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實體經濟的措施范文

時間:2023-10-31 17:58: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振興實體經濟的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振興實體經濟的措施

篇1

總理曾在2017年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對“虛實之爭”進行了解讀:“實體經濟”是一個相對于“虛擬經濟”的概念,不僅包含制造業,而是涵蓋著一二三產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克強總理特別強調“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并“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列為2017年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

片面排斥或全盤否定虛擬經濟,映射出一部分實體經濟的從業者們對近年來社會資本“脫實向虛”和企業“棄實投虛”加劇的擔憂,也凸顯出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脫節已成為我國經濟最突出的結構性矛盾之一:金融領域和房地產領域出現了資產泡沫現象,非實體經濟聚集了過多的發展資源,嚴重削弱了增長新動力賴以形成的基礎。

在傳統企業盈利能力下滑的當前,廣大互聯網企業則由于處于“風口”且盈利能力不俗而被一些傳統企業家貼上了“虛擬經濟”的標簽。

與實體經濟相比,虛擬經濟主要表現為高度流動性、不穩定性、高風險性和高投機性等4個方面,但并不等同于虛假經濟、泡沫經濟和互聯網經濟。

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并非截然對立、相互排斥,兩者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發達的虛擬經濟非但不會對實體經濟產生遏制作用,相反能夠促進其發展。

篇2

當前我省經濟發展正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必須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把創新作為推動發展的著力點,堅持把發展實體經濟和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作為制定實施經濟政策的出發點,以知難而進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決心推動龍江經濟振興發展。哈爾濱作為“中蒙俄經濟走廊”上的核心城市,要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堅持創新驅動和投資拉動,加快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產業項目建設,真正把功夫下在鞏固基礎、增強底氣上,下在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上,下在打造城市宜居環境上,切實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為全省穩增長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無論從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還是從城市功能配套和未來發展,搞好哈爾濱站和霽虹橋改造都具有重大意義。市委、市政府及鐵路部門在哈爾濱火車站拆遷改造上推進力度大,具備前期開工條件,應給予充分肯定。希望所有相關部門要從大局出發,進一步強化溝通協調配合,搶抓黃金施工期,加快征地拆遷和項目建設進度,為“龍江絲路帶”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為群眾便捷出行構建現代交通網絡。要高點站位、統籌規劃,加快推進“龍江絲路帶”物流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加快培育俄方商,促進物流公司與電商對接合作,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吸引國內外高端外向型實體產業向我省集聚。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好我省激勵人才創業創新、優化發展環境等政策措施,為人才創業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搭建平臺、創造環境,鼓勵正在創業的年輕人大膽創業創新,通過鍥而不舍的努力,早日實現創業夢想。要持續抓好馬家溝綜合治理,加強上游引水、中游水利用及沿岸景觀建設,讓省城水更清、草更綠、景更美,切實營造文明宜居靚麗的城市環境。要把城市棚戶區改造作為頭號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確保今年工程100%開工率并如期完成竣工任務目標。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擴大投資穩增長的有效途徑,也是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哈爾濱作為國家“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上的重要樞紐,必須加快鐵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與自身地位相符合的現代化交通網絡,增強綜合通樞紐功能,為形成高效便捷暢通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和帶動全省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要加快推進哈爾濱火車站改造和霽虹橋改造,提升哈站鐵路樞紐功能,確保哈齊、哈佳、哈牡客專鐵路順暢通過,為繁榮“哈(滿)俄歐”和開通“哈(綏)俄亞”陸海聯運國際物流大通道創造更加有利條件。

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根基,離開實體經濟,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就是一句空話。產業項目是最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經濟。抓產業項目,就是抓實體經濟。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產出,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實力。哈爾濱作為全省經濟、政治、科技、文化和人才中心,在吸引和承接產業轉移上占據絕對優勢。要積極申建哈爾濱新區、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中俄自由貿易區,為吸引和承接產業轉移搭建載體平臺,同時利用好哈爾濱綜合保稅區、高新區、經開區、中俄科技合作產業園等現有載體平臺,吸引國內外產業項目向園區集聚,重點打造高端裝備制造、綠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集群,以及金融商務、文化旅游、商貿物流等重點產業,把哈爾濱打造成為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核心區。

抓好城市建設,打造宜居家園,既是改善民生的舉措,也是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需要。要加快“三溝一河”綜合治理,堅持依托水、開發水、利用水,抓好全線污水凈化處理,加快水源地及河道配套水利設施建設,打造市民親水長廊,使之成為城市靚麗風景線和群眾休閑場所。城市棚戶區改造既是深受百姓歡迎的惠民工程,也是拉動地方經濟的有效舉措。哈爾濱要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必須對加大老城區棚戶區改造力度,對完成征地拆遷和招投標的,要搶抓黃金施工期,加快建設進度,為百姓建設高標準、高質量的宜居家園,確保居民早日回遷、安居樂業。

篇3

  關 鍵 詞:實體經濟

  關鍵數據:央行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將向市場釋放接近4000億元左右的流動性。

