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行業的優勢范文
時間:2023-10-31 18:08: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傳媒行業的優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影視傳媒 ;校企合作; SWOT
一、引言
一般認為,“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中先進有效的辦學理念和專業建設方式,是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由之路。但當前通行的“訂單培養”等校企合作模式大多針對工科類專業,文科類專業尤其是影視傳媒類專業的校企合作往往因專業特性等限制而難以通用。
在相關的研究中,研究者大多從教育者視角出發,研究對象集中于工科類專業和服務型專業。近年來開始有研究涉及企業的動力機制與決策問題,但總體上看,研究者往往容易忽略不同專業與不同產業的行業特性,較少深入當前國內企業運營管理的實際需要,很少注意企業管理理念和行為方式的動態變化,缺乏對文科類專業尤其是影視傳媒類專業的校企合作行業特性的充分關注與深入討論。
在實踐中,校企合作的主導權大多數在于企業。本文從企業視角出發,試圖超越學校本位的思維慣性和視角限制,切實把握專業特點和行業特性,應用SWOT分析、PEST模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等理論工具,觀察高職專業教育中影視傳媒類專業的合作機會,并探尋把握合作機會的思路與選擇合作模式的策略。
二、高職影視傳媒類專業校企合作的機會分析
借用PEST模型分析政治、經濟、社會和科技四個方面的宏觀環境,可以發現,高職院校影視傳媒類專業校企合作的宏觀環境正處于歷史性的機遇期:
(一) 政治方面:20年來多個政策文件陸續出臺,“校企合作”從“提倡”到“大力推行”,最后以法律的形式明確為國家意志,2011年開始以中央財政投入推動合作。
同時,影視傳媒行業處于文化體制改革、事業單位改制、廣播影視行業改制等多重改革的交叉點;另一方面,從2009年國務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到2011年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戰略部署,從省市地方政府到行業主管部門,都提出了文化產業發展的宏大構想,而影視傳媒行業正位于文化產業的核心層。
(二) 經濟方面:傳媒產業逐步開放,市場化進程加快,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影視傳媒市場,產值與企業數量急劇增長。
(三) 社會方面:民眾文化娛樂需求強烈,新媒體用戶爆發式增長,影視傳媒產品消費者的群體結構、消費習慣、消費方式和消費心理發生深刻變化。
(四) 技術方面:產業鏈中內容生產、傳播、消費等環節的技術創新不斷出現并廣泛應用,新產品新應用層出不窮。媒介融合技術趨于成熟,三網融合逐步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方興未艾。
面對歷史性機遇,相關專業如何在實踐有哪些合作機會?以下借助SWOT-CLPV模型,試以某高職院校調研訪談結果為例進行具體分析:
(一) 優勢
1. 行業辦學的先天優勢,辦學主體與行業企業存在行業上的親緣關系。
2. 有一定知名度和品牌優勢。學院總體上處于發展的擴張期和品牌上升期。
3. 有豐富的合作經驗、廣泛的合作渠道和數量眾多的合作對象。
4. 專業裝備和設施豐富齊全。
5. 專業群優勢,尤其是內容生產相關專業基本上覆蓋了生產的各個環節。
6. 人力資源優勢。教師中雙師型、雙師素質教師統計比例較高,教師來源廣泛,從各種渠道以各種形式引進的教師基本覆蓋了現有各相關專業。
7. 場地資源。擁有數萬㎡的校內實訓基地。
(二) 劣勢
1. 合作目標模糊,校方校企合作實踐的責任主體懸置。分配與激勵機制沒有明確導向,教學主體合作中的動力不足,參與度較低。
2. 專業建設水準參差不齊,師生實踐能力影響學院議價能力。
3. 和部分本科院校相比,缺乏絕對的品牌優勢;和部分新興院校相比缺少激情與動力。
4. 資金相對匱乏。當前情況下,校方與學生缺乏相關成本的支付能力。
5. 合作的綜合成本與交易費用偏高。
6. 合作企業簽約多而利用率低,閑置率高,合作效能低。
7. 設備和場地利用率偏低。
8. 合作難以轉換成教學成果與教學資源,院校輸出要素質量難以提高,合作難免流于形式。缺乏學校、企業、教師、學生之間的知識交流、沉淀、積累與傳承機制,合作的正向循環難以形成。
(三) 威脅
1. 考核機制導向存在偏差。主管機構的考核機制導致院校普遍追求合作的安全與方便,以近距離、定時為前提,推崇大批量成建制普遍性全方位合作,但行業企業多偏小偏遠,單方的合作期望不合行業特性。
2. 企業合作要求趨高。地方影視傳媒尤其是新媒體產業群總體上發育不足。傳統媒體面臨沖擊,電視開機率連年下降,傳統媒體及其機構合作需求相對趨少。國有媒體規模大而數量少,拆并和外包之后合作壁壘趨高,
新的傳媒企業和新媒體企業在規模,存活期,抗風險能力及對交易費用和管理成本、機會成本的承受力方面偏弱。新媒體產業發展速度快,技術更新快,強調大規模工業化的批量制造,對合作院校人才儲備與技術積累的要求趨高。
3. 眾多院校廣泛開設或計劃開設同類專業,專業化媒體偏好與對口專業合作,影視傳媒類專業競爭者增多,還面臨替代品威脅。
4. 企業行動意愿不足。合作成本過高、收益過低等各種原因削弱了企業合作動力。
5. 體制改革中,部分廣電企業劃歸不同的主管單位,部分合作溝通成本增高。
6. 生源素質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趨于下滑。
7. 有知名度、影響力和號召力的畢業生出現斷層,學校產品的品牌影響力有淡化危險。
(四) 機會
1. 新媒體等新的合作對象數量爆發式增長,合作機會增多。產業發展催生諸多細分專業領域中新興企業的快速成長,大多屬于創意驅動的中小企業,達成合作的可能性更大。
2. 傳媒業改制后市場化程度提高,用人自主性增強,新管理理念大量引入,“輕公司”、“外包”、知識管理等模式得到更多青睞,臨時性、項目式合作需求大量增加。
3. 社會化商業性開放式媒體平臺大量出現,合作綜合成本降低。
4. 傳媒行業各類企業主體活躍,需要相關服務的行業外企業增多,在更廣闊的領域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5. 傳統主流媒體學歷壁壘趨高,但部分人才相對短缺的操作性崗位學歷限制較弱。
三 、合作機會的判斷與合作模式選擇的對策
結合外部環境和內部資源,院校如何判斷和把握市場機會?
根據SWOT-CLPV模型,在優勢、劣勢、威脅、機會的相互作用產生四種不同的市場態勢:具有“杠桿作用”的優勢態勢、影響優勢能力發揮的“抑制性”市場態勢、降低優勢強度的“脆弱性”競爭態勢和危害較大的“問題性”競爭態勢。結合該校現狀,各要素相互轉化關系的組合可表示如下:
機會
機會1
機會2
機會3
機會4
機會5
優
劣
勢
主要優勢
L(杠桿效應)
優勢一
L
L
L
L
O
4L
優勢二
L
L
L
L
O
4L
優勢三
L
L
L
L
L
5L
優勢四
L
L
L
L
L
5L
優勢五
L
L
L
L
L
5L
優勢六
L
L
L
L
L
5L
優勢七
L
L
L
3L
主要劣勢
C(抑制性)
劣勢一
C
C
C
C
4C
劣勢二
C
C
C
C
4C
劣勢三
C
C
C
3C
劣勢四
C
C
2C
劣勢五
篇2
對于廣告傳媒公司來說,不僅要重視自身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和能力,還應該積極打造自身的品牌,不斷提升公司的品牌影響力,繼而為廣告傳媒公司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二、互聯網環境下的品牌傳播
廣告傳媒公司的業務核心是什么?廣告公司利用自身的技術和資源幫助企事業單位的需求制作并信息有效的傳播給目標受眾。一直以來傳統廣告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往往扮演著制作廣告的角色,或者擁有自己的投放終端,諸如媒體、戶外大屏等終端依靠粗放式、單一的信息傳播方式。然而如前文所述,互聯網浪潮和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或許將顛覆這一傳統的廣告模式。互聯網讓信息傳播擁有了數字基因,整個信息傳播生態系統發生了革命性變化。
互聯網信息繁雜,只有細分品牌,才能在紛雜的虛擬世界有效傳播,我們在設計廣告,商標,VI的時候就應該圍繞品牌去做設計,通過廣告公司的整合策劃,在視覺符號、色調、軟文有系統的作出統一的規劃設計,便于在互聯網傳播。傳統廣告公司的優勢是創意和客戶洞察力,通過對品牌和傳播的訴求理解,抓取有效直接的信息通過視覺、聲音、影響等多媒體手段去表現出來。這為能在互聯網進行有效傳播打下品牌基礎。
三、知識經濟背景下我國廣告公司品牌構建現況
當人類社會進入到21世紀,以知識驅動發展的模式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如何在知識經濟的大潮中獲取發展的動力,這是所有企業都必須深刻思索的課題。我國的廣告業起步晚、規模小,在國際市場中的整體競爭力“乏善可陳”,這就要求我國廣大廣告企業必須抓住知識經濟變革的機遇,通過打造企業品牌,構建完整企業文化與生態鏈,最終實現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然而,我國的廣大廣告企業在品牌構建的進程中卻是存在不少的問題和困難。
比如,我國真正具備國際一線競爭力的大型廣告公司十分匱乏,廣大中小廣告公司“多而不強,雜而不齊”,使得廣告公司的發展始終處于不明朗的階段。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的廣告公司缺乏長遠的品牌發展戰略,對于品牌資產的認知和預估不足,在品牌構建方面的財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缺乏延續性。
四、提升傳媒廣告公司品牌影響力的途徑及應把握的原則
1、提升途徑
(1)組織大型業務或公益活動。大型業務活動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平臺,日益受到傳媒廣告公司的認可和重視。一般來說,傳媒廣告公司提升品牌影響力的業務活動大體上可劃分為三類:營銷搭車型、傳播主導型和聯合提振型。
營銷搭車型是指以服務客戶的盈利銷售為主,自身的品牌宣傳為輔而展開的主題策劃活動。此類活動的主要特點是活動本身就是一塊“磁場”,具有足夠吸引客戶熱情和消費者眼球的魅力。在為客戶提供活動的策劃和執行服務的基礎上,通過有機搭車實現自身品牌的提升。
傳播主導型是指以自身品牌宣傳為目的的策劃。如公益活動策劃。當下,越來越多的組織以不同的方式承擔著對社會的責任,并以此提升自身的價值觀和影響力。實踐證明,企業搞公益活動不僅擴大了產品品牌知名度、引導客戶踴躍參與,同時提升了品牌的社會影響力。
聯合提振型是指可以利用傳媒廣告公司的媒體資源優勢,多個媒體之間聯合搞活動來提升自身知名度。權威媒體可借機體現自身在市場的統領性,主動設置議題、積極引導和影響輿論的理念和能力,而對弱勢媒體來說,通過和權威媒體一起來做活動更能有效提升自身影響。
(2)組織論壇活動、行業峰會、行業人物評獎。通過組織論壇活動、行業峰會、行業人物評獎活動推動品牌建設,增強影響力、傳播力,已成為當今傳媒廣告公司在“注意力經濟”時代贏得競爭的一個重要手段。
一般來說,傳媒廣告公司既可以根據客戶需求,以承辦方或協辦方的身份組織相關行業論壇,又可以主動出擊,利用自身擁有的媒體資源優勢,以主辦方身份組織媒體論壇。前者由于費用成本由客戶承擔,自身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且通過活動組織可以取得一定收益,但對自身品牌影響力的提升有限。后者需要支付較高的費用成本,但卻能在活動中控制自身品牌出現的頻次、呈現的方式及時間的長短,從而有效提升自身品牌影響力。
行業峰會多由媒體聯合行業協會主辦,一般邀請企業家以及專家學者,就行業現象、趨勢提出看法、發表建議。同時可展開學術交流活動,為進一步擴大產品消費市場,推動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
與此同時,傳媒廣告公司還可利用媒體資源優勢,在年終或關鍵節點,展開行業評獎活動,此舉一方面可以樹立媒體權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獎項的加強與獲獎企業的關系,為下一步經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網絡傳播。在通過網絡途徑提升品牌影響力的過程中,一是公司自身網站要注重體現行業熱點及信息的專業、豐富,另外要重點推介自身的成功業務案例,以及將案例的精彩之處通過創意用最具沖擊力的形式表現出來。要重點體現公司創新的核心理念,這一點要始終貫穿在各案例中,從而給目標客戶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要注意在其他網站論壇等處大量發表相關報道及案例,以引起目標讀者注意。同時,積極與行業網站、門戶網站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互相轉載稿件,使公司的品牌更廣泛地滲透到這些目標群體的眼球里,從而達到品牌營銷目的。
(4)利用媒體優勢構建提升品牌影響力的通道。媒體優勢不可忽略,要充分利用其優勢組織行業設計大賽、行業新聞評選等,靈活地構建提升品牌影響力的通道。
2、應把握的原則
(1)業務活動要注意和公司業務涉及領域相吻合,量力而行,而不是什么活動都要參與。活動策劃已成為傳媒廣告公司“攻城掠地”式競爭后,以提升品牌影響力為核心的新一輪競爭的主要內容。應根據品牌目標結合公司自身實力、業務開展情況,確定活動的主題、內容、時間、節奏,切忌心血來潮,無目標地廣泛承接與組織各種活動。同時要重視和把握好活動細節的實施。
(2)論壇活動、行業峰會、行業人物評獎活動基本操作原則應該是,高端、權威、品位;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兼顧。
