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行為習慣范文
時間:2023-03-26 20:23: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家園共育
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未完成。因為幼兒年齡小,其行為習慣尚未形成。在幼兒園受到的教育,若得不到家長的積極配合,便會前功盡棄。每個幼兒都有著較強的模仿性,可塑性,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他們。為此我經常與家長交流,請他們采用合理的方法來教育孩子,正確地引導、愛嚴適度、循序漸進。
為了使家園共育同步進行,家長要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首先需要一個和諧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圍,讓愛心像雨露一樣滋潤他們,使幼兒心情愉快、情緒穩定、充滿自信心、上進心。其次,要有個整潔舒適的家庭環境。讓幼兒養成愛整潔、生活有規律的良好行為習慣。再次,請家長配合,讓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在家中得到延伸,使良好的行為習慣得到鞏固。
同時,我盡力為家長和幼兒創設各種親子活動,在幼兒園給家長、孩子提供更多接近、了解、溝通的機會。每學期都要配合園里搞大型廣播比賽、舞蹈匯報表演、家長交流會、教學成果展示會等等,使家長、老師、幼兒有更多機會交流。
二、正確引領
幼兒教育中,家長和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往往急于求成,結果事與愿違。在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耐心講解。由于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群幼兒,在教育上就要有耐心。講道理時要簡單明了,決不能模棱兩可,是對、是錯一定要講清楚。其次,要具體明白。如:要幼兒講禮貌,就必須讓他們明白具體怎樣做才是講禮貌;如見到教師、長輩要問好,離開時要說再見,不能直呼其名,這需要耐心的講解、示范,使幼兒逐步形成習慣。
2.逐步訓練。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要從小事做起,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一點一滴地滲透、強化。如:得到別人幫助時應說:“謝謝”;不小心撞了別人應說“對不起”;向別人請教時應說“打擾了”等等。還要注重培養幼兒愛勞動、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的思想。要求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穿衣、洗臉、洗手、刷牙、整理書、玩具等等。教師要多示范,勤指導,對有進步的幼兒及時表揚鼓勵,讓良好的行為習慣滲透到每個幼兒中間。
3.榜樣教育。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會出現打鬧、告狀、搶玩具、不遵守紀律,碰倒椅子沒有人扶起等現象,我屢次強調,但收效甚微。于是,我想辦法通過給孩子講一些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來教育他們。如:《孔融讓梨》、《勤勞的小白兔》、《三只蝴蝶》,讓故事里的形象來影響孩子們??兹?、小白兔、蝴蝶謙讓、關心別人、友愛、勤勞的好品德,使幼兒受到教育,慢慢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讓幼兒知道自己生活在集體中就應該與小朋友和睦相處,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針對少部分幼兒偏食、挑食、不愛惜糧食的習慣,我也選了古詩《鋤禾》;故事《大公雞和漏嘴巴》和一些兒歌等,教育幼兒熱愛勞動、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讓幼兒在各種榜樣的影響下慢慢進步。
三、因勢利導
幼兒因為年齡小,思想單純,對于對、錯的概念不清楚,這就需要我們與家長正確地引導,使其明辨是非。由于幼兒也有自尊心,所以不能過分地指責他們,這樣容易使他們的心理受到傷害,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然而,古語云“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對于幼兒的細小錯誤如果不加糾正,不良行為就會隨之形成。
篇2
關鍵詞:幼兒 行為習慣 教育 培養
引言
幼兒時期的孩子剛剛度過了嬰兒期,開始能夠獨立行走,會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要求,可以簡單的和成人進行交流。這個時期的幼兒,由于語言行為方面的巨大變化,多了一些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其視野也被極大的拓寬了,這樣一來,不僅激發了幼兒的獨立意識,其記憶力和學習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對很周圍存在的事物的開始有了自己初步的認識,還會產生豐富多樣的情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從幼兒的這些特點來看,幼兒時期是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行為習慣和思想觀念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良好的行為習慣的界定
從字面意思來看,“行為習慣”可以理解為“行為”和“習慣”的詞意的合成,內容上包含了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道德習慣等各個方面?!靶袨椤笔鞘芩枷胫笓]的語言、動作等外在表現,而習慣是后天形成的相對固定的行為方式。行為經過反復的練習強化經過一段時間后就會形成一種習慣,習慣最終也以行為表現出來。行為習慣有好壞之分。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指從小處來看,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成長,從大處來看,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相對固定的行為方式。
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習慣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對于一個人生活、學習、工作的影響也是深遠而重大的,而且習慣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養成的。從很多成功人士的經驗可以看出,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健康、快樂、成功的一生。對于幼兒來說,就好比是一張白紙,涂什么色彩,畫什么圖案都受到成人的影響。幼兒時期是一個人行為習慣形成的最早階段,也是最關鍵的階段。抓住時機,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會對幼兒的一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一)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于孩子身體的健康成長
生活習慣包括衛生習慣、飲食習慣、作息習慣、勞動習慣等一些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行為習慣。學會生活是每個人人生的必修課。幼兒時期正是身體快速發育的時期,這一時期的身體健康狀況直接決定了孩子一生的身體素質的好壞。在幼兒階段,培養孩子不偏食、不挑食、盡量少吃零食多吃主食,吃飯細嚼慢咽等一些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讓孩子飲食均衡,很好的消化吸收食物,從而保證營養充足。培養孩子早晚刷牙、飯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等個人衛生習慣,可以防止孩子生病。還有培養孩子早睡早起、按時作息、正確的睡姿等作息習慣,可以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另外,像自己的事情自己學著做、自己收拾書包、玩具、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等一些良好的勞動習慣的培養,可以很好的鍛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偟脕砜?,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有利于孩子的身體素質的提高,還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習慣,有利于孩子養成優秀的性格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除了需要法律的強制之外,更多的還需要道德力量的約束。一個人即使能力再突出,如果道德品質差,那他對于社會的貢獻也是非常有限的,甚至還可能危害社會和他人。因此,在我國的學校教育中,德育歷來都是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幼兒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道德標準、是非對錯的觀念,這些都需要成人對其培養教育,如,尊老愛幼、講文明、懂禮貌、誠實、守信、沒經過別人同意不能動別人的東西、愛護花草樹木和公共財物、愛護小動物、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規則等,使孩子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這樣不僅可以使孩子更好的適應社會,而且可以形成優秀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最終讓孩子成長為一個社會有用之才。
