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范文
時間:2023-11-01 17:44: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各種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護士;護理程序;職責
護理程序作為一種系統的、科學的工作方法在護理實踐中的運用,帶來了護理專業的革命性發展。護士不再是被動地、單純性地執行醫囑和進行各項護理技術操作,而是運用護理理論和其它相關的理論作基礎,更全面、更系統地了解護理對象的整體情況,然后獨立作出護理診斷、制定護理計劃和開出護囑,護士的職責也隨護理內容在變化[1]。在推行整體護理過程中,護士只有明確自己在實施護理程序中的職責,才能真正達到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目的。
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護患關系從廣義上講是指護士與病人/家屬的關系,從狹義上講是指護士與病人的關系,這種關系實質是護士幫助病人滿足各種生理、心理需要,反過來又促使護士提高專業水平的互動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會增強病人的安全感和提高治療信心,促進患者主動配合治療護理工作。由護士處于主動幫助者的地位,其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護患關系的結果,而作為一個幫助者有責任使這種關系起到積極和促進治療的作用。因此,護士在完成較多治療工作的同時,應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觀念,多接觸病人,與病人進行多方面的溝通,使病人信任護士,依靠護士,以便更全面、準確收集資料,再在信任的基礎上,用具體措施和行動來幫助病人解決問題,達到病人滿意。
2 準確收集病人的有關健康資料
與護理對象有關的生理、心理的、社會文化的、發展的、精神的資料,護士均應收集。只有全面地收集資料,才能更好的確認護理對象需解決的問題和相關因素,繼而確定護理診斷,選擇預期目標及護理措施。收集資料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應加強與病人的接觸與交流,交談要有目標,清楚要問什么,并要注意傾吐和運用交流技巧[2]。因為獲得資料的多少、是否準確很大程序上取決于護士的靈活技巧與應變能力。
3 重視有針對性的護理體檢和相關的輔助檢查結果
護理體檢是評估中收集客觀資料的方法之一,護士對病人進行體格檢查,以收集病人身體狀況的客觀資料,內容包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癥狀,主要陽性體征及其與治療護理有關的病癥信息,作為支持護理診斷的有力證據。這些信息可通過測量、觀察、談話等從病人的身體、動作及語言中了解,注意多從護理角度上查體,以護理功能為焦點,有針對性地按系統功能進行護理查體。找出支持護理診斷的陽性體征,把查體的重點放在評估時發現問題的地方,并側重于身體各系統的基本功能,從中尋找護理對象的器官功能障礙和機體需要的矛盾,這即是健康問題的反應,用這些反應來支持護理診斷的成立。同時要掌握和分析各種相關的輔助檢查,如三大常規、血生化B超檢查結果,也是護士應重視的內容之一,以便為做出正確護理診斷和提出合作性問題提供有力的依據。
4 持續評估病人健康情況
評估是有計劃地、連續地收集資料的過程,護士是根據收集的基礎資料、疾病的診斷、器官臟器功能和病人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并注意觀察和監測疾病的發展變化,結合病人的身心反應和預后等情況,做出及時的整體評估,用來確定病人未被滿足的需求及程度。由于病人的健康情況是不斷變化的,因此評估不僅要在入院時進行,還要在住院期間不斷地進行,注意各種治療、護理措施的效果反應,病情進展、心理變化、健康教育等均應及時評估。
5 加強對服務對象的護理照顧和健康教育
護理工作的實質就是維護健康、促進健康、提高生命和生活質量。幫助病人滿足基本需要,是護士的職責。當病人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能滿足基本需要的時候,護士就應該給予直接的護理和關懷照顧以及創造有利于健康的良好診療氛圍和身心環境始終是護理工作的主題。只有強化護理服務意識,才能做好基礎護理、疾病預防等工作。增加為病人直接服務時間,才能做到護患之間溝通到位、措施到位、記錄到位。照顧是基于護理知識關懷出于愛心,都是通過護士的直接操作,達到提高病人的生命質量,增進健康的目的。還應加強對病人的健康教育,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教育指導,使病人了解增進健康的知識,改變不健康行為,引導其養成有益健康的習慣,使之達到最佳健康狀態。
6 注重護理質量的評價和反饋
評價護理質量、提高護理效果是護理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工作對病人產生的結果有三個方面;臨床護理效果、病人滿意度,健康教育結果,這三種效果構成了護理質量評價的內容,通過護理評價,促使護士不斷檢查自己工作內容和護理措施的有效性。通過情況反饋,調整及確保病人在生理、心理、社會和精神各層面的健康問題均獲得解決,以達到整體護理服務的效果。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重度腦挫裂傷;多發傷;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211-02
我院于2009-2013年收治以重度腦挫裂傷為主的多發傷48例,現將搶救護理體會進行報告:
1 臨床資料
病例中難40例,女8例,男女比例為5:1.年齡4-76歲,其中成人(18-60歲)32人。占80%。。交通肇事31例,墜落傷9例,打擊傷8例。開放性顱腦損傷18例,閉合性顱腦損傷30例。合并胸部損傷7例,腹部損傷7例,四肢骨折及軟組織挫傷28例,骨盆骨折4例,脊柱骨折3例。3處以上復合傷4例。住院時GCS評分5-8分33例,3-5分7例,3分8例。雙瞳等大等圓的35例,一側瞳孔散大的6例,雙瞳散大5例,眼部受傷不能觀察瞳孔2例。
2 結果
治愈好轉37例,死亡11例,死亡率29.7%。
3 討論
3.1 反應迅速準確對嚴重顱腦損傷為主的多發傷搶救至關重要。
提高以嚴重顱腦損傷為主多發傷的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關鍵是早期診斷和合理及時的治療,必須做好患者診治過程中急診搶救、手術及術后監護治療三個連續的重要環節的工作。韓曉東副主任醫師在病人楊俊國死亡討論總結經驗教訓時指出,對嚴重創傷的搶救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提高反應速度和反應質量。接診搶救應分秒必爭,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使病人得到正確的治療和護理,任何耽擱和拖延都會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會造成病情惡化乃至病人死亡【1】。以嚴重顱腦損傷為主的的多發傷,病情復雜且變化較快,生理功能紊亂,死亡率高。接診后應將病人安排在搶救室,專人護理,立即通知醫生,同時備好搶救器械、物品、藥品。配合醫生進行快速準確的診斷,護士要迅速協助和配合醫生對病人進行檢診處理,首先暴露檢查部位,備好檢查和急救器材、物品,對傷情進行判斷評估。做到快捷、準確、搶救護理措施規范有效到位,檢查徹底,不盲目,嚴禁做病情不允許的檢查。
