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范文

時間:2023-04-05 16:53: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向幼兒提出明確而嚴格的要求,但要循循善誘

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適當?shù)靥岢鲆恍┖唵蔚娜粘;顒右?guī)則要求,對于指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積極意義。幼兒園各班的常規(guī)要求應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分階段提出。每一項規(guī)則的提出,從一點一滴開始,由少到多,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邊教邊幫到幼兒逐步學會獨立完成,良好的班級活動常規(guī)自然水到渠成。因此,我們在向幼兒提出要求之前,必須先思考這種規(guī)則是真正適合幼兒的需要,還是僅僅為了教師自己的方便;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是否站在幼兒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等。合理的規(guī)則更容易被幼兒所接受,愿意主動控制自己的行為變他律為自律。如小班幼兒,我們可以要求他們只要上課時不隨意走動、下位就行。大班的幼兒就要求坐姿端正。

二、讓幼兒在練習中慢慢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但要不斷鼓勵

幼兒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難長期集中。根據(jù)幼兒的這個特點,要采取不斷鼓勵的辦法,矯正幼兒不良的行為。孩子非常關注教師和同伴的評價,孩子對同伴的評價非常真實且敏感,對教師的評價也非常在意。所以,一般情況下,在活動過程和活動結束時我們總要及時地進行評價。在評價中讓孩子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如孩子存在行為規(guī)則方面的問題,我們讓幼兒討論評價,明確認識,共同尋求改進的措施等。在評價這個過程中,孩子不但能說出已有的要求和規(guī)則,還知道了不遵守規(guī)則帶來的后果。這樣可以促進幼兒進一步深化對規(guī)則的認識和思考,強化規(guī)則意識,促進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所以,在常規(guī)培養(yǎng)時我們必須要發(fā)揮好評價的教育功能,以促進幼兒規(guī)則的調整和完善。我們還可利用每個周五的下午放學前的半小時,進行每周幼兒行為表現(xiàn)的評價,讓幼兒自己評價或者互相之間進行評價。只要某個方面表現(xiàn)得好,我們就發(fā)一朵小紅花進行獎勵。這樣極大地激勵了他們的表現(xiàn)欲,使他們知道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做得不好的要及時改正。

三、隨時注意矯正幼兒任何一點細小行為的錯誤,并采取多種形式

幼兒往往從細小的過錯中,慢慢地養(yǎng)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fā)生這些事情:有些幼兒容易發(fā)脾氣,躺在地上拼命用兩只小腳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兒喜歡玩某些玩具的時候,就要人家無條件的給他……對這些行為不能采取姑息的態(tài)度,聽任它發(fā)展下去。對于幼兒來講,他們的自控能力還是比較差,知道該怎樣去做,但往往搞不清為什么要這樣做,常常出現(xiàn)一些不良行為,或好的習慣得不到鞏固的現(xiàn)象。如果一味單純的說教是無濟于事的。老師在班級常規(guī)管理中應多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開展相應的活動有針對的逐個擊破。他們知道的道理很正確,也很多,但在很多時候不能夠正確的內(nèi)化為自己的行動,這就需要教師在幼兒生活、活動的時候多多注意觀察,并且要時時刻刻提醒其糾正不良習慣,使這些好的習慣真正地內(nèi)化為自己的優(yōu)良品質,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有時候當孩子兒錯了。老師也可以通過故事、兒歌等形式來告訴幼兒哪些是不應該做的以及這樣做會帶來哪些不好的后果。讓他們自己認識到錯誤,這樣改正起來要比老師一味的指責要有用得多。

四、家長以身作則,做幼兒表率

篇2

1、書寫――寫“字”寫“人”

寫字是識字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認識世界,了解世界,與世界交流的階石。掌握寫字技巧,是邁入新世紀的前提。在識字過程中,往往需要通過寫字對當天的所學知識進行鞏固。通過寫字,學生做到口中有音,眼中有字,心中有意,多方位,多層次地進行了有效識字。寫字習慣首先是正確的寫字姿勢。這是寫好字的基本條件,也是保證學生身體健康發(fā)展的措施之一。其次是正確地執(zhí)筆方法和愛惜寫字工具;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認真的寫字態(tài)度,教師要從小處著眼,時刻提醒,嚴格要求。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一絲不茍,始終如~的好習慣。

2、閱讀--知古觀今。

閱讀是呈古延今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式。人們通過閱讀而知天下之事。自識字開始,我們就應提倡學生把握誦讀的黃金時期進行大量閱讀,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從而樹立遠大的理想,并為之發(fā)奮圖強。閱讀習慣主要包括;認真讀書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一邊讀一邊點劃、圈、記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課外閱讀習慣等等。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有重要的作用。

3、按計劃學習――勞逸結合

目標易定,計劃易定,難的是定時定量地去執(zhí)行。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知易行難”。由于年齡的原因,剛入學的學生自控能力還不是很強,不會自覺自愿的進行學習,這時,指導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并督促他定時定量的執(zhí)行計劃,對于孩子進行有效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觀顯得尤為重要。

計劃可分為每天的時間安排、考試復習安排和雙休日、寒暑假安排。擬訂計劃時要注意簡明扼要,什么時間干什么,達到什么要求都應有所規(guī)定。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包括學習,還包括了勞動、文娛活動、體育活動、游戲等等,在安排計劃時,不能一味的拉長學習時間,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也要注意安排充分的休息,做到勞逸結合。