(三)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孩子能力的全面發展
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學習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一種基本能力。學習能力的形成與提高都需要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幼兒時期的孩子,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剛剛開始走出家庭去幼兒園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是培養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家長和老師都要注意對其學習習慣的培養,如不懂的事要問老師或父母、看書時要專心,不能三心二意,遇到問題要勤于思考、語言表達要規范、書寫要認真仔細等。這些都是最基礎的良好的學習習慣,一但形成,不但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學習,還能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全面提高孩子的能力。
三、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方法措施
(一)制定規則,賞罰嚴明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痹谟變翰痪邆渑袛嗍欠菍﹀e的能力之前,家長、老師都要從一開始就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錯了要怎么做,還可以明確賞罰的標準。同時,家長、老師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才能為孩子樹立榜樣,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確的認識。如果說一套,做一套,孩子開始會不理解,后來會產生反抗心理。如家長自己在打牌,卻讓孩子做作業去,對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二)重視細節,堅持不懈
對于幼兒的教育培養,更多通過生活細節來做到的。家長和老師不能忽視這些細節,從而錯過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時機。同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一種習慣的養成需要不斷的對某種行為進行訓練強化,不是短時期可以做到的。因此,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需要家長和老師持之以恒的付出努力,不能兩天打魚三天曬網。如,培養幼兒良好的作息習慣,成人要不厭其煩的和孩子講早睡早起的好處,還要督促孩子按時作息,不能今天晚上大人有事,就任由孩子玩兒,明天沒事了再來管孩子。這樣是很難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
(三)營造氛圍,優化環境
環境對幼兒的成長影響是十分巨大而深遠的。良好的環境,融洽的氛圍有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培養孩子良好的勞動習慣時,父母在告訴孩子自己的玩具不玩了要及時收拾好放回原位,父母平常如果把家里收拾的很整齊,東西不亂丟亂放,一方面這樣可以為孩子做榜樣,另一方面家里的環境很整齊有序,孩子也會意識到自己的玩具不能亂丟了。父母開始可以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慢慢的再讓孩子自己收拾。這種外界環境氛圍對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四)明確目標,講究方法
對于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家長、老師首先要制定一個目標,但是采取什么樣的方法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而定。即使是同樣的方法,也要靈活運用,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如這段時間培養孩子主動識字的學習習慣,家長可以利用在馬路上看到的商店名稱、車站的站牌、各種產品的商標等,引導孩子識字,當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孩子能夠認識一些字了,家長要及時的給予表揚,給孩子的行為進行正強化,使孩子知道原來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認識漢字,從而養成主動識字的學習習慣。
結束語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庇變簳r期是一個人一生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對幼兒進行有效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有利于塑造幼兒健全的性格,從而改變幼兒一生的命運。所以,不論是幼兒的家長還是幼兒教育工作者,都要把握好幼兒認識和習慣形成的黃金時期,不失時機的對幼兒進行教育和培養,促進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為幼兒的成長、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要求家長、老師付出極大的耐心和細心,不斷總結實踐經驗,積極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做出堅持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篇3
摘 要
當今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和情感教育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幼兒情感教育和行為習慣的培養現狀不容樂現。要想培養幼兒正確的行為習慣,要從情感入手,以道德認知能力的培養為基礎,激發幼兒情感動力,以榜樣引導和行為引導為基本手段,協調家庭,社會的力量,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隨機教育;游戲;幼兒情感;主題活動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了"萌發幼兒健康情感,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任務。因此,重視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是新時期對幼兒教育提出的一種現實要求。但是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和情感教育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幼兒情感教育和行為習慣的培養現狀不容樂觀。而在學前教育階段,如何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是幼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工作。當今的幼兒,基本是獨生子女,自理能力普遍差,由于家庭養成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導致相當部分幼兒形成了諸多的不良行為習慣。父母的教養方法不當,造成子女養成了驕橫、任性、貪圖享樂、唯我至上等不良習性。"隔代教養"讓祖輩對孫輩過度溺愛,使孩子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么就給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還有單親家庭的放任教養方式,也對孩子造成嚴重的負面效應。養成教育是指在學習、生活、勞動等教育中良好習慣的形成與定型,從小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能更好地為幼兒全面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家長和老師都應該注重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幼兒期是一個人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人生智力發展最快的時期。這一時期,是人生教育的啟蒙階段,也是人生教育的基礎。
