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衛生培訓教育范文

時間:2023-10-31 18:09: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職業衛生培訓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職業衛生培訓教育

篇1

關鍵詞 職業健康 作用 內容 方法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3-000-01

隨著社會經濟急速發展,企業勞動者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進入企業,這些勞動者大多來自比較貧困的農村,文化知識水平偏低,對所從事工作及所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認識,自我保護意識薄弱,沒有足夠的急救常識。如果企業負責人和管理者對職業健康知識了解甚少,將會缺乏對勞動者的職業健康采取保護措施的意識和自覺性。因此,職業健康教育對于提高企業負責人和勞動者的職業健康知識水平、職業病防護意識和能力、預防和控制職業病危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職業衛生培訓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追求健康狀態已成為個人、家庭和社會所需。《職業病防治法》規定:勞動者依法享有職業衛生保護的權利?!秳趧臃ā芬惨幎ǎ簞趧诱哂蝎@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力?!堵殬I健康監護管理辦法》對用人單位的用工問題,對承擔職業健康檢查的醫療衛生機構的衛生行為做了細致的規定,確保了工人的健康權益。工廠在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有害因素,規范操作規程,配套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做好自我保護,這是獲得健康狀態的關鍵。

(二)職業健康教育針對職業工人接觸的特殊危害因素,制定對應防護措施,使他們知道怎樣做才可以避免或減少職業危害?!妒褂糜卸疚锲纷鳂I場所勞動保護條例》是針對有毒物品這一特殊危害因素制定的,對作業場所安全使用有毒物品,預防、控制和消除危害做了規定。職業健康教育可結合該條例制定相應措施,以利于接觸有毒物品職工的職業健康防護。

(三)職業健康教育以淺顯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使企業領導和職工掌握職業健康知識。這樣他們會自覺做好個人或集體應做的工作,確保職業健康工作的開展。

(四)職業健康教育形式可多樣化、形象化,使企業領導和工人了解職業衛生及有關法律法規知識,學會如何預防事故的發生,發生事故時如何保護自己及事故后如何運用法律維護本人權益。

二、職業健康教育培訓的內容

對新錄用的工人、變更工作崗位或工作內容的人員應當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知識培訓。首先,讓勞動者知道接受職業衛生知識培訓是勞動者的權利,也是勞動者的義務。勞動者有義務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有義務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有責任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并且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應當及時報告。

對勞動者進行在崗期間的職業衛生培訓。對勞動之進行《職業病防治法》的宣傳、培訓,讓其了解國家對職業病防治的相關規定;要讓勞動者了解工作場所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和后果的相關知識;了解和掌握工作場所職業病防護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目的、方法,重要的是讓勞動者知道使用防護設施和用品的意義;了解職業健康檢查對發現、控制職業病發生和發展的重要意義,以提高其⒓又耙到】導觳櫚淖躍跣裕話湊展娑ǘㄆ謐櫓在崗期間的勞動者進行職業衛生知識的培訓,可強化和提高其職業衛生知識水平,更好地行使職責和保護自身健康。

三、職業健康教育培訓的方法

(一)針對用人單位負責人的培訓。用人單位負責人應接受職業衛生培訓,了解并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之規定,依法組織本單位職業病防治工作。

(二)針對用人單位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的培訓。對職業衛生管理人員進行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專業知識和管理知識的培訓,使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明白應做什么、怎么做。

(三)針對勞動者的培訓。職業病發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勞動者對本崗位存在的職業危害不了解,不懂得如何去保護自己。所以,用人單位組織勞動者進行崗前和在崗期間的職業衛生知識培訓和教育就顯得相當重要。通過培訓,使勞動者掌握職業衛生知識,提高自我健康保護意識;教育勞動者自覺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教育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從而真正起到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的作用。

篇2

1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新教師培訓現狀

目前,多數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對新教師培訓基本限于校本培訓,沒有形成由上級教育行政機構、教師培訓機構、新教師所在學校組成的三級培訓體系,導致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新教師培訓工作缺乏指導性和前瞻性。校本培訓缺乏健全的培訓制度和有力措施,形式陳舊單調,內容一刀切,不能滿足新教師的個性和專業發展需要;而且校本培訓重專業培訓,輕職業道德和教育學科培訓;重理論培訓,輕實踐技能培訓;沒有將教師資格和職業資格考試納入新教師的培訓體系之中。

2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新教師培訓的對策

2.1新教師培訓的建章立制

為加強新教師培訓的工作力度,由教務處制定出臺新教師培訓方案,明確新教師培訓“指導教師制”下各相關責任人的責、權、利,層層落實,從而使相關責任人的行為有章可循,有章可依。

2.2新教師培訓目標的確立

2.2.1職業道德目標通過對新教師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使新教師的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水準有較大提升,使其熱愛本職工作,愿意為我國衛生教育事業貢獻畢生精力。

2.2.2教育教學能力目標通過培訓,使新教師達到“七個過關”,即教育教學理論過關、專業知識過關、專業實踐技能過關、課堂教學技能過關、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水平過關、教師資格和執業資格(醫師、護士和藥師等)考試過關、教育創新能力過關。

2.3新教師培訓目標的落實

2.3.1成立新教師專業發展指導小組依據學校新教師培訓方案,成立由教學副校長任組長,教務處主任、教務處分管教學的副主任、教研會主任任副組長,教研會成員、相關教研室主任、專家型教師、骨干教師為組員的新教師專業發展指導小組,規劃和實施新教師培訓工作,組織開展新教師思想教育工作,有計劃地對新教師進行理想信念和職業道德教育;研究新教師培訓方法,制訂培訓計劃,多層次、多渠道地開展新教師培訓活動。

2.3.2建立新教師培訓“指導教師制”由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新教師所在教研室主任、專家型教師、骨干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具體負責從師德和業務等方面指導新教師,為其搭建成長平臺,對其在教書育人、教材分析、教案編寫、教學規范、課堂板書、講課方式、教學法研究、實踐技能培養、科研方法與程序、科研報告與論文寫作以及自學提高等方面進行指導,幫助其制訂個人成長計劃或設計職業生涯規劃,落實培訓措施;同時建立指導教師和新教師彼此聽課制度并予以監督落實。

篇3

【關鍵詞】中職衛校 “雙證”制度 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B-0066-03

職業教育主要培養掌握從事某種社會職業必備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半p證”制度是指采用“畢業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的學習形式,即學生在不延長學制的情況下,同時完成學歷課程和職業技能的培訓,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在“雙證”制度下,要求學生既要具備專業知識,又要具備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學歷、技能兩手抓。

一、實施“雙證”教學的法律依據和政策導向

我國1996年9月1日起施行的《職業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條指出: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的我國首部保護護士勞動者勞動權益的法規《護士條例》明確規定: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助產專業學生,取得相應的學歷證書,并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成績合格,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方可從事護理工作。

