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的結論范文
時間:2023-09-28 18:09: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課程設計的結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方案效果圖與色彩基礎課的銜接
色彩作為產品的主要組成部分,依附于產品的形體,卻比形體更具有視覺沖擊力,可以說“先色奪人”。因此,企業為了使自己的產品在眾多競爭商品中脫穎而出,通常把色彩設計放在首位。產品的色彩設計也不同于繪畫藝術或視覺設計中的色彩設計,它不僅追求視覺美感,表達設計情感,還受到如產品功能,材質和工藝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另外,還要考慮到大多數受眾在一定時期的色彩偏好,即流行色的問題。
而一個產品設計方案中,最直觀的就是效果圖,而效果圖的配色又是最先吸引人的地方。作為與方案效果圖表現課程相銜接的色彩基礎課程,其教學內容和形式可能不是簡單地遵循傳統色彩基礎教學的套路,其目標也不應該是設計師客觀和自我感受的結果,而應是在基于深厚理論基礎的指導下,針對已知潛在的消費群在生理、心理、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等方面深入地調查研究后,結合相關領域的發展和趨勢,進行色彩的設計。
因此,一方面在色彩基礎的練習上可能偏重于色彩的歸納練習,以及裝飾色彩的練習;另一方面,還要有色彩的心理學,流行色研究等理論知識與之配套。配色的優劣不僅與人們的色彩設計經驗有關,還必須通過長期的訓練和實踐,只有在全面掌握色彩設計理論的基礎上運用正確的配色方法和技巧,從設計的美感,心理需求和使用要求等多角度考慮,才能達到最佳的配色效果,所以在色彩基礎教學階段打下扎實基礎后,在方案效果圖表現時,配色就運用自如了。
造型基礎與手板模型制作
設計專業的學生在正式接觸專業設計之前,通常要進行設計基礎的準備,而目前大多學校的設計基礎教育還是沿襲美術教育中設計基礎的訓練方式,幾乎都是三大構成,即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并且作為與專業設計相銜接的造型基礎,也不管各專業的特點,其教學步驟與教學模式基本相同,幾乎都是通過點、線、面、體來逐步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和審美情趣,當然基礎教育課程內容本身并沒有錯,并且通過教學對學生造型能力的培養確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但問題在于,每個專業都有自身的特點,因此側重點也不同,比如視覺傳達側重于體面上的點、線、面。環境藝術則側重于大的空間營造、而產品設計則側重于用面的轉折來塑造形體。如果一概采用相同的教學模式和步驟,難免會顯露出各種弊端來。就拿產品設計專業來講,專業設計時要涉及到手板模型制作,而造型基礎正是為手板模型制作而銜接的設計基礎課程。由于產品設計專業的特點,側重點應該放在塑造形體及面與面的轉折上,此外還需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
因此,如果按傳統造型基礎課程來訓練、過多地重視平面設計和二維空間的抽象設計,對于產品設計專業來講就顯得有些力量沒有用在點子上,而對于學生來講,需要重點訓練的立體造型方面的能力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和一定的深度。從而造成在正式進入專業課學習時,就有些顯得力不從心。所以作為與手板模型專業課相銜接的造型基礎課,一定要根據專業自身的特點來適當調整教學的重心和模式,比如,適當增加由二維平面到三維空間,從圖紙設計到模型制作的認識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力圖使學生通過造型基礎課程的學習,既掌握了造型基礎的基本原理,又鍛煉了形狀塑造的表現能力。
篇2
《溝通學》已經成為歐美一些高職院校的核心課程,但在我國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較深入地分析了目前成人高職生在溝通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結合課程、設計接口、注重應用”的教學思路,并建議從觀念、技巧、素養三個方面入手培養成人高職生的溝通能力。
現在,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條件中都列出了“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具有團隊精神”的要求,因為今天的社會僅靠一些具有高知識、高技能的人才去單打獨斗是難以支撐起企業發展這座大廈的,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是能夠與他人有效溝通、積極合作的人才。因此,在成人高職的教育中我們要讓學生在這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除掌握專業技能外,還應具備一定的溝通能力。但是,現在不少成人高職專業中沒有設置專門的溝通課程。筆者長期從事成人高職的教學工作,多年來,針對學員的需要,結合現有的課程,設計接口,在培養學員溝通能力方面作了些努力,本文想就此問題作進一步的探索。
一、“溝通學”應當成為成人高職教育的核心課程
隨著全球化、信息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幾乎沒有哪家企業、哪位個人可以在脫離合作伙伴、脫離市場或是脫離產業環境的情況下獨自發展的。不論是個人、企業還是整個社會,都是各種關系縱橫交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統。這個系統是客觀的、開放的,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正視、研究這個系統,從而融入這個系統,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相關客戶、企業、社團乃至政府機構開展密切的合作,這種全面的合作當然離不開出色的交流和溝通能力。
溝通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應用技能。實踐證明,在企業中,有效的溝通不但可以建立一種和諧的企業文化,更可以大大降低由于溝通不暢而帶來的巨大的交易成本。從這個角度講,溝通可以創造生產力。
在我國,人們認識到并有意識地強調溝通的重要性,是最近幾年的事。而近半個世紀以來,歐美的一些高職院校早就將溝通視為一門重要學科進行研究了。美國目前已有近300所高職院校設置了“溝通系”,很多專業視“溝通技巧”為核心課程。學歷、知識等于能力的公式早就不再適用了。當今的社會更加看重實際能力等于能力。從某種角度來說,大學提供的是通識教育,“高職”提供的是應用能力教育。當高職生的溝通能力高于本科生時,就會在職場上有很強的競爭力。所以成人高職院校應當開設“溝通學”,并把它設置為核心課程。成人高職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經歷,他們了解了溝通能力的重要性,有了提高溝通能力的迫切性。因此這門課程會受到高職生的歡迎。成人高職生也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本著“田忌賽馬”的思想,揚長避短,爭取在職場的競爭中取得主動。
二、目前成人高職生在溝通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據一項調查發現,46%的成人高職生不具備足夠的溝通能力,其具體有以下一些表現。
1、“人機”水平強,“人際”能力弱。現在一些成人高職生自恃掌握了一些電腦技巧。他們可以在虛擬的世界里統帥三軍、叱咤風云;可以在QQ、MSN等網上論壇上當“斑竹”稱“樓主”,洋洋灑灑地“灌水”、“拍磚”。下了線,他們便似乎換了一個人,變得害羞,不愿說話,不想主動與人溝通。他們感到自己的身體、相貌缺乏魅力,或感到自己的知識廣博方面欠缺,或感到自己語言表述能力不足,從而產生自卑心理。在這些人深層的心理體驗中往往看不起自己,他們害怕挫折、失敗,特別是在權威、強者或一些口齒伶俐的人面前,總是感到手足無措或特別敏感,有時則表現出一種戒備和敵對情緒,有時則會曲解別人的善意。長此下去,他們就會沉溺于虛擬的世界而逃避現實,就會人為地縮小自己交往的范圍。
2、自說自話多,耐心靜聽少。一些成人高職生缺少基本的溝通常識。在與人交往中很少有換位思考的時候。需要別人幫助時,能達到目的的便喜笑顏開,不能滿足的立即言語相撞。與同伴相聚時,從不考慮別人的情緒,自己高興時高談闊論、手舞足蹈;不高興時或抑郁寡歡、或亂發脾氣。他們聽別人的講話,或是不斷地插嘴,或是較真抬杠,或是毫無反應。在父母面前、在家庭的圈子中,他們已經習慣以我為中心,所以自我意識強烈,特別注重自己的感受。這樣的人無論自我感覺多么良好,都很難與別人有真正的溝通和合作。
3、尷尬冷場多,主動話題少。一些成人高職生在與別人交往時,總喜歡隱藏自己真實的思想、情感,把自己封閉起來,令人難以接近。他們惜言如金,從不主動涉及話題。與他們在一起,沉默多于交談,氣氛壓抑,場面尷尬。其中有些是持一種孤傲處世的態度,而更多的是怯懦心理在作怪。他們羨慕別人侃侃而談、左右逢緣,擔心自己不善辭令、詞不達意,因而往往裹足不前。
研究表明,主動溝通者與被動溝通者的溝通效果往往有明顯差異,主動溝通者更容易與別人建立并維持廣泛的人際關系,更可能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成功。
三、 結合課程、設計接口,促進高職生溝通能力的提高
教育部在《關于制訂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中提出了“實際、實用、實踐”的辦學基本主旨。強調高職、高專和成人高校的理論教學要“以應用為目的”。高職教育與一般技能教學不同之處是它不僅要讓學員知道應當怎么做,還要了解為什么要這么做。因為只有理解的東西才能更好地感覺它、應用它。依據文件的精神,針對成人學員的實際需要,筆者在講授《公共關系學》、《現代談判學》、《文員禮儀》等學科時,結合現有課程的內容,聯系一些“溝通場景”,設計了三個“一”為接口,讓學員理解溝通的原理,感受溝通的意義,從而掌握溝通的技巧。