3.2 急救護理是搶救成功的保證
急救護理措施必須做到迅速、果斷、準確、有效。快速實施一通道、二配血、三給氧、四置管、五皮試急救護理措施[2]。①保持呼吸道通暢,充分給氧;盡快清除病人嘔吐物、血液、痰液及其它污物,確保呼吸道通暢以免造成窒息死亡。給予吸氧以提高組織血氧含量,改善機體缺氧,糾正低氧血癥。對分泌物多、呼吸困難者及時進行氣管切開,并按氣管切開常規護理,有痰液嗆咳時隨時吸引,每次持續時間不超過15s,重度顱腦損傷無論是否已經氣管切開均應進行霧化吸入4次/日。1-2小時翻身、叩背1次,促進痰液排出。并持續吸氧,防止加重腦水腫。②建立2-3條有效靜脈通道,以防病人休克失代償后血壓下降、靜脈萎陷而穿刺困難。根據醫囑進行快速補充平衡液、代血漿、全血及滴注急救藥物等。③配血:靜脈穿刺成功之后,一次采集常規檢查的血液標本,及時做交叉配血,血常規等相關化驗檢查。④置管:留置導尿,觀察尿色、性質和量,了解有無泌尿系損傷及損傷程度;疑有空腔臟器損傷患者留置胃管作胃腸減壓。
3.3 病情觀察及護理
①神志與表情:合并顱腦損傷時,患者意識由安靜轉入躁動,或由躁動轉入沉睡,要結合瞳孔變化,多考慮有顱內高壓繼發顱內血腫的可能,對瞳孔要觀察是否等大等圓,對光反射,眼球活動情況異常應及時報告醫生進一步診治處理。②呼吸: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口鼻腔內分泌物,并做好口腔護理。根據患者呼吸困難改善情況及血氣分析結果,隨時調節吸氧濃度及吸氧時間。對患者呼吸加快、變遷、不規律及鼻翼煽動等,應警惕ARDS的發生。③脈搏、心率、血壓作為生命體征的常規監測的重要指標,沒15min測量一次。顱腦損傷患者顱內壓增高時,患者血壓增高,脈搏減慢。如發現患者血壓降低或脈搏增快,應考慮有活動性出血的可能,必須做好預防及搶救準備。患者出現煩躁、心慌、大汗及面色蒼白均提示合并出血,應立即報告并配合醫生糾正休克、控制出血。④各種管道的護理:必須保持通暢。保證輸液通道暢通,做到及時、準確、快速、有效的輸液輸血及各種急救藥物的滴注,加強巡視,防止體液外漏,一旦外漏應立即處理。對胃管、胸管、尿管等護理觀察,除保證置管固定牢靠和通暢外,要仔細觀察引流液顏色、性質和量的多少,并做好記錄。如有鼻飼者以右側斜坡位為好。鼻飼前應先吸痰,以免鼻飼過程中痰液刺激引起咳嗽,嘔吐。鼻飼后30min不搬動病人。胃管每周更換一次,口腔護理2次/日。病人尿量反應腎臟灌流情況,它是反應全身血容量最敏感的指標,尿量30ml/h表示腎臟血流灌注好轉。做好交接班及重癥護理記錄單。
3.4
篇3
關鍵詞:三步法護理程序;內科護理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9-0502-01
護理程序是指導護理人員為滿足病人需要,幫助其恢復健康的系統全面的整體護理的核心。三步法護理程序指護理評估、護理問題或護理診斷、護理措施這三步。而傳統的五步法護理程序則指護理評估、護理問題或護理診斷、護理目標、護理措施、護理評價或效果評價這五個步驟。五步法護理程序是以往常用的方法,其特點是思路清晰,條理性強。但是,隨著護理學的不斷發展,五步法在護理學中應用起來逐漸顯得十分復雜,在日常教學和臨床實踐的應用中,都亟待改良與發展。筆者認為,五步法雖然完善清晰,但有的方面還可以進行精簡,即應著手應用三步法護理程序,以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在我院新生高護專業中隨機抽取100人,其中男6人,女94人,并隨機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兩組,每組50人。并為兩組學生配備教學水平相當的2名教師進行教學工作。資料分析顯示,兩組學生入學平均成績差異不大,年齡與性別分配也均相當。基本上可以保證本次實驗的準確性。
1.2 方法
1.2.1 教學方法:對兩組學生同時進行教學。基本保證兩組學生的教學進程相一致,采用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一共教學150學時,理論課占96學時,實踐課占54學時。實驗中的變量即為兩組學生的主體教學內容。實驗組學生主要學習三步法護理程序,各種實踐操作均在三步法護理程序理論的指導下進行;而對照組學生主要學習傳統的五步法護理程序,并以此理論為指導進行具體實踐。兩組學生分別用各自理論的配套教材進行學習。課堂教學中要應用現代教學設備,教師要做到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探討,利用多媒體教學等方式讓課程更加形象生動。實踐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培養親自動手實踐能力,在本組所學理論基礎上進行對應的實踐教學。
以“消化性潰瘍”這一節課為例。在實驗組教學中,首先通過對消化性潰瘍患者臨床表現的細致介紹,來講解如何評估患者的病情,即第一步——護理評估;然后進行第二步、護理問題或護理診斷的學習。通過在護理評估一步中對病人病情的分析,探討造成該病況的病因,來判斷如何制定正確恰當的診斷方案。最后一步即為講解護理措施。由護理診斷這一步的分析與討論,確定好診斷的方案,繼而研究具體的護理措施,針對不同病情實行完整具體的護理措施。如當病人出現上呼吸道出血的癥狀時,應讓患者平躺下休息,清潔口鼻腔,并依據病情對患者進行輸液等針對性治療。在此期間要對患者認真負責,時刻注意患者病情,判斷病情是否有好轉。再如對于腹部疼痛的患者,應對熱敷患者腹部,并給予適當藥物治療。可見,實驗組學生只進行了護理評估、護理問題或護理診斷、護理措施的學習。而對照組的學生則對常規的五步法均進行了細致的學習。第一步同樣是護理評估的講解,與實驗組基本相同。第二步講解護理問題或護理診斷,同樣是根據護理評估進一步探討病情及診斷方案。第三步是實驗組同學未進行的一步,即制定護理目標。根據護理診斷的進行,初步確定護理后的目標,如緩解疼痛等,以便日后進行分析對照。第四步為護理策略,同實驗組。第五步是講解護理評價或效果評價,即看護理后是否達到了之前制定的護理目標。
1.2.2 評價方法:1)對兩組學生同時進行測驗,測驗題目時間均相同,比較考試及格率。2)發放相同的調查問卷,調查兩組學生對各自教學方法的評價。
2 結果
