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與思想教育的區(qū)別范文

時間:2023-11-07 17:51: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理咨詢與思想教育的區(qū)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心理咨詢與思想教育的區(qū)別

篇1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咨詢 認知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220-02

學生由高中階段進入高校后,自理自立能力更顯重要,有些學生剛剛離開父母的一手包辦式生活,自己面對、處理事情的能力薄弱,同時,在學習方式、接受知識的方式、將來的就業(yè)方面都存在著壓力,多方面壓力得不到有效釋放或緩解,久而久之勢必會對健康的心理造成影響,產生某些自己解決不了的心理問題,有些高校注意到學生的這些問題后,開始予以重視,積極組建一些心理咨詢機構,聘請心理問題方面的教師或專家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由學生反映的不同問題起步、發(fā)展并延續(xù)下去。

一、認知階段

1.學生對心理咨詢機構的認識

一般而言,學生因某些問題而產生了心理問題后,第一個選擇的傾訴對象是自己的好友或者閨密,其次才是父母家人、同學、異性戀人等,而選擇心理咨詢機構作為傾訴排解渠道的僅占極少數(shù),雖然很多學校都設有專門的心理咨詢中心,并有專業(yè)人員給與解答和幫助,但是形同虛設一般,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甚微。

二、認知分析

1.學生對心理咨詢機構的認識不夠全面

很多學生出現(xiàn)問題而不選擇心理咨詢機構幫忙解決,存在以下因素的制約:首先主要是因為學生對學校的心理咨詢機構不了解,不知它為何而設,設立的初衷和目的又為何;其次,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認識只是停留在表象,他們覺得去做咨詢、接受咨詢后的幫助會被列為心里不健康,會被其他同學嘲笑,因而懼怕尋求幫助;再次,有些學生對心理咨詢機構發(fā)揮的作用和帶來的效果有所疑慮。

三、注意事項

1.積極宣傳,端正心態(tài)

心理咨詢工作不是短期內立竿見影就有效果的一項工作,它需要長期、有效的堅持。對學生在心理咨詢認知上存在的問題要引起重視,針對不同問題,采取不同策略,使學生了解熟悉心理咨詢的真正含義,學校可以適當開展一些宣傳、教育工作,來改變學生回避的心理狀態(tài),對學生存在的一些心里反應及時做出回饋和響應,對學生認知上的誤區(qū)加以糾正,在學校有效的宣傳和引導下,使心理咨詢工作真正走入需要它的人們心中。

2.對心理問題準確定位

心理咨詢工作人員對于前來咨詢的問題要能夠準確進行分辨,是隸屬于發(fā)展性的而不是障礙性的,發(fā)展性心理咨詢工作才是心理咨詢機構工作的主要目標,對于不同咨詢者所反饋的不同問題,要用不同的方式來引導解決。

3.正確對待效果

任何一個機構的設立都不是萬能的,同樣,對于心理咨詢機構來說也是如此,并非所有的心理問題在心理咨詢機構都能夠得以解決,或者是進行了簡單的幾次咨詢后,就能立刻見到效果,存在的問題馬上得以解決,心理咨詢與醫(yī)院的心理疾病治療不同。

4.心理咨詢與思想教育區(qū)別

在一些人的認識里,把心理咨詢與思想教育混為一談,認為心理咨詢就是在做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很多人都能勝任,甚至沒有必要要到心理咨詢機構去進行咨詢疏導,思想教育與心理咨詢在德育方面的目標是類似的,但因其各自側重的內容、表現(xiàn)的形式、分析的角度等有所區(qū)別。思想教育工作是針對在品德方面或認識方面有問題的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溝通和教育,對一些典型的個人或事跡作為榜樣,強調帶來的積極影響,明確要求學生按部就班進行。而心理咨詢工作主要是針對在心理上有問題、有障礙的學生,首先是作為咨詢者傾訴的對象,感受接納傾訴者的情緒表達,對學生傾訴的內容進行分析,并給與適當關注和注意,讓學生關注自己發(fā)掘自己的優(yōu)勢,在成長中進步,培養(yǎng)尊重學生的人格魅力,并對每個人咨詢的內容嚴格進行保密。

四、發(fā)展策略

1.建立健康檔案

針對每個到心理咨詢機構進行咨詢的學生,對其所反映的問題,呈現(xiàn)的心理狀態(tài)做一詳細的記錄,并分類歸檔,對不同前來咨詢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心理暗示疏導,使學生逐步走出自己的心理誤區(qū),培養(yǎng)學生應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也使心理咨詢機構能夠適時調查或跟蹤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當下學生所呈現(xiàn)的問題,以便于及時給與指導和幫住。

2.提升專業(yè)素質

既然是為了解決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障礙,而設立了心理咨詢機構,那目標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只有咨詢工作人員在專業(yè)素質、道德素質、職業(yè)素質都加強過硬的條件下,才能更好的提供服務。而心理咨詢機構的設立也要遵循一定的行業(yè)標準來建立,咨詢機構環(huán)境的設置要盡可能給人以溫暖、舒服、放松的感覺,在相對輕松溫馨的環(huán)境中,咨詢后所獲得的效果會更理想。

五、結束語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競爭越來越烈,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很多實際的問題,人才的競爭、就業(yè)的壓力、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情感因素等多重問題接踵而至,人們在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也要求精神層面的富有,壓力和矛盾中使學生陷入心理困境,心理問題的不到解決,將對自己心里、身體健康產生影響,學校應該采取相應措施使學生得到排解。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心理咨詢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應用

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代的大學生雖然生活條件優(yōu)越,但他們要面對各類考級考證、人際關系、戀愛情感、就業(yè)等各方面的巨大壓力。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脫離受教育者的實際需要,單純的理論灌輸和空洞的說教很難引起當代大學生的興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要與時俱進,積極應用心理咨詢的技巧才能更好地適應復雜多變的形式,提高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1 心理咨詢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詢,都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兩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心理咨詢是一種綜合過程,是心理咨詢師運用心理咨詢的基本知識與技術,在與來訪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際關系的基礎上,幫助來訪者解決認知、情緒情感、行為等方面問題的過程,它側重于功能干預,強調人際之間的平等關系,尊重個人的利益和選擇。思想政治教育是將一定的政治立場、倫理道德觀念、歷史事件、人物事跡、法律常識等通過一定的方式傳授給大學生,使他們理解并接受這些內容,形成相應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它側重于內容干預,規(guī)范性和紀律約束性要更強一些。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聯(lián)系具體體現(xiàn)在:首先,兩者工作的對象都是大學生,目標也是一致的,為了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其次,兩者都是需要雙方參與的活動,以語言溝通為主,工作方法具有共通性。最后,兩者互為基礎和前提。心理咨詢的過程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使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政治思想教育是將政策法規(guī)作為教育內容,向大學生灌輸黨政思想,使其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形成與社會發(fā)展需求相適應的思想政治理念,并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范,不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因此,將心理咨詢的理念和技術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 心理咨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

2.1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得到了豐富和完善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側重于使大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較高層次上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多關注學生的政治立場、價值取向及社會道德規(guī)范等方面的問題,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對其有益的補充和完善,極大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應用心理咨詢技術可以促進大學生人格完善、健康成長,讓他們能夠更客觀的認識自己,懂得如何應對挫折、調整情緒、與人交往等。

2.2 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中發(fā)16號文件提出,要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不斷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的全面發(fā)展,不僅需要關注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心理健康素質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教育有待深入和提高。相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是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只有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想動態(tài),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將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技能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可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各項素質,促進大學生人格完善、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2.3 極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只有符合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狀況才能更好的被其理解和接受。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技巧就是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活動規(guī)律發(fā)展起來的,可以更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學生,達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學生受教育時的心理狀態(tài)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他們只有徹底解決了基本的心理問題和障礙之后,才能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單純的制度約束、空洞的說教、強制性教育等手段已經不適合當代大學生的需要,且很容易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無法達到教育的目的。尊重大學生的自身心理特點,應用心理咨詢的技巧理解和幫助學生,才更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也會大大提高。

