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實驗的一般過程范文

時間:2023-10-27 17:32: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學實驗的一般過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科學實驗的一般過程

篇1

由中國藥學會主辦,中國藥科大學、江蘇省藥學會承辦,國邦藥業協辦的第十二屆全國青年藥學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會定于2014年6月初在江蘇省南京市召開,會議將邀請兩院院士作特邀報告,并就我國青年藥學科技領域最新研究進展及新技術、新成果進行廣泛交流和探討,同時進行優秀論文評選活動?,F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1 征文及評獎

①征文范圍:藥物化學、中藥與天然藥物、藥理、藥劑、藥物分析、生化與生物技術藥物、生物藥品與質量、海洋藥物、老年藥學、制藥工程、抗生素、醫院藥學、藥事管理、軍事藥學、藥物流行病學、藥物經濟學、藥物安全評價、藥物臨床評價、醫藥知識產權、藥學史等藥學領域研究論文,以及近年最新科研成果論文均在應征范圍。論文要求立題明確、條理清晰、實驗方法科學、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并沒有在科技期刊公開發表。②征文要求: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醫藥企業等青年工作者征文,論文第一作者必須是年齡在45歲以下(1969年1月1日以后出生)。論文格式請參照《中國藥學雜志》。應征論文字數限3 000字以內(包括參考文獻)。③論文評審:由學會組織專家進行論文評審合格的論文將收載在大會論文集中。遴選出50篇論文作會議報告交流,每人12分鐘以內,并參加優秀論文評選。會議將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10名,獎勵金額(含稅)分別為2 000元、1 000元、600元人民幣,并為獲獎者頒發獲獎證書。③其他事項:請將論文電子稿以Word格式編輯后發E-mail至:,并注明稿件所屬專業,以便于論文評審;文責自負。我們收到每篇稿件后,將及時給作者郵件回復。會議獲獎論文推薦在《中國藥學雜志》、《藥學學報》、《中國中藥雜志》、《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等學會主辦期刊發表。⑤征文截止日期:2014年5月9日。

篇2

摘要:在總結近十年來教育實驗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教育實驗的縱向發展脈絡的研究,說明了教育實驗分流與融合的發展線索,并論述了它與自然科學實驗的關系.

關鍵詞:教育實驗整體主義科學主義分流與融臺

隨著近年來對教育實驗研究的不斷深人,也積累了不少問題,如:教育實驗的概念、本質與特征、分類、功能、評價和科學化等問題.出現了一些以自然科學實驗來硬性規范教育實驗的做法.為更好地進行教育實驗的研究,探索教育實驗的規律,有必要對教育實驗的發展過程和自身特點及其與自然科學實驗的關系進行深人研究通過對近十年的教育實驗的定義的檢索_l0J,雖然眾說紛紜,但在以下幾點上都達成共識:教育實驗是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或活動,因而它獨立于教育教學實踐,是一種專門的科研行為;教育實驗主要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的,因而它獨立但不脫離教育實踐;教育實驗要有理論假設、控制、變革、內外效度(物質目標的建立與測評)_3J.根據以上共識可界定教育實驗:教育實驗是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的、根據一定的理論假設,以一定教育目的為指導,通過合理而有條件地控制變量,變革實驗因子,從而探索教育規律的一種科學研究恬動.

1教育實驗的發展脈絡

在教育實驗的產生這個問題上,目前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教育實驗只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經由實驗心理學把自然科學實驗方法引人教育科研領域的,…因而他們主張用自然科學實驗規范教育實驗.

另一種觀點認為,教育實驗是由一般教學實踐發展而來,他們主張選擇教育自然環境,強調研究目的的應用性、對象的整體性、定性說明方法,這兩類觀點都有各自的哲學基礎和合理性,又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筆者認為,教育實驗作為一種變革性、實踐性的科研活動,是伴隨著教育實踐的產生而產生的,只是在自然科學實驗產生并經由物理學、實驗生物學、實驗心理學這一發展途徑影響到教育領域后,教育實驗才借鑒了自然科學實驗的研究方法,這種借鑒不是完整意義上的照搬,而是保持自我特性基礎上的吸收.赫爾巴特和歐文的教學實驗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此后,通過齊勒和萊思的相繼努力,促使赫爾巴特教育理論向實證主義方向轉移,使得教育實驗產生了分流,一條脈絡按原來的一般意義教育實驗繼續發展;另一條在自然科學實驗的影響下,按自然科學實驗模式發展

1.1一般教育活動發展而來的教育實驗:整體主義教育實驗

“原始社會的教育形式最簡單,但是,在這早期階段的教育過程中,卻完全具備了它在最高發展階段所有的基本特征.”原始的教育實驗作為實驗形式的一員,雖形式簡單,但具備了教育實驗的基本特征——嘗試性.

(1)中國古代教育實驗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根據“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創立的啟發式教學法可以看作中國古代教育實驗的典范(雖然當時并無“教育實驗”這一概念.但可看作教育實驗的雛形).之后宋代胡瑗的“蘇湖教學法”、王安石的“三舍法”都是較有代表性的.

(2)西方古代教育實驗.古雅典的智者們通過辦私人學校刨立了“新教育”,奠定了雅典“和諧”教育的傳統.羅馬帝國繼承和發展了“和諧”教育理論,并影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的思想.經過中世紀幾百年的壓抑,自然科學和實驗科學的新思想火山爆發般地涌現出來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教學改革形成了以往的改革所未有的特點:改革者的自覺實驗意識的萌芽.維多里諾“快樂教育”實驗、拉特克語言教學實驗、夸美紐斯“泛智”教學實驗以及路德的宗教普及教育實驗都是這時期教育改革的典型.

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實驗科學的確立給教育實驗的發展奠定了方法論基礎.18世紀歐洲資產階級民主{睜!I度的建立和工業革命的開始使普及義務教育成為必然,因此,開展教育實驗也成為客觀要求.而19世紀初期歐洲科學整體主義精神在教育實驗上的反映,則形成了整體主義教育實驗模式,其問以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赫爾巴特為代表.