1、一個觀念——利他為先。《現代公共關系學》有個非常經典的原則,即“通過利他達到利己”,用這個原則同樣可以解讀“溝通學”。因為,這項原則也是現代人應具有的一種觀念。“微軟中國”前中華區總裁在一次招聘時出過這樣一道題目:營業員小王錯把一臺價值二萬元的電腦以一萬元賣給了客戶。事情發生后小王賠了差價。店經理感到小王很冤,于是想寫一封信,把錢要回來。如果你是店經理,這封信應該怎么寫?答案是五花八門的。這位總裁點評說,成功溝通的關鍵是怎樣讓這位客戶很有面子地來還錢,這就是為他考慮,就是“利他”。一般來說,溝通總有一定的利益目標,而利益目標既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認識了這一點就能“眾所好”。
溝通中先利他后利己的觀念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它不具有互逆性。只有深入研究人的需求,尊重溝通對象,并且用言語和行為把這種尊重恰如其分地表述出來,首先讓對方在溝通中獲得精神的愉悅或物質的利益,這樣的溝通才能大受歡迎,才能邁向成功。
2、一項技巧——啟動共性。《現代談判學》在闡述與人談話的技巧時強調要精心準備開場白,要善于“啟動共性吸引”。這一點對破除溝通“堅冰”非常有效。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些核心的、固有的立場和觀念。當外來信息與已有的核心相抵觸時,對方不是回避就是抵制。如果同這一特性接近時就能啟動共性、產生共鳴。事實上溝通雙方多少總存在一定的“共識域”,即共同的經驗范圍。溝通時啟動的共性越廣,“共識域”就越大,共同語言就越多,相互的認可程度就越高。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們總喜歡與自己相知的人在一起,這就是共性的吸引力。因此,正式溝通前的開場白決不是隨心所欲的即興發揮,而應認真準備。從“利他”的原則出發,去研究了解對方的興趣愛好,從而引發話題,調動對方良好的情緒,為進一步的溝通創造和諧的氣氛。
北京“申奧”時,李嵐清副總理訪問了俄羅斯。莫斯科市市長設晚宴歡迎中國的副總理。晚宴上李嵐清拉著市長的手共同唱起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而且一唱就是四段,使晚宴的熱烈氣氛達到了。莫斯科市市長唱得熱淚盈眶,他握著李嵐清的手動情地說,現在俄羅斯已沒有多少人能唱四段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了,想不到中國的副總理對這首歌是這樣的熟悉,這樣的熱愛。他當時就表示,如果莫斯科在“申奧”的競爭中出局,下一輪的那一票一定投給北京。
3、一種素養——善于靜聽。會說話是一種本領,會聽話是一種更重要的本領。口若懸河的人多數語言的天賦不錯,而善于靜聽的人多數則是后天修煉的一種素養。
有位溝通大師曾說,讓人愉悅的溝通并無特別的秘訣,最重要的就是注意聽對方說話,無論你如何奉承阿諛,都沒有比認真聽效果更好。因為不為任何贊美詞所迷惑的人,也會被專心聽自己說話的人所迷惑。專心聽對方講話自然會讓其有被重視欲的滿足,并進而視你為知己。沒有人喜歡自己的談話對象總是左顧右盼、心不在焉。
需要重視的是,一項統計指出:人們講話的速度每分鐘約120~180個字,聽話的速度是其4~5倍,也就是600~800個字。因此,聽話者容易心不在焉,聽而不聞。所以認真地聽對方講話是艱苦的,是必須專門修煉的。
善于靜聽應努力做到耐心、專心和會心。
(1)耐心聽不是沒有反應的聽對方說話,不是靜靜地望著對方發愣,如果那樣會被視作對牛彈琴。耐心地聽話應適當的地點頭,不規則地應答,偶爾作些簡短的呼應。
(2)會心聽是要用眼神與對方作適當的交流,眼神交會的頻率要在35%左右。在對方說到不是關鍵之處時,適當地重復或評論一下對方的話語。如,這句話有道理。剛才講的是不是強調……。要把“心領神會”寫在臉上。
(3)虛心聽有時需要適當的提問,對沒有完全理解的話語提出問題,提出請求。如,請再講一遍好嗎。請您再講得詳細一些。有時也應該加上一些贊美語。千萬不要提一些使對方尷尬的問題,也不要當著眾人的面去糾正對方的口誤。
如何提高成人高職生的溝通能力是個內涵很豐富的課題,也是成人教育中具有實際意義的課題。本文論及的僅僅是一個很小的側面,相信會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實際、實用、實踐”的方法和觀點。
參考文獻
1.熊源偉.公共關系學.第三版.安徽人民出版社
篇3
關鍵詞:工作過程;工作頁;結構模型
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是工學結合的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的一種典型課程模式。在工學結合的課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即工作和學習是一體化的。課程基本的要求涵蓋三個方面,即工作過程結構的完整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反饋)、工作要素的全面性(工作的內容、對象、手段、組織、產品、環境)以及知識內容的工作過程性。
“工作頁”,是學材的一種,它是按工學結合與“教、學、做”一體化思路,基于工作過程和認知規律、學習理論等建構和設計出的“工――學”任務的一種紙質化載體文本。其內容包括工作要素、工作過程及學習任務,既是學生的工作對象(相當于待加工的工件),也是老師的教學工具。“工作頁”的最基本功能是用于實現做中教、做中學。
對應工作過程導向型課程的內涵、結構、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學習方式、教學條件等,設計工作頁結構模型,研究構建與之相適應的工作頁的結構內容及其邏輯模式,可以為具體課程工作頁的開發與設計提供一種可資借鑒,乃至模仿、套用的模板。
一、工作過程導向型課程學生工作頁結構模型設計的思路
工作過程導向型課程工作頁在開發與設計時,依據課程模式的內涵,以工作過程為參照工作過程導向型課程學生工作頁應以工作過程結構為工作頁結構的脈絡框架和環節節點(即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反饋),設置學習性工作任務,建立工作任務與知識、技能、態度的聯系,增強學生的直觀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融合創造性思維過程的滲入,體現人本主義學習觀和建構主義學習觀的教學設計,形成能夠滿足經歷完整工作過程,自我構建 “行動”知識體系,多元智能、綜合職業能力同步培養課業文本結構。
在開發與設計時,應當遵循如下思路:①以工作過程為主線;②以學習性工作任務為主題;③以學生為主體;④統一于知識體系的自我建構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同步培養。
二、基于多元理論,工作過程導向型課程工作頁結構的設計
(一)“資訊”環節結構及其內容。設計“資訊”階段的工作頁,重點是確定以什么樣的結構形式來呈現,確定內容是否充分且必要,確定問題情境描述的是否清晰全面且有相應來源依據等。一般包括兩部分設計:一是項目(或工學任務)背景,二是項目(或工學)任務書。
(二)“計劃”環節結構及其內容。所謂“計劃”,就是在明確了任務并獲取一定量的信息基礎上,對工作的內容、流程、時間安排、人事組織和所需條件等做出設想和規劃而形成的實施方案。計劃中要同時融入工作和學習兩種計劃,是“邊工作邊學習”的計劃,而且工作計劃和學習計劃的比重基本上是平衡的且糅合的,有時甚至是“學習計劃”的意味更濃重一些。在計劃中既要有對整個項目工作和學習如何開展的宏觀計劃,也要有對具體工作任務實施時的作業計劃(如操作步驟、作業流程等)。在確定工作頁“計劃”環節結構內容時,在工作頁的計劃環節結構上要給這些初學者留出足夠思考的空間,以有引導文的空表單形式呈現。
(三)“決策”環節結構及其內容。對于綜合性比較強,復雜程度也較高的項目,學生在計劃階段會列出多種可能的完成任務的方案。“決策”就是要在這多種可能性中選擇確定出或優化組合出最佳方案作為執行性方案,決策過程一般通過小組集體做出。
決策主要是對完成項目任務所需技術、知識支撐的確認,對采取的工作手段、工具、材料以及勞動組織等的確定,對可能存在的多種實施方案判別和決策,以決策樹圖、有引導文的空表單形式呈現。
(四)“實施”環節結構及其內容。在現實的課程當中,此部分應歸結到為“動手做”的意味。其工作頁作為執行任務全過程的導引和記錄的載體。項目有多種類型:開發或制作一個產品(物品)、完成一次測量或實驗(試驗)、修復一個設備的功能、組織一次活動、完成一次財務的預算或決算……“實施”的工作要素不同對象、內容、手段、產品、環境、組織,對于制作工作頁而言不同的項目其結構內容可能存在不同。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有一個共同“實施”的線索――①用到的材料、資料、儀器、工具等;②作業的流程和操作的步驟;③成果、結論。此部分工作頁至少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任務實施作業使用的工具儀器、材料、資料清單;繪制作業流程圖和質量控制流程圖或開列作業步驟;記錄作業過程量或作業成果記錄,及其分析;產品驗收報告,以有引導文的空表單形式呈現。
(五)“檢查控制”環節結構及其內容。所謂“檢查控制”即對工作過程的質量管理與控制,這一環節不僅僅在任務實施之后要進行,而是全過程的,在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和反饋階段都要有相應地體現。在設計“檢查控制”環節的工作頁時,要在引入這些制度、標準、規范、體系等“工作過程知識”的基礎上,按照“學習性任務”及其教學目標的要求展開設計。可以以引導文的形式,列出檢查的標準條目及要求,設置空表單讓學生制作檢查表或流程圖、做檢控調整記錄。
(六)“評價反饋”環節結構及其內容。這里的“評價反饋”是為了促進和確保學生知識體系的自我構建,依據目標設定和達成情況,從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三個維度出發,對工學過程所做的形成性評價與反饋,即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的評價與反饋,是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展性評價與反饋。評價反饋環節工作頁,從結構上,應分為工學效果評價和反饋兩部分,評價可包括評價標準、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反饋可包括教師建議、學生體會、改進計劃等,以有引導文的空表單形式呈現。
三、工作過程導向型課程學生工作頁結構模型圖
以框圖形式表現工作過程導向型課程學生工作頁結構模型,如圖所示。
參考文獻:
[1] 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篇4
