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的特點范文

時間:2023-11-02 18:03: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綠色建筑的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綠色建筑的特點

篇1

【關鍵詞】綠色建筑;特點;生態環境;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B845.65 文獻標識碼: A

綠色建筑作為現代社會生態城市、節約型城市、循環經濟城市建設的重要影響存在要件,影響城市生態系統安全與功能穩定的組織結構,參與城市生態服務能力的效率變化,對提高生態人居系統健康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城市生態系統的高效存在與服務功能的穩定性是發展綠色建筑的核心基礎,也是綠色建筑設計與建造技術應用的前提條件。

一、綠色建筑設計理念

綠色建筑作為新型的生態價值觀,逐漸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則,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主要包括:節約能源、資源、回歸自然等內容。節約能源,是在充分利用太陽能設備,使用節能采暖、空調或者建筑圍護結構的同時,減少空調、采暖,在風冷系統利用中,根據自然通風相關原理結構,在正確運用當地氣候總體布局以平面形式的同時,讓建筑物充分利用夏季主導風向。

在建筑物材料、建造、建筑設計選擇中,根據資源利用特點,在正確使用資源的同時,盡量節省資源。為了保障建筑物生機、活力,在建筑物外部和周邊環境相融合的過程中,發揮動靜結合、和諧一致的特點,逐漸保護生態自然環境。在綠色建筑物中,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主要指:在建筑物施工設計中,盡量不采用對人體有害的裝修材料、建筑材料,在建筑物內部濕度恰當、空氣清新的過程中,讓居民身心健康,感覺良好。

在綠色建筑建造過程中,建造特點主要表現在:在明確要求建筑物地理環境條件中,避免土壤中出現大量有害、有毒物質,在地下水資源純凈,地溫適宜的過程中,地磁始終滿足建筑物構造要求。在構造材料選購中,建筑物通常采用天然木材、竹材、樹皮等相關材料,在嚴格檢驗處理的過程中,進一步保障建筑材料安全性。另外,綠色建筑還必須根據地理環境要求,配備對應的熱水、采暖、發電或者風力發電設備,從而保障天然資源充分利用。

二、綠色建筑的特點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資源能源、土地、水資源、材料、太陽能等潔凈可再生能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它具有以下特點:

1、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性

綠色建筑的實現要求我們建造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這些要求使我們必須從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等方面綜合考慮。在建筑規劃、選址時就要考慮減少資源的消耗、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相處和對周圍環境的保護;在施工過程中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和技術革新,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并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在規劃、設計和施工中要考慮建筑物的使用,將建造成本與使用成本和維修成本綜合考慮。體現出綠色建筑的全壽命周期性。

2、綠色建筑的環保性

綠色建筑要求盡可能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循環利用、降低污染。在設計和建造綠色建筑時,使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等)和簡單應用高科技手段的、無污染的施工

技術,避免對自然環境的干擾。

3、綠色建筑的經濟性

通過合理的設計和施工組織可以減少能源消耗、降低重復勞動、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降低全壽命周期成本,體現出綠色建筑的經濟性。

4、綠色建筑的綜合性

在綠色建筑的設計和施工中應從場地質量、環境影響、能源消耗、水資源消耗、材料與資源、室內環境質量等多方面著手,力求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盡量少的破壞和恢復原有自然狀態,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節約材料消耗。這就需要加強新材料的研發、新技術的應用、綠色施工方案的評估、高效的施工管理等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我國綠色建筑目前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對綠色建筑的正確理解

國內外學術界對綠色建筑的概念有許多不同的解釋,但核心的內容是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運用建筑學、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組織建筑與其他相關因素的關系,使建筑物與其周圍環境成為一個有機的結合體,同時具有良好的室內氣候條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調節能力,并具有節地、節水、節能、減少污染、延長建筑壽命、改善生態環境等優點。但是有人認為只要將建筑物周圍加一些綠化就是綠色建筑,在建筑物內部點綴一些植物就是綠色建筑,建筑物單純的節能就是綠色建筑;還有人認為建筑的平面將來有重新劃分的可能就是生態建筑等等。這些觀點只停留在綠色建筑的表面,對綠色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缺乏對農村綠色建筑的系統研究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對綠色建筑的系統研究不平衡,其中城鄉差別較大。目前各個學科研究的重點大多局限在比較發達的城市,缺乏對農村居住環境的系統研究。大部分的研究都從本學科(生態學、環境學、城市規劃學、建筑學、農業建筑學、能源等)的專業角度出發,雖然研究的內容較為豐富,但是各個學科之間沒有很好的結合起來進行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如何在特定地區將人居環境與植物環境工程結合起來是亟待解決的課題。

3、缺乏綠色建筑的廣泛實踐

目前,我國建筑界發表了許多關于綠色建筑、生態建筑的論文,這些論文對于宣傳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推動綠色建筑、生態建筑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絕大多數的論文都停留在關于建筑設計的理論框架、設計原則及生態學理論對建筑學的指導,國外先進綠色、生態建筑的經驗介紹,缺乏實際工程實踐模式、計算機模擬、環境效果的測試分析。關于農村綠色建筑的深入理論研究較少,工程實踐則更少。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我們應采取以下主要措施:建立健全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的政策法規體系;完善節能與綠色建筑的技術標準支撐體系;建立有效的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的行政監管體系;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的培訓宣傳工作。

四、促進綠色建筑設計的改進措施

為了從根本上增強綠色建筑設計效益,必須將綠色建筑體系硬件、軟件設施有機的聯系起來,從建筑師實踐經驗以及可持續發展理論出發,保障綠色設計以及建筑創作技術。

1、綠色建筑節地節能設計

為了確保土地利用效益,從建筑角度來看,節能用地作為當前建房活動節省用地面積,讓綠化面積不損失、少損失的重要手段,必須提高用地效率。例如:建設高層、多層建筑,減小建筑密度,增強建筑容積率,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環境,提高城市容量;在城市居住區中,對后續發展保留發展余地,增強住宅用地集約面積,在完善綠化面積的過程中,不斷推進住宅區生態環境建設;在鄉村、城鎮建設中,根據坡地、零散地特點,在因地制宜的過程中,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保障地方材料充分利用,讓建筑在自然環境中相互融合,增強綠化面積使用效益。

另外,由于寒冷氣團頻繁侵襲,在和世界維度相比,我國寒冷的天氣相對較長,供暖日相對較多;為了保障建筑溫度,必須提高供暖設施,在優化冬季室溫的同時,節省供暖能源。目前,我國建筑節約能源技術根據內容不同可以分成護墻、采暖、空調通風等,北方冬季一般通過集中供暖的方式,進行供暖。

2、綠色建筑設計節能環保材料以及高新技術應用

綠色建筑作為相互作用、協調的智能系統,建筑結構、外層材料是能源交換的主要界面,在自然能源轉換、收集的過程中,必須有效防止能源流失;在具備氣候調節能力的同時,保障氣候環境始終處于穩定狀態。在建筑材料選擇中,結合材料性能,保障材料始終沒有毒性物質釋放。

室內環保材料主要指建筑物主體結構完工后,對建筑物內部墻面、地面、頂棚進行的裝飾、美化處理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在達到裝飾的目的的同時,不斷滿足材料功能。室內建筑材料一般分為:地面、墻體、裝飾線、緊固件、頂部、膠粘劑以及連接劑等類型。讓裝飾材料在綠色建筑中充分展現適用、經濟、美觀的作用,避免不環保材料釋放的苯、甲醛以及苯系物對居民身體造成的不良影響。在建筑裝修風格中,裝修材料是室內環境的主要危害;因此,在裝修時,必須選用符合環保指標以及國家標準的裝修材料,充分展現綠色建筑設計的優勢。

五、結束語

綠色建筑作為建筑行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是節約能源、減少建造工序以及使用能耗的重要方式,對增強使用舒適性,解決能源危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努力貫徹設計理念,掌握設計要點,從根本上保障環境以及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于春普。關于推動綠色建筑設計的思考[J].建筑學報,2003(10):50-52.

[2]鄭杰。關于推動中國特色綠色建筑設計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9,23(6):146-148.

[3]劉健,王瑞。關于推動綠色建筑設計的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30).

篇2

關鍵詞:環境保護;綠色建筑;荷蘭;NIOO-KNAW

中圖分類號 TU-0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2-75-04

The Featur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Netherlands from the View of Green Building

――Taking NIOO-KNAW for Example

Yu Xin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njing 210013,china)

Abstract:In the cases of NIOO-KNAW,a green building in Wageningen,this paper analyzes its C2C design philosophy,its building materials usage,energy usag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biodiversity protection,summarize out its achievements and features in the field of green building.Further more,three remarkable feature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Netherlands are reflected in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NIOO: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place the narrow environment protection,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fields under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framework,energy ut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get extremely attention.