測試成績顯示,實驗組同學及格率為81%,對照組同學及格率為66%,實驗組同學較高。從調查問卷反饋情況上看,對照組學生在對5個步驟的理解及整個護理程序的理解要比實驗組較好些,而實驗組學生對護理程序的接受理解情況、學習效果滿意度等均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在整個護理程序理論中,五步法依舊是最完整的理論。但是其中的護理目標及護理評價兩個步驟需在具體臨床上才能實現,在課堂理論教學中實現起來則較為困難,通過理論講解也不能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理論中學習護理目標,還很有可能與護理診斷較為雷同,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具體目標,學習起來意義不大,護理評價也是依據目標簡單地進行是或否的回答,因此并沒有通過臨床實踐來學習這兩個步驟合理。此外,護士在制定護理計劃時,要重復書寫護理目標及評價,較為耗費精力。而三步法護理程序精簡了五步法中護理目標及護理評價兩個步驟,是對五步法的改善。通過實驗結果證明,應用三步法教學的學生學習效果更好,成績更高,學習興趣也更濃厚。可見,在內科護理學上應用三步法護理程序教學,教師可以省去在課堂上講解護理目標及護理評價的時間,重點對其他重要步驟進行深入講解,使護理程序更加簡明扼要,知識不再顯得無趣復雜,更容易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并不耽誤對整個護理程序的學習理解,對提高學習效率有很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尤黎明.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05-406
[2] 林菊英,金喬.中華護理全書[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732-1734
[3] 林桂榮.我國系統化整體護理的進展[J].山西護理雜志.
[4] 郭奉銀.內科護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8-154
[5] 王小鳳.老年人便秘三步法程序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05,2l(20):2835-2836
篇4
中圖分類號:R47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0-137-02
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是確診冠心病的一項有創檢查方法,在臨床已廣泛開展,該手術雖然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技術,但仍有一定風險,會出現一些嚴重程度不等的并發癥,其中最嚴重的并發癥是心室顫動(簡稱室顫),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回顧性分析我科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782例冠狀動脈造影術中出現的3例室顫的過程及處理,總結了一套有效的護理方法,旨在探索一種可靠的護理方法,及時預防、發現和處理冠狀造影檢查中出現的心室顫動,防止意外的發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幾年來我院行冠狀動脈造影術患者782例,男495例,女287例,年齡(58.9±17.5)歲。本組患者均有胸痛、胸悶病史,經平板運動試驗等輔助檢查診斷為冠心病558例,其中心肌梗死399例,心絞痛159例,胸痛待查194例。
1.2 護理診斷 (1)室顫,由于疾病或手術操作引起;(2)恐懼,由于電擊除顫引起;(3)墜床的可能。
1.3 手術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于導管床上,常規消毒鋪巾,在局麻下Seldinger法穿刺股動脈,將造影管置入主動脈根部的左、右冠狀動脈開口處,注入造影劑,通過X線多角度投照準確地了解冠狀動脈病變的部位、狹窄程度和遠端的冠狀動脈血流通暢情況。
2 結果
782例患者中,5例患者行左冠狀動脈造影出現壓力曲線的改變,原因為導管插入過深導致,3例及時調整導管位置后壓力恢復正常;2例在調整導管位置時發生室顫,立即除顫后安全轉為竇性心律;26例患者在行右冠狀動脈造影時出現心律減慢,其中13例為右冠開口病變,6例為小右冠,管徑<2.5 mm;5例為正常血管,主要原因為造影劑充盈冠狀動脈后,竇房結動脈供血不足引起,及時囑患者咳嗽后心率恢復正常。有1例右冠正常的患者在注入造影劑后出現室顫,立即電擊除顫,患者恢復竇性心律,無意外發生。
3 護理措施
3.1 導管室具備完善的搶救條件 (1)除顫器的準備:前期準備工作至關重要,必須充分考慮到各種意外情況,如除顫儀不工作、一次除顫不成功等。所以備用性能完好的兩臺除顫器,另一臺備用,兩臺除顫器均接好電源、地線、各項參數調至非同步除顫狀態。仔細檢查儀器連接是否正確,術前進行試放電,使其均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2)常規備齊各種搶救藥品,如多巴胺、阿托品、腎上腺素等;(3)常規備齊其他各種搶救儀器及設備,如吸痰器、吸氧裝置、臨時起搏器等,并檢查各種搶救設備使之處于完好的工作狀態。
3.2 嚴密監測心電圖變化 密切觀察患者神志及生命體征,術前用生理鹽水清潔心前區皮膚,按標準接好12導聯心電圖,并做好術前記錄,術中,手術護士嚴密觀察心電監護的變化,特別是心率、心律變化,有無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及時處理心動過緩及室性心動過速。關注有無室顫發生。發生室顫時在通知手術醫生的同時立即準備除顫。本組26例患者在行右冠狀動脈造影時出現心率減慢,其中13例為右冠開口病變,6例為小右冠,管徑<2.5 mm;5例為正常血管,主要原因為造影劑充盈冠狀動脈后,竇房結動脈供血不足引起,及時囑患者咳嗽后心率恢復正常。
3.3 嚴密監測有創動脈壓力曲線變化 手術護士嚴密監測有創動脈壓力曲線的變化,當發現壓力曲線振幅明顯降低時,警惕室顫發生的可能,并立即報告術者,及時調整導管位置,有效的預防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本組5例患者行左冠狀動脈造影出現壓力曲線的改變,原因為導管插入過深導致,3例及時調整導管位置后壓力恢復正常;2例在調整導管位置時發生室顫,立即除顫后安全轉為竇性心律。
3.4 及時除顫 導管室護士熟練掌握室顫的處理步驟,術中加強監護,最重要的是在發生室顫第一時間能及時快速除顫,使患者安全轉為竇性心律,所以除顫十分重要,有一名手術護士站在除顫儀旁專門負責除顫工作,以便患者發生室顫時能及時除顫,做到發現早、除顫快。本組3例發生室顫,均經及時除顫后轉為竇性心律。除顫能量為200~300 J,3例均一次除顫成功。
3.5 心理護理 術中主動詢問患者有何不適,鼓勵自訴不適。患者除顫成功后,往往出現嚴重的恐懼心理,部分患者甚至不愿繼續手術,術中進行心理護理是保證手術完成的重要步驟,此時反復對患者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安全程度,多運用肢體語言進行護理,輔導其采用一些緩解恐懼的方法,做到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以良好的心理狀態配合手術順利完成。本組2例患者除顫成功后出現明顯緊張、恐懼心理,囑患者深呼吸、轉移注意力,患者癥狀緩解,積極配合完成手術。
3.6 加強防護 除顫后患者常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有墜床發生的可能,我們有一名專門守護在患者身邊加強防護,3例患者除顫后未發生墜床等意外。
4 討論
室顫是CAG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能直接導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是患者本身存在著嚴重的冠狀動脈病變;術者操作手法不當,冠狀動脈造影導管送入過深導致冠脈痙攣;冠狀動脈內過多注入造影劑,嚴重影響冠脈血流。護理要針對這些原因采用預見性護理措施。