3 心理咨詢技術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用的途徑

3.1 應用心理咨詢技巧提高日常工作的效果 ①通過釋義、鼓勵等積極傾聽技巧,耐心、關注的傾聽,理解其內心感受。當學生感覺到被理解、被傾聽時,會打開心扉,并愿意做出積極地嘗試。②當談話過程中語言和非語言信息會出現(xiàn)不一致的情況,可通過觀察學生的目光接觸、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聲音性質、衣著步態(tài)等非語言信息了解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③在與學生溝通交談時,利用開放式提問技巧收集學生的相關資料,使用封閉式提問澄清事實,縮小討論范圍,根據(jù)需要在實踐中通過不同的提問方式引導談話方向,獲取相關信息。④適當使用面質或嘗試性面質指出學生身上存在的矛盾與不一致,促進學生的自我探索,最終實現(xiàn)統(tǒng)一。⑤使用有效的信息提供策略和信息指導策略向學生傳遞信息,施加影響。

3.2 應用心理咨詢技能與學生建立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心理咨詢中咨詢師通過與來訪者的互動,與來訪者建立互相信任的人際關系,被認可、被接納、被包容的人際氛圍,對來訪者就具有助人的作用。這一點非常值得借鑒,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與大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待學生做到尊重、熱情、真誠,設身處地的理解和接納學生。羅杰斯認為,人都有“自我成長”的自然內驅力,咨詢師為來訪者營造出積極成長和改變的氛圍,就能提高溝通效率。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在工作中做到對學生積極關注,去尋找學生身上的正性、光明面,這樣學生的逆反心理自然就減少了,他們更愿意接近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心理成長和人格完善都有更大的作用。

3.3 借助心理咨詢中團體輔導的形式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課堂 團體輔導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可以讓大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來,他們可以在團體中分享經驗和感受,通過親身體驗更好的認識自己、做出積極的嘗試,產生行為的改變,在互動中不斷成長。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嘗試在班集體中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團體輔導,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參與實踐,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團體輔導的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適應環(huán)境、嘗試改變,不斷成長,并且能夠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有助于培養(yǎng)優(yōu)良的班風和學風,對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是一個有益的補充。

3.4 加強心理咨詢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心理咨詢技能 心理咨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應該加強對心理咨詢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通過培訓可以對基礎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心理測量學、咨詢心理學等內容有更多的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還需要繼續(xù)加強心理咨詢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并且在實踐中摸索適合學生特點的咨詢技能和方法。大學生年齡較輕、智力和文化層次較高,領悟能力較強,比較適合理性情緒療法這類認知取向的方法;人本主義強調人的主體地位,對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啟發(fā);精神分析理論強調童年經驗對個人成長的巨大影響,通過對人格結構和意識結構的分析,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和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選用適合的方法,通過實踐不斷提高心理咨詢技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引導,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遵循大學生思想認識發(fā)展和心理健康發(fā)展的規(guī)律,因勢利導,將心理咨詢技能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才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他們的內在積極性,這樣的教育引導學生才能聽得進,記得牢,并將思想付諸行動,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兩者相結合,既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又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隋璐璐.心理咨詢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0(04):126-128.

[2]張曉潔.心理咨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滄桑,2010(06):185-186.

[3]李慧卿,張良.心理咨詢技巧在學生工作中的運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24):91-92.

篇3

關鍵詞:心理咨詢;認知;影響力

DOI:10.15938/ki.iper.2016.03.029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6)03-0130-04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心理壓力和工作壓力逐漸加大,導致心理問題突發(fā),心理咨詢的重要性也逐步突顯。在高校,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有些學生面對學業(yè)、交友、擇業(yè)、戀愛等問題,常常不知所措、焦慮,從而引發(fā)心理問題。按照教育部有關文件的要求,更好的為在校生開展心理咨詢工作,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全國各高校相繼建立了心理咨詢機構服務于學生,但從實際看,主動尋求心理咨詢的大學生不多,[1]很多學生都是接到心理咨詢機構的“邀請函”后被動前來咨詢。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大學生對學校心理咨詢的認知、態(tài)度、求助意愿、咨詢行為,分析影響因素,制定提升心理咨詢在大學生群體中影響力的策略,從而改進高校心理咨詢工作,使高校心理咨詢工作落到實處,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一、大學生對高校心理咨詢認知度的現(xiàn)狀調查

本研究自行設計《大學生對高校心理咨詢認知、態(tài)度及行為調查》問卷,由封閉式問題、半開放性問題構成,共28題。內容涉及學生對學校心理咨詢機構的了解、對心理咨詢的理解、對心理咨詢機構求助的意愿和行為、不尋求心理咨詢的原因等。在哈爾濱理工大學全校范圍內進行取樣調查,共發(fā)放問卷615份,回收有效問卷601份,調查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如表1所示。

學生對學校心理咨詢機構的了解程度如下。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學生對心理咨詢功能的理解:43.67%的學生能正確認識到心理咨詢可以助人自助,更好地認識自我。25.68%的學生認為心理咨詢就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還有30.65%的學生認為心理咨詢就是聊天、做思想工作、幫助有心理疾病的人。

學生求助心理咨詢的行為狀況:僅有12.36%的學生當有心理困擾時會尋求學校心理咨詢的幫助,而有38.55%的學生會選擇向朋友、同學傾訴和求助;23.43%的學生會網上求助,尋找解決途徑;剩下25.66%的學生會選擇自己承擔和求助父母。

學生不求助心理咨詢的原因:45.66%的學生認為遇到的問題不用咨詢,自己可以處理;20.64%的學生認為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采取咨詢;17.87%的學生不知道去哪里咨詢;10.56%的學生怕去咨詢讓同學知道后笑話;還有一些其他原因的占5.27%。

以上表明,大學生對學校的咨詢機構了解程度不高,能夠清楚學校心理咨詢地點、網站、咨詢方式和咨詢內容的同學均不超過20%。雖然學生對心理咨詢有一定的理解,均認為心理咨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同學,但是真正遇到心理困擾時,僅有12.36%的同學選擇學校心理咨詢作為尋求幫助的手段,求助心理咨詢的意愿不是很強烈,主動咨詢的意識不夠。接近一半的大學生過于相信自己能力,認為遇到心理問題通過自己調節(jié)可以解決,另外部分大學生由于對心理咨詢的不了解、恐懼、怕被笑話,造成學生不愿意去進行心理咨詢的現(xiàn)象。

二、影響大學生對心理咨詢認知的多維度因素分析

1.影響大學生對心理咨詢認知的社會因素

(1)社會對心理問題關注度不高 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重視生理問題,輕視心理問題的現(xiàn)象。多數(shù)人如果出現(xiàn)身體不適都會主動尋求治療方法,如吃藥、打針等。而當出現(xiàn)焦慮、抑郁、迷茫等心理問題時,總是想當然的認為是由于壓力大或者休息不好造成的,順著時間的流逝自然會好,沒有認識到,這些問題不及時解決,有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心理問題,如焦慮癥、抑郁癥、多疑癥等。

(2)社會對心理問題宣傳有待加強 社會針對心理問題的宣傳不充分,甚至部分宣傳不嚴謹。造成人們無法正確區(qū)分心理問題、神經癥和精神病的區(qū)別,或者認為只有患有精神病的人才需要咨詢治療,造成部分患有心理問題的人們礙于面子不去尋求心理咨詢,產生更大的心理壓力,加重心理問題的發(fā)展。

(3)社會上心理咨詢機構數(shù)量略少 早期心理咨詢在我國主要在大型綜合醫(yī)院的精神科和精神病醫(yī)院進行,主要針對人群為神經癥患者,[2]而面向社會大眾解決心理問題的心理咨詢機構和心理咨詢師較少。多數(shù)人發(fā)現(xiàn)自己有心理問題時,不知道去哪里尋求幫助和得到治療。

