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9 01:54: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課程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題目:
年級、專業: 09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生姓名:學號:完成時間:成績:指導教師陳欽
福建.福州.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
論文寫作相關要求
1.課程論文主要考核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要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聯系解決當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寫出個性化的課程論文。
2.課程論文必須緊扣主題、思路清晰、主題明確,要根據主題的具體要求提出相關的論點、論據,論點準確、論據充分。
3.切忌盲目下載及拼湊他人論文,一經發現該門課程將以“不及格”處理;參考文獻須標注在文中,不少于8篇。
4.字數:4000~5000字;摘要:150~200字左右;關鍵詞:3~5個。
二、課程論文格式要求
1.姓名和學號寫到封面上,不要出現在文章中。
2.論文標題:用“三號黑體”
3.一級標題:用“小三號黑體”
4.二級以后的標題:用“四號黑體”
5.摘要和關鍵詞:用“五號仿宋體”
6.正文:用“小四宋體”
7.行間距:22磅
8.頁面設置:上2cm,下2cm;左3cm,右2cm。
9.參考文獻:用“五號仿宋體”
10. 紙型:統一用A4紙
11.首頁不顯示頁碼,其他頁頁碼居中。
12.所有標題都不能帶標點符號。
13.正文中標點符號全用中文輸入法。
14.參考文獻類型,根據GB3469-83《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規定,以單字母方式標識:M――專著,C――論文集,N――報紙文章,J――期刊文章,D――學位論文,R――研究報告;其他未說明的文獻類型,如來源于網絡,則采用單字母“Z”標識。
篇2
(一)開設的翻譯課程課時是否充分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部分大學開設的課時不夠充分,有些院校只開設一個學期,學時多則72學時,少則64學時。教師選擇的教材內容講不完,只能選擇性的挑選文體和理論知識進行傳授,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學生也對其韓國語翻譯課程掌握情況不夠理想,理論和實踐都不能得到充分的練習,一味地為了考試而學習。
(二)翻譯課是否采用了新的教材體系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部分院校教師采用了自編講義,也有的院校選取了由文體為主要課程流線的北京大學出版的《中韓翻譯教程》。
(三)是否開設網絡課程
在調查中顯示,多所數院校在翻譯課程中開設了部分網絡課程,但并沒有實現完全開放。
(四)學生反映教學情況
從調查中顯示,出現了很多學生認為翻譯課程沒有必要學習的情況,通過學習在韓國語和漢語互譯方面沒有太大提高、練習機會不多等諸多問題。
二、思考和建議
(一)思考
1.翻譯課程內容設置不夠
翻譯是兩種語言的相互轉換,很多韓國語教學工作者認為對于母語是漢語的韓國語學習者,沒有必要進行韓譯漢的講授和練習,只意在培養漢譯韓的能力,以至于一些韓國語專業畢業者在翻譯時出現韓國語式的漢語,或是遇到允長的韓國句子無從翻譯的情況,此類情況屢見不鮮。
2.課程開設課時不足
部分人認為韓國語翻譯課程的分量僅僅是作為韓國語學習的補充部分,在其它學科也能涉及到,而且考慮到本科與研究生學習的區別,特意減少翻譯課程課時。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翻譯不是任何學科的附屬部分,它是一個單獨學科,是一門具有獨自的理論和技巧的學科,需要足夠的課時去講授和練習。同時為了應對本科生畢業走向,如果課時安排不足,會影響學生就業時專業的應用。
3.教學條件有所限制
部分院校仍沒有完全開通網絡課程。究其原因,其一是學校缺乏網絡課程的客觀條件,其二是沒有相應的教師培訓,韓語翻譯經驗豐富的教師對網絡教學技術不夠熟悉,無法全面開設課程。
(二)建議
1.提高對韓國語翻譯課程的重視
部分院校的教學大綱中,翻譯的分量占的很小,對翻譯課程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樣就造成課時安排不充分,學生學習效果不顯著等教學問題出現。
2.明確教學內容
(1)在課程設置上,可以將翻譯課程分為韓譯漢、漢譯韓2門課程開設,可以讓學生們能從不同的視角對翻譯這門課程理論有一個充分的比較、理解和實踐。在不同的翻譯過程中領略由語言文化差異帶來的翻譯樂趣,有充分的時間來探索韓譯漢、漢譯韓的不同魅力、規律和技巧。
(2)目前高校的大學本科的翻譯教科書主要用由延邊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漢朝朝漢翻譯基礎》、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韓,韓中翻譯教程》和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韓、韓中翻譯》三部教材。其內容上各有利弊,平分秋色。和其它韓國語學科相比,貧乏的教科書,參差不齊的內容給翻譯課程教學加大了難度。授課教師應當結合本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選取教材,同時教學內容也要追求新穎、具有時代性的資料進行翻譯教學,本就匱乏的教材不能做到實時更新,教材的內容中難免會具有不符合當今社會發展形勢的內容,基于這些原因,韓語翻譯教師應當除了講授教材中的材料,還要自行通過多種渠道搜集更多資料來充實教學內容。比如翻譯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翻譯經歷或是專業翻譯人員的資料進行授課,這樣不僅能夠保證教材的多樣性、時效性和適用性,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翻譯的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再者翻譯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教師在講授課程時,要注意講與練的課時分配。既要讓學生認識到翻譯是有律可循,以此來提高學生翻譯能力。還要做到在選取翻譯實踐時要難易得當,這樣會提升學生的翻譯信心和興趣。以此才能更好地和學生進行學習交流,達到教學互動的效果。
3.加大翻譯課時
無論是從學生學習需求還是從教學目標,還是從這門課程性質上看,課時應當適當增加,保證課時充足,讓學生有足夠時間來學習和實踐,讓教師有充分的實踐來講授論文知識和實踐指導。
4.教學方式多樣性
傳統的韓國語翻譯教學方法基本上都是教師講授翻譯理論,通過翻譯理論讓學生對句子、文章進行翻譯練習,然后教師帶著學生在課堂上糾正錯誤,給出“正確”的譯文,學生也為了應付考試要求教師給出所謂的“正確”譯文。但是實際上,給出的“正確”譯文是也并不是唯一的標準。翻譯是一種受原文束縛的創作,所謂創作就不能是單一的,固定的。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很難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性,教學效果也不顯著。