赫爾巴特不僅繼承了整體主義思想,而且在其理論中滲透了原子論的思想,并在教學理論科學化的目的下從事教學實驗活動.他所著的(普通教育學),第一次使教育成為一個有完善科學體系的教育學.他說“但愿那些很想把教育基礎僅僅建立于經驗之上的人們,對其它的實驗科學作一番審慎的考慮;但愿他們認為值得去了解物理與化學;這一切無非是為了確定某一個別原理在經驗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大作用.”這里我們看到赫爾巴特把教育研究與實驗科學,特別是與物理學和化學相比較,表達了實驗研究是建立在科學教育學基礎上的思想.赫爾巴特在提出了教學實驗中包括追蹤實驗的必要性的同時,還提醒人們對實驗結果的解釋要謹慎,他說,哪怕二十次地重復同一個實驗,“相反的學說對于這種結果還可以各按其特有的方式作出解釋”.J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對教育實驗特點的闡述(教育實驗應是一個有系統、有層次的多次重復的實驗)是對19世紀上半葉以來整體主義教學實驗模式和方法的總結.

19世紀科學的新時代到來后,客觀上需要對傳統意義上的整體主義進行新的解釋.此時,以蒙臺梭利所使用的醫學的、生物學的和心理醫療學的方法為基礎的歐洲新教育運動便應運而生了.蒙臺梭利批判了實證主義的、原子論的實驗教育派觀點,同時把人類學、心理學,特別是生物學和醫學的方法引入教學實驗中,從而使傳統的整體主義實驗模式獲得了新的自然科學發展的支持,是對教學實驗科學化發展的又一新貢獻.

在歐洲新教育運動開展的同時,美洲大陸上一場轟轟烈烈的進步主義教育運動也勃發了.這場進步主義運動是整體主義實驗模式的新發展.這場運動的直接結果是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哲學成為核心.杜威為美國的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提供了教育學基礎、心理學基礎和哲學基礎

1.2自然科學實驗經由心理學引入教育領域而來的教育實驗:科學主義教育實驗

科學實驗法最早用于物理學的研究,后引入動物學、生理學、心理學和醫學.1879年德國生理學家、哲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獨立于生理實驗室之外的心理實驗室,成為實驗心理學產生的根本標志.他正式采用實驗方法研究心理學問題,從此心理學才逐漸發展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與馮特同時代的還有艾賓浩斯和G·謬勒關于記憶問題的研究,屈爾佩對思維過程的實驗研究.

自然科學實驗研究方法通過實驗生理學和實驗心理學擴展到教育領域.20世紀初,由于統計學、測量學、實驗心理學、兒童學等學科的產生和發展,并逐漸滲透到教育領域,從而產生了實驗教育學派.其代表人物是德國的心理學家梅依曼和拉伊.1901年梅依曼首次提出了“實驗教育學”的概念,并進行了關于感覺、語言發展、智慧與意志、記憶和藝術欣賞實驗.拉伊在他的(實驗教育學)中指出,只有通過實驗,教育學才能成為一門科學.他們主張要在對兒童生理、心理進行實驗研究的基礎上來闡明教育和教學方法.其觀點對教育研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1890年,J·M·Rice首次將實驗法應用于對學生拼字、算術和語言成就的研究:1902年吉德發明用活動照相法研究讀法;1903年美國桑代克(J理與社會測量)的問世是教育測量技術和理論發展的重要標志.其共同特點是試圖把實驗這種“精確的科學方法”運用于教育問題,對實驗中所收集的信息作針對性的“精確的定量處理”,從而使實驗方法進人教育研究領域.實驗教育學派遵循自然科學方法論.以經驗主義為哲學理論基礎,通過觀察、統計、實驗等方法研究教育行為,他們反對建立在感覺的內省基礎上的傳統教育學從2o世紀2O年代開始,隨著統計理論的發展、實驗設計方法的日趨豐富、測量技術的日漸完善,實驗教育學派的研究進人了興旺時期.尤其是麥柯爾在(教育實驗方法)一書中對實驗問題的選擇與形成、實驗方法的選擇、實驗條件的限制、因果研究等問題作了詳細地技術處理和說明.該書的出版,“是科學主義教學實驗模式形成的標志.推動了教學科學化的發展,”

2整體主義和科學主義教育實驗的第一次合流——八年研究

19世紀末至2O世紀3O年代,實證主義影響下的實驗教育學派持續開展教育實驗,他們追求一種象自然科學那樣由許多經過嚴格實驗檢驗的材料連接起來的系統的、連貫的科學體系的教育學.雖然他們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終究未實現自己的目標.因為在完全的實證主義精神影響下的實驗教育學派絕不可能徹底擺脫其唯科學主義的傾向.而同時期的進步教育運動不象實驗教育學派那樣一味追求知識的科學價值,他們更多的追求的是知識的教育價值.因此,在實證主義者們看來,進步教育學派奉行的是一種哲學多于科學、經驗多于實驗的整體主義研究方法進人20世紀30年代后,美國經濟上的大蕭條使得過去設有升學壓力的進步教育運動面臨了升學的壓力,同時,實證主義的實驗教育學派又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對進步教育運動所取得成果的評價成為必然.這時,泰勒的“八年研究”(1933~1941)便應運而生了.他運用實驗教育學派的方法研究進步教育實驗。不僅回答了人們對進步教育運動提出的各種置疑,而且還說明了實驗教育學派創造發展的研究方法與進步教育運動所采用的整體主義研究方法結合的可能性,進而也給實驗教育學派的研究方法帶來了新的生長點“八年研究”集進步教育學派和實驗教育學派精華于一身,實現了整體主義教育實驗和科學主義教育實驗的第一次合流,把教育實驗科學化又推進了一大步.這次研究的主要功績是:說明了整體主義教育實驗必須評價,也需要評價;評價要把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應把過程評價、結果評價和追蹤評價相結合;建立了新的評價標準、評價指標及其相應的評價方法、測量工具和統計手段,從而建立了新的一整套的評價體系;避免了科學主義的實驗設計、實驗統計和實驗評債過分實證主義化傾向,泰勒為教育實驗的兩大流派的相互趨近和融合作了開拓性的工作