2.影響大學生對心理咨詢認知的學校因素

(1)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需加強 首先表現(xiàn)在一些學校的教育體制中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只是把它作為日常的思想教育課,既沒有學分,也沒有規(guī)范的教學制度。再者投入的資金和人力不夠,實質落實心理教育不到位。

(2)學校對心理咨詢的宣傳力度相對薄弱 目前多數(shù)學校僅在入學教育時組織關于心理咨詢的講座、選拔心理委員、進行心理測試,后期宣傳和活動組織的少,參與的老師和學生少,覆蓋面小,影響力小,沒有形成宣傳合力,導致很多學生不了解心理咨詢,對心理咨詢有一定的誤解,甚至對學校的心理咨詢沒有任何概念。[3]

(3)學校對心理咨詢師的培養(yǎng)有待加強 很多高校為了達到一定的心理咨詢師的生均比例,采用專兼聘的原則,[4]心理咨詢機構的人員由少數(shù)的專業(yè)心理教師、部分從事思想政治教學的教師和熱心于這項工作的輔導員組成。學校缺乏對咨詢人員上崗后的正規(guī)培訓和督導,導致咨詢師本身能力、技巧和素養(yǎng)的不足,咨詢理論和技術欠缺,造成隊伍不夠專業(yè)化、職業(yè)化,要想保證有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學校需加強對心理咨詢師的培養(yǎng)。

3.影響大學生對心理咨詢認知的自身因素

(1)學生對自我認知不足 有些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比較相信自己,認為“問題不大可以挺過去”,不愿向別人表達自己的無助,咨詢意識不夠,沒有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有些學生不承認自己有問題,不接受這個現(xiàn)實,對心理問題缺乏重視,沒有將身體和心理結合到一起。[5]

(2)學生對心理咨詢認知不夠正確和深入 很多學生把心理咨詢首先定位在幫助心理不健康者,對心理咨詢的發(fā)展性認識不足,而實際上很多的大學生由于學習環(huán)境、學習方式、學習目標的變化,更加需要發(fā)展性心理咨詢,發(fā)展性咨詢其目的是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認知,挖掘自身潛能,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促進個性發(fā)展,完善人格,從而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認知直接影響著他們對心理咨詢的態(tài)度和尋求心理咨詢幫助的行為。由于學生對心理咨詢功能認識不全面,內容有誤解,導致有心理問題時沒有進行及時求助。[6]提升心理咨詢在高校的影響力,使學生對心理咨詢有正確的認知,是做好學校心理咨詢工作的關鍵所在。

三、提升心理咨詢在大學生中影響力的策略

1.構建“全方位多途徑”的心理咨詢宣傳體系

當前加強心理咨詢的宣傳力度,構建“全方位多途徑”的宣傳體系,提升心理咨詢在高校的影響力,深化學生對心理咨詢的理解與認識,改變學生對心理咨詢的態(tài)度,使學生由被動求助變?yōu)橹鲃忧笾且豁検志o迫的事情。學生將來要面對的困難和挑戰(zhàn)還很多,只有具備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才能在崗位上在事業(yè)中勇往直前。[7]

(1)強化對新生的宣傳教育 從調研結果看,大一新生對心理咨詢的認同度最高,最容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從新生開始普及宣傳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加強新生的宣傳教育工作可以從入學教育、學生手冊、廣播媒體、網絡、手機、條幅、宣傳欄等處著手。

(2)發(fā)揮輔導員的思想教育宣傳作用 輔導員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充分發(fā)揮輔導員的思想教育宣傳作用,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機地融入到常規(guī)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 使學生了解學校心理咨詢機構,改變原有認知,正確認識到心理咨詢的預防性和發(fā)展,從而使學生從心里接受心理咨詢,遇到問題時能主動求助心理咨詢。

(3)加強學生活動的宣傳作用 學校每年可以定期開展心理咨詢宣傳活動月,在食堂、操場、教學樓門口等地設立心理咨詢場外宣傳,如開展大型公益咨詢5.25(我愛我)活動日等,主動建立咨詢模式,使學生對心理咨詢不再陌生,不再回避。

(4)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宣傳主體作用 首先學校應把心理健康課作為心理咨詢宣傳的主戰(zhàn)場,介紹學校心理咨詢機構的相關情況,心理咨詢的意義、功能和內容,其次在課程中應深入講解發(fā)展心理學,使學生了解發(fā)展性咨詢的相關內容、功能和意義。

(5)發(fā)揮學生干部的宣傳窗口作用 各級各類學生干部具有數(shù)量多、與同學接觸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的特點,因此學生干部言行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做好學生干部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相關知識的培訓,發(fā)揮好學生干部的宣傳窗口作用,通過主題班會、團會、各種宣傳欄、雜志、網絡等可能的途徑,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使學生了解學校心理咨詢至關重要。

(6)加強家校合作教育宣傳[8] 學生的發(fā)展是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等多種因素全方位的影響的。學校應通過靈活多樣的交流渠道與家長真誠溝通,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家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相關知識,使家長了解孩子在這一時期的心理特點、心理變化,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家庭心理環(huán)境的同時,能充分引導孩子了解心理咨詢,接受心理咨詢。

2.構建“具有勝任力”的心理咨詢師資體系

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咨詢師主要存在來源復雜、數(shù)量不足、定位混亂、水平良莠不齊的特點,因此,建立一支數(shù)量和質量能達到一定標準的高校心理咨詢師隊伍是十分重要的。在數(shù)量上,通過專、兼、聘等形式配置一支合理的心理咨詢師的生均比例的隊伍;在質量上,一方面要挑選具有勝任力的優(yōu)秀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強隊伍成員的正規(guī)化培訓,結合崗位的實際,找出知識和技能的差距,制定培訓計劃,把主流的知識、技能傳遞給心理咨詢師,改善其知識、技能結構以輔導員工作精品化項目培育體系為依托,建立和完善精品項目化培訓、考核、檢查、監(jiān)督及上崗資格認可制度,加強隊伍管理,提高他們的職業(yè)勝任力。[9]

3.構建“多樣化”咨詢方式

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阻礙部分學生進行心理咨詢的原因是:害怕與學校心理老師在咨詢室面對面進行咨詢。原因是有的害怕面對咨詢師的詢問,有的怕同學知道后認為自己有病。這種現(xiàn)象不利于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同時更不利于學校心理咨詢工作的發(fā)展。鑒于以上的種種,構建多樣化的心理咨詢方式迫在眉睫。除了傳統(tǒng)的面對面的心理咨詢外,可以附加電話咨詢、網絡咨詢(電子郵件咨詢、BBS、QQ、微信、咨詢網站留言或即時咨詢)、信件咨詢、團體咨詢等。不同的咨詢方式都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面對面咨詢具有以下優(yōu)點:一是心理咨詢師可以通過觀察咨詢者肢體語言,發(fā)現(xiàn)來訪者一些言語沒有暴露的心理信息。二是心理咨詢師可以通過自己形象氣質和個人肢體語言向咨詢者傳達一定的信息,影響咨詢者。電話咨詢、網絡咨詢、信件咨詢同屬于遠程咨詢,具有方便、較少受客觀條件的影響的優(yōu)點,同時可以避免咨詢者由于尷尬、羞怯、情景暴露等因素,容易出現(xiàn)防御心理而掩藏一些心理信息的情況。團體咨詢的優(yōu)勢在強度和威脅性方面比個別咨詢偏弱,但參加的人數(shù)多,規(guī)模大,有利于擴大心理咨詢在學生中的影響。為不同類型的同學提供不同的咨詢方式,有利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咨詢方式,樂于前來解決問題,使其人格完善。

