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際禮儀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10-27 17:31: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交際禮儀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交際禮儀的重要性

篇1

【關鍵詞】大學生;禮儀教育;重要性;途徑

禮儀,是中華傳統美德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禮儀之邦,應為禮儀之民。知書達禮,待人以禮,應當是當代大學生的一個基本素養。但是由于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市場經濟的沖擊、家庭環境的影響、個人素質修養的差異及學校禮儀教育的不足等因素,在大學校園仍有許多不知禮、不守禮、不文明的行為,還有許多與大學生的禮儀修養、與精神文明建設極不和諧的現象。可見,對大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一、大學生不文明的行為表現急需禮儀教育

許多高校都強調不允許學生穿拖鞋到課堂,但我們在夏天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同學特別是男同學穿著拖鞋去上課;在衛生間、校園里、教室的墻壁上隨處可見的污言穢語;在圖書館的雜志、圖書上亂涂亂畫,任意損毀;在公共場合勾肩反搭背,大聲喧嘩。上課隨意遲到、早退;摔酒瓶、講粗話、亂扔果屑紙條等。這些不該有的現象,特別是不該在受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身上的東西,卻在校園里時時發生。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大學生把無視校紀校規、行為不羈,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看作是有個性。有的大學生只是強烈地要求別人尊重自己,卻不知道尊重為何物。大學生這種受教育沒有教養,有知識沒有文化的現象,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和人才質量。究其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是與大學中的素質教育過大、過空,質量欠佳不無關系,造成學生難以“入耳、入心、入腦”。所以高校應明確認識,把禮儀教育列入素質教育的內容,開設禮儀課,并有的放矢地將現實生活與理論聯系在一起,使學生了解各類型的禮儀規范并在日常生活中嚴格履行,使之成為習慣。

二、大學生禮儀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必需

(一)禮儀教育有利于強化大學生文明行為,提高文明素質

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體系中最基礎的內容。因為講文明、講禮貌是人們精神文明程度的實際體現。普及和應用禮儀知識,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通過社交禮儀教育,讓大學生明確言談、舉止、儀表和服飾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修養、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而且每個人的文明程度不僅關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時也影響到整個學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

(二)禮儀教育是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需要

大學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的研究結果顯示,那些懂得以適當的方式解決身邊問題和處理生活中煩心事的孩子, 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會關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學習成績更好。戴爾·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與約翰·麥克斯韋爾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導出同一條公式:個人成功=15%的專業技能+85%的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因此通過人際交往活動, 在交往中獲得友誼, 是大學生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的迫切需要, 是從“依賴于人”的人發展成“獨立”的人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成功地走向社會的迫切需要。大學生如能掌握基本禮儀規范及知識, 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遵循相互尊重、誠信真摯、言行適度、平等友愛等原則, 就能很快與交往對象建立起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

轉貼于

(三)禮儀教育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提高社會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會化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而禮儀教育是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因為任何一個生活在某一禮儀習俗和規范環境中的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該禮儀的約束。自覺地接受社會禮儀約束的人,就被人們認識為“成熟的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反之,一個人如果不能遵守社會生活中的禮儀要求,他就會被該社會中的人視為“警世駭俗”的“異端”,就會受到人們的排斥,社會就會以道德和輿論的手段來對他加以約束。 大學生堪稱“準社會人”,還不是真正的社會人。他們有一種強烈地走向社會的需要,同時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崗位后如何與領導、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如何進行自我形象設計,如何盡快地適應社會生活等社會交往問題。然而大學生的社會心理承受力直接影響到交際活動的質量。一個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際活動中遇到各種情況和困難時,都能始終保持沉著穩定的心理狀態,根據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為方式,化險為夷,爭取主動。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參加重大交際活動前,常會出現驚慌恐懼,心神不定,坐臥不安的狀況,有的在交際活動開始后,甚至會出現心跳加快,四肢顫抖,說話聲調不正常的現象。那么對大學生進行社交禮儀教育,讓大學生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各種行為規范,不僅滿足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需要,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社會化;而且,還可以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社會心理承受力。

三、多種方式相結合,將大學生禮儀教育落到實處。

(1)有關部門要齊抓共管,制定系統的大學生禮儀規范,并將其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2)學校在人文素養課中開設大學生禮儀修養課程。首先應把禮儀教育的內容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課或正在試點的《法律基礎與思想道(下轉第196頁)(上接第187頁)德修養》課,或開設專門的《禮儀修養》課,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禮儀基本理論和具體規范的教育。課堂教學是系統學習訓練的良好途徑,禮儀教育與思想道德修養有機結合,既可以豐富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內涵,又能教會他們如何規范自身行為、塑造良好的儀表形象。事實上受過良好禮儀教育或禮儀行為訓練的人,無論是內在素質還是外在行為方式,都與缺少訓練的人截然不同。臺灣國立聯合大學專門制 定了禮儀教育實施要點,并對所有一年級新生實施禮儀教育。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禮儀教育仍是一片空白,禮儀教育處于德育的邊緣地帶:一方面多數德育工作者對禮儀教育沒有給予足夠重視,禮儀教育處于德育的盲區;另一方面在我國高校開設的課程中, 重視專業理論和技術,但基本不涉及交往禮儀問題,不進行相應的禮儀教育。結果禮儀教育普遍空缺,部分學生甚至認為,上大學與禮儀問題不沾邊, 學好專業知識就行。所以加強禮儀教育首先必須把禮儀教育引入課堂。(3)通過校園各種媒介形式,將禮儀文化融入校園活動之中,形成良好氛圍。加強禮儀教育必須發揮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修養、自我完善的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禮儀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例如:開展“明禮誠信”活動,制訂修身計劃,發揮禮儀的自律作用;發動全校師生尋找校園中的不文明現象,開展辯論、演講、小品表演、禮儀講座等活動,弘揚文明禮貌之風,使禮儀之花遍地開放;還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宣傳欄、學校網絡等媒體工具,介紹名人處世修身的軼事,推動學校的文明建設。(4)積極開展禮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社會活動交際中親自體驗到擁有禮儀知識、技能的成功感受,提高自身禮儀修養。

當然,大學生禮儀素養的提高,僅靠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到家庭和社會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學生的禮儀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與文獻

[1]林麗楠.實施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

篇2

關鍵詞:素質教育;專業化;重要性;語文教學

一、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的重要性

1.從教育部等部門制定的各項政策、文件和標準看

自2004年12月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伊始,教育部及各級各類教育部門相繼出臺了大量的有關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政策文件和通知;2005年4月教育部下發《教育部關于啟動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要求2007年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建設計劃,并同步開始了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根據黨的十七大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的要求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決定從2010年起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以下簡稱“國培計劃”)以進一步加強教師培訓,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其中,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是“國培計劃”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為全面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012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技[2012]5號)(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制定和實施《規劃》,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現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創新,對于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學習型社會和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大意義。2012年5月,教育部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教師〔2010〕4號)、《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幼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教師〔2011〕5號)要求,特制定了《“國培計劃”課程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標準》就“現代教育技術能力”模塊在不同學科和學段均從專題、學時、內容要點三個方面做了十分具體的要求,由此可見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的重要性。

