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融資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9 10:43: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微企業融資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微企業融資論文

篇1

1.傳統信貸模式對比分析傳統擔保制度是指以第三人的信用或特定財產上設定的權利來確保特定債權人實現的一項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總體上看,傳統擔保人制度對債權人確實非常有利,而對債務人卻相對較為苛刻和不利。一旦被擔保企業出現經營危機,資金融通和企業債務遭遇重大困難,無法向金融機構履行債務責任時,責任將會落在擔保人身上,最糟的可能性是凍結負債企業或擔保人的現金或有價證券,對中小微企業的資金周轉造成巨大沖擊。除此之外,傳統擔保人制度還會造成以下常見的不良后果: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容易導致欺詐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有其它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本方案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金融貸款連坐工程三大模式的組合運用。首先,貸款連坐模式,形成一種小組之間互相監督的“連坐”制度,組內每家企業都會影響整個小組信譽;其次,保證金模式,連坐小組成員除每月必須繳納必要貸款利息外,還需要向上繳“小組合作中心”繳納保證金,由金融機構代為保管,保證金額視小組企業規模及融資規模而定;最后,懲罰激勵模式,通過建立貸后管理預警監控檢查系統實現對信貸資產的有效監控,為貸后檢查提供風險預警信息和便捷的數據查詢方式。對于信貸狀況良好的企業,金融機構可視情況適當放寬信貸額度,并在貸款利率上給予一定優惠;而成員信譽過低則會招致多梯度懲罰。

2.機遇風險分析近年來,中小微企業的經濟發展遇到了空前嚴峻的挑戰。一方面,由于中小微企業貸款存款派生能力較低,導致金融機構從事中小微貸款不但成本高,風險也較大,常常會出現金融機構“貸大不貸小”的傾向;另一方面,民間貸款的高額利息使得無法還貸、越借越多的惡性循環愈演愈烈,加劇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與此同時,中小微企業客觀上對融資貸款卻擁有極大的需求,而本方案的推出,能夠激勵金融機構在信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投向實體經濟,提高中小微企業信貸資金的可獲得性,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減輕中小微企業融資發展負擔。本方案在分析當前浙江省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狀況和瓶頸問題,并充分借鑒孟加拉國經濟學家•尤努斯的經濟理論基礎,他從第一筆生意向42名農婦貸款27美元,到今天向大約660萬貧困人口貸款超過57億美元,而被稱為小額貸款之父。孟加拉鄉村銀行獨特的運作方式使它維持了高達97%的還款率,穩居世界銀行業之首。本方案引入尤努斯格萊珉銀行管理理念,充分結合浙江省中小微企業實際,經過充分結合金融機構放貸和企業融資的現實狀況,總結得出了“風險共擔,責任連坐”的融資新方案。通過問卷調查與實地考察,目前,金融機構正努力采取加快信貸審批工作、創新信貸投放方式、推進與其他金融中介的合作等措施來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大部分金融機構都表示“金融連坐、風險共擔”的方式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較強的的可行性,非常值得進一步探索,與此同時多數中小微企業對本方案也表示了極大的認同和支持。

3.成本收益分析本方案主營利潤點旨在吸收更多可信任的貸款投放對象,在不增加投資風險的情況下增加貸款額度,獲取更多的貸款利息。此外,該方案的主要附屬利潤點就是為企業介紹符合條件并有意向共同合作的企業,履行中介職能,將每一家報名企業的條件記錄在案,為有意向合作的企業提供溝通交流渠道,收取相應費用。①成本分析。本方案成本主要體現在顯性與隱性兩個層面。顯性(固定)成本主要為內部評級的系統開發上,包括信息技術的實施費用與集成成本,聘用專業人員設計分析模型、系統正常維持費用等;隱性成本主要是風險數據分布在整個經濟體系,量化并跟蹤較為困難,當一個小組中的企業全部都有貸款,一家企業出現問題,在“連坐制度”下會影響其他企業的資金鏈,出現所有企業全部虧損或破產的情況,導致金融機構的損失擴大化。②收益分析。本方案降低金融機構貸款風險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當其中有一家企業破產無力償還貸款的時候,其剩余的債務可以根據合同有其它企業承擔一部分,或直接從該小組的保證金里扣除,這樣金融機構的損失就會減少;另外一部分收益體現在:金融機構可以把貸款業務擴展到更多的中小微企業中去,獲得更多的貸款利息收入。金融機構為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就是為社會解決就業問題,就是為推動社會的發展提供動力。這不僅有助于提高社會效益,幫助信貸雙方獲得良好的市場口碑,還能獲得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

二、風險評估及控制

1.建立金融方案動態跟蹤機制針對貸款連坐融資工程,金融機構對其進行動態跟蹤,針對中小微企業這一重點客戶建立用戶及方案信息庫。信息庫的內容主要包括月度貸款額度、月度各類上期和去年同期貸款增減數據、金融市場各渠道放貸信息、主銷金融市場的重點客戶信息等。對收集的金融信息和客戶信息要即時分類整理。做到對本方案放貸動態、市場同類金融競爭方案動態、中小微企業資金需求狀況熟知于胸。

2.建立金融方案分析與預警機制根據本方案提出的貸款連坐融資工程,針對中小微企業建立信貸風險預警制度,細分為貸款前、貸款時和貸款后三種模式:①貸款前,通過金融機構內部風險評級,對中小微企業信用風險進行多層次、多角度、連續性的監測、定位和預警分析。如確定客戶在同行業中的位次,或在當地企業中的排名,或者在其所在地區和所在行業中的排名等等,對客戶實施連續的跟蹤監測,如何建立金融風險預警機制;②貸款時,建立預警模型應用于中小微企業的信息記錄、還款周期和意見反饋進行登記和分析,并及時反饋給相關決策部門;③貸款后,金融機構定時通過反饋的信息,去發現本方案實際使用時候出現的情況,如果出現異常就召集專家研究,進行完善。

3.建立金融方案全方位檢測和定向修復機制根據長期對該方案的跟蹤調查,結合對中小微貸款客戶的相關信息反饋,金融機構主管召集項目經理及其團隊一起對該金融方案分析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研究解決辦法,論證辦法的可行性,并形成《貸款連坐融資工程金融方案維護項目計劃書》,按照項目計劃書展開對本方案的維護管理工作。該項目經理及其團隊根據《貸款連坐融資工程金融方案維護項目計劃書》,針對這一金融方案在推廣過程中,出現或預計有可能出現的問題,聘請優秀金融專家團隊,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并通過對策略的論證,形成一個可執行的整體操作方案,項目經理及團隊按此方案來推進落實中小微企業貸款連坐融資工程的維護和提升工作。

三、前景與意義

1.前景探索資金是企業的血液,若無法妥善處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將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產生極為嚴重的后果。中小微企業外源性融資的首選對象仍然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而浙江省金融機構在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上仍存在著諸多亟待改善的問題,將會對其順利成長甚至浙江省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產生嚴重的威脅。

篇2

我國中小企業近年發展迅猛,并已經形成相當規模,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統計,我國中小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對GTP貢獻率達到60%、提供75%就業機會、創造了50%左右的出口和財稅收入,卻普遍出現資金鏈嚴重吃緊現象,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融資渠道單一。據統計,我國目前中小企業在融資渠道上,自身積累56%,親友籌借14%,金融機構融資30%(絕大多數是期限不超過6個月的銀行貸款),金融機構融資只能填補流動資金的缺口。

融資成本高,負擔沉重。中小企業類型多,資金需求一次性小、頻率高,加大融資成本。對于銀行來講,中小企業的貸款規模小、次數多、信用擔保弱,造成銀行經營成本高,管理費用上升。對此銀行采取提高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導致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明顯提高。

融資風險大,影響企業生存。中小企業獲得的銀行貸款期限短,企業本身資產少,受經營影響,可能會導致銀行貸款歸還困難;同時各家銀行為控制風險,不會為還貸困難的企業提供后續資金,直接威脅到企業生存。

二、金融危機形勢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從中小企業自身來看:

(1)經營風險大。中小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一般都集中在老板手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一般比較缺乏長期的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的生產經營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銀行審批貸款的時候,要考慮這一經營風險。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訂單減少、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等,使得經營成本上升,生存盈利空間大大壓縮,經營風險更大,銀行更加不會輕易批準這些企業的貸款。

(2)財務制度不健全。中小企業規模小、成立時間短、人員變動頻繁。導致財務管理不規范、不穩定。很多企業為逃避稅收,出具虛假財務報表。金融危機下,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為得到貸款,就有可能出現企業掩飾財務上的虧損,進行財務作假。這就使銀行有可能無法真實辨別企業真正的財務狀況,直接影響銀行放貸的積極性。

(3)資產擔保不能令銀行滿意。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弱點和弊病使得銀行在提供貸款時,要求中小企業提供必要的資產擔保抵押品。金融危機下,銀行從整體市場環境和自身利益出發,對資產擔保抵押品要求更加嚴格。而且中小企業一般比較缺乏足夠的固定資產和可以擔保的其他資產,資產評估的費用也較高。這些都降低了中小企業得到銀行抵押貸款的可能性。

從金融機構方面來看:

(1)國有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政策失衡。我國目前仍然是以國有四大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體制。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經濟實力、財務管理等原因,使的銀行在審批中小企業貸款的時候比較謹慎。金融危機下,銀行為了保持最佳盈利水平,為了規避風險,銀行信貸“保大放小”的做法成為必然。這樣中小企業得到及時貸款資金的機會就更小了。就算有少部分的中小企業獲得貸款,其利率水平也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普遍上浮30%到40%,直接造成對資金需求強烈的中小企業資金鏈漸趨緊張。

(2)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服務的中小金融機構。目前我國的銀行組織體系里,還沒有像發達國家那樣,有眾多專門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銀行。有一些中小商業機構,從總體看自身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發展能力不足,這也減弱了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在金融危機下,這些中小金融機構也會更加考慮自身的盈利性和貸款安全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審批也會更加謹慎。

