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11-21 18:13: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心理素質;重要性;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115(2014)03-151-1一、 良好歌唱心理素質的重要性
從心理學上說,人的任何活動都是在心理調節下進行的,心理因素能很大程度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一個歌手如果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說明他有著積極樂觀的態度、健康穩定的情緒、堅強的意志和完整的人格,這些都是成為杰出的歌唱家所必須具備的優良品質。因此,在一般情況下,音樂演唱和心理素質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音樂演唱在心理狀態下進行,而良好的心理狀態對音樂演唱起著或積極或消極的作用。
各個級別的音樂演唱比賽都在實踐中證明了音樂比賽的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比賽時歌手的心態,歌唱者的喜、怒、哀、樂等情緒都會影響其發聲和氣息的調整。心理狀態好的歌手在比賽時能保持良好的狀態,感情投入豐富,甚至能超常發揮,而心理狀態不好的歌手容易出現氣息不穩,精神高度緊張,甚至大腦一片空白,出現怯場、忘詞、跑調等各種失誤。
在舞臺上,每個歌手都希望能保持最好的狀態,發揮出應有的水平,為觀眾帶來動聽的音樂,所以,歌唱心理素質的培養對于歌手來說尤為重要。一場出色的歌唱表演,除了要求演唱者有扎實的演唱功底之外,還要求演唱者有穩定的情緒和清醒的頭腦,并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唱表演中,這樣的表演才是有生命、能打動觀眾的表演。當演唱者緊張時,會產生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導致血壓升高或下降,影響大腦思維能力,使演唱者出現反應變慢,記憶力下降等問題。由此可見,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質能給演唱效果帶來不小的增益,相反亦如此,不良的歌唱心理素質會使歌唱者發揮不出應有的實力,導致演唱表演的失敗。
二、 培養良好歌唱心理素質方法的探討
(一) 把握每次上臺機會,多積累舞臺經驗。
在舞臺上,演唱者心理狀態不穩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演唱者舞臺經驗不足。面對演唱場地的變化和觀眾數量的變化,經驗不足的歌唱表演者會在思想上出現負擔,導致心理狀態不穩定,發揮不出自身的水平。所以,要培養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質,要盡量主動把握上舞臺的機會,在實踐中積累舞臺經驗,盡量避免怯場、氣息不穩等問題的出現。
(二) 加強基本功的練習,強化演唱技術
演唱表演者的技術是演唱表演的基礎,演唱技術的高低也會反過來影響演唱者的心理狀態。如果演唱者技術高超,會給他自己的表演帶來自信和安全感,能有效減輕演唱者的心理負擔,讓演唱者有個放松的心態,使演唱者能較好的發揮出演唱水平。相反,如果演唱者演唱技術不牢固,或是對歌曲的準備和理解不夠,在舞臺上容易緊張心虛,心理壓力過大,進而出現各種作為專業歌手不應該出現的問題。
在平時的練習中,也要同時強化意志力的培養,常去人流密集的地方練習,鍛煉演唱者的膽量,提高對人群的適應能力,避免在觀眾較多的舞臺上出現怯場的狀況。
(三) 端正心態,減輕思想負擔
很多青年歌手在表演或比賽時目的性很強,思維沒有集中在音樂表演上,容易影響到演唱時心理狀態,進而導致在舞臺上出現跑調、忘詞等低級錯誤,嚴重影響音樂表演的質量。因此演唱者在表演是要集中精神,如果是在比賽中,則應該端正心態,不能單純的以獲獎和取悅評委為目的,要減輕相應的思想負擔,以演唱出高水準的音樂為目標,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表演中去,這樣不僅能減少甚至杜絕一些低級錯問的出現,更重要的是能有良好的心態和心理素質,這樣才能把自己的感情滲透進每一句歌詞,將歌曲唱到觀眾心底,和觀眾產生共鳴。
(四) 準備充足,勞逸結合
對一首歌曲的理解程度會影響演唱者對這首歌曲的表現,因此在表演前或比賽前,對所選歌曲要進行充分的了解,做足準備工作,有利于在臺上的發揮。對于新的歌曲要不斷的演唱來熟悉歌詞,在不斷的嘗試中找到最適合的演唱方法和表演方式,提高聲音質量和情感表達。臨上舞臺前在后臺用自己的方法如做深呼吸等,緩解緊張的情緒,保持頭腦清醒,保證心理狀態的穩定,才能在舞臺上出色的發揮出自己的水平。
在表演或比賽的間隙,要做好勞逸結合,有目的、有節奏的安排空閑的時間盡量避免刺激性和激烈性比較高的活動。過度勞累會使身體產生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反應,不良因素互相影響就會導致心理狀態不穩定,會嚴重影響演唱者在舞臺上的發揮。
總而言之,有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質對于音樂演唱的表演者來說非常重要,在演唱水平相似的情況下,歌唱者心理素質的好壞就成為影響演唱質量高低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從某個角度來說,高水準的音樂比賽一定程度上就是心理素質的比拼。一個歌手,不僅僅要有扎實的演唱功底和深厚的音樂素養,還必須要有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質,保證在舞臺上心理狀態穩定,能充分的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另外演唱者還要增強的藝術表現力,使得音樂表演更具張力和生命力,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邵楠.良好心理素質在歌唱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2,(35).
[2]徐彪.聲樂藝術民族化探微[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10).
[3]齊建立.淺談歌唱中的共鳴[J].北方音樂,2012,(05).