綜上可知,教育部及下屬各級教育部門對各級院校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的重視,尤其是關注中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目前,“國培計劃”正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地開展,根據對《“國培計劃”課程標準(試行)》的研究發現,“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是其課程標準內容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國培計劃”實施的初級階段加強對中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的重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2.從現代教育技術本身看

所謂現代教育技術就是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方法為基礎,以系統論的觀點為指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的教育技術。它是現代教學設計、現代教學媒體和現代媒體教學法的綜合體現。是以實現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效果、教學效益最優化為目的。

我國教育技術專家李克東教授因此也對現代教育技術這一概念給出了自己的定義――現代教育技術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和實踐。

中小學教師掌握好現代教育技術,并加以合理地運用,有助于解決基礎教學中所遇到的相關問題,促進教育信息化發展,最終實現提升我國基礎教育質量之目的。

二、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對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1.現代教育技術有助于豐富中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及獲取教參的方式

經過問卷調查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的占40.4%,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占58.1%。為優化教學過程,充實教學內容,大部分教師會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充實課堂教學。教學中主動上網搜尋參考資料的占 66.1%,購買相關書籍、印刷資料的占25.2%,采取其他措施的占8.7%。

2.教育技術是教師專業化的基礎

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教學設計正在成為一門技術,教學設計技術被譽為教師的專業技術;教育技術學由于提供教育專業性技術而處于專業性的核心地位。

3.現代教育技術能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能創設最佳教學情境,以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教學信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均衡發展,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優化語文教學手段、優化學生的認知過程,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以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文、詩詞等內容為例,這部分內容因其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且教材本身提供的知識背景有限,學生很難理解該部分內容,這時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4.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促進素質教育水平的提高

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需求,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的主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

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可以優化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開展合作式學習,讓學生學會協作,以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學習的自信心;創設和諧、寬松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產生積極、愉快的學習情緒,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有效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模式,促進素質教育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林萬新.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效果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8):56-58.

[2]王源.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程的再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0,20(2):65-69.

[3]趙立影,吳慶麟.基于認知負荷理論的復雜學習教學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10(4):44-48.

[4]柯速約.“國培計劃”現代教育技術模塊的情況調查與分析[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10-13.

[5]楊開城.教學設計技術:教師的核心專業技術[J].電化教育研究,2012(8):5-9.

篇3

關鍵詞:中職學生 綜合素養 禮儀教育 途徑

禮儀是指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為了表示相互尊重、友好、敬意而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和交往程序,既包括重大活動中的各種儀式,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禮貌、禮節。加強中職學生的禮儀教育,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文明習慣的養成、道德素養和求職能力的提高、和諧校園的構建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加強禮儀教育對全面提升中職學生綜合素養的作用和意義

1.加強禮儀教育,提高中職學生的道德素養

孔子云:“不學禮,無以立。”立,就是立身。古往今來,在人們的行為規范中,禮儀是最起碼、最基礎性的行為規范。作為即將進入社會的中職學生,要立足于社會,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創立事業,在學校學習期間就必須學禮、知禮、用禮,明白如何做人,懂得怎樣與人交往。

加強中職學生的禮儀教育,有利于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想意識,指導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按照禮儀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真正做到“誠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內在的道德品質和外在的禮儀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有較高道德素養的現代中職學生,為將來事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加強禮儀教育,提高中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禮儀教育能塑造中職學生良好的職業形象。在當前就業形勢日趨激烈的環境下,用人單位愈來愈重視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考察。而言語得體、服飾得當、禮儀到位的學生更能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因此,中職學生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需求,就必須加強禮儀教育,這是時代和社會賦予的使命。

3.加強禮儀教育,構建和諧校園

學校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也是青少年學生養成文明禮貌行為的重要場所。對中職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教會他們關于禮儀的基本規范和知識,掌握交往技巧,積累交往經驗,遵循相互尊重、誠信真摯、言行適度的交往原則,這些教育措施必將極大地改變學生的精神面貌,也使校園充滿和諧與溫馨。

4.加強禮儀教育,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體系中最基礎的內容。實施禮儀教育,有利于塑造學生的言談舉止、儀表服飾等外在形象,也可促使其文明素養、精神面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變。這對于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加強中職學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招生政策的放寬,當前中職生源比較復雜,學生素質良莠不齊。在校學生多為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生活習慣較差,禮儀教育被部分家長漠視甚至放棄,而社會的諸多消極因素也對學生帶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如拜金主義、懶惰消沉、垃圾文化等等。這些因素最終導致中職生禮儀缺失,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局面,因此加強中職學生禮儀教育勢在必行。

三、對中職學生加強禮儀教育的主要途徑及方法

1.發揮教師表率作用,制定教師文明禮儀準則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必須言行并重,為學生樹立可以終身效仿的榜樣。教師的形象和言行,對學生有著最生動、直接、具體的影響,因而必須嚴格規范教師言行,提高教師的禮儀素養。基于這個理念,筆者學校把教師禮儀培訓作為文明禮儀教育的切入點,利用每周政治學習時間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正昆主講的《教師禮儀》視頻,并提出明確的學習內容和禮儀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同時在教學中不斷滲透禮儀教育。在《教師文明禮儀準則》制定以后,還要求每位教師簽署承諾書,強化對這一制度的執行。

2.把禮儀教育引入課堂,開設校本禮儀課程

學校組織禮儀專業教師編寫了《校園生活禮儀》《飯店服務禮儀》《導游服務禮儀》《職業生涯禮儀》四本禮儀校本教材,內容涵蓋服飾、儀態、升旗、課堂、用語、談話、問候、行走、迎賓、就餐、做客、握手、遞名片、自我介紹、應聘等多個與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專業技能、工作相關的禮儀,涵蓋了德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方面面。通過禮儀選修課、班團活動課、德育課等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將禮儀知識貫穿于各項活動中,讓學生感受禮儀之美。

3.開辟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禮儀活動

學校不定期舉辦禮儀專題講座、禮儀操比賽、禮儀知識競賽、禮儀主題班會、校模特隊禮儀風采展示等活動,明確活動中的禮儀規范,對校園內不懂禮、不講禮的丑陋現象進行披露和教育,幫助學生認清美丑。利用主題班會,定期開展學生“禮儀之星”、“微笑之星”、“文明使者”評比活動,倡導學生“講文明話、做文明人、行文明路、做文明事”。