(3)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不暢通。融資的渠道可以是直接融資,也可以是間接融資。就目前來說,我國中小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融資的直接融資渠道不成熟、不暢通。中小企業只能依靠間接融資,也就是依靠銀行來達到融資的目的。金融危機下,銀行對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條件也比較刻薄,增多粥少,最終獲得銀行貸款,難上加難。

從政府方面來看:

政府部門的扶持一直傾向大企業,對大企業實行大規模的優惠政策,而對于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相對來說,明顯不夠;相應的優惠政策,中小企業很難享受到。金融危機后,眾多的中小企業倒閉,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距中小企業的需求還是相距甚遠。

三、金融危機形勢下,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1.完善自身體制

(1)事前做好論證,充分評估融資資金的使用效益,是中小企業做好融資的前提。中小企業正是因為資金短缺,融資困難,所處的經濟發展環境復雜多變,存在諸多不利因素。所以,中小企業在籌劃每一筆融資時,首先要對資金的投放做好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充分論證資金是用于企業的基本生產經營保障,還是用于市場競爭的規模擴張,或是用于高收益的風險投資項目。

(2)扎扎實實運營資金,不斷提高資金收益,是中小企業實現融資需求的基礎。市場經濟,經濟效益是第一位的,只有具備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美好發展前景的企業,銀行才會放心地把資金投放給他,讓企業投入其生產經營,從中獲取預期收益。中小企業在其資本實力還不夠雄厚的情況下,必須立足現實,健全制度,完善管理,抓好生產,優化經營,扎扎實實運營好現有資金,加速資金周轉,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這是中小企業實現良性融資需求的基礎,也是中小企業求生存謀發展的基礎。

(3)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是中小企業獲取融資的必備素質。中小企業的融資不論是融資規模,還是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都無法與上市公司等大型企業相比擬,因其既沒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又沒有健全的融資制度,要想建立良好的融資環境,那么出色的溝通能力將是企業能否順利融資的關鍵。中小企業必須主動與銀行進行溝通,向其詳細說明企業的經營方針、發展計劃和財務狀況等企業基本情況,重點說明企業的技術創新優勢和產品的未來廣闊發展前景,如實說明企業當前所面臨的資金困難,并向其提供詳細的資金使用和回收計劃,用真誠取得信任,用實際行動和企業的發展前景贏得其認可。在資金的使用過程中,仍然需要與銀行保持密切的溝通,以維系良好的合作關系,定期邀請銀行人員到企業生產現場進行視察,加深其對企業的了解,驗證資金投放到企業的實際使用狀況,認識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和資金按期回收的安全性,從而增強對企業的信心,使其能夠自愿給予企業的更多支持。可以說,對每個中小企業,能夠保持與銀行的良好溝通關系,是其實現融資策略的必備素質。

(4)樹立良好的融資信譽,擴大長期融資規模,是中小企業改善融資的關鍵。當前,我國的中小企業絕大多數是民營性質,企業信譽整體而言比較差,從而造成各類融資渠道都比較謹慎,加之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致使中小企業的融資之路更加艱難,特別是長期融資項目很難達成協議。形成了制約中小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瓶頸。中小企業要想扭轉這一被動局面,唯一方法就是珍惜每次得到的中長期融資機會,抓好企業自身管理,優質運作投資項目,實現項目的超預期收益,這是與融資方建立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的根本和基礎。長期融資的實現程度成為中小企業能否做大做強的關鍵。

(5)培養風險意識,重視融資風險,是中小企業融資所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保持一個合理的財務結構和資本結構,把財務風險控制在安全水平范圍內,是其必須充分考慮的一個重要融資因素。然而,現在有許多中小企業不是這樣,他們無視自我發展的實際,不注重自我積累,不依靠內在發展,而是盡可能把項目做大,盲目上規模,超負荷借貸,最終導致將企業的利潤消耗殆盡,造成經營“透支”,不但沒有加強企業的發展后勁,反而給企業帶來新的負擔。我國許多中小企業的破產就是因融資規模失控,不堪承受高額負債而走向死路的,對此,中小企業必須引以為誡。(6)中小企業在利用銀行貸款融資的同時,充分利用內部融資方式。金融危機下,就業環境不樂觀,在這樣的形勢下,員工不會輕易離職,但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不會太高,因此可以通過類似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方式融資,設定若干業績和工作年限等限制條件,激勵員工更加努力工作,通過這種方式,既能達到融資的目的,也能留住核心的員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的長期發展,同時也增強了還貸能力。

2.完善金融體系

(1)國有商業銀行應適當調整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政策。金融危機下,國有商業銀行應該以市場為導向,以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的,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積極尋找和培養有市場、有潛力、有信用的中小企業。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也給自身帶來新的利潤支撐點。

(2)建立和發展地方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相對于大金融機構而言,中小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擁有交易成本低、監控效率高、經營機制靈活、適應性強等特點,充分發揮其對當地經濟情況比較熟悉的優勢,為中小企業服務,緩解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資金緊張問題。

3.政府加大扶持。金融危機下,及時的資金補充是中小企業的救命稻草。政府應該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給予中小企業一定的政策支持、資金扶持,比如稅收優惠、政府補貼等。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金融危機。

總之,金融危機下,只有中小企業、金融體系、政府共同努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篇3

【關鍵詞】微小企業 融資問題分析 未來渠道

一、我國微小企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我國微小企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由于微小企業受生產規模小、管理水平有限、人員素質不高、信息化程度低、內部缺乏監督和制約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每年都有30%左右的微小企業倒閉,而在這部分企業中有60%以上的倒閉原因是融資問題得不到解決。所以,我國微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解決融資問題,這樣才能給其持續、穩定發展帶來保障。目前,我國微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的主要途徑就是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可是由于體制等原因的影響,這一融資途徑并不是很容易。尤其是金融危機的爆發,給微小企業的融資帶來了更大的困難,而銀行以及其他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對解決微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微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并制定了相關政策,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地進行改革創新,發展各種有利于微小企業融資的信貸服務。各大銀行積極響應政府的相關政策,增加了對微小企業的貸款量,有效帶動了微小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二、我國微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一)微小企業融資難的內部原因

微小企業出現融資困難,首先就要分析內部原因,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自身原因。微小企業注冊資本少,企業規模有限,大多為勞動密集型,所生產的產品技術含量低、利潤不高,沒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廠房、設備、規章制度等不完善,一般都處于被企業的起步階段,所以,在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量較大。如果出現資金短缺并且無法融資的話,就會嚴重制約其發展。而銀行考慮到微小企業的以上影響因素,為了規避風險,一般不會給微小企業提供長期貸款,只能提供短期貸款,這就給企業自己的周轉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不利于微小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第二、偏好于非正規的金融機構。企業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進行融資,其中一種就是內源性融資,這是微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就是依靠自身的不斷努力,通過長期的利潤積累而獲得的發展資金;另一種是外源性融資,其內容主要就是在公開市場上發型債券,但由于自身的原因,這種融資方式很少被微小企業所使用。第三、信息不對稱。由于中小企業規模與實力有限,企業內部的各種規章制度不夠健全,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導致了信息的不對稱。尤其是財務部門的數據不完整、會計信息透明度低等原因,嚴重影響了銀行向微小企業放貸的積極性,因為對于那些無法進行詳細了解、不能保證信息質量、可靠性低的微小企業,銀行為了規避風險,就會盡量避免給他們提供貸款。

(二)微小企業融資難的外部原因

在對微小企業的內部原因進行分析以后,就要來考慮下外部原因所帶來的影響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第一,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近年來,我國對微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雖然有所提高,但與其他國有企業相比,還是存在著明顯差別,微小企業由于自身的原因,在不斷發展壯大的道路上仍存在很多問題,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進一步支持。第二,融資體系不完善,金融網點布局不合理。目前,我國的融資體系還不夠完善,針對微小企業的一些貸款業務較少,缺乏相關的信貸產品,尤其是受到貸款權限的制約,微小企業的融資較難,及時微小企業能夠從中得到貸款,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長期穩定的發展。而且,一般的大型國有銀行都會建立在城市規模較大的城市,一些基層城市金融網點較少甚至沒有,而微小企業一般都不會選擇在大城市設立,因為成本太高,只會選擇一些建設成本項對較低的中小型城市,所以金融行業這種不合理的布局給微小企業的融資帶來了嚴重影響。第三,擔保制度不夠健全。根據調查, 中小企業由于無法落實擔保和抵押而拒貸的比例高達50%,并且全國各地都出臺了《關于中小民營企業貸款信用擔保管理的若干規定》,成立了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安排了中小民營企業貸款信用擔保資金。 但這也只是限于企業之間的相互借貸,相互拆借資金,但是目前這種發展還不能滿足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而那些由政府設立的擔保機構,由于后續資金無法及時到位等原因,對不能有效地緩解微小企業融資難這一問題。

三、解決微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對策

本文作者通過以上原因的分析,為了解決微小企業融資困難而提出了以下幾點對策:

(一)積極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自身實力

中小企業只有不斷提高自身實力,才能獲得銀行的信任,也是取得資金支持的重要條件。所以,微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自身素質的培養,不斷提高自身實力,增加核心競爭力。作為企業的經營者,首先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管理能力與經濟發展眼光,在制定發展戰略時,根據自身企業特點結合具體的市場情況實行差異化戰略,建立自身的競爭優勢,同時保證企業良好的信譽度;其次就是注重科技創新,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生產出的商品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只有將自身因素解決好,企業才能不斷地發展壯大,也就能夠得到銀行的信任,有實力去吸引金融機構主動向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在最近幾年,政府才逐漸認識到中小企業的地位及其重要,制定一定的措施來幫助中小企業的發展。 盡管我國還沒有完善的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法規,但各地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制定地方性的中小企業融資法規,以便更好地促進我國中小企業融資。 可以通過國家政策的制定幫助中小企業, 例如政府應在今后的政策和調整中應對內外資、國企、私營一律平等對待,要加快制定《反壟斷法》以及與風險投資相關的法律法規,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同時可以設立財政專項基金, 用來幫助中小企業抵御風險、 產品創新等一系列問題。政府如果能向他們投資,或者減輕稅負,這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新中小企業融資手段和融資渠道

