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我提升教學能力范文

時間:2023-11-08 17:53: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如何自我提升教學能力,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如何自我提升教學能力

篇1

一、應該明確自學的目的

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概念,即明確“自學能力”這一概念。所謂自學能力,實際上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長期訓練,使學生能夠自覺地、靈活地運用舊知識去探索,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開拓思想,明確他們自己的任務,根據自己的能力高低來確定所適應的學習方法。其次,要明確要求,就是通過具體要求,使學生認識到“眼看、耳聽、手動、心想”這四條是養成自學習慣、達到自學目的的重要手段,每個學生應了然于心中,付諸行動見實效。再次,要明確益處,也就是讓學生懂得,自學能力是學習其他能力的基礎,有了自學能力,就等于手中拿著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可以終身受益。不僅僅在體育方面,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很大幫助。培養自學能力,應著重指出的是:只有師生共同明確目的,相互配合,才能得到加強和提高。

二、應該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

1.學生應該多觀察

不是泛泛地看、走馬觀花地看,而是帶要求看。只有觀察要點,才能使學生了解動作技術要點,也能使學生盡快掌握其動作要領。

2.學生應該多思考

思考與學習密切相關、互相促進。在實際教學中,經常設疑,引導學生以課為中心,以集中思維向發散性思維發展。

3.學生應該多練習

體育教學特點之一,就是必須學生參與,親自參加進行身體練習。如果光想不做,光看不練,要想掌握技術動作,學會體育項目,哪怕是最簡單的體育項目,那也是難上加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盡量做到“精講多練”,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動作要領,在練習的點滴成功中體會到快樂。我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覺練習的“百遍”,自然而然也就掌握了動作要領,熟能生巧了。

4.應該多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應經常指導學生,把已學過的知識,已掌握的動作加以總結、歸納,然后由學生去概括重要的技術原理,由學生去把簡單的技術動作串聯成復雜的聯合動作,由學生去把簡單的技戰術在實踐中加以應用。

三、靈活把握主要教材,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采用靈活方法

在傳授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上,教師注重對學生運動技能的教學,教學中對運動技能教學的反映切合體育課改思想,注重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和教學評價。教學的過程運用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學習方法,合理安排好學生對教材的學習。教材的教法,體育教師應該運用各種方法和現代化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對教材內容有一個正確的動作認識和運動興趣。練習時的分組,采用性別分組、技術分組、自由搭配等,學生在練習時有目標,有競爭,有幫助,有快樂。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也是學生最樂意參加的活動。體育教師安排學生游戲,既可以安排和主教材有關的體育游戲,也可以安排新游戲。但根本的前提是:讓學生在游戲中得以快樂和笑聲。教師可以制定游戲的內容和方法,對于高中生來說,可以根據現有的體育器材或者不用器材,讓學生自由創設游戲;對于初中生來說,教師給予分組指導,對自編游戲最新穎、最科學的小組提出表揚。并對每個游戲給予鼓勵和評價,提出改進方案,調動了學生創作積極性和熱情。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又提高了課堂的氛圍。

四、應該對學生進行身心健康和人文關懷

篇2

一、明確自我評價意義,提高自我約束能力

學生品德的自我評價,是學生依據一定的品德評價標準,對自己的品德行為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價值判斷。它是將外界的品德規范內化為個體品德的重要環節,是品德評價的一種主要形式。學生通過成功的自我評價,正確認識自己和明確努力的方向,獲得親身體驗,就會不斷增強這種評價的動機,從而促進自身的發展。在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時,教師要讓學生談談自己的主要優缺點以及努力的方向,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自我約束的能力。

二、增強自我評價意識,釋放自我學習熱情

長期以來,人們比較注重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而忽視學生自我評價的權利,注重“以教師為中心”的做法,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因而不能綜合地反映學生的發展程度。

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第三單元的“錢該怎么花”這一課時,筆者在課前布置學生對教材這部分的內容進行預習,并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1)爸爸媽媽是怎樣掙錢的?(2)家里的錢都用在什么地方了?(3)日常生活中,人們會有各種各樣的需求,是不是所有想要的都能滿足呢?

