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范文
時間:2023-11-16 17:29: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師范院校;Flash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17.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02-0000-02
Flash Course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Sun Yanli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 College,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Harbin 150025,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Flash teaching reali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 Flash Flash teaching reform,new ideas,the issues raised,combined with their experience in educational practice,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ode method,teachers training and other aspects,the idea of Flash on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Normal Schools;Flash teaching;Reform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科學的不斷進步,教育事業的改革變更的步伐也隨之加快。目前,大部分應用型高校以學生就業為主導,以學生能力培養為目標,借鑒優秀教學模式,結合專業特點,打破傳統教學體系,構建順應社會需求的項目化教學課程體系,為培養掌握知識善于動手實踐的時代人才而努力。Flash課程作為教育技術系專業技能之一,培養操作實踐型人才成為教學改革的首要目的。
一、傳統教學方法的分析
(一)傳統教學方法的現狀及內容
在我國,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借助信息技術來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在很多領域受到重視和普及,然而在很多師范類院校中,由于對計算機公共課的不重視,對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崗位素質的鍛煉仍然沒有很深的認識,導致Flash的教學仍然沿用著傳統的以理論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一板一眼的課堂傳授知識,最先進的也就是通過多媒體播放來進行輔助授課,對于Flash學習這種動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課程來說,意義并不大。
由于生源計算機水平層次不齊,而學校仍然按照傳統的以專業分班的形式進行統一的Flash教學活動,導致有能力的同學重復學習,久之則失去學習興趣;沒基礎的學生,因為課程進度過快,又無法有效掌握課堂內容。傳統的大班教學方法導致老師將無法做到每個學生的針對性輔導[1]。
很多學校在Flash的教學方面仍然采用計算機專業化的內容和方法、教學標準生搬硬套在Flash教學中,導致學生會學不會用。而計算機專業師資力量的有限,很多老師并沒有較高的計算機應用實踐的經驗,在Flash課堂上繼續存在著老師照本宣科、學生死記硬背的呆板、陳舊的教學方法,在現今的要求實踐性的計算機課堂中無疑是一道“硬傷”。
(二)評價方法
上述的傳統Flash教學問題導致了仍然沿用傳統的考生成績作為評價學生Flash能力的高低,不僅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降低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無法讓學生真正了解到Flash學習的思想和方法。雖然在機房考生,利用日常作業來考察學生學習效果等方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對學生學習評價的效果,但仍然會有很多學生只會考試不會動手,背離了Flash教學的目標。
二、Flash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
針對當前學校Flash教學方法的單一現狀,進行一些更加重視實踐的教學方法的探索。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Flash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科目,其教學目的要以實用為主。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事業的變化,課堂教學不能再是那種單一的照本宣科、言傳身教的方式了。現代社會對學生的要求是不僅要學會知識,同時要能夠應用技能[2]。因此Flash授課教師也應當在這方面進行思想觀念的轉變,改革從根本抓起,開展創新教育。
1.結合課程特點,增加課程實踐。Flash教學內容不僅要緊密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側重于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且要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專業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材施教。如果大部分專業的學生不具備或只具備較低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因此如何使Flash這門計算機類選修課程達到教學目標成為授課教師的首要任務。為理工類、文科類、藝術類專業學生都能在這門課程中有所收獲,就需要任課教師根據各自專業的特定,設置相應的課程教師方式,加入更多自己動手上機實踐操作的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特定、自己的愛好來做出相應的Flash課程設計,給枯燥的Flash課程增加更多的趣味性,來調動這些非計算機專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將是非常有必要的。
2.偏重實用性教學。現代社會中,知識非常繁多,如何將所學知識更好的應用出來是學生的學習目標,而如何引導學生去學習知識并學會應用是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Flash課程是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課程,因此老師的教學不該停留在書本上知識的傳授,而應當帶學生動手自己操作,實踐是最好的教學方式,更多的去實踐應用也能更好的讓學生掌握Flash的知識,掌握實踐類課程的學習方法[3]。在動手的過程中將所學知識應用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樣的學習效果自然就好,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高。
(二)教學模式方法的改革
1.教學方法改革的對策。Flash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強的科目。學生在傳統的學習過程中會感覺枯燥乏味,有沒有實際的操作訓練,導致學習興趣隨著學習的深入而減退。究其原因所在,則是因為課程的實踐性無法和知識的學習同步,實踐技能的應用無法與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同步,而難以適應教學發展的需求,因此傳統教學模式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
筆者認為,任課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教學方法的改革,探討以學生實踐為核心,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改革方案的建設,以實踐為導向,以項目化教學法為基礎,提高學生實踐操作的能力。從各個方面探索Flash教學改革的模式方法。
2.教學方法的改革。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授學生知識,而是為了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Flash項目化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滿足高等教育遵循現代教育的教學規律及先進理念,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為中心思想的目的。
項目化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中心,符合構建教學理論,以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全面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學生通過組隊合作完成一個項目實踐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可以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進行結合,發掘學生潛能,題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與企業生產過程實際相關的項目,學生在其中可以獨立制定工作計劃并親自制作Flash來達到目的。通過請教老師、同學,學生自己處理在Flash項目制作中的困難,解決實際問題,最終結束后將會由老師和同學共同評判該項目的成果,給予評價[4]。項目化教學法作為教學工作的一個部分存在,不能代替課堂教學,也不能單獨完成。
通過項目的開展和后期的總結,學生可以根據課堂知識,充分應用在實際的項目中,鍛煉學生動手能力,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項目化教學方法的開展將使得Flash設計制作課程的學生擁有比平常更多的動手機會,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并反過來促進項目化教學方法的改進。
3.教學模式的改革。從以課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將課程理論和動手實踐相結合,在課堂同步進行,不僅教授給學生知識,也要讓他們懂得如何去運用來解決問題,加強課堂的教學互動。另一方面,以學生就業為教學導向,開展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將實踐應用于教學中,將項目化教學貫穿始終,挖掘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等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校企合作通過讓學生進企業實習,實現以學生為主題,以實際項目為載體,達到訓練學生所學技能、掌握知識的最終目的。
4.考核模式的改革。考試是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考察的重要手段,以前是重點考核學生學習知識的多少,現階段需要轉變為考核學生對所學知識運用來解決問題的能力。Flash課程考核方式應該多樣化,例如,總成績可以由平時、綜合作業、期末三部分成績構成[5]。具體表現為:課堂操作和考勤作為學生的平時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20%;課程結束時的綜合大作業,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個Flash設計的實際項目,用來考察學生課堂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占總成績的40%;期末的考試也將在機房進行,來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基本的知識應用能力,占總成績的40%。
這種改進的考核方式可以督促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多用功,通過平時的小項目鍛煉自己動手能力的同時,也加深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達到讓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
(三)師資隊伍的培養
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保證Flash教學方法改革順利進行的前提。教師隊伍建設要滿足專業性、企業性的要求,專業教師應當有在企業進行實際工作的經歷,參與過企業項目的開發建設,有著實際工作的經驗,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實踐項目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項目實踐能力。鼓勵教師參加動畫設計師的資格認證,不定期開展學術交流、邀請名家到校進行專業講座,開闊教師視野,題高教師教學水平,為學校培養出更加符合Flash教學改革的崗位教師人才。