4.全面實施養成教育,營造校園禮儀文化環境

(1)宣傳禮儀規范,渲染遵禮氛圍:在校園內設立禮儀畫廊和板塊,在班級板報中宣傳 “每日一則”、“每周一規”、“一日文明規范”等禮儀規制;在樓道墻面及教室墻上,設立“和聲細語展淑女氣質,謙恭禮讓顯紳士風度”的大型標語以規范學生的儀表禮儀;充分利用櫥窗、宣傳欄、校廣播、電子顯示屏等載體,宣傳、普及禮儀知識,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2)值周班禮儀培訓:學校實行學生值周制度,每周有一個班級值崗,負責當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工作。學校要求值周班學生每天定期檢查、監督學生禮儀規范,并及時公布檢查結果,以促進廣大學生自覺規范自己的禮儀行為。

5.實現家校聯合互動,讓學生把禮儀帶回家中

學校積極開展有利于家校互動的各種主題活動。例如號召每位學生做文明禮儀的使者,把“文明禮儀帶回家”,將自己學到的文明禮儀知識與父母進行交流,并做父母的監督員,糾正父母不正確的言行,發揮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學生把禮儀教育延伸到家庭;充分利用家長會,加強家校共建活動,呼吁家長重視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使他們也能在點點滴滴中,在舉手投足間,做好孩子的榜樣,從而形成學校主抓、家庭配合、雙方聯動、三方受益、互利共贏的局面。

6.延伸禮儀活動,為建設文明社會志愿服務

學校將校園行為規范延伸到社會行為規范中,并讓他們彼此相互促進,推動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學校多次組織共青團志愿者到紹興福利院或社區,為孤寡老人“送溫暖獻愛心”;到街道社區開展文明禮儀宣傳,幫助社區清理衛生死角。把德育教育貫穿到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把文明禮儀教育落實到學生日常生活中。

總之,個人良好禮儀習慣的形成有賴于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相互配合,中職學生才能成為禮儀形象良好、讓用人單位和社會歡迎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莉.實用禮儀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李興國,田亞麗.教師禮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篇4

[關鍵詞] 中職教材改革 培養目標 護理技能

中職衛校的護理專業培養的是醫德高尚、技術精湛、富有愛心,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現代護理理念和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護理操作技能,適應臨床第一線和社區護理服務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依據,作為專業基礎教材的《藥理學》,按照理論知識“適度、夠用”注重“應用性”,突出護理特色的原則,談一談如何以培養護理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核心對中職藥理學教材進行改革。

一、根據護理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編寫《藥物應用護理》教材

傳統藥理學教材過分強調學科的系統性,不太注重學校培養的總體目標即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和崗位對人才規格的要求,一本藥理學教材常常許多專業共用,內容多而深奧,雷同于本科教材,而中職衛生學校的實際情況是臨床醫學類專業早已停辦,全部被護理類專業覆蓋,所以新編的藥理學教材我們更名為培養目標對應的《藥物應用護理》,除精選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和培育護理職業素質的知識和技能外,更注重從護理職業分析入手構建運用知識的體系,突出體現護理特色,服務于發展學生護理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二、以藥物應用護理技術為核心編寫教材內容

1.針對護理崗位,突出護理特色。我們通過深入醫院、社區進行實地調查和畢業生跟蹤調查,了解用人單位對護理人才素質的要求,通過具體分析,我們把護理專業分為兩大崗位群,即醫院臨床護理崗位群和社區醫療護理崗位群。醫院臨床護理崗位群的服務對象主要是病人,其任務是應用藥物幫助病人恢復健康或減輕痛苦;社區醫療護理崗位群的服務對象是病人和健康人,其任務是應用藥物預防疾病,減輕痛苦,促進健康,為了突出護理專業特色,書中每類藥物都編有用藥護理部分,尤其強調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及處理、藥物中毒協助搶救這一醫院臨床護理崗位能力的訓練,部分章節如抗高血壓藥物也編寫了預防高血壓的衛生宣教知識。

2.用“知識鏈接”對核心知識點進行對接與強化。生理、生化與藥理同屬中職衛校護理專業的四大模塊中的專業基礎課模塊,包括專業基礎理論課、專業技能訓練課,是培養學生具備專業理論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成為中職護理專業技術人才的核心課程,其中的知識點和技能,往往反復出現在“三理”教材中,新編《藥理應用護理》教材編寫原則是生理、生化教材已敘述過的內容,《藥物應用護理》教材不再重復編寫,但藥理內容中與生理、生化相關的知識用“知識鏈接”有機銜接,供教師教學做參考,為學生預習提供導向,便于相關課程內容的對接與強化。

3.針對中職學生的年齡特征設置知識目標。中職衛校的護理專業學生絕大多數是初中畢業生,基礎差,新編教材力求內容正確、表述準確、生動直觀、形式設計美觀,巧用圖表,符合學生的審美和年齡特征。每章前有學習目標,便于引導學生預習;每章結束時有思考題,有利學生針對性復習,習題有適度彈性,顧及不同的學習對象,既啟發學生思考,又為師生互動提供素材。

4.巧設護士職業態度目標,陶冶職業情操。新編教材巧設護士職業態度目標,旨在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職業道德、人文思想、心理素質教育,這是教材的靈魂,作到既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又陶冶情操三位一體,教書又育人,使學生成為對國家有用之人。

5.力求體現理論知識適度、夠用,突出實用。新編《藥物應用護理》大膽刪除藥理章節中與臨床聯系不緊,特別是一些有爭議的觀點和純屬參考而無實際意義的內容。如藥物的作用機制,精選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如護士在用藥護理中的職責“三查七對”,藥物調配及體外配伍禁忌,突出藥物知識的實際應用。

6.鋪設通往護理就業崗位的橋梁。書中每章節都用“小貼士”及時引入該章節中的新藥物,新劑型,新給藥方法,增強教材的新穎性和可讀性,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學習積極性。穿插相關臨床問題,增強了教材的實用性,鋪設了通往護理就業崗位的橋梁。

三、與《藥物應用護理》教材并舉,編寫配套藥物應用實驗教材

藥理實驗教材的編寫原則是以護理崗位技術為核心,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理論和實踐結合為途徑,以臨床護理和社區護理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崗位要求為標準來編寫實驗內容。

1.臨床護理問題分析實驗。與相關的理論課銜接,編寫護理問題討論實驗,阿托品化的指標和阿托品中毒的指標有何不同,臨床意義是什么;有四位病人,分別為高血壓心臟病引起的心衰、肺源性心臟病引起的心衰、嚴重貧血高排血量性心衰,縮窄性心包炎有心衰體征,估計在用強心苷治療后的預后。酚妥拉明引起的性低血壓如何處理;巴比妥類藥物中毒的處理原則及具體搶救措施;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的臨床表現及防治措施。利用“標準化病人”設立情境,并將問題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進入護士角色,培養學生運用藥物應用護理知識解決臨床護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2.典型病例藥效觀摩實驗。為了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護理實際問題,對一些易于觀察到療效的藥物,如治療心衰的藥物強心甙,預先準備好心力衰竭的典型病例(用藥前肺循環淤血咳嗽,體循環淤血包括頸靜脈怒張,肝脾腫大,下肢浮腫等明顯),帶領學生到醫院進行現場直觀教學,便于對比觀察強心甙治療的藥效。