論壇活動、行業峰會需要根據當前熱點現象、時尚潮流設置焦點議題,議題設置要容易引發參與者的共鳴與看法,引發社會的關注。關鍵之處還在于要利用傳媒廣告公司自身擁有的媒體資源優勢和渠道,邀請到相關行業歸口管理的政府部門領導以提高論壇的權威性。另外,主講嘉賓需具有一定知名度,在行業有一定研究和影響,既可以是企業的領導,也可以是學院的專家學者,后者的比例應相對較大。
(3)網絡傳播切忌踏入只注重競價排名、群發郵件的誤區。有的傳媒廣告公司千方百計地通過網絡競價排名、群發郵件等措施推廣公司網站。其實這個做法,在早期可行,但現在基本上已起不到什么作用了。網絡推廣,尤其是網絡品牌推廣,不能僅局限于網站的高訪問量,還要保證各門戶網站、行業網站、社區論壇等網絡媒體對品牌頻繁的曝光率。利用主流網絡媒體對公司品牌的正面報道,引導其它網絡媒體的大量轉載,以傳播傳媒公司品牌的核心信息,增強公司的網絡口碑及美譽度,最終影響網絡用戶的合作意向。
篇3
關鍵詞 傳媒產業 經濟特征 盈利模式 研究
一、引言
傳媒產業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類交流溝通、傳遞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在網絡時代,我們必須要改變傳統媒體的運作方式,開發出新型的傳媒模式。網絡產業是信息全球化的最根本力量所在,從世界各國的傳媒產業發展來看,傳媒行業在市場中的占有程度與生產數量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我國也在報紙、圖書、影視、互聯網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傳媒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傳媒產業的興起也為解決社會就業問題和其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便利條件。目前,傳媒產業的經濟特征將在資源稟賦、盈利模式、產業格局、市場結構四個方面發生較大變化。而盈利模式是企業與商家得到利益的過程,即便是相同的傳媒產業其盈利模式也會有所差別,傳媒產業的商業性主要體現在是信息服務、廣告傳播、技術服務以及發行等方面。本文中將對傳媒產業的幾種經濟特征與盈利模式進行簡要的分析。
二、傳媒產業的經濟特征問題
(一)資源稟賦:從渠道稀缺到內容稀缺
在傳媒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在不斷地經歷著從渠道稀缺到內容稀缺的發福交替現象。渠道的稀缺源自于對渠道要求的不斷提升,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需要將信息傳遞給越來越多的人,而在這一過程當中,從早期報紙的出現,到如今互聯網的全球覆蓋,媒體覆蓋人群已經呈幾何倍數不斷增長。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商業的不斷進步,渠道傳播又迎來了全新的挑戰。如今的時代不僅僅要求媒體具有多廣的傳播覆蓋面,而是向著更加精準的用戶投放形式發展,現實的商業體系下要求媒體渠道能夠盡量精準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用戶和受眾,因此渠道的選擇就變得相對有限。
傳統的媒體渠道下對于內容的選擇,受眾往往只能被動接受,而在新媒體發展的大趨勢下,受眾有了更大的選擇權利,而這時,優質的內容就成了每個渠道最為稀缺的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講,優質內容資源的多少,甚至決定著媒體的生死存亡。尤其是在如今信息泛濫的年代,優質內容的稀缺已經成為媒體發展的一大重要阻力。
(二)盈利模式:從單一收入到多元收入
傳統傳媒的盈利模式是在內容市場將內容銷售給讀者,然后在廣告市場將廣告的時間或版面賣給廣告主。這種傳統媒體的盈利模式收入渠道過于單一,同時還受到發行量、收視率等的限制。在這一盈利模式下,傳統媒體的收入取決于受眾對于內容的需求,但是這對盈利能力并沒有很大的改善。因此,突破舊有模式,提升媒體盈利能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第一,內容收入作為主要渠道,即成為專業的內容提供商,通過對內容進行更加專業系統的制作來為特定人群提供更加專業的,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這一點可以參照彭博社的主要經營模式。第二,傳媒發展成為綜合性媒體平臺,在內容上提升信息整合能力,在傳播渠道上形成多種渠道并行發展的方式,以此獲得龐大的用戶群體,最后通過業務范圍的不斷延伸,以龐大的用戶基礎,建立起以商務合作、用戶付費與數據庫運營等全新模式為主體的盈利模式。當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廣告收入依然是最重要的收入,而伴隨著盈利模式的逐漸轉變,傳媒機構將會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獲取收入。
(三)產業格局:從產業分立到產業融合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電信業、廣播電視業以及傳統出版業等傳媒和信息產業之間都相對獨立,各個產業都獨立擁有自身強大的行業優勢,無論是從硬件設備,還是從傳播渠道上,都有明顯的業務劃分。然而,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與發展,加之國家多年來國家一直都在大力推進“三網融合”,致使通訊產業及各大媒體(包括電視、廣播、報紙刊物等傳統媒體)逐漸由業務分立走向產業融合。伴隨著各媒體產業在傳播渠道上的互聯互通,在傳播內容方面也正在逐漸趨于融合。依托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用戶可以在同一平臺下實現通訊、閱讀、收聽、收看、分享、互動等多種形式的操作,對信息的快速檢索、精準投放也將變得更加便捷、靈活。這種融合有效地打破了不同媒介之間信息相對獨立,不能相互傳遞的壁壘,最終實現了從內容生產、信息傳播、用戶接收、互動溝通以及信息二次傳播等多個方面的融合與發展。同時,還推動了各個產業在更多服務內容方面的提升,加快了產業多元化發展的步伐。
(四)市場結構:從壟斷的市場到競爭性壟斷市場演變
從早期傳媒行業的發展中我們能夠看到,傳媒產業因為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一般很難進入,這也就形成了各自相對獨立和封閉的行業體系,也造就了在各自市場上相對處于壟斷地位的行業巨頭。然而,伴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各個行業之間的壁壘被逐步打破,曾經相互獨立的業務如今已經借助于互聯網開始相互滲透和互補,這也就將原本處于封閉狀態的各個行業巨頭拉到了用一個競技的舞臺。在這個巨大的舞臺之上,曾經的行業巨頭依然具有某一領域的巨大優勢,但與此同時也都面臨著被其他行業巨頭滲透和瓦解的危機。曾經的市場格局已經不復存在,原本處于壟斷地位的行業大佬也已被重新洗牌至同一個市場之下。從這時起,一場強者之間的競合游戲已經上演,誰都想干掉對手獲得絕對的行業壟斷,但是誰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將對手干掉,以取得絕對的優勢地位。因此,在這個大的市場之上,各大巨頭僅能夠盡力去維持自己相對具有優勢的細分市場,從而獲得相對壟斷的地位。
三、傳媒產業的盈利模式分析
(一)廣播電視類傳媒盈利方式
不同的傳媒產業盈利方式有所不同。例如,電視包括模擬電視與數字電視,它們的盈利方式主要依靠收視率,而收視率與大眾化密切相關,也就是說,收視率要提高就需要讓節目變得更加大眾化。數字電視作為大眾的傳媒能夠滿足很多觀眾的需求,可以為多數人提供節目的服務,即使是收入較低的人群也可以這樣。其次是廣播市場,從目前來看,廣播的價格定價主要考慮收聽率,計算價格為“每次收聽點的成本×收聽率”。再就是電影,作為傳媒產業的巨頭,電影本身便有傳媒產業所具有的經濟特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無形性、公共商品、研發創新。電影的收益主要是依靠于廣告植入、票房、電視頻道及視頻網站授權以及周邊衍生產品等。從票房的收入來看,電影的票房決定著一部電影的成敗,更決定著電影潛在商業價值是否值得挖掘。據統計,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40.69億元,比2014年增長48.7%,創下“十二五”以來最高年度增幅。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71.36億元,占總票房的61.58%,以較大優勢保持了國產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的主導地位。然而,相對于國際知名電影產業而言,我國的電影產業在價值挖掘上還存在較多的不足,在電影產業整體拓寬盈利模式方面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探索。
(二)新媒體類傳媒盈利方式
2014年中國網絡廣告收入僅次于電視廣告收入,但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預計到2016年,中國互聯網廣告收入將超過電視廣告收入,成為中國最大的廣告市場。對網絡的盈利模式以及網絡營銷的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模式,在互聯網新傳媒中可以分為:第一,整合的網絡盈利模式。這種模式將以往的模式與在線的模式相結合從而實現網絡盈利,它經歷了由非中間化到再中間化的過程,從網絡的興起到破滅再到重新發展的過程,體現了人們對于網絡的認識已經越來越成熟化。整合的網絡盈利模式主要表現為由企業網站加上在線的銷售產品與訂購產品的服務。第二,綜合性的門戶網站盈利模式。這類網站的主要盈利方式包括以banner廣告、富媒體廣告、互動式廣告等形式為主的廣告收入,以及媒體利用自身公信力、影響力所從事的各類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活動等。第三,以用戶為基礎的盈利模式。這種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以社交功能為主體的網站或平臺上,它們擁有大量的用戶資源,通過向用戶提供付費服務,或向廣告主提供基于用戶行為習慣的大數據廣告推送業務獲得相應的廣告收入。而這類收入往往建立在龐大的用戶基數和對龐大用戶數據的科學分析及定向推送的基礎之上,并同時依托優勢的用戶資源進行盈利模式的重復開發。
(三)出版類傳媒盈利方式
出版類傳媒的盈利方式就是對于報紙與雜志的盈利,我國的傳媒市場屬于半壟斷性的市場,無法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商業化運作,這也就造成了出版類傳媒產業的盈利模式的相對單一,只能依靠廣告實現營收。然而,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媒體的大量出現使得傳統出版類媒體的發型量出現了大幅的下滑,廣告收入也因此開始萎縮。伴隨著報社、雜志社以及出版社的收入及生存空間被互聯網媒體嚴重侵蝕,這些傳統出版類傳媒機構也都在積極尋求突破和轉型。其中較為成功的方式分別是:第一,依托傳統出版類媒體在內容生產方面的優勢,積極與互聯網融合,拓寬受眾渠道,轉換經營思路,分析用戶閱讀習慣等方式,逐漸向市場化方式運作。第二,傳統的出版類媒體在多年的運作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原創內容資源,而面對新媒體的沖擊時,在傳播廣度上具有明顯優勢的新媒體卻在原創內容方面表現出不足。出版類傳媒企業如今正在逐漸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優質的版權資源,通過版權交易,內容授權、圖書出版等方式實現自身的盈利。
四、我國傳媒產業的發展前景
近年來,傳媒產業有三大特點:一是傳媒產業繼續不斷發展,勢頭仍然很強但是速度有所放慢;二是傳媒產業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報刊的衰落與新媒體的增長是最主要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差距很是明顯;三是文化及媒體產業進行了必要的體制改革。不同的傳媒行業有著不同的盈利方法,這是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環境導致的,它們在本質上是不存在優劣之分的,只有逐漸適應市場變化,與平行產業之間相互學習、相互融合,才可以探究出新的盈利方式。未來的傳媒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必將打破傳統的行業界限,實現“渠道+內容”的產業模式,以及無界限廣泛傳播與精準化個性傳播有效結合的運營模式。
五、結束語
通過上文中對傳媒產業的經濟特征與盈利模式,以及傳媒產業的未來發展前景的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結論。隨著社會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與深入,整個傳媒產業市場的環境也在慢慢完善與健全,未來傳媒產業會成為最有優勢的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并且,在盈利模式上,隨著科技與國民消費的習慣,傳媒產業相互融合可以尋求更多新的利潤,更高的盈利方式。可以說,我國的傳媒產業擁有極為強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與發展前景。
(作者單位為中陽財富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鐘云華.中國傳媒產業規制模式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9.
