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亞健康研究現狀范文
時間:2023-10-31 18:08: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內亞健康研究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 要 亞健康作為當前醫學科學中的一個研究熱點,國內外學者對于亞健康的相關研究表明亞健康人群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從國內來看,中國醫學專家指出,目前,中國亞健康人群比例達70%;從國外來看,世界衛生組織經過調查表明,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約占人群的75%。據報道,青少年頸椎病的患病率已達10%甚至更高,而青少年中以大學生患頸椎病最為突出。筆者就有關亞健康與大學生頸椎病的研究進展做一綜述。綜述主要從國內外亞健康研究現狀和從病因病理、保守治療兩方面對大學生頸椎病做一介紹。通過保健體操這一功能性鍛煉方法對頸椎病進行干預,來緩解大學生頸椎疲勞和預防頸椎病的發生,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 亞健康 大學生 頸椎病 保健體操 研制
一、亞健康國內外研究現狀
從2000年-2016年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以“亞健康概念”為關鍵字進行檢索,共獲得相關信息32784條。
《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提出亞健康是一種人體于疾病和健康之間的狀態。從大量研究者的文獻中得出,目前,亞健康的概念及相關研究僅限于我國學術界,“Sub-health”還沒得到世界的認可,國內亞健康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中醫學范圍,亞健康是屬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第三種狀態。而通過查閱國外文獻期刊全文數據庫發現對“亞健康”研究很少,美國研究者將這種狀態稱為“慢性疲勞綜合征”(CFS)并制定了CFS診斷標準。盡管世界各國學者對亞健康狀態進行研究工作,但是至今對亞健康狀態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亞健康”是我國學者提出的“中國式”名稱,其主要研究內容仍以CFS為主。
二、大學生頸椎病病因病理
唐漢武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得出,大學生頸椎病病因多由于長期伏案學習或長時間使用電腦,加上姿勢不正確,枕頭過高過低等,屈頸過度,日積月累,使頸椎的關節囊、椎間韌帶松弛,頸部肌肉張力改變,頸椎的動靜力平衡失調,削弱了對頸椎的支撐與保護作用,頸椎因此而逐漸出現生理弧度的改變,進而引起頸部解剖學和組織學的改變,即頸椎生理弧度改變一生物力學綜合性失衡的惡性循環。張先發等曾發現我國高中學生中,坐姿合標準者占學生總數的46.8%,其他大部分為近距離坐姿,左右偏者次之,凡此皆可導致頸椎動靜力平衡失調,導致出現頸肩部的不適,甚至最終出現頸椎曲度的改變。周萬勇等通過對60例頸部不適青少年患者頸部X線片分析,大部分患者有頸椎曲度輕到中度異常,且患者臨床癥狀隨曲度異常的加大而加重。張先發川等通過對100例青少年頸椎病患者的X線片分析,發現52%的患者有頸椎曲度改變,其中以生理曲度變直最為多見,不連續及后突次之,但與椎管無明顯聯系。
三、大學生頸椎病的保守治療
由于大學生頸椎病多為功能性病變,故其經保守治療多可取得良好的療效,目前,頸椎病的保守治療主要有中藥治療、推拿療法、針灸治療、理療、保健體操等。其中,保健體操具有簡便易行且具有預防和治療雙重作用的特點,尤其是針對青少年這一特殊群體具有其他療法不具備的優勢。孫海燕等采用“頸椎病前期調查表”及“頸部功能評價表”調查1252例18-40歲不同行業健康人群頸部健康狀況,并將研究對象按分層隨機抽樣法分為試驗和對照兩組,用自行研發的頸部保健操對試驗組進行干預,對持續推廣應用的結果進行統計。結果顯示,頸椎病發病呈不斷上升且有低齡化傾向,在校大學生頸椎功能減退呈菱形分布,80%以上為不健康或亞健康人群,進行頸部保健操鍛煉對改善頸椎局部癥狀效果明顯。張茂獅等用自制的保健操對240例患者進行研究表明運用保健操后頸椎病的發病率明顯降低,與正常組對照差異明顯。
四、總結
亞健康的定義還不十分明確,CFS與亞健康是基本相似的,其診斷標準也有待完善,大學生頸椎病與亞健康的關系還不十分清楚,二者可能高度相關,從亞健康的角度防治大學生頸椎病有更為積極的意義。
從上述文獻資料我們可以了解到,保健體操對疾病及康復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長期堅持進行適合自己的保健體操有助于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然而,如何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體操進行鍛煉卻很少提及。在創編的保健體操方面,大部分的保健體操沒有對練習規格進行詳細說明,練習的動作也不是很全面,動作相對單一、枯燥缺乏趣味性,動作名稱偏向專業術語化,動作要領不夠詳細。這些問題都可能導致患者不能長期堅持練習和出現錯誤練習,從而影響鍛煉效果。
參考文獻:
[1] 林舒娜,張柔華,努爾夏提?尼加提,王曉東.高校學生頸椎病康復治療與預防[J].當代體育科技.2012.34:21-22.
[2] 強剛,劉茜,潘道友,李濤,王小琴.大學生頸椎健康狀況調查與頸椎病的防治[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4.03:222-224.
[3] 龍國強.太極拳對大學生頸椎病防治的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S1:223,205.
篇2
關鍵詞:亞健康;肥胖;關系
一、前言
亞健康狀態是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第三狀態,指機體雖無明確疾病,卻呈現活力降低、適應力減退的一種生理狀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作了全新的定義:“健康是人在軀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狀態”。受學習、就業壓力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亞健康在青年大學生群體中越來越多發。肥胖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影響大學生群體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肥胖早期屬于亞健康,可見,在亞健康的調查中,應同時注重早期肥胖因素。有文獻表明亞健康易可引發肥胖。因此,亞健康與肥胖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本文通過對在校大學生亞健康與體成分的檢測,尋找亞健康與肥胖的關系,為改善青年人群身體與心理健康提供幫助。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廣西師范大學在校大學生263名,其中男生121名,女生142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過查閱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博碩論文庫等,過輸入“亞健康”“肥胖”等關鍵詞了解本研究已有的成果,學習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了解國內外目前對亞健康與肥胖的研究現狀,制定自己的研究路線和方法,為本研究的結論和建議提供有利的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
向263名廣西師范大學在校大學生發放第二代亞健康自評量表,評測是否存在亞健康,以及亞健康的程度。
3.實驗測量法
通過體成分測量儀對完成量表的學生進行體成分的測量。
4.數理統計法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數據之間的變化趨勢
三、研究結果分析
(一)廣西師范大學在校大學生亞健康情況見(表一)
廣西師范大學在校大學生人數263名,按第二代亞健康量表評測發現亞健康人數為102人,占總人數的38.8%,其中男生40名,女生62名;輕度亞健康30人,中度亞健康58人,重度亞健康14人。
(二)廣西師范大學在校大學生肥胖情況見(表二)
廣西師范大學在校大學生263名中偏胖人數占31.6%,肥胖人數占8.4%,總共達到了40%。
(三)亞健康大學生肥胖情況見(表三)
由表三可見,廣西師范大學263名在校大學生中亞健康人群的肥胖率高達59.8%,明顯高于總體的肥胖率40%。
四、討論
由于亞健康的發病率極高,世界各國對亞健康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國外有研究稱亞健康為“慢性疲勞綜合征”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肥胖也是全球關注的熱點,我國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青年期是人生的關鍵時期,從這一時期開始,肥胖與亞健康的發病率陡然上升。因此,青年階段是控制亞健康與肥胖發病率的重要階段。
根據數據可看出,亞健康與肥胖在青年群體中已具有較高得比例,是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亞健康群體的肥胖發病率比健康群體高出很多,且輕度、中度、重度亞健康人群的肥胖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表明亞健康與肥胖具有很大的相關性,肥胖可能是亞健康的成因之一。在青年群體中,偏胖的比例很高,表明在這一階段,大學生由于生活就業壓力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了肥胖的逐步發生,同樣致使亞健康的產生。因此青年群體尤其要注意控制肥胖率,避免亞健康的產生。
參考文獻:
[1]王隴德.慢性病及亞健康狀態對我國人民健康的影響及其防治原則[J].中華醫學雜志,2003,83(12):1033-1034.
[2]劉營.高職院校肥胖生的長效性干預研究[D].蘇州大學,2010.
[3]任重宇,楊光,白翠瑾,李財福.亞健康主因素誘發大學生肥胖的生物學機制[J].浙江體育科學,2015,(06):97-101.