[論文摘要]文章就“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了解自我”模塊的教學設計的基本方面進行了探討就如何整合教學內容中各心理因素之間,心理因素與職業行為之間的關系;如何從認知、技能、理念、行動四個層面有層次地設計教學目標;如何通過教學方法和教學程序的設計完善教學模式提出建議。
2007年12月13日,教育部辦公廳下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指出“從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貫穿學生從人學到畢業的整個培養過程”。隨著通知的下發,很多學校逐步開設了相關的課程,但因為課程尚處初設階段,教學設計上還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專就“了解自我”模塊的教學設計,提出設想。
一、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設計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教什么”。目前,“了解自我”模塊雖然涉及了一些職業心理的基本內容,如興趣、價值觀、能力、性格等,但其往往把這些心理因素視為孤立的點,對各個心理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及這些心理因素對職業行為的解釋關注不夠。而這正是挖掘“了解自我”的內容深度,幫助學生系統、透徹地了解自我的關鍵所在。筆者以為,可以從三個系統來分析職業心理,即動力系統、效能系統及風格系統。
1.職業心理的動力系統。該系統包括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等。它對個體職業活動起發動、維持、鞏固、深化作用。它體現的是個體喜歡什么職業、想從事什么職業的心理取向,考察的重點是個體對于職業的傾向性。興趣是個體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個體一旦對某種對象產生興趣,會對它給予優先注意,并且對該對象表現得感知敏銳、記憶牢固、耐力持久。同時,興趣往往與愉快的情緒體驗相伴,這種體驗會降低人們認識事物、從事活動時的艱辛感、枯燥感,而體驗到更多的滿足感,因此,興趣往往成為人們活動的重要動力之一。當興趣對象指向職業時,就形成職業興趣。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及對自己的行為結果的意義、作用、效果、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價值觀是隨著人們認知能力的發展,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后,相對比較穩定,它對個體的需要、興趣、動機等都起著一定的調控作用。
2.職業心理的效能系統。該系統主要是指職業能力。它要表征的是,個體能夠從事什么職業。考察的重點在于職業對于個體心理特征的要求。職業能力有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之分。前者是指完成大多數職業活動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如一般學習能力、言語能力、數理能力、邏輯推理等。后者是指在特殊活動領域內完成某項專門活動所必需的能力,如文書能力、機械能力、音樂能力等。心理學家斯特朗(E.K.Strong)曾將興趣、能力與成就間的關系比作一艘帶有舵和馬達的船:馬達(能力)決定船的速度,舵(興趣)決定船的方向,成就好比是這艘船在一定時間、一定方向上行進的距離,由馬達和舵共同決定的。
3.職業心理的風格系統。該系統主要指行為風格。廣義上講,是指一個人的一般行為特點,是個體已經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方式和行動傾向。狹義的則指認知風格或認知方式。目前人們并沒有完全認同行為風格會影響職業活動這一觀點。而事實上,行為風格作為個體獨特而又不太容易改變的心理特征,對于職業活動的影響是顯著而且恒久的。
為了方便學生理解,教學時我們將職業心理的各個系統分開介紹,但各個部分是有內在聯系的,如性格中的外向指數與職業興趣中的社交傾向常常會有連帶關系,即外向指數高的,社交的傾向也會更明顯一些。因此,我們有必要引導大學生對自我職業心理的各個部分進行整合:一是將職業心理各個系統的特征聯系起來分析,探尋其內在一致性;二是分析、解釋、協調各個系統之間或系統內部不一致的成分,并尋求解決方案。
二、教學目標設計
“了解自我”模塊的教學目標究竟是什么?在現行的教學中,有些人認為是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目的在于“澄清”。筆者以為,此模塊的教學,可以實現澄清、接受、發展的階梯式目標。“澄清”不只是簡單地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測評結果,而是在促進其認知分化、提升其評估技能基礎上的自我了解。“接受”是使學生能夠坦然面對評估結果,并能與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達到情感、理念的認同和轉變。“發展”是使學生能夠針對自身的心理特點進行強化與拓展。上述目標實際上涵蓋了認知、技能、理念、行為多個層面,具體分述如下:
1.認知復雜度的提升。認知復雜度指個人建構系統中分化與統整的程度。以職業價值觀為例,認知復雜度高的人含有比較多的建構,他們可以結合薪酬的高低、安全性的高低、能力發揮充分與否、興趣滿足與否等很多維度,做出綜合判斷。而認知復雜度低的人往往根據單一的維度來進行判斷,如薪酬高低。大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大學生,由于實際涉人的職業較少,對于職業價值的認知往往比較籠統,分化程度較低,因此,在澄清其自身的職業價值觀之前,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展示職業價值的多元化,比如,介紹舒伯的《職業價值觀問卷》,解析巧項職業價值維度,拓展大學生對于職業價值的認知分化程度。認知是評價的基礎,職業價值認知復雜度的提升有助于其形成較為合理的職業價值觀。
2.心理評佑技能的提升。對自我職業心理進行評估的目的,不只是讓大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心理,更重要的是讓其了解評估職業心理的方法和程序,提升自身的評估技能。因為個體的職業心理是會發生變化的,如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很難經常性地評判自己的職業心理,并加以調節,以適應外界的變化。以職業價值觀為例,我們可以通過職業價值觀問卷測評、職業價值拍賣、職業生涯風暴等方式幫助大學生澄清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在每一項活動結束之后,不僅要引導大學生對評估結果進行反思,還要引導其對評估過程進行討論,如職業拍賣活動結束后,可要求其對拍賣活動本身進行評判,即對拍賣活動的時間安排、拍品設置、拍賣的指導語等加以討論。有些活動本身就可以請學生主持,這樣的討論、實踐可以拓展學生對各種評估方法的認識,提高他們對評估方法的操作技能。 3.人職街接理念的提升。以“了解自我”為開端的職業生涯規劃相對比較容易,困惑比較少,但也容易讓學生過多地關注自我,陶醉白我,忽略社會現實,忽略自己的特點與社會需要的銜接。有些學生很難接受自己的部分心理特點。對此,我們在教學設計的每個環節都要注意引導學生接受、認同自己的心理特點。就職業價值觀而言,教師需要在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價值觀的基礎上,做適當的延伸與引導。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談到“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是非常自然的,沒有必要因為注重某些價值因素而感到羞愧”“你所看重的職業價值因素在什么樣的職業里可以充分體現”“就自己所學專業而言如何獲得相關職位”等,從而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職業價值觀與所學專業未來從事的職業聯系起來,強化其了解社會的愿望。
4.行動的強化提升。評估不只為了了解,還要有所發展,學生在進行自我職業心理評估之后,在各方面也應該有所進步,如能力的提升、興趣的培養等,這樣,評估才真正達到了目的。就價值觀的澄清而言,一些專家確定了選擇、贊賞、行動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選擇一個價值觀,包括自由地選擇一個價值觀,不考慮他人的壓力,也不考慮其他的價值觀,然后思考每一個選擇的后果。第二階段是珍視你的價值觀,包括珍愛和喜歡你的價值觀,愿意在合適的時候向他人公開聲明自己的選擇。最后一個階段是依照你的價值觀行動,包括做出一些與你的選擇有關的行為(例如投票),不斷以一種與你的價值觀選擇相一致的模式行動。職業價值觀的澄清也可參照認知、技能、理念、行動四個層面,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還能夠較好地激發他們關注社會的愿望,明確自己前行的方向。
三、教學模式設計
教學模式,簡單地講就是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以簡化形式表示的關于全部教學活動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是影響教學成敗、決定教學目標能否實現的一個關鍵因素。教學模式的設計首先是教學方法的設計,然后才是教學程序的設計。
1.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方法的設計,一般要考慮四方面的因素: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師特點及學生特點。教師特點、學生特點因校、因專業而異,本文不作分析。
就教學內容而言,“了解自我”模塊的內容不同于其他模塊,屬于職業心理分析,所以該模塊的核心方法應該是心理評估。包括正式評估和非正式評估。前者包括興趣、價值觀、性格、能力等各種心理因素的標準化測評。后者種類很多,每一種心理因素的非正式評估都有其獨特的方法。以職業價值觀為例,就有職業價值拍賣、職業生涯風暴、生命線、生涯幻游等。