一、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具體內容
1、良好生活衛生習慣,其體驗的核心理念是自理自立,體現的主要人格特征是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清潔、進餐、睡眠、排泄、鍛煉的好習慣。
2、良好品德行為培養,其體現的核心理念學會做人,體現的重要人格特征是尊重他人,懂禮貌,誠實勇敢,樂觀,遵守規則,善于合作,樂于分享等。
3、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其體現的核心理念是學會學習,體現的主要人格特征是善于思考和探索。
二、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具體方法和途徑
由于家長的溺愛及社會環境的影響,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特別強,這些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顧及他人,受不得半點委屈,更談不上吃苦,如果這樣下去,走向社會如何立足?要使他們步人社會求得生存發展的權利,必須要有豐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特別是要有正確的行為習慣,為他們將來步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乃至在社會大環境中拼搏,奮斗,追求,發展,生存莫定基礎。我認為,培養幼兒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巧用鼓勵表揚促進幼兒正確的行為習慣培養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使它關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多年的工作實踐證明:教師對幼兒鼓勵的教育態度,是影響幼兒積極接受教育、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因素。
1、發現優點、及時鼓勵,是改變孩子不良行為習慣的關鍵
心理學研究證明: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發展和認知水平都處于較低的發展階段,自我控制力較差,各種是非觀念尚未形成。因此,教師對他們的教育態度直接影響他們行為習慣的養成。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只有細心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發現孩子的優點,給予及時的鼓勵,才能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
2、激感,真摯鼓勵,是促進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催化劑
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情感投入要真切,表情要豐富,語言要親切,如果教師在鼓勵和表揚幼兒時,眼睛望著別處,表情冷漠,可想而知,無論教師怎樣運用語言進行鼓勵,其教育效果也是消極的。因此,教師在鼓勵和表揚幼兒時,除了運用語言的鼓勵外,更應恰到好處地運用表情的鼓勵(如熱情的微笑、點頭、)和手勢性鼓勵(如伸出大拇指,鼓掌)以及身體接觸性的鼓勵(如摸摸小臉蛋、擦擦淚、抱一抱)等,才能深深地感染孩子,使其產生積極的教育效果。
3、樹立榜樣,積極鼓勵,是影響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源泉
幼兒具有思維形象具體、好模仿的特點,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時刻注意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的閃光思想,及時發現,及時提出,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情感的交流。只要教師始終用一顆愛心,去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善于捕捉任何一次瞬間即逝的教育契機,不失時機的給予鼓勵,對幼兒積極接受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結合節日設計系列教育活動,激發幼兒情感,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通過"三八"婦女節主題活動,向幼兒進行愛父母的教育。幼兒期是萌發各種情感的重要時期,幼兒各種良好品德的形成都播要情感-"愛"。關心父母,愛父母是幼兒愛他人,關心他人的開始,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我們可以設計"愛爸爸媽媽"為主題的系列活動,通過了解爸爸媽媽的工作,職業,體會爸爸媽媽的辛苦,讓幼兒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干什么的,他們是如何工作的?使幼兒知道爸爸媽媽工作是為了大家。在孩子們了解爸爸媽媽的過程中激發幼兒尊敬爸爸媽媽,愛爸爸媽媽的情感。通過了解爸爸媽媽的愛好,引導幼兒關心爸爸媽媽。讓幼兒知道爸爸媽媽最喜歡什么?從爸爸媽媽的角度想問題,引導幼兒感受爸爸媽媽的想法,愿望。讓孩子體驗他人的情感,逐步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通過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激發幼兒"愛"的情感。為了讓幼兒充分感受爸爸媽媽的付出,可以利用各種形式來給孩子創設情境,如:說說爸爸媽媽,畫爸爸媽媽,節日向爸爸媽媽獻花等活動,激發幼兒對爸爸媽媽的情感。
2、利用"十月一日"國慶節這個節日向幼兒進行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游戲,唱歌,繪畫,兒童劇的形式向幼兒介紹我們祖國的大好江山,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祖國,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幼兒的心靈萌發愛國情感。這種教育還要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做到有愈,有機,有感,有效地滲透,長期堅持,潛移默化。
(三)組織各類游戲活動,體驗幼兒的情感,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它能給幼兒帶來歡樂和滿足。通過游戲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寓教于樂,孩子易于理解和接受,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陳鶴琴通過數年的研究分析認為:"各種道德幾乎可以從游戲中得來,自制,克己,誠實,理性地服從,這種種美德的形成沒有再比游戲這個利器來得快,來得切實"。幼兒是生活在游戲中的,為了滿足幼兒模仿現實生活的愿望,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充分創造角色游戲的條件,使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種角色,通過模仿和想象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游戲中,幼兒情緒高漲,行動積極,能有效地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陪孩子一起玩游戲,有許多好處,讓孩子在玩中成長,玩里學習,善于玩的孩子有許多特點,比如樂觀、愉快、樂于交往,富于想象,勇于嘗試,有自我發展的傾向。良好的游戲習慣,會對他們的成長與學習至關重要的影響,讓孩子學會遵守游戲規則和合理安排游戲時間,這些良好游戲習慣的建立是讓孩子了解社會行為規則的最佳途徑,比如游戲用品,引導孩子使用完畢自己收好,自己管理,以免下次找不到;游戲時間的節制,到一定時間必須吃飯和休息等等。