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實體經濟直接創造物質財富,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一個國家社會財富和綜合國力的物質基礎。通觀中外經濟發展歷程,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發展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核心內容,是穩增長的基礎,是擴內需的保障條件,也是控物價的有效手段。實體經濟借助于虛擬經濟,虛擬經濟依賴于實體經濟。實體經濟衰退,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就業減少,失業增加;居民預期收入減少,消費信心嚴重受挫,消費支出增長停滯;企業投資信心低沉,住宅投資繼續大幅減少,產業活動趨弱。歷史的經驗教訓一再表明,只有發展實體經濟,壯大實體經濟,社會的基礎才會扎實,經濟發展的動力才會強勁。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凡是實體經濟厚實、堅固的國家,受沖擊和影響的程度相對比較輕,也說明了實體經濟的重要。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仍然偏熱,還處于傳統的增長方式,經濟結構進一步失衡,其病根在于地方唯GDP觀還比較盛行,科學發展觀在發展方式轉型中并沒有得到很好落實,一些地方轉方式、調結構“雷聲大、雨點小”,仍然流于形式,經濟增長仍主要由投資推動。地方政府投資占用了大量金融、能源等資源,擠壓了中小企業的投資空間,導致中小、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持續惡化。另外,隨著勞動力、土地、原材料以及初級產品價格上漲,生產要素不斷提高,利潤率越來越少,許多原來靠實業起家的中小企業紛紛“逃離”實體經濟。11月19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企業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全國“停產”“半停產”的企業占17.6%,比2010年又提高了6.4個百分點;從不同規模看,小型企業“停產”或“半停產”比重為20.9%,明顯高于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目前中小企業虧損面還在上升,特別是這輪宏觀調控和貨幣緊縮,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再次暴露,中小企業目前向銀行貸款已經非常之難,只能從民間信貸市場拆措,有的地方利率甚至高達到50%!這種結局是與調整結構的初衷是相背離的。

中央提出發展“實體經濟”,是基于國際國內環境綜合考量的結果。從外部看,要吸取2008年金融危機的教訓,夯實實體經濟基礎。經歷金融危機之后,美國等發達國家提出“再工業化”概念,政策關注點再次轉移到制造業上,將影響全球制造業的產業布局,競爭格局也有可能產生重大變化。在此次深度調整當中,各國都非常重視工業制造業,而我國的傳統優勢也在工業,我們要保持工業的競爭優勢,就必須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從內部看,隨著國內勞動力、土地、能源和資源等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我們的既有比較優勢在削弱,要形成新的比較優勢,必須做大做強實體經濟,依靠創新驅動提升價值點,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當前,貫徹中央經濟會議精神,發展實體經濟,難點在解決六個“必須”:

一是必須確保4000億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宏觀政策微調消息披露后,一些地方政府、開發商和專家學者將房地產調控拼命往微調上靠攏,釋放流動性對樓市調控的沖擊值得警惕。如果資金不進入實體經濟被挪作他用,股市、樓市和高利貸是三個目標。能否落實好中央經濟會議關于發展實體經濟決策,關鍵是必須確保4000億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

一是金融機構必須更好服務于實體經濟。從目前情況看,中小微型企業受內外需不振影響,短時間扭轉經營困境有難度,其經營回報還不足以吸引資金資本青睞。12月18日至19日,視察江蘇提出,銀行要切實解決不合理收費和附加貸款條件等問題,不能把企業當成唐僧肉。金融機構要同企業更好地聯系,金融機構有兩個任務。一是為企業克服困難主動服務,二是為控制資產泡沫、防范風險而加強管理。

一是必須遏制投機讓資本回歸實業。近年來,炒作投機興盛,實體經濟空心化越來越嚴重,社會大量資源包括資金、資本等都棄實業而進入投機炒作行業,這種狀況惡化了中國經濟結構。如果不鏟除暴利性和投機性,中國經濟振興將難以回歸正道。打擊暴利、遏制投機,是資本回歸實業的前提。政府層面應進一步出臺鼓勵發展實體實業經濟的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資源配置,通過調控引導各類資源進入實體經濟。

一是必須盡快出臺減稅扶持實業政策。一項對1166家企業的調查顯示,目前企業最大的困難,主要是人工成本上升、資源材料價格上升,以及社保和稅負過重,利潤低,分別占到調查企業的80%、60%、48.8%、40%。在國內流通領域,稅負負擔重,企業經營困難,難以承擔降低價格的責任。商務部研究室主任張向晨報告建議,國家稅務和其他有關部門,下一步要盡快研究更多的減稅和支持企業發展的措施。

篇4

一、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好轉,經濟基本面使投資者信心恢復

面對經濟增長過快下滑,2008年四季度以來政府采取多項扶持經濟增長的措施。2008年12月,一些經濟指標已比11月份出現積極變化;今年1月份,部分經濟先行指標繼續好于市場預期。貨幣信貸、發電量、工業增加值、PMI(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等指標出現繼續反彈跡象。

首先,發電量同比下降7.9%,較2008年11月的同比下降9.6%略有回升。其次,采購經理指數由去年11月的38.8%,回升為12月的41.2%,今年1月進一步提高為45.3%,這是在去年11月的歷史低位上連續第二個月攀升。再次,2008年,在央行取消了對商業銀行的信貸管控之后,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新增貸款從11月份開始全面回升。11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4769億元,12月份迅速上升至7718億元,兩個月新增本外幣貸款達到了11643億元。今年1月我國新增貸款達9000億元,創單月新高。在政策調控下,中國經濟有可能盡早擺脫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復蘇有望早于其他國家。正是基于對中國經濟的樂觀預期,基于宏觀經濟基本面近期發生的微妙變化,中國證券市場不再受國際和周邊股市的影響,走出特立獨行的持續上漲行情。

二、債券市場由熱轉冷,巨額資金悄悄遷入股市

近半年來的數據顯示,資本市場的資金在股市和債市兩者之間呈現“此消彼漲”的蹺蹺板效應。2008年8、9、10三個月份,股市低迷,股指加速下滑,成交清淡,債券市場卻呈現出截然相反的情況。在債指不斷攀升的同時,成交量急速放大,部分資金撤離股市,流入債市避險。債市與股市的輪動關系從去年11月份開始出現轉向,當月,受國家4萬億拉動內需政策的推動,股市人氣開始恢復,當月成交額大增至12146億元,比上月整整高出60%。隨后,股市成交量連續維持在高位。而交易所債市此時的成交量開始出現大幅下滑,其中上交所國債成交量雖仍保持200多億元的高位,增速卻已大幅減緩,上交所企業債成交額已由上月的260億元驟減到120億元。

債市與股市成交量的變化,在節后顯得更為明顯。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末,基金所持債券托管量與2008年末相比減少達878億元,為去年下半年以來首次減少。同時,從銀行傳來的信息顯示,隨著股市向好,火爆的債券基金銷售已大不如前。種種跡象表明,包括基金在內的資金已開始大規模撤離債市,轉向股市。