計劃定好了,實施是關鍵。定時學習是完成學習計劃的前提。所謂定時就是每天必須保證必要的學習時間,并且到了學習時間就必須馬上進入學習狀態(tài)。俗話說:“不能一口吃個胖子”,“不能一鍬挖個井”學習需要長流水不斷線,需要安排足夠的時間去溫故知新。在每天的計劃安排中,最重要的是安排早自習和放學回家以后的時間。早自習中可以安排背誦、記憶基礎知識、預習等內(nèi)容,放學回家主要是復習、做作業(yè)和預習。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后,可以適當?shù)淖鲎约合矚g的事。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在符合定時要求的同時還應注意學習的定量性。在規(guī)定的學習時間內(nèi)提出對學習的內(nèi)容和容量的要求,有助于形成適當?shù)膶W習緊張,加快血液循環(huán),提高學習效率,做到日有所獲,最終實現(xiàn)由量變到質變的轉變。

定量學習,包含三層意思:一是記憶先行,每天必須完成記憶任務,包括語文字、詞、語法、修辭等等;二是有效完成作業(yè),即把當天所學知識弄懂弄通。很多學生還沒有把所學新知弄明白,便拉起作業(yè)就做,結果不但沒有節(jié)約時間,反而費時費力。這時就應引導學生調整學習方式,先復習領會,后習題鞏固。并且還要學會將新知與舊知進行歸納整和,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從而達到融會貫通。在此基礎上還應安排小結性復習,對一階段所學知識進行疏通。

4、專心致志――單位時間高效學習的保障

玩樂是孩子的天性,所謂“寓教于樂”實際上就是抓住孩子的這種特性,將有意識學習和無意識學習有機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教學 理念。追本溯源,就是讓孩子在興趣的指引下,自覺、自主、自立的探求新知的過程。在過程中,孩子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實現(xiàn)愉快學習。

而以下要講到的玩,與教中玩并非同一概念。下面所談及的游玩時間,就是任由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在學習中,合理安排好學習時間和游玩時間,對培養(yǎng)孩子專心致志的學習精神也是至關重要的。不少孩子,學習“磨”得很,看書、做作業(yè),心不在焉,時間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沒有形成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孩子的學習,不僅要注意追求速度和質量,還應按要求完成一定數(shù)量的任務。

中國古代“一手畫圓,一手畫方”的故事告訴我們,在學習時不能一心二用。應在學習時間內(nèi)緊緊圍繞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學習,一切與學習內(nèi)容無關或相悖的事情都要盡量不要涉及。盡量達到聽而不聞,視而不見的境界。

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有限,長時間不間斷的學習不僅不易達到高效學習,還容易引起孩子對學習的厭倦心理,形成對學習的抵觸情緒。很多家長認為一直在書桌前看書學習就是一件好事。其實并非如此,在得知不論是做得快還是做得慢,都得長時間坐在書桌前時,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就開始打了折扣,學習效率這個概念對于孩子就變得無關緊要了。長此以往,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反而會在無聲無息中形成“磨時”的壞習慣。所以一定要形成定時定量的好習慣。

5、精思求甚解—創(chuàng)造的搖籃

學習,最忌諱一知半解、淺嘗輒止。遇到問題,我們應培養(yǎng)孩子追求真理、務求甚解的學習態(tài)度和精神準則。這種學習態(tài)度和精神準則,有很多好處。一方面,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利于對書本知識批判地吸收。,可以防止“讀死書”和“死讀書”。對于新知,能批判地吸收。另一方面通過思考可以不斷釋疑,激發(fā)靈感,從而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科學家愛因斯坦,在整個科學生涯中,始終信奉“懷疑一切”這句格言。正是憑這種“懷疑一切”的精神,愛因斯坦提出了劃時代的“光量子”概念,創(chuàng)立了相對論。明代醫(yī)藥學家李時珍,讀書善于思考。在研究古書時,發(fā)現(xiàn)諸家說法不一、相互矛盾之處甚多。他決定“采其精華”,“正其謬談”,使之“是非有歸”。在培養(yǎng)孩子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時,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⑴、新知找舊知,通過歸納整和形成前后貫通的知識體系,從而加深新知的理解和記憶,使之能融會貫通,靈活運用。任何知識都有規(guī)律,都有體系。在新知的新授過程中,我們應指導學生學會歸納融合,舉一反三,以舊知導新知,以新知習舊知。達到心領神會的理想狀態(tài)。

⑵、多提問,鼓勵孩子多給自己幾個“為什么”。在遇到不理解的問題時,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有的孩子上課不敢問,下課也不敢問。對這樣的孩子,要鼓勵他突破第一次,幾次之后,就敢提問了。發(fā)問是孩子的天性,我們要耐心地聽他們所提的問題,鼓勵他們在“問”中思,在“解”中“思”。對于他們來說,處處都可皆問題。在受到鼓勵之后,一種初步的被肯定會讓他們的心底產(chǎn)生更強的求知欲,并渴望得到答案。這為精思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素材,激勵孩子用思考的目光更加饒有興趣的審度世界。

⑶、提供孩子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先自解,再查閱,后請教。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教給學生一些查閱資料的基本方法,為其解決問題提供橋梁。

篇3

【關鍵詞】學生良好習慣具體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1-0169-01

許多人都強調從小養(yǎng)成良好習慣,對于一個人的將來各方面的成就具有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已是公認的無可置疑而無須再重復的真理。同時,許多學生中的不良習慣尤其課堂陋習十分突出。每位教師與家長都應高度重視該問題,努力探索和實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途徑,總結經(jīng)驗,不斷改進措施。但至今很少有人談及甚至無人思考如何具體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良好習慣問題。因而盡管該觀點被重復數(shù)遍,也只是毫無意義的空談。