在課堂上,教師特別針對第三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如,一位同學很委屈地說:“班上很多同學都有溜冰鞋,可媽媽說太貴了,不給買!”有同學馬上打抱不平,說:“你媽媽真小氣!”也有同學說:“大人不讓買肯定有大人的理由,溜冰鞋又不是必需品,我也沒有溜冰鞋呀,沒必要難過呀!”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我適時加以引導,學生認識到:家里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我們買東西時應學會選擇。在日常生活中,家里用的油、鹽、醬、醋、大米等生活必需品是必須花錢的,自己的玩具、零食等東西,如果超過了正常需求就是一種浪費,是可以不花的。這時,想買溜冰鞋的那位同學低著頭,我抓住這一時機,走到他身邊摸著他的頭,輕聲地說:“你同意這個看法嗎?”他站起來,小聲地說:“我錯怪媽媽了!家里很多地方都需要花錢,我只考慮了我自己。”我帶頭鼓掌并表揚他:“你長大了!”課堂討論,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消除了學生不愿意評價自己與他人觀點的顧慮,增強了學生愿意評價的意識。

三、創造寬松評的價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課本上的知識是靜態的,結果性知識往往要多于過程性知識。教師的引導作用,首先應體現在把靜態的知識轉化成動態的知識,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把握思想教育的本質意義。更新教學觀念,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使學生會學、愛學,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授人以漁”的教育境界。

2.精心創造寬松的課堂評價環境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會存在學生有疑問卻又不敢問、懶得問的現象。筆者曾經就這一現象在班上做了問卷調查,發現主要原因是學生存在膽怯和自卑的心理。而這些心理現象產生的根源就在于缺乏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一種安全感和自由感,是學生敢于評價的前提。

篇3

關鍵詞:小組學習;讀題審題能力;高效課堂

常州市新北區各學校在區教研室打造“高效、清晰課堂”理念引領下進行課堂板塊式三串教學設計改革,成果令人歡欣鼓舞。小組學習正是為課堂教學走向更高效進行的又一重大教學嘗試,各學科逐漸體會到小組學習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體會到高效小組學習對讀題審題能力有明顯的提升與幫助。

本文擬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小組學習提升讀題審題能力進行粗淺探討。

一、小組學習提升讀題審題能力的功能和優勢

小組學習要求所有學生能積極參加學習,參與知識建構,強

調大家通過合作學習,共同提高教學效率,對教師和學生在學習、成長、素養提高等方面都能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1.通過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讀題審題能力

小組學習明顯提高了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大部分被動學習的學生因必須完成小組學習中被分配的“任務”而轉變學習方式和態度,從最初的被迫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樂于學習。

2.通過小組學習幫助學困生轉差并提升讀題審題能力

小組學習在各小組長的帶領下,通力合作,互相幫助,能有效彌補教師由于班額大而不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不足,保證了更多的學生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及個體發展的機會,學困生在平等參與教學的氛圍下能更深入地融入課堂,并在優秀學生的影響力下達到轉差的目的。

3.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教學的多邊互助,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并提升讀題、審題能力

小組學習增加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機會,

學生獲得的表現機會要比傳統的教學方式要多得多。學生在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不斷獲得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并能團結協作,取長補短,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4.滿足學生的需要,實現學習的自我管理,提升讀題審題能力

小組學習為每位學生學習提供了成長的舞臺和契機,能滿足學生獲得友誼、互助學習、相互鼓勵、互幫互助完成學業等多種需要。同時小組學習也能發揮傳遞教學信息、共享教學資源、落實教學常規工作中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功能。

5.促進學生學習認知能力的發展,提升讀題審題能力

首先,通過小組學習可以提高本學科專業水平。各小組成員的年齡、學習經驗、思維水平等各不相同,通過共同討論、信息交流、共同分析等形式研究所學內容,不僅能提高對本學科知識的運用能力,更能加深對所探討問題的理解深度,切實提高對問題的分析理解能力。其次,提高了思維技巧的運用能力。

二、如何開展小組學習,提升讀題審題能力

小組學習的順利開展還需要解決幾個實踐性問題,即如何去設計合適的小組學習的模式?如何有效實施小組學習?如何評價和改進小組學習?如何真正提升學生讀題審題能力?解決好這些根本性問題,才能真正讓小組學習發揮出最大化效益。

1.選擇適合小組學習的學科或學習課題

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合小組學習,也不是每一次教學內容都適合開展小組學習,必須把握好開展小組學習的度,提前設計好小組學習中開展各項活動的方式,才能發揮出小組學習的優勢。

2.不同學習小組的形成

分組涉及諸多問題,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學生個性特點,都必須在分組時加以充分的考慮。

(1)按學科分組。

(2)小組人數。小組的人數不宜過多,以4~5人較為合適。

(3)分組方式。小組的形成以自由組合、自愿參與為原則,兼顧到優等、中等、學困生的合理組合,并盡量保證各組能力水平的平衡,提供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