比如,在"娃娃家"中,啟發"爸爸媽媽"關心照顧好"孩子";"主人"熱情禮貌的招待"小客人":在蔬菜市場,幼兒能把蔬菜分門別類,認真地"買賣"蔬菜;在醫院里,"醫生.要耐心的為"病人"醫治。通過扮演角色,幼兒能夠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照顧的美好情感,同時啟發幼兒對他人的熱愛之情,逐步養成禮貌待人,團結友愛,互相謙讓等良好的行為習慣:游戲中,幼兒不僅可以滿足自己身心的需要,并可以獲得影響與控制環境的能力,建立起行為準則。如在坐"公交車"的游戲中,有的幼兒擁著擠著的買票,這時教師以"車站管理員"的身份來巡視,說:"今天的旅客真多啊,我看看是不是文明排隊了?"這樣的參與,指導,讓幼兒輕松的接受了"排隊買票"的這一規則。培養了幼兒謙讓,不掙不搶,樂于助人等良好的行為。對孩子平時的游戲與互動,家長可盡量以觀察為主,引導為輔,避免過多的參與和評價。而在此之外,培養一個良好的游戲習慣,顯得尤為重要。玩具過多、獎勵孩子玩耍、玩游戲的氛圍與安排游戲時間,這些都與培養孩子的游戲習慣息息相關。由此可見,游戲不僅能讓幼兒表現道德行為,而且能挖掘其中潛在的品德心理因家,為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提供一個有效的途徑。
(四)抓住生活中的各種教育因素進行隨機教育
隨機教育是教師在有準備,有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之外,針對幼兒活動中隨時發生的行為和事情及時地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的一種方法。隨機教育具體,生動,形象,很有說服力,非常適合幼兒,在教育實踐中,我們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隨機教育:
1、培養幼兒正確的行為習慣要了解幼兒特點,關愛幼兒生活
幼兒時期的孩子正處在身體迅速發展的時期,而動作發展又是其重要的標志,由于動作發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別好動。他們動作的發展,不僅對他們的身體發育,而且對他們的思維發展都有重要的價值。情緒對他們的支配作用很大,他們容易激動,而且對成人表現出強烈的依賴,離開爸爸媽媽他們會感到極大的不安,這時,教師應該像媽媽一樣去體貼,關心他們,使他們逐漸減少分離焦慮,適應幼兒園生活。
案例:小班的彤彤小朋友新入園時,對媽媽特別依賴,每次媽媽送到門口時,他總是不肯入園,向媽媽提出要玩具或食品等要求,對此,媽媽非常著急,沒有良策。
作為教師,首先對這些孩子的心理要吃準、吃透,還要講究藝術,對孩子有愛心,有耐心,只有帶著強烈的"愛"才能同孩子自建立起濃厚的師生情。要想改掉彤彤小朋友不肯人園的毛病,教師須采取以下辦法:(l)以同齡幼兒為榜樣:(2)采取激將法:(3)對幼兒要說話算數。為此,教師可以專門設計一套方案,這個班里有一位與他同齡的麗麗小朋友,她活潑,好動,勇敢大方,適應能力強,入園時只讓媽媽送幾次,就和哥哥姐姐一起上學,教師在班里對麗麗小朋友進行表揚.并號召大家向他學習,開展自己走著上學的競賽活動,特別鼓勵彤彤小朋友參加競賽,并宣布誰敢與他挑戰,誰就可戴一朵小紅花,真正做到可戴一朵大紅花。彤彤小朋友按耐不住好奇心,舉起小手參加競賽,給他戴上了一朵小紅花,第二天入園真的沒有和媽媽使性子,結果戴上了一朵大紅花。雖然有幾次反復,經過多方勸慰引導,激將,他終于改掉了壞毛病,自己能夠高高興興的上幼兒園了。
2、培養幼兒正確的行為習慣,要利用幼兒愛模仿的特點
愛模仿是學前孩子突出的特點,他們喜歡模仿老師,家長和伙伴,模仿可以成為他們的動機,也可以成為他們學習他人經驗的過程。他們的模仿不是被動的臨摹,他們在模仿中同樣有創造,有自己個性和情感的表達。我們以一次仿編兒歌的教育活動為例:在活動中,孩子們的創造才能和天真質樸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教師說:"小小狗兒,汪汪汪,跑來跑去汪汪汪,"小朋友很快就說出:"小花貓兒,喵喵喵,跑來跑去喵喵喵":又如課外活動后,教師把孩子們扔到地上的碎紙片撿起來扔進紙簍里,孩子們看見了,也會主動地和教師一起撿起來,把地上的小棍棍也撿起來,還比賽看誰撿得多,撿得又快又干凈??矗⒆觽兊哪7铝Χ鄰?,了解了孩子們愛模仿的特點,對引導他們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有著特殊的意義。它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同時還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課堂教學藝術。
3、培養幼兒正確的行為習慣,不要把成人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幼兒對周圍的環境所表現出來的活動興趣,倘若是直接而普遍的,可視為幼兒的天性,這天性是自由的沖動,是活動的本能,是幼兒在面對環境時一切直接而自發地流搖出的東西,他們對新鮮事物,對自然界的變化都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他們積極地去感受、面對、研究和表達。他們對一切都感興趣,對一切事物都想要嘗試,以美術課上孩子們的作品為例:孩子們作完畫后,出現在你面前的是一幅幅不規則的圓形,周圍伸出許多長短不一的線條,你肯定會百思不得其解,也根本看不出他們畫的是什么內容?怎么講?可你讓孩子們講時,卻大出你的意料,小朋友會說:"紅紅的太陽,太陽下面是四通八達的鐵路線,還有高速公路,許多車在公路上跑,-幼兒的想象力多么豐富、多么富有哲理。
不要把成人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對孩子的教育影響要講究藝術。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自控能力較差,情緒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外面有熱鬧想出去看看,別人有好吃的就會引起"饞蟲"。這時,你高聲訓斥會使孩子因受突然襲擊而驚慌失措,精神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以致孩子對你產生反感,孩子只有專注地聆聽你的聲音,你的話才能聽得人耳,你才能和他開始真正的交流,你的影響才會真正起作用。
4、培養幼兒正確的行為習慣,要注重集體活動的作用
學前幼兒已初步形成了自我意識,凡事都以自我意識為中心,不考慮別人。在幼兒園的集體活動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品質。
(1)在游戲中培養。孩子在玩積木時,教師總是把小朋友劃分成若干小組,把積木放在桌子中間,小朋友都到中間去拿,拿自己有用的,做自己喜歡的模型,如果剩下的積木不夠,就大家共同做一個,使小朋友學會謙讓和配合。
(2)在一日生活中培養。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都是強化幼兒集體意識的課堂,洗手、喝水、吃飯、做游戲等,總是一組一組地進行,并提醒幼兒如果一個人慢了會影響大家的成績,那你們這一組都不會受到表揚,那么孩子們會精心的做每一件事情,心里裝著集體。
(3)正確使用評價手段。孩子在室內活動后,總是先評價每一組的集體表現,再評價每一個幼兒在這一組中的表現。如:"你們搭的車,房子,非常漂亮,小胡娜搭的樹更有特色。"收玩具也是以小組來評價,這個小組比那個小組把玩具收得千凈,擺放得整齊,希望下一組會比這一組更好。不難想象這樣長期堅持,幼兒的心中會種下集體的種子。
(五)家園配合,重視不良習慣的矯正
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不當、社會環境不良和幼兒園教育偏差等原因,也有自身發展水平較低的原因。習慣矯正是一項相當艱苦復雜的教育工作。格思里的鄰近干擾理論告訴我們,廢除不良習慣的基本要則是,發現引起不良行為的線索并接著以同樣的線索實施一種不同的反應。在此基礎上我們采取了以下幾種矯正措施:
1、消除障礙
習慣不良的幼兒往往多有一種消極的態度定勢,周圍人際關系也不很正常。我們就從調整不良習慣幼兒與周圍小朋友的人際關系入手,教師端正態度,真心實意地愛護、關心和尊重有不良習慣的幼兒;同時教育全體幼兒正確對待、熱情幫助有不良習慣的小朋友,采取結對子一幫一、互助組等方法,使他們形成積極的情感認同體驗和正確的態度定勢。
2、持之以恒
壞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習慣矯正更有多次反復。這時我們要做到持之以恒,并落實檢查督促的措施。如有位幼兒每天回家就看電視,一看就是幾小時,我們及時和家長聯系,通過電話、互相配合,長期堅持,終于使這個幼兒改掉了壞習慣。
3、及時強化
在矯正過程中,我們還隨時注意幼兒行為發展的閃光點和壞苗頭,對前者及時表揚宣傳,對后者及時控制。例如:有幾個男孩戶外活動時總喜歡去拔草坪上的草。教師發現這一問題后,立即在班里進行教育,并制定有關措施,"不踩踏草坪不拔草,否則罰停止游戲五分鐘。"為了避免懲罰,多數孩子能夠遵守規則,個別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因違反規則受到了相應懲罰,體驗到了后果,也不再拔草。