(1)可以將韓國語翻譯課程內容設置由淺到深,先是講授練習韓譯漢,再進行漢譯韓的學習。這樣能夠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
(2)在進行漢韓翻譯練習時,考慮到目的語不是學生的母語,具有一定的翻譯難度,如果讓學生自己完成翻譯,容易使譯文質量不高,學生翻譯動力受阻。所以可以采取小組式討論方法,這樣不僅能夠降低學生學習壓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夠提升學生翻譯的自我意識。
(3)在講授練習韓漢翻譯時,應當注重培養學生走出“韓文圈”,使漢語譯文符合中文表達習慣,把擅長韓漢翻譯鍛煉成翻譯強項。很多韓國語學習者在進行韓漢翻譯時,通過查閱資料都能理解原文意思,但是要通過規范的漢語表達就會有力不從心的情況發生,譯文表達也是差強人意。所以在韓語翻譯課程中,不能忽視韓漢翻譯的作用。教學時可以通過“譯文對比”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對源語和譯語交流場景意識,了解譯文與原文有所區別的各種譯法,加深對翻譯理論的學習。
(4)強化學習,使自主學習成為習慣。通過學生翻譯練習,加強翻譯課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提升自己的翻譯能力,培養韓國語學習的成就感,產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動。開展翻譯課的第二課堂,模擬翻譯現場,創造翻譯場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結束語
篇3
關鍵詞:網絡和信息安全課程;應用型本科;教學方法;有效措施
一、構建應用型本科網絡和信息安全課程教學體系的意義
構建合理、完善的應用型本科網絡和信息安全課程教學體系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準確地掌握較為復雜的網絡信息安全技術,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1]。
二、網絡和信息安全課程的教學現狀
網絡和信息安全課程在應用型高校教學尤為重要,由于發展的時間較短,很多高校缺乏完整的教育教學體系和相應的實驗教學環境等原因,導致在展開網絡和信息安全課程教育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問題。
(一)理論教學
由于網絡和信息安全課程所涵蓋的內容較為廣泛,所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不能夠高效率的把握每節教學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課上系統、抽象的講課方式不僅會導致學生沒有辦法做到跟隨教師的思路,還會導致學生在預習、學習和復習的過程中浪費大量的時間。教師需要結合教育部門所指定的教學大綱來制定本節課程的學習內容,幫助應用性本科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高質量的掌握大量的教學內容,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2]。
(二)實踐教學
網絡安全是一門實踐性很高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好實踐教學和知識教學之間的比例。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由于網絡信息安全的實踐課程開展時間較短,在構建教學平臺以及教學內容的設置方面還不夠完善,限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驗課程教師較難找到具有實戰經驗的優秀教師,很多教師身兼數職,無法全身心投入教學中[3]。
(三)教學方法
網絡與信心安全這門課程理論知識較多且實驗操作復雜,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較多的困難,如果教師不能夠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扼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部分教師沒能及時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對于教學內容的規劃以及教學方法的選擇都不重視,不能夠將網絡和信息安全所講述的信息和實際生活情況聯系在一起,學生對于教師教學回應度不高,這樣的現狀將會直接導致教學效果的下降[4]。
三、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創新
(一)教學內容的裁剪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面對繁重復雜的教學內容時,應用型本科的教師要做的不是幫助學生逐一講解,而是要讓學生在本科的學習過程中建立相關的知識體系,能夠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完整的串聯在一起。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其中的重點知識點進行詳細的講解,對于教學大綱所要求了解或者是閱讀的內容選擇其中的一兩個典型知識點進行講解。并根據每一節課的實際情況搜集幾個問題在上課的時候隨機進行提問,使應用型本科的學生能夠全面掌握本學科的特點,在學習-提問教學模式之中,幫助學生認識到網絡和信息安全課程的重要性,并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占據著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主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幫助應用型本科的學生能夠快速適應不同的學習模式[5]。
(二)教學方法的研究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通常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讓原本就復雜、系統的網絡和信息安全課程變得更加抽象、乏味。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程中學生的網絡信息安全知識,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情境的教學方法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例如在學習電子簽名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思考一下紙質版請假條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什么問題,然后再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引入本節課程所講的電子簽名的應用,并根據電子簽名的應用來擴展設計電子簽名的方案等衍生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情景對比回憶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例如在學習數字證書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數字證書和身份證放在一起,從作用、字段以及操作方式等幾個部分進行對比,幫助學生快速了解數字證書的概念、意義和特點,利用和身份證的對比,幫助學生構建以數字證書為中心的知識體系。教師還可以采用實例情景等方法來展開教學,不僅能夠切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課程學習的難度,還能夠幫助學生輕松地掌握本節課程所講述的相關知識[6]。
