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信用評估體系范文
時間:2023-11-02 18:03: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微企業信用評估體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我國國民經濟在改革開放以后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使我國市場經濟和各種法律法規在過去20年得到不斷完善和發展,為國民經濟增長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大貢獻。雖然總體經濟形勢較為樂觀,但我國小微企業,尤其是起步較晚、底子較薄的貴州省小微企業的現狀還很薄弱。本文即以貴州省小微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企業信用在發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礙和問題,提出相關的解決思路,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壯大,從而帶動全省經濟的又好又快增長。
關鍵詞:貴州小微企業;信用評估
一、小微企業信用評估概述
(一)小微企業界定。我國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首次提出了小微企業的概念,它主要包括了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我國政府在2011年頒布了新的企業劃分標準,將中小企業細分為中小微企業,并按照企業的營業收入、從業人員和資產總額來規定小微企業的標準。其中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住宿業和餐飲業等比重較大的幾大類的具體分類如下:
農、林、牧、漁營業收入在50-500萬元的屬于小型企業,在50萬元以下的屬于微型企業;工業從業人員在20-300、營業收入在300-2000萬元的屬于小型企業,從業人員在20人以下、營業收入在300萬元以下的屬于微型企業;建筑業的營業收入在300-6000萬元、資產總額在300-5000萬元的屬于小型企業,營業收入和資產總額均在300萬以下的屬于微型企業;交通運輸業的從業人員在200-300人、營業收入200-3000萬元的屬于小型企業,從業人員在20人以下、營業收入在200萬以下的屬于微型企業;住宿業和餐飲業的從業人員在10-100人、營業收入在100-2000萬元的屬于小型企業,從業人員在10人以下、營業收入在100萬元以下的屬于微型企業。
(二)小微企業信用評估的特點。小微企業作為一個新興的企業概念,它的信用評級方法,既與一般大中型企業有相似之處,同時在許多細節上也異于一般企業。
(1)綜合性。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運營能力等財務性指標是大中型企業信用評級時的重要指標,但對于小微企業而言,在進行信用等級評定時,更應關注企業領導者素質、創新能力、發展前景等非財務性指標,需要全面的調查和綜合分析該小微企業的發展狀況。
(2)困難性。由于小微企業的財務信息、運營情況等相關信息較為封閉,小微企業的內部管理也相對較為松散,對于信息的披露缺乏嚴格的監控,所以信用評級時信息的獲取難度較大,即使獲得了該企業的信息資料也難以保證資料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3)連續性。不同于大中型企業擁有全面的財務管理和公司運營體系,小微企業缺乏完善的體制建設。為了使債權人或潛在債權人對小微企業的償債能力進行精準的預測,增強社會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對小微企業進行及時、連續的信息采集和評估是十分必要的。
二、貴州小微企業信用及評估情況
(一)貴州小微企業在貴州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近年來,貴州小微企業在省政府相關金融、服務優惠政策的扶持下,數量和質量都得到相當大的提升。截止到2013年,小微企業數量在全省企業總數中占到90%。小微企業在繳稅、提高服務和穩定社會局面都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1、促進了經濟增長。目前,在國民經濟的主要行業和維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增長的各個方面都能看到小微企業的身影。小微企業涵蓋的行業小類、中類和大類的數字分別是859、362和84個,并且城鄉間的收入差距與小微企業的數量和密集程度緊密相關。貴州社會與國民經濟的發展與小微企業的發展已經密不可分。
2、承擔了社會就業。小微企業已經作為解決社會就業的生力軍,在提供就業崗位、滿足就業需求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和創辦中,貴州的小微企業與其他地方的小微企業一樣遠遠超過大中型企業,甚至達到大中型企業的兩倍。
3、調整了經濟結構。貴州省由于受到地理歷史等因素的制約,在經濟社會創新中發揮主體作用的還是大中型企業,但是小微企業在創新能力的活躍度也不能小覷,在調整經濟結構中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二)貴州小微企業信用評估存在的問題
1.小微企業自身信用意識薄弱。目前,小微企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自身信用意識和管理水平有待加強,時有信息披露不真實的現象發生。據研究,很多小微企業的信用管理工作由財務部門承擔,在財務制度和管理人員上也缺乏專業的專業的財務人員,種種不規的范為信息采集工作和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帶來很大的阻力。
2.小微企業失信行為約束有待加強。明晰的征信法規是小微企業信用工作開展的前提和保障。但由于我國的《征信管理條例》尚未頒布,加上地方政府對于小微企業失信行為的懲罰力度不夠,使得少數小微企業頻頻專營法律漏洞,也引得不少其他企業效仿。
3.小微企業信用信息獲取難度大。小微企業的信息龐雜分散,且諸多部門都包含小微企業信息收集的工作,部門分工重合,再加上信息收集的成本較高、相關單位出于信息安全的考慮對信息采取保護措施,使得小微企業信息收集難度進一步增大。
三、貴州小微企業評估制度的發展對策
(1) 改善小微企業信用評級市場秩序。由于我國的信用評級行業起步較晚,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太完善,對大量評級機構的不公平競爭行為缺乏有效監管,使得許多評級機構為了謀取高額利潤而采用低評級標準,降低了整個行業的質量水平。針對這種亂象,國家有必要提高評級行業的準入門檻,降低評級市場的過度競爭,并且對評級機構的資格嚴格監控。
(2) 選取適合小微企業的信用評級指標。信用評級指標的選取是整個信用評級工作的核心和關鍵,指標選取是否恰當關系到信用評級結果是否能客觀和真實反映企業的現狀。所以,信用評級機構需要組織一批專業人士,通過研究小微企業自身的特點來選取適用于小微企業的指標體系。
(3) 提高小微企業自身信用評級意識。小微企業的發展在貴州省經濟發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我省的小微企業信用評級工作開展時間不長,很多企業主對企業自身的信用意識極其淡薄,因此,提升企業自身的信用評級意識是十分必要的。地方政府和相關單位應該加強宣傳力度,讓小微企業管理者認識到信用對于企業的重要性。
四、小結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小微企業在解決就業、促進城鄉收入平衡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為了使小微企業更快更好的發展,國家業已出臺一些的政策法規,對小微企業方方面面進行支持和鼓勵。雖然這些政策措施已經在很多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小微企業融資困難、信用評估不完善上還是顯得乏力,小微企業的發展仍然飽受信用低、融資難的困擾。我國現有的企業信用評估體系還是以實力雄厚、貢獻突出的大中型企業為主,針對小微企業信用評估十分鮮見。我們應該充分研究小微企業自身發展的特點,以區別于大中型企業的態度來對待小微企業,尋求適合小微企業的評級指標,構建符合小微企業特征的評級體系,使得小微企業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更加順暢,為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作者單位:貴州大學)
參考文獻
[1]武彥坤,代曉雪.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關鍵:健全中小企業征信體系[J].征信,2013(5).
[2]劉鳳.我國完善中小企業征信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J].經濟視角,2011(5).
[3]牛紅紅,王文寅.企業信用評估體系研究[J].經濟問題,2008(8).
篇2
關鍵詞:P2P網絡借貸 信用評估體系 大數據 小微企業
一、國內信用評估的現狀
我國對小微企業信用風險的管理和評估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研究工作僅限于小微企業信用在經濟及銀行貸款的重要性、個人征信體系建設、評估指標及信用評估所涉及的法律問題等方面,系統性地研究工作也沒有開展。因此,從確定小微企業信用狀況的最主要因素開始,確定小微企業信用指標體系,進而構建信用風險度量模型,對信用風險進行系統化的研究,為線上P2P交易的信用風險提供量化管理模型和評估工具,是當前最緊要的工作。
由于剛開始發展不久,P2P市場是一個機會伴隨著風險的市場。風險產生的原因在于參加P2P的企業很多,不易線下監管,并且由于雙方只在線上操作導致信息嚴重不對稱。因此只有大型企業能支付起自行信用評估的成本,而小微企業就沒有這樣的條件,只能依托P2P平臺來完成信息評估。然而目前多數P2P網站僅僅對小微企業提供靜態的第三方認證來進行擔保與信用檢查,如企業真實性和合法性等等,對企業具體交易動態的評估相對缺少,沒有起到監督市場運作的作用,這就會造成潛在的風險。
二、解決P2P信用評估的方法
在政府不出面做權威的信用評估的情況下,國際化的大公司通常會根據積累的客戶數據和經驗開發他們自己的信用評分系統,但國內從事小額信貸業務的機構中擁有信用評分的機構并不多。使用信用評分系統能夠使許多審批操作流程自動化及科學化,它能運用數據統計的方法來判定每份信貸申請的風險等級,幫助我們在風險和回報之間做出一個最優的決策。
利用互聯網大數據,P2P平臺可以獲得不同企業、個人大量的特征數據。將互聯網上通過大數據畫像出來的企業,和規則映射預測與判斷出來的企業進行對比,研究企業的發展趨勢以及還款意愿。并把所有的數據用于客戶身份認證、反欺詐、信用評估、貸后監控,提升風險控制能力。從另一個意義上,這就完成了對小微企業的信用評估。
那么國內的P2P平臺該如何利用大數據進行對小微企業的信用評估呢?
(一)利用政府機構、銀行和企業可公開的數據
雖然國內還沒有建立信用報告制度,但中國政府也在一步步地推進非數據的共享。在今年的兩會上總理明確表態,政府應該盡量地公開非的數據,以便利用這些數據更好地服務社會,也為政府決策和監管服務。在信用局體制還未建立的情況下,P2P平臺應該肩負起信用評估這一責任。權威的P2P平臺在獲得政府數據后,可以借鑒美國信用局的數據處理方式以及評分制度對小微企業做出直觀的評級,根據評級來規定小微企業的貸款限額以及最低利率。
在從政府、銀行獲得的數據中,P2P平臺可以篩選出包括企業外部因素、企業素質、企業獲譽能力、企業盈利能力、資產營運能力、償債能力以及企業創造能力、未來發展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可能單獨的其中一條信息不能說明什么,但當平臺使用大數據的方法將所有的信息變成一個集合,那么在一定的規則下,小微企業的信用評估就舉足輕重,并且具有說服力。
除去不能直接從數據上反映的企業素質、企業獲譽能力等信息,對企業的信用評估應著重考察如下幾項指標:
企業盈利能力。對于未上市的企業來說,資產凈利潤率是衡量企業利用資產獲取利潤能力最好的指標。可利用產品的價格、單位成本、產量和銷售數量、資產占用量等數據對其進行評估,指標越高,表明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說明公司在增加收入資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則相反。
資產營運能力。反映資產營運能力主要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兩個指標。前者反映存貨周轉速度,存貨周轉速度越快,存貨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存貨轉換為現金或應收賬款的速度越快,變現能力也相應提高;后者反映應收賬款平均變現的次數,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平均收賬期越短,說明應收賬款的收回越快,資產利用效率越高。
償債能力。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全部到期債務的現金保證程度。一般通過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資本周轉率等指標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好壞和企業持續經營的能力與風險。
未來發展能力。一般通過資本保值增值率、凈收益增長率、可持續增長率及實際增長率等數據考察。加之企業外部經營環境和內在素質和資源條件,可以分析出企業擴大積累壯大實力的能力。
(二)利用電商交易數據
電商交易數據與其他數據最大的不同是它提供了企業實時的運營狀況。其他數據是由企業在申報借貸時上報的數據,或者是在此之前政府、銀行里的數據。這些數據是缺少實時性的,并且難以看出企業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的發展方向、趨勢和意愿。
現在易利用的電商交易數據包括以下幾點:商品質量、違約處理情況、運輸質量、是否按時交貨、交易金額、付款方式、支付時間、售后服務、交易伙伴等。
在最終的信用評估中,這幾個元素都應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商品質量、付款方式、交易伙伴將占有較大的比重。
通過對電商交易數據的分析,本文可以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大致趨勢做一個客觀地評估。如同馬云所言,線上交易市場漸漸地占領線下交易市場,各個產業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的交易額越來越大。P2P平臺在對小微企業進行信用評估時,不得不對其電商交易數據花更多的心思,而且在小微企業未來發展的評估上也應更看重其線上交易的潛力。
三、P2P信用評估的意義
P2P交易平臺吸引到的借貸企業越多、出借客戶越多,作為一個市場的價值就越大,這樣就使得網站的吸引力更強,將會有更多的企業被吸引到這里進行交易。這樣網站的發展就進入到一個良性循環,網站就會產生增值服務并產生規模效應。優秀的信用評估系統可以給用戶提供直觀的信用評級,有助于建立一個信用良好的線上交易環境,降低發生欺騙的概率,減少小微企業進行P2P借貸的成本。
P2P 平臺綜合小微企業在注冊時提供的數據和小微企業在網站進行商業活動的動態情況對其進行實時信用評估,并將結果公開,使得每個出借人企業在交易前都能夠查詢到對方的信用級別,從而起到降低因信用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交易風險的作用。對于信用記錄不好的小微企業,它在該站得到交易的機會將大大減少明顯低于信用好的企業,這使得交易雙方在網站中失信的成本也明顯提高了,而且各個小微企業還可以互相分享各自處理信用問題時的經驗,互相學習,增強企業應對信用危機的能力,降低信用危機對企業的影響,實現事前風險控制。
參考文獻:
[1] 馮果,蔣莎莎.論我國P2P網絡貸款平臺的異化及其監管[J].法商研究,2013(5).
