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網絡詐騙的討論范文

時間:2023-11-16 17:51: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防范網絡詐騙的討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防范網絡詐騙的討論

篇1

關鍵詞:大學生安全教育 電信詐騙 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G5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3(c)-0229-03

A Survey on Swindled College Students

Cheng Xueli* Zheng Guobing Zhao Yanyun Guo Qingliang Li Meng Li Zhen Wang Yingyi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Taishan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00, China)

Abstract: Safe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footstone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campus. However, the frequent telecommunication frauds make college campuses the one of the most fraud disaster areas. Taken the freshmen and sophomores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in Taishan University as a sample, we carried ou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Key Words: Safe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elecommunication frauds; Questionnaire survey

大學生安全教育是大學生校園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以及手機和平面媒體的快速發展,使網絡成為了當代大學生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據中國互聯網整體網民發展狀況和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1],我國網民逐年增加,其中青少年網民數量增加尤為明顯。大學生癡迷于網絡,喜歡購物[2],這使得大學生成為網絡詐騙的“重災區”。特別是2016年夏天山東臨沂準女大學生徐玉玉遭遇以發放助學金為名實施的電信詐騙后,因呼吸心臟驟停離世,這在社會上激起軒然大波,犯罪分子喪盡天良引起社會的公憤。

大學生安全問題是一個長期話題,關于大學生被騙的案件屢見不鮮[3-5]。2015年,《中國防偽報道》2015年10月披露,豐澤檢察院一次5名泉廈詐騙分子,泉州、廈門39名大學生被騙。頻發的高校詐騙案也引起學者們的關注,段鑫星等[6]對大學生助人被騙情況進行研究;劉莫鮮[7]在其博士畢業論文中系統研究了對大學生求職受騙現象,并對預防大學生求職受騙提出建議;賈文武和歐俊偉[8]從學生做兼職被騙談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張振華[9]以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為例,對高校大學生受騙案例進行了分析。這些典型案例反映了大學生安全教育任重道遠,折射出常識教育缺位[10]。鑒于大學生屢屢被騙的緊迫形式,學者對于大學生被騙的現狀、防范策略和防騙教育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探討。張麗[11]{查了在校大學生被詐騙現狀,并提出了防范策略;韓慧和張躍[12]調查了青年大學生群體法治意識,分析了大學生群體法治意識薄弱的原因,并對提高大學生法制意識提出政策建議;陳龍圖[13]分析了大學生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不足的原因,探討了大學生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的提升問題。另外,林梅玉[14]專門分析了高校詐騙的特點,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對策,劉玉和李華偉[15]討論了如何提高大學生防騙能力。

分析高校詐騙的現狀及特點發現,無論是利用大學生思想單純、樂于助人的特點進行詐騙,還是求(兼)職詐騙,大多以網絡為載體,其中網絡詐騙和電信詐騙最為活躍。由于大學生群體過分依賴網絡,網絡詐騙歷來受到高校學生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學者[16-19]對高校網絡詐騙的現狀、對策、防范措施和防范意識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討論。胡歡琦和胡旭宇[20]討論了網絡信息資源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張雷和劉俊杰[21]以青島科技大學為例,實證分析了大學生網絡社交行為,張婧[22]從法律角度解構了在校大學生的網絡意識。康忠偉等[23]認為,社會“唯利是圖”的失范對大學生的誤導,管理部門的不盡責是對網絡詐騙行為的縱容。

電信詐騙是網絡詐騙的重要部分,由于電信詐騙以網絡為基礎,針對性、隱蔽性極強,讓人防不勝防。徐玉玉案件就是電信詐騙的典型例子。不僅當代大學生容易受騙,清華大學某教授一次被騙1 760萬,甚至在電信詐騙面前信息專業人士同樣也不能幸免。在電信詐騙案件中,當代大學生是易受害群體。隨著電信技術的發展和犯罪分子的詐騙手段不斷升級,高校電信詐騙案頻發,大學生成電信詐騙主要受騙人群。高校大學生單案被騙金額不會太巨大,不會引起社會的關注,但相對于沒有固定收入的在校大學生來說,這已經是天文數字,對身心還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傷害巨大。為了了解大學生上當受騙的原因和形式等方面的情況,對此我們進行一些相關調查。

2 調查結果分析

該調查活動共發放問卷640份,回收問卷64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率100%。為提高問卷的可信度,調查采用匿名方式進行。在參與問卷調查的640人中,有各種受騙經歷的有179人,占28.0%。這個比例相當高,說明當代大學生是詐騙的重災區。在有受騙經歷的大學生中,各專業、年級、層次之間沒有明顯差別,進一步說明了各層次大學生都是易受害人群。在對調查結果進行進一步分析后得出如下結論。

2.1 綜合分析

該調查采用不記名方式、針對低年級學生展開調查,目的是尋找大學生被騙的規律,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教育。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只有41人(6.4%)選擇C項,這說明詐騙分子無孔不入。問卷要求在回答A選項后才可以回答14~17題。但是,在完成受騙經歷部分問卷的學生中,男生有4人、女生有15人否認有被騙經歷。因此,在問卷有被騙經歷的暗示下,數據可能稍微被夸大。扣除這19人后,被騙學生占受訪學生的比例為25.0%。這個數據基本是可信的。

2.2 有受騙經歷的學生容易再次受騙

調查發現,有一次受騙經歷的人數有84人,有兩次的有48人,有兩次以上的有47人,說明有受騙經歷的人更容易被騙。在第一次受騙后,大約有不到一半的同學會吸取教訓不再受騙。特別是有2次受騙經歷的同學基本不會再次被騙。因此,在以后的學生工作中,應加大對被騙同學的心理輔導,加強防騙教育。

2.3 性別差異

在回答A且完成被騙細節部分的學生中,男生有67人,占43.8%;女生有86人,占56.2%,女生比例稍高于男生。被騙女生中,因同情心造成損失的比例更高。

2.4 受騙方式

在受騙的原因中,輕信詐騙者冒充的身份(36.0%)、被金錢和利益誘導(30.2%)和基于同情心被騙(19.6%)三者比例最高。在大學校園里,假冒身份進行推銷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些利用大學生的同情心進行詐騙;大學生也容易被車站等人員集中區域的乞討者給予施舍。利用大學生兼職賺取生活費,希望通過考試考級考證的心理,行騙者往往打野廣告進行詐騙。調查結果反映了目前的現狀。

2.5 詐騙信息源的分布

在詐騙信息源,手機短信(134例)和手機電話(129例)高居前兩位,這與當前電信詐騙的猖獗有關。值得注意的是,被微信(123例)和張貼廣告或傳單(109例)被騙的比例很高,這應該與大學生愛使用手機和基于兼職等特征有關。被行騙者直接詐騙的事件有63例,這應該直接與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相聯系。

3 應對措施

在電信詐騙引起社會普遍關注之時,泰山學院團委學工處和各二級學院團總支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活動,團委學工處、二級學院、輔導員和班主任都做了大量工作。泰山學院主干道、食堂、學生宿舍等學生集中的區域,隨處可見“一不貪二不占 詐騙再詭玩不轉、萬騙不離錢 預防實不難、防范詐騙很簡單 拒絕誘惑心不貪”等簡單易記的口號,時刻提醒廣大學子防范詐騙。并且,打出“提倡先進文化 摒棄消極頹廢 促進網絡文明健康”等標語,提示學生上網安全;充分利用學校廣播、黑板報等方式宣傳安全知識。這也是學生信賴學工部門、團委和廣大教師的主要原因。

針對調查反映出的情況,化學化工學院下一步工作重點將是跟受騙學生座談、學院組織專業教師進行主題講座等形式宣傳,向大學生宣傳防騙常識;輔導員和班主任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隨時處理學生突發事件;通過文獻調研,總結同行經驗,印制宣傳材料向學生散發。查閱材料發現,目前,網上虛假兼職信息、冒充國家工作人員向學生發放助學金、冒充購物網站客服、考試改分、四六級答案詐騙、推銷假冒產品詐騙、電視節目中獎詐騙、假冒QQ好友詐騙、票務詐騙等是詐騙分子慣常采用的詐騙方式,擬把這些典型案例組織成宣傳材料印發給學生。化學化工學院擬舉行安全征文、知識競賽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讓師生接受比較系統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學會自我保護的常用方法,增強廣大師生員工的安全防范意識。

參考文獻

[1] 邵崇鈺,黃志軍,溫洪亮,等.大學生防范網絡詐騙教育初探[J].山東社會科學,2016(S1):410-411.