目前,中小學生尤其是邊疆學生凝神力普遍較差,多數(shù)學生在課堂往往是聽而不思,閱而不想,充耳不聞,熟視無睹,思維懶惰而意志又薄弱。他們主動性極差,求知興趣淡薄。作為學校有必要花大力狠抓學習習慣。對其中的凝神力和認真細膩習慣的培養(yǎng),學校可開設精細度很高的“聆聽”、細察等項目,并舉辦“聆聽、細察比賽”活動,如開設文字、圖形、音樂、審題等辨異或求同的“研讀”項目,并舉辦這類“研讀比賽”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聽”和“察”的凝神力;理科教師編寫或選取似同而非同或似異而同的配對性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的習題或圖形給學生審閱其異同點。例如,行數(shù)、列數(shù)都相同而只是某短橫或某短豎的長短有極微小的差別的虛線圖等,稍有疏忽就會判斷錯的問題。文科教師可編寫或選出類似關系的配對性音樂片段讓學生分辨異同;也可編寫或選取配對性“差之毫厘而謬之千里”的短文給學生辨讀。例如兩段只相差個別標點或字句,但意義區(qū)別較大的文字;體育課通過嚴格的隊列訓練,使學生養(yǎng)成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習慣。以這類有趣又能逐漸培養(yǎng)學生凝神、細心、認真、靜思等習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聆聽、觀察、對比、思考、寫畫等多方面興趣。對于操作習慣的培養(yǎng),學校也可開設高精度而細膩的手工刺繡、剪裁、縫補等項目,并舉辦相應的競賽活動。對于自主尋求、查閱等習慣的培養(yǎng),學校可開設備料、查詞、查人物等項目,并舉辦類似的競賽活動。例如,開展課外“成語串文比賽”活動,就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查資料興趣和習慣的有效途徑。對于意識支配言行的習慣的培養(yǎng),學校可開設遠走彎線或過連鎖獨木橋及棋藝等項目,并舉辦同類競賽。對于思想意識,學校可開設課余書面、板報以介紹值得引以為戒的事例、闡述或辯駁各種觀點等活動項目,并舉辦這類項目競賽活動。還可輔以行為規(guī)范和法規(guī)等課余書面交流競賽活動。當然,上述習慣的培養(yǎng)還可在常規(guī)教育教學中穿插滲透。

對于衛(wèi)生習慣,目前普遍注重的是定時處理并檢查評比。然而,由于這類措施治“標”不治“本”,幾乎天天清掃和整理但還是又亂又贓。抓好衛(wèi)生習慣的有效途徑,是不定時地隨機抽查和管垃圾監(jiān)督雙向評比。以不定時隨機抽查的結果作評比,實際是評比保持程度而不是評比臨時彌補性處理的狀況,也就是評比各班學生養(yǎng)成自覺遵守衛(wèi)生規(guī)范的習慣的程度。所謂“管垃圾監(jiān)督雙向評比”,是鼓勵各班級學生之間對于亂扔垃圾行為互相監(jiān)督檢舉。以被檢舉的累計人次評比失分總數(shù)和以檢舉累計人次評比得分總數(shù),而且得分和失分都各自獨立地列為評比指標,不相彌補和抵消。這也是直接評比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程度,而不是評比對不良習慣所造成的后果的彌補程度,從而舍棄“治標”轉向“治本”。

類似的訓練起點宜早不宜遲,最好是從嬰兒早期習慣的起點階段入手。這就要從幼兒園以至托兒所甚至家庭開始。因而必須重視“家長學校”對于家長的家教藝術的扎實培訓。國家應在《計劃生育法》中明文規(guī)定:除具有師范院校專科以上真實學歷的夫妻以外,每對需辦理《準生證》的新婚夫婦,都必須在受孕前(最晚在受孕后三個月內(nèi))接受家教培訓,經(jīng)培訓基本合格者才認定其生育資格,才發(fā)給《生育證書》準許懷孕和生育。否則就認定其不具備生育資格,不準許生育和受孕。這既能極早培養(yǎng)其子女的良好習慣,又可極早提高其子女的智商。我們從培訓入校學生的家長入手。讓更多的家長懂得教育子女應注重些什么,怎樣培養(yǎng)子女的各種良好習慣。

篇4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紅領巾廣播站又和大家見面了!我是廣播員孫嘉怡。當燦爛的晨曦暖著整個校園,采擷一縷陽光,編織七彩花環(huán)。帶走一片笑容,永遠與我們同行。我激動,我們再次在紅領巾廣播站相遇。我高興,我們又一次相聚在這美好的時刻。

同學們,天氣逐漸轉暖,我們在減少衣服時要注意飲食和衛(wèi)生,因為衛(wèi)生工作關系到每一個人,所以請大家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積極主動做好衛(wèi)生工作,保持良好正確的衛(wèi)生習慣,促進健康成長。

本期的紅領巾廣播站有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飲食與健康、二是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

一、飲食與健康

飲食(又稱“膳食”)是指我們通常所吃的食物和飲料。我們應該要合理的飲食。不合理的飲食,營養(yǎng)過度或不足,都會給健康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下面,我要告訴大家一些衛(wèi)生與健康的常識。其實衛(wèi)生是處處都必須注意的,在路邊、大街上、小巷中,在那些小攤小販的攤子上,經(jīng)常做一些油餅、臭豆腐之類的食品,你可千萬不能去買,誰知道他們這些東西是用什么做的,其實光是擺攤的地方就很不衛(wèi)生,灰塵很容易沾到食物,吃了很容易生病,甚至造成腹瀉、頭暈之類的癥狀。

同學們只為了一時的享受,卻殊不知這些發(fā)出陣陣香味的食物,是來自地下工廠、非法制造的、有些炸食品的油還是反復使用的。吃了這種不健康的食物,輕則拉肚子,重則胃腸炎。

飲食中長期營養(yǎng)不足,可以導致營養(yǎng)不良、貧血,多種元素、維生素缺乏,影響我們智力生長發(fā)育,人體抗病能力及勞動、工作、學習的能力下降。飲食的衛(wèi)生狀況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食物上帶有的細菌和有毒的化學物質,隨食物進入人體,可引起急、慢性中毒。總之,飲食得當與否,不僅對自身的健康和壽命影響很大、而且影響到后代的健康。因此,只有合理的飲食,才能從營養(yǎng)和衛(wèi)生兩方面把好“病從口入”關。

