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護理的概念范文
時間:2023-11-02 18:03: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內科護理的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護理干預;心內科;睡眠質量
睡眠是一種重要的生理現象,對維持生命活動、提高生存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老年心內科患者因多種因素影響,睡眠障礙比較突出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病死率居世界癌癥死因的首位[1]。如何針對老年心內科患者進行合理規范的護理幫助患者改善睡眠質量尤為重要,本文以我院120例老年心內科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綜合護理干預老年心內科患者睡眠質量的臨床療效觀察。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心內科住院的120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120例老年心內科患者中包括高血壓49例,冠心病41例,心功能不全13例,心律失常17例。將120例老年心內科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平均年齡(63.6±7.3)歲;觀察組平均年齡(65.2±6.9)歲。兩組患者年齡、體重等一般情況差別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將課題相關內容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研究方法 對于兩組患者,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系統化的綜合護理方案[2]。具體方案如下:①患者綜合病情評估:在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應將心內科相關情況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由于心內科患者老年化特性,護理人員通過患者的陪護狀況進行患者的自理能力進行綜合評估;②心理護理:由于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生理反應和敏感性有所下降,疾病的發生往往引發失落、抑郁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導致疾病的進展。每日護士查房,應當注意患者心態變化,并對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要求進行評價,幫助患者樹立與疾病抗爭的良好心理。③優化睡眠環境:對心內科病區進行合理的布局,注意病區條件的改善,維持空氣清新、恰當安排陪護等。護理人員在日常的護理的工作中,不僅需要結合患者的病情需要給予患者正確的睡眠衛生指導,還應當指導患者如何采取舒適進行睡眠,并給予正確的飲食指導[3],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的評分情況,對兩組患者滿意度進行調查,并加以比較。
1.3療效評判 本研究對患者睡眠質量采用PSQI評估量表進行評價,PSQI的總分為21分,患者PSQI總分7分為睡眠質量較差;患者PSQI總分越高,提示其睡眠質量越差[4]。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如P
2結果
兩組老年心內科患者治療前的PSQI評分及PSQI評分
3討論
老年心內科患者的睡眠障礙,往往會降低患者的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對患者及其家屬在經濟、心理以及治療上造成很大影響[5]。本文采用系統的護理干預方式,護理后兩組患者PSQI評分對比治療前兩組老年心內科患者的PSQI評分及PSQI評分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可以改善老年心內科患者的睡眠質量質量,從而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價值。
參考文獻:
[1]沈春麗.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譫妄癥狀的護理[J].浙江臨床醫學,2012,14(8):1019,1020.
[2]薛占蒼,劉宏雨.老年腦梗死住院患者睡眠質量對血壓的影響[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3,34(5):3504,3507.
[3]劉熔雪,江小燕,何蓮瑛,等.心內科住院患者睡眠質量分析與護理干預閉[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07(22):35,37.
篇2
【摘要】中國傳統中醫內科護理技術源遠流長,灸法、針刺法、拔罐法、敷藥法等在內科臨床護理上能發揮出特殊功效,面對患者的現實需求,應該大力發展中醫內科護理技術。而作為內科的一個分支的內科護理,在醫院對內科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發揮著中重要作用。筆者從中醫護理的治療效果和護理特點入手,闡述了內科護理的具體手段。
【關鍵詞】整體辯證特需心內科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的不斷變化,21世紀的護理核心理念是提供優質醫療護理服務。我國的中醫護理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在中醫藥學寶庫中不但有精湛的醫術,而且還有豐富的護理精華。傳統醫學主張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倡導天人合一、形神一體,中醫護理是遵循中醫藥理論體系,體現中醫辨證施護特點的護理理論和護理技術,彌補了現代中西醫學及護理學的不足。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談談對中醫內科護理的一些看法。
一、 中醫護理的治療效果
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是中醫護理的核心,中醫傳統的護理技術操作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廣泛。如灸法臨床適應癥達186種,其中內科常見病癥有:腹瀉、類風濕關節炎、面癱、輸液反應、哮喘、不寐、糖尿病并發癥、痛癥、放化療不良反應、肌肉注射后不良反應、中風后遺癥等。灸法是結合灸火熱力和藥物作用,達溫經通絡,活血行氣與散寒祛濕作用,對內科虛證和寒證改善效果很好。拔罐可用于外感風寒導致的系列內科病證,如頭痛、關節疼痛、腹痛泄瀉、腰背酸痛、咳嗽氣喘、胸脅苦悶等多種疾患。耳穴壓豆法、中藥離子透入、梅花針及氣功等方法可調整人體內外環境,可改善失眠癥。中醫護理人員已將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適應證、使用范圍不斷擴展、不斷挖掘、整理、完善、創新。如用自制益胃散穴位外敷治療胃脘痛;用艾條熏蒸愛嬰病房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而且對乙肝病毒的抗原性也有一定的破壞作用。
二、 中醫護理的護理特點
1.整體觀 中醫學認為,人體自身是一個統一整體,構成人體的臟腑、器官、經絡、皮膚等,在功能上是相互協同,互為作用的,在病理上亦是相互影響的。如心主血脈,主神志,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和肅降,肝主藏血,脾主運化,腎主藏精排泄,各自有各自的生理功能,但又相互為用,相互影響。人體與大自然也是密不可分的整體,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與自然界變化有著密切關系,這一整體思想貫穿在生理、病理、辨治和護理的各個方面。如四季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和春生、夏長、秋收和冬藏的變化,人體隨之也有相應變化。除四季外,朝暮晨昏變化對人體也有影響。
2.辨證施護 “辨證論治”是中醫精神實質,“辨證施護”則是中醫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護理方法。辨證是決定護理的前提和依據,施護是護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過施護的效果可以檢驗辨證的正確與否。中醫認為證和癥有著不同的概念,“癥”即癥狀,如咳嗽、頭痛、腹痛等。“證”則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病理的概括,如感冒表現的風寒證,風熱證等,證與病的概念也不同,病包括了證“病之總者為病,而病總有數證”,如傷寒病擬有六經分證,溫病以衛氣營血分證,所以中醫護理不僅要針對癥狀病名,同時還要正確辨析證的寒、熱、虛、實,才能取得很好的護理效果。中醫護理并不著眼于病的異同,而是著眼于病機,相同病機或證可采用相同護理方法,不同病機或證,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證同護亦同,證異護亦異。
三、 內科護理的具體手段
1. 特需內科的護理 所謂特需內科護理是指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部分特殊需求的病人患者在進入特需病房時進行的護理。它是內科護理的一種方式,也是特需病人的需要。這些患者很多在各事業單位擔任職務、有一定經濟能力、在總體上,、較強的經濟支付能力,較高的文化層次。在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的前提下,進行多元化服務護理。目前特需病房建設尚處初創階段,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去探索對特需病房及其護理特色的研究,是加強特需病房建設的一個十分重要方面。具體可采取如下措施:(1)因為區域的差異性,應該使患者適應新環境, 病房應有較好的適合病人的生活環境和條件,盡快進入患者的角色,有利于管理和恢復;(2)多元化護理中的溝通:語言溝通和文化溝通。因此,對于內科護理的護士需要努力滿足病人和家屬隨時會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時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健康指導。 (3)特需病房的護士應該能夠養成靈活應變的好習慣,特別是加強理論和技術的學習,熟練基本功,如靜脈穿刺一針見血、無痛注射、導尿、灌腸等操作應輕捷、利落。