篇3
Abstract: Sub-health has severely affected people’s work and life. Questionnaire,document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sub-health state of the students in the author’s colleg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ub-health state of the students through physical culture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aiming to provide some basi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departments concerned to take precaution against the hidden threat and decrease the quantity of the people in sub-health in the college.
關鍵詞: 學生;亞健康;體育運動
Key words: students;sub-health;athletic sports
0 引言
亞健康(Sub health)即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況,一般是指肌體雖然沒有明顯的疾病,卻呈現出活力降低、適應能力呈不同程度減退的一種生理狀態,是近年來醫學界提出的一種新概念。亞健康是一種動態的變化狀態,處理得當,身體可向健康轉化;反之,則患病。目前全球亞健康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明顯威脅到30歲以下年輕人。據了解,目前我國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數已超過7億,占全國總人口的近60%。在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中表現的尤為突出。大學生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的主力軍,是祖國的未來和寶貴財富,預防和減少學生亞健康的比例,努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是大學體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08、09、10級各專業隨機抽取500名學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通過各種網絡、期刊、著作,查閱了近10余年來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50多篇,為了解國內外關于亞健康現狀奠定了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采用分層、分類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由學生會體育部干部分頭進行實地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問卷486份,回收率為97.2%,其中有效問卷480份,有效回收率為96%。
1.2.3 訪談法 與我院心理輔導師進行訪談,獲取研究的相關信息。
1.2.4 數理統計法 根據研究的目的與要求,將問卷調查所獲資料進行系統的整理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亞健康狀態的表現形式 以WHO四位一體的健康新概念為依據,“亞健康”狀態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心理亞健康、軀體亞健康、道德方面的亞健康、社會適應性亞健康等。尤其是軀體不適及心態失衡等亞健康問題將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妨礙生活、學習、工作和事業。它可以長期的、潛隱的損害健康,導致最終成為疾病,也可因某種因素促發重癥,甚至發生猝死。據統計,近幾年來日本每年發生“過勞死”超過萬例,我國青壯年人群猝死案例也呈上升態勢。
2.1.1 心理亞健康 亞健康狀態的許多癥狀表現為心理健康的不良狀態,如精神不振、情緒低沉、記憶力減退、情緒易波動、煩燥焦慮、失眠、多夢等。心理亞健康狀態是學生亞健康的重要表現。其中焦慮、恐慌最為常見,在與人相處時謹慎小心,患得患失。適度的焦慮有助于維持人格的完整,促進人格的高水準統一,而過度的焦慮會使個體的心理出現種種不適。在這種狀態下,若給予適當的干預,亞健康就會向健康方面轉化。否則,就可能形成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調查結果(回收的有效問卷中,選擇很大壓力141人,占29.4%;較大壓力289人,占60.2%;沒有壓力50人,占10.4%)表明目前我院學生的心理壓力很大,回收的有效問卷中,選擇很大壓力141人,占29.4%;較大壓力289人,占60.2%;沒有壓力50人,占10.4%。
2.1.2 軀體性亞健康 大學生軀體亞健康有心慌、疲勞、頭昏頭疼、胸悶氣短、乏力、少氣懶言、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兩目干澀等。調查發現我院學生軀體亞健康形勢令人擔憂,約80%以上的學生有時或時常出現軀體性亞健康問題。(見表1)
2.1.3 道德品質亞健康 現在很多學生,評論起別人頭頭是道,眼光只看在別人的短處上而從來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不能全面的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缺乏開闊的胸懷包容心,缺乏責任感,沒有抱負,不懂感恩,只求索取和呵護、不講奉獻;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等。
2.1.4 社會適應性亞健康 表現為對工作學習困難重重,人際關系難以協調、緊張,同學、師生不能和睦相處,沒有知心朋友,角色錯位等。通過對我院學生心理素質的隨機抽樣調查(在回收的有效問卷中,自我評價問題:很高的占9%,較高占42%,一般占44%,較差占5%,很差的為0%。對他人的評價:很高的占1%,較高占55%,一般占37%,較差占4%,很差占3%。對環境的適應狀況:很適應占5%;較適應占62%,一般占30%,不大適應占35%,很不適應的無。在與心理輔導師交談過程中發現,我院大部分學生均認為自己基本能夠適應社會環境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對自己和他人評價較高,說明我院學生社會適應性狀況良好。
2.2 導致我院學生亞健康狀態的原因分析 導致“亞健康”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隨著社會生活的現代化,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競爭日趨激烈,它使人們長期處于心理壓力過大、超負荷運轉的緊張狀態中;現代社會人際關系和家庭結構的不斷變革,也存在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表面化、形式化、物質化的現象,缺乏情感交流、冷漠使人游離健康;自然生態的破壞、城市人口密集、住宅高層化、環境污染等,使人的身體機能逐漸受到傷害,人的健康狀況因之下滑為“亞健康”。然而,人們普遍缺乏體育新理念也是導致“亞健康”狀態的重要原因。
2.3 亞健康與體育運動的關系 很長一段時間,社會對醫學和醫生有著過高的奢望,認為良醫無所不能。事實并非如此,除了感冒、感染、營養不良等少數單純生物性病變外醫學對當今臨床絕大多數疾病,特別是嚴重威脅健康和生存的各種慢性疾病并無根治方法,能做的只是有所控制或緩解。
科學而合理的體育運動能強健體魄,培養堅韌、勇敢的品質、自覺接受堅持性、自制力、亦能激發學生的激情和興趣,增強自尊自愛,增加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等。因此,體育運動對于預防和改善“亞健康狀態”有著極其重要作用。
2.3.1 體育運動能磨練良好的意志品質 體育運動具有疲勞、艱苦、激烈、緊張、抗衡以及相互競爭的特點。因此,通過體育運動,可以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思想意識,可以培養他們沉著冷靜、戒驕戒躁、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使他們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健康心理狀態。體育運動不但要戰勝外部條件:氣候的嚴寒酷暑,場地器材的簡陋等,而且要克服機體自身所產生疲勞以及不適應。
2.3.2 體育運動能協調人際關系,提高人的社會適應能力 體育活動能使人與人產生“親近感”,特別是在對抗性的活動中,使個人與個人之間、集體之間的交流和協調更加頻繁,這是對個人心理品質進行的嚴峻考驗。在體育活動中,不論相識與否,都可以找到相互交流的手段,一個手勢、一套動作都可以交流信息,即使是那些性格不善交際的人,也可以在運動中很快互相理解。
2.3.3 體育運動可以培養樂觀、積極開朗的心境 健康的心情會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于腦部放松,從而促進良好的心態形成。國外精神病學家指出,跑步者在運動一段時間后會產生一種像欣賞音樂一樣的愉和興奮感。同時,由于運動可以使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強,引起腎腺素分泌增多,這就使人感覺精神興奮、心情愉悅。
3 對策與建議
3.1 增強學生的健康與保健意識 以“陽光體育運動”為契機,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根據我院學生的實際情況,豐富健康教育的形式與內容,如:多搞一些規模小、強度適宜、可操作性強的體育活動,使廣大學生積極投入,寓體育于娛樂之中,以滿足他們對體育的需求,使健康教育成為他們的自覺行為。
3.2 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合理的飲食結構 不良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導致了學生亞健康狀態的形成。廣大學生應該克制和杜絕吸煙、酗酒、起居不規律、逆時而作、亂用藥品、偏食等不良行為,提倡主動養生、科學預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衡膳食、合理營養,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努力學習,積極進取,預防和消除亞健康狀態。
3.3 適當培養特長和興趣愛好 培養興趣愛好既能豐富業余生活,又能使人身心放松,在提高綜合素質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因此,應鼓勵學生參加一些自己擅長和喜愛的運動項目,在完成各種運動的過程中,學會與隊友的默契配合和與對手的周旋較量,從而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和美妙的,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參考文獻
[1]王育學.亞健康:21世紀健康新概念[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5.