三、結語
Flash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化的過程,以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為原則,以企業實踐的方式,以課程與實踐相結合的項目化教學方法為指導,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達到教、學、練為一體的教學目的,培養學生應用Flash知識技術去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能力。Flash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只有不斷發現問題,改進問題,以學生掌握技能為目的,不斷嘗試、創新、探索,才能使課程保持發展,擁有一流的教師隊伍,建設一流的示范性課程,培養一流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孫睿.“Flas制作”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J].中國科技信息,2006(4):101-102
[2]王德才,湖波.多媒體編輯與制作項目化教學研究總結[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8(9):125-127
[3]李林.《Flas制作》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8(3):132-133
[4]劉云橋,王東紅.Flash課程的任務驅動式教學研究[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8):40-42
篇2
中職化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及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學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當從學校實情著手,選取與中職學生、學科特點相匹配的教學手段,強調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教學改革思路,有效鍛造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促使實驗教學機制滿足現階段化學創新人才培養要求,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本文研究中職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的策略。
一、現階段中職化學實驗課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化學實驗是培養中職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掌握實驗基本技能的重要實踐環節。當前,中職化學實驗課教學存在教學環境問題、教材問題和實驗設備問題,影響了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1)教學環境問題。受學生人數較多的影響,教學環境有時不太理想,影響了化學實驗效果。即便教師在實驗前細心教授,強調所需注意的相關事項,認真演示,學生進行實驗時不停巡視,指出學生的不足并予以糾正,還是有部分學生出現不規范的實驗操作行為,未能得到及時糾正。
(2)教材問題。化學實驗內容是根據化學教材安排的,設定的實驗多為傳統陳舊、基礎驗證性實驗,而與時俱進凸顯當代化學學科發展趨勢的實驗、密切聯系生活實踐的實驗,則相對較少,甚至沒有,因而影響學生的實驗興趣。
(3)實驗設備問題。同樣是受學生人數較多的影響,使得一臺實驗設備不得不要供多個學生共同使用,存在部分學生魚目混珠、濫竽充數的現象。此外,多數化學實驗設備較為陳舊,難以滿足化學學科發展需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中職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職化學實驗課要與時俱進,大力進行改革創新。教師要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理論知識,不斷深化中職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要促進中職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可以從以下相關策略著手。
(1)優化化學實驗課程結構,強調理論與技能并重。化學實驗有利于學生客觀認知物質世界本質,深入理解化學理論知識。現階段的中職化學教材中,多為驗證性實驗內容,而突出探究性的實驗內容則相對不足。鑒于此,應當對一系列化學實驗項目進行調整,優化化學實驗課程結構,強調理論與技能并重。要結合中職學生特點、化學學科特征對化學教材進行科學編排,緊扣人才培養目標與職業能力要求進行優化整合,著重培育學生的知識實踐應用能力。要求中職學生自主開展多種實驗,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實際操作技能。
(2)完善實驗核查機制,系統評定學生成績。科學工作離不開實驗數據的支持,在日常化學實驗課程教學中,要求學生務必對實驗原始數據予以及時記錄,并在組長檢查確認后才能離開實驗室。嚴格要求學生把握實驗重點、理順實驗思路,做好實驗報告記錄工作,引導學生對實驗環節進行剖析并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有效地提升學生問題分析與處理能力。實驗考核應當全面凸顯學生的實驗態度、操作水平及科學精神,改革傳統實驗成績過多關注實驗操作、實驗報告的考核方式,突出系統評價的考核方式,將考核貫穿到各個實驗的所有環節。在系統評定學生成績時,要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創新思維的發展、操作技能的提高、觀察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如此,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結合教學要求努力開展一系列實驗研究,收獲令人滿意的教學成效。
(3)關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構建良好的硬件環境。在中職化學實驗課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中職化學實驗課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要想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培養,中職學校就應當積極關注校內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構建良好的硬件環境,強化學生的技能教學,改善化學教學質量。結合化學實驗專業設備部署標準進行配備,建設滿足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專業實訓、仿真實驗室,為學校教學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
篇3
【關鍵詞】食品營養與衛生學;教學改革;探索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學教育更注重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培養學生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才能滿足當今社會的發展。《食品營養與衛生學》是食品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在曲靖師范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開設已6年,基本都是以傳統教學的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方式授課,長期以來,傳統教學僅僅以考試分數作為考核方式,讓學生實際操作動手能力較差。因受課時的限制,教師在教學中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導致學生機械性地“學”,長期這樣,難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受到影響。課程結束后,很少有學生能將學到的專業知識應用于實踐。因此,為了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作者從高等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出發,分析本課程的性質和特點,結合《食品營養與衛生學》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探索適合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旨在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
一、課程體系改革,加強教材建設
食品營養與衛生課程目前的教材涉及的內容多,范圍較廣,且內容陳舊,課程的核心是教學內容,內容的合理性和先進性直接影響較學效果。(基于崗位需求的食品營養與衛生學課程改革)教師應及時更新教材版本,及時結合當前研究現狀補充學科前沿知識,對一些陳舊的內容進行刪減,新加入國家的一些食品相關法律法規。例如:2016年5月28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這個計劃里面提出在2018年底前,要查明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影響,我們云南省農田土壤受重金屬污染較為嚴重,重金屬有遷移性,會從土壤遷移到農作物中,因此,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對于重金屬檢測的章節更加詳細與實用。可在每章內容前加入學習目標,需要掌握的技能。正式章節中補充閱讀資料和一些思考內容,為老師開展積極教學法提供內容上才支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加入相關內容的案例分析,讓學生由以前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積極討論分析問題中掌握知識。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不是被動學習,提供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要使用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在課堂上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效果。課堂上就應該實現學生真正的學習,而不是讓學生在課后再花大量時間進行學習。否則,就意味著課堂上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低效的。例如,課堂上老師鼓勵學生記筆記和使用思維導圖,記筆記是一種有效積極的學習方法,也是最為簡單的活動之一。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養成每堂課記筆記的習慣,因為當教師在進行講解時,記筆記能確保學生保存主動的意識參與。利用實驗室進行練習,教師在實驗室給學生提供演示后,學生可以自行進行實踐練習,教師可以在教室里走動以檢查所有學生的進展,并給有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支持。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觀察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簡單評估學生的排名和能力。同時,這種方法也可以告訴教師教學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回顧某些教學內容。利用同伴合作和小組合作,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學習。另外,在課堂上還可以進行案例研究和項目教學。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本課程全面改革一張試卷定成績的傳統考核方法,期末總成績由平時出勤率(10%)+課堂討論及案例教學成績(10%)+試驗操作成績(40%)+理論成績(40%)構成。這樣在注重理論、概論知識的同時,加大實際操作的考核。通過課程考核方法的改革,不僅使學生的上課出勤率有所扭轉,考試過關率顯著提高,而且考核結果能客觀反映學生對該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
參考文獻:
[1]龍芳羽,劉斌,王敏.《食品營養與衛生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28(4):31-32.
[2]賈小麗,葛秀濤,孫艷輝,等.《食品營養與衛生學》教學改革與探索[J].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3(2):127-128.
[3]趙海峰,倪淑華,王忠霞,等.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改革探討[J].山西科技大學學報,2008(10):545-546.