[2] 宋大偉.高校大學生防范網絡詐騙教育[J].武夷學院學報,2016,34(7):74-78.

[3] 雷連莉,龍志斌,吳繁頌,等.“多維一體”大學生被害預防體系的構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12):154-156.

[4] 陳玲娟.淺論如何進行大學生防盜防騙教育工作[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126-128.

[5] 鄭小剛.探究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現狀、困境及應對路徑[J].現代交際,2015(12):219-220.

[6] 段鑫星,宋幸,宋冰.大學生為何被騙――項關于大學生助人被騙的研究[J].青年研究,2015(1):42-49.

[7] 劉莫鮮. 在虛假招聘的背后――對大學生求職受騙現象的質性探究[D].南京: 南京大學,2012.

[8] 賈文武, 歐俊偉.從學生做兼職被騙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J].黑河學刊,2011(4):106-107.

[9] 張振華.高校大學生受騙案例分析[J].現代交際,2015(12): 160.

[10] 新棚村.大學生被騙折射常識教育缺位[J].教育與職業, 2011(34):87.

[11] 張麗.在校大學生被詐騙現狀及防范策略[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1(1):73-75.

[12] 韓慧, 張躍.青年大學生群體法治意識的調查與思考[J].理論學習,2015(11):48-51.

[13] 陳龍圖.大學生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提升問題探討[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6):100-102.

[14] 林梅玉.高校詐騙的特點及對策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5,31(12):68-70.

[15] 劉玉,李華偉.論如何提高大學生的防騙能力[J].高校科技, 2014(17):144.

[16] 盧之兵.大學生防范網絡詐騙探討[J].人力資源管理,2016(9): 228-229.

[17] 劉紅艷.大學生網絡欺騙行為現狀與對策研究―――以阜陽師范學院為例[J].淮陰工學院學報,2015,24(6):83-85.

[18] 孫夢嬌.淺析大學生被網絡詐騙的成因與防范措施[J].科技視界,2014(7):128.

[19] 劉智雄.高校網絡詐騙案件的分析與防范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6(24):265-266.

[20] 胡歡琦,胡旭宇.淺議網絡信息資源發展對在校大學生的影響[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2):66-67.

[21] 張雷,劉俊杰.大學生網絡社交行為的實證分析與對策研究――以青島科技大學為例[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27(6):23-25.

篇2

本報訊 為了進一步提升青少年的網絡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護技能,引導青少年文明上網、安全用網,9月23日,由團市委主辦的2017年xx市網絡安全宣傳周青少年日主題活動在市財經學校舉行,500余名青少年參加了宣傳活動。

活動當天,團市委通過組織廣大網絡文明志愿者表演“共享網絡文明 共建網絡安全”主題青春快閃,開展“爭做青年好網民”簽名活動,播放網絡安全教育視頻、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向廣大青少年宣傳普及防范網絡詐騙、過濾不良網絡信息、避免網上支付風險等相關知識,引導廣大青少年爭當有高度安全意識、有文明網絡素養、有守法行為習慣、有必備防護技能的青少年好網民,做維護網絡安全的先鋒。

網絡安全宣傳周期間,全市各級團組織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廣泛開展網絡安全主題團(隊)課、 “青少年與網絡安全”話題討論、我為網絡安全代言、爭做青年好網民等網絡主題活動,向青少年宣傳普及網絡安全知識,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網絡觀,營造了人人重視網絡安全、人人參與網絡安全的良好氛圍。

篇3

關鍵詞:大學生安全教育;進課堂;實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73

大學生群體處在校園生活向復雜社會生活過渡時期,具有青春、靈動、富有探索性與求知欲特點,雖然高校改革以后人們對“象牙塔”這個稱呼已經漸漸的示弱,但是來自家庭、社會的壓力,以及社會的發展與時代變遷給這個時期的大學生的期望并未減弱,所以大學生依然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同時因為高校周邊環境相對于中小學更加開放,在逐漸成年而心智又未完全成熟的年紀,注定了這個群體要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的利、害雙重影響,因此高校不僅要負責學生學術上的教育,還要體現安全管理育人職責。

高校安全管理任務不僅僅是體現在提供一個安全和諧的校園環境,學校還需要從育人的角度讓學生終生受益,教會學生必要的安全知識與避險技能以提高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這項工作任重道遠,也是學校責無旁貸的責任。目前高校普遍進行的大學生安全教育,大多從宣教層面進行,成效固然有,但未能真正達到形成“入腦入心”的目的。我校結合多年平安校園建設與安全管理工作經驗,開設“大學生安全教育”選修課程,邁出了大學生安全教育進課堂第一步,筆者也從就學生安全教育進行了調研,以真實了解學生對安全的需求以及大學生安全知識掌握現實情況與薄弱環節,為大學生安全教育課堂教育提供借鑒。

1 大學生安全教育現狀

1.1 缺乏國家層面法律支撐

《高等教育法》規定了高校有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義務和權利,但是并未明確規定高校如何進行,教育部雖然積極推進大學生安全教育“進課堂、進教材、落實學分”的工作,但由于地方區域性經濟特點,各個地區高校對這項工作的推動與支持也很不平衡,落實情況不樂觀。據相關學者對17所高校進行的“三進”落實調查統計(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戲劇學院、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大學、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南開大學、揚州大學、云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重慶大學),實現安全教育情況“進課堂”的不足60%,“進教材”的不倒40%,“進學分”的只有10%左右。

浙江省教育廳也把大學生安全教育列入了“平安校園”考核指標,且規定安全教育有教材,進課堂,各校對這項工作相對較重視并積極的開展這項工作,從全國范圍來看屬于走在前列的,即便如此,依然未能如教學任務一樣未明確要求落實學分制度,這就體現出了法律與地方性政策對工作促進作用不同。

1.2 重宣而輕教的局面

多數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基本是在“宣傳”層面,例如使用板報、警示窗、網站、短信息平臺等形式以及微信、QQ、微博等新媒體,的確呈現了形式“多樣化”局面,即時通訊的確發揮了一定應急警示功能,但這些形式從根本上也屬于宣傳,其弊端也不是沒有,如果學生對新媒體或者板報等形式不去關注,那么宣傳工作效果就大打折扣。對安全工作重視的學校還會安排在學生入學時進行統一安全講座,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從高校發生侵財、重大惡性案件的當事人的事后反饋信息來看,這樣的一堂安全宣講課,非常容易被學生淡忘;教育,必須是全面而系統的,學校層面按照教學任務進行的教育規劃,宣傳與教育二者必須相輔相成,在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目的。

2 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素質調查分析

2.1 調查方法

筆者選取了在校大學生四個年級的4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采取對象隨機不記名形式,消除被訪人員顧慮以確保結果的客觀性;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共收回問卷365份(回收率91.25%)。

2.2 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設置分為大學生校園基本生活安全防范關注冷熱點、校外安全事故易發環節、公共安全、人身安全防范應對、財產安全防護、安全防范基本素養與常識六個方面,題目依據高校共性特點及周邊環境特殊性設置。