Key word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Green building; Netherlands; NIOO-KNAW

建筑作為人工環境,它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明確生態環保目標和手段的建筑,可以稱之為綠色建筑[1]。1990年,世界上第一個綠色建筑評估體系――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在英國,標志著科學的綠色建筑設計和評價體系的首次建立。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綠色建筑”的概念。1996年,美國綠色建筑協會能源與環境設計先導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公告執行,2a后頒布正式的LEED1.0版本。該協會以商業化的操作模式將LEED推廣到全球,成為世界范圍內最具影響力的綠色建筑評級體系[2]。

中國的綠色建筑發展起步較晚。我國的綠色建筑發展一般可形象地分為4個階段[3]:淺綠階段(2004-2008年)、深綠階段(2008-2012年)、泛綠階段(2012-2014年)、真綠階段(2014-至今)。2012年以后,綠色建筑開始向綠色示范區和綠色城市發展,全壽命周期評價開始得到重視,綠色建筑理念在社會上開始被普遍接受。

1 NIOO設計理念及建筑策略

NIOO全稱為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Ecology(荷蘭生態學研究所),成立于1992年,隸屬于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研究院(KNAW),是荷蘭最大的生態研究機構,研究領域包括水生生態學、動物生態學、微生物生態學和陸地生態學。

2011年初,NIOO遷至位于荷蘭瓦赫寧根的全新建筑。作為2011年建成的一個綠色建筑,NIOO位于瓦赫寧根的新址從設計理念、施工過程、運行管理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出荷蘭乃至歐洲在人居建筑領域的最新成果,更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荷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理念及做法(圖1)。NIOO建設之初,即秉承三大原則: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使用太陽能(Solar Energy)和展示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

1.1 從搖籃到搖籃 在整體設計理念上,NIOO秉承了“從搖籃到搖籃”的理念?!皬膿u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C2C)是美國建筑師William McDouough和德國環境學家Michael Braungart教授跨學科合作而提出[4],其最基本哲學是:以“有效用的”代替“有效率的”,即把現今環境保護中單一的節能、減碳等以“降低環境破壞”的技術手段稱為“有效率的”,而他們所追求的,是盡可能地將一個生命周期的輸出物(所謂垃圾)利用起來,放置到別的生命循環中去,即“垃圾即食物”的目標。因此,在C2C的標準要求下,對一個產品的使用不再是節約的過程,而是生產新產品的前過程。美國MBDC公司于2005年起開展了“從搖籃到搖籃”的認證工作,認證標準大體分為“材料的污染和毒性”、“材料的循環利用”、“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對水資源的管理”和“社會責任”5個方面。對NIOO而言,主要目的不是最大程度控制環境損害,而是如何能夠為周邊環境提供更好的貢獻,這也是NIOO比其他可持續建筑更進一步之所在[5]。NIOO從材料使用、能源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水資源循環利用等多個方面都很好的體現了C2C的原則。

1.2 建材使用 在建材使用方面,NIOO嚴格遵循對人類無害、對環境友好、可再生和生產中不排放有害物質的原則,所有的建筑材料都通過相關認證(如FSC、PVC-free等認證)。NIOO的主體建筑材料是混凝土和木材,玻璃、鋼鐵和石子等也被廣泛應用(圖2)。與此同時,在整棟建筑中不使用密封劑、膠水等化學物品。為了建筑材料可以被重復利用,NIOO在施工過程中盡可能少的破壞材料的本來屬性。例如混凝土中并沒有過多使用化學添加劑以增強其性能,而木材僅防火處置后大量的被直接使用,木材、鋼鐵等材料盡可能減少切割、整形,以保證拆除后可以進行重復利用。

1.3 能源使用 在能源使用上,NIOO將重點放在節能和使用可持續能源2個方面。通過科學計算日照角度和時間,NIOO使用了大量的玻璃外墻以保證日間采光,同時盡可能使用LED冷光源以減少耗電。NIOO設計了一套自動感應系統,能夠根據外界自然光線強度自動調節室內燈光亮度,避免過度照明帶來的能量損失。除此之外,NIOO還設計了一套能夠根據室內外溫差智能調節的自然通風系統,以及可用于生態學研究實驗的屋頂花園等節能措施(圖3)。

NIOO的能源供應主要來自太陽能,由太陽能供電系統和太陽能供熱系統2個部分組成。整棟建筑所需的電能由太陽能供電系統提供,除此之外的熱量供應由太陽能供熱系統提供,系統內部的各種熱量也被最大限度的重復利用(圖4)。NIOO擁有一套熱儲存系統(HTS),通過管道將夏天時建筑物、道路、屋面和太陽能系統多余的熱量以熱水的形式儲存在地下300m深處,冬天時用于建筑物供暖。據測算,HTS系統可以節約70%~80%的能量消耗。

1.4 水資源管理 在水資源管理方面,整個建筑物的排水,包括雨水、污水(含實驗室排水)和廁所排水經處理后排放至建筑物周圍的地表水,作為景觀和生態補水;廁所排水處理方面,NIOO充分體現了C2C理念所提倡的“Waste=Food”原則[6],首先使用真空排水系統減少廁所排水量,然后廁所排水收集后經發酵罐、藻類處理和濕地處理后排入周邊自然水體,作為景觀河生態補水(圖5)。發酵罐回收沼氣作為能源,處理污水后的藻類可以進行回收再利用。目前,NIOO在藻類的資源化中作出了大量努力,藻類可以作為生產飼料、食用色素、果醬等產品的原料。

1.5 生物多樣性保護 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NIOO的頂部全部覆蓋植物(綠色屋頂),植物會對水和空氣進行凈化,同時有利于建筑物內部的溫度控制;不限于此,NIOO還利用綠色屋頂開展與生物多樣性機理、植物發電、植物篩選有關的研究;同時,NIOO與各類機構合作,在建筑物周圍進行各種生態保護措施,包括各種類型的綠色籬笆、生態水道等(圖6)。由于當地蝙蝠和蜜蜂較多,NIOO在屋頂設置了蝙蝠洞穴,一座自行車棚的背面也被改建成蜂巢,使用秸稈制作的蜂房,并采取了消聲設計,以減輕人類活動對它們的影響。

2 NIOO的成就及啟示

對NIOO而言,最大的成就不是在可持續建筑領域中的某個方面做到最好,而是將各種方法、各類理念充分整合起來。如將污水處理同藻類資源化結合起來,將綠色屋頂同生物多樣性結合起來,將夏天剩余熱量儲存后用于冬天供熱等。這些不同領域內各種理念、各種技術的有機結合,使得NIOO成為荷蘭乃至歐洲首屈一指的可持續建筑典范。

NIOO的產生和存在帶來了環境影響,NIOO的努力首先是最大限度的避免、消除和恢復這些影響;同時,NIOO的建設永遠沒有停止,可持續建筑的新理念在這里將不斷的變成現實,而NIOO也將與周圍環境永續共存下去。

對于一個可持續建筑而言,存在著建設、生態影響、能源利用、污染物排放、建筑滅失后的再利用等問題,如果將一個可持續建筑放大,就會發現這就是一個城市運行中面臨的問題:建設、能源、污染、生態(圖7)。因此,一個可持續建筑就是一個可持續城市的微縮模型。

3 從NIOO談荷蘭環保的特點

荷蘭典型的自然地理條件決定了它的經濟結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環境保護特色。荷蘭政府因環境管理及政策的具有遠見,荷蘭人民把環境保護看成自身責任的需要,成功地把一個自然條件并不完善的國家建成一個戰后福利國家[7]。從代表荷蘭最高水準的可持續建筑NIOO中可以看出荷蘭環保的幾個顯著特征:

3.1 大環保取代狹義的環保 從NIOO中不難看出,荷蘭人所謂的環境保護涵蓋面極廣,污水處理等傳統意義上的環保手段僅僅是NIOO各項措施中的一小部分,NIOO更多的亮點在于建筑本身的設計與建造、能源的獲得與使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等方面。在荷蘭,環保已經不僅僅是我們日常所認為的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等狹義環保,而是融合能源、生態、建筑、水利、交通、污染防治,甚至太空利用等領域的大環保,污染防治只不過是大環保范圍內的一小部分,大量研究工作集中在能源、生態、建筑等領域(圖8)。