篇2
關鍵詞:良好心理素質;詩歌;詩歌欣賞
一、培養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性
現代教育的目的是把學生培養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人。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既健康,又有文化。人的健康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即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身體健康對人很重要,“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大家對身體健康也很重視,有點頭痛腦熱,又是打針,又是吃藥。但人們往往忽視了心理健康,據統計,心理不健康的人群數量每年都在增長,精神障礙疾病大量發生,這是忽視心理健康的結果。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人的素質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和心理素質,而心理素質是一個人整體素質提高的前提和基礎。一個人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充分發揮其身心潛能,才能有利于其他良好素質的形成,才能促其獲取成功。小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時期,在一般情況下,其心理發展是正常與健康的,但由于受認知水平和心理調節能力發展的限制,在遇到一些突發事件或遭遇重大打擊的情況下,往往會產生心理困惑,引發不良情緒,形成某種心理問題。
現代教育是素質教育,素質的核心是心理素質,一個人的心理素質發展不好,身體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品德修養和勞動素質也很難發展到很高的水平。多年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學生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根本上就是心理問題。針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來說有必要研究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問題。
二、詩歌欣賞的作用
現代教育,強調學生的心理素質獲得全面、和諧、高效率的發展,而詩歌對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詩歌,以其獨有的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的語句,集中地反映著社會生活。它的想象奇特、節奏強烈、韻律美妙、飽含感情的特點,能讓學生在朗誦時充分融入詩歌的意境中,就能有效地克服學生自身的消極自我暗示,提高自信心,為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詩歌是作者形成于肺腑、悟之于心靈、發之于情感的語言,它往往具有震撼人心靈、凈化人的靈魂、陶冶人的情操、堅強人的意志的作用,使生物的人更加社會化和理性化,在生活中更能適應環境,調整自己的心態,調動各方面的情感,使自己為達到目標而不懈努力。
在語文教學中,詩歌欣賞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的教學手段。“潤物細無聲”,詩歌欣賞是一條捷徑。
詩歌能夠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詩歌的語言比較精煉,表情狀物更惟妙惟肖,作為語文教師,抓住詩歌對學生進行訓練,可以強化學生對事物的理解,使學生能夠運用自己的語言,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抒發自己對現實的理解,從而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理清自己所處的境地,從而刻苦努力,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
三、詩歌欣賞對良好心理素質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學生是處于成長中的人。在教學中,運用詩歌欣賞的教學手段,可以移學生的品質于未覺,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情操,正確的審美觀、世界觀和是非觀。培養學生豪放的胸襟,凡事從大處著眼、樂于助人的品質,從而使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而健康的心理又可成為學生終身的財富。
好的詩歌能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例如:在余光中的《鄉愁》中,“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樣的詩句撥動著孩子們情感的琴弦,渴望祖國早日統一的強烈愿望叩擊著孩子們的心扉,一種歷史使命感和炎黃子孫的責任感油然而生,心里埋下了胸懷天下的偉大志向。好的詩歌能夠喚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汪國真的《豪放是一種美德》中“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又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好的詩歌還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友誼觀,如汪國真的《思念》中“相聚的時候總是很短,期待的時候總是很長”和“如果你要想我,就望一望天上那閃爍的繁星,有我尋覓你的目光”。六年級的學生臨近畢業,同學間的叮嚀、祝愿,情真意切,讓這動情的詩句互贈你我,友誼天長地久。
詩歌能給人以信念、給人以鼓舞、給人以力量。能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狹隘,偏執任性,心中沒有他人,吃不得一點兒虧。為了糾正孩子們性格上的弱點,我有意挑選一些這方面的詩歌,如《我不期望回報》《自愛》《假如你不夠快樂》等,讓學生閱讀欣賞這樣的詩句:“獲得是一種滿足,給予是一種快樂。”“如果給予是為了期望回報,如果付出是為了有一天索取,我將變得渺小。”“人,不一定能使自己偉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通過欣賞詩歌引導孩子走出自私狹隘的天地,擁抱寬廣博大的人生,享受別人給予自己的尊敬,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
詩歌還可以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堅忍不拔的精神。現在的孩子在蜜罐中長大,經不起磨難和挫折,心理承受力極低,遇到困難就趴下了。我有意讓他們讀勵志的詩,如陳錫智的《小溪》:“即使痛苦把你的身體扭曲,你也要一路擊節高歌,奔向大海。”汪國真的《跨越自己》:“向上的路,總是坎坷又崎嶇,要永遠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當我們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個真實的自己。”汪國真的《倘若才華得不到承認》:“倘若才華得不到承認,與其詛咒,不如堅韌。”在反復的誦讀中,孩子們的內心變得堅強,以后的困難,他們不再懼怕。
詩歌以他獨有的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
四、利用詩歌欣賞課培養學生健康充實的心靈
在教學活動中,教學任務是繁重的。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怎樣才能上好詩歌欣賞課呢?在教學實踐中,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循序漸進的原則,我們面向全體學生,根據不同年級段選取了不同內容的詩歌,選編了校本教材《詩歌散文集》。運用校本教材,通過學校統一安排時間(每周五下午)各年級段安排統一內容進行詩歌賞析和朗讀訓練。同時,教師還鼓勵學生在課外找出一些優秀詩篇,自我揣摩賞析,并把自己的感受說(寫)出來,在班級中與同學交流。
1.幾種詩歌欣賞課的模式
(1)分散式詩歌欣賞。所謂分散式詩歌教學欣賞就是選取同一題材的詩歌若干首,然后每節課教給學生一首,這種形式主要用于古代詩歌教學。例如,送別詩表達了對友人的感情,選擇了《芙蓉樓送辛漸》《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送孟浩然之廣陵》《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幾首詩歌。每天把一首詩抄到小黑板上,上課時組織學生朗讀幾遍,然后稍作講解,這樣學生通過朗讀和聽講,基本上能夠掌握詩歌的內涵。這種方法便于學生接受,適應較為短小的詩歌。由于日積月累,學生能夠掌握不少詩詞歌賦,也不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
(2)集中式詩歌欣賞。所謂集中式詩歌欣賞課,就是選取一節課作為詩歌欣賞的活動課,這種課比較適用于較為深奧或富有意蘊的詩歌。首先時間集中,一節課只進行詩歌欣賞,不進行其他活動;其次內容集中,選取一首詩或同類題材的幾首詩,內容方面是一致的;最后是理解集中,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欣賞,對詩歌的理解較為全面集中。例如在欣賞杜甫《春夜喜雨》時,我選取了古箏曲《浪淘沙》為配樂,在上課時,先進行配樂詩朗誦,激起學生學習欣賞古詩的熱情。然后,我領讀,學生齊讀,師生在音樂的氛圍中一遍遍誦讀詩文。接著學生范讀,在配樂聲中,學生們初步感知到了詩歌的意境。然后,我組織學生賞析,從下雨的時節、狀態、雨景、作者的想象入手,學生們最后都感悟到了作者對雨的理解。
(3)自由式詩歌欣賞。所謂自由式詩歌欣賞就是學生在課外找出一些優秀詩篇,自我賞析,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在班級中與同學交流。這種課型比較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教師的作用重在對學生的引導上,教師的引導包括:學生所選篇目上的引導、賞析角度的引導、個人感受深淺的引導。這要求教師要有比較深厚的古文功底,較全面的詩歌理解能力。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賞析進行評價,正確的要鼓勵、肯定,錯誤的指導學生改正。
2.多種形式去讀、去感悟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詩歌最初來源于勞動人民的歌唱,同時也是人類情感的載體。詩歌所特有的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只有通過朗讀或朗誦才能體會出來。心理學研究認為:詩歌音韻優美,音調和諧,刺激著兒童聽覺等感官的協調參與,會引起他們的心理。教育家葉圣陶特別提倡美讀,他指出:“所謂美讀,就是設身處地地盡情發揮當時的情感,激昂處還他一個激昂,委婉處還他一個委婉,與文中人物心靈相通。”因此在詩歌教學中要重視讀,要通過反復地朗誦去體會詩的意境美、語言美和情感美。朗讀的形式可以是比賽讀,如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等,通過比賽讀讓學生慢慢體會到怎么讀詩歌才更好聽,然后讓學生進行朗讀比賽,提高朗讀的技巧。最后同位互相練習朗讀,以使他們在誦讀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通過聲調、節奏和內容,感受詩歌語言的優美。朗讀的形式還可以是表演讀,如在詩歌賞析課方面,我鼓勵學生通過眼神、手勢、姿態等表情和動作,創造性地表現詩歌。每次表演,學生都表現得熱情高漲,通過自由發揮的表演,孩子們已經借助豐富的想象,加強了對詩歌的藝術感受。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到了詩歌的意境,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懷,喚起了學生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對經歷過的美好事物的回憶,心靈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愉悅。
3.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欣賞更多的好詩
在詩歌賞析方面,我按照“課內精講,課外略講,感悟為主”的原則,只要達到愉悅心情的目的即可。