4.創(chuàng)建“分級便捷式”咨詢場所

近年來絕大部分高校建立了面向在校學生的心理咨詢機構,咨詢場所按專業(yè)要求設在相對安靜、隱蔽的地方,不易被學生所知。但是根據(jù)調查,目前有80.53%的同學不確定或完全不知道心理咨詢室的地點。在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92.7%的學生認為心理咨詢室應設便于求助學生出入的場所,但盡量遠離遇到熟悉的人群,同時要求內部環(huán)境安靜、明亮舒適。因此應建立學校、學院兩級心理咨詢室。學校心理咨詢室選址應本著“安全、安靜、私密”的原則,遠離辦公區(qū)、教學區(qū);心理咨詢室應功能完整,其中包括專門接待區(qū)、個別面談區(qū)、團體咨詢區(qū)、情緒發(fā)泄區(qū)、心理測試區(qū)、心靈溝通區(qū)和行政辦公區(qū)等7個功能性區(qū)室;內部采用淡雅、舒適的裝修風格;具有專業(yè)的、常用的心理測試工具,如智力測量表、心理健康測試量表和內田克萊佩林心理測驗(UK測試)等;[10]配備多名具有較強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心理咨詢師,格建立規(guī)范、專業(yè)、統(tǒng)一預約、咨詢流程。學院由于空間、資金等條件有限,應結合本學院的實際情況,選擇離辦公區(qū)、教學區(qū)較遠的房間作為學院心理咨詢室,面積宜在20平方米左右,適當裝修,營造出舒適、溫馨的咨詢環(huán)境,并配備專職或兼職的心理咨詢師,建立完整的預約、咨詢流程。

參考文獻

[1] 吳家棟,王聲ィ董曉梅.大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認知、態(tài)度和相關行為的調查[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4):327-330.

[2] 李麗.部分大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認識與行為[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8(6):91-92.

[3] 張彥坤,武宏飛,侯夢雪.輔導員工作精品化項目建設視閾下高校學生生活園區(qū)文化培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2):119-123.

[4] 胡偉國.地方高校心理咨詢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10(3):75-77.

[5] 尹凱豐,于欽明.“90后”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成長成才規(guī)律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136-138.

[6] 王晶晶.學生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0(36):59-60.

[7] 張立雙,劉迪,姜軍.國防生忠誠教育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137-139.

[8] 李國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理念與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35):46-47.

篇4

關鍵詞:有機結合;必要性;途徑

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高層次、高技能、高素質的操作型和應用型人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實現(xiàn)這一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保障。學生的德育教育是中職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把德育和心理健康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二者有機結合,相輔相成,貫穿到學校教育當中,發(fā)揮最大效用,實現(xiàn)共同育人的目標。

一、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二者關系

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區(qū)別又有密切聯(lián)系,二者皆為素質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從素質教育的層面來看,它們二者是并列關系,不是隸屬關系,而是一種“交集”的關系。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也應該是雙向互動的結合,雙向互動結合才是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關系的最終的“歸宿”。

二、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結合的必要性

(一)二者有機結合有利于德育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

學校德育教育的目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重點是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著力于提高學生的品德素質。德育內容偏重于認識社會、學習社會規(guī)則,只注意滿足社會需要,而忽視受教育者的個體心理需求。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和自我意識的增強,逐漸對傳統(tǒng)道德教育產生厭倦甚至是難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符合中職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注重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yōu)良品格,關注個人心理平衡,而且可以通過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不斷增強他們克服困難、承受挫折的能力,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社會生活環(huán)境,提升個人的價值感和成就感。因此,學校可以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再結合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以道德規(guī)范教育約束學生行為,這樣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二者有機結合有利于轉變師生的觀念認識

德育工作者應該更新教育觀念,不要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思想道德教育,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在品德形成中的主體地位,少點說教和灌輸,多點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為有效實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可以從心理健康教育中移植一些方法到德育工作中去,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比如,充分發(fā)揮學校心理咨詢室的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建心理健康檔案卡,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德育教師要適時地進行“一對一”地溝通交流。

(三)二者結合有利于改進傳統(tǒng)的德育教學方法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學生接觸到有關心理的知識,會感到新鮮有趣,特別是通過師生或學生之間的談心,心理咨詢與心理反饋等活動,貼近學生心靈。教師與學生多進行適時的思想溝通,有助于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也可讓學生在課外活動時間學做心理健康操,多舉行一些分角色的模擬活動,適當?shù)刈寣W生進行心理宣泄。這樣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可從多方面彌補德育工作中的不足和弊端,提高德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三、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有效途徑

學校是學生學習與生活的主要場所,要促進學生成才,首要的因素就是要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和思想道德。學校教育除了發(fā)揮主導作用之外,還要密切與家庭聯(lián)系、社會配合,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的綜合素質型人才。

(一)學校環(huán)境

1.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在中職學校中不只存在于學習中,還包含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因而教師就成為中職學生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載體,這就需要教師自身具備良好心理素質和品德修養(yǎng)。因此,學校就要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專業(yè)培訓,深化二者的理論知識,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正確識別學生情緒情感上的變化、對學生及時開展心理咨詢和有效的心理輔導等。

2.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

校園文化是對學校的主體文化進行的反應,學校的教育氛圍離不開校園文化。這就要求學校根據(jù)自身的教育資源來營造校園文化,例如,設立學校心理咨詢室、圖書室以及報刊專欄,發(fā)揮學生會、班級團干部優(yōu)勢開展活動等,通過社團、廣播、講座、閱讀、圖片展覽等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人生,幫助學生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元,也是每個人的第一所學校,對人一生的成長有很重要的作用。將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融合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通過電話互訪、家訪、家長座談會、成立家長委員會等多種形式,在學校和家庭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創(chuàng)造了和諧的施教氛圍,加強師生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掌握學生校內外的表現(xiàn)和思想動態(tài),以此做到雙向溝通與配合,及時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和思想教育工作,為他們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三)社會資源

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更應該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造條件,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逐步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社會本身就是一部的“活”教材,無時不刻地起著教育的作用,周圍的自然景觀、風土人情以及各種社會機構都是對學生可利用的教育資源。比如環(huán)境保護、希望工程、抗震救災、杜絕、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等活動都可作為學生的教育內容,使社會環(huán)境成為教育的課堂。作為德育教育工作者,教師不僅要利用現(xiàn)有的社會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多種有益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情感,同時也能為德育教學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中職學校把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不但適應了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而且還實現(xiàn)了共同“育人”的目標,為世紀所需人才奠定了生存適應力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位俊芹.在政治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N].中國教師報,2005.

[2]葉水湖.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0(1).

篇5

[關鍵詞]自我調節(jié) 團體心理訓練 危機干預 大學生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 G4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21-0097-02

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心理問題呈多發(fā)多態(tài)的趨勢,可以說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甚至已經影響到了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以開發(fā)學生潛能,健全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成長為主要目標,圍繞這個目標要求,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注重傳授心理保健技能,提高大學生自我調節(jié)能力

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可以不斷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為此絕大部分高校均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有計劃、比較系統(tǒng)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授,使他們了解心理活動的一般規(guī)律以及大學生活各個階段自身心理特點,通過知識的灌輸以及依靠個別心理咨詢和“熱線電話”來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認為大學生只要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心理就會健康起來。但結果并不是這樣的。其實,心理健康教育課不是心理健康知識課,而是使大學生心理變得健康起來的課。教師的任務不僅在于講清楚道理,而且更重要的還應該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引導大學生自己去感受健康心理與人格的各項要求,幫助大學生提高心理健康素質,增強抗挫能力,學會人際交往,學會有效學習,學會恰當選擇。所以,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基礎上,要注重傳授心理保健技能,以此不斷提高大學生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隨著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增強,可以有效地減少心理問題產生的概率。

心理保健技能主要包括如何識別自己的心理問題和如何干預自己的心理問題兩大方面,其中要側重于心理調節(jié)的方法。心理調節(jié)的方法有許多,如自我激勵法、自我暗示法、自我宣泄法、自我訓練法、自我放松法、移情轉移法、順其自然法等。這里的關鍵是在課程教學中要增加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能夠多說、多想、多做,真正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實現(xiàn)自我體驗、自我啟發(f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學生是參與、完成心理教育活動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協(xié)助者和提供建議,因此應注意突出大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心理保健技能的練習來促進大學生心理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提高。