護理診斷主要起確認健康問題、提示問題的急迫性、指導護理干預的作用[1]。雖然冠脈造影檢查中出現嚴重心律失常的幾率不高,護理上也不應放松警惕。術前通過護理診斷提供預見性的護理措施:常規檢查急救藥品和儀器,特別是除顫儀的性能,使之處于完好工作狀態,確保術中能成功除顫,此外還必須熟練掌握室顫的處理原則,做到準備充分,心中有數,可有效地預防意外的發生;術中通過即刻護理診斷提供預見性的護理措施:護士嚴格掌握心電圖及壓力曲線變化的判斷,緊跟手術步驟,密切監護,及時提醒術者處理壓力曲線的異常及緩慢心率,可減少室顫的發生;一旦發生室顫,同樣通過即刻護理診斷,采取緊急護理措施,保持頭腦冷靜,沉著應對[2],及時除顫,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說明提出的護理診斷正確及時,采取的護理措施有效,是以病人為中心實施整體護理的體現。
參考文獻
篇5
1、運用中醫整體觀念進行護理評估
評估是通過對護理對象和相關事物進行全面的了解,做出準確的推斷,為護理活動提供可靠的依據。
整體觀念是中醫理論的基本觀點。整體就是統一性完整性。中醫學十分重視人體自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它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協調、互相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同時也認識到人體與自然環境有密切關系,人體的生理和病理上是變化不斷受到自然界的影響,人類在能動地改造自然的斗爭中,維持機體正常的生命活動。這種內外環境的統一性,機體自身整體性的思想,稱為整體觀念。這一思想在護理評估中恰當運用可指導護士在掌握中醫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通過“望、聞、問、切”的手段,收集與病因、病位、病性有關的資料,除西醫的護理評估常規內容外,增加舌苔、脈象,發病節氣等,為整體護理提供更全面準確的依據。
2、運用中醫辯證理論指導護理診斷的確定
護理診斷是對護理對象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現存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反應的一種臨床判斷。其診斷范圍必須是在護理職責范圍內能解決或緩解的問題。現代醫學從健康自理能力方面、營養代謝方面、排泄方面、心理活動方面、活動鍛煉方面、睡眠方面、感知能力方面、癥狀及體征等方面歸納出128個護理診斷,每一診斷有名稱、定義、診斷依據以及原因、促成因素和危險因素組成。
我們在描述中采用中醫理論或增加中醫辨證的相關因素,有利于更全面、細致地反映患者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
例如:關于慢性腎病營養代謝方面的,除了滿足低鹽低脂適量優質蛋白飲食外,提出辛涼解表飲食的需要與外感風熱有關。以此類推,根據患者的證候提出各種飲食的需要。滋陰飲食的需要與肝腎陰虛有關,溫補飲食的需要與脾腎陽虛有關,清熱生津飲食的需要與燥熱傷津有關等,從而提供有針對性的飲食指導。關于排泄方面的,除西醫護理診斷中的相關因素外增加便秘與胃腸積熱有關,或與氣虛傳導無力有關,與血虛津少有關,與飲食不節、過食辛辣有關等;關于體溫方面,提出壯熱(體溫過高)、惡寒發熱、寒熱往來、但熱不寒、但寒不熱、畏寒肢冷等,以更形象、準確地表述患者存在的健康問題,其臨床依據、相關因素各不相同,護理措施也完全不同;關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夢易醒、入睡困難、早醒等,其相關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醫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擾心、心神失守、氣血不足、心神失養、痰熱擾心、神不守舍、飲食不節、胃中不和等,護理措施內容也可更有針對性。
3.運用中醫三因制宜理論指導護理計劃的制訂
護理計劃包括護理診斷的陳述、預期達到的目標、準備實施的措施和健康教育。
三因制宜即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療疾病要根據季節、地區以及人體的體質、性別、年齡等不同而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法。由于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時令氣候、地理環境等,尤其是患者個體的體質因素,對疾病的影響更大。因此,在治療疾病時,必須把這些方面的因素考慮進去,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區別對待,以制定出適宜的治療方法。運用中醫因制宜理論指導護理計劃的制訂除以上介紹的護理診斷外,中醫特色主要體現在護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中。
例如:關于發生于外感常是腎病病人病情復發和加重的重要誘因之一。病人表現均為咽癢、流涕、頭痛、鼻塞、發熱,但發病季節不同的外感,中醫辨證后往往采取的護理措施不同。風寒感冒多見于冬春季,外感風寒所致;風熱型感冒多見于夏秋季,外感風熱所致。,除一般的高熱護理有外,風寒感冒一般需要借助藥力發發汗,風熱感冒則要以辛涼之物輔助散熱;風寒者服藥后喝熱稀粥一小碗,加蓋衣被,靜臥休息2h,輔以蔥姜熱湯面、香菜肉末粥等具發散解表作用的食品,風熱者服藥后則應輔以五汁飲或薄荷茶之類的辛涼飲料進行輔助散熱,不宜加蓋衣被。
4. 運用中醫獨特的護理技術解決護理問題
篇6
關鍵詞: 病毒性腦炎;重癥;護理干預
病毒性腦炎系各種病毒引起的一組以精神和意識障礙為突出表現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病程大多2~3 周,多數完全康復,少數重癥患兒易發生急性期死亡或遺留后遺癥,致殘率和病死率高[1]。重癥患兒的臨床表現有持續高熱、頭痛、惡心、嘔吐反復驚厥發作、抽搐、不同程度意識障礙、精神情緒異常、病理征陽性、顱內高壓甚至腦疝形成,導致呼吸衰竭而危及患兒生命。根據重癥患兒病情重、起病急、變化快、進展快、并發癥發生率高這些特點,如何提高患兒的護理質量,預防并發癥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就我院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 年7 月至2011 年7 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38 例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根據臨床癥狀、體征、腦脊液常規、生化及細菌培養等結果,符合病毒性腦炎的診斷標準[2]。其中男22 例,女16 例;年齡10 個月至14 歲;住院天數7 天~35 天;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其中高熱32 例,頭痛30 例,嘔吐25 例,抽搐10 例,昏迷10 例,癱瘓3 例,腦疝2 例,視物模糊1 例。輔助檢查:腦電圖檢查36 例,異常30 例;心電圖檢查30 例,異常15 例;頭顱CT檢查25 例,異常16 例。全部行血生化檢查:23 例發生電解質紊亂,心肌酶異常27 例。全部行腦脊液檢查:異常30 例,其中白細胞增高29 例,蛋白質增高10 例。