如賞析冰心的《雨后》時我采取精講的方式,首先設置情境,激起體驗。小組交流、討論:小哥哥摔了跤怎么還興奮、驕傲呢?妹妹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這么痛快的一跤?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兄妹倆的興奮和樂趣。再出示課件,說一說兄妹倆的動作、神情,甚至模仿他們的樣子演一演,如:“小哥哥使勁踩著水。”“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褲子,嘴里說:糟糕――糟糕!”“小妹妹咬著唇兒提著裙角輕輕地小心地跑。”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更進一步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經驗,更加體味了文中表現出的那份童真童趣。這時再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討論,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就能理解摔跤對小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樂趣。
精講完本課后我又找來金波的《帶雨的花》讓學生欣賞。這首詩我只要求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去記,并從中體味、感受作者的情感,與之產生共鳴,使自己內心的情感得到升華。
篇3
關鍵詞:聲樂教學;心理素養;培養
歌唱表演能否獲得成功,與歌唱者的心理素質有著密切的聯系,以往的聲樂教學中,教師關注的往往是學生對歌唱家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情況,甚至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教給學生歌唱方法,沒有意識到心理素質對歌唱表演的重要作用,因此忽視了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事實上,如果學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養,在歌唱時容易出現緊張、怯場、注意力難以集中等心理問題,就會使歌唱表演的效果大打折扣,也體現不出他們的真實水平。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教師應當探索和尋找有效的方法,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幫助學生協調好發聲技巧、情感表達和心理素質三者之間的關系,并在歌唱表演中有機結合,這樣才有可能使學生在以后成為優秀的歌唱者。
一、心理訓練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在聲樂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歌唱技巧,而且歌唱理論知識也比較扎實,在平時的訓練中表現很好,但是一到考試、演出或者比賽等重要場合就會出現氣息不穩、心跳加快、手腳乏力等狀況,這些生理上的失常表現就是因為他們的心理不穩定,缺乏良好的心理素養,進而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發揮。由此可知,歌唱藝術既需要歌唱者掌握一定的發聲技巧和理論基礎,還要在心理上有充足的準備,歌唱的過程既是生理活動,也是心理活動,從生理方面來說,歌唱是人的發聲器官、共鳴器官、呼吸器官共同完成的一個復雜的肌肉運動過程;從心理方面來說,放松的精神狀態、穩定的情緒,能使歌唱者的與發聲有關的肌肉處于自然的狀態中,并根據歌唱的需要對肌肉進行調控。如果學生在歌唱表演時,心理負擔過重,就會出現緊張、害羞、怯場等失控行為,進而導致影響最后的表演效果。由此可見,學生心理素質的高低,對他們的聲樂學習和訓練,以及臨場發揮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心理素養的訓練,有目的地培養他們歌唱時應有的心理品質和個性特征,使他們具備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的能力,為以后的歌唱表演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
二、學生歌唱時不良心理因素的形成原因
不良的心理因素是制約和影響學生正常發揮歌唱水平的重要因素,這些不良心理因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學生的歌唱表現欲不強烈。歌唱表現欲是歌唱心理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在指學生是否有較強的歌唱表演意愿。有些學生性格內向,缺乏表現欲望,在歌唱表演時達不到興奮狀態,也不能很好地調動自己的身體機能,進而導致歌唱水平受到影響。其次,準備不充分,缺乏自信。有的學生基本功不扎實,對聲樂作品的準備不充分,演唱時缺乏信心,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看到其他同學演唱效果很好時,會產生自卑心理,演唱時情緒更緊張,因此歌唱表現不理想。再次,缺乏實際演出經驗。有些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訓練中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基礎,也具備較好的基本功,但是缺乏舞臺表演的經驗,臨場應變能力較差,在正式演唱時,原本的歌唱水平得不到真正體現。第四,個人得失感太重。有些學生的音色、音質、發聲方法都很好,平時唱得也很好,但一聽說有演出任務,就會顧慮太多、雜念叢生,甚至吃不香、睡不著,臨到演出時已是人無精神、聲無光彩,更談不上上臺演唱去表試論歌唱心理狀態的重要性達歌曲的感情,很難把演出任務完成好。最后,與伴奏的配合不默契。有的學生雖然能夠獨立表演一首聲樂作品,但是對歌曲的伴奏不夠熟悉,尤其是在現場表演時,由于不熟悉鋼琴伴奏樂譜,與伴奏者的配合缺乏默契,掌握不好進出拍和延長拍,遇到這種情況,歌唱者的心理會產生較大的波動,進而影響了聲樂演唱效果。
三、聲樂教學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養的方法
(一)引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激起他們的歌唱欲望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態度對其行為有直接的影響,或者指導其繼續進行某種行為,或者阻礙其進行某一活動,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態度決定一切一切。在聲樂學習中,積極的歌唱態度是指學生對歌唱產生興趣或者明白了歌唱的價值、重要性的時候,愿意并主動進行歌唱的態度。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激起他們的歌唱欲望。首先,教師起好帶頭作用,做學生的引導者,使學生與教師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這樣就能調動他們歌唱的積極性,進而激發他們的歌唱欲望。比如,有的教師在教唱之前先給學生講解與歌曲內容相關的故事情節,或者講解歌曲的創作背景,以此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鼓鼓勵他們在演唱中融入真情實感,用自己的歌聲來講述故事,這樣能夠調動學生歌唱的積極性,增強他們表演的欲望,再加上讓他們以表演的形式進行演唱,這樣既豐富了課堂教學活動,又培養了學生的歌唱心理素質。其次,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多選擇一些適合他們演唱的且深受他們喜愛的歌曲,利用聲樂作品來激發學生歌唱的欲望,讓學生聽了就想唱,唱了還想唱,并能主動帶動肢體動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中去,為學生克服心理障礙順利上臺表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種強大的內心力量,是對自己能力的肯定,自信心一旦形成,就會使人產生一種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信念,在信念的支持下,困難變得簡單、渺小,不可能化為了可能,而且獲得成功的幾率大大增加。可以說,一個人自信心越強,就越有勇氣面對所學問題和困難,就越不怕失敗、不怕挫折,就越能更好地排除障礙,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很多聲樂專業的學生性格內向,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在聲樂考試、演出中總是擔心自己唱得不好聽,害怕受到別人的批評或嘲諷,結果越擔心,演唱時越放不開,最后的演出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要根據學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質,做到因材施教,對于那些性格內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同學,則應采取多肯定、多鼓勵的方法,培養其自信心,消除對聲樂學習的恐懼感和自卑感,逐步喜愛聲樂藝術。例如,有的教師在上課的時候經常會用到“你唱的很好”“比以前進步了很多”這樣的語句來鼓勵學生,即使學生有些地方還做得不夠好,但是經過老師的表揚,他們也會信心十足,繼續努力學習,這樣,學生就能逐步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并在聲樂表演中具備良好的心理素養。
(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
以往的聲樂教學中,教師高高在上,過分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教導,始終處于高壓狀態,自己的主體性無法體現。事實上,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幫助學生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是學生聲樂學習道路上的引領者、合作者,學生掌握了知識和技能,取得了成績,表明了教師的教學是成功的;相反,如果學生在聲樂表演中失敗或出問題了,就代表教師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對學生的教導還不到位。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經常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學術交流,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其次,教師應當構建無權威的學習氛圍,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不能主觀、武斷、片面地評價學生,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并鼓勵他們大膽提出疑問,或者不同的想法和見解。再次,學生自我意識較強,聲樂教師就應該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正式的演唱中放松心情,自如發揮。
(四)多給學生創造舞臺實踐的機會
聲樂表演是一門舞臺藝術,優秀的歌唱家都是在不斷實踐中積累舞臺經驗,不斷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響。而且隨著舞臺經驗的不斷增多,他們的演唱技巧、舞臺表現力和藝術修養也在不斷提高,能夠自如地應對各種舞臺演出環境。因此,在聲樂表演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養,教師應多給他們提供或創設演出實踐的機會,可以通過經常性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演出活動,包括戲劇、演講、詩歌朗誦、合唱演出等,增強學生的舞臺感受和舞臺經驗;也可以在課堂上模擬演出時的各種場景,包括應對一些突發狀況等,使學生在一次次的演練和演出中吸取經驗,使舞臺真正成為他們真正揮灑才華的天地,從而建立良好的舞臺心理素質。總而言之,在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養與提高他們的演唱技巧同樣重要,二者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所謂“藝高人膽大”,掌握了嫻熟的歌唱技巧,聲樂學習者在表演時就更有信心,而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會對歌唱者的生理機能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聲樂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貫穿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歌唱水平與心理素養有密切的聯系,并掌握有效的心理調節方法,使自己在聲樂表演中有更好的表現,使自己的歌唱達到聲情并茂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馬蘭娣.淺析在聲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歌唱心理素質[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
[2]楊蕊.聲樂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J].黃河之聲,2013(18).
