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范文
時間:2023-11-07 17:51: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明確要求,教育疏導。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出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非常重要。每教一個班級或接任一個班,我都根據(jù)《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結合班級實際提出具體要求,和學生一起制定班級管理規(guī)章制度,經常組織學生逐條學習。而這些規(guī)章制度必須是可操作性的,也必須是比較細致的。比如集會、集隊時要做到“快、齊、靜”;午休鐘聲打響時要做到“動作快、睡得好、守規(guī)矩”,寄宿生用餐時要求不出聲,不弄臟桌面、地面,不吃剩飯菜,用餐完畢把餐具洗干凈且放到指定位置;還比如教室里衛(wèi)生潔具如何擺放,課桌椅如何排列;還有怎樣抓好班級落實清潔區(qū)每周每一天一個小組完成,怎樣才算認真做兩操;課間如何活動;上課時要求;做作業(yè)時要求等等都有相關的細則。這樣學生在具體執(zhí)行中就可以按細則逐條對照,行動起來就有方向,工作效率就會事半功倍了。
而教育疏導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及素質教育,激發(fā)他們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熱情。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生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違反紀律,不遵規(guī)守紀,出現(xiàn)打架、逃學、搞惡作劇等等。所以身為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嘴勤”,經常給學生說理做人,有時要根據(jù)班規(guī)執(zhí)行情況,作針對性的說教或提出要達到的要求,讓學生明白什么該做,什么時候不該做,該什么做,不該什么做,為什么要這樣做,不這么做又會怎樣?有時總結班里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對表現(xiàn)突出、有進步的學生加以表揚和鼓勵,而且匯報家長,進行嘉獎,而對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除了進行教育外,也不忘鼓勵,千萬不要當堂批評指責。至于經常違規(guī)的學生,就得采用個別談心、交流的方法正面提出不足之處及危害性,要求其一定而且必須改掉身上的不良毛病。教師談話應該是嚴肅的,應該是實事求是的、公正的,但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共鳴,使他們心服口服。經過二十多年的教育實踐,我覺得對學生的教育疏導必須不厭其煩,要滔滔不絕,循循善誘,“木魚”要天天敲,警鐘長鳴,這樣才能使之形成良好的習慣。
二、言傳身教,促進養(yǎng)成。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本身的示范作用尤為重要。教育家加里寧說過:“教師的世界觀、品行、生活,他對每一現(xiàn)象的態(tài)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教師在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同時,自己也要養(yǎng)成良好的教育教學習慣。比如要求做到的,老師沒有做到,那可不行。就以講究衛(wèi)生習慣來說吧:以前沒有實現(xiàn)九年義務教育時,我總那么認為:只要學生學習成績好,考上初中,就阿米托佛了。回想當時學校到處臟、亂、差現(xiàn)象,隨處可見,這就是忽略不重抓學生文明衛(wèi)生行為而造成的后果。如今已進入二十一世紀,自從擔任學校校長后,我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確不容易。無論是校長還是老師,都是學生的模仿對象,所以,我們要據(jù)他們善于模仿的這一特點,使他們在榜樣示范的鼓舞下,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比如當你見到校園內有廢物垃圾亂丟在地上時,隨手就撿起,見教室零亂就主動擺正,見到有衛(wèi)生死角立即動手去清理,老師這樣做,無形中學生就會模仿效應,良好習慣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
三、善于觀察,注意糾正。在我們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還小,可塑性很強,他們很容易被自己經常接觸的事物形象所感化,進而逐步被同化,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真正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那是少之又少,作為校長、班主任要經常觀察學生,善于捕捉學生中間一些不良現(xiàn)象的產生,然后抽絲剝繭,尋找根源,加以糾正。
四、嚴格訓練,督促檢查。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須經過嚴格、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學生的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規(guī)章制度和嚴格嚴肅的規(guī)范訓練。只有形成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嚴格管理的約束氛圍,才會在學生幼小稚樸的心靈中,烙下良好習慣的印痕。所以,無論班主任也好,還是當校長也好,我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根據(jù)學校常規(guī)管理,實行每月選一條內容重點訓練,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對照細則,嚴格要求訓練,直到好習慣得到有效鞏固為止。
五、家校配合,共同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家庭和社會也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小學生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學校要主動與家庭、社區(qū)密切配合,擴大學校教育對社會和家庭的影響,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我們都知道家庭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品德的形成,個性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規(guī)守矩,家長首先要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guī),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并注意盡量避免消極言行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所以我們必須做到:一是經常與家長溝通,到家進行家訪,反映其孩子的行為習慣表現(xiàn),多提醒矯正,多鼓勵養(yǎng)成。二是經常個別談心,做好學生個人成長記錄,定期單項訓練、定期集中反饋,促進學生從小以“不文明習慣為可恥,養(yǎng)成良好習慣光榮。”的育人環(huán)境。三是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全新的感受,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優(yōu)良品德。
篇2
普通兒童的生活習慣好培養(yǎng),但智力有缺陷的兒童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那就需要較長的時間和較多的精力去訓練,需要老師和家長去引導。智障兒童很難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是非觀,這一切都會影響他們今后的人生。那么在學校里,老師該如何去引導、去培養(yǎng)、去訓練呢?結合平時的工作,我談談自己的工作經驗。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特別是教師的言行示范,充分運用教學和生活技巧,對智障兒童在文明禮貌、文明行為、生活自理、飲食衛(wèi)生等方面進行訓練、強化,并做好家校聯(lián)合,促進學生身心各方面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促進其對社會生活適應能力的提高。
常言道:“好行為好習慣是人生成功的基石。”這是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能樹立起良好的品質,教師和家長要幫助孩子們從小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孩子們在生活體驗中懂得誠實、守信、禮貌、守紀、關愛、善良等觀念的重要性,讓孩子逐漸明白哪種行為是對的,哪種行為是錯誤的,孩子們的良好行為習慣如果養(yǎng)成了,這將對孩子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都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而在促進孩子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教師就是“推動器”的角色。