當前,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狀況、國家政策以及金融等實際情況,不斷創新出符合自身實際的融資手段:首先,企業可以進行票據貼現融資,根據銷售合同金額的大小進行貸款;第二,發展融資租賃,這樣可以減少企業一次性支付設備價款的給企業帶來的壓力,以融物間接實現融資,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但是這種方式所付出的成本會高一些;第三,吸收創業投資,企業的發展階段分為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與衰退期四個階段, 當中小企業處于初創階段, 直接對其投資也是一種重要的融資手段,企業不僅能夠獲得初創資金,還可以獲得管理和技術上的支持;最后,還可以進行保險公司融資,銀行在選擇擔保方時,一般會選擇實力比較雄厚的企業,這會給中小企業的帶來不便,如果保險公司作為擔保企業,就可以有效控制風險,增強銀行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信心。

(四)建立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地方各級政府應在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組織推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建設工作。 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成立微小企業擔保機構,針對微小企業的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擔保業務與再擔保業務等,主要風險由擔保機構承擔,在約定好風險的承擔比例后,再擔保機構承擔部分風險,還可以對那些風險較大的擔保項目進行強制性再擔保,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降低風險。第二,加強銀行與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之間的合作,這兩者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有利于將銀行的風險分散,在為微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能夠對風險進行有效規避。第三,不斷完善擔保公司的業務流程,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不斷完善擔保公司內部的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業務流程,并進行嚴格的管理。

參考文獻

[1] 李小鶴.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財會通訊,2010(9):37-39.

[2] 成永前.淺談企業融資問題及融資策略.現代商業,2011(8): 20-22.

篇4

【關鍵詞】小微企業;融資效率;產業集聚區

小微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機會、推動科技創新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小微企業出現經營舉步維艱,融資十分困難且稅費負擔過重等問題。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和財稅扶持政策,以引導和幫助小微企業穩健經營、增強盈利能力和發展后勁。產業集聚是當代經濟非常顯著的現象之一,相比游離型小微企業,產業集聚區的建立和快速發展為區內小微企業提供了獨特的融資優勢,但是,目前我國基于產業集聚區的小微企業融資優勢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融資效率仍然不高。因此,通過發展小微企業產業集聚區,創新小微企業融資方式,已經成為帶動地區發展,提高居民收入的一項重要戰略選擇。近幾年,國內對小微企業集聚區融資的研究則伴隨著小微企業融資難這一世界性難題,已經逐步展開。丁明磊(2010)針對產業集聚區投融資平臺機構的職能特點,從會計核算的角度分析了平臺機構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1]翟書斌,杜強(2011)著重從如何利用產業集聚區的融資優勢,從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問題。[2]張荃香(2012)認為銀行及風投機構對知識產權融資持謹慎態度,并從建立文化產業集聚區中小企業融資補償機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效率的相關建議。[3]由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國內對小微企業集群集聚區融資的研究起步較晚且成果較少,多為借助國外研究成果來解釋我國小微企業集聚區融資的現象,而且焦點多集中于產業集聚區的融資優勢分析上。因此,本文將嘗試解析產業集聚區內小微企業融資的不足之處,以期從新的角度提高產業集聚區內小微企業的融資效率。

一、小微企業的內涵

在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首次提出小微企業這一概念,認為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2011年,工信部聯合國家統計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四部聯合研究制定了《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該規定首次提到了“微型企業”,其標準是結合各行業特點,將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納入考慮范圍具體制定的,該規定共列出了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筑業、批發業等16類行業的劃型標準。以批發企業為例:企業從業人員小于200人,或者營業收入小于40000萬元即為中小微型企業,如果從業人員大于等于20人,而且營業收入大于等于5000萬元即為中型企業;如果從業人員大于等于5人,而且營業收入大于等于1000萬元即為小型企業;如果從業人員小于5人,或營業收入小于1000萬元即為微型企業。[4]然而,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卻表示,應該放開小微企業認定標準,全國各地工商戶甚至農民家庭果園、蔬菜大棚等,都可以納入小微企業,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人享受稅收減免、獲得融資擔保等政策優惠。[5]

二、小微企業產業集聚區融資的不足之處

與集聚區外部企業相比,小微企業集聚區融資具有獨特的優勢,但實際上,我國多數集聚區內的小微企業融資還是很困難。小微企業產業集聚區融資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普便未形成集聚區內產業鏈,降低了融資效率

許多產業集聚區內企業之間業務關聯性和技術關聯性不大,上下游企業銜接和各個環節銜接不緊密,產品生產配套能力不強。集聚區內存在大量“小而全”的企業,其產業結構嚴重趨同,尚未形成產業縱向鏈條。早在2007年,工商銀行就提供核心企業產業鏈融資服務,通過審查整條產業鏈,基于對產業鏈管理程度和核心企業的信用實力的掌握,對其核心企業和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融資。產業鏈金融產品可以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但前提必須是有完整的產業鏈作支撐,不能形成產業集聚區內產業鏈勢必會降低融資效率。

(二)產業集聚區地理位置制約銀行經營

小微企業產業集聚區多數處于縣域,這種地理分布格局主要是由我國產業集聚區形成條件所決定的。我國商業銀行大多重點發展城市業務,不斷上收貸款權限,縣級銀行審批權限有限,部分企業若接到大的定單,欲擴大生產規模,在貸款過程中手續比較繁瑣,而貸款額度較小。另外,權限上收后縣支行被動調整多,主動出擊少,對縣域有效金融需求研究不夠,適合縣域經濟和縣域客戶特點的產品較少,縣支行的信貸授權和資源配置缺乏針對性,差別化管理程度低。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商業銀行在縣域商業金融主渠道作用的發揮。

(三)傳統產業集聚區擔保模式的局限性

傳統產業集聚區擔保模式對小微企業參與聯保以及貸款擔保的條件很要求高,在這種情況下,小微企業參與聯保的積極性大大降低,導了聯保基金規模小,難以支撐小微企業擔保的需要。另外,集聚區聯保基金最初是有政府及合作企業一次性投入,未能吸引社會資金,內外部補償機制不健全。集聚區的聯保基金往往都存在合作銀行,這使基金收益僅限于擔保費以及利息,基金的風險和收益嚴重不成比例。集聚區聯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空間局限性限制基金的可持續發展。最后,由于擔保機制不完善,專業人員缺乏,擔保的審批決策都有較大的盲目性。這勢必導致風險大都集中于聯保機構。以上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集聚區擔保模式下小微企業的融資效率。

三、提高產業集聚區內小微企業融資效率的建議

通過對產業集聚區內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目前,產業集聚區融資模式仍然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有效途徑,可是這種融資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因此,本文認為應該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以提高產業集聚區內小微企業的融資效率:

(一)促進產業鏈與產業集聚區的有效融合

產業鏈是產業集聚區的核心和基礎,產業集聚區是產業鏈的孵化成長場所。為此,我們必須通過整合產業鏈,提升產業集聚區的競爭力,從而提高產業集聚區內小微企業的融資效率。這就要求:首先,縱向整合產業鏈,做大產業集聚區。通過招商引資延伸產業鏈,擴展終端產品的應用領域。同時,要真正引進一些有創新能力的、能激發產業集聚區活力的產業及相關和支持性產業企業。其次,運用市場經濟手段,橫向整合產業鏈。積極扶持小微企業以高端、終端產品為目標,形成產業配套網絡,發展配套產業,拉長產業鏈條,拓展發展空間。吸引國內外制造商、采購商、配件供應商參與產業鏈和產業集聚區發展;吸引產業鏈上游產品供應商來集聚區設立銷售中心、咨詢服務中心和研究開發中心等。再次,增強骨干企業對產業鏈的帶動能力,做強產業集聚區。只有不斷加大技術創新步伐,增加價值環節,骨干企業競爭能力才能不斷增強,通過它們的輻射帶動作用,產業集聚區才能得以獲得持續向前發展的動力。最后,引進外資企業,加入全球產業鏈。承接歐美高端制造業鏈,以及臺灣香港等地區的科技產業轉移,成為全球制造產業鏈中的重要一份子,以形成產業集聚區和工業功能區建設的基礎。

(二)加強集聚區創新,提高集聚區競爭力

創新是產業集聚區競爭力的一個重要來源,加強產業集聚區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降低由集群的生命周期引發的金融風險,從而可以提高集聚區內小微企業融資效率。良好的創新環境是產業集聚區形成并得以成為優勢產業集聚區的重要因素,而創新環境建設又是一個涉及到政府、企業及相關配套結構的的系統工程。在我國,地方政府是集聚區技術創新的主要行動者。因此,這就要求地方政府將較多的精力放在創新環境和創新機制的建設上,政府應當愿意承擔起創新項目的風險,積極扶持高風險高回報的創新項目。

(三)鼓勵大型銀行及地方銀行開展縣域小微企業產業集聚區多戶聯保信貸業務

目前,集聚區化、園區化的塊狀經濟發展模式已成為我國縣域小微企業的重要發展方向。截至2010年,通過引導發展,全國以小微企業集聚為特征的產業集群達2000多個,據不完全統計,其中近一半位于縣域。根據我國“十二五”規劃,國家將堅持把集聚發展作為促進小微企業成長的著力點,建立起企業間緊密的分工協作關系,努力形成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競相發展的新格局。在此大環境下,縣域小微企業產業集聚區將迎來加速發展時期。但現階段,縣域產業集聚區內小微企業擔保難、融資難的問題仍未有效解決,嚴重制約了小微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和產業集聚區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本文建議各銀行針對依托產業集聚區、具備一定發展前景和抗風險能力的小微企業,采用多戶聯保方式為客戶提供包括短期貸款、銀行承兌匯票、銀行保函等多樣化的融資服務,積極支持縣域小微企業的集聚區化、協同化發展。

