信)詐騙的安全知識提醒如下:

   一、網絡詐騙

   1、“網絡釣魚”利用欺騙性電子郵件和偽造的互聯網站進行詐騙活動,作案手法有以下兩種:

   (1)發送電子郵件:以虛假信息引誘用戶中圈套不法分子大量發送欺詐性電子郵件,郵件多以中獎、顧問、對賬等內容引誘用戶在郵件中填入金融賬號和密碼。

   (2)不法分子通過設立假冒銀行網站,當用戶輸入錯誤網址后,就會被引入這個假冒網站,一旦用戶輸入賬號、密碼,這些信息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竊取,賬戶里的存款可能被冒領。此外,犯罪分子通過發送含木馬病毒郵件等方式,把病毒程序置入計算機內,一旦客戶用這種“中毒”的計算機登錄網上銀行,其賬號和密碼也可能被不法分子所竊取,造成資金損失。

   2、網絡購物類詐騙是指在互聯網上因買賣商品而發生的詐騙案件:

   —騙子以未收到貨款或提出要匯款到一定數目方能將以前款項退還等各種理由迫使事主多次匯款。

   —騙子以種種理由拒絕使用網站提供的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比如謊稱“賬戶最近出現故障”或“不使用支付寶,要收手續費,可以再給你算便宜一些”等理由,誘騙事主使用先匯款后交貨的不安全交易方式。

   —騙子用假冒、劣質、低廉的山寨產品冒充名牌商品,事主收貨后連呼上當,叫苦不堪。

   二、冒充熟人詐騙

   部分大學生到異地求學,使得不法分子趁機利用父母的擔心進行一系列違法犯罪活動。騙子自稱是學生的某位老師,常以學生生病,急需住院或手術為由,要求家長匯款。

   冒充QQ好友借錢——騙子使用程序解開用戶密碼,然后張冠李戴冒名頂替向事主的QQ好友借錢,要先與朋友通過打電話等途徑取得聯系,防止被騙。

   三、網上中獎詐騙

   當您登陸QQ或打開郵箱時是否會收到一些來歷不明的中獎提示,不管內容有多么逼真誘人,請您千萬不能相信,更不要按照所謂的咨詢電話或網頁進行查證,否則您將一步步陷入騙局之中。

   四、特別提醒

   面對以上形形的網絡詐騙手段,應該如何有效地識別、應對和防范?別著急,警方給您支招:

   1、不要主動與對方聯系,撥打所謂的咨詢電話,這樣只能使您一步步上鉤。

   2、不要過分依賴網絡,遇到有人借款,要牢記“不決斷晚交錢,睡一覺過一天,再找親人談一談”。

   3、詐騙過程中,犯罪分子往往會利用人的恐慌心理,制造緊張氣氛,不停地變換角色,讓你來不及分辨真假,并催促你辦理。一旦發覺對方可能是騙子,馬上停止匯款,不再繼續交錢,防止擴大損失。

   4、馬上進行舉報,可撥打客服電話、輔導員等向有關部門進行求證或舉報。

   最后提醒大家,不管是現實詐騙還是網絡詐騙,騙子最終的核心或者是共同點都是一個騙字,只要我們多加強預防心理,切實做到“三不一要”:不輕信、不透露、不轉帳;要及時報案。

預防網絡詐騙心得體會范文2    如今電信詐騙的手段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也日新月異,而且防詐騙往往滯后于詐騙手段的更新換代,因此作為銀行一線的工作人員,在此通過一些邏輯小tip提醒廣大群眾,在接到不知名的電話時,應該這樣做:

   1、養成好習慣,如果接到陌生電話,首先看一下是否是外地的,盡量不要去接外地的號碼,尤其是固定電話,如果手機是智能的,請安裝類似360防詐騙的軟件,能夠一定程度上防止已經被舉報過的詐騙電話。

   2、接到任何有公信力的機構電話聲稱您的賬戶或者郵件涉及非法事件的時候,請相信自己,沒有做的事情無須為之擔憂,更加不必相信對方為你著想的不良企圖,任何機構在凍結或者扣劃您的賬戶資金都需要有合法的手續去銀行執行,不需要恐嚇或者表現出一副為您著想的菩薩心腸,現在是法治社會,這些行為都必須有法律依據,相信自己就是最大的盾甲!

   3、接到親朋好友或者師友的電話聲稱手術或者急需借錢的信息或者電話,請務必聯系可以聯系的熟人確認相關事項,詐騙分子往往利用遇到急事或者災禍容易慌亂和擔心的心理進行詐騙,遇事沉著冷靜,不要輕易相信。

   4、偽基站的高度發達使得客戶發生電信詐騙的幾率大大提高,同時作為高度發達的詐騙手段,偽基站的行為往往防不勝防,在這里,如果收到這樣的信息,一定要聯系各大機構公示的客服電話,而不是去聯系偽基站發過來的網址或者聯系電話。 臨柜工作人員在工作時謹記:

   1、合規操作,保護客戶,保護自己,善于觀察,對于邊打電話邊辦理業務的客戶,要適時提醒客戶,盡到工作責任和義務。

   2、定期檢查防詐騙小提示是否放置醒目。

   3、對于匯往外地的客戶尤其要多一個心眼,對于客戶不能說清楚的業務,最好能讓客戶自己打一個電話當場確認。因為我們多一句提醒,客戶就減少一個發生損失的概率,少則幾百,多則上百萬,花費提醒的時間不用兩分鐘,但是這兩分鐘如果有成效的話,減少詐騙的機會成本有可能高達幾百萬之巨。時刻心懷責任,心懷客戶。

預防網絡詐騙心得體會范文3

   20__年5月6日,我們班開展了防詐騙觀影活動。該影片介紹了我們有可能遇到的騙局以及應采取的對應防騙手段為主要內容,提高同學們的防騙意識。 詐騙不僅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它時刻屢次發生我們周圍。因此,我們對這次班會的內容非常認真。我們觀看的影片介紹了詐騙的定義和特點,并且詳細地介紹了許多詐騙手段,如:atm機詐騙,網絡詐騙等。面對這些各式各樣的騙局,我們都不禁提出了疑問。而我們結合圖文和自身收集到的案例向同學們解釋其中的”技竅”后,大家頭上的疑團才開始散開。詐騙可能不是每個人都遇到過的,但是人們在第一次知道這些詐騙手段時的反應還是比較驚恐的。

   高校詐騙案件的預防措施 。大學生受騙上當主要有以下原因:思想單純、防范意識較差,貪圖虛榮、遇事不夠理智,有求于人、交友行事輕率,貪小便宜、急功近利等。因此大學生要做好對校園詐騙的預防就必須做到:

   1、提高防范意識,學會自我保護。大學生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法制和安全教育活動,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貪圖便宜、不謀取私利,不要輕信花言巧語,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況隨便告訴陌生人,以免上當受騙。

   2、交友要謹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

   3、同學之間要相互溝通、相互幫助。在高校,大家向往著同一個學習目標,生活和學習是統一的同步的,同學間、師生間的友誼比什么都珍貴,因此相互間加強溝通、互相幫助,以避免一些傷害。