篇3
關鍵詞護患溝通;心內科護理;臨床應用
隨著現今醫療行業的逐漸完善,醫院的護理工作要求的質量越來越高,我國衛生醫療行業越來越重視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的提升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逐漸的提升醫療服務體系,形成一種人與健康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理念,在對疾病進行診治的過程中,讓患者的心理得到充分的滿足[1]。實施人性化的護患溝通,不僅是醫療改革必然的方向,同時也是社會逐漸實施人性化護理的一種不可缺少的手段及方式。我院選擇2015年4~5月間診治的44例心內科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我院選擇2015年4~5月間診治的44例心內科患者,將其均分為兩組,觀察組的22例患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齡45~75歲,平均(48.2±1.4)歲。對照組所選的22例患者中,男16例,女6例;年齡40~81歲,平均(61.2±2.3)歲。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信息,未見明顯差異,可以進行比較(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所選的患者進行常規的護理措施,具體包括輸液、給藥等,不對其進行額外的其它護理操作。觀察組患者在上述護理操作的基礎上進行人性化護理操作,能夠真正的從患者角度考慮問題,積極的進行相應的治療和檢查。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綜合評估,更好的完成治療工作。醫護人員應多到病房與患者交談,縮短醫務工作者與患者之間的陌生感。掌握語言上的溝通技巧,多選擇有助于患者康復的話,多說一些有助于恢復其自身身體的信息,早期排除其心理隱患,多傾聽患者的心聲,促進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在進行溝通過程中,讓患者能夠除了應用藥物治療外還需實施基礎護理,盡量緩解患者的痛苦,另外還需要適應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真正的實施有效護理措施。
1.3統計學方法
進行統計學分析時采用SPSS15.0系統軟件,用(x±s)表示計數資料,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比較,觀察組所選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為100.0%,對照組所選患者為81.82%;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4.8±0.6)d,對照組為(5.7±2.5)d;觀察組患者中2.0%糾紛發生率,對照組為13.0%糾紛發生率;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護患糾紛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兩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人類社會就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組成的,交流的最好方式便是溝通,當患者進入醫院尋求幫助時明,醫護人員應通過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來解決患者的問題。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構建和諧的發展醫患關系。內科是相對復雜的一個科室,對本科室護理人員來說工作難度也相對較高,在對內科疾病實施護理操作中,應將人性化護理措施放在首位。在實施護理操作中,需要貫徹落實服務質量標準,在健康新概念中充分應用人性化護理服務。認真分析內科住院患者的需求,以此來提升護理制度及服務質量,最終達到患者的滿意度。醫護人員需要逐漸的擴展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對患者實施人性化、專業化的護理服務,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真正的落實護理質量,最終以良好的護患關系和強硬的技術操作贏得患者的信任。護理人員在為患者服務過程中擔負和法律責任和權利的雙重壓力,兩者溝通相互認識和了解,通過相互之間的情感互動,相互照顧和承擔責任,兩者共同履行執行,進而實施有效的溝通[2~5],使患者在良好的護患關系中逐漸康復出院。綜上所述,心內科護理中實施護患溝通的臨床效果顯著,有效提升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同時還降低了護患糾紛發生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向愛萍.人性化護患溝通在內科患者護理中的實施應用[J].現代養生,2014,24(04):145-146.
[2]米素敏.護患溝通在神經外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30(S2):976-977.
[3]文桂芳.護患溝通在高血壓護理過程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26(32):528-529.
[4]徐燕武.臨床護理中護患溝通技巧的應用與效果[J].臨床醫學工程,2011,10(12):124-125.
篇4
【關鍵詞】 護理診斷;內科患者;臨床應用
1 前言
護理診斷是醫院護士為了讓某種病患達到某種預期的效果而選擇的護理措施,是對個人、家庭或社區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一種臨床判斷,護理診斷是為明確護理目標、制定護理計劃、選擇最佳護理措施、評價護理效果而服務的。在護理過程中,正確做出護理診斷有利于全面有效地實施護理工作,同時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同時正確的護理診斷對患者的康復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相反,如果護理診斷的結果與病人的實際情況不符,將會對護理工作造成不良影響,直接影響病人的治療及康復。所以,護理診斷是制定護理計劃的基礎,也是整個護理程序的難點和關鍵點,這需要護士有足夠的自主精神和責任心。
2 資料和方法
2.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的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進行內科治療的患者232例,其中高血壓患者136例,肝硬化患者96例。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患者在各種類的內科患者中各占1/2,即對照組的內科患者中高血壓患者68例,肝硬化患者48例,觀察組的內科患者數據同對照組。
2.2 病癥觀察 在作對照護理前分別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患者的各項指標,包括患者的精神狀態、病癥、臨床表現等情況做詳細記錄,以便進行護理前和護理后的對比。
2.3 治療方法 護理前將各位患者的病患情況做詳細的了解,并分組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對照組的116例患者采取常規護理的方法,觀察組的116例患者除了進行常規護理外,還進行護理診斷,并作出相應的護理措施。詳細情況如下所示:
護理診斷的排序工作,選出首優問題、中優問題和次優問題。
2.3.1 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的護理診斷
2.3.1.1 疼痛 對患者的頭痛情況進行評估,是否伴有頭暈、耳鳴等;護理措施:保持室內安靜,保證充足的睡眠,頭痛時臥床休息,避免情緒激動和不規律服藥等。
2.3.1.2 有受傷的危險 警惕低血壓反應,服藥后如有暈厥、惡心等情況時立即平臥,并墊高腳部以增加腦血流量。活動緩慢,外出時需有人陪,避免劇烈運動。
2.3.1.3 知識缺乏 指導病人堅持低鹽低膽固醇飲食,限制動物脂肪等的攝入,補充適量蛋白質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充足睡眠,心情舒暢;告訴病人有關降壓藥的知識,謹遵醫囑進行服藥;定時量血壓,定期復查等。
2.3.2 肝硬化患者進行的護理診斷
2.3.2.1 體液過多 臥床休息時盡量平臥或半平臥,并抬高下肢以減輕水腫;避免劇烈咳嗽、打噴嚏等;限制水和鈉離子的攝入,并觀察腹水和下肢水腫的情況,進行記錄等等護理診斷措施。
2.3.2.2 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 叮囑患者勿抓撓皮膚,預防壓瘡;洗澡時水溫不能過高,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香皂或沐浴液等,減輕對皮膚的刺激。
2.4 治療過程 將對照組的116例患者只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的116例患者進行常規的臨床護理之外,對其額外進行了2.3所述的護理診斷并按照護理診斷的措施進行再護理。期間對患者的病情及時做好記錄,并將病人的反應及病人家屬的反應記錄好,最后統計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康復情況、有無復發及進行必要的滿意度調查。
3 結果
經過臨床研究發現,觀察組的患者痊愈率為82.76%,高于對照組的62.93%;觀察組的患者復發率為11.21%,低于對照組的19.83%;觀察組的患者及其家屬滿意率為95.69%,高于對照組的56.03%。