3.2 各領域交叉融合充分 從NIOO中可以明顯感受到各個領域內研究成果的交叉和融合(圖9)。傳統建筑之中融合著生態學、美學、清潔生產等理念,節能措施中有光學、智能控制、空氣動力學等成果,污染防治措施中包含著藻類資源化應用,生物多樣性保更是與科學研究工作相結合。在荷蘭,很難將某一項環保成果或者環保工程界定為污染治理、能源利用或者是生態保護,往往在污染治理的同時回收能源,在能源利用的同時保護生態。從另一個角度看,則是環境保護已經融入到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無論是政府的行政行為、企業的生產行為還是igeren的生活行為,無不看到環保理念的貫穿,這也是荷蘭環保能夠走在世界前列的主要原因。

3.3 重視能源利用和生態保護 荷蘭作為一個大量國土面積低于海平面的國家,長久以來的自然災害使得荷蘭人對能源和環境有強烈的危機感。因此,在荷蘭,人們對能源利用的渴求隨處可見,無論是傳統的風車(風能),還是新近發展的太陽能、沼氣(生物質能),甚至是植物發電,各類新能源已經深入荷蘭環保的各個領域。生態保護方面,在宗教及文化的影響下,“我們只是暫時借住在地球上”這種理念使得歐洲人在對待自然環境時盡量保持不加修飾的原生態,城市建筑古樸自然、城市擴張緩慢有序,隨處可見成片的森林綠地、成群的牛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一片優美的田園風光。

4 結語

由于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當我們在為污染治理焦頭爛額、為生態保護四方奔走之時,荷蘭人已經走在了真正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事物發展有其固有的內在規律,發達國家所經歷的階段我們也無法避免。但是,對于環保工作者和政府管理者而言,了解發達國家環境保護的發展與進步,認清自身所處的位置,才能夠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李路明.國外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略覽[J].世界建筑,2002(05):68-70.

[2]劉煜,Deo Prasad.國際綠色生態建筑評價方法介紹與分析[J].建筑學報,2003(03):58-60.

[3]吳大江,李翔,羅磊.綠色建筑綜述及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的探討[J].江蘇建筑,2014,6(166):99-101.

[4]周曉娟.從搖籃到搖籃――低碳循環發展理論在社區規劃中的應用及啟示[J].上海城市規劃, 2011,03:30-35.

[5]Louise E.M.VET.Learning from nature:need,challenge and implementation of eco-technology[J].Commun Agric Appl Biol Sci.,2011,76(2):85-88.

篇3

【關鍵詞】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理念;

我國的經濟迅猛增長的同時,建筑業的發展也在蒸蒸日上,為了保證人們的使用需求,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不但要考慮其實用性,更要考慮其環保性能,因此,為了建筑行業的長久可持續發展,降低建筑施工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建筑設計師必須從設計入手,實現綠色環保與建筑設計相契合的方式,有效降低建筑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在新型建筑節能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上,更優質地降低能源的損耗,通過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達到節能降耗、綠色環保的作用。

一、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概念及特點分析。

綠色生態建筑是將建筑物作為一個高效運行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之內,通過建筑室內與室外的設計方式,融合環境和生態內涵,在建筑業不斷拔高的視域下,以綠色環保為理念,以節能和對可再生能源(光能、熱能、太陽能、風能)的開發利用,體現建筑與生態的完美結合;同時,建筑還要考慮周邊的社會環境、藝術環境和物質環境,以循環共生的觀點,體現建筑與環境的自然平衡。

1、節能降耗的特點。由于我國傳統的建筑設計中沒有考慮節能的因素,出現了建筑過程中的高能耗和高污染的惡性后果,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因而,在新型的綠色建設設計中,節能降耗的目標被首要提上了設計規劃當中,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進程當中,人類對可再生能源進行了深入的開發和利用,如對風能、太陽能、水能等,因其可再生能源的低碳化指標深受人們的喜愛,適合用于建筑設計內容中,為建筑設計提供動力和支撐?!?】

2、建筑設計中環保性的特點。綠色建筑設計提倡全壽命周期、全過程的綠色環保特點,首先,在建筑用材的方面,以考慮綠色環保型材料為主要出發點,盡量選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在大力推廣環保型建材的基礎上增加人們居住的舒適性;其次,在建筑施工技術的采用方面,采用環保的高科技手段,諸如:室內環境控制技術、照明技術、智能化系統等。這些新型的研發技術,都進一步提高了建筑施工過程中的技術含量,增加了環保技術新內容;再次,空間環境的合理利用,在土地資源極為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進行深度的開發和利用,是建筑環保設計中要考慮的問題之一。要使建筑與周邊的環境相融合,在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上,盡量降低建筑用地,實現建筑空間的合理布置,創造建筑工程的價值最大化。

3、建筑設計中地域性的特點。為了滿足人們居住的舒適度和實用性需求,環保建筑設計內容必須與當地地域的氣候、環境特點相適應,不能脫離當地的地質條件、人文風貌的特色,避免建筑過程的“浮華化”現象,要重點體現當地的地域風貌和人本特色。

二、綠色生態建筑設計實現路徑的方案探討。

綠色生態建筑設計必須以環保節能技術為重要手段,通過節能技術在設計和圍護結構中的應用,實現室內與室外的建筑設計內容。

1、建筑形態設計領域內的節能技術應用。任何一個建筑物的設計方案都至關重要,建筑物的規模、朝向、外形及功能都對整體建筑工程的能耗有直接的關聯,從建筑的外形而言,梯形系數越小,則外表面積越小,對于建筑的空調采暖系統的能耗就越小;同時,鑒于曲面建筑的熱耗低于直面建筑的技術理論,在設計階段,要采用相應的節能技術,盡量減少建筑外形的凸凹變化曲線,而采用規則平面的外形構造;另一方面,要控制建筑物的層高,以相對較小的外墻面積降低能耗?!?】

2、建筑外墻設計的綠色環保方案應用。為了減少能源消耗,外墻設計盡量采用自然光線,在良好的照明條件下,實現室內空間環境的熱穩定;在用材方面,盡量選用隔熱磚替代粘土磚;在建筑圍護方面,選取運用鍍膜的玻璃,提高室內的熱穩定性;在建筑物的氣密性設計方面,可以適當采取靈活的隔熱裝置,用以減少室內外的熱交換;在建筑物的電氣設備使用上,選取智能化系統的感應裝置,有效地利用電源自動開關裝置,節約電能;在建筑綠色生態設計的用水方案上,結合當地的排水系統構造,對建筑物的污水進行集中排放處理,不得隨意排放污水,造成水環境污染。

3、建筑室外綠色生態環境的方案應用。建筑室內與室外環境要體現相融合的設計理念,加強周圍環境的綠化,創造良好的微氣候,在保護現有綠地的基礎上,擴大草坪面積,種植高大的喬木用以吸熱和凈化空氣,鋪設格狀的地磚,可以滲透性地進行生態鋪地建設,并引入“土地空間化”的概念,對建筑的立體表面進行環保綠色設計,諸如:陽臺綠化、外墻綠化、屋頂綠化等,使新型的綠色設計理念融入到設計當中,以借景、組景、分景和添景的不同設計手法,營造生態和諧的綠色建筑環境?!?】

三、結束語。

在綠色生態主流設計的理念引領之下,高品質、可持續的綠色生態建筑設計已滲透建筑的全過程,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實現各項功能,現代建筑在滿足人們的住房的需求狀態之下,更加注重節能環保的綠色新型理念。通過與節能技術的建筑性應用,完成建筑模式的重大變革,改變傳統建筑中對資源和環境的高污染、高浪費的弊端,用建筑與生態和環境的高度融合,經過科學的規劃,進行低碳、環保的技術優化,實現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實用。

參考文獻:

[1] 劉向兵. 綠色生態建筑設計思路探索[J]. 科技與企業. 2012(17)

篇4

【關鍵詞】綠色建筑;結構設計;建筑形式

一、 綠色建筑的概念與特點

(一) 綠色建筑的定義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提供健康適用、高效使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和其他建筑模式不同,綠色建筑要注重審美和諧性、系統綜合性、節能性、環保性、健康性等各方面的協調,綠色建筑的設計結構應該達到最大程度上對綠色建筑本身的節能減排和環保能力做出支持,同時注重建筑的安全性和經濟性。

(二) 綠色建筑的重要特點

綠色建筑的特點主要是強調它的節能性、環保性和經濟的可持續性。建筑節能是全球節能發展的重要項目。根據統計數據,全球的能源使用有50%用在了建筑物相關的行業上,其中建筑物的照明、采暖和空調等也占了建筑用能量的大頭,因此綠色建筑的節能性可以說是綠色建筑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時也應該注意綠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的過程中都不能產生過多的環境污染,要使用有利于環境保護的建材和建筑方式,貫徹綠色建筑的理念。同時還要注重對經濟可持續性的注重,在成本設計和環保設計方面取一定的平衡,注重綠色建筑的節能環保和經濟適用。