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IME)制定的《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指出:學習與掌握“醫學信息技術”是醫學畢業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2012年7月下發的《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加強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著重指出:要重點培養具有醫學和信息學雙重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建設醫學信息學人才培養基地,加大在崗培訓力度,建立業務培訓考核和職稱評聘制度。

以上的法規和條例為“雙證”教學的實行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政策保證。

二、實施“雙證”教學的必要性

(一)醫院、行業企業對衛生人才的要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要求應職人員職業綜合能力強、素質高、上崗快。醫療衛生行業需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生在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求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并能夠綜合運用,在完成頂崗實習或崗前職業培訓后,能夠具有獨立從事職業崗位工作的能力。職業資格證書是畢業生證明自己技能水平、職業能力的重要憑證,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人員的主要依據。

(二)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用人單位招聘畢業生,要求“招之即來,來之能用”,不希望耗費太多的資源或花費較長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崗位培訓使他們達到上崗的專業技能要求。實施“雙證”教學制度,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職業技能資格培訓及考試,使教學實習實訓的時間得到了保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加強,促進學生主動適應市場,大大縮短畢業生進入社會職業崗位的適應周期,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全國每年都有大量的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社會就業競爭非常激烈,畢業生如果能一專多能,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具備多種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就能在就業競爭中取得優勢,就業機會更多,拓寬就業門路。在中職衛校,如果學生畢業時就拿到護士資格證,育嬰師證,口腔工藝技術初、中級上崗證,美容師證,中醫推拿按摩師證等,那么他們的就業條件就要優于其他畢業生。具有職業技能證書的學生更容易受到用人單位的聘用,比如護理專業一名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各種“雙證”培訓,取得了護士資格證、育嬰師證、美容師證、計算機衛生信息員證等證書,其在就業應聘時就會更有優勢,選擇面就會更大。

(三)有利于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技能型人才成長。職業教育是以就業教育為指導思想,以職業崗位需要為目標,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用人單位要求為標準,培養的是技術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的質量主要體現在學生是否獲得了符合職業生產崗位要求的能力和素質,具有獨立從事某一職業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術能力。職業資格證書的評價標準是由國家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組織企業和行業協會等共同參與并制定的,是職業生產崗位的基本技術水平和技能要求的反映。在中等職業學校中引入職業資格證書的校外鑒定評估方式,可以加強學校對學生實際能力的考察,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推動學校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使職業教育更加注重實際技能能力的培養,促進了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雙證”制度的實施,拉近了學校與醫院、行業企業的距離。為使專業課程內容與行業的崗位技能需求密切結合,學校深入了解用人單位對行業應用型人才的具體要求,根據職業資格標準為人才培養目標,調整專業設置和教學模式,改革課程體系,使教學內容適應社會行業需求,實現教學與就業對接,促進技能型人才成長。

三、南寧市衛生學?!半p證”教學開展情況

南寧市衛生學校是一所中職衛校,2015年兩校區在校生人數為13402人(其中全日制中職學生7560人、“2+3”高職生1278人、成人大專4564人),開設有護理、助產、口腔、中醫康復保健、醫學檢驗、藥劑 、農村醫學、醫學影像等專業,師資力量充足,教學設施先進,是多項職業技能培訓的培訓基地。學校非常重視“雙證”開展工作,成立有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在中心的總體協調下,各部門積極配合,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技能培訓班,通過培訓,經南寧市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進行技能考核認定,90%以上的學生在畢業前就獲得1種以上的技能證書。

篇4

 

吉林衛生學校作為具有60年建校歷史的衛生職業學校,經歷60年崢嶸歲月,60載不懈拼搏,一代又一代吉林市衛生中等職業教育工作者無私奉獻,砥礪前行,用自己的忠誠、智慧和才能,譜寫了吉林地區衛生職業教育不斷發展壯大的動人篇章。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吉林衛生職業學校順應時代,求新求變,堅持育人為本、能力為重、就業導向的教學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以質量為核心的發展之路,豐富辦學層次,提升內涵,凝煉特色,發展成國家級重點衛生中專和省內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成人醫學高等學校,培養了數以萬計的衛生技術人才,成為吉林地區十分重要的衛生教育陣地。

 

近年來,職業教育在前進和發展中中遇到的問題不斷凸顯,面臨的考驗不斷增多。全省職業教育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醫療單位用人門檻不斷提高、適齡生源逐年減少、老校區建筑老舊殘破等不利因素都束縛著學校前行的步伐。我們這一代衛生職業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創新思維,在求真務實上下工夫,在職業教育基地建設上求突破,用實干加快職業學校發展。

 

我校新校區坐落在景色宜人的松花江畔,地處全市新的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南部新城,與毗鄰的市委黨校、市女子學校形成文化教育新園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便利,土地增值潛力巨大,使學校實現轉型升級的夢想有了更廣闊的空間。目前,異地新建工程進展顯著,學校進入到了發展的關鍵期,辦學的轉型期,異地新建的攻堅期。

 

要使學校走上衛生職業學??焖侔l展的軌道,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教育教學的帶頭人,我認為就要在以下六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努力實現高點建校、名師強校、特色立校、科研興校、實力富校、文化名校。

 

一是要立足高點建校,加快新校區建設,在硬件建設和辦學規模上取得突破。經過三年的努力,力爭將新校區建設成能容納全日制學生3000人左右,擁有一流的教學環境、實訓環境,教學設施的衛生教育學校,為邁入高職院校行列提升硬實力?!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要求:“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現在“體系構建”的關注點重在職業教育辦學層次的提升。提高我校的辦學層次,是發展吉林地區衛生職業教育格局的重要部分。內涵發展和提高辦學層次是兩項相輔相成的工作,學校內涵發展是順應時代需要,也是學校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內涵的發展、學校教學隊伍的壯大提高,可以幫助學校提高辦學規模,晉升辦學層次。要從現階段職業學校基礎出發,按高職教教學標準,使學校更快更好獲得長遠發展。

 