(三)實驗體系的建立以及實驗環境的搭建
應用型本科在開展網絡和信息安全課程時,不僅需要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做出要求,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要有同樣的重視,高校在布置實驗室的時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實驗的結構,大多數院校都采用一個實驗中心區和六個小組實驗臺,這種實驗室結構不僅幫助學生完成不同教學課程中不同的信息安全學習要求,還以分組方式研討來鍛煉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建設基于云計算的教學平臺,以SaaS模式部署一套虛擬實驗室系統,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實驗提供一整套的虛擬主機管理、實驗環境、資源管理、能力評測等子系統,將傳統教學中在機房中做的實驗搬到云端,使學生和教師擺脫傳統計算機機房的限制,形成不受時空和設備限制的,以學生自學為核心的全時段開放虛擬實驗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安排學生的實驗課程時,教師要考慮到實踐項目的實用性以及合理性,比如在設計密碼學實驗時,不能要求學生直接列出DES或RSA的算法,而是要求學生設計實現的方案,幫助學生在應用的過程中更加熟練地掌握網絡信息安全課程的知識。此外,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需要耐心的指導,并提出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意見,讓學生嘗試自主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多動手操作,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7]。
四、總結
篇4
一、創造符合課改精神的文化
美國基礎教育學校文化彰顯社會價值觀念,其學校文化共性的價值追求是十分明顯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人為本的文化
美國雖然沒有提倡以人為本的口號,但在實際行為中貫徹得非常到位。學校以人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和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尊重,是美國兒童教育中的重要方式和特殊營養。學校課程設計充分滿足學生的需要,為學生的課程選擇提供細致服務。
2.務實、落實的文化
務實、落實的文化是管理的真諦,是教育實效的保證。令人感動的是,美國學校辦學硬件條件不如我們很多學校,但用于關注學生的發展的經費卻十分充足。學校沒有華麗的校舍,但有滿足學生需要的運動場館、圖書館和多種教室。
3.誠信的文化
在美國,信用交易十分發達,美國人看重信用記錄,“信用”二字幾乎伴隨人的一生。沒有誠信的社會是危險的,沒有誠信的人是可怕的。“那些被騙子騙過的人們,即使在誠實人面前也是戒慎恐懼。”只有講求誠信,我們的社會安全感才會增強,我們的教育理想才可能實現。
4.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文化
美國人自信、樂觀、幽默。學校是學生的樂園,教師珍視自己的工作,發自內心地愛教育、愛孩子。美國的孩子自信、快樂、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文化才能造就一代代心中充滿陽光的人。以表揚為主的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發揚優點遠遠比改進缺點更重要。要知道我是唯一的,我是最好的。教師十分重視學生的優點,容忍不足。
5.有個性自主發展的文化
在美國,個性化教育主要強調三個方面:一是強調與眾不同的個性。在美國,人們很重視個人特點,維護自己獨特的個性。美國人的信條是:我就是我,你就是你,我不是你,你不是我。二是強調表現自己的個性。三是強調個性的發展要與環境的變化相適應,以一種靈活的姿態來應對環境的變化。
6.創造性的文化
學校提供多樣化課程套餐,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沒有固定統一的絕對答案,好學生的標準是愛提問題能獨立思考。學校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學會創造,獲得全面、主動的發展。學校重視研究性學習,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在積極參與解決創造性學習問題。比如博物館、圖書館以其高質量的服務為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
7.秩序制度的文化
美國人將法律規則視為社會法治秩序的基礎。制度制定出來,每個人就嚴格按照制度來辦事。美國的學校同樣如此,制定規則經過激烈的爭論,制定出來的規則學生自覺遵守。
二、課改的核心是選擇性和自主性
什么樣的課程,培養出什么樣的學生。學校提供課程套餐的豐富性和特色性,體現學校特色并逐步形成學校文化。學生實現課程選擇的自主性,使學校課程的綜合功能發揮了作用。
美國教育的個性化從最普通的學校日常教學的運作,如一張課程表,就充分體現出來了。讓同一年級的每個學生用統一的課表,用同一進度學習一樣的課程,在美國的教育體系中是完全不可思議的,怎么可能所有學生都一樣的進度,有一樣的興趣和需要呢?美國基礎教育為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需要竭盡全力,一所學校提供100~200門課程是基本要求。國家課程體現層次性,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體現特色性。進行教師引進和培養,確保課程資源開發的可行性。這種分化式教育使程度不同的學生自然分開,目標考大學,或名牌大學的學生和一般學生雖同校,卻是截然兩個世界,互不相干,興趣目標,學習的強度深度相差甚遠。學生真正實現課程選擇的自主性,從而體現出人才培養的特色。因為學生的需求而設置的課程,更能彰顯學校文化的發展性。
我們的高中課程改革也實驗學分制和選課制度,提出“在選擇中學會選擇”的要求。我們的選修課(除了必選選修,高考考查內容)學生重視程度不夠,質量也難以保證。甚至我們的必修課,因為中考高考的關系而被分為主、副科,學生對待程度也是差別很大。而且,我們開設的選修課,多是圍繞高考需要的補充。其他的選修課多有一些錦上添花的味道。開設的選修課也常常無法真正體現學生的需求,或者學生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修習這個課程。