篇4
關鍵詞:亞健康;健康;心身醫學;中醫;體育運動
1、亞健康現狀及分類
亞健康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廣泛存在,已成為國際上醫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因其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特有的時代性,被稱為“世紀病”。它的發生與人類生存的環境惡化、生活方式不正確、心理緊張、社會關系復雜等有關,又稱其為“文明疾病”或“社會性疾病”。
以WHO四位一體的健康新概念為依據,亞健康可劃分為:(1)軀體亞健康。主要表現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體力疲勞、虛弱、周身不適、下降和月經周期紊亂等;(2)心理亞健康。主要表現為不明原因的腦力疲勞、情感障礙、思維紊亂、恐慌、焦慮、自卑以及神經質、冷漠、孤獨、輕率,甚至產生自殺念頭等;(3)社會適應性亞健康。突出表現為對工作、生活、學習等環境難以適應,對人際關系難以協調,即角色錯位和不適應是社會適應性亞健康的集中表現;(4)道德方面的亞健康。主要表現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存在著明顯的損人害己的偏差。
現代人類遇到危及健康的問題日益增多,各國對健康投入的資金猛增。據有關資料顯示:西方許多發達國家每年為心血管這類非傳染性疾病付出的醫藥費用高達數萬億美元。2000年日本國民的醫療健康費用達到380000億日元。美國1996年政府付出的醫療保健費占到了國民生產總值的14.8%。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表明,75%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年齡分布在20―45歲之間。美國每年有600萬人處于“亞健康”狀態,澳洲處于這種疾病狀態的人達3700萬。在亞洲地區,處于亞健康狀態的比例更高,2000年我國對1800名白領員工調查,有70%的人都處于亞健康。
2、亞健康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多年來,健康的概念非常難以界定,以往認為:“沒有疾病就是健康”。后來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又將之作了如是發展:“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每一個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等方面都達到安寧的狀態”。
健康的概念在我國也幾度更新,今天已不同于昨天。當社會物質生活水平處于較低水平時,人們只期望身體能夠勝任體力勞動和維持日常生活,健康的概念就是“不得病”;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醫學科技的進步,人們的健康需求發展為追求高壽命,將健康理解為“長壽”;其后人們又發現,延長了的生命如果伴隨著疾病和傷殘,一樣不能幸福生活,因而開始追求高質量的生活,追求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美國的R?杜博(R?Dubos)對健康更新的定義為:“人們最切望的健康未必是身體的活力和洋溢著健康感的狀態,也不是長壽,而是指一種最適于達到各人給自己所訂的目標的狀態”。
亞健康是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生理功能低下的狀態,是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邊緣狀態,是一種動態的變化狀態,現代化的社會在給人類生活帶來極大實惠和物質豐富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許多人生煩惱,身心失調,壓力過大,缺乏運動等,如果健康駛向疾病的“生命列車”一旦啟動,常常只向前行進,多半是有去無回,所不同的只是“行進”速度的快慢。在從亞健康向疾病的轉移過程中,人類健康面臨極大威脅,生命質量大打折扣。
3、對亞健康的干預措施
以往的醫學主要是應付時常威脅人類的傳染性疾病,傳統的醫學對象就是“疾病”。很長一段時間,社會對醫學和醫生有著過高的奢望,認為良醫無所不能,事實并非如此,除感冒、感染、營養不良等少數單純生物性病變外,醫學對當今臨床絕大多數疾病,特別是嚴重威脅健康和生存的各種慢性疾病并無根治之法,能做的只是有所控制或緩解。
早在20年前,WHO的專家們指出,21世紀的醫學重心將是對病前狀態的干預和對疾病的有效防范。并預測20世紀有85%醫生從事臨床診斷治療工作,而到了21世紀,將需要85%醫生從事關注病前狀態的工作,仍坐在醫院里等病人求治的醫生將不超過15%。據估算,病前綜合干預所需的費用只是病后治療的15―23%。
3.1心身醫學干預亞健康
擁有數百萬會員的美國最大的保健組織“凱澤永恒”組織已經推出一項計劃,運用心身相互作用的方法對患有慢性病的病人提供幫助,這一方法已證實非常有效。科學研究已證實,心身聯系確實存在。心身失調是因人的心理或情緒而導致或加重的真正的疾病。心身失調包括:因心理壓力導致的身體癥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所致的或對其發展過程產生影響的疾病等。專家認為,現在在日常保健中運用心身醫療原則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它是解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日益增長的手段之一。
亞健康多為心身性的,心因常起主導作用,而且個體的個性特征也常有著特殊意義。美國國家疾病控制中心已經認定:具有過分的追求、敵意感過強的A型行為,是促成冠心病形成的高度危險因素。在35―55歲的人群中,具有這類行為特征者,若干年后有10%將發展成冠心病,而此類行為不明顯者患冠心病的還不到3.8%。另一方面,慣于自我克制,情緒低沉、悲觀,又不太愿意讓負性情緒表達出來者(被稱作C型行為),其腫瘤發生率比A型行為者高出3倍。
3.2中醫干預亞健康
由中國中醫研究院承擔的北京市科委課題《亞健康人群中醫基本證侯流行病調查》是我國對亞健康人群最大規模的一次調查。調查對象為5000名35―55歲的普通群眾。在摸清亞健康在人群中發生的情況及中醫證侯分布的基礎上,建立亞健康狀態的中醫證侯學本底資料庫。
3.2.1上工治未病
嚴格來講,與現代醫學不同,中醫學并不專長于治病,而是擅長于調整狀態。所謂的氣虛、血虛、陽虛、陰虛、痰濕、郁證等,其實都是指的亞健康狀態。中醫歷來主張“治未病”,《黃帝內經》有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兵,不亦晚乎?”由此可看出我們的祖先已認識到對疾病應“未雨綢纓、防患未然”的重要。強調高明的醫生應“先安未受邪之地”,即了解病態的發展可能趨勢,積極采取措施,杜絕防范其進一步發展。在這方面,中醫不僅理論觀點十分科學,而且通過近年的積累,形成了豐實有效的防范、調整措施和方法。
3.2.2調整不只是補
目前很多人對亞健康狀態糾治的理解就變成了服補品。中醫學認為,也許在過去,處于營養不良、虛弱狀態的人比較多,但今天,這類單純的虛弱者已不多見,大多數人只是由于緊張、壓力、心理應激,加上營養過剩、代謝失常,才促成了亞健康。因此,對于亞健康者來說,重要的是“調整”,而不是“補”,調整代謝、調整免疫、調整心腦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環,調整心身
功能狀態。
4、體育運動糾治亞健康是積極、有效、可靠的手段
根據全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提供的材料,體育人口各種慢性病的發病率低于非體育人口7.1%,職業病的發病率只有非體育人口的17%,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只有非體育人口的12%,吃藥、看病、住院情況的發生率普遍低于非體育人口;他們對自己身體、精神疲勞程度以及對體力衰退的評價,均優于非體育人口。而且,他們的健康意識明顯好于非體育人口,具有不良嗜好(吸煙、酗酒)的體育人口也明顯少于非體育人口,體育人口在生活中有明顯不依賴營養保健品的傾向。
從本質上說,亞健康與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行為有關,故進行行為上合理糾治十分重要。體育的重要價值就在于能改善人類的生活方式。文明發展的確給人類帶來了許多的益處,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不利和弊端,它嚴重壓制了人類的自由天性,極大地改變著人們億萬年進化中形成的、較為穩固的生物機制,從而使人類發生了極大的不適應狀況。人類的當代疾病就是由此而引起的。精神的過渡緊張,腦力勞動的肆意增加,體力活動的日趨減少,生存環境的嚴重惡化等,都是引起當代疾病的罪魁禍首。
人類的體育活動,是惟一的一種能與這種生活格局相對抗的文化方式。人類只有在體育運動中,才能再一次地恢復原來“動物天性”,機能獲得新的“自由自在”,才能最有效地抵抗各種“異化”,消除文明力量對自己的“離心背叛”。體育的積極意義和主要的保健作用幾乎都是在這個“反抗文明”的過程中得以實現的。通過體育,人們可以在生理學的角度提高身體素質;可以在流行病的角度提高“宿主”質量;可以在生態學的角度提高人體的適應能力;可以在心理學上克服緊張、焦躁和不安;可以在社會學的角度建立新的社會關系;可以在哲學的角度做到真正的“返樸歸真”,克服“異化”……。這就是體育的價值,體育之所以被現代醫學一步步地包容在自己的懷抱之中,就是由于它在糾治人類行為疾病、改善人類體質狀況的過程中承擔著醫學目前所無法解決的難題。
健康觀念的轉變使醫學和體育逐步走到一起。醫學的主要任務由傳統的發現疾病并進行治療逐步向病前干預、防范過度,并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而體育的積極意義就在于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預防減少亞健康狀態的出現。體育運動可以塑造健康的人格,培養具有創造性的行為,造就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因此,可以說體育健身活動不僅是解決身心健康問題、消除亞健康狀態的一種最積極、最有效、最可靠的手段,而且它也是最方便、最廉價、最快樂的一種。