3當代教育實驗發展的基本特點

3.1教育實驗與自然科學實驗的關系

狹隘地認為教育實驗是一種完全獨立于整個實驗體系井與自然科學實驗分道揚鑣的觀點,早已不能適應當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融合的現實.以一種現代的大科學觀、大社會觀和大教育觀來看待現今的教育實驗才是科學而合理的.基于對教育實驗的發展過程及趨勢的認識,我們認為,對它與自然科學實驗的關系應該這樣看待:

教育實驗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有其特有的發展規律——因此它在宏觀上會沿著其固有道路發展,從這點上講它是獨立于其它實驗個體(包括自然科學實驗)的,是個性化的;但作為整個實驗科學體系中無數個體中的一員,它又是與自然科學實驗相并列而存在的,同時它又必然是開放性的——受到其它實驗個體(如自然科學實驗)的影響并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流,這種開放性使得教育實驗在其個體發展過程中必然要吸收自然科學實驗的先進理論和方法從這點上看,從一般教育實驗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整體主義教育實驗與吸收自然科學實驗理論而形成的科學主義教育實驗相融合也是哲學層次上的必然結果.正是基于此,當代教育實驗才具有了與以往教育實驗不同的特點,

3.2當代教育實驗發展的特點

篇3

1.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科學實驗能力培養得到的重視度不夠

在小學科學實驗的教學過程之中,由于科學實驗并不是占據升學成績的“主科”,而是以考查學生動手能力的教學。這就導致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科學實驗教學難以得到足夠的重視,農村科學實驗教學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科學實驗能力也難以得到有效的培養,其具體的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農村小學留守學生的家長長期在外,對留守學生的關注度不夠,而留守兒童的“祖父母輩”的學習觀念相對比較保守傳統,認為留守兒童只需要在課堂上學好了語文數學等基礎的科目就可以了,鍛煉科學實驗能力完全是浪費時間。他們錯誤地認為這些科目學好了完全就是浪費時間,這就導致很多學生被迫放棄對科學實驗的追求,很多農村學生具有良好科學實驗的天賦就這樣被扼殺在了搖籃之中。第二,雖然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科學實驗能力鍛煉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很多的農村小學教師并沒有形成正確的觀念,仍然錯誤的認為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可有可無的。很多的“主科”教師兼職擔任科學實驗課教師的現象仍然存在,科學實驗課的時間也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證。在這樣的錯誤觀念之下,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想得到長足的進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想取得進步,就要首先糾正錯誤的觀念,給予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足夠的關注。

2.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設備難以得到有效保證

由于缺乏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度,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教學也難以得到足夠的資金支持,也就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引進相應的科學實驗教學設備,提升農村科學實驗的教學水平。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使農村科學實驗教師的教學手段很豐富、教學技巧很出眾,也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難以有效地發揮出相應的教學效果。具體地說,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科學實驗設備設施的嚴重缺乏和設施的嚴重老舊問題,一直制約著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發展,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也因為設備的缺乏而難以真正地發揮出“素質教育”的魅力。

二、小學留守兒童提高科學實驗能力對策

1.完善教學方法,引進實驗設備

在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之中,受限于單一的教學方法和科學實驗設備的匱乏,農村留守學生的科學實驗基礎知識一般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在科學實驗教學過程之中,科學實驗教師不斷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并引進幫助學生充分地感受到科學實驗帶給他們的快樂,有效的提升科學實驗教學的教學水平。與此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之中,要充分地結合多媒體技術、引進實驗設備進行科學實驗教學,充分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并在課堂上開展情景教學的方式,不斷探討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提升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教學效果,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科學實驗能力的提升。

2.社會各界應當提升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科學實驗教學的重視度

為了加強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建設,解決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科學實驗能力不足的問題,就需要社會各界對農村科學實驗教學投入更多的關注:首先,農村小學學校領導和教育局的相關主管部門應當改變錯誤的思想觀念,充分意識到進行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投入更多的財力物力,大力支持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事業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其次,應當為農村小學教學投入更多的專項資金進行科學實驗教室的創建,并購入一定數量的科學實驗設施,完善農村小學的科學實驗設施儲備,提升農村小學的科學實驗教學效果。最后,主管部門應當考慮提升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室的待遇,讓農村教師職位更具與吸引力,讓更多的科學實驗人才進入農村小學去進行教學工作。與此同時,還要加強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師的在崗培訓,提升現有的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師資力量,保證農村小學教學的教學效果。

三、總結

篇4

關鍵詞:趣味;科學實驗;初中科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1;G633.9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8-0080-02

科學學科和其他學科存在明顯的不同是,這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初中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科學實驗的趣味性進行重視,這對教師進一步開展教學活動有著重要幫助,能全面提升科學教學質量,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能拓展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學習科學的動力和熱情。以往晦澀難懂的書本知識通過實驗的方式更為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對轉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有著積極的作用和影響。文章將對趣味科學實驗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以期為科學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趣味科學實驗在初中科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趣味科學實驗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發展和開拓學生思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我國教育改革已經實行了很多年,但有的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仍然使用的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有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一味地灌輸,學生被動地接受,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填鴨式教學方法,不僅對提升科學教學質量起到阻礙作用,還會對學生今后的發展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然而,在初中科學教學中開展趣味實驗,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科學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趣味實驗的有效開展,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對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學實驗中有著更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也是進一步提升科學教學水平的一個有效方法。

二、開展趣味科學實驗的阻礙因素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對一些教師教學方法的總結,發現開展趣味科學實驗受到的阻礙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 教師的教學方式相對落后、傳統