[2] 滕飛.北京CBD集群的網絡狀產業鏈機制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7.
篇4
“七年磨一劍”。中國報業網訊廣州日報旗下廣東九州陽光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粵傳媒)在走完7年上市準備之路后,11月5日正式開始網上申購,這標識著中國報業第一股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正式拉開了上市的序幕。
而此前,在大盤頻創新高,大盤股欺行霸市之時,傳媒板塊普遍陷入深幅調整之中,那么,粵傳媒的發行上市,能否激起一股傳媒行情?能否拯救“傳媒大軍”?
中國報業第一股――粵傳媒
粵傳媒即將登陸深圳中小板,它的發行將開創了兩個先河――第一家經過國家新聞總署批準的在境內主板上市的傳媒公司、首家成功由三板轉到主板的公司。
廣州日報社成立于1952年,為國有獨資企業,1996年組建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是批準建立的全國首家報業集團。除了旗艦媒體《廣州日報》,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旗下還擁有《信息時報》、《足球報》、《南風窗》等14家媒體,擁有7家子公司。其中,粵傳媒主營業務包括印刷、廣告及制作、書報刊零售三大部分,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早已明確表示將充分利用上市公司這一重要資本平臺,拓寬融資渠道,實現集團業務規模效益的擴張。《財經》雜志稱這是“籌謀七年,中國傳媒業巨頭廣州日報社終于走完了借殼上市的最后一步” 。
清華大學媒介經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國教授早些時候對中國報業網表示,廣州日報能成功上市是件好事,但更是一種挑戰。崔保國教授將其歸結為三個方面。首先是來自業務結構的挑戰,現階段的報業企業并沒有太大的業務發展空間,但新業務種類的開拓往往又十分關鍵;其次是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上市便意味著對股東負責;再次是來自報業企業轉型的責任,因為轉型必須進行改革。崔保國強調,上市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準備,這必然導致上市傳媒企業的改革。
粵傳媒引發傳媒上市熱潮
就在粵傳媒正式邁出成功上市的一步之時,中國傳媒業突然引發了集體上市的步伐。
無獨有偶。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也明確表示,其已展開上市規劃。日前,國藥科技重組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武漢新一代科技有限公司未與青島中金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但已與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就公司重組事項達成合作意向,雙方將進一步磋商合作具體事宜。
與此同時,遼寧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遼寧出版傳媒)整體上市計劃已經得到上級宣傳和新聞出版部門的批準,目前正在等待中國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如能順利“過會”,將成為中國第一家將編輯業務與經營業務合并打包上市的出版企業。
此前,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透露:“(遼寧出版傳媒)將很快上市……以前考慮把集團的經營性部分剝離出來上市,現在遼寧出版集團公司不再剝離,實行整體上市,其中就包括七個出版社。”他更進一步表示,“今后將通過逐步擴大股份、收購等辦法,擴大報業上市的整體性”,并將“支持國家骨干大型新聞類網站通過上市融資,增加實力” 。
事實上,今年以來,中國傳媒的上市沖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強烈。除了上述企業的上市行動之外,解放日報集團將主要經營資產注入了新華傳媒,四川新華發行集團和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則參股了新華文軒(0811.HK)。
“允許任何一家新聞出版傳媒的整體上市,而不是局限于過去將報紙的采編業務與廣告等商業經營剝離開來的做法。”柳斌杰向媒體表示,中國已經完全放開地方報紙、出版集團、新聞網站在國內外上市。
與此同時,在剛剛結束的十七大的報告中,明確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因此,業界普遍認為,柳斌杰的表態是中國政府將進一步放開新聞出版資本市場的一個強烈信號。這意味著長期以來,中國的傳媒業上市過程一直停滯不前的狀況,將在今后有望得到較大改變。
欣欣向榮的傳媒行業
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傳媒集團的集體上市潮將會很快到來,那么這些企業的上市將會給傳媒行業和股市中已有的傳媒板塊帶來何種影響?
東方證券傳媒分析師張小嘎表示,現階段傳媒市場正處于大變革時期,上市有兩點好處:第一,目前傳媒行業需要一個改革的平臺,上市能夠更好地完善市場化機制;第二,上市勢必能募集更多的資金,使報業集團加速發展。
另一方面,張小嘎認為,由于目前國內A股市場傳媒股較少,越來越多的新聞傳媒股上市,必定使投資者在市場中的選擇增多,股價波動在所難免。但是,不管怎么說,這對行業來說的確是一個利好消息,資金的增加將推動行業加快發展。
據統計,2005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實現總收入888.76億元,同比增長7.77%;全國廣播電視實際創收764.94億元,同比增長11.64%;全國廣播電視廣告收入為458.63億元,同比增長10.65%;報紙廣告經營額為256億元,比上年增加25.3億元,增長11.0%。雜志廣告經營額為24.9億元,比上年增加4.6億元,增長22.1%。2006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總收入1099億元,首次突破1000億元,比上年增加168億元,增幅18%。2006年中國報刊業經營總額為760億元,其中,報紙總額為691.5億元,比上一年增長39億,同比增長5.97%。
雖然行業整體增長速度整體偏慢,但個體差異非常明顯。排名前15位的省市收入份額已占到總量的68%,收入領先的多以經濟發達省份和城市為主。此外,2005年全國有線廣播電視用戶數為12569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數為413萬戶,數字電視用戶中的付費數字電視用戶為139萬戶,三項指標同比增長率分別為8.31%、326%和276%。2006年付費數字電視作為有線電視網絡發展的新業務,實現收入5.23億元,同比增長60%。也就是說,經濟發達地區的數字電視業務未來增長潛力較大。
同時,2006年起電臺、電視臺探索進行制、播分離改革,即除新聞類、社會訪談類節目外,文藝、體育、科技類節目要逐步實行制、播分離,實現節目招標采購。這為涉足節目制作的上市公司如中視傳媒、電廣傳媒、東方明珠等提供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此外,媒體之間的相互融合和滲透也會在資本市場上得到體現。博瑞傳播由傳統報業進入手機電視開發領域并可能參股有線網絡公司,上海新華傳媒借助華聯超市實現首家出版物流通企業上市,而網絡公司的整合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理解為借助于資本市場對廣電產業鏈的整合。當然,外資的介入也會帶來眾多投資機會。
綜合而言,傳媒業屬于行政壟斷行業,盡管今后開放的程度會加大,但保持必要的壟斷性仍將是傳媒業的基本特點,相關股票也會因此獲得一定估值溢價。
上市潮能否引發“傳媒行情”
既然對上市公司是一個利好,再加上最近市場新股的聯動效應明顯(如中國神華上市前曾引發煤炭類股大漲,中國石油上市前引發石化類股大漲),粵傳媒的上市是否會掀起一股“傳媒行情”?
根據近期新股的上市表現,粵傳媒上市高定位將不容置疑,而近來特有的新股聯動機制使傳媒股在粵傳媒發行后將要上市的背景下有望成為市場的新亮點。
周一,傳媒板塊開始有啟動跡象;周二,傳媒股逆市躁動,電廣傳媒、新華傳媒都位居漲幅榜前列;周三,這種漲幅沒能在傳媒股中延續。但是,業內人士認為,由于前期跌幅較大,而傳媒板塊本身基本面相當優良,因此有被“錯殺”的嫌疑,這些個股短線后市存在較大的反彈機會,尤其是在粵傳媒上市前后,一些被“錯殺”的優質股短線會有所表現。
從長遠角度看,傳媒股還是具有投資價值。因為,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傳媒行業都有較高的進入壁壘(諸如政策、牌照等),在我國這個壁壘更為明顯,其行業具有一定的壟斷性、稀缺性。而傳媒類公司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通過跨媒體、跨地域發展從而成為綜合性媒體帝國,此過程必然不斷發生收購兼并。同時在中國體制改革的背景下,政府扶持與大股東可能的資產注入預期加強,相關上市公司將從中受益。
誰將成為傳媒板塊的“明星”
可以預見的是,傳媒行業內的企業目前正處在從原來的面向行政計劃逐步向面向市場的方向轉變。中國其它產業以往的經驗表明,在一個具有巨大需求的產業由行政向市場化轉變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些掌握先機從而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的優秀企業,例如電信業的中國移動、保險業的中國人壽和平安保險、房地產行業的萬科、銀行業的招商銀行等等。因此,在未來3年,傳媒行業很有可能會產生一些明星企業,那么,誰又將成為傳媒板塊的“明星”?