參考文獻:
[1]杜江偉.“全民健身”與“醫學預防”[J]。中國體育科技,2002.8
[2]田金華.體育運動與健康促進[J]。中國體育科技,2003.1
篇5
關鍵詞:健康; 亞健康; 疾病; 預防; 治療
前言:健康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一個基本要素,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因此,健康屬于個人,又屬于社會。學校體育教育與學校體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增進學生的健康,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行為和習慣,使他們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以適應社會。人們對健康的認識,是隨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變化的。“亞健康”作為一個新的醫學概念,是在20世紀90年代才被納入科學視野,從千百年來固有的健康、疾病概念中剝離出來,而引起世界的關注和矚目。1977年世界衛生組織(WTO)明確提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且心理和方面、生理方面和社會適應方面都處于一種安寧、完好的狀態”。但就WTO統計,有1/3以上的人群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邊緣狀態,既“第三狀態”,也就是人體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邊緣狀態,國內稱之為“亞健康狀態”。亞健康是指人體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臨界狀態,一般是指肌體雖無明確的疾病,卻呈現出活力降低.適應能力呈不同程度減退的一種生理狀態。亞健康是一種動態的變化狀態,處理得當,身體可向健康轉化;反之,則患病。高校學生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是未來的人才,國家的財富,研究大學生亞健康成因分析,對預防和減少亞健康人群比例,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健康水平,從而為國家培養更多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亞健康狀態的臨床表現
亞健康狀態主要表現為心慌氣短,心煩意亂,夜里多夢,睡眠質量不高;面色憔悴,雙目周圍,特別是眼下灰暗發青,無光澤;指甲卷曲、月痕不齊、甲面白點;手心熱、口干、全身倦怠無力,經常自汗、盜汗;突然感到視力下降,且伴有目脹、頭疼等。大學生亞健康狀態主要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集中、精神不振、對自己的健康擔心、多夢、疲勞、情緒不穩定、用腦后疲勞、耐力下降、困倦、煩躁、健忘、虛弱、活動后疲勞、易激怒、失眠、壓抑感、易怒、總懷疑自己有病、思維效率低、易感冒、嗜睡、四肢乏力、不愉、頭暈、目眩、抑郁、頭疼、腰膝酸痛、脫發。
二、大學生亞健康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 特定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導致大學生心理負荷壓力增大
當今的大學生正處在一個改革開放的時代,一個興旺發展的時代,一個情緒負重的時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激烈的社會競爭、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迫使他們需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精神壓力日趨增大,再加上目前由于高校擴招、校舍緊張、學生活動空間相對減少、空氣污染嚴重,容易使人煩躁,心情郁悶。所有這一切,是導致大學生心理負荷壓力增大、心理障礙發病率較高的主要原因。
(二) 飲食起居無規律
無規律的飲食和起居是造成消化系統疾病、頭痛、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大學生對飲食起居的重要性明顯認識不足。長期的無規律的飲食起居,不僅會引起營養不良,影響睡眠質量,甚至會影響人體神經體液調節和內分泌調節,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三) 不良嗜好
大學生無論從生理和心理上都處于不成熟到逐漸成熟并迅速向成人過渡的動態變化時期,獨立生活能力不強,容易受社會上各種思潮的沖擊和影響。其原因:一是學習與競爭的壓力較大,以此來緩解壓力;二是無具體目的,有從眾心理,以此作為時尚和成熟的標志。實際情況主要以后者為主,并占有絕大多數。
(四) 缺乏科學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可以彌補現代生活給人體健康帶來的不利影響,能調節和改善由于飲食、作息等長期不合理而形成的健康隱患,這一觀點得到廣大學生的普遍認同。運動缺乏癥直接導致的后果是“營養過剩”、體重超標、肌體抵抗力下降。
(五) 人體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時期
由于人體生物具有周期性,即使是健康的人,也會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內處于亞健康狀態。例如女性在月經來潮前、學生在考試期間表現的煩躁不安、情緒不穩、失眠等。
三、預防大學生產生亞健康的對策與建議
(一) 加強健康教育,樹立“健康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
當前大學生對健康教育認識不足,對“健康”一詞的內涵與外延理解模糊。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加強健康教育必修課或選修課,編寫合適的健康教育的教材,使學生認識到“健康是一種身體,心理和社會的全面的健康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
(二) 培養學生積極生活態度的理念
1986年加拿大首先提出了“積極生活”的概念。世界衛生組織(WTO)于1997年在日內瓦召開了以“積極生活、體育為健康”為主題的會議,并啟動了“全球積極生活運動”。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懶惰的生活方式是一個日益擴大的、全球性的對健康的威脅”。因此,大學生們應積極改變原有的不良的生活習慣方式,克服有害身心健康的行為習慣,大學生們應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努力學習,階級進取,學校應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益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使學生課余時間過得豐富充實而有意義,避免學生空余時間感到無所事事,無聊空虛,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
(三) 加強學生的心理衛生與心理健康教育,克服心理障礙
由于社會競爭更加激烈,生活節奏加快,學生心理障礙現象更加突出,學校應定期舉行有關心理衛生與心理健康的講座,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現實性的心理變化,及時給予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一些學校已專門設立心理咨詢,促進自身人格的發展,維護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
(四) 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
營養平衡是人體健康的第一大基石。研究表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可以通過改善營養和飲食來預防。專家建議:5大食品每餐都應攝食,種類越多越好;每餐吃8分飽;在愉快的氣氛下進餐;多吃深色蔬菜和水果;根據身體需要適當補充營養品。
(五) 體育是預防和消除“亞健康”的最佳說段
任何體育運動不僅是運動器官在運動,心血管、呼吸、泌尿,內分泌、感覺系統以至全身各組織、器官都會發生相應的機能變化,在神經系統的指揮下,相互配合進行運動。體育運動能促進全身從整體--系統器官--細胞分子從上至下統一協調的鍛煉,使人體各級機能得到提高,它作用于人體,使之產生良好的健康效應。研究表明,強度適當的體育運動,通過各種感覺信息的輸入,可提高喚醒水平,使人精神振奮,消除疲勞,擺脫煩惱,對精神不振、心境很差的人具有顯著的治療和調節作用。經常進行體育運動,可以鍛煉人的意志,增加心理堅強和自信心,并具有減輕應激反應以及降低緊張情緒的作用,通過群體的體育運動,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使社會交往增加,身心愉快,并從中獲得社會需要感的滿足。
四、大學生產生亞健康后的治療方法
(一) 物理療法
物理療法是指用光、電、聲、氣體、水等因子作用與機體,進行保健的一種方法。首先,各種物理因子直接作用于身體各部位,改善局部的癥狀,如頸肩、腰、腿痛,肥胖、便秘等,并有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有毒物質排出體外的作用。如采用超聲波、紅外線、磁療等。
其次。各種物理因子作用于皮膚、肌肉和其他感官(如眼、耳、鼻)進行良性刺激,使大腦對其進行整合作用,通過肌體進行神經或體液調節,從而恢復和維護人體平衡,使不良的癥狀得以改善和消除。如運用音樂、空氣離子、色光等方法,從而改善人體各項生理指標。