二、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

飯前便后要洗手,這也是講衛(wèi)生的行為。說到健康,也許有人會說:“吃多了東西也就健康了吧!”其實健康并不在于多吃東西,你還要常運動、多喝水,每天定量吃飯,按時睡覺等等,這樣才能做到健康。在報紙上看到過多吃水果、蔬菜、多補充維生素,這樣對身體大有好處。衛(wèi)生與健康是緊密相連的。不講衛(wèi)生不僅使身體容易生病,有時連你寶貴的雙眼也會受到侵襲。當你接觸過錢、霉舊的書之類的東西,你可千萬不要去揉眼睛,否則,沾你手上的細菌就會跑進眼睛,這樣會使你患上沙眼,導致視力下降。為了有個健康的好身體,平時我們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表現(xiàn)為一點一滴的生活小事。比如,要保持個人清潔衛(wèi)生,衣服要勤換洗,勤洗澡,勤剪指甲;飯前便后要洗手;經(jīng)常打掃環(huán)境衛(wèi)生;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身體免疫力。

人都是在生病的時候,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體會到身體健康是多么地幸福。而健康呢,跟我們平時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有關。我想,這些理論上的知識在我們讀小學的時候,老師家長們曾經(jīng)教育過我們的。關鍵是我們得時刻提醒自己。養(yǎng)成一個非常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現(xiàn)在正值春季,春季是各類傳染病的高發(fā)時期,請大家做好以下幾點:

1、要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

2、要正確洗手:飯前便后要洗手;從外面回家后也要立即洗手;肥皂液或洗手液要在手上至少停留6秒鐘以上;

3、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也不要去校門口的攤點上買一些三無零食吃。

篇5

【關鍵詞】良好習慣 養(yǎng)成教育 日常行為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可見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對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應該怎樣培養(yǎng)學生地習慣呢?

培養(yǎng)一個知書達禮、舉止文明的孩子,是社會、家長和學校的共同愿望。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基礎,也是人素質高低的體現(xiàn)。常言道,三歲定八十。因此,習慣的培養(yǎng)越早越好。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習慣之為常。”因此,人自幼年就應通過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方面有著不容忽視的責任。”本人想就此談談這方面的點滴心得:

1.流利的語言在活動中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習慣,我選擇了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潛移默化的改變學生的言行甚至思考的習慣。例一,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說話和讀書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應該采用口才歷練,即使使課堂效率下降也在所不惜,從逼迫學生說,到引導學生說,到學生愿意說,敢說,會說,強化日常學的口才培訓和鍛煉能力,使口才訓練和傳遞信息,交流溝通信息互為提高。 通過組織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辯論等形式開展口才訓練,以班隊課為抓手,開展:課前五分鐘大擂臺和“辯論課”等活動,促進讀書成為學生學習和平時生活的主題內(nèi)容。

例二,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習慣,第一,我充分利用班會課,對學生進行安全方面的教育。通過講解、師范、榜樣激勵等督促學生認真遵守,務必使每個學生具有“服從集體,服從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約束力,形成習慣,保證整個班集體隨時表現(xiàn)出"活而不亂,嚴而不死"的良好班風班貌;第二,我作為班主任參與到學生的課件十分鐘活動中,既鍛煉了身體,也能隨機性的對班級學生不良行為就事糾正;第三我充分發(fā)揮了班干部的職能作用,提醒、監(jiān)督、制止班級違規(guī)行為;第四根據(jù)班級內(nèi)部制定一套獎勵措施、每周開展雛鷹爭獎等活動。這些小點子也都是我和其他老師一起摸索總結出來的,經(jīng)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半個學期以來,學生的安全意識和紀律性都有很大的提升,基本上杜絕了打鬧和叫罵的不良行為。

2.良好的行為用榜樣來引導

列寧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會活的教科書,具有生動、具體、形象的特點,對小學生具有很大的說服力、更強的感染力,對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潛移默化的暗示、指導作用。在培養(yǎng)學生行為習慣的時候,,榜樣尤其是老師的師范教育是無聲的力量,教師自覺拾起一片廢紙,扶正課桌椅等,學生受到這種行為的影響也會自覺去做,長期堅持,學生就會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不光動嘴去說服教育學生,更多的時候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學生。如要求學生注意衛(wèi)生保潔,不亂丟果皮紙屑。每天我走進校園,如果發(fā)現(xiàn)校園內(nèi)地面上有紙屑,我都會很自然地彎腰把它撿起來,放進垃圾桶;要求學生不要在樓道大聲喧嘩,我必須會輕聲細語第對學生說話等等。總之,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們老師應努力要求自己先做到。

半年以來,我時刻注意自己的的一言一行,并沒有隨時指責孩子們的做的不到的地方,而是隨時和孩子們一起糾正錯誤,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班集體的公共事務都有學生熱心參與,對于份內(nèi)的事情沒有學生互相推諉了。

3.善良的品質在細節(jié)中形成

對于小學生來說,什么是對的、善的、惡的,在他們的頭腦中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這需要我們老師一步步的引導。在和孩子平時的交流中,我會利用一切時機對孩子進行思想道德的熏陶我們班有兩個學生說話不流利,上課會的問題咬字不清,都會有有同學偷偷嘲笑。我不動聲色,等全班安靜下來之后,慢慢地說“剛才你們在笑的時候,老師是怎么做到?”有孩子舉手說:“老師沒有笑,在認真聽。”我順勢引導孩子,“對啊!老師在認真傾聽他說話,我們其他同學也應該像老師一樣,養(yǎng)成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好習慣,這樣,你才是一個有禮貌的學生。”如此幾次,抓住生活中的細節(jié)給孩子講做人的道理,比我們老套的說教要更有成效。雖然孩子身上已經(jīng)有了這樣或者那樣的壞習慣,但我相信只要逐步引導,還是能讓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正確的是非、善惡觀。