(4)組長的產生。既要民主推薦,又要競爭上崗。組長負責完成對小組各成員實施管理、組織、監督、角色分配等任務。

3.小組活動如何通過反饋和評價提升讀題審題能力

小組活動的開展是否有效,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各小組之間的競爭情況如何,都需要我們教師及時進行評價和反饋。要通過多種形式對小組成績進行評比和展示,如,組長述職、組間互評、模擬演講等方式讓全班學生分享各小組的學習成果,這樣既能展示學生的風采,又能鍛煉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強化團隊精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讓學生在充滿樂趣和競爭的整堂氛圍中主動進行知識的自我建構。

在運用板塊式三串打造高效課堂的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改革的核心要素都是圍繞著“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關注不同類型的學生,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而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最終都需要課堂來實現,那么嘗試改變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就是我們變革的嘗試之一。因此,我們還需要不斷地總結和探索有關小組學習在日常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和系統理論,才能讓小組學習真正發揮出他應有的實效和功能。

篇4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如果對美術教學沒有什么興趣的話,那么教學的效率很難得到提升,教師教學時也沒有什么動力。那么,教師應該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呢?首先,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常常覺得班級內大部分學生并沒有接觸過專業的美術訓練,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只能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灌輸給自己的內容,這種教學模式教師教起來吃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讓學生自由發表看法,針對學生的觀點教師可以與學生探討,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進行教學,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而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美。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進校園、走向社會,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美,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感。例如在進行“風景類鑒賞”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去校園的小花園里進行觀察,讓學生發現身邊存在的美。綜合以上兩點來看,要想在教學中提升美術教學水平,教師首先就要做到提高學生的興趣。

二、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輔助美術教學

隨著近幾年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形式也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了教學的過程中,多媒體技術集聲、像、圖、文于一體,對初中美術教學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教師可以利用它創建美術教學的情境。舉例而言,在進行“春天的暢想”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搜集一些不同地區春天的景象,在教學的時候播放給學生,既能創建教學情境,同時這種形式也能加深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方便學生更好地對春天的景象展開聯想。另外,多媒體具有可永久保存性,教師在課堂上講述完教學的內容之后,可以把教學資源分享到網絡上,引導有興趣的學生在課下的時候下載復習,從而提升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從這兩個方面來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既能創設教學情境,同時也能提升教學效率。

三、小組合作探究,提升學生的美術能力

無論是文化課還是音體美等課程的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都是有效幫助教師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依舊可以借助小組合作探究模式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舉例而言,在進行“豐富多彩的現實,多種多樣的表現”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四五個人成立一個合作小組,讓學生討論造型的要素有哪些,應該如何利用好這些要素等等,然后讓小組內的學生一起對教材上的作品進行探討、總結,最終大家一起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模式就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它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強調了學生本身的重要性,同時也避免了學生獨立學習過程中由于能力有限而不能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發生。所以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輔助教學。

四、采取多元化的評價形式

評價也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改善評價形式,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這樣美術的教學水平才能提升。首先,教師自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時,不要單純地只給學生一個等級,而是要標出學生作品中的優點以及不足之處,并告訴學生如何改進,這樣學生能準確地知道如何提升自己。其次,教師也可以采取游戲化的評?r形式,讓學生匿名交上自己的作

篇5

【關鍵詞】中職學校 綜合素養 原因探析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74

中等職業教育是國家中長期發展的需要。但是,從多年招生情況來看,中職學校的生源困難,素質不斷下降,職校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厭學”情緒嚴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難度日漸增大。因此,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必須要想方設法,搞好中等職業教育,尤其是提升中職學生的綜合素養顯得尤其重要。

一、中職學生素養等不足原因探析

中職學校學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厭學情緒嚴重,有很多不良的性格情緒等。中職學生心理素質上的缺陷是形成不良性格的內部原因。中小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是導致學生素質的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目前,初中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為普通高中輸送人才,而沒有兼顧中職的需要。而陳舊的中等職業教育模式是導致學生不良性格的根本的原因。我國目前的部分中職學校上還沒有完全擺脫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教育模式,過分強調統一性,忽視學生個體的生理與心理實際需要,背離了因材施教原則。由于許多中職學校還沒有開發校本課程,教師較高的主觀要求與學生較低的客觀需要之間存在著嚴重矛盾,“教師辛苦,學生受苦”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普遍現象。

二、提升中職學生素養的措施

在如何提升中職學生素質方面,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想辦法去提升,但是,我覺得首先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作為重點工作來做:

(一)樹立素質教育意識

因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一般重在知識的傳授,而忽略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在中等職業學校中推行素質教育,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如人際交往能力、創業能力、自學能力等)和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如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促進學生健康活潑地成長。傳統教育不僅片面強調知識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能力與智力的培養,而且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推行素質教育,必須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能力為本位的意識,即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親身實踐,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給學生更多的自學時間,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和能力的培養。