(三)綠色建筑的結構設計原則

綠色建筑的設計應該符合結構整體性的原則,綠色建筑應該把自身的結構視作一個開放的體系,以和自然界做良好的結合,追求環境效益的最大化,注重環境效益和整體效益的提升,綠色建筑的結構設計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以符合綠色建筑的各種節能減排要求,和體現建筑的整體設計感。

綠色建筑的結構設計應該符合合理適中的原則,綠色建筑的結構設計要同時顧及節能減排、環保的要求和經濟成本的要求,同時經濟效益的提升也是綠色建筑的特性具體體現,過多的建設與維護成本也不符合綠色建筑的標準,不符合資源的節約。要注重在綠色建筑的設計時保證對環保的重視和對成本和降低。

綠色建筑的結構設計應該體現尊重自然的原則,綠色建筑之所以被稱為綠色建筑,就是要符合和環境完美融合、和諧統一的原則。在綠色建筑的結構設計中應該對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有著較為優先的考慮,綠色建筑的核心思潮就是對自然的效仿和結合。

二、 綠色建筑的結構設計具體思路

建筑的結構設計對于建筑在施工階段的影響十分巨大,科學合理的建筑結構設計對于建筑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都有一定的提升,也對建筑的成本有著重要的控制作用。在綠色建筑的結構設計方面,要進行合理的建筑結構選擇和對已經選擇結構形式進行一定程度的設計優化,以提升建筑結構的靈活性和耐久程度。

(一)綠色建筑中的結構選型

結構選型是綠色建筑的關鍵,它可以在更高的層面上確保建筑和自然的共生以及建筑的可持續性。一個良好的建筑選型可以很大地降低建筑對于環境造成的大量壓力和負荷,為建筑提供一個健康的骨骼體系也就基本確定了綠色建筑的基調。

在結構選型方面,要結合空間需求和實用功能來選擇結構的方式。比如從節能減排方面選擇輕質低耗能的結構如輕鋼結構、木結構以及較為高技術的張拉膜結構和張力穹窿等;從建筑結構的耐久性和經或方面可以選擇彈性可變結構,它可以適應建筑中不同功能的變化,從而使建筑結構布置更加靈活,極大地節省了建筑檢修和拆建時對能源和資源的消耗,從而降低建筑成本,增強建筑可持續發展的特性。

(二)綠色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建材選擇

綠色建筑結構設計中要對建筑材料有充分的考量選擇,對綠色建筑材料的選用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建筑本身的綠色程度。在建材選擇方面應該注重本身對能源的消耗減少和環境保護都應該有一定效果,擁有可持續發展的特點。而且從建筑本身來看,由綠色建材構成的建筑結構應該在某些單元上有某些替代性,當結構出現某些問題的時候,可以及時方便地進行更換和維修操作,增加建筑的使用年限降低建筑的維修更換成本。

在綠色建材的選擇中,鋼結構是良好的備選材料之一,它的抗震性能和鋼材延性都比較好,有著較長的耐久度,同時鋼材重量較輕,可以減輕各種成本和地基受力。鋼結構由于其工廠化生產的特點,其節能優勢相當突出且安裝簡單,在環保減排方面有著較大的優勢,而且安裝設計簡單,可以大大降低建筑周期以縮減成本,符合綠色建材的節能減排、降低成本、對環境污染小的特點,是綠色建筑的良好建材。

(三)綠色建筑結構設計的節能要求

從能源和資源的節約角度出發,要注重對節能策略的實施和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在節能策略的實施方面,要注重在建筑系統上多采用節能的技術如在設計層面對建筑的技術布局進行調整、在外維護結構、材料選擇等方面都要進行一定的節能技術選擇,在建筑的使用維護過程中也要進行有效的資源利用和管理,促進建筑的生態循環。

使用可再生能源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在建筑中要合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能源以減輕當前的能源壓力,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建立良好的資源監控使用體系以控制資源的消耗和建筑的建造使用過程中對于傳統資源和可再生資源的利用。

(四)綠色建筑結構設計的協調要求

綠色建筑在結構設計上應當注重和自然的協調與共存,在結構設計上,要注重節能減排的實效性,從建筑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結構設計,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結構特征等進行結構設計,針對建筑設計和施工的各個方面進行新技術、新建材的選擇和節能減排方案的選用。

同時綠色建筑的結構設計也應該注意和人的協調,注重人性化的設計,充分體現出綠色建筑對人和對自然的雙重和諧。要體現對人的和諧,就應該注重從個人體舒適程度和人體工程力學的角度為建筑結構提供一些參考,為人們提供舒適程度較高并且和自然融合程度較好的居住環境,根據建筑的適用人群進行具體的設計和調整。同時綠色建筑在結構設計上一定要注重在設計上留有進一步調節和變更的空間,以滿足不同用戶對建筑空間的使用需求,使用戶對自身建筑留有一定的調節和控制權,充分體現出綠色建筑的人性化。

結語:綠色建筑中的結構設計是綠色建筑的重要構成部分,在設計時要充分體現綠色建筑的節能環保以及效益節約的特點,需要按照建筑的實際情況進行計算和設計,以達到最佳的設計效果和對環境和資源的最佳利用。綠色建筑將會是未來建筑發展的趨勢,需要建筑工作者進行不斷的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黃燕松,楊綺文. 綠色建筑結構設計探析――圍繞結構選型、結構設計、綠色建材分析[J]. 科技與企業,2014,04:118+120.

[2]柯曉靈. 淺談綠色建筑的結構設計方案[J]. 科技與企業,2012,13:182.

篇5

關鍵詞:高效節能;綠色;建筑設計

中圖分類號:F276.7 文獻標識碼:A

1.高效節能的綠色建筑設計的涵義及其意義

高效節能綠色建筑設計的涵義:綜合地域特點及使用者的需求,通過制定科學、合理、高效、節能的設計方案,使建筑本身具有高效的綠色性能,并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最小,且符合綠色建筑要求的設計。

高效節能綠色建筑設計的意義:其充分考慮了自然、人、建筑三大因素,并使三者和諧統一,同時節約能源與資源,為人們提供綠色、健康、節能、降耗的建筑空間,從而更好地為人類及其生存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2.高效節能的綠色建筑設計的設計要素

2.1注意地域特性

地域具有獨特性,因氣候、光照、地形不同而使得不同地區的設計大相徑庭。因此,建筑設計師不應照搬其他地域的設計方案,而應根據該地域的氣候特點、光照特點、地形特點設計出合適的建筑方案。比如:在太陽能充足的西北地區,應結合太陽能技術進行設計;在北方寒冷地區,要從圍護結構的保溫性能入手減小能耗;在南方炎熱地區則要考慮遮陽的方式來防止太陽輻射。所以,充分考慮建筑工程項目的地域性和氣候特點,并以此為設計前提,才能真正做到高效節能、綠色健康。

2.2注意環境影響

在注意地域特性的前提下,還應將環境因素考慮到各設計環節中。從方案策劃階段開始,建筑設計師就應著手建筑物周邊環境的資料調查整理,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方面的資料,以便在設計及施工過程中最大限度避免建筑物本身及建筑施工對自然環境及人文環境造成污染,還應注意建筑物對周邊生物產生影響,要在盡量不破壞其他生物的生活環境的前提下進行設計。整個設計過程都應以注意環境協調,提高建筑材料、能源、資源的利用率為準則,為人類營造舒適、健康、綠色、節能的環境,保護自然界的生態環境,使建筑、人類、大自然三者和諧相處。

2.3 整體化設計

建筑并非獨立個體,而是與諸多因素緊密相連,并需要各因素間彼此契合才能達到高效、節能的整體效果。因此綠色建筑設計應從整體著眼,結合氣候、地理、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并進行綜合分析,通過運用合理的綠色技術及適宜的建造方式進行合理的資源整合,同時還要從投資者角度審視開發建設成本和運行成本,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浪費和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綠色性能。例如有些內部發熱量大的建筑,可以充分利用其熱量較多的優勢,減少對保溫材料的使用,從而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2.4 科學的室內環境設計

綠色建筑設計的重要目標是提高使用者的健康舒適度,因此優質的室內環境設計成為設計的必要內容。建筑設計師應通過對光環境、熱環境、聲環境及室內空氣品質的合理把握,使用對人體無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輻射、電波、氣體等,設計出符合人體工程學并具有優質室內環境的綠色建筑??茖W的室內設計要注意以下六點:第一,采用建筑最佳朝向,提供合理自然采光;第二,合理設置進風口和必需的出風口,有效組織氣流提高室內空氣品質;第三,室內熱環境的可控性,滿足不同個體對熱舒適的要求;第四,合理選用建筑結構圍護構件,采用有效的隔聲、減噪措施,保證噪聲級和隔聲性能;第五,建筑材料的環保性,選用低毒無毒材料;第六,注意室內色彩運用,減少視覺污染創造優質視線環境。