我們的行政班集體管理模式和課改課程模式有沖突。兩種模式同時存在會引發管理沖突,或導致資源爭奪(如教師、教室等)。我們的教研組、備課組制度也是與固定班級上課適應的。制度上的問題是非常難以解決的。
有些學校嘗試的分層教學,多是按照成績強制分班的。如何體現學生的自愿性和家長教師的真正接受也是一個問題。我們對老師的評價也常常跟分數有關。班級固定也好評價班級的成績。各個學校間的比拼也常常把考試成績放在第一位。
我們現在要面臨的問題是對課程改革的認識上的差異過大。比如課程標準試圖制定的略低一些,而我們的教材內容過多,要求過高,尤其是受到高考的限制,要求就更難降低,而且所有學生都要按照同樣的標準。而學校規定的課時完成這些要求是有難度的。
三、課改需要有效的保障機制
我們的課改是自上而下的,靠行政部門的力量推動的,在學校和教師層面積極性是有限的。家長、學生的認可度也很有限。在推動課改的同時,我們在學校層面規定了很多要求,而對于課改中涉及的學校以外的很多制約因素還缺乏系統地解決。課改的實施過程因此困難重重,關注宏觀層面的制度保障是非常關鍵的。
課程改革的成功離不開評價、離不開人才選拔任用機制應該是不爭的事實。兩種專家的觀點我十分懷疑:一是說,你不要管高考怎么考,你只要培養適合未來的人才就對了;一是說,課程改革進行了,高考自然也就變了。
一些專家對校長和一線老師十分不解,認為教師盯著高考是視野和境界的問題。問題的本質是這樣嗎?課改需要有評價制度作為保證,否則只能停留在理想化的層面上。
美國大學錄取學生十分重視學生的平時成績,即全面發展和個性特長等方面對中學的影響是巨大的;美國推行的SAT考試作為參考錄取依據也導致了很多學校重視應試。大學選拔人才的標準應該和中學人才培養目標是一致的,這樣才會有教育的一致性。我們不能中學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大學選拔人才靠分數,這一定會引發嚴重的問題。有人說,高考最公平。這沒錯,問題是考分在大學錄取中起到多大作用。有人說,不用高考成績作為唯一錄取依據就會引發問題。如果這樣,我們就做不到真正讓學生全面發展。
我們的評價制度不僅包括大學的人才選拔。還應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說社會用人的標準,家長的期望,上級部門的評價,學生的選修課究竟作用有多少,成長記錄袋有用否等,對這些問題沒有實質性的回答,課改將流于形式。我以為,課改僅僅靠一批理想主義者是不現實的。我們需要有制度保障的教育改革。沒有制度保障,課改實效也將接受拷問。
四、減負任重道遠
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到碩士、博士研究生,美國學生的學業負擔是逐步加重的。在基礎教育領域的學科課程的總體要求,數學、物理、化學等遠低于我們的學科要求標準(按留學生的說法,我們中學畢業相當于美國的本科畢業),在體育、藝術、科技領域水平比我們要高。多數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但學生有效地發展了學習興趣和學會了初步的學習方法,高中階段能初步確定了個人的未來志向。在基礎教育領域,美國的公立學校學生課業負擔總體很小,私立學校課業負擔相對要重得多。對于不同的學生而言,課業負擔不盡相同,課業負擔重也是自己的選擇。每個人因自己興趣和志向的不同,選擇需要的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呈現出充分尊重個性的原則。當學生最終希望讀研究生時,開始了較為艱苦的學習過程,博士畢業后能力都比較強。轉美國學校提供豐富的課程套餐供學生自主選擇,基礎課程可以分難度層次,選修課程可以滿足個性興趣和志向。在保證最基礎的標準情況下,學生學習什么、學到什么程度有足夠的自,能飛的飛,能跑的跑,能走的走。想深造的學生可以多選擇課程、選擇難度大的課程;學習進度快的學生可以提前畢業,可以在中學提前選修大學課程并獲得大學承認的學分。美國沒有減負一說,你學業負擔的輕重由你自己選擇。
我們的課業負擔為什么那么重呢?本質是經濟基礎還不夠雄厚,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學校過于單一,優質資源供不應求,競爭激烈,升學規則在起主導作用。有人說,高考可以少考幾門嗎?即使只考一門,競爭人數不變,競爭同樣激烈,負擔無法減輕。錄取的多樣化是必由之路,要想為社會培養更適合的人才,必須改革錄取的方法。在學習成績之外,需要考慮一些有益的因素。大學寬進嚴出,也是一條必由之路。現階段,通過行政措施來促進減負工作的推進也是亟需的。學分的限制、新課程改革的選擇性、評價的導向對減負工作都會起作用。我們也要努力把學習負擔輕重選擇的自交給學生。
五、教育均衡與優質教育
現在我們提倡教育均衡,主要是追求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原則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教育制度、法律和政策的基本出發點之一,受教育的權利被視為基本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見表1)。
在關注教育均衡的同時,也要關注優質教育問題。優質教育資源不足是一個現實,削高不可行,補低是關鍵。均衡發展不是搞“一刀切”,也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是一個水平、一個模式,而是要在辦學條件、師資水平相對均衡的情況下,進一步鼓勵學校深化改革,辦出特色,從而為每一個孩子的發展留有充分的時間。因此,均衡發展與辦出特色不僅不是矛盾的,而且應該是相得益彰的。
創辦學校特色應該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努力實現學生全面有個性的發展,尊重學生基礎狀況和個性特征,辦出學校特色。
學校特色發展應該經歷三個基本階段:特色項目(課程)——學校特色——學校品牌。
首先是特色項目(課程)。國家規定課程落實層次和水平因學校而異,落實得好的課程可以成為學校的特色項目。如有的學校在藝術課程、科技課程、體育課程、語文、數學、外語或德育課程與活動等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除國家課程外,學校基礎歷史和師資提供的校本課程也是重要的特色項目。
篇5
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社會的逐漸繁榮、發展,以及西方的人本主義、建構主義和多元智力理論等多種理論的盛行,在仍然以社會本位價值取向為主的生物課程中,學生的個性、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差異性逐漸受到了關注。例如,在1984年高中生物教學綱要(草案)出版說明中,要求根據學生個體因素的特殊性,對教學內容作相應的調整,出版了兩種不同教學要求的課本:甲種本(較高要求)和乙種本(基本要求)兩套教材,并明確指出,學校采用哪種教學綱要,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基礎和學校條件確定;2000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要求“從學生今后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生活和繼續學習的需要出發,選取必需的、學生能夠接受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并密切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和經常遇到的生物學問題,以利于學生加深理解生物學基礎知識;2000年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要求“教學改革要逐步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主動參與和自主探究為基本學習方式的新型教學模式,為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基礎”。