就教學目標而言,從澄清到發展,從認知到行為,綜合性很強,其中,學生情感、理念、態度的改變是關鍵。而要觸動學生的心、學生的情,一些非正式評估工具有其獨特的優勢。第一,情境性強,很多非正式評估工具帶有活動性質,易于營造活躍的氣氛,感染學生的情緒。第二,針對性強,很多非正式評估的結果非常獨特,有時甚至可以說具有濃郁的個人色彩。以生涯幻游為例,每個人對于若干年以后的工作、生活狀態的幻想是非常個人化的,正因為如此,評估結果也更為真實,可以有效地與正式評估實現互證、互補。所以,心理評估中的非正式評估在某種意義上講是“了解自我”模塊的核心技術。
2.教學程序設計。如上所述,“了解自我”的教學方法豐富多樣,那么,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是如何將多種方法有機結合,打造出豐盛的“教學盛宴”,以滿足學生的需求。
以職業價值觀為例,筆者以為,可以設計成“營養漢堡”。漢堡的“頂部面包”,可以用故事、案例等引人人勝的東西制成,作為課程的暖場活動。緊接著,可以講授職業價值的分類,拓展學生對于職業價值的認知分化程度,為隨后的澄清做鋪墊,這一講解恰似漢堡的“蔬菜層”。隨后,可以選擇1一2種活動,澄清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常用的有“職業價值拍賣”“職業生涯風暴”等,這些活動恰似漢堡的“葷菜層”。當學生了解自身的職業價值觀,并對澄清的方法也有所了解后,再作適當的延伸,引導學生把自身的職業價值觀與社會的需求、與未來的就業聯系起來,這種延伸相當于漢堡的“底部面包”。至此,一份營養漢堡打造完畢。
篇5
關鍵詞:測井課程設計;實踐教學;測井處理;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2)03-0167-02
前言
地球物理測井課程設計是石油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實踐課,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往屆學生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都是解釋一張測井圖,處理一口井,這樣勢必會對教學效果、教學質量產生影響,更有甚者,有的同學懶于思考,懶于實踐,直接抄襲。針對出現的這些情況,筆者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1)以現場需要為目的;(2)以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為重點。根據需要配備了一些油田的實際井資料,使測井課程設計內容豐富、新穎。并在實踐教學方面進行了以下幾項改革嘗試: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教學內容方面作了如下的一些嘗試。(1)在地球物理課程設計知識建構方面,逐步引入一些新的方法和理論;在理論向實踐轉化方面,讓教師通過參與課程設計的編制、實施和評價,提高對課程的理解,豐富其理論知識,促使教師對“教什么”、“什么時候教”、“怎樣教”等進行思考,逐步形成較強的課程設計開發意識。(2)建立《地球物理測井課程設計習題庫》,讓同學們在適當的時候進行練習,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同時,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專業問題,加強動手能力,改變以往學生只有依賴老師才能學的教學方式。(3)熟悉常用的測井軟件,比如forward測井軟件,從而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鞏固了測井的理論知識,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礎。(4)要求每個學生圍繞手工解釋和實際處理井資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這個過程包括根據測井圖的巖性識別及儲層參數的計算、解釋結論等方面。(6)利用石油科技新技術研究所的項目,讓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科研課題進行實際處理,促進學生實際的動手能力。從而更好地使學生從學校過渡到社會。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地球物理測井課程設計這門課程實踐性很強,在課堂教學別要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際測井資料處理的例子進行知識的傳授,把傳統教學手段和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采用“多媒體+板書講解+實例分析”的三合一的教學方法。板書講解的方式主要是講述一些處理方法、把握的原則、軟件的應用等解釋手段,必須詳細地講解,這樣有利于學生對重點、難點內容的深入掌握;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文字、圖片融為一體,提供的信息量大,形象生動地展示抽象的知識點,便于學生接受,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節省板書時間,增強授課效率,但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方式;實例分析主要是對一口典型井的處理,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特別是對少數缺乏學習主動性的學生特別有效,采用實例分析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達到互動效果。“三合一”的講課方式便于開展互動式教學,避免了學生無所適從以及相互之間照抄的現象發生,形成立體化教學模式,從而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證教學質量。在課程設計開始之前教師給予一定的示范,在進行過程中,教師要對疑難問題進行提示或引導,啟發和誘導學生解決課程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減弱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提高了學生獨立進行測井課程設計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主要用來檢驗每個學生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所達到的程度。它包括:書面測試(側重于專業理論知識及實驗基礎知識);課堂答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或學生互相提問,或疑難問題的分析辯論)。處理井的實際過程主要是考核學生是否具備了基本的能力,它是每個具體環節的累積。課程設計報告主要考核學生的方法、步驟、問題剖析、結論分析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
課程設計內容的豐富和多樣化,使考核工作的難度增加。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筆者對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重新建立了嚴格的考核標準。對于測井課程設計的考核分三個方面:(1)手工解釋圖件占30%;(2)計算機處理井資料占50%;(3)課程設計報告占20%。
四、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地球物理測井課程設計課的主要功能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在實施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讓學生通過獨立完成一口實際井的處理來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1.“基本功”的訓練。在實踐過程中,要求學生起碼具備一般的動手能力,這是實踐的基礎。在測井課程設計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靈活地應用知識。例如,根據教師提供的測井圖學生能夠識別一些巖性,并會計算一些儲層參數,要會在計算機上處理一口實際的井。在“基本功”的訓練方面,要為學生提供場所、計算機以及實際井資料,還要附帶一些測井解釋所需的軟件。
2.綜合能力的培養。從手工解釋圖件部分到報告的撰寫,始終堅持讓學生獨立完成。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體現在多個方面:測井圖件的識別與解釋;編程與調試;成果圖的顯示與制作;撰寫實驗報告等等。眾多環節的實施,不僅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及動手能力得到了訓練,而且使學生在文字表達、口頭表達各方面都得到了較好的訓練。
結語
在課程的建設探索中形成了以下特色。(1)長期堅持科研帶動并促進教學發展的思路,通過科研積累現場實例,豐富教學內容,在講述基本測井原理與方法的基礎上,融入教師的科研成果,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使學生不感覺枯燥乏味,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明白地球物理測井能夠解決哪些問題,有什么作用,對自己今后的發展有什么幫助。(2)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了以課堂理論講授為輔,以實踐教學環節為主的教改特色。在課堂教學中采取互動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經過測井課程設計之后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通過三年多的教學探索,測井課程設計教學效果有明顯提高。通過測井課程設計,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獨立課程設計的能力,從最近畢業的學生情況來看,普遍受到油田和一些科研院所的肯定。
參考文獻:
[1]胡克珍,張超漠,我系測井解釋與數字處理課程設計的教學改革[J],石油教育,1995,(10).