(二) 精神療法
精神療法又稱心理調節法,就是利用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技巧,通過各種方法,應用語言和非語言的交流方式,影響對方的心理狀態,改變不正確的認知活動、情緒障礙,解決其心理上的矛盾。
(三) 森林療法
森林療法是由日本慈惠醫科大學森田正馬教授于1920年創立,是一種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適用于治療神經癥、植物神經失調等身心疾病。
(四) 飲食療法
一般來說飲食講究色、香、味,從現代生活基本條件來看,特別是從科學養生的視角來認識食療問題,也就是書,人體可以通過食療,達到陰陽、氣血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因此,飲食應該講究色、香、味。具體有 食養八原則,即飲食有節,忌暴飲暴食;食清淡,忌膏粱厚味;不可偏食,多食五谷雜糧,不勉強進食,不渴強飲食;怒后不進食;飲食不可過熱過冷;食后不要做激烈運動;注意食后養生。
(五) 針灸、點穴法
1.針灸原理
針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一門獨特的療法。“針”即針刺,以針刺入人體穴位治病,進針后通過補、瀉、平補不瀉等手法的配合運用,以取得人體本身的調節反應;“灸”即艾條,以火點燃艾條,燒灼穴位,將熱力透入肌膚,以溫通氣血,并通過全身經絡的傳導,來調整氣血和臟腑的功能,從而達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2.定穴取穴
針灸首先要定穴、取穴。準確的取穴要求患者有一定的。常用的取穴方法;一種是根據人體的自然標志來取穴;一種是以患者一個手指或幾個手指某部分的寬度為標準來取穴;還有一種是把人體各部分的距離,規定為一定的寸,以骨度來取穴,只有確認標志,量好骨度分寸,注意本穴與上下,左右鄰近穴的關系,才能達到準確取穴的目的。
(六) 按摩療法
按摩是通過各種手法,刺激人體的皮膚、肌肉、關節神經、血管以及淋巴等處,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從而促進肌體的自然抗病能力,促進炎癥滲出的吸收,緩解肌肉的痙攣和疼痛,常用于傷科各種痛癥。
(七) 穴位激光照射療法
穴位激光照射療法,是利用低功率激光束直接照射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其作用原理是:激光是因受激輻,而發出的一種光,它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強、相關度高及單色性好等特點,能產生4種對人體局部有多種影響的反應,使人體局部血管擴張,血流加快,細胞活力加強,從而達到活血祛淤、消炎止痛的目的。
(八) 穴位 電興奮療法
穴位電興奮療法是應用電流強度大、持續時間短的感應電、斷續直流電刺激人體瑜穴,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它具有鎮靜、興奮、鎮痛、調節植物和內臟神經、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等作用。
五、結束語
健康是人類永恒的追求,預防和擺脫亞健康是獲得健康的前提,亞健康需要整個人類的高度重視,需要每個人的積極參與,特別是大學生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平衡心理、適當運動、親近自然等途徑預防和擺脫亞健康而走向健康。
參考文獻
[1] 吳潔,梁磊.亞健康成因分析及預防[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
[2] 朱寒笑.大學生亞健康狀況及分析[J]. 體育文化導刊,2002(3)
篇6
關鍵詞:亞健康;中醫健康管理服務;運動養生;現狀;發展展望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的概念應為“軀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道德”“生殖”五大方面都健康的狀態[1]。可以看出,健康并不單純指的是一個人身體上沒有疾病,而是指人的身體、心理和行為等諸多方面的完好。人們要達到健康并維持這一狀態,就離不開科學的健康管理。
1中醫健康管理服務
1.1中醫健康管理服務的概念
健康管理是一種以現代健康觀念為核心,運用管理學理論和方法對需求人(群)健康狀況進行檢測、評估、干預的管理服務[2]。中醫健康管理是將中醫“治未病”傳統思想與新的醫學模式相結合,運用中醫學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核心思想,結合管理理論體系,實現促進健康為目標的全人、全程、全面的醫學服務過程。其內容包括了健康咨詢、監測、教育、危險因素干預、養生調治、信息管理等[3]。其管理方法體現了中醫特色理論和技術,包括中醫食療、運動療法等。
1.2健康管理的形成
健康管理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保險業[4]。而后健康管理概念推廣開來,進入國內市場,迅速發展形成“健康管理產業”。2007年中華醫學會正式成立了健康管理分會,《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創刊,標志著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和價值受到政府和社會群眾的普遍重視,表明國內的健康管理產業步入規范化發展軌道。
2中醫健康管理服務的現狀
2.1中醫健康管理服務的核心思想
與其他健康管理服務相比,中醫健康管理服務的特色就在于中醫理論和技術。其基石即中醫“治未病”思想。中醫“治未病”首次出現于《黃帝內經》[5]。其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病已成而后藥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這是中醫“治未病”思想的雛形,表現出“治未病”的重要性。“治未病”與健康管理學中主張的“防患于未然”異曲同工,二者相結合,構成了我國醫學和西方醫學的結合典范。將中醫“治未病”和“未病先防”理念應用于現代健康管理服務中,建立特色的健康管理體系,從而為人們維護健康、規避健康風險、降低醫療成本提供有效途徑。近年來,中醫健康管理服務在國內取得較大進展,如“治未病”高峰論壇、“中國健康管理工程”等。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導下,一個全面的、成體系的中醫健康管理應當是可以針對不同健康狀況的個人或群體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分類健康管理。對于健康人群,即“未病”之人。可采用中醫的“預防”思想和體質辯證具體情況,為其提供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幫助其自主改善生活方式。幫助健康人群形成健康行為的自覺性,達到固本培元的目的;對于亞健康人群、康復人群及高危人群,即“欲病”之人,可采用中醫防治、防病的思想,為其提供健康咨詢和健康干預,如采用運動養生法,幫助其改善體質,達到“未病先防”,降低醫療成本的目的;而對于已經患有某種疾病的個體和人群,即“已病”之人,可對其進行體質判定和健康風險評估,建立健康檔案協助患者就醫。如此一來,通過“未病”“欲病”“已病”健康狀態的評估,對個體或人群進行合理的中醫健康管理,包括干預、長期追蹤等措施。中醫“治未病”思想為健康管理系統提供了思想支撐,奠定了中醫預防和個性化診療的健康管理思想基石[6],也為中醫學的預防、診斷、管理、養生保健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具體手段。經過長期、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中醫健康管理確實能對人類健康發揮獨特作用[7]。以“治未病”思想作為核心基石的中醫“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動態辯證觀相較于西醫簡單的對疾病危險因素的評估來說,能夠更加客觀地評估和描述人體健康狀態的動態變化,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管理服務。
2.2中醫健康管理服務的運行模式
2.2.1信息采集與評估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亞健康人群已毫無爭議地成為健康管理的主要對象[8]。中醫理論和方法對亞健康狀態的調治符合健康管理的要求。有關中醫專家提出,可以依據中醫體質辨識為個人健康管理提供重要依據,如王琦教授提出的“體質九分法”,從“欲病”之人的疾病預防入手實現健康管理[9]。體質辨識采用現場問卷方式,結合中醫四診綜合辨識法、亞健康癥候測試量表等量表,豐富了中醫對人體健康狀態信息的收集和評估方法,為系統構建中醫健康管理體系創造了條件。2.2.2中醫保健特色門診各種特色門診是當前中醫健康管理服務運行的主要模式之一[10],如養生技術治療門診、健康調養門診等,針對不同的體質特性、個體的健康危險因素,制定個性化的體質調養方案,內容包括情志、飲食、運動調養等。同時引進先進的儀器設備,幫助“未病”“欲病”“已病”之人盡早、準確地發現病變(傾向),對風險進行預警,為防治方案提供客觀指標,并開展中醫保健特色療法,形成具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例如,中醫運動療法在中醫保健特色門診應用十分廣泛。其通過利用軀體運動或輔助康復器械的生物力學原理幫助個體進行主動或被動的運動。以“五禽戲”為例,這種傳統的中國健身方法,由華佗模仿5種動物創編,具有平衡陰陽、滑利關節、推行氣血、疏通經絡之效用。其中虎戲對應肝,習之可填精益髓,強腰健腎,通督脈,祛風邪;鹿戲對應腎,習之可舒展筋骨,增強體力,益腎固腰;猿戲對應心,習之可愉悅心情,暢心智,靈活頭腦,增強記憶力;熊戲對應脾,習之可促進消化、睡眠,強健脾胃;鳥戲對應肺,習之可疏通經絡,調運氣血,調和呼吸,活動筋骨關節。
3中醫健康管理服務的發展展望
3.1強化中醫理論,融合傳統健身運動