從這些相關的文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下,學生個體以及學生的差異性逐漸被納入了教學因素的考慮中。在將近20年的漫長發展的過程中,在一切以促進社會發展為重的價值取向的主流下“人本主義”的價值取向逐漸形成了一股強有力的分流,并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與“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并駕齊驅,取得了一席之地,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在人本主義的價值取向下,2001年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面向全體學生、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的理念,要求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適應不同學校的條件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將個體存在的意義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在課程目標上,要求學生通過生物課程的學習,獲得生物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具有較強的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搜集或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批判性思維等能力,強調知識、技能、態度三位一體的形成和發展;在課程內容上,采取生物學科科內整合的形式,按照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學科的邏輯順序相調和的方式來排列知識內容,并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獲得的經驗和獨特感受納入了課程編制、教學的范圍;在課程實施上,確立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和勤于動手,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學會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在課程評價上,建立旨在促進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改變紙筆測驗的單一評價體系和評價目的,形成多種多樣的評價方式和以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評價內容;在課程管理上,改變中央決定一切的管理形式,強調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
二、生態倫理的價值取向———理想的彼岸
隨著文明的旅程進入到21世紀,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要求人們打破“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取向,走出“社會本位”和“人本主義”的價值觀,走向人、社會、自然三者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倫理的價值取向。2001年的課程改革開始邁向生態倫理的價值取向,具體表現在課程設計的理念和思路上。例如,在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整合了人、社會、自然環境以及生物學科的發展趨勢和時展要求,選取了科學探究、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與環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生物的多樣性、生物技術、健康地生活等10個主題,側重于對學生進行生物科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和諧統一的訓練,在這些方法和能力獲得的基礎上,旨在促進學生的人、社會和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并能夠運用生物科學知識和觀念參與社會事物的討論,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按照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設置“穩態與環境”這一模塊,目的是要學生“認識發生在生物體內部和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統的穩態,認識生命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整體性,領悟系統分析、建立數學模型等科學方法及其子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形成生態學觀點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從以上指導思想中可以看到,生物課程的價值取向已經超越了單純的“社會本位”、“人本主義”的價值取向,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觀,走向了生態倫理的價值取向。在生態倫理的價值取向下,生物課程首先要求在課程目標上,要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會性和自主性的和諧健康發展,個體需要、社會需要、自然環境內在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并要求學生學會熱愛自然、真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課程內容上,突破狹隘的“科學世界”的束縛,達到“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和諧與統一,尋求生物課程與人文教育的整合,使學生的個體經驗和他自己的特殊文化世界在學校課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5]然而,從當前的課程與教學改革步伐中我們也看到,要在實踐領域落實生態倫理的價值取向,還有很長一段距離。首先,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與生態環境相關的保護自然環境教育的內容還遠遠不夠,而在自然環境中開展的戶外探究和體驗就更少。正如《林間最后的小孩》中提到的:“現在的孩子也許可以和你侃侃而談亞馬遜雨林,卻說不出自己上一次去樹林里玩耍是什么時候,也說不出上一次躺在草地聆聽風聲、欣賞白云漂移是什么時候了。”其次,在課程評價中,如何更好地通過形成性評價來促進學生的發展,開發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工具,實現教學與評價的真正融合仍然是一個難題。第三,在課程管理中,借鑒國外校本課程開發經驗,依據我國各地的自然資源和本土特色,開發出基于社區的生態課程,形成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為一體的可持續發展教育方案更是未來仍需努力的方向。