4.不良的習慣在關懷中消失

先賢哲人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這充分說明人在自然狀態(tài)下,不假思索,不費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種行為,就是一種習慣。所謂習慣也可以理解稱人的一種自動化的行為,而壞習慣也是一種自動化行為。

作為班主任我深刻的理解不管什么樣子的孩子他們都有追求上進,希望獲得別人肯定和贊揚的渴望,那個孩子也不想故意與老師作對,他們之所以經(jīng)常的犯錯是因為他們已有了習慣在作祟。當班主任、任課教師將這些"問題"孩子提溜到德育處任你處置時,你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減少一些情緒化的語言和手段。少一些批評,多一些提醒和鼓勵,

才能有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也有利于我們老師自己的心理健康。

我們班有一位“問題”學生,總是愛動,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騷擾別人,不停地找麻煩。我曾經(jīng)很認真的和她談話,但是并沒有多大的改觀。直到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大掃除中他有非常賣力的表現(xiàn),我在班里表揚了他,并和同學商量,由他暫代勞動委員工作,他和同學們都欣然接收了我的建議。每天早上,他都第一個出現(xiàn)在清潔區(qū)打掃衛(wèi)生;每天放學,他都和值日生一起打掃干凈教室才離開;每天的作業(yè),也開始認真完成;每天他都能和同學逐漸學會了禮讓,能和同學們和睦相處,并主動把自己的學具借給同學使用;更可喜的是,他能主動為集體做好事。他的變化,所有同學都給與了肯定。在班干部的改選中,他以絕對的優(yōu)勢當選了勞動委員。從此,他的勁頭就更足了。后來,他也有反復,但經(jīng)過老師和同學的提醒,他又做的很好了。通過這樣的教育,學生身上的壞習慣逐漸改掉,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見學生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中,一定要正確面對學生存在的不良習慣和行為。

5.教育在家校聯(lián)合時最容易成功

篇6

同學們,天氣逐漸轉暖,我們在減少衣服時要注意飲食和衛(wèi)生,因為衛(wèi)生工作關系到每一個人,所以請大家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積極主動做好衛(wèi)生工作,保持良好正確的衛(wèi)生習慣,促進健康成長。

本期的紅領巾廣播站有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飲食與健康、二是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

一、飲食與健康

飲食(又稱“膳食”)是指我們通常所吃的食物和飲料。我們應該要合理的飲食。不合理的飲食,營養(yǎng)過度或不足,都會給健康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下面,我要告訴大家一些衛(wèi)生與健康的常識。其實衛(wèi)生是處處都必須注意的,在路邊、大街上、小巷中,在那些小攤小販的攤子上,經(jīng)常做一些油餅、臭豆腐之類的食品,你可千萬不能去買,誰知道他們這些東西是用什么做的,其實光是擺攤的地方就很不衛(wèi)生,灰塵很容易沾到食物,吃了很容易生病,甚至造成腹瀉、頭暈之類的癥狀。

同學們只為了一時的享受,卻殊不知這些發(fā)出陣陣香味的食物,是來自地下工廠、非法制造的、有些炸食品的油還是反復使用的。吃了這種不健康的食物,輕則拉肚子,重則胃腸炎。

飲食中長期營養(yǎng)不足,可以導致營養(yǎng)不良、貧血,多種元素、維生素缺乏,影響我們智力生長發(fā)育,人體抗病能力及勞動、工作、學習的能力下降。飲食的衛(wèi)生狀況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食物上帶有的細菌和有毒的化學物質,隨食物進入人體,可引起急、慢性中毒。總之,飲食得當與否,不僅對自身的健康和壽命影響很大、而且影響到后代的健康。因此,只有合理的飲食,才能從營養(yǎng)和衛(wèi)生兩方面把好“病從口入”關。

二、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

飯前便后要洗手,這也是講衛(wèi)生的行為。說到健康,也許有人會說:“吃多了東西也就健康了吧!”其實健康并不在于多吃東西,你還要常運動、多喝水,每天定量吃飯,按時睡覺等等,這樣才能做到健康。在報紙上看到過多吃水果、蔬菜、多補充維生素,這樣對身體大有好處。衛(wèi)生與健康是緊密相連的。不講衛(wèi)生不僅使身體容易生病,有時連你寶貴的雙眼也會受到侵襲。當你接觸過錢、霉舊的書之類的東西,你可千萬不要去揉眼睛,否則,沾你手上的細菌就會跑進眼睛,這樣會使你患上沙眼,導致視力下降。為了有個健康的好身體,平時我們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表現(xiàn)為一點一滴的生活小事。比如,要保持個人清潔衛(wèi)生,衣服要勤換洗,勤洗澡,勤剪指甲;飯前便后要洗手;經(jīng)常打掃環(huán)境衛(wèi)生;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身體免疫力。

人都是在生病的時候,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體會到身體健康是多么地幸福。而健康呢,跟我們平時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有關。我想,這些理論上的知識在我們讀小學的時候,老師家長們曾經(jīng)教育過我們的。關鍵是我們得時刻提醒自己。養(yǎng)成一個非常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現(xiàn)在正值春季,春季是各類傳染病的高發(fā)時期,請大家做好以下幾點:

1、要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

2、要正確洗手:飯前便后要洗手;從外面回家后也要立即洗手;肥皂液或洗手液要在手上至少停留6秒鐘以上;

3、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也不要去校門口的攤點上買一些三無零食吃。

4、每天都要打開教室的窗戶通風,保證空氣的清新、流通;