中醫健康管理服務應當重視傳承和發揚我國深厚的特色中醫文化。在現代健康概念和醫學模式以及中醫“治未病”理論的指導下,以中醫的陰陽、氣血、經絡等理論為基礎,形成融合導引、氣功、武術、醫學理論為一體的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養生運動方法,從健康篩選、促進、管理等多方面入手,為社會人群提供個性化的健康促進服務和計劃,以期以最低的醫療成本投入獲得最大的健康效益。
3.2充分運用現代技術
充分運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實現對患者動態的“望聞問切”,還可研制集智能化、系統化、科研化的中醫健康管理軟件,實現“跨領域”的診療服務,從而實現中醫和現代科技的有機融合,以先進的科學力量提升服務和管理質量。
3.3建立中醫健康基礎數據庫
建立中醫健康基礎數據庫,可以為開展中醫健康管理服務提供重要基礎。如作為健康評估和健康需求的依據來源。為確保依據的科學性,應在不同的人群水平上開展監測。如基本健康水平、疾病危險因素、生活方式、運動方式等,從而提高健康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準確性。
3.4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石
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石,強化社區中醫健康管理服務的開展,通過主動走進社區,以多種方式開展中醫健康管理服務宣教,加大宣傳,對個人、家庭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并提供相應的診療干預措施,提升群眾的認可度,塑造中醫健康管理的“品牌形象”。
3.5規范評估和療效評價標準
中醫學對人體健康的評估方法和療效評價標準有很多種,但并未形成統一的標準[11]。而為了確保中醫健康管理服務向著健康、科學的方向發展,對其手段和療效進行標準定義是十分必要的,例如養生保健操、理療、藥膳等,并制定相應的科學評價體系和規范標準,以制度化促進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行業的規范化發展。
4結語
篇7
研究區概況與研究方法
青海省東部農業區處在我國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區過渡的地帶,年均氣溫3℃~9℃,降水量250~550mm,雨熱同期,光能充足,其間有大通河、湟水、黃河自西向東流貫。其中湟水流域集中了全省60%以上的人口,約50%的耕地,60%以上的工農業總產值[14],湟水流經的西寧市和海東地區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和工農業生產基地。本次選取青海省西寧市及海東地區農業生產集中的9個縣作為研究對象,分別是湟源縣、湟中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平安縣、樂都縣、民和縣、互助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及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湟源縣、湟中縣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屬西寧市管轄,其他6縣屬海東地區管轄,海拔1600~2900m,主要氣候要素隨海拔升高,年均溫、≥0℃積溫、≥10℃積溫逐漸降低,降水量逐漸增多。農業生產呈立體布局,農業自然環境表現為垂直地帶性的差異[15]。
參考國內外有關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的各種方法[11,13,16-21],結合青海東部主要農業區縣域農業生態系統特點進行篩選,另借鑒農業氣象干旱理論及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理論[22-26],選取適用指標,建立3個層次的農業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第1層次是目標層,即農業生態系統健康綜合指數;第2層次是項目層,分別為:活力、組織結構、恢復力、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第3層次是指標層,由17個評價指標構成(表1)。農業生態系統健康狀態分級標準參考相關研究[11,13,16-21],考慮青海東部主要農業區實際特征確定了分級標準,如表2所示。將農業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態分為病態、不健康、亞健康、健康和很健康5個級別。數據來源本研究所涉及指標值的獲取途徑主要基于以下4方面:①凈初級生產力、干旱指數數據來源為各縣氣象站2009年的月降水量和氣溫值,凈初級生產力的計算方法參照文獻[27],干旱指數計算方法參照文獻[24];②土壤保持價值率、水源涵養價值率、氣候調節價值率根據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理論中當量因子法計算得出[25-26];③土壤肥力數據來源為各縣農牧業資源調查和區劃報告匯集,計算方法參照文獻[13];④其它指標數據均來自統計年鑒[31-32],其中糧食生產優勢度計算方法參照文獻[28]。
評價指標的數據標準化由于各指標的含義不同,指標值的計量單位也不同,各指標的量綱各異。為使各種指標數據進行綜合,必須對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本文采用極值法[13]。指標權重的確定采用多指標綜合評估模型,必須科學、客觀地確定各指標的權重。確定指標權重的方法有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兩大類。近年來已有學者在評價體系中使用“組合權重”綜合主觀賦權法與客觀賦權法計算評價指標權重[29-30]。本文分別使用熵值法及層次分析法求出權重值,然后得出兩者的組合權重值作為青海省東部主要農業區縣域農業生態系統健康的指標權重。
結果與分析
根據上述構建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得到研究區9個縣的農業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結果,結果表明,項目層中,湟中縣的活力層和組織結構層指數值最大,分別為0.655和0.745,化隆縣的活力值最小,其值為0.020,組織結構層指數值最小的為樂都縣,其值為0.336;從恢復力指數看,民和縣和平安縣的恢復力指數為最大,它們的值基本接近(分別為0.697和0.689),樂都縣、大通縣和循化縣的恢復力指數較低,三縣間沒有顯著差異;系統服務的價值指數上,民和縣為最大,其值為0.632,最小為湟源縣,其值僅為0.039。目標層的綜合健康指數說明,研究區不同縣域的綜合健康指數在0.300~0.600間變化,由高到低依次為:平安縣>互助縣>民和縣>湟中縣>大通縣>循化縣>湟源縣>樂都縣>化隆縣。根據健康狀態分級,平安縣處于“健康”狀態,互助縣、民和縣、湟中縣、大通縣處于“亞健康”狀態,處于“不健康”狀態的是循化縣、湟源縣、樂都縣、化隆縣。平安縣農業生態系統綜合健康指數處于“健康”狀態,但組織結構卻處于“不健康”狀態。該縣干旱指數(逆向指標)評價值很低(僅為0.102),這是造成組織結構評價值低的主要原因。其次該縣畜牧業比重評價值也不高,畜牧業比重反映了農業產業結構的多樣化,對生態系統穩定性有積極意義。
因此該縣在涵養水源的同時也應該依托西寧市,大力發展特色農畜產品,并與湟水流域各縣形成產業帶。互助縣的綜合健康指數處于“健康”和“亞健康”狀態之間,是唯一項目層評價值均在“亞健康”狀態以上的縣城,但該縣農林覆蓋率評價值較低,導致該縣處于“亞健康”狀態。農林覆蓋率在恢復力項目層權重較大,且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也與農林覆蓋率呈正相關關系,而該縣行政區面積大、地形復雜是導致農林覆蓋率不高的直接原因。民和縣農業生態系統整體健康狀況和平安縣類似,受干旱指數影響很大,此外該縣最突出的是人口密度問題。民和縣人口密度為9縣中最大,也是導致“組織結構”層評價值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湟中縣農業產投比評價值很高,土壤保持、水源涵養、氣候調節價值率卻較低,系統服務價值處于“不健康”狀態。這是導致該縣綜合健康指數處于“亞健康”的主要原因。大通縣的恢復力層和系統服務價值層評價值均不高,糧食生產優勢度、單位面積農業機械總動力、農業產投比3項評價值低。可見大通縣的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較差,導致該縣綜合健康指數只比“不健康”標準上限高出0.35,處于“亞健康”狀態。
循化縣組織結構層處于“亞健康”狀態,原因是干旱指數(逆向指標)評價值不高。該縣活力、恢復力、生態服務價值層均處于“不健康”狀態,分別由單位面積農業凈產值評價值、單位面積耕地化肥農藥農膜負荷(逆向指標)評價值、農業產投比評價值過低造成。湟源縣活力層的評價值處于“不健康”狀態,生態服務價值為“病態”。該縣年平均生物溫度非常低,僅為75.4℃,這與當地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平均氣溫低有直接關系,可見低溫對當地農業發展影響巨大。此外,該縣“病態”的生態服務價值需引起足夠重視,在加大植樹造林力度的同時,需改變傳統的粗放式經營模式,加快農產品結構調整。不過該縣農業技術人員比例評價值為各縣最高,可知當地已經著手加大了農業技術投入的力度。樂都縣土壤肥力評價值很低,單位面積耕地化肥農藥農膜負荷過高,這與該縣耕地開墾過渡,施肥不當有直接關系,要想實現該縣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調整農產品結構,加大退耕還林力度,在施肥方面應實行平衡施肥,實行有機肥、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化隆縣單位面積農業凈產值、凈初級生產力、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評價值非常低,直接導致活力層的評價值處于最低水平。此外,化隆縣糧食生產優勢度、農業技術人員比例和有效灌溉率的評價值也都不高。需要注意的是該縣糧食作物種植的規模優勢指數為0.707,處于中等水平(最低值為0.645),而效率優勢指數卻僅為0.676,處于最低水平,這種廣種薄收的現象直接反映了生產效率的低下。可見改變該縣農業發展現狀的當務之急是加大農業技術投入,壓縮麥類作物播種面積,加大高原特色農產品發展,走科技興農之路。#p#分頁標題#e#