1.2 方法
對每位重癥患兒均實行整體化系統護理,按護理程序的步驟:先收集護理對象的健康資料,分析資料確定護理診斷問題,制定護理計劃,實施護理措施,評價護理對象朝向預期結果的進展情況。
1.3 結果
38 例患兒中治愈34 例,好轉2 例,放棄1 例,死亡1 例,治愈率89.47%(34/38)。
2 護理干預措施
2.1 加強基礎護理
保持病室空氣新鮮,每日開窗通風3~4 次,保持床單位平整清潔、干燥。保持患兒皮膚清潔。保持口腔清潔濕潤。留置胃管鼻飼患兒,每周更換胃管一次。尿失禁患兒,保持會陰清潔,留置尿管者保持尿管引流通暢,每周更換尿管一次,定時更換貯尿袋,每天用碘伏清洗尿道口2 次。保持臀部皮膚清潔干燥。
2.2 做好各種癥狀的護理
2.2.1 高熱的護理
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病初即出現高熱,且常呈持續性高熱,。護士應密切監測體溫變化、熱型及伴隨癥狀。體溫超過38.5 ℃以上者,頭部可用冰帽持續降溫,大血管暴露處可放置冰袋降溫,四肢給予保暖,也可用低于體溫2 ℃的溫水擦浴,力求使體溫保持在38 ℃以下。用亞低溫治療重癥患兒且療效明顯[2],應將患兒的體溫控制在32~34 ℃。如高熱冷敷療效不佳者,可用藥物退熱。高熱期要保證患兒足夠營養和液體量攝入。
2.2.2 驚厥和頻繁抽搐的護理
病毒性腦炎的患兒發生驚厥是腦缺氧、缺血及腦水腫加劇的標志。患兒驚厥發生,應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清理呼吸道內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置壓舌板與兩齒之間。必要時適當約束患兒肢體,防止墜床及其他意外傷害。患兒驚厥頻繁,應遵醫囑預防性應用鎮靜劑,同時尋找驚厥的原因。患兒應住單間,保持環境安靜,各種操作應集中進行。應觀察患兒抽搐時的神志、瞳孔、抽搐發生的時間、頻率、持續時間、抽搐時有無大小便失禁等。
2.2.3 頻繁嘔吐的預防及護理
篇7
【關鍵詞】 中醫;護理;肛腸疾病;辨證施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之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肛腸疾病病人越來越多。有效解除肛腸疾病病人痛苦,提高治愈率,縮短治療時間,預防復發是目前醫學界面臨的一大課題。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模式也正由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在中醫整體觀基本理論指導下的中醫護理提倡護理,與現代護理“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有很大的相似性,隨著我國醫學科學的發展,系統化的中醫護理已廣泛應用于臨床。2008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在肛腸疾病病人的治療中應用中醫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8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肛腸疾病病人2536例次,治愈率達99%以上。
2 中醫護理
2.1 中醫護理評估
①評估病人的職業、飲食、排泄習慣及誘發因素;②評估排便有無疼痛、便血、便后有無腫塊脫出等;③評估直腸檢查結果;④評估社會狀況。
2.2 中醫護理診斷與原則
中醫護理是在中醫辨證施治原則指導下進行的,依據病人證候及潛在的健康問題提出各種護理診斷;針對不同的護理問題應用“扶正祛邪”“標本緩急”“三因制宜”及“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等原則來制訂相應的護理措施,有針對性、有分析、有目的、有計劃、有措施、重效果地解決各種護理問題,是中醫護理的實質所在。
2.3 中醫護理措施
2.3.1 扶正祛邪
扶正是輔助正氣,扶正多用補虛的方法;祛邪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瀉實的方法。肛腸病人多因飲食不節,燥熱內生或肺、脾、腎虧虛,濕熱下注大腸所致。扶正可用藥補,并配以精神調攝、飲食調養、體育鍛煉等,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祛邪使用祛除邪氣的藥物,并采用手術、中藥坐浴、針灸或指針按摩、溫水足浴等措施,以祛除病邪,達到邪祛而正復的目的。在護理過程中,注意掌握“扶正不留邪”和“祛邪不傷正”的原則,注意邪正雙方的力量對比,通過扶正祛邪,使疾病向痊愈轉化。
2.3.1.1 情志調護
依據評估資料,可通過語言、表情、姿勢、態度、行為及氣質,運用談心、釋疑、開導、講解、暗示、適應、鼓勵等方法來影響和改善病人的情緒,解除其顧慮和煩惱,使情志舒暢、氣機調暢、氣血平和,以利扶助正氣,促進疾病早日康復。
2.3.1.2 飲食調養
過食肥甘、辛辣、酗酒、勞倦太過,均可損傷脾胃,使脾失健運,濕濁內生,郁而化熱,燥熱內生并下注大腸,導致肛腸部位的痔、癰、瘺、裂等疾患。故肛腸病人應給軟、精、細食物以調養虛弱的脾胃,術前、術后3 d內應給流食或半流食,盡量避免排便,有利于切口愈合,以后可進普食。忌辛辣刺激,指導病人足量飲水,每日至少2 000 mL[1],清晨空腹飲用1杯溫涼的淡鹽水或蜂蜜水更為有益,多食水果蔬菜,保持排便通暢。
2.3.1.3 動靜相宜
動和靜視病情輕重而定。急性期或術后初期,應靜臥休息,以培育正氣和減少氣血的耗損。隨著病情的好轉或傷口愈合,逐漸增加活動量,以調節氣機,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增強體質和抗病的能力。
2.3.1.4 指針按摩
依據中醫經絡理論,利用經絡的傳注功能,治療肛腸術后癃閉[1]。病人俯臥,操作者以拇指或中指指峰為著力點,分別點按環跳、秩邊、腎俞、氣海、腰俞、三陰交及阿是穴,點按與點揉、點顫交替進行,力度以感覺酸、脹、麻、困為度,每個穴位操作持續1 min左右,穴區有痙攣現象者配合魚際肌揉、按手法。傷口邊緣忌大幅度揉按,以防出血。全部揉按需15 min~20 min。此法避免了因誘導排尿無效的導尿術,病人易于接受,既減輕了病人痛苦,又加強了護患溝通,向病人說明癃閉是術后暫時現象,經過按摩后大多能順利排尿,使其解除思想顧慮,樹立排尿信心[2]。
2.3.2 標本緩急
急則護其標,如新入院病人的手術治療。緩則護其本,如病人恢復期,在標證不甚明顯時,護理工作以護本為重,加強精神情志的調攝,適當食補,增強鍛煉力度以增強體質。
2.3.3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是根據四時氣候變化特點、不同地區的環境特點、病人的年齡、性別、體質和生活習慣等不同特點來制訂其護理原則。