篇7

習慣培養(yǎng)的的內(nèi)容很多,筆者著重探討在幼兒園階段重點培養(yǎng)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學習習慣和禮儀習慣。這三種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孤立進行的,是滲透在一日活動各環(huán)節(jié)中的,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當中都應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應知道飯前飯后、便前便后和手臟時要洗手,洗手能遵守執(zhí)行八環(huán)節(jié):洗手前卷袖,擰開水龍頭濕手,關水龍頭打肥皂,放下肥皂搓手,擰開水龍頭沖手,聞一聞手上有沒有肥皂味,捧水沖掉水龍頭的肥皂泡沫,在水池中甩手,打開毛巾擦手、放好毛巾,整理衣袖。就餐時應養(yǎng)成飯后收拾餐渣、送回碗勺、整理桌椅、漱口洗嘴的習慣。飲水時應知道安靜喝水、口渴時喝水、有秩序地取放杯子、取水時眼看杯子防止灑水。如廁時主動隨手沖廁、整理衣褲、便后洗手。睡眠時把鞋子放在固定的地方擺放整齊、脫掉外衣會疊放或掛放、會鋪放、疊放被褥、睡覺姿勢正確、不趴睡、不咬被角衣角、不塞異物入鼻入耳。來園時,應養(yǎng)成主動使用禮貌用語問好、會把自己外衣掛放或疊放到固定的地方。離園時,會收拾玩具材料,知道玩具用完后物歸原處;會整理桌椅,會整理自己的書包,會找自己的外衣和帽子,會使用禮貌用語告別;上下樓梯有秩序靠右行。課堂教學中,應坐姿站姿正確;書寫時有良好的執(zhí)筆姿勢;回答問題時有良好的語言習慣;會傾聽別人說話、不打斷別人講話,知道舉手講話,會說完整的話、會用最好聽的聲音說話;離開座位后,知道把小椅子輕輕地放到桌子下面。游戲時知道不推不擠,樂于助人,誠實謙讓,愿與同伴分享交流,不爭奪玩具。家庭生活中應養(yǎng)成早晚洗臉刷牙、睡前洗腳、勤洗澡洗發(fā)、剪指甲、勤換衣服、早睡早起的習慣。以上好習慣的培養(yǎng)僅靠說教是不行的,還必須配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一定教育策略,更需要各方配合,持之以恒。

(一)園領導要提高認識,采取相應激勵措施。幼兒園領導必須克服重教育輕保育的現(xiàn)狀,將幼兒行為習慣培養(yǎng)工作提上日程,納入日常管理,并且做到反復抓,抓反復,持之以恒。要定期召開行為習慣研討會,集中研討容易反復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調整教育方法,做到月月有計劃,周周有活動。要精心策劃、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教育活動要有針對性,針對幼兒難以形成習慣的內(nèi)容,開展比賽觀摩活動,如“洗手比賽”、“疊被比賽”、“漱口方法觀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著做”、“做環(huán)境保護小衛(wèi)士”、“做文明禮貌的好兒童”等,比賽的過程就是強化教師認識、培養(yǎng)教師技能、提升整體水平的過程,園領導的親力親為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替代的。

(二)教師要講求教育策略和方法。教師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主導力量。要學會抓住契機,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每個階段的側重點應各不相同,“不要一口吃個胖子”。要積極抓住先入為主的契機,形成定勢,把幼兒容易掌握的內(nèi)容放在開學初,如開學第一天就要求幼兒輕輕放椅子,讓孩子感覺到在幼兒園里,小朋友離開座位是要把椅子放在桌子下面的。要制定規(guī)則,開展互相監(jiān)督。在制定規(guī)則時,要和幼兒共同制定,并且要做到明確、具體、可行。規(guī)則一旦確定,就要嚴格執(zhí)行。教師要以積極的口吻解釋規(guī)則,讓幼兒了解規(guī)則的意義和遵守的方法,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區(qū)域自主活動之后把玩過的玩具送回原處。不要朝令夕改,今天的要求和昨天的要一致,老師之間的要求要一致,家園之間的要求也要一致。否則,孩子就會無所適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教給幼兒技能、方法,正確示范引導,不要代勞。對于難以掌握內(nèi)容,教師要做集體引導訓練,比如用正確的方法洗手這一內(nèi)容,就可以以配兒歌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教師邊講解示范動作要領邊說兒歌:“洗手前,先卷袖,可用清水濕濕手,擦拭肥皂搓一搓,指頭指尖都搓到,嘩嘩流水沖一沖,我的小手洗凈了。”教師的榜樣作用在幼兒行為的養(yǎng)成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平時教師要注重自身行為的榜樣作用,以身作則。教師要對本班幼兒的個性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能在一些事態(tài)出現(xiàn)前預估幼兒行為并進行及早干預。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教師口吻應該是建議性、啟發(fā)性的。行為要求一經(jīng)提出,就必須嚴格執(zhí)行,堅持不懈,積極鼓勵,在健康的情緒中建立與鞏固行為習慣。

篇8

【關鍵詞】 學習習慣 聆聽 演唱 表演

要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才是學習活動得已順利進行的保證。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內(nèi)容,其根本目的是從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使人得到全面發(fā)展。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只把向學生傳授知識,發(fā)展智能作為自己的任務,而更應注重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使其能在知識的海洋里快樂地遨游,使其真正成為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受益人。那么,我們就應從娃娃抓起,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音樂的習慣。