[2]王廷山,關于教師參與課程設計幾個問題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2).
[3]張華,龔育齡,鄧紅珍,“地球物理測井”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凍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篇6
為了保證課程設計文檔的質量,做到說明書格式的規范化,特作如下規定: 一,內容要求及格式 課程設計說明書應用漢語(簡體漢字)撰寫,內容應層次分明,數據可靠,文字簡練,說明透徹,推 理嚴謹.說明書內容一般應由九個主要部分組成,依次為:1. 封面,2.課程設計任務書, 3. 目錄, 4. 說明書正文,5. 結束語,6.參考文獻, 7.附錄(根據設計的不同形式需要添加) .各部分的具體要求如下: 1.封面 格式:XXXXXXXX 學校(初號黑體) 課程設計說明書(初號黑體) 課題名稱————————(三號宋體) 專業名稱————————(三號宋體) 學生班級————————(三號宋體) 學生姓名————————(三號宋體) 學生學號————————(三號宋體) 指導教師————————(三號宋體) 2.課程設計任務書 3.目錄 列出說明書的大標題,一級和二級節標題,逐項標明頁碼,標題應該簡明扼要,點出各部分主要內容. "目錄"兩字居中(三號黑體) ,下空兩行為章,節,小節(靠左)及其開始頁碼(靠右) .章,節, 小節分別以如下方式:第 1 章,1.1,1.1.1 依次標出,章,節,小節與頁碼之間用"..."連接.每一 ... 級標題標題依次往后退一個漢字. 4.說明書正文 正文是主體,一般可包括設計要求與指標,理論分析,計算方法,具體設計內容,測試方法和實驗結 果,數據分析和討論,結論等. 標題:每章標題以三號黑體居中打印; "章"下空兩行為"節"以四號黑體左起打印; "節"下為"小 節" ,以小四號黑體左起打印.換行后空二個漢字打印論文正文.正文采用小四號宋體,正文行間距為固 定值 24 磅.例: 第 1 章 ×××× (居中書寫) 1. 1 ×××× 1.1.1 ×××× 圖,表,公式:文中的圖,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數字分章(或連續)編號,如:圖 2-5,表 3-2, 公式(5-1)等.圖序及圖名居中置于圖的下方,圖中的術語,符號,單位等應與正文表述所用一致;表 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表中參數應標明量和單位的符號;圖序及圖名,表序及表名采用五號楷體字.公 式的編號用括號括起寫在右邊行末,其間不加虛線. 圖,表,公式等與正文之間要有一定的行間距. 5.結束語 設計總結,主要成果或結論,存在的問題等 6.參考文獻 只列作者直接閱讀過,在正文中被引用過的文獻資料.參考文獻一律列在正文的末尾,不得放在各章 之后.在引用別人的結論時,應在引用處加以說明,嚴禁抄襲現象的發生. 作者姓名寫到第三位,余者寫",等"或",et al.. ""參考文獻"四字居中用三號黑體字,空一行 左起按順序依次列出參考文獻,將序號置于方括號內,用小四號宋體字. 幾種主要參考文獻的格式為: 連續出版物:序號 作者.文題. 刊名[J],年,卷號(期號) :起~止頁
碼 專(譯)或編著:序號 作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技術標準:序號 單位.技術標準代號. 技術標準名稱.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舉例如下: [1] 周綏平,陳宗基. DR 算法的更新時間間隔研究. 系統仿真學報[J],1999,7(2) :13~18 [2] 竺可楨. 物理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73.56~6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技術監督局. GB3100~31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量與單位.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1994-11-01 7.附錄(根據需要添加) 主要列入設計過程所做的實物圖,公式推導,與正文分開. 8.頁碼 頁碼從正文開始至全文結束按阿拉伯數字連續編排,前置部分用羅馬數字分別單獨編排;頁碼位于頁 面底端,居中書寫. 二,打印及裝訂要求
1
篇7
關鍵詞課程設計數據結構教學模式問題驅動
1 引言
課程設計是課堂理論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它應該完成如下基本目標:應能夠完成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應能夠鍛煉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及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同時它也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之一,它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特別是軟件系列課程體系中處于承上啟下、聯系左右的中心地位。大量的實踐表明,是否學好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對于能否學好計算機本科課程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對后續的工作和研究有著深遠的影響。
現今,各大學的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和教材的內容都主要集中在“基本數據結構的闡述和分析、基本數據結構的應用、典型基本算法的適當滲透”這三個方面。其中,前兩部分是重點,并占據了較多的篇幅,而這些內容的教與學離不開大量的實踐,所以在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教學中經常會有大量的課程實驗作為輔助。
通過進一步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上述基本知識的學習并不是最終目標,而是為到達最終目標打下的基礎。顯然,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知識體系可以看出:如圖1所示,學習數據結構與算法更深層次的目標是能夠針對實際問題來選擇、擴展甚至是設計全新的數據結構,然后設計相應的存儲結構并加以實現,從而最終完成問題的求解。可以看出,這一過程是一個融會貫通的過程,是不能通過課程實驗完成的,也不可能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建立完整意識的,所以在課程之后需要進行課程設計。
為此,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設計應能達到如下基本目標:培養學生應用數據結構基本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計算機問題求解的全局意識,主要是通過認識數據結構在問題求解中的地位來完成全局認識的建立(這一全局認識如圖1所示);訓練學生從系統的、規范的觀點來進行計算機問題的分析、設計、編碼、測試等。
上面分析得出的數據結構與算法的課程設計目標是符合一般的課程設計規律的。但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具有自身的、明顯區別于其他課程的地方,再結合計算機專業的特點,就決定了還需要分析并建立適合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設計特點的教學模式。所以本文在第2節就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設計和其他課程的課程設計進行了對比分析,在第3節提出了一種基于問題驅動的教學模式,并就其中的關鍵部分給出了詳細的描述。
2數據結構課程設計的特點分析
任何事物都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統一,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設計也是一樣的。和許多其他課程的課程設計一樣,它有著課程設計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性。經過和其他課程的課程設計的對比,作者認為數據結構與算法的課程設計主要具有如下特殊性。
2.1不具有明顯的整體性
這是由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本身的特點決定的。由于該課程的核心內容主要集中于對各種數據結構的認識上,雖然各種數據結構之間總是存在許多內在的聯系,但總的來說還是自成體系、較為獨立的。
就這一點而言,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就和其他許多課程存在不同,也就使得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設計具有相應的特點。比如計算機組成原理的課程設計,可以通過做一個完整的、簡化的計算機硬件系統(包括的簡化的存儲器、控制器、運算器等部件)來完成課程內容的全面訓練,并讓學生建立對計算機組成的整體認識。機械原理的課程設計可以是一個簡單的機械系統的設計,完成對機械原理各部分內容的綜合訓練。而對于數據結構與算法的課程設計來說,幾乎不可能構造一個題目把所有的數據結構都包含進去。實際上這樣做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數據結構本身就是不斷擴展的,在學習、掌握基本數據結構的基礎上能夠對知識加以擴展并靈活運用才是真正重要的。
所以在數據結構與算法的課程設計中,應強調問題求解能力的培養,而不像其他課程的課程設計那樣來強調綜合設計能力。
2.2課程內容具有很強的可伸縮性
從發展狀況來看,數據結構與算法的發展是極其迅速的,不斷地有新的數據結構和新的算法出現,而且針對不同的問題,數據結構與算法可以做出非常靈活的調整。在這一點上它和許多其他課程不同,比如操作系統中可能會不斷出現各種各樣的調度算法,但都集中在進程管理中,并總歸結于資源管理這一基本框架下,只要馮?諾伊曼體系結構不變,操作系統的資源管理框架就不會改變。而數據結構就不同,如就樹結構而言,二元樹雖然在概念上較為規整,但在實際問題中,大多都采用樹結構的變形,如B樹以及其他新型變形等,似乎兩者都可成為教學的重點。