職業教育的培養對象是直接面向市場、面向社會的。因此,人才的培養一定要與市場掛鉤,與社會接軌,滿足社會各行業的需要。這樣,職業學校就應根據人才市場需求的多樣性和層次性來調整、規劃專業結構以及課程的設置,并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落實到各個具體的教學環節上,做到人才培養的速度、規模與市場的需求相適應。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絕大部分是沒有考進高中學校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連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識都掌握得不是很好,他們對于如何學習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惑。而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經濟改革的深入,作為人類進步標志的系統教育越來越成為普通的基礎教育,學習將成為每個人一生的需要和過程。因此,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成了中職教師很重要的任務。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呢?在教學中,教師可采用以下三種方法促進學生學習:一是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學習方法,訓練學生學習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二是舉辦學習方法講座,系統傳授學習規律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三是組織學生交流學習心得,讓學生進行自我學結,將學習和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認識到“效率就是生命”。要培養學生高效率的學習能力,要求學生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有科學的時間觀念,注重效率。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注意收集各類信息,從事適當的社會活動,并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看成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手段,要避免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總之,只要掌握科學的方法,進行自我總結,并將學習和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講究一定的學習效率,就會提高學習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

鑒于中職學生身上諸多的不良性格和情緒,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我們一定要在中職學校認真開展道德教育,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只有學生的道德素質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才能夠得到保障。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德,講文明懂禮貌,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和諧平等的人際關系,擺正個人、集體和國家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培養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使學生能在未來的職業勞動中遵守職業道德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完成國家和人民所賦予的使命等等。

篇6

【內容摘要】美術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想象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此文章探討如何提升高校美術專業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美術教學 教學質量 文化藝術

美術教學是高校教學中的一個特殊領域,可以提升人的藝術修養,在完善人的整體素質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美術教學受到重視。在美術教學中要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思維、情感等進行培養,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事物。美術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為此,本文對如何提升美術專業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進行研究。

一、在美術教學中從教師角度提升教學質量

(一)提高美術教師的綜合素養

要想提高美術教學的教學質量,就要提高美術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在擁有良好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豐富文化素養,通過不斷地學習,提升藝術修養。另外,要豐富教師的知識結構,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讓其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從培養全面性人才的角度出發,進行美術課堂教學。還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感悟和反思。

(二)提高美術教師的教學能力

在提高美術教師綜合素養的同時,還要不斷地提升美術教師的教學能力。美術教學能力包括認知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控制能力。

1.提升美術教師的認知能力。教師的認知能力包括美術教師應具備的各項認知能力: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的設定;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策略進行選擇;根據教學環境對教學任務、教學內容進行判斷。同時還要對教學大綱、教學課標有一定的分析和領悟能力,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處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了解和判斷。

2.提升美術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美術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主要是根據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將教學進程、教學方法等進行組織的能力,簡言之就是教師在上課前對教學中的各種要素進行分析整理、優化組合的能力。只有良好的教學設計,才可以保證美術教學收獲很好的教學成果。[1]

3.提高教師的教學控制能力。教師的控制能力主要表現在三方面:其一是教師先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計劃和安排,為上好每一堂課做好預先準備;其二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監控、評價和反饋,做好課中觀察,努力進行教學改進;其三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調整,有意識地進行自我控制。

(三)教師要做好教學反思

在上完一節課后,教師要對學生已掌握的課堂知識,以及沒有掌握的課堂知識進行了解,然后對其進行課后輔導,并教會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對自己掌握知識的方法和學習技巧進行總結,對知識進行鞏固,加深理解和記憶。[2]在教學活動中,教學評價是重要內容,因此,要不斷地尋找教學評價方法。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是幫助其從經驗型向專家型發展的手段,讓教師在反思中向專業化的方向成長。教師在進行自我教學反思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我鑒定能力,幫助學生在自我評價中進行反思。

(四)教師要和學生進行情感溝通

情感在教學中也占據重要地位,是求知的動力,也是發展學生思維和智力的重要因素,還可以影響人的思維。美術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在心靈上的溝通,教師和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交流可以在課堂上形成愉快的教學氛圍,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運用情感,讓情感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并通過情感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交流可以促進教學內容的完成。[3]

(五)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教學效果

美術教學有很強的直觀性,教師的演示可以為學生展現出一種親切感,在美術教學的演示教學中,教師要熟練地運用各種美學技巧,將語言難以表達的東西通過視覺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掌握美術知識的同時,提高美術創作技能,學會欣賞美。比如可以使用幻燈片將剪紙藝術創作一步步地展現出來、利用實物進行美術作品展評等,這些方法的重點是為學生指明美術課堂學習的方向。