綜上所述,我們可知本文中心觀點就是:當今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和情感教育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幼兒情感教育和行為習慣的培養現狀不容樂現。要想培養幼兒正確的行為習慣就要從情感人手,以道德認知能力的培養為基礎,激發幼兒內在情感為動力,以榜樣引導和行為引導為基本手段,以幼兒園的日常活動為主,協調家庭和社會教育力量,通過游戲活動、主題活動、節日設計活動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激發幼兒的行為意識,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體說來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具體措施如下:
1、巧用鼓勵表揚促進幼兒正確的行為習慣培養
2、結合節日設計系列教育活動,激發幼兒情感,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組織各類游戲活動,體驗幼兒的情感,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抓住生活中的各種教育因素進行隨機教育
5、家園配合,重視不良習慣的矯正做到以上五點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 王悅.中國孩子的成才方案[M].北京:藍天出版社,1999.
[2] 孫云曉.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3] 林正方.兒童行為的塑造與教正[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4] 方洲.孩子的好習慣是這樣培養出來的[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8.
篇4
一、“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精在理解
人的習慣是怎樣形成的呢?人們通常分成三個層次,最低層次就是不自覺階段。依靠外力的督促教育,不斷強化已形成的條件反射而形成了習慣,這就是第二個層次,但還需要監督和自身的意志努力。第三個層次就是自動化,達到類似本能的程度,既不需要監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為習慣。可見,習慣是個人與環境、行為相互影響的結果。要培養良好的習慣不可以等待“習以為?!?,也不可以“習焉不察”,更不能“習是成非”,而應該能動地以社會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有意識的加以訓練,以形成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基本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學生進行正常學習的基本保證,也是良好的高層次的學習習慣的基礎,因此,要高度重視良好的基本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們嘗試著從六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①培養傾聽的習慣;②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③培養質疑問難的學習習慣;④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⑤培養自我評價的習慣;⑥培養“高效率做事情”的習慣。
二、“習慣成自然”——躬在踐行
葉圣陶先生在《習慣成自然》一文中寫到:“要有觀察的能力,必須真個用心去觀察;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個動手去勞動……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因此,習慣養成越多,個人的能力就越強。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成種種的習慣”。中小學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劇發展的時期,正是增長知識,接受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是良好校風的基礎,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保證,因此,小學基礎教育階段,我們的德育教育就應以養成行為習慣作為重點,把養成行為習慣落在實處,扎扎實實地抓好養成教育。我具體從這樣幾方面來進行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①營造養成教育的氣氛,把班級變成一個富有啟發性的、暗示性和趣味性的德育課堂,讓學生置身于品格化的世界里,逐漸適應、調整而融入文化氛圍中,接受其感染和熏陶;②“主題教育”啟迪心靈。利用學校“國旗下講話”、班級的主題班會、校園廣播等機會對學生進行學校紀律常規要求的訓練;③班級文化建設不僅具有持久的導向作用,強烈的感染作用,更具有巨大的凝聚作用。它對學生的感染作用是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實行并得以完成的。在這整個過程中,它沒有任何強制性,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快樂而自然、悠長而久遠。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貴在細化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并不是靠幾次教育、幾個活動就能養成的,需要長期的、嚴格的、持之以恒的規范訓練才能形成。比如將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分解為五個方面:①生活行為規范,主要涉及培養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行為和習慣;②學習行為習慣,主要包括學習紀律和學習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要求;③勞動行為規范,要求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形成正確的勞動態度,具備一定的勞動能力;④交往行為規范,從待人接物的禮儀、態度等方面對學生提出要求;⑤社會行為規范,即為人處世的態度和行為方式。
篇5
第一:培養農村小學生的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將伴隨人的一生,無論學習還是生活,做人或處世,毫不夸張地說,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終身享用不盡的財富,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養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種好的習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同時,更應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基礎,是建設良好班級的保證。所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小學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
學生在學校,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要進行能力的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素質教育體現了以學生為本,注重情感教育的思想。但是我們現行教育思想仍然忽略了這一點,特別是在像我們這樣的農村學校。我校許多學生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喜歡亂丟亂扔,講臟話,如此種種現象我們老師會提出來批評教育學生,但是一轉身,學生又會照舊。所以每天對學生苦口婆心的教育和各種懲罰治標不治本。那么,我們怎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我認為農村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養成原因有兩個。其一,家庭教育。農村學生的家長整體素質不高,一部分不識字,小學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數,他們大多忙于生計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看,留守學生越來越多,無人管教使孩子養成了許多不良行為習慣。即使父母在家閑暇時也只愿聚在一起打麻將、玩撲克,無暇教育孩子。農村家庭的家長們“重智輕育”,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就能出人頭地就是有出息,其他的也就無所謂了,有的甚至認為只要孩子吃得好穿得暖就是對孩子最好的照顧,這些思想是農村家長忽略了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性教育所致,孩子們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就會慢慢突顯出來。