3.以培養動手能力為核心的藥理實驗。為了讓學生在藥理實驗課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獲得更多動手機會。編寫實用性強、學生自己動手機會多的實驗項目,如有機磷農藥中毒及搶救;不同給藥途徑對藥物作用的影響;消毒防腐藥物的臨床護理應用,尼可剎米致驚厥及搶救等實驗課,既讓學生反復練習給藥方法,又指導學生細心觀察和發現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護理實際問題,學會獨立復制藥物中毒動物模型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實施搶救,為臨床護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4.有利于個性化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開放實驗。開放性藥理實驗項目為自選實驗,為學生提供自己感興趣的實驗;自選實驗項目以教師為主導,實驗目的明確,改革以往單純做驗證性藥理實驗的方法,增加與護理有關的設計性與綜合性實驗,由學生自主提出實驗要求和實驗方案,與教師討論后獨立完成。

四、與全國護士執照考試吻合的考試指南

《藥物應用護理》考試應與護士資格考試中應知、應會知識點與技能等同起來,試題的內容、形式與全國護士執照考試相吻合,操作考核著重考核學生的思維方法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做到全面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并制定藥物護理應用操作考核評分標準,將操作成績單列。

總之,中職教育的教學活動必須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的指導思想,構建適合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學生個人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實現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篇5

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進行分析后我們發現,同學們對自身的禮儀素質關注度普遍較高,其中非常關注的占58.03%,較關注的占39.61%,95.39%的同學認為禮儀學習對將來的就業有幫助。實習學生對自身禮儀素質關注度,非常關注的比例高于平均數達到占62.53%,說明實習期間學生受企業和社會的影響逐步意識到禮儀的重要性。同學們在校園基本能夠遵守日常行為禮儀,主要表現為:75.66%的同學認為學生不應該像社會上的人,應該保持學生本色,不染發、蓄長發、帶夸張的配飾、穿奇裝異服;52.63%的同學反感個別學生在大庭廣眾下的親密行為;90.26%的同學在食堂就餐打完飯或是刷完卡后會說聲“謝謝”76.97%的同學在食堂會自覺的排隊打飯;85.53%的同學在圖書館、教學樓等公共場合會注意小聲說話。通過對企業的走訪我們了解到,用人單位對員工綜合素質的要求日益提升,特別是服務類企業更注重日常禮儀規范和行為習慣,希望學校能為其提供具有專業禮儀知識并接受過系統訓練的高素質人才。

二、課程設計建議

(一)職業學校學生禮儀素質培養的原則

(1)以學生禮儀技能培養為主要目標: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個人形象禮儀,提高個人修養;學會并能靈活運用日常交際禮儀,展示個人交際魅力,贏得良好的人際關系:學習職場禮儀規范;了解基本的家庭禮儀;掌握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并能將禮儀學習和傳統文化的傳承相結合,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2)與不同職業崗位要求相結合:在內容選取上,應本著實用、適用、夠用的原則,實現與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的有效融合。借鑒相關職業對禮儀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在內容的構建上盡量向職業資格考試對禮儀的要求靠攏,為學生獲取雙證書(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和到相關崗位就業提供便利。

(二)禮儀素質培養內容

依據禮儀技能培養目標及相關崗位對禮儀的要求,職業學校禮儀素質的培養可設置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個人基本禮儀、日常交際禮儀、職場交際禮儀、家庭禮儀和社交禮儀。教師在進行知識傳授過程中可增加傳統禮儀知識,同時為適應不同職業崗位對禮儀素質的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職業禮儀的講授應有所側重。四、職業學校學生禮儀素質培養的途徑

(1)夯實課堂理論基礎教學課堂教學是系統地培養學生禮儀素質的有效方式。職業學校可以根據專業的要求將禮儀課程設置為選修課或必修課,通過課堂禮儀規范和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行為規范,了解人際交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行為細節,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形成健康的交際心理,為營造良好的交際環境和發展空間打下基礎。

(2)運用多媒體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理解并能夠靈活運用?禮儀課的特點是實踐性強,僅靠教師口頭敘述和演示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現代多媒體手段的靈活運用可以有效地融文字、圖形、圖像、動畫、音頻和交互式網絡為一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課堂容量,減少教學示范中的不規范因素,使教學效果得到提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采用現場錄制,制作微視頻的方式將學生身邊的真人真事進行展示,通過現場互動的形式提高學生對禮儀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并能主動的把禮儀規范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

(3)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在教學模式上,較為傳統的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以教室為中心,以知識灌輸為基本方式,“教”始終是整個課堂活動的中心。這種教學模式很難適應現代中職學生的要求,容易導致教師照本宣科、學生無所事事、課堂教學效果差的現象,特別是禮儀這類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論知識后重點在于實踐能力的提升,否則學生很難在工作中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現代教育教學改革要求,應將課堂上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給予學生高度的信任,使其成為教學的主體,變為課堂的主角,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當開展“微課堂”和“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中學,在學中做,在做中學。

篇6

6月12日至14日,公司特別邀請了遼東學院講師,利用下午臨近下班時間,組織全體員工在國潤賓館的二樓會議室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商務禮儀學習,會上大家都認真仔細的學習了有關商務禮儀中的各項準則,由于我當時正在外地學習,所以只參加了最后一天的培訓。通過講師詳盡生動的講解,使我對商務禮儀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通過此次學習,不僅讓我更深刻的了解了商務禮儀的重要性,并且對于以后自身的素質也是很大的提高。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崇尚禮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我國的禮儀規范就是中華特有文明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美德的體現。禮儀,作為一種傳統美德,具有歷史的傳承性,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在商務交往中涉及的禮儀很多,但從根本上來講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所以我們習慣把商務禮儀界定為商務人員交往的藝術。

篇7

關鍵詞:女大學生;形體訓練;禮儀培訓

每一所高校都是是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最終目標的,不能讓大學生成為形體差,外在形象差的未來職場的淘汰邊緣人員。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在未來的職場競爭中并不占優勢,這就需要各高校的女大學生除了具備學識淵博,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理想遠大等優點之外,也要有充分自信的形體外在形象。即使現在不是一個“看臉的社會”,各高校的形體和禮儀訓練也是不能放松的。一個女大學生如果具備良好的形體外在形象和交際禮儀,那么在未來的社會職場競爭之中無疑具備了很大的優勢。但是,現如今,各大高校對女大學生的形體訓練和禮儀培訓看的并不是很重要,沒有開設相關的形體和禮儀培訓課程,或者是相關的女大學生形體禮儀培訓系統并不完善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相關高校的工作人員和部門應該更加全面的在如何提高女大學生的形體訓練和禮儀培訓這一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形體禮儀培訓的概念和重要性