篇4
關鍵詞:旅游規劃學;教學改革;實踐教學;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5-0142-02
0引言
“旅游規劃學”是教育部和國家旅游局指定的旅游管理專業核心專業主干課程之一,也是我國旅游學研究中的一個成長最快、最具中國特色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新興研究方向。這門課程一方面向學生傳授旅游資源、旅游市場、旅游規劃及旅游開發等相關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與應用能力,對于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與素養,提高就業率,更好地服務于旅游產業發展等意義重大。
伴隨著旅游規劃研究與實踐的飛速發展,大量的專家學者紛紛置身于這一研究領域當中。筆者通過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數字化期刊群檢測搜索了多篇“旅游規劃學”教改論文。其中,楊朗探討了“旅游開發與規劃”課程的全方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李廣宏強調了案例教學在“旅游規劃”課程中的重要性;吳艷茹提出了該課程教學模式的主要思路;趙媛分析了如何在該門課中展開教學與研究相結合;鄭遼吉指出學生在旅游規劃課程學習中的主動性具有重要意義;郭海燕等強調應結合社會實踐培養出規劃人才。以上研究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旅游規劃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與對策借鑒。
1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旅游規劃學”教學現狀分析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于2001年開始招收旅游管理專業學生,2005年開設本科專業,2012年初成立旅游管理系,設置旅游管理、藝術設計、會展經濟與管理、旅游管理(會展管理方向)4個本科專業方向,在校生700余人,其中旅游管理專業開設了“旅游規劃學”課程,屬于專業必修課,在第7學期開設,32個學時。
近年來,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旅游管理系教師承擔了多項與旅游規劃和開發相關的省、市級課題,如2006年遼寧省林業廳的自然保護區規劃項目“遼寧省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總體規劃”,2008年大連市發改委的區域規劃項目“大連長山群島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2010年大連市臺盟市委的派專題立項課題“建設大連國家海洋公園研究”,2012年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國家海洋公園型旅游目的地保護與開發研究”等,以及20余項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旅游區總體規劃、旅游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旅游項目策劃等工作。大量的旅游開發實踐提高了教師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從而提高了“旅游規劃學”課程的教學水平。
2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旅游規劃學”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旅游管理系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喜人的成就。(1)確立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德育教育為主線,以學生為根本的發展方向。(2)旅游管理系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大部分教師具有雙師資格,發展潛力巨大。教師教科研成果豐富,獲批省市各類科研項目60余項,公開600余篇,出版各類學術專著20余部。(3)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高優良的校內外實訓條件。學院內建有調酒實驗室、客房實驗室、中餐實驗室、西餐實驗室、導游實驗室、茶藝實驗室以及會展實驗室、裝潢藝術實驗室、計算機實驗室,學院5800余平方米的酒店為學生實習提供了理想的實踐環境。
以上發展成績為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旅游管理系“旅游規劃學”課程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限制,該課程教學尚存諸多不足,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2.1課程的特殊性給教學增加了難度
該門課涉及范圍較廣,包括:經濟、地理、歷史、文化、城市、建筑、交通、生態和藝術等眾多學科領域。一個旅游規劃項目包括:資源調查與評價、市場分析與預測、主題形象設計、功能分區、空間布局、產品設計、環境保護、基礎設施規劃、投入產出分析、市場營銷、圖件制作等多方面內容。因此,要想完全掌握旅游規劃學知識體系,不但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要廣泛涉獵多學科的知識,實現各知識領域的融會貫通,這無疑是對該門課的任課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旅游管理系現有教師20人,學緣結構科學、學科互補。專業背景涉及旅游學、管理學、地理學、經濟學、藝術學、生態學、統計學、市場學、規劃學、文化學、心理學、信息系統應用及數學模型構建等學科。畢業院校包括蘭州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東北財經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大連工業大學等,師資可以勝任“旅游規劃學”課程的理論教學。然而,教師們參與的規劃實踐項目較少,旅游規劃實務經驗匱乏,對教學水平的提高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2實踐教學不足,教學方法陳舊
“旅游規劃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將教學重點著眼于實踐教學。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響,實踐教學往往僅停留在表面。
近年來,很多“985”、“211”高校配備了3D乃至4D的虛擬旅游規劃設計實驗室或旅游規劃與景觀實驗室等。而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旅游規劃實驗室建設目前尚屬于空白,校內的實踐教學工作尚未展開。同時,學院還缺少制圖實驗室,再加上旅游管理專業的生源多為文科生,要求能夠熟練操作軟件制圖較為困難。畢業生大多僅了解旅游規劃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只能做一些撰寫文本初稿的基礎工作,不能畫圖甚至不識圖。
由于承擔的規劃項目少,學生全程跟隨教師參與規劃的機會更少,即便能夠參與,也只是做一些前期市場調研、資源調查或文本初稿撰寫等基本工作。真正能夠讓學生提高能力的景區規劃和產品設計,往往也只能以校園或附近公園作為實例進行項目設計和空間布局,可操作性差。目前,實踐教學僅僅是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去市內,主要是學校周邊的景區進行參觀學習,由于經費限制,在景區參觀學習的時間也僅有一天,學生走馬觀花,收獲很小。
2.3規劃專業軟件及原理課程開設較少
旅游規劃除了理論與方法的講解外,圖件制作也占有了較大的比重,尤其是在總規基礎上進行的控詳規及專項規劃等均需要進行包括建筑風格、材質用料、色彩樣式、高度、豎向、容積率、建筑密度、紅紫線寬度等一系列規劃,需要開設多門專業制圖軟件及相關課程。旅游管理系的藝術設計專業已開設AutoCAD、Coreldraw、Photoshop、環境藝術設計原理、公共空間設計等課程。旅游專業在進行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編制時可以考慮為本專業的學生開設以上課程。
3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旅游規劃學”課程教學改革對策
3.1強化實踐教學,改進教學方法
旅游規劃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很多知識點僅憑借傳統的教學方法還遠遠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必須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學校周邊的旅游景區進行實地調研,調研內容應涵蓋: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旅游市場分析與預測、旅游形象策劃與設計、旅游景區分區與布局、旅游產品創意與規劃、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及規劃圖制作等。經過實際考察驗證教師所講授的專業內容,從而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有利于同學們鞏固所學內容。
在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實地調研的基礎之上,還需要加強與大連市各知名旅游景區的合作,包括:老虎灘海洋公園、金石灘景區、圣亞海洋世界、森林動物園、東雞冠山景區、世界和平公園、白玉山景區等等,力爭將這些景區建設成為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旅游規劃調研的實習基地。此外,還可以開展野外教學,將課堂搬到野外,在大自然中進行實踐教學。通過這樣的理論與實踐結合,不但增長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而且還利于大家對旅游系統中各構成要素之間關系的進一步領悟,同時增加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增長學生的成就感,實現課堂與社會的完美結合。
實際上,能夠讓學生直接參與到規劃項目當中去,這對其專業能力的增長是最為有效的。遼寧對外經貿學院作為近些年才逐步嶄露頭角的新興院校,其旅游管理系的教師們能夠主持或參與高檔次、大手筆的規劃項目的機會還比較少。鑒于此,教師們尚需在不斷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廣泛聯系社會各界,積極爭取各級規劃項目,以期為學生提供珍貴的參與實踐的機會。盡可能地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本科四年的學習過程中直接參與一次旅游規劃的實踐。
3.2創建規劃實驗室,豐富教學手段
目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的旅游規劃實驗室建設尚屬空白。學院亟需建立旅游規劃實驗室,憑借4D技術完成旅游區的虛擬現實化。通過實驗室教學,讓學生學習到國內外各級別規劃的經典案例;對虛擬的待開發旅游區進行旅游資源分類與評價,客源市場分析與預測,旅游形象策劃,功能分區與空間布局,旅游產品設計,旅游輔助設施規劃等規劃實務訓練;并要求學生利用實驗室學習制作旅游規劃的相關圖件,以達到每位學生都具備一定的規劃圖件繪制能力這一目標。
使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利用目前的多媒體教室及未來擬建的旅游規劃實驗室,通過多媒體、幻燈片、投影儀等教學手段,將教學內容以視頻、動畫、圖片等直觀形式運用于教學之中,同時適當配以音樂,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旅游項目策劃的過程中,可結合旅游項目策劃的幾種方法相應地引入國內外經典策劃案例。此外,在師生互動教學中,可以鼓勵同學們將自己創意的方案通過幻燈片、視頻等方式進行展示與教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和探討。
3.3科學構建課程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素質
相對于其他課程,“旅游規劃學”是有一定技術含量、體現學生綜合競爭能力尤其是創意能力的核心課程,學生通過課程學習,不僅要能夠進行旅游規劃的創意、寫文本,還能夠制作PPT,能夠設計基本的規劃圖件。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旅游管理系本科專業應適時適量開設與旅游規劃相關的基礎課程以及專業制圖軟件課程,包括:區域分析與規劃、生態旅游學、地圖學、遙感與測繪、景觀設計、環境藝術、公共空間設計、AutoCAD、Freehand、Mapinfo、Photoshop等課程,將學生培養成為既能夠出策劃、寫文本,又可以制作規劃圖件的專業人才。
為了解旅游規劃界最新動態及興起的規劃手法,并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助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定期邀請業界知名專家學者來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旅游管理系開展專題講座,拓寬任課教師與學生們的專業視野。
4結束語
“旅游規劃學”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任課專業教師需要通過參與旅游規劃實踐提高教學水平;還應建立旅游規劃實驗室,為實踐教學提供硬件支撐;提高景區參觀學習的有效性,增加學生參與規劃實踐的機會;完善課程設置,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唐建兵.“旅游規劃與開發”課程教學現狀與改革分析—以成都大學旅游文化產業學院為例[J].教育與教學與研究,2010,24:85.