其二,學校教育工作失誤。我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德才兼備的人才,但是由于多年來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升學競爭和考試壓力的環境影響,雖然學校知道德育和行為養成的重要性,但是農村學校為了在成績上能夠趕超城區學校,只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學生的成績上,忽略了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農村學校教師也存在只要學生成績好就是對學校和家長最好回報的思想,在學生行為養成方面也就沒有下足功夫,學生也就慢慢養成了一些壞的行為習慣,卻無人管理。其三,社會環境的影響。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小學生雖然最多接觸的是家庭和學校。但社會對他們產生的影響也非常大。小學生不良行為的根源不一定在自身,而在于現實社會中的不良環境。小學生年齡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差,特別是農村學校的小學生對社會有著一顆好奇的心,不良的社會風氣,如崇拜金錢、過度消費、自私自利等等會讓他們形成錯誤的價值觀,腐蝕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這些社會環境對他們產生的影響并不小于家庭和學校。
第二: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行為習慣養成的第一課堂,父母要用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孩子,身教重于言教。首先要為孩子作出榜樣,孩子好奇心盛,愛模仿,家長務必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不希望孩子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例如,要孩子舉止文明,自己就不可言行粗暴;要孩子穿著整潔,自己就不可衣冠不整;要孩子讀書學習,自己就不可打牌搓麻將。只有在家長言傳身教的潛移默化下,方能自覺地建立起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其次,家長要真正把孩子當成朋友,尊重他們的意見,并努力提高自身修養,言傳身教。要蹲著和孩子講話,彼此拉近距離,經常和孩子溝通,了解其內心世界,這樣更有利于教育孩子。對于農村學校的家長,生計固然重要,但也及不上孩子重要,孩子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在孩子眼里父母是神圣的,你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他們,希望我們農村孩子的家長能陪著我們孩子一起成長,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好習慣受益終生。
第三:教師的教育作用
學生一天大部分時間是和教師在一起的,教師首先要做好表率,從平時的小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平時,走進學校、教室,只要發現地面有爛紙就隨手把它揀起來,有了垃圾、廢紙總是親自扔到垃圾筒里,講桌也清理干凈。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愛護環境的重要,也就養成了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在農村學校班主任的作用不容忽視,家長也許忽略了孩子的行為養成教育,但是班主任不能。我們的班主任要經常教育學生遵守《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從常規抓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使學生養成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遵守紀律、遵守社會秩序、維護社會公德、勤儉節約、愛護公物、助人為樂、關心他人的良好習慣。小學生的自覺性不強但是學習能力強,所以要我們的教師時刻提醒、引導和教育。
第四:學校的教育作用
我們的學校是雙語學校,學校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在不斷完善,師資力量比較雄厚,因此我們要正確引導學生學會怎樣生活,怎樣做人,怎樣學習。我們要利用德育八分鐘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使這些守則常記學生心中。學校教育離不開家長的教育,所以要家校一致,形成合力。學校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等形式,使家校形成合力,增強教育效果。我校經常對那些行為習慣差,成績不好的學生進行家訪,和家長一起分析孩子的問題,一起商討解決方法,通過家校聯系,這些孩子已慢慢的養成了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學校一共有31個班級,其中雙語班有19個,少數民族學生占百分之七十左右,在教他們學習的同時,要培養他們愛校如家,不要有民族傾向,堅決維護民族團結,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分裂,把各民族學生視為兄弟姐妹,把他們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來對待,團結進取,努力拼搏,快樂學習,幸福成長,遵照三個離不開的思想,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走群眾路線,把教育事業推向新的臺階,所以我們各民族之間一定要和諧,一定要團結,才能把教育辦好。
篇6
一、在游戲中引導
游戲是幼兒是生活的主導活動,多種研究表明,在游戲中,幼兒心情愉快,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幼兒通過游戲的活動過程,能學會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質。同時,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也容易表現出來,有利于教師及時發現,給予糾正。如有一次,我組織小朋友玩“拍皮球”的游戲,游戲一開始,就有兩個小朋友爭吵起來,我走過去一問,原來是為了爭紅色皮球,都不愿意要藍的。怎么辦呢?紅色皮球只有一個,我思索了一會,便抱起那個藍球放在耳朵上,過了一會兒,我對兩個小朋友說:“藍球剛才對我說它長得也很漂亮,小朋友都不喜歡它,它好傷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誰愿意和它做朋友?”我這樣一說,兩個爭吵的小朋友馬上謙讓起來,最后每人都那到了自己喜歡一個球。兩個小朋友笑著對我說:“老師我們以后不爭吵了。”我對他們這一行為給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們要講文明,懂禮貌,同伴之間要互相謙讓,爭做好孩子。
二、榜樣激勵
幼兒的意志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難長期集中。根據幼兒這一特點,我采取不斷激勵的方法,矯正幼兒不良的行為。比如,大家在睡午覺的時候,往往有個別幼兒起來小便,腳步走得很重,我就把手放在嘴邊,并發出“噓的聲音,指一指睡覺的幼兒,給他一個暗示,提醒他矯正;當幼兒輕聲走路的時候,就微笑著點頭表示他做得對。又如我們班有個新來的小朋友,膽子特別小,對集體生活非常不適應,即使最簡單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對于這樣的幼兒,我們需要培養他養成合群的習慣,我運用各種方法來鼓勵他,先是讓他做一些簡單的事。上美術課的時候,讓他發手工紙;游戲的時候,讓他發積木;每次發完物品,我和全班的小朋友都 對他大加贊賞,在老師的鼓勵與贊揚中,他的膽子慢慢大了起來。一次在學習《老師的手》時,我提問全班幼兒:“老師的手可以做什么”?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提問之后我有意識這樣說:“老師準備請一個勇敢的小朋友來回答這個問題,大家看看誰最近比過去勇敢了?”小朋友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志江,他就大膽地站起來回答了這個問題。當幼兒受到鼓勵的時候,他們為了要從自己的行為中得到表揚,也就會自覺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為了。
三、要曉之以理
篇7
家長可遵循以下6個基本原則:
有利的環境
必須給孩子提供養成好習慣的適當環境,盡量避免任何破壞這種環境的行為。
例如我們想幫助孩子養成早睡的習慣,但今天晚上有最精彩的電視節目,明天晚上要帶孩子出去做客,后天晚上家里又要請客……孩子根本沒有早睡的機會,或者早睡的習慣尚未養成就一再遭到破壞,怎樣可以養成早睡的習慣呢?