篇3
摘 要:科技型小微企業數量大,分布地域廣泛,發展空間大目前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并且也為城鎮就業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但是隨著科技型小微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也漸漸暴露出資金少、融資困難、人才緊缺等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當前其發展中遇見的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了部分助其發展壯大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現狀;發展對策
一、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特點
小微企業具有經營靈活,增長潛力大,創造就業多,組織結構小型化的特點,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地位。作為小微企業中創新最活躍的群體,科技型小微企業也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
①科技創新性:科技型小微企業所生產的產品科技含量高,其產品技術附加值遠遠高于傳統產業,針對企業科技研發投入這一塊也比傳統企業投入的要高很多,產品研發經費每年都不低于企業全部銷售額的5%。
②人員素質高,年齡構成年輕化。在科技型小微企業中,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占著絕大多數,這群人學歷高,年輕且擁有一技之長,尤其在IT和通信行業,行業人員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員工年齡結構優勢更加突出。
③技術孵化期長,商業風險大。科技型小微企業在研發企業自主產品的時候,從一項技術的提出,到創造性的探索實踐,最終再到理論和技術的成熟,最終再到運用于實踐生產,這當中需要一段漫長的研發周期。在這一周期內,企業將會面臨很多不可控的風險,譬如:技術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等,同時也面臨著產品生產后投入市場后會失敗等。
④市場靈敏度高、時效性強、資金需求大。高科技企業之所以能依靠自身研發的高新技術快速占領市場,并獲得超額壟斷利潤,就是因為它能夠領先競針對手一步,所以,從最初的成立期再到企業的發展成長期,最后到成熟期,都需要企業有足夠的資金支撐運作,因而對資金需求是比較大的。
二、我國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一)創業困境
在創業初期,創業者對成立企業的操作流程不熟悉就會增加額外付出的成本;如果創業者不能及時掌握國家相關優惠政策和稅收相關的法規,就可能喪失掉科技型小微企業享受政策優惠的機會;通常精于技術研發的不善于企業的經營管理,這些潛在的不確定性都會影響到企業能否快速成長。
(二)科技型小微企業融資難
究其原因,有如下幾個:
(1)科技型小微企業自身原因。小微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未完全分離,缺乏有效的監管,可能會使小微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需要承擔的道德風險比其他大型企業的要高,因此銀行信貸這一塊就會選擇一些大型企業,而忽視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另外一個方面,小微企業在信貸的時,大多只有相關的知識產權和技術抵押給銀行,缺乏一定的抵押物做擔保,對此銀行在提供貸款的時候資金會流向有強大物資做擔保的大型企業,這就造成小微企業融資困難。
(2)小微企業信息不完善,缺乏相關信息公開渠道,這加大了銀行搜集該企業信息的成本。此外,科技型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周期較長,產品的市場份額在短期內難以占據較大份額,銀行在進行信貸的時候對科技型小微企業技術把握不準,出于審慎性原則的考慮,銀行還會高估這一塊的風險,對這樣的企業進行貸款支持會無形中增加銀行的信貸風險,所以很多銀行寧肯選擇大企業提供相關的信貸支持也不會選擇科技型小微企業。
(3)商業銀行主要是靠吸收的存款對外進行短期貸款,從而活期存款和貸款利率差額來獲取部分收益的。所以,商業銀行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不會追逐長期貸款,因而也不會把資金投入到收益周期較長且需要不斷追加資金的科技型小微企業上。
(三)科技型小微企業稅負較重
當前形勢下,小微企業稅負過重仍是一個突出問題,它們需要承擔:增值稅、城建稅、教育附加費、城市教育費、企業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如果再加上房租、人員工資、各種保險,企業的純利潤極低。2012年,財政部門繼續進行結構性減稅,但實際上,涉及到制度性的稅目極為有限,涉及到的稅種具有有效納稅人少,征管率很低,征管難度大,稅務部門自由裁量權大,征收彈性強的特點。所以小微企業依然要背著重稅負的鐐銬,在逆境中艱難前行。
(四)科技型小微企業人才困境
科技型小微企業在自身成長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專業性技術人才,同時也需要專業的生產人才、營銷人才、財務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只有這樣一個企業才可以逐漸運作起來。但是,由于小微企業自身發展穩定性不夠,加上缺乏穩定的福利薪酬體系,對員工未來發展規劃這塊也比較缺乏,因此很難吸引到高素質的優秀人才。不得不提的是,很多科技型小微企業重技術大于對人才的重視,它們大多不愿意將相關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內部人才培養這一塊,加上外部聘請人才渠道缺乏,因而在科技型小微企業中優秀人才缺乏是十分普遍的。
很多畢業生會選擇在小微企業進行實習,不過想要留住這一批畢業生也是很困難的,因為實習過后,他們通常會選擇離職,去尋找其他大點的企業,以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快速發展。小微企業相關職業規劃和后期薪酬體系,福利待遇這一塊,加上自身發展也不夠穩定,是留不住人才的重要原因。
(五)科技型小微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弱
以珠江三角洲為例,該地區目前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比例還不到40%。目前,較多科技型小微企業的創新主要是在技術引進的基礎上進行模仿或二次創新,真正原創技術或發明專利技術不足。技術援助的缺乏也常常導致科技型小微企業在產業轉化過程中無法克服技術研發中的瓶頸問題。
三、我國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對策
(一)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業困境相關對策
2013年10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降低創業成本,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引發社會關注。政府放開管理,但也仍需提供創業指導來幫助小微企業快速成長。由于科技型小微企業自身發展的獨特性,因而更多的需要國家和相關政府部分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相關的優惠政策中減少稅收等一些列的措施方法,信貸支持和不要的法律政策服務支持對小微企業的發展最有幫助。
(二)科技型小微企業融資難相關對策
(1)創新財政投入方式,扶持企業優化自身硬件。加快創新自身財會體系建設,對于科研經費這一塊要優化投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強化國家財政政策的相關指導,建立以財政資金引入為主,不斷的從民間資本和金融資本的引入為輔的資金湊集建設之路。只有自身不斷的尋找融資新渠道,注重多渠道融資的建設,才可以滿足科技型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
(2)打造信用評估體系,完善風險識別和分擔機制。完善的風險信用評估體系可以幫助銀行甄別出哪些企業信用好,進而幫助銀行在進行放貸支持時甄別企業,同時還可以為銀行放貸,降低相關的借貸風險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強有力引導和支持,集合社會相關的信用資源輔助建設;另外一個方面也需要加強市場的主導地位,逐漸培養一批信用好的風險評估企業,提高風險評估的權威性。
(3)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提高金融產品適應性。銀行要深入研究科技型企業的特點,根據科技企業核心優勢及業務發展需要,突破傳統擔保方式限制,研究創新金融產品,制定適合科技型企業的特色化金融產品,更好地使金融機構授信與企業需求相結合,服務于科技創新發展。農行無錫科技支行圍繞“創投+擔保+貸款”模式、“政府推薦+擔保+貸款”模式以及“統貸支持”模式,積極研發出“金科貸”、“點金石”和“好幫手”三大系列產品。一是突出無形資產價值,重點創新并推廣了無形資產質押貸款。無錫日聯光電有限公司的訂單持續增長,急需流動資金,但企業不愿承擔較高的擔保成本。該行根據其自主知識產權較多的情況為其設計了專利權質押方式并發放貸款300萬元,去年銷售達3000萬元,比上年增長近50%。二是推出信貸業務新品,推出了包括股東信用保證貸款、訂單融資、信用貸款等信貸新品。無錫買賣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由于缺乏抵押擔保資產,融資一直無法落實,該行為其量身設計了管理層個人信用保證方式,企業去年銷售已超億元。
(三)科技型小微企業稅負重相關對策
針對企業稅收負擔重的問題,政府應該堅持對該類企業實施稅收優惠政策,提高科技型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征點,更主要的是提高所得稅的起征點。同時還要清理對科技型小微企業不合理的亂收費現象。目前有20多個部門對企業進行各種行政性收費,有60多個收費項目,導致企業不堪重負。在韓國,政府規定,對新辦中小微企業從營業之日起,減免3至5年法人稅、所得稅和財產稅等,對設備投資者免征投資額10%的投資額,在中小企業為償債而轉讓不動產時,免征讓渡所得稅、特別附加稅等。而在日本,稅制是日本扶植中小企業的最重要政策工具,其在適用中小企業優惠稅制時,對“中小企業”的認定簡化為企業資本金在1億日元以內,不分行業,也不涉及企業員工人數。
(四)科技型小微企業人才短缺相關對策
要改變這種現狀,校企深度合作是有效的路徑。在我國,與高等院校合作培養人才、進行技術聯合的往往是大中型企業,它們能夠按照自己的用人標準在高等院校“定制”人才。而多數小微企業則無法實現與教育機構的緊密聯系,無法享受到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成果,所以,政府要通過健全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構建針對小微企業的校企合作制度支持體系,積極發揮校企合作在小微企業人才供應、轉型升級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建立針對小微企業校企合作的利益驅動機制。此外,發揮職業院校在小微企業人才培訓中的主體作用,比如有針對性地開發課程或模塊,全方位進行員工培訓。同時,用人單位也要充分使用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的全方位留人策略,最大程度的留住人才。
(五)科技型小微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弱相關對策
積極引導和鼓勵相關的社會科技資源,加快小微企業科技公共平臺的構建;同時要大力開展校企合作,從學生在校時期就要有針對性的培養企業所需求的人才,借助高校和科研院的先進設備和優秀的研發人才,不斷提高企業自身的產品研發和創新能力。而國家大學科技園就是為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產學研結合提供支撐的平臺和服務的機構。所以國家應該充分發揮國家大學科技園的企業孵化器的重要作用,為小微企業的技術創新盡可能提供便利條件。
四、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型小微企業為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貢獻出了不少力量,在緩解社會就業壓力這一塊上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重視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發展和成長,可以通過政府政策支持、創新財政投入方式、打造信用評估體系、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減輕稅收負擔、企業與高職院校合作培養人才等策略將有效解決科技型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幫助其構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更好的促進其發展、壯大。(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 高新才,李炎亭.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的生態環境建設與政策支撐[J].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3
[2] 蔡嬌麗,趙宏中.我國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特區經濟 2013
[3] 晏緒飛,陳鑫.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困境與對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3
[4] 李亦亮.我國中小微企業聚集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蘭州學刊 2013
篇4
關鍵詞:信用貸款;融資方式;中小微企業;互聯網+
一、中小微企業融資現狀
(一)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表現
(1)融資方式比較單一。中小微企業傳統融資方式主要有銀行貸款、民間融資、股權融資渠道。其中民間借貸沒有復雜的手續和審批流程,借款要求相對低,但其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政府扶持政策、經營手續不齊全,造成借貸成本較高。依據興業證券2015年的月度民間資金調研報告,5月份民間融資的資金月利率為3%到5%,年利率高達36%到60%。面對金融市場上融資方式操作性低,品種單一的情況,中小企業也只能望而卻步。(2)融資渠道不暢通。我國資本市場未形成中小企業直接的融資途徑。從2015年央行的小額貸款公司分地區情況統計表可以看出,在32個省市自治區中,中小企業的小額貸款不足8%。商業銀行主要對中小企業提供存貸業務,其中以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為主,不能滿足中小企業長期資金的需求量,因而只能越過資本市場籌資途徑,從非正式的金融市場上間接獲得企業所需的融資資金。(3)融資結構不合理。當前在貸款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沒有形成與之相對應的投資回報率,主要原因是經濟體制的不健全以及低效率的企業融資平臺。根據中小企業協會的2015年四季度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31%的企業反映融資一般,較上季度下降12個百分點;53%的企業反映本季度流動資金充足或一般,比上季度減少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企業產能過剩、投資收益率低,加之高杠桿率與低利潤率的矛盾,降低了企業償還本金支付利息的能力。(4)融資成本支出高。當前的經濟市場活動中,存在個別部門和地區性收費清單格式、內容、標準等方面的不規范、不清晰問題,降低了清單公示的作用。依據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的評估報告,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收費是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反映較多的一部分,企業融資貸款過程中咨詢費、顧問費等各種名目的費用層出不窮,多數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達到15%~20%。過高的融資成本給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嚴峻的挑戰。