2.3 調查結果分析

2.3.1 大學生基本生活安全防范關注冷熱點調查

調查結果發現,學生對實驗、參與運動、畢業實習實訓幾個環節的安全意識相對較高,而對于課堂教學、勤工儉學、娛樂活動、社團活動等環節的安全意識就比較差了,這也反映出了學校在實驗、運動、畢業實踐動員等環節的安全宣傳工作力度相對較大,學生也具備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識;但課堂教學、勤工助學、娛樂活動、社團活動等大學生主要生活環節就有些忽視了,具備安全防范意識的最高僅為25%左右(圖例1)。

2.3.2 校外安全事故易發環節調查

對在校期間參與社會實踐、勤工儉學、求職及臨時打工環節調查發現,三分之二的學生具有安全防范意識,而三分之一的學生表示未曾具有防范意識,這部分不設防的學生,往往會成為不法分子關注的重點(圖例2)。

2.3.3 公共安全防范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經常使用網絡安全關注相對較高,但對于校園宗教活動、國家安全方面就相對較弱,在當前敵對勢力、宗教狂熱分子日益猖獗的大背景下,形勢不容樂觀,高校急需要加強大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普及(圖例3)。學生公寓作為大學生主要生活場所,防范火災是一項重要工作,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群死群傷,嚴重危及到宿舍公共安全,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有過違規行為,甚至有14%學生將常見違規行為都有違反過(圖4)。

2.3.4 人身安全防范應對調查

調查發現大學生普遍對打架斗毆、兩搶防范的意識相對較強,但對于、綁架、傳銷幾個方面的防范較弱(圖例5);此外對于出行交通習慣上也呈現新的特點,在傳統的交通陋習高發基礎上,利用網絡平臺約車、包車行為開始占較大比重,約63%的學生已經養成使用網絡平臺約車習慣(圖例6)。

2.3.5 財產安全防范調查

學生侵財案件在高校呈現高發、多發性特點,案件涉及金額也越來越高,調查顯示約有89%的學生在防范網絡、電信詐騙的意識較差,而其中大約10%的學生基本不設防;而在詐騙案件中中介求職、電信詐騙所占比重最高,有37%的學生遇到過詐騙(圖例7、8)。

2.3.6 安全防范基本素養與常識重點、薄弱點調查

結果顯示,學生在自然災害應對、急救知識、性安全常識、網絡犯罪幾個方面相對欠缺,而在游泳、觀潮安全、飲食安全、報警求助等方面知識掌握的也僅為70%左右(圖例9)。

3 安全教育進課堂教學探討

3.1 課程定位設計

安全教育課的定位應該體現“防為上”的理念,安全防范工作走在受侵害事件的前面,才能體現安全教育課的價值。

目前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主要有國家安全教育、網絡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防盜竊安全教育、反傳銷、防詐騙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等。這個課程基本設定是根據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特點而來的,具有一定借鑒價值,但是授課者在實際工作中還因根據地方性特點以及現實中高校安全管理進行分析,準確定位,制定符合本校學生特點的教學大綱與教案。

3.2 課堂教育突出敏感點、薄弱點

通過對調查分析,筆者認為,大學生安全教育課,需要涉及到常見的安全知識,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識與技能,這是基本前提;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必須有針對性的發現敏感點、薄弱點,例如在前文調查結果分析中體現的公共安全、人身安全、財產侵害防范意識較弱的地方,就需要列為重點,竊以為在教育階段的“缺什么就補什么”是屬于積極的行為。

3.3 課堂教育形式多樣性是重點

傳統的安全教育,基本集中在新生報到后前幾周,由學校保衛部門、學工部門進行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講座與報告,相關人員投入了很大心血,但由于未能深入學生、貼近學生,這也使得這種集中教育很難保證學生能留下深刻印象,繼而達到理想效果。體現繼承與創新,吸取傳統安全教育優秀的精華,利用安全教育進課堂的契機,精心組織,從幾個方面入手,讓課堂教育形式多樣性,激發學生安全知識學習掌握的興趣。

首先,需要正確認識安全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的區別,安全教育不同于傳統的“學習”,屬于意識教育范疇,因而它的重點在于是否愿意去掌握;其次,講求互動,課程的設計在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興趣是最好的導師,授課者不一定要照本宣科,巧妙利用學生主動心態,安全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一半。例如在課堂上,可以根據一些案例,設定一定的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換位思考”,更能身臨其境的領會到一些典型案例作案手法雖然不算高明,但是為什么總是有那么多學生“前仆后繼”的成為受害者,授課者在最后再進行點評,如此一來,學生肯定記憶深刻。

3.4 摒棄傳統課堂限制,達到輻射效果

安全教育課作為選修課,學時較少,必須注重實效性。所以作為授課者在分析高校安全形勢與現實案例的同時,還需要真正的走道學生中間去,準確的了解學生生活狀況,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授課。受課堂教學人數限制,不可能讓所有學生參與到某一次課程,這也是安全教育課區別于其他專業知識課的另一個方面,所以安全課的目的是通過一個人,影響一片人,傳遞到所有人的輻射效應。所以,學校安全教育課可以摒棄傳統課堂限制,開展典型案例討論環節,發動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達到入腦入心,以點帶面的目的。

4 結語

安全教育課“三進”工作的推進,既是積極響應教育部大學生安全教育的舉措,也是學校以人為本的教學育人觀念體現,在深化改革、全面推進應用技術性本科學院建設的道路上,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必然能為學校的發展提供積極的推動作用。當然安全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某一部門孤軍奮戰,有了多部門的參與協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成效必將更加的顯著。

參考文獻

[1]李丹,程燕.大學生安全教育進課堂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6).

篇4

關鍵詞: 安全意識 中職體育教學 安全教育

如今社會中安全事故頻發,學校安全事故不斷,“安全問題”必須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安全教育更是迫切且重要的。提高中職學生的職業安全素養,讓學生具有較強的“安全意識”和掌握一定的基本安全知識,及時發現隱患,排除隱患,讓學生更適應將來的工作崗位,安全地工作。體育工作者要從體育教學方面對安全教育加以深思。

一、體育教師應該認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我們看發生的部分安全事故。

1.各種礦難、爆炸、有毒氣體和液體泄漏等安全事故。

2.1999年1月廣東省河源市藍口鎮,初三年級六少女游玩水塘時沉船喪生。船嚴重超載而且不會游泳致使全部喪生。

3.1999年11月23日兩頭種豬格斗,老漢勸架喪命。腿部動脈破裂出血而圍觀者不會止血,失血過多喪命。

4.體育教學中的安全事故。

5.中職學生在實習期間,由于操作不當或安全意識淡薄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6.各種詐騙、綁架及交通事故等。

從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安全事故覆蓋整個社會,危及各種人群,體育運動中發生的安全事故也不少。一次次事故、一次次悲劇,血的教訓不應當僅僅是震撼,更應當是一次次警鐘:安全教育不可少。這應當引起教育界的重視,從學校教育抓起。因此,體育教師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安全工作,充分利用體育教學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二、在體育教學中如何進行安全教育

現在安全教育教材不多,我認為應從三個方面進行教育,從學生活動的范圍可分為家庭安全、戶外安全和學校安全。家庭安全和戶外安全需要多在理論課上進行教育,學校安全教育主要是在實踐課上進行。

1.家庭安全。家庭安全是孩子平安、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家庭中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是火災、觸電、煤氣中毒等方面。教育學生什么事有危險,什么事不該做,應該怎樣做,否則后果會怎樣。一旦發生意外事故應該及時處理,危及人身安全時及時脫離危險。

2.戶外安全。近幾年學生發生的戶外意外事故較多,主要表現為交通事故、溺水、被人搶劫、敲詐和綁架、惡劣環境下的事故等。

加強這方面的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有意識地識別危險,及時正確地防范與自護自救。