在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前提,教師要明確自己工作的重點,明白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學校教育是教學的的主陣地,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不同教師在相同的工作中都會有不同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可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而我常用的方法有:行為評價、行為強化(正強化和反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是一個較漫長的過程,我們的教育教學同樣也要依據(jù)孩子們的生活實踐,教師及時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給予肯定和贊揚,及時指正不良行為習慣。把良好行為進行正強化,對不良行為及時批評指正,可以運用行為反強化。作為一名從事特殊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該如何去培養(yǎng)和訓練孩子們良好行為習慣?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日常行為好習慣的培養(yǎng)
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著重教育他們學會禮貌用語,能正確運用日常禮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能懂得日常禮儀,待人有禮貌,說話文明,講普通話,不罵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間先敲門,經允許再進入,不隨意翻動別人的物品,不打擾別人的工作、學習和休息。在校園內如何尊敬老師,見面行禮,主動問好,接受老師的教導,與老師交流。、尊老愛幼,平等待人。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不欺負弱小,不譏笑、戲弄他人。尊重殘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尊敬父母,關心父母身體健康,主動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聽從父母和長輩的教導,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動打招呼。遵紀守法,注意安全,學會感恩,節(jié)約水電,愛護公物,不貪小便宜,做事之前先思考,不逞一時只能,腳踏實地,有主見不隨波逐流,做任何事情都得盡心盡力,不懶惰,善于珍惜每分每秒,學會與他人分享,不自私自利。形成待人誠懇,落落大方的良好行為習慣,同時教育孩子和別人團結,有愛心,是他們自己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訓練時,要有愛心,因為教師從事的是一項愛心工作,雖然這些學生在個性特征、學習成績、行為習慣等諸多方面有所不同于正常學生,但在老師眼里,每個人地位都是平等的。我們要把特殊的愛撒給特殊的學生,只要他們每天進步一點點,我們的教育就會有成果,超乎我們的想象。
二、學習好習慣的養(yǎng)成
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與他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重要的關系。良好學習習慣中專注是學習的首要因素,教師必須規(guī)范學生的課堂行為,同時運用技巧,使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教師上課時多提醒學生注意力要集中,因為智障兒童的注意力不能持續(xù)較長的時間。具體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學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莫過于老師了,學生特別喜歡模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習慣。例如;如果要求學生要守時,珍惜時間,而老師卻因為種種原因遲到,早退;如果要求學生做作業(yè)要認真、規(guī)范,而教師板書卻隨隨便便等等,試問: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會學得好嗎?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表現(xiàn)出良好的習慣,如板書要簡潔、規(guī)范;批改作業(yè)要認真、及時;按時上下課,不能拖堂。教師以身作則,是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得以養(yǎng)成。
(二)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
當今社會科技在飛速發(fā)展,全球變成了學習型的社會,作為教師,肩上的擔子更加重了,每個孩子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智障兒童各方面都存在不同層次的缺陷,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要比普通學校的老師多幾十倍,甚至多百倍,我們要讓學生明白,我們學不快,沒關系,慢慢來,只要目標明確,我們都會有進步,哪怕只進步一點點,那也是重大的收獲。教師要始終堅信,只要努力付出,就會有回報。
三、日常生活好習慣的養(yǎng)成
特殊教育學校是一所集教育和康復訓練為一體的學校,這里的教師既是老師也是保育員,更是心理醫(yī)生。孩子們在成長,生活好習慣一定要養(yǎng)成,因為一個人能不能獨立,首先看他生活是否能自理。所以在特殊教育學校里,老師們平時要多教給學生最基本的生活常識,是他們形成良好的習慣。例如教孩子們學會刷牙、洗頭、洗澡、洗衣服;練習折疊棉被,鋪床,學會拖地掃地等等,這一切不是練習幾遍了就會了,而是要老師經常強調,經常檢查,讓他們覺得做這一切都很自然,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好習慣。學校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孩子在學校接受教育,有老師來做教育的主導者,讓孩子們形成理性思維,結合生活實踐,讓他們體會到好習慣的快樂。
四、糾正學生壞習慣要有毅力。
壞習慣難以改掉的原因是決心不大,毅力不強。你今天怎樣教育學生,學生明天就會成為怎樣的人。
智障兒童由于自控能力差,經常會做出一些不雅的舉動,久而久之將會形成不良習慣。例如班內有幾名學生課上趁教師不注意,他會在下面用臟手指去挖鼻子,有時會亂抹一氣,看到這種現(xiàn)象我在班會課上教育他們挖鼻子是不好的習慣,會影響身體健康,也很不衛(wèi)生,希望有這種習慣的學生盡力改掉,但他們畢竟年齡小、記憶差、自控能力弱,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教育,效果不明顯,起色不大,于是我就嘗試采取發(fā)彩色卡片的特殊教育方式,在卡片上畫上哭臉和笑臉,按教師要求做的好的沒有亂挖鼻子的舉動的發(fā)一張笑臉,不按要求做的發(fā)一張畫有哭臉的卡片,如果改掉壞習慣后再發(fā)一張笑臉并在班內衛(wèi)生習慣評比臺中添貼小紅旗以示鼓勵,分成小組互相提醒、監(jiān)督,實踐證明,此舉非常有效,如果當初放棄了采取長期有效的教育手段、方式,沒有堅持下來的恒心和毅力,也許班內部分學生的這種壞習慣仍然存在,由此可見,不管大事、小事的成功,都要保持“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為人處事之道。
五、學校、家庭、社會的有機結合
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共同責任,要訓練好智障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三者缺一不可,家庭和社會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因為孩子們除了在學校學習,還要融入到家庭和社會當中去,要和不同的人和事接觸,是他們的行為習慣不斷得到強化,從而增強自己的是非觀念,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作為特校的老師,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在教學上做到因材施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要比常人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將來孩子們的良好行為習慣定會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 李丹;個別化教育計劃中智障學生自我決策能力培養(yǎng)成效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8年
[2] 盛群力,金偉民主編.個性優(yōu)化教育的探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 王春俠;淺說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J];快樂閱讀;2011年15期