三、結語
篇6
從文化的傳承角度說,魯迅先生有名言: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鄉土文化基因被丟失、民族文化靈魂被異化、世界文化多元被消解的危險日趨嚴重。文化的淵源和成因往往就在當地的民俗文化中,撇開家鄉舍近求遠地去追求他地文化,使人想起邯鄲學步的故事,從自己家鄉尋找文化之根,然后慢慢向外擴散,這才是積學儲寶的不二法門。從學校層面來看,中職學校一般是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所以,學校不能脫離本地的文化特色,應立足本地鄉土文化,與當地緊密結合,努力打造有個性的學校品牌。只有這樣,辦學才能辦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有特色有后勁的中職教育。鄉土課程的開設實施,將會給學校帶來很強的鄉土氣息和濃厚的文化內涵。從學生方面說,中職生素質往往較低,對傳統的課程和教材不太喜歡,而鄉土課程貼近學生生活,看得見,摸得著,有親和力,學生可去觀察、考察、調查、勘查、訪問,可觸摸、臨摹描繪、感受體味,操作起來經濟簡便易行,容易激發興趣。中職畢業生多是在當地就業創業,只有熟知當地的文化風土人情,才會更好地融入當地的文化和經濟發展中,更好地工作和發展。基于此,筆者認為,中職應加強鄉土課程的開發及教學,發揮鄉土課程在德育中的獨特作用,真正培養出愛家更愛國的新型技能人才。
2具體實行步驟和措施
2.1學校首先應有一個科學的鄉土課程開發規劃和教學指導方案。
諸城是一個文化濃厚的北方縣城,歷史悠久,經濟發達,是舜帝故里,恐龍之鄉,蘇軾超然文化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鄉土課程材料。我校深挖諸城的鄉土材料,把鄉土課程作為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根據職業學校的特點,把鄉土文化作為育人一個目標,出臺了鄉土課程開發規劃和指導方案。
2.2編寫簡明的《鄉土教材》。
我校由校長主持編寫的鄉土教材《龍鄉風情》,按歷史、經濟、政治、自然、名人、文學等類別編寫。編寫實踐過程中,除了有本市文化專家作理論的指導外,由本校得力老師30多名參與資源開發,參與的學生與家長更是不勝枚舉。大家有的在網絡上查找資料,有的向年老的人請教,有的把自家老書甚至族譜都找出來。參考了《中國民俗》《諸城縣志》《可愛的諸城》等的許多書目。這樣,歷經五載,三易其稿,對諸城的民風民俗進行了搜集整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終續集成冊。成為全校師生甚至社會上的許多人認識諸城文化的重要書籍。
2.3鄉土課程的貫徹實施要注意三大結合。
一是校內課堂與校外課堂結合。作為一門課安排專門老師系統講授鄉土教材,不定期聘請當地專家學者到校作專題報告;鄉土課程的學習不能能只停留在書面和課堂上的探討學習,要讓學生參與實踐,走出課堂,走到廣闊的山川自然和社會生活當中。利用寒暑假等節假日組織師生市名山大川,名勝古跡去考察學習,訪問長者,探尋古舊村宅,記錄名人軼事;學校和諸城的許多景點、企業等建立聯系,組織學生到我市的北汽福田、新郎西裝廠名企業調查研究,寫出調查報告,擴大學生認識鄉土文化的途徑和范圍,促進鄉土課程學習向縱深發展。二是將鄉土課程與主題活動結合起來。將鄉土課程融入到主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豐富完善主題,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學校探索了以恐龍文化、大舜文化和蘇軾文化等為主題的多項活動,通過這些主題活動,學生不但豐富了歷史文化知識,而且對自己的將來的就業創業等有了新的啟發。三是鄉土課程與專業發展相結合,將鄉土文化的學習與學生個人實踐相結合。不能為了單純的鄉土教學而教學,要與學生的專業發展密切結合。旅游專業,就要把鄉土課程中旅游元素專業結合起來,其它內容略學;建筑專業,就要抓住鄉土課程中的人文古跡古代現代的建筑大做文章。機械專業,就要突出鄉土課程中的現代企業經濟的發展的篇章。總之要充分挖掘鄉土課程的專業元素與現實的就業創業專業學習結合起來。
3我校實施鄉土課程教學的效果與思考效果:
3.1培養了學生愛家鄉的情感,增強了就業創業信心和能力。
我們諸城有豐富的舜帝文化、恐龍文化、蘇軾文化以及服裝業、食品加工業等品牌企業,在學習參觀的過程中,一屆又一屆的畢生心靈得到陶冶,情趣得到提升,增強了對家鄉的自豪感、自信心。??通過參觀調查諸城的名牌企業,學生們感到要學習企業家們迎難而上不達目不罷休的精神,有的暗立斗志,畢業后也要報效家鄉。
3.2提升了辦學聲譽,推動學校健康發展。
學生以良好的素質贏得了較高的就業率和社會聲譽。我校幼師專業學生年年搶購一空,其它專業就業率90%以上。我們的探索表明,加強對學生的鄉土教育,是提升中職教育的一個很好的措施。
4思考
篇7
為了培養滿足職業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在我國近百所高職高專院校中,已經做了很多教科研方面的研究,但大多是針對商務韓語會話和韓語寫作,對商務韓語寫作的研究還是空白。商務韓語會話和韓語寫作都屬于基本語言技能的拓展訓練,雖然也涉及到了一些商務知識和寫作要領,但是遠遠未能達到商務韓語寫作教學標準的要求。商務韓語寫作要掌握各種商務信函的寫作格式與要領,與以上兩門課相比是知識性和實踐性更強,需要一套適合這一特點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的研究。作為外語教學的先鋒----英語教學以及教學改革方面研究成果卓著,特別是針對外貿函電,英語應用文寫作以及評價模式的先行研究對本課題提供了很多借鑒性資料。
2研究價值及目標
經過調研分析,大部分韓語專業人淺談商務韓語寫作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的創新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遼寧丹東118000才就業于韓資企業和對韓貿易公司,工作任務為辦公文員和韓語翻譯。這些崗位要求既要有熟練的日常生活口語表達能力,又要有準確的商務韓語寫作能力。由此可見,提高學生的商務韓語寫作能力對于完成企業要求,實現高職教育目標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旨在通過對現行的商務韓語寫作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中找出存在的問題與弊端,通過分析論證,試圖建立一套能夠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發揮教師特長,滿足企業崗位需求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為高職院校應用韓語專業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3商務韓語寫作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的現存問題