從數據顯示來看,高血壓和肝硬化患者在進行護理診斷之后的痊愈率并未達到很理想的效果,但是相對高血壓和肝硬化的病理特點,這個結果已經要好很多了。雖然護理診斷在內科護理臨床中的應用效果明顯,但是基于護理診斷是一項技術性十分強的工作,在進行臨床護理診斷時,各護理人員專業素質和責任心等與真正做好護理診斷所需要的業務水平可能會有或多或少的差距,導致護理人員在對患者做護理診斷時出現錯誤論斷和錯誤的認知,最終影響了護理的效果。
4 討論
在醫院的內科臨床護理過程中,專科護士對患者進行熟練并正確的護理診斷對于患者的康復治療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護理診斷是護理程序的關鍵環節,由于目前我國的護理診斷的應用還處于探索階段,護理診斷的應用是一個逐步認識、掌握和逐步完善的過程。雖然護理診斷在治療效果上明顯優于常規護理,但是要想使護理診斷真正達到為病人服務的目的,需要廣大的醫護工作者付出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及時總結、合理分析問題,做到真正解決病人的問題,充分地體現護理的價值。
在內科臨床的護理診斷中,護士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為了在護理過程中做好規范護理,正確診斷,需要廣大的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注意避免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4.1 在做護理診斷時由于經驗不足導致的概念混淆。概念的混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護理的效果,甚至出現不良的醫療問題,這需要護理人員養成謙虛好學的習慣,多請教經驗豐富的資深護理人員,避免“死搬硬套”。
4.2 加強醫護合作,避免“潛在并發癥”。
篇5
關鍵詞:《內科護理技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008-01
《內科護理技術》是護理專業各臨床護理課程中專業核心課程,在護理專業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根據我院“1233”辦學模式,我院內科護理教學團隊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進行了一系列的課程教學改革。教學模式由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教學的重心不再是單一的課堂教學,開啟了“工學一體、醫教結合”的高職護理教學模式。通過行業專家和課程專家的論證,構建了基于工作過程“任務引領”式的課程體系,根據反饋信息改進教學手段、重組教學內容,以使我校《內科護理技術》課程更加具有鮮明的特色。具體如下:
一、教學設計
1、教學指導理念:本課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與襄陽市各級醫院全程共建《內科護理技術》課程。通過對內科護理崗位工作任務的分析,根據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職業能力及執業資格標準,重新組合、確定教學內容,將《內科護理技術》整合為9大單元、44個典型任務,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及“醫教一體”教學組織模式,通過案例教學、床邊教學、情景教學等學校醫院一體、理論與實訓教學一體的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與行業標準接軌的考核標準,完成本課程的目標。
2、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選擇多種教學方式。(1)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選擇教學方法。對于教學內容比較難的課程,首先是教師進行講解,然后使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模式,了解學生掌握的程度,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互動的結果進行有重點的講解,若是存在有分歧的部分,則教師適當引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可作為一個探究性、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讓同學在課后查找相關資料對于學生理解較容易的部分,則教師可以選擇病例教學法或小組討論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或組成小組,以組為單位探究、研究問題,通過互相幫助學會與人協作。
(2)根據學生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我校的大專護理學生有二個層次:通過高考統招生、中職護理升入大專護理學生。高考統招護生學生生源是高中生,所以她們對臨床的知識了解很少,表達能力不是很強,但是學生熱于思考,對于理論的知識掌握扎實,所以對于護理英語班和護理普通班的學生在教學上更注意其協作能力的培養,注重師生的互動和學生的參與,提高小組討論教學法的使用比例。對于中升專學生,因為其有過臨床經驗,所以注重其研究、探究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多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和病例教學法。
(3)科學的教學評價法:在教學評價中我們重視多層次,全方位的評價體系。對于教師的教學評價我們從學生(在校學生,實習學生和就業學生三個層次)、實習醫院和就業醫院、同行評價、專家評價四個方面進行。常用的評價方式是調查問卷方式。(4)與{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緊密結合:我們內科護理技術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緊密結合{職教育人才的培養模式,以“堅持以夠用為度,注重臨床實踐技能的培養”為教學原則。
二、教學手段
1、現代化信息教育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在教學手段上我們根據內科護理技術的特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特點,緊跟時代并注意結合實踐,注意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并注重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匹配關系,以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目的;形成多媒體教學技術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靈活的教學手段。
2、現代化教育手段應用的效果:建設《內科護理技術》網絡資源共享課程,通過開發建設網絡資源共享課程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在教育手段改革后,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了學生的信息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精簡了課時,對醫學知識有了具體和感性的認識,不再覺得課堂乏味,能夠掌握教學內容,臨床實習時對于臨床病例不覺得陌生,不至于無從下手,也提高學生臨床實習的效果。
三、教改措施
1、教學方法的改革:理論課的教學方法: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課堂講授結合病例教學、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等小組討論等方法。減少教師課堂講授時間,主動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幫助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理論內容以詳講和簡介相配合的方式在課堂上進行教學。也可在示教室邊示教邊講解。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抓住重難點。同時通過介紹臨床有關最新動態,開闊學生眼界實踐課的教學方法:由三部分組成首先在實訓室以模擬人為對象進行實訓,然后根據實習內容由老師或(和)學生進行病例設計,最后學生進行角色模擬,情景訓練。
改革效果評價:學生上課的出勤率提高,對課程的內容感興趣,并積極提出問題,學生反饋意見認為內科課的生動,具體、形象,學會了如何將理論應到實踐中去,為以后實習和工作樹立自信。醫院反饋調查:學生動手能力強,適應性強,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到臨床中,能夠充分應用整體護理程序,正確使用護理措施。理論知識扎實,并能準確應用到實踐中。
2、考試方式的改革:根據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目標,考試方式由以往的單純理論考試改為理論與實踐結合,并提高了實踐課所占的比例。注重了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核,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總之,內科護理教學團隊在“1233”辦學模式理念的影響下,進行了一系列的課程教學改革,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選擇多種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應用現代化信息教育手段,培養出更多高質量、高素質的“實用型”、“技能型”的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 蔡澤寰.再談“1233”辦學模式[J]. 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 (1):3~5.