二、運用團體心理訓練方法,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

團體心理訓練是在策劃者的精心安排之下,采用團體成員一起做游戲、進行各類競賽、自由暢談等團體活動的形式,對參加者的人格(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需要結構、興趣愛好、性格、能力等)在歡樂愉快之中潛移默化地施加影響的一種心理科學方法。團體心理訓練相比較于個體心理咨詢、電話咨詢或網絡咨詢等咨詢方式,具有感染力強、影響廣泛、效率高、省時省力、效果容易鞏固和特別適用于人際關系適應不良的人等優(yōu)勢。近年來,很多高校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效果很明顯,深受大學生的歡迎。

大學生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社會閱歷淺,人生道路基本是一帆風順,而且在中小學所接受的應試教育和傳統(tǒng)“家長式”教育的影響,許多人個性懦弱、缺乏自信、孤僻內向,獨立生活能力較差。因此,他們心理素質相對較低,人際交往不協(xié)調的比例較大,尤其是面對就業(yè)的壓力、完成學業(yè)的壓力以及戀愛情感方面的困惑更突出。開展團體心理訓練已被證明是一種非常有益的嘗試,它重在團體成員之間的互動,實踐性強,重在參與,形式多樣,生動有趣,適用面廣,心理健康教育課、課外活動、班級和團隊活動都可應用。團體心理訓練活動的主題名稱和訓練內容越貼近大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就越能夠真實地反映他們當前生活中所關注的問題,參與訓練活動的大學生的反應就會越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會越有效。如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訓練中,讓大學生進行現(xiàn)場的面試,讓其他同學來發(fā)現(xiàn)問題,共同研究,共同提高。還有社交技巧訓練營、自信增強小組、做情緒的主人團體訓練、壓力處理工作坊、領導才能拓展小組、耐挫能力訓練等,這些活動深受學生歡迎。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訓練,使大學生在實踐中展示自己能力,增強信心,鍛煉膽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特點,以達到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

三、健全心理危機干預網絡,提供及時的心理支持幫助

心理危機干預網絡同時也是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也可以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同時擔負著心理危機干預的任務。健全的心理危機干預網絡不僅可以有效干預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還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苗頭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從各高校實際出發(fā),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圍繞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可建立骨干工作層、專業(yè)工作層和專家治療層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的三級心理危機干預網絡。

骨干工作層,是心理危機干預的基礎部分。主要由學生和心理輔導教師組成,每班可根據(jù)學生人數(shù)設立一定數(shù)量的心理委員,心理委員由輔導員教師推薦,該生必須熱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較強的交際能力以及心理危機干預的基本能力。其任務是,積極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及時了解和把握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和重大事件中的心理變化特點,發(fā)現(xiàn)和適時報告大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異常問題;關注同學的心理動態(tài),特別關注有自殺傾向,行為反常,異常孤僻的同學;并對出現(xiàn)較輕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做好相應的疏導和調適工作,引導大學生自主緩解因學習任務和人際關系不良等帶來的心理壓力,努力使大學生的不良心理反應降低到最低水平,使心理問題消失在萌芽狀態(tài),減少大學生心理疾病的發(fā)病率。

專業(yè)工作層,是開展心理危機干預的主體部分。主要由本院(系)專兼職心理醫(yī)生和心理咨詢師構成。其任務是,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評估,建立和管理大學生心理檔案;對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隨機指導,輔助心理委員和輔導員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咨詢,對出現(xiàn)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實施危機干預以及疏導治療,防止心理問題加重;對短時內難以治愈、有嚴重心理障礙和發(fā)生心理疾病的學生,及時輸送到學院的醫(yī)院和相關心理衛(wèi)生機構進行診治。

專家治療層,是開展心理危機干預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高校醫(yī)院的心理咨詢師和心理醫(yī)生構成。其任務是,對專業(yè)工作層無法完成的重度心理異常學生進行心理治療和危機干預,使其恢復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同時,負責對院(系)心理危機干預的技術支援,定期深入各院(系)巡診,并對遇有重大事件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

四、心理教育與思想教育充分融合,共同發(fā)揮育人功能

篇6

【關鍵詞】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

高職學生面對劇烈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受到較大的沖擊;而來自生活、學習、人際、感情、就業(yè)等方面的壓力逐漸增大,由此而衍生出了很多新的問題。怎樣把思想政治工作目標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是需要進一步探索的新課題。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獨特性,但作為高職學生,他們遇到的各種思想和心理矛盾通常是交織在一起,假如僅依靠一種教育手段將很難起到作用,從另一方面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精神方面的工作,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的方面,有著很多的交匯點。充分探尋這些交匯點,既擴展工作的思路,也增強了教育的實效性。“實效性即有實際效果的一種狀態(tài)或過程,是任何組織活動都必須追求的目標價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系統(tǒng)作用于對象并通過結果所反映出來的一種效果狀態(tài)。”[1]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兩種相對獨立的工作,二者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有差異。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使之成為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的統(tǒng)一體,是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高職學生思政教育與心育的聯(lián)系

(一)兩者在教育內容上的聯(lián)系。心理健康教育著眼于增進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這種能力的體現(xiàn),恰恰又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為前提的。一個人心理發(fā)展的方向要受到其思想和價值觀念的支配,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以理想、信念、品德和意志等為重要內容。就內容來說,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交叉和相互滲透的。

(二)兩者在教育作用上的聯(lián)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高職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表現(xiàn)為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樂觀豁達的處世方式等,這些都是學生從小就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必須先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成功地與他人交往,有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往往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能達到更佳的效果。就功能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互為條件和前提。

(三)兩者在教育方式上的聯(lián)系。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在思想教育中,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缺點,方能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并能坦然接受現(xiàn)實中的自我,從而保持心理健康。

二、高職學生思政教育與心育的區(qū)別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雖然都屬于精神領域的研究范疇。但它們在理論和實踐中有著很多方面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

首先,兩者是理論體系的區(qū)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毛,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時事政策等為理論基礎,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研究范疇,還吸收大量的社會科學研究成果,階級性明顯。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心理學、醫(yī)學、教育學的基礎上進行的一項活動,是以基礎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和變態(tài)心理學、心理測量學、咨詢心理學等為理論體系。

其次,兩者是價值導向區(qū)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求把握價值導向原則,具備鮮明的立場,來對高職學生進行教育。在教育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注重 “價值中立”的立場,幫助學生了解事實,澄清其價值體系中的矛盾,做出合理的判斷。

再次,兩者是工作目標區(qū)別。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側重點在于不斷塑造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個人品格素質;心理健康教育側重點體現(xiàn)在如何進一步改善和調整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發(fā)展狀態(tài),進而消除心理困惑和心理疾病,不斷提高心理素質。

最后,兩者是工作領域內的區(qū)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輔導都屬于意識領域方面的工作,在內容上有重疊部分,但也有很大的區(qū)別。學生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形勢政策教育等教育活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健康問題,不屬于其工作范圍。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內容包括健康概述、自我意識、情緒管理、學習輔導、職業(yè)輔導、人際關系的調整和其他精神障礙治療,它不能直接解決政治立場,觀點等問題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途徑

(一)革新觀念,全面育人

由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側重的因素導致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思想教育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雖然在推進教育改革的今天,這一現(xiàn)狀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師傳統(tǒng)教學方式與教學思路的限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仍然不夠。針對這樣的情況,高職院校應強化對思想政治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強化思想政治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認識,使思想政治教師能夠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相互借鑒,取長補短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應互相取長補短,充分發(fā)揮各自教育方法的獨特優(yōu)勢。既要心理健康教育發(fā)揚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變被動應對型教育為發(fā)展型教育。采取課堂教學、團體輔導、專題講座、個體咨詢、小組討論、案例分析、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等多種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方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心理自我調適能力,以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發(fā)展。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的方法,把心理學中一系列原則和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三)培養(yǎng)一支思政教育與心育兼?zhèn)涞慕處熽犖?/p>