歌華有線(600037):地處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具有非常明顯的先天優勢,擁有從全國范圍看都是極具消費能力的高端用戶群體,具有人才優勢,將直接受益于總部經濟與奧運文化產業以及地域優勢。2007年是暫時性低谷期,公司2008-2009年業績有望實現爆發性增長。
綜合而言,公司具有三大優勢,包括獨家壟斷北京有線電視網,獲得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奧運將為公司帶來跨越式增長的契機。8月底,公司獲得首個奧運訂單,預計今后一段時間還將不斷獲得新的訂單。數字電視時代,公司將極大地提升有線網絡價值,實現由量變向質變的飛躍。
中視傳媒(600088):公司是典型的“小公司大集團”,考慮到央視注資溢價、高清數字電視發展潛力等因素,目前公司的高PE存在一定合理性,公司未來前景值得關注。
2007年上半年公司廣告、影視、旅游三大業務實現收入分別為1.66億、1.1億、0.51億,收入占比分別為50.7%、33.5%、15.6%,其中廣告收入首次成為公司的第一大收入來源,同比增長70.25%。2007年以后,公司實行廣告提價,且客戶流失不多,毛利率水平會有較大提升,加之北京奧運的推動,2008年公司凈利潤將迅速增長。
新華傳媒(600825):正在發生質的變化,已經由原本單純以圖書發行為主業的出版類公司逐步轉型為以報業出版經營與圖書發行并行的跨媒體、跨區域的綜合文化企業,這顯現了上海在打造全國文化體制改革標桿企業所表現的決心,也為公司未來真正實現多媒體跨區域業務整合和上海市媒體出版和發行資源的協同性整合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解放報業集團將所擁有的消費服務類、專業類報刊的經營業務、發行渠道和報刊廣告等完整產業鏈注入上市公司,同時承諾在政策允許前提下,將時政類報刊的經營業務也注入新華傳媒。某種意義上,解放報業集團有望實現政策允許下的整體上市。
華聞傳媒(000793):2006年11月,上海新華聞與首都機場集團就公司方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上海新華聞承諾將制定確切計劃,在適當時機將其擁有的其他媒體項目的股權注入公司,并負責將華聞傳媒擁有的媒體和燃氣之外的資產和業務進行剝離。首都機場集團成為公司并列第一大股東后,也將對擁有的廣告和媒體資源進行整合,并盡快將其擁有北京首都機場廣告有限公司股權及其他媒體資產注入公司。
日前,公司完成了陜西華商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1.25%股權的重大資產的購買,另以8400萬元購買時報傳媒84%的股權,使其在新傳媒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篇5
關鍵詞:傳媒;高職院校;辦學資源
辦學資源是指在一定歷史時期,能夠給學校產生經濟價值,推動學校發展的一切物質和非物質的要素。不同類型的傳媒類高職院校表現出的地區特色、學校特色、專業特色等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學校的辦學設施資源、人才培養資源、社會聲譽資源等方面所擁有的優勢。為此,本文以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公辦)、天津廣播影視職業學院(公辦)、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民辦)、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民辦)為研究對象,比較與分析公辦與民辦傳媒類高職院校的辦學資源,旨在為整合與優化其辦學資源提供參考。
一、集中優勢,橫向拓寬,形成具有辦學特色的辦學設施資源
學校的辦學設施資源通常包括硬件設施、辦學資金投入等。硬件設施是保障傳媒類高職院校組織教學、實訓、科研等一系列人才培養活動的物質基礎。學校的硬件設施主要包括學校面積、建筑面積、儀器設備、圖書資料、實訓基地、運動場所等[1]。辦學資金的投入主要包括高校可以自主支配的資金,以及從政府、企業、社會團體等爭取得來的各類社會資金。
公辦傳媒類高職院校的基礎設施資源實力相對較強,民辦傳媒類高職院校在辦學設施資源方面更加重視橫向辦學資源的建設與發展,如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積極打造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辦學資源。公辦與民辦傳媒類高職院校在辦學設施資源的建設上都有與時俱進的發展趨勢,如打造信息化校園、實現資源共享等。此外所調查的四所傳媒類高職院校的辦學歷史都不長,這是影響學校辦學資源建設的重要因素。(表1)
二、特色發展,工學結合,發展與行業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資源
人才培養資源主要包括師資力量、專業建設、校企合作等。師資力量對學校教學質量、學科建設、管理水平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是評價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專業建設決定了人才培養的目標、結構、內容、方法、手段,以及人才培養結果的評價方式,是培養的人才能否適應社會生產與行業需要的重要依據。校企合作是指學校與外部企業聯合辦學,在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整合與產業化,以及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成果。公辦與民辦傳媒類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資源方面,均具有自身特色(表2)。
師資力量方面,“雙師型”教師的培育成為兩類學校發展的重要方向。民辦傳媒類高職院校無論生均教師數量,還是外聘的知名專家、學者均要優于公辦學校,如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聘請了12名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為該校教師,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的學科帶頭人中外籍專家占師資的50%。
專業建設方面,兩類學校均開設了以媒體行業為主的專業,人才培養的類型均為該行業領域的一線應用型人才。此外,不同類型的傳媒類高職院校均打造有符合學校發展的特色專業,如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的主持與播音專業、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
校企合作方面,公辦傳媒類高職院校一般以廣播電視臺或影視集團作為支撐,如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與湖南廣播電視臺的合作與共建,天津廣播影視職業學院隸屬天津廣播電視電影集團。民辦傳媒類高職院校更多在于與其他學校、企業合作,或走國際化路線,如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的“1+2”留學模式,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與國外高等藝術學府的合作,以及與國內電視臺的合作等。
三、合作共建,展示成果,培育傳媒類高職院校良好社會聲譽資源
社會聲譽資源主要包括學校品牌、知名校友、辦學成果的社會影響等方面。大學品牌是一所大學社會地位和綜合實力的反映,是一所大學在創建、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被社會認可的程度,也是高校在長期發展中對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信譽的承諾以及質量的保證。知名校友,是一所大學培養人才質量的具體體現,它是宣傳與擴大學校影響的重要途徑。學校辦學成果的社會影響對學校的發展至關重要,如畢業生的就業率,教師、學生作品的認可度,以及社會對學校的評價等,均影響著學校的社會聲譽。公辦與民辦傳媒類高職院校的社會聲譽資源存在明顯的差異(表3),主要由其辦學體制及所擁有的資源所決定。
公辦傳媒類高職院校一般由政府與廣播電視臺或影視集團合作與共建,在政策資源、社會信譽、媒體合作等方面具有先天性的優勢。因其“公辦”的性質,獲得更多的社會信譽與認可度。
民辦傳媒類高職院校因其“民辦”的性質,其社會信譽與認可度相對公辦傳媒類高職院校較低,需要通過各種校園文化建設與辦學成果的展示來獲得社會的認可。
公辦傳媒類高職院校因其“公”的“專屬”,獲得更多的政府資源與社會的認可度,民辦傳媒類高職院校因其“私”的“靈活”,匯集了更多的社會資源,形成具有自身優勢的資源競爭力。傳媒類高職院校辦學歷史不長,其辦學資源的發展與建設,要取己之長、補己之短,夯實基礎、發展特色,注重各學校之間辦學資源的相互整合與優化,形成基礎扎實、特色鮮明的辦學資源優勢,以提高公辦與民辦傳媒類高職院校的整體辦學水平,真正培養適應社會發展與行業或職業崗位需要的一線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篇6
2009年11月,大眾報業集團旗下的半島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稱半島傳媒)與濰坊報業集團舉行簽約儀式,共同成立濰坊晚報傳媒有限公司經營濰坊晚報,這是文化體制改革的新探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無論對報業還是其他傳媒業而言,關鍵是遵循傳媒的產業屬性,也就是按照其作為一個產業來運作。中國當前正在邁這樣的一個坎,也就是如何按產業的一般規律對傳媒的發展進行相應的制度安排。
中國報業面臨的困境
在弄清中國報業面臨的困境之前,有兩個問題需要進行認真的思考:
一是中國的報業本是壟斷行業,為何沒有形成壟斷利潤?
二是中國的報業是產業中監管最嚴的行業,但為何出現了最無序的競爭?
中國報業從產業的角度看,本來是一個壟斷行業,全部是國家所有,并有很嚴格的準入門檻。但從產業發展的進程看,并沒有形成壟斷利潤。由于體制的原因,報紙分屬于不同的部門和行政區劃,各自為戰,低層次競爭,該死的死不了,該活得活不好。想退出也難以退出,想兼并也兼并不了。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中國的報業是內容上監管最嚴但產業運行上又最無序的行業。一方面,對主體資格和內容的監管極其嚴格,對報紙的跨區域發展設置了高門檻;另一方面,法律行規的缺位,使報業處于日益激烈的無序競爭中,一些地方的報業市場甚至呈現出了“白刃戰”的局面。這就造成了一個中國報業獨有的畸形現象:全國性的嚴重地域分割、高行業壁壘與區域市場的充分競爭并存。
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按照產業規律為中國報業和傳媒業做出制度安排,就成為文化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的任務。
資本運作成為中國報業突破的利器
當前這一輪的文化體制改革,正逐步開始破題。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在《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推進聯合重組,加快培育出版傳媒骨干企業和戰略投資者。鼓勵和支持業務相近、資源相通的新聞出版單位,按照優勢互補、自愿結合的原則,跨地區、跨部門組建出版傳媒集團公司。這樣的制度安排,就為報業以資本為紐帶實現跨區域、跨媒體、跨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對傳媒而言,這一輪的文化體制改革的實質是把產業的屬性還原給了報紙,改革的重點就是把非時政類報紙推向市場,也就是用市場的手段去實現這個行業的發展。這也許意味著第二輪“跑馬圈地”時代來臨,即媒體資源重組、整合,形成大的報業航母。省級報業集團和強勢媒體是主體,地市報是藍海。靠何種途徑和手段打破阻隔,實現跨地域跨行業發展?筆者認為,關鍵要靠資本的力量。
1 以資本為紐帶,從單一媒體的規模擴張向輸出資本的擴張轉變
這一輪的“跑馬圈地”和2002年以行政手段進行報紙的劃歸兼并有根本性區別。這一次是從產業的角度,也就是在政府部門的推動下,遵循市場規律,以資本為紐帶,實現報業和傳媒業的良性發展。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幾年內,報業的區域結構將發生深刻的變化,集中度將大大提高,區域市場一家獨大的局面必將形成。在這個集中度提高的過程中,報紙的并購時代也會隨之到來。在發展模式上,從單一媒體的規模擴張向輸出資本突破。