三、證監會調控暗挺股市,基金明顯看多

按照證券業界一個約定俗成的判斷,每年初證監會主要放行的基金品種是偏股還是偏債,能反映出監管部門對于當前股市的態度。2008年初,證監會連續放行債券型基金,基金業界當時就強烈感受到監管部門不希望還處于5000點的股市出現明顯泡沫的想法。可是到了2009年初,指數基金、股票型基金接連獲得證監會放行,牛年開始,光大保德信均衡精選等多只股票基金更是接踵拉開發行序幕。股票型基金如此緊的募集節奏,顯示出監管部門對于市場有扶持發展的想法,也透露出證監會可能對接下來一段時間市場表現相對樂觀的判斷。偏股型基金發行轉暖,表明市場信心正在恢復。

今年以來,在經濟面和政策面的雙重作用下,基金經理明顯看多,基金在節后幾乎是全面做多,很多基金經理已經將倉位提升到了上限,基金在近期非常活躍。基金人士表示,目前中國經濟正出現明顯的好轉,預計最早在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將重新進入快速增長階段。股市的提前上漲,正是反映出對經濟的良好預期。

2009年股票型基金的業績有望再次超越大盤,主要原因在于股市經過2008年的暴跌后,已沒有明顯泡沫,在政府一系列保增長政策措施下產生趨勢性下跌的概率也相對較小;其次,中國經濟2009年進入減速調整年,在債市收益率已較低的背景下,股市的投資機會和投資回報率有望明顯改善,股票基金通過合理的資產配置,可以分享股市的超額收益。

四、十大行業振興規劃促使相關板塊走強

為了應對經濟下滑,更重要的是為了優化產業結構促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今年1月13日國家出臺了鋼鐵行業、汽車行業調整振興規劃,2月4日,國務院又通過了紡織工業、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引人注目的是,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由14%提至15%;要求加快裝備制造業兼并重組步伐。接下來,有色、船舶等十大行業振興規劃中剩下的部分,按原計劃,將在3月全國兩會前陸續提交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這十大行業規劃并非全面規劃,而是應對金融危機、拉動相關行業發展的規劃,針對性非常強。

為了將行業振興發展落到實處,國家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用于振興產業規劃、科技創新,鞏固社會保障體系。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去年12月1000億元的投資從項目到資金已經完全到位,春節以前第二批1300億元的投資從項目到資金也陸續到位。同時,從今年1月1日開始,國家財政對企業實行增值稅轉型,減輕企業負擔1200億元。2月1日,“家電下鄉”已在全國鋪開,“農機下鄉”、“汽車下鄉”也將緊隨其后。這些措施逐漸到位,對于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再度發展無疑開創了巨大空間,相關企業盈利增多,也會在資本市場吸引更多的融資,促使有色、汽車和鋼鐵等實體經濟的相關板塊再現輝煌。

五、1月CPI或再創新低,降息存在空間有利股市

篇5

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物力推動國有銀行的振興,目的就是讓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和社會發展。貫徹落實今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這一指導方針,銀行業,尤其是大型國有商業銀行須擔當起更大的責任。如何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總理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已經明確給出了答案,即“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優質金融服務,加大對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

眼下,銀行信貸依然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利差收入也是銀行業最大的利潤來源,信貸業務緊密聯系著實體經濟和商業銀行。因此,如何適時適當調整信貸結構,對于能否切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有著直接影響。記者從日前先后召開的5家國有商業銀行2012年度工作會議上獲悉,各行均在第一時間迅速行動,針對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全面部署了今年的信貸結構調整工作。根據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要求,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機構首先要努力服務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科學發展。對照“十二五”規劃的要求,金融機構服務經濟涵蓋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科技創新、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等,還包括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引導出口結構升級等方面。工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該行將突出支持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融資等“四大新市場”,重點發展貿易融資、中小企業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等“三大戰略領域”,積極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需要。該行明確提出要求,要創新服務方式,確保“四大新市場”的貸款增速顯著高于公司貸款平均增速。

除此之外,工行還將加大對文化、教育、健康、旅游等新興消費市場的開拓力度,創新以銀行卡為載體的小額消費信貸模式,加強與大中型優質商戶、新興消費業態中的高端商戶的合作,大力發展直接消費信貸業務。同時優先支持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和“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建設,通過發展創新金融工具引導社會投資進入國家政策鼓勵進入的重大項目建設領域,發揮信貸資金的撬動作用。建行方面則表示,該行會繼續嚴格限制“兩高一剩”企業、行業貸款,控制房地產開發貸款,控制對低水平、重復建設政府平臺的資金支持,優先支持國家在建續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能源、節能減排、環境保護項目,支持國家生產方式調整、產業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興制造業。交行董事長胡懷邦提出,今年該行將根據“總量適度、審慎靈活、定向支持”的要求,保持信貸適度增長,合理確定投放重點,進一步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特別是加強對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設,以及符合產業政策、有市場需求的企業的信貸支持,加強對企業技術改造、節能減排的支持,嚴格控制對“兩高一剩”行業的貸款。

服務實體經濟的另一個重點是加強對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具體到當前的實際,即小微企業和“三農”企業,這部分客戶往往是金融市場中絕對的“弱勢”群體。經過幾年的具體實踐和經驗總結后,各行在服務中小企業上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今,各行需要面對的是更加難以把握風險卻更需要金融服務的小微企業。2012年,5家國有商業銀行都會在以往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向小微企業的信貸傾斜力度。如工行,該行已經明確提出,會持續提高中小企業貸款比重,重點發展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相契合的貿易融資等短期貸款,積極支持科技、服務和加工業等中小企業。同時加大投入、加快創新,幫助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建行不但將支持小微企業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著力點,還將此項業務視作本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建立并完善小微企業業務經營模式,加大對小微企業業務的資源傾斜力度。