在進行科學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很多科學實驗具備一定危險性,因此,在課堂上,絕大多數教師為了防止意外的發生,往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十分謹慎,甚至不讓學生接近。這種實驗方式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使得科學實驗課程有效地進行和開展,但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實驗的作用不大,很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科學的興趣。

2. 教師開展趣味實驗經驗不夠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都是按部就班地對課本中的實驗進行開展,很少展開相應的趣味性科學實驗,因此,導致很多教師的趣味性科學實驗經驗欠缺,難以將課堂知識有效地融合在趣味實驗中。還有的教師雖然想在課堂上開展趣味實驗,但是在課堂的實際操作上,由于經驗不足,導致手忙腳亂的事情經常出現,久而久之,學生會對教師的實驗能力產生質疑,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3. 學生課堂參與程度不高

由于學生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較重,因此,即便是教師在課堂上開展相關的趣味科學實驗,對學生固定的思維模式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打破。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還是會受到固定思維的影響,將大量的時間或精力投入到對課堂筆記的記錄當中,對教師的提問或是開展討論沒有引起重視,使趣味實驗難以有效開展,取得的效果不大。

三、趣味實驗在科學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1. 教學觀念需要創新

開展科學實驗的目的不是為了向學生演示實驗過程,而是需要借助實驗的演示,讓學生對問題有著更為深入的觀察p思考和分析,對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p學習意識p學習能力和操作能力進行充分鍛煉,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科學成績。傳統的“教師講p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實際要求,需要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在此種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進行積極的p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科學實驗活動中來,在趣味科學實驗中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有效解決科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教學方式需要創新

開展趣味科學實驗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進一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種背景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不管是在哪種教學方法的應用過程中,教師都應該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中心位置,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自主進行科學實驗,從而發現更多的問題,在自主思考和分析的過程中將問題有效解決。在開展自主學習和科學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指導,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保證自主學習取得實效,保證科學實驗順利進行,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比如教學“濃硫酸的稀釋”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和提供兩個實驗環節。第一項實驗就是讓部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在一個有滴管的試劑瓶中,適當加入少量的濃硫酸,之后再向濃硫酸中加入水,讓學生對稀釋濃硫酸的錯誤做法進行觀察,這時會發現液體飛濺的情況。第二項實驗則是準備一個新鮮的雞腿,直接將少量濃硫酸滴在雞腿上,這個實驗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直接觀察濃硫酸的強腐蝕性。當實驗結束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對剛才的兩個實驗進行反思,總結稀釋濃硫酸的正確做法和認識濃硫酸的強腐蝕性,以及在今后實驗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并讓學生自主研究和探討濃硫酸的稀釋錯誤將會出現哪些不利影響和危害,進而更好地進行科學實驗,提高動手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3. 課堂實驗和課外實驗相結合,參與實驗和探究思考相結合

在對趣味科學實驗開展的同時,教師還應該不斷鼓勵學生,通過對課堂中所學知識的聯系,自己動手進行一些簡單易操作的課外實驗,這種方式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能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課堂上開展趣味科學實驗的同時,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相關實驗,實現課堂實驗和課外實驗相結合。不論在課內還是課外,教師都要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和分析,進行思考和探究,培養學生科學實驗能力,在提升初中科學教學效率的同時,使初中科學教學變得更為生動p更為有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科學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本身就具備較強的趣味性,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趣味科學實驗在課堂上的應用,不僅對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有著重要幫助,還能全面提升科學教學質量,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拓展學生思維,增強其學習科學的動力和熱情。由此可見,趣味性科學實驗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對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對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完善初中科學教學有著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周玉蓮.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育,2013(04).

[2]李旭偉.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探究[J].文理導航,2016(08).

[3]吳小清.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剖析[J].中學生數理化,2015(12).

篇5

關鍵詞:實驗教學;創新精神;探究能力;綠色實驗;微型實驗

依據科學學科的特點,開展科學探究實驗教學改革是科學教育研究領域的永恒話題??茖W實驗教學以其獨特的教育教學功能在整個科學教育系統中占有愈來愈重要的地位,展望21世紀,我國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的改革將出現以下的發展趨勢。

一、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科學實驗改革還應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一般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教師重視身教,做好示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不應人為增添實驗的“緊張”氣氛。教師在強調實驗操作要領以后,就應該放手讓學生去做,同時加強巡視指導,給學生帶來鼓勵和安全感。二是注意提高實驗成功率,教師精彩的示范并指導學生成功地完成實驗的過程,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的有效途徑??傊瑢嶒灲虒W和其他課堂教學一樣,從情感陶冶、示范引導等方面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減輕或消除學生實驗時的心理障礙。

例如,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是師生較難做好的實驗之一,鐵絲的粗細,集氣瓶是否留有細砂或水,氧氣的多少等都是實驗能否成功的關鍵。教師在演示過程中規范地示范每一步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鐵絲燃燒起來,必然激發學生強烈的感覺興趣、操作興趣、探究興趣和創造興趣。實驗完畢,及時引導學生討論:洗凈集氣瓶的最佳方案,集氣瓶中氧氣的含量,最佳反應條件,反應現象和本質,防止發生事故和污染的措施,使學生明確“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不那樣做”的道理,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科學實驗的能動性。

二、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科學實驗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創造探究的過程??茖W發展的歷史也充分證明:任何一項重大的科學突破,無一例外地是經過科學實驗而取得的。為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可以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一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知識教學和實驗教學的先后順序。教材的教學順序一般是先講授后做科學實驗,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可以將某些教材的順序作些調整,即先做實驗后講授。

例如,在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時,教師先做完了整個實驗。但是流入集氣瓶的水依然離1/5的紅線有一點距離。這時有學生發現了問題:“之前老師不是說氧氣占空氣體積的21%,應該在紅線上并稍超出一點。怎么現在的結果不一樣了?”我將問題又拋給了學生,“是之前科學家的測定錯了還是我剛才的實驗有誤差?”同學們紛紛猜測是我的實驗出現了誤差。于是我繼續提問:“是哪些原因導致不到1/5?”同學們這時討論就激烈了,說出了不下5種原因。分析了5種原因后我又問:“實驗中會不會出現超出1/5的情況?如果有想想是什么情況導致的?!睂W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討論中得出了超過1/5的幾種原因。這時時機已經成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了。