強化教育隊伍的建設。把心理教育教師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培養(yǎng)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傾向問題,而且要全面掌握大學生的主要心理及應對措施,了解、咨詢、調適、矯正、塑造健康人格,提高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思想政治工作才會有針對性、實效性。

(四)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校園文化和環(huán)境是學生實現(xiàn)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重要陣地,對學生具有多重的教育功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重視校園文化的功能在高職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位置,加大校園文化的建設力度,完善和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的功能,努力建設一種高等教育大眾文化階段的創(chuàng)新性、先鋒性、兼容性、民主性的校園文化氛圍。構建高職和諧校園文化,要以和諧理念為指導,這樣才能使全校師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強凝聚力;才能營造和諧輿論氛圍,塑造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也才能使高校肩負起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重任。

綜上所述,高職學生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內容,是我國高等人才綜合素質培養(yǎ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高職院校與思想政治教師強化對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聯(lián)系的認識,并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進行相關教學內容的側重與引導,以此使學生能夠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為心理健康培養(yǎng)提供思想基礎,促進其心理健康的養(yǎng)成與培養(yǎng)。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的結合為學生提供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彌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不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以期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篇7

針對當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以上特點和難點無能為力的現(xiàn)狀,筆者分析認為原因主要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論和工作方法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缺失”:

首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務理念的缺失。研究生在心理、思想以及認知程度上都有別于本科生。他們擁有更多的知識儲備和更多的人生閱歷,這讓他們有更多的選擇性和主動性。高校的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都是以管理主義為主,過分強調統(tǒng)一發(fā)展、平均平等對待,而忽視了當代大學生在成長過程越來越凸顯的個性化發(fā)展,明顯缺乏人本、服務的核心思想理念,這些早就不能適應當代研究生教育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特點。所以,我們必須堅持走“服務路線”,充分挖掘研究生的“自我教育”潛能,才能讓自由度更大的研究生更好地完成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其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預防功能的缺失。高校研究生本身具有多元化和復雜化的特點,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們一般采用的是以規(guī)范、條例為綱,通過說服教育等方法開展工作,往往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將理想教育與學生發(fā)展的需求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施展平臺,加強對學生興趣的挖掘和發(fā)揮。只有注重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并充分利用由興趣而產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配合廣闊的施展平臺,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最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技術的缺失。研究生群體學習目標更加明確,研究領域也都基本確定。專一性更強,雖然采取的是導師負責制,但是大部分時間里還是個人獨自研究和思考問題。像本科生那樣的集中教育機會是非常少的,這不僅給日常管理帶來很多麻煩,更為思想政治教育展開增大了難度。再加上,研究生處在學習、工作、生活的各種壓力下,產生的心理問題更是多樣復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順利開展,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而我們的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由于缺少專業(yè)技術手段和專業(yè)化的社會工作技術,沒有辦法為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提供相應的到位的幫助,沒有合理的方案拿出來,實施就更沒有辦法談起。這直接導致我們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卻很難收到顯著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針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三個主要問題,筆者認為社會工作的方法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首先,社會工作的理念契合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述求。“助人自助”是社會工作的核心理念,也是社會工作作為專業(yè)助人活動,區(qū)別于其他各類助人活動的一個本質特征。社會工作者相信案主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發(fā)展自己的能力解決一系列的個人問題,從而增強社會功能。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以上兩個原則在高校研究生思政工作中同樣得到貫徹和堅持。在指導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研究生生活及學習規(guī)劃的過程中,學生從綜合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開始,然后通過科學的職業(yè)傾向測定,在分析兩者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職業(yè)奮斗目標,并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整個過程學生是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體,并在其中獲得自我認知和職業(yè)認知。高校在其中只是為學生提供測定設備、開展職業(yè)咨詢和教育、提供綜合素質鍛煉平臺,最終學生的研究生生活及規(guī)劃要由學生個人綜合分析各因素而設計并加以實踐的。自我教育是伴隨著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它是每一個人一生中在政治、思想、道德等多方面不斷修養(yǎng)和完善的過程,是每個人形成正確的政治觀、人生觀、道德觀和正確控制自己行為所必須采取的方法。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也說:“教是為了不教。”這里的“不教”是指能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在他看來,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研究生的自我教育是研究生為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目標而進行的自我培養(yǎng)活動。其次,社會工作的實務特征是學生自我教育的必由之路。實務即實踐。社會工作從本質上來說是實踐的,實務性是社會工作的基本屬性。社會工作者通過對科學方法的應用與受助對象一起幫助他改變自己的困境,這就是社會工作的實務活動。研究生的思政工作包括很多的研究生事務工作如就業(yè)指導、心理咨詢、人際關系等,這些涉及到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知識來研究人與職業(yè)相匹配,它必須通過較長時間的分析、研究、指導和實踐過程才能對學生產生作用。一切方案和行為的開展和實施,都是要依據(jù)理論來作為動力的,用理論方針來指導我們的研究生事務管理工作。我們必須走出傳統(tǒng)的統(tǒng)一化管理模式,支持走專業(yè)化學生工作管理道路,來為我們研究生教育教學提供更多幫助。我們在保留我們自己已經取得的經驗后,可以充分利用國際先進理念為我們服務,比如歐美一些國家的社會工作理念形成的學生事務工作理論,為我們的學生管理工作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提供借鑒之選。與此同時,我們還得總結我們的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尋求完善的辦法。比如,我們長期以來“重管理輕咨詢”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學生遇到的各方面的問題,沒有辦法得到及時的解決和處理,如果心理問題長期積壓,會影響到學生一生。就是因為學生管理工作長期的忽視學生咨詢服務這一環(huán)節(jié),所以在心理咨詢、就業(yè)指導等方面都做得不足,專業(yè)化道路的建設還需要很長一段的時間。這就要求我們高度重視心理學為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學生學習輔導專業(yè)化道路的建設必須被提上日程,就業(yè)指導要逐步實現(xiàn)專業(yè)化和制度化。如上所述,社會工作理念及方法在學生工作中的運用將是我國在現(xiàn)有管理體制內實現(xiàn)輔導員隊伍的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的有效途徑。總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培養(yǎng)人、塑造人的社會性活動,社會工作方法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可以有利地促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任務的完成。

作者:劉曉燕單位:山東建筑大學

篇8

一、以身作則,少說多做,施愛于學生

中職生逆反心較強,說多了,不聽,甚至作對,所以教師首先要認識學生,善于琢磨并觀察他們的內心世界,用行動教育學生該做什么。他們模仿能力強,模仿老師、家長、同學,所以“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什么樣老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教師身教重于言教。

二、要多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明白其內在動機

內心世界就是學生思想,思想好比火星:一顆火星會點燃另一顆火星。一個深思熟慮的教師,總是力求在集體中創(chuàng)造一種共同熱愛科學和渴求知識的氣氛,用智力興趣把一個個學生連接在一起。所以老師要善于與學生交流,找準和每個學生交流的突破口,否則就無法交流,即使交流了也是不成功的。只要學生愿意和老師交流,師生就能成為朋友。因此中職學校需要建立心理咨詢室。現(xiàn)在學生管理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有的是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品德問題,這可以通過思想教育來解決;有的則是心理問題,無法通過思想教育解決。而心理問題不解決,產生的后果更嚴重,因此,學校不僅要重視這一問題,而且要真正將這一工作落到實處。對心理不夠健康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和治療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學生安全危險以降到最低點。

三、家校、社校結合教育

學生本來沒有好壞的區(qū)別,好壞是人為定義或比較而來,也是現(xiàn)在的社會給教師增大了壓力和責任而來。他們認為,只要孩子進學校,成績和修養(yǎng)好不好都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這本身是社會、家長、學校三者應承擔的責任而一味加到校方,學校又強加到教師方,學校和教師能承擔得起嗎?有能力承擔嗎?這些都是體制和規(guī)則的問題,而不是教育本身的問題。由于中職生多數(shù)是留守學生,家庭教育普遍缺乏,教師要教會家長如何教育學生,“家教重于校教,身教重于言教”。在一個家庭里,沒有父母的榜樣力量,一切關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談話都將變成空談。筆者認為“校以文化和技能教育為主,家庭配合;家庭以道德和素質教育為主,學校配合”。學校必須和家長就學生教育問題經常溝通,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四、正確對待和了解學生犯錯這一問題