1.形體禮儀的概念

形體和禮儀是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這兩者之間的基礎就是“形”。對人形體氣質的強化就是通過對人身材和精神狀態進行全方位的培訓,通過一系列的正確培訓體姿訓練,對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進行不同程度的修飾和調整,使整個人的形體氣質得到提升。然后在形體氣質已經塑造完成的前提下,在進行禮儀的培訓。禮儀培訓其實就是在不同的場合對形體的動作進行約束,從而符合我國的禮儀標準。通過禮儀的培訓,能夠使人們具備較高的交際能力,在競爭中具備優勢。

2.形體禮儀培訓的重要性

2.1提高女大學生的交際能力

一個人如果具備了禮儀,具備良好的形體禮儀素質,那么她就會更加適應社會,適應社會的一些交往和交際活動。一名女大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形體禮儀,才會給人較好的第一印象,然后在競爭中就會處于優勢。一名女大學生如果對于自身的形體禮儀要求很嚴格,這也能夠提高她的自律性和獨立性,保證女大學生在與人交際時也會非常順利,不卑不亢,有禮貌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自身的交際能力。

2.2促進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一名女大學生如果對形體禮儀的約束性都很強的話,那么她的自我約束性也是非常高的。自律性強的女大學生往往能夠具備健康的心理,避免大學或者是未來競爭中惡劣事件的發生,從而從外在氣質形象和內在的理想心理都處于較高的水準,既具備競爭優勢,也符合高素質人才的高標準。

二、女大學生在形體訓練和禮儀培訓中面臨的問題

1.高校的女大學生形體禮儀課堂不完善,教師專業素質不高

現在我國很多高校都沒有專門開設針對女大學生的形體禮儀培訓課,或者是開設較少并且相關形體培訓設施不完善。形體禮儀培訓要注重女大學生的坐姿、儀容形態以及相關的形體表情形象的培訓,不是簡單地進行微笑,站姿等的培訓。當然,這也與高校的形體禮儀培訓教師綜合專業素質不高有關,教師無法針對女大學生制定詳細的形體禮儀培訓方案,只是沒有規律的進行比較雜亂的形體訓練教學,使女大學生不知道應該在什么場合進行哪一種形體語言的表現,都是進行的無用功,還浪費了女大學生的學習時間,使女大學生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并且,現在很多高校的形體禮儀培訓設備還不是很完善,因為一些形體矯正設備比較昂貴,高校沒有進行購買,這對提高女大學生的形體禮儀也是非常不利的。2.高校不重視女大學生形體禮儀的培訓

很多高校現在并不重視女大學生的形體禮儀培訓,過重的注重女大學生的知識培養,沒有認識到女大學生的良好外在形象在未來職業競爭中的重要性。高校的教學理念仍然比較傳統守舊,但是現在的社會高素質人才已經不單單是只注重女大學生知識是否淵博,人生觀是否正確,對于形體禮儀,交際能力和氣質形象這些外在條件也是非常看重的。高校對于這方面的認識仍然是偏少,阻礙了女大學生進行形體禮儀培訓的進程,甚至會阻礙女大學生的未來發展。

三、提高女大學生形體禮儀培訓的措施

1.增多女大學生形體禮儀訓練的課程,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各大高校一定要增多形體禮儀訓練的課程,通過開設不同的形體訓練課程,比如:儀表儀態禮儀課程、基本姿態和身體素質的禮儀課程以及形體表情形象的培訓課程等等,每一周都要有一至三節女大學生的形體禮儀培訓課程,只有這樣,才能對女大學生一些基本形體禮儀習慣的養成,還有形體禮儀必須具備的觀念有好處。同時,也要不斷地提高形體禮儀培訓教師的專業素質,通過定期的聘請專業的禮儀指導專家在高校和形體禮儀教師進行座談會,教授相關教師相關的形體禮儀培訓的重點和方法,提升相關教師的專業素質。同時,高校相關部門也要加強對于女大學生形體禮儀培訓教師的考核制度,讓相關教師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提高形體禮儀培訓課程的效率,促進女大學生良好形體禮儀的形成。

2.增強形體禮儀培訓資金投入,增強培訓強度

針對各大高校并不注重女大學生的形體禮儀培訓的觀念,教育部門應該相應的制定一系列的制度進行改正高校這樣傳統的觀念。讓相應的高校增加對女大學生形體禮儀培訓的資金投入,引入多種形體矯正儀器,多方面提高進行女大學生形體禮儀培訓的效率。同時,有的高校存在一個月才有一節針對女大學生的形體禮儀課的教學,培訓強度太小,這個問題應該及時改正。相關學校領導應該增多形體禮儀培訓課的數目,及時調整學生課表,爭取每周都有兩到三節的女大學生的形體禮儀課堂教學,只有這樣,女大學生才能夠認識到形體禮儀的重要性,將好的形體禮儀習慣日積月累,逐步成為形體禮儀氣質優秀的學生,在以后的職業競爭等方面處于優勢地位。

綜上所述,形體訓練和禮儀培訓對于當代高校的女大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個人的良好發展,為了以后在職業競爭中占有優勢,進行相關的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相關高校一定要有這樣的理念,積極解決女大學生形體禮儀培訓中的問題,找到正確的應對措施,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正權.女大學生應用形體訓練培養氣質[J].山海經.2015(13)

[2]彭艷.關于高職學生形體訓練教育問題的思考[J].企業家天地.2013(11)

[3]梁晶晶.試析舞蹈形體訓練對女性培養的重要作用[J].青春歲月.2014(01)

篇8

關鍵詞:商務英語 談判 跨文化交際能力

引言

企業國際化進程中,商務英語談判人才成為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發聲喉嚨,商務英語談判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對外貿易的成敗。這就要求商務英語談判人才不僅要熟練掌握語言知識、深諳西方傳統文化與風俗習慣,更具備嫻熟的跨文化交際技巧。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商務英語談判實質上就是通過跨文化的溝通、協調,實現利益共享的過程,是否能夠通過這種跨文化交際達成有利共識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對外貿易的成敗。但由于西方國家的文化和我國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談判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缺乏往往導致談判陷入僵局、甚至談判破裂,達成談判后也容易因誤解導致的巨大經濟損失、造成貿易失敗,更嚴重者則會影響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因此,提高商務英語談判人才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極為重要。