篇3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正因為如此,我園特別重視幼兒文明禮貌教育和行為習慣培養(yǎng),并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
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營造文明禮貌的氛圍。我園緊緊圍繞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這一主題,精心設計、大膽嘗試,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上努力做到讓每一面墻壁都說話,每一寸草木都言情,如宣傳櫥窗、幼兒畫廊等每個細節(jié)無聲地傳達著文明禮儀知識。活動室主題墻上“弟弟摔倒我扶起”、“小雞和小鴨”等裝飾畫激勵孩子們互幫互助;語言角上“請講普通話”、“對不起!”、“謝謝!”等禮貌用語提示孩子們使用文明語言;走廊頂棚上翩翩起舞的小蜜蜂暗示小朋友要做一個愛勞動、講團結的好孩子;盥洗室墻壁上也有“節(jié)約每一滴水”、“不推也不擠”等提示語,讓孩子們受到潤物細無聲式的教育啟發(fā)。我們注重營造寬松、愉快、和諧的環(huán)境,讓幼兒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文明禮儀教育。
開展各類活動,增加文明禮貌的內涵。我園將文明禮儀教育貫穿于幼兒學習、游戲、勞動、娛樂和日常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一一通過《小紅花找朋友》等故事的欣賞,讓孩子感受團結友愛帶來的快樂;通過兒歌《輕輕》教育幼兒學會小聲說話,不影響別人;通過學唱《對不起,沒關系》等歌曲,幫助幼兒鞏固文明禮貌用語;通過《小熊請客》等社會活動,使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情景表演中,學習接待客人的常識和禮節(jié)等。我們精心設計一日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如利用每周一早上的升旗儀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每天組織幼兒輪流做小值日生和小班長,培養(yǎng)幼兒從小愛勞動及為他人服務的良好品德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及時捕捉孩子們良好行為習慣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和鼓勵,對幼兒中出現(xiàn)的不良現(xiàn)象及時引導幼兒討論這種做法對不對,為什么?應該怎樣做?從而使孩子形成初步的是非觀,使品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從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加強家園合作,拓寬文明禮貌的外延。我園還非常重視家園教育的配合,多種途徑開展家園交流活動――通過家園之窗、家園聯(lián)系表、家園熱線電話等方法及時與家長溝通,使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協(xié)調一致:每學期開辦家長學校,以點帶面,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使幼兒的良好習慣在家庭中得以強化和鞏固:每月以不同的形式向家長開放幼兒園各項活動,讓家長走進幼兒園,通過參與各類活動,促進親子間的交流,使家長時時更新教育理念,步步配合幼兒園教育,有效發(fā)揮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榜樣作用。
重視激勵評價,鞏固文明禮貌的成果。從學習、生活能力、勞動意識、責任心、交往能力等方面制定了具體的標準,每周評選一次小亮星,激發(fā)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通過開展幼兒“講文明懂禮貌”的故事比賽、“文明禮儀伴我行”、幼兒畫展等活動營造文明園風,鞏固文明成果,使幼兒養(yǎng)成了講文明、有禮貌的好習慣。
篇4
關鍵詞: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策略
在培養(yǎng)小學生和培養(yǎng)其他人群時,是具有共性和差異性的,一方面,良好行為習慣的培育和養(yǎng)成非一日之功,需要來自環(huán)境和他人的循循善誘與熏陶;另一方面,小學生相對于其他年齡群體來說,身心成熟程度不足而極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掌握教育的核心方針,采取適當?shù)牟呗允桥囵B(yǎng)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下文就如何適當?shù)亟逃W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一、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概念
良好的行為習慣,即生活在社會公共環(huán)境下的人類在處理日常問題和為人處世時,自覺遵守倫理道德與社會約束,履行作為一個合格公民的基本義務。對于小學生來講,或許不足以上升到公民義務的高度,但履行一個合格小學生的基本義務,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勤勤懇懇,誠實待人做事,是應當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眾所周知,習慣的養(yǎng)成在于日久天長,而作為接觸群體生活的第一步,小學生活對學生今后的身心發(fā)展程度和價值觀走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啟蒙意義。理所應當?shù)模訌娦W教育階段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注,并切實采取實際措施加以引導和強調,成為這個時代對小學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二、具體實施策略
清晰地認識到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對其今后發(fā)展的重要性僅僅是第一步,如何將這一重要性貫徹到學生內心深處,并用適當實用的方法加強小學教育階段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是小學教育工作者們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下文中筆者針對這一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供讀者參考并實際運用到自身的教學中去。
1.科學制定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層次性目標
幫助每一個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每一個學生家庭的心愿和每一名小學教育工作者的目標,而這一過程不可急功近利,小學生群體內存在的差異性決定了在實施培養(yǎng)策略時,應先制定符合每一層次小學生的科學目標。傳統(tǒng)意義上具有從眾思維的培養(yǎng)模式,將各年級的學生混在一起制定培養(yǎng)目標,采取這樣的培養(yǎng)策略,勢必會在某些層次的小學生群體中起不到良好的作用,更有甚者會導致個別學生喪失學習和生活的積極性,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自然就無從談起。針對這一現(xiàn)狀,教育工作者首先應清楚認識到各年級層次小學生間的心智與性格差異,并提出針對性的層次目標。例如,在針對低年級、心智發(fā)育處于較低層次的小學生時,教育其了解作為一名小學生的基本要求,熱愛祖國,愛護國旗,在家和在校都要尊老愛幼;針對中等層次的小學生時,要求其理解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將誠實守信、禮貌待人等基本處世觀念灌輸?shù)綄W生心中;面對發(fā)育程度處于較高層次的高年級學生時,則可以讓其從日積月累的生活和學習經驗中總結經驗,加以教師的引導,促進其養(yǎng)成珍惜r間、做事有條不紊等良好習慣,這就實現(xiàn)了制定小學生行為習慣培養(yǎng)目標時的層次性。
2.加強氛圍的熏陶
古語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huán)境和氛圍對一個人行為習慣的影響自古以來得到人們的重視,校園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等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的影響自然不言而喻。一個發(fā)掘不到正能量的環(huán)境必將使小學生得不到良好的熏陶和引導,反之,一個充滿人文氣息與向上精神的校園環(huán)境卻能在無形中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使其耳濡目染以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人處世、學習生活。更多的黑板報、宣傳欄等傳播平臺應該在學校中得到開設,利用這些平臺對好人好事和社會禮儀等進行宣傳,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得到周圍環(huán)境氛圍的熏陶,喚起自己內心積極向上、渴望道德的追求。在這一基礎上,教師的教導和引導勢必在培養(yǎng)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事半功倍。