結論與討論
篇8
實際意義:現代人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人們忽視了身體的鍛煉,使身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鐵球功法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扶正祛邪的作用,堅持本功法的習煉有益于身心健康,它通過身、息、心的自我調節,達到三者的和諧統一,從而促進整個機體保持平衡協調,達到保健與體育防治相結合的效果,它既能鍛煉身體,又有很高的心理調節功能,修身養性。
理論意義:通過鐵球對手掌各穴位的揉動并加以身體的肢體運動,通過姿勢的調整、呼吸的鍛煉、心神的修養來疏通經絡、協調臟腑、扶植正氣達到抵御外邪、祛病強身的目的,長期堅持鍛煉本功法可以收到習練多種功法的功效。
創編功法技術上應遵循的原則:1. 功法練習特點: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以形為基,調息為主,意氣相隨。2. 結構特征:上下貫通,左右對稱,內外結合,剛柔相濟,柔緩適宜。3. 功能特征:健身為主,治療為輔,對不同的群體以自然為宗旨,在輕松愉悅的練習中達到健身的目的。
研究方案:
1. 文獻查閱,研究各功法的基本要領。
2. 篩選、構思、設計,形成鐵球功法的招式套路方案,雙手同時各運轉三個鐵球;四肢曲、伸、展、轉的基本功;雙下肢單蹲獨立伸、展平衡運動。
全套共有20招式組成,即: 1)起式;2)左內側轉臂涮腰;3)右內側轉臂涮腰;4)金雞獨立轉球;5)左右拗步轉球;6)左右撲步轉臂涮腰;7)前弓步轉球;8)陰陽八卦步轉球;9)蓮花下腰轉球;10)左單肢獨立燕平衡;11)左開弓轉球;12)左下肢起落;13)豎叉轉球14)弓步轉球;15)右單肢獨立燕平衡;16)左開弓轉球;17)右下肢起落;18)左右坐盤轉球;19)左右外側轉臂涮腰;20)收式。
3. 已確定完整的套路名稱及訓練要領,并在進一步完善。
4. 在方案設計成熟的基礎上已用于教學實踐檢驗,并列為學生武術協會的訓練項目,現已有30余人業余隊員較熟練的掌握了本功法的習練。
初步結論:
鐵球功法符合國家體育總局制定創編新功法的指導原則,充分體現了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融會貫通,與時俱進的原則。鐵球功法符合人體解剖的特點,人體心理規律。通過對各招各式加大難度,集托球和全身運動于一體,經過一套完整的功法鍛煉起到了通過球刺激掌心穴位,對相關經脈起到通經活絡的作用,進而調節各器官的陰陽平衡、生理機能,達到了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目的。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針灸;防病保健;應用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421-01
1引言
采取針灸的方法進行防病保健在我國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同時也是我國中醫預防學中的重要組成,隨著針灸應用領域的不斷增大和針灸技術的不斷成熟,使用針灸進行防病保健逐漸受到世界人們的喜愛和認可,而21世紀針灸的發展會更加趨向于現代化和國際化,下面就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一下針灸對于防病保健的重要作用。
2針灸保健的歷史
我國最早對于針灸防病保健作用的記載來源于《黃帝內經》,原文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基本表述為良好的醫者會在疾病的早期或發病之前發覺并做好相應的預防和治療工作,同時還強調了在發病的早期或之前進行針刺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和保健強身作用,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正是由于《內經》才建立了針灸防病保健的理論基礎。針灸用于防病保健的廣泛推廣要數晉唐之際,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偏重于使用灸法并重點進行相關急重之癥的預防,其中包括運用艾灸增強人的抵抗力和在疾病顯露之初便通過針灸進行病勢的截斷等。針灸保健防病的顯著進展是在宋代之后,當時的中醫就已經得出灸法簡便易行和物價廉易,可以進行溫陽散寒、延年益壽和助元固本等功用的結論。此外這一時期的針灸還用于中風的預防和治療,宋代王執中就提出:“灸絕骨、三里等穴,凡遇春秋,常灸以泄氣,素有風人可保無虞”。明代對針灸的防病保健作用也做了生動的概括和解說,如高武所言:“無病而先針灸曰逆,未至而迎之也”,在此之后又經歷了幾個世紀的發展,針灸的防病保健作用已經被廣大的醫者所接受和運用。
3針灸防病保健的特點
首先正如中醫所說由于每個人體質的各不相同,其在不同時期所表現出的機能狀態也各不相同,利用針灸進行防病保健時也會因為不同的人體機能狀態對治療效果產生的不同影響。如當人體處于疲勞狀態時進行針灸就會產生白蛋白上升和血漿球蛋白下降的現象,如果人體處于病毒感染狀態進行針灸就會出現末梢循環白細胞吞噬活動增強和總數突然增加的現象,與此同時還會出現非特異和特異性免疫物質含量增高,而患者的實際表現是抵抗感染能力的增強和恢復速度的加快等。當人體處于不同的血壓狀態時,針刺保健就會表現出預防高血壓和防止血壓過低的良好治療效果,如現代文獻研究表明治療原發性低血壓,取雙側公孫,內關進行電針治療,輸出脈沖電流為2-5次∕s的慢波,強度以患者能忍受為宜,每日1次,每次20min,10-20日為1個療程。觀察100例,總有效率為98﹪.此外在進行針灸防病保健治療之前還應對患者的營養狀況、精神狀態和體質強弱進行辨別,以確保最終的效果和治療方法的合理性。
其次針灸穴位的選擇和針灸手法的不同其防病保健效果也各不相同,最為明顯的特點是針刺穴位會表現出相對的特異性和不同類型的手法作用機體時會表現出規律性的效應。具體包括在長期的臨床應用中針刺足三里進行強身健體、預防中風,艾灸神闕進行亞健康狀態的改善和針刺三陰交進行疏肝調血要優于其他穴位的選擇。對于手法選擇不同對于防病保健效果不同的影響可以表現為當選擇補法進行針灸時多數人會表現出血管緊張度下降和脈搏速度變緩的現象,而當使用瀉法時其表現則恰恰相反。
最后是針灸的防病保健作用還可以分為防病祛邪和美容養顏等多種作用,按照作用的不同針灸還可以分為灸療和針刺兩種,其中灸法多用于消除亞健康、補虛和健身益壽,針刺則多用于祛邪、戒斷和美容,不同方法的交替使用也會起到不同的效果,此外當針灸應用于大腦平層、外周神經、中樞神經和丘腦時還可以起到鎮痛的效果。
4針灸防病保健的具體作用
針灸的防病保健表現在增強抵抗能力、保持經絡通暢、調和氣血和消除亞健康等多方面,具體包括調整機體免疫功能、調整心血管及神經系統功能和調整體液物質及微量元素含量等三方面。首先人體抵抗力的強弱是影響疾病發生、發展和控制的重要方面,通過針灸可以明顯改善正常人體體液中免疫物質的含量、血液中殺菌物質的能力和溶菌酶的含量等,此外抗干擾素、血清補體、調理素和血清球蛋白、非特異性免疫物質等也是影響人體抵抗力的重要因素,通過針灸也可以有效調節其含量。所以無論是從免疫學還是中醫學的角度,針灸都可以從實用、無副作用和低投入等角度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這對于體質較弱和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群無疑是最佳的選擇方式。
其次針灸對于神經系統和心腦血管功能的改善已經得到大量臨床應用的驗證,其中包括針灸可以明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血脂含量和改善血液成份、調整血壓等,國外學者還發現通過針刺可以明顯由血管危險因子累積導致的整體機體失調癥狀,在這里針灸作為可以引起人體開放系統物質和內能量變化的信息刺激。針灸還可以作為非特異性傳入刺激調整神經系統的內分泌活動和預防休克癥狀等,最終起到神經系統功能恢復和保健的作用,此外隨著腦血栓、腦出血和腦中風等導致偏癱患者的增多,針灸也已經介入到神經介質傳導的領域,而隨著經絡實質研究和經脈循環線路檢測技術的改進,針灸對于結締組織和經絡的影響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揭示。
最后對于人體微量元素含量和體液物質的調整還處于一個新興和發展的階段。目前國內外對于這方面的研究在處在初級階段,但是相關調查顯示刺激人體的某一穴位會分泌出類似于尼古丁的物質幫助吸煙人群進行戒煙戒毒。觀察針刺孔最對健康成人吸煙前后肺血流圖的影響,發現針刺對肺部血流有良好的調節效應,可起到保護心肺臟的作用。固可將孔最作為戒煙有效穴之一。[1]此外還有研究表明針刺相應穴位后,腦內的內源性性阿片物質(內啡肽,強啡肽腦啡肽)含量明顯增多,因而產生明顯的鎮痛效應。[2]
5結語
通過上文對針灸防病保健歷史和基本特點的簡單介紹,不僅加深了對于其應用重要意義的了解,同時還對其應用范圍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雖然目前對于針灸防病保健的應用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方面,但是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和針灸技術的不斷成熟,一定能夠使其表現出更加有利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宗蕾.針灸保健“綠色”療法治療亞健康[J].自我保健,2010,(12):56-56.
[2]張仁.針灸保健防病歷史與現狀[J].中醫文獻雜志,2004(01):55-56.
[3]曹彩英.針灸防病保健延緩衰老的理論及運用[J].上海針灸雜志,2010(S1):54-56.