   4、服從校園管理,自覺遵守校紀校規。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執行有關規定,自覺遵守校紀校規,積極支持有關部門履行管理職能,并努力發揮出自己的應有作用。當前隨著網絡、電信技術的日益飛速發展,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網絡、電信等媒介實施各種詐騙活動,打擊和防范詐騙已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話題,一方面,警方要重拳出擊,打擊不法活動,另一方面,就要靠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努力,提高基本的防范意識和識破詐騙的能力。

篇3

   大學生受騙上當主要有以下原因:思想單純、防范意識較差,貪圖虛榮、遇事不夠理智,有求于人、交友行事輕率,貪小便宜、急功近利等。因此大學生要做好對校園詐騙的預防就必須做到:

   1、提高防范意識,學會自我保護。大學生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法制和安全教育活動,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貪圖便宜、不謀取私利,不要輕信花言巧語,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況隨便告訴陌生人,以免上當受騙。

   2、交友要謹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

   3、同學之間要相互溝通、相互幫助。在高校,大家向往著同一個學習目標,生活和學習是統一的同步的,同學間、師生間的友誼比什么都珍貴,因此相互間加強溝通、互相幫助,以避免一些傷害。

   4、服從校園管理,自覺遵守校紀校規。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執行有關規定,自覺遵守校紀校規,積極支持有關部門履行管理職能,并努力發揮出自己的應有作用。當前隨著網絡、電信技術的日益飛速發展,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網絡、電信等媒介實施各種詐騙活動,打擊和防范詐騙已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話題,一方面,警方要重拳出擊,打擊不法活動,另一方面,就要靠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努力,提高基本的防范意識和識破詐騙的能力。特別是對于我們大學生朋友而言,要學習一定的防范詐騙的基本知識,提高防范詐騙的基本能力,遇到實際問題,忌盲目,多思考,千萬不要被某些假象所迷惑。為了幫助大家識破一些網上和電信詐騙,我們在此整理了一些常見的詐騙類型,供各位大學生朋友們學習參考,實際上詐騙手段雖然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相信各位大學生朋友們,憑借著你們的聰明才智,一定能夠識破這些詐騙伎倆。

   利用銀行卡消費在現代大學生中已經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然而我們對銀行卡的詐騙手段以及網上銀行安全交易問題卻不是很清楚,本次為我們介紹了防銀行卡詐騙對策,安全刷卡消費技巧以及 如何確保網上銀行安全交易,這些知識使我們對銀行卡的使用有了更好的認識。我們都對不法分子的詐騙手段以及應采取的對應防騙手段對策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防騙意識,因此我們在影片中都獲益匪淺。

   防電信詐騙的學習心得感悟

   對虛假鏈接釣魚方式,支付平臺目前采用的“防火墻”有:“時間戳”、確認正確域名、設定交易時間敏感值、核實過濾支付來源的網址等。“‘時間戳’就是,在支付各個環節中都加入時間記錄,當時間間隔超過預設的范圍時,訂單將被判定為無效,無法進行支付,需要重新生成訂單才能完成支付。并且,當支付來源網址與商戶在支付平臺登記的IP不一致時,交易也會被阻止。

   對木馬病毒這種更加隱性而高級的手段,支付平臺一般使用加驗證碼和二次確認等方法,識別人工操作和木馬的機器操作行為。用這樣的方式,雖然用戶的便利性受到影響,但對打擊木馬型釣魚收到了明顯效果。

   所以,網絡買家們在購物時不要埋怨支付平臺一道又一道的繁瑣驗證程序,這些都是他們為了保護你的權益而設置的措施,另外,也要謹慎面對網上的一些低價商品信息,比如免費送,或者價格非常離譜的。特別是非正規網購平臺,有的人通過QQ郵箱發送的鏈接。這里往往包含了一些釣魚鏈接,一旦登陸后輸入了自己的信息,很容易就被盜取了。一般來說選擇正規的電商網購平臺,使用如旺旺這樣的安全聊天工具會好很多。

   另外,網民們也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私人信息,不向他人透露本人證件號碼、賬號、密碼等,盡量避免在網吧等公共場所使用網上電子商務服務。

  防電信詐騙的學習心得感悟

   如今,網絡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成了人們議論的熱點,網絡不僅僅為人們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臺,同時在人們的工作和學習中也起到了一定的幫助。

   一次,地理老師讓我們把作業本上的凌日現象、沖日現象寫出來,可是,這兩個現象在我記憶中我的老師沒教過,怎么辦?正在我感到迷茫的時候,我媽媽到我房間里來了,我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告訴了媽媽,媽媽這時就給我支了一招,她說“網上查呀,你總是玩電腦,怎么就不知道用電腦呢?”媽媽的這句話突然點醒了我,我馬上就上網查了關于這兩個現象,一會兒的時間,我就把這兩個問題解決了。

   網絡給了我知識的補充,使我在不斷進步著。隨著我對網絡的認識不斷增多,網絡改變了我的生活。

   我很喜歡聽歌,聽姐姐她們說,她們小時候家里還買不起電腦呢,她們聽歌都是買幾盒磁帶,拿個錄音機在那兒聽。現在可不一樣了,我只要輕輕的點幾下鼠標,好聽的音樂就來了,而且比姐姐她們小時的那幾盒磁帶的歌曲多多了,而且現在的正版專輯也不便宜,所以用網絡聽歌既方便又便宜,真是一舉兩得。

   網絡再生活中的用處還多者呢,比如查一些旅游景點,可以便于選擇假期的旅游地點;也可以查閱新聞,俗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讓我媽可以在第一時間內了解更多的國內外的事情。所以也可以這樣來解釋網絡:只要你想知道的,網絡就可以告訴你,幫助你。

   當然,沒有一樣東西是十全十美的,網絡也是如此,它就像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雖然網絡對人民來說有很大的益處,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健康的東西,它會把你引領到一個可怕的世界,也讓你無法自拔。

   所以,對于一些不良信息,我們要做到不收不看,不信不傳。因為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所以要時刻警惕,以免上當,只有這樣的網絡才是安全的。

   防電信詐騙的學習心得感悟

   “網絡”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它已經普及了全世界。現在生活中處處可見“低頭族”,人們來到一個地方,第一句話就是“有wifi嗎?”即使是朋友聚會,也是各顧各的手機,在飯店里不是吃飯,而是“吃手機”。人們對網絡系統的依賴大大地超乎了想象,“微信”、“qq”、“網購”……甚至連小學生的作業也是通過網絡。

   網絡無處不在。但是,網絡一旦被壞人利用,麻煩可就大了。

   今天,舅舅在朋友圈上說,他不小心點到一個“釣魚網站”,狡猾的“黑客”通過一個鏈接輕輕松松“拿”走了舅舅2萬元。舅舅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可是又有什么用呢?想必“黑客”一定在享受得手的喜悅吧!我真痛恨這些“黑客”啊!