3.學校安全問題。學校發生的安全問題除了用電、火災、勞動、食物中毒等安全問題外,大部分是在體育運動中發生的安全問題。體育實踐課主要是解決體育運動中的安全問題,并通過體育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紀律是群體安全的最有效保障,在體育教學中應加強紀律性教育,讓學生做到令行禁止,服從指揮,確保教學有序進行,防止意外發生。通過“集合”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紀律性,嚴格要求做到“快、靜、齊”。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盡可能地考慮到各種不安全因素,及時有效地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發生,老師應注意讓學生參與到安全防范的行動中。在每學期開學初,體育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簡單的體檢,讓師生了解自身的基本情況,防止在以后的體育教學中發生安全事故。并讓學生知道哪些疾病適宜什么樣的運動或是禁止哪些運動,如心臟病不能參加劇烈的運動和體育競賽,在近幾年的初三體育考試中,已發生多次學生意外死亡事故,都是由于學生安全意識淡薄,隱瞞病情以參加考試,造成悲劇的發生。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器材使用不當造成的事故不少,使用危險性較高的體育器械時,老師除了檢查器械是否完好外,還應該讓學生有意識地主動觀察器械是否有隱患存在,及時排除隱患,這樣師生共同防范,才能有效確保學生的安全。

在體育教學中和社會生活中發生運動損傷是不可避免的,讓學生知道并熟練掌握扭傷、挫傷、骨折、出血等損傷的處理方法。嚴重損傷時會簡單地處理并及時送醫院醫治。著重掌握一些危及生命的處理方法,如止血方法、心肺復蘇術等。因不會止血和不會簡單搶救而發生的喪命慘劇并不少見。

在體育教學中需要經常進行分組活動、外出越野及外出參加集體活動等,這樣雖然學生的活動范圍擴大了,卻給老師的管理帶來不便,學生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老師不僅要制定有關的紀律和強調安全事項,還要選出各組組長負責安全,時刻注意安全。對于外出的集體活動,更應當首先做好安全宣傳工作,強調安全事項,嚴密組織,責任到人,層層落實。重視途中的交通安全,盡可能地縮小活動范圍,外出時不可單獨活動,防止人員失散。出發前要講清失散后的聯絡方法,確保學生快速安全地歸隊。

事故發生后,教導學生學會報警,熟練使用四種報警電話——119火警電話,110匪警電話,120急救電話,122交通事故報警電話,不同的電話敘述的要點是不同的,要求加以區別。

三、進行安全教育的幾點建議

1.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討論和講解安全知識。

2.充分利用體育教師的繪畫藝術,畫一些與安全有關的漫畫進行安全教育。漫畫可使用Flash制作成動漫或PPT課件,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教師的能力。

3.讓學生明白,不是有了安全意識就保護好生命和財產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是自我保護的基礎,往往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才能發現,因此要強調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4.在培養安全意識的基礎上,啟發學生主動思考體育項目如何在自我保護中進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現舉一例:游戲球擊圈內人,此游戲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協調性、靈敏性、準確性和判斷力等。在生活中遇到歹徒時,就可以用物體攻擊歹徒,使其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以“安全教育”為主題,創編游戲,以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5.安全教育不能脫離現實生活,多舉一些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共同討論正確的自防自救方法。安全教育應以啟其心智,能自覺獨立地思考、識別危險為原則。在生命和財產之中,要注意救命在先,其次才是保護財產。

篇5

【關鍵詞】辦公系統;網絡安全;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在現代社會,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政府部門,對計算機網絡的依賴性都日益增多,因而,計算機網絡的穩定和安全問題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一旦疏于防范,極易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困擾,甚至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下文以常見的微軟win-dows系列系統,如winXP,win7,win8等,為例對其進行說明。

1現代辦公計算機出現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

電腦不能正常開機:面對此類問題,我們可以采用中醫上的“望聞問切”法。“望”即觀察電腦板卡,插座插頭是否插入正確,芯片有無斷開等現象出現,內存硬盤是否插入正確。“聞”即看主板,板卡有無燒焦的氣味以判斷其是否損壞。“問”即詢問使用電腦的人讓其提供有用信息幫助電腦的維修。“切”即用手觸碰先活動的芯片等看是否接觸良好。針對具體原因實際情況進行維修,否則應交于專門的維修部進行維修。電腦不能正常上網:①查看調制解調器、路由到電腦直接的線路是否正確。此類問題只需按照正確的線路進行連接即可。②固定IP被占用,這是局域網最容易出現的問題。面對此類問題,重啟電腦,讓路由重新分配IP,若仍未連上網絡則只需將網卡禁用,然后再重啟,讓其重新分配IP,DNS等信息。

2計算機網絡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2.1自然威脅

計算機如果工作于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很可能受到電磁等干擾,從而影響計算機的正常使用。同時,如果計算機設備得不到正常的維護,如遇到設備老化等問題,也會對計算機的性能造成不好的影響。這些問題都會對計算機網絡中數據的傳輸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脅。

2.2非授權訪問

在計算機使用過程中,有些非法用戶通過一些非法手段未經允許進入用戶的內部網絡。對入侵對象的文件進行非法的讀寫或者蓄意破壞,更有甚者,可能破壞內部網絡,使其喪失服務的功能。

2.3系統漏洞

系統漏洞又稱“后門”。早在計算機網絡發展的初期,網絡黑客就已經開始利用系統漏洞對計算機進行入侵。利用系統“后門”能使黑客在最短時間內獲得系統的權限,然后利用一些手段不易被系統管理員察覺,自由進出計算機系統。這種漏洞的危害有時是不可估量的。

2.4計算機病毒

在所有威脅計算機安全的因素中,計算機病毒對網絡帶來的威脅最為嚴重。計算機病毒的本質是一段程序,在其進入計算機系統后將會影響計算機的正常使用,有時會對計算機的數據存儲進行破壞。并且,一些病毒軟件在感染了之后難以被用戶及時發現,將長時間地威脅著用戶的上網安全。

2.5郵件威脅

由于計算機網絡的開放性,很多不發分子會利用其進行政治或宗教等活動。有的垃圾郵件中或包含間諜軟件,對用戶的密碼及個人信息進行盜取,進行詐騙,盜竊等活動。

3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措施

3.1定期的對計算機進行數據備份和維護

計算機在使用的過程中,難免受到不可抗力的因素,如自然老化,斷電數據丟失等,及時的對存儲數據進行備份,即使計算機系統受到的破環或者攻擊也無需擔心,只需將備份數據重新拷入計算機中即可。同時,定期的對計算機設備進行維護,可以過早的發現問題,將損失消除在萌芽狀態。

3.2合理配置防火墻

防火墻就像在用戶的PC與網絡之間設置一個過濾器,所有的網絡通信都必須經過它。防火墻可以對網絡信息進行過濾,將各種不安全的信息阻擋在防火墻之外。防火墻會對要想訪問PC及其所處內網的請求進行篩選,允許有訪問權限者進行訪問,將沒有權限者阻擋在防火墻之外。同時,對用戶訪問的信息進行檢測,進行病毒預警,將有病毒的信息隔離在內網之外。

3.3對重要文件進行加密

文件加密主要是通過特定的算法對目標文件進行處理,變成無法識別的代碼稱為密文,要想查看明文,也就是加密前的內容,用戶必須輸入正確的密鑰。通過加密手段,即使文件被不法分子攔截或竊取沒有密鑰也無法查看內容。

3.4及時下載系統補丁和殺毒軟件

計算機系統的維護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現,可能會發現系統的更多漏洞,或者出現更多的病毒。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衛士軟件,如360安全衛士,COPS等,對系統漏洞進行掃描,病毒庫進行更新等。及時的對系統進行打補丁和升級病毒庫可以有效的避免惡意攻擊者對計算機的侵害。