二、影響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思維模式的差異

中國與西方國家文化的不同造成了雙方思維方式極大的差異,這嚴重地影響了商務英語談判的效率。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由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哲學體系構建的,強調世界是個統一的整體,萬事萬物之間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每一個環節的的動作都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就形成了中國人注重綜合、注重總體的思維。西方文化卻一直宣揚個性主體,強調事物的獨立性,這就形成了西方人注重分析、注重個體的思維。思維方式的不同影響著中西方的談判策略:中國人往往先將談判內容進行整體分析,列出最重要的原則性問題和其他附加細則,一旦原則性問題達成一致,其他附加細則便可有所調和。西方人則將談判內容分條列框地逐一列舉,然后對每一項條款進行細致分析,只有每一項內容都達成了共識,整個談判過程才算結束。

(二)語言和非語言的交際障礙

語言和非語言的交流都是商務英語談判中重要的交流方式,在這兩方面上,中西方也存在較大障礙。在語言交流上,中國人溫文爾雅,出于面子的原因,習慣根據語境用間接、委婉的方式隱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便是談判中并不同意的建議,也往往用沉默來代替說“不”。西方人恰恰相反,他們的交流注重實效,語言往往間接、明了,力圖用最直白的語言表達清楚自己的意圖。在非語言交流上,中國人講求和諧禮讓,認為過長時間的直視對方是咄咄逼人的不禮貌行為,而西方人更加認同直視對方,進行真誠地目光交流,否則則被認為是不自信的表現。

(三)禮儀習俗的不同

世界上不同國家乃至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禮儀習俗,中國和西方更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時間觀念上,中國人認為比約定時間提前到達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西方許多國家則認為按照預定準時達到即可;在餐飲禮儀上,中國人習慣為對方夾菜,勸客人多吃,來表達自己的招待熱情,西方人則認為賓客自主,自需自取為宜;面對贊美時,中國人往往表示自己承受不起這樣的夸贊,來表示謙虛的美德,西方人則會大方回應“謝謝”,接受對方的贊美與肯定。了解對方待人接物的禮儀習俗,成為商務工作進展的必要基礎。

(四)人際感情與效率意識的矛盾

無論是商務英語談判的談判過程還是最終決策,中國人與西方人的另一巨大差異就是人際感情與效率意識的矛盾。中國人把人際感情和商務活動的進行密切地結合起來,無論是在談判前、談判中還是在談判后都注重與伙伴的情感溝通,認為只有在建立深厚的人際關系的基礎上,才可能建立長期友好的貿易關系。即使不能夠達成合作意向,也注重“買賣不成仁義在”的友好關系。然而西方的實用主義卻顯得并不那么注重人情,他們把人際感情和商務活動看做兩個獨立的個體,在談判時利益優先、注重效率,在談判過程中往往表現得不講情面、分毫必爭,決策結果也不會考慮人情因素而主要依靠效率意識來做出獨立決策。這兩方面的差異也成為中外跨文化交際中的障礙。

三、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策略

商務英語談判人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首先依靠高校商務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一是提高高校教師的文化意識。學校培養商務英語教師樹立跨文化交際意識,通過進修、培訓等方式,將教師的商務英語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只有教師自身有生動的商務英語談判實踐經驗才有可能將跨文化交際知識準確地傳遞給學生。二是轉變商務英語教學方式。商務英語是一門注重實用的課程,因此必須改變以往將英語語言知識和商務知識簡單相加的教學方式,切實地把商務英語教學的目標放到“有用”上來。這可以通過情景模擬、多媒體放映、學術交流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應對談判中問題的各種能力。三是建立與企業的深度合作。與跨國企業相關聯,建立學生的實踐基地,使學生在學習語言技能和商務知識的同時廣泛接觸外資企業,真正與國外企業面對面接觸,真實感知雙方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實際情況和面臨問題,才能在以后的學習和實踐中有的放矢,不斷完善自身的商務英語談判技能。

此外,商務英語談判人才要自覺學習跨文化交際知識并對文化差異采取寬容態度。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談判人員在談判前要有針對性地對對手的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宗教禁忌甚至是個人愛好加以了解,對對手的談判策略、談判技巧、談判方式加以分析,未雨綢繆,提前避免文化沖突給談判帶來的消極影響。同時,承認世界文化的多元性,理解并接受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尊重對方的文化,才能取得談判的成功,實現互利雙贏。

四、結語

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導致談判無法進行,是商務英語談判中的常見現象。商務英語談判人才只有認識到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清楚看到自身存在障礙,積極提出策略逐步克服文化壁壘,努力學習對方文化知識,寬容對待雙方文化差異,才能在談判中進行順利有效的溝通,推動企業對外貿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平洪.商務英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外語,2009.4

篇9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T.霍爾(EdwardT.Hall)于1976年在其著作《超越文化》(BeyondCulture)一書中首次從交際和文化關系出發,提出了關于解釋人類交際活動受文化和語境因素制約的高低語境文化理論。該理論的提出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和深入研究,而且被廣泛地應用于跨文化對比、文學、翻譯、寫作等領域。請柬(InvitationCard)作為實用文體的一種書面體裁,被應用于中美兩國民族在各自的文化圈內交流和兩國跨文化交際中,并發揮著傳遞信息的功能和實現禮儀交際的社會功能。請柬可分為正式和非正式兩種。非正式請柬是指用于親戚朋友之間邀請信,其格式與書信類似。而正式請柬無論中文還是英文都有一定的書寫格式和方法,主要用于招待會、舉行婚禮、宴會、隆重儀式等正式場合。本文把該理論中關于高語境與低語境文化分類概念,國家文化在高低文化語境中的定位及其交際中的差別性特征這三個具體觀點應用于中美正式請柬寫作模式的探究,通過對選取源自1990.1.1-2010.12.31為時間跨度段的中美正式請柬作為語料進行對比研究,力求證明該理論對請柬寫作結構和請柬寫作策略有普遍的解釋力以及對英語應用文寫作教學的指導意義。

二、理論框架

(一)高低語境文化具有語境性及其分類

Hall(1976)在其著作《超越文化》一書中認為,人類交際(包括語言交際)要受到文化和語境的制約與影響。他在該書中提出“文化具有語境性,并將語境分為高語境(HighContext)與低語境(LowContext)(1976:81-83)”。Hall(1988:96)認為:“任何事物均可被賦予高、中、低語境的特征。高語境事物具有預先編排信息的特色,編排的絕大部分信息或存在于物質語境中或內化于交際者個人,僅有微小部分存于編碼清晰的信息中。低語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處在傳遞的信息中,以便補充語境中丟失的部分(內在語境及外在語境)”。

(二)國家文化在高低語境文化中的定位

WilliamB.Gudykurmt根據Hall關于高低語境的解釋,“將12個不同文化的國家按從低語境到高語境的順序排列依次為:瑞士、德國、斯堪的納維亞、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希臘、阿拉伯、中國和日本”(cf.唐德根,2000:181)。基于不同文化的國家對語境排列位置,中國文化具有高語境特性而美國文化具有低語境特性。