3.培養(yǎng)教師以身作則的意識
為人師表,則應當以身作則,以自身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行為準則去影響學生。小學生身處身心發(fā)展程度不高的階段,其在面對問題時往往需要學習長輩和老師的做法,以汲取經驗和心得。在這種情況下,老師的所作所為便變得尤為重要。例如,若一名教師酗酒無度,醉醺醺地教導學生遠離酒精,珍愛自我,學生會自然而然將這一行為習慣和自己的老師聯(lián)系在一起,老師尚且沒有做好,又怎么能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教育的效果自然不堪設想。因此,加強教師隊伍的素質建設,培養(yǎng)教師心中以身作則的意識,并作為準則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做出表率。
總之,行為養(yǎng)成教育,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重中之重,不僅應得到教育工作者充足的重視,更需要得到適當?shù)牟呗约右詫嵤W校不僅要教給小學生知識,更要幫助其學會如何做人,唯有德才兼?zhèn)洹⑵沸卸苏男W生,才能在成人之后,成長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時代需求的國家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吳靜.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4):100.
篇5
一、以全校大型活動為主導,引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面對枯燥的規(guī)則,枯燥的說教,學生做任何事都不會有動力。讓學生在規(guī)則和說教中養(yǎng)成各種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那是件很難的事。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好動,他們對各種活動感興趣,所以只有經常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實效性強的教育活動,才能在活動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每周一次正規(guī)的升國旗儀式,在升旗和唱國歌的過程中,既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教育,又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年年搞的全校性田徑運動會,冬季趣味運會,學校日常的“值周檢查四項評比”活動等;增強了學生集體榮譽感和班集體的凝聚力,并引導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培養(yǎng)了集體主義精神;“感恩――我們在行動”教育活動,使學生懂得了感恩;學生在勞動實踐基地進行的勞動實踐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勞動的精神。
我校三年來開展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活動――把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博大精髓的內容,如詩詞,對聯(lián),成語,格言警句等編入德育校本教材中,并形成了不同年級、不同內容、不同教育目標的體系。一年級《三字經》,二年級《繞口令》,三年級《誦古詩》,四年級《學成語》,五年級《學名言警句》,六年級《賞對聯(lián)》,使全校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受到了熱愛祖國、勤奮節(jié)儉、尊師重教、團結友愛、尊老愛幼、禮貌待人、誠實守信、見義勇為、嚴己寬人、先人后已、勤學不倦等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的熏陶和教育。
學生每天的間操、眼保健操,大課間的陽光體育活動,每學期都搞消防演練,緊急情況疏散演練活動,交通知識講座,交通知識競賽等活動的開展,切實增強了學生的安全意識,使學生牢固樹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了校園中的“注意安全,關愛生命”的警鐘長鳴。
古人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說。朱熹也曾經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校搞的書香校園、書香班級、書香家庭評比活動,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了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而且還引導學生逐步產生讀書興趣和善學習的習慣,更可喜的是,學生的讀書習慣帶動了家長讀書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家長的文化素質,提升了家長教育孩子的水平。
二、以少先隊開展的各項活動為契機,強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少先隊組織是學校的先進力量。這個組織的健康活動會帶動整個校園的健康發(fā)展。以少先隊開展的各項活動為契機,能夠強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如:每年舉辦的9.18關工委領導到校的講座,加強了對少先隊員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了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力度。使他們“勿忘國恥,愛國愛民”的情感更加強烈。
入隊儀式,露一手系列活動,法制講座,歌詠比賽、朗讀、書畫比賽,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活動,為貧困生、殘疾學生、生病學生捐活動,雛鷹爭星活動等,對學生的愛國、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熱愛科學、愛學習、樂探究、愛生命、講衛(wèi)生、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尊老愛幼、團結互助、誠信、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huán)境等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強化的作用。
三、以班級小型活動為輔助,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班級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學生活動的基本場所,是學生學會生存,塑造人格,展示自我的舞臺。學生參加活動,從活動準備到活動正式開展,不僅要看,要聽、要想,要寫、要說,而且還要做。整個過程,對學生來講都是一個鍛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品質、興趣、才能得以表現(xiàn)、鞏固、發(fā)展和調整。班級在配合學校、少先隊活動的同時,搞一些小型的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如班級在配合學校的“書香校園、書香班級、書香家庭”的大型活動的開展時,班級中相對開展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等活動,就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讀書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水平。這兩個活動就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讀書習慣的養(yǎng)成。還有班中每周一次的主題班會活動,爭做紅花少年活動,爭做“三文明學生”活動等,都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篇6
【關鍵詞】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
一、影響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因素
1.家庭原因