2.3.4 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加強精神調攝、鼓勵體質鍛煉、注意飲食起居,避免過度疲勞和適當的藥物預防,對防止疾病的發生具有十分積極意義。
2.4 出院指導
①保持清潔,堅持每晚熱水或中藥液坐浴。②養成定時排便習慣,避免排便時間過長,習慣性便秘病人,多食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③避免局部刺激,便紙宜柔軟,不穿緊身褲和粗糙內褲。④忌久坐、久立或久蹲,最好使用軟坐墊。⑤勿負重遠行,防止過度勞倦,進行適當鍛煉。可指導病人進行提肛運動,對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鍛煉括約肌功能有積極作用。⑥發現排便困難,應及時到醫院復診。
【參考文獻】
[1]趙海燕.指針按摩治療術后尿潴留[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12):710.
篇8
【中圖分類號】R47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1-0267-01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模式的轉變及人類疾病譜的變化,社區衛生服務已逐步成為我國衛生領域中的一項最基礎、最前沿的工作,作為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護理已逐步成為護理領域的一門新興的、重要的學科。發展社區護理是實現我國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目標的重要保證。社區衛生服務的多項內容需要由社區護士來實施,如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1],所以社區護士的工作質量將會嚴重影響到社區衛生服務的質量。如何正確、有效地開展社區護理工作是擺在每位社區護士面前的重要課題。筆者針對社區護理工作方法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以供社區護士在社區護理工作實踐中予以參考。
1 工作方法
1.1 第一步社區護理評估 :社區護理評估是社區護士系統地、動態地收集有關社區護理對象(包括人群、家庭、個體)及健康相關資料并加以整理、分析的過程。
1.2 資料收集的內容 : ①針對社區人群收集的資料:如社區人群所處的社區環境、社區人群擁有的各種資源和社區人群的健康狀況等;②針對家庭收集的資料:如家庭的基本資料、家庭的結構、家庭的生活周期、家庭的功能、家庭的環境等;③針對個人收集的資料:如個人的生理、精神、心理健康狀況及有關個體特殊健康問題等。收集資料采用的常用方法有實地考查、查閱文獻、社區調查(包括訪談和問卷調查)、開展體格檢查等[2]。
1.3 整理資料:整理資料的目的就是把收集的原始數據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科學加工,使其變成系統化、條理化的資料,以便為資料分析打下基礎。整理資料應按以下程序[3]進行:①檢查、核對資料;②資料分類、分組;③擬定整理表;④資料歸組。(1)分析資料 : 包括統計描述、統計推斷以及解釋分析統計結果。(2)第二步社區護理診斷 :社區護理診斷是在社區護理評估資料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對個人、家庭及社區人群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作出判斷,并把健康問題排列出順序的過程,所以社區護理診斷需有以下內容。(3) 列出社區護理問題 :將護理對象現存或潛在的健康問題一一列出。在敘述社區個體、家庭或社區人群現存或潛在的健康問題時,多采用“問題+相關因素”的形式。(4)確定社區護理問題的排列順序 :由于社區護理條件及社區護士能力和精力所限,社區護理服務往往不能滿足所有的需求。因此,在確定了所有社區護理問題的基礎上,必須將健康問題進行優先順序的排列。在排列順序時,可根據問題的嚴重程度、護士解決問題的能力、可利用的資源及解決問題的效果等因素決定其優先順序。(5) 第三步制定社區護理計劃 :制定社區護理計劃是在確定社區護理問題的基礎上,制定具體護理目標、對策、措施的過程。(6) 制定護理目標:在制定社區護理目標時,可將護理目標分為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護理目標書寫格式[4],相關因素:對胸部X線檢查認識低;對新生兒預防接種認識低;設施利用不便。長期目標:5年后××市××區的結核病發病率將下降為目前的70%。短期目標:1年后,15歲以上居民的結核病防治胸部X線檢查率從現在的20%提高到50%;1年后,新生兒預防接種率從現在的40%提高到90%。
1.4 制定護理措施 :護理目標確定后,社區護士應與護理對象及相關人員一起協商,共同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在制定護理措施時,必須以科學理論為依據,針對護理對象的具體問題,充分利用社區內資源,確保對象的安全。
1.5 第四步實施社區護理計劃 :實施社區護理計劃是將社區護理計劃付諸實施的過程。在實施護理計劃過程中,社區護士必須做好以下工作:①依靠社區各級領導的支持,以保證社區護理計劃的順利實施;②充分利用社區內的人力、物力及財力資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同做好社區護理工作;③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團結合作共同完成社區護理計劃;④在計劃實施過程中不斷進行評價,以便及時修改、完善社區護理計劃,確保社區護理效果;⑤準確記錄計劃執行情況、護理對象的反應等。
1.6 第五步社區護理評價 :社區護理評價是根據已制定的社區護理目標,對所提供的社區護理服務進行對比、總結、修改的過程。社區護理常用的評價方法有:①過程評價,是指貫穿于整個社區護理工作過程中的評價。如評價評估是否全面、準確;診斷是否有依據;計劃是否合理;措施是否得當等,以便對上述內容及時修改、完善,以確保社區護理質量;②效果評價,是對實施護理措施后的結果評價。若目標完全實現,表明護理措施有效。若目標尚未完全實現,則應找出原因,糾正錯誤;③效率評價,是對社區護理服務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與服務效果的比率進行的評價。其目的是力求在社區護理服務中,用最經濟的途徑獲得最好的效果、最大的收獲。
2 小結
社區護士如欲正確、有效地開展社區護理工作,必須按上述5個護理工作程序進行,即社區護理評估、社區護理診斷、制定社區護理計劃、實施社區護理計劃、社區護理評價。因為社區護理工作程序是社區護士科學的確認健康問題和解決健康問題的工作方法,它能為護士提供一個符合邏輯的、科學的解決問題的工作框架。護士掌握了這種工作方法,就可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雜亂性、無目的性。所以在社區護理工作中社區護士如按社區護理工作程序進行,則必定會有條不紊地收到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錦治.社區保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58.