1.學生犯錯誤原因

(1).壓力太大中職生多數(shù)由于中學成績不好,常常受到老師和家長批評,得不到老師、家長、社會認可,多為獨生子,在家是“太子”、“千金”,以自我為中心,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于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系,不知道怎樣與人打交道、交朋友。自閉心理較強,不能和別人多談,感到孤獨、寂寞,產生焦慮不安,導致失眠、煩躁。正處于青春期,希望交知心朋友,能互相傾訴、理解、安慰。教師應重視他們的需求,常與他們進行交流,引導他們往正確方向行駛。

(2).教育不當中學時老師只重成績好的,打擊成績差的,家長不知如何教育。如果職校教師的才智“深化”到培養(yǎng)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性能力”上來,如果教師善于激勵學生投入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競賽,學校里將不會有一個平庸的學生,生活中也不會有不幸的人。

(3).青春期發(fā)育矛盾導致青春期學生對新生事物特別敏感,好奇心強,喜歡追求與眾不同的需要,并以標新立異為自豪。其實這是創(chuàng)新的性格基礎,但看問題容易片面和偏激。若教師只用一種固定模式“授業(yè)”、“解惑”,自認為是為學生好,對那些欲脫離自己設計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學生視為“差生”、“調皮”、“不規(guī)矩”。長期以來,學生就會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產生逆反心理,甚至自報自棄,出現(xiàn)心理障礙。無論教師用心如何,學生以抗衡的心態(tài)消極對抗。在實際教育中往往是順我者“優(yōu)”,逆我者“差”,這實際上是把教育和權力與力量結緣,導致了學生青春期發(fā)育矛盾加劇。

2.以平靜心態(tài)看待每個犯錯誤的學生

(1).學生犯錯誤正常、不犯錯誤異常。教師有時也橫穿馬路,遲到,別說學生。

(2).從進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學生身上所有閃光的東西,不要只看到缺點和錯誤。教師評價學生時,先站在學生方考慮問題,與學生交流時就會心平氣和。生氣時最好不要說話,注意語言要激勵不打擊,更不能挖苦,教師的評價有時會錯導學生一生。

(3).學生外表冷漠,其實內心狂熱,非常希望得到老師和社會肯定,教師應多表揚、多表率、多肯定,學生狂熱的心就會轉化為理智的正能量。

(4).以特長教育學生。教師要在日常觀察中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才能和天賦,使之在教育過程中得到發(fā)展。日后,—些人將成為工程師、技師、會計師,一些人將成為鉗工、車工、農業(yè)機械師等,讓其智慧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在一生中受益。

五、幫助學生制定人生目標

經過多年研究發(fā)現(xiàn):20%的學生目標不清,出學校后發(fā)展不好;50%的學生目標較清楚,出校后一般;20%的學生目標清楚,發(fā)展較好;10%的學生目標很清楚,發(fā)展優(yōu)秀。所以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制定好適合他自己的目標。

六、職業(yè)教育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舞臺,教師可以開發(fā)自己的教學內容

篇9

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使人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心理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關鍵。因為無論是生理層面這一基礎因素,還是社會文化層面這一導向因素,都必須通過心理層面這一中介性因素發(fā)生作用,心理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身體健康、思想品德、學習效率。良好的心理素質已經成為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在決定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程度中起著重要作用。

現(xiàn)階段,中等職業(yè)教育擔負著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輸送一線合格勞動者和基層管理者的重任,中職生經過在職業(yè)學校兩到三年的學習,就要踏上工作崗位。在初中畢業(yè)生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中考成績不理想而進入職校大門,成績不理想,多是由于學習習慣或心理問題所致。另外,和普高學生相比,他們經歷了學業(yè)上的失敗,還要面臨學業(yè)轉型、學習觀及學習方法轉變、準備就業(yè)、準備適應社會等諸多問題。因此,在中等職業(yè)教育中,學生的心理層面的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然而,我國心理素質教育起步較晚,管理制度與體制也不健全,從事心理素質教育的人員相對較少,一些學校對心理素質教育重視不夠,相關課程沒有開設,相關活動也很少開展。另外,學生缺乏相關知識,出現(xiàn)問題也不清楚,還有一部分學生,在出現(xiàn)問題之后,自己不重視或是受一些偏見的影響,不愿到心理咨詢室進行咨詢或接受輔導。這些問題,都不利于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

班主任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在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過程中起主要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級的直接管理者,由于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方面的便利和需要,使得班主任與學生接觸較多、了解甚深,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班主任還可以把班級工作的開展和心理素質教育有機地結合,達到雙贏的目的。所以班主任既有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義務,又有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優(yōu)勢,要義不容辭地把這項工作做好。

二、中職班主任開展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策略

對于班主任怎樣做好心理素質教育工作,我結合教學經驗,介紹一些體會,請方家指正。

(一)重視相關理論的學習。

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必須以班主任心理健康為前提,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已不是其個人問題,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素質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心理素質教育不同于思想教育,它不僅需要班主任掌握扎實的心理學知識和技能,而且需要班主任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否則,班主任就很難為學生心理素質的發(fā)展起示范和表率作用,也不能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將學生的心理問題簡單地等同于思想問題。同時教師的心理問題也往往會帶來學生的種種心理問題。

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更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做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許不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務,班主任應是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期間最直接、最親近的指導者。作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應當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廣博的綜合知識和嫻熟的教育技能,但這些因素要想轉化為有效影響學生的現(xiàn)實教育力量,還必須以健康的心理為中介。否則,其效能的發(fā)揮便會大打折扣”①。所以班主任應努力學習心理學知識,自覺運用心理學知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建立科學詳實的檔案。

全面、客觀、真實地搜集班級學生的相關資料,是班主任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所必需的,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材料依據(jù),所以應當多渠道地搜集材料,建立班級學生的檔案。材料搜集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觀察法、談話法、訪問法、作品分析法、測驗法等。檔案材料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個人基本情況。如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排行、有無重大病史、愛好、特長、獎懲情況等。

2.背景材料。如父母的職業(yè)和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狀況、家庭成員有無精神病(史)、學校生活、社會活動等。

3.觀察、訪談、談話的記錄。

4.有樣本價值的作品。

5.反映個案心理特征和水平的量化材料。在可能的情況下,搜集能夠反映個案心理特征和水平的量化材料,如性格特征、氣質類型、心理健康診斷、智力測驗、行為測驗的相關材料。

班主任平時要多觀察、多渠道地了解學生的狀況,詳細記錄,這些記錄既是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的憑據(jù),又是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材料基礎。

(三)開展多樣化的活動,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養(yǎng)成。

開展有益的集體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有益的集體活動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課堂,它能使學生在活動中消除心理障礙,相互溝通,使師生在互動中產生潛伏的積極影響,有利于教師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班主任可以組織開展以下一些活動。

1.講座。班主任要組織開展一些相關講座,既可以自己主講,如覺得自己能力有限,又可以請本校心理咨詢室的輔導老師、校外的專家來主講。向學生普及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喚醒學生對心理問題的關注,傳授一些簡單的心理問題調適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把握自己的心理,自覺地維護及增進自身的心理健康,做到未雨綢繆。

2.召開主題班會。班主任通過主題班會,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引導學生進行友好競爭,避免惡意的嫉妒;引導異性同學形成純潔的友誼;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而恰當?shù)膶W習動機,既有利于學生學習動力的增強、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

3.開展文體活動。班主任要全方位、多渠道地培養(yǎng)學生抵御心理問題侵擾的能力,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心理素質,文體活動是一種很有效的方式。文體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磨練學生的意志,夯實學生抵抗心理問題的身心基礎;可以放松學生的身心,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可以促進學生的交往,有利于同學間人際關系的正常發(fā)展。文體活動不僅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對焦慮癥、強迫癥等心理問題有一定的緩解和治療作用。