(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1)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一方面,企業誠信意識薄弱,存在為達到降低企業納稅額度取得銀行貸款的目的,采取向相關稅務機關提供不一致財務信息的現象。另一方面,中小微企業會計報表不完整、治理結構不健全,財務報表信息無法準確地顯示企業的盈利能力,增加了貸款難度,降低了企業信譽。(2)銀行與企業間信息的不對稱。中小微企業規模較小,同時小額的資本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業在發展中傾向于考慮經營成本,忽視市場分析成本。外部經濟環境不穩定、信用評估與監督不完善,加大了對小企業發展中不確定性因素的分析,致使銀行很難單純依據會計報表衡量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3)國家宏觀制度的不完善。首先,政府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不夠,尤其是非國有中小微企業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限制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途徑。其次,我國制定了《公司法》、《擔保法》、《中小微企業促進法》,但并沒有對中小微企業融資信用貸款的解釋說明。最后,中小微企業融資立法不規范、行政執法環境差,降低了國家立法對債權債務的保障。
二、納稅信用貸款分析
(一)納稅信用貸款的含義
納稅信用貸指以企業納稅信用等級和稅款繳納情況為審核貸款的基礎,采取銀行、企業和稅務三方合作的創新方式,運用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和打分卡系統,按照A、B、C、D四級評定企業納稅信用等級,對于符合標準的納稅信用企業發放銀行信用貸款。
(二)納稅信用貸的特點
(1)以信用方式融資。“納稅信用貸”以企業良好的納稅信用作為銀行發放貸款的重要條件,參照企業繳納稅款的情況審批貸款額度。納稅信用等級越高的企業獲得的銀行信用額度就越多。(2)審批流程快。整個辦理流程由企業向銀行網點或者撥打服務電話提出信用貸款申請,到銀行上門調查,再到完成審批、簽署相關法律文件,到最后企業根據需求取得貸款,僅需要四個流程。簡化了企業貸款程序,提供了高質量的時效保證。(3)受眾面廣,成本低。貸款將納稅信用作為依據,凡具有持續良好納稅信用記錄的中小微企業都可以申請辦理。其中銀行對優質納稅企業給予更優的利率待遇,有效減少了企業進行融資的成本。(4)產品的標準化。“納稅信用貸”實施專門的打分卡,以“信”換“貸”,將打分結果和人工審核有效的結合,采取標準化的設計和操作,實現企業納稅信用貸款的快速辦理和高效審批。
(三)納稅信用貸款對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意義
(1)開創融資新模式,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在“互聯網+”的推動下,銀行根據稅務機關提供的企業納稅信用評價結果,向守信企業提供貸款,進一步減少納稅人的融資成本。據重慶市國稅局統計,2015年1~11月,“納稅信用貸”共發放19.6億元貸款,惠及33個區縣1365戶納稅信用優良的企業。其中,949戶中小微企業獲得貸款共計12.5億元。(2)“量化”誠信,提升企業社會信用。納稅信用貸款以稅收的繳納作為基礎條件,得到商業銀行的貸款支持,是企業履行義務的良好回報。尤其是在中小微企業發展需要資金支持時,以納稅信用換取的貸款,無疑增加了企業社會信用指數,實現了企業和銀行的雙贏。(3)簡化審批流程,提高辦稅效率。稅務機關以信用貸款規章制度為前提,以“互聯網+”為理念,大力推廣網上辦稅服務,加強與企業、銀行的信息對接,打造了“互聯網+稅務”的新模式,助力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信用貸款。
(四)中小微企業納稅信用貸款流程
中小微企業辦理納稅信用貸的流程如圖1所示。(1)在確保基本納稅資料齊全的情況下,企業通過互聯網或者現場填寫《納稅信用貸款申請表》,提出用款申請(2)銀行同意受理后,對貸款企業提供資料的真實性有效性進行核查。如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企業申請貸款的原因和主要用途進行綜合分析。若銀行未同意受理納稅信用貸款,企業應重新檢查自身財務等相關資料的有效性與完整性,之后再提出信用貸款申請。(3)稅務局根據納稅信用制度對企業的稅務資料,包括年度納稅申報表、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報告等進行評定向銀行提供企業納稅情況證明。審查過程中,稅務局與銀行通過稅銀征信合作模式,依據納稅信用指標體系,按照A、B、C、D四個等級對按時繳納稅款的企業提供一定比例的納稅信用貸款,實現企業以納稅貢獻換取信用額。(4)核查后如果銀行認為企業符合信用貸款條件、同意貸款的,應與企業簽訂《納稅信用貸款合同》。合同需要約定貸款種類、用途、金額、利率、期限、借貸雙方權利與義務等其他事項,確保信用貸款的實施。對于不符合貸款要求的企業,銀行將不予提供納稅信用貸款。
三、中小微企業納稅信用指標體系的建立
(一)納稅信用指標體系的內容
中小微企業的信用貸款問題,可以說是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主題,解決好納稅信用貸款需要科學的管理決策藝術。有效進行納稅信用貸款的核心是納稅信用等級的評定,進而以此為基礎,推動中小微企業納稅信用貸款的實施。依據《納稅信用評價指標和評價方式(試行)》(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48號),本文建立了納稅信用指標體系,包含6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31個三級指標,指標主要從稅務管理系統中采集。同時,采取年度評價指標扣分和直接判級方式確定。對于納稅人涉稅行為是否符合相關規定,設置不同的扣分標準,未遵循指標要求的企業按照百分制的方式進行扣分計算,正常申報繳納稅款的企業不予扣分。另外,在稅收優惠申報材料虛假、偽造、變造、虛開發票、有非正常戶記錄、逃避繳納、逃避稅款的企業將直接認定為D級。具體的納稅信用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二)納稅信用等級結果的確定與應用
依據上述評定指標體系,將納稅信用評定級別設為A、B、C、D四級。A級納稅信用為年度評價指標得分90分以上的;B級納稅信用為年度評價指標得分70分以上不滿90分的;C級納稅信用為年度評價指標得分40分以上不滿70分的;D級納稅信用為年度評價指標得分不滿40分或者直接判級確定的。在納稅信用等級結果應用方面,結合地方實際情況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過財稅網站、企業誠信系統、稅務公告等途徑,主動向社會公布A級信用納稅人名單,引領企業納稅人誠信納稅,提高企業納稅遵從度。二是實施分類管理。對于A級納稅等級的企業,給予肯定與鼓勵,設立綠色通道,優化納稅服務。加強對B、C級納稅人的日常管理和輔導,提升納稅水平,增強納稅信用度;對信用等級低的D級企業,進行重點監督與管理,實現對納稅人信用等級的實時動態管理。三是推行“納稅信用貸”服務。銀行按照守信激勵的原則,對不同信用級別的納稅人給予不同的信用貸款額度。
四、利用“互聯網+”開啟納稅信用微時代
(一)“互聯網+稅務”的提出
根據《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文件,為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滿足稅收征管對互聯網應用的需求,國家稅務總局了“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互聯網+稅務”主要是指以互聯網技術為主要依托力量,充分運用大數據的優勢,將互聯網與稅務征收進行有效的結合的稅務征管方式。“互聯網+稅務”模式下,中小微企業進行納稅信用貸款時,實時進行稅務數據的上傳,稅務機關將企業的財務系統與稅務系統進行銜接,之后,銀行依據納稅信用等級證明判定是否給予貸款以及核定信用貸款額度。進而實現銀行、稅務機關、企業三方財務信息的對接,推動中小微企業納稅信用貸款的發展。
(二)“互聯網+”背景下納稅信用貸款的優勢與挑戰
(1)增強納稅評估水平,適應大數據發展趨勢。新模式下中小微企業融資方式以信息化手段為依托,以非結構化數據采集為基礎,建立全國統一的納稅評估體系,優化銀行信用貸款流程,降低企業納稅信用貸款成本,進而更好適應大數據的發展,提高納稅評估水平,從根本上解決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難的問題。(2)提高納稅人遵從度,減少國家稅收流失。“互聯網+”前提下的納稅信用貸款,對企業財稅數據的檢查更加嚴格,國家稅務誠信系統將全面分析納稅人的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等多方面內容,實時監控納稅人的生產經營信息,確保高質量的納稅遵從度,進而有效減少稅收偷逃現象。(3)信息泄露影響大,增加系統安全性風險。稅務機關掌握著網上納稅人的各種企業數據信息,一旦遭遇到不法分子或者黑客的攻擊,產生的不僅僅是數據的損失,更可能使得機密泄露,對企業甚至對社會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當前的安全防護系統并不能很好地完成稅務征收管理的整個過程。不論是人為操作還是系統原因,這些故障的產生對“互聯網+稅務”的危害都是極其慘痛的。
(三)“互聯網+”背景下納稅信用貸款工作強化建議
(1)強化涉稅信息安全性,規范稅務數據管理。涉稅信息的安全性保障包括制度保障、人員保障與技術保障。做到這三個方面的保障,需要國家建立更加全面具體的信息安全相關法律制度,例如《互聯網稅務法》,以規范企業稅務信息的采集、加工與更新處理。需要稅務機關加大工作人員信息安全方面的培訓,在制定完備的網絡信息監管制度的基礎上,確保稅務系統安全穩定的運行。此外,稅務機關加強辦稅系統網絡平臺的建設,設置密鑰認證機制,以技術為保障進一步防范稅務信息風險。(2)優化納稅服務手段,實現納稅新格局。“互聯網+”時代下,稅務機關征稅平臺運用電子信息化技術,實現網上申報、網上辦稅的多元化納稅服務。針對不同企業的不同特征,提供全面的個性化服務,及時地解決納稅人的辦稅問題,在方便企業納稅的同時也增加了二者之間的雙向互動服務。另外,采取手機移動納稅平臺以及微信納稅服務實現稅務事項的相關辦理,在滿足納稅人需求的同時也做到了對納稅風險的一定控制,進而達到提高企業納稅信用貸款質量的作用。(3)轉變軟件模式,進行企業內部自我提升。“互聯網+”對企業原有的業務模式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從紙質版發票到利用網絡技術開具發票再到現在的電子發票的應用,是企業業務在稅務處理形式上的一種轉變。企業的發展需要完善內部財務系統與ERP系統的對接,改進與稅務機關網絡辦稅服務的數據信息的共享方式,提高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與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在提升自我的基礎上實現對“互聯網+”與納稅信用貸款的有效融合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杜逸冬:《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淺析》,《財會通訊(綜合)》2015年第23期。
[2]張藝馨:《新形勢下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路徑》,《價格月刊》2015年第7期。
[3]錢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構建的路徑選擇與有效性研究》,《企業經濟》2012年第2期。
[4]任夢華、巫曉帥、徐小琴:《納稅信用建設的國際經驗與啟示》,《中國財政》2015年第22期。
[5]何家鳳、何少武:《大數據時代的納稅評估信息采集模式》,《財經理論與實踐》2015年第3期。
篇5
(一)發展現狀與目標
截至2012年9月末,(以下簡稱“全區”)個體工商戶已達94.23萬戶,注冊資金397.09億元;全區私營企業已達14.37萬戶,注冊資金7351.68億元,占全區市場主體注冊資金總額的51.26%。截至2012年底,非公有制經濟(以下簡稱“非公經濟”)占GDP的比重已由5年前的40%提高到50%左右。從經濟構成與經濟總量來看,非公經濟已占半壁江山。據不完全統計,全區非公經濟領域就業人數已占全區城鎮就業人數的75%以上和新增就業人數的90%以上,已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領域。
全區非公經濟大多集中在餐飲、服務等第三產業,非公經濟的快速發展極大推動了全區第三產業發展與產業結構的優化。2012年,全區提出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要把發展中小微企業作為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并相繼出臺了《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小型微型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2013年初,全區強調“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成為新一屆政府未來5年努力的重要目標。
(二)制約瓶頸
1.企業因素
相比于國有企業,大多非公有制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較低,受制于資金及技術等方面的約束,研發與創新能力不足。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可供抵質押的實物資產與有形資產非常有限,一些企業掛靠集體合資合作經營,不同程度存在土地、廠房等所有權權屬不清的問題,抵御風險能力較弱。受上述因素影響,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不高,致使企業在融資規模、期限、利率等方面面臨諸多限制,非公有制企業的融資成本較高。
2.外部因素
(1)適于非公有制企業的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及服務較為匱乏
為有效規避融資風險,金融機構更傾向于給實力較強、信用級別較高的國有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原先定位于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的城市信用合作社紛紛合并成合作銀行和地方商業銀行,其服務對象也發生了改變,致使中小企業信貸渠道愈發變窄。而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又先天不足,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成本較高,融資規模受限。
(2)資本市場欠發達,融資渠道狹窄
中小微企業多數是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制企業,企業組織形式決定了其不能在資本市場上進行直接融資。即便是公司制的中小企業,雖然擁有以債券和股票的形式向社會直接融資的權利,但上市和發行債券融資難度依舊很大。此外,票據市場、應收賬款融資、租賃等主要面向中小企業客戶的融資服務還不夠發達,金融工具創新相對滯后于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需求。
(3)信用體系建設滯后
企業征信系統不完善、數據不全面、信息維護不及時、數據不能完全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機構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支持。
二、開發性金融支持非公經濟發展模式
(一)開發性金融的理念及內涵
開發性金融是國家開發銀行(以下簡稱“開行”)立足于中國國情基礎,吸收和借鑒國際先進金融理論,進行金融實踐和大膽創新而不斷完善的現代金融機制。
開發性金融一般不直接進入已經成熟的商業化領域,而是沿著政府路徑,以市場化程度不足的領域為切入點,注重發揮并積極配合政府的組織協調優勢,以融資為杠桿,通過支持項目建設等方式培育市場主體,推動地方的資源整合、市場建設、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現金流建設和信用建設等方式,彌補制度缺失與市場失靈,緩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瓶頸”,推動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開行支持非公經濟的合作模式
1.“四臺一會,資源整合”模式
“四臺”包括組織平臺(一般是各地金融辦)、融資平臺(由政府出資的借款人)、擔保平臺(擔保公司)和公示平臺(各類社會公示媒介),“一會”是指信用協會。