二是要立足名師強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人才梯隊建設上實現突破。通過發揮人才的核心作用,著力培養優秀教師,構建一支結構合理、德能兼備、視野高遠、愛校敬業、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皩W校之大,并非大廈之大,而是大師之大”。作為現階段的普通的醫學中等職業學校,只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骨干、名師的打造和提升,才能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職業發展滿意度是衡量人才隊伍建設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教師的職業發展滿意度會影響到教師的工作投人、工作承諾及身心健康,進而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教師隊伍的穩定。因此,關注職業教育教師的職業發展滿意度狀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沒有一支過硬的教師隊伍,質量立校、特色辦校、科研辦校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三是要立足特色立校,打造特色精品專業,在做大做強特色專業上取得突破。只有把辦學的特點、特長拓展成為特色的學校才會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才會走得更遠。以中醫、涉外護理、德標口腔工藝、口腔護理等特色專業為支撐,打造3到5個省內領先,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精品專業。精品專業的建設靠精品教師的打造和精品學生的培養。職業學校要舉全校之力培養特色專業教師,在自身培養的同時,也可以吸納臨床或企業相關專業優秀人才,作為學校特色專業導師。特色立校就是要創造不同于其他院?;蚱渌麑I的特色專業,培養具有特殊才能、有突出技能的人才,來帶動學校特色專業的發展。

 

四是要立足科研興校,積極開展科研創新和學術交流,在整體提升科研學術水平上取得突破。通過加大科研投入,設立教師基金,重獎在學術研究、教學競賽、班級管理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提高“雙師素質”,推動教師業務能力與學校教科研影響力的整體提升。學校要在校級領導下形成一支具有新觀念、新思路、干實事、講實效的學??蒲泄歉申犖?。要圍繞教育教學工作這個中心,切實開展有效的教科研工作,以課題研究為科研的突破口,教研、科研相結合,在新形勢下,開拓新思路,謀求新發展。

 

五是要立足實力富校,將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在衛校專業基地建設和綜合培訓功能上取得突破。通過吸引省內外生源,提高學生就業率,發揮學校作為省“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和“農村衛生技術人員培訓基地”的作用,大力發展社會培訓和鑒定型培訓項目,提高經濟收入,增強我校的辦學實力和經濟實力。

 

六是要立足文化名校,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在夯實學校文化內涵、發揮文化引領功能上取得突破。以不斷豐富學校文化底蘊和內涵為目標,端正辦學思想、明確辦學方向,樹立職業理想,弘揚職業精神,打造職業氛圍,樹立優秀的校風、教風和學風。結合新校區建設,精心設計獨具我校特色的文化標識系統,培育和打造有鮮明特色和持久生命力的校園文化,使之成為承載學校不斷發展的動力和特色名片。

 

學校的發展,有教育工作者的奉獻;學校的未來,與教師團體息息相關。盡管職業教育在前進的路上還會面臨許多新的課題、新的壓力和新的挑戰,但相信,任何困難都不能動搖職業教育發展的信念。只要全體教育工作者團結一心,志存高遠,自強不息,踏實工作,吉林衛生職業教育發展升級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篇5

關鍵詞:職業安全培訓 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 OSHA

1970年12月29日,隨著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法案(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ct )的頒布實施,美國成立了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 ),其隸屬于美國勞工部,是具備獨立地制定職業安全與健康標準,并對職業事故擁有裁決權,以減少職業場所傷亡率和職業病為目的的聯邦政府機構。OSHA的職責除了制定和推行行業職業健康和安全標準以外,提供教育和培訓、信息咨詢,推動各州制定其職業安全和健康計劃也是其重要職責之一,其很多經驗與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OSHA的培訓課程計劃分為三類,外展培訓課程主要面向雇主和員工,內部培訓課程主要面向聯邦和各級政府官員,蘇珊哈伍德培訓資助計劃則主要資助非盈利組織用以發展職業衛生材料和培訓課程。三種培訓計劃覆蓋了從社區到企業,從雇主、雇員到政府官員,從潛在就業者到危險環境工作人員,完全覆蓋了職業安全可能涉及到的人群。

OSHA外展培訓計劃主要為雇主和員工提供職業安全培訓,以幫助他們識別,避免,治理及預防工作場所所存在的安全和健康危害,同時可提供關于工人權利、雇主責任,以及如何進行投訴等方面的信息。自1971年開始實施,OSHA外展培訓計劃得到了迅速發展,它通過培訓培訓師其后授權培訓的模式擴大了計劃的覆蓋面,提高了培訓的便利性,在2005至2010年度期間,有超過3.5萬名雇員通過該計劃得到了職業安全知識的培訓。OSHA鼓勵經授權的外展訓練機構把他們的培訓資質、培訓課程目錄及培訓計劃在網站上,雇主和雇員們可通過郵編在網站上查找住址附近的培訓點,選擇合適的機構來進行培訓。培訓的課程一般分為10個學時課程及30個學時的課程兩種。10學時課程適用于入門級工人,而30小時學時的課程更適合高級管理者或負責安全管理的雇員。通過外展培訓,職業安全與衛生管理局可確保工人更了解工廠危險源和他們的權利,并有助于提高生產力。

OSHA下設的培訓機構教育中心OTI,是一家由OSHA授權的全國性的非盈利機構,其主要功能是為聯邦政府、各州官員以及其他聯邦機構人員提供關于職業健康和安全的合規培訓,并代表OSHA為公眾,工會組織,企業管理者及監督員提供職業健康安全培訓。課程包括OSHA標準、外展培訓課程培訓師課程及其他升級課程。

蘇珊哈伍德培訓資助計劃自1978年以來已培訓了超過180萬名工人。OSHA通過該計劃為非營利組織提供資金以發展職業安全和健康培訓材料和培訓計劃。蘇珊哈伍德培訓資助計劃的重點是為提供工人和雇主的培訓和教育,以幫助他們識別,避免和預防工作場所存在安全和健康危害,并告知雇員和雇主根據“職業安全與衛生法”他們各自所應擁有的權利及所應承擔的責任。目標受眾包括潛在雇員,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員,和高危險行業的工人。該計劃基金主要來源于國會的撥款,以競爭的形式向非營利組織提供?;鹈磕陝潛芤淮危看蝿潛艿幕鸱较蚨疾槐M相同,主要集中在組織能力建設,特定主題培訓及培訓材料的開發等方面。

除了教育與培訓之外,OSHA每年為企業提供綜合資訊服務,咨詢內容包括工作場所危險源普查、企業職業健康和安全管理體系的全面評估等。在幫助雇主辨識和糾正工作場所的危害因素的基礎上,OSHA提供的免費資訊服務可協助企業制定及推行工作場所職業安全和健康管理體系,以此來加強對職業病的預防。咨詢服務主要服務于危險因素較多,規模較小的企業,一般是250人以下的工廠或總人數少于500人的連鎖集團。該服務主要通過州政府聘請的職業安全和健康顧問具體推行,費用由OSHA提供,雇主完全免費。雇主不會因現場咨詢服務時發現的嚴重危害受到警告或處罰,而只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整改即可。整改完畢后,如企業達到了職業安全和健康達標表彰計劃(簡稱SHARP)的要求,即可獲得1-2年的免稅作為獎勵。若規定時間沒有有效地整改完畢,顧問會將具體情況匯報給OSHA執行部門,以采取進一步的措施。