[2]楊朗.“旅游開發與規劃”課程教學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J].甘肅農業.2006,(10):254.
[3]李廣宏.“旅游開發與規劃”的案例教學法滲透[J].高教論壇,2007,(2):119.
[4]吳艷茹.“旅游規劃”課程教學設計探討[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5):106.
[5]趙媛.“旅游規劃”課程研究性教學的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8,(32):125.
[6]鄭遼吉.“旅游規劃學”教學中的工具使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6):104.
[7]郭海燕,馮曉華,天振江.對“旅游規劃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7):142.
[8]婁思元.旅游規劃課程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J].旅游教育管理,2011,(3):68-69.
篇5
關鍵詞:藥事管理學;執業藥師;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藥事管理學》課程是藥學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也是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重要科目之一。本課程內容具有文字敘述多、政策法規性強、知識點多而分散、信息量大、內容比較抽象難懂、時效性強等特點[1],學生感覺難以理解,掌握起來較難,這將影響畢業后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通過率。而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通過率可間接反映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以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改革為導向,對《藥事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優化,達到提高通過率的目的。本文以2016年版《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大綱》的新變化為導向,結合《藥事管理學》課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構建案例教學與任務驅動式教學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目的在于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增強其職業技能,將學生培養成有執業藥師素養的藥學服務型人才。
1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中
《藥事管理學》考試大綱變化最新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對藥事管理與法規的考試大綱進行了修改,對藥品的使用環節進行了重點考核,強調了考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體現出了“以用定考”的新思路[2-3]。增加的內容有: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含特殊藥品復方制劑、興奮劑的管理;變更的內容有:將“保健食品管理”變更為“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管理”等。
2《藥事管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藥事管理學》課程的傳統教學仍是以課堂講授為主,教師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將相關知識點、法規等采用PPT或者板書等方式向學生進行一一講授。具體而言:(1)慣性思維難以克服。多數教師在講授課程時,主要讓學生熟悉法律條款,達到記憶的目的,因此采取灌輸的教學方式講授法規條款,并不去思考深挖,立法的原因何在?法律實施效果如何?而學生在學習課程時,也是存在一定的慣性思維,僅僅對課程內容進行死記硬背,為了考試而去學習,導致這門課程變得乏味。(2)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目前,《藥事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模式仍以課堂講授為主,這與學校及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學時受限、學校與企業聯系較少等諸多因素有關,導致實踐教學難以實現,對于具體的藥品生產監督、藥品經營監督、醫療機構藥事等進行真正有效的管理更是望塵莫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往往較差,將來的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中《藥事管理學》通過率也較低,學生畢業后在工作崗位上的藥事管理能力往往難以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即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實際的藥學管理工作。
3《藥事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
3.1教學內容的改革
3.1.1結合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大綱,實時增加最新法規藥事法規存在一定的時效性,教材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滯后于藥事法規的制定,教師在選擇教材時,在選擇最新出版《藥事管理學》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對最新改動的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大綱內容進行補充,可增加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管理的介紹,補充教材的不足,實時傳授最新的法規知識。3.1.2知識結構的層次性整合為了提高和體現知識結構的層次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對《藥事管理學》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以便于對知識的梳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知識結構的層次可分為基礎模塊和應用模塊兩部分,基礎模塊包括藥品的監督管理體制、藥師、藥品;應用模塊包括藥品生產管理法規、藥品經營管理法規、藥品使用管理法規[4]。通過整合后,所需要講授知識點的層次分明,有助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不同層次對所學知識點進行理解和掌握。
3.2教學方法的改革
3.2.1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模式是《藥事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的主要方法之一,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為目的,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開展互動討論和學習,提高學生自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5]。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提供討論的案例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保證所舉案例的真實性,教師可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焦點訪談》等節目資源獲得真實可靠的案例,比如在進行介紹關于假藥與劣藥的區分及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內容時,可以引入經典的“毒膠囊”事件,“欣弗”事件等,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6]。其次案例的典型性,所選的案例應該包括教學中的知識點,學生可通過分析典型案例充分理解和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比如介紹品與的管理相關內容時,舉例青少年因濫用聯邦止咳露成癮的事件,讓學生直觀感受品與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也借此機會讓青少年認識到要珍愛生命,遠離。再次是案例時效性,不能將十年前或者更早的案例進行教學,需要教師時刻關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及新聞報道的相關資料,并與當前的熱議話題相結合,與學生達到共鳴,圍繞案例發表看法進行討論[7-8]。3.2.2任務驅動式教學教師將《藥事管理學》的課程內容設計成不同的工作項目,讓學生在學習課程內容時,帶著問題和任務去學習思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學習藥品的識別與分類內容時,讓學生首先進行自主學習,帶著問題和任務,將學生分組后,教師與校企合作的藥店聯系后,帶領學生到藥店去找出各類相關藥品:包括進口藥品、中成藥、外用藥、甲類非處方藥、乙類非處方藥等,識別藥品后進行記錄,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論聯系實際,強調學習的自覺主動性,與傳統課堂講授教學相比,學習效果顯著提高。3.2.3現場教學現場教學優點在于讓學生有更為直觀的感性認識,可發揮本校與本地多個醫藥企業和藥廠合作的優勢,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9]。比如介紹藥品生產質量管理(GMP)相關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到校企合作的藥廠進行現場參觀學習,一邊教學,一邊學習;在講授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時,可帶領學生到校企合作醫藥公司參觀學習,熟悉實際工作中藥品是如何進行批發和零售。3.2.4講座教學定期邀請相關醫藥生產企業、經營企業和管理部門的專業人員進行藥事管理的講座,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藥事管理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讓學生與之進行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3考核模式的改革
《藥事管理學》課程的考核內容在滿足學校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應該以國家執業藥師考試大綱為指導,建立相似的練習題庫,幫助學生快速的理解和記憶主要內容。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題型都是選擇題,以單項選擇題居多,而以多項選擇題難度最大,因此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答題的正確率。作為高校的學業教育,其教學內容往往是具有廣度和深度的,因此,我們在期末考試試題設置上,應在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現有題型基礎上,增加名詞解釋、案例分析等題型,以檢驗學業教學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達到了國家執業藥師考試的要求。4結語《藥事管理學》課程作為藥學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和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重要科目之一,高校教師應充分解讀《藥事管理學》實際教學內容與國家執業藥師考試大綱的關系后,根據資格考試要求,構建教學新模式,實時關注最新法律法規,注重體現授課中知識結構的層次性;以案例教學模式為中心,輔以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結合現場教學和講座教學等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兼顧高校學業教育和國家執業藥師考試的要求改革考核模式,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激勵學生有針對性地完成學習任務為目的,適應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需求,將學生培養成有執業藥師素養的藥學服務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奚苗苗,段佳林,郭超,等.EBL、CBL、PBL綜合教學法在藥事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藥學教育,2016,32(2):43-46.
[2]李琳,劉叔文.以執業藥師考試為導向的藥學本科生教學改革[J].基礎醫學教育,2016,18(1):39-41.
[3]趙穎,鄭一敏,宋丹.基于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藥事管理學課程改革策略與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4):129-130.