3.高效節能的綠色建筑設計的策略

3.1 做好前期策劃

前期策劃可分為經濟策劃與方案策劃。經濟策劃是要充分考慮項目的經濟綜合效率,即“用較少的投入取得較大的成果,用較少的資源消耗來獲得具有更大使用價值的建筑”;方案策劃要綜合考慮人文因素,合理統籌規劃,并引入公眾參與式的對話機制,即建筑師、使用者、建筑行為參與者的共同對話,使方案經過多方論證并吸取意見及時修改設計方向,確保方案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及社會需求。

3.2 充分考慮設計要點

綠色建筑設計要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節地設計,即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建筑容積率和降低建筑密度,并有效利用地下空間;第二,建筑整體及環境設計。整體設計主要體現合理的總平面規劃,因地制宜盡量減少土方工程量,減少對原有景觀及生態的影響;根據風向及日照選擇合適的建筑朝向及排列方式;環境設計則體現在周圍環境綠化、立體綠化;第三,建筑單體設計,體現在建筑體形系數的合理控制;提高建筑的適用性、可變性;對室內熱環境的合理設計;優秀節能設計和智能建筑設計。

3.3 適宜的綠色技術

綠色建筑呈現日益高技術化傾向,體現在材料,設備,新技術等領域,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可選擇合適的建筑技術,以使建筑物的節能效果更佳。在材料上,可通過選擇良好性能的玻璃、護結構;在設備上,可采用可再生資源的利用設備,如太陽能采暖、節水型廚衛設施;在技術方面,如裝配式結構體系,可減少施工垃圾和環境污染。

3.4 采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可以《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4為設計標準,規范建筑設計,貫徹國家政策,保護環境,使建筑可持續發展。

4.結語

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創造適合人們生活、工作場所的同時,節約能源、減少污染是建筑師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建筑設計師應該注意把握綠色建筑設計中的五大要素,貫徹節能環保的設計理念,創造優質的生活環境,最終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果,馬帥.建筑設計中節能建筑設計問題分析[J].中華民居, 2014,(9):50-50.

篇6

關鍵詞:綠色建筑 小城鎮建設 資源環境 工程類企業

一、引言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綠色發展的理念。堅持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是當前我國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綠色建筑是綠色發展在建筑領域的具體體現,它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能、節電,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在當前小城鎮建設快速發展的今天,綠色建筑和工程類企業迎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二、綠色建筑面臨的機遇

(一)適應居民消費偏好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城鎮居民對居住環境和條件改善的愿望越來越強烈,消費者對居住環境優劣、水資源利用效率高低、采暖系統運轉、污水再生利用系統裝置,以及門窗的保溫隔熱性能、垃圾處理智能化程度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綠色建筑從根本上顛覆了傳統的能源利用結構和方式,大幅度增提高了風能、太陽能、沼氣和地熱能等新能源的使用比率;提供了集約型的土地資源利用模式;通過自來水循環利用和雨水收集設施,創新了以往的水資源使用方式;在技術上推進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減少傳統建筑材料使用量;還可以根據住戶的需要,采用裝配式房屋技術,把房屋空間分割成大廳小居室或小廳大居室;在建筑構件方面采用一體化、工廠化批量生產,產品生產可控性更高質量更好。據測算,綠色生產和施工過程可實現節能約50%、節水約60%、節材約20%、節地約20%以及減少建筑垃圾約80%,而且施工效益也能提高4―5倍。這些特點,可以極大地滿足小城鎮居民的住房需要,表明綠色建筑面臨良好的市場需求。

(二)市場供給潛力巨大

和其他行業情況相同,目前我國建材行業傳統產品產能過剩嚴重,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但在總體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依然隱含著結構性的機遇,其中產品科技含量較高功能豐富的綠色建材,以及創新能力較強功能多樣的裝配式建材,仍面臨較大的市場需求和利潤空間。小城鎮建設是受到政府政策大力扶持和全社會矚目的大型惠民工程,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較長,對建筑材料和技術的市場需求空間巨大。若政府在小城鎮建設中大力提倡引入各種新型的綠色設計理念,推廣和應用綠色建筑和裝配式住宅建設模式,將會吸引大批綠色建筑材料制造企業、綠色建筑研發、設計企業參與到綠色建筑市場中來。這些在綠色建筑市場巨額利潤吸引下聚集起來的建筑企業,必然會根據綠色建筑市場的需求,盡快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在短時間極大地提高綠色建筑產品的生產能力,不斷滿足小城鎮建筑是市場的綠色需求,為小城鎮開展綠色建設提供充足的綠色產品和技術需求。

(三)受到產業政策支持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建設部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綠色建筑是一種以循環、低碳為理念的建筑模式,推行綠色建筑對制定和執行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集約利用建筑資源和轉變城鄉建設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通知還指出,綠色建筑行動是建筑行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要緊緊把握城鎮化的歷史機遇,通過實施綠色低碳行動推動城鄉建設走上綠色、循環、低碳的科學發展軌道。綠色建筑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建筑模式,在小城鎮建設中受到各級政府的鼎力推薦,并且出臺了配套的財政補貼政策,使得綠色建筑的發展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

三、工程類企業參與小城鎮建設的思路

(一)充分發揮技術優勢

一是及早制定綠色規劃。在規劃設計階段就把綠色建筑的元素鑲嵌到住宅規劃中區,多方面、全方位體現小城鎮的綠色特點并將其固化下來。二是體現資源節約功能。在初步設計、后期方案和施工圖設計階段,要充分考慮節能、節水、廢棄物處理和室內環境質量保障等功能。三是結合小城鎮特點,要特別關注淤泥清理、農業節水、面源污染防治、洪澇排澇以及土壤污染等問題。

(二)加強與政府方面的合作

一方面,工程企業應緊緊抓住發展綠色建筑的歷史機遇,在發揮技術優勢的同時及時改變傳統經營模式,主動出擊積極參與,爭做地方政府推行綠色建筑的合作伙伴,為小城鎮建設提供應有的服務;另一方面要積極關注綠色建筑政策走向,與當地政府及其主管部門保持密切聯系,以樣板工程為突破口,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爭取獲得政府在財稅、融資、產業政策等方面支持。

(三)創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基于綠色建筑的內在特點,工程類企業在實施小城鎮建設時要努力使業務范圍的觸角向投資商和城市運營商兩端延伸,盡量爭取從起點到末端全過程參與小城鎮開發。在開發模式方面,由于綠色建筑一次性投入成本較高,開發企業存在融資困難并且短期內難以收回成本,大多企業往往不愿采用。創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采用節能效益分享或能源費用托管的方式實施節能項目,更容易被參與各方接受。

(四)密切與合作伙伴的關系

工程類企業一般具有較強的綜合實力,在產業鏈整合方面也具有明顯優勢,擅長制定前期規劃,同時擁有明顯的技術經濟優勢和豐富的項目實踐經驗。但研發能力和后期運作能力尚難以獨立滿足綠色建筑對技術條件的較高要求。綜合考慮自身的優劣勢,工程類企業應注意與政府及其產業鏈上相關單位的的合作,發揮不同優勢實現多方共贏。

工程類企業應抓住國家小城鎮化建設機遇,與同行業其他單位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借助工業化、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的技術創新,掃清成本增量的障礙,爭取政府的支持和獎勵,全面推廣裝配式住宅與綠色建筑。

參考文獻:

[1]高云婷,王剛.我國綠色建筑推廣機制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16)

[2]曾昭德等.綠色產業環境下混凝土工業化可持續發展的探討與分析[J].混凝土,2014(5)

篇7

Abstract: the selection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process as a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xamples, summarizes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puts forward the green building needs to integrate the design process point of view, and the integrated design process in green building design advantages, for China's green building designers reference

關鍵詞:綠色建筑、整合設計過程、優勢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design process, advantages, integration

中圖分類號:[F21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引言

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給人們帶來物質生活提高的同時也讓人類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全球資源日益貧乏、環境日益惡劣,這些都是人類對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界過度開發造成的。

在各種各樣的人類活動中,.建筑物建造、使用和維護等所消耗的能源在社會總能耗中占有重要比重。在我國形勢則更為嚴峻,目前我國的建筑工業仍以粗放型增長模式為主,迫切需要發展低能耗、低污染的綠色建筑。

一、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從現階段來看,綠色建筑在我國的推廣并不盡如人意,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建筑不僅數目少而且整體技術水平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人們對綠色建筑的認識和接受程度不夠。如果僅有設計條件和建筑文化的提高,綠色建筑、可持續建筑、生態建筑、太陽能建筑等高性能建筑是難以實現的,必須要全社會都認識到這是我們對未來共同的責任,并認識到它們帶給人類的益處。