家庭環(huán)境對于兒童的成長與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的氛圍、環(huán)境以及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等都對兒童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家庭不和諧、父母經常吵架、行為舉止不文明等,都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舉止,長此以往,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1]相比學校,家庭是小學生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而父母是小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他們的行為習慣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并且一旦形成很難改變。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會對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2.小學生自身的原因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對事物的好奇心強,而且小學生的自制能力比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行為習慣的影響。由于他們的認知能力比較差,外界事物的缺乏判斷,對于自己好奇、感興趣的事物就會模仿,所以很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還有一些學生天生頑皮,會做各種破壞性的事情,而他們自己也不約束自己的行為,不考慮后果,長此以往也會逐漸成為一種壞的行為習慣,甚至對自己道德品質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
二、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有效對策
1.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家長和教師是小學生模仿的主要對象,家長和教師的言行對于小學生來講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為家長和教師,要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習慣,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學習范本。家長和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質,用實際行動影響學生,使其自覺學習,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行為舉止。教師和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學生做榜樣,身先士卒,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給學生樹立一個積極的典范,促使學生認真嚴格要求自己,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強化學生榜樣的作用
在班級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優(yōu)秀的學生做榜樣,要求其他學生效仿。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認真觀察和了解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秀行為,并讓他們在班級里講述自己的文明、健康的行為,為其他同學做表率,促使全班學生共同進步。教師在班會上可以讓學生明確自己身上的優(yōu)點和不足,看到其他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并努力學習,認真改正自己的不足,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轉變自己。
3.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
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學校、家庭都要為學生營造健康、良好的環(huán)境,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對于學校來說,要重視校園環(huán)境建設,在學校的走廊墻壁上貼上標語,例如:腳步輕輕、說話小聲等,在校園的草坪、花壇里放置標語“我很怕羞,請別碰我”、“小草招招手,請你繞道走”等,用人性化的標語來規(guī)范和約束學生的行為。在班級內部,設置班訓,創(chuàng)作板報等,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使學生自覺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其次對于家庭來說,家長也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恩愛和諧,在孩子面前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給孩子一個積極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和受教育環(huán)境,努力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積極評價小學生,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小學生對于教師的評價是十分重視的,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時,教師應積極評價、鼓勵學生,使他們逐漸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和學習風氣,促進整個班級、校園的和諧發(fā)展。在學校中,對于行為舉止文明,具有良好道德風氣的學生,要給予積極的評價和肯定,使學生增強自己的自信心,更好的改正和加強自己的行為習慣。對于犯錯誤的學生,教師不能挖苦、刺激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客觀的評價學生行為,不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造成負面影響,讓學生在關愛、尊重中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行為習慣。
5.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合作
要切實加強和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習慣,就要充分發(fā)揮學校和家庭的雙重作用,合力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他們的行為舉止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影響,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有些學生在學校和家庭和表現(xiàn)不一致,為了更全面、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和教師就要加強聯(lián)系和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并根據(jù)不同的表現(xiàn)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使學生能夠逐漸形成健康、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結束語
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監(jiān)督和改正小學生的錯誤行為,使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秀梅.淺議從學生行為習慣培養(yǎng)入手 抓好養(yǎng)成教育的意義[J].中國農村教育,2010(11)
篇7
關鍵詞:主題教育活動 習慣 養(yǎng)成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行動收獲習慣,習慣收獲性格,性格收獲命運。”可見習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之大。“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又體現(xiàn)了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在小學階段發(fā)展中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也是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標之一。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育是幫助人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同時,新課標明確指出: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所以,結合《品社》課堂教學,通過學科滲透,使學生在不同的教育教學內容中,在一定的教育教學目標指引下,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參與中受到良好的養(yǎng)成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需要。
如何以《品社》教學中的主題活動主線,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呢?