耐心的引導
望子成龍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過急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我們不能指望孩子馬上就養成許多好習慣,必須有耐心,慢慢地引導孩子。
比如亮亮每天從幼兒園回來后就喜歡看電視,誰說也不聽。媽媽非常生氣,一見到亮亮看電視,就走過去粗暴地把電視機關掉,任由孩子哭鬧。這樣不但不能幫助孩子養成不看電視的好習慣,還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耐心地給孩子說清道理,花時間陪孩子做一些他感興趣的其他事情,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擺脫對電視的依賴。
及時的稱贊
發現孩子無意中有良好的行為表現時,家長應立即給予稱贊以示鼓勵,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
例如小明玩完了玩具,順手把玩具收拾整齊放回原處,媽媽馬上注意到這件事,對小明說:“小明真乖,真是一個會收拾玩具的好孩子?!毙∶鞯玫綃寢尩姆Q贊,心里非常高興,下一次更樂意把玩具收拾好,漸漸就養成這種良好的習慣了。但家長的贊賞應著重控制在言語和態度上,盡量少用買玩具、買東西吃等鼓勵方式,因為這些方式若使用不慎就會變成一種“賄賂”或交易。
良好的示范
家長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必須以身作則,時時刻刻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禮貌的行為、早睡早起的行為、整齊清潔的習慣、喜歡讀書的習慣等,都跟家長的日常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而成人不知不覺間做成的不良示范,同樣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影響。父母喜歡亂發脾氣,孩子的脾氣一定也不會好;父母喜歡常常罵人,孩子自然也會常常罵人。
堅決的態度
在孩子面前,家長必須有主見,做每一件事都要態度堅決。家長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會受到影響。
有一位母親很怕她的孩子不吃她準備的食物,每次拿東西給孩子吃的時候,總是很緊張地問:“喜歡不喜歡吃?”長此以往,孩子就養成了挑食的壞習慣。
此外,家長的態度一定要前后一致,如果小寶今天在桌子旁吃飯,明天坐在臺階上吃飯,后天坐在沙發上一面看電視一面吃飯,我們怎能幫助小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呢?
默契的合作
成人之間態度的不一致極大地阻礙著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即使成人有不同的意見,也要在孩子不在場的時候討論,大家在商談中尋求一個共同的解決辦法。
篇8
1、首先你得會區分什么是好的行為,什么是不好的行為,知道了哪些是好的行為,自己才會去做,而不是一直延續著壞的行為。
2、知道了哪些是好的行為后要堅持去做,有些事做著做著就成了習慣,好的習慣自然就養成了。
3、堅持去做的意思是,不管你多累,多忙,這件事你都要去做,比如吃早餐,早上你再困,也要堅持起來把早餐吃了才回去睡。久而久之你就會覺得一天不吃早餐都不習慣了。
4、還要注重細節,再拿吃早餐來說吧!吃早餐就要慢慢的吃,而不是為了趕著去睡回籠覺,趕著時間把早餐吃完,這樣并不是一個好的行為習慣,反而是被逼的。如果你天天吃早餐都注意細嚼慢咽,以后你也會養成吃早餐要細嚼慢咽的習慣,不管你是不是很困。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關鍵詞】行為習慣 培養 教育 教學方法
一、通過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學生有了正確的思想,才有可能有好的行動,有好的行動,才有可能有好的習慣。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應該是親切的、內心的、促進的、言簡意賅的、引而不發的,而不是一味說教,更不是簡單的懲罰、責怪或警告。
(一)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善于不善于給孩子說道理,其教育效果完全不一樣。善于說服,具有劑的作用,事半功倍;善于談話,有味精的功能,且良藥不苦口。例如我曾經給學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名高中畢業生前去應聘,在應聘的隊伍中,大部分都是高學歷的競爭者,這名青年的成功率幾乎為零,然而結果大大出乎人的意料,這名高中生竟成了唯一的一名應聘者,因為只有他隨手揀起了一張紙屑,應聘現場里無人問津的,正是這種不經意的一揀,讓招聘者看到了他對待生活的態度和良好的習慣,于是,他成功了。
(二)結合學生實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就注意聯系本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水平,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到的道德觀點、道德準則,去分析身邊存在的問題,想方法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思想素質,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對自己切身體驗的回味,通過比較,學生能從內心認識到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從而產生培養好習慣的愿望,下定改正壞習慣、養成好習慣的決心,才能有一次次堅決的行動,好習慣才能逐漸養成。
(三)結合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品德素質
教師必須不斷變換教學方法,使教法富于變化,讓學生時常感到新意,通過各種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規范他們的行為,培養其品德素質。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開展了以下活動:首先,班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文明班級活動。
(四)充分利用好班會課
“主題班會”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它具有思想教育、樹立輿論、陶冶情操、鍛煉才能等多種教育功能。為了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加強班集體建設,針對班級普遍存的問題,澄清認識,這樣有利于改正壞習慣,形成好習慣。
任何一個學生成長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養成教育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希望通過在初一階段的一系列主題活動,以“合格的十種人”為主題從學習、生活中的基本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入手,幫助初一學生養成好習慣,培養“自主、自強、自信、自律”的良好精神風貌。
二、加強班級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風
(一)開學初可帶領學生制定班級公約
班主任應抓住這一契機,培養學生做事認真的習慣,做好事不做壞事的習慣,誠實守信的習慣,講究衛生的習慣,善于思考、質疑的習慣,勤學好問的習慣,堅持鍛煉身體的習慣等,讓學生認識到這些習慣是他們到達成功彼岸的橋梁。我在新學期制定班級公約時,是先請學生每人寫一份班級公約,然后班干部綜合大家的意見寫出來,再在班級公布,如果同學還有什么好的建議,繼續修改。在學生充分醞釀后,寫出一份能代表全班意愿的班級公約張貼在教室的墻上。由學生集體制定的公約,執行起來,自覺性強多了。
(二)通過評比活動.激勵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
初中生好勝心強,喜歡競爭。競賽的方式常常能激發他們的熱情,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根據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我在班里組織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競賽、評比活動。如:整理書包大賽、禮貌表演大賽等,給成績最佳者授予“自理能手”“禮儀標兵”等稱號。這些豐富多彩的評比活動,使學生學有方向,干有目標,有效地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進一步促進了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三)樹立榜樣,發揮班干、組長的模范帶頭作用