中國地市報是一個非常大的報業群體,占所有報紙的45.51%,在中國報業面臨整體轉型的情況下,地市報普遍不景氣,處境艱難,靠自身的力量很難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而省級報業集團在資本、人力資源和機制等方面處于優勢地位,和地市報同屬一個經濟文化區域,可謂同根、同脈,從心理上有歸屬感,無論兼并收購還是相互持殷,共識性強,地市報自然成為報業競爭、發展的藍海。半島傳媒與濰坊報業集團合辦濰坊晚報,即是很好的例證。
從2008年以來,大眾報業集團提出了加快向多媒體、跨行業、跨地域大型傳媒集團轉型的任務,明確了改革的“兩條路徑”:一條是加快推進半島傳媒股份制改造,一條是與地市聯合辦報,探索整合報業資源的新途徑。半島傳媒是這兩項改革的主體和先鋒。
2009年11月,半島傳媒與濰坊報業集團合作,共同成立濰坊晚報傳媒有限公司。濰坊報業集團將其主管、主辦的濰坊晚報的采編權、發行權、經營權委托濰坊晚報傳媒有限公司運營,將濰坊晚報的無形資產全部授權給濰坊晚報傳媒有限公司使用。半島傳媒在資本聯姻的前提下,實現了管理輸出和文化輸出,打破了省內報業市場的地域壁壘,為更大范圍內的資源整合打開了局面。同時,上市又必將推動這一進程。
2 從單一的報業經營向多元化發展
隨著報業經營環境、管理水平、綜合實力的不斷發展,多元化成為趨勢。這次多元經營的核心動因,來自于對報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再認識,以及對報業經營結構的理性判斷與風險意識。在集中優勢資源做強主業的同時,不失時機地進入其他領域,形成非報業領域的經濟支撐點,為報業核心領域的發展提供持續不竭的后備儲蓄與支撐。
一魚多吃――主業延伸。即利用已有的報紙優勢資源對報業經營的支柱收入來源,如廣告和發行,進行一定的延伸。比如利用廣告優勢延伸的會展業,利用發行優勢延伸的物流業。
價值再造――相關延伸。即對報業已有資源的價值進行再創造,提供相應的附加值,對報業經營鏈條上各個環節加以一定的延伸。相關延伸就是相關多元化,即報業集團經營與自己業務密切相關的產業,同時提供有關這些產業的增值服務。
資本運作――跨業延伸。即通過資本手段,通過對不相關領域的投資來進行拓展,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多元化。如進入新媒體、廣播電視、圖書出版、動漫業等相近的內容產業,甚至進入房地產等非相關產業。
3 在管理模式上,從傳統的治理結構向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轉變
借助資本運營,進一步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使報業的組織結構、生產模式、營銷模式更加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同時,建立規范的母子公司體制,真正形成以產權為紐帶的運行機制。
以產權為紐帶建立母子報刊法人治理結構,就是把子報建設為集團的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宣傳上加強輿論導向把關,經營上完全按照產權制度規范管理。
以大眾報業集團下屬的半島都市報為例,半島都市報社是集團的一家子報,具備事業法人資格,2006年10月,根據中央和山東省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大眾報業集團對半島都市報社進行了體制改革,注冊成立“山東大眾報業(集團)半島傳媒有限公司”。把半島都市報社的資產全部裝入該公司,使它成為大眾報業集團的獨資公司。半島都市報社經營廣告、發行等業務的專業公司,作為半島傳媒的子公司。半島傳媒的注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出資形式為凈資產,公司形式為法人獨資企業。2008年,又引進戰略投資者,成立了半島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大眾報業集團按照控股股東的法律規定來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實現這種體制的轉變,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是理順產權關系。按照財務會計制度核實集團的出資額和所有者權益,按照國有資產管理規定,對半島都市報的資產進行清產核資,界定產權,核實子報的法人財產數量,辦理財產登記手續。
其次是理順大眾報業集團與半島都市報社(半島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集權與分權的關系。作為:將島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半島都市報社)的出資人,大眾報業集團作為母公司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擁有子公司合并、分離、解散、增減資本等重大事項的決策權。半島傳媒股份公司擁有出資所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權,包括辦報經營、人員招聘、工資獎勵、采購銷售等方面的決策權。
篇7
由金融危機帶來的傳媒業廣告危機應當成為一次對傳媒業過分依賴廣告的生存模式進行深刻反思的機會,至少對于將所有收益系于廣告的網絡媒體行業是當務之急。
擺脫對廣告的生存依賴最關鍵的,是充分利用不同媒體形式的優勢,互補性地控制每一種性的經¬營成本,聯合創造覆蓋消費者接受心理和使用習慣的傳媒平臺;而不是直觀地進行單一媒體形式的差異化生存和單純的競爭性發展。
單純由技術引領的傳媒變革是喧賓奪主的,文化才是傳媒產業的核心和根本。技術只是手段,它本身并不提供傳媒發展的驅動力,只是在技術進步的過程中,用不斷創新的技術手段滿足蓄勢待發的文化需求。
伴隨互聯網的興起,網絡媒體也成為一個新興市場,成為資本和創業者爭相追捧的領域。但是,廣告與內容是一對瓜分注意力的矛盾,互聯網與廣電是爭奪消費者的一對矛盾,多元化與專注是企業經¬營的一對矛盾。當金融風暴導致的經¬濟危機席卷全球各行各業的時候,上述所有矛盾都集中到網絡媒體這一個行業領域中來。盡管金融風暴是資本的災難,而不是互聯網的,但作為依靠資本力量建立起來的網絡媒體,如何在這些矛盾中尋找出路?是否需要重新解構自身,才能利用業已成熟的互聯網消費者基礎和傳統媒體產業互補共進,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
廣告依賴:金融危機暴露的結構性難題
金融風暴來襲之后,傳媒業遇到的最嚴重的問題是廣告的萎縮,或者說金融危機投影在傳媒業就是廣告危機。傳媒業原¬本與金融風暴并不直接相關,銀行和金融機構都不是媒體的重要客戶,但由金融信貸危機導致的制造業的大面積破產和房產、汽車、奢侈品等大額消費行業的急劇萎縮,這些都是媒體廣告的直接客戶和主要客戶群。無論傳統的廣電媒體還是新興的網絡媒體,都遭遇了廣告客戶量的遞減和單一客戶廣告預算的削減。有媒體報道,《商業周刊》廣告頁減少了38%,Forbes 減少19%,《財富》則銳減68%,而網絡媒體的視頻細分產業更是在現金流的困境中掙扎。
如果說廣電媒體的廣告業務量原¬本就是隨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除了廣告廣電媒體尚有其他收入來源可以過冬的話,對于相當一部分網絡媒體而言,因耗費大量硬件和帶寬資源以及投資人的投資,造成其所有的目的都集中于注意力和點擊量,廣告幾乎就是網站運行的唯一收入來源,所以廣告業務收縮帶給網絡媒體的沖擊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在局部范圍內幾乎是滅頂之災。當然這種影響帶來的并非都是負面結果:在金融風暴之前,雨后春筍般新生的諸多網絡媒體良莠不齊,有不少單純謀求Ƭ取點擊率換得廣告收益的垃圾網站混跡其中,大大降低了網絡媒體的平均價值,因此廣告危機從客觀上抑制了這些不健康網絡媒體的生存和進一步滋生。
一般來說,經¬濟衰退或者經¬濟蕭條會首先引起企業客戶對廣告、人力資源等開支的壓縮和削減,因為這些是經¬營成本;其次才輪到生產成本,包括提高生產效率、節約原¬材料耗費和生產流程的技術改造等。但毫無疑問,互聯網十幾年來突飛猛進的發展給了網絡媒體的創業者們過于樂觀的信心,所以經¬濟困境下的廣告危機實際上是網絡媒體的結構性難題。當注意力經¬濟理論確立并得到廣泛認可之后,不單單網絡媒體,依賴廣告收入已經¬成為整個網站行業的盈利基礎。用免費的服務博取眼球,再由廣告收入來填補成本的開銷,并獲取盈利。其實這種依賴廣告的模式并非由網絡媒體創造,電視媒體很早就采用了這樣的方法。在部分網絡媒體由此成為“成功案例”之后,很多平面媒體也開始學習和采用,接近于免費的象征性收費在近幾年的報紙和期刊發行中漸漸成為一種風氣。所以,由金融危機帶來的傳媒業廣告危機應當成為一次對傳媒業過分依賴廣告的生存模式進行深刻反思的機會,至少對于將所有收益系于廣告的網絡媒體行業是當務之急。
在筆者看來,媒體與廣告的關系并不那么友好。媒體的發展最需要的是關注甚至信任,而關注和信任是靠媒體內容對讀者的長期影響來實現的。從注意力角度來看,媒體承載的內容與廣告是一對矛盾,注意力的分配在內容和廣告上不是雙贏,而是零和博弈,此厚彼薄、此消彼長;從廣告價值上看,廣告量和單位廣告價值也是成反比的,因為受眾的注意力總量不可能無限制挖掘,作為廣告載體的媒體廣告數量越多,受眾對媒體內容的關注度越低,每一則廣告的價值也越低。
也許只有在平面媒體上這個矛盾的表現不是很明顯。比如著名時尚類雜志《時尚》和ELLE,在不減少內容的情況下增加廣告,直接反映在雜志厚度的增加上。但由于平面媒體是一種“買回家”的產品,所以越厚反倒越受人歡迎¬,注意力從內容的分配向廣告的轉移并不明顯。到了電視媒體,內容和廣告對注意力的爭奪已經¬開始敏感起來,專門有機構統計和研究了人每天在電視上花費的關注時間,這個時間不可能隨著廣告的增加而增長,所以廣告的增長必然擠壓內容。矛盾到了網絡媒體身上表現得就更為突出。對于門戶而言,首頁最值錢,廣告的商業價值隨著廣告所在網頁層級的提高而遞減。但首頁和各頻道的主頁是吸引讀者和網民的主要工具,內容與廣告在這里形成激烈的沖突;多謀求一小塊面積的廣告,內容就缺少一小塊表現的面積,內容的條目本都已經¬極盡壓縮,盡量用最短的標題傳遞出最震撼最吸引人的效果,遑論為廣告讓出地盤。
去廣告化:數字混媒時期的共同體攻略
廣告對現代傳媒業迅速啟動消費市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為了現代媒體事實上的衣食父母,以至于我們無法將廣告的影響從媒體身上徹底拿開。但廣告也是一位狠心同子女爭奪利益的“父母”,它與傳媒內容和消費者注意力的矛盾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緩解和解決。如果不能去廣告化,如何擺脫對廣告的生存依賴?包括網絡媒體在內的整個傳媒行業都面臨一種緊迫性――在這次金融風暴帶來的廣告危機中,找到整個行業的新增長點,脫離對廣告的高度依賴性。
媒體對廣告的生存依賴是一種結構性矛盾,類似的矛盾其實也存在于其他行業。以汽車產業為例,當成本優化到一定程度時,價格和質量就開始對立起來,甚至成為一個零和博弈。出色的汽車制造商對此的解決方案是用品質的提升和品牌文化的塑造來獲取利潤空間,如保時捷;而陷入困境的制造商則正好相反,如克萊斯勒。網絡媒體并不是沒有做過解決這個矛盾的嘗試,最近幾年在網絡媒體和戶外新媒體上開始興起的被稱為“窄¬告”的精確傳播模式就是一次不太成功的努力。分眾模式和搜索模式這兩個精確傳播的主要模式,經¬過幾年的市場檢驗,前者已經¬衰落并且逐漸被投資人拋棄,后者在盈利性上曾引以為傲的競價排名產品也在“三鹿門”和虛假醫藥事件之后倍受責難。因此,窄¬告雖然加強了目標客戶的針對性,但歸根結底也是一種廣告,并不能成為網絡媒體擺脫廣告依賴的有效方法。
筆者認為,擺脫對廣告的生存依賴最關鍵的,是充分利用不同媒體形式的優勢,互補性地控制每一種性的經¬營成本,聯合創造覆蓋消費者接受心理和使用習慣的傳媒平臺;而不是直觀地進行單一媒體形式的差異化生存和單純的競爭性發展。鳳凰衛視是傳統媒體通過互補的不同角色建立自由生存空間的成功案例。到目前為止,鳳凰衛視已經¬建成一個同時擁有周刊、出版、互聯網(包括博客)、流媒體的傳媒共同體,在金融風暴大幅度影響廣告收入的同時,對金融、經¬濟更密切的關注使得受眾人群和對傳媒內容的需求有增無減,所以鳳凰的及時報道、正確解讀和深入分析極大地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優勢,從而從整體上形成了一個不被廣告危機所桎梏的強勢媒體。