圖1 “四臺一會”模式示意圖
其中組織平臺向地方的中小微企業宣介開行的融資理念,負責收集企業信息,建立貸款項目庫,并向開行推薦項目,協助開展貸款評審及貸后管理工作。融資平臺代表企業集中、批量向開行提出貸款申請,經開行審議后與其簽訂信貸合同,承擔統借統還的責任。擔保平臺一方面為貸款平臺向開行借款提供保證擔保,另一方面為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公示平臺與信用協會負責對企業的資金使用及還款進行公示與監督,并參與貸款的評價工作。
開行通過組織平臺,順利實現了銀企對接,較好地發揮了貼近地區、貼近企業、貼近項目的組織優勢,有效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融資平臺將分散的借款主體整合為一家具有政府信用的借款人,既降低了開行的管理成本與融資風險,又深化了企業與政府的互信與合作。擔保公司憑借其多層次的擔保與反擔保組合和科學的客戶資信評估體系,有效防范各類風險。公示平臺與信用協會通過社會和輿論監督的方式,擴大了信貸管理半徑,實現了銀行監管、企業互保、社會聯合監督共防風險的局面,加大了風險防范力度。
“四臺一會”模式充分調動并有效整合了政府、企業、銀行、社會等資源,成系統、成批量地開發了中小微企業的貸款項目,深化了銀政、銀企合作,共同構建、培育、完善了市場,實現了多方共贏。
開行內蒙古分行通過“四臺一會”模式,與通遼等7個盟市合作開展了全民創業小額擔保貸款項目。截至2012年底,已累計發放貸款21億元,帶動全區28萬余人實現就業和創業,其中向通遼市發放7個批次全民創業小額擔保貸款共7.7億元,直接扶持2萬余名自主創業人員實現創業,通過創業帶動7萬余名失業人員實現了穩定就業;與包頭市青山區融資平臺合作,發放貸款1.8億元,扶持27戶裝備制造業中小企業成長。
2.“五位一體, 階梯融資”模式
2011年,開行內蒙古分行以赤峰市為試點,在原有“四臺一會”基礎上,結合地方農牧業特點及企業融資需求,推動赤峰市政府成立了赤峰鴻德農牧業擔保公司,專門負責為農牧業中小企業、個體農牧戶等涉農貸款項目提供擔保。并推動12個旗縣區政府財政共同出資建立“赤峰市中小企業項目風險金”,作為各旗縣政府在開行中小企業貸款項目的風險準備金,該資金統一歸集到擔保公司名下,各旗縣政府向赤峰市金融辦推薦中小企業,由貸款平臺統一承貸,擔保平臺提供保證擔保。
開行內蒙古分行在此基礎上,依據企業的經營狀況、合作歷史、融資需求,分門別類地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包括短期流動資金、中期流動資金及固定資產貸款的融資;將優質企業作為戰略中小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育和扶持;并成功發行了全區第二單中小企業集合票。
開行不斷深化機制建設,通過財政支持為中小微企業夯實信用,延伸、擴展了擔保平臺職能,形成了集融資、組織、擔保、管理、風險防控等職能于一身的“五位一體”融資架構,為企業提供了多元化的“階梯融資”綜合金融服務,探索出了中小微企業債務融資等直接融資的新途徑。
3.“同業合作 ,互惠共贏”模式
開行與世界銀行和德國復興銀行合作,引入德國IPC公司的微貸技術,并選擇包商銀行作為合作伙伴,簽訂了微貸款項目合作協議。開行出資聘請國際微貸專家對包商銀行小企業客戶經理進行培訓,并提供了3億元的轉貸款資金,引導包商銀行為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提供資金支持。
包商銀行通過“獨立核算、單獨考核、全封閉運行”的模式,即在總部成立小微企業貸款管理中心,在支行成立具體的業務操作部門,運用專項的貸款管理系統,對小微企業進行分類管理、差別授權。貸款對象主要是流通領域的個體私營企業、個人財產、存貨、交通工具、個人信用等均可作為貸款抵押和擔保,改變了以往抵押擔保要求過高的狀況。通過簡化貸款程序,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開行通過其他商業銀行網點分散的優勢條件,與同業簽訂微貸款項目合作協議,并提供轉貸款資金支持,引導其他商業銀行為小微企業服務,進一步拓寬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
三、配套措施及政策建議
政府、企業、金融機構與市場等多方面需共同努力,為中小微企業的成長創造更好的融資、營商環境。
(一)政府層面
1.整合財政資源,建立風險補償機制
建議各級政府積極整合中小微企業發展資金等各項財政扶持資金,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將以往“撒胡椒面”的分散支持方式轉變為集中扶持方式,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和乘數效應,引導其它社會資金介入,放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同時,建立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準備金或補償金,作為銀行貸款的風險保證和損失補償,提升銀行對中小微企業的信心。
2.建立企業貸款項目動態管理和監控體系
建議各地政府主管部門、擔保公司共同建立中小微企業貸款項目儲備庫,將各地有融資需求的企業納入儲備庫中進行培育,將成熟的項目批量向金融機構報送;同時建立企業貸款監控與反饋制度,指定專人編制小企業貸款情況月報,對企業貸款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和掌握,將問題和意見及時向相關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反饋。
3.改善信用環境,加大信用信息平臺建設
建議政府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快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建立銀企雙向信息通道,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將違約企業通過信息平臺進行公示,并制定相應懲罰措施,提升企業違約成本,增強企業信用意愿,進而逐步改善地區信用環境。
(二)企業層面
明確發展定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非公有制企業要認真分析所處行業的發展現狀,研判行業發展趨勢,結合企業現狀制定發展戰略,明確企業發展定位,將企業的產品與服務嵌入到產業鏈條中。企業自身要不斷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設,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在產品研發、創意等方面積極創新,提高產品及服務的市場競爭力,以此提升企業的知名度、信譽度和產品服務的社會滿意度。
(三)金融機構
積極探索融資模式,提升金融服務質量。金融機構應根據自身實際,借鑒國際微小企業貸款經驗,在信貸準入、信用結構設計、抵質押品評估、風險防控、貸款定價、信貸審批、責任追究、不良貸款化解等方面,制定出適于非公有制企業融資的制度措施,積極探索適于地方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金融行業要加強合作,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及服務,并在實踐工作中做好金融創新工作,努力為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創造平等競爭的金融環境,不斷培育企業漸進式的成長與壯大。
(四)資本市場
篇6
關鍵詞:政府作用;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一、化解我省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重要意義
什么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實質上就是中小企業缺錢想借錢但是又借不來錢就是我們所說的融資難。那么目前我們省中小企業融資難到什么程度?通過對我省300家中小企業調查發現,我省80%的企業處于融資難的境地,這80%當中又有40%的企業融資十分困難,甚至會危及到企業的存亡。然而,從2015年我省最新的中小企業發展現狀數據來看,我省中小企業占全省企業數量九成以上,每年創造全省40%的GDP收入,60%的稅收,以及提供80%的就業崗位。因此,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不僅是在拯救企業,也是在為我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做貢獻。
二、發揮政府作用化解我省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現狀
(一)引進埠外銀行 優化融資環境
2014年6月,民生銀行入駐哈爾濱,民生銀行是一家專門為小微企業服務的銀行,他們的服務宗旨就是做民營企業的銀行,小微企業的銀行和高端客戶的銀行。并且這么多年來一直的在不停的創新研發也確確實實的為解決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做了巨大的貢獻。截止2015年1月,民生銀行已經為300萬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占全國貸款總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全國范圍內,每三家小企業就有一家是由民生銀行來貸款的。而且最近三年貸款戶數還在不斷的攀升,每年都在以100萬戶的數量勻速增長。由此可見,民生銀行能夠入駐哈爾濱,不僅給我省中小企業帶來福利同時加劇了我省銀行之間的競爭,減少了銀行壟斷,提高了經營效率。
(二)發行集合票據 創新融資途徑
集合票據的發行不僅能幫助企業解決巨大的融資需求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的知名度和信譽度,為企業未來能夠成功上市埋下伏筆。2010年6月,由我省政府,市工信委主導,聯合光大銀行、證監會及多家擔保公司,投資公司,經過長達一年多的努力,發行了全省第一期集合票據。參與發行的五家企業哈爾濱圣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鑫北源電站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哈爾濱高泰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金海科技印務有限公司、哈爾濱哈輕塑膠有限公司,這五家企業一起寫好的借條,交給光大銀行,由光大銀行再賣出票據,3年后五家企業按事前規定的7%的利率還款付息。在這過程中,我們省政府實際上是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不僅專門從新型工業化發展資金中拿出一部分補貼發票企業的前期發行費用,為發票企業提供貼息支持而且還利用政府的資源優勢部門之間相互協調才促成了這期票據的成功發行,因此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必須要由政府來主導和參與才能化解難題。
(三)整合多方資源 構建服務平臺
除了上述提到的,我省政府還利用管理者的優勢,整合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社會中介等等各部門之間的多種資源,為中小企業搭建了服務平臺。比如:成立了金融辦,創辦了黑龍江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網站,成立了中小企業協會等等一系列方便中小企業融資的服務,經過這些年的實踐可以看到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在被調查的300家中小企業中,有40%的企業反應從中受益匪淺。
(四)我省政府在化解企業融資難題中的不足
一是培育市場不足。民間金融組織比如投資公司,融資擔保公司,還有一些理財公司、典當行等。這些組織為我省中小企業提供了非常巨大的資金支持,這點從數據當中就可以看到。2013年6月民間資金規模已經占我省資金總量的一半以上,其中80%以上貸給了中小企業。一旦這些民營組織之間發生了金融危機,對我們中小企業的影響乃至對我省經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然而結合我們省目前的狀況來看,由于我省自身融資環境較差,體制機制不健全,直到現在仍然沒有一家合法化的融資組織成立,由此可見,我省政府部門在融資市場培育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二是監管市場不利。對非正規金融機構監管不到位,哪些是非正規的金融機構?比如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以及融資公司,理財公司配資公司等。隨著這些公司的繁榮發展,不僅給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便利,同時也醞釀了巨大的風險。一旦忽視對非正規金融監管,不僅對中小企業會帶來沖擊,同時也會破壞了我省融資環境,引發社會的動蕩及不安。然而,縱觀目前我省的情況來看,針對這類機構的監管,無論從法律法規上還是監管機構的配備上都做的不到位。僅限于簡單的出臺了一些意見辦法規定,缺少較高層面的法律來明確規定這類機構的發展方向和經營業務種類。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我省政府的認識還不夠,另一方面是政府監管的能力有限。
三是彌補市場缺陷。缺少由政府牽頭建立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當前我省的信用缺失狀況比較嚴重,尤其表現在銀企之間更是陷入信用危機。目前,我省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不良率比平均不良率高出約50%,信用信息不對稱及貸款質量差嚴重影響了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長期的信息不對稱,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投資者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認為中小企業的資產質量差、市場信用差,以及抗風險能力弱。從風險防范的角度,阻礙了中小企業的信用融資渠道。美國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開始建立了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體系,評級機構無償為債務發行者提供服務,兩家著名的評級公司穆迪和標準普爾為世界各地的企業提供信用評級服務。而我們省,乃至我們國家在這方面也都是相當欠缺的。
三、發揮政府作用化解我省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對策
第一,構建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一是培育多層次的融資體系,目的是為了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重點是政府要注重利用管理者的身份,在銀行和互聯網之間為中小企業建立網絡融資渠道。二是引進風險投資機構,風投對于初創企業以及具有高新技術手段的企業來說就像久旱后的甘露。不僅為貧血的企業輸送新鮮血液,還能扶持中小企業快速成長,甚至幫助企業成功上市。然而,我省的情況是,一方面受企業家才能素質的影響大多數中小企業根本不懂什么是風投,另一方面了解的企業又片面的認為風投會分走股權,搶走利潤。實質上這些錯誤的認識根源就在于我省政府部門沒能夠正確的引導企業。
第二,中小企業財政支持體系。包括兩個內容,財政補貼和政府采購。我省政府針對中小企業的補貼不足表現三方面:一是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資金規模小,二是財政補貼資金的專項性不強,三是財政貼息對中小企業的傾斜度低。從各國的比較來看,財政補貼以法國最全最好。法國財政補貼有針對增加職工人數的補貼,對增加就業崗位的補貼,對雇傭下崗人員的補貼等等相對個性化,人性化的補貼政策,因此,我省政府可以效仿國外的先進經驗多學習,多研究。
篇7
關鍵詞:金融體系 科技金融 互聯網金融
一、引言
北京金融業全面落實中央關于金融改革的總體部署,按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以市場化為導向,不斷推進金融改革創新。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推進,從單一的銀行業發展為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信托業等多元化行業模式,形成了包括金融調控機構、監管機構、金融企業、中介服務機構等在內的較為完善的金融體系。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對北京金融體系的特點、潛在的風險、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系統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進一步完善金融體系的對策措施。