一、在預習中形成道德認知
《品社》課程的活動性及目標達成不僅體現(xiàn)在課堂上,也體現(xiàn)在課前準備中。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悲壯的抗爭》一課時,正值國慶節(jié)前夕,我們就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搜集祖國受辱、抗爭的歷史資料,讓學生出主題板報、手抄報,撰寫演講稿。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對我國近代的歷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愛國之情也就植根于每個學生的心中。
二、在體驗中形成道德情感
1.在家庭生活中體驗。
當前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倍受家長的關心和呵護,有許多事情甚至被家長代替做了,孩子雖然生活在家庭中,卻很少有人去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很少去了解家長的艱辛。我們大多數(shù)學生家里都種田,很多學生家都種了花生、玉米、棉花等常見的農作物。針對“秋收”這一特殊的農忙季節(jié),我讓每位學生回家?guī)椭改高M行秋收,學生體驗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促進了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等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同時在實踐中培養(yǎng)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節(jié)約意識。
2.在學校生活中體驗。
同樣,有些課例可以提前讓學生在學校生活中進行體驗。如在教學《敬愛的老師》一課時,就緊緊抓住這一課“尊師,愛師”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去訪問自己的任課教師,讓學生了解教師的一天。當學生知道老師除了上課外還要按時執(zhí)勤、開會、備課、中午值班、教研、批改作業(yè)、輔導學困生等,有時晚上還得把作業(yè)拿回家批改,學生就知道老師的一天是忙碌的,下班后還要繼續(xù)工作,學生對教師的敬意就會油然而生,培養(yǎng)了尊敬老師、勤學好問的良好習慣。
3.在社會生活中體驗。
我鎮(zhèn)敬老院所就是我校的德育基地,每當老人節(jié)、學雷鋒紀念日、敬老主題活動時,我們就會組織學生幫助老人疊被子、打掃衛(wèi)生等。在這種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敬老、愛老意識逐漸增強,同時也發(fā)揚了不怕臟不怕累的精神,蕩滌了學生的靈魂,培養(yǎng)了助人為樂的好習慣。
三、在參與中形成道德行為
1.在模擬活動中導行。
在《品德與社會》課中,也有許多活動是學生不能在課堂上身臨其境的,需要通過模擬生活場景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和經歷。如教學《遵守交通規(guī)則》,可以在校園內模擬人行橫道和紅綠燈場景,讓學生以實際行動去體驗,形成正確的道德行為。
2.在實踐活動中導行。
加強社會實踐,是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意識,提高他們的社會觀察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徑。為此,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去參觀、去調查、去實踐,為他們提供廣泛接觸社會生活、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是非常必要的。如在教學《垃圾哪里來》前,我讓學生實地觀察垃圾的來源,在他們的實地觀察中他們知道了垃圾的來歷及觸目驚心的數(shù)量,還知道了對環(huán)境的危害。這次的實地調查、體驗活動震撼了孩子們的心靈,也影響到了孩子們的行為。有的孩子把平時的廢紙收集在垃圾袋里,拿回家賣廢品;有的孩子說不買瓶裝水了,帶水杯上學……這些植根于學生實際生活的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責任意識,形成了正確的道德行為。
四、在評價中形成良好習慣
要想實現(xiàn)活動向生活的正遷移,在設置拓展活動的同時還必須積極、及時地進行評價。由于學生年齡小,他們的學習動機很多是基于對表揚、肯定的渴望。因此,要想讓學生在生活中真正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就需要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從而最終完成活動向生活的遷移,回歸生活。
參考文獻
[1]朱慕菊 主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
[2]李鎮(zhèn)西 主編《愛心與教育》。
篇8
關鍵詞:行為習慣; 養(yǎng)成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1-115-001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方法、途徑研究”課題計劃周密、操作性強,師幼積極響應,主動參與,經過五年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一、建立家、園、社區(qū)一體的教育機制
幼兒教育應該是家、園、社區(qū)三位一體的教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離不開家庭的熏陶,離不開社會的關愛,要實現(xiàn)家園教育同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為此,我們建立了家長委員會,定期舉辦各年級的家長學校,內容有時是成功家長經驗介紹,有時是家庭中效果不明顯的案例分析。形式上有講座,有座談,有根據(jù)課題研究的需要出一份調查摸底調研等。我園還定期邀請家長來園觀摩半日活動,讓家長參加與子女同樂、感恩母親、父親節(jié)等聯(lián)誼活動,使家長們明白重視幼兒教育的重大意義,認識到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必要性,從而能積極主動配合教師共同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除此以外,我們還積極主動地與鎮(zhèn)婦聯(lián)、鎮(zhèn)關工委聯(lián)系,邀請各層次的領導來園參觀和參加幼兒聯(lián)誼活動,讓鎮(zhèn)領導、社區(qū)了解幼兒園教育目標,支持幼兒園教育工作,有效地形成家園、社區(qū)共同協(xié)作的良好教育環(huán)境,構建“家、園、社區(qū)信息立交橋”,讓幼兒在家中、園內、社區(qū)時時處處接受良好的文明習慣教育,促進全面發(fā)展。
二、創(chuàng)設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環(huán)境氛圍
自始至終在幼兒園內創(chuàng)設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環(huán)境氛圍,無論是舊園址還是新園址,園內整體環(huán)境具有促進幼兒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教育因素,整潔的園舍培養(yǎng)著幼兒的衛(wèi)生習慣,活動室環(huán)境的亮化、童趣化培養(yǎng)著幼兒的智慧性習慣;物品的潔凈和擺放的整齊,培養(yǎng)著幼兒的愛護公物,學會整理的習慣等。特別是去年初搬進新園,以現(xiàn)代化漂亮的園舍和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為契機,科學地美化了幼兒園總體規(guī)劃,布置了適合幼兒身心健康成長,能有效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班級園地,大廳、走廊內都有助于幼兒良好文明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手工作品,使幼兒整天生活在這樣和諧的環(huán)境中,起到了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三、立足課堂中良好行為習慣的即時教育