無疑,采用探究性教學模式,更能促進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設計問題,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對發展學生多種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因而科學的實驗功能不僅僅在于驗證和擴展科學知識、培養實驗能力,更重要的是為學生走近科學提供一種獨特的形式,即通過親身的觀察、操作和體驗,去感受和領悟科學的理念對發展學生多種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貼近生活的科學實驗

科學知識不再是作為組織教學內容的出發點,而是根據這些知識所涉及的問題來組織教學內容,關注社會,貼近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實際經驗中提煉學習素材,從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學習的主題。

對于剛接觸科學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科學現象是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要做的事。如,象“紙盒燒開水”“筷子的神力”,激起學生心靈深處求知的欲望。再舉一些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會彎折”“為什么樹上的蘋果會掉下來”“煮熟的餃子怎么漂上來了”這些現象學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釋清楚卻有一定困難。讓孩子們主動認識到通過學習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做馬德堡半球實驗,他們從實驗現象中感知到大氣壓的存在,這使他們興奮不已,再引導學生對帶吸盤的掛衣鉤進行理解,回歸生活。

四、提倡“綠色實驗”和“微型實驗”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在不斷享受著科學給人類帶來的益處:方便耐用的生活用品、高效安全的科學藥物、高質量多性能的科學材料……然而,隨著大量科學用品的生產和使用,科學工業帶來的環境污染也威脅著人們的健康,為此,“綠色科學”的教學已成為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

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做實驗已成為眾多科學教師的共識,但由于學生實驗準備工作量大,且藥品耗用過多,增加實驗開支,與目前實驗經費緊張很不相適應。因此,教師應大力改革實驗方法,創設一些節省藥品,操作簡便且現象明顯的學生實驗。

“微型實驗”,就是以盡可能少的科學試劑來獲取所需科學信息的實驗方法。雖然它的科學試劑用量一般只為常規實驗用量的幾十分之一乃至幾千分之一,但卻可以達到準確、明顯的效果。實踐證明,微型科學實驗可使絕大多數學生都有動手做實驗的機會,改變過去那種“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改變學生過去被動“等待”和“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極大地培養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由于“微型實驗”既安全又節約,教師可以放心地讓學生一人一組做實驗,也可將一些常規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微型實驗”。例如,水的電解實驗,一般實驗裝置比較大、笨重。教師在講臺上操作,學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由于距離的原因,可視性較差,形成的實驗結論在頭腦中的印象不深刻,若把該實驗變為學生微型研究性實驗,增加了課堂實效,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學習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研究和實踐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的科學實驗活動,對于科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新教學,都具有重大意義。筆者相信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積極進行教學改革,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和質量,一定能培養出適合新世紀要求的創造型人才。

參考文獻:

篇6

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的展開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也更廣泛的被應用到教學中,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關鍵詞:

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備課 模擬

不足化學課中許多理論知識既抽象又有嚴密的邏輯性,傳統教學老師教得費力,學生學得艱難,學生很難理解本質,教學效果事倍功半。隨著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多媒體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化學教學中。

一、多媒體能幫助化學教師做什么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化與形象化,可以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1)模擬某些微觀運動,變抽象為形象。

化學中微觀和抽象的內容較多,像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狀態,電子云的概念,軌道雜化理論等都比較抽象,單憑教師在課堂上口頭講述乃至加上幻燈和投影,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比較困難,需要通過一系列復雜的思維加工過程才能獲得知識,若用多媒體模擬,用靈活、生動和形象的圖文或動畫就可把一個復雜抽象的理解知識和概念直觀的表達出來,幫助學生去理解。

(2)用多媒體模擬化學實驗,可以彌補實驗室常規實驗的不足。

有些化學實驗反應速度過快或過慢,學生往往不易看清現象以致影響教學進度,有些實驗如硫化氫的制取,苯的溴代,硝基苯的制取等會放出毒氣,嚴重污染環境;有些易燃易爆的藥品實驗,因有一定的危險性,一般條件的實驗室無法進行;還有些實驗設備價格昂貴,一般難以配備。若借助于多媒體,則可用鮮明的色彩模擬真實的實驗,以克服上述不利因素。用二維和三維圖像及動畫進行模擬,可局部放大一般實驗中不易觀察但很重要的現象,引起學生的注意,

二、而且一旦制成軟件,則可反復使用,比起實際實驗在經濟上也要節省很多

但無論多媒體教學的手段多么先進,其實作用都不過是在教學中發揮著輔助作用,它永遠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

(1)科學實驗的不可替代性。

首先,在科學性上,信息技術無法替代科學實驗。許多科學實驗,其現象盡管沒有課件演示那么清晰,如化學中焰色反應,但實驗是真實存在的,其可信性、真實性、科學性和嚴密性是可以為學生所感知的。其次,在趣味性上,信息技術無法替代科學實驗??茖W實驗往往伴隨著物體的運動、發光、發熱、顏色及形態的變化,有時甚至是爆炸等極端現象,在完成教學的同時,也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如果簡單地用影片似的課件演示替代實驗,其趣味性必將蕩然無存。第三,在能力培養上,信息技術無法替代科學實驗。

(2)屏幕無法完全取代傳統板書。

首先,傳統的板書過程往往是老師思維過程的再現。教師伴一步步的板書,實際上就是一步步書寫著自己的思維過程,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啟迪和示范作用;其次,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材、教師、學生三者的思維不可能完全吻合,就需要教師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而利用信息技術制作的課件,在上課過程中難以及時修改,缺乏應變性。