篇6

【關鍵詞】衛生職業學校;艾滋?。?同伴教育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800-02

衛生職業學校的大學生象其他大學生一樣正處于性活躍期, 但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也是艾滋病的侵害對象之一,他們關于 HIV/AIDS 的認知和行為不僅對保護自身的健康有根本意義,而且對其走入社會以后對全社會 AIDS 防治工作都有重要作用。同伴教育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正是利用同伴之間的信任感, 通過榜樣的示范帶頭和杠桿作用, 對同伴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1]。國外學者研究認為,同伴教育具有文化適宜性 (即能提供符合某一人群文化特征的信息)、可接受性(即同伴間容易溝通,交流更為自然)、經濟性(即花費少而提供服務有效)等優點[2]。目前, 同伴教育作為一種健康教育模式, 已廣泛地運用于公共衛生的許多領域, 包括勸阻吸煙、戒毒、預防犯罪、計劃生育、預防艾滋病/ 性病/ 安全和營養學教育等。本文旨在分析同伴教育在衛生職業學校中學生預防艾滋病/ 性病/ 安全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及適宜性。

1 材料與方法

1.1 對象 在南陽市某衛生職業學校中隨機抽取大一學生8個班級464人,其中4個班級計216人為教育組,男生118人,占54.6%, 4個班級248人為對照組,男生127人,占51.7%。

1.2 方法

1.2.1 同伴教育者的選拔 同伴教育者( 志愿者)共50名。要求同伴教育者具備以下條件: ①有責任心、自信心、自愿為預防艾滋病/ 性病遠離校園而熱情為同伴服務的精神。②愿意拿出時間和精力投入該項工作,當同伴教育活動與其它活動有矛盾時,盡可能保證前者。③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④對待艾滋病等應持客觀態度[2]。教育開始前對同伴教育者進行培訓,經試講合格后方可上崗。

1.2.2 同伴教育者的培訓 對同伴教育者進行為期兩天的培訓,(1) 培訓內容主要包括:①艾滋病 ②性病 ③安全 ④避孕⑤自我保護⑥溝通的技巧⑦自尊、自信、責任感。培訓教材采用高源教授編寫的《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3](2)培訓方法:第一天首先觀看《為了你的健康預防性病艾滋病》的錄相,播放3次,回答學員的相關問題;由專家講解30張有關艾滋病的幻燈片及觀摩展板,讓同伴教育者產生感性認識。第二天進行艾滋病和性有關的脫敏和溝通技巧培訓,以便開展工作。第三天學習預防艾滋病的宣傳展板的內容;由專家用通俗易通、借助比喻、方言和俚語進行詳細講授宣傳冊的內容;模擬進行同伴教育通過趣味游戲、游戲、分組討論、辯論和測評實驗等多種模式,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直到學員準確地掌握相關的醫學知識。(3)培訓時間:3d。培訓次數3次,直到骨干成員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識、感染途徑,非感染途徑,及安全套可以避孕、及預防艾滋病和性病的知識。

1.2.3 同伴教育 培訓合格后,大約以1名同伴教育者對5個同學,以平等的身份進行宣傳、教育和指導,采用個別交談、集體活動、小組討論和睡前懇談、發放艾滋病預防資料等措施,對同學進行同伴間的教育。經過培訓的志愿者對象開展教育,同伴教育后 1 周對接受教育的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 以分析教育前后的效果。

1.2.4 對照組教育 對照組教育按照正常的知識講座方式講授教育組的相關知識內容。

1.2.5 問卷設計 問卷采用不記名方式填寫,填寫完畢后由工作人員統一收卷。對教育組、對照組在教育前后同時用同一問卷進行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社會人口學狀況、生殖健康知識、艾滋病知識、等方面的問題。

3 討論

3.1 衛生職業學校學生知識及態度基線水平 從上面的結果可以看出衛生職校學生對生殖健康知識及艾滋病方面的知識有一定知曉,但是關于性病知識知曉率相對較差,所以通過基線水平的調查,我們認為衛生職校學生應加強此方面的健康教育,為其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開展艾滋病及性病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礎。調查發現在安全相關知識、認知、自我效能和行為意向等方面,教育組和對照組在教育前沒有差異,在教育后,教育組各方面大幅提高或趨于正向,明顯高于教育前,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意義。在對待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的態度方面,兩組無差異,而在對待婚前婚外方面,兩組教育前后存在顯著差異(P

3.2 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的評價 對比教育前后的效果,可看出在教育組教育前后無論是生殖健康知識還是艾滋病、性病知識的都有提高,且存在顯著差異,而對照組調查的結果基本無改變。而且教育后調查組間比較情況看,教育組知識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且存在顯著差異,充分說明教育對提高職校學生預防艾滋病等方面的知識水平卓有成效。對于艾滋病病人的態度,在教育組發現通過教育改變不明顯,說明態度的轉變是一個長期過程,也說明今后我們在進行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時候對此需再進一步的強調。只有更多的學生對艾滋病病人的態度轉變為寬容和同情,只有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在社會上的生存不受到歧視,才有利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順利進行。對于婚外,學生要處于相對否認的狀態,近80%的同學明確表示反對婚外。對于艾滋病病人的態度,持同情態度的比例不高,僅30%左右,而且教育后效果也不明顯,說明對于艾滋病病人的關心是社會大環境的問題,在目前大家對于艾滋病病人的否定態度多于同情的狀況下,要改變是比較困難的。但是教育組在正常社交下不躲避艾滋病病人的率從教育前后比較上升明顯(P

參考文獻

[1] 呂姿之, 高 源.艾滋病、性病、安全同伴教育項目評價設計[J].中國健康教育雜志, 1999, 15(11) : 35

[2] F Caron, G Godin, J Otis, et al. Evaluation of a theoreti-cally based AIDS/STD peer education program on postpo-ning sexual intercourse and on condom use among adoles-cents attending high school[J].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J].2004;19(2): 185

[3] 高 源, 呂姿之.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 120

[4] 仇玉蘭,施 榕.上海師范大學生艾滋病/ 性病和安全的同伴教育[J].中國學校衛生, 2001;22(3)24

[5] 王燕玲,常 春,鈕文異,等.高中生艾滋病和安全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02,23(4):329-331.

[6] GaoY,ShiR,CaiY.AIDS/SexeducationforyoungpeopleinChinaRe-production

[J]. FertilDevelop,2001,13:729-737.