正是因為數據結構與算法的可收縮性,培養針對問題的數據結構設計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2.3具有極其廣泛的滲透性
計算機問題領域包括許多其他行業的問題,如經濟領域問題,只要涉及到對數據的組織與處理,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數據結構的用武之地,所以培養依托數據結構完成各類問題求解的“嗅覺”是十分必要的。
總的來說,基于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的特點,建立起與之相匹配的課程設計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
3基于問題驅動的課程設計教學模式
在以上分析基礎上,如圖2所示,本文提出一種基于問題驅動的課程設計教學模式。
3.1問題來源
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設計的問題來源(即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基本數據結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基本的算法策略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新興數據結構的相關問題;新興算法的相關問題及實踐;經典問題的經典算法;典型系統的計算機模擬;需自行設計數據結構和算法來解決的實際問題。
3.2問題描述
在問題的描述上,側重于用半自然語言進行描述。完全的形式化描述將減少問題分析能力的培養力度,完全的自然語言描述有包含太少的啟發信息。
一般來說,要求問題的描述必須能夠清晰地說明問題的含義和目標,并就采用的數據結構適當地給出啟發,其中,也可以設計一些題目故意將問題的目標隱去,加強對學生問題定義能力的培養。
3.3問題求解的迭代性
問題求解是不能夠一蹴而就的,一開始設計(選取)的數據結構與算法往往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建立逐步求精、多次迭代的問題求解思維是必要的。
為此,我們需要在學生的課程設計過程中,鼓勵學生對其解決方案進行理論分析和實驗分析,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優化方案,鼓勵其積極主動的創新意識。
3.4結論形成
最終的結論(體現為課程設計報告)應以數據結構的描述為核心,并集中體現如何針對問題來完成數據結構的設計與優化。
其中,數據結構的描述應以抽象數據型(ADT)為基本手段,并在抽象數據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數據的邏輯結構、性質、特點、基本操作和存儲結構的特點、實現和優化,并引導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有意識地去為實際問題選擇恰當的存儲表示。
結果分析應采用理論分析和實驗分析并重的方式,應適當加大實驗分析的力度,使得學生能在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形成總結并產生啟發,最終能形成問題求解過程的全局意識。
3.5結果考核
鼓勵學生選擇需要設計新型數據結構(至少需要對已有數據結構作出修正)的題目,而不僅僅是實現一個定義明確的數據結構;鼓勵優化方案的提出、分析和驗證;鼓勵學生擴展知識體系,并建立問題求解的修養;鼓勵創新意識和主動學習意識的培養。
4 結束語
針對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設計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分析,本文在提出該課程設計的基本要求后,更提出了適合于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設計的“以問題求解為核心”的教學模式。近年來,經過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的多次實踐,可以看出,這一模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耿蕊,李敬有,鄧文新.關于計算機基礎課課程設計的研究.高師理科學刊,2005,5
2 郭福順,廖明宏等.數據結構與算法基礎.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篇8
Abstract:Along with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s school mentality, the specialized structure, the mode of administration and the raise pattern's transformation, treads the teaching link to become the raise application talented person's principal means.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iculum which in the current university curriculum project work saved to locate, the request not to be explicit; The curriculum manages the organizational work confusion; The teaching effect evaluates and so on questions with difficulty, locates, the flow standard, the organization from the curriculum to manage, aspects and so on process monitoring, effect evaluation, proposed further standard curriculum project teaching link,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reform measure.
關鍵詞:高校 課程設計 實踐教學
Key words:University curriculum project practice teaching
作者簡介:張冬敏,(1981.10―)女,遼寧建昌人,西安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助教,在讀博士,研究方向:公共事業管理、社會保障精算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9-0172-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多樣化,對高等院校的辦學思路、專業結構、管理方式和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堅持搞好實踐性教學環節既是培養社會所歡迎的應用型人才的必經之路更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內容。所以,高校在建立人才培養模式和深化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三部分。
課程設計是高等學校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學生掌握了較堅實的專業基礎理論、較廣泛的專業知識和基本實驗方法后,進行課程設計的教學環節,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初步形成科學研究的綜合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增強學生職業意識、擴大視野與鞏固所學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
一、課程設計存在問題分析
由于長期缺乏規范性制度,當前高校課程設計工作仍存在多方面問題,包括課程定位、要求不明確;課程管理組織工作混亂;教學效果難以評定等方面問題。
1.課程定位、要求不明確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本科教育的重心也隨之逐步轉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和技術知識,高等教育中為部分課程開設了課程設計,即在課程理論授課結束后設置專門的實踐環節。
多年來,管理類課程設計教學活動中一直存在著定位與要求不明確的問題。因此教師們只能根據個人理解和本課程的情況自主發揮。于是出現了課程設計內容與課程理論內容相脫節;課程設計題目長年不變;課程教學活動被簡化為布置課程論文作業等問題。
2.課程管理組織工作混亂
課程管理組織模式是指教學管理機構,即校、院、系教學管理部門,對課程管理的責權配置和隸屬關系。課程管理組織模式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教學工作的效果。
高校課程管理工作一般由教務處、學院、系三級負責,在教務處的組織領導下,各院系遵照統一的規范,開展教學活動。課程設計教學活動由于專業性強、教學方式多樣化等原因,教務處往往將對課程設計的管理責任下放到學院,由學院組織領導相關課程設計實施工作。但實施過程中發現,課程設計教學往往成為教學管理工作的盲區,使其教學活動前期無人組織,后期無人監控。
3.教學效果難以評定
教學效果評定是指依據一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規范標準,通過對課程教與學等教學情況的系統檢測與考核,評定其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并作出相應的價值判斷以期改進的過程。教學效果評估是對教學進行檢驗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構成整個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越來越重視教學效果評估。
課程設計由于其教學過程的復雜性,較之考試課程,對課程設計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所涉及的內容更為廣泛。如何選擇評估要素、評估內容;確定評估標準;規范評估方法等問題都成為了課程設計教學效果評定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難題。
二、課程設計管理規范