   新聞也常常報道此類惡性案件,一些詐騙團伙利用網絡的便利性,通過網絡游戲交易、網上中獎等層出不窮的手段,騙取了大量的資金。大明星湯唯都曾經遭遇電信詐騙,被騙走21萬余元。

篇4

【案例】:近期,老劉收到幾條定制某些業務的短信,并附帶一條“如需退訂短信回復‘取消+驗證碼’”的短信,老劉隨后將驗證碼發送出去后,接到短信稱換卡成功,并且手機失去信號。幾個小時后,老劉聯系移動客服起用了新卡,但是發現自己的3張銀行卡及支付寶賬戶幾乎被刷光或被轉賬,損失7萬余元。

【提醒】:北京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總隊的王洋警官解釋,騙子利用了移動公司的一個漏洞,就是自主更換USIM卡業務。這個業務需要一個驗證碼,于是騙子借退訂業務迷惑受害者回復驗證碼到特定的短信端口。受害者以為自己是在退訂業務,實際上已經把最重要的驗證信息給了騙子。經過這些操作,受害者手機上的SIM卡立即失效,一張保留原來號碼的新的SIM卡出現在騙子的手上。這樣,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將關聯過的銀行卡、支付寶等資金賬戶全部修改密碼并進行轉賬或消費了。

雖然騙術不斷更新,但是王洋警官說,生活中遵循一些基本原則,還是可以避免上當的。

1.保護好個人信息的安全,不要在任何地方泄漏包括身份信息,聯系電話,銀行卡信息等,尤其是自己手機收到的實時驗證碼,絕對不要在任何情況下提供給任何人。

2.面對不明網址鏈接,一定要謹慎點擊,因為很多情況下,騙子都是利用釣魚網站或木馬病毒來騙取我們的個人信息的,一旦點擊進去,很可能導致信息泄漏,最終造成銀行卡被盜刷。

3.收到朋友或親屬一些涉及錢的信息,一定要打電話核實,不要盲目轉賬。

篇5

【關鍵詞】網絡犯罪;土耳其警察;國際警務合作

一、進行打擊網絡犯罪國際合作的必要性

1、網絡犯罪類型復雜發案數量逐年攀升。網絡犯罪行為隱蔽性; 跨國犯罪增多; 犯罪結果嚴重性; 侵害權益的綜合性、廣泛性。這些年來, 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在網絡犯罪的懲治和預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并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但是我們需要正視的是, 目前網絡犯罪仍處于高發態勢, 各國政府的措施尚存有一些問題亟待完善。

2、刑事管轄權的沖突不可避免。由于網絡犯罪具有犯罪行為地與犯罪結果地相分離的特征, 因而往往造成國家間刑事管轄權沖突的問題。如某一蠕蟲病毒造成了世界上一半的計算機數據的損壞, 或身處某國的犯罪分子攻擊他國的網絡服務器, 而給第三國造成了損失, 此時應如何確定犯罪地和管轄國?為解決網絡犯罪的刑事管轄權沖突問題,各種新興的管轄權理論也應運而生。

二、現階段網絡犯罪國際合作的不足

1、網絡犯罪的國際合作程度不夠。目前國際反網絡犯罪的合作仍停留于一個較低的層次, 形式十分有限。為尊重各國的司法和便于國際合作的進一步展開, 有必要建立一個以聯合國為主導的國際統一公約以及國際反網絡犯罪的實體機構, 并在其指導和協調下多層面地進行司法協作。以聯合國為主導的反網絡犯罪的統一國際公約亟待確立; 設立反網絡犯罪的國際機構, 為反網絡犯罪國際公約的順利實施提供幫助。

2、沒有足夠重視發揮技術防范的作用。網絡犯罪人往往都精通電腦和網絡技術, 包括安全技術,因而偵查與反偵查、追捕與反追捕的戰斗, 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一種技術的較量。只有搶占技術制高點, 才有可能威懾犯罪, 并對已經實施的犯罪加以有效打擊。

三、完善網絡犯罪的國際合作途徑

1.建立國際互聯網犯罪專門機構。偵破高科技領域的犯罪,必須有掌握高科技知識的人員參與。一些發達國家為打擊此類犯罪,設立了專門機構。我國檢察機關尚處于計算機網絡的起步期,應加快辦公自動化、數據信息化的建設步伐,但僅有計算機網絡的一般應用知識,是難以開展偵破工作的。為了著眼長遠,可在逐步建設多級網絡的同時,在偵查技術部門建立專門的計算機犯罪。

2.完善國際互聯網犯罪治理和控制制度。國際互聯網犯罪治理控制制度與形勢需求不相適應,沒有形成有效的打、防、堵、查機制。改革不適應的執法方法和運作機制,探索互聯網犯罪治理和控制對策。在刑事政策的指導下完善立法,構建科學、合理的控制制度。

3.提高國家涉外刑事管轄效能。國際互聯網犯罪及相關的金融詐騙對我國刑事管轄權有效行使提出了新挑戰。這種犯罪活動不僅破壞了我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往來,也阻礙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有效行使涉外刑事管轄權,能夠依法懲治各種國際犯罪和跨國犯罪的活動,維護我國和國際社會秩序,維護國家的尊嚴,提高我國在國際司法活動中的地位。

四、加拿大打擊網絡詐騙犯罪經驗借鑒

1.土耳其網絡犯罪主要種類

(一)網絡銀行進行詐騙

犯罪分子通常利用誘餌或者其它方式盜竊網絡銀行存取號碼,未經授權進入網絡銀行進行網購,支付費用等,或者利用ATM自動取款機功能,使用被盜者個人信息,從ATM機取款。(二)信用卡進行詐騙犯罪分子或者利用偽造的身份證件向銀行申請信用卡,或者從貨物中獲取信用卡,等到信用卡到期后仍然取款;另外犯罪分子還可通過安裝在自動取款機的攝像頭以及一些解碼設備,竊取信用卡信息,或者從網絡上購買信用卡相關信息等方式再進行信用卡詐騙。(三)虛擬在線商店進行詐騙這種商品的特點就是:商品價格很低,商品不會發給顧客,而且商店只存在特定的時間,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就會迅速消失。顧客如果是通過信用卡完成支付,那么相關信用卡信息將被用來產生另外一張偽造的信用卡,而大多數情況下顧客利用西部聯盟或者速匯金等轉賬業務完成支付。

2.土耳其網絡詐騙調查程序

受害者一旦意識到自己的信用卡被非法使用,首先應立即同銀行或者金融公司取得聯系向金融機構投訴,確認相關交易和買賣(例如信用卡聲明),然后再向警察投訴,并向檢察官辦公室就相關案件給出重要信息。

在土耳其的司法系統中,一旦發生網絡犯罪案件后,像任何其他刑事案件一樣,由檢察官決定刑事案件的偵查,當檢察官做出決定后,警察才開始偵破案件,并從金融機構獲取相關案件信息:如果受害者進行取錢交易,那么警方要獲取相關視頻資料;如果受害者進行買賣交易,那么警方要獲取相關設備的詳細信息;如果受害者通過因特網進行買賣交易,那么警方要獲取相關交易電子設備和IP地址號碼主人的相關信息;如果犯罪跨越國界,需要國際警務合作,那么TNP的Interpol-Europol-Sirene 部門將會和相關部門取得聯系;如果其它國家要求獲得相互間的法律援助以及一些相關信息,那么要向檢察官辦公室提交申請,當PP簽發MLA請求后,這個請求將被提交給相關國家。但是為了確認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地址,僅有IP地址是不夠的。由于訪問因特網服務提供商需要ip地址、時間區域等相關信息,那么從因特網服務提供商就可以獲取用戶的身份和地址信息,以此就可以獲得關于這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官方信息。但是如果ip地址通過無線網可以共享,那么無線網所有可能的用戶都會被牽扯進來,詢問他們對網絡的使用以及和案件有關的一些問題。

為了提高信用卡詐騙案件破案效率,ABCs采取有效的網絡犯罪調查措施:協調地區警察部門及其下屬部門進行網絡犯罪調查,分析重要情報,并將其轉發給相關部門,確定國際犯罪組織間的關系,同國家或者國家間的相關部門進行合作,鼓勵地區警察部門更深入地調查案件以發現這些案件的有組織特性,而不是焦急的等待著將其一網打盡。

【參考文獻】

[1]張雄.網絡上的中國警察[N].新民晚報,2000(2).