隨著中韓經濟貿易合作的逐漸加快,目前在很多職業院校中開設商務韓語寫作課程,但由于課程本身的特點,再加上教學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學生們的商務韓語寫作水平始終沒有明顯的提高,現總結原因如下幾點:課程本身的特點:
1.商務韓語詞匯掌握得不夠準確。詞匯是所有語言的基礎,也是寫好文章的基本。商務韓語與生活韓語不同,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比較生疏,掌握起來比較難,也很難準確地使用。
2.語法掌握得不夠熟練,中韓寫作思維不能及時轉換。由于韓語在語序上與中文是相反的,同時在語法上也和中文存在很多不同之處,很多學生掌握得不夠熟練,學習時常常用中文的思維模式思考,導致寫作時思維混亂,語序錯誤頻出,表達不到位甚至產生很多病句。
3.不嚴謹的學習態度。由于學生們對商務知識的缺乏,對商務韓語寫作產生距離感,所以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不強。
教學中的不利因素:
1.單一的課程設計。目前的商務韓語寫作課程設計只是為了提高商務韓語寫作水平而設計的,只是強調商務韓語的翻譯以及模擬寫作,不能讓學生們充分理解商務知識以及在商務活動中應該遵循的禮節文化等,導致學生只會模仿,不能夠舉一反三。
2.“填鴨”式的教學法。由于目前職業院校中韓語教師普遍年輕化,雖然都有留學經驗,但是在貿易公司的實踐經驗缺乏,商務知識缺少,授課多以翻譯、模擬寫作為主,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3.傳統的批改方式。傳統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安排教學任務由學生以作業的形式完成,教師批改后再返給學生。學生在收到作業后不能夠及時確認,有時也不能理解教師的批改意圖,導致錯誤反復出現,沒有進步。
4商務韓語寫作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的創新
4.1“立體化”的課程設計
所謂“立體化”的課程設計是指融商務知識、商務禮儀、企業文化以及商務韓語寫作方法為一體的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學生們一直在學校環境中成長,對于商務知識以及企業文化缺少了解,因此對商務韓語寫作這門課有很強烈的排斥感,應該有計劃的安排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們了解、熟悉相關商務知識和企業文化。我院韓語專業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常年在外貿公司一線實踐,總結了一套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商務知識及企業文化講解經驗。在“立體化”課程設計背景下,學生們對商務知識不再陌生,也提高了學習興趣。
4.2以實踐為導向的“合作學習法”
以實踐為導向的“合作學習法”是指根據教學任務,將學生分成小組并分配職務,通過小組討論、發表成果、點評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強調合作團隊精神,在互評、互學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加,可以互相審視和共享信息,生發新的智慧與思想,不斷豐富、提升寫作水平。
4.3“多元化”評價方式
在傳統的學生寫、教師改的基礎上,根據工作任務和教學任務,采取多元化的寫作方式和批改評價方式。例如,在節假日來臨之前,利用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問候信;使用微信或者通過微博留言合作提議信等等,借助多媒體與網絡可以更直觀、更形象、趣味的教學。同時明確團隊中每個人的任務量,制定評分標準,將分數換成工資和獎金,根據表現對其職務進行提升或者罷免,讓評價方式更人性化、多樣化、科學化。
5結語
篇8
要想改革烹飪教育,老師們就要摒棄摒棄一言堂式的傳統教學理念,重視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讓學生們自己動手鍛煉自己,而不是單純的學習理論知識。我們需要:
1.改變教材中心論,在實踐中求真知烹飪教材作為眾多中職院校長期使用的課本有著穩定不會出錯的優點,卻也有著缺乏新穎烹飪技能的缺點。所以,僅僅對教材進行研究無法滿足新時期餐飲公司對人才的要求。一個合格的餐飲人員不但要擁有高超的專業技能,還要了解新時期的職業道德、價值理念、創新思路等。為了滿足這些要求,中職學生們就要超越課本,通過自身實踐提高技能,自主研發新的工藝技巧,摸索行業道德所在。相信經過長期的鍛煉,學生們一定能形成自己的烹飪風格,從而獨樹一幟。
2.改變傳統單向灌輸的教育方式,加強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老師向來都被稱為傳授知識技能的人,因此在傳統的一言堂式教學方式中,老師們只負責在講臺上把自己的知識講述出來,而學生此時都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囊袋。這就形成了一個不正常教育模式,即老師在課堂上講解之后,學生進行死記硬背,考試時便直接生搬硬套到題目里。但在重視真實能力、講究真材實料的餐飲業里,永遠都不會接納這種沒有自己觀點只會粘貼知識的人。因此,老師們在教育烹飪人才的過程中就要多鼓勵學生們自主創新,并積極發揮高新多媒體設備的作用,多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這有利于增加學生們對烹飪知識理解的信息量,使他們廣泛而全面的進行總結,發掘自身潛能,依據自身興趣,結合已學知識對已經認知的理論進行檢驗,對未知的領域進行探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在學生們的實踐過程中,會加強對真理的認知,實現綜合技能的大幅提高。
二、筆者對我國烹飪專職課程改革的建議
1.老師們要摒棄以往傳統落后的教育方式教授烹飪技能的老師們不但要擁有高超的滿足各大現代餐飲企業要求的專業技能,還要研究出適合的教育方式。具體方法就是:首先,老師們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不再宣揚自己的權威,讓同學們能在自由的氛圍里自主學習。為了提高同學們的積極性,老師必須為同學們提供一個積極交流的舞臺,讓他們變被動為主動,積極進行理論研究。其次,老師們需要帶領同學們先進行預習,然后讓他們帶著問題進行理解。大部分學生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可以先從講授的課程里總結出一些難度適當、具有專業意義的問題,讓同學們產生找出答案的欲望,再在課上領導學生們一起自主解答疑問。當然,如果有學生主動提出疑問時更要大力支持,這代表他們對這一課程很感興趣。這種加強互動,讓同學們主動投身到教學中的方式不但能增加同學們學習的樂趣,還能開發出新的思維,讓同學們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
2.改善教材,重視專業技能的培養不得不說,我國大部分烹飪教材存在很多缺陷,如:過于重視規范操作秩序,卻沒有注重技能的實踐;不能體現餐飲行業的職業要求,與實際工作內容沒有太大聯系;還有就是前文所提到的教材信息滯后性,傳統教材無法滿足新時期餐飲公司對人才的要求等。因此,改革中職烹飪教育,就必須改善傳統教材,重視專業技能的培養,對各方面內容進行整合,實現教材的全面化與先進性。