[4]饒君鳳,呂偉德,陳郁.《藥事管理與法規》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2,(19):134-135.
[5]韓薇,楊瑞虹.案例教學法在藥事管理與法規課程中的應用及效果[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6,26(3):78-79.
[6]黃皓,袁曉玲.案例教學法與Seminar教學法在“藥事管理學”課堂教學中的聯合運用[J].宜春學院學報,2015,37(12):113-116.
[7]朱虹,劉蘭茹,蘭恭贊,等.基于專業思維能力培養的《藥事管理與法規》多案例教學應用[J].中國藥事,2016,30(6):540-544.
[8]唐冬蕾,辛征駿,張珵.基于執業藥師人才培養的藥事管理學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7):77.
篇6
關鍵詞: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一 開展《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伴隨著我國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繁榮,會展業也逐漸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但是,與我國當前會展行業快速發展相矛盾的是我國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嚴重匱乏。高職院校作為我國會展人才的重要培訓基地,其目前《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模式的弊端已經嚴重凸顯,使會展設計教育與市場需求出現了嚴重脫節,給我國會展行業的發展設置了嚴重的障礙。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加快《會展設計》的課程教學改革,為我國會展行業的發展培養大量應用型人才。所以說,高職院校開展《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二 加強《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的對策措施
近幾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對于《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一定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并且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筆者結合現有的經驗以及自身的教學實際,就當前加強《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對策措施,以期能夠對我國當前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科學發展提供一點可借鑒之處。
(1)以實踐為基礎,優化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進行教育的最終目標是開展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而會展設計有是一門具有極強應用性的課程,因此,加強《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應當立足實踐這一重要基礎。就我國當前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設置來看,基本上包括基礎理論課、基礎專業課以及專業技能課三大模塊,但是卻存在著基礎課同技能課不能有效銜接、技能操作與設計應用相互脫節的問題。各門課程之間沒有前后方面的必然聯系。而且,目前高職院校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課程設計基本同本科教育相似,這同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是相背離的,使高職院校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學生在就業時難以突出自身優勢。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優化該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加大專業技能與設計實踐課程的開展力度,提升學生的應用技能。
(2)樹立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
對于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來說,創新性思維是非常重要的。高職院校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可以在第一學期就進行創新思維的鍛煉與引導,在開展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增加學生自我探究課題的引進,使學生能夠直接參與到具有較強操作性的實訓項目中來。應當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觀察生活中來自各個方面的藝術表現,為自身創新精神的培養積累素材,使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較高水平的活躍度。
(3)深入開展校企合作教育
在會展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還應當加強同企業之間的合作,形成工作室制度,以工作室為單位進行合作辦學,共同開發;加強實訓基地建設,進行項目開發。在會展行業發展的旺季時期,特別是華南地區的廠交會時期,這段時期的會展設計師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由教師帶隊與企業進行工學結合,與會展設計課程結合進行實際項目設計,使學生能夠真正接觸到進行會展的設備以及相關材料,能夠參與到會展現場進行觀摩與流程跟進。這樣一來,不僅能夠使學生對整個會展設計流程有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認識,而且還有助于企業項目的高效開展,從而有效實現校企雙方的共贏。
(4)調整課程配置
理論是指導實踐的根本,因此,高職院校開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也離不開理論知識的有效教學。因此,高職院校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還應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會文化課程以及創造學理論課程的教學課時,使實踐性、探索性的實訓項目能夠與基礎文化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能夠在掌握基本藝術設計技巧的基礎上,積極進行實踐性探索方面的研究。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課題設計的方向,讓學生們組成工作小組,以工作小組為單位開展團隊協作,探索創新實踐,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們的創新水平,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
就我國當前會展行業的發展狀況與發展速度來看,我國對于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作為會展教育核心一環的會展設計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對于會展設計所需不同層次的人才,有必要對國內高職會展設計教育現狀進行總體分析研究,結合實際會展設計人才市場需求,從藝術設計的角度出發對《會展設計》課程進行改革,從而有效適應現代會展業的發展。
三 結束語
通過上述兩個部分的分析與論述,我們可以看到,開展《會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應當給予充分的重視,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完善、不斷改進。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抓住當前會展行業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機,積極推動我國會展人才培養機制的完善,切實推進我國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人才的高質量培養。
參考文獻
[1] 陳獻勇.會展經濟發展與會展專業教育[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4).
篇7
【關鍵詞】家具設計;教學改革;教學模式
一、《家具設計》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家具設計》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學好環境設計專業的基礎,通過家具設計的學習,學生應初步掌握家具設計的基礎知識及其室內外環境中的應用,為進一步的專業設計課學習打下基礎。目前,大部分院校本門課程還停留在對理論課程的講授上,脫離了企業的實際環境,即使有一部分院校在實訓課中加入了企業模仿的部分,也僅僅是題目的虛擬,缺少公司各個環節的銜接,不利于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提高和對企業的適應性,無法滿足社會人才需求標準。導致學生在就業時仍然對實際無法控制與掌握,無從下手,對企業的工作流程與企業環境很難適應。因此本門課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建設要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及未來行業的需要,對本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
首先,對課程教案的改革,不局限只是傳統的教材,應在教材的基礎上,增加最新的國內外家具設計行業的新材料、新工藝、新設計等方面動態的內容,豐富教案內容,做到實時更新。同樣在課堂教學內容中也應注重中國傳統家具設計的講授,中國傳統家具系統中所蘊含的設計原則在現代家具主流設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學生可以通過從中國主義的某些設計元素中設計一系列現代家具,從歷史中獲取更多的靈感。[1]同時不應局限在原來的室內家具的設計,而應該延伸到戶外家具設計。其次,教材建設是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基礎,由于中國家具設計高等教育滯后于家具產業的發展,所以一直缺乏適用民辦本科院校的家具設計專業教材。針對這種現象,可結合家具設計課程改革的實踐,制訂家具設計專業教材編寫計劃。在教材編寫上,可學習并借鑒國際一流大學家具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引入國內外家具材料、家具工藝、家具設計的最新成果。最后,可以改變原來傳統家具設計課程中的模擬設計形式,將作業改為真實設計課題,把項目案例式教學引入課堂。一改國內大部分學校家具設計以及環境設計專業其他設計類課程中存在的共同問題,將我國民辦本科設計教育與國際一流大學設計教育體系接軌。教學課程設計作業要求學生動手實踐,學生自由討論,激發創新思維,分層教學。將單純的家具造型設計作業與國際、國內的家具設計大賽、專利發明大賽設計項目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真正的國際與國內家具設計大賽的激烈競爭中去表現自己的創造性設計能力,同時也是在全方位的考驗教與學雙方的真實水平。[2]這種家具設計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改革教學方法就是要在本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基礎上,通過理論課程、多媒體教學、課堂討論、實際調研、團隊合作、企業考察、方案展示等,把理論和實訓相結合,真正改變傳統單向授課模式,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翻轉課堂教學。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中,把老師本身從一個單純教學演示角色轉變為一個復合型的教學導演角色,從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學傳授者轉為教學活動組織者。變“灌輸式”為“啟發式”,變“重點培養”為“普遍培養、因材施教”。[3]在教學改革中,提倡創新思維教學法,對學生進行設計啟發,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設計。在教學方法上可以拋開傳統的教學形式,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內容的示范作用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家具設計課程中的人體工程學部分,讓學生以自己為設計對象,體驗躺、臥、坐哪種位置、哪種角度最舒服,最符合自己的需求,通過參與、親身體驗,不僅獲得了感性認識,且對設計有了較直觀的認識,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采用優秀家具實物或播放家具圖片、幻燈、視頻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古今中外家具設計大師的作品。通過分析這些大師的優秀作品,在立體的形態中分析家具設計的要素、特性、結構、人體工程學等,把體現在立體設計中的節奏、曲直、剛柔、質感、色感,隨著環境、角度、時間而變化的因素,與穩定的形、色、質的本質的區別,理解大師的作品。“教師課堂教學必須突出案例教學”與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對接,進一步體現出專業建設或課程教學的校企融合、協同創新相一致。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及社會對本專業學生能力的需求,將實際方案帶到學生課堂中,構建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踐相結合、校內實訓與企業實踐相結合實踐課程體系,完成由學生向職業人的轉變,實現與企業的零距離接觸。走“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改革道路,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技術人才的培養模式。[4]
四、教學評價的改革
教學評價的改革把區別學生轉向發展學生,不再看重結果,轉而看重過程,通過過程性考核方法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掌握程度。通過學生之間的自評和互評,能夠明確自己的不足與差距,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并進行自我反思與改進。同樣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從而更快、更好、更客觀、更全面地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定,達到學習評價的真正目的——以評促學。
五、結論
總之,民辦本科院校環境設計專業家具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有非常明確的方向性和開創性,并且涉及課程體系設置、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多方面的改革,其中重點是強化課程體系建設,特別注重學生素質培養和能力培養,建立以家具設計和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即在基本設計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大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全面提高教學質量。[5]以實際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為重點,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能力為本位多個環節上進行改革,才能真正實現根本的改革,實現民辦本科藝術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方海.代家具設計中的“中國主義”[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2]彭亮.家具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家具與室內裝飾,2004(06).