[2]張新海.計算機網絡犯罪及其防范[J].政法學刊.20O1(12):16-19.

[3]許秀中.網絡與網絡犯罪[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56-89.

[4]汪劍散.網絡犯罪成因的幾點思考[J].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5):22-26.

篇6

伍佳佳,2012年2月考入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荊楚網,分配到總編室工作,2015 年調入新成立的頻道編輯部,任部門副主任至今,兼任湖北日報新媒體集團第三支部組織委員。截至目前,“拆二代辦養老院”等新聞作品在全國獲得較大影響。先后獲得湖北新聞獎一等獎(集體),湖北網絡宣傳好作品獎,湖北日報傳媒年度好新聞二等獎、月度好新聞獎,荊楚網好稿獎二等獎等多項;2014年獲得湖北日報新媒體集團最佳新銳獎、2015年獲得湖北日報新媒體集團明星人物獎、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先進個人”稱號。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個人信息在多平臺交互使用中,形成了一種不可逆的累積過程。個人信息泄露,導致關聯危機發生,而電信詐騙就是最為嚴重的一類。打擊電信詐騙,一直被認為是公安機關的使命,然而,在愈打愈烈的情況下,有必要跳出傳統的邏輯分析框架,重新厘清電信詐騙與信息安全之間的邏輯關系,轉變單一主體破解難題的狹隘空間,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社會化治理模式,從而形成“安全為人民,安全靠人民”的良性社會生態。

[關鍵詞]電信詐騙 社會化治理 信息安全 全民參與

據新華社報道,2015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立電信詐騙案件59萬起,同比上升32.5%,造成經濟損失222億元。2016年1月至7月,全國共立電信詐騙案件35.5萬起,同比上升36.4%,造成損失114.2億元。電信網詐騙已成為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毒瘤”。如何根除電信詐騙這一社會“頑疾”,成為當前一道亟待解決的社會難題。

一、電信詐騙的社會化治理:一種有效的治理模式

社會本質上是一個開放演進、具有耦合作用和適應性的復雜網絡系統,在這個龐雜的系統內,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需要及時予以疏導、縫合。在傳統的觀念里,社會治理政府主導是主流。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一些錯綜復雜的問題不斷涌現,單靠線性管理模式很難快速給出有效應對方案。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的治理模式。

1.電信詐騙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治理模式的多元。

電信詐騙是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手段,盜用個人信息,騙取錢財。其借助的是電信、互聯網等技術,在實名制還未全面普及的情況下,其手段還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它有別于普通的詐騙,普通詐騙的受害方與施害方是可視或者可識別的。電信詐騙既關涉電信企業,又與銀行有一定的黏度,受害人一旦報案,又牽涉到公安機關。假若受害人身份特殊,譬如學生,又牽涉了教育部門。因此,電信詐騙是一種關乎全民的社會化結構關系。這種關系決定了其參與主體的多元化。

2.多主體合作是治理電信詐騙的最佳選擇。

多主體合作共治是當代公共治理理論中較為核心的機制建構與制度設計。具體就電信詐騙而言,其問題的復雜性,使得單一行動或者決策失效。電信詐騙與當前互聯網技術緊密相連,需要專門的互聯網技術手段、偵查辦法、防騙宣傳、輿論監督等共同作用。而關聯主體的廣泛參與,有利于快速補位,使得失序的社會關系逐漸回歸本位。

多主體合作需要價值觀的引導與重塑,需要構建利益趨同的參與機制,需要共享治理成果。電信詐騙作為全社會識別度較高的問題,亟需整合社會資源,多主體互動,以實現社會秩序良好。

二、電信詐騙社會化治理的體系構建

合作協商治理是現代社會治理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治理主體由政府 “本位”向多元轉化。電信詐騙作為社會治理中的特定問題,除國家和政府外,還應吸納社會團體、行業組織、社會群體等力量共同參與。這種新型的社會聯動關系,需要一套完整的體系將其統一。構建這樣的內容體系,至少需要符合三大要素。

1.全民參與:培育多元化的治理主體。

《2016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顯示,54%的網民認為個人信息泄露情況嚴重,84%的網民曾親身感受到因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不良影響。根據這份民意調查,不難看出,民眾對于信息安全的關注度空前,個人信息保護刻不容緩。而2016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主題為“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也旨在呼吁全民參與網絡安全建設。

除了民眾參與,政府相關部門也應積極參與。早在2015年6月,國務院建立由公安部牽頭,包括、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23個部門和單位參與的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這一多部門參與的形式,高效,且能形成驚人威懾力。

此外,媒體也應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將電信詐騙作為一項長期的報道工程來建設。遇到重大電信詐騙案件,要做好議程設置,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有針對性的傳播。再者,與電信詐騙相關的企業,因業務原因,天然掌握用戶信息,更應積極參與到保護個人信息的行列中來。

2.成果共享:治理電信詐騙的終極目標。

任何治理體系的構建,落腳點不僅僅是解決問題,還在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成果要全民共享,切忌人為制造壁壘。否則,會損害到因共同的目標形成的利益聯盟。利益共享的更高層級是服務增效。具體就治理電信詐騙而言,無論是政府部門,電信企業,銀行等,在協助解決問題的同時,要提高服務水準,提升技術安全級別。以民生為向度的服務供給,是實現各自利益最大化的最好路徑。

譬如銀監會與公安部研究制定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案件凍結資金返還若干規定》,就明確要求公安機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已查明的凍結資金及時返還受害群眾,同時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辦理返還應在三個工作日內辦理完畢,不得,收取任何費用,這就是典型的成果共享。

三、電信詐騙社會化治理的實踐推進

電信詐騙是社會“頑疾”,治理起來必然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社會化治理體系的構建,最終還是要通過實踐去推進。除了理論上行之有效的體系構建之外,還需要從技術、管理、立法和輿論監督等多個具體層面著手。

1.技術引領:大數據、實名認證等實時反饋。

電信詐騙寄生于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技術,那么,回歸到技術本身,能否通過更為先進的技術來阻斷已經出現的問題?實際上,很多監管難題都是依托技術進步才找到了解決之道。治理電信詐騙,離不開以信息化治理為基礎的技術支撐。

譬如,據廣州日報報道,中國移動內蒙古有限公司研發了“詐騙電話預警系統”,當用戶接聽或撥打疑似涉騙號碼時,用戶的手機屏幕就會同步顯示該號碼已被標記為詐騙電話,提醒用戶謹慎接聽。這種利用大數據技術手段從側面打擊電信詐騙,見效快、成本低、效率高。