3.實現院校與企業的合作我國餐飲行業發展的現狀就是企業不斷擴大數量逐漸增加卻找不到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而中職院校烹飪專業學生很多卻找不到適合的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走院校與企業合作的道路,這樣既能滿足各大餐飲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又能促使院校根據企業招收標準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使院校的學生輕松實現就業,真正做到一舉兩得,事半功倍。加強院校與餐飲企業合作另一方面還能方便學生實習,讓學生結合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把傳統的教學地點教室變成餐廳,傳統的師生關系也變成了師徒。這些既能減少院校建造實習基地的費用,又能降低企業的招工經費,有利于兩地的資源同享,實現共贏。與此同時,學生們也能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篇9
聘請技術人員
聘請民間藝人到學校講課,這是二十世紀初期德國包豪斯學校創始人格羅佩斯提倡的做法,我國第二代陶藝教育者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施于人先生也非常重視向民間藝人學習。他曾多次將民間藝人請到學校授課,在教學中很好地“貫徹了傳統技藝和現代裝飾相結合,美術基礎和陶藝專業相結合,藝術創作和產品設計相結合,理論修養和陶藝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思想”[1],這是我國陶藝教育的成功經驗。作為坭興陶這個地方陶藝來講,由于工藝技術特殊,工藝流程獨特,與其它陶瓷藝術有很多不同,對于初學者來說,需要較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過程。為了很好地學習這一“特殊的”陶藝品種,聘請行內坭興陶設計師和行業技術人員就顯得十分必要。在廣西高校中,欽州學院長期聘請民間藝人走進學校,教授技術課程,是踐行包豪斯式作坊教學理念的做法。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的產品設計專業、裝飾設計專業引進陶藝教學,則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在實習基地建立教學工作站的做法,與企業結合,聘請專業設計師和技術人員為特聘教師,在產地建立的教學工作站培訓學生和教師,傳授制陶技藝。這些做法有利于更好地傳授直接技藝和獲取最直接的實踐經驗。正如包豪斯陶藝作坊教學模式中重視“作坊訓練”,保證培養出具有過硬的工藝技能的人才,以來民間藝人和技術工人實現師資保障。
科研項目驅動教學
藝術家在參與創作的同時,以科研項目驅動教學,并帶動企業發展。藝術家、專業教師、企業技術骨干、學者、教授等往往構成團隊,擔任科研任務,形成當代坭興陶產業發展中的新力量,獲得雙贏之效。近年來,藝術院系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一起合作,共同研發技術,探索科學的坭興陶制作工藝和燒制技藝,掀起了熱潮。校企合作、院校開發項目層出不窮。自2001年帥立功教授開始以坭興陶為對象研發旅游產品以來,還有許多院校獨立承擔或者校企聯合承擔了以坭興陶為研發對象的課題。其中主要有2005年廣西藝術學院和欽州坭興陶藝有限公司合作《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2007年欽州學院的《欽州坭興陶造型與裝飾設計研究》、《北部灣風情特色旅游坭興陶工藝品研究開發》,同年還有桂林工學院的《降低欽州坭興陶燒成溫度的工藝條件研究》,同年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與千秋坭興陶業有限公司聯合合作的校企一對一項目“坭興陶窯變燒制技術研究及應用”,及2009年與欽州千秋陶業有限公司和欽州一極坭興陶藝有限公司合作項目“廣西少數民族茶具設計研究與開發”等等。這些科研項目的研究和實施為高校陶藝課程與坭興陶的結合提供了便捷的途徑,也為企業發展帶來了新動力、新方向。廣西院校的陶藝課程大多引入企業實際項目,校企共建,在企業真實的環境中完成產品設計、制作業務,培養了學生職業崗位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職業素質。這種以項目為載體,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近年來教學改革的主要模式。以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項目驅動教學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完成陶藝課程任務:(1)邀請企業資深坭興陶設計師和骨干技術人員,與學生進行學術交流活動。(2)結合陶藝教學內容與企業合作,為企業承接工程項目服務。(3)聘請企業資深設計師和技術人員為外聘客座教師。(4)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假期到企業實習,部分學生選擇畢業實習到企業進行。(5)在實習基地建立教學工作站,運用企業技術人員授課,搞好專業技術培訓。隨著學校內部設施的完善和技術能力的增強,單靠引進企業項目促進教學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必須有更為長效且長遠的教學模式保證時間和技術師資,陶藝工作室教學模式成為教學發展需要。
篇10
論文行文過程中,周老師多次幫助我分析思路,開拓視角,在我遇到困難想放棄的時候給予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勵。周老師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踏實堅韌的工作精神,使我終生受益。再多華麗的言語也顯蒼白。在此,謹向周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
感謝大學四年來,中文系所有老師對我學習上的幫助和生活上的關懷,正是您們的辛勤工作,才使我得以順利地完成學業,取得學位。濃濃師恩,終生不忘。
感謝天津大學黨委宣傳部的所有老師對我生活和工作的關懷。在你們的幫助和陪伴下走過的大學歲月,給了我最好的鍛煉和最快的成長。
感謝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沈弢大哥,在我課題研究過程中給予我技術上的極大支持和心理上的鼓勵。感謝曹玉鵬和姜鵬,是你們的陪伴讓我度過了最難過的時光;感謝吳爽,是你教會了我如何簡單地快樂;感謝安莉,是你讓我懂得溫暖。
感謝我的室友們,尤其是黃媛媛,我們一起經歷過的聚散喜悲,一起走過的每一段路,我一生都不會忘記。友情的無私為我們的大學時光重重地寫下了無悔。
相關的論文致謝樣本·畢業論文致謝如何寫·課程設計論文致謝詞·博士生論文致謝范例·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感謝信·本科畢業論文致謝·大專畢業論文致謝詞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課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