雖然網絡媒體沒有傳統媒體在行業內部進行垂直整合的習慣力量,但卻具有個性鮮明、思維開闊的創新能力。我們不難發現,在網絡媒體的影響和實踐下,“媒體”一詞的意義實際上已經¬被變革和拓寬了,甚至可以廣義地認為互聯網除卻技術后臺以外的一切表現形式都可以作為一種新媒體而存在。社會學家已經¬告訴仍然在徒勞地追求穩定性的人們,“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現代性的最大特征不是資本,不是產能和效率,也不是時尚或者科技速度,而是前所未有的流動性。類似于IT極客的虛擬化手段、利用現有信息化基礎和不同類型網站建立的交互平臺,都是去廣告化的夢想照進網絡媒體現實的可能途徑。一個有彈性的生態鏈將大大有助于網絡媒體成為先于其它行業走出金融危機陰影的行業,一個行業內不同角色的共同體也會大大增強它應對不同危機和風險的抵抗能力。
分眾曾在一片批判聲中創造出一個關于“新媒體”的神話,但我們注意到,它實際上只是創造了一個不具備任何技術含量和非資本壁壘的廣告平臺。分眾作為媒體的意義并不真實,面對金融危機暴露出很明顯的不可持續性。但是,當新浪將其收歸旗下之后,我們發現,這場并購居然是一場網絡媒體對現實媒體(不是傳統媒體)的強勢整合;而且在新浪的重新塑造之后,被整合的分眾也有理由擺脫廣告模式的困局,回歸媒體的內容核心。
在網絡媒體的范疇,網頁、視頻已經¬成為“傳統”,還有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新媒體”,在互聯網世界層出不窮。以“第二人生”為開端的三維互聯網形式為人與人的交流、溝通和產品的展示創造了體驗豐富的途徑,而蓬勃的網絡游戲產業和以“體驗城市”為代表的嵌入式旅游和商業表現平臺又為媒體與電子商務的結合開創了發展的契機。在互聯網的繼續發展過程中,已經¬存在和即將誕生的各種互聯網創新產品,只要它們具有相同的受眾或者客觀上類似的群體特征(包括興趣愛好、生活觀念、社會角色、心理狀態等),就完全可以成為網絡媒體多元化多角度創新的一部分。這就是網絡媒體具有廣泛意義的共同體。
結構主義認為,“科學史不過是科學理論的墓地史而已”,媒體的發展何嘗不是如此?這并不是說被甩在時代身后的每一種傳統都成為了一堆廢物,而是要說:成為廢物的,不是媒體形式本身,而是過去時代的生存模式和方法。從傳媒的技術發展角度來看:首先,視頻網絡媒體的普及使用彌補了消費者從傳統媒體無法獲取的內容數據庫查詢和精確搜索缺陷;其次,電視劇、電影都開始將網絡媒體的傳播納入到發行計劃當中,而傳統電視領域不可能接受的網絡短劇通過網絡媒體成為消費者喜愛的內容形式;再次,平面媒體通過網站和電子雜志的收費發行成為流行和有效的新增長點,為數不少的博客作者也充實到原¬來單純由記者編輯¬擔任的平媒作者隊伍當中,多角度的觀察和思考大大鞏固了平面媒體的既有優勢;在未來,3G的大范圍推廣使用和對舊的通信平臺的替換也將使手機真正成為橫跨網絡、廣播電視和平媒終端的綜合設備。
據今年一季度的統計報告顯示,中國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汽車消費大國。這是一個市場規模和市場能力大幅度提升的顯著信號,隨著中國優勢的不斷加強,包括傳媒行業在內的中國的很多消費性行業都將陸續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以企業原¬有的內容和資產為基礎打造新時期的品牌優勢,然后通過全方位的傳媒衍生產品和相關細分產業的拓展經¬營為盈利手段,就有能力在后金融危機時期擺脫長期以來對廣告的生存依賴。
彰顯文化力量:網絡媒體的主流化生存
2008年6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當總書記也成為網友》,充分表明了在信息公開、決策民主的大趨勢下,網絡媒體在中國信息傳播領域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地位。
據CNNIC數據,2008年中國博客數量已經¬過億,占網民總數近二分之一的比例;發表人群比例和受眾比例表明,博客這種自發表自傳播的網絡媒體在信息傳播中具有很強的影響力。而且觀察發現,與互聯網早期階段七嘴八舌、烏煙瘴氣的BBS不同,博客的發表和傳播途徑絕大部分是通過綜合門戶網站和垂直門戶的推薦和宣傳,完全獨立域名和獨立傳播的博客屈指可數。博客文章的來源是廣大博主的觀察、思考和生活體會,但文章要引起讀者興趣、收獲廣泛關注,卻必須依靠綜合門戶的頻道編輯¬和專業網站編輯¬的認可和推薦。因此,新浪、鳳凰等綜合性門戶對社會、娛樂和類新聞博客的傳播具有相當強的控制力,而賽迪、CSDN等網站則起到技術博客的樞紐作用,其它如房產、汽車的行業博客也都以行業門戶網站為傳播平臺和信息中心。無論是雪災還是抗震救援,無論是反擊西方媒體的不實報道還是對奧運時事的密切跟蹤,各大網站相關頻道的博客文章都對以新聞為中心的傳播起到了很好的補充和輔助作用,對眾志成城、凝聚民心的中國精神功不可沒。
有傳媒學者認為,“影響傳媒業的基本面有三個:制度面、市場產業鏈和技術面”,“傳媒業發展的的基本現實是,技術引領傳媒產業和傳媒的變化”。筆者認為還有兩個更重要的“面”:文化面和需求面。單純由技術引領的傳媒變革是喧賓奪主的,文化才是傳媒產業的核心和根本。技術只是手段,它本身并不提供傳媒發展的驅動力,只是在技術進步的過程中,用不斷創新的技術手段滿足蓄勢待發的文化需求。在新聞環境不斷開放、國際地位迅速提升的當代中國,網絡媒體的發展為老百姓的關注和熱情找到了一個全新的表現舞臺,既形成了一個統計民意、體察民意的高效通道,也彰顯了蘊含其中的中國社會的文化力量。
由網絡媒體引發的傳媒產業變革并不會總是陽光明媚、一帆風順,自從廣播電視將我們的世界帶進傳媒時代以來,消費社會的需求使大眾傳媒豐富的視覺、聽覺符號和文本蜂擁而至,前現代時期彌足珍貴的音樂、繪»¬、文字墮入了日常生活如大海般的符號世界。那些曾經¬存在于讀者想象當中的高不可攀的別樣生活,因此變得觸手可得。到了網絡媒體時代,視頻、博客等自媒體的蓬勃發展,使每一個普通人都有了彰顯自己的機會和空間,但這種從網絡傳來的別樣生活越來越缺乏審美層次和審美高度,在與生活休戚相關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淪為低級趣味和無聊消費。一而再、再而三的各種“門”事件和屢次不光彩的人肉搜索,將這種低級趣味的傳播敏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篇8
關鍵詞 新聞傳媒;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G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13-0026-02
1 當前新聞傳媒存在的問題
1.1 內容同質化嚴重
當前的新聞傳媒在內容的編輯上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首先在讀者定位方面各媒體都大同小異,缺乏自己的特定讀者,而在確立讀者群眾之后卻沒有在編輯思路上下文章,只追求對于新聞的搶先報道,對同一新聞的爭奪嚴重,其次,各新聞媒體所報道的內容重復率較高,當某一新聞出來后,全部報紙盡是頭版頭條,不論是國際新聞、國內新聞、社會新聞還是體育娛樂新聞,報道方式和內容全都大同小異,很多文章連編輯思路都是相同的,區分度較小,另外,除編輯內容之外,在報道形式和編輯樣式上也很難做到標新利益,在當今的街頭我們看到的報紙雜志等等大都有著相同的編排版式和標題制作,模仿抄襲的現象十分嚴重,一旦有一種較為吸引人的模式出現,就很快的被其他媒體模仿,很難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
1.2 缺乏經營手段方面的創新
就目前來看,各新聞媒體的主要盈利手段主要依靠廣告費用,盈利模式十分的單一,且缺乏創新的策劃,方法相似,運營營銷雷同,所以在同行業的競爭內很那取得優勢地位,例如從1991年成都商報免費向市民寄送報紙開始,新聞媒體界就打響了一個階段的價格戰,緊接著,1995年現代快報4半16開的報紙就降價至一角錢,接下來又出現了很多不同類型的變相降價銷售,不管是贈送飲料還是以“賀歲價”來進行低價銷售,都跑不出以降低價格來進行薄利多銷的營銷手段,但是這樣的方式盡管在短時間內給了媒體一個營銷高峰,但是對于媒體本身及其長久發展來看并不是一個長期可行的方式,另外除了報紙媒體的營銷手段單一之外,電視媒體也同樣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國內的綜藝娛樂節目就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很多的節目模式雷同率十分之高,且缺乏創意,往往是從韓國或者歐美國家的節目引進而來,缺少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有很多不適應國內的地方也被錯誤的引進,使得節目效果差強人意,形式也較為古老,對于老牌的媒體來說這缺乏有效的經營手段和創新理念很容易讓新進的新聞媒體,導致新聞媒體界的重新洗牌,難以鞏固自己的地位。
2 探尋新聞傳媒競爭力的意義所在
改革開放以來,新聞傳媒行業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同時也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實力型傳媒集團,故傳媒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傳媒又面臨著各個國際傳媒行業的挑戰,壓力更加大,局勢也十分的嚴峻,例如在北京、廣州,南京等地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報業大戰,然而盡管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的新聞傳媒行業卻沒有找打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徑,仍然在單一的運營模式中踽踽獨行,發展也總是處在一個較低的層次上,近幾年來,國內一些學者將“核心競爭力”的思想引進了中國,而由于我國的新聞傳媒業已經大體實現了事業性質和企業性質的管理模式,所以核心競爭力的思想在新聞傳媒業中也可以起到較好的引導作用,故,在當前的激烈競爭中,只有不斷的進行策劃和經營上的創新,才能夠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自己在中國傳媒業甚至國際傳媒行業中占據一席之地。
3 如何提高新聞傳媒的競爭力
3.1 合理定位,占據市場
合理定位即對媒體本身有個合理的定位,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到自己的特定讀者群眾,選擇目標受眾,縱觀當前的新聞媒體發展,我們已經逐漸的意識到,任何一個媒體行業都不能通過一網打盡的方式將所有的客戶資源籠絡起來,現在的傳媒業已經逐漸走向“劃分群眾”的模式,如果將自己的網撒的太大,那么自己的發展也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所面向的內容過于廣泛容易使得報道不精,難以滿足各類讀者群眾的要求,在競爭如此激烈當今,做到第一已經不太容易,故傳媒業應當尋找適合自己定位的讀者,追求全面領先不如追求單項領先,將自己的業務做精才是正確的思路。
3.2 綜合策劃,力求創新
創新是一個企業競爭力的源泉,在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傳媒行業,若想保持自己的不敗之地,必須在單一的競爭模式中尋求突破和創新,在新聞傳媒行業當中,采編、廣告和發行已經成為人們不可否認的三駕重要的馬車,而當前很多的媒體僅僅通過打價格戰來參與競爭,我們可以利用新聞媒體發展的這一特點,抓住當前的時機,在這三項中去進行創新與改革,在發展過程中,成立相應的策劃部門,在行銷方法上不斷探索,報紙行業應當在版面設計和報道方式上進行創新,而電視行業在節目編排方面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合理有選擇的引進。
3.3 大膽用人,積極獎勵
新聞傳媒業是一個更新換代十分快的行業,其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是否能夠引起受眾群體的注意,故新聞信息的采集者十分的重要,且信息的編排需要十分靈活的思維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故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十分的嚴格,當今的傳媒業發展之所有較慢,很大的原因就是采集和編排者的思路還不夠靈活,視野還不夠廣闊,各媒體應當積極鼓勵新人去發表自己的想法,大膽用人,積極鼓勵,為富有才能的人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結語:新聞傳媒業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行業,其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多的體現在核心競爭力的方面,隨著傳媒業的不斷發展,作為傳媒人我們必須時刻去探索,探索核心競爭力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謝耘耕.媒介多元化投資及其風險[J].新聞界,2004(3).