4.開展心理輔導活動。班主任應重視開展心理輔導活動,在一些關鍵的時間,比如開學初、學期末、考試前、重大活動前、實習(就業(yè))前對學生進行輔導,給學生提供一個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也可以對一些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輔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使學生有一個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

5.進行家訪。班主任應深入學生的家庭,從家長那里獲得有效的信息,分析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幫助父母與孩子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讓學生真正從家庭中獲得溫暖、汲取力量,通過家長的協(xié)作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6.設立知心信箱。有些學生有了心理困惑或心理問題不愿啟齒與班主任面談,因而設立知心信箱就能夠幫助解決這一種問題。這種信箱的設立最好是采用電子郵箱,因為傳統(tǒng)的有紙化信箱,學生匿名投信就無法給予點對點的回復和交流,電子信箱的優(yōu)點是可以進行點對點的直接回復,規(guī)避傳統(tǒng)的有紙化信箱的缺點。電子信箱可以不用署名,學生的心扉往往更能打開,更能了解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這種方式比面談往往更加有效。

(四)問題發(fā)現(xiàn)后的處理。

班主任在發(fā)現(xiàn)學生有心理問題或心理異常后,應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區(qū)別對待,主要可采用以下措施解決。

1.個案輔導。個案輔導的對象主要是“有問題行為的學生;有性格缺陷的學生;學業(yè)不良或厭學的學生;家庭環(huán)境不利的學生;學校適應不良的等。過去采用的一般化教育手段已經難以解決他們的問題”②。個案輔導是解決個別學生問題的有效工作方式,能解決一些相對嚴重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2.小組輔導。小組輔導是由咨詢者與若干名有類似心理問題或相同心理需要的小組成員組成一個輔導團體,在經歷了一定的輔導過程后,通過小組組長與成員、成員與成員的相互作用來達到輔導目標的一種咨詢方式。

3.心理治療。心理治療主要是針對一些心理異常的學生。按照美國精神病協(xié)會頒布的《心理異常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將心理異常主要分為焦慮障礙、分裂、心因性身體障礙、情緒障礙、精神分裂癥、性心理障礙、人格障礙等。心理治療對操作者的要求較高,應量力而行,必要時建議他們到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或醫(yī)院接受治療。

以上我就職業(yè)學校班主任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意義及策略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作了探討。在當前心理素質教育尚未有效、普及開展的情況下,許多學生備受心理問題困擾而無法擺脫,因而班主任結合心理健康教育來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心理素質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內容,班主任開展的相關工作也不是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的全部內容,還必須配合一定的心理健康課程與學校專門的心理咨詢、輔導措施,全面配合、系統(tǒng)化地開展工作,培養(yǎng)身心健康的高素質人才。

注釋:

①王文.教師心理健康讀本.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36.

②王文.教師心理健康讀本.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265-266.

參考文獻:

[1]王文.教師心理健康讀本.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

[2]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著.教師心理衛(wèi)生.廣州:廣東世界圖書出版社,2003.

[3]陳智.心理咨詢:實用咨詢技巧與心理個案分析.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

[4]汪道之.心理醫(yī)生.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01.

篇10

心理健康干預作用注重班會善用賞識班主任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角色,是班級組織的直接管理者,能最直接、最親密、最廣泛地與學生聯(lián)系,在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起著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同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扮演著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的今天,如何在班級管理中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班主任應該思考與探索的課題。筆者在多年從事班主任工作中,有一些經驗和想法,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對大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

心理健康是指人對內部環(huán)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huán)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遇到任何障礙和困難,都能以適當?shù)男袨橛枰钥朔睦聿粫д{。目前我國大學生大多在心理上存在有焦慮、恐懼、強迫、抑郁、情感危機等表現(xiàn),少數(shù)學生還存在心理素質不良,甚至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1.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xiàn)與預防。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癥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根據(jù)面談分析,區(qū)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使學生在有心理不健康癥狀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2.建立學校心理咨詢機構,發(fā)揮心理治療作用。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學生心里的困擾,開發(fā)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huán)境。

3.在各科教學之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理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學自身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含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社會歷史積淀的文化知識、道德規(guī)范、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

4.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tǒng)學習心理、衛(wèi)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心理調節(jié)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品質,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

二、班主任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干預作用

“干預” 就是過問或參與(其事)。心理學領域中有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叫心理危機干預,心理危機干預指對處在心理危機狀態(tài)下的個人采取明確有效措施,使之最終戰(zhàn)勝危機,重新適應生活。心理危機干預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避免自傷或傷及他人,二是恢復心理平衡與動力。心理危機是指由于突然遭受嚴重災難、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壓力,使生活狀況發(fā)生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出現(xiàn)了用現(xiàn)有的生活條件和經驗難以克服的困難,以致使當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狀態(tài),常伴有絕望、麻木不仁、焦慮,以及植物神經癥狀和行為障礙。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危機干預是針對處于心理危機狀態(tài)的個人及時給予適當?shù)男睦碓怪M快擺脫困難。心理危機干預適用于存在心理危機傾向與處于心理危機狀態(tài)的學生。各種調查資料顯示大學生中有一定比例的學生存在心理問題,但有心理危機的學生畢竟是少數(shù),因此,筆者個人認為不宜在大學生中普遍開展心理危機干預,而應該普遍開展心理健康干預。

在上篇所述學校開展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各方面工作中,可以看出絕大部分采取的是干預措施,因此心理健康干預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在對大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這一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中,班主任就是一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健康干預實施者,班主任發(fā)揮的干預作用不可忽視。

三、班主任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干預實施方法

第一,收集信息。學生信息是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干預的前提條件,班主任要做到利用所有的機會收集學生的各方面信息,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掌握每位學生的心理特征,及時掌握學校心理咨詢專業(yè)機構對學生測評的結果。

第二,注重班會。班主任應認真設計每一次班會,將大學生中容易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及早告知學生,讓他們有預備的知識,不至于在發(fā)生心理問題時手足無措。大學生的第一個班會至關重要,不僅要將學校的管理規(guī)定宣傳給每位學生,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將過去在大學生中出現(xiàn)的典型事例,進入大學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大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大學與中學的不同等情況說清楚,這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一位班主任都應該爭取讓班會課成為大學生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明天的一個窗口。

第三,承擔課程。班主任在班級中擔任教學任務更有利于開展心理健康干預。班主任擔任課程教學工作,不僅增加了與學生接觸的機會,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受班主任治學的嚴謹,增強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增強班主任榜樣的帶動作用,更能讓心理健康干預貫穿于教學之中。

第四,常問小事。班主任要時常關心學生的起居生活,情感狀態(tài),與周圍同學的關系,對學校的意見,對課程教學的意見……在問小事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老師的關愛,讓遠離父母無助的憂慮得到緩解;在問小事的過程中不忘灌輸生命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善待人生;同時留意自我意識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愉快接納自我,積極發(fā)展自我,樹立自信,消除自卑。

第五,及時出動。當了解到學生有特殊情況發(fā)生時,例如情緒低落、抑郁、不與家人或朋友交往;有自殺意念;存在失戀、學業(yè)失敗、軀體疾病、家庭變故、人際沖突等明顯的動機沖突或突遭重挫等等,一定要及時來到學生身邊,傾聽學生,傳遞關愛,提供幫助,給予支持。

第六,善用賞識。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轉型的今天,賞識教育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們的注意,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積極踐行,大力推廣。實踐證明,賞識教育符合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全面性和發(fā)展性的原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理念。

綜上所述,在對大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這一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中,不僅需要國家政府的重視、學校的重視,在建立、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同時,還要發(fā)揮全體教職員工的主觀積極性,參與到這一系統(tǒng)工程中來。在參與其中的一系列人員中,班主任不可避免地承擔了心理健康干預實施者的重要任務,因此,班主任需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專業(yè)知識,以便更好地完成此項重任。當然,有為學生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才是做好這項工作的關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