再者,電信、銀行等,要加快推進實名認證。進一步完善身份信息和證件核驗技術手段。同時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深化實名認證,讓多重驗證聚力,確保個人信息安全。實名制只是準入,之后還需要企業引入并匿名技術、數據泄露保護模型技術,此外,還需要不斷升級業務系統,防止黑客攻擊。

2.法律保障: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規無縫銜接。

我國目前還沒有《個人信息保護法》,因此,有必要針對電信詐騙,構建立法、執法、司法三位一體的法律框架體系。建議根據我國國情,盡早推出《個人信息保護條例》,明確個人信息的保護類別,保護措施等。設置專門行政機關來保護個人信息,賦予其行政處罰權。同時,將個人信息侵權案件納入各級人民法院民事受案范圍,并制定配套的民事賠償制度等。立法、執法、司法無縫銜接,才能確保與電信詐騙相關的違法行為,有法可依,違法必究。

3.輿論監督:媒體作為與公眾參與合力推動。

電信詐騙的社會化治理,還需要引入媒體和社會輿論監督機制。媒體作為輿論監督的主體之一,理應時刻以民生為本。電信詐騙作為危害社會的毒瘤,媒體作為社會的“眼睛”,要敢于對于個別政府部門不作為,電信企業、銀行等不作為,予以曝光,督促其積極作為,共同給力,解決民生頑疾。

媒體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就電信詐騙中的熱點,做好議程設置。此外,可以設計專門的防騙APP,開辟專門的通道,收集線索。還可以開辟舉報平臺,政風行風熱線,鼓勵公眾參與。在傳播方式上,可以采取分類傳播,定向傳播,譬如,可以與高校合作,社區合作,制定針對特定人群的防騙報道、防騙常識等。還可以及時引導輿論,避免因個別案例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恐慌。

治理電信詐騙還需要在實踐中摸索,社會問題通過社會化治理模式,必然會得到有效解決。只是在這個尋求解決過程中,需要多方主體參與,達成共識。

注釋:

[1]謝宗曉、林潤輝、王興起:《用戶參與對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影響――多重中介方法》,《管理科學》2013年3期

[2]林元慶:《電子商務環境下客戶信息安全問題研究》,《現代商貿工業》2016年4期

[3]王菲菲:《公民意識和網絡輿論監督――兼論網絡輿論監督影響力》,《新聞前哨》2010年1期

[4]章海寧:《關于網絡通訊中信息安全的保障研究》,《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年13期

[5]葛磊:《電信詐騙罪立法問題研究》,《河北法學》2012年2期

[6]謝連觶骸兜縲耪┢的防控體系研究》,《法制與社會》2011年14期

【網友熱議】

高霞:徐玉玉事件側面凸顯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方面還存在漏洞。該事件之所以能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一方面在于其準大學生的特殊身份,另一方面則是作為貧困家庭,其生命的隕落,引起廣泛的同情。希望悲劇不再重演,所有與之相關的部門能夠從這一事件中看到切實的社會管理、公民教育、福利供給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綜合措施,不斷加以完善。

李歡:電信詐騙、騷擾、推銷是信息時代的切膚之痛,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經歷,只是有的人警惕性強,置之不理,而有的人因為疏忽,上當受騙。徐玉玉事件,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信息安全,越來越多的網民通過社交平臺痛陳遭遇,要求徹查電信詐騙,肅清通訊環境,這對于信息安全相關措施、政策法規的出臺是一個很大的觸動。

楊虹磊:電話詐騙案發生后,一些專家總是提醒人們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誠然,個人防范固然重要,但如果本可以從源頭上就堵住電信詐騙,問題就能從根源上得到解決。因此,單純的呼吁人們提高警惕來應付日益多變的各類詐騙,這無疑是社會的一種悲哀,也會進一步稀釋社會信任度。所以,面對屢禁不絕,越來越猖獗的電話詐騙案,需要制定法律,來進行更細致的指導和規約。

李克偉:如果說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提高人們警惕心和識騙防騙能力,形成長效機制,可讓電話騷擾、電信詐騙無機可乘,那杜絕提供平臺載體,斬斷依附于電信平臺的各種灰色“利益鏈條”,避免電話騷擾詐騙恣意橫行,更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唯有建章立制,依法確立電信企業兜底責任,對電話騷擾詐騙造成的消費者損害,進行違約賠償或者連帶責任先行賠付,甚至依法進行刑事追責,才能真正起到震懾促動效應,倒逼電信企業提升自律、服務和質量意識,堵住電信運營管理“漏洞”,進而有效防范電信騷擾詐騙愈演愈烈,有效保障人們的正常通訊權利,維護好健康安全有序的通信消費環境。

景純:徐玉玉事件雖然是發生在山東省,但是湖北的媒體也應該緊跟熱點,結合本地實際,采訪本地受騙者案例,再找專家給予指導,或者通過深度報道做調查和對策,或者通過微信、微博、專版等形式介紹防騙知識。紙媒可以宣傳一些網絡安全典型,做防騙知識小貼士等;網媒可以通過訪談、漫畫、動畫、H5等形式提醒大眾提高安全意識。如果可行的話,也可以開發防騙APP。

篇7

一、新型金融犯罪和傳統金融犯罪的關系及區別

新型金融犯罪的概念。所謂“新型”,是相對于《刑法》分則第三章第四節、第五節、特別刑法、附屬刑法中所禁止的,或與這些被禁止的金融犯罪行為相類似的,嚴重破壞金融秩序的行為而言的,即是指當前的金融犯罪具有與以前傳統金融犯罪所不同的新的因素。這些新的因素大體上可歸納為犯罪手段、犯罪對象、犯罪客體等方面,成為新型的金融犯罪。新型金融犯罪與傳統金融犯罪的關系。新型金融犯罪是社會經濟高度現代化、高度社會分工下呈市場化、商品化的條件下,隨著現代經濟秩序、經濟制度的建立而產生的一類經濟犯罪。新型金融只能存在于經濟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而傳統的金融犯罪既存在于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也可存在于計劃經濟形態的社會。兩者區別在于:1、犯罪主體不同。傳統金融犯罪的犯罪主體大多為自然人,而且犯罪主體不需要有什么特殊的身份條件。而新型金融犯罪的犯罪主體既可以是單位,也可以是個人,而且犯罪主體大多需具有特殊的身份條件,屬于智能犯罪、職業上的犯罪。2、違法結構模式不同。傳統金融犯罪大多屬于自然犯,也即其犯罪之惡是人們通過社會常識和倫理道德就可以評價的;而新型的金融犯罪其違法行為并不是通過其自身行為本身所體現出來或所具有的,而是由于法律法規規定該行為是違法行為而具有的。3、社會危害程度不同。傳統金融犯罪行為往往不直接涉及社會的經濟活動和經濟秩序,社會危害程度相對較低;而新型金融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及其后果具有延伸性和擴散性,即是其社會危害程度嚴重性的體現。