開學初可競選班干、組長,讓每個參加競選的同學走上講臺,面向全班同學暢談自己的“施政”方略,由學生選出他們信得過的班干、組長。每周要定期開班干組長會,聽取他們對班級情況的反映,認真對待他們的意見、建議,和他們一起探討管理班級的方法。同時,對他們的工作進行總結,指出優點及存在的不足,教他們工作方法,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充分發揮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每一位班干、組長就是一面旗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樣,整個班級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三、要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良好行為習慣地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良習慣的養成是不加節制的行為放縱所致。因此要始終抓住訓練這一環節,嚴格要求學生,絕不放過任何一個不良習慣的出現。班主任應創設一個重復良好行為的環境氛圍,對好的行為要表揚,反之,則批評指正,這樣就促使學生不斷重復良好的行為,從而杜絕了不良行為重復發生的機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時間長了,就習慣成自然,而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堅持起來就不覺得苦了,它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四、重視家校合作
篇10
[關鍵詞] 中學教育;德育;行為習慣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2-127-1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到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習慣有好壞之分,好習慣終身受其益,壞習慣終身受其累?!边@是中外教育家對習慣影響人生最精辟的概括。學校作為育人的地方,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一、規則成習慣,習慣成自然
我校以《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為依據,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會寧一中學生文明禮儀規范》、《會寧一中學生一日常規歌》、《會寧一中班級管理工作考核新方案》、《會寧一中衛生要求細則》、《會寧一中星級宿舍評比細則》、《會寧一中國家助學金評定辦法(暫行)》、和《會寧一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等具體的、合理的、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這成為約束行為,促進規范的最佳手段。
那我們怎樣去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呢?我們覺得新生入學是最好的機會,新生是“規范”的最好對象,《致新生家長書》是“規范”最好的前鋒,軍訓是“規范”最好的實踐。新生帶著對高中美好的憧憬,帶著父母的期盼進入一個新的學習環境,一切都得重新開始,新生容易按照學校的規定去規范日常行為。為了讓新生更好更快地適應學校的要求,清楚學校的行為規定。
二、天下大事,必做于細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細節決定成敗?!疤煜码y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教育無小事,事事是要事。那么,我們怎樣抓學生的行為細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抓學生的行為細節,班主任是主力軍。學校制定了《會寧一中班主任一日常規》,向班主任提出“勤走、細看、多思、善導”德育工作的方法。勤走,就是多巡班,多走動,多到教室、宿舍了解情況,這是發現問題的前提。細看,要求班主任要觀察細致,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細微的變化。多思,就是要見微知著,以小見大,能見一葉落而知天下之秋,多想產生問題的原因,多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善導,就是講究教育的方法,諄諄善誘,引導學生自我反思。
三、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加強學生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是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有力保障。我校通過“看、讀、寫、做、說、唱”等方式,加強理想教育、責任教育、明理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于進取的精神。只要學生擁有這種精神,一些消極、頹廢、丑陋的行為將會在其身上逐漸消失。
“看”:看優秀的影視作品,以優秀的影視作品感動人,洗滌心靈。學校及班級組織學生觀看《高考改變人生》、《金正昆講禮儀》、《于丹講論語》、《感動中國》、《今日說法》、《雷鋒在1959》、《》等教育影視。例如:觀看電影《雷鋒在1959》,雷鋒用火一樣的青春,燃燒著自己,溫暖著別人,在弓長嶺度過了他一生中最為重要,最富情感,最為輝煌的142天。《士兵突擊》中學生被“許三多精神”感動了,感動于他對責任、承諾、友情的執著,對理想、制度、原則的堅守,對困難、責難、非議的笑面以對。從中修正學生的思想缺失,矯正學生的行為偏差。
“讀”:讀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優秀的文學作品教育人,提高境界。通過每周的閱讀課,開展校園讀書周活動;以一中校報為宣傳陣地,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寫”:寫觀后感,讀書體會、進行德育素質綜合測試。在寫中反思,在反思中頓悟,提高認識,摒棄陋習?!坝械掠胁牛聘裰赜茫械聼o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边@是蒙牛集團總裁牛根生先生的著名觀點,這“用人之道”在社會上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值得文明每一位學生深思。
“做”:就是讓學生參與管理,在管理中明白事理,促規范的形成,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我校推行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班級推行自主管理小組制度,以班為單位,人人參與,做一天值日班長,負責細節規范檢查和督促,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增強集體凝聚力。
“說”:召開主題班會,開展案例分析,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談自己的看法。例如:“從復旦大學投毒事件說起――談談如何構建和諧的同學關系”。從中,學會善于接納不同意見,改變自己固執、偏見、狹窄的觀念,提高認識,克服自己不良的行為。
“唱”:唱勵志歌曲,以優秀的歌曲震撼人,催人奮進。每班有班歌,要求人人會唱,當班集體或個人獲獎時,班歌為集體或個人唱響;當班集體缺乏精神時,以班歌鼓舞士氣。每個主題教育活動都有主題歌,如安全教育的《生命沒有彩排》、感恩教育的《感恩的心》、母親節的《懂你》、父親節教育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心理健康教育的《陽光總在風雨后》、教師節的《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等。
總之,通過新穎的方式進行教育,創設健康向上的育人環境,提高學生思想覺悟。這不僅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而且又可以幫助學生遏制不良行為的滋生,從而形成文明向上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