教師對良好環(huán)境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行為本身就在傳遞著信息,就在營造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環(huán)境,而好的環(huán)境一旦形成,就能對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發(fā)揮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教師與幼兒交往的陣地主要在課堂。我們按照課題研究的方案、計劃,在各類課堂中加強探索和研究,形成一個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教學氛圍,大多數(shù)課堂教學由于內容和環(huán)境的變化,都有與之相應的若干教學模式組合組成,但整體上要求教師在上課時從8個方面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待人有禮貌、喜歡交往、做事要遵守規(guī)則、愛護環(huán)境、勇于表現(xiàn)自己、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喜歡新事物、生活比較有序。為了讓教師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這些研究要點,我們多次開展“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途徑”課堂教學的專題研討活動。做到每月一次的活動都在確定主題的基礎上,由青年骨干教師執(zhí)教課題研究實驗課。整個過程從說課、上課、評課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面展示研究過程。
我們?yōu)殄憻捰變耗芰Γ卣褂變核季S,經常帶孩子走向社會,融入生活,讓幼兒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良好的交往行為。我園開設了社會實踐的園本課程。如大班秋季的陽澄湖一日游、老街半日游;中班參觀敬老院;小班參觀費俊龍中學(以家鄉(xiāng)的航天英雄為主題)。每次活動都有計劃、總結。活動中不放過每一個教育契機。總之,通過園內、園外的活動開展,教師都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滲透于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取得較為顯著的效果。
四、堅持園本培訓,注重行動研究
教師是課題研究的主體,為了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我們切實加強了園本培訓。要求每個教師主動學習有關教育科研的理論文章;每學期至少閱讀一至兩本幼教專著,并且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撰寫教學隨筆,積極向園刊陽澄拾貝或上級幼教刊物投稿。為了營造濃厚的書香校園氛圍,在工會、團支部組織下,開展了青年教師“讀書漂流”活動,活動得到青年教師的積極響應。青年教師在書海中快樂地遨游,受益匪淺。讀書培養(yǎng)了一種習慣,蘊育了一種品行,積淀了一種文化。
同時我們堅持集體培訓制度,主動邀請教科專家作講座,或進行課題研究專題總結交流。為了真正做到全員參與,要求教師們圍繞主課題,人人制定結合自己的微型小課題,開展教育行動研究。同時大、中、小三個年級組確立圍繞主課題的子課題,提倡教科研組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將課題研究與教研活動有機地整合。確立問題即課題、教師即研究者,使得每位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都能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按照設想計劃、措施安排、評價反思、交流驗證和提高改進五個環(huán)節(jié)主動進行行動研究。如今教師們的一本本課題研究個案跟蹤都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不斷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不斷豐富課題研究的成果。
五、全員參與研究,師幼教學相長
篇9
關鍵詞: 幼兒 習慣培養(yǎng) 成長教育
中國分類號:G61
一、教師的正確引導作用
教師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正確引導,使幼兒逐漸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意識
對幼兒來說,生活就是學習的教科書,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應貫穿于幼兒的生活之中,滲透在各種日常游戲、活動中,通過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不斷體驗、理解、接受,逐步轉化為幼兒自覺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模式,從而形成習慣。教師應及時抓住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
題進行隨機教育。隨機教育具體、生動、形象、有很強的說服力,非常適合幼兒。孩子每天在園的時間不少于八個小時,教師要善于將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學習和游戲中得以滲透和強化。這樣,幼兒能夠逐漸建立起行為準則,逐步養(yǎng)成禮貌待人、團結友愛、互相謙讓等良好行為習慣。
幼兒由于年齡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對是非的辨別能力較差,做錯事是難免的,教師應盡量避免生硬的教訓或批評,多從正面引導幼兒,根據(jù)幼兒的理解水平,耐心細致地講道理,通過簡潔的語言直接告訴幼兒應該怎么做。教師的反復提醒與及時教育也很有必要。教師對表現(xiàn)突出的孩子要及時表揚,對表現(xiàn)欠佳的孩子要及時提醒,從而讓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識。教師在講道理時要注意把握兩點:第一,要明確觀點,不能含糊其詞。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一定要讓孩子認識清楚;第二,講時要具體,耐心解釋、說明,讓孩子明確理會。
教師通過自己的榜樣作用,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作為教師應時刻記住“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教師必須為人師表,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幼兒樹立正確的榜樣,在積極的師幼互動中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如在禮貌教育中,教師要以身作則,需要幼兒幫助時,真誠地說一個請字,得到幼兒關心時,衷心地道一聲謝謝,使幼兒在平等的氛圍中,受到禮貌的熏陶,養(yǎng)成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如要讓孩子與他人友好相處,教師要做到自己與同事之間相處融洽,對家長有禮節(jié),對孩子要寬容相待。儀表方面,教師要衣著整潔、得體大方;語言方面要讓幼兒感到親切;行為上要熱情大方,經常給予幼兒幫助,為幼兒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教師良好的表率作用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至關重要。