二、從學生的角度提升美術專業課堂教學質量

在美術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的美術創作大多是進行臨摹,因此可以從這一方面入

,讓學生邊看、邊聽、邊畫,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教師將理論知識講解完后,學生的美術創作形成草稿,教師根據學生的草稿進行指導,幫助其進行修改,讓其學會寫生,同時鍛煉學生的創作能力。

良好的示范教學可以從審美和欣賞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培養。教師通過鼓勵、啟發的方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進行美學欣賞。欣賞高水平的美術作品可以激發學生的繪畫欲望,在有了學習動力的基礎上,美術課堂教學就會變得非常活躍,容易獲得成功。在美學欣賞中,教師要在課前將繪畫作品準備好,這其中包括各種藝術類型,比如浮雕、建筑構架、工藝品、油畫、裝飾畫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乏味的講解會讓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教師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學生心理狀態的變化,[4]同時在學生繪畫練習時要發揮主導作用,指導學生進行美術實踐,讓學生通過練習對周圍客觀事物進行觀察、分析、比較,將自己的感知和想象加到繪畫創作中。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提高繪畫技能、技巧的基礎上,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由淺入深地掌握學習內容。

結語

提高高校美術專業課堂教學質量,可以從兩方面入手:首先是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文化修養,為學生樹立榜樣;其次是教師要提高學生的美術知識和繪畫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從不同角度入手,以此來提高美術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戴小健.優化美術課堂教學,提高美術教學質量[j].考試周刊,2011(10).

[2]徐明煜.對高校美術專業素描寫生教學的幾點思考[j].傳承,2010(9).

[3]吳日金.淺析提高美術教學質量方法[j].青年文學家,2011(2).

篇7

“雙十”活動建設標準(注:這十個方面既是十個重點問題,也是示范學校建設標準。)

1、在自主選課、走班制教學與學分制管理方面有成型做法。

自主選課、走班制教學是新課程實施的重大特色之一,也是新課程實施的一大亮點。申報學校要率先落實自主選課、走班制教學,并積極探索實行自主選課、走班制教學后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重建、教師與學生管理體系及評價機制創新、師資合理配備、學分制管理等。

2、在學科分層次教學的實踐探索方面有成型做法。

讓不同類型、不同起點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申報學校要根據學生的差異、不同發展需求組成不同層次的班級,重點在學科(也可部分學科)教學領域實施分層次教學。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作業要求等各方面體現出差異;也可在同一班級中,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狀況、興趣愛好實行班內的分層次教學,加強分層考試、分層作業、分層任務、不同目標要求的分層次教學策略研究。

3、在課程資源整合、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方面有成型做法。

在辦學行為規范之后,最大限度地挖掘學校教育資源和社會教育資源,形成校本課程加以開發、實施,不僅體現著學校的辦學特色,也能夠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綜合發展需要,也是落實新課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申報學校要在如何挖掘、整合教育資源,如何加強校本課程建設與管理的工作機制上有比較成熟的做法。

4、在學生課外活動、社團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與管理方面有成型做法。

學生課外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發揮著重要作用;社團活動是實現國家課程校本化的重要手段,是對學科教學的延伸拓展與深化提升。申報學校要研究規范辦學行為后,根據學生自主支配時間相對增加的實際,如何科學安排與管理學生課外活動內容;如何根據學科教學需要,通過學科社團活動,實現學科教學的延伸拓展與深化提升。

5、在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探索中有成型做法。

研究性學習是國家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課程的另一個亮點。申報學校要針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際,設計課內外教學內容,實現課程設置與管理的科學化、系列化、規范化。

6、在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及學習方法指導方面有成型做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新形勢下確保學生學習高效益和教育教學高質量的重要教學管理策略。申報學校要在新形勢下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應該采取哪些培養形式,應該采取怎樣的工作推動機制與管理機制,實現規范化、系列化、科學化;針對學生實際,應該如何實施有效的學習方法指導等。如何讓學生能夠有計劃地科學安排自習時間,使自己的學科學習延伸、拓展、深化;如何讓學生的閑暇生活過得更充實、幸福、有價值;如何引導學生對生活有規劃,對成長有追求,對人生有感悟,從而培養學生自我規劃、自我選擇、自主發展等意識的形成,讓學生的課余生活從自由走向自主,從自主走向自覺。