[2]李繼坪.社區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0.
篇9
【關鍵詞】 急腹癥;急診科;分診;護理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2年我院急診科收治的400例急腹癥患者為研究對象。257例為外科急腹癥;114例內科急腹癥;29例為婦科急腹癥。具體情況詳見表1。
2.2 方法 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簡短詢問,根據其發病的原因、癥狀等,及時作出分診,再根據判斷結果進行專科分診。
3 急診護理程序
對急腹癥的觀察、預診、分診是一個緊張而迅速的過程,要求護理人員做到及時、準確、安全的初步診斷,為搶救和治療爭取時機。必須做到以下急診工作程序,簡單概括即一問、二查、三看、四分。
3.1 問 應通過簡要、迅速、重點地詢問患者及其家屬從而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包括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個人史以及家族史),重點了解發病的經過及腹痛特點。①詢問腹痛的發生發展及演變過程,明確腹痛的誘發因素,部位(重點是腹痛最先發生及最嚴重部位),性質(鈍痛、絞痛、隱痛、持續性痛、陣發性痛和持續性疼痛伴有陣發性加重等),程度(可進行疼痛量表),起始時間,終止時間,間隙時間,持續時間及伴隨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瀉,排便,發熱等)[3]。如暴飲暴食、大量飲酒誘發的腹痛,多見于十二指腸潰瘍、胰腺炎;若腹痛伴血便,多見于腸出血壞死病變;腹痛伴有休克,常提示急性胰腺炎、胃穿孔等。腹痛部位可以在就診過程中發生變化,因此急診護士應熟悉急腹癥的臨床表現。②特殊人群腹痛:女性患者需要重點分診,應常規詢問月經史、停經史,性生活史,排除宮外孕或黃體破裂等;老年患者應注意排除心肺疾病。增加對患者的人性化服務。[4]
3.2 查 ①護理人員在積極采集就診患者的病史信息基礎上,應及時準確對患者進行護理查體,依據PQRST 5個步驟對腹痛患者進行全面了解,明確腹部有無肌緊張、壓痛、反跳痛、放射痛、牽涉痛等[1]。如:急性膽囊炎發作時,莫非氏征陽性;急性胰腺炎時可放射左側腰背部。應密切關注腹痛情況的演變情況,及時處理并報告醫生。②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即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以及神志、瞳孔等,從而準確、及時地對疾病的嚴重程度進行判斷。重點進行腹部的體格檢查,檢查有無腹肌緊張,壓痛及反跳痛,了解疼痛部位是否固定以及疼痛最嚴重的部位。③及時完善相關輔助檢查[5]:如三大常規、血尿淀粉酶、胸腹部X線檢查等,輔助檢查對某些疾病的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急性闌尾炎時血常規可出現白細胞升高、中心粒細胞升高,尿路結石可出現鏡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消化性潰瘍可能大便潛血試驗陽性,急性胰腺炎可出現血、尿淀粉酶升高。
3.3 看 患者整個診療過程的臨床表現,如入院方式、神態、表情、行為方式等對疾病的診斷以及病情的評估具有重要意義。護理人員應常規了解這些外在的直觀表現并對這些表現的變化進行細致而全面地觀察。同時做好詳盡的護理記錄[6]。如患者有腹肌緊張,提示疼痛程度嚴重;患者出現煩躁,面色蒼白,出汗,皮膚濕冷、尿量減少等,常表明休克可能;消化性潰瘍穿孔時,患者采取屈膝側臥位。
3.4 分 護理人員通過綜合分析以上步驟得到的初步資料,對患者和病情進行全面評估,進而對急腹癥患者進行簡單的危險分類,篩選出急危重癥患者,及時采取必要的治療措施,并及時送至相應的專科進行處理。
4 結果
400例急腹癥患者的確診根據體格檢查、B超、X線、及手術情況等。分診的正確性具體見表2。
5 討論
51 由于急腹癥發病急,病情復雜且多表現不典型,因此,不管患者是否確診,護士都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監測生命體征,意識及腹痛情況。有條件時,及時給予患者心電監護。在診斷沒有確診時,護士要耐心向家屬及患者解釋腹痛可能發生的各種原因,觀察腹痛與病情變化的重要意義,使患者和家屬能對急腹癥病情的變化正確理解,從而能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同時減少護患糾紛。
52 正確的標本采集和及時的輔助檢查。急腹癥患者通常需要留取各種標本協助診斷,抽取血標本時嚴格遵循無菌原則,及時送檢,追蹤結果,縮短確診時間。轉運患者做輔助檢查時,要注意轉運安全,密切觀察轉運過程的生命體征,攜帶便攜式監護設備,必要時準備急救箱。
53 積極做好術前準備。診斷明確決定手術的患者,應盡快進行備皮、交叉配血、禁食禁飲等腹部急診手術前的各項準備,同時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手術的重要性及手術的方式和過程,消除手術帶來的緊張和恐懼情緒,取得患者的配合。
54 做好病情交接。需要入院的患者,及時與病房取得聯系,并護送患者到病房與病房護士做好病情及用藥情況的交接。
急腹癥作為急診常見的疾病,在急診臨床護理過程中,一定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慎獨精神,熟練掌握常見急腹癥的各種臨床表現,分清輕重緩急,靈活的執行急癥分診程序:一問,二查,三看,四分。通過評估得到的各項資料,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分析,初步判斷疾病的病種,然后送至相應的專科進行處理。對急腹癥及時搶救,降低死亡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吳青妹淺談外科急腹癥病人的觀察與護理體會.中華中西醫雜志,2004,5(12):107109.