其次是建筑行業投資方與運營商、使用者關系割裂的問題.投資方在建筑建成以后即出省出去,并不負責建筑使用和維護中的運營費用。

還有就是實現綠色建筑的各種技術手段不夠成熟,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各專業技術缺乏有效配合,只是在一個建筑中堆積使用。這樣,綠色建筑的整體性得不到保證,整體性能也受到限制,達不到人們預期的良好效果。

另外,目前國內對設計過程、設計方法的研究明顯滯后于對各種具體技術的研究,忽視了設計方法和設計過程對實現綠色建筑的重要性,阻礙了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和實施,從而失去許多實踐的機會。

二、整合設計過程人員組織的特點與優勢

1、組織建構完整

綠色建筑整合設計過程中的設計團隊包括的成員面非常廣,幾乎囊括了綠色建筑設計目標折向的各個設計專業,也包括一些對設計過程有重要作用非設計人員,如甲方、業主等。這個龐大的設計團隊保證了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內的性能參數設計不會出現育點,是設計過程成功開展的前提和基礎。

2、團隊成員參與性強

在綠色建筑整合設計過程中,團隊成員尤其是核心組成員全過程參與設計,他們在設計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沒有嘟個成員的意見會被忽視。同樣,整合設計過程中的團隊成員都其有設計高品質建筑的意愿,能主動進行創新技術的開發,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并且愿意放棄傳統設計模式。設計成員的積極參保證了所有的設計信息及對設計過程的管理都是公開透明的。團隊成員可以在全局的高度對設計信息進行掌握,消除信息孤島。

3、成員角色的轉變

綠色建筑整合設計團隊增加了許多嶄新的面孔,他們將以全新的方式參與到設計過程中來,同樣,原有的設計人員也將煥發新的生命力(如圖1).

首先建筑師不能只負責建筑方案設計,他需要綜合各方意見并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這將直接影響到建筑建成之后各個領域的性能表現。除此之外,綠色建筑整合設計過程還對建筑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需要肩負起設計團隊領導的作用,協調各個專業的研究工作。

其次是各專業工程師,整合設計過程允許結構、電氣和設備專業的技術和經驗從設計過程的概念設計階段就集成進去。在建筑師得到技術解決方案的同時,工程師也同時得以掌握復雜的建筑方案設計。

三、綠色建筑整合設計過程的設計策略

1、整合設計過程的設計流程

整合設計過程包括一系列小的設計循環,這些小循環順序出現在過程主線的推動設計過程向前發展,所謂宏觀.升:順序,微觀上循環。這些小循環的存在模糊了設計階段的界線,使設計流程循序漸進向前開展。

(1)設計循環

綠色建筑整合設計過程的主線被粗略的劃分為許多設計階段.協二個設計階段都是

以設計循環的形式存在。劃分的依據不是方案的深入程度也不是各專業的職貴范出,而

是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作節點。

(2)設計循環的重復

作為設計優化的組成部分,設計循環在過程主線_L不斷重復出現.但是這種重復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設計循環數量的增加,設計成員有望深化對設計目標的分析,設計方案的深度從設計成員對這一系列的設計循環具有絕對的管理和控制力,并將影響整個整合設計過程.設計者應該對設計循環與過程主線進行區分,避免陷入混亂的過程或走入設計過程的分支宏觀到微觀不斷加深,從概括變得越來越清晰。

圖1設計循環的重復性

(3)特點與優勢

綠色建筑整合設計過程的設計流程與常規設計過程相比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改線性終端式設計流程為循環前進式設計流程。設計主線上的若干小循環決定了對設計信息的反饋和對設計成果的檢驗是實時進行的,保證了與設計流程的同步性。

其次,設計循環的劃分不是以方案深入程度或工作進度進行劃分,而是以對綠色建筑設計目標具有重要影響作用的設計節點。每一設計階段以設計節點任務的輸入作為循環的開始,以設計成果的輸出為循環的結束。在對設計成果進行檢驗和選定下一設計節點后,新的設計循環開始。

另外,整合設計過程確保在設計早期階段不同專業專家的意見就參與進來,并且從一開始就考慮到各種各樣的機遇和選擇。

基于上述理論,整合設計方法具有設計效率高的優勢。設計循環使得設計信息得以實時反饋。

設計循環使得所有設計團隊成員的意見能夠同時匯總并在設計循環內部得到及時解決,有利于各種綠色建筑技術的有效整合。最大程度上保證了設計內容的完整和深入程度,有利于提高綠色建筑整體性能。

總之,綠色建筑整合設計過程有一個非常不同的“開始,,并且可以帶來非常不同的結果。

結論

綜上所述,綠色建筑整合設計過程的團隊建構合理,適用于綠色建筑設計。

整合設計過程的構成要素并不是全新的,它將得到充分驗證的方法整合運用于一個完整的系統.設備、電氣和其他專業工程師的技術和經驗可以在設計過程的最初階段被整合在一起.參與設計的成員都抱有開放和友好的態度,這種跨學科的討論和協作在項目運轉、系統策劃和建筑設計中往往能帶來巨大的進展。當團隊關鍵成員能夠進行良好的溝通合作時,設計結果必然是非常高效的。

參考文獻

栗德祥.綠色建筑被動整合設計方法建設科技2008

篇8

關鍵詞:綠色建筑;技術現狀;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一、綠色建筑的內涵和特點

1、綠色建筑的內涵

綠色建筑是既能夠滿足人們對建筑物適用空間和精神享受的要求,又能夠實現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要求的建筑物和建筑施工過程。也就是說,綠色建筑不僅是指建成之后的建筑物具有綠色環保功能,而且最主要的是強調在建筑過程中減少對資源的使用和環境的污染。綠色建筑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然和建筑三者之間的和諧發展。

2、綠色建筑的特點

綠色建筑的特點是相對于傳統建筑來說的,首先,綠色建筑能夠大力的節省空間資源、水資源和建筑材料等物質資源,具有明顯的低能耗特點。其次,綠色建筑十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和人性化,在整體布局上和采光、通風等細節上注重以人為本。第三,綠色建筑的施工設計和施工過程十分注重對環境的影響,盡量的減少施工帶來的空氣污染、噪音污染等,能夠有效的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最后,綠色建筑具有鮮明的地域性,與當地的社會環境、民俗風俗等人文環境相適應,能夠很好的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綠色建筑技術發展現狀分析

綠色建筑技術是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建筑施工技術,其能夠更好的實現節能環保的目標。從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既有一定的優勢效果,但是本身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下面本文就對該技術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論述。

首先,在創新方面,綠色建筑技術已達到較為先進的水平。自從應用綠色建筑技術以來,我國成功實踐了多個綠色建筑項目,其中最為突出的是2004年建成的上海生態建筑示范樓,該項目內涉及了12個交叉學科,并集成了國內外最為先進的綠色建筑技術和產品,力求做到綜合能耗為普通建筑能耗的25%,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達到普通建筑能耗的20%,這是綠色建筑技術應用最具代表性的工程項目。而我國在技術的自主創新方面,也積極的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經驗,并結合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走出了一條適合我國建筑工程項目施工建設的技術系統,從這一層面上來看,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已經達到了較為先進的水平。

其次,從當前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的綠色建筑技術缺乏完善的實施體系。雖然我國的綠色建筑技術在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綠色建筑技術的實際施工經驗較少,硬件和軟件的配置上還存在著缺陷,沒有形成系統完善的實施體系,加之當前綠色建筑評價機制過分的注重設計和實踐過程,影響了整個技術的發展。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綠色建筑技術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建筑節能的要求,而建筑節能強調的是外觀設計和節能系統的先進性,反而忽視了建筑體的經濟實用性,這樣一來,將會不利于最大限度的實現建筑綠色效應。

再次,綠色建筑技術在本土化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在國外,綠色建筑技術應用較早,因此有著豐富的應用經驗,技術水平也較為先進,但是我國的這一技術發展較晚,要想更好的應用這一技術,就需要積極的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而在將國外技術轉化為本土技術的過程中,由于市場經濟產業鏈體系還不夠成熟,綠色建筑節能技術的應用存在著不均衡的現象,使得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在技術不達到的地區不能夠很好的推行。

最后,綠色建筑的設計能力和技術水平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的起步較晚,在應用的過程中不能夠掌握系統性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并且設計者缺乏系統化和規范化的設計知識,這樣就影響了該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同時,綠色建筑技術是一門綜合性的技術,其中涉及到多門學科,在應用的時候對于設計者水平的要求也較高,但是很多的設計者不能夠滿足這一要求,這也是阻礙綠色建筑技術發展的問題之一。