4結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影響著用戶的信息、資金和財產等的安全,因此,我們需要對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的種類進行研究,并且對相應的防范措施進行分析,最終促進計算機網絡安全性能的提升,為用戶提供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我們相信,只有如此,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才能夠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計算機用戶的網絡使用安全才能夠得到相應的保障。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 大學生 新型社交媒體 網絡行為 引導策略

隨著互聯網建設構架的革新,社會化網絡力量的興起,移動網絡設備的普及。以微博、微信、Twitter等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具備了之前互聯網所不具備的明顯特征,分享、貢獻、協調、參與等。大學生在網絡群體中的網絡社交活動最為活躍。很多大學生睡覺前最后一件事和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刷微博微信。網絡社交活動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深刻影響了參與者的行為習慣。

一、新型社交媒體及其特性

1.1新型社交媒體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各類社交媒體的用戶激增。根據百度百科,社交媒體(Social Media)指允許人們撰寫、分享、評價、討論、相互溝通的網站和技術。社交媒體是人們彼此之間用來分享意見、見解、經驗和觀點的工具和平臺,現階段主要包括社交網站、微博、微信、博客、論壇、播客等等。而作為社交媒體的最大用戶群,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都受到其巨大的影響。

1.2新型社交媒體的特性

新型社交媒體的普及及發展正是由于其便捷性、原創性和交互性三個特性。通過移動終端,用戶隨時實地可以信息,并隨時更新自己的心情和周圍發生的事情。評論、溝通、互動功能,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暢通。

二、新型社交媒體對大學生在行為習慣的影響

《2014中國大學生媒介與消費調研報告》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五地顯示,微博微信在大學生中的使用率分別為71.1%和82.3%。隨著社交媒體應用的普及,大學生的網絡行為習慣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2.1積極影響

1、豐富了大學校園生活。新型社交媒體的便捷性使當代大學生活更加分富多彩。音頻、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信息傳播手段使得大學生的通訊溝通手段更加多元化。通過對生活學習的記錄,對朋友圈內其他人以及各種公眾賬號的關注,獲取各種各樣的新鮮資訊,也大大滿足了大學生對周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通過社交媒體,還可以組建各種興趣小組和學習小組也大大豐富了大學生們的課余生活。

2、拓展社交圈,提高溝通能力。由于網絡突破了時間、空間的局限性,使得大學生的交友圈不再限定于一個教室或一個校園。通過網絡大學生們可以便利的接觸校外世界,隨時隨地與人溝通,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友機會。也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和隱蔽性,減輕了交友雙方的心理負擔,消除了部分大學生在日常溝通時的心理隔閡,這也為平時好友較少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拓展交友圈的社交平臺。

3、自主學習,獲取豐富網絡資源。TED、可汗學院、世界級名校公開課等一批公開課正是依托于社交媒體為全世界愛學習的網友提供的一個網絡學習平臺。這些公開課涵蓋了人文、科學、藝術、社會、金融等領域的精彩課程。這些課程大大豐富了大學生的知識獲取途徑,也可以提升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

2.2消極影響

雖然便利的社交媒體應為為大學生的行為習慣帶來了一定積極影響,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社交媒體也給大學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

1、過度沉迷影響正常人際交往。對微博微信的應用可以說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隨時隨地查看手機已經成為部分學生的一種習慣。這不僅逐漸占據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時間,甚至開始占據他們的學習時間。在課堂上聽見微博更新的聲音,對老師來說也屢見不鮮。過去侃侃而談的同學聚會,也演變成大家各自把玩手機。任何事物都是過猶不及,一旦社交媒體取代了正常的溝通交流,正常的人際交往也將消失。

2、信息過度暴露,大學生安全利益存隱患。大學生由于社會閱歷少、判斷能力差,很容易采信一些不實信息。隨著社交媒體的極速發展,個人隱私保護措施卻為得到進一步完善,個人信息泄露嚴重,這就給不法分子提供了機會,通過網絡詐騙,虛假信息,對大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了損害。

3、信息良莠不齊,大學生意識形態易受影響。新社交媒體使每一個人按照自己的意愿信息成為現實。但是在這些的內容中,有益的內容可以讓受眾得到啟發,但是也有一些不良信息摻雜其中。大學生心智體尚未完全成熟,意識薄弱,在面對不良信息時容易受到影響,形成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大學生新型社交媒體行為習慣的引導策略

1、豐富校園文化活動,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多彩的校園文化,豐富的文體活動,不僅可以增加現實吸引力。同時結合校園發展,把大學生們的的智慧和熱情合理的引導到現實中來,培養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消耗大學生過剩的精力,從而從根本上減少了大學生的上網時間。

2、利用網絡優勢,引導學生。現在大部分大學生已經認可或正在使用社交媒體,學校可以通過指定專門的教師,利用社交媒體融入到學生中。在網絡環境下,學生更容易暢所欲言,老師也可以仔細觀察,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3、加強網絡安全教育。通過網絡安全教育,加強學生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對常見的網絡詐騙可以獨立辨識;對于虛假信息能夠仔細分辨;對于流言謠言能夠理性的認識。最終實現不受或少受網絡犯罪侵害。

總之,對于新型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學校應積極應對,把社交媒體看成一種手段,合理利用網絡優勢,正確引導并規范大學生在社交媒體上的行為,最終實現大學生自覺抵制網絡不良信息,學會利用網絡平臺獲取有用知識,促進自身全面發展的長效機制。

參 考 文 獻

[1]百度百科[EB/OL].http://.

篇7

關鍵詞:初中教學信息技術理論課創新思考

經過幾年的信息技術教學摸索,我在網上也查了很多的資料,也借鑒了其他老師的教學處理方法,我決定改變原有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方法,讓學生徹底愛上這個“理論課”。

一、加強課堂管理,保證教學效果

沒有課堂紀律作保證,就談不上教學效果。從中學生,特別是初中生的角度來講,他們熱衷于到計算機室操作,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太愿意在教室里上理論課。所以,教師在教室里講授計算機一些理論知識時,學生們往往對課堂理論性教學感到單調。此時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或采取簡單批評指責的方法要求學生注意聽講和積極思考,效果不會很好,此時,如何加強課堂管理,保證教學效果就顯得相當重要了。

首先要加強課堂紀律管理,保證教學秩序。紀律管理,這是許多信息技術學科教師所忽略的,或是有些教師只注意上課時學生是否安靜,而很少關注學生是否認真聽講、主動投入學習等,沒有真正的重視課堂紀律管理。沒有好的課堂紀律作保證,即使老師講得再精彩,學生也不會很用心地去聽。所以本人認為,老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信息技術課學習態度,強調:上信息技術課不僅僅是上機,到電腦室上機不僅僅是打字,更不是玩游戲;其次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嘗試著去探索,去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來發現操作方法,運用理論知識歸納操作的共通性、規律性。

二、設置故事情境,提高學生的興趣

由于對電腦的好奇心,每周一到信息技術課的時候,學生就迫不及待地沖往微機室,那勁頭決不亞于中午放學“沖鋒”到食堂的勁頭,然后就自顧自的開起電腦玩,把老師的積極性都給打消了。在機房上理論課,學生面對計算機不能安定心思聽課;而在教室上,理論課的內容枯燥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那如何才能引起學生轉變這個不喜歡上“理論課”的興趣呢?如果就教材的內容進行授課,一節課的時間就足夠了,但對于初中生第一次接觸信息技術課程,如果照本宣科勢必會影響以后的教學效果。既然這門叫信息技術,也就是要把我們所知道的信息整合,做成課件或視頻,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的看吧。但是我們由于硬件設備的匱乏,微機室沒有安裝投影儀。于是我就在微機室做了一個局域網,網上下載了一個多媒體網絡教室軟件,這就在硬件上彌補上了。在教學處理上我也下足了一定的功夫,盡量采用學生身邊的事例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導入,比如在上七年級《信息》時,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信息并且要會辨別信息,于是我采用一段情境進行導入:播放了一段少兒頻道的《巧虎學做家務》這一影片,先問學生:你們從這個片斷中學到了什么?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幫媽媽洗菜、幫爸爸澆花……”。“那你是從哪里知道的?”學生回答:“從動畫、語言上等說了呀!”接下來我繼續播放情景動畫,“哎喲,好痛!”“這是什么?”有些學生反應過來:“是巧虎吃壞了東西!”“那你怎么知道是吃壞了東西呢?“這還不簡單嗎?它剛于說好痛!”“噢,原來你們是聽到了巧虎喊痛的聲音啊!那你們現在總結一下,剛才我們看了影片,你知道信息在哪嗎?“這下學生的思維打開了,“首先它有動畫、文字、聲音,這些應該都屬于信息吧!”一節看似枯燥、沒什么東西可教的理論課就在我制作的情境動畫中生動、自然地結束了。不僅提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能讓學生深深地記住這一節課。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也讓學生不再對理論課排斥了!