(四)建立基于集聚區聯保的小微企業集聚區創新融資模式

這種融資模式在延續傳統小微企業集聚區聯保融資模式優勢的基礎上,解決了其基金規模、聯保機構風險、基金保值增值等問題。在此模式下,地方政府在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協作銀行的貸款參與無不壯大了基金的規模,分散了聯保機構的風險。與此同時,小微企業參與聯保的積極性也會提高,聯保基金規模的壯大也為小微企業擔保帶來了更有力的支撐,滿足了廣大小微企業的融資擔保需求。其次,各小微企業要參與聯保,必須要通過由供應商、生產商及銷售商組成的商業聯盟的審核,再由信用組織對集聚區聯保機構進行信用評估,評估合格后才進行相應的融資。[6]此外,此模式可以解決擔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問題。互助擔保基金的性質決定了要保持其流動性和安全型,為此互助擔保基金大部分應該存入協作銀行。現行的小微企業信用擔保管理辦法規定,擔保資本金的運用只能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但由于利率偏低,難以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為避免擔保機構私下到資本市場上運作資本金,政府應盡快出臺相關法規政策,允許并支持其逐步拓寬業務,并且明確規定擔保機構選擇投資組合的比例。只有擔保機構實現盈利并且進入良性循環,擔保行業才能發展壯大,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更好服務。因此,應該允許集聚區聯保機構在保證擔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對其進行投資增值。為此我們可以成立擔保基金發展及管理中心,拿出一定比例的基金,委托權威投資機構,選擇合理投資組合進行一些穩健性的投資。

參考文獻

[1]丁明磊.產業集聚區投融資平臺的會計核算[J].中國集體經濟,2010(24).

[2]翟書斌,杜強.進我國產業集聚區中小企業融資的對策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1(7).

[3]張荃香.論文化產業集聚區企業融資新途徑[J].財會月刊,2012(12).

[4]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EB].中國政府網,2011-07-04.

[5]王興娟.小微企業融資背景、困境及對策[J].學術交流,2012(7).

篇5

Abstract: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the rapid upgrading of products, small micro enterprises can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he whole alliance and enterprises through establishing dynamic alliance. The paper firstly defines the dynamic alliance, and then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dynamic alliance from th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f small micro enterprise, in the end, puts forward the selection of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ode of dynamic alliance of small micro enterprises.

關鍵詞: 小微企業;動態聯盟;運行模式

Key words: small micro enterprises;dynamic alliance;operation mode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4-0111-02

1 動態聯盟的涵義

動態聯盟,又稱“虛擬企業”或“虛擬組織”,是企業間通過加強合作,形成的一種協作性競爭組織,組織成員保持自身獨立生產和經營的基礎上,通過協作把企業間的資源、優勢和核心能力進行互補、使得組織成員的市場競爭力得以加強。簡而言之,動態聯盟是企業通過聯合進行優勢互補,得以快速的響應市場需求的一種合作方式。這是一種針對傳統組織制度模式的創新,目前已成為現代企業增強自身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

2 小微企業構建動態聯盟的必要性

我國小微企業由于資金少、規模小、人才匱乏等不可避免的劣勢,面對內外部激烈的競爭,有必要構建動態聯盟來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和技術水平。理由如下:

2.1 適應外部環境的要求

2.1.1 應對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挑戰

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市場競爭日趨殘酷和激烈,面臨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產品壽命周期的縮短、產品技術含量和研發費用的增加等挑戰,小微企業不但要維持和擴大市場份額,同時還要面對競爭對手對市場的爭奪。而小微企業由于自身的資源和能力的不足,在這樣的環境中難以生存和發展。因此,必須采取敏捷制造的生產模式以適應市場快速變化和發展要求。動態聯盟具有敏捷制造,整合核心競爭力的特點,這正是小微企業順應經濟全球化要求的最好選擇。

2.1.2 提高技術創新水平,降低創新成本

當新興技術在日新月異的發展時,它們的生命周期卻日趨縮短,同時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日益分散,當今社會已經沒有企業能長期實施技術壟斷;同時技術開發費用越來越高,面對高額的技術產品研發費用,單單依靠小微企業自身的力量是不現實的。因此,小微企業應盡可能的充分利用聯盟內其他成員的現有技術資源,實現企業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的匹配和銜接。通過聯盟成員間科研人員的技術合作,加快產品的研發進程。實踐證明,動態聯盟不僅能整合聯盟企業成員的資金優勢、技術優勢,還能比傳統管理組織擁有更活躍的創新機制和更經濟的創新成本,有更強的競爭力。

2.1.3 適應日益深化的社會分工,防止過度競爭

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和科學技術變革的加速,使社會分工日趨深入,小微企業一般只承擔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某個環節,因此負責不同生產環節的企業勢必會建立一定的合作關系;同時隨著分工的深化,在同一領域的小微企業在成本、價格及貿易等方面的競爭更加激烈,往往會通過低價競爭造成兩敗俱傷,更可能會因為競爭過度而擾亂市場。企業之間必須建立聯盟,加強合作,維護競爭秩序。

2.2 企業內部因素的要求

2.2.1 彌補企業產能不足,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劣勢

小微企業的生產能力往往會因為其規模小,雇員少,資本不足的劣勢而受到嚴重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生產相同或類似產品的小微企業間往往會進行合作,通過建立生產聯盟關系的方式來提高產能,實現規模生產。另一方面,小微企業主在經營管理、技能、經驗等方面存在著較為嚴重不足,企業主要從事貼牌或低層次生產,處于產業鏈的底端,企業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競爭力不足,很多小微企業在面臨較大環境變化時受沖擊較大甚至倒閉。因此有必要通過聯盟的方式抱團取暖,共同抵抗外來的風險。

2.2.2 人力資源競爭的需求

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多地表現為人才的競爭,小微企業相對于大中型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往往處于弱勢。面對落戶、住房、子女入學、個人未來發展等問題,小微企業單單依靠自身的力量難以解決。而作為補償的高薪資即使能吸引企業所需的高級人才,也很難留住,最終人才的匱乏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因此通過建立人才聯盟,實現人力資源的共享,不僅可以加強企業之間人才的交流合作、人盡其用,更能降低人才使用成本。

2.2.3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由于小微企業的規模小,投資風險大,因此,銀行、信托投資公司和其它非銀行金融機構都不會冒險向它們貸款,小微企業大多會面臨融資困難的窘境。通過小微企業融資合作聯盟,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引入政府指導機制,通過建立信息共享平臺,把政府、銀行、擔保機構和小微企業四方鏈接起來,企業與企業間形成擔保聯盟,能有效整合各種社會資源,來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高融資效率。

3 小微企業動態聯盟的結構及運行模式的選擇

3.1 小微企業動態聯盟的結構

動態聯盟組織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它規模大、層次多、要處理大量的交互信息、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就聯盟的結構形式而言,普遍認同的有星形和網狀兩種:在星形結構中,處于聯盟中心的盟主往往是掌握核心產品或技術的企業,其他企業均為盟員。這種運行模式多見于跨國公司和國有大型企業的總部與分部之間;而網狀形式更適合小微企業組建動態聯盟,在網狀結構中,小微企業間沒有固定的盟主,企業既是盟主又是盟員,互相聯系并影響。通常由最早識別出市場機遇或者掌握某一關鍵技術的企業發起建立聯盟的號召,其他相關企業不斷加盟,組成網狀結構,盟員間互相協作、共擔風險、共同受益。處在這種網狀聯盟結構中的小微企業在各自的領域內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水平都能得到提升。

3.2 小微企業動態聯盟的運行模式選擇

動態聯盟的出現歸因于企業適應市場快速變化的需要。小微企業要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這是小微企業進行動態聯盟的根本動機。在實踐中,企業間可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選擇以下的聯盟模式:

3.2.1 人才聯盟合作機制

企業動態人才聯盟就是依據市場機遇,靈活動態集結盟員間的人力資源,通過人才互換機制使聯盟企業從企業內部挑選出優秀的員工,由這些優秀員工對聯盟內其他企業的員工進行培訓;或者聯盟企業根據企業間現有員工的素質以及所需員工的素質,在聯盟各企業間實行員工輪崗,安排各自的員工到最合適的工作崗位,實現人盡其才,人盡其用。可見小微企業間的人力資源通過盟員間的整合,可以有效解決企業人力資源匱乏和使用不充分的問題。

3.2.2 供應鏈聯盟和技術聯盟

供應鏈聯盟可以是小微企業之間建立起來的合作關系。這種聯盟合作機制主要是以產品或服務為線索在小微企業間建立起來。供應鏈聯盟不但保持了聯盟內企業各自經營的靈活性,而且可以強化企業的核心技術和專業人才,使企業更具競爭力。小微企業還可以借助聯盟力量分享和學習先進技術,推進技術創新。在創新過程中,通過聯盟整合,實行費用分攤,風險分擔,在合適的風險控制下開展技術創新。

3.2.3 價格聯盟和營銷聯盟合作機制

在價格戰中,小微企業一般處于弱勢地位,而“囚徒困境”模型來告訴我們,價格聯盟可以使聯盟企業總體利益增加。因此,小微企業通過價格聯盟可以達到雙贏或多贏的經營目標。另外小微企業還可以建立營銷聯盟,即生產同質或同類產品的小微企業間由聯盟體共同出資建立銷售公司或銷售渠道,統一銷售聯盟內企業的產品。

3.2.4 融資聯盟的合作機制

小微企業融資合作聯盟是在地方政府引導下,由小微企業、擔保公司、信用評級機構和銀行等機構參與的,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的合作經濟組織。融資聯盟的成立,使得原來銀行與小微企業的雙方信貸關系轉變成為政府助保、機構擔保、企業互保的“三合一”集合擔保的信貸關系,形成交互性的約束。同時融資聯盟會在事前對提出加盟的企業進行嚴格的挑選,又有銀行和擔保公司對小微企業誠信的調查,這些措施確保了加入融資聯盟企業成員都具有較高的商業信譽和還款保障。另外,聯盟企業成員之間都彼此了解并互相監督,一旦有成員惡意逃債將失去聯盟其他成員的信任,不再會得到任何的融資機會,這些會使融資聯盟成員被高額的違約成本所約束。因此小微企業融資聯盟的建立有助于提高聯盟成員的信用,增強融資效率,對于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局具有現實的意義。

4 結束語

本文提出了適合小微企業需求的動態聯盟的結構和運作模式。小微企業聯盟必須建立在市場動態的環境基礎上,小微企業動態聯盟的發展和運作必須有政府、社會與企業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同時,企業只有選擇適合各自的聯盟伙伴、建立正確的聯盟協議和機制,對聯盟的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和利用,聯盟才會給小微企業帶來規模經濟、速度經濟、協同等效應等優勢,聯盟企業才能能夠在市場中取得成功并成長。

參考文獻:

[1]鄭延中.中小企業動態聯盟合作相制研究[J].市場論壇,2011(07).