[3]于艷,張瑫.聲樂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J].通俗歌曲,2013(5).
[4]陸徽.聲樂教學中學生歌唱心理素質的培養[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2(18).
[5]胡維.淺析高師聲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J].音樂時空,2014(1).
[6]金美淑.在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演唱技巧與心理素質[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2).
篇4
心理素質在聲樂表演中的重要性
早在17世紀心理素質的問題就引起了許多專家學者的注意。意大利波倫王學派卓越的歌唱家和教師培特羅·托西在《古代及近代歌唱家的觀點以及花腔唱法的見解》中寫道:“教師應當使學生習慣于當著顯赫要人和藝術家的面而演唱,使他們逐漸不再怯場并且獲得勇氣。”“勇氣是幸福的首要條件,它能為歌唱者效很大的勞;反過來說,靦腆、怕羞的歌唱者是不幸的。”18世紀的聲樂教授吉·曼契尼的卓越論著《關于花腔唱法的一些想法和實踐體會》中提到他的老師對自己的忠告:當眾表演的時候,永遠不要膽怯、畏懼和軟弱無力。
在這里,怯場、靦腆、怕羞都是不良心理素質的表現。他們已經注意到歌唱時心理素質直接影響著生理活動(即:歌唱的發聲狀態)。根據聲樂表演藝術的特點,最佳發聲狀態是由良好的身體狀態、良好的技術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三個部分組成的,只要有一個部分欠佳,歌唱的狀態就會受到影響,其中歌者的心理素質是能否進入最佳狀態的關鍵。
隨著現代聲樂藝術的發展和聲樂水平的提高,聲樂比賽日趨激烈,尤其是在高水平的歌唱者之間,技術和藝術素養的差距越來越小,比賽的勝負也往往取決于歌者的心理素質。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現代聲樂比賽,不僅是歌者藝術素質和技能技巧的比賽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的較量。
不良心理素質的表現及危害
我們常常會見到這樣的情況,有的人歌唱欲望特別強,無論在臺上或臺下都充滿了表現欲,甚至在臺上比臺下發揮得還要好。在表演藝術上像這樣的“人來風”精神,也未嘗不可;有的人卻恰恰相反,缺乏表現欲、精神過分緊張,以致平時掌握的歌唱技巧和方法不能正常發揮。以上兩種情況就是優和劣的心理素質造成的不同結果。
心理學家認為: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所造成的情緒緊張,以致原來已經形成的熟練的動作,熟記的材料不能重新回憶、再現或再做,這種難以自控的心理反常現象在聲樂表演藝術上俗稱“怯場”。一些初次登臺者,在臺下唱得不錯,一上臺就緊張得不能自制;練得滾瓜爛熟的節目,一上場就接連“冒泡”。像心跳加速、身體僵硬、兩腿打顫、氣息上浮、忘詞、跑調這些都是心理素質不良的反映。
不良心理素質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客觀環境的改變和思想壓力過重造成的。客觀環境是指表演場地,如:舞臺、考場等;思想壓力是指由觀眾、考官及演出的氣氛對歌者造成的心理上的壓迫感,使心理和生理產生一系列的不正常的反映。
不良心理素質是聲樂表演藝術中的嚴重障礙,它所造成的影響不但使歌者平時熟練的演唱技巧不能正常發揮、教師教學成果不能正常的反映,更重要的是由于演唱的失敗會使歌者本人蒙受自我破壞的委屈而難于言表,從而失去信心。因此不良的心理素質對歌者帶來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不良心理素質的克服
一旦出現不良心理素質現象,千萬不能氣餒,不能讓怯場這樣的不良心理障礙在心中留下陰影。
第一,俗話說得好“心病還須心藥治”。在意志性格上時刻提醒自己要鎮定和勇敢,有一種“豁出去”的精神,就可以戰勝害怕和恐懼。不要心存虛榮和僥幸心理,不要對自己的表演作過分的企求,那樣就會從心理上給自己造成超負荷的壓力,結果適得其反。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意志有想象不到的“威力”。培養歌者的穩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是建立良好心理素質的關鍵。多接觸與聲樂有關的事物,鍛煉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來克服不良情緒的干擾。加強藝術修養,用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想象力去理解表達作品,把思想集中在歌曲的情感、藝術處理和優良的發聲狀態上。只有“心病”解除了,才能在聲樂道路上闊步前進。
第二,習慣于在各種場合、環境演唱,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大凡優秀表演者的表演才能都是在不斷反復的舞臺實踐中鍛煉成長起來的,在實踐中不斷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消除心理障礙、實現自我調節,隨著舞臺經驗的不斷積累和表演技巧與藝術修養的不斷提高,表演者就會對自己的成功充滿信心。
第三,歌唱技能技巧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一切心理素質的訓練均須建立在良好的發聲訓練及歌唱表演較完善的基礎上。俗話說“藝高人膽大,膽大人藝高”,恰好就是治療不良心理素質的良方。
第四,假如在表演進程中出現了紕漏也不要在意,要鎮定自若地把演出堅持下去,把紕漏對演出造成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既然出現了就泰然處之,把后面的演出作為一次新的演出,不要讓這種失誤影響你整個演出的精神和情緒,不然則會使你驚慌失措造成連鎖反應。
實踐證明,歌唱者在演唱、演出、比賽中充分發揮個人的歌唱藝術魅力,并能獲得成功,是優良的技能技巧和藝術修養及心理素質的穩定性三者綜合作用的結果。總之,聲樂演唱技巧的訓練與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同樣重要,二者缺一不可。要自信,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覺,這樣就能在生理和心理上、技能技巧和藝術表演上獲得協調、統一,達到聲情并茂、唱表合一。
參考文獻:
[1]孟昭蘭著《普通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2]王福增著《聲樂教學筆記》,人民音樂出版杜,1986年。
[3]林俊卿著《歌唱發音的科學基礎》,上海音樂出版社,1996年。
[4]沈湘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年。
[5]徐行效著《聲樂心理學》,科學出版社,2003年。
[6]徐小懿著《聲樂演唱與教學》,上海音樂出版社,1996年。
篇5
關鍵詞:足球訓練 心理素質 對策
一、引言