二、當前新型金融犯罪的特點及主要表現形式

當前,新類型的金融犯罪形式多樣,以利用計算機和網絡對金融機構進行侵害的新類型犯罪和金融詐騙犯罪中信用卡詐騙、貸款詐騙為例,即可以看出新型金融犯罪的特點。

1、利用計算機和網絡的金融犯罪。此類犯罪因涉及計算機及網絡工具的運用,外在形態呈現智能性、隱蔽性、瞬時性、連續性等特征,加上由于網絡的存在,利用計算機和網絡為工具實施的金融犯罪活動具有國際化的特點,超越傳統上以國家主權為基礎的司法管轄。主要表現一是非法進入銀行計算機網絡系統盜取銀行資金或對計算機系統造成損害。犯罪分子利用網絡固有的缺陷和管理疏漏侵入其內部,通過篡改數據等方式將銀行的資金占為己有。二是截獲銀行和客戶之間交流的有關信息,直接在賬戶間非法劃撥錢款。三是偽造或變造金融憑證實施經濟犯罪。利用計算機偽造或修改的存折、對帳單等金融憑證仿真度高,進而實施金融詐騙已經成為新的犯罪熱點。

2、利用信用卡詐騙犯罪。常人往往覺得信用卡作為支付工具,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增加了安全性。其實恰恰相反。業內人士指出在我國信用卡使用還存在很多技術上、管理上的缺陷,給犯罪分子造成可乘之機。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冒用他人同時遺失的信用卡、身份證進行詐騙;或冒用騙取或代人保管的信用卡進行詐騙。或者使用假身份證、假工作證辦理信用卡進行惡意透支;或使用偽造信用卡進行詐騙。

3、利用貸款渠道的詐騙犯罪。國內的改革開放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追求舒適、時尚、高品質的生活已成為時展的趨勢和潮流。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已成為新的消費理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步確立和金融機構的改革又為這一理念的實現提供了便捷。車輛、房屋等個人綜合消費貸款的應運而生在繁榮市場、活躍經濟的同時也為違法犯罪分子所覬覦,出現了貸款詐騙數量劇增、手法更新、隱患陡增的態勢,有的偽造二手車價格評估結論書,高估高貸;有的虛報個人收入,編造還貸能力,達到惡意騙取貸款的目的;有的以合法的中介身份作掩護,如以“投資咨詢服務公司”等合法身份為掩護招搖撞騙,通常為甲地注冊,乙地作案,一旦得逞,或藏匿或逃遁,以逃避打擊,或者重新注冊,繼續蒙騙作惡,危害社會;有的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詐騙貸款;有的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超出抵押物價值擔保詐騙貸款。

三、新型金融犯罪的防范對策

新型金融犯罪的防范對策應根據其產生的原因、規律、特點對“癥”下藥,把各條戰線、各個單位和各方面的力量組織起來,多角度、多渠道、多層面地防治金融犯罪的發生。

(一)加強金融機構和司法機關的協作。就現狀而言,金融部門和司法機關做了許多工作和努力,但金融機構在管理和制度方面還存在著不少的疏漏和缺失。同時,有的金融機構片面考慮本部門的局部利益,發現金融犯罪往往息事寧人、急于遮丑的做法更加導致打擊不力。假如能加強預防,并在一旦發現資金被騙就立即報案,則是減少或追回資金損失的最有效途徑。所以,為了從整體上預防金融犯罪,各地應組織由公安、檢察、法院、司法、金融部門和專家組成預防金融犯罪小組,研究各類金融犯罪發生的規律,提出預防對策,對有效預防金融犯罪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金融單位應強化監管力度,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加強管理工作,堵塞工作上的漏洞。制度管理混亂必將給金融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如一些金融部門無章可循、有章不循,管理疏松,公章、私章隨處亂放,票據票證無人專管,定期結算走過場,對于貸款不調查不核實,亂批亂貸,導致金融犯罪的發生。因此,金融單位應注意從制度上堵塞漏洞,及時建章立制,改變各項工作制度不健全、管理較混亂的狀況。

(三)加強對金融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開展崗位練兵。除了進行政治教育、執業道德、遵紀守法教育外,還要經常加強業務專業知識的培訓與教育,積極倡導愛崗敬業精神,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切合實際的培訓比武,不斷提高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和專業技能水平,增強其工作責任心和警惕性,形成全員防范的戰線,適應社會轉型和經濟工作調整的形勢需要,使防范始終處于主動地位。

篇8

網絡購物,難免遇到騙子網站,如何提早辨別?

網絡購物的防騙技巧,淘寶網防騙常識,

>> 安全網購 騙子網站早看清 重點安全網站服務防護 實現安全網站的SSL理論與實踐 如何安全網上購藥 老人家如何安全網購? 電商大佬攜手宣言“安全網購” 基于ASP.NET技術的安全網站設計 基于平臺的安全網站編程技術 細查“安全網” 安全網 2012年中國云安全網站保護領域三大品牌大測評 首都密織安全網 駕好職場安全網 構筑安全網底 1號店聯手360推出安全網購等 社會安全網建設研究 筑牢內控安全網 編織寧波農村社會“安全網” 構建農村醫療安全網 方正VPN安全網關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介紹。

網絡購物在國外早已普及,在我國則剛剛起步。相信很多網蟲都有網上購物被騙的經歷,如何避免上當受騙?不要等到被騙了你才知道它是個騙子網站,其實大可以提前預知,早早看清真偽。

網址域名,查根究底看明白

首先接觸的就是網站地址,很多購物網站都會進行天花亂墜的宣傳,怎么才能通過網址查看真假?

借助whois.sc/查詢域名注冊信息。在上述網址輸入某貌似著名IT網站的網址查詢后,可以看到該網站是2008年5月份注冊,另外還有注冊人等其他信息(見圖1)。作為一家知名IT網站,顯然不可能在今年5月份才注冊,而且注冊公司和網站名稱沒有任何關系,基本上可以斷定這是一個假冒網站。

認證查詢,權威檢驗識真偽

根據國家《互聯網管理辦法》規定,經營性網站必須辦理ICP認證。正規的購物網站在首頁下方都會有ICP證。一般詐騙網站則沒有,或者提供虛假ICP證和紅盾標志。

先通過網站的“關于我們”鏈接,查看網站相關信息,如注冊公司或法人等。接著登錄/CX/main.jsp,輸入網站名稱、域名、許可證號等進行查詢。如果查詢到的備案信息,和網站提供信息不符就要引起注意了。(福建/俞木發)

火速

鏈接

想知道淘寶網買衣服的技巧,所謂的外貿原單是不是假貨?請到今年第5期42頁的《向穿衣達人取經 現學現買》一文查看。

小提示

北京、上海等地的經營性網站,要求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注冊,首頁顯示為紅盾標記。可以通過點擊網站首頁下方的工商紅盾標志進入查詢。

淘寶網防騙常識

1.如果你是個網購菜鳥,對網購還不是非常了解,建議找信譽高的買家購買商品。或者是淘寶置頂的商家,這樣的商家不會為了一時的利益而去欺騙人。

篇9

關鍵詞:大學生 電子產品 網絡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036-01

隨著電子產品種類的增多和產品價格的急速下降,大學生已經成為一個特殊的電子消費群體。手機,電腦,音樂播放器等電子產品如今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標準配置,上網,聽MP3,玩手機,是大學校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在這些電子產品和網絡上花費過多時間和投放過多精力,對學生身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覷。