(三)高低語境文化的交際性特征

M.W.Lustig和J.Koester把HC和LC文化及交際的差別特征概括(cf.賈玉新,1997:34)為8項(見表)。在本文中,筆者僅以前3項特征予以解讀并運用于中美正式請柬的范例分析。通過表可以看出,高語境文化中,語境在意義傳遞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信息的傳遞并不完全依賴語言本身,而是更多地借助語境,并以含蓄和暗碼的方式來傳遞;而在低語境文化中,語言的作用突出,交際信息主要是通過語言以直白和明碼的方式來傳遞,語言在交際中處于中心地位。高語境中的信息編碼和解碼更多地依賴交際雙方共享的文化規約和交際時的情景,而低語境中的信息的編碼和解碼則主要在語言中,交際信息對語境的依賴性與前者相比要小。

三、基于高低語境文化理論視角下的中美正式請柬寫作模式的分析及其解釋力

高低語境文化視角下,文化思維模式會影響語篇的寫作模式。請柬作為實用文體的一種書面體裁,具有為實現特定禮儀功能的文體特征和相對固定的寫作模式。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美請柬除了體現相同的禮儀功能外,由于文化思維模式的差異,其寫作模式各異。本文以高低語境文化理論為視角,利用文獻中的中美正式請柬為語料進行比較、歸納和范例分析,從請柬寫作結構和寫作策略兩個方面來證明該理論對寫作模式具有普遍的解釋力。

(一)語篇結構——中式請柬的螺旋型敘事結構與美式請柬的直線型敘事結構

1.中式請柬語篇結構分析

由于長期在儒、道、佛教的浸潤下,中國文化積淀傾向于含蓄和中庸。基于這種傾向性,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是螺旋型的。而中國文化積淀的傾向性和思維模式的螺旋型特點又決定了中式請柬語篇的敘事結構。筆者利用文獻語料,選取1990.1.1-2010.12.31為時間跨度段中的35篇中文正式請柬,通過比較、分析和歸納的方法,總結并得出結論是:在中國高語境文化下,由于受中國文化思維模式的影響,中式請柬語篇的組織方式呈現出兩類敘事結構,可分別表示為:(1)背景信息(包含暗示信息和明示信息)-宣布主題--暗示信息(可選)-發出邀請-確認邀請(可選);(2)明示性背景信息-宣布主題—暗示信息(可選)-發出邀請-確認邀請(可選)。具體到范例1,該請柬正文可分為4部分:“從盛世文明到以裹文事”是間接迂回的暗示性信息;“從謹定到宴會廳”是明示性的背景信息;“舉行南方日報文藝部作者座談會”是基于上文語境的宣布主題行為和“翹盼光臨,千祈勿卻”是發出邀請行為。由此看出,范例1的敘事結構是背景信息(包含暗示信息和明示信息)-宣布主題-發出邀請。從高低語境文化理論的視角來看,中式請柬的敘事結構蘊含了過多的語境信息,作者借助上文語境,以含蓄委婉的暗示信息來實現禮儀功能。而對語境的依賴度較高這一現象,卻反映了高語境文化下的中式請柬的組織方式是受文化傾向性、語境因素和思維模式制約的。

2.美式請柬語篇結構分析

在基督教文化熏陶下的美國人崇尚獨立,奉行“自我為中心(ego-centrism)的文化價值觀”(胡文仲,1994:257),以個體性為基點進行直線思維,強調直述己見、明確具體的直線型敘事結構。筆者運用與中式請柬相同的語料檢索方式和相同的語料分析方法(上同)對所收集的28篇英文正式請柬(不含以英語為中介語的所有英文請柬)進行分析,總結并得出結論是:在低語境的文化下,由于受美國文化思維的影響,美式請柬語篇中采用敘事結構有別于中式請柬敘事結構,并呈現出顯著的特征,可表示為:發出明示邀請—宣布主題-背景信息(明示)-確認邀請(可選)。以范例2為例,該請柬分為3部分:“從LadyAmeliaJones到Dr.JohnMarkham”是發出明示邀請行為,“atasoireeathome”是主題信息,而“OnFridayevening,thethirdofMarchatseveno’clock”為明示性背景信息,“Pleasesendreplyto”為確認邀請的信息。由此看出,范例2的敘事結構是發出明示邀請—宣布主題-背景信息(明示)-確認邀請。根據高低語境文化理論,美式請柬的敘事結構呈直線型,作者以語言為載體,直截了當地發出邀請行為和宣布主題,而非借助語境信息來傳遞邀請這一禮儀功能,這表明在低語境文化圈內美式請柬的敘事結構同樣受美國文化觀念和直線思維的制約,但也表明敘事結構對語境的依賴度低。

(二)語篇策略:華而不實與樸實無華

語篇策略是Enkvist(1978)提出的術語,指語篇作者根據交際目的對語篇所作的總體決策和選擇,是為一定的目的而對決策參項(decisionparameter)所作的權衡。在具體請柬的寫作中,當語篇的構架及主題確定后,語篇的策略表現為作者采用何種手段來實現交際目的。本文通過中美請柬語篇范例的描寫與對比分析來證明該理論對語篇策略的選擇有普遍的解釋力,即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選擇恰當的語篇策略是服務于語篇結構需要,也是為了更好地實現請柬的禮儀功能的需要。

1.中式請柬語篇策略分析

從言語行為來看:范例3實施了兩項言語行為,即宣布主題(舉行慶祝元旦“茶話會”)和發出邀請(敬請光臨指導)。為實施言語行為所選擇的策略:在中式請柬中,兩項言語行為是借助于暗示性的背景信息(上文語境)來完成即通過間接迂回、含蓄隱晦的中國文化思維來宣布主題和發出邀請的。可以看出,中文請柬正文部分的寫作策略是先從細節信息開始,最重要的信息置后,基于語境信息以間接迂回、含蓄隱晦的中國文化思維方式來完成特定的禮儀功能。從基調的角度來看:正式、莊重、禮貌和謙恭。為了彰顯基調,作者選擇的策略包括語言形式和非語言形式。在高語境下,信息編碼和解碼更多地依賴交際雙方共享的文化規約和交際時的情景。作者使用的敬詞和謙詞如茲、敬、光臨和敬禮等語言形式來顯示禮貌,而頻繁地使用這些詞,既是中國文化積淀和文化傳承的體現,也是在特定的書面體裁場合中為更好地實現請柬的禮儀功能的需要。而非語言形式是采用了線性的格式,但有別于美式的格式。