在高校足球訓練之中,對足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在運動中起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在每一場足球比賽中,不僅僅是雙方足球隊員在技能以及體能方面的較量,更重要的是各方球員心理素質水平上的較量。因此,如何在高校足球訓練中加強對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成為足球教學中的重要教學點。本文首先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進行了簡單的概述,然后針對足球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的具體狀況,提出了一些訓練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對策,以提高足球運動員地整體作戰能力。
二、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內涵
心理素質是一種由先天以及后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綜合素質之一。總而言之,心理素質在生理素質基礎上地通過實踐中主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發展而形成。心理素質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
1.心理潛能。任何人生來都具備了一定的潛能,它是人的心理素質以及社會素質等綜合素質賴以生存的基礎條件。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后天不同的努力以及不同程度的發揮使得先天的潛力得到實現,同時,潛能也可能因為人們后天認知能力的滯后而得不到有效的發揮。
2.心理能量。心理能量也可以稱為心理能力或者心理力量。人擁有兩種力量,一種是身體能力,而另一種是精神方面的力量,也就是心理能力,而一個人的心理能力的大小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心理素質的水平。
3.心理特點。心理特點是指一個人本身所固有的一些心理上的特征。每個人的心理特點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如思維的間接性和概括性、意志的目的性和調控性、感知的直接性和具體性等,它是對人的心理素質一種比較具體表象的標志。
4.心理品質。心理品質并非人類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們通過后天的綜合訓練而形成的。一種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能體現出個人心理素質的水平,并對個體行為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5.心理行為。人的外部行為均是在人心理行為的支配作用下形成的,而心理行為的外在表現則可以對一個人的心理素質的水平進行有效的檢驗,而心理素質的其他幾個方面也一定程度上通過心理行為表現出來。
足球運動員也是一個正常的人類個體,其心理素質也是由這五個方面有機組成的,而對足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也可以從不同方面在其足球訓練過程中通過發揮其心理潛能、發展其心理能量、培養其心理特點、提高其心理品質以及訓練其心理行為等來實現足球運動員綜合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足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訓練對策
1.培養良好動機
在高校足球運動訓練中,一個足球運動員的動機培養是其心理素質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動機培養中,需要讓運動員明白關于足球運動集體榮譽感的重要性,以及集體團結的重要性,同時需要明白國家、社會以及集體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個人利益必須服從于集體利益,每一個運動員都應該在一個正確的動機意識前提下,通過個人的努力以及與集體間水乳相容的融合來完成每一次足球運動,在平時的日常訓練中對動機的培訓不能忽視,才能讓運動員在比賽中以良好的動機去參賽。
2.培養感知能力
由于足球運動時刻處于運動變化之中,每一場足球運動的具體形勢都是瞬息萬變的,對足球運動的額感知能力的培養于是就顯得尤其重要。對足球運動員的感知能力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可以通過足球技術訓練來提高其感知能力。足球運動員可以在日常的訓練中通過足球的球速、旋轉、滾動、足球的飛行方式以及方向來判斷足球比較準確的落點,從而確定好最佳的搶站點以及接球的最佳方式,并根據對方球員的具體應對方法來做好克服對方球員技術動作的準備動作。還可以在訓練過程中對有意識有目的性地強調如何在激烈的對抗中控制傳球腳法、傳球時機以及最佳傳球方位等,并安排一些近距離的傳球以及接球等反復練習提高運動團隊的整體傳球接球的感知能力。這樣通過對不同情況下足球變化戰術的多次訓練,可以讓球員的技術更加與實戰中的水平需求相似。
其次,可以在足球戰術中鍛煉運動員的感知能力。戰術行動是一系列具有因果關系的思維與動作的耦合,戰術行動的有效運行還需要運動員心理意志、注意力等心理素質的共同作用。比如,足球守門員作為防守的最后一道屏障,能夠對全場的具體形勢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觀察,基于這種優勢,守門員不僅僅可以成為防守的組織者,還可以通過分析全場的具體形勢來做相應的指揮,因此對于守門員的感知能力培養也顯得尤為重要。守門員可以根據自己的位置結合全場的形勢來迅速決定進攻點以及本方防線的漏洞等等,從而在不斷的訓練中通過心理素質的重復鍛煉提高足球運動的整體戰術水平。
3.訓練優秀的心理品質
對足球運動員心理品質的訓練,主要可以從運動員的意志品質出發。而意志品質的培養可以增強運動員的自我控制能力,意志品質的培養主要包括了自覺性、勇敢性、自制性以及主動性等的培養。首先,在足球運動訓練中可以通過增加訓練的困難來克服困難,如可以在天氣惡劣的環境下堅持訓練使得運動員的意志得到提高。其次,可以通過對訓練內容循序漸進的提高,改變運動負荷、要求的高低以及練習的難易等,使運動員的意志得到有效的提高。再次,可以通過一些瞬息化的信息要求運動員對此采取果斷的選擇,培養其果斷的心理品質,這可以結合一定的技術訓練、戰術訓練以及比賽等來進行鍛煉。
4.訓練心理調節能力
心理調節能力的培養可以有效地提高運動員對任何情境下的比賽有一定的心理支撐作用。心理調節的方法主要有:其一,是呼吸調整法,即通過呼氣時肌肉的放松和吸氣時候肌肉的緊張來交替調整心理狀態,從而使得緊張的心理情緒得到釋放。其二,是自我暗示,在足球運鍛煉中通過自我說服對自己心理施加一定的影響。其三,是通過一些放松的運動來調節心理。
參考文獻:
[1]吳佑年,吳隆興.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與心理素質訓練的思考[J].襄樊學院學報,2008,(2):81-84.
[2]翟維利.淺析跳高運動的心理素質訓練[J].理論與方法探索,2010,(1):32-33.