[3]張文超.我國本科家具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07.
[4]馬振山.家具產業人才培養中校企合作模式分析[J].家具與室內裝飾,2008(07).
篇8
關鍵詞:地域文化;旅游產品;教學改革
1旅游專題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目的
1.1提高學生旅游專題設計的專業綜合能力
首先,提高專業知識能力。立足地域文化,植根教學課程,精煉教學內容,區別于大而泛的設計主題,開創地方院校特色教學理論,儲備專業知識。地域文化是一個地方或者一個區域特有的文化體系,在教學理論實踐的指導下,對地域文化中獨特的文化因子進行概括、總結、提煉,并運用于旅游產品設計中,對充實專業理論結構,豐富專業視野,將專業理論知識具體化、現實化有著重要的意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能夠依據本地特色,結合專業知識,開創和挖掘旅游專題設計元素。其次,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將地域文化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理論支持,不僅豐富了旅游專題設計的文化專屬性,而且在對地方民俗民藝以及其他地域文化挖掘中,通過對研究對象的實際模仿、操作,有利于探尋和總結出更好的設計元素。一方面,在無意識的模擬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促使地域文化基因得到良好的傳承和創新。再次,提高綜合研究能力。旅游專題設計是一門交叉性很強的學科,涉及設計學、營銷學、民俗學、美術學、符號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而地域文化作為一種綜合學科,需要運用綜合學科的研究方法來挖掘,提升旅游專題設計的相關人員的綜合研究能力。
1.2建立健全課程教學體系
首先,建立健全理論教學體系。將產品設計學、人類文化學、民俗學、符號學、市場營銷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融入理論教學體系,以地域文化為具體的文化研究依托,結合旅游產品設計方法,構建完善的課程理論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該門課程的理論教學成果。其次,建立健全實踐教學體系。一是打造創建旅游產品設計體驗中心或者創新實驗室,收集保存典型的地方民俗、自然風光、旅游工藝品,便于實踐教學操作。二是開發旅游產品制作實踐基地并與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民藝制作中心合作,學習相關技藝技能,拓寬設計視野。三是將實際操作能力和理論專業知識相結合,植根于地域文化,更好地研發和設計創新性的旅游產品。
1.3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突出地域文化優勢
在傳統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過程中,傾聽該學科領域的名人講座,觀看該領域的最新設計研發成果,采用VR等新型科技成果互動教學,運用講座教學法、視頻教學法、多媒體教學互動法等新型的教學模式來提升教學效果。以課堂為創新實踐基地,以政產學研各方面的研究成果為向導,靈活運用課堂組織教學,突出地域文化優勢。
2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2.1調整教學內容,優化課程設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足夠的主觀能動性來合理安排和調整相應的教學內容,而不是按部就班,根據教材和教學大綱生搬硬套。課程內容主要分為五個部分:旅游產品概述、現有旅游紀念品分析、旅游產品專題設計案例分析、旅游產品的開發與創新、旅游產品專題設計與制作。前四個課程內容主要是理論講授,在“現有旅游紀念品分析”這一主題教學中,將地域性旅游產品分析和之后的旅游產品調研報告相結合,形成呼應式教學思路。在“旅游產品的開發和創新”這一主題教學中,將地域文化應用于旅游產品設計的思路、方法和手段,作為貫穿這一主題教學的重點解析內容,便于更好地實現接下來的教學任務。旅游產品專題設計與制作這一課程內容主要是實訓。調整后的實訓課時比例占較大成分,在教師的指導以及實訓課任務的安排下進行教學,這種課程設計滿足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鍛煉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在這樣的課程設計當中,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動性對地域文化進行調研分析,并總結出分析報告,得出分析結果,從而牢牢把握地域文化和課堂之間的聯系。學生不再停留于“網絡調研”這個虛擬平臺中,而是能夠實實在在地走進市場,觀察、總結出第一手資料作為設計主題定位的依據。學生對相應地域文化主題的挖掘和理解透露出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和實效性,通過對實際主題進行設計與制作的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課程的教學內容作相應的調整,以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和學習本課程。
2.2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傳統內容教學的基礎上,根據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市場發展的需求,將主題式教學、項目式教學、以賽促學等教學模式和相應的教學內容結合。根據當下的教學內容和外界的直觀聯系,在講解地域性旅游產品分析和旅游產品調研報告這一塊內容時,可以采用主題式教學,主動選取相應的地域文化元素作為教學項目調研分析主題,在檢驗教學成果時,采用項目式教學,接受教師指定的主題來進行相應的調研分析,目的在于將相應地域文化主題的內容和分析報告研究到位。調整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或手段,運用教學互動,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基于地域文化的教學將文化屬性作為一個重點內容歸入旅游產品設計教學中,對文化元素、文化基因進行研究和挖掘,從而在教學過程中試驗出最佳的文化植入設計方法,打造城市旅游名片自己獨特的屬性,使其具備市場辨識度,吸引廣大旅游愛好者和消費者。理清教學過程中教與學之間的關系,通過與地方企業合作和項目教學,立足市場,突出地域文化,開發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產品。作為城市名片,打造旅游品牌。在傳統教學課程重理論輕實踐的影響下,學生的思維模式處于一種被引導、被灌輸的狀態。當下學生在具體主題教學過程中,做市場調研的態度充分反映了上述情況:調研結果不真實,調研數據不準確,調研論據老舊,基本上都是在網上搜集已被證明的陳舊的不具備時效性的論據調查數據。因為傳統課堂封閉式教學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思維,一旦離開網絡,離開電腦,學生的慣性思維就被切斷,無法跳出現有傳統課題教學的局限。因此,這一情況必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運用當下先進的教學設備、與時俱進的教學思想、教師個人教學魅力,將旅游專題設計教學課堂營造成輕松、活潑、積極主動的教學氛圍。
2.3靈活運用教學手段
第一,靈活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目前,高校注重的教學是課下教學的互動性,出現了新的學習模式,如慕課和翻轉課堂、微課等網絡課程,以及以多媒體教學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教學手段,將教學過程中的聲、音、色、貌展現得淋漓盡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旅游專題設計課程本身存在特殊性、依附性,要求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將學習主動權移交給學生,提高學生學習時的自主性,提高教學效率。第二,靈活運用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關于旅游產品的學術研究較為豐富,有不少關于旅游產品的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和方法。但是在當下的教學環境下,必須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與國際大環境接軌的教學思路,具有前瞻性的教學思想,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做到真正的教學延續,促使學生在學習接觸本門課程時能夠在原有理論知識的引導下,吸收新鮮的理論知識,為學生今后就業創業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第三,靈活運用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本身具有一定的教學約束力,通過平時成績、平時考勤以及方案設計、方案制作和期末綜合材料幾個方面展開,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給予客觀評價是對本門課程教學效果最有價值的反饋。將院校所在地域文化作為教學重點內容,相應的調研報告、設計方案所展現出來的對文化基因的提煉和表現便成了評價的重點考察內容之一。因此,要通過靈活運用教學評價考察教學內容的教學重點,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2.4靈活運用教師教學的個人魅力
教師在傳授課程知識的過程中,是一個無比重要的角色:既是知識傳授者,又是引路人。因此,教師在傳授此門課程的過程中,個人的學識、見識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從目前學生上課的普遍情況來看,學生對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是難以買單的,而案例教學、主題教學、項目教學的嵌入式教學方法,學生更樂于接受。這些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或者相關主題的教學科研經歷,或者相關的其他經歷,以利于在教學中調節教學氛圍,帶動教學效果。再者,教師個人的學術涵養、人生閱歷對教學效果起到推動作用,因此學校相關機構有責任也有義務對教師個人知識結構的提高、經驗的積累提供平臺和機會,讓教師有時間、有機會走出去學習新的知識,探究本門學科的新動態。尤其是對旅游產品教學設計課程來說,地域文化的固有性和設計領域的動態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了解新的設計動態,了解國家國際旅游行業的動態,關注旅游產品消費趨勢,適時靈活地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
3結語
地域文化的固有性和人們審美認知的動態性形成鮮明的對比。因此,在旅游專題課程教學過程中,對傳統地域文化的剖析和解讀,必須緊抓當下人們的消費觀、審美觀。結合教學內容,研究和開發具備地域文化魅力的旅游產品,引導人們的消費和審美,推動地域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課程改革的目的在于追求精神上的愉悅感和心靈上的歸屬感以及文化上的認同感,促使旅游專題設計突出地域文化基因的傳承和創新。
參考文獻:
[1]…劉衛平.輕型視域下地方本科高校特色發展簡論——基于邵陽學院特色發展實踐的思考[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
[2]…徐鴻炫.試論地方性高師院校的社會服務職能[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2.