三、聯系前后知識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內容

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中含有很多的概念、意義等很多難以理解的知識,學生聽了覺得很沒有意義,更不知道這些理論知識的重要性了。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的講解,不但無法激發學生探索思維的火花,甚至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低的狀況。因此,如何從學生需求出發,讓學生從被動到主動的去學,就顯得由為重要了。

經過不斷教學和反思的過程中,我認為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生活中的實際為教學背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自主地去探索研究學習,使有效教學從情境設計開始。例如在上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的八年級信息技術的《青少年上網安全守則》一課時,我就采取這樣的方式上:播放江西都市頻道播出的都市情緣中的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十七歲的中學生在上網時把自己的真實情況告訴了對方,對致于對方利用她的身份對其父母進行詐騙近八萬元。直到案發時,這個中學生仍不相信詐騙犯竟是她在網絡上的“紅顏知己”。這個生活實例比較接近于我們的生活,看完故事,就有學生自發的討論:“啊,原來網絡上,真的會有這種事?”“那我們應該怎么樣保護自己呢?”……

這則故事無疑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現在很多學生癡迷上網,這一則網絡故事讓他們意識到不遵守《青少年上網安全守則》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我又趁機給他們講解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問題,使得學生感覺到不但要遵守青少年上網安全守則,而且更要注意網絡安全的防范。這樣前一個知識點《青少年上網安全守則》與下一個要上的知識點《計算機網絡安全》兩個比較枯燥的知識點通過這一有效課堂的生成,順理成章地完成了,而且學生也深有感觸,“以后上網要注意了!”

四、通過動手實踐,培養學生能力

篇8

 

“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課程作為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課,其總體目標是培養出“德才兼備、攻防兼備”的網絡安全工程師,使其能夠在各級行政、企事業單位、網絡公司、信息中心、互聯網接入單位中從事信息安全服務、運維、管理工作。新形勢下,網絡安全已經被提及到個人層面,不僅企事業單位信息系統受到安全威脅,個人信息也成為眾黑客們覬覦的對象。作為高等職業院校,講授必要的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既能夠保護自身信息不被竊取,又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是開展“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課程的初衷。[1][2][3]因此,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針對該課程的教學設計不僅要結合該課程的具體內容,而且還要結合新形勢下的網絡安全態勢進行研究。

 

1 教學設計

 

新形勢下的“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課程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更多地結合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更多地考慮高職院校學生的接受能力及學生特點,做到結合安全技術前沿知識因材施教。

 

1.1 教學內容

 

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圍繞著四部分知識目標開展設計:

 

(1)掌握常見的網絡攻擊技術。包含SQL注入攻擊、網頁掛馬技術、密碼破解技術、緩沖區溢出攻擊等。

 

(2)精通網絡安全防御技術。包含網絡協議分析、端口與服務漏洞掃描、防火墻配置技術、入侵和攻擊分析追蹤技術、病毒木馬防范等。

 

(3)掌握基本的服務器系統安全配置技術。包含系統安全策略配置、用戶權限配置、系統防火墻配置等。

 

(4)掌握流行的數據加密方法。包含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數字證書的配置使用、加密軟件的使用等。

 

以某模具有限公司內網的安全防御作為主項目,遵循“一個主項目,八個模塊,工作典型化,任務興趣化”的思路,劃分針對企業內網的攻擊分析、常見的網絡攻擊技術、通過嗅探分析攻擊來源、主機系統的安全防護、對信息進行加密處理、對網絡訪問行為進行控制、對入侵進行檢測、數據備份和恢復8個模塊,模塊間循序漸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根據任務的完成情況,由學生互評與教師參評相結合來進行項目的考核。具體如下圖所示。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舍棄原理類知識,選擇操作類知識[4],重點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成員間協作能力、表達能力、使用工具進行攻擊及分析攻擊的能力等,將臨危不亂、吃苦耐勞、作風優良、膽大心細、團隊協作的綜合素質的培養貫穿于能力培養的始終。

 

在教學內容的程序化上以網絡安全工程師的工作過程安排教學內容:[5]從故障現象到故障處理,最后提出安全解決方案進行系統加固,各模塊內容按照興趣點進行安排:從故障入手,到如何進行攻擊,再到如何防御攻擊及緊急恢復。

 

1.2 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采用了包括案例教學[6]、角色扮演、張貼板、頭腦風暴、分組討論等方法在內的多種教學方法,根據每一個模塊的特點,合理應用教學方法。

 

同時,由于計算機網絡安全的特點,使得課堂實踐過程往往無法及時達到應有的效果,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學院響應大學號召,開放了《融合式網絡及安全應用》開放實驗室。有了良好的實驗環境,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的訓練,不僅鞏固了課上所學習到的知識及技能,而且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的創新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3 教學手段

 

在教師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應用多種現代教育技術展開教學:制作精美的PPT課件、利用電子教室實施廣播教學,借助于電子教室軟件的屏幕廣播及屏幕錄像功能,學生可以看到教師的實時演示,并可以將教師對于關鍵步驟的演示錄制下來,反復觀看練習。

 

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的學習需要用到多種硬件及多臺靶機,學校沒有充足的資金為每位同學配置一套實訓環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充分利用各種虛擬化軟件來虛擬實訓環境[7],使用Packet Tracer軟件來模擬路由器、交換機與防火墻,利用VmWare軟件模擬多臺PC機等。

 

2 應用效果

 

在一系列教學改革方法的指導下,“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原來的教師講授理論為主,轉變為以學生實踐為主,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與輔助者。按照這種設計,應用于吉林大學應用技術學院2014級和2015級兩個學期的“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普遍反映在以下兩個方面。

 

2.1 課堂效果

 

在新的教學設計的指導下,普遍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課外實踐的意愿,更多的學生愿意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的學習過程中,同時學生也普遍反映,學習了“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課程后,他們對于使用網絡也更加小心和謹慎了,懂得了學習防范網絡攻擊與網絡詐騙,更加深了對其他網絡技術課程的理解。

 

2.2 課程及格率

 

通過實施新的教學設計,學生學習得更加扎實,反映在期末考試上,學生的及格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2014級和2015級學生的“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課程及格率分別為90%和95%,分別僅有2人和1人不及格,反映出新的教學設計達到了本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

 

3 結 論

 

“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課程在新形式的整體教學設計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這種教學設計的思路同時也為其他課程的教學設計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篇9