7、在建立和完善學生學業成績及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方面有成型做法。

為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全面發展,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歷程,逐步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申報學校要在學生學業成績的過程性、階段性監測內容、方式及評價機制;如何采取學生選課、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的成長記錄檔案,逐步完善與新課程要求及素質教育核心理念相適應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8、在完善教師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面有成型做法。

申報學校要根據規范與創新相結合、導向與激勵相結合、個體評價與團隊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原則,建立適合本校實際、與新課程要求與素質教育要求相適應的教師工作評價機制與評價辦法。通過評價的規范、導向與激勵功能,杜絕片面依據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對教師進行獎懲性評價,進一步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探索適合本校實際的校本教研模式,引導教師立足崗位,自我培養,實現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9、在先學后教原則指導下構建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核心的教學流程,探索高效課堂方面有成型做法。

申報學校要以課堂為核心,主要針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有效訓練”的課堂結構的構建,課堂的前后延伸及預習學案、課時學案、訓練學案的編制使用,作業布置,課后輔導,考試檢測等有效教學策略展開研究。重點研究探索具有普遍性的優質高效教學流程,凝練升華課堂教學理念,形成個性鮮明、獨具特色、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課堂教學模式。

篇8

我們該給學生怎樣的課堂教學?如何讓學生快樂而積極主動地享受學習呢?尤其是基礎教育的中小學考查學科,老師如何讓學生不再旁觀?如何喚起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意識?如何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如何提升學生課堂中的“幸福指數”?而這些通常是中小學教學一線教師思考的話題,更是許多老師要研究的課題。

“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當今的學生缺少的不是知識、不是信息,而是自我發展的信心,缺少的是可持續性學習能力,更是心中的進取心。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先進的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實踐。

我校朱華忠老師的“逆轉課堂”的重點在“三個逆轉”:1.逆轉“教學”關系,以學為主,教為輔;重點研究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課堂的精彩不在教師而在學生。2.逆轉“教書育人”的關系,以“育人”為主,“教書”為輔,成人先成才。3.逆轉“師生”關系,“生”為主,“師”為輔;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配角。

“逆轉課堂”就是讓學生當小老師來上課,每節課都有6個學生當老師來完成。基本流程是先確定學生小老師、小老師獨立備課、老師指導審閱、學生小老師上課、老師畫龍點睛地點評和補充等環節。

以逆轉課堂促學生可持續性學習,教師首先要更新一些教育觀。

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是什么?教師僅僅是教書嗎?要不要育人?如何把教書和育人有機統一?傳統觀念下的教師是導游,學生是游客。教師往哪里導,學生就往哪里走,學生是被老師牽著走,而不是主動去尋找。這樣的教學,到底有多少效果?教師要鼓勵學生另辟蹊徑地發現、獲得知識,增長能力。教師,不能把學生往獨木橋上牽。其實,教師不是知識的搬運工,不是試題的解剖機器,不是答案的傳聲筒。

課堂,學生主角,教師配角,是學生個性展示的舞臺,是學生自我發展的舞蹈,是學生自我創造、快樂體驗的家園,要讓更多的學生喜歡,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體驗自信、收獲到自我成功的快樂。

教學,不要俯視學生,要平視;不要高高在上,要蹲下來;不要揠苗助長,而是精雕細刻。要耐心傾聽“拔節”聲聲,做一個學生的知心朋友和合作伙伴,讓學生在自我教育中轉自卑為自信、化無為為有為、變旁觀為參與、化無動于衷為怦然心動。

逆轉課堂的教學,就是快樂體驗、互動生成、價值內化的過程。教學就是一場演出,教師和學生都是演員和導演,轉被動的依賴為獨立自主,化無為為有為,變旁觀為參與,美化心靈,以學生的快樂指數和自學能力的提升為目的,讓每個學生有不同的發展,奏響學習生涯的感動和快樂。教學的精彩不在教師的預設而在學生自我生成。

逆轉課堂的主角是學生,讓學生動起來,學生就興奮起來,課堂就活起來,能力就攜帶著智慧進來。學生個個是天才,個個都能夠在教材和學習內容中找到不同的知識點,個個都可能“狡猾”地去創新。對于學生,教師要有“三給”意識:給他們一些自由,他們一定會快樂;給他們一些機會,他們一定很精彩;給他們一絲陽光,他們一定很燦爛。

教師,不是給予知識的多少,而是方法和情感的投入多少,是教給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和如何做有用之人,要給學生快樂的活水源頭,要培植學生的快樂符號。

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必須“四給”: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創造;給學生一些困難,讓他們自己去磨練;給學生一些空間,讓他們自己去舒展。

以逆轉課堂促學生可持續學習,有幾點收獲:

1.“以逆轉課堂促學生可持續性學習”的關鍵在逆轉課堂,教學的精彩不在教師,在學生本身。教學,就是快樂體驗、互動生成、價值內化的過程。課堂,是個性釋放、自主學習、自由展現、主動探究的樂園。課堂是快樂的舞臺,教學是心靈的舞蹈,教育是配樂的詩篇。逆轉課堂,讓能力攜快樂一起演出,以雕刻學生美好記憶。

2.“以逆轉課堂促學生可持續性學習”的實踐證明,“逆轉課堂”效率高低的關鍵在于“三個是否”:學生是否有展示的欲望,是否學得快樂,是否有成功的喜悅。

3.“逆轉課堂”,就是讓學生一次又一次地體驗“我也行,我一定行”,就是讓能力攜快樂一起演出,以書寫學生的美好記憶。逆轉課堂,給學生自由的天地,學生一定還你一個精彩;給學生一張白紙,學生會給你不同的畫卷和色彩。

篇9

自從我市實施課堂教學改革以來,我們推行了“二加四”式課堂教學改革模式,“二”是指導學案(包括預習案、教學案和檢測案)和課后提升案(知識鞏固案),“四”是指課堂教學的四個環節,即為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和評價提升的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為改變教師傳統的備課方式,推行了“四案教學”,即預習案、教學案、檢測案和課后提升案,目的是使教師由原來的如何備教學轉變為如何備學生,由原來的備教學過程轉變如何備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課堂上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四案結合,環環相扣。如何備好語文教學預習案是語文教學四案中的關鍵,也是在語文課堂上能否調動學生活動的關鍵案。預習的質量決定語文課堂的質量。筆者通過長期的聽課和教學常規檢查來看,得到了一些體會和看法,以試讀者,敬請指教。

一、語文教學《預習案》的作用和內涵

語文課堂上學生能否動起來關鍵在于學生的預習活動,預習的質量決定語文課堂導學的質量。通過有效的預習,學生有備而來(帶著問題而來,帶著難點而來),在語文課堂上他們的主要活動不是被動地回答老師的問題,而是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因此不害怕回答問題,這就有效地解決了學生不開口的問題。通過有效的預習,學生帶著問題而來,語文課堂集中精力解決學生在預習中不能解決的難點,這些難點和問題就是我們語文教師要在語文課堂上完成的教學目的和解決的教學重難點,而真正地巧用預習案在語文課堂導學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從而達到先學后教(學生帶著學習任務回去自學、課外自學、課內點撥)、以學為主(語文課堂上基本是學生匯報發言,老師適時點撥)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目的。

二、語文教學《預習案》設計構建方案

1.《預習案》的結構:

預習的目的、預習內容、預習檢測、預習疑問、預習自我評價等五個方面。但是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①預習的目的:同時也是預習的過程,每一個預習的內容還應該包括預習方法的指導;預習的內容不要太復雜,要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②預習的內容一般是學習這一課程內容的開始部分,并不要求將這一課程學習內容全都練習一遍。

③預習要求在預習時要達到什么程度,其預習深度如何掌握。

④預習疑問即就是學生在預習時要產生的學習問題,這些問題我們要設置成表卡的模式發放學生。

⑤學生預習的收獲成果在后面語文課堂導學時要全部運用于學生合作交流、成果展示上。

2.怎樣設計預習:

①預習的目的:引發學生知識沖突。其一是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其二是了解學生能獨立從教材中學會多少知識;其三是讓學生帶著疑問到語文課堂上來。

②預習的形式:重在強調引導,就是學生通過某種途徑去學習。其一是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復習與新課內容相關的基礎知識;其二是以思考題、表格和填空題等形式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能夠掌握的知識。

3.預習的類型:

①知識回顧型:編寫復習小題,難度中低檔,重在鞏固已知識,為新課教學作知識鋪墊。

②教材輔助型:依據學習目標將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用問題填空或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動手實驗,先解決問題。設計問題要明確、具體,難度適中,要具有針對性、思考性、層次性、啟發性。

4.預習自我檢測:

①檢測目的:學生已學的知識學會了嗎?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多少?疑問能夠通過檢測搞清楚了嗎?

②檢測內容:與本課的重點難點相關的知識點,結合易混易錯點。

③檢測要求:時間要控制好,難度要控制好,題量要控制好。

④操作要求:預習與相應的自我檢測題一一對應。

5.我的疑問:

即學生課外學習問題生成,最好設計成表單格式。主要引導學生在預習時生成五個方面的問題: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我掌握了哪些內容?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我提出了哪些新問題?需要交流的問題是什么?