篇7

關鍵詞:城鄉社區;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培養體系

城鄉社區全科醫生的任務是為城鄉居民提供融“預防、保健、診斷、治療、康復、健康管理”等“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城鄉社區全科醫生的培養必須高標準、嚴要求,使城鄉社區居民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保健服務。國務院出臺關于全科醫生的培養制度以來,全國各省市根據本地區特色開展研究。泰山醫學院被批準成為山東省全科醫生轉崗理論培訓基地,于2011年率先在泰安市承辦了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班;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被批準成為山東省全科醫生臨床培訓基地,開展了定向免費城鄉社區全科醫學人才的培養工作。兩大基地以城鄉基層社區衛生服務需求為導向,以為泰安市城鄉社區培養合格的全科醫學人才為目標,開展城鄉社區全科醫生轉崗培養工作,確立了城鄉社區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培養目標,構建了“1+3”(基本要求+衛生服務能力體系、理論課程體系、技能培訓體系)人才培養新模式,不斷提高了城鄉社區全科醫生培養質量,為促進泰安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守護人民健康提供了堅實的人力支撐。

一、確立了城鄉社區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培養目標

從我國目前的衛生事業發展狀況和高等醫學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城鄉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所需的全科醫生,不可能完全由醫學本科生畢業后轉化而來,更多的是基層醫院的??漆t生經培訓轉型成為全科醫生。城鄉基層醫生身處基層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網底,是規范化培養全科醫生任務的基本力量來源,是城鄉社區群眾健康的“守門人”。改革開放之前,為了適應農村醫療需要,我國曾培養了大批“一把草藥治百病”、“身背藥箱走千家”農村“赤腳醫生”。然而,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的深入和城鄉人民健康需求的增高,“赤腳醫生”的知識結構、能力已不能適應現代醫學模式和社區衛生服務模式的轉變,城鄉基層社區急需全科醫生。然而,照搬國外模式培養出來的全科醫生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城鄉全科醫療人才短缺、總體素質不高的現狀。因此,通過鄉鎮醫生轉崗培訓城鄉社區急需的全科醫生并不意味著降低高等醫學教育標準,而是將現有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的繼續教育作為全科醫生培養的有效途徑和發展方向。

因為全科醫生作為綜合程度較高的醫學人才,需要承擔基層預防保健、多發病常見病診療和轉診、患者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因此,城鄉社區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培養方向就是面向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培養目標就是適應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能在城鄉基層社區開展預防、保健、診斷、治療、康復、健康管理為一體的全科醫學人才。

二、構建了城鄉社區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1+3”培養體系

(一)落實并細化城鄉社區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基本要求

2012年7月,國家衛生部、教育部組織制定了《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標準(試行)》(衛科教發〔2012〕48號)。在全科醫生的培養目標、培養年限和方式、培養內容和要求等方面做了比較細致的規定。泰山醫學院根據國務院、衛生部和教育部的相關文件和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實施意見,結合山東省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特色,開展城鄉社區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研究,制定了《泰山醫學院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基本要求》,規定了轉崗培訓在職業道德與知識目標、技能目標等方面應達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從職業價值、職業態度、職業行為和倫理,交流與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和研究等方面提出轉崗培訓要求;從培養醫學科學基礎知識、群體健康方面提出轉崗培訓要求;從臨床技能(含社區衛生服務技能)、溝通技能和信息管理等方面提出轉崗培訓要求。

(二)確立了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城鄉社區衛生服務能力”體系

城鄉社區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關鍵是要使受訓者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合理的知識結構,以適應未來全科崗位的要求。其中“職業道德和人文精神培育”是城鄉社區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先導,“城鄉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培養”是轉崗培訓的核心。泰山醫學院根據社區衛生服務的崗位要求,確立了城鄉社區全科醫生所必備的“衛生服務能力”體系,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城鄉社區全科醫生的基本能力。包括職業價值趨同能力、醫患交流溝通能力、醫療衛生團隊合作能力、城鄉社區適應能力、突發醫療衛生事件應急能力等。二是城鄉社區全科醫生的核心能力。包括現代臨床思維能力、城鄉社區流行病診治能力、社區健康教育與家庭保健指導能力、急癥處理和社區康復能力、重大疾病預防干預能力、計劃生育技術指導能力等。三是城鄉社區全科醫生的拓展能力。包括信息收集處理能力、實用衛生統計能力、社區衛生管理能力、社區調研與學習創新能力、科研設計與發現能力等。

(三)設置了以培養高尚職業道德和專業能力素養的理論課程體系

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學校根據《山東省鄉鎮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細則》,以“素質教育全程化、能力培養綜合化”為原則,設置了醫學倫理和醫德教育與專業核心課程兩大理論課程體系。首先,醫學倫理和醫德教育模塊。設置了醫患關系與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醫學社會學等課程,以適應城鄉社區衛生服務對全科醫生親情化、社會化的人文服務要求。其次,專業核心課程模塊。設置了基礎醫學課程群、臨床專業課程群、全科醫學與公共衛生法規課程群,進一步適應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的崗位要求。具體理論課程及學時分配如表1:

(四)設置了以培養臨床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技能培訓體系

根據《山東省鄉鎮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細則》(魯衛科教國合發〔2010〕3號)文件要求,臨床醫學基本技能培訓階段屬于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第二階段見表2,共34個月,主要在臨床各相關二級學科輪轉,輪轉期限為24個月。學員參加各輪轉科室的醫療工作,進行臨床基本技能訓練;然后轉入8個月的專科定向培養階段,根據培訓醫師專業方向進行??婆囵B;再在相關科室進行2個月的該專科臨床技能訓練。為了進一步貫徹好省里的文件精神,泰山醫學院充分發揮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山東省臨床培訓基地)的作用。設置實驗實訓課程群和實習實踐課程群,強化培養受訓學員的現代臨床思維能力、社區多發病綜合診治能力及其拓展能力。通過實驗實訓、參加各輪轉科室的醫療工作等環節的整體設計,實現臨床技能全科化、服務技能社區化的要求。

三、保障了城鄉社區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師資隊伍

全科醫學師資隊伍建設是高等醫學院校開展全科醫學教育的一項基礎工程,沒有合格的全科醫學教師就培養不出合格的全科醫生。學校承擔城鄉全科醫生轉崗培訓任務的師資隊伍主要是校本部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等教學院部系的專任教師和附屬醫院的臨床專科醫師,他們不但擁有全科醫學的教學理念和全科醫學的思維模式,還掌握充足的臨床專業實踐技能。為了科學制定全科醫學師資隊伍建設規劃,重點培養全科醫學骨干師資。學校按照“內培、外引、穩定”的建設思路,分批分期選派專業教師和附屬醫院臨床醫師參加衛生部和山東省全科醫學培訓中心的師資培訓,并與本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基層實踐基地聯合互動,通過集中培訓學情質量評價、教學查房示范等形式提高師資的帶教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德安,孫保各,唐兢,等.上海徐匯區家庭病床服務與推行家庭醫生制服務思考[J].當代醫學,2012(01).