篇6
0 引言
在當前航空管制工作過程中,航空管制員素質會直接影響航空管制工作的效果及質量,因此,航空管制員必須要具備較高的素質。在航空管制員工作中,心理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提升航空管制員心理素質也就十分必要。所以,當前航空管制部門及相關管理人員,應當對航空管制員心理素質加強認識及重視,并且要積極選擇有效途徑及方法對其心理素質進行培養,最終使其心理素質得以有效提升,為航空工作更好開展奠定理想基礎。
1 航空管制員心理素質重要作用及意義
心理素質,所指的就是其特定情況協調、承受以及處理所發生事件的各種能力,對于各個方面能力而言,其與工作人員心理素質之間存在的十分密切的聯系。對于航空管制工作,由于其特殊性質,要求空管人員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應。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對于空管人員而言,其需要準確把握飛機實際飛行情況,對于所出現的一些突發事件,應當能夠遇事冷靜處理,不慌亂,可通過自身所掌握專業知識及實際工作經驗,對科學有效應急措施進行快速制定,將存在的危險因素及時有效的排除,從而有效降低或者避免飛機在實際飛行過程中事故風險。所以,對于空中管制人員而言,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才能夠更好開展航空管制工作,使空管系統保證能夠得以更加安全高效運行,從而保證航空職業能夠得以良好穩定發展。
2 優秀的管制員應具備的素質
2.1 事業心
由于空中交通自身的特殊性,要求交通管制人員必須要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要能夠遵守空中交通事業的具體準則,如工作主動、愛崗敬業、遵紀守規等,并且由于空中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交通管制人員要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強烈的安全觀念以及十分嚴謹的工作作風。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交通管制的工作效率和質量,保證空中交通運輸的安全性。一旦空中交通管制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出現技術方面的問題,且缺乏較強的事業心,那么在實際的交通管制工作的過程中就會失去敏銳的洞察力,不能及時的感知到可能存在的危險,并且也缺乏對這種潛在危險的觀察能力以及判斷能力,從而影響乘客的生命以及財產安全。由此可見,空中交通管制人員必須要具備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以及高超的管制技術,在實際的工作?^程中要能在第一時間嗅到危險的氣息,并運用專業的技術有效的克服障礙,保障空中交通運輸的順利進行以及廣大乘客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2.2 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態
空中交通運輸有別于其他的交通運輸產業,因此,鑒于這種工作屬性的特殊性,空中交通管制人員在執行空中交通管制任務的時候都會面臨很大的工作壓力。這就要求管制人員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心態,只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保證管制人員從容的面對工作中的一切突發狀況。
根據現代心理學的描述,人的氣質和性格具有比較強的穩定性。同時氣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的實踐活動,而個人所具備的個性不同,即性格和氣質等都不相同,這也是造成個體在心理特征方面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由于每個人的心理特征不同,因而面對相同的事情具有不同的反應,也就產生了不同的結果。因此,由于空中交通運輸的特殊性,交通管制人員必須要具備迅速的反應能力,較強的自信心,要相信自己的發現和判斷,在工作的過程中始終要保持冷靜和沉著。同時,管制人員的情緒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工作,管制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如果存在比較消極的情緒則會嚴重影響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影響其工作質量。此外,隨著我國航空事業的快速發展,空中運輸客流量的不斷增加,空中運輸的頻率不斷加快,且航班飛行的地域在不斷的擴大,空域結構日漸復雜,在這種情況下,空中交通管制人員必須要具備量良好的心態和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冷靜面對飛行中的各種突發狀況,平和的面對工作要求,做到不急不躁。由此可見,管制人員的性格特點對于航空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 航空管制員心理素質影響因素的評價
3.1 工作壓力影響因素
隨著現代社會不斷發展,航空運輸行業也得到較快發展,運輸量也在不斷增加,在航空運輸方面多元化系統逐漸得以形成,并且隨著航空任務及航空方式不斷調整,飛行人數、次數也在不但增加,這種情況的出現必然會導致空管部門工作壓力有較大程度增加,導致空管人員工作負擔較大。另外,當前人們對航班正點率也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也必然會導致空管工作難度有所增加。然而,在當前空管工作量不斷增加的基礎上,空管人員數量并未表現出明顯增加趨勢,空管人員數量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導致空管人員力量嚴重缺乏,這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空管工作人員壓力,而這種工作壓力的增加必然會對空管人員心理素質造成較大影響。
3.2 空管人員工作情緒因素
對于空管工作人員而言,其保證具備良好工作情緒的基礎上,才能夠使工作效率得以提升,使航空安全得到更好保證。然而,對于新上崗空管人員而言,其均不具備一定工作經驗,對于所發生一些特殊情況,往往會表現出緊張心理,甚至有不良情緒出現,而這些均會導致空管人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情緒比較低落。另外,在空管工作過程中所出現的操作失當與判斷失誤等,均會導致空管人員存在較大心理陰影,在實際工作也就會有較大心理壓力出現,這對空管人員自信心將會造成打擊,最終影響其心理素質,很難保證較好開展空管工作。
3.3 過度疲勞因素
在空管工作開展過程中,若空管人員過度疲勞,必然也會對空管工作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導致其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降低,就當前空管工作實際情況而言,導致空管人員產生過度疲勞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環境與排班制度,在實際工作中缺乏良好的工作環境,必然會導致空管人員出現心理疲倦情況。另外,當前空管工作通常實行輪班制度,對于這種工作制度而言,雖然能夠在較短時間內不會對空管人員產生較大影響,然而隨著時間的不斷增長,會導致工作人員出現作息不規律情況,使其在工作過程中會感覺比較疲勞,并且還會導致其出現厭倦心理,這些均會對空管人員心理素質造成不良影響,最終也就會影響空管工作效率及質量。
4 航空管制員心理素質培養的優化策略
4.1 積極提升空管工作人員能力
對于航空管制工作而言,其專業性比較強,因而對空管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具有較高要求。對于空管工作人員,為能夠符合相關要求標準,達到合格水平,要求其具備較強的技能及豐富的工作經驗,在具備這些條件的基礎上,才能夠保證在實際飛行過程中出現沖突及不良事件時,能夠合理化解及處理。因此,作為空管人員應當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技能水平,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對于所取得的經驗教訓應當認真進行研究總結,并且應當不斷強化模擬訓練,使自身能夠逐漸具備豐富經驗,同時應當積極提升自身心理素質,強化自身信心,以保證更好完成空管工作。另外,空管部門及單位也應當在專業技能方面對其加強培訓,從而使其能夠更好掌握空管技能及水平,在此基礎上才能夠保證其在工作過程中具有良好心理素質,更好處理各種突發事件。
4.2 強化空管人員責任感
在空管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空管人員價值需求、態度以及目的與責任心等方面,均會對其安全性及工作效率產生直接影響,因此,空管工作人員要從思想上認識到空管安全的重要性,使其能夠在實際工作中真正落實安全工作。另外,空管工作人員還要真正意識到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嚴重后果,以保?C其能夠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保持較強責任心,使其能夠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始終保持具備較強思想動力及精神動力,以便使由于疏忽而導致失誤得以較大程度減少,在此基礎上可使空管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并且使其能夠具備良好保障。
4.3 強化空管人員注意力
在空管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對于空管人員注意力要求比較嚴格,對于每個空管工作人員而言,其自身各個方面因素均會對工作開展產生較大影響,并且不同空管人員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空管人員應當對自身職責加強認識,對于空管工作重要性要能夠充分認識,培養自己熱衷于工作的職業品質,保證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保持較強注意力,將所規定空管任務較好完成。此外,空管人員應當對自身心態較好調整,使空管工作中應始終保持鎮定心態,對于空管工作壓力要能夠承受,從而逐漸培養自身心理素質,更好的開展空管工作。
4.4 構建良好人文環境
在空管工作開展過程中,應當構建良好人文環境。首先,空管部門應當積極營造寬松工作環境,使空管人員心理壓力能夠得以有效緩解;其次,在空管人員工作負荷及心理壓力較大情況下,應當與其加強情感交流,使其心理問題能夠得以較好解決;此外,應當不斷開展豐富的空管工作人員業余生活,使空管人員情感及心理均能夠保持健康及穩定,在工作過程中的疲勞感得以有效減輕,使其能夠在空管工作中投入更大熱情,更好開展空管工作。
篇7
關鍵詞:語文教學; 心理健康; 教育策略;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展階段, 心理水平逐漸由不成熟狀態向成熟狀態轉變, 因缺乏生活經驗, 在面對復雜問題時, 缺乏全面的辨別能力, 導致心理矛盾的產生。如果不及時引導與教育, 容易導致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語文課程作為義務教育的基礎課程, 在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 語文教師往往過分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傳授, 而忽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受到限制。因此, 探討語文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中學生的成長階段, 家長更關注孩子的飲食、身體、學業等方面, 忽略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導。在學校教育中, 因受傳統教育觀念與應試教育思想影響, 教師過分注重學生學習成績, 忽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當前,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 為保障中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使其養成良好的品德與人格, 必須足夠重視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一) 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視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 教學活動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 而應適當拓展教學空間, 增加課外教育。但是就當前教學現狀來看, 許多教師往往不注重對語文課程教學的延伸, 將教學活動局限在課堂上, 且教育實踐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及思想教育工作均未有足夠的重視, 導致無法落實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不能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不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2]。