[2]王宇,覃朝霞.中國電視媒體的多元化經營[J].新聞記者,2002(8).
[3]舒勝.報業集團核心競爭力探微[J].新聞前哨,2003(6).
[4]樊士德.我國傳媒產業體制改革與資本運營戰略的探索[D].四川大學,2005.
篇9
它們的工作是為了人們更好地體驗互聯網
藍汛的主要業務是通過分布在全國50多個大中城市的175個節點向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網絡內容快速分布解決方案。
行業地位:中國領先的CDN服務提供商,市場占有率達75%
迅雷:下載軟件提供商;影視軟件等內容的匯聚商;通過數字發行和網絡廣告實現盈利。
行業地位:中國排名第一的下載服務提供商,國產軟件提供商前三強
暴風影音的業務主要包括4塊:而向“音視頻內容提供商”的服務展示與內容推廣;面向“音視頻內容制作商”產品的數字發行;面向“廣告客戶、廣告商”的互聯網廣告平臺;面向“計算機與數碼產品制造商”產品的OEM合作;面向國內外互聯網音視頻播放業務的軟件開發服務。
行業地位:播放器軟件類中國第一,市場覆蓋率約60%;國產軟件排名僅次于騰訊和迅雷,列第三
銘萬服務于中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每個階段:為企業提供基于互聯網的網站建設,企業推廣,即時通訊系統,網絡應用服務(人事管理系統,視頻會議,客戶關系管理,銷售管理系統 )等企業信息化解決方案。
行業地位:第三.主要競爭對手:阿里巴巴
東方標準通過分布在中國國內19個城市的人才培養及招募網絡為企業提供IT人才供應整體解決方案:通過為企業定制培養及招聘的服務模式招募人才,通過領先的人才技術及心理特征評測手段對求職者進行快速篩選。
為了滿足海外IT企業對中國技術人才的旺盛需求,東方標準在日本全資的人才派遣公司,將經過嚴格培養及考核的工程技術人員派遣至國外用人單位。
行業地位: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IT人才服務機構
中國創業者得天獨厚的優勢
無線互聯網
中國目前有5億手機用戶,無線互聯網用戶市場龐大。3G門戶的商業模式為“技術+內容+門戶平臺”,從目前的2.5G起步,以免費、自由平臺及領先的技術、精彩的內容獲得用戶,在門戶平臺之上獲取最大價值。無線互聯網具備先天的收費優勢,再加上日漸成熟和豐富的小額支付通道,3G門戶商業模式的完成更加可行。
行業地位:3G門戶最早開創了中國無線互聯網獨立免費模式,始終保持著用戶、流量、技術上絕對第一的優勢,目前注冊用戶數已超過3500萬,日點擊數超過5.1億次。
萬普世紀期待能夠為整個無線互聯網行業上下游和廣告主提供開放的廣告營銷平臺、策略以及數據等服務。身為80后創業者――萬普世紀創始人兼董事長黃波解釋說,對于希望在無線互聯網上做廣告的企業來說,萬普世紀可以為他們提供完整的無線營銷方案,并可以監測最終的廣告效果。而對于那些希望創業的年輕人來說,只要建立一個WAP網站,專心做好自己的內容,廣告就可以源源不斷地自己找上門了。
行業地位:無線營銷行業絕對領先
億美軟通以短信、彩信、WAP等技術為企業營銷、管理、服務等方面的軟件(系統)和運營服務。
獨特的賣三次(乘數型)模式:軟件/系統+附加通訊流量+增值服務
行業地位:行業排名第一,擁有可口可樂、中國銀行、大眾汽車、Esprit、俏江南等16萬家企業客戶
迅速壯大的中產階級
漢庭連鎖酒店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中檔商務經濟型連鎖酒店。
它們的婚姻能否幸福?
紅孩子致力于通過目錄和互聯網為用戶提供方便快捷的購物方式和價廉物美的家庭用品。經過三年的迅猛發展,紅孩子現在已經擁有母嬰用品、化妝品、健康產品、自選禮品,家居產品等五條產品線,并在北京、天津、沈陽、上海、南京、武漢、蘇州、無錫、大連、杭州、成都等11個城市設有分支機構,預計年內將達到18家。
紅孩子擁有自有品牌――redbaby系列嬰幼用品。
行業地位:家庭購物服務行業的持續領跑者,紅孩子網站:.cn是中國家庭購物服務行業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
PPG的核心商業模式是通過將現代電子商務模式與傳統零售業進行創新性融合。PPG在產品創意上汲取了國外經典的服裝風格;并與知名的物流公司,如“聯邦快遞”、“宅急送”等緊密合作,以保證卓越的物流管理體系。
行業地位中國服裝行業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
網絡視頻組
悠視網()是一家面向全球寬帶用戶,提供網絡電視及互動增值服務的新興媒體。依托高效先進的技術,悠視網建立了全球最大的視音頻內容聚合和分發平臺,為華語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網絡電視服務。
悠視網收費模式:視頻廣告+增值互動+付費視頻
行業地位:中國規模最大的網絡電視公司
:網絡視頻短片分享
即將把總部從廣州搬至北京。但是如何把巨大的流量變成收入仍然是面臨的一大挑戰。
行業地位:中國最大的原創視頻分享網站
PPLive的流媒體平臺可以為客戶提供網絡直播服務。同時,PPLive擁有專業的營銷策劃團隊,可以攜P2P流媒體平臺為客戶實現網絡媒體的無縫隙覆蓋。
PPLivc是姚欣在華中科技大學就讀研究生期間休學創業的結果。
行業地位:PPLive在網絡視頻直播市場居于領導地位
汽車組
易車以專業的汽車互聯網平臺為核心,參與投資運營汽車類報紙、汽車雜志、汽車電視節目、汽車廣播節目等多種類型的專業媒體,并且不斷嘗試新媒體在汽車營銷和汽車用戶消費服務領域的應用,構建了跨媒體、全方位、立體化的汽車傳媒集群。
行業地位:中國最大汽車專業傳媒集群
中國汽車網商業模型:汽車網絡消費社區
行業地位:中國最早的專業化汽車門戶網站,中國最大的網上汽車專業垂直服務商
UAA從事汽車俱樂部業務,通過互聯網和呼叫中心,為俱樂部會員提供全國救援、保險和汽車維修等方面的預約服務。
行業地位:中國最大的汽車俱樂部和汽車服務網絡
地圖組
高德的業務主要包括4塊:
車載和便攜導航:導航電子地圖生產銷售
無線位置服務:位置服務系統升發運營,與客戶分成
互聯網位置服務:B2B地圖租賃、廣告收入
政府和企業應用:外包軟件開發和系統集成項目承接
高德軟件是美國著名創投機構KPCB正式進入中國內地之前投資的兩家中同企業之一。2003年以來,高德軟件的財務表現一直相當優異。
行業地位:高德軟件在導航電子地圖、導航軟件系統等領域居于絕對第一的位置,主要客戶包括:寶馬、奧迪、拜馳、通用、人眾、本田、豐田、日產等。
北京圖為先科技公司(MAPBAR):互聯網以地圖標注,地圖搜索為主體的地圖廣告模式;無線及車載導航軟件銷售(P29)。
行業地位:中國排名第一的互聯網地圖服務提供商,典型客戶包括百度、MSN、YHAOO、E龍、攜程等
全景的商業模式:整合攝影師、圖片機構、媒體單位的圖片內容,通過互聯網平臺提供給全球華人用戶。
行業地位: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圖片公司,中國廣告行業、編輯行業最主要的圖片內容提供商
東方財富網主要通過互聯網向廣大投資者(包括個人及機構)提供全方位的綜合財經資訊和金融理財資訊。
行業地位:東方財富網是中國訪問量最大、影響力最大的財經證券門戶網站,訪問量領先第二名6倍以上。全球權威的第三方數據ALEXA顯示,在全球中文網站排名中,東方財富網已經進入前10名。
家居易站致力于整合家居建材領域的廠商資源,為消費者提供全面的家居建材商品信息、線上/線下交易、行業資訊、互動社區等綜合服務,使廣大消費者用更少的精力,享受更好的購物體驗,購買到更加質優價廉的家居建材商品。
家居易站自認為是中經合投資組合當中整合難度最大的公司之一。
行業地位:中國家居建材行業首家專業的電子商務網站
突圍中的Web2.0
愛情公寓獨特的商業模式來自于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擴大交際固的需求。愛情公寓填補了人們在尋覓感情中的過程需求,獨特的線上生活經營,給了用戶一個區別于現實生活中的家。現實生活中無法完成的夢想,用戶可以通過愛情公寓來滿足,比如線上養寵澆花,線上布置家同等等。
行業地位:休閑交友網站最高排行第1名
主要向網民個人提供基于視頻博客的社交網絡服務。龐升東創辦的歷來都是互聯網行業備受爭議的創業企業之一,但是51.con的投資人似乎從來都不為所動。
行業地位:中國最大的博客社區
互聯網進入社區時代,用戶產生了非常多有價值的信息。這些信息很多都沉淀在BBS和博客當中,而傳統的搜索引擎公司尚無法提供此類信息的搜索和查詢。奇虎獨創的peoplerank技術,能夠有效地幫助用戶找到這些信息。
奇虎360安全衛士:幫助網民查殺惡意軟件。
行業地位:社區搜索類網站排名第一;中國網絡搜索行業排名前三
分眾傳媒的挑戰者們
分眾在這里不再是一家公司的名稱,它代表的是一種經營思路和商業形態,
綜合戶外媒體、平面媒體的優勢,百泰傳媒利用報紙、雜志、直投廣告載具、室內看板等媒體形式,以全國高檔酒店客房為傳播環境,對全國商旅精英人群定向傳播商業資訊。根據酒店的區域、星級、受眾特點等的不同,百泰可做到對受眾的精準傳播;同時,根據季節和不同會務活動等,百泰可做到針對不同會務人群的集中傳播。
廣告是百泰傳媒收入的主要來源。
行業地位:全國高檔酒店精英人群,定向傳播媒體領導運營商
通過運營全國50多家機場和10個航空公司航機內娛樂電視網絡,航美傳媒搭建了目前國內惟一真正能對高端人群進行有效覆蓋的媒體平臺;通過喻悅航空旅客,吸引受眾注意力,從而為廣告客戶提供傳播平臺、獲得廣告收入。
行業地位:航美傳媒被譽為“中國航空傳媒產業專業化、國際化、高端化的引領者”
璽誠傳媒主要為品牌及服務商提供在店電視廣告營銷平臺。
行業地位:分眾傳媒在賣場電視廣告市場上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共合網()是全球傳媒資源共享整合平臺的簡稱,是一個實現廣告交流、廣告交換和廣告交易的電子商務網站,是一個發現資源、整合資源和經營資源為目的的網絡傳媒機構。共合網首創R&V(現實和虛擬)經濟理論,創建了獨特的R&V模式,并致力于激活全球傳媒資源,建立R&V非競爭性戰略聯盟。
創新傳媒資源置換、多方瓦動平臺及廣告信貸服務是共合網的三塊主要業務。
行業地位:共合網是一個新興的電子商務網站和創新的網絡傳媒機構,橫跨網絡業、傳媒業、金融服務業和廣告業等多個行業,形成多項首創業務,具有惟一性。
熱鬧依舊的半導體行業
遵循著清晰轉移路線的半導體行業,依舊是VC們在中國投資的熱門領域之一。半導體行業備受VC關注的企業也很多,只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們不能在此一一列舉。
篇10
【關鍵詞】垂直媒體 精準定位 多元價值