篇6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72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情景、協助、會話、意義建構是學習中的“四大要素”,要求在教學模式上,以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為出發點,確定護生學習的主題,同時強調護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基于建構主義理論,臨床內科護理教學方法創新已有多種模式,如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概念圖教學、教與學角色互換、臨床病例導入法等。這些建構主義教學模式雖方法各異,但都是一種增強教學感染力、提高護生主動性為核心的主動教學法。本文通過臨床護理教學中的一些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構建的教案實例,提出這種以建構主義理論指導的臨床護理教學創新模式,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符合創新型臨床護理人才的要求。
1創新臨床護理教學模式需要建構主義理論指導
創新臨床護理教學模式強調主體作用, 激勵創新精神。護理教學要開展創新教育, 就必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充分發揮護生的主體作用, 讓其成為護理知識與技術的探究者[1],還應以護生為主體創設教學情境、設計教學流程、考慮教學環節、構建評價體系,給護生思考、評判及發現護理問題的機會,不斷激勵其以積極的心態主動參與、勇于嘗試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2]。近些年來,創新臨床護理教學模式尤其重視建構主義理論,按照培養創新型臨床護理人才的教學要求,在教學中逐漸將“教師為主體”轉變為“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也稱為結構主義,吸收了杜威的經驗學習論、維果茨基的發展學習論、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論、奧蘇伯爾的認知同化學習理論以及圖式論等。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的本質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強調學習者的自主性、能動性,強調學習中要主動發現問題,主動收集、分析、整理有關資料,并將所獲得的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經驗建立實質性聯系,進行意義建構。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法已成為國際上一種十分流行的教學方法,已引起了我國護理臨床教學的高度重視[3]。
2提高臨床護理學教學質量要求采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知識的建構,是新舊經驗的相互作用,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和接受。內科護理學是護生在經過幾年的基礎醫學理論學習后開設的臨床課程,所涉及的科目及內容繁多,是護生由理論學習向臨床實踐過渡的橋梁。在我國傳統臨床護理教學模式長期采用“灌輸式”或“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師講,學生等待接受,形成了接受教學模式,即使在實戰性較強的實習階段,也重視不夠,形成教師“帶”,護生被動“看”的帶教。教學缺少開發性、綜合性,壓制了護生本身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其結果,造成護生在學習時死記硬背,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嚴重脫節。如何引導、啟發和指導護生將既往學到的基礎知識聯系到對某一特定疾病的發病機制、診療要點和護理原則的主動理解,這在內科護理教學中非常重要。正確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引導,不僅能使內科護理學教學中對基礎知識溫故知新,同時可結合對各種疾病特征的了解,歸納疾病的護理要點,從而使復雜的課程變得易于理解,容易掌握,而且能激發護生的積極性,啟發護生臨床思維能力,融會貫通,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情景、協助、會話、意義建構是學習中的“四大要素”。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模式上,圍繞“四大要素”作出設計,并在護理教學中運用,以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為出發點,分析教學目標,確定護生學習的主題,同時強調護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為獲取較好的教學效果,須設計適合護生能力與知識水平的學習問題,在此基礎上,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富有挑戰性的情景,及時呈現需解決的問題,護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入情景啟發思維,通過討論、協作,對問題的解決,最后達到“意義的建構”。建構主義具有知識的建構性、學習的自主性和教學的開放性特征,因此基于建構主義理論,臨床內科護理教學方法創新已有多種模式,如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概念圖教學法、教與學角色互換法、臨床病例導入法等。這些建構主義教學模式雖方法各異,但都是一種增強教學感染力、提高護生主動性為核心的主動教學法,通過引起注意、感到關心、增強信心、獲得滿足等教學策略,達到使護生主動學習的目的[4]。
3內科護理教學中應用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舉例
3.1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在教師指導下,以護生為主體,應用以問題為基礎的討論式教學方法[5]。例如,在肝硬化的護理教學中,教師首先引導出疾病的基本概念和關鍵點:肝硬化使肝臟的變小、變硬,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肝臟會變小、變硬?正常肝細胞減少、假小葉形成,形態上表現為肝臟變小;纖維組織增生表現為肝臟變硬。肝臟會變小、變硬可引伸出哪些該病的臨床特點,護理上應注意哪些重點?肝臟變小為肝細胞減少,貯備功能降低,因而肝細胞合成白蛋白、凝血酶減少,臨床可發生腹水(白蛋白降低)、出血(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肝昏迷(解毒功能障礙)等。針對上述情況,護理上要重點關注腹水,注意記錄24 h尿量、腹圍等;注意觀察皮膚、結膜有無出血點;病人出現語言或行為異常,要注意是否發生了肝性腦病等。從“肝臟變硬”引導護生復習及聯想提出問題:纖維組織增生替代正常的肝細胞,臨床上會出現什么表現?纖維組織大量增生,由于可壓迫其內穿行的膽管及血管,因此可造成膽管閉塞(表現為黃疸)、血管閉塞(門脈高壓癥)。患者若出現黃疸、門脈高壓癥,護理上要注意哪些問題?黃疸要注意觀察皮膚、鞏膜的變化。由于門脈高壓可引起食管靜脈曲張,要囑病人注意進食的安全,以流質或半流質為主,避免食管靜脈破裂出血。一旦發現嘔血、便血,要嚴格按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護理常規進行救治。此種教學方法強調把學習置于真實的問題情境中,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通過小組合作,在分析問題,探究問題,最終獲得隱含于問題背后的基本護理知識。
3.2概念圖教學是一種能夠形象表達命題網絡中一系列概念含義及其關系的圖解,由節點、連線和連接詞組成。節點即概念, 可以用
關鍵詞 表達。教學時可根據中心概念,選擇
關鍵詞 將其圈起來, 然后通過連線或箭頭將其與其他相關理論和概念連接起來形成聯想[6]。例如在消化性潰瘍的教學中,潰瘍的形成雖然與胃酸有關,但關鍵是致病因素與黏膜保護的失平衡。因此可以將“致病因素”與“黏膜屏障”圈起來作為概念的節點,劃出致病因素:(1)幽門螺桿菌感染。(2)非甾類抗炎藥。(3)過多的胃酸分泌,如胃泌素瘤。(4)其他,如吸煙、應激、膽汁反流等。黏膜屏障的因素:(1)胃表層的黏液。(2)胃上皮細胞的緊密連接。(3)胃上皮的修復。(4)黏膜內豐富的血液循環等。“胃酸”圈起來,可劃出胃酸是哪里產生的,胃酸分泌有什么特點:(1)胃分為胃底、胃體、幽門和賁門四部分。(2)胃體和胃底是泌酸區。(3)胃酸是胃黏膜內壁細胞分泌。(4)胃酸分泌可分為基礎酸排量、夜間酸排量和最大酸排量,后者在進餐后分泌量最大。(5)進餐后的大量食物如豬肉、牛肉會消化得無影無蹤主要是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通過上述的基礎知識引伸到臨床對疾病理解的開放式思維討論方式,將護生的被動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式學習,有利于提高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與護生一起應用自己掌握的基礎知識對消化性潰瘍進行總結歸納,其護理要點包括指導患者避免致病因素,因胃酸在餐后分泌量最大,故指導患者抑酸藥要餐前半小時服用效果更好等。