[2]沈海英.全科醫生社區實踐基地建設的探討[J].中國鄉村醫藥,2013(20).

[3]彭杰.群眾是農村衛生組織一體化的最大受益者[J].中國鄉村醫藥,1999(06).

[4]楊巧媛,王家驥.關于高校全科醫學教育師資建設的思考和建議[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04(04).

篇8

(一)職業教育培訓對就業穩定性的影響

就業的穩定性通常以某一工作平均持續時長來衡量,國際上通常以從事某一工作的時長是否持續6個月以上來判定工作的穩定性。在此,用就業的平均持續時間來考察農民工就業的穩定性,按照不同就業時長可將其就業穩定性劃分為4個檔次:就業持續時長1年以上的為穩定性良好,6個月至1年的為穩定性較好,3~6個月的為穩定性較差,3個月以下的為穩定性很差。據此標準,結合調研數據,統計分析如下,就業穩定性良好的占比為21.3%,其中51.8%的人員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就業穩定性較好的占比為23.6%,其中48.2%的人員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就業穩定性較差的占比為28.7%,其中31.3%的人員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就業穩定性很差的占比為26.4%,其中僅有10.5%的人員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從統計數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職業教育培訓對于就業穩定性的影響是相當顯著的,二者存在正相關。就業定是勞動者專心從事本職工作,獲得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其對勞動者和用工方都具有深遠影響。研究表明那些不利于個人職業生涯進一步發展,而崗位經常變動且無成功可能的就業是較低質量的就業。勞動者獲得長期穩定的職業,更利于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和發展,有利于在選定的職業中獲得更高質量的就業。對于用人單位來說,穩定的就業環境和人力資本更利于單位整體水平的提升,從而促進本單位的可持續發展。工作的穩定性可以體現在勞動合同的簽訂率與職業地位方面。職業教育培訓對其影響也是比較顯著的。調查顯示,農民工通過相關職業培訓,提高了自我保護意識,對勞動合同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相比未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的人員,勞動合同簽訂率顯著提升。而且,通過訪談得知,參加過職前教育培訓的人員對于勞動合同的期限、公正性、具體條款的表述更加重視,能夠很好地規避一些惡意企業設下的“陷阱”。對于存在異議的合同條款,雙方通過平等協商能夠更加有效地實現公平。雙方協商簽訂的勞動合同賦予勞動者更多應有的權利,能夠保障勞動者參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決策、自由表達意愿,切實保障員工的民主參與和監督。然而,許多未參加過職前教育培訓的農民工,由于社會經驗缺乏、法律意識淡薄,容易被一些別有用心的用人單位利用,從而陷入被動局面。此外,通過職前教育培訓,可以促使勞資雙方簽訂更加公正合理的勞動合同,保障各項條款準確翔實、指標細化、工資待遇合理、在勞動法規定的范圍內確定合理的工作時長,使勞動條件和社會保障符合相關法律的要求。職業教育培訓對于農民工獲得穩定的職業地位,擁有較高的職業聲望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高質量就業與職業地位息息相關,由于社會分工不同,出現了不同的社會分層,社會分層往往與職業聲望、職業性質、權力、收入、學歷、自由度、自主性等因素有關。分析這些相關因素可發現,不同社會分層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與不平等,這種分層往往與受教育程度呈正相關。相關調查研究人員發現,職業教育培訓與農民工的職業地位存在一定的關聯性。經過一定期限的職業教育培訓與未進行相關教育培訓及培訓期較短的人員相比,前者往往能夠獲得良好的職業素養和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因此,更容易獲得穩定的、聲望較高的職業。

(二)職業教育培訓與就業者社會保障的關聯性

社會保障是高質量就業的一個重要方面,主要包括職工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并提供帶薪休假等基本社會保障。這些社會保障,尤其是“五險一金”是國家強制用人單位必須為員工繳納的社會保障基金,也是公民保障自身權益的重要基金項目。然而,現實中卻有一些用人單位為追求高額利潤,憑借自身在就業市場中的強勢地位,減少人力投入資本,不為企業員工繳納應有的“五險一金”,嚴重損害了農民工的基本勞動權益。要實現高質量就業,勞動者必須充分意識到勞動保障對自身權益保護的價值,認真了解“五險一金”的法律法規,維護自身基本權益。調研數據統計顯示,農民工社會保障水平普遍偏低。養老保險參保率為15.8%,其中,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的人員占比為72.8%;醫療保險參保率為17.9%,其中,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的人員占比為65.3%;工傷保險參保率為25.8%,其中,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的人員占比為67.6%;其他保險參保率均不足10%。調查顯示,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的人員,社會保障意識明顯增強,未參加職業教育培訓的人員,對于社會保障的參保意識淡薄,未參加基本社會保障的比例相當大。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好多人對于企業克扣“五險一金”行為采取了默認態度,并未提出任何質疑和申訴。這反過來又助長了企業違規行為的發生,對于農民工實現高質量就業造成了巨大障礙。然而,勞動保險待遇的落實是就業隊伍穩定的基石,是社會保障制度穩步實施的前提條件和可靠保證。因此,要通過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堵塞漏洞,切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不斷提高職工的社會保險和福利待遇水平,有效提高農民工的就業水平,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二、職業教育培訓與中觀就業質量指標的關聯性

(一)職業教育培訓與勞動條件保障的關聯性

勞動條件保障是否到位反映了企業基本保障制度是否健全,以及實施是否有效。勞動條件包括用人單位為員工提供的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的條件。物質條件包括國家法律規定的工作時長、勞動保護設施、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滿足要求的辦公設施等;精神條件主要包括用人單位的激勵機制、和諧上進的團隊氛圍、友好互助的團隊精神等。數據統計分析顯示,農民工平均每周超過法定工作時長的比例為16.7%,其中,未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的人員比例為78.9%;勞動保護設施滿足工作要求的比例為96.5%,其中,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的人員占比82%;安全衛生符合要求的比例為91.2%,其中,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的人員比例為95.2%;辦公設施滿足要求的比例為85.6%,其中,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的人員比例為65.3%。調查顯示,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的人員更加注重與自身利益相關的勞動條件保障狀況,關注工作時長和節假日的安排是否符合國家法律的規定,注重自身勞動安全的保障以及健康衛生條件的供給,更加重視團隊關系的和諧與精神上的滿足。工作環境安全與否事關農民工生命安危,衛生條件是否達標直接關系到農民工的身心健康,因此,高質量就業要求用人單位為農民工提供安全衛生的工作條件。然而,現實狀況令人擔憂,我國每年因工傷事故、職業安全漏洞造成的傷殘死亡比例以及職業病的比例依然很大,尤其是農民工所占比例更大。這與農民工參加職業教育培訓的比例很低存在直接關系。