二、金融體系總體特點
經過多年的發展,北京市金融體系總體上表現出“聚”、“擴”、“深”、“效”四個特點。
“聚”:聚集了大量銀行業金融機構、基金公司、財務公司、保險公司等。在京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創司等數量和規模在全國名列前茅。財務公司數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1]。
“擴”:資本市場的層次和功能不斷完善。一方面,依托銀行間債券市場,支持企業發行多種債券產品,擴大債券融資規模。2013年,北京地區非金融企業發行債券金額14490.3億元,北京作為全國債券發行和交易中心市場的地位得到鞏固[1]。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新三板市場和四板市場。截至2015年3月末,北京地區新增A股上市公司9家,總數達244家,占全國的比重為9.2%,位居全國第二。北京市新增新三板掛牌公司417家,占比19.4%,位居全國第一。“北京股權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中關村股權交易服務集團有限公司”。這有利于掛牌企業享受中關村先行先試優惠政策。截至2015年3月末,四板掛牌展示企業475戶,會員機構37戶;登記托管企業238戶,總股數284.3億股;備案私募債11只,總金額11.6億元,已發行7只[2]。
“深”:第三方支付、P2P、互聯網基金等新興業態不斷涌現,提高了金融業市場化程度,加大了金融體系的深度。截至2015年3月末,P2P平臺達181家,眾籌平臺約30家,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57家。在重點互聯網金融企業中,京東金融支付規模數千億、理財規模達千億、消費金融規模數百億,百度金融業務規模已超過500億元,阿里旗下的北京互聯網金融生態共贏基金、螞蟻金融云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和戰略合作伙伴北京鷹勝網絡驗證有限公司(人臉識別)等落戶海淀區[2]。
“效”:一方面,非金融機構企業的融資結構有所優化。在2007年之前,非金融機構企業融資結構中是間接融資占主導地位。2007年,非金融機構企業直接融資規模占北京市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超過了間接融資規模的占比,達到了61.2%。之后一直到2013年,直接融資的占比均超過了間接融資的占比。但是,從2014年開始直接融資占比迅速下降至低于間接融資占比的水平。2014年上半年直接融資占比僅為29.5%,2014年全年直接融資占比僅為33.4%。2015年1季度,直接融資占比又反彈至66.7%(見表1)。整體來看,非金融機構企業的融資結構正處于從間接融資占主導向直接融資占主導轉換的時期,并且基本上形成了以直接融資為主導的局面。另一方面,非金融企業融資渠道呈多元化態勢。以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融資為例,通過充分發揮企業貸款、銀團貸款、委托貸款等多種貸款的優勢,積極推動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在重大項目融資中的應用,為企業貸款和發債營造條件,初步形成了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以貸款為主、債券融資為輔、股權債券相結合的多元化融資服務體系。以中小企業融資為例,隨著融資環境趨于寬松,融資渠道不斷擴展,資本市場在金融體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新三板”市場的不斷完善為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諸多便利。2013年,“四板”市場首批50家企業掛牌[3]。另外,信貸結構不斷優化,信貸支持小微企業的力度不斷加大。從2013年到2014年,小微企業人民幣貸款余額保持了較高的同比增速。2013年一季度小微企業人民幣貸款余額為3105億元,同比增長8.4%,比大型企業貸款增速高3.2個百分點[4]。2013年前3季度小微企業人民幣貸款余額3516.8億元,同比增長19%,比大型企業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速高10.7個百分點[5];2014年上半年,小微企業人民幣貸款余額3898.6億元,同比增長20.2%,增速比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分別高4個百分點和5個百分點[6];2014年,小微企業本外幣貸款余額4373.2億元,同比增長18.1%,增速比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分別高7.4個百分點和4.6個百分點[7]。
三、金融體系潛在風險
雖然北京的金融體系中直接融資基本占據主導地位,但是銀行間接融資仍舊發揮著較大的作用。首先,從企業類型來看,國有商業銀行將較大一部分貸款發放給了國有企業。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均存在軟預算約束問題。國有商業銀行發放給國有企業的貸款質量不高。國有企業對資金的使用效率也偏低。銀行貸給企業的資金越多,信用風險就越大。政府作為最后擔保人,其財政負擔也會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北京市大力發展的對象。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存在財會體系與管理機制不完善、信息透明度不高、缺乏實體抵押物等問題,銀行發放貸款給這類企業會引發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其次,從行業類型來看,商業銀行發放的貸款中有較大部分投向了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在這個過程中,商業銀行、地方政府、地方融資平臺、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形成了資金鏈條,有著非常密切的利益關系。房地產價格波動問題、期限錯配問題引發了銀行體系的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再次,短期國際資本具有投機性和易變性。隨著北京金融市場開放程度進一步加大,短期國際資本流動會加大銀行體系的信用風險與流動性風險。
近年來北京大力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由于互聯網金融尚處于起步階段,其高成長的背后伴隨著較大風險。關于互聯網金融,社會信用體系不完善,流動性管理機制不健全、金融平臺控制系統不嚴密、互聯網技術存在缺陷、許多相關政策尚不明確等問題會引發較大的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和安全風險。根據網貸之家的數據,2014年上半年全國已經有45家P2P平臺卷款跑路。這45家平臺絕大多數上線時間短,其本身就是一場騙局[8]。2014年上半年,北京也有9家P2P平臺倒閉或跑路[9]。安泰卓越等多家互聯網借貸平臺因流動性問題“跑路”或倒閉。拉卡拉推出的針對個人的“收款寶”POS機曾陷入“套現門”。不少持卡人利用“超過50天的免息期”進行套現。人人貸曾受到大量惡意DDOS攻擊,導致網站暫停服務。好貸網也在同一天收到黑客“將持續攻擊一周”的“溫馨提示”。
四、機遇和挑戰
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后,面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以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中央加大力度深化改革,尤其是堅定地推進金融改革。北京作為首都,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改革精神,穩步推進金融改革。近年來,北京大力推進科技金融創新,尤其是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為北京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提供有力支撐。2011年1月,國務院批復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提出將中關村建設成為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2012年8月,國家九部委與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關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的意見》,從國家層面確立了中關村作為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的戰略地位。2013年6月,《關于落實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出臺。《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的戰略目標為:強化海淀股權投資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建設中關村西區和西直門外科技金融商務區兩個科技聚集區;建設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股權投資服務平臺、促進企業上市服務平臺;創建產融結合示范基地、上市公司培育基地、天使投資孵化基地、中小微企業融資創新示范基地;形成政策集合、機構集聚、產品集中、資本聚焦、服務集成的五大科技金融體系。2013年10月,海淀區人民政府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的意見》,著重發展互聯網金融中心、互聯網金融產業園、互聯網金融產業基地等金融聚集區。
上述政策措施的出臺推動了金融改革的深化,有助于促進金融體系進一步發展。不過,由于當前資源尚未實現優化配置,實體經濟又處于轉型期,在深化金融改革的過程中,金融體系潛在的風險可能會進一步暴露出來。
五、對策措施
防控金融風險有助于金融業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增強金融體系的彈性是防范與控制風險的關鍵,而監管、金融機構、資本市場、中介服務機構及其所形成的體系是應重點完善的對象。
(一)加強完善監管
一方面,加強對傳統金融機構業務的監管。不僅要加強對銀行貸款流向、貸款規模、貿易融資的融資主體、比例、期限等的監督與管理,而且要加強對衍生品、結構性融資、租賃、收購兼并上市等復雜業務的監管。另一方面,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監管。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健全金融創新法律法規,促使金融創新活動規范進行,推動促進金融業健康發展。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組織的規范、引導功能,制訂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規則和標準,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跟蹤、監管。防止互聯網金融機構觸碰洗錢、集資詐騙、非法經營、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法律底線。
(二)完善金融機構體系
鼓勵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總部機構在京設立專門服務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分支機構。支持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拓展業務領域,加強功能創新。積極推動創投機構發展,引進外資股權投資機構,支持外資股權投資機構在京設立分支機構,并促使新興金融機構與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加強合作。
(三)完善資本市場體系
進一步完善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相關制度和監管體系,尤其是降低新三板市場資產門檻、個人投資者門檻條件等,提高新三板市場的交易活躍度,充分發揮新三板市場的功能,積極推進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四板、五板)的建設,為區域內未上市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上市融資提供平臺。
(四)完善中介服務體系
首先,促使同一行業的企業形成互保體,相互擔保、監督、共同承擔擔保責任。推動政策性擔保機構逐漸夯實資本實力、創新業務品種、按照市場化規律運作。通過再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提供增信和分險服務。加強政府與專項資金對擔保體系建設的支持,進行擔保、再擔保的創新。其次,針對科技創新領域加大力度開發新險種、豐富產品內容、優化產品結構。健全風險評估體系,增強保險公司準確核定風險水平的能力。再次,吸引、培養和發展會計、律師、評估、評級等與金融核心業務相關的專業中介服務機構,發揮這些機構的信息優勢。充分發揮各類金融商會、行業促進會、學會等組織的指導、管理、規范與促進信息交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深化首都金融市場化改革.搜狐資訊,2014―2―7
[2] 2015年一季度北京市金融運行情況統計報告.北京市金融局,2015―5―26
[3] 北京“四板”市場啟動 首批50家企業掛牌.鳳凰財經,2013―12―28
[4] 2013年一季度北京市金融運行情況統計報告.北京市金融局,2013―5―8
[5] 2013年三季度北京市金融運行情況統計報告.北京市金融局,2013―10―27
[6] 2014年上半年北京市金融運行情況統計報告.北京市金融局,2014―7―31
[7] 2014年北京市金融運行情況統計報告.北京市金融局,2015―3―5
[8] P2P詐騙跑路層出不窮 半年關門45家.中國商情報,2014―8―5
篇8
關鍵詞:中小企業 多層次 融資體系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現狀及問題
(一)直接融資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受到很大局限
1.股權融資
直接融資方式中,吸收直接投資是中小企業籌資的重要方式。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對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比較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吸收直接投資和留存收益形成的自有資金分別占企業全部資金的55.4%、48.7%、45.9%。我國中小企業大部分處于創業期或成長期,很難滿足《證券法》的規定在主板市場上市籌集資金。2004年開通的中小企業板為中小企業通過證券市場融資開辟了一條新渠道。但是,由于中小企業板的上市條件、上市程序等基本與主板市場相同,并不能真正解決有限的上市資源和龐大的上市需求之間的矛盾。2009年開通創業板,在創業板上市的主要是具有較高成長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這就把大部分的生產類、服務類等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排除在外。另外,持續萎靡的股票市場導致股市擴容放緩。創業板和中小企業板2011年僅有243家企業完成IPO,同比下降24.3%,募集資金1687.23億元,同比下降40.21%;2012年,僅有129家中小企業完成IPO,同比下降46.91%,募集資金700.74億元,同比下降58.49%。
雖然引進創業投資和戰略投資可以為中小企業獲得穩定的資金來源,但是由于創業投資和戰略投資會分散中小企業的控制權,且融資成本很高,再加上中小企業業主對控制權存在偏好,因此中小企業很少引進創業投資和戰略投資來解決自身的融資問題。另外,創業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更偏好的是發展前景良好的企業。
2.債權融資