3.3互動教學是教師與護生之間、護生與護生之間、課內與課外之間,互相活動、互相討論、互相觀摩、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7]。該法尤其適合技能操作要求較高的護理課程。在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中,主張情境教學,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為護生的學習創設一個與現實環境相似的背景,并提出相應的問題,護生在教學情境中感受到問題的真實性,此時教師再直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使護生覺得更具有挑戰性。例如,上消化道大出血為臨床急診,應分秒必爭采取積極措施進行搶救,需要護生配合醫師熟練掌握護理操作流程。為更好掌握救治護理特點,可采用情景模擬護理教學[8],在示教室模擬病房,護生分別扮演患者、病區護士,老師則對教學內容進行分解并充分互動:要求制定患者的搶救流程、快速準確找到急救物品、如何記錄護理單、如何應對搶救過程中患者病情變化等。例如:(1)大出血病人出現嘔吐需采取什么。(2)如何保持呼吸道通暢。(3)如何迅速建立靜脈通道。(4)如何配合醫師迅速實施輸血、輸液等。在教學中讓護生對操作參與提問和點評,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討論、會話、講評達成共識,實現新知識的建構。互動教學法常用的方式有答問式、問答式、討論式等。要鼓勵護生積極提問,將護生的提問水平作為護生考試成績的一個重要評定依據,以調動護生提問的積極性。也可采用教與學角色互換法,讓護生走上講臺,體驗教師的角色,從而引發護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學習興趣[9]。教學中也可引入臨床病例進行討論,提高教學的真實性和實戰性,提高學習興趣[10]。
上述實例中,由于在臨床內科護理教學中采用了建構主義理論,提供了護生主動性思考、討論和分析病例的開放式學習平臺,引導了護生主動將既往掌握的醫學基礎知識生動地應用到臨床病例分析,提高了護生學習、復習基礎知識的熱情。這種以建構主義理論指導的臨床護理教學創新模式,可以提高教學質量,符合培養創新型臨床護理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韓金鳳,王玚,李書梅,等. 我國護理教學評價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護理研究,2013,27(6A):1547-1548.
[2]徐翠榮,李國宏,魯玲.創新臨床護理教學模式 提高本科護生實習質量[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2):75-76.
[3]饒艷.建構主義理論在《護理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3B):1-4.
[4]賈秀英,徐錕,柳忠燕,等.護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合作能力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6):41-42.
[5]聶維娟,謝曉芬.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教學模式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7A):1807-1808.
[6]吳晨曦,高靜.概念圖在護理教學中的研究現狀及進展[J].全科護理,2011,9(17):1572-1575.
[7]李琦.互動教學法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6):77-78.
[8]滕玲紅,俞益君,胡劍華,等.情景模擬護理教學在急診科配合搶救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0):57-58.
[9]郝玉梅,劉如月.教與學角色互換教學法在護理教學中的實施[J].護理學雜志,2007,22(7):12-13.
[10]叢小玲,楊藝,許蘇飛,等.臨床病例導入法在圍手術期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9,9(9):41-42.
篇7
【關鍵詞】 心內科;失眠;護理干預
心內科住院患者由于環境的改變、疾病本身及擔憂焦慮等原因很容易導致失眠,有文獻報道發生率高達64%[1]。由于心血管疾病易反復發作,夜間迷走神經張力增高、冠狀動脈收縮,易致心肌缺血、缺氧。患者往往因胸悶、憋氣而驚醒,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病情恢復[2]。因此我們對167例心內科住院失眠患者實施了護理干預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目的在于探討護理干預對提高心內科失眠患者睡眠質量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間入住我院心內科的失眠患者167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167例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79例和對照組88例,兩組患者按年齡、性別、病情、失眠程度等進行均衡性檢驗(P>0.05),提示兩組患者臨床基線情況較為一致,具有可比性(表1)。
1.2 方法
1.2.1 干預組 由2名經過培訓的護士實施護理干預,內容包括:①患者入院后進行睡眠宣教,培養患者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制定較規律的作息時間表,鼓勵患者睡前在疾病允許的情況下,略做活動,并向他們指出空腹及煙、酒、茶、咖啡、刺激性的食物、過飽不利于睡眠;②改善睡眠環境,保持病區整潔、舒適、安靜,減少噪聲;③刺激控制訓練法,患者有睡意時才能上床,若上床不能入睡則應起床,無論夜間睡眠時間長短,清晨準時起床。干預日間的睡眠,盡量使患者日間保持覺醒狀態;④心理疏導,多與患者交流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找到引起患者擔憂、焦慮的因素,以消除病因。
1.2.2 對照組 進行一般健康指導及常規護理。
1.3 睡眠質量評價
1.3.1 PSQI睡眠質量評估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1周后各自的PSQI得分情況。
1.3.2 睡眠的客觀評價 夜班護士對受試者的睡眠情況進行觀察,記錄睡眠參數,包括入睡潛伏期,覺醒次數和累計睡眠時間。
1.4 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雙側P<0.05認為差別有統計學意義。所有統計分析采用SPSS11.6統計軟件包完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的PSQI評價結果 干預組和對照組入院時平均基線PSQI評分分別為14.3和15.1差別無統計學意義(>0.05),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一周后,對兩組患者睡眠質量進行重新PSQI評分結果分別為6.3和1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干預組一周后患者PSQI評分明顯下降且差別有統計學意義(<0.05);對照組一周后患者PSQI評分無明顯下降(>0.05)(表2)。
2.2 睡眠的客觀評價結果 經過一周護理干預后,干預組與對照組相比入睡潛伏期延長,睡眠時間增多,覺醒次數減少,且差別有統計學意義(<0.05)(表3)。
3 討論
良好的睡眠對健康人具有解除疲勞和恢復體力的作用,對心血管病患者除上述作用外,還能有效的防止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猝死等事件的發生。但很多心內科住院患者都存在睡眠質量下降的問題。據報道[3],56%的患者在住院的第1天失眠,心內科住院患者由于疾病、環境、心理等原因引起失眠率可能會更高,嚴重影響了住院患者的身心健康,應引起護理人員的重視。當前國外對失眠的護理研究較多,國內報道則較少,隨著整體護理概念的不斷深入開展,護理人員知識結構不斷豐富,患者睡眠質量會越來越引起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因此我們前瞻性的對167例心內科住院失眠患者進行了護理干預措施的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改善心內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質量。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似[4]。因此心內科護士應對住院失眠患者進行睡眠質量調查分析,找出影響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有針對性地制定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措施,實施整體護理,提供住院患者的睡眠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胡敏,刁惠民,趙威麗,等.心內科住院患者失眠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50-51
[2]Smyth C.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J].Med Surg Nuring,2003,12(4):261-262.