[2]周躍鋒,溫星彬.中小企業競爭合作模式探討[J].經營管理2012(6).

[3]王華棟,王潤孝.面向中小企業的動態聯盟及其運行模式研究[J].航空制造技術,2009(07).

[4]羅新星,曾字星.動態聯盟與中小企業的成長[J].企業技術開發,2004(12).

篇6

關鍵詞 互聯網 眾籌融資 調查分析

眾籌(Cloud Funding)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是一種以投資者分散化為特征的項目融資方式。融資者借助互聯網上的眾籌融資平臺為其項目向廣泛的投資者融資,每位投資者通過少量的投資金額從融資者那里獲得實物或股權回報。近年來,全球互聯網眾籌融資發展異常迅速,形成了“歐美引領,亞洲趕超”的格局。從2009年全球第一家互聯網眾籌公司Kickstarter成立開始,到2015年互聯網眾籌公司數量已經達到1250家。2011年,

國內首家互聯網眾籌平臺“點名時間”正式上線運營,標志著我國互聯網眾籌行業的開端。隨后,互聯網眾籌開始了爆發式增長。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國共有354家眾籌平臺,目前正常運營的眾籌平臺有303家,其中股權類眾籌平臺數量最多,達121家,占全國總運營平臺數量的39.93%;其次為產品眾籌平臺,達到104家;純公益眾籌平臺最少,僅有5家。以下以科技型小微企業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掌握這些企業對互聯網融資方式的熟悉與運用情況。

一、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以科技型小微企業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掌握這些企業對互聯網融資方式的熟悉與運用情況。在2016年10月-11月期間,我們對嘉興及其周邊地區(主要是浙江省內地^)的企業進行了網上不記名問卷調查及實地發放問卷的調查,采用的抽樣方法是系統抽樣方法,發放問卷總數120份收回114份,其中選擇互聯網籌資的企業僅占9.38%,而銀行貸款籌資的比例高達46.88%,可見雖然“互聯網籌資”被看成一種很有前景的新興投資方式,但卻發展困難。本次問卷調查共設有四大維度,分別是企業的性質類型、企業資金組成、企業融資方式及問題、企業與互聯網融資,每個方面的問題下都設有4至11個選項,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選擇,也可以就開放性問題對互聯網眾籌融資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見。

二、調查樣本

調查樣本主要為科技型小微企業,此類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關系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任務。當前,國家大力鼓勵和支持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這對于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發展新動力、創業帶動就業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將科技型小微企業作為研究互聯網眾籌融資的突破口,具有典型性。所調查企業中多數小微企業為工業,占63.16%,且大部分創辦初始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故其資產結構中自有資金所占比率較高,且資產結構中負債比率較低,發展良好。有超過10%的企業表示遇到融資難問題,以及企業的融資團隊建設程度還有待提高,并且在調查過程中反映出互聯網眾籌融資存在的問題。因此,本課題的調查樣本具有研究價值,課題的研究報告可以為科技型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提供相關對策,為政府主管部門制定政策和出臺相關文件提供理論參考,或作為宣傳互聯網眾籌的材料,也可作獨立論文公開發表等。這樣,科學研究的成果,就可以直接運用到現實工作中去,發揮產生直接生產力的作用。

三、調查問卷

第一,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包括企業性質,所屬行業,規模,資金構成等。

第二,調查對象融資原因、方法、遇到的困難,以便后期提出相應對策。

第三,調查對象對互聯網眾籌融資的認知度,使用情況,以便分析互聯網眾籌融資在科技型小微企業中的普及度以及前景期待度。

第四,調查對象對現有互聯網眾籌融資的顧慮以及評價,反映互聯網眾籌融資在科技型小微企業中的發展現狀,包括優勢與不足。

第五,調查對象針對互聯網眾籌融資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四、調查結果分析

(一)分析框架和理論假說

本次的框架分析主要是基于201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從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現狀,現有的融資方式以及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等角度分析科技型小微企業的融資現狀以及對互聯網眾籌融資這一融資方式的選擇。

為了深入了解科技型小微企業的融資現狀、存在的問題等,此份問卷基于認知度、參與度、滿意度、風險認知度和信任度五個方面來進行分析企業對于互聯網眾籌這一融資方式的認識。

在分析前,結合現實情況,提出以下5點假說:

第一,企業的性質,所處的行業以及規模大小是調查樣本主體的基本信息內容,不同行業、不同性質和不同規模大小的公司對融資的方式選擇會有一定的影響。

第二,認知度體現了企業對互聯網這一平臺的認知程度,可能會對企業選擇互聯網眾籌融資產生一定影響。

第三,參與度、信任度反映了企業對于新興的互聯網融資方式的接受程度,可能會對企業選擇互聯網眾籌這一融資方式產生一定影響。

第四,滿意度和風險認知度反映了企業對于投資最基本的兩個要素――收益和風險,由于選擇互聯網融資這是選擇性的行為,故二者對互聯網融資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第五,風險偏好度、投資經驗部分體現出一個企業籌資、投資理財的基本觀念,而不同的觀念對各種融資方式有不同的偏好。

(二)關于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

本次參與調查的企業總數達到114家,其中個人獨資企業12家,占10.53% 合伙企業15家,占13.16%,股份有限公司占27家,占23.68%,有限責任公司60家,占52.63%。大部分企業所屬行業為工業,剩余部分主要所屬行業有醫療衛生和文化教育。企業的規模即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0萬以上有76.32%,其次是100~200萬元達到10.53%,100萬元以下有7.89%,處于200~500萬元最少為5.26%。

關于企業的資金來源問題,有68.42%的企業創辦初始的資金來源是自有資金,而通過銀行貸款的占28.95%,剩余的2.63%是通過內部職工集資創辦企業的。由于大多數企業是通過自有資金創辦企業的,因此當問及自有資金所占比例時,占44.74%的企業自有資金比例達到80%以上,以及問卷第六題中涉及企業的資本結構中資產負債比率,大多數的企業是在20%以下,負債比例在20%~40%以及40%~60%的數量差不多,分別為28.95%和26.32%。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有超過10%的小微企業面臨融資難問題,對于企業融資問題我們設計了更深入的調查,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主要有融資成本高,融資渠道單一,融資門檻高,風險評估難,股權結構單一等問題,因此我們調查了關于企業融資專業團隊的組成情況,管理層設有分管領導和分管部門的占52.63%,但有不少企業無融資團隊,老板說了算,還有13.16%的企業通過管理層在企業內部臨時籌組,說明企業的融資團隊建設程度還有待提高。

大多數科技型小微企業為了擴大生產規模需要進行融資,企業資金不足時的主要籌資方法是銀行貸款,達46.88%,選擇商業信用籌資與租賃籌資方式的企業較少,但仍然多于選擇互聯網籌資的企業數量,僅9.38%的企業會選擇互聯網籌資。該數據反映了互聯網融資在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中未成熟,企業認可度低。

接下來我們對企業關于互聯網眾籌融資的了解程度和看法進行了研究。具體情況顯示,55.26%的企業表示了解一些融資渠道但不了解操作程序,34.21%的企業回答不了解互聯網融資,7.89%了解大部分的融資渠道及其相關程序,只有2.63%的企業非常了解常用的融資渠道和融資程序并有成功融資的經驗,從中可以看出互聯網融資在企業融資中還未普遍,企業對互聯網融資渠道及其相關程序了解不多。

有超70%的企業期待“互聯網籌資”的發展,也有不少企業不太信任該融資方式的發展,主要是對于資金的使用缺乏監管的風險和在融資過程中易觸碰非法集資和非法發行股票的法律風險有所顧慮,也存在一小部分企業表示對眾籌平臺的道德風險有所顧慮。看來互聯網融資想獲得更好的發展不得不把企業的顧慮因素考慮在內,并提供相應的保證,以獲得科技型小微企業的認可。

當多種互聯網融資方式提供給企業時,一半的企業選擇股權模式,26.32%的企業選擇債權模式,偏向獎勵模式的有21.05%,可以看出科技型小微企業在互聯網融資過程中傾向于股權模式。基于一部分企業接觸該融資方式,根據評價融資成功的標準,表示基本滿意的有73.68%,有26.32%表示不滿意,因此可以得出互聯網融資存在吸引企業選擇的優勢,也存在不足。經調查發現互聯網眾籌融資具有作為一種更為開放的融資模式,吸引潛在長期支持者,輕松開啟眾籌渠道,華麗的營銷手段,融資風險小等優勢。同時,對小微科技型企業來說互聯網眾籌融資還存在不足,主要有互聯網眾籌融資的法律體系不健全,互聯網眾籌融資的風險難以控制,互聯網眾籌融資平臺管理水平低下,其次是互網眾籌融資的資金缺口較大和互聯網眾籌融資成功率較低。

互聯網眾籌融資作為一種新興的投資方式,在我國的發展并未成熟,互聯網眾籌多以單一網站為主,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針對互聯網眾籌融資在科技型小微企業中的發展現狀,所調查企業提出了健全法律制度,建立監管機制,加強宣傳力度,政府加大支持度等寶貴建議。這些將對未來互聯網眾籌融資更好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作者單位為嘉興學院商學院)

[作者簡介:勞文淑,嘉興學院商學院財務專業本科生。吳珂瑩,嘉興學院商學院財務專業本科生。郭予悠,嘉興學院商學院財務專業本科生。余晨瑜,嘉興學院商學院財務專業本科生。李郁明,嘉興學院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財務,會計。課題項目:本文系2016年嘉興學院商學院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互聯網眾籌融資促進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研究”;2016年嘉興學院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重點SRT)“互聯網眾籌融資的風險分析與防范研究”的部分研究內容。]

參考文獻

[1] 紀玲瓏.中小型科技企業互聯網眾籌融資模式探討[J].財會月刊,2015(5).