6.預習自我評價:

即學生給自己的預習活動打分。評價自己通過獨立預習能完成的學習量。

三、語文教學預習案實施成效

1.預習案的正確實行,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學生課前預習達到位后,聽課才能有的放矢,會抓住重點、難點,從而自然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2.因為學生是帶著問題和難點來,這有利于學習小組開展合作學習、成果展示活動,在小組學習討論交流時才有素材,才能引導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發表見解和合作解決質疑。

3.課外預習階段的完成,實現了自主學習探究的目的。促進了教師對教材的掌握和熟悉程度,促使教師去探討和研究導法和學生的學法,讓教師不得不去思考如何編寫預習案、如何設計預習題目、如何設計問題、如何讓學生帶回問題、如何預習目的、如何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等一系列課題。最終達到如何讓學生很好地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達到以學生為本的目的。

四、疑問和困惑

1.通過預習,能不能真正體現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考、綜合、操作和實驗等能力,有的學生在預習時會失去針對性,故意把要解決的疑問、障礙和困難隱蔽起來,這樣就會失去針對性,帶回的問題就顯得失真和虛假了。

2.在設計預習案時,教師的切入點是否完全按新課的難點和目的進行,如何正確地把握預習的度和量,值得深思和探討。

篇10

-----淺談如何讓學生在綜合實踐中提升自我認識

綜合實踐課是相當典型的校本化課程,課程的開發、實施和管理的基本單元是學校。該課程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為主,密切聯系學生日常生活特點,以活動為主要形式,讓學生親身經歷,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讓學生在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經驗生活,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更好地了解自我,認識自我,提升綜合素質。

綜合實踐課注重實踐這一過程,而不是將知識點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應是學生在實踐中自己來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而從這一方面來解讀綜合實踐這一門課程,它是一門極具開放性的課程。

那么,如何讓學生在這樣一門開放性,生成性較強的課程中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高對自我的認識呢?下面淺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端正教師教學態度。

一門課程放置到教學活動中,必定有其開設背景和教學目的。綜合實踐課是通常所謂的“副科”,其不如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在常規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因此,這門課程往往容易被科任老師所忽略和不重視。而且,在某些學校,老師甚至會認為“學校及相關教育部門對教師業績的考核只是側重于語數英等主要科目,那么過多的將寶貴的教學時間用于無關緊要的‘綜合實踐課’上,未免有些不合實際。”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綜合實踐課在常規教學上往往無法發揮其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經濟、科技迅猛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一名單單擁有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生是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的。而綜合實踐課程恰恰能夠彌補這一不足。因此,作為課程教學的引導者,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在思想認識上重視綜合實踐課程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能單單“依書教學”這一傳統的教學模式,應深入研究,在體現教學理論和現實操作上下足功夫。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只有“引導者”端正態度,這一門課程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才能培養更多與當代社會相適應的人才。

二、積極調動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以往傳授的教學方式,以讓學生對這一門課產生了“抗體”。有個別學生這么認為:“綜合實踐課的成績并不重要,上這門課還不如讓老師多給我們些時間寫作業。”從學生的反應中能顯而易見的看出學生對綜合實踐課已丟失了興趣。但這是否是這一門課程自身出現的問題呢?答案是否定的。其根本在于執教老師未能充分把握好教學的尺度,未能深層次地挖掘課程的豐富內涵,所以才讓學生面對這一豐盛的“實踐”佳肴而嘗不知其味。

那么,要讓綜合實踐課程扎實的開展,如何調動學生的興趣又是一大關鍵的問題。因此我們在課程開設中,應該適時讓學生走出以往教學的狹小“空間”,多走出教室,走出校門,同“人”進行多方位的接觸。這樣,教學方式“新鮮”一些,學生自然而然也就多了一些興趣。例如:在教學“植物王國”這一課時,我選擇讓學生走出教室,到學校操場、植物園,去看看各種不同的植物,讓學生和這植物的大千世界零距離接觸,更好地讓學生了解相關的知識。這樣,學生明顯多了幾分熱情。

倘若學生興趣高漲,那么老師無疑在這一門課程中也就會找到更多教學的動力。那無疑學生就能夠學到更多,鍛煉到更多,認識到更多。

三、重視課堂多元化教學。

綜合實踐是一門新的課程,因此有很多的教學方法對于教師而言還不是很嫻熟,值得我們去探討和摸索。只有做到多實踐,多總結,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學得更好。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總目標中明確指出:(1)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2)形成對自然、社會、自身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關系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3)形成從自我生活中主動發現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4)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5)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從該目標中可以看出其強調的是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自由度及各種自主參加活動的條件,讓學生獲取直接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