篇8
[關鍵詞] 心血管;舒適度;護理;影響
[中圖分類號] R47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4(c)-0108-02
針對心血管內科患者的數目比較多、管理比較系統的特點,為了提高患者舒適度從而優化治療效果,筆者對本科室2010年9月~2011年9月入住的心血管內科患者進行舒適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9月~2011年9月入住心血管內科不少于2 d的患者290例,其中,男144例,女146例。30歲以下45例,30~50歲136例,51~70歲97例,70歲以上12例。文化程度:55例為文盲,67例為小學,114例初中,41例高中或中專,13例大專及以上。職業:165例為農業勞動者,28例農民工,27例個體經商,70例其他。隨機將290例患者分為兩組,每組14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觀察組在一般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舒適度護理、個性化護理等。
1.2.1 一般護理(1)實行首接負責制。(2)空氣舒適。既要讓患者入住放心,又要讓患者感覺空氣舒適,標準是患者視覺、嗅覺舒適,充分流通空氣。
1.2.2 心理護理[1](1)實行首接負責制,有了良好的開端就會有良好的人際交往過程。(2)開展護患溝通制,上崗前進行培訓,護士運用溝通技巧,與患者進行有效的語言溝通,同時進行非語言溝通。(3)加強疾病宣教,做到每種疾病都發放有效的疾病知識宣教單,可明顯緩解患者因對疾病性質不了解而造成的恐懼心理。
1.2.3 個性化護理如有的患者喜歡安靜,盡量不要去打擾,工作盡量安排有序,有的喜歡熱鬧,可以隨時與患者交談。同時注意患者的睡眠習慣和生活習慣,與患者進行溝通,告知工勤人員和各級醫護人員,早上查房前避免一切衛生人員的進出、打掃等工作,各種治療可以在一個時段執行[2]。
1.2.4 出院護理出院前與患者溝通,征求患者意見,宣傳出院指導,有機會則要安排回訪。
1.3 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心血管內科患者住院舒適度自我評定量表,采取面對面方式對樣本人群進行訪談式調查,按照患者自己的想法如實打鉤,不會填寫的由其家屬代替,當天收回,共發放290份,收回290份,回收率為100.0%。舒適度滿意情況內容包括:心理舒適度、環境舒適度、身體舒適度、對棉被、床單有無不適等方面內容。
1.4 統計分析
采用Epidata 3.0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數據錄入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卡方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心理、身體、環境舒適滿意度,對棉被、床單有無不適與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其中,觀察組身體舒適滿意度占47.6%,對照組為28.3%,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詳見表1。
3 討論
舒適度是一種自我感覺,是身體健康滿意,沒有疼痛、沒有焦慮的輕松自在的感覺,舒適表現為情緒穩定,心情舒暢,精力充沛,感到安全和完全放松,一切生理需要都能得到滿足[3]。人一旦生病,其舒適程度逐步下降,對周圍環境會不適應,身心會出現某些病理現象。護理人員的工作需要是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提供人性化的服務,體現護理價值,這也是護理的最高境界,使患者恢復健康,達到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社會舒適,靈魂舒適[4-6]。
心血管內科的患者入院要求最高的舒適度,傳統的一般護理往往達不到患者的要求,舒適度護理是針對心血管內科患者對較高舒適度要求而進行的護理干預,在環境、心理、身體等方面給予患者護理干預。
本研究中經過舒適度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舒適滿意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心理、身體、環境舒適滿意度,對棉被、床單有無不適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其中,觀察組身體舒適滿意度占47.6%,對照組為28.3%,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由此可見,舒適度護理干預可提高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舒適滿意情況,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孟如芬. 傳染病病人舒適度調查與護理對策[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3):18-19.
[2]廖紅輝. 拓展舒適護理研究提供優質護理服務[J]. 黑龍江護理雜志,1999,6(5) : 40-41.
[3]李愛蘭. 心內科住院患者護理需求調查分析與對策[J]. 齊魯護理雜志,2009,15(7):42-43.
[4]胡麗青. 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與對策[J]. 護士進修雜志,2006,21(1):74-75.
[5]劉海英. 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護理干預[J]. 亞太傳統醫藥,2009,7(4):72-73.