1微笑進課堂,做孩子的大伙伴

盡管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活潑,膽子越來越大,但由于對環(huán)境的陌生,對老師的陌生,剛入學的孩子在潛意識里還是有一種害怕心理。如果老師一開始就“板”起臉孔,做出威嚴的樣子,那樣只會適得其反,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學習壓力,從此敬而遠之,這就造成了師生關系的不融洽。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所以,我采取了“微笑”策略。心量學研究表明“教師的微笑會給學生一種和藹可親,熱情開朗的印象,也往往是對學生的一種和諧的氣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讓他們在心里默認你這個大伙伴的存在。因此,我在低年級小朋友的第一節(jié)上就引他們“看我的臉,學我的表情。”“你們的笑臉老師最喜歡,”這是在潛移默化我的學生。因為誰得知道,一張笑臉代表一個好心情,有了好心情做起事來就會事半功倍,幾節(jié)課下來,孩子們都說最喜歡上音樂課。

2趣味進課堂,讓孩子形成良好習慣

那么,怎樣才能讓低年級的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呢?依我來看,就是一個“趣”字當頭,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而不是呆板的約束,主要表現(xiàn)在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自然而然的用好習慣主動地學習,愉快地和老師,同學合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3生動活潑,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

3.1良好演唱習慣的培養(yǎng)。很多人把“音樂課”叫“唱歌課”,雖然不準確,但也反映了唱歌教學在音樂中占的比例。學唱歌曲是音樂課的主要教學任務,也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內(nèi)容,但低年級的學生唱歌的良好習慣還未形成,喜歡大喊大叫地唱,坐的姿勢也是千姿百態(tài)。大聲地歌唱,既會損傷學生嬌嫩的聲帶,增加嗓子的負擔,又使歌聲缺少美感,而且也不能很好地表達出歌曲的強弱變化及不同的情緒。所以從一開始我就象訓練合唱隊一樣用“高位弱聲”的方法訓練學生的歌習慣,一般都是唱些有趣的兒歌,因為這些兒歌適合孩子的唱法,告訴他們:“唱歌要感情投入,要像百靈鳥,輕輕唱來真好聽”,讓人們在聽音樂時,能產(chǎn)生鮮明生動的視覺形象,好像是置身于其中一般。唱歌時坐姿是身體坐正腳放平,抬頭挺胸眼平視。并且要精神飽滿。對于唱得好,坐姿端正的學生要常表揚,引導其他學生向他學習,這樣下來,坐姿的規(guī)范,對培養(yǎng)良好的歌唱習慣有很大的幫助。

3.2養(yǎng)成良好的欣賞習慣。在剛開始進行欣賞教學時,我是從學習習慣的角度對學生提出學習目標,也就是做音樂的欣賞者,音樂的好朋友,音樂的主人。作為“音樂的欣賞者”。要知道怎樣做個文明的欣賞者,怎樣能夠給自己,給他人創(chuàng)造比較好的音樂欣賞,學習環(huán)境:“作為音樂的小主人”,要學會怎樣理解音樂,怎樣知道音樂在對你說什么,作為“音樂的主人”,能夠走進音樂,并用自己的耳、眼、口、手等多種感官來感受,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音樂。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為自己,為他人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音樂課堂欣賞教學中,孩子們往往很難靜下心來欣賞音樂,讓孩子用舞蹈,身體律動,臉部表情等表現(xiàn)方式來欣賞樂曲時,孩子更難做到耳朵聽音樂,比較吵雜,紀律混亂。因此,每欣賞一首樂曲我都要針對樂曲的特點,給學生要求和提問,讓學生有目的地欣賞。一切欣賞活動都要圍繞音樂展開,比如:在欣賞搖籃曲時、我會要求學生模仿媽媽抱著小寶寶搖晃媽媽搖搖籃等動作,所有這些動作都要跟著音樂的節(jié)拍和速度,因為孩子們能認真聽,模仿起來還真是有模有樣的呢!別人所以說的人小鬼大在這個時候也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體會。

在欣賞課中,教師很有必要有效地組織情景教學,精心研究教材,設計一定的教學情景,讓孩子更好地欣賞音樂。比如在欣賞歌曲《編花籃》時,我事先準備好一個花籃放在講臺上,并問小朋友:你看這是什么?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這是花籃,多美呀!朵朵花兒開得是那么艷!我喜歡!我趁著大家興趣正濃時說:我這里有一首好聽的歌曲,叫《編花籃》,大家要不要一起欣賞?同學們更是熱情高漲地說:要!你看他們那股認真勁就沒得說啦,他們聽得是那么有滋有味的。這樣的情景教學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課堂紀律性也非常地好。

3.3養(yǎng)成良好的表演習慣。表演是實踐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表現(xiàn)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低年級音樂教學中我很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信的表演,發(fā)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chuàng)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熏陶。

篇9

養(yǎng)成教育要求教師首先是具有高素質的、良好習慣的人,這樣才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堂很平常的美術課,到底要給學生多少東西呢?一個教師,當你站在學生面前的時候,你給予學生的信息是方方面面的:你的衣著、發(fā)型、語言、聲調、眼神、小動作及處理突發(fā)事件的方法,對教學的態(tài)度等等,與教會知識技能比起來,這些東西似乎對學生的影響更大更深遠一些。那么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我們到底應該注意在哪些方面對學生實行養(yǎng)成教育呢?我覺得美術教學中的養(yǎng)成教育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nèi)容:

一、培養(yǎng)學生認真準備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大多只有六、七歲,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自理能力很差,有的學生在家甚至連飯都要喂呢!作為一年級班主任當我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在全班開展“自己準備學習用品”、“自己整理書包、課本、文具”的比賽。

但美術課上的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不能光光靠班主任。作為美術教師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也要細心教導:

1.怎么樣準備學習用品?(6樣用品:書、剪刀、油畫棒、固體膠、記號筆、報紙放入一個大袋子、貼上標簽)

2.學習用品課前怎么擺?(書在桌角,記號筆和固體膠放在剪刀的里面不容易掉在地上)

3.課后怎么放好6樣美術用品?(先折好報紙,折2次和美術書一樣大先放,不能亂塞)