在《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老牌媒體陷入經營困境的同時,各種面向行業的小型垂直媒體卻在互聯網時代紛紛涌現,并煥發出蓬勃生機。今天,門戶網站在大眾輿論中呼風喚雨,垂直媒體卻在行業內獨領,并受到各種資本的追捧,形成了互聯網時代傳媒產業的一道亮麗風景。從美國VOX MEDIA旗下各垂直網站的風生水起,到國內“汽車之家”“久邦數碼”紛紛上市,再到近期VR行業垂直媒體“87870”獲得北京掌趣科技千萬級戰略投資,垂直類媒體在傳媒領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同時,也得到國內外相關人士的極大關注。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絕大多數媒體“既要打鳴也要下蛋”,既要承擔媒體信息傳播、輿論引導的社會功能,同時也要具備盈利的經濟功能。在互聯網時代涌現出的大量行業垂直媒體,其社會價值大于經濟價值,甚至許多垂直媒體的創辦本身就是由于創始人對某一行業領域的個人愛好。盡管說垂直媒體“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徹底剝離,媒體不再承擔經濟價值,而只承擔社會價值”①的論斷有絕對化之嫌,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垂直媒體發展過程中對社會價值的追求要大于對經濟價值的追求――至少是絕大多數垂直媒體如此。正是由于垂直媒體的這一特點,才使得互聯網時代的垂直媒體以服務為核心,通過對一系列服務的多元開發凝聚行業影響力,進而形成與傳統媒體不同的運營模式。
一、垂直媒體的傳媒經濟本質重構
互聯網的出現,對眾多行業產生了極大沖擊,傳媒產業也不例外。皮卡特所提出的“雙重產品”市場運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傳媒經濟本質的主要觀點。②在皮卡特看來,傳媒公司創造了兩種商品,第一種是電視節目、雜志文章等傳媒內容產品;第二種是受眾,被娛樂和新聞內容所吸引的受眾成為傳媒企業有價值的產品,接近受眾的途徑可以被包裝定價,然后銷售給廣告客戶。學術領域對傳媒經濟本質是“注意力經濟”還是“影響力經濟”的爭論,也正是在這一框架下展開。傳媒實踐領域,絕大多數傳統媒體(如報紙、雜志、電視等)都是通過新奇的娛樂內容、創新的節目模式等吸引受眾,再將受眾數量打包出售給廣告商。正是由于此種運營模式,“唯收視率論”才會在一定時期內風靡一時,眾多節目制作方與電視臺等傳媒企業之間的合同也采取“對賭”等方式,如浙江衛視與燦星在《中國好聲音》方面的合作就是這方面的典型案例。
與一般大眾媒體不同,傳統的行業媒體運營在“影響力經濟”框架下展開,這種運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與當代網絡垂直媒體之間具有相似性,二者都具有比較精準的受眾定位,都專注于某一行業領域進行精耕細作。如《經濟觀察報》便將讀者目標鎖定在“中國社會擁有財富、擁有權力、擁有思想、擁有未來的實力階層”,以“理性”“建設性”的報道形成高黏性的讀者群體。但此類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仍受到傳播單向性等因素的限制,即使具有較高的客戶忠誠度,能夠對專業廣告客戶形成較強吸引力,但在運營模式上仍不得不依靠廣告、活動等傳統方式,其服務價值、客戶價值、渠道價值、大數據價值等都難以得到有效開發。
與傳統專業媒體不同,當今的垂直媒體依托互聯網優勢,具有了更多價值開發的維度和可能。而這種多元開發在表面看來仍具有傳統媒體的特征,以專業化的資訊服務為基礎,將互聯網時代的垂直媒體僅僅看作媒體只是看到了問題的表面,究其原因,“一方面垂直細分類網站的創始人可能是媒體人,另一方面可能其盈利模式是通過廣告、論壇等形式。”③從更深層的角度看,互聯網時代垂直媒體運營的根本依托是服務功能而非媒體功能。互聯網時代的垂直媒體正是以服務功能為基礎,對傳統傳媒經濟的本質進行重構,它們的主要運營模式不再是簡單的“二次售賣”。除此之外,立足于服務功能和良好的客戶體驗,不斷打通資訊服務、社區聚合、交易服務、大數據等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以全產業鏈的方式不斷延伸傳媒產業的價值鏈條。
二、以服務為核心的多元價值開發
與傳統專業媒體不同的是,互聯網時代的垂直媒體具備了更多價值開發的可能,在“平等、互動、參與、分享”的互聯網世界,垂直媒體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精準受眾定位為基礎,對媒體價值、服務價值、渠道價值和大數據挖掘價值的多重開發。
(一)精準的受眾定位
在信息泛濫的時代,面向所有受眾的市場定位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著失去所有受眾。順應當今媒體由“廣播”向“窄播”的轉型,面向細分市場進行精準受眾定位,是垂直媒體與傳統專業媒體的共性所在,也是垂直媒體發展的首要前提。
垂直媒體的受眾往往具有專業化、年輕化、知識化的特征。美國知名垂直媒體The Verge因為專注報道新潮的消費電子設備而獲得大量關注。國內最大IT垂直媒體泡泡網的用戶聚焦“計算機/IT類、制造業及教育/科研”行業,其用戶平均年齡約為27歲,近半數用戶接受過高等教育,其中本科生占41.7%,碩士及以上人群占7.6%,較高的個人月收入為他們較高的消費能力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地域分布上,泡泡網用戶一級中心城市(北上廣)和二線省會城市用戶占到65%左右,另外有34%的用戶來自于經濟較發達的三級城市。④
(二)以專業的資訊服務沉淀粉絲用戶
提供資訊,是媒體最為基本的價值功能,也是包括垂直媒體初級階段在內的絕大多數傳統媒體運營的根本。在2000~2005年的中國垂直媒體1.0時代,絕大多數垂直媒體都是將主要精力聚集在提供資訊服務方面。這是由于在垂直媒體起步階段,運營方尚未找到成熟合理的運營模式,更多的是從傳統媒體的運營中吸取經驗,按照傳統媒體依托資訊服務吸引廣告投放的方式進行運營。即使是在運營模式相對成熟的今天,垂直媒體也必須將專業性資訊服務做好、做精、做強,否則便會失去其后續發展的基礎。
在精準定位、提供優質專業咨詢的同時,以社區化方式沉淀有效客戶,是垂直媒體進行粉絲變現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國內紙媒潮流垂直網站YOHO將主要目標受眾鎖定為年輕男士,在依托《YOHO!潮流志》起步后,YOHO于2007年5月推出潮流交互社區,之后又通過SNS社區轉型、社交圖片分享類App開發等系列手段,不斷強化社區功能,以達到“先圍住核心用戶群”再“放長線釣大魚”的目標。2012年,國內汽車垂直網站“汽車之家”也大力強化社交業務,推出用戶互動產品,不斷強化用戶體驗。⑤
(三)立足優質服務布局電商平臺
“媒體平臺+專業社區+電商平臺”是當今成功垂直媒體最為主要的商業模式之一,從媒體功能到社區凝聚進而布局電商平臺,也是垂直媒體運營過程中合理的商業邏輯。無論媒體平臺還是專業社區,都是企業進行投入的領域,二者成功運營和投入后,依托其高精準、強黏性的客戶群體,進行專業化電商布局順理成章。以上文提到的YOHO為例,在2005~2007年依托媒體和社區完成粉絲沉淀后,YOHO在2008年從媒體進軍電商領域,以售賣潮流品牌為主要業務的“YOHO!有貨”,正式完成由媒體到電商的總體商業布局。進而,以“潮流”“時尚”為核心,將目標受眾從年輕男士向年輕女士轉型,于2013年創辦女性潮流雜志,并舉辦潮流行業展會。
垂直媒體在進軍電商領域時,與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具有兩個最為重要的區別。其一,前者行業細分并不明顯,主要依靠海量用戶和強大的網絡外部性在各個行業全面開花,而垂直媒體則依托其行業優勢在某些具體行業重點發力。其二,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的成功依靠廣闊的貨源、快速的物流等業務組合,而后者則依靠專業化服務取勝。比如,汽車之家便是憑借買車、用車、養車等全面、專業、可信賴的內容,在塑造專業口碑的同時,構建優質的產品庫。從汽車之家的發展軌跡來看,它由論壇起步,逐漸建立起較優質的產品庫,塑造媒體口碑。從這一意義上說,垂直媒體所涉足的垂直電商領域和阿里巴巴、京東等也形成了差異化競爭格局,得以在激烈的互聯網商業競爭中尋得一席之地。
(四)多元業務組合
來自Forrester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平均來看,企業市場營銷支出的20%都花在了各種商業展出上,全球每年在活動和會議上的支持高達5000億美元。“媒體平臺+專業社區+電商平臺”是垂直媒體進行業務布局時的重要環節,但這并不意味著垂直媒體舍棄傳統線下活動這一金礦。在憑借互聯網優勢進行上述業務布局的同時,接下來進入垂直線下活動領域也就順理成章了。YOHO從2008年底開始舉辦“YOHO!音樂季”“YOHO!潮流盛典”等落地活動。除了落地活動外,虎嗅網、藝恩網、36氪等行業垂直媒體都以大數據服務的方式拓展其產業鏈條。36氪等垂直媒體網站甚至成立專門的研究院,定期VR、教育、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療、互聯網+企業服務、互聯網+汽車等多個行業的研究報告。
三、垂直媒體的未來之路
從2000年至今,中國垂直媒體已經走過十幾個年頭,從1.0時代專注于產業資訊和行業評論,到2.0時代對行業挖掘數據庫、產品信息的深入挖掘,再到專注于對用戶購買產品的服務、不斷提升用戶體驗的3.0時代{6},中國垂直媒體的運營模式逐漸成熟,立足于服務的產業鏈條得到了極大拓展。但垂直媒體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面臨新一輪成長的瓶頸。垂直媒體在“做精”上具有門戶網站、大型電商平臺難以比擬的優勢,但同時由于受到客戶數量和行業的限制,它們往往也面臨難以“做大”的苦惱。
在接下來的發展過程中,依托資本杠桿、提升管理能力,進而以媒體組合的方式把企業做大做強是中國投資人和企業家所關心的重要問題,也是中國垂直媒體在運營上實現更大目標的合理之路。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如果有人能夠在所有的垂直細分行業都入股一家有影響力的垂直媒體,那他就是事實上的中國的默多克了”。{7}在這方面,已經有一些成功案例,如美國知名媒體集團Vox Media便手握6家垂直媒體,其內容涵蓋科技(The Verge)、運動(SB Nation)、游戲(Polygon)、地產(Curbed)、美食(Eater)、時尚(Racked)等諸多領域。國內知名垂直媒體集團盛拓傳媒也是以整合的方式,進行垂直媒體運營,旗下擁有IT168、泡泡網、汽車之家、二手車之家4家垂直網站。但在媒體組合之后,如何繼續以服務為核心保持“做精”的心態,避免出現美國在線收購Weblogs后“營收為先”對垂直媒體從業者帶來的傷害,是垂直媒體運營者必須不斷考慮的問題。
注釋:
① 曾航.行業垂直媒體投資的黃金時代[ J ].中國傳媒科技,2015(1)
②Picard,R. Media Economics: Comcepts and Issues, London: Sage, 1989. 17-19.
{3} 劉勝男.行業垂直媒體的運營能力是關鍵[ J ].中國傳媒科技,2015(1)
④泡泡網官方網站介紹,網址:http:///site/about/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