篇9
山西省靈石縣人民醫院,山西靈石031300
【摘要】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8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入院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舒適護理。結果: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與臨床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5)。結論:舒適護理模式可顯著提升神經內科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舒適護理;神經內科;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74【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5)01-0130-01
舒適護理在醫療衛生領域有著一個頗為嚴格的定義,具體是指相關護理人員采用一定的特殊護理措施對患者施護,進而在提升護理質量的同時,也力求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獲得盡可能最大化的身心舒適感受[1]。神經內科的老年患者占據了相當的比例,且病情也往往比較嚴重和復雜,若不基于其妥善的護理,此類患者身心很容易受到較大創傷。為最大程度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并為患者疾病的治療創造更有利的條件,筆者所在醫院神經內科于近年內對本科收治的42例患者從心理、生理、精神以及環境等幾方面加強舒適護理,取得了頗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神經內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間收治的84例患者作為本研究對象,按入院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2例。觀察組,男28例,女14例,年齡43~85歲,平均年齡(64 2±8 9)歲;其中腦梗死15例,腦出血11例,顱腦損傷8例,腦血管疾病5例,癲癇3例;對照組,男27例,女15例,年齡43~86歲,平均年齡(64 4±9 3)歲;其中腦梗死18例,腦出血9例,顱腦損傷9例,腦血管疾病3例,癲癇3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神經內科常規護理,如密切關注患者意識與生命體征、遵醫囑給藥以及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從心理、生理、精神以及環境等幾方面加強舒適護理[2]。
1 2 1心理護理多數神經內科患者的住院時間都比較長,加上病情較重,在與他人進行交流方面對象比較欠缺,這可能導致其產生孤獨、抑郁以及焦慮等不良心理與情緒。針對此種情況,在護理過程中應注重加強與患者的主動交流,不僅從語言上給予其更多傾訴的機會,必要時也給予一定的肢體安慰,同時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使其最大程度地感受到被關注與關懷的安全感與滿足感。
1 2 2生理護理神經內科患者合并偏癱等肢體運動障礙的情況是比較普遍的,故其在日常的洗漱、排泄以及下床活動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便,個人清潔是個較大的問題,護理時均給予全程化的協助,確保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個人清潔衛生良好,有利于始終保持心情舒暢;另外由于此類患者臥床的時間較長,為幫助其保持肢體的舒適度并防止褥瘡發生,至少每2h應為其更換一次臥床,盡量保證其肢體處于功能位置,同時通過定期擦拭皮膚以幫助其保持皮膚的干燥清爽;飲食方面引導患者多食用易于消化且有利于機體恢復的食物,同時多食用果蔬以防止便秘。
1 2 3精神慰藉由于老年患者在長期的生活中幾乎會受到多種文化、思想、習俗等影響,故在護理過程中不僅僅是給予其病情的高度關注,同時,也盡量通過多渠道地了解其宗教信仰與個人信念等情況,進而據此制定出某些個性化的護理措施,在日常語言交流中潛移默化地融入某些精神元素,使患者在病痛中也能感受到慰藉。
1 2 4環境護理神經內科的患者其神志與情緒都不太穩定,尤其是某些剛接受過手術治療的患者,其對周圍的環境或將變得更為敏感。在護理中應始終保持病房清潔與空氣清新,同時還應盡量在病房物品的擺設布局上盡可能體現清凈優雅的氣氛,將病房的光線調節到患者自覺舒適的程度;保持病房及周邊環境的安靜以緩解患者進入病房時的緊張情緒。此外,在環境護理的概念中,社會環境同樣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在此方面,我們絕對做到對所有患者的一視同仁,幫助在患者與患者之間建立更融洽的關系,另引導患者家屬多給予患者情感與精神上的支持和慰藉。
1 3評價方法對患者或其家屬進行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采用100分制進行評分,共分為滿意(滿意度評分≥90)、基本滿意(90>滿意度評分≥70)、不滿意(滿意度評分<70)三個等級,以前兩者作為計算護理滿意度依據。另將患者最終治療效果同時作為評價護理效果的一個參考依據,通過統計所有患者“顯效、有效、無效”情況,進而在組間進行比較。
1 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所得數據的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 0系統軟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 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與臨床有效率分別為95 2%與92 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 8%與69 0%,組間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 05),詳見表1、2。
3討論
從護理原始定義來看,即為一種人性化舒適度的行為干預,而舒適護理則更是對拓寬護理領域服務的一種深化的詮釋,它適用于任何疾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任何時期,不僅可很好順應當前醫學模式的轉變,而且也將更為有力地促進整體護理工作的開展,為當前護理工作模式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與終極目標[3]。本研究結果顯示,筆者針對神經內科患者在心理、生理、精神以及環境等多個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繼而給予其有針對性的舒適護理措施,較大程度地緩解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情緒緊張和焦慮的程度,使患者感受到不一樣的人文關懷,護患關系空前良好,最終獲得了患者或其家屬的極高評價,其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與臨床有效率均顯著高于未開展舒適護理的對照組。提示舒適護理模式可顯著提升神經內科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敏,馬青華.舒適護理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2,10(12):3242-3243.
[2] 楊青敏,杜苗.住院病人舒適護理需求分析[J].中同護理管理,2006,6(3):22.