[2] 韓廷春,孫|.互聯網金融視域下眾籌模式的風險與監管[J].理論探討,2015(5).

篇7

關鍵詞:吉林銀行;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

1吉林銀行支持小微企業基本情況

吉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林銀行)是于2007年10月10日由長春市商業銀行與吉林市商業銀行、遼源市城市信用合并成立。目前在吉林省內擁有9家分行,并在大連、沈陽開設2家分行,共有367個營業網點,共建立起10家村鎮銀行和一家貸款公司,并與一汽財務公司合資設立了一汽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營運至今,吉林銀行規模不斷擴大,業務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吉林銀行2015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全行資產總額達到3575.3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737.51億元,增長25.99%,是成立時的7.0倍;各項存款余額達到2322.5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34.68億元,增長11.24%是成立時的5.13倍;各項貸款余額1591.9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74.70億元,增長12.33%,是成立時的4.96倍。2016年7月,吉林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全球銀行1000強評比中躍升至第298位,比2015年上升了9個位次,比2014年上升了24個位次,首次躋身于前300位。雖然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由于外資銀行和其他股份制銀行的紛紛涌入,吉林銀行的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近年來,吉林省經濟發展趨勢較好,民營企業是拉動了全省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預計到2017年吉林省全省民營企業收入將達到5億元、民營企業經濟增加值將超過1.3億元,這兩項指標將比2012年翻一番以上。民營企業中的絕大多數為小微企業,吉林省的小微企業,占全省市場主體總數約93%,占全省民營市場主體約98%。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強烈,融資具有“短、小、平、快”的特點,截至2016年6月末,吉林省銀行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3817.95億元,同比增長21.01%,比年初增加244.5億元,增幅6.84%;小微企業貸款戶數17.38萬戶,同比增加0.78萬戶,小微金融業務已成為各商業銀行重點爭奪的市場。吉林銀行提供的小微企業貸款占全省銀行業小微企業貸款比例約為15%-20%,吉林銀行在市場占有率上存在一定的競爭優勢。吉林銀行于2008年起開始重視小微金融業務,2009年成立了“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開發小微金融市場需要的新產品,通過擴大業務覆蓋面不斷完善營銷模式,搶占吉林省內小微金融業務市場。吉林銀行作為地方性銀行,綜合實力不比大型商業銀行,但是也有自身的地域優勢,所以吉林銀行必須要走具有當地特色的、消除同質化的發展道路,為小微企業“量體裁衣”,提供更加適合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吉林銀行提供的小微金融業務主要包括是融資業務和結算服務,融資業務主要是貸款、貼現等,結算業務主要是業務、理財產品、非柜臺服務等。吉林銀行主要的小微金融業務仍然是傳統的貸款業務,截至目前,吉林銀行已扶持小微企業近10萬戶,貸款額超過500億元,信貸投放總量在區域同業中保持領先。

2吉林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吉林銀行對小微金融業務競爭力在不斷增強,服務于小微企業的融資產品現有45個,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各行業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但還存在一些不足。

2.1貸款業務仍保持傳統模式、過分依賴抵押物

一般情況下小微企業固定資產都較少并且價值不高,租賃的情況也很多,商品貿易企業資產價值則更低,而吉林銀行對于大部分的小微企業貸款仍持沒有抵押物就不能放貸的思想,這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而如果抵押生效,也很可能會資不抵債,給吉林銀行大量的小微企業貸款業務帶來較高的風險。所以傳統的貸款模式會給吉林銀行小微金融業務量和后續收回資金帶來影響。

2.2對小微企業客戶挖掘的深度不夠

吉林銀行目前對小微企業主要提供貸款服務,但小微企業在吉林銀行的產品使用數量平均不超過兩種,現有針對小微企業提供的金融產品仍停留在基本層面,其實小微企業客戶還有很多需求,例如個人理財、票據管理、網銀等產品。吉林銀行對這些產品沒有充分發揮利用,同時對小微企業客戶采取單個開發的方式,規模效應得不到發揮,也使小微企業金融業務的綜合收益低下。

2.3產品創新性不足

有很多小微企業經營項目較好,或者屬于高科技類型,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但資金支持不足,銀行如果能夠從其初期開始介入,支持其不斷發展壯大,這樣不僅會形成銀行的優質客戶,也會推動經濟環境的良好運行。然而目前吉林銀行仍以放貸業務為主,利率差是利潤的主要來源,過度依賴傳統產品,并沒有看到長遠的發展。同時,吉林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業務新產品應用及組合能力較弱,為客戶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的能力較差,而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應當加入各類中間業務和本外幣業務,所以吉林銀行的經營理念需要提升。如果吉林銀行不能跳出同質化產品的束縛,不能形成特色的差異化營銷,則很可能在競爭中被淘汰。

2.4審批鏈條過長

吉林銀行提供的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審批期限較長,由最初的調查報告到最終的放貸需要經過八個到十個流程步驟,在一切流程順利的前提下,平均一筆項目至少需要15到30天。倘若中間若發生服務方案的調整等情況則需要更長的時間,還有對于續貸業務,操作流程與初貸是相同的,又要經歷同樣的期限。而目前各銀行都已經在積極提高審批效率、縮短審批時間,吉林銀行授信審批流程如果不改進,會導致效率嚴重低下,影響業務發展。

2.5放款后管理不嚴

吉林銀行業務相對保守,也重點針對一些省內的大型優質客戶,這類客戶違約的風險比較小,發生不良貸款的可能性也較低,這卻造成了貸款部門不重視貸款的貸后管理。隨著吉林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規模擴大、客戶不斷增多,對小微金融也提出了更高的服務要求。沿用舊有的管理模式沒有對小微企業及時跟蹤調查、摸清情況,出現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后,吉林銀行的處理是直接轉入資產保全部門,沒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機制,這些都不利于風險的防控。

3吉林銀行支持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2015年4月13日,省工信廳等六部門聯合下發《關于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在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方面,鼓勵各類金融機構要充分利用機構和網點的優勢來加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建設力度,支持區域經濟的發展。吉林銀行作為地方性銀行,更應該立足與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地方經濟,從國外的成功經驗來看,專業化經營和為當地居民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的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是十分有效的。吉林銀行作為具有網點多、覆蓋面廣、人員眾多的優勢,所以充分利用地緣人緣和本鄉本土優勢,抓住二次振興東北這一契機,加快轉型步伐,逐步去除自身劣勢,制定出可以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可持續發展對策。

3.1重視小微企業的現金流量

銀行提供貸款,希望按時收回本利、獲取利潤,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銀行要求提供貸款抵押,但是針對小微企業的特殊性,如果小微企業的資產不足,對貸款本利可能是有影響的。其實如果企業的現金流量充足,是能夠償還貸款本金和利息的,所以吉林銀行應該注重企業的第一還款來源——現金流量,分析服務對象的特點,預測其經營發展趨勢,進而決定是否提供融資服務。

3.2細分目標市場、深度挖掘客戶需求

有效的細分市場,有助于明確營銷的目標,這樣既能夠發揮吉林銀行的競爭行定位優勢,又可以全面提升業務競爭力。吉林銀行可以從地域特點、行業特點、產品特點等對市場進行細分,制訂對應的產品服務方案和營銷策略。在借鑒同業優質產品的基礎上,結合吉林省經濟環境特點,通過實地調研走訪、掌握行業數據等方式充分激發客戶需求,推出針對各細分市場的小微企業金融業務。

3.3加快金融產品創新升級、適應市場變化及客戶需求

吉林銀行想要實現差異化競爭,就要積極發揮本土銀行的金融服務優勢,拓寬小微金融服務深度和廣度,以主導產業、特色集群、鄉土產業等為切入點,做精、做細、做深、做透區域特色市場,有計劃的推出適應市場、貼近客戶、風險可控的小微特色金融產品,將多種產品整合打包提供給小微企業,充實小微金融產品體系。同時加快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推進線上、線下產品一體化,與電商平臺積極合作,實現銀行、電商、客戶的三方共贏,以創新產品帶動業務發展。

3.4簡化審批流程、提高效率

小微企業金融需求具有“短、小、頻、急”的特點,并且客戶的差異化大,吉林銀行應當簡化審批流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建立高效審批機制。建立一套控制規范的操作流程,將計算機技術真正應用,實現無紙化、全天候、集中在線審批,并且充分利用目前的企業征信系統,建立起適應小微業務特點的、獨立的、專業化的授信評審體系,實施專職評審人制度、打造快速通道,與此同時要注意風險的防范,減少貸款壞賬的發生。

3.5建立優質的小微金融服務團隊

為了對吉林省轄內小微企業金融市場進行更精細的管理,吉林銀行應組建更專業化的管理部門,對省內的經濟數據和市場發展有更準確的把握,對各行業的小微企業有更深入的分析和了解,進而提供更加準確的服務和產品。還應當緊隨國家政策的變化,針對小微金融產品、推廣營銷、風險控制、辦理流程多角度進行培訓,提升對小微企業客戶的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吉林銀行也在不斷改進小微金融服務,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果能夠針對小微企業客戶制定更加適當的可持續發展對策,才能真正的實現可持續。

作者:李紅艷 孫建 單位: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齊睿.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2]張妍.吉林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業務市場營銷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3]王建平.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6(24):83-87.