[2] 勇才外科急腹癥診治若干問題的探討中國實用醫藥,2008,3(31):156157.
[3] 匡永福,何苗.急腹癥的分診及救護體會.臨床合理用藥,2009,2(11):3940.
[4] 沈雅芬,沈小玲實現臨床護理觀察從現象到本質的跨越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2):11211122.
篇10
【關鍵詞】ICU; 精神障礙; 護理干預
重癥監護病房(ICU)由于其封閉式的環境及不同于普通病房的管理模式,致其住院患者精神障礙的發病率明顯高于普通病房,給患者身心造成極大傷害。本研究通過隨機分組對照的研究方法了解各種高危因素及護理干預措施對ICU患者精神障礙發病率的影響,取得一定結果,現介紹于下:
1對象與方法
1.1資料來源:病例為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溫州市中醫院(三級乙等醫院)收治的患者139例(男性67例,女性72例),其中,肺部感染伴呼吸衰竭患者34例,冠心病患者25例,腫瘤患者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5例,多發傷患者29例,產后大出血8例,各種外科術后患者32例(不包括多發傷患者)。年齡25~78歲,平均(49±7.6)歲,既往皆無精神異常病史,無精神病家族史。
1.2 監測指標:監測并統計導致ICU患者精神障礙的各種高危因素,包括:性別,年齡,是否手術,有無機械通氣,有無鎮靜藥物使用,有無高血壓、糖尿病、腦中風病史,住ICU時間。
1.3 治療方法: 將139例患者按隨機化數字表隨機分為治療組(71例)及對照組(6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措施,兩組患者在病種、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應用APACHEⅡ評分進行評估)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具體情況見表1、表2:
1.4診斷標準:運用簡明精神狀態檢查(MMSE)與譫妄評估量表(DRS-R-98)對患者的是否存在精神障礙進行診斷,具體診斷標準參考文獻【】【】。
1.5統計處理:使用SPSS17.0對資料進行匯總分析,其中單因素分析: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正態分布),對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139例患者中,發生精神障礙患者52例(37.4%);發生精神障礙組患者和未發生精神障礙組患者在住ICU時間、鎮靜藥物使用、腦中風發生率上存在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具體臨床特征對比見表3。
2.2 護理干預措施能明顯降低ICU患者精神障礙發生率;具體結果見表4
3 討論
ICU精神障礙是指在ICU存在及發生的意識、情感、行為異常,包括通常所說的ICU綜合癥、ICU譫妄、術后急性精神障礙。是器質性的急性意識模糊、精神錯亂,以意識水平改變、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形式變化為特點,癥狀短暫,但也可能持續幾小時或幾星期,往往顯示進行性功能減退和認知能力障礙。流行病學數據顯示綜合醫院住院患者的譫妄發生率在14%~24%之間,術后老年患者譫妄發生率15%~53%,而重癥監護病房中譫妄的發生率則高達70%~87%[1]。相關因素調查分析顯示年齡、性別、手術類型、病情、并發癥、低氧低血壓狀況等因素均與發生密切相關。男性平均發病年齡比女性晚、急性起病多見;女性治療效果好,可能與體內性激素分布水平、女性大腦結構的對稱性好有關[2]。急性精神障礙不僅與高死亡率和病死率密切相關,對患者的家屬和照料者也有重大影響。基于此,本研究通過對精神障礙性別差異等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明確高風險因素,有針對性采取護理干預措施,預防或減輕ICU精神障礙的發生,有助于減輕患者及家庭的痛苦,減少入住ICU時間與醫療費用支出。
研究發現,發生精神障礙的患者在住ICU時間、鎮靜藥物使用、既往腦中風發生率上明顯高于未發生精神障礙的患者,提示住ICU時間長、應用鎮靜藥物及既往有腦中風病史都是ICU患者發生精神障礙的高危因素,臨床上值得注意;而發生精神障礙組患者和未發生精神障礙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是否手術,有無機械通氣,既往高血壓、糖尿病病史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上述因素是否是ICU患者精神障礙的高發因素還值得進一步研究。研究同時還揭示護理干預措施,尤其是心理護理能明顯減少ICU患者精神障礙的發生率,臨床上應該注意護理干預措施對ICU患者精神障礙的影響。
ICU急性精神障礙發病率高,發病因素和機制復雜,對患者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且很容易被醫務人員所忽視,因此,必須對其可能的危險因素和臨床特點有足夠的認識,盡量消除促使精神障礙發生的各種因素。一旦發現精神癥狀, 積極尋找病因, 在排除器質性病變的情況下, 早期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必要時給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 預后良好。重視預防,及時診斷和積極治療ICU急性精神障礙,以減少并發癥和病死率,降低醫療費用,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張燕,黃勁松,李功迎,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在譫妄治療中的進展[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7:671
[2]郝偉,于 欣.精神病學[M].第四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55.
[3]Inouye SK, van Dyck CH, Alessi CA, et al Clarifying confusion: 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J].Ann Internal Med, 1990,113:941.
[4]Albert, Levkoff. The delirium symptom interview: an interview for the detection of delirium symptom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J].J Geriatr Psychiatry Neurology, 1992,5:14.
[5]Rockwood K. Increasing the recognition in elderly patients[J].J Am Geriatr Society, 1994,42:252.
[6]Zou yizhuang,Martin G Cole, Francois J .et al. Delirium: detection and diagnosis[J]. Int Psycho Geriatr, 1998,10:303.
[7]Kate Irving, Donna Fick rt al. Delirium: a new appraisal of an old problem. Journal compilation, 2006,April:106-112.
[8]Simon L, Jewell N. & Brokel J.Management of acute delirium in hospitalized elderly: a process improvement project[J].Geriatric Nursing,1997,18:150-154.
[9]Bostrom A.C.Early identification of confusion in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J]. Michigan Nurse,1992,65:11-12.
[10]劉娟.ICU 老年患者的譫妄及護理[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7,16(1):18-20
[11]沈漁邨.精神病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039-1045.
[12]葉鋒華,杜春燕.精神科患者譫妄臨床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雜志,2004,3: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