【關鍵詞】大學生;網戀;原因;結果;影響;對策

網絡時代, 互聯網以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為標志的生存狀態, 以交互性、虛擬性、學習性為標志的運作模式, 以多邊性、全時性、共享性為標志的機制特質, 使網絡直接影響到當代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網聊和網戀, 幾乎成為當代青少年的一種文化時尚。在高校上網聊天和網戀更為流行, 許多大學生都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著網戀。網戀到底是怎樣的?它究竟有什么魔力?網戀的結果是苦是甜?它又給大學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應該怎樣對待網戀? 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一、大學生“網戀”現象解讀

(一)何為“網戀”

所謂網戀,就是一根電話線,兩顆寂寞心,三更半夜里,四目不相見,十指來傳情。所謂網戀,就是鼠標和鼠標訴衷腸,鍵盤與鍵盤說情話,電腦和電腦談戀愛。所謂網戀,就是聊天室愛情:聊天室是愛情超市,總有一件任你挑選。所謂網戀,就是以屏幕當風月,一個人哭笑喜悲。所謂網戀,就是站在鏡子之前,面對自己談情說愛。

(二)“網戀”內涵

目前, 學術界對網戀的界定尚存爭議, 爭論焦點在于: 網戀究竟是僅指純粹的網上之戀, 還是通過網絡戀愛。前者作為狹義“網戀”,是指將網絡視為戀愛平臺, 僅停留于精神層次上的網上戀愛階段而無關現實;后者作為廣義“網戀”, 是指戀愛雙方相識、相戀于網絡空間, 并包含時機成熟后的后期網下發展。盡管目前對“網戀”內涵的界定尚未達成共識, 但大多數學者都基本認同將“網戀”定義為經網絡相識后發展而成的戀愛關系,為此, 可以認為,“網戀”是指個體以超越時空限制的網絡為載體,與情感對象經相識、相吸、相知、相許而進行的虛擬與現實兼具的情感互動的過程。

(三)“網戀”特點

網戀是虛擬與現實的有機統一,與傳統戀愛一樣, 網戀也是培育愛情的過程;但是,網戀又具有不同于傳統戀愛的特點:一是以網絡為中介, 男女交往行為具有直接性、隨意性的特點。通過網絡, 天涯人可以共此時, 萬里心可以連一線。二是以文字為載體, 可以形成較大的想象空間,使人們能夠憑借語言勾勒對方的形象。三是虛擬性與真實性并存。網戀是真實的。在網上, 你可以向異性流露真情實感,從中獲得情感交流的滿足。網戀又是虛幻的。網上的許多人都戴著面具偽裝自己,自稱妙齡少女的人可能是八旬老太,信誓旦旦只為你心動的人可能也在對其他人說著甜言蜜語。所以在網絡上你喜歡的他,現實中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樣。

而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 其網戀表現為以下特點: (1)比例升高。網戀雖然近幾年才拋頭露面,但在高校很快風靡起來。(2)投入性。大學生一直生活于象牙塔內, 缺乏對現實因素和后果的理性考量,一旦陷入網戀即表現得異常投入。(3)網戀比例呈現由低年級向高年級逐漸下降的趨勢。不難看出, 隨著年級的增高, 學生對網戀的態度越來越理智, 也更現實了。(4)大學生網戀的結局絕大多數是失敗或悲劇。網戀虛幻而美麗, 但一旦面對現實則往往見光死 。據上海某網絡公司的一項大學生網戀調查顯示, 網戀成功率僅為千分之一。

二、大學生緣何熱衷“網戀”

何以在明知虛幻、責任感缺乏的網絡空間仍會產生戀情? 為何在網戀的種種失敗中,大學生的熱情卻依然高漲?“網戀”正在網住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究竟有何魅力?不可否認,網絡世界的虛擬性,客觀上滿足了大學生輕松交往的要求,使得他們可以免除現實交往中容易產生的各種矛盾,隨心所欲,想戀就戀。但大學生自身的心理特征是其網戀的內部動因。

第一,距離產生美。心理學家分析,距離可使產生朦朧,朦朧為想象提供了足夠的空間,想象則可以產生美感。大學校園本來就充滿著浪漫的氣息,大學生又對新事物有強烈的獵奇心理,容易被網上陌生人的神秘、浪漫和新鮮吸引,陷入愛河不可自拔。

第二,尋找自我。有一些大學生性格孤僻內向,存在人際交往方面的障礙,自我認同感較低,由于沒有信心而怯于向周圍的異性表白情感,而網絡正好給他們提供了捍衛自尊、獲得異性認可的虛擬平臺。

第三,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大學是每個高中生理想的“人間天堂”,是他們夢寐以求的開啟人生新航道的地方。然而,一些學生進入大學后發現現實并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失去目標與動力,無所事事,生活空虛寂寞;還有的學生理想很豐滿,可心有余而力不足,自身的表現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于是到網上尋求心理慰藉和刺激。

第四,大學生普遍有從眾心理,對網戀也不例外。看著身邊的人紛紛網戀,自己也禁不住誘惑而加入網戀的行列。

三、大學生“網戀”的結果

結果之一:由網而戀

“興趣——網絡聊天——比較投機——朋友——知己——現實部分資料互換(照片/電話/視頻)——現實相見(相戀)——克服客觀因素——最終在一起”,這是“由網而戀”并走向現實的基本模式。網戀成功者認為:網絡只是媒介工具,兩人最終能否在一起和現實中的戀愛一樣,關鍵在于兩人是否投緣;風險與收獲并存,現實與網絡都是如此。

結果之二: 戀上了網

痞子蔡在作者簡介里“人物的真實性”中說:“何必在網絡這虛幻的地方來討論真實。”網戀又何嘗不是如此!網絡在消除阻礙的同時,同時也失去了真實。 在這個亦真亦幻的空間里,我們甚至不能確定對方到底是男是女,是老是少。“網戀”中的男生多是瀟灑、幽默、博學、體貼的 “高富帥”, 女生也都是美麗、可愛、溫柔、善良的“白富美”。好多大學生“網戀”者最終都只是帶著面具游蕩網壇,沉迷于虛幻的美好。

結果之三: 浪漫澆出“不結果實的花”

每個人都對愛情有美麗的幻想,而網戀就是實現的方式之一。網戀的浪漫,讓上網的人擁有了一份虛擬空間的網絡情緣,網戀的美麗,又讓流連網中的人在其中迷醉淪陷。但網戀在披上浪漫的面紗的同時,其本來面目也變得模糊起來。返回現實時發現其實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的時候,很多網戀就很快終結,之前所有的甜蜜和浪漫也轉而即逝。當所有的紅暈隨著邂逅如潮水般褪去,當曾經那些天涯咫尺的牽掛因為熱情的消退而消逝蒼白,所有的一切又都化為烏有,成為一場空,這也是網戀最讓人痛苦的地方吧。網戀的浪漫之花雖然開的艷麗,但卻常常曇花一現,這是讓身陷其中的人最無奈的事。

結果之四: 千里惡緣“一線”牽

網戀是一個充滿謊言的戀愛游戲,表現出虛情假意,帶來很多騙局。在現實中,有的大學生通過網絡與陌生人打交道,有的甚至與網上戀人嘗試“”,結果真的成了“一簾幽夢”,抱憾終生。由網戀引發的經濟詐騙、、殺人等案件層出不窮。當我們面對一個陌生人的時候, 是否該想一想, 那溫文爾雅的外表背后,那才華橫溢的文字后面是否是一顆丑惡的心靈?網戀編織愛情也掘造陷阱,任何網友都要保持一份清醒。

四、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 網戀”

盡管有些網戀確實被下載到現實生活中, 但總體而言, 大多數網戀還是無法下載的。而且, 網絡中的相愛存在太多字符后的想象效應, 孕育的是一種感覺, 一種夢幻, 因此它可能會給大學生帶來諸多不利影響,比如耗費青少年大量時間和精力, 嚴重影響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由于網絡犯罪等危害大學生個人安全。因此,對于在校求學的大學生,高校的思政工作者應當重視這一問題并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網戀”,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導。