三、總結

篇7

【關鍵詞】科學;興趣;實驗;探索學習科學課的過程,是從觀察現象,動手實驗出發,經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形成概念、規律,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進行檢驗和運用,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實驗是學科學的最有效的手段。通過動手做實驗可以激發小學生愛科學的興趣,有效地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培養他們對科學實驗的探究欲望。怎樣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學科學實驗課呢?筆者認為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活動,應著力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 明確實驗的基本要素

(一)明確實驗目的。做實驗之前,只有給學生提出做該實驗的目的是什么,任務是什么,才能使他們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們深入細致地去觀察去做。因此,明確實驗的目的對于學生上好實驗課是至關重要的,它能讓學生明白該實驗是為了研究什么而設置。

(二)明確實驗操作過程。每個學生理解能力不一樣,實驗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學生對實驗中的重點、難點、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總結。做實驗每個學生都喜歡,但由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觀察事物時常是雜亂無章的,缺乏系統性和目的性,觀察時受興趣和情緒的影響很大,有時常常偏離觀察的主要目標。

(三)明確實驗中的觀察任務。讓學生明確了實驗前的觀察任務,才能在實驗過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師要提醒學生動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和感知。

運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覺器官去觀察和感知實驗過程中形態、特征和聲、光、色、味、溫度等變化情況,時刻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和感知每一個微小的地方,每一個細小的變化。以《觀察植物的種子》為例,課前要收集各種植物的種子,仔細觀察它們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各不相同。

(四)明確通過實驗得出結果。從現象到分析比較、得出實驗結論,是一個以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是思維從感性到理性的質的飛躍,只有完成了這個飛躍,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識。在《磁鐵》的實驗中,當我們看到磁鐵能把帶鐵的東西吸起來,就知道磁鐵有吸引鐵的性質,所以就把磁鐵的這種特性叫做磁性。磁性有強弱,磁鐵上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把磁鐵用細線懸掛起來,等到它靜止時,磁極分別指向南方和北方,指北的磁極叫北極,指南的磁極叫南極。教師可以提示指南針就是根據磁鐵的這一特性發明的。通過實驗結果可以增強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科學技術知識的理解,教師通過提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奠定堅實基礎。

2. 千方百計拓展實驗空間

(一)因地制宜開辟實驗場所。小學科學實踐課的實驗場所不局限于學校的實驗室,實驗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向校園、家庭、社會和大自然。將課內有限的探究延伸到課外活動中去。如在教學《觀察植物根的生長》一課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在家里自己做實驗,看看種子萌發先長什么,再長什么;植物的根向哪里生長,根的生長速度怎么樣;根有哪些作用,種子是怎樣變成幼苗的,植物莖的作用和怎樣開花結果的等。學生通過自己親自選材,親自種植,并把每天的生長都記錄下來,從而了解了植物的生長過程,通過實驗,使學生獲得植物生長變化的數據。

(二)選擇好實驗材料。根據實驗科目的需要,就地取材,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實驗材料的選擇。如在做《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實驗材料需要土豆、雞蛋、木板、鐵塊、塑料泡沫等等,就安排學生自己搜集帶來。

3. 讓學生充分體驗科學實驗的樂趣科學實驗興趣的培養,一是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典型活動;二是要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科學實驗應該讓學生充分參與,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實驗教師既要充分利用實驗室的器材,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量搜集身邊的實驗材料。

(一)寓歡樂于學習實踐中。要充分利用實驗室的資源開展一些生動有趣的科學實驗。如在《觀察蚯蚓的身體》、《水在什么溫度時結冰》、《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點亮小燈泡》、《種子發芽的實驗》等這些具有小制作、小實驗性質的實驗課時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實驗,在無危險時,盡情地實驗,痛快地玩耍,學中玩,玩中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著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做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進行探究,從而獲得科學知識??茖W教材中實驗部分大多為探究性實驗,以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實驗中應鼓勵、引導學生大膽探究。如在教《點亮我的小燈泡》一課時,教師一開始簡單介紹了電池、電線、燈泡后,先不講明怎樣做才會讓小燈泡發光,而是提出疑問“誰能讓小燈泡發光?!痹趯W生認識儀器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敢于思考,利用現成的儀器去實踐,并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爭著去比一比誰最快讓小燈泡發光,既激起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篇8

關鍵詞:初中科學;演示實驗;本質功能;開發研究

演示實驗以其直觀具體、形象生動和低成本、高效率等優勢,成為初中科學學科教學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受到教師的青瞇,在創設學習環境和學生養成認知能力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怎樣才能體現演示實驗的本質功能,激活演示實驗的功能?要使初中演示實驗真正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養成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動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還有待于我們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一、初中科學演示實驗的本質探究

1.演示實驗是一個萌發學生學習內驅力的過程

演示實驗的本質不僅僅在于展示科學實驗的現象,而應借助科學實驗所要顯示的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據統計,98%的學生對科學演示實驗是感興趣的。因此,我們要創造條件讓學生來欣賞科學實驗,從中感悟它的神奇與精彩,進而萌發學好科學的強大動力。

案例展示:“大氣壓課題引入”

【案例分析】學生不但欣賞了神奇的實驗,還產生了如下疑問:(1)為什么大試管中沒有水時,小試管不會向上運動到大試管頂端?(2)難道同樣體積的水會比同樣體積的空氣還要輕?(3)氣體壓強的產生原因與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相同嗎?