三、綠色建筑技術發展策略研究

1、節能型圍護結構技術

一些建筑采用大面積玻璃幕墻,盡管這種方式有利于采光,增加室內太陽輻射量,但不利于節能,造成大量資源、能源浪費。透明圍護結構熱阻小,夏季室內較熱,必須用空調降溫,但能耗是非透明結構的三倍以上。而綠色建筑技術追求低能耗,在工程施工建設中,嚴格控制透明圍護結構大面積使用。即使設置透明圍護結構,其外側也要加設百葉窗、卷簾等,從而降低太陽輻射量。增強室內舒適度,加大室內透明空間,節約能源,降低能耗。另外,在墻體外增加保溫材料也是重要的技術策略,冬季保溫,夏季隔熱,還能起到美化環境的目的。例如,在建筑墻體種植綠色爬山虎等攀爬植物,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環保型建筑材料技術

這種材料技術符合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要求,并且性能良好,方便管理,很少散發有害物質,有利于人體健康。傳統建筑工程采用石材、板材、涂料、水泥等,對周圍環境和人體健康會帶來損害。而綠色建筑技術主要包括新型保溫隔熱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墻體材料、裝飾裝修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盡管這些材料造價要高,但是對環境污染較小,能實現循環利用,減少固體垃圾的產生,對人體健康影響也小,符合綠色建筑技術發展需要,今后在工程建設中需重視這些技術的運用。

3、節能型通風采暖技術

建筑設計時,考慮工程使用、維護等各項因素,以節能環保為指導方針,應用節能的自然通風、采暖、空調設備。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對建筑結構進行科學合理布局,減少采暖、通風設備使用時間,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注重對自然風的利用,夏季能有效利用自然風,實現改善室內濕度、溫度的目的,取得良好的節能效果。

4、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

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工程建設中重視對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可再生能源清潔、無污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通過合理應用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建筑工程施工建設中,要重視照明設備的設計工作,它們約占建筑能耗25%。設計中應重視光導照明系統應用,通過對太陽能的合理利用,滿足人們照明需要,是降低能源,節約用電的有效方式,今后值得推廣應用。

5、發展智能化建筑技術

在智能建筑中,通過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實現節能、環保的目的,也為人們日常生活創造良好環境。智能化建筑在信息技術支持下,電力、照明、空調、給排水、防災、保安各項工作等形成完善的體系。大大方便監督與管理,也有利于節約能源,降低能耗,為人們生活營造良好環境氛圍。

6、注重實踐和創新,更好的推動該技術在本土的發展

強調本土化發展,是推動綠色建筑技術應用的重要舉措,在實施的過程中,相關者需要注重對關鍵技術的研究工作,并注重這一技術的本土化實踐操作。具體說來,第一要提升設計者的專業素質,培養其創新和實踐意識,并且能夠很好的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第二就需要設計者要進行整體的規劃,這是降低建筑施工中能耗的基礎,也是將綠色建筑技術實現本土化轉變的重要舉措。以建筑圍護結構為例進行分析。建筑物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優劣,將會對建筑物的能耗產生直接的影響。當前在建筑圍護結構施工的過程中,玻璃的使用面積呈現逐步增加的趨勢,而從綠色建筑施工的角度考慮,這種應用將會增加室內采光和冬季白天太陽的輻射量,從當前的技術水平來看,在價格合理的范圍內,透明的建筑圍護結構熱阻還是小于非透明建筑圍護結構的熱阻,因此說從節能的角度出發,在施工作業的過程中要控制好透明圍護結構的使用面積,這就需要在應用綠色建筑節能技術的過程中要充分的結合我國建筑施工的實際情況,在注重實踐和創新的基礎上更好的實現技術本土化的發展。

7、健全綠色建筑技術的實施體系,推動該技術的廣泛應用

要想構建起完善的技術實施體系,第一需要有政策法規的支持。具體來說,需要根據我國建筑發展的實際情況,規范該領域內的市場經濟鏈,并積極的建立健全完善的綠色建筑節能政策體系,并加強對綠色建筑技術應用的細節化管理。除此之外,要強化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的建設,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系統完善的實施體系,既注重設計和實踐,又不能夠忽視其他方面的發展。為了更好的推動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相關部門還需要制定鼓勵性的政策,逐步建立起綠色建筑評價體制,這樣能夠更好的推動該技術的發展。

結束語

綠色建筑技術的出現及應用對整個建筑行業產生積極作用,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與進步。今后在實際工作中,應該認識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采取完善對策,推動綠色建筑技術發展與進步。在促進整個建筑行業發展的同時,降低能源消耗,實現對周圍環境的有效保護,推動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姜榮.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現狀與發展策略[J].建筑與文化,2014,02:129-130.

篇9

關鍵詞:綠色建筑;特點;設計原則;工業建筑;運用

一、前言

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工業建筑中應用廣泛,而且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本文將對綠色建筑進行闡述。

二、綠色節能建筑特點

綠色節能建筑是在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基礎上來完成的,其最大的特色就是節能,主要表現如下:

1、室內熱環境的調整。既要不斷地提高居民居住環境的舒適度,又要達到能源的利用率最優化。室內環境的調整主要是通過控制室內表面的溫度和空氣流動的速度等相關指標來實現的,這就要求需要很高的技術。這里對于玻璃產品有著特殊的要求,需要通過采用一些高性能的玻璃產品來吸收更多的光能。

2、對新鮮空氣的要求。擁有新鮮空氣對于人們來說十分重要,然而由于近幾年,環境污染逐年嚴重。人們對于新鮮空氣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綠色節能建筑就是為了能夠給居民提供更加充足的新鮮空氣。

3、噪音的隔絕。城市的建設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一些城市的集中區尤其是一些鬧市區,噪音污染十分嚴重。綠色節能建筑的內涵就是要降低環境污染,而噪音污染也屬于環境污染的一種。

4、照明光環境的優化與設計。眾所周知,照明是一個建筑物最基本的功能,綠色節能建筑在照明的要求上更加嚴格,第一,要使居民照明更加舒適化;第二,通過技術的提高來有效的降低能耗。照明節能是綠色節能建筑的關鍵一環,一個真正的綠色節能建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要實現照明節能。

三、綠色建筑設計原則

1、堅持環境效益原則

建筑要表現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態環境的關心和尊重,這些可以體現在保持本地文脈,維護歷史人文景觀,著重建筑場地對地形、地勢的使用,增強建筑對當地技術、材料的使用,對綠化和環境著重管理,使用個性的美學藝術讓建筑系統體現的時代精神。綠色建筑必需做到對能源的節約,盡量利用可再生能源。增強智能化的設計,使用電子通訊和信息技術,具備預見性進行研究建筑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做到遠近時期的規劃結合,對擴展和建造都留有一定的伸縮性。

綠色建筑應確保建筑的適應性,表現對客戶的體貼,增強用戶和自然環境互通,使人們可以在健康、安寧、充滿活力的建筑內生活和工作。這些主體是表現在創造較好的通風環境,增加建筑物的光線,確保室內的溫度、濕度保持在一定水準,創造良好的視覺和聲覺環境,建立三維綠化體系精華環境。

2、堅持成本與效益優先的原則

近些年以來,隨著“可持續發展”潮流的影響,建筑行業也正在逐漸開始轉向更為節能和環保的建筑模式,在這種背景下,由此產生了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目前的綠色建筑得以發展的經濟動力,為此主要是利用加強對綠色技術成本的控制,同時還需要加強對經濟效益的增長,在成本管理上盡可能加強高新技術的運用,從而降低人工勞務費用。在整體上控制工業建筑的成本支出,在成本控制的基礎之上加強施工企業經濟效益的持續增長,進而實現成本控制和經濟效益增長的雙重收益。

四、工業建筑綠色節能設計理念應用

1、根據工業特點設計

根據工業特點設計是工業建筑節能的設計理念應用的基礎和前提。在根據工業特點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當確保工業建筑圍護結構節能設計特點符合工業生產的實際需求。例如設計人員可以建在工業建筑物的墻體和屋頂以及地基周圍等處使用高效保溫隔熱材料,從而能夠可以使建筑物圍護結構中各部分的傳熱系數大大降低并且有效減少熱量的損耗。除此之外,在根據工業特點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當確保操作人員和運輸工具活動的高度范圍內具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因此在設計時不應當采用機械強度偏低的內保溫材料,并且在廠房內濕度大或又含有腐蝕性介質的條件下,不宜選用孔隙率、吸水率大的保溫材料,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促進工業建筑節能的設計理念應用水平的有效提升。