1 電子產品及網絡濫用影響在校大學生身心健康

1.1影響身體健康

在電腦前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前傾坐姿極易導致頸椎病變。由于脊椎神經受壓,嚴重者更會導致心肺等各器官功能不斷衰退。接觸和使用電腦的時間越久,對人體所產生的輻射越強,會導致內分泌功能發生紊亂。

長時間聽耳機,易造成聽覺疲勞,還會造成一些全身性的不良影響;一些學生還會出現頭暈腦漲,注意力不易集中,思維和反應的靈敏性以及記憶力減退,還會變得煩躁不安、缺乏耐心。戴耳機騎車更會嚴重影響到自己和他人的交通安全。

1.2資源浪費,攀比成風

大學生的電子產品消費行為表現出過度消費的傾向,尤其是對高檔電子產品的過度和非理性消費問題。隨著社會上電子產品種類的增多和產品價格的下調,大學生已經成為電腦、手機、數碼相機和MP3等電子產品的主流消費群體。據調查統計,購買MP3產品的顧客中,大學生群體約占68%,其他群體僅占32%。[1]而當下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步伐不斷加快,在學生群體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資源浪費和相互攀比的現象。在校大學生大多經濟不能獨立,攀比消費無疑會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自身的心理壓力。

1.3削弱學生的交流能力

網絡人際交往使大學生人際交往暴露了越來越多的新問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學生現實人際交往的能力,進而可能引發一系列的心理問題。[2]網絡身份的掩護可以弱化現實中存在的差距,使人表現出不為身邊人所察覺的一面。然而網絡上找到的自信心,并不足以應對現實人際交往中遇到的問題,這就造成了部分學生對現實客觀環境的逃避。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同學較之面對面傾談,更愿意選擇網絡交流,甚至完全依賴網絡交流。在網上與陌生人侃侃而談,在現實生活中卻表現出自閉和不信任。

1.4精神鴉片考驗自制力

由于青少年所特有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與自控能力相消長,一旦沉迷于網絡即會產生愈來愈強烈的心理依賴和反復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時便出現情緒煩躁、抑郁等癥狀。這種成癮癥狀的特征,被稱為“電子海洛因”[3]。上網成癮和坐臥不離手機的習慣考驗著許多在校學生的自制力。作息時間混亂,不能及時完成學習任務,甚至導致缺課掛科,是大多數沉迷上網的在校大學生面臨壓力的來源。

1.5不良信息,網絡暴力和詐騙的危險因素

在匿名的環境中,有無需負責的心理暗示下,第一時間用情緒代替理性。目前國內在網絡安全上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網絡暴力事件層出不窮,有些事件后果令人觸目驚心。在校大學生由于社會經驗尚淺,敏感脆弱易沖動,容易激怒,容易受到蠱惑和誘惑,更容易成為網絡暴力和詐騙的受害者。

2 如何控制濫用網絡和電子產品的危害

控制濫用網絡和電子產品的危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家庭教育

保證到位的關愛,在學生遇到困惑時不缺失可以溝通的對象。

2.2學校教育

引導學生關心社會,了解和關心現實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在即將走上社會之際,完善自我的人際交流能力,引導學生構建健康和諧的社會人際關系,保持對生活的熱忱。鼓勵學生通過自己明亮的眼睛和聰慧的耳朵去觀察真正的生活,通過親身接觸和主動思考來切實地體驗人生,獲得切身的體驗。

2.3學生進行自我修養與完善

明確理想,強調責任感。關心自己:自我保護。放下手機,離開電腦,走近自然,豐富大學生活。

在校大學生要學會經營自己的健康和精力,而不是肆意揮霍。放下手機,離開電腦,走進自然和現實生活中去,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

長遠目標的確立,有助于學生評判自我的行為,增加自我約束力。同時要自省自查,明確社會責任與家庭責任。

2.4社會督導

社會保障網絡安全,培養新時期新形勢下的網絡公共道德。當今社會,網絡已經不可避免地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對于在校大學生,網絡更是他們了解和認識社會的重要窗口。保障網絡安全,凈化網絡環境,從教育的立場來說,是關系著社會教育成敗的關鍵。

我國古人曾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電子產品和網絡大大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擴開我們的視野,打開了我們的學習通道和新的學習方法和獲取信息的途徑。如何“善假于物”,使之成為學習和職業規劃的助力,是需要家庭,社會,高校教育者與在校大學生共同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馬波,劉永智,張慶松.電子產品的消費對大學生消費觀的影響及引導[J].中國商貿.2011年第9期.

篇10

關鍵詞:網絡傳播 負面影響 應對策略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成為對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影響最深、最廣的新型傳播系統和聯系紐帶。目前,我國的網民規模超過3.38億,手機上網用戶超過1.5億,網絡購物用戶達8788萬。在現實生活中,有人將是否會使用網絡作為判斷一個人能否跟上時代潮流的依據。網絡傳播如此深遠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認知方式和交往方式,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應對網絡傳播的負面影響,揚長避短,為我所用,是更加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必然要求。

網絡傳播的特征

虛擬性。現實傳播中可聽、可視、可觸摸的語言、表情、姿態,在網絡里變得模糊不清。網絡構成了一個虛擬世界,打破了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界限,折射著虛幻、模糊、變形甚至扭曲的現實社會鏡像。人們可以忘記現實的自我,進入網絡里的不同角色,在這個虛擬世界里,享受現實生活中體驗不到的虛擬感覺,滿足一種全新的、刺激的、自由的感覺。傳統的思維觀念、價值取向在網絡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顛覆、解構與重新組合,責任與自由、真我與假我,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顯得不再那么涇渭分明。

即時性。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使現實社會的傳播變得如此便捷。大到國際、國家大事,小到生活中雞毛蒜皮的瑣事,都能夠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網絡上,并可以實現即時更新。原先人們通過傳統媒體幾天之后才能了解到的信息,通過網絡幾分鐘就能知曉,而且可以了解到通過其他途徑無法了解到的細節。人們通過網絡傳遞信息是如此之快,無論是相隔千山萬水,只要鼠標一點,信息就會發送到千里之外。

隱匿性。無所不能的網絡如同巨大的海洋,覆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看似平靜的網絡海平面下面,到底隱藏著什么,人們可能不得而知。在網絡里,溝通雙方的年齡、性別、地位、角色等信息只是靠一些單純的文本和對方的自我表述,在受眾的腦海中產生虛幻的影像,給溝通雙方的交流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互動性。傳統的傳播方式,除了當面交流等形式外,較難實現即時的互動傳播。如,讀報需要考慮報紙編輯和印制的時間,而且人們讀報之后的感受到底是什么,發行報紙的人員可能很難知曉。而網絡使互動的溝通與傳播成為可能。通過聊天室,可以進行即時交流;通過新聞跟帖,可以及時表達自己對新聞事件的看法;發送電子郵件,對方可以隨時在線接收和回復;登錄游戲網站,在不同地域的人可以一起下棋,享受游戲的樂趣。尤其是一些網絡溝通軟件的開發,使得上百人群體的即時溝通與傳播成為可能。