設計該類演示實驗時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實驗原理的思維性;二是實驗裝置的簡單性;三是實驗呈現的新穎性。由于教師的演示帶有神奇色彩,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觀察興趣,萌發了其探究原因的內驅力。

2.演示實驗是一個舉一反三構建理想模型的過程

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常常有“數學模型”的構建,同樣在我們的初中科學實驗里也有“理想模型”。因為在科學教學中,教師不能為了告訴學生“怎樣實驗”而演示,這種為了“實驗”而“演示”的演示實驗是顯示不出其演示的真正功效的;演示實驗應該根據研究對象和問題的特點,舍棄次要的、非本質的因素,從而建立的一個易于研究的、能反映研究對象主要特征的新現象。

案例展示:“理想電表”

【案例分析】師生共同構建了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理想模型,同時它還具備了以下功能:

(1)學生學會了分析問題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即等效法。(2)學生學會了分析含電表的電路問題。

設計該演示實驗的注意了以下幾點:一是精心構思實驗流程;二是歸納想象實驗趨勢;三是理性選擇實驗種類(如:“光滑”“牛頓第一定律”“勻速直線運動”等)。學生通過觀察,能達到舉一反三的實驗功效,對于類似的內容就能通過構建的“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理想模型進行應用。

3.演示實驗是一個展示沖突激活認知思維的過程

根據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在課堂教學中設置有效的問題情境,不僅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背景,而且也是學生模擬情境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所以,教師的課堂演示實驗,不僅僅是為了給學生起一個實驗的示范作用,更應該在演示的過程中形成認知沖突,激活學生的認知思維。

案例展示:“摩擦力方向”

【案例分析】該演示實驗通過設置認知沖突,讓學生體會了摩擦力的正確方向,該實驗的功能還可以作出以下深入開發:

(1)手拿試管豎直向下勻速運動,此時摩擦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是阻力。為進一步學習高中物理中“摩擦力可以做負功”做好鋪墊。

(2)手拿試管水平向右(或斜向上)勻速運動,得出“摩擦力與運動方向可以不在一條直線上”。

(3)兩次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握住試管,使試管都豎直向上勻速運動,試管受到的靜摩擦力大小相同。

通過以上五個演示實驗,學生獲得的體驗是:

(1)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無關,而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2)運動的物體也可以受靜摩擦力。

該演示實驗在設計的技巧上注意到這樣幾點:一是明確學生在認知上的“不足與錯誤之處”;二是在“不足與錯誤之處”精心設計演示實驗,為學生的認知思維提供差異和矛盾情境,激活了學生的探究情趣。

4.演示實驗是一個體現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

按照人們的一般理解,教師在課堂中的演示,主要是一個教師動手操作而學生觀察的過程;學生是通過觀察教師的演示而獲得自己的理解,是一種被動學習的過程。而自主探究學習是當今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它要求學生調動各種感覺器官,通過動手、動眼、動嘴、動腦,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那么教師在課堂中的演示,能否轉化為一種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呢?

案例展示:“探究金屬活動性”

【案例分析】該演示實驗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教師語言的啟發性;二是教師身份的配角性;三是實驗內涵的探究性;四是實驗原理的認知性。該演示實驗不僅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了鈉的性質,還增強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問能力和分析能力。而教師始終是一個“旁觀者”,只是巧妙地把學生的問題拋向學生,“逼”著學生在不斷的質疑中探究與發現。

5.演示實驗是一個克服思維定勢、深化記憶的過程

“思維定勢”對于科學課堂教學的作用是有好有壞;積極的思維定勢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功能,而消極的思維定勢卻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一大枷鎖。如果教師能有效運用演示實驗的形象性、直觀性和生動性,就可以消除思維定勢的負面影響。

案例展示:“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教學

篇9

關鍵詞: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提高探索

科學最鮮明的特點是以實驗為基礎。科學實驗教學比起書本知識的了解更加看重試驗技巧和能力的培育,教育改革之后這種教學方式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因此開始在小學課程中應用。

一、小學科學的現狀及分析

小學科學實驗是指小學生進行相關科學基本原理的基礎實驗,其實驗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而且實驗必須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在小學科學實驗課堂中,教師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由于我國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導致了我國眾多小學科學實驗課堂存在著問題,其中最主要的為題可以列為以下幾點:

(一)重進度,輕效果

在我國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課堂中,有著很多有違師德的教師。這一部分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不顧教學質量,忽視教學效果。在進行小學科學實驗課程時,往往照本宣科,只是敷衍的把教學流程走了一遍。而學生也是為了應付老師,草草的把實驗完成,長期以來對教育產生了難以彌補的損失。

(二)重形式,輕過程

中國的教育特點是受應試教育,一些老師認為小學生學會了書本的知識,能夠在課下會答題、期末能考試就可以了,科學實驗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課余游戲而已。因此,對老師來說,科學課堂實驗只是一個形式。在科學課堂實驗中,教師只注重科學實驗的表面形式,草草布置實驗任務,并不注重學生的科學探究過程及實驗結果。學生在缺乏指導的情況下,實驗往往難以進行;實驗時無從下手,吵吵鬧鬧,而且對一些有危險的實驗來說,這樣的無序課堂還有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

(三)重個體,輕集體

在課堂實驗中,并不是所有的學生在沒有老師的帶領下都不會進行實驗,偶爾會出現兩三個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這部分學生能夠自己思考,快速的完成教學要求的一系列任務,而且對于一般的問題也能較好的回答。雖然這種情況會讓老師感到高興,但是一個隱藏的問題是,老師往往容易忽視那些實驗凍手能力差的學生。在別的學生的沾沾自喜時,他們卻仍然什么都不會,而且缺乏積極性。在這樣的課堂上,內向的學生變得更加內向,而那些已經會的學生卻在占用機會。長此以往,這些內向的學生會養成一種依賴心理,無論什么小組活動,都指望著其他組員來進行組織,最終脫離了教學目標。

(四)重結論,輕異常

所謂“異?!笔侵?,很多科學實驗中,由于實驗設備、實驗條件不同等因素而出現的實驗結果偏離學生的預期結果的現象。一些簡單的實驗,比如在檢測自動筆芯導電性的實驗中,比較粗的自動筆芯導電。但是特別細的自動筆芯由于電阻大檢測結果為不容易導電;電磁鐵實驗中,電磁鐵沒有磁性,吸不起任何鐵質物質,通電后電磁鐵能夠吸起回形針,斷電后鐵釘已被磁化,斷電后仍然會有一兩個回形針吸在鐵釘上;液體的熱脹冷縮實驗,將燒瓶裝滿液體放入熱水,水柱中的液面會出現先下降后上升現象。面對這些很容易解釋的現象,一些教師為了教學進度,給出含糊不清的答案,或者閉口不答。