篇6

關鍵詞:實體經濟;經濟結構;戰略調整

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在于勤勞創業和實業致富,發達穩健的實體經濟,對提供就業崗位、改善人民生活、實現經濟長久繁榮和社會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我國正處于結構轉型的關鍵期,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很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并存,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筆者認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對提升經濟質量、有效擴大內需、控制物價漲勢、增加社會就業、提高生活水平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實體經濟的進一步壯大,既是筑牢經濟的根基,也是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必要前提。

一、實體經濟發展的現狀

2012年,受國內外宏觀經濟整體下行態勢的影響,中國實體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重。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2年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0%左右,比2011年度的13.9%回落了近4個百分點。2011年溫州高利貸危機爆發,表象是高利貸危機,實質是中國實體經濟的空心化危機。緊縮的貨幣政策、不斷上漲的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通貨膨脹及高額的融資成本和稅負導致實際負利率,使企業無心實業生產,越來越多的資本選擇更容易保值增值的金融、房地產等虛擬經濟。實業投資越來越困惑,實業經濟與虛擬經濟愈發失衡,實體經濟的“產業空心化”正動搖著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我們必須直面“產業空心化”這一事實,把握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實行更加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中國經濟持久穩定的發展。

二、實體經濟發展“空心化”產生的原因

一邊是如火如荼的虛擬經濟,一邊是舉步維艱的實體經濟,是什么原因讓曾經撐起“世界工廠”的中國制造業步履艱難呢?

(一)資本的逐利性

近年來,經營實業的企業利潤被一再被壓縮,甚至出現了虧損,許多中小企業不愿再做實業,而虛擬經濟高利潤、高回報,與實體經濟領域形成反差,資本自然逐利流向高利潤、高回報領域,導致資本在虛擬領域的過度循環和過度膨脹。

(二)產業結構滯后,轉型升級缺乏動力。

我國產業結構以低端制造業為主,處于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低端,以溫州為例,企業參與配套多局限于產品包裝和勞動密集型加工環節上,屬于勞動密集型、較低技術含量、較低附加價值的生產制造活動,加工環節少,工序單一,平均利潤只有5%左右。大部分企業缺乏核心技術,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產品趨同現象非常嚴重。

(三)融資缺口大,融資渠道不暢通

資金是企業維持日常生產經營的最基本要素,暢通、便捷的融資融道、適度的現金流、科學的資金管理制度是企業良性經營的前提。但融資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小企業,成為嚴重束縛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中小企業融資難,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體制的原因,產品要創新,人才要培養,規模要擴大都需要資金的投入,資金效益直接影響企業效益,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上漲,都直接影響了企業經營效益,這種資金的低利潤低回報又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資金進入實體意愿不強。

三、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對策

影響當前實體經濟增速放緩和企業效益下滑的因素,既有世界經濟衰退、外需持續低迷萎縮帶來的影響,又有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造成的影響。中國經濟運行進入新的調整期,針對當前經濟運行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要把穩增長放在重要的位置,大力發展實體經濟,著力改善經濟運行環境,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年度宏觀經濟政策重點仍要突出穩增長,努力使經濟運行特點變化平穩過渡;同時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

(一)、政府支持。

在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破解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瓶頸的過程中,政府必須打破行政體制障礙,強化市場導向功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1、政策引領和財政支持。在金融危機和轉型升級的多重壓力仍未明顯緩解的情況下,政府應該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財政支持和引導力度,堅持市場調節和政府引導相結合,制定適合國情、地情的財稅政策,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加強國家產業政策引導,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不斷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大力推進重點產業調整振興。

2、金融支持和稅費減免。加強政企銀的溝通,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支持實體經濟,支持新興產業發展,鼓勵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向中小實體企業傾斜。引導和鼓勵民間投資流向實體經濟領域,以支持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良性循環。

(二)、企業自強。

實體經濟精神的回歸、技術創新、人才培育等是實體經濟轉型的重要途徑,實現實體發展由外部驅動向自身驅動轉變,是我國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1、實體經濟精神的回歸。創業容易守業難,企業要持續健康的發展,首先,企業家要靜下心來,戒驕戒躁,要耐得住寂寞,抵制得了誘惑,靜心做好實業。

2、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指生產技術的創新,包括開發新技術,或將已有的技術進行應用創新。科學是技術之源,技術是產業之源,技術創新建立在科學道理的發現基礎之上,產業創新主要建立在技術創新基礎之上。只有不斷創新技術,才能增強企業核心竟爭力,才能做大做強企業,才能成為行業或產業的領軍人,屹立在世界激烈竟爭的舞臺不倒。

篇7

會計職能需進一步轉型升級

實際上,《中國制造2025》規劃體系并非指令性的文件,而是通過政策引導的方式,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并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規劃體系中提出的很多具體的舉措,直接響應了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關“振興實體經濟”的精神。對于處于實體經濟中的制造業企業來說,這是重大利好政策,意味著國家正在通過政策引導的方式,幫助企業從過去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方式,逐步轉向通過精細化管理促進企業價值提升。

會計工作的轉型升級就是促進企業價值提升的有效途徑之一。會計信息有利于引導市場上資本的優化配置,因此,實體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計職能轉型,需要其從以核算為主的財務會計轉變為以價值管理為核心的管理會計。這種轉變主要體現為業財融合,即企業的財務工作應當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深入到業務的每一項流程中,并通過對企業大數據的分析,為決策提供具有價值的參考信息。會計職能轉變的基礎實際上是會計人員觀念的轉變,需要會計人員以管理的理念,使會計工作依據企業的實際發展水平預先謀劃,這對企業整體轉型升級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路徑