2.美式請柬語篇策略分析

從言語行為來看:范例4也實施了兩項言語行為,即發出邀請(requestthepleasureofthecompanyofMr.HuWenzhong)和宣布主題(reception)。為實施言語行為作者所選擇的策略:在該請柬中,兩項言語行為是通過直抒己見,以明示的方式來發出邀請和宣布主題。作者在正文部分的寫作策略是先從最主要的信息開始,明示性的背景信息置于主要信息之后,而且以直接的美國文化思維方式來傳遞特定的禮儀功能。更重要的是,美式請柬與中式請柬相比,對語境的依賴度要低,信息的傳遞主要是通過明示性的語言來完成。從基調的角度來看:正式、莊重、禮貌。作者選擇的策略也包括:語言形式和非語言形式。在低語境文化下,作者為了表達禮儀功能,注重語言準確性和明示交際,在請柬中未使用類似于中式請柬中含有隱含意義和文化色彩的謙詞,僅限于使用常見的詞匯request,pleasure,R.S.V.P.來顯示禮貌,而非語言形式是采用了美國文化有的縮進式的線性格式。需要強調的是:中式請柬中存在著諸多敬詞和謙詞如令尊、敝人、寒舍以及常用套語、四字成語等,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禮儀功能的需要。事實上,正是這類詞往往造成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空缺現象,容易引起交際障礙或誤解。相比之下,美國人通常是以自身愉快的感受來顯示禮貌,常用的詞有pleased,pleasure等。

四、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建議

本文在分析中美文化思維模式差異及其如何影響請柬語篇組織和策略選擇的基礎上,對英語應用文寫作教學提出的建議為:首先,應用文寫作不僅是單純地考慮語法正確性,也要考慮適切性問題。D.H.Hymes(1971)指出要培養學習者在特定的社會與文化背景中學會使用恰當的語言形式(cf.胡壯麟,2001:357)。具體到應用文體裁來說,其寫作是一種交織著濃厚的社會文化觀念的語言思維活動。其次,應用文寫作還要考慮框架結構和段落安排問題。在寫作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了解本民族與目的語民族的文化思維模式差異和語篇組織方式差異的基礎上,進而培養學生以目的語文化的思維模式來謀篇布局。最后,應用文寫作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語言對比的能力。RobertLado(1957)在其著作《跨文化的語言》中列舉了大量的數據并指出了對比分析的重要性(cf.ibid:377)。基于對目的語和母語的應用文范例的對比分析,來引導和加強學生應用文寫作中的跨文化、跨語言的交際意識,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銳性,并逐步提升寫作能力及其策略。

篇10

一、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現狀調查

(一)調查對象和內容。筆者于2015年4月對廣東某高校250名大一非英語專業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問卷調查。此次問卷共設計20道題,內容涉及三個方面:學生自身跨文化交際知識、跨文化交際能力評估和跨文化交際教學現狀。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46份。

(二)調查結果概況。調查結果如下:在學生自身跨文化交際知識方面,有超過一半(55%)的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和禮儀知道甚少。在對外國朋友表達可接受的關心這一話題中,只有11%的學生選擇了較為合適的表達方式。在有關交流策略的選項中,將近一半(49%)的學生選擇了不恰當的方式。在對于是否有必要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禮儀的態度上,95%的學生表示贊同。在評估學生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只有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錯。在認為是否有必要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85%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另外,調查還顯示,57%的學生注重自身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可見,大部分學生意識到了跨文化交際知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在跨文化交際教學現狀方面,問及教師是否應該調整現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來幫助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時,84%的學生認為有必要調整。在教師授課環節,提及教師課堂上是否經常涉及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時,67%的學生反映課堂上教師只是偶爾提及跨文化交際知識。由此可見,相當一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傳遞跨文化交際知識的意識不強。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愈加重要的今天,作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盡可能地通過多模態手段來傳授跨文化交際知識,重視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二、多模態視域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路徑選擇

多模態教學在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多模態教學能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豐富教學手段,并為教師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多模態教學給學生提供了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模仿、鍛煉的機會,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作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基于多模態教學理念,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文字模態、音頻模態、視頻模態和體態語模態來培養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文字模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文字模態占據主導地位。它既包括教材中的文字,也包括PPT課件中的文字。在問卷調查中,90%的學生認為教師講解課文中的詞匯以及文章中所包含的文化意義對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幫助。可見,文字模態仍是幫助學生拓展其跨文化交際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在英語授課時,既可以通過教材中的文字,也可借助多媒體課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盡可能多地搜集一些跨文化交際知識的資料,講解其蘊含的文化意義。在課外,教師還需鼓勵學生多閱讀英文報刊或英美文學原著,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同時積累有關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識。

(二)音頻模態。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為教師豐富課堂教學資源提供了有效途徑。作為教師,要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如音頻文件的播放來拓展教學資源。在問卷調查中,超過一半的學生(55%)贊同采用音頻途徑進行跨文化交際知識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授課模式,采用多模態教學。無論是聽力課堂還是其他的如閱讀、寫作等課堂,在涉及到跨文化知識時,教師要多選擇一些跨文化交際的文本聽力材料,并有意識地插播與之有關的音頻資料,如地理、歷史、宗教、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識。在課外,教師可鼓勵學生多通過網絡或收音機收聽英語廣播節目,更多地積累跨文化交際知識。借助音頻模態有助于幫助學生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知識,減少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視頻模態。隨著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到外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可以借助PPT課件展示跨文化知識,還要積極利用視頻模態來豐富教學資源。視頻模態形象、生動。問卷調查顯示,在問及課堂上教師是否經常使用圖片、多媒體、電影片段等途徑來介紹西方文化時,52%的學生反映教師只是偶爾使用這些手段。可見,在跨文化交際知識傳授方面,教師利用視頻模態的頻率較低。在是否贊同教師采用視頻途徑進行跨文化交際知識教學方面,89%的學生表示贊同。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地利用視頻模態來傳遞更多跨文化交際知識。學生觀看完視頻后,教師可鼓勵學生創設跨文化交際情景,進行類似真實場景的模擬訓練,以達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的。此外,教師還可鼓勵學生課后多看有關跨文化交際方面的英文原版電影、跨文化交際禮儀等視頻,多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政治制度等,拓展跨文化交際知識。

(四)體態語模態。與有聲語言相比,體態語模態更簡潔、直觀、形象。在課堂上教師借助體態語模態更能給學生視覺上的刺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問卷調查中,超過一半(69%)的學生贊同教師采用體態語模態如動作示范或角色扮演來進行跨文化交際知識教學。在教學中,教師在講授肢體類的詞語,如hug、kiss等詞時,可以結合東西方國家的文化差異來講解,提及西方國家大多數見面或告別的方式都是通過擁抱、親吻等禮節表達;東方人如中國人見面或告別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握手等,日本人見面或告別通過鞠躬方式來表達,泰國人見面或告別則通過雙手合十的方式來表達。講解完文化差異后,教師可鼓勵學生示范該動作。在講授有關空間距離的禮儀時,也可以結合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行講解,并鼓勵學生示范。教師借助體態語模態不僅形象、生動地向學生傳遞跨文化交際知識,更能潛移默化地給學生灌輸跨文化交際意識,這些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