(二) 復雜的社會環境對心理健康教育帶來挑戰
當前, 社會環境復雜, 學生容易受到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 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而且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一定阻礙。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 信息傳遞速度日益加快, 在給語文教學帶來方便的同時, 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例如, 媒體在報道社會暴力事件時, 偏離正確視角, 為學生帶來了錯誤的引導, 再加上學生辨別是非能力差, 容易受到社會暴力事件的不良影響, 使其對社會感到恐懼, 或失去信任感, 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發展。
(三) 教學評價體系欠完善
在教學實踐工作中, 科學規范的評價體系能夠促進教學實效的提升, 還能為教育工作創造新鮮活力。但就當前語文教學實踐而言, 教學評價過于單一、陳舊, 考核機制欠完善, 過分注重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考查與評價, 并未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評價納入整體考核體系中, 不僅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 還易導致教師忽略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無法及時掌握對學生的心理動態, 更做不到依據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久而久之, 學生的心理狀態會向著不良方向發展[3]。
三、語文教學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一) 創設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在語文教學中, 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體系中來, 以此實現傳統教育模式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在語文課堂教學上, 應首先為學生營造良好和諧的心理氛圍, 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與互動, 變單一的知識傳授為全面的心理教育, 使學生的心理狀態在課堂上得以放松, 并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另外, 教師應以真摯、誠懇的情感引導學生, 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課文教學中去, 以此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熏陶與感染[4]。
(二) 融入傳統文化, 加強人文精神培養
1. 強化傳統文化融合。
在語文課程內容中, 包含了大量優秀的傳統文化, 這些傳統文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產生著積極影響。因此, 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 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 使學生受到良好傳統文化的熏陶, 并自覺改正心理問題。
2. 注重人文精神培養。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目的在于對學生的思想形成正確引導, 使學生以健康狀態投入學習中, 避免心理問題的產生。在此過程中, 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 對其核心價值觀與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著積極的影響[5]。
(三) 豐富教學評價指標, 完善評價體系
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語文教學實踐中, 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與義務。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應轉變教學評價觀念, 將學生的心理狀態評價納入到教學評價體系中, 并不斷豐富評價指標, 將學生交際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誠信水平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納入教學評價指標, 完善評價體系, 將學生的心理狀態與綜合考評進行結合, 以此使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全面掌握, 及時發現問題, 并促進學生心理問題的積極解決。
總之, 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語文教學實踐中是學校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作為語文教師, 必須轉變教育理念, 在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 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態予以重視, 在教學實踐中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 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并將心理健康評價納入語文教學評價體系中, 在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的同時, 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美珍.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文學教育 (下) , 2012 (4) :68.
[2]明銳.語文教學需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文學教育 (下) , 2013 (5) :100.
[3]韓桂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 (B) , 2013 (10) :38.
[4]寧啟揚.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學科教學中的滲透[J].北方文學 (下半月) , 2011 (10) :88.
篇8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實踐活動;探討
一.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市場經濟通過激烈的競爭推動社會各方面的飛速發展,同時帶來高速度、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人們的精神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高職院校學生學生也不例外。他們在適應新學習、新環境、新的人際關系,以及適應教育收費制度、人事體制改革、求職就業壓力等方面,都容易產生心理適應問題,處理不好可能帶來消極、焦慮、恐懼等情緒問題進而影響到學習、生活各方面。所以。在高職院校開展心理素質教育也是現實的迫切要求。
二.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原則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原則是指心理素質教育過程中必須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它是高職生心理素質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教育性原則。根據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高職生心理素質教育要從理論建設、制度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著手,以保證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經常持久地堅持下去。高職生心理素質教育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后一項新的教育工作,因此,我們必須重在建設,立足教育,適應社會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二)客觀性原則。任何事物的存在與發展都具有客觀性,我們要用的唯物觀對待學生,認識學生,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分析和解決他們存在的心里問題。
(三)主體性原則。注意學生主體意識的調節作用,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盡量發揮其特長,培養個性。如有的學生堅持公道,是非觀強,可擔任管理型的干部,有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強,可擔任業務性的干部,使干部的能力互為補充;教育是雙邊活動,“教”居于主導地位,而“學”居于主體地位,只有通過學生主體意識的轉化,才能達到目的。
(四)規律性原則。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有一定內在的規律性,人的心里活動是有規律性的,在對學生教育時要盡可能遵循學生的心里活動規律性。
(五)發展的整體性原則。高職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在于促進全體學生健康發展,所以,在確定高職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內容時,始終應面向全體,注重發展。
三.高職學生心里素質教育的訓練方法
心理素質教育作為高職院校教育體系的一部分不能脫離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我們應當把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的具體教學活動中去,使其能夠互相促進,互相影響,形成一個良好的教育體系。
(一)知識傳授法。全面系統地向高職生傳授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保健技能。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專題講座、專家報告、觀看影像資料、閱讀學習材料等多種形式。增強學生的感覺、記憶、思維等的訓練,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通過感覺方面訓練,提高敏銳的觀察力;通過記憶方面的訓練,發展良好的記憶力;通過思維方面的訓練,培養邏輯思維與創造思維能力。高職生心理素質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可以將課堂講解、問題情景設置、心理劇表演、案例分析討論、心理測試、自評自述、心理行為訓練等有機地融于課堂教學之中,使高職生在較為輕松愉鼓勵學生富于幻想,把理想與現實結合起來,使學生智力得到良好的開發,能在豐富多彩、變幻莫測的世界中很好地了解和把握自己。
(二)學科滲透法 。將心理素質教育有機滲透于學科教學過程。
(三)競爭、實踐的方法。要積極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接觸社會,參與社會實踐。現代社會發展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要通過校園學術活動及各種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心里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拓展,對學生進行以實踐教學為主,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主,使學生真正做到了解社會,接觸實際,開闊視野,啟迪心智。提高心理素質,鍛煉意志體魄,從而在各種環境中能保持良好的心態。
總之,心理素質教育是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一項系統而見效慢的工作。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引導他們正確面對自己、面對社會、面對現實,及時培養和調節好心態,以積極的態度把握好人生,既是現代教育工作的目的,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形勢從多方面、多途徑入手,不斷探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的勞動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馮正直,王滔,吳明.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7.