[3]…王暉.文化旅游開發教學改革的實踐探討[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6).
[4]…史鐵杰,余妍霞.高校傳統文化的傳承現狀及對策研究[J].江淮論壇,2015(2).
篇9
1 概述
近年來,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經濟與環境的失衡越來越嚴重,我國也因此對生態環境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多,想要理清楚環境問題,就必須深入到課程教學改革之中。首先必須針對當前生態環境類課程教學中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之后再根據這些問題去闡述該課程教學改革的內容,這樣才能使整個教學內容科學化、合理化,才能夠豐富生態環境類課程的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成果,提高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
2 生態環境類課程教學的現狀
目前我國對于生態環境的建設工作已經逐漸開展,相關的生態新理念也已?滲透到生態環境課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學生對生態環境的認知和保護意識越來越強,課程改革效果十分顯著。
3 生態環境類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①目前我國生態環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存在固定性,盡管如今已經有很多高等院校對生態環境類課程引起了重視,也開設了相應的課程,但無論是對本科還是專科,在教育方面都是由學校購買教程,然后根據相應的教程組織教學模式,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專業不同并且研究方向也不同的班級,在生態環境類課程中所應用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都是一樣的,對生態環境的陳述也都是一樣的,完全沒有突出不同專業的特色,這樣就違背了生態環境類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無法實現其想要實施的目標。另外,即使該課程已經開設,但是安排的課程課時還是比較少,在有限的課時傳授無限的內容,難免會顯得過于急躁和敷衍,這樣就會嚴重影響了教學的進度和效率。所以說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課程要求已經無法適應當代生態環境的建設和發展,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降低了學生對于生態環境課程的學習積極性,非常不利于培養學生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同時還會使學生缺乏在專業課程中展現自我的機會,所以說,探索出更加適合學生的生態環境教學模式已經刻不容緩。
②教學資源配置嚴重不足。目前很多學校的教育經費都非常緊張,尤其是處于偏遠地區的學校,生態環境的課程教學設備十分匱乏,而且實驗所需的機械設備也不齊全,尤其是近年來,我國的教育模式已經發生了轉變,規定設備按專業進行分別管理,每個專業管理自己的儀器設備,不能相互使用和調配。因此,不同的專業使用的儀器也不同。即使是有相同的儀器,也因為專業不同而不允許外借,這就導致了部分儀器與設備不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利用價值,造成了多媒體優勢的嚴重浪費,使生態環境類課程教學的要求不能得到滿足。另外,部分學校、部分專業教學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對生態環境課程的研究方向存在差異,不能夠實現教學信息的良好交流,嚴重影響了師生之間對于生態環境類課程的探討,使師資力量沒有得到優化與合理的調配。
③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太過單一。一般而言對于生態環境學的研究,涉及的對象已經拓展到了整個生物系統以及其他的周邊環境,可是自然界的生物品種又很多,并且生存環境復雜多樣,研究內容十分繁雜。教師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無法通過傳統的教學方式,將生態環境學所需要研究的對象清晰表現出來,尤其是對于不同空間內的生物結構和變化規律,是需要自行體會才能明白的。很多教師通過自己的理解進行表述,在一定程度上顯得太過單調,并且這種單調的生態學教學方式無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態環境的存在,無法達到感性的認識。所以說,在近幾年的生態環境類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都已經開放了借助多媒體的課件與黑板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認知,但是教學手段仍然比較單一,在促進學生對生態環境對課程的興趣上并沒有顯著效果,不能夠使他們積極主動地融入進去。因此,我國還是要加強在這方面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不斷推進教學方式改革。
4 生態環境類課程改革的相關對策
4.1 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
生態環境類課程研究是一個涉及內容十分廣闊并且拓展空間巨大的學科,但是它的知識點又過于松散,所以說在課程編程上要有良好的分配。對于不同的學歷層次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課程要求。但是無論課程編排發生怎么樣的變化,都一定要始終貫徹生態環境的基本理念,重點突出生態環境的建設意義,教學系統一定要做到脈絡清晰,保留重要的知識理論,并且隨時進行擴展和進一步的理論研究,這樣才能使學生充分掌握生態環境類課程的教學內容。同時要不斷吸取國外的相關經驗,結合國內本身的學科發展狀況,建立新的生態環境類課程教學的新模式,只有將中西文化和思想觀念相融合,才能夠更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促進整個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此外,教學不僅僅是教師義務,學生也應該有自我學習的動力,積極主動地為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尤其是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要有合理的生態觀和環境觀,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才能夠使整個教學過程具有意義。在如今生態環境類教學的課時與內容不平衡的環境下,學生只有積極主動地融入環境建設當中,才能夠使課時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4.2 增加課程的教學資源
生態環境類課程的教學資源是極度缺乏的,為了能夠充分發揮教材資源的功能,使整個課程的質量得到提升,我國在設備與儀器管理方面應該做以下改革:開通各專業資源的使用權限,使每個專業的課程設備得以齊全。另外在生態環境類課程教學方面,教師應該注重對各項教學資源的利用,比如說文字材料和影像設備,以及多種科學成果等,然后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方式進行生態環境的實踐,這樣才能使生態環境課程的教學內容得到直觀而具體的表現。除了增加物理資源之外,還要增強人力資源,比如師資力量,要組建一個具有高學術水準的師資隊伍,這對生態環境的課程的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說每個學校都必須重視對教師教學水平的培養工作,并且在各個院系建立適當的師資力量分配與優化,加強每個專業之間的研究生與本科生學術交流工作和座談活動。不僅要加強學院內的學習交流,還要加強與校外高校的合作,只有不斷吸取別人的想法,才能促進學生思想的健全發展。
篇10
關鍵詞:中職教育 財務會計 課程教學改革 改革方法
改革開放為我們國家打開了面向世界的一扇門,從此我國展開懷抱迎接世界的機遇和挑戰。近年來我國經濟規模不斷的增大,經濟形式越來越多元化,需要應用性方面的人才也越來越多,而中等職業院校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向社會輸出實用型,能干型的技術性人才。因此我國加大了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投入,但如今中等職業教育依然面對著社會中的各種挑戰,再加上中等職業教育本身也面臨著許多許多的困難與不足。只有不斷的推進教育改革,加強師資力量建設,才有機會提高中等職業教學的質量。
一、中職教育的現狀
我國的中職院校辦學模式早期是引進前蘇聯職業教育的理念。不僅直接加快了我國職業院校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的步伐,也更加注重學生對理論的學習,但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卻遠遠達不到要求。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職業教育在國家的發展占有很重要的因素。一些學生在不上高中的情況下選擇進入中等職業院校學習技術,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但就現在中職教育的現狀來說,中職學生在畢業之后依然面臨著“就業難”的一大社會問題,那么是什么導致中職畢業生得不到企業或者公司的青睞呢?