發行債券所籌集的資金不會分散中小企業業主對企業的控制權,但是,《企業債券管理條例》對企業發行債券有嚴格的發行規模控制和融資額度控制,大部分的中小企業規模小、信用風險大,很難通過債券的發行進行直接融資。2007年,我國試點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允許中小企業集合發行債券,使得中小企業獲得了進入債券市場的新通道。但是,經過幾年的發展,中小企業集合債券融資成本高、發行周期長、匹配度差等缺陷不斷暴露。發債主體的高門檻,導致可以選擇其他融資方式的優秀中小企業對其敬而遠之,而真正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又被排除在外,這使得集合債券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截至2012年年底,共成功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12只,合計為97家中小企業募集資金48.02億元。和2009年起步但發展迅速的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相比,中小企業集合債券融資能力相對偏低,但融資成本偏高。
(二)間接融資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形式但依然不能滿足其融資需求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所做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比較,銀行貸款是僅次于自有資金的第二種融資形式。
1.金融機構未能對中小企業充分發揮融資功能
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需要通過創造利潤來追求自身的長遠發展,基于中小企業風險大、信用差等原因,大多數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都傾向于為大型企業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即便是為中小企業融資,也基本上局限于優質的中小企業,很多銀行設置了高門檻,所提供的信貸品種不太適合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將融資頻率高、金額小的大部分中小企業拒之門外。
2.擔保機制不健全
信息不對稱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原因。為了緩解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的信息不對稱,有效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非常必要。但是,我國由政府出資設立的擔保機構一般都是在設立之初得到一次性的資金支持,缺乏后續的資金補充機制;民營擔保機構受所有制限制,所有風險必須自己承擔,銀行不愿意和民營擔保機構共擔風險。在資金補償機制和風險共擔與損失共擔機制尚未真正建立之前,擔保資金的放大功能受到很大制約,由擔保機構緩解甚至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只是紙上談兵。
二、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資本市場的發展難以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
我國目前的資本市場是一個新興的資本市場,從企業對資本市場服務的需求看,我國資本市場結構層次相對單一,還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
首先,股票市場層次性不夠豐富。我國股票市場由滬深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和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組成。與成熟資本市場層次多樣、板塊有效連通互動的情況相比,我國股票市場結構依然存在結構相對簡單,板塊互動不順暢的現象。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市場雖然是為中小企業專門開設,但這兩個市場的上市條件和漲停限制與主板市場很多方面存在類似甚至相同的情況,沒有凸顯中小企業特征,不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
其次,中小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緩慢。我國中小企業大多數處于初創期或發展期的前期,經營風險總體較大,根據啄食順序理論,此時的企業更需要債務融資,投資者也更傾向于風險較小的債券投資。但是,我國資本市場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結構不平衡,過于重視股票市場,忽視了債券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股票市場有主板市場、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市場,而債券市場相對單一。雖然這幾年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和集合債有所發展,但總體發展緩慢,不能滿足大部分中小企業融資需求。
(二)金融機構貸款制度不利于中小企業融資
目前,我國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現代型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它們不愿意為中小企業貸款。第一,中小企業資金需求量小、貸款頻率高導致單位融資成本提升,中小企業融資費用率比規模企業融資費用率平均高出35%以上。國有商業銀行出于盈利性需求更傾向于為大型國有企業服務。第二,與大型國有企業相比,中小企業信用度低、前景不明確、自身財務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度更高。因此,銀行為了降低自身風險不愿意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第三,由于為中小企業融資風險大且收益低,銀行內部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部門、人員相對就少,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的金融產品就少。第四,商業銀行實行的資信評級制度、授權授信制度等主要是針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對中小企業基本不適合。
(三)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發展滯后
首先,我國擔保機構擔保放大倍數較低,擔保能力有限。由銀監會等七部委的《融資性擔保機構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擔保機構的信用放大倍數不超過該擔保機構凈資產的十倍。由于我國信用環境較差,擔保機構實力有限,以及銀行和擔保機構合作中的許多限制,我國擔保機構的擔保放大倍數僅為3倍左右。按照國際慣例,擔保放大倍數通常為18倍。其次,擔保機構風險控制能力有限。我國擔保機構發展歷史較短,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從保前調查、保中審查到保后監管缺乏具體的風險管理實施細則。由于開展業務時間有限以及資金實力不足,很多擔保機構不能足額提取風險準備金,缺乏風險補償機制。最后,擔保機構和協作銀行合作渠道不暢通,雙方地位不平等。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被銀行的認可度較低,雙方沒有真正形成互利共贏、風險共擔的合作關系。銀行出于自身利益考慮,通常要求擔保機構對擔保項目提供全額擔保,銀行不承擔任何風險。
三、完善多層次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思考
(一)完善直接融資的補充作用
1.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
首先,凸顯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的地位。目前,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主板市場為主,同時開設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市場。建議將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兩個主板市場合并,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管理。深圳證券交易所僅為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市場服務,這兩個板塊的對象是發展前景較好、規模較大的中小企業和從主板市場退市的上市公司。這有利于改變當前深交所市場層次過多,不利于管理的現狀。而且,變更后的深交所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完善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的上市條件,加強對上市中小企業的監管,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其次,合并代辦股份轉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代辦股份轉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的服務對象均為中小企業,它們是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的孵化器,為眾多非上市企業與資本市場的對接提供了跳板,屬于三板市場。可以考慮將這兩者合并為場外交易市場。合并后的場外交易市場要突出為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服務的職能,廣泛吸引包括民間資本和機構投資者在內的所有投資者,積極扶持廣大中小企業的成長。
最后,建立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區域性證券市場。區域性證券市場應選擇地理條件優越、證券交易方便、基礎設施先進的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中小企業大部分屬于家族企業,屬地性高于大型企業,既不能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又不能進行場外交易的中小企業,可以選擇在區域性證券市場發行集合債券或集合股票籌資。
2.積極爭取創業投資和戰略投資的支持
資本的逐利性以及中小企業較高的投資風險必然導致創業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要求較高的回報率。很多中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缺乏戰略規劃,前景不明晰,為了確保自身資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創業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要求對中小企業掌握一定的控制權在所難免。另外,如果中小企業不能公開上市,創業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的退出渠道非常狹窄。中小企業要想獲得自身發展,就要盡可能的放棄一定程度的控制權換取充裕的資金支持。而且,創業投資和戰略投資的加入,有助于中小企業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制定適當的戰略規劃,有助于中小企業的做大做強。
(二)強化間接融資的主導作用
1.發揮中小金融機構的主力軍作用
首先,要改善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環境。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營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迎接市場利率化的挑戰,促進中小金融機構的培育和發展,形成競爭、多元、開放的金融體系;放松金融業準入體制,盡快出臺民間資本投資各類中小金融機構的具體規定和政策,大力發展民間資本為主體的內生型中小金融機構,真正打破民間資本遇到的“玻璃門”和“彈簧門”;重視發展中小型準金融機構,明確小額貸款公司的性質,加快典當行業立法進程,適當降低融資租賃公司的設立門檻。
其次,對中小金融機構實施差異化監管。對于中小銀行,在保證有效性的前提下簡化監管,降低監管成本;對于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等準金融機構,實施相對靈活、寬松的非審慎監管,既能規范其發展,又不制約其發展活力;確定對中小金融機構的監管邊界,在遵循法律的前提下發揮內生型金融機構自我管理的能動性,避免過度監管帶來的高成本。
最后,擴大中小金融機構資金來源。放松中小金融機構進入金融市場融資的限制,為其提供合理的資本補充渠道和穩定的債務資金來源;加強非正規金融機構與國有商業銀行等正式金融機構的合作與聯系,擴充其融資渠道;適度提高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杠桿,進行分級管理,實施差異化的融資比例,將經營績效優良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杠桿從0.5倍提高到1-3倍;由財政出資設立小微企業貸款基金,為一定資產規模以下的中小金融機構提供融資,激勵中小金融機構增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2.激發國有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
首先,辯證處理小型、中型、大型企業之間的關系。國有商業銀行為了降低風險傾向于為大型企業服務,不愿意為小型企業服務。但是,所有大型企業都是從小型、中型企業發展而來,大型企業也可能逐漸走向衰退,退化為中小型企業。所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了自身利益,要有戰略眼光,不能緊盯著眼前利益而忽略長遠利益,要善于尋找發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業。
其次,逐步擴大無形資產抵押貸款的比例。很多中小企業研發能力強,產品受歡迎,發展前景良好,但是可供抵押的有形資產很少。對于這樣的中小企業,銀行不應拘泥于有形資產抵押貸款的局限,應該建立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體系,對中小企業的商標、專利、專有技術等無形資產進行評估并提供相應的貸款支持。
最后,積極組建、完善商業銀行內部的中小企業信貸部門。中小企業貸款有貸款額度低、貸款周期短、貸款頻率高等特點,商業銀行可以按照該特點組建、完善中小企業信貸部門,針對中小企業貸款申請建立規范化的風險評價指標,實現授信評審工廠化和標準化,簡化中小企業貸款程序,降低貸款成本,進而提高商業銀行自身收益。
(三)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首先,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動銀擔合作,完善風險共擔機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財政預算中安排擔保專項資金和風險補償資金,提升擔保機構的擔保能力和風險抵抗能力;進一步明確銀行、擔保機構和中小企業三者之間平等的法律地位,按照“平等互利、風險共擔”的原則,擔保機構和協作銀行確定合理的風險分擔比例;鼓勵銀行根據擔保機構的資本、風險控制能力和信用等級合理確定擔保放大倍數。
其次,完善法律法規,提高監管效率。完善擔保業法律法規,盡快頒布《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法》,對擔保機構的監管部門予以明確的規定;建立省際監管合作機制和信息化監管平臺,提高監管效率,凈化擔保環境。
最后,完善再擔保體系建設,建立擔保機構的退出機制。為了擔保業的穩定發展,根據“政策性導向、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管理”的運作模式設立再擔保機構,分散擔保機構承擔的風險;擔保機構屬于非銀行金融機構,其風險具有傳遞性,可以借鑒金融機構風險處置的三種方法(政府主導下的重組、市場化并購或重組以及市場化破產)建立擔保機構的退出機制,防止風險進一步擴散和蔓延。
本文為2010年河南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資助計劃項目(2010A630066)、2011年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112400450108)階段性研究成果;受河南工程學院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會計研究中心資助。
參考文獻:
[1]史建平.中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發展報告(2012)[R].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2(21).