(二)職業教育培訓與職業匹配度的關聯性

為了降低人力資源的浪費,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在選擇人力資源時,專業對口成為其選擇的關鍵因素。調查顯示,由于職業教育培訓的針對性較強,尤其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許多職業教育培訓是針對就業市場需求開辦的,因此,經過培訓的農民工更容易找到與所學專業匹配度較高的職業,其比例達71.7%。知識、技能、職業的廣泛性決定了任何人不可能成為全能型通用人才,人力資本專用性較強的特點決定了人力資本使用的專業性特點,勞動者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只有在相匹配的職業領域方能發揮自身的最大潛能。職業教育培訓減少了農民工就業選擇的盲目性,增強了其專業優勢,使其能夠找到更加適合自身專業發展的職業角色定位。因此,只有通過職業教育培訓,讓農民工自主選擇適合自身的職業,并保障農民工持續社會化發展的需求,才能有利于農民工職業生涯的不斷社會化發展,適應社會環境、生產條件等的持續變遷,從而跟上時代步伐,順利實現個人的社會化發展。

三、職業教育培訓與微觀就業質量指標的關聯性

(一)職業教育培訓與職業收入水平的關聯性

勞動報酬是職業收入的外在表現。職業收入水平是勞動者能力、價值以及對所屬單位貢獻值等內在屬性的外在表現。當然,這種衡量標準往往因時、因地而異,涉及較為廣泛的社會因素,也反映了該職業地位的被認可程度。由于不同職業的收入存在一定的差異,誘導勞動者對自身利益和收入水平的更高追求。調查顯示,農民工的職業收入水平普遍較低。月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上的僅占15.6%,其中66.3%的人員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43.6%的農民工月收入低于2500元,其中,51.2%的人員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30.3%的農民工月收入不足2000元,其中,33.5%的人員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此外,還有10.5%的農民工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其中,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的人員比例僅為19.6%??梢姡殬I教育培訓與職業收入水平呈正相關。調查顯示,農民工實現職業收入水平增長較為便捷和有效的手段就是通過職業教育培訓,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較為典型的案例就是通過職業教育培訓獲得更高級別的技術職稱,例如,高級工、技師等,這些更高級別的技術職稱與勞動者職業收入水平的提高呈正相關。此外,通過職業教育培訓可獲得相應職業的從業資格,而這些職業往往是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職業,具有較高的職業聲望和相對可觀的職業收入。由此可見,職業教育培訓與職業收入水平呈正相關,二者具有良性的互動效應,彼此相互促進與提高。

(二)職業教育培訓與職業滿意度的關聯性

調查顯示,經過職業教育培訓的農民工有73.8%找到了滿意度較高的職業。職業教育培訓與職業滿意度呈正相關,經過職業教育培訓的農民工往往能夠找到符合自身意愿、具有一定職業聲望的職業,工作環境、方式、狀態、挑戰性等更容易滿足自己的期望,往往就業壓力適度、人際關系和諧。聲望越高的職業要求勞動者的職業素養越高,勞動者只有不斷進行繼續教育才能滿足職業的要求,形成了勞動者素質與職業聲望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因此,若要實現高質量就業,勞動者就需要不斷通過職業教育培訓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便在勞動力市場中謀取更高的勞動報酬,獲取更優質的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承擔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工作等,提高職業滿意度。此外,勞動者的職業滿意度還體現在勞動者的利益表達和自身權益維護,以及自由決策方面。調查顯示,經過職業教育培訓的農民工,更善于通過合法渠道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在此情境下,政府和用人單位只有不斷調整和完善農民工利益表達機制,才能實現各方利益群體的和諧發展。調查顯示,經過專業教育培訓的農民工,往往更自信,能夠更充分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個人決策力和執行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此情形下,若用人單位能夠為員工提供自由的決策空間,就能夠充分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促進員工潛能的充分發揮,使其創造更大的勞動價值。調查顯示,員工參與所從事職業的某項決策后,會增強其使命感,使其更加努力地為實現決策目標而奮斗。根據管理學家道格拉斯的Y理論,對人的激勵主要來自工作本身的內在激勵,讓其承擔更具挑戰性的工作,參與更多職業決策,承擔更多責任,發揮更大潛能,做出更大業績,滿足其自我實現的需要;在管理制度上給予員工更多的自,實行自我控制,讓員工參與管理和決策,并共同分享權力。因此,只有通過以上手段,賦予員工更大的自和決策空間,才能滿足員工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因此,建議企業采取激勵手段,尤其是提供員工免費職業教育培訓的機會,促進員工高質量就業,實現企業、社會的和諧發展。

(三)職業教育培訓與職業發展的關聯性

勞動者個人職業發展是高質量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體現在公平的晉升機會、個人發展空間,在職培訓和繼續教育的機會,單位內部流動以及向上一層次發展的機會等,高質量就業要求打破階層封閉固化的局面,保障社會合理化流動。調查顯示,職業教育培訓為農民工職業發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參加過職業教育的人員相比之下職業發展更為順利,晉升和自主改變現狀的比例更大。尤其是對新入職的員工來說,處于職業發展的初級階段,職業發展進步的熱情和動力更高,職業教育培訓則起到催化劑的作用。農民工通過職業教育培訓,不斷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增強自身內在儲備,不斷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從而獲得更大的職業發展機會。由于職業差別,不是所有用人單位都能為勞動者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勞動者需要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獲得并勝任高質量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參加專業教育和培訓,是提高自身勝任力的有效途徑,若不能通過專業教育和培訓來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即便獲得挑戰性的工作也很難勝任。調查顯示,經過職業教育培訓的人員,更容易獲得具有適度挑戰性的工作,更容易激發勞動者的內在工作動機。職業教育培訓助推勞動者結合工作實際,發揮自身最大潛能,從而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和滿足。

四、結論

篇9

【關鍵詞】 食品行業從業人員; 食品安全; 健康教育培訓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99

飲食行業從業人員對《食品安全法》及食品衛生知識的掌握程度與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和食品衛生有著重要關系,而有針對性地開展飲食行業從業人員的飲食衛生健康教育培訓,提高飲食行業從業人員的衛生素質,自覺執行食品安全法規,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衛生行為準則,是貫徹《食品安全法》、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衛生的有效方法[1]。2011年6~7月,對鞍山海地連大酒店、鞍山恒泰酒店、鞍山華世博際餐飲部等6家酒店新雇傭的350名飲食行業從業人員進行了衛生知識培訓,并對員工接受健康教育前后有關衛生知識和衛生法規掌握情況進行了調查?,F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鞍山海地連大酒店、鞍山恒泰酒店、鞍山華世博際餐飲部等6家飲食行業新雇傭的、未接受過衛生知識培訓的從業人員350名。本次共調查新員工350名,其中男145名,女205名,年齡17~27歲,其中16~19歲106名(占30.3%),20~24歲147名(占42.0%),25~27名97例(占27.7%);文化程度為初中129名(占36.9%)、高中(中專)206名(占58.9%)、大專15名(占4.3%)。