開放性。網絡是一個開放性的平臺,在全球各地,所有的人都可以通過這個開放的網絡平臺共享信息資源。無論是官員還是平民、老人還是孩童,任何人都可以登錄網絡,瀏覽網絡資源,相關信息,發表對某事的見解。在網絡上,不同國家、民族、區域的人都可以進行交流;不同的思想、觀念、文化都可以進行碰撞;不同的知識、信息、資訊都可以在網絡的海洋里沉浮,或被拾取、或被利用、或被淹沒。

連鎖性。以數碼形式為存儲的網絡信息不受傳統物質載體的限制,通過超文本鏈接方式提供信息,使網絡成為“一部永遠寫不完、讀不完的大書”,徹底打亂了傳統的閱讀習慣,消解了閱讀的中心。當人們登錄網絡的時候,大量的相關文本鏈接以及吸引人眼球的廣告,會使人陷入閱讀的“沼澤”。此外,網絡溝通的連鎖性還體現在,某一網絡信息或網絡事件,可能會在某一群體甚至不同群體之間產生連鎖反應,引起擴散甚至放大效應。

網絡傳播的負面影響

與傳統的媒體相比,網絡傳播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例如:網絡資源豐富,獲取信息便捷,溝通交流方便,有利于文化融合。然而,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些負面影響。

垃圾信息泛濫。網絡的公開性和進入門檻較低、審查制度不嚴、監管機制缺失等因素,造成網絡信息泛濫甚至成災。一個網頁上會強加許多無用甚至無聊的信息;電子郵箱里每天會收到很多垃圾郵件;在網上搜索一個信息,會出現成千上萬個搜索結果,而且很多時候對同一事物的描述并不一致。網絡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帶來了內容良莠不齊、信息泥沙俱下等問題。除了網絡產生的很多“文化泡沫”、“文化垃圾”之外,還滋生了很多低俗、庸俗的文化成分。如果缺乏正確的甄別和判斷,人們在復雜的信息面前會顯得無所適從。

使人際關系疏遠。隨著互聯網對人們生活的日益滲透,當人們感覺通過互聯網的溝通像“地球村”一樣便捷的同時,互聯網給人們帶來的社會距離卻在逐漸增大。長期生活在網絡社會中的人習慣于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反而會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變淡,在現實社會中的溝通遇到障礙。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調查顯示,2009年感覺到互聯網減少了其與家人相處時間的網民比2008年攀升5.4個百分點,由于使用互聯網感覺更孤單的網民比2008年增加2.1個百分點。有人因迷戀網絡而患上了“孤僻癥”。

導致上網成癮。由于長期上網,會使人對網絡產生一種依賴,久而久之便會成癮。有的人沉溺網絡,連續幾天甚至十幾天不出網吧半步。尤其是一些自控能力比較弱的中學生,一旦沉溺網絡,往往不能自拔,導致情緒低落、食欲不振、精神空虛、學業荒廢。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調查顯示,我國77.5%的網民覺得生活中離不開互聯網;16.4%的網民表示一天不上網就感覺難受;17.4%的網民覺得與現實社會相比,更愿意待在網上,平均每6個網民里就有1個有上網成癮的傾向。

產生網上詐騙。網絡的虛擬性和隱匿性的特點,使人們對網絡上的一些虛假信息很難作出正確的判斷,一些人利用在線匿名的手段,騙取他人信任,設置陷阱,實施詐騙。因輕信網上信息被騙錢財、因輕信網友身份與其會面被搶劫、因上網不慎被黑客攻擊使賬號丟失、因上釣魚網站而中招被騙等案例時有發生。盡管人們對網上信息有一定的防御心理,但由于網絡的隱匿性,再加上網上詐騙手段不斷翻新,人們防不勝防,很多人落入網絡詐騙的陷阱。

形成網絡暴力。人們通過網絡可以宣泄自己的壓力和不滿,但是也容易產生污蔑、辱罵、人身攻擊的不良行徑。一旦這種不良行徑得到網絡的助推力,很容易升級成網絡暴力行為。因網上言論不和而爭吵導致雙方人身傷害的事情曾有發生。網絡“人肉搜索”等行為在揭示了一些丑惡現象的同時,也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做出危害社會的事情。

助長無政府主義滋生。在網絡中,網民的身份和地位都是平等的。網絡儼然一個無政府的社會,沒有誰是權威,沒有誰是主導,也不存在對人們的言行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體系。在網上,誰都可以暢所欲言,誰都可以對某件事情指手畫腳。這極易導致人們的道德意識弱化、責任意識淡薄、無政府主義滋生。而一旦這種無政府的意識和行為折射或浸透到現實社會生活中,極易導致主流意識形態的消解和核心價值觀念的削弱,不利于社會的發展和穩定。

網絡傳播的應對策略

網絡終究是一種傳播的平臺和工具。從國家的角度看,應該加強監管和疏導,依法管網,健全控制,實現網絡傳播的良性發展。從網民個體來看,在網絡傳播中,如果能摒棄負面影響,發揮其正向功能,以積極的心態上網,使其為我所用,那么,不僅會對個體的成長與發展有幫助,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與穩定都是有益的。

將網絡作為學習的平臺。要樹立網絡為工作、學習、生活服務的理念,利用好網絡信息寶庫,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為我所用,而不是僅僅將網絡作為游戲娛樂、休閑消遣的依托。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學習意識與狀況比較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學生在學習中對電腦的使用遠低于其他三國。這說明我們在教育青少年如何將網絡作為學習的工具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將網絡作為交流的工具。網絡提供了更先進、更便捷、更有效的傳播方式,我們要學會利用網絡,傳遞和獲取各種有價值的信息。要堅持網上網下相結合,提高傳播的效率。國家和政府應對網絡傳播進行監管和控制,保證網絡的安全和純正。企業要真正認識網絡的價值,完善內網外網建設,形成高效的管理溝通與傳播機制。個人要改變“人人都上網,卻只知天天偷菜”的現象,真正使網絡成為人們之間有效溝通與傳播的工具。

將網絡作為了解時事的渠道。網絡具有傳統媒體所不具有的新的優勢,為我們提供了世界各地的豐富信息,使我們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我們要學會利用網絡,了解和關心天下大事,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責任的公民,而不可沉溺于網絡消遣,消磨光陰。

以積極的心態進行網絡溝通。要以理性和現實的眼光看待網絡,以正常而積極的心態參與網絡溝通與傳播。首先,溝通與傳播的目的要正,網絡溝通與傳播的目的是交流信息,交朋識友,通過網絡交流結交網上乃至網下志同道合的朋友。其次,溝通與傳播的心態要正,要客觀評價網絡上的新聞事件,理性參與各種事項的討論,真誠地與網友交流與溝通。再次,溝通與傳播的方式要正,要深入了解網絡文化的特點,適應網絡溝通的環境,學會使用網言網語與別人溝通。只要我們能夠了解網絡溝通與傳播的特點和優劣影響,理解網絡溝通與傳播的真諦,揚長避短,合理使用,網絡就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劉京林:《大眾傳播心理學》,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趙亞輝:《我國互聯網用戶數量達3.38億》,《人民日報》,2009年7月17日。

3.賀林平:《網絡問政的“廣東樣本”》,《人民日報》,2010年4月21日。

4.何民捷:《網絡改變了我們什么》,《人民日報》,2010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