我國地域寬廣,就實體經濟而言,不同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其內部管理的水平也存在著很大差異。因此,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分類采取不同的會計管理措施,以達到提升效率的目的。具體來說,對于具有成本優勢的企業而言,要堅定不移地執行成本控制和流程優化策略,運用好近年來優秀的管理會計經驗;對于具有差異化優勢的企業,要建立以客戶為導向的產品經理組織架構,通過組織結構的變革讓差異化優勢最大。

對于一般制造業企業而言,實現會計工作的轉型升級一是需要明確和理解公司戰略目標,找準奮斗的目標,同時全面描述企業現狀以便找出差距;二是需要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按照企業的管理架構,選擇合適的財務管理戰略,并制定出清晰明確的戰略地圖;三是需要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在實踐的過程中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總結出優秀的做法,通過案例或者論文的形式分享,從而回饋社會。

信息化水平決定會計轉型升級的未來

篇8

11月21日,國務院副總理在福清宣布,福清核電廠一期工程開工建設。據報道,這是中國首次為促進內需而審批建設的眾多核電項目之一,也是支持海西建設的重要舉措。福清核電廠工程總投資近千億元,福建省省長黃小晶對此表示,在當前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新形勢下,該工程的開工對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中央4萬億投資計劃到各省刺激經濟政策的陸續出臺,我們看到在應對這場金融危機來襲時,中國政府采取措施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可以說前所未有。有經濟學家評論此舉猶如核爆一般,在全球引發劇烈震蕩,這個震蕩不是傷害,而是極大提振市場信心、為經濟增長注入活力的大手筆。

在全球各國數以萬億計的救市計劃下,原本以為金融風暴可以暫時緩和,然而進入11月以來,這個愿望落空了。隨著花旗、通用汽車等一批世界級巨無霸企業搖搖欲墜,人們看到了一個不愿接受的現實――在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后,經濟學家指出,這只是冰山的一角,將有更多、更大的企業迎來生死存亡的時刻。由雷曼倒閉引發華爾街崩盤、信貸市場完全凍結,使得任何一個機構都有隨時倒閉的可能。

中國有句老話,“亂世當用重典”。目前,世界經濟局勢正飽受金融風暴的摧殘,只有強而有力的措施才能穩住局面。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11月22日在電臺演說中,闡述他振興美國經濟的鴻圖大計,目標是于201]年1月前創造250萬個職位。如此大規模的刺激就業計劃創歷史之最。而一份旨在擴大居民收入、全面刺激國內消費的方案正由中國國家發改委緊急起草。方案涉及調高個稅起征點、大范圍提高社會工資等數個重大領域。這是4萬億投資計劃后,又一個拉動內需帶動經濟增長的引擎。

美國的實體經濟已經步金融危機后塵而日益舉步維艱,世界經濟即將面臨全方位的挑戰。在這樣非常時刻,誰采取的措施堅決、有效,誰就能先從泥塘中爬出。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中國刺激經濟發展的大手筆,在著名經濟學家左小蕾看來,政策如果得到“快、重、準”的落實,將改變人們對2008年經濟大幅下滑的擔心。隨著4萬億資金的投入運行,2009年和2010年的增長水平可能維持在10%左右。

篇9

論文摘要:1997、1998年主要化工產品產量盡管增速放緩,但總體上還保持穩定和適度的增長,這說明石化行業運行機制出現了新變化:一是價格作用加大,但重要產品的價格信號卻嚴重偏離供求關系;二是銀行業加強風險管理的同時卻放大了實體經濟的短期波動;三是預期和信心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目前缺乏管理預期的經驗和有效手段。本文最后提出六點具體的政策建議。石化產業振興既要立足當前,解決行業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又要考慮長遠,與技術創新和結構升級結合起來,提高產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價格暴漲暴跌打亂正常運行機制是化工行業增速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過去幾年我國石油化工行業持續快速增長,2003~2007年產值年均增長28.5%,利潤增長32.6%,這一勢頭延續至2008年上半年。2008年上半年石化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1.3%,增幅同比提高9個百分點。然而,進入2008年下半年后,行業增速突然大幅下滑。

因此,石化產業振興既要立足當前,解決行業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又要考慮長遠,與技術創新和結構升級結合起來,提高產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價格暴漲暴跌打亂正常運行機制是化工行業增速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化工行業增速大幅下滑有下游行業需求下降的原因。其中,既有內需減少的因素,比如房地產和紡織服裝等下游產業與往年相比增速下降,也有外需減少以及出口政策調整的因素。但上述因素并不是主要的,因為從外需來看,石化行業是典型的逆差行業(需大量進口),除少數產品門類外,外需變化對行業運行的影響有限。從內需來看,主要下游行業的增速雖然有所下滑,但仍保持較穩定的增長,沒有出現增速暴跌和負增長的局面。因此,下游行業的需求增速放緩,不是化工行業下半年急劇回落的主要原因。

造成化工行業產值和產量2008年上半年暴漲、下半年暴跌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價格暴漲暴跌打亂了行業的正常運行。2008年上半年,在國際原材料價格,特別是原油價格大幅飚升的帶動下,主要化工產品的價格大幅上揚。銷售商和下游用戶在價格繼續上漲的預期下,大量囤積石化產品。當國際原油價格在急劇下跌后,各種石化產品價格也隨之大幅下跌。在此過程中,經銷商、用戶普遍預期價格繼續下跌,消化前期高價庫存,導致市場表觀需求低于真實消耗。

生產企業在看到市場需求減少以后,一方面減產或停產,另一方面為穩定企業現金流拋售產品,進一步導致價格下跌,這種惡性循環一直持續到2008年11月份。

二、增速大幅下滑的內在機制值得關注

石化行業作為中間投入產業,從歷史數據來看,行業增長是順周期的,經濟高漲期行業增速高于GDP增速,經濟回調期低于GDP增速。2008年下半年石化行業增速下滑與歷史上出現的情況有一定的相似性。與以往經濟回調期不同的是,這次調整石化行業增速下滑過快、下調更深。1997、1998年主要化工產品產量盡管增速放緩,但總體上還保持穩定和適度的增長,這說明石化行業運行機制出現了新變化:

一是價格作用加大,但重要產品的價格信號卻嚴重偏離供求關系。市場機制在石化行業發揮作用越顯著,生產者、經銷商和用戶對價格越敏感。但是原油價格這個石化領域乃至整個能源原材料行業最重要的產品價格不再由國內供需形勢決定,主要取決于國際原油價格,并且國際原油價格在金融炒作等因素的作用下,也越來越脫離供需基本面,出現大幅波動。

二是銀行業加強風險管理的同時卻放大了實體經濟的短期波動。目前,銀行業為防止風險,在經濟回落期普遍收緊信貸。一方面,促使企業在經濟回調后迅速調整生產,消化庫存,穩定現金流,這與以往企業不顧庫存增加仍按原計劃生產的情況有很大不同,說明市場機制發揮了作用。但另一方面,銀行業“嫌貧愛富”的做法在經濟的回調期會對實體經濟產生進一步的緊縮作用,加劇實體經濟的下滑。

三是預期和信心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目前缺乏管理預期的經驗和有效手段。在市場機制代替行政指令協調經濟運行后,預期和信心的作用上升。石化行業由于存在產業鏈條長、固定成本高、石油產品價格受國外影響的特點,預期和信心尤為重要。目前還缺乏管理預期的經驗和有效的手段,這也是市場恐慌并引致價格非理性下跌的重要原因。

今年石化行業產出仍會保持一定的增長,但要關注企業經營困難的問題。目前,相當一部分的化工產品價格已跌破成本線,由于有實際需求的支撐,當化工產品庫存消化到一定程度以后,價格將逐步趨穩。截至2008年12月下旬,大部分化工產品價格止住暴跌趨勢,開始趨穩,部分化工產品價格還有一定的回升。張家港苯乙烯的價格由最低時的4500元噸回升到5000元噸,乙二醇的價格由最低3700元噸回升到4300元噸。價格走穩以后,化工行業的產出也會逐步止住跌勢。

2009年上半年,化工行業產出(產品產出和不變價產值)環比增速將止跌趨穩,但由于2008年上半年基數較高(2008年上半年同比增長30%以上),同比增速可能仍為負;下半年,隨著4萬億投資和相關經濟刺激政策落實到位,加上2008年下半年異常下跌(基數低),同比將會出現恢復性增長,預計化工行業2009年產出同2008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長。煉油行業由于每年新增800~1000萬汽車,煉油行業產出仍將會保持增長。石油天然氣開采行業由于主要取決于產能的增長情況,仍會保持前幾年略有增長的態勢。總體來看,2009年石油化工行業仍會保持一定的增長。

與行業運行相對樂觀的形勢不同,2009年企業經營困難問題將更加突出。原因有三個:一是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生產企業已面臨消化高價原料庫存和產品銷售大幅下滑的兩個不利局面,部分企業出現資金鏈緊張,經營困難。二是前兩年石化行業投資高速增長,2003~2007年石化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連續四年增長在30%以上,2008年化工行業的投資增長37.8%。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是產能的集中釋放期,由于需求減緩,國內競爭會進一步加劇。三是國外同類產品可能會涌向中國,面臨進口產品的沖擊。國際大部分化工產品產能嚴重過剩,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好的市場,必將成為國外廠商重點爭奪的目標市場。特別是隨著韓國等周邊國家貨幣貶值,國外產品將以極低的價格進入中國市場。

三、具體的政策建議

一是增加原油、柴油和化肥等戰略性物資的國家儲備。柴油和化肥是季節性很強的產品,當前是需求淡季,由于市場預期不好,企業及用戶的庫存數量和意愿都很低,很多化肥企業處于停產關閉狀態。如果這一狀況持續下去,不僅不利于石化行業的運行,今年開春的柴油和化肥供應極有可能會出現供應不足,影響農業生產。因此,建議國家加大化肥和柴油淡季儲備力度,穩定市場信心,帶動社會淡季儲備,起到穩定企業生產、幫助企業走出困境的作用。

二是防止國外有機原料和合成樹脂的傾銷。最近由于世界經濟減速,國際有機原料和合成樹脂需求萎縮,產能嚴重過剩,加上一些國家貨幣大幅度貶值,中東、韓國、美國的廠商以極低的價格向中國傾銷上述產品,擾亂國內市場。盡管從長期來看,上述領域的貿易要遵守比較優勢原則,但在當前經濟動蕩時期也要防止國外廠商的傾銷,損害國內產業利益。對此,應密切跟蹤、預警,可通過反傾銷立案調查、與國外政府機構和行業協會進行溝通等方式以制止國外產品的傾銷。

三是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目前石化行業尤其是化工行業部分企業已經出現資金鏈緊張的情況,經營困難,這一狀況在今年上半年以前難以改變,要盡量避免企業利稅下降后,信貸收縮帶來產業損害。建議適度放寬中小石化企業的信貸政策。

四是繼續推進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加大財政技改投入。石化行業既是耗能大戶,又是高壓、高溫、高危險行業,能否繼續推動相關工作,不僅事關石化行業本身的可持續發展,也關系到“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能否實現和全國安全生產工作,必須堅持推進。具體辦法有:繼續淘汰落后產能,鼓勵優勢企業并購置換落后產能,加大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的指導檢查。另外,加大財政投資,利用財政貼息鼓勵企業進行結構升級、節能減排、安全生產、循環經濟等方面的技術改造。

篇10

在80年代至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來,德國政府在擴大內需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1、注重運用財政政策,充分發揮稅收、國債和政府支出等財政政策工具在抑制經濟衰退、促進社會有效需求增加的導向作用。