為進一步規范實踐教學環節,保證課程設計教學任務的完成,本文從課程定位、流程規范、組織管理、過程監控、效果評定等方面提出改進課程設計工作的一系列措施。
1.課程設計的目的與基本要求
課程設計教學對實現專業培養目標,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對學生進行的階段基礎知識或階段專業技能的訓練,實現由知識向能力轉化的培養手段,是對前期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檢驗。
課程設計教學要以培養學生正確的設計思想與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風、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文字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合作工作能力、深化和擴展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初步的專業技能為目標。
2.課程設計的工作程序
為了保證課程設計任務完成,提高課程設計教學效果,應當理順課程設計程序,明確課程設計各階段任務,指定負責人員,并由專人監控。
3.課程設計的組織和管理
課程設計的組織和管理工作應由學院、教研室和指導教師共同承擔。
學院負責組織教研室根據教學計劃、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相應的課程設計大綱;協調與課程設計有關的院(系)內各種資源;審定題目及指導教師;具體組織和管理課程設計環節,檢查課程設計的進展情況及完成質量。
各教研室應具體制定與本教研室有關的課程設計大綱,組織教師審定題目及設計任務;配合教務處、學院做好各項檢查工作;做好資料的存檔及保管工作;課程設計的保管期限應不少于2年;優秀課程設計應長期保管。
指導教師應在學期初申報課程設計選題,提出場地、設施使用申請。課程設計開始后,指導學生完成課程設計,按時提交成績,及時向教研室匯報相關情況。
4.課程設計教學大綱
課程設計教學大綱是教學計劃所設置的教學環節擬達到的教學目標及具體教學要求,它是安排課程設計教學、組織學生課程設計和成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各教研室應制定相應的課程設計教學大綱,經教研室主任審定后,由學院匯編成冊。
課程設計教學大綱應包括設計的目的和任務;設計的學時和學分;課程設計內容;設計的基本教學要求;課程考核辦法與成績評定;參考資料(課程設計指導書等)等內容
5.課程設計選題
課程設計選題要遵循教學計劃對該環節的要求,有利于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達到課程設計的目的。題目的深度、廣度和難易度要適當,使學生在計劃時間內經努力能夠完成任務。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優先選擇與生產、科研等密切相關,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題目。為及時反映管理實踐活動的迅速發展,課程設計題目應不斷更新。
選題工作應在學期初完成。課程設計題目由指導教師擬定后提交教研室審查批準后實施。每學期各教研室對當學期課程設計選題進行登記匯總,并填寫課程設計選題統計表,由學院匯編成冊。
6.課程設計指導
課程設計開始后,指導教師要向學生下達課程設計任務,提出設計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確定設計方案。課程設計過程中,指導教師應隨時檢查并掌握學生的設計情況,解答疑難問題,指導學生完成設計內容。
7.課程設計考核
課程設計成績根據學生設計態度、設計任務完成進度、設計任務完成質量綜合評定,也可組織答辯。
指導教師評定課程設計成績時應綜合考慮以下內容:設計任務完成情況;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情況;設計方案合理性;設計態度優劣;獨立工作的能力高低;設計報告文本格式是否規范等。
指導教師應認真審閱學生的設計結果,寫出評語,評定成績。課程設計的成績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級分評定。優秀比例一般不應超過15%。
8.檢查與評估
課程設計檢查與評估工作主要以各教研室自評為主,由學院組織相關專家成立評價小組不定期進行抽查。
課程設計教學質量評估主要從教學基本條件、教學實施過程、課程設計效果三個層面,知識要求、能力要求、教學管理、教學準備、師資力量、選題、學生工作完成情況、成績評定、課程設計質量等九個方面進行評估。
知識要求評價是指對課程設計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與獲取新知識的作用效果的評定,可以通過查閱課程設計教學大綱進行檢查。能力要求評價是指對課程設計對學生基礎訓練與設計能力培養作用大小的評定。教學管理評價是指課程設計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和相關資料保存情況。師資力量評價是指對課程設計任課教師的教學研究水平和人均指導學生人數的評定。選題評定是檢查課程設計題目是否符合課程的基本要求與理論課結合緊密;是否深廣度與工作量相適當。成績評定是對評分標準和成績評定公正性的評價。課程設計質量是對設計報告書質量及教學訓練是否達到相關要求的檢查。
三、結論
課程設計是學生在完成一門或多門專業課程教學的基礎上,綜合利用所學專業知識,查閱相關資料完成方案構思或方案設計計算的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設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既動手又動腦,獨立實踐的機會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鍛煉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專業課的教學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當前課程設計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所占比例相對較小,教學組織管理不嚴謹,沒有一套完整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規范及考核體系,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教學質量主要依賴于指導教師的責任心和學生的自覺性。
為了進一步完善高校課程設計管理制度,提高課程設計教學質量,本文從課程定位、流程規范、組織管理、過程監控、效果評定等方面,提出了課程設計工作的改革辦法。課程設計是實現由知識向能力轉化的培養手段,是對前期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檢驗。由學院、教研室和指導教師共同承擔課程設計的組織管理工作。規范課程設計教學大綱、審查課程設計題目、加強課程設計指導、統一課程設計考核標準、定期評估課程設計教學效果等都成為了課程設計管理工作必須要關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高雪申. 高職院校經濟類專業課程設計的思考[J]. 職業技術教育. 2006(20):37-38
[2]王哲,郭長俠,董光. 淺談課程設計模式[J]. 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8):89-91
[3]姜玉芝. 關于提高本科生課程設計質量的探討[J]. 財經界.2008(5):185-186
篇9
(一)課程設計時間、題目的選擇問題
目前,華北水利水電學院交通工程專業橋梁工程課程設計的時間一般為兩周時間,時間相對較少。由于需要學生熟悉基礎課程和自學相應的規范,所以限制了設計題目的類型,一般的題目為普通鋼筋混凝土T梁的設計計算和繪圖工作,題目的變化較少,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創新能力。
(二)課程設計與設計規范未很好結合
目前,該校交通工程專業的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采用的是建筑工程類教材,講解偏重于建筑工程,有些橋梁設計規范的計算公式并未提及,所以學生往往容易照抄教材公式而忽視橋梁設計規范的公式。比如,在計算主梁斜截面抗剪承載能力時,橋梁設計規范的計算公式與建筑工程的規范規定就存在較大差異,另外,在計算預應力損失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工程制圖課程方面也存在專業基礎課程采用建筑工程類專業技術要求及習慣的問題。就橋梁工程課程方面,目前許多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圖紙仍是采用《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J023-85)(以下簡稱“舊規范”),在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箍筋直徑及最小間距等方面,新、舊規范存在較大差異,這些在教材上均未體現,導致學生沒有完全掌握規范內容而出錯。
(三)課程設計與現實未很好結合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材料的不斷發展,橋梁的設計和施工也在不斷地優化,在主梁的橫向連接方面,目前教材中采用的圖紙是采用鋼板連接或僅通過鋪裝層連接,而目前實際設計中,大多采用濕接縫連接,為了施工方便,將橫隔梁局部掏空的形式,這導致我們的設計與目前實際的設計存在差異,使得學生畢業后與設計現實不能完美接軌。
(四)課程設計成果問題
課程設計成果包括兩大部分,即設計計算書和圖紙。橋梁設計專業軟件課程橋梁博士、Midas等安排在橋梁工程課程設計之后,所以計算只能通過手算完成。學生也沒學過計算機CAD繪圖課程,課程設計教室沒有安排在計算機機房內,所以圖紙只能手工繪圖。由于手算過程比較繁瑣,往往由于對某個概念的理解不深,會導致設計工作從頭開始的情況;有些同學為了省時省力,將錯就錯,導致設計成果可信度不高、前后不對應的情況。
二、解決措施
(一)關于課程設計題目選擇問題
考慮到目前課程設計時間短、任務重的特點,為有效防止學生抄襲,可以布置三大類型的題目,即普通鋼筋混凝土空心板、T梁和箱梁設計,對每一類題目可以再詳細劃分不同主梁寬度、計算跨徑和橫向連接方式,能有效避免抄襲。
(二)與規范結合
由于規范包括的內容多,而課程設計的時間比較短的特點,可把規范中與課程設計中相關的部分摘取出來,做成獨立的文檔,以供學生針對性地學習、運用規范,規范相應部分的內容應在橋梁工程理論課程時進行詳細講解。