[2]史建平.中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發展報告(2013)[R].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3,(19):267.
[3]中國銀監會年報2012[R].
[4]黃東坡.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J].會計之友,2012(10).
[5]葉林德.中小企業的信貸融資探析[J].企業經濟,2013(6).
[6]趙愛玲.中國區域中小企業融資及擔保體系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184.
[7]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2011?中國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專題調查報告[R].
篇9
關鍵詞:文化產業;融資困難問題;金融服務創新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9月4日
“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支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在實際業務操作中,由于文化產業本身的特性和現狀所限,傳統金融服務產品和金融工具難以與其有效對接,文化產業的融資困難問題亟待解決。《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規劃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積極加強合作,綜合利用多種金融業務和金融產品,推出信貸、債券、信托、基金、保險等多種工具相融合的一攬子金融服務,做好文化企業從初創期到成熟期各發展階段的融資方式銜接。
一、金融業支持文化產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與其他行業相比,文化產業具有“輕、薄、短、小、弱”等特點,在國民經濟所有產業類別中處于落后地位,產業布局較為分散,產業競爭力不強;文化產品市場和文化服務市場不夠發達,文化資金市場、文化人才市場等發展滯后,這些狀況限制了我國文化產業的正常發展,為金融服務進入帶來較大風險。
(一)文化產業面臨突出的融資約束問題。由于投入產出的不對稱性和消費市場的不確定性,文化產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融資模式特點,無論在間接融資方面,還是直接融資方面,文化產業都面臨突出的融資約束問題。
(二)文化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亟待解決。多數文化企業的資產以無形資產為主,文化企業和金融業對此缺乏有效的認識和管理。實現文化產業與金融業的對接,如何明確和嚴格保護無形資產權利歸屬和流轉、如何評定和評估無形資產的商業價值等問題亟待解決。
(三)文化企業的信用建設問題。由于現代企業制度的缺失,文化企業內部普遍存在經營聯系性差、同一項目經營主體眾多、利潤分散、虛假財務信息等問題。
二、國內文化金融服務創新的成功經驗
(一)以版權價值為核心,深度挖掘版權資產價值,推動文化資源金融化。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對上海市某出版行業進行“二手版權”(版權是從境外四大國際圖書出版商手中買來的境內出版權)質押,突破了相關法律法規只是支持自有版權質押的問題,推動了這一法律法規的完善,為上海乃至全國的出版行業融資掃清障礙。
(二)財政適當投入、文化企業聯合出資形成風險補償資金,為文化企業申請銀行貸款提供擔保。上海農商行與上海普陀區工商聯組織一批文化企業成立互助基金,由區財政支持形成風險補償資金,銀行則放大一倍配套貸款。最終,普陀區財政拿出1,000萬元,首批21家企業共同出資1,000萬元,每家企業最少認購10萬元,認購份額的多少與貸款使用額度掛鉤;銀行方面則給予2,000萬元的授信額度,形成一個4,000萬元的資金池。政府、銀行和企業三方還約定,如果逾期貸款達到300萬元,貸款則暫停。
(三)創新激勵措施,突出對文化企業貸款的獎勵傾斜。浦發銀行上海分行在內部勞動競賽中規定,每增加1家有效的文化類信貸企業,其積分是一般信貸客戶得分的2倍。對文化類信貸支持力度大的支行,當年考核指標進行一定折算,減輕考核壓力。對文化企業的不良貸款率容忍度等指標也有相應放寬。同時,設立文化金融專職產品經理和專職授信審批人員,前者負責文化類金融產品的設計,后者負責審批。
(四)建立金融服務文化產業的長效機制。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建立內部評價體系,確定文化企業對象評級和授信業務風險評級;光大銀行上海分行與保險公司、擔保公司、第三方權威評估機構聯手,共同搭建業務操作與風險控制平臺;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建立專業的文化產業營銷、研究團隊,負責研究、制定支持文化產業的具體措施。
(五)文化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集合票據。以文化科技產業為主導的深圳華強集團在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行25億元3年期中期票據。交易商協會采取會費減免、注冊發行“綠色通道”等措施,針對新興文化企業資產規模較小、單體債券難以發行的現狀,推出文化類企業中小企業集合票據。
(六)以銀行信貸和信托計劃、私募基金和信托計劃結合起來,有效地實現風險隔離,實現較低平均風險和較高平均回報的投資目的,這是最適合文化產業融資的有效工具。交行針對文化創意產業開發了創新產品“集合信托”,將信貸與信托銜接起來。北京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有限公司聯合東城區政府、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及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推出“雍和園文化創意中小企業發展集合信托”產品,首期信托募集資金2,000萬元,其中社會資本1,600萬元,東城區引導資金400萬元。為降低中小微企業信托融資成本,東城區政府繼續提供50%綜合費率補貼,使企業實際融資成本控制在8.6%以內,大大低于擔保貸款成本。
(七)專業化的保險機制有利于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穩定企業、投資者和從業人員的預期,確保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人財保險北京分公司與中程信托簽署保險協議,為其擁有和保管的藝術品簽署了文化產業保險藝術品專屬保險第一單,提供從館藏、展覽到運輸各個環節的藝術品綜合保險保障。人保財險上海分公司積極參與國家第七屆動漫展,為動漫會提供了一攬子風險解決方案,承保了上海外灘源藝術品保險、上海博物館藝術品進出口展覽等一系列文化保險業務。人保財險在業內率先推出藝術品綜合保險、文化活動公共安全綜合保險、演藝活動財產保險、演藝人員意外和健康保險、動漫游戲企業關鍵人員意外和健康保險、展覽會綜合等文化產業專屬產品;適時開發了針對文化企業的貸款保證保險,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問題。太平洋保險承保了影片《全球熱戀》拍攝制作的一攬子保險,保險責任包括演職人員中斷參演、拍攝使用的相關財產損壞以及第三方損害賠償等。中信保為影視作品海外銷售進行出口信用保險,提供評估及分析風險,承擔收匯損失保險責任,打破以往影視作品海外版權一次性“買斷”的模式,分享了文化產品出口的收益,壯大了文化產業企業“走出去”的信心和底氣。
三、深化文化金融服務創新的重點
(一)推動文化產業核心產品或資產價值(如版權資產)評估體系建設,為文化金融活動提供基本的價值依據。必須以文化產業的核心資產為價值載體,以價值評估、優質項目推選為基礎,進一步消除金融機構與文化企業的信息不對稱,降低金融機構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各種創新實踐過程中的管理風險、信用風險和經營風險。
(二)金融機構要適應文化產業特點,繼續深化業務流程再造與管理創新。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在逐步上升為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的背景下,具備高風險性的同時,也表現出較高的成長性和收益性,正成為金融機構新的利潤增長點。金融機構應建立文化產業資深專家服務團隊,為文化產業量身訂制特色金融產品與服務,滿足不同行業文化企業的各項融資需求。
(三)在提升企業自身素質以及自身信用的前提下,逐步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體系。政府可以帶頭提供信用激勵,政府補貼文化企業尤其是中小文化企業的評級費用,信用評級帶來的實際好處使企業愿意自費繼續評級。由于多數文化產業規模比較小,但銀行對其投入的人力成本、管理維護成本與大企業一樣,銀行可以考慮“信用評級外包”,有利于降低經營成本,提高效率。
(四)發揮政府力量,為文化金融服務提供財政資金配套支持。政府財政資金應有效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方向,促進政府的公共投資與文化企業的商業投資有效銜接,為調整經濟結構奠定基礎。還可通過多種政策杠杠對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給予貨款貼息、保費補貼、稅收優惠以及對優秀的文化企業或項目給予無償資助和獎勵。
主要參考文獻:
[1]張慧娟.美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歷程及啟示[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1.10.
[2]薛保勤,解國記.理性發展我國的文化產業[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1.10.