2、合理選擇材料

合理選擇材料對于工業建筑節能的設計理念應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合理選擇材料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當確保建筑外墻用的材料具有合適的厚度,從而能夠在減少熱量損失的同時促進建筑內部保持較為良好的通風。除此之外,在合理選擇材料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當可以從之前的節能設計建筑選取適用的構造和所需的材料。并且根據工業建筑的設計特點,要求控制各朝向的窗墻比為35%~20%。從而能夠更好地確保工業建筑的通風條件和采風條件,從而在減少電能消耗的前提下促進工業建筑節能的設計理念應用效益的不斷進步。

3、優化建筑結構

優化建筑結構是工業建筑節能的設計理念應用的核心內容之一。在優化建筑結構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當注重減少建筑的開窗面積,即盡量減少開窗面積始終是工業建筑節能設計的重要手段。根據相關研究表明,不同性能的外窗自身的傳熱系數可能存在3倍左右的差距。除此之外,在優化建筑結構的過程中設計人員可以通過選用保溫與密閉性能好的多層窗來促進工業廠房節能水平的有效提升。例如設計人員可以選用聚苯板和以膨脹珍珠巖為主要原材料的防水保溫板以及瀝青珍珠巖板等多種節能效果明顯的材料,然后合理的設計建造的防水層、保護層等構造,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促進工業建筑節能的設計理念應用可靠性的持續進步。

五、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方向

1、可再生能源的應用

(1)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一體化技術

綠色建筑在能源的利用上,多依靠太陽能提供熱能和電能,太陽能非常穩定可靠,且能夠持續開發利用,重視對太陽能的利用,是發展綠色建筑事業的重要保障。例如,將太陽能集熱器與建筑屋面、陽臺、外墻有機結合,既豐富了建筑物形象,又避免了重復投資。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是未來太陽能技術發展的方向。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一體化技術目前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技術,3―4年即可收回投資,非常適用于賓館、醫院、學生公寓等公共建筑和住宅,即使是高層住宅也有多種技術系統可供選擇。

(2)地源熱泵技術

地源熱泵是一個廣義的術語,它包括了使用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為熱源和冷源的系統,即地下土壤熱交換器地源熱泵系統、地下水熱泵系統、地表水(湖水、河水、海水及污水)熱泵系統。地源熱泵供暖(冷)系統通過吸收大地的能量,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天然能源,冬季從大地吸收熱量,夏季向大地放出熱量,再由熱泵機組向建筑物供冷供熱,是一種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節能、無污染的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熱泵空調供暖系統,可廣泛應用于商業樓宇、公共建筑、住宅公寓、學校、醫院等建筑物。

2、因地制宜

對于綠色建筑的設計來說,因地制宜,從建筑施工區域的實際情況出發很有必要。不同的氣候條件和區域特征,應采用的綠色建筑設計思路和方法也不同。在實際的設計和規劃中,應結合上述因素,最大程度上通過通風、集熱等手段,減少這些因素為綠色建筑設計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在日照充足的區域加裝太陽能利用設備可以有效地對太陽能進行利用,從而減少能源消耗。在常年溫度較低的區域,應該選用有保溫性能的墻體材料,而在常年高溫的炎熱地區則要對如何安裝遮陽板仔細勘察和研究,從而達到減小太陽輻射的目的。

六、結束語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化,綠色建筑設計是未來建筑的主要設計方式,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也將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參考文獻

篇10

第一,節能降耗特征。這是綠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能源或可再生資源,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原則,降低對自然有污染的傳統火力發電的應用,防止污染。第二,綠色環保特征。工程施工從開始設計時,就要考慮使用無污染、綠色環保建筑材料,在竣工后和使用后的拆除,要本著保護周圍環境的原則,在本質上真正做好環保。第三,舒適安全特征。綠色環保設計所強調的理念是以人為本,注重建筑內部設計的安全性,遵循設計特征和科學合理的秩序,充分體現綠色建筑設計的環保性和人性化。

2綠色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

(1)共生性原則。

在綠色建筑設計中,本著相互間相互共存的原則,綠色建筑在生態建筑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調整生態系統平衡與其他生物間的關系,達到相互依存,共同發展。

(2)反饋性原則。

在企業進行綠色建筑施工時,要做好市場調查研究,把社會和人們對綠色建筑需求信息及時反饋,通過向社會作好傳承和倡導,使社會上更多的人了解綠色建筑,喜歡綠色建筑,也讓綠色建筑走進人們的生活之中,占領廣闊的市場。

(3)整體性原則。

在綠色建筑設計中,必須把握生態系統的和諧統一原則,在細節上要符合綠色建筑的整體要求,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相互依賴互相共存。

(4)可持續性原則

人類的發展離不開生物平衡關系,只有與自然和諧共處,相互促進,才是綠色建筑設計應該遵循的規律。本著可持續性發展的原則,滿足人類與生物共同利益的情況下,為自然資源長足發展提供需要和保障。

3綠色建筑設計的常見方法

3.1綠色建筑設計的前期策劃

第一,綠色建筑設計前,設計師要全面認真的進行思考,把綠色建筑的節能和環保的特性,進行初步設計;第二,定稿后,要做好調查研究,認真采納用戶的反饋意見,分析對綠色建筑施工設計所提要求,呈現出人性化設計;第三,做論證,通過對綠色建筑設計方案整體優化,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服從政策,解決階段性出現的各類問題。

3.2綠色建筑方案設計中的重點方面

(1)自然資源。

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對其進行開發,借助大自然的各方面進行考慮。

(2)成本計算。

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考慮建筑長期的成本,不單只考慮工程本身的費用成本。

(3)回收利用。

通過考慮和滿足人們的要求,關注人們的舒適度,以及運用適當的生態策略技術。

(4)方案不同。

不同階段要有不同的設計方案,并結合方案的最佳優點,用最好的方式方法,力求在設計方案時,突出特點完善設計。

(5)給群眾設計,活動場所。

考慮群眾生活生產的各方面需要。

3.3多工種協同工作的綠色建筑設計方法

隨著時代不斷向前發展,計算機被廣泛應用,同時應用于綠色建筑中。計算機的應用使傳統的建筑設計方法退出時展的舞臺,改變原來建筑設計師先提方案,再由木工或其他系統的工程師提出設計的方法,各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要通過與專業人員溝通,計算機廣泛應用打破了各設計專業間存在的隔閡,各專業間的信息,都利用電計算機集成,及時調整方案,增大綠色建筑設計方案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地減少因設計方案而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的浪費,減少因采用綠色方案人造成的綠色建筑投資的增加值。

4綠色建筑設計的設計要點

4.1因地制宜

綠色建筑設計是一項復雜的建筑工程。所以,必須選擇良好的、適合的條件,因地制宜,結合當地情況,氣候、地貌、地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被動式集熱和制冷,從而減少因采光、通風、供暖、空調所致的能耗和污染。在不同地區綠色建筑設計有不同的效能。

4.2尊重基地環境

在進行建筑規劃設計時,力求與周圍各項環境保持統一和諧,創造人類安全健康的使用空間,高效使用能源和環保材料,提高綠色建筑最大應用性,是建筑達到經濟、實用、便利、安全的最基本保障,建筑設計同時又是人文、地理、生態學科的復雜工程,具有自身特性,所涉及領域和學科繁多。

4.3重視整體設計

綠色建筑注重的是在整體設計中是否存在問題,因為設計得當與否直接關系到建筑本身的預算、性能和成本付出。在設計時要與經濟、文化、氣候、環境有機地結合,做到綜合分析,整體規劃,合理設計。要根據當地實地情況,結合需要進行設計,避免因盲目隨眾而出現問題。

4.4應用減輕環境負荷的建筑節能新技術

建造新的或改造舊建筑時,一定要與當地文化環境地域性質結合起來。在保障居民原有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更新或提升現有生活居住環境,使街道社區與建筑設計很好地融合起來,本著繼承和保護原來地域景觀,改造新的城市景觀的原則,采用地方傳統建筑工藝,對歷史建筑、傳統街區景觀妥善保護,使綠色建筑真正發揮最大作用。

4.5創造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建筑設計師要在做好室外環境的整體規劃基礎上,還要兼顧室內環境的,合理規劃,要想保證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就需要使用對人體無害環保的建筑材料,阻礙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輻射、電波和氣體的產生,避免不良空氣的出現,優化各類環境使室內環境合格達標。

4.6使建筑融入歷史與地域的人文環境

提到綠色建筑就與節能環保對接,在設計中,使用高效節能環保的建筑節能技術和材料是最合理的選擇。第一,根據日照情況選擇照明系統,在設計師結合日照強度,有針對性地使用局域控調、換氣、換水系統;第二,注意能源的循環使用,合理利用蓄熱系統、排熱回收,做好二次能源的利用:第三,使用耐久性強的建筑材料時,要考慮對于建筑更新、保養、修繕的合理設計;第四,給豎井,層高,機房設備等設計需留有發展余地。

5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