[2] 張建平.加強高職生心理健康的途徑與方法.中國職業技術教育[J],2005,3
[3] 陸洪.高職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及其對策[J].職業技術育,2007,8.
[4] 王湛 劉利民 河南省社科聯課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006
篇9
關鍵詞:聲樂表演;不良心理素質;成因;矯正方法
聲樂是一種廣受歡迎的表演形式,不僅可以愉悅聽者的心情,同時也可以熏染聽者的情感。但是,如果聲樂表演者不能調整不良心理狀態,則將嚴重影響聲樂表演的效果,也就不能達到以上作用。因此,在聲樂表演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注重對學生聲樂表演技能的訓練之外,還需要加強對學生不良心理素質的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有效的矯正方法,促使學生能夠自信地進行聲樂表演,以提高聲樂表演的效果。
一、聲樂表演中不良心理素質的成因
在聲樂表演中,不良的心理素質主要表現為:(1)高音表現不好:聲樂表演技能中,高音是一項較難掌握的技能。一些學生過度看中高音技能,在自身基礎條件不成熟的前提下進行高音訓練,造成高音技巧遲遲掌握不好的問題出現,影響聲樂表演的效果,也影響學生學習聲樂表演的信心,出現高音表現不好的現象;(2)現場表演“恐懼感”:一些學生自身心理素質較弱,他們對臨場表演往往存在著莫名的“恐懼感”, 對自身表演技能不自信,導致其不能發揮正常的聲樂表演水平,進一步影響學生的心理素質;(3)盲目追求表演技巧:聲樂表演的技巧是每個學生都應該掌握的,但是有些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對表演技巧的追求帶有嚴重的盲目性,將注意力過多地放在技巧的表現上,從而造成情緒緊張,影響發揮。
聲樂表演中,不良心理素質的成因:(1)技能不夠: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聲樂表演技能,才能夠較好地提高聲樂表演效果。但是一些學生本身對聲樂表演技能掌握不夠,或者難以突破自身的技能極限,出現臨場不安、緊張等情緒,導致聲樂表演達不到理想效果;(2)信心不足:導致信心不足的因素有很多,如,之前有過表演失敗的例子,使學生產生害怕再次失敗的心理;從未登臺表演,對舞臺存在過高的重視,使自身的心理包袱過重,影響聲樂表演信心的建立,等。學生在聲樂表演中,信心不足既是不良心理素質的表現也是成因,因此,必須克服這點,才能提高聲樂表演效果;(3)期望值過高:除了自卑、自信心低等負面心理素質之外,對自身的期望值過高,也將影響學生的正常發揮。通常,這樣的學生會不斷給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技能,在達不到要求時產生極大的壓力,使其在聲樂表演中頻繁出錯,從而影響表演效果。
二、矯正聲樂表演中不良心理素質的方法
良好的心理素質在聲樂表演中起到情感激發、調動導向、持久堅持、排他暗示等作用,因此,在聲樂表演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對不良心理素質的矯正,以充分發揮良好心理素質在提高聲樂表演效果的重要作用。
第一,引導學生自我心理調控。學生不良心理素質的矯正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同時也需要學生自身提高認識,有意識地進行自我的心理調控,這樣才能提高心理素質培養的效率。如,正視失敗,告訴自己“失敗并不可怕,我還可以再次重來”;心理暗示,對自己說“你一定行”、“沒問題”、“一點都不難”等,以調節自身的情緒,提高信心。
第二,增加表演實踐經驗。很多學生在平時訓練中表現很好,在實際登臺時卻出現“舞臺恐懼”、“怯場”等問題,這與學生現場實踐經驗不足有直接關系。因此,在平時訓練中,教師可以模擬現場,對學生的表演技能、心理表現等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從而促使學生在強化表演技能訓練的基礎上,不斷增加現場實踐經驗,使其能夠更好地應付突發狀況,保證良好的心態。
第三,加強意志品質訓練。意志品質也是心理素質的一個組成部分,良好的意志品質可以提高學生的韌性,促使學生堅持決定、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積極向上。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強化訓練的手段以提高學生的意志品質,使學生在主觀上認識到自我心理調節的重要性,并能夠主動調整心態,保證自己處于最佳心理狀態。
第四,強化個人心理素質訓練。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不良心理素質表現,因此,教師需要針對不同情況,因材施教,強化個人的心理素質訓練。如,對于容易怯場的學生可以采用增加臨場經驗的方法,促使學生客服膽怯心理;對于自信心不足的學生可以采用多加鼓勵的方法,提高其信心;對于期望值過高的學生則可以采用觀念引導的方法,使其能夠集中意念表演,以保證心理素質的提高。
結語:
綜上所述,在聲樂表演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聲樂表演技能進行訓練,同時還需要提高對心理素質培養的重視,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最大化地發揮聲樂表演技能,提高聲樂表演效果。現階段,我國聲樂表演教學中多是以技能教學為主,心理素質培養依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間,這需要所有的聲樂表演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積極分析不良心理素質的成因,并提出科學有效的矯正方法,以促進我國聲樂表演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曲永新. 學生在聲樂演唱及考試中的心理恐懼原因分析及其解決方法[J]. 濟南職業學院學報, 2006,(01) .
[2] 張賀香. 淺論聲樂表演中緊張心理的產生與克服[D]. 南京藝術學院, 2008 .
篇10
1、首先,我們要提高運動員對心理訓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是實施心理訓練的前提。各隊都有輝煌的歷史和難忘的教訓,這是我們對運動員進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的教材,這樣的素材可激發隊員熱愛集體、維護榮譽、不忘恥辱、勇于拼搏、積極進取的精神。
2、多給運動員一些激勵和鼓勵,哪怕運動員的技術、動作還未盡人意,只要教練員多一些激勵和鼓勵都會給運動員一種自信,對培養他們的興趣等心理品質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更能促進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藝高人大膽,膽大藝更高”,其中包含著技術與心理之間相互促進的辨證關系。
3、每次訓練課安排內容要豐富,方法要靈活多樣,對每一項練習都要有明確的要求,使運動員的訓練目的明確。讓運動員在練習過程中養成分析自己動作的習慣,教練員對出現的情況進行鼓勵或糾正。這樣可提高隊員的良好的分析能力和正確的感知能力。
4、進行大運動量訓練時,教練員應明確訓練任務和指出可能會出現的困難和問題,使隊員在思想、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充分準備。
5、心理訓練的目的是盡量避免運動員緊張焦慮情緒的出現,保證運動員能夠順利完成既定的技戰術,取得比賽的勝利。但是對于青少年運動員,他們很難適應場上瞬息萬變的情況,各種困難都可能影響隊員的情緒。所以,賽前動員切忌過分,任務、目標要定得切實可行,不能讓隊員背著包袱上場。
- 上一篇:服務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 下一篇:廉租房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