篇8

關鍵詞:物流;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1.24 文章編號:1672-3309(2013)01-63-02

2005年商務部了《關于開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的通知》,正式啟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立新型農村市場流通網絡、改善農村消費環境。“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發展初期,由于融資渠道少、結算方式單一等原因,農村物流網絡建設受到制約,其規模遠未滿足農村便捷消費、安全消費的需求。銀行是企業融資和支付結算的重要渠道,為了充分發掘銀行在農村物流網絡建設的機會點,筆者選取了吉林、山東、安徽等農業大省以及物流需求比較旺盛的北京周邊進行了深入調研,分析了目前農村物流現狀,挖掘了農村物流網絡產業鏈參與各方包括承辦企業、配送中心、農家店的金融需求,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銀行金融服務與農村物流網絡結合發展的共贏模式。

一、“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金融需求

“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由商務部指定承辦企業,承辦企業以直營或加盟的形式開設配送中心和農家店,并安排物流配送中心為有效范圍內的農家店進行統一配送,構建以承辦企業(配送中心)為中心,以農家店為基礎的農村消費經營網絡,形成承辦企業、配送中心、農家店產供銷一條龍的完整的產業鏈。調研發現,該產業鏈具有旺盛的金融服務需求。

(一)承辦企業資金歸集下撥需求

承辦企業可以有直營或者加盟兩種模式開設配送中心和農家店。其中直營模式下,由承辦企業對配送中心和農家店的資金進行統一核算,并進行資金的歸集下撥;加盟模式下,配送中心和農家店進行獨立核算,承辦企業根據配貨情況逐筆收取貨款。直營模式下承辦企業有資金快速歸集下撥的需求。以北京新世紀商城為例,其為北京昌平區承辦企業,每日日終將直營配送中心和農家店的賬戶資金歸集到統一結算賬戶,并定期向直營店劃撥經營資金、應付款項、人員工資等。

(二)配送中心安全、快捷結算需求

配送中心每日向農家店配送貨物,現場收取貨款,其中加盟配送中心還需要及時向承辦企業上繳貨款。配送中心向農家店收取貨款時,多采用現金結算的方式,配送中心需要專人進行清點,并偶爾有收到假幣現象,對配送中心帶來一定的損失,配送中心希望能夠安全、便捷的非現金結算方式。另外,加盟配送中心向承辦企業上繳貨款時,多采用赴網點柜面轉賬或現金匯款方式,配送中心需要專門人員負責貨款上繳非常不便,希望足不出戶即可完成支付,例如通過網上銀行轉賬匯款。

(三)農家店便捷融資和POS結算需求

直營農家店可以得到承辦企業的資金及人力支持,但加盟農家店需要靠自有資金滿足店面籌建、日常經營以及規模擴展方面的資金需求。以湘西某地區的農家店為例,每新建1個加盟農家店約需16萬元左右,包括店面、貨架、招牌、電腦等開支4萬元,首次配貨12萬元,很多有意向加入的農民由于難以一次性支付,而融資貸款門檻較高難以籌資,導致農家店加盟規模受到限制。農家店希望能夠容易、快捷的獲得資金融通。

同時,在北京等大城市周邊村鎮POS支付結算方式也逐步得到人們認可。這些地區的農家店也希望能夠通過POS滿足其客戶的劃卡消費、代繳水電費等需求。

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金融服務匱乏及原因分析

通過調研分析,筆者發現在物流產業鏈中的每個參與者都有迫切的金融服務需求,但在當前農村無論在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數量上,還是在提供的產品種類上,都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物流發展的需求。

目前農村金融市場主要由一部分銀行向其提供服務,并且以信用貸款為主,其他金融服務相對較少;且銀行對農村的扶持力度尚局限在對其的直接融資上,為農村可提供的金融產品本來就少,服務農村物流領域的金融產品更是匱乏,遠遠滿足不了需要。究其原因,可以從以下方面分析:

(一)商業銀行風險控制嚴格

銀行經營的穩健性原則與小微企業融資的高風險特點存在著矛盾。小微企業在資金需求上“急、少、頻”,與大企業相比貸款的違約率相對較高。因此,商業銀行從綜合考慮貸款風險的角度出發,很多小微企業不符合銀行的貸款審批資格,無法及時獲取貸款額度。

(二)農村貸款人缺乏可抵押物

在貸款過程中,銀行作為放貸人為了有效預防信用風險,通常需要借款人提供有效抵押物。但農村可用來抵押的物品主要是農村的土地、房屋、勞動力以及農機具等,一方面銀行很難對抵押物品估值,另一方面對于銀行而言農戶的抵押品執行成本太高,或近乎不可執行(如勞動力以及沒有完全產權的土地)。以上原因導致工商信貸的借貸雙方對抵押物估價大相徑庭,加上抵押物執行機制缺乏,農村借款人很難獲得充足的銀行融資。

(三)銀行系統缺乏金融服務的創新

對于銀行已有產品由于風險控制的原因手續比較嚴格,普遍存在業務辦理流程長、準入門檻高的問題,難以適應鄉鎮小微型企業經營過程中周轉靈活的特點。在該領域金融創新投入不足,目前尚無法滿足農村發展的需要。

三、金融服務與農村物流網絡結合發展

缺少銀行金融服務的支持,農村物流很難發展壯大。為了打破這種限制局面,市場急切希望能有一種新型模式能改善原有的各種不足。讓銀行金融服務真正參與到農村物流建設中來,積極探索一種農村物流與金融相結合的共贏的局勢呼之欲出。

對于農村企業而言,它可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為農村小微企業日常業務當中的資金缺口提供快速安全的資金供給;對于政府部門而言,農產品物流金融可以帶動農村物流的發展進行帶動整個區域農村經濟的發展;對于銀行而言,就整個物流網絡提供金融服務,可以降低單一業務風險,增加銀行利潤來源,擴展銀行業務市場占有率。農村物流與銀行金融服務的結合創造了物流網絡中參與各方的一種共贏局面。

銀行介入農村物流金融,既能實現減少農產品物流的中間環節,同時又可以滿足農產品在物流當中由于其特殊性而需要的一些特定需求,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銀行產品服務農村物流的創新型模式是將物流環節與金融服務結合起來。綜合考慮農村金融需求,銀行產品服務可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一)大力推廣供應鏈融資,促進資金流與物流完美結合

針對農村小微企業物流產業鏈的特點,適時推進供應鏈融資等直接融資產品的營銷,滿足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目前國內供應鏈融資局限于訂單、應收賬款作為抵押進行融資,而農村小微企業缺少有效的抵押物,考慮到農家店同承辦企業之間存在供應鏈關系,商業銀行可通過承辦企業擔保的方式向農家店發放貸款, 承辦企業資質良好,且對農家店的資信情況也比較了解,擔保風險也比較低。

(二)推廣結算業務,促進資金快速運轉

一方面為承辦企業提供資金歸集下撥服務,促進承辦企業與直營店之間資金的迅速流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為配送中心、農家店提供靈活的結算方式,例如批量扣款、POS結算等,考慮到農村網點較少的現實情況,依托POS機具提供轉賬、刷卡、代繳各項費用等多種功能。

(三)加強渠道建設,實現金融網絡的全面覆蓋

鑒于鄉鎮地區網點覆蓋率較小,向當地農民推廣渠道有限,為了全面搭建農村金融網絡,商業銀行可適時推進自助渠道的建設,依托已有農村信用社開展業務。一方面鋪設自助機具,自助設備受地區限制較小,功能強大。可在農家店推廣自動存取款機、POS機、轉賬電話等的使用, 以“萬村千鄉”各個銷售網點為依托,建立金融服務網絡,實現資金流通渠道與商品物流通道的高效融通。一方面借助銀銀合作,拓展柜面服務渠道。可以通過大中型商業銀行與當地農村信用社等銀銀合作的方式,實現在當地農村信用社辦理大中型商業銀行的存款、取款、查詢明細、轉賬、基金、國債、理財產品的購買等服務。農村信用社可通過與大中型商業銀行協議分配收入,大中型商業銀行可通過農村信用社拓展業務,小微農村企業以及農民可方便辦理業務,實現多方共贏。

四、結論

銀行金融服務介入“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建設,是當前發展農村物流網絡的必然選擇。其意義在于通過構建銀行金融服務與農村物流網絡結合發展的共贏模式,促進新型農村市場流通網絡建設,為廣大農村提供安全、便捷的消費環境,充分發揮銀行金融服務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關娜.農村物流金融服務模式創新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0.