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幼兒園常規(guī)教育是幼兒德行養(yǎng)成的重要途徑,其目的是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初步的獨立生活能力,為日后更為復雜的社會性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根據(jù)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心理需求,我嘗試在環(huán)境中蘊含常規(guī)教育,讓墻壁說話,環(huán)境育人,以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在活動室墻面上,我設計了一些卡通圖片,巧妙地把“見到老師問聲好”“上課專心聽講”“玩具擺放整齊”“別人休息不打擾”“你先請我后來”“小弟弟摔倒了扶起來”等等內容融入其中。與之對應的是一面“鼓勵墻”,以我進步了為題,強化幼兒進步。“鼓勵墻”上是一棵大大的成長樹,樹上有一朵朵的七色花,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小花,并配有自己的照片。我準備了七種顏色的貼紙,紅色代表關心他人,助人為樂;橙色代表講文明,有禮貌;黃色代表勇敢、堅強;綠色代表講衛(wèi)生;藍色代表勤勞、愛勞動;紫色代表團結友愛;玫紅代表遵守紀律。每天離園前幼兒根據(jù)自己當天的表現(xiàn)選擇相應的貼紙貼在自己的花上。這樣通過針對性的鼓勵,用環(huán)境的暗示作用影響幼兒,引發(fā)幼兒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三、在日常生活中各個環(huán)節(jié)自然滲透
寓教育于日常行為訓練中。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個從陌生到熟練,再由熟練到自由化的積淀與形成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反復訓練,逐步強化,特別是對記憶能力,控制能力相對弱的兒童來說,重復訓練尤其重要。如有的幼兒在玩完玩具后沒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習慣,我就有意識的組織幼兒收拾玩具的練習,并多次重復訓練,使兒童養(yǎng)成在不用提醒的前提下,玩完后就能自覺及時地將玩具放回去的好習慣。又如剛入園的幼兒缺乏自理能力,特別是在中午進餐方面存在著不良習慣。如大部分的幼兒吃飯時掉飯粒、挑食……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加強教育。經常告訴幼兒挑食、揀食對身體的不利影響,會使自己得不到充足的營養(yǎng)而生病等等。讓幼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到這些知識,久而久之,存在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幼兒的良好習慣形成了。
四、鞏固孩子良好習慣的步驟。
注重情感教育,以“情“促“行’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孩子們能把孔融讓梨的故事講得滾瓜爛熟,卻沒有自覺的行為和感受;知道要保護環(huán)境,卻會隨手亂扔果皮、雜物。分析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我們認識到,以往在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時,只注重了知識的灌輸,讓幼兒知道什么是謙讓,什么是分享,卻忽視了行為習慣的內化和養(yǎng)成。因此,我們在對幼兒進行好孩子好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中,在注重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兒為主體,以活動為依托,從幼兒與環(huán)境的互動出發(fā),讓幼兒在自覺的行動中得到情感上的體驗,由“知”生“情”,由“情”促“行”。
篇10
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這需要落實、督促、訓練和檢查。教師可以將習慣系統(tǒng)分解,做到:
第一、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越早越好。因為在不經意間,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形成一些不好的習慣,有些不良習慣無妨大礙,稍加注意即可。而有些不良習慣卻是致命的,可能會影響一些人的前程甚至一生的幸福。如有的人有愛議論別人是非的習慣,經常被人找上門來,鬧得心神不定,家庭不和。壞習慣一旦養(yǎng)成,想矯正就變得異常艱難,它會在毫無察覺的時候表現(xiàn)出來,令己頭疼,讓人生厭。如一些孩子平翹舌不分,盡管學著說普通話,但有時說話、讀課文時還會出現(xiàn)笑話。所以要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就應該制定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規(guī)劃。
第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是具體細致的。“天下大事必成于細,天下難事必成于易。”如《弟子規(guī)》中倡導的兩個好習慣可以視為范例:“出必告,返必面”,即外出時必須告知父母,回來后也要面告父母。再如,“長者呼,行勿懶,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意思是,假如聽到年長者呼喚人,就應立即代他去叫人;假如要找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長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2004年3月,教育部新頒發(fā)了《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如何把這些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變?yōu)樾袨榱晳T,是養(yǎng)成教育既切實可行又極為重要的內容。總之,要求的越細,學生學得越快,也就越容易做得到,做得好。
第三、養(yǎng)成教育要在“小”字上作文章。小,就是要求小一些,以小見大,從小事做起,不貪大求全,涓涓細流匯成江河,小事做好了,也就形成了好習慣。比如: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教室地面上有一些小紙屑,這是一件小事,但怎樣通過紙屑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呢?面對紙屑,我不加評說,讓廣大學生發(fā)表感言??????這樣時時抓住教育的契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開展了“彎彎腰”活動,“毋以善小而不為”,大家都來“彎彎腰“,這樣我們的教室、我們的校園時時刻刻都保持著凈潔的狀態(tài)。
第三、要培養(yǎng)好習慣,就要:“統(tǒng)籌安排,逐一擊破。”我們知道,人的習慣實現(xiàn)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它像一棵大樹一樣,有干、有枝、有葉。它可以是我們工作方面的習慣,也可以是學習方面的,健康方面的,感情方面的。與人相處方面的各種習慣,也可以是思維方式的習慣,也可以是行為方式習慣。因此當我們明白習慣對我們人生和命運的重要性后,要對準備培養(yǎng)的習慣作統(tǒng)籌安排。這樣可以分清主次,明確先后,然后有步驟的去培養(yǎng),就會更有成效。
第四、多次的重復才能養(yǎng)成好習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過,同樣的事重復72次就可形成定勢。有位教師受魏書生寫作文體的影響,開始每天寫自命題日記,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覺得寫作象吃飯穿衣一樣成為一種精神需要。偶因外出沒有寫日記,便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抽空也要補上,還清昨日的欠帳。選準要養(yǎng)成什么樣的行為習慣,然后堅持經常性的重復,在重復中激發(fā)興趣,學有所得,越干越想干,最后就會到了“欲罷不能”的地步,有些人堅持一輩子記日記,完全是習慣使然。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如此。
- 上一篇:心理咨詢與思想教育的區(qū)別
- 下一篇:旅游資源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