(三)與實際結合
教師應結合從事項目情況和對橋梁工程設計現狀的把握,從更高層次上對學生的課程設計進行具體的規劃和指導,使學生了解設計流行趨勢和習慣做法。
(四)設計成果問題
設計成果應明確各部分的具體要求,計算書應包括設計過程中選用參數的詳細過程、理論依據和計算圖示等。圖紙應結合橋梁設計情況,對圖紙的大小、線類型及寬度、字體類型、高度及高寬比、標注方式等要有明確的要求;在設計過程中應加強中間環節的監督和管理,可把設計過程劃分為若干階段,布置階段任務,進行階段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調整,確保設計成果的質量。
三、結論
篇10
課題內容設計合理與否,將直接影響到課程設計的綜合訓練效果。在具體課題內容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選擇具有實用性和趣味性的課題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題目,使題目與理論知識密切相關,又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實用性,與生產實際相結合。例如,要求學生組裝一整的收音機、家居生活中能用到的聲光控開關、門窗防盜報警器等。又如我們選用的《音樂彩燈控制器設計》、《多功能數字鐘的電路設計》、《交通燈控制邏輯電路設計》等課題,學生做起來積極性很高。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過程,學生運用專業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選擇能綜合應用理論知識的課題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本課程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獨立完成一項實際課題。通過查閱資料、線路設計、選擇元器件、電路安裝調試,使學生所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充分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例如電子脈搏計這一課題,要應用到傳感器、放大電路、有源濾波電路、整形電路以及數字電路中的各種門電路、觸發器、計數器及譯碼、驅動顯示電路。又如數字鐘電路設計這一課題,數字鐘是一個典型的數字電路系統,選此作為設計題目,可使學生將學過的比較零散的數字電路知識有機地、系統地聯系起來用于實際,培養綜合分析、設計電路的能力。還可選用有源濾波器的設計題目,使學生進一步加深領會運算放大器在信號處理電路中的應用,選用交流寬帶放大器的設計,使學生對放大電路的三種不同組態的特點、應用場合以及電路的設計方法得到練習,并通過這個對基本放大電路的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頻帶寬度以及引入負反饋對放大器性能的改善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課題內容要注重集成電路和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當今時代電子技術飛躍發展,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課程設計可以彌補教材的滯后性。在電路設計中,應盡量采用集成電路,特別是集成運算放大器和某些專用芯片(如模擬乘法器、鎖相環)作為電路的重要構件,體現出現代電子電路的設計是各種集成電路構件的組合的先進設計理念,尤其是將模擬電路、數字電路與微處理器相結合,以數字電路為主,軟硬件結合,以硬件電路設計為主,符合現代電子電路結構的發展方向。例如我們原來經常選定分立元件OTL和OCL功放電路設計課題,隨著目前大量的集成功放芯片的上市,我們就把這些課題內容并入《集成電路音響放大器》、《音頻信號發生器》等課題中。又如在數字脈搏計課題中,介紹了鎖相倍頻的新概念,同時介紹了集成電路CC4046和C14526構成的鎖相倍頻電路。通過這些課題設計將一些集成電路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介紹給學生,并在實踐中得到練習,使所學的理論知識更加豐富。
選擇適應專業需要,結合專業特點的課題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使學生對專業有所認識和了解,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在課程設計中引入了一些結合專業特點的課題。例如數字轉速測試系統與頻率計設計,由于轉速測量在工業控制領域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在工廠里測電機每分鐘的轉速,自行車里程測速計,心率計以及汽車時速的測量等都屬于這一范疇。又如PWM(電動機調速系統),由于該系統在工業控制的調速系統中得到廣泛地應用,同時,又由于該系統由脈寬調制器和脈沖放大器兩大部分組成,而脈寬調制器又包括鋸齒波發生器和電壓比較器,密切地聯系了電子技術課程的基本內容。這些課題對掌握基礎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對專業課的認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都能起到較大的作用。
注意選擇和后續專業課有關的課題為對電子技術課程的進一步提高和為后續課程打下一定基礎,可考慮選擇一些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綜合性的課題,以使學生對電子技術有一個全面的、綜合的認識,對后續專業課有一定了解,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例如《調速系統的給定積分器》課題。
課程設計的組織實施
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教師只在大思路上作一定的引導,對具體方案不做過多干預,只起組織、引導、檢查、把關和解決一些疑難問題的作用,放手讓學生大膽實踐,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們的改進做法是:在注重結論正確的同時,強調整個設計方案實施的全過程,即使得出的結論不盡如人意,甚至是錯的,只要學生能找出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仍然可獲得較好的成績;相反,如果結論是抄襲得來的,即便是正確的,設計成績也按不及格處理。如電子脈搏計的設計課題,只給出設計方案的原理框圖,講明基本原理、總體構思和適當的設計提要,在設計任務書中給出原始數據及主要技術要求,而具體的原理圖及元件的參數,集成電路的選擇,電路的安裝調試等工作則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這樣做可培養學生的自學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收獲更大。
虛實結合,重在“真品”(1)采用機輔分析。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是以計算機為工作平臺,對電子電路或系統進行自動分析和設計的計算機輔助技術,它的應用使得電路功能、參數的分析和設計都可以脫離具體對象,在構筑于計算機平臺上的虛擬環境中通過仿真處理而自動實現。EDA技術已成為現代電子工程開發與應用領域的支撐技術,在電子行業,Miltisim、Protel等電子仿真軟件,已成為電子工程設計的必備工具。學習和掌握應用計算機對電子電路的分析是目前和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將其應用到課程設計領域也是教學改革的方向。一是應用Miltisim設計電路仿真。在學生根據設計課題擬定初步方案后,要求他們先在電路仿真與分析軟件Milltisim平臺上對于所設計的電路進行仿真,觀察電路功能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分析主要元器件參數對電路指標的影響,初步了解電路靜態和動態的工作情況,在Milltisim平臺上調試電路使之達到技術指標,為電路的實調做準備。二是應用ProtelForWindows設計印刷電路板。在Milltisim仿真后,給學生介紹印刷電路板的自動化設計軟件ProtelForWindows和設計印刷電路板的基本工程知識,要求學生應用ProtelForWindows設計軟件繪制本組設計的電路原理圖并設計出印刷電路板圖。通過幾年課程設計的實踐,對有源濾波器、交流寬帶放大器、數字溫度計、數字鐘、交通燈控制器等設計課題采用MilltisimEDA軟件與虛擬樣機,指導學生進行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2)結合傳統設計。近年來,全國各高校都開設了EDA技術的教學和實踐課程。對機電類專業的學生而言,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是學生在學完電子技術理論課程后進行的一次綜合性訓練,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的能力、獨立設計電子產品的能力和對電子產品實際安裝、調試的能力。如果學生沒有從原理圖設計開始一直做到樣機調試成功,經歷整個電子產品的設計、開發過程,又如何能提高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的作用?所以要將傳統課程設計與EDA技術的訓練相結合,比較電路實測的性能和計算機的仿真結果,以認識計算機仿真在電路設計中所起的作用,使學生對EDA技術的了解不只是停留在軟件系統的操作上,而是對該技術在電子設計中所起的作用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能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所幫助。
形成組合,團結協作在組隊方面,采取電子設計競賽的組織方式,2~3人為一組,要求學生不僅要共同討論設計課題和選擇設計方案,還必須落實自己具體的設計任務,如計算機輔助分析、硬件電路的制作、調試、資料的查閱、整理和總結等,有分工有合作,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 上一篇:英語教學課程設計
- 下一篇:中小學生就餐管理制度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課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