篇9

一、黑龍江中小企業融資難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內源融資能力不足。內源融資是黑龍江中小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方式,占比超過70%,但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黑龍江中小企業的內源融資能力還嚴重不足。據統計,2014年,71.5%的中小企業選擇內源融資作為其主要的融資方式,且在融資規模上,中小企業的內部留存利潤僅占其全部籌集資金的16.7%[1]。內源融資的資金來源主要就是留存收益,可是黑龍江大多數中小企業為勞動密集型企業,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較低、財稅負擔較重、不確定性風險較多,導致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普遍較低。同時,有一些中小企業的管理者缺乏長遠規劃,只注重當前獲利,在年終利潤分配中遵循“重分紅、輕積累”的原則,使中小企業自身積累不足,導致內源融資能力較低。

(二)經濟新常態發展下的特有問題。隨著我省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經濟結構也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而中小企業是經濟轉型發展的中堅力量。近幾年來,黑龍江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經濟增長下滑、外需乏力、勞動力和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節能減排任務越來越重等壓力,中小企業也在千方百計提高內銷比重、增加產品技術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但見效甚微,主要是有些中小企業存在著盲目轉型,不注重品牌建設、創新能力不足、產業鏈整合能力較低,致使盈利能力不足,最終導致銀行對正處于發展關鍵時期的中小企業惜貸、慎貸 [2]。

(三)中小企業融資結構單一。根據2014年對黑龍江省的中小企業資金來源調查結果顯示,固定資產融資情況: 內源融資占72.5%、親友借款占9、8%、銀行貸款占8.8%、商業信用占3.3%、其他占2.1%、股權占1.8%、創業基金占1.1%、融資租賃占0.6%;流動資金融資情況:內源融資占75.3%,銀行貸款占9.7%、親友借款占6.3%、商業信用占6.4%、其他占2.3%。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中,內源融資占比都超過了70%,在外源融資中,銀行貸款占了較高比例。

(四)中小企業借貸成本高。由于中小企業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較低、財稅負擔較重、不確定性風險較多、盈利能力較低,銀行做貸款風險評估時,認為風險較大,一般不太愿意提供貸款,即使提供貸款, 中小企業承擔的貸款利率都遠遠超過了央行所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黑龍江省政府金融辦公布的數據顯示,在 2014 年黑龍江省金融機構發放給中小企業的貸款中,其貸款利率絕大多數超過了貸款基準利率,平均超過貸款基準利率19.3%,大大地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大中型企業由于自身資質好,是銀行的優質客戶,銀行愿意提供貸款,甚至追貸,其貸款利率一般遠遠低于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

二、進一步增強黑龍江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的措施

(一)增強內源融資能力。根據優序融資理論,黑龍江的中小企業在選擇融資方式時,首先應該考慮的是選擇內源性融資。如果中小企業的內源融資能力較低、留存收益較少,就不得不依靠銀行貸款等外部融資方式獲得資金支持,使中小企業缺乏長久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資金保障。所以我省中小企業應進一步規范企業的股利分配政策,擴大留存收益比例,另一方面,中小企業還需不斷提高提高內部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大力扶持地方中小型金融機構的發展。在金融監管制度上,要注重遵循“分類監管、分級監管”原則,將設置中小型金融機構的審批權限下放至地方政府,要求地方政府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適度增加中小型金融機構數量,并建立扶持地方中小型金融機構發展的優惠政策:一是靈活運用存款準備金等金融杠桿,適當降低中小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比例,使地方中小型金融機構有相對充足的信貸資金留給中小企業;二是中小型金融機構要建立一套簡便易行的信用評價體系,把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拉入其授信范圍;三是允許地方政府結合實際,在本省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中自主選擇合適的模式,組建適合本地經濟發展的農村商業銀行;四是中小型金融機構適當提高對中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率的容忍度,并量化具體指標。

(三)積極拓寬各種融資渠道。一是中小企業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方式。黑龍江中小企業進行直接融資的方式可以借鑒國外的方式。在發達國家,中小企業發行的債券或股票大多數在柜臺進行交易,只有極少數通過證券交易所嚴格審查,才能在證券交易所進行上市交易。雖然我國現在有中小板塊和創業板塊,吸引了一些優秀的中小企業進行股權融資,但是只是極少數,大多數中小企業不具備上市資格,建議地方政府推出和擴大“二板市場”、“三板市場”,甚至允許具有一定規模的中小企業發行債券來融資;二是進一步規范和擴大間接融資渠道。除了貸款融資外,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私募基金、互助基金和民間融資等各種渠道進行融資。一方面,這些融資還得需要金融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把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另一方面,還需要加大金融立法力度,規范中小企業產權交易市場,進一步完善創投基金的退出機制,增大對中小企業資金支持的力度。

(四)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黑龍江省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在中小企業的融資過程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和美國和德國等具有成熟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發達國家相比,還需進一步完善。首先,要建立覆蓋全省中小企業的再擔保制度。政府應當作為主導者,聯合相關的再擔保營運機構和擔保機構,建立起覆蓋全省的再擔保體系,從而做到有效地分散風險,大幅度提升基層擔保機構運營能力,增強擔保能力。其次,同時在各地市建立完善的擔保制度。對于擔保機構缺乏的地區,要在政府的牽頭下,由民間資金發起設立自主經營的擔保機構,而政府的財稅部門也要對這些擔保機構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從而為擔保機構在起步階段營造一個良好的運營環境,這也是對擔保體系建設和完善的直接幫助。第三,充分發揮擔保行業協會的功能。行業協會的功能就是通過行業自發組織的非官方機構對本行業的業務經營進行自律管理,對行業的發展做出一定的指引,引導該行業規范和健康地經營,因此,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自律和引導功能對于擔保體系的完善具有重大意義。第四,進一步提高政府部門工作效率。完善包括房管局、國土資源局、車管局、工商局等在內的相關政府部門的服務工作,更好地滿足擔保機構抵押合同登記的服務需求,同時,應當盡快開放擔保機構使用公用信用信息系統的權限,滿足擔保機構進行相關信用查詢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孫于藍.中小企業融資難及其解決對策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碩士學位論文:16-33

[2] 曹廣濤. 黑龍江省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簡要分析和對策建議[J].商場現代化,2013,(27):131-132

篇10

互聯網金融已經融入和貫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金融的便捷性以及其他特性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視,尤其是傳統商業銀行的關注。互聯網金融的迅速崛起,尤其以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快速發展,無疑從各個方面對傳統的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作為傳統的商業銀行,如何在這種不利于自身發展的趨勢下做好自己,已經成為現在傳統的商業銀行需要思考和面對的問題。另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互聯網金融帶給傳統商業銀行的或許不僅僅是沖擊和威脅,這或許更是傳統商業銀行轉型的絕佳時機。

一、互聯網金融概念與內涵

謝平和鄒傳偉(2012)是較早分析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人,他們首先提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特別是移動支付、社交網絡、搜索引擎和云計算等,將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顛覆性影響,可能出現既不同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金融融資模式,稱為互聯網金融模式。他們認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經濟社會的金融模式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宮曉林(2013)則認為,互聯網金融將為中小銀行與大銀行競爭帶來機會,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及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等等。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沖擊和影響

近兩年,互聯網金融的模式日漸成熟,尤其是成型的六大互聯網金融模式,隨著六大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發展,對于傳統的商業銀行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我們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主要總結出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三大沖?簟?

(一)對銀行支付業務的沖擊

支付業務是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尤其是近幾年以支付寶、微信等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迅猛發展。傳統的商業銀行的支付業務往往是需要通過支付人員到銀行柜臺進行支付,是支付雙方的前端支付;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支付業務由前端向幕后轉移,支付人員只需要通過手機客戶端就可以完成網上平臺的各項支付,這對商業銀行的傳統支付業務帶來了很大的沖擊。雖然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對比國外起步較晚,但是我國互聯網金融每年的增長率卻是十分驚人的。2013年,我國的互聯網支付規模已經達到了5.37萬億元,第三方的支付數量已經超過了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的總和。在短短的這幾年的發展中,雖然互聯網支付在全社會支付的總額中還未占到千分之二,但是每年正在以180%的年復合增長率飛速增長。由此可以預見,互聯網支付今后的發展力量是不容小覷的。

(二)對銀行大數據的沖擊

現代商業競爭的本質就是對信息資源的爭奪。可以說,誰掌握了客戶最有用的信息,誰就站在了最有利的位置。互聯網金融是大數據和云計算迅猛發展下的產物,客戶通過網上搜索引擎會留下大量的消費痕跡,如果對這些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就是能夠創造巨大商業價值的大數據。雖然互聯網金融近兩年發展迅速,但是還是無法和傳統的商業銀行的海量數據相企及的,傳統商業銀行的數據都是零散的,沒有針對性的數據,而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說,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的應用正通過這些信息深入挖掘顧客的消費偏好、消費能力等方面的經驗規律,互聯網金融擁有敏銳的“嗅覺”,能夠迅速并且準確的捕捉到用戶的習慣和需求,這也是傳統商業銀行雖然擁有足夠的數據,但是仍然處于劣勢的原因。

(三)對小微信貸的影響

一般的小微企業很難從傳統的商業銀行獲得借款,而互聯網金融天生就是解決長尾問題的最好辦法。前幾年,阿里巴巴推出了阿里小貸,這對于剛剛起步的很多小微企業而言是很大的福音。小微企業很難滿足銀行的貸款要求,但是阿里小貸對于貸款沒有特別多的要求,企業是否具有良好的資質是知否獲得貸款的條件。小微企業的發展是現在中國不能忽視的經濟力量。

通過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互聯網金融進入支付領域影響的是商業銀行的現在,而互聯網金融進入小微信貸影響的就是商業銀行的未來。

三、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啟示

筆者通過研讀互聯網金融與傳統商業銀行的相關論文和文獻資料,總結出傳統商業銀行面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威脅可以采取的幾點措施。

(一)互聯網金融和商業銀行合作彌補相互間的劣勢

互聯網金融雖然在我國發展的比較迅速而且發展勢頭良好,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缺點,比如互聯網金融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會有人利用互聯網金融籌集大量的資金,然后帶著這些資金跑路,我國法律對于互聯網金融這一方面尚且處于起步階段,所以沒有明確的相關法律進行保護。由此可以構建互聯網金融和傳統商業銀行合作的平臺,將用戶在互聯網上的相關賬號和傳統的商業銀行綁定,依靠傳統商業銀行的信譽措施對互聯網上的用戶進行約束。互聯網金融可以利用云計算等相關技術整理分析商業銀行的海量數據,以供雙方使用,以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

(二)互聯網金融和商業銀行合作提升用戶體驗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對于電子信息技術,更是飛速發展,傳統商業銀行應該與時俱進,積極的學習互聯網金融在用戶體驗方面的成功之處,并能靈活的運用于自身,我國的商業銀行應該怎么做,可以參考Facebook和花旗銀行的完美聯姻。

2013年,隨著“余額寶”金融服務的開啟,各大銀行也紛紛抓住機會,審時度勢的推出各類基金和各種“寶”類產品,所以說傳統的商業銀行也在一步步的學習互聯網金融,加強自身對用戶體驗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