(一)多開展課外活動, 豐富大學生的業余生活

大學生“網戀”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時間松散、精神空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針對大學生的這一特點,以學生社團為依托,以低年級學生為重點,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 激發大學生的進取心,吸引學生參與到健康向上的體育和文娛活動之中, 擴大其生活交際圈,減少和避免無聊或寂寞情緒的產生。

(二)引導青少年對其情感進行合理控制和適度調節

青少年正處于人生的“心理斷乳期”,人際交往的挫折、角色轉換的困難、環境適應的障礙,這些都極易給青少年帶來心理上的失落感和寂寞感,渴望來自朋友(尤其是異性) 的關懷和慰藉,尋求新的感情依托。高校要針對青少年的這一特點積極開展心理輔導,通過心理調節的方法幫助他們掌握自我情感調控的方法,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正確處理生活中的各種人際關系。

(三)教育大學生提高自我保護和防范意識

網絡世界是一個容納虛假和謊言的虛擬世界,網上聊天是一個允許人們戴著面具生存的空間。在這里,沒有人知道你是誰, 已婚可以偽裝成未婚,男人可以偽裝成女人, 魔鬼可以偽裝成天使, 這就為愛情騙子提供了機會。同時,處于青春期中的大學生對異性充滿了好奇,而網絡則為其提供了一個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 他們與異往的經驗較少,又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容易輕信他人,而這就給詐騙、、兇殺等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在這種情況下, 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教育他們首先要破除對網絡的神秘感, 認識到網絡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卑鄙者的罪惡, 要較為理性地控制自我, 警惕網絡陷阱和網絡犯罪, 加強自我保護和防范意識。

參考文獻

[1] 程燕,余林.“網戀”研究現狀評述[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8(04):46-47.

[2] 陳光磊,黃濟民.青少年網絡心理[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5.

[3] 程燕,余林.大學生“網戀”透視[J].山西師大學報, 2006,5(03):146.

[4] 吳友軍,孔揚.關于大學生網戀問題的理性思考[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5):22.

篇10

關鍵詞:無線 網絡 安全 評估

中圖分類號:TN918.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04-0000-0

對于網絡安全而言,其中包括多個層面的內容與衡量,并且構成一個立體的系統,因此對于網絡安全的衡量,必然也應當實現體系化,唯有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地面向網絡安全體系的建設展開加強工作。

1 網絡安全評估技術的發展

縱觀網絡安全評估技術體系多年的發展,可以發現有如下幾個主要的趨勢不容忽視。

首先實現了從手工評估向自動評估的轉變。最初的網絡安全信息搜索工作,在網絡出現的前期,還主要依賴手工完成。1993年出現了第一個掃描程序SATAN,大大提升了搜尋惡意入侵的時間周期。在網絡發展初期,網絡安全防范能力以及安全評估水平都相對有限的環境下,只能面向局部展開安全評估工作。所謂單機評估,即面向本地系統的安全掃描,重點針對系統的一些配置文件、日志文件和用戶口令等信息;而分布式評估則更多從入侵檢測的角度出發展開工作,同時運行于多個主機環境,主要面向主機的開放端口、開放服務展開工作。

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之下,網絡安全評估方法也逐步成熟。常見的網絡安全評估方法可以分為三類,即基于量化的網絡安全評估方法、基于規則的網絡安全評估方法以及基于模型的網絡安全評估方法。在基于量化的網絡安全評估方法體系中,貝葉斯安全評估法是相對較為常見的方法,其根本原理是利用貝葉斯網絡條件獨立和因果推理的特點來實現對于網絡安全評估指標等相關方面展開貝葉斯網建模,進一步通過大量樣本,減少先驗主觀偏見,形成對于網絡安全等級的量化評估。而后者則在目前發展成為一種應用基于插件的網絡掃描工具。最后,基于模型的網絡安全評估方法體系之下,主要包括基于目標的脆弱性檢測,以及基于狀態轉移圖和攻擊圖的監測三種。其中基于目標脆弱性檢測在發現Unix主機脆弱性方面表現良好,而狀態轉移圖則是將網絡環境中的每一次攻擊都視為一系列狀態轉移,依據既往供給案例來實現對于目標網絡的匹配,從而實現對網絡安全的評估工作。基于攻擊圖的安全評估,則是利用網絡環境中的脆弱點對攻擊狀況展開模型的建立,最終形成一個評估網絡整體環境安全水平的綜合參數。

2 無線網絡的安全評估工作淺析

雖然面向網絡的安全評估工作,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并且不同方法也各自形成體系,但是通信領域中,相關技術的進步,仍然從各個方面成為推動安全風險評估進步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當前移動通信迅速發展的環境中更是如此。

無線通信環境本身固有的工作特征,以及對應于無線工作體系上的標準不完備等問題,都從一定層面上加劇了無線通信系統的安全問題。面對非授權接入和非法使用等攻擊手段的時候,如何切實了解到網絡整體環境的安全水平,獲取到更多無線網絡環境中的安全薄弱環節,必然成為當前無線網絡安全關注的重點。

總體來看,無線局域網面對的安全風險包括惡意入侵、非法AP、未經授權使用服務、地址欺騙和會話攔截、流量分析與流量偵聽、高級入侵六個方面,因此既有的安全評估工作體系,也必然需要面向無線環境給出具有更強可行性的安全評估方案。隨著國內外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諸多邊緣學科隨之興起,面向無線網絡的安全評估方法也日益興盛,而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灰色模糊安全評估模型呈現出一定的生命力。

以此種方法作為出發點,無線網絡安全評估主要包括評估指標體系建立、綜合評估模型建立和仿真實驗三個方面的主要任務,本文僅從思想的角度對于模型建立的相關框架展開討論。

從當前無線網絡的安全屬性角度考慮,相關指標體系可以從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靠性以及攻擊狀態幾個角度展開重點分析。

其中機密性,即指網絡環境中的信息不會被非授權用戶所獲取到的特征,具體而言,可以從獲取到的數據的信息總量、身份詐騙的先驗成功率以及相關特征,以及數據傳輸受到攻擊以及發現攻擊整個工作過程的實時性特征幾個方面,考慮建立起對應的能夠實現網絡安全評估的數據指標。而完整性,則是關注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會遭受來自于未授權用戶的篡改以及刪除等操作,確保數據完整送達到目的端。對于完整性方面的考察重點,應當聚集與篡改數據的信息總量以及數據信息丟棄比例兩個方面,綜合總體傳輸信息量和丟失以及破壞狀態,來對網絡安全體系中的完整性狀態作出綜合的評估。

可靠性,是指網絡環境中傳輸的信息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在預定的條件下完成相應的功能的反映。對應在當前網絡信息環境中,對于可靠性的測度包括抗毀性、生存性以及有效性三種,其中抗毀性即信息系統在遭受外界侵害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可靠性;生存性和有效性則重點反映網絡在遭受某些侵襲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提供相應服務的能力,是網絡強壯型的一種體現,但生存性更多注重遭受到內因或者意外的時候所體現出來的能力,有效性更多關注外因影響。可用性則是只網絡服務以及整個相關系統的諸多功能,對用戶有效,確保授權用戶可以在允許的時間內獲取到對應的服務。最后攻擊狀態因素,即包括攻擊消耗時間、攻擊成本以及網絡攻擊目標的等級在內的整個體系。

3 結語

網絡安全評估工作,對于幫助實現更為完善和健康的無線系統有著積極意義。只有建立起具有一定針對性的安全評估體系,才能有效發現整個網絡環境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也才能切實推動網絡自身的成熟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濤,單洪.無線局域網安全量化評估方法與系統設計研究[J].計算機應用,2008,28(2).

[2]陸余良,夏陽.層次分析法在主機網絡安全量化融合中的應用[J].計算機工程,200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