1.2 調查內容及方法 調查分2次進行,由鞍山市健康教育所培訓部設計制定統一的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姓名、性別、年齡、崗位、文化程度等一般項目和對食品安全法規、食品衛生知識及食品生產、加工、貯存過程的衛生要求等掌握情況(測試得分)。首次調查前,由培訓教師將調查表分發到參加培訓的350名員工手中,詳細說明調查的目的、意義及要求等,采取閉卷形式,由調查對象獨立、真實地填寫調查表后,在課堂上統一回收;首次調查結束后,將調查表中各題目按統一標準評分,并對調查對象的年齡、文化程度及測試得分情況進行分析,然后對新員工進行衛生知識健康教育培訓,并依據調查結果有針對性地實施重點培訓,選用鞍山市健康教育所編寫的《2011年衛生監督防疫培訓教材》,培訓20學時;培訓結束后再次進行調查(測試),就參加培訓的員工對食品安全法規、食品衛生知識及食品生產、加工、貯存過程的衛生要求和重點培訓內容等掌握情況進行測試,按統一標準評分及評價。

2 結果

2.1 衛生知識健康教育前情況 衛生知識健康教育前,共測試與食品安全法和食品衛生有關的衛生知識題20道,與食品生產、加工、貯存過程的衛生要求有關的衛生知識題30道;按標準答案和判分標準評定,平均得分49.4分,其中

2.2 衛生知識健康教育后情況 衛生知識健康教育后,共測試與食品安全法和食品衛生有關的衛生知識題40道,與食品生產、加工、貯存過程的衛生要求有關的衛生知識題60道;按標準答案和判分標準評定,平均得分79.7分,其中

3 討論

3.1 開展飲食行業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健康教育培訓的意義 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有針對性地開展飲食行業從業人員的上崗前和定期的食品衛生健康教育培訓,不僅可以提高食品從業人員的衛生知識水平和衛生素質,而且對提高食品衛生質量、減少食源性疾病,可起到重要作用[2],也是幫助食品從業人員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衛生行為準則、貫徹《食品安全法》[3]、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衛生的有效方法。

本調查結果表明,飲食行業從業人員在食品衛生健康教育培訓前,對食品安全法規、食品衛生知識及食品生產、加工、貯存過程的衛生要求等掌握情況很差,測試平均得分僅49.4分,不及格者占67.1%、優秀者僅占9.7%,尤其文化程度和年齡偏低的男性員工其衛生知識掌握的程度更差,提示開展食品衛生健康教育培訓非常有必要。實施衛生知識健康教育培訓后,飲食行業從業人員對食品安全法規、食品衛生知識及食品生產、加工、貯存過程的衛生要求等衛生知識有了充分了解,測試平均得分為79.7分,不及格者僅占24.8%、優秀者占29.7%,而且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的員工掌握衛生知識的程度均顯著提高;此外,新員工們對留長發、留指甲、帶戒指、不穿工作衣帽上崗等不良個人衛生習慣以及在食品生產、加工、貯存過程中的錯誤操作都有了深刻的認識,對《食品安全法》要求從業人員必須每年進行健康體檢也有了深入了解。衛生知識健康教育培訓對飲食行業從業人員掌握《食品安全法》和食品衛生知識,建立正確的衛生行為具有重要作用。

3.2 建議 (1)認真貫徹國家食品安全教育有關規定,確保食品行業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和食品衛生健康教育培訓形成常態化、制度化。依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綱要(2011-2015年)》的明確要求[4],對食品行業和生產經營單位要嚴格落實“先培訓、后上崗”的制度。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和主要從業人員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科學知識和行業道德倫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訓不得少于40 h,每名食品安全監管人員每年也要接受不少于40 h的集中專業培訓;通過培訓達到基本掌握與本人工作有關的食品衛生法規、標準和衛生知識。在職食品從業人員每年要進行復訓,采用定期舉辦培訓班的形式,以保證現有的食品行業從業人員每年都輪訓到,新招員工必須在上崗前進行培訓。(2)在確保食品行業從業人員全員參加食品安全和食品衛生健康教育培訓的基礎上抓好重點人群的培訓。食品生產和經營企業或單位的法人、廠長、經理等負責人是培訓的重點,只有食品生產和經營企業的領導提高了食品安全和食品衛生知識水平,才能帶動其單位整體食品安全和食品衛生水平的提高,才能讓食品行業從業人員自覺執行食品安全法規及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衛生行為。(3)充分運用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手段,努力提高培訓效果。針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齡的食品行業從業人員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以講課、錄像、掛圖、圖片、幻燈、案例、具體操作來進行直觀的培訓;力求做到圖文并茂、通俗易懂、貼近現實,使從業人員通過觀看影碟、圖片、照片及實物等達到一定的視聽刺激,加深印象,從而更多地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提高培訓質量。

總之,食品安全和食品衛生是最大的民生問題,其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生活質量和“幸福感”,關系到社會和諧與穩定。作為健康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在工作中不斷探索和實踐,以提高鞍山地區食品行業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衛生知識水平。

參考文獻

[1] 孫琳,范蘇蕓,周潔.深圳市食品和公共場所從業人員衛生知識、態度和行為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05,21(9):216.

[2] 吳坤,孫秀發.營養與食品衛生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44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S].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4938-2009.

篇10

一、組織領導

為確保我中心健康教育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及時召開站務會議進行了專題研究,確定由***同志分管此項工作,辦公室負責組織開展,由***同志具體負責實施。

二、教育內容

1、《傳染病防治法》、《食品衛生法》、《職業病防治法》、《公共場所管理辦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各種衛生法律法規;

2、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預防接種、結核病防治;性病、艾滋病、地方病、職業病危害及防治措施;學生常見病預防控制;

3、食品、飲用水衛生安全;食源性疾病與食物中毒;食品和公共場所衛生常識,如何正確選購食品和參與社會衛生活動等;

三、教育方式

2、組織工作人員深入到鄉鎮、村組、街道、學校等場所,開展衛生防病知識宣傳,教育廣大人民群眾轉變觀念,改變不健康行為,逐步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加強本中心人員業務知識培訓和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工作,教育全中心職工自覺維護和遵守各種法律法規,嚴格執法。加強業務知識自學,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業務知識培訓和法律法規培訓,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4、認真開展基層防保人員的健康教育和業務知識培訓,逐步提高基層防保人員的工作水平、業務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保障我縣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正常開展。

四、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