首先職業院校在辦學規模上與高等院校在實驗設備上是不能媲美的,辦學規模受到學生人數的限制,同時相對于高等院校的師資力量薄弱,技術專業人員往往是供不應求的狀態。在生源方面來說,中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是屬于調皮生,中高考落榜生,對于課堂教學方面,,學生課堂上開小差,教學方式形式化,這些都會導致課堂的教學質量不高。而職校實驗設備落后,不能將理論思想應用到實踐中。因此加快中職教育改革是中職院校發展的唯一辦法。
二、中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針對中等職業院校中課堂教學的現狀來說,目前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同樣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率,使學生掌握的知識不夠全面化。通過具體的分析,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幾點不足:
1.教學方式老套。中職教育現行的課堂教育體系依然沿用以前的老套教學方式,教學方式呈現三步走的策略,即“老師授課,學生聽講,學生完成課后作業”。這種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讓許許多多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講解興趣不大,導致學生對知識掌握不過關,加上《財務會計》這門課程學習難度相對較大,課本中涉及很多的專業知識,專業術語,課本連貫性較強,導致后來的教學跟不上進度。
2.繼續沿用老教材,適用性不強。現在財務會計方面的書籍對于中等職業教育適用性不高,教學內容往往采用高等教學的書籍,理論性極強,讓學生很難得消化學習內容。同時專業課本在對于專業知識方面編排不夠合理,不能做到孰輕孰重。例如:《審計》是財務會計中是很重要的一個章節內容,在編排上處于后續章節,《審計》所闡述的內容是了解內部控制制度。但前面章節對于內部控制制度介紹微乎其微,使得教師在授課中非常吃力,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在學習中的難度。
3.理論教學缺乏穩定性。財務會計的理論教學在中等職業院校中一般開設兩個學期,平均每星期七節理論課,同時《財務會計》課本中的專業知識對于從來沒有接觸到的會計行業的學生來說內容是十分抽象,學生課后只有通過對理論知識死記硬背來強行記住。對于學生來說,《財務會計》中的知識點比較抽象。同時隨著我國對各項會計法的嚴格實施與不斷完善,財務會計課程隨著法律法規不斷的進行更新,學生很難適應新的課程。
4.課程實踐性不強。財務會計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我們不僅要在理論上打下堅實的基礎,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注重實踐,把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中,現行的中職財務會計實踐課教學存在兩個方面:其一在師資力量上達不到標準,其大部分老師是沒有從事過會計行業的,對學生在實踐課上面的指導往往沒有起到關鍵性作用。其二職校對實踐課安排課時較少,學生理論知識得不到鞏固。
5.考核制度不完善。財務會計課程的考核制度包括理論知識考核和實踐能力考核。
理論知識考核采取的是大眾化的期末考試,少部分學生往往采取臨陣磨刀的方法,或者直接在考試抄襲他人的答案,大部分學生考試合格之后就認為自己掌握的知識已經很全面,但事實卻不是如此。而對實踐能力方面的考核,學校也沒有做到足夠的重視,實踐能力是檢驗是否學好理論知識的重要方式,有的學生對理論知識很熟悉但實踐能力很差,實踐能力得不到鍛煉,極大的影響了職業技能水平。
三、中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出現問題的原因
1.學生自身的原因。中職生素質參差不齊,對學習的興趣愛好不強,上課積極性不高,導致教師在上課中面對課堂中精神萎靡的學生,教師上課情緒不高,授課質量急劇下降。另外中職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時期,對學校,老師容易產生逆反心里,這也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同時中職生對自己專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上進心,不想學習。
2.教師方面的原因。職校青年教師居多,老師在面對學生的時候,采取單一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的講課不生動,同時在授課的內容上不能夠抓住重點,使學生很難理解課本知識。另外,《財務會計》理論性較強,對于沒有會計工作經驗的實踐課老師來說,自身仍然停留在理論上,對學生時間實訓培訓力度不夠。
3.學校方面的原因。大多數職校在學校教學設施資金投入遠遠不夠,在對于師資力量方面,學校沒有引起充分重視,也沒有引進財務會計方面的高級人才。更重要的是學校在對實驗設備投入不大,一些職業學校為了節省資金,購買一些落后實驗設備,直接導致《財務會計》實踐課效果不大。
四、中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針對目前中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我們必須加快課程教學改革,推行新課改,讓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效率增強,讓學生學有所用,為學生的未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以后的中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主要需要改革以下幾點:
1.采用新型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學會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將《財務會計》課程中的專業知識與會計具體的案例進行結合授課,提高學生對會計學的興趣,同時能夠讓抽象的會計學知識能夠形象化,學生也能夠比較容易的接受和掌握課堂知識。同時更新財務會計教學理念,在課堂上用全先進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增強學生自學能力,使學生在《財務會計》課程中的找到自信心。
2.避免大班上課,實施“一幫一”課程輔導。職校應該加大對教學設備的投入,引進優秀的師資力量,提倡小班上課。有關調查表明:從教學的質量來看,小班教學的效率是高于大班教學的,中職學生往往主動學習能力較差,大班教學人數過多,老師不可能對每個學生都能顧及到,但小班教學,在人數上遠遠少于大班教學,老師能夠更好的與每個學生進行互動,也能夠及時了解每個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同時也可以在學生當中采取“一幫一”的學習方式,進一步的讓學生在課外能夠鞏固知識。
3.編制符合新時代中職財務會計的教材,增加對實踐課的投入。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參加工作后得到企業的認可,而中職《財務會計》課程理論課占學時兩個學期,極大的縮短了實踐課的時間,實踐課的系統實訓不夠完善。因此職校在安排《財務會計》課程上應該增加實踐課的課時,理論課和實踐課進行交叉學習,不僅能將理論知識得到鞏固,而且也培養了自己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應該聘請會計行業的資深從業者在時間實訓中對學生進行詳細的指導。理論知識的編排也應該貼近實際,與畢業之后的工作崗位精密聯系起來。
4.對考核制度進一步完善。考核制度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約束學生在學習中的不用心,采用先進的考核制度評價體系,將期末考試成績分為兩大板塊:理論考試和實踐能力考試,而理論考試最終考試成績分為課堂表現分和試卷考試分,其中課堂表現分占總成績的20%,教師根據平常上課中學生的表現對學生成績酌情給分。試卷考試分占總成績的40%,以前職校沒有涉及到的實踐能力考察同樣也占40%,這樣既能夠讓學生達到“勤練”的效果,也能夠讓學生在實踐能力上得到長遠的進步。
總之,在通過對中職財務會計的課程教學研究,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按照上述詳細的措施來對財務會計課程教學進行改革,中職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在世界舞臺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 上一篇:多媒體音樂教學
- 下一篇:高中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課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