(2)在公債政策方面,德國在1967年制定的《促進經濟穩定和增長法》中,嚴格禁止政府在經濟過熱時期發行公債,但它不反對政府在經濟衰退時期發行公債。

(3)在財政支出政策方面,90年代以來,德國政府在增加政府采購和擴大公共工程支出方面均有較大的舉措。

2、積極培育市場主體,有效發揮微觀經濟機制在刺激經濟增長、增加社會供給的基礎作用。

(1)減輕企業負擔,并積極扶持和幫助中小企業。德國政府于1997年元月取消了財產稅。財產稅的取消意味著減輕企業50多億馬克的負擔。德國政府下一步的計劃是取消營業資本稅。與此同時,德國政府還積極鼓勵并大力扶植中小企業發展。德國政府通過各種方式對中小企業實行優惠政策,如制定并實施促進中小企業的創新計劃,其資金來源于歐洲復興計劃,目的是為開發新產品、新工藝和為服務行業與市場營銷工作提供資助。

(2)降低國有率,實行公共企業私有化。德國政府認為,降低國有率和實行公共企業私有化,可以為個人和企業開拓新的活動領域,并有助于經濟效率和創新能力的提高。為此,德國政府一直致力于私有化工作,許多航空、鐵路部門如德國漢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德國鐵路股份公司已成為私人掌管的企業。

3、不斷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注重發揮高新技術產業對社會供給與社會需求的帶動作用。德國政府清楚地認識到,僅靠現有的產業結構和已往發展道路是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此作為契機或突破口,帶動德國經濟從低迷走向高漲。因此,所作的主要工作是:

(1)制定和實施“今后四年經濟政策目標”。從1994年起,德國政府開始實行這項目標計劃,其具體內容為,支持通訊、金融、服務、環保、衛生、保健等應增長的部門,以此創造新的大量的就業機會來對付傳統工業結構性生產過剩所造成的失業問題;謀求削減銀行在工業中的資本份額,以辣少企業在改革創新、采用先進技術及為此進行風險投資時的約束與限制;削減福利開支,使全部?福利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超過1/3.

(2)加大教育、科研和培訓的投資,以推動包括作息技術在仙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培養更多的技術熟練的勞動者。德國政府專門提出一項法律草案,給全部或部分時間參與培訓者以資助德國政府還致力于創設新職業工種工作,目前已初步擬設30個職業工種,并開始進行試點培訓。

二、日本政府擴大內需的政策

日本經濟長期低迷不振,最大的問題是內需嚴重不足。針對實體經濟方面存在的“三過”,即設備過剩,債務過大和雇傭過多,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積極措施。

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日本政府逐步放寬金融市場限制,誘導實行事實上的“零”利率政策,并制定新的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和綜合性提高產業競爭力的規則。在具體政策方面,政府給低收入者直接發放現金地域振興券,降低房地產交易收入所得稅。地域振興券不準流通,但可以作為現金代用券直接購物,是一種能夠直接刺激最終消費的暫時性措施,主要解決低收入者消費能力下降的問題。政府降低不動產收入所得稅,則減輕了購買住宅的負擔,直接刺激了住宅產業的復蘇。

日本在采取相應經濟政策措施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的同時,正在制定并準備實施新的中長期振興經濟綜合計劃。當前的重點是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開拓和發展新產業,創立新企業;制定綜合雇傭對策,解決失業人員的救濟和再就業問題。目前被確定并準備大力發展的新興產業有高科技產業,特別是信息、通訊和與知識經濟相關聯的產業;環境保護和與環保相關聯的產業;與高齡社會相關的老人的衣食住、保健、醫療、生活護理、文體娛樂等的三大新興產業,促進日本經濟的增長,而且可以使日本經濟提高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三、比利時政府刺激消費的措施

在比利時,政府部門在促進消費方面行使三大重要間接職能:

第二,健全各種社會保障機制和規則,如退休金(包括養老保險)、失業金、醫療、教育、財產保險制度等,并監督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經營性機構的正常運行。這一職能的發揮需要政府進行長期的規劃,采取國家福利與社會保險體系相結合的方式,使社會逐步建立起適合消費不斷增長的宏觀環境。

第三,通過不斷調整財政和貨幣政策,以稅收和利率調節為杠桿刺激消費增長。利率的變動對消費最為敏感,降低利率會使相當一部分資金流向資本市場,增加再投資領域的資金總量,從而有利于促進生產活動,增加就業機會和就業者的收入。稅收作為另一項有效措施對刺激消費增長同樣重要。比利時的具體做法是,對創辦新企業或雇傭失業者的企業予以不同程度的經濟補貼和適當的稅收減免,資金來源主要是從再就業者停止發放的失業金中提取,這樣做不僅減少了政府、社會的負擔,降低了企業的單位生產成本,而且就業崗位的增加使有固定收入的人數增加,消費的總體水平也就相應地得到有效提高。

四、韓國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的對策

韓國采取的根本對策是振作景氣,改善總體經濟環境。具體措施包括:加快企業結構調整和金融結構改造步伐,增強產業發展潛力和競爭能力,提高國內外對韓國經濟的信心;及時采取刺激內需政策,擴大財政預算投資規模,提前執行預算計劃,一季度基礎設施和失業對策預算執行" 額達9.8億韓元,將近全年的1/3;集中搞活住宅建設,年內投放住宅資金達9.4萬億韓元,其中提供居民購房、租房貸款4.5萬億韓元。同時,強化對企業的金融、稅收扶持,促進生產和設備投資,降低并保持利率穩定。在此基礎上,政府提出“健康消費是美德”的口號,鼓勵居民擴大消費。

在韓國,數量眾多、財力殷實的中產層成為消費的主導力量。然而,在金融危機沖擊下,大量中產層淪為低收入層,中產層所占比重由61.1%減為45.1%;相反,低收入層人口卻由34.6%上升為54.3%.顯然,中產層崩潰是消費冷淡的主要因素,韓國政府在消費政策上把扶持中產層放在重要位置。所采取的政策主要是:

1、擴大對中小風險投資企業和工商業者的創業支援。年內擬安排風險企業創業貸款7500億韓元,扶持3萬多家風險企業創業。同時將自營工商業者創業及經營支援資金由1000億韓元增至3000億韓元。