二、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有效利用課余時間

演示性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無法避免的問題,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將課余時間利用充分起來,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學習。相較之有限的課堂時間,課余時間較為寬裕,也方便安排,教師在征求了學生的意見之后,可以定期地安排學生在課余時候集體到教室內或者專業的實驗教室中,有組織地進行實驗。這樣教師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接觸到實驗,而且也有寬裕的時間觀察反應,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同時因為是非上課時間,學生的心態也會有變化,他們在沒有時間限制的范疇內,思維會更加活躍,也更容易表達自己的看法。而針對實驗安全性的問題,教師可以在有安全隱患的實驗中降低單次進行實驗的人數。較少的人數會降低教師監管的難度,當有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教師也能夠第一時間趕到需要幫助的學生身邊,指導學生正確地處理事故。同時,減少人數就意味著會有一部分不參與的人在周圍保持關注,那么操作者的注意力會得到一定的提高,進而使實驗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二)適時把控教學節奏

在授課進行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當學生的反應過分熱切的時候,教師應當予以提醒,最好是用別打擾到其他班級上課的方式,讓學生不會產生過熱反應,以至于當實驗結束后學生依然在思考有關實驗的部分,以至于跟不上后面的教學。例如在進行光的折射實驗教學的時候,光線的變化因為和學生的日常貼合,又類似受人喜愛的彩虹,勢必會引起學生的熱情關注。在實驗教學結束之后,教師應當組織學生對實驗進行全方位的探討,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獨到的看法。此時,教師應當通過學生發言的方式,將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連接起來,讓學生發言成為一個過渡,流暢地將教學再次回歸到書本上,這樣學生的思緒就不會一直停留在實驗教學階段。那么,在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的同時不會產生副作用,也就不會削減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三)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教師要給學生一個提前量,也是給學生的肯定。學生在明確了實驗技能的重要性后,就會在積極學習實驗技能的同時,也不會對實驗技能無法在考試中使用感到灰心。教師還可以在對考試試卷的后期分析中,點出實驗教學在試卷上的反應,雖然學生無法直接用自己的實踐能力獲得分數上的提高,但是也要讓學生看到實踐能力在理論知識上的反應,讓學生將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聯系起來,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語

總之,實驗教學對小學教育而言非常重要,是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一大步跨越,也是對學生興趣的一種有效培養方式。但是在提高實驗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常常也會出現負面的影響。因此就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改良,從而更好地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曹愛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02):140.

篇10

一、加強廢物利用,提升實驗效果

科學實驗需要有基本的實驗器材與設備作為必要保障,學校實驗室的實驗設備是有限的,且一些設備不便于課堂展示,因此,學生周圍的物品也可以成為實驗器材的最佳選擇。利用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與學習所用的物品進行實驗,不僅操作簡單、直觀,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節省實驗成本,有著無限的優越性。在對低成本實驗進行設計時,一般要遵循三條原則:首先實驗材料的制作必須成本低廉;其次制作過程簡單易操作,且花錢少;最后要便于教師在課堂上演示。比如,在學習《地球與宇宙》這一章節時,為了能夠使學生對地球的基本形狀與特點進行深入的了解,可以采用紙帶與鉛筆設計出地球的模型,將紙帶纏繞成橢圓球體,然后為學生展示并講解地球兩級的基本體征。再如,學習《物質的形成》這一章節時,為了讓學生感知不同形態物質的差異性,可以用針筒抽取5ml的空氣,然后堵塞針孔,推動針筒活塞,觀察空氣能夠壓縮到多少毫升。然后再將空氣換為水,以同樣的方法進行壓縮,觀察能夠壓縮的程度。經過親身體驗,學生能夠對氣體、固體的分子間隙有一個科學的認識。該實驗不僅操作簡便、成本低廉,而且還能夠使學生廣泛參與其中,親身感受不同狀態物質的分子特點,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二、注重引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低成本實驗能夠使學生普遍參與到實驗當中,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課堂情境,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身邊的具體事物,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能夠滿足學生好奇心理與興趣愛好的實驗,使學生對生活中一些基本現象、科學技術能夠進一步了解。比如,在現實生活中或電視節目中,學生經常會看到胸口碎大石等魔術,對此充滿了好奇,教師可對該原理進行實驗展示,實驗器材很簡單,兩只高腳杯、一把鐵錘與一塊粗細均勻的模板,將高腳杯置于木板上,然后用錘子敲擊木板,讓學生預測可能會出現的現象,然后再進行展示,得出結論,使學生明白這是利用了壓力與壓強的關系。學生的注意力將會集中于整個實驗,學習興趣高漲,而且能夠從實驗中學到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出現的科學、物理現象,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效率,而且能夠使學生的觀察與創新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三、將生活物品應用于科學實驗

科學實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使學生通過實驗演示了解某一個原理,因此,只要能夠對實驗原理進行有效地揭示都能夠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我們生活中的物品五花八門,都可以發揮想象力與創新思維能力運用于科學實驗中。對于一些實驗器材缺乏的學校來說,對生活物品的利用能夠有效解決實驗器材不足的問題,而且能夠滿足實驗教學的目的。一般情況下,科學實驗中運用到的生活物品都是比較常見的,能夠使每個學生普遍參與到實驗當中,享受實驗操作帶來的樂趣。比如在學習內燃機的運作原理時,可以設計這樣的一個實驗,實驗器材主要有食品包裝盒、鐵釘、打火機的電子點火器,往包裝盒內滴適量的酒精,然后封閉,對包裝盒的表面進行反復摩擦,達到一定的程度后,按電子點火器,這樣整個內燃機的工作原理就清晰地展現在每個學生面前,且這些實驗器材可以反復使用。諸如食品包裝盒、電點火器等這些器材都是平時生活中極為常見的東西,基本上可以做到人手一套,使學生都能夠參與實驗,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不僅成本低廉,而且課堂實驗效果極佳。

四、對自然現象的實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