篇10
湖北省石首市人民醫院心內科,湖北石首 434400
[摘要] 近年來,心血管內科疾病的發生率逐漸增長,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室的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與探討。科學合理良性有序的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室監護對于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促進醫院良性發展、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權益、促進醫患關系和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本文認為當前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對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建設管理缺乏戰略重視、監護的硬件條件等基礎設施落后、監護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文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有針對此的對策措施,以期能夠促進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的發展與完善。
[
關鍵詞 ] 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室;護理;心理因素;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8(b)-0028-02
[作者簡介] 胡祥國 (1978-),男,漢族,湖北石首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為心腦血管疾病ICU急救急救方向。
1 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的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平均壽命延長,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呈逐漸上升趨勢。急癥及危重心血管疾病如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往往會導致患者死亡[1]。因此,心血管內科建立重癥監護室有其重要的臨床意義。眾所周知,心臟是人體循環系統的動力。心臟外形近似前后略扁的倒立的圓錐形,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心底大部由左心房構成,小部由右心房構成;四個肺靜脈連于左心房;上、下腔靜脈分別開口于右心房的上、下部。心尖由左心室構成,在左側第五肋間隙鎖骨中線內側 1~2 cm處。心臟外形可分前面、后面和側面,左、右緣和下緣[2]。心血管對于維持心臟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心血管疾病也被稱之為循環系統疾病。腫痛、水胸、少尿與無尿、發紺、呼吸困難、心悸、眩暈、暈厥、心絞痛、心律失常、房顫、肺心病、肺栓塞、心肌病、肺動脈高壓、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等都屬于常見的心血管內科疾病[3]。
判斷重癥監護的水平,存在三個必備條件:監護治療的現代化程度、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科學的管理。科學合理良性有序的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室監護對于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促進醫院良性發展、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權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更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醫患矛盾,促進和諧醫患關系的發展。
2當前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室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對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的戰略重視程度不高。Mintzber在1998年提出了戰略的“5P”模型,即“計劃”(Plan)、“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觀念”(Perspective)、“計謀”(Ploy)[4]。當前的一些醫院還存在著對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建設管理缺乏戰略重視,具體表現在重部署輕落實、重形式輕內容、重局部輕全局、重眼前輕長遠。由于日常工作較為繁雜,在工作中往往以完成工作任務為標準,對工作方式方法的進一步探討、進一步創新有欠缺,缺乏常態和長效的管控和考慮。一些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工作者自身存在的作風不夠扎實、工作不夠深入等問題,認為每一項工作都有專門的主管人員去做,不必每項工作都親力親為,缺乏深入科學系統的實踐考察研究。從形式上重安排,輕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強調每項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提升、新的發展[5]。但在具體的工作落實上,沒有用一流的標準去要求、去衡量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工作的全局工作。真正靠近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進行具體的監護、抓工作落實較少,工作中缺乏開拓創新精神。
②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的硬件條件等基礎設施落后。重癥監護不同于普通監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緊急性、重要性、復雜性和難度性。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對于監護設備等基礎設施及相關配套要求較高。常用的監測設備包括生命體征監測儀、呼吸功能監測裝置、血氣分析儀、血氧飽和度監測儀、心電圖機等[6]。治療設備包括輸液泵、呼吸機、心臟除顫儀、臨時心臟起搏器、麻醉機等。床位8~12張,25㎡/張,床距≥1.5 m,溫度:20~22℃,濕度:50%~60%。空氣層流裝置達到凈化空氣和消毒的目的。中心監護站設置在所有病床的中央地區,便于直接觀察所有病人。人員編制應該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比例,如醫生:床位=(1.5~2):1;護理人員:床位=(3~4):1;在班護士:床位=(2~3):1[7]。當前很多醫院尤其是在一些中小醫院相關的基礎設施及配套保障體系還存在較大的提高空間。
③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具有緊急性、重要性、技術性、前端性、復雜性等方面的特點,對監護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如心臟大體解剖及組織結構,常見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癥狀及心律失常、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高脂血癥等各種心臟病的診斷、治療。心血管疾病種類較多,需要監護人員能夠掌握相應的知識并有臨床反應觀察判斷能力和基本的用藥解決問題能力。又如心血管重癥患者往往心理都比較復雜,其特點表現為:懷疑和僥幸,焦慮和恐懼、退化和依賴、悲觀和絕望。這就要求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人員能夠積極主動與患者交流并進行心理調適[8]。此外,開展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工作除了要用科學的理論來進行指導之外,也要注重聯系個人及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的實際需要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提高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的有效性。同時在實踐的時候用正確的認識來指導和規范監護工作者行為,養成良好的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習慣,通過內化為外化創造條件,最后在實踐中還要注意理解掌握和鞏固相關理論,通過外化來體現和檢驗內化的成果。
3完善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室的發展對策
①要從戰略層面高度重視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工作。對于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工作是否科學合理良性有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評估。包括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公平性(Equity),回應性(Responsibility)。具體來說,有效性(Effectiveness),即效能,實現目標的程度。衡量指標是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產出(收益)、績效充分性。效率(Efficiency)是為結果付出的代價,衡量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的資源的投入和使用是否達到了最佳狀態。衡量指標包括凈收益量或者收益與成本之比等等。公平性(Equity)是一項指標的成本和收益在整個指標群中分配的平均程度,衡量指標是帕累托準則。回應(Responsibility)是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的運行結果是否符合目標對象的需要[9]。為此可以構建崗位負責制、出入室制、轉送病人制度、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探視制度、記錄制度等。并進行相應的規劃和執行落實[10]。
②要加強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的基礎設施及配套保障體系建設。為了在全面范圍內加強臨床護理工作,改善護理服務,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衛生部于2010年1月在全國衛生系統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但是護理工作建立的前提是良好的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基礎設施及配套保障體系建設。加強相關經費投入,對于一些公立醫院,財政應該建立相應的專項經費支持與投入。在設備的使用與監督上,要以良好的監督反饋制度促進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工作層層緊扣,形成及時、暢通的渠道[11]。如可以定期進行的監督評估,形成“策劃、協調、實施、匯報、調整、總結”的一體化工作思路,并且確保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記錄規范、完整,有據可查。
③大力提高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從本質上來看,我們要將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的各個方面當做一個整體或“系統”。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具有技術性、前端性、復雜性等方面的特點,需要相應的人才支撐,更為重要的是,對于促進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的科學合理良性發展而言,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所提供的不應當僅僅是一種技術支持,更應該是一種技術與護理理念的結合,這對于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的良好運用需要技術技能與護理理念兼備的復合型人才,一方面要提高工作人員的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的意識,滲透到的日常護理行為之中。另一方面,加強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加強綜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高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應用和發展的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12]。既可以對現有人員應進行經常性的專業技術培訓,要求熟練掌握所從事的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的工作及操作技能,定期開展相應的技術交流、能力比對檢驗工作;二是要將一批年輕的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人員送到有關院所對口專業學習,培養一批拔尖人才、技術骨干;此外,還要從可持續發展和長遠發展的視角出發,引進一批急需的緊缺的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的專業人才。
[
參考文獻]
[1]陳花棉.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3):1203-1204.
[2]葛均波,王蔚.心血管重癥的救治[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9,18(8):792-795.
[3]趙忠秀.心血管內科急重癥護理中的風險防范和評估探究[J].北方藥學,2013(6):109-110.
[4]Anne B. Boisen, Michael Dalager-Pedersen,Rikke Mortensen, et al. Thomsen.Relationship between death and infections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s: A prevalence and validation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4:06-510.
[5]任惠廷,劉瑞芳.關于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探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362.
[6]苗文梅,鄭文善.心血管內科急重癥護理中的風險評估和防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29):208.
[7]李雄文.急診收住內科ICU502例重癥患者追蹤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18):545.
[8]容峰,曾賤高.心血管內科ICU患者醫院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實用預防醫學,2007,14(2):505-507.
[9]R.Gómez-Huelgas, F. Pérez-Jiménez, M. Serrano-Ríos,et al. Group,Clinical decision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 statement of the Spanish Society of Internal Medicine[J].Revista Clínica Espaola (English Edition),2014:209-215.
[10]蘇虹,牛麗華.心血管疾病的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導報,2009,6(15):97-98.
[11]鄭川燕,鄭淑梅,楊茜,等.心內科護士堅韌性人格與自我概念的回歸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8):55-57.
- 上一篇:新能源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 下一篇:小微企業信用評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