篇10
關鍵詞:內江蔗糖產業 供給側改革 振興
中圖分類號:F127.8;F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5-158-02
一、背景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提高供給側結構改革。”這不僅是新常態下改革的重點,更是振興內江蔗糖業的關鍵所在。結合“補短板”、“降成本”、“去庫存”這三大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方針,推動低谷中的內江蔗糖產業走向復興。
二、內江蔗糖產業從史至今現狀及供給側下振興重點
(一)從史至今現狀
內江甜城蔗糖產業歷史悠久。據史料載,內江蔗糖產業的發展始于清朝康熙十年間,福建汀洲府商人曾達一為內江帶來了家鄉的蘆蔗。直到近代辛亥年間,以甘蔗、食糖、冰糖、蜜餞為主要產品的制糖產業一度成為內江的主要支柱產業。僅內江縣的甘蔗種植面積就達到全縣耕地的50%左右。沱江兩岸方圓30里以內,甘蔗種植面積高達耕地面積的70%~80%。糖坊、漏棚星羅棋布,僅內江縣的糖坊、漏棚多達3000多家。成為西南最大的甘蔗生產中心。到20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我國全國年產糖34萬噸,其中僅內江產糖就達8.7萬噸,占全國產糖25%,占四川產糖55%。內江成為了聞名全國的糖業中心,“甜城”這一美譽也由此而來。我國著名甘蔗學家陳讓卿教授1938年在為《沱江流域蔗糖業調查》一書所寫的“弁言”中就指出:“欲振興中國糖業必須振興四川內江糖業。”可見,內江糖業在全國蔗糖生產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1988年內江櫻桃蜜餞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牌獎。1992年,原國家輕工部、農業部等部門令內江制糖企業參與援助馬里共和國卡拉糖聯項目,提供包括全套制糖設備、相關技術人才等資源。1999年內江蜜餞產量高達到104噸,所產蜜餞不僅暢銷全國,甚至遠銷至東南亞及歐州一些國家。
然而,內江制糖產業的發展并非就此一帆風順。改革開放以來,內江制糖業受到了市場經濟的沖擊,從鼎盛開始走向衰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發展停滯,甚至曾一度需要反過來引進蔗糖滿足市民需求。以2011年為豐富成渝地區綠色農產品基地,恢復甜城美譽的“千畝甘蔗種植基地計劃”和2016年內江市中區投資促進局的“甜城18號果蔗規模化種植及深加工”為例,雖然政府多次嘗試振興內江蔗糖產業,但效果并不理想。
(二)供給側振興的重點
1.補短板。內江市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北緯29°29'至29°37',東經104°58'至105°07',海拔320m至340m,地處丘陵地區,是歷史悠久的甘蔗種植基地。隨著人們經濟收入的增加,生活質量的提高,對蔗糖產業的需求與日逐增。無論在內江本土,還是在國內外消費市場極具潛力。振興蔗糖產業,既是形勢所趨,也是市場所需。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新形勢下,抓住內江蔗糖產業這塊“短板”,加快蔗糖產業改革,不僅是新常態下改革的重點,更是振興內江經濟的重要環節。目前,內江蔗糖產業在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大背景下,受新型城市化的影響在三大方面凸顯短板:第一,內江甘蔗種植產業受到農民工進城導致的勞動力短缺、甘蔗種植面積減少以及種植技術落后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內江的甘蔗種植未形成相應規模,仍然較為零散。第二,內江蔗糖產業生產設備較為落后、成本較高,導致生產的蔗糖食品遠遠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第三,在市場方面,機制不夠完善。內江地方政府缺乏對蔗糖產業科學引導,使得本地制糖產業沒有享受到地方企業的政策優惠,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屢遭重創幾乎頻臨破產。
在供給側結構改革下,對于如何因地制宜,依靠本土蔗糖產業的優勢,探索出振興內江蔗糖產業的道路,補好內江蔗糖產業結構中存在的短板,需要在實踐中逐步解決完善。內江蔗糖產業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復雜系統工程,只有在政府的科學引導下,提供振興內江蔗糖產業的大環境,享受到地方企業的政策優惠,創造機會提高蔗糖產業的積極性,與國內外蔗糖產業市場相接軌,與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相吻合,與內江產業發展布局相銜接,與蔗糖產業資源綜合利用趨向相同步,以此振興內江蔗糖產業,恢復“甜城”城市品牌名片。今年又是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一年,只有激發蔗糖行業主體作用和政府主導作用,突出內江市場在蔗糖產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市場決定、產業支撐、創新開發、開放合作、品牌恢復提升為核心補好三大短板。第一,在內江地方政府科學引導下,抓住四川發展丘陵地區重要的甘蔗種植地區特色產業的機遇,放寬政策,打造蔗糖生態產業,形成蔗糖產業的種植、商品和市場需求相協調的總格局,補好蔗糖產業中勞動力減少、種植面積減小、制糖設備落后、成本高等制約因素的短板,恢復內江蔗糖支撐產業,激發市場健康平穩發展的活力,開創國內外蔗糖產業市場能力。第二,構建蔗糖產業市場信息平臺,增加蔗糖產業市場由傳統銷售為輔,轉向信息化銷售為主的銷售模式,建立蔗糖產業質量售后跟蹤評估體系。第三,在相應優惠的貿易政策許可下開放合作,鼓勵制定蔗糖產業出口雙贏銷售細則,恢復內江在國外蔗糖產業市場品牌聲譽。
2.降成本。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突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內江蔗糖支撐產業重新流動,優化配置市場需求。實施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開發蔗糖產業增值成長空間。內江蔗糖產業產品投入的增量,直接關系到總成本的上升,需要啟動市場創新機制補給蔗糖資源配置,大力氣降低成本,從根本上擺脫弱勢產業的不利因素,提升內江蔗糖產業活力和競爭力,在甘蔗種植到商品市場的啥耍通過產業核心支撐和創新實現效益增長。具體講就是蔗糖產業的成本比白糖、食糖、冰糖、蜜餞等成批產出所占用的費用比率要低。需要內江政府科學引導,讓企業享受到從國家到地方的優惠政策,科學地創造條件解決蔗糖產業降成本的瓶頸問題,從而拉動就業,增加產值。第一,擴大規模,整體化經營管理。甘蔗屬禾本科植物,產于熱帶、亞熱帶地區。內江處在亞熱帶地區,種植面積比較集中,土壤肥沃、陽光充足、冬夏溫差大,適合甘蔗的種植。為有效地節約勞動成本,在前期需要對蔗糖產業從成本到產出投入較多的人、財、物力,加大對甘蔗從成本到制糖成品的科技投入,整體化的經營,提高蔗糖產業規模化、自動化生產水平。其中,最主要的是幫助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供包括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和融資能力,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延長內江蔗糖產業鏈。如從1958年起聞名全國的內江白糖、白紙、白酒等,以甘蔗為原料延長產業鏈產品。第二,建立蔗糖產業產出銷售終端的市場服務體系,提高銷售效率。運用電商、互聯網等現代網絡信息手段,打開市場進行網絡銷售。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第三,由于內江蔗糖產業目前處于低谷,使得銷售的附加值低,難進入高端市場,只有進一步發展蔗糖產業精深加工的龍頭企業,研發精深的蔗糖產業,沖刺國內外高端蔗糖產業市場,提高產品價格,恢復提升內江“甜城”蔗糖產業品牌,讓更多的人通過互聯網認識了解,內江不僅是地處成渝交通要道,也是大千文化名城內江,同時還是甜城內江,從而吸引更多的人來消費甚至旅游。
3.去庫存。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消費觀念的轉變,休閑娛樂方式的多樣化,各式各樣糖果糕點食品營營而生。一方面蔗糖產品走進了人們日常生活、旅游、飲品店及各種酒館餐后的小食;另一方面糖食糕點也是機關、企業體現人性化的午點茶;同時,糖果、冰糖、蜜餞等產業也是朋友節假日互贈禮品。內江市蔗糖產業曾作為內江市的支柱性產業發展潛力大。振興內江蔗糖產業就在當下。只要企業有創新設計創新作為,市場就有創新的需求,蔗糖產業市場縱深方向擴展就有新的希望。首先,探索振興內江蔗糖產業的道路,轉變蔗糖產業發展方式,進行蔗糖產業結構調整改革,使蔗糖產業更靠近大眾的生活,更能滿足市場需求。其次,積極培育和發展高端蔗糖產業,運用多種樣式的綠色通道,更切實解決蔗糖產業庫存。隨著消費產業加大升級,就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蔗糖產業種植到產品的開發銷售產業鏈上來。內江蔗糖產業就可能有更廣闊的升值空間,來推動低谷中的內江蔗糖產業走向復興。當然,目前也要看到處于低谷中的內江蔗糖產業面臨“四大難”:第一,內江甘蔗種植難。就以2011年內江為豐富成渝地區綠色農產品基地,恢復甜城美譽的千畝甘蔗種植基地計劃為例,農民種植的新品種18號甘蔗豐收了,但因去庫存乏力,戳傷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使得內江蔗糖產業至今停滯不前。第二,制造產業技術落后缺乏創新,導致傳統產業市場競爭難。在過去,內江蜜餞作為內江的土特產名牌,在《內江市(今市中區)志》、《內江縣(今內江市東興區)志》中均有詳細記載。內江蜜餞不僅品種繁多還成果輝煌,如:1981獲中商部優質產品獎。1983年獲外經貿部《出口產品質量優良》榮譽證書。1988年獲中國首屆博覽會銅牌獎。直到1999年生產的蜜餞已高104噸。內江蜜餞不僅暢銷全國,而且常年遠銷東南亞及歐州一些國家。然而內江制糖產業的發展并非就此一帆風順。改革開放以來,內江蜜餞市場不漲反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停滯不前,蔗糖產業也從鼎盛開始走向衰落。追根溯源究其原因是蔗糖產業技術落后,受市場經濟的重創,導致傳統產業缺乏市場競爭力。第三,去庫存難。多年來,內江蔗糖產業在市場當中,一直沒找到一條銷售的途徑,受全球經濟危機和市場沖擊,國內外蔗糖產業行情很不理想,價格競爭激烈。加之,生產蔗糖產業的盲目性,缺乏更遠的市場眼光,致使蔗糖產業去庫存艱難,業績年年下滑到生存難。在供給側結構改革背景新形勢下,唯有打造跨省跨境的蔗糖產業生態循環模式,振興內江蔗糖產業去庫存的能力,搶占互聯網商務交互平臺的傳統市場,和電子商務現代新市場,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內江蔗糖庫存壓力。第四,品牌提升難。以2011年千畝甘蔗種植基地計劃、2016年甜城18號果蔗規模化種植及深加工,多次嘗試振興內江蔗糖產業,但效果并不理想為例,低谷蕭條中的內江蔗糖產業是未能得到品牌提升走向復興。在內江政府實施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內江蔗糖品牌策略中,首先,壯大培育內江蔗糖產業市場,創建雙優體制,即蔗糖產業質量創優,售前和售后服務創優。其次,建立健全投融資體系,進行再生資源回收,開發內江蔗糖產業延長鏈上的市場,如節能環保綠色的新興循環產業市場,利用蔗渣生產紙、化肥、酒精、栽培香菇等,延伸性的蔗糖產業鏈市場,進行品牌提升。最后,創建淘寶商務內江網站等,尋找更新銷售的新市場,發展內江蔗糖產業鏈上產品規模訂單,采用商對客及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帶動內江蔗糖產業鏈的收購價格,以最大規模的銷售模式,盡最大可能降低庫存。
三、展望
新常態下,“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必須面對的問題。在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浪潮中,內江蔗糖業振興才迎來了春天。探索出一條振興內江蔗糖產業的道路,推動處于低谷的內江蔗糖產業走向復興。首先,運用現代商務網絡信息,掌握市場需求,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使得內江蔗糖產業在政府主導與市場資源配置的布局中享有優先權,為蔗糖業的縱深發展提供可能。其次,為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需求精心培育內江蔗糖產業的市場,使其形成規模,減少庫存積壓。最后,針對性處理內江蔗糖業發展的短板,讓內江蔗糖產業朝著健康可持續方向發展,精心研發高質量的蔗糖產品。并運用便捷的網絡與發達的物流,將“甜城”的蔗糖產業再次推向世界。只有把握住了機會,積極迎接挑戰,內江蔗糖產業才會在改革進程中得以發展,以圖振興。
參考文獻:
[1] 張曉.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瑞麗產業發展[F].經濟師,2016(7)
[2] 徐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分析[F].經濟師,2016(6)
[3] 內江市市中區編史修志辦公室編.內江市志、內江縣志[k].巴蜀書社,1987.10
[4] 文國云,李茂萍,李清,尤千.市場決定資源配置視閾下的四川丘區糖業發展振興研究――以內江市為例.出版源.四川省博士專家論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