篇10
關鍵詞: 工科研究生 業余活動取向 調查報告及分析
近年來,隨著研究生的持續擴招,在校研究生人數迅速增加。作為學歷教育的最高層,研究生教育不僅涉及國家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而且影響到國家的研究能力與學術水平的提升,以及與之相關的學術聲譽[1-2]。碩士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研究生肩負著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期待,承受著來自學業、就業、婚戀、家庭等諸多方面的壓力,這不僅影響他們的學業成績,而且影響他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是緩解壓力、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種有效途徑[3]。工科研究生的業余活動內容是什么?安排得是否合理?是否有明確的計劃?為了解這些問題,針對這個特殊的群體,我們小組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對北京地區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三所“985”工程工科高校在校研究生的業余活動做了隨機抽樣調查,旨在對其業余生活進行了解,為決策層制定相應的方針、政策提供依據,以期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1.調查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北京地區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985”工程高校在校工科研究生,隨機抽取男生198人,女生164人,共362人。
1.2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隨機走訪研究生室向所采訪的研究生發放問卷。
(2)訪談調查,在發放問卷的同時和研究生面談獲取深入的信息。
2.主要內容與問卷
主要內容:
研究生是否有明確的業余活動取向,包括工作日的業余活動、周末活動、寒暑假游玩計劃、最偏愛的業余活動、體育鍛煉以及學習壓力與身體健康的關系等方面內容,針對調查結果提出自己的建議或看法。
問卷:
您的性別:男(?搖?搖),女(?搖?搖)
(1)您周一至周五(工作日)的業余活動主要從事什么?
A:借助計算機上網看新聞或玩游戲
B:散步或聊天
C:進入工作室工作 D:其它
(2)您周末在實驗室工作嗎?
A:兩天都工作 B:工作一天 C:不工作
(3)您寒暑假有周全的假期游玩活動計劃嗎?
A:有 B:沒有 C:視情況而定
(4)您結婚了嗎?
A:已結婚 B:沒結婚
(5)如果現在給您時間,您最喜歡下列哪些業余活動?
A:體育運動 B:基于計算機的活動
C:聚餐或聚會 D:逛街購買東西
(6)您工作日中平均每天有多長時間用于鍛煉身體?
A:半小時以內 B:0.5―1小時
C:1―2小時 D:2小時以上
(7)您認為體育鍛煉對研究生生活必要嗎?
A:非常重要 B:比較重要
C:可有可無 D:沒必要
(8)您認為您目前的學業壓力大嗎?
A:非常大 B:比較大
C:一般 D:很輕松
(9)您認為您的身體健康嗎?
A:非常健康 B:健康
C:亞健康 D:不健康
3.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1)工作日的業余時間大部分男研究生(57.6%)主要在宿舍或研究生室借助計算機上網、看新聞或者玩游戲,15.2%的男生和同學散步或聊天,23.4%的進入工作室工作,剩下3.8%的選擇其它;而女研究生,26.0%的上網看新聞,42.7%的和同學散步或聊天,16.2%的進入實驗室工作,剩下的15.1%選擇其它。從此數據結果可以明顯看出,工作日業余時間內,大部分男研究生通過借助計算機來放松自己,這些男生們常看網頁,包括瀏覽校園BBS,了解國內外和校園新聞實事,有少數研究生在宿舍集體玩魔獸、農場等游戲;而女研究生則喜歡和同學在校園散步或聊天,體現出男女研究生的整體愛好不同。(2)有75.1%的男研究生周末期間在工作室里工作一天,有10.9%的男生周末和正常工作日全勤工作,剩下14.0%的不工作,而女生中有56%的周末期間在工作室里工作一天,周末全勤的占6%,不工作的占38%,從這組數據明顯可看出,大部分研究生周末都加班工作,通過訪談發現,博士生周末工作的比例明顯比碩士生要高,這可能與后面提到的博士生畢業壓力更大有關;但是周末不工作的女生較男生相比明顯多,這也體現了男女研究生對待生活的方式不同,也許與社會大環境有關,男生努力工作是為了將來有個更好的生活,女生則傾向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部分女生認為,青春對她們也很重要,艱辛的工作使得歲月的滄桑更加明顯,工作太累老得更快。(3)對于寒暑假是否有周全的假期游玩計劃,男生女生差別不大,分別只有32.8%和34.4%,并且大部分游玩計劃都是短期的,大多數學生表示會推遲離校或提前進入實驗室,因為他們想早日完成學業或將學業完成得更好,這與激烈的就業環境有關,也體現了這三所工科名校研究生階層整體刻苦努力。(4)只有個別研究生(博士生)已結婚。(5)如果給予時間,54.7%的男生說會借助計算機上網、看電視或玩游戲等,而有52.0%的女生說喜歡逛街買東西;有21.9%的男生喜歡體育運動、打籃球或羽毛球,而只有10.0%的女生喜歡體育運動,或和男朋友或同一個實驗室的同學打乒乓球、羽毛球,此組數據反映了研究生整體階層不太愛運動,并且運動項目缺乏多樣化,這可能與高校大多數運動項目需要收費,研究生們的收入不高,家里提供的經濟支援有限有關;另一個原因也許是,由于在學校的生活時間較長,對于校園生活缺乏激情,這與后面的數據體現出來大部分研究生平均每天體育鍛煉時間非常少的結果相符合。(6)從工作日中每天有多長時間用于鍛煉身體的結果來看,57.8%的男生每天鍛煉身體的時間少于0.5小時,81.2%的男生每天鍛煉身體的時間少于1小時,女生鍛煉身體的時間更少,90%的女生少于1小時,這與調查問卷上問題(9)提供的結果分別有44.8%的男生和38%的女生覺得自己身體處于亞健康或不健康的結果相符。工作壓力大,體育鍛煉時間少是整個研究生群體身體素質下降的一個重要的原因,部分男生出現白發增多、脫發嚴重甚至禿頂的現象,與這部分學生面談得知,這部分學生每天幾乎沒有體育鍛煉時間,不重視體育鍛煉,同時心理壓力較大,生活沒有規律,經常熬夜。在詢問健康問題時,有部分學生承認自己患有高血壓,同時身材偏瘦,這很可能是該類學生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同時又缺乏實時的體育鍛煉或其他解壓方法所致。(7)在調查體育鍛煉對研究生生活是否必要時,90.3%的男生和60%的女生認為其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結果還顯示沒有男生認為體育鍛煉沒必要,但有18%的女生認為體育鍛煉沒必要,造成這一差距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男生將成為未來家庭的棟梁,身體素質至關重要,油然而生的責任感,而女生則認為體育鍛煉雖有利于提高身體素質,但可有可無,體育鍛煉多出汗,又要洗澡,洗衣服,花在這方面的時間比較多。(8)在談到學業壓力是否大時,分別有76.5%的男生和60.0%的女生認為學業壓力比較大,這一結果與上述很多研究生周末繼續工作和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身體處于亞健康或不健康的結果相符,同時調查顯示僅有6.3%的男生和16.0%的女生認為研究生生活很輕松,從這點可明顯看出,像此類著名高校以工科為主的研究生整體學業氛圍濃厚,研究生們學業壓力較大。
4.結論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與研究生們面談,我們比較準確地了解到工科研究生們的業余活動取向,不難看出:研究生整體階層的業余活動取向單一,缺乏多樣化。工作日業余時間,大部分男研究生(57.6%)在宿舍或研究生室借助計算機上網、看新聞或者玩游戲,大部分女研究生(42.7%)和同學散步;周末期間,大部分男生(75.1%)和大部分女生(56%)在工作室里加班工作一天,而分別只有32.8%和34.4%的男、女生寒暑假有周全的假期游玩計劃;少數個別研究生已結婚;如果給予時間,54.7%的男生說會借助計算機上網看新聞、瀏覽BBS或玩游戲,而有52.0%的女生說喜歡逛街買東西;當問及平均每天有多長時間用于鍛煉身體時,81.2%的男生和90%的女生平均每天鍛煉身體的時間少于1小時,而90.3%的男生和60%的女生認為體育鍛煉對研究生生活非常必要;在談到學業壓力是否大時,分別有76.5%的男生和60.0%的女生認為學業壓力比較大,同時分別有44.8%的男生和38%的女生覺得自己身體處于亞健康或不健康狀態,這一結果與很多研究生學業壓力大、體育鍛煉少的結果相符。
5.建議和措施
研究生們在緊張繁重的研究工作之余,應該擁有一些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我認為學生和學校應調整策略,積極應對。
(1)從個人角度來說。首先,研究生們應當在現有的條件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其次,應當積極參加群體活動和社會活動,如參加青年志愿者、三下鄉活動或暑假企業實習,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社會知識,增加社會經驗,另一方面可以讓自己在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享受人生的樂趣;再次,在周末,男生們應當多走出宿舍、工作室,加強與其他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有意識地減輕自己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
(2)從學校角度來說。首先,學校應當盡可能地提供便利的體育設施,鼓勵研究生積極參與運動會和各類體育活動;其次,應當加強對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心理輔導,多組織研究生團體活動;再次,學校可舉辦研究生年度藝術節,鼓勵研究生展現才藝。
總之,我們堅信,隨著高校教育體制的持續改革及學生意識的不斷提高,高校將會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小青.博士生培養質量影響因素剖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S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