4.學習用品怎么用?(記號筆容易干,用好就蓋上,油畫棒用一支放好一支,油畫棒上的紙用多少撕多少不要全撕掉)

5.剪好的廢紙怎么丟?(團成一團丟在廢紙箱里)

6.剪刀怎么使用?(不用時要及時合住)等等

老師都要親自教并督促學生自己獨立的完成。我也在美術課上也開展了比一比爭紅星的比賽、學生在一次次的激勵競爭中慢慢形成了認真準備的好習慣。

二、培養(yǎng)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

人是具有社會性的,而社會生活是有許許多多的規(guī)則必須要遵循的。一個有能力遵守一定的紀律規(guī)則的人,才能是一個有能力適應群體和社會生活的人,才能更好地有利于自身的發(fā)展。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很多美術教師認為:自己不是班主任老師,沒有必要對學生的紀律要求太多。其實,對學生提出紀律和游戲規(guī)則的要求是養(yǎng)成學生秩序感的有效方法,而秩序感本身就是美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每一個從事美術教學的一線教師都應該自覺承擔起這方面的責任。

三、培養(yǎng)學生專心的學習的習慣

美術課上老師要求專心,我覺得“專心”包括了看、聽、想、說、畫的習慣。

看,就是看教師和學生的演示、動作,看時做到不動口,不分心。

聽,就是聽教師的講解與同學的發(fā)言,不隨便插話發(fā)言,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

想,就是想想通過老師的啟發(fā)你能有什么特別的構思,真正掌握知識是在學生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而獲得的;

說,說是回答問題、發(fā)表意見,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看法,培養(yǎng)學生把話說完整,在低年級要求學生能完整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并鼓勵學生在交流時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敢說才能會說;

畫,就是具體的操作,我要求學生在畫的過程中能親自感受到美、找到美術給予他們的樂趣。

四、培養(yǎng)學生認真作業(yè)的習慣

篇10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學生 習慣 初探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0-0236-01

1 培養(yǎng)學生專心傾聽和認真閱讀課本的好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學生的求知興趣一旦被調動起來,他們就會積極參與,努力探索,專心傾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而興趣也是專心傾聽的根本。因此作者認為針對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點,在課堂上,教師盡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單純的知識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充分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教師上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力求語言生動有趣,條理分明,使課堂引人入勝,使每個學生樂意聽。學生比較容易做到專心傾聽老師的語言,但是一旦指名發(fā)言或小組員討論發(fā)言時,大部分同學又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未能做到專心傾聽同學的發(fā)言。針對這一情況,作者常常利用學生喜歡表現(xiàn)的年齡特點,讓他們都來做小老師,對發(fā)言的同學作一個評價,如:說一說你認為發(fā)言的同學說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給他什么建議等等。很多時候,都是由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夠做到堅持專心傾聽,并在專心聽講的基礎上,讓學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課堂知識,讓學生的語言和表達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tǒng)數(shù)學知識的主要源泉。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法、良好的思維習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從閱讀教材中,通過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規(guī)律的思維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沒有認真閱讀的好習慣,會在多方面體現(xiàn)到其弊端:如做練習時不會審題、,讀題目時只讀一半,不會分析問題、不能理解概括題意,導致不能正確完整地解決他完全有能力解決的題目。如:作者在一次測驗中,其中一題目為:請在下面的方格紙中畫一個直角,再標出它的各部分名稱。對于后面一個問題有三分之一的同學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沒把題目讀完。對于解決問題的題目,大多數(shù)同學只讀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數(shù)字或個別詞語做題,不作深入思考,而是憑著感覺做。如:在解決問題的題目中,看兩個數(shù)字相加超過一百肯定不對,一定用減法做了,因為1-3冊只學了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又如:在求兩數(shù)相差的題目時,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減法。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是多么的重要。

2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習慣

贊可夫有句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數(shù)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shù)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低年級的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主觀意識差,在課堂上容易跟隨大流,別人說什么,他也跟著說什么,不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要給學生留足夠的思考時間,提問學生時,要多方考慮,照顧各種層次的學生。對于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可以讓優(yōu)生多發(fā)言,鼓勵他們多開動腦筋,讓他們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對于顯而易見容易解決的題目,多把機會留給一些基礎稍微差的學困生來回答,及時鼓勵他們,只要他們答對或答對一點,都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fā)他們動腦筋的欲望。學生的潛能是個不竭的寶藏,你對他有多大的信心,他們就能給你多大的驚喜。

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助精神,團隊觀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發(fā)創(chuàng)新的火花。如:作者在教學《統(tǒng)計》時,先給學生播放一段路口視頻,讓學生統(tǒng)計在一分中之內(nèi)過往的車輛有幾輛貨車、幾輛面包車、幾輛小汽車,幾輛公共汽車,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學都說:“老師,太快了,再來一次。”我不吭聲,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學們還是來不及記錄。然后我問學生:為什么看了兩次都為未能記錄下來呢?你們在小組里討論一下,有沒有辦法能又快又準確的記錄下來呢?同學們各抒己見,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組員記錄面包車、有的記錄貨車、有的記錄小汽車、有的記錄公共汽車,1分鐘視頻播完后,各個小組都有了統(tǒng)計結果。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明白了一個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進行了小組合作,從而使合作成為學生的一種需求。

3 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和應用數(shù)學的好習慣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本著“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并把數(shù)學應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參與的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實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shù)學、學習數(shù)學、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和實踐數(shù)學的興趣。如:作者在教學《觀察物體》中“鏡面對稱”的內(nèi)容時,先讓同學都去照一下鏡子,然后在小組立交流:人在鏡子里的特點,鏡子內(nèi)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沒有變化,學生通過活動和交流能總結出:照鏡子時內(nèi)外的人上下、前后不會發(fā)生改變,而左右位置發(fā)生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