2、強化以中產層為重點的職業培訓。適應中產層知識水平較高的特點,主要在金融、電腦網絡、音像、信息通訊等知識產業和服務產業等部門,以中產層為對象實施專門職業培訓,借以減少中產層失業,并借助其發揮活躍經濟的作用。

3、實施綜合稅收優惠援助,包括對中產層存款給以利息免稅及低稅等優惠,對中小制造業實行特別稅收減免,通過擴大非納稅部分減輕繼承稅負擔,并設法減輕住宅及子女教育方面的納稅負擔。

4、維持中產層家庭的生活安定。向中產層家庭失業者提供長期低息“家計資金貸款”,幫助其穩定生活和另謀生計。截止今年4月中旬,接受貸款支援者達17.6萬名,援助金額為1.1萬億韓元。

五、越南擴大投資、刺激內需的措施

目前越南市場供求關系中存在著一些脫節的現象:一是商品尚不豐富,但卻出現了剩余的現象,如鋼鐵、水泥、布匹等庫存積壓數量很大,消費緩慢。二是企業的生產能力不能充分發揮,生產出的產品卻大量積壓。三是投資資金嚴重缺乏,但居民和經濟組織的大筆資金卻又大量閑置。四是商品和生產價格下降,下降的原因并非由于生產成本和流通費有下降,而是因為購買力和償還能力下降。

越南有關專家認為,以上問題可以用刺激需求的措施加以解決,但不應該鼓勵進口商品的消費。因為這種消費不僅不能促進國內生產,還使得目前尚缺乏競爭力的國內產品受到沖擊。現在刺激內需最有效的措施是擴大投資。目前越南國內的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左右。有關專家指出,加快投資速度應該迅速落實優惠信用資金計劃,盡快發放和促進今年的資金到位。

此外,刺激內需應增加企業投資,加大對水利工程、農村交通、居民住宅、電力系統、生活供水等領域的投資。對于企業,應采取降低稅收的方式使之增加積累,提高投資能力;同時降低貸款利率,鼓勵企業貸款進行投資;加快國有企業股份化的速度。

在消費方面,有關專家認為,應注意不同消費層次居民的需求,對中等收入以上的階層,除了鼓勵他們向生產經營直接投資外,還應鼓勵他們進行合理消費。對于生活尚不富裕的普通消費者,則應以吸收更多的勞動力參加工程建設的方式解決就業和提高收入;應該面向農村組織商品銷售網絡,同時建立消費信貸基金,實施分期付款的購貨方式;部分商品價格應該下調,特別是積壓商品;對貨幣貶值部分則應實行補貼。

六、馬來西亞擴大內需的具體措施

馬來西亞于去年9月實行“外匯管制”,在穩定匯率和金融市場的前提下,通過放松銀根,大幅增加公共開支等措施設法拉動內需,使經濟逐步走上復蘇軌道。采取的具體措施主要有:

1、穩定金融、鼓勵放貸。為扭轉經濟頹勢,馬哈蒂爾總理親任財長,并宣布實行外匯管制的大膽措施,把匯率固定在1美元兌換3.8林吉特。同時,馬政府還成立國家資產管理公司,通過該公司向10家金融機構注入61億林吉特資金,使其資本充足率達到11.9%,給銀行增加放貸提供保證。

2、大幅增加財政開支和基礎設施投資,促進消費需求。在1999年預算案中馬哈蒂爾開出了約占國民生產總值6%的166億林吉特巨額預算赤字,通過公共開支和消費以及基礎設施投資,帶動私人投資和消費,重現經濟活力,扭轉經濟滑坡的局面。

3、放松銀根,鼓勵銀行放貸。央行從去年9月實行外匯管制后,多次調低利率,以鼓勵銀行放貸,央行法定儲備金由今年初的8%逐步調至4%,商業銀行流動資產對負債比率從17%降至15%.

4、實行振興經濟的稅務措施。根據馬預算案,原本到2000年應繳付的1999年的所有公司稅和個人所得稅將豁免。此外,政府還對一些企業實行稅收優惠,如國際貿易公司實行70%的免稅率等。

6、配合政府優惠政策促商機。在政府發起的“居者有其屋全國購買產業運動”中,大約200多家企業和銀行及幾乎所有保險公司參加了該促銷活動,銀行通過優惠貸款,企業通過降低成本來削減商品價格,保險公司則為產業購買者提供25%的產業保險優惠及10%的購買產業抵押險,同時個人只要象征性地交1林吉特就可獲得1萬林吉特的個人意外險。

7、企業、銀行、商家等聯合啟動電子商務,用先進科技開發商機,刺激消費,取得良好效果。去年馬電子商務交易為8000萬林吉特,預計今年將達到3億林吉特,此后兩年將以每年4倍的速度遞增。

七、智利刺激國內需求和措施

智利總統弗雷宣布了八項緊急經濟措施,旨在刺激國內需求和促進經濟恢復增長。其措施主要包括在財政預算范圍內,通過有關部委和市政廳增加在道路、水利和農村基礎設施的公共投資,廣開就業門路;振興建筑業,通過減稅鼓勵住房銷售,同時增加對勞動者住房的補貼;國家銀行重新安排中小企業債務,特別免除小型企業、微型企業以及個體戶所欠債務的利息和罰款;建立出口信貸保險,完善出口商保險基金;通過國家補貼的辦法鼓勵私人企業雇用大學、職業學校和技術學校的在校生;敦促議會盡早通過“失業工人保護法”;增加市政建設、社會基金和學校基礎設施基金資金;提高銅產量,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資料來源:

《1》齊蘭《德國政府擴大內需的政策及其借鑒意義》《經濟學動態》1999年第4期

《2》趙文斗《財政貨幣手段并用 刺激內需端倪漸顯》《經濟日報》1999年6月15日

《3》孫健《政府搭臺 市場唱戲》《經濟日報》1999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