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際法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6 07:58: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交際法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互動性
交際教學法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在課堂上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創設出多種交際語境,并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學生通過體驗、參與、實踐和交流等能夠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課堂討論、對話、班級發言、復述等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互動意識。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的應用能力
眾所周知,語言學習不僅僅只是詞匯和語法的積累,更應該能夠運用學到的這些詞匯和語法進行交流。英語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用英語進行交流。交際教學法正式符合這一目的,他強調以英語語言實際交流為教學目的,倡導課堂上學生之間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運用英語進行互動、交流,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3.改變了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師生角色和單一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英語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是被動聽的角色。交際教學法的應用徹底改變了師生之間的角色,它強調語言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和協調者,學生由原來的被動角色變為主體角色。同時,這種教學法也改變了過去以“語法-詞匯”為教學方式的單一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只是詞匯和語法的教學,非語言表達的方式得到運用,比如說肢體動作、體態和表情等肢體語言。這些肢體語言的運用更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性和互動性。
二、交際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交際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顯著,這就要求教師應該注重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在課堂上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創設多種交際語境,并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在交際中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英語教師應該明確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么,英語學習不單純是詞匯和語法的學習,更應該能夠運用所學到的詞匯和語法進行交流。這就要求教師把英語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交際”上,即以語言交際教育為中心。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英語語言技能的掌握需要學生親自體驗,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能夠積極參與到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作為英語教師應該轉變過去單純的主體角色,應該把學生視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應該創設多種符合學生身心特征和興趣的教學情境,合理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從而培養他們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
三、結語
篇2
(一)高中詞匯教學的重要性
詞匯是思考,表達,交流的基本工具。在任何語言教學中,詞匯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英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曾說過:“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述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述任何事物。”詞匯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實際生活交流中,我們也能發現詞匯量直接影響交際,有了詞匯,即使沒有語法,人們也能完成有缺陷的但是有效的交際。而沒有詞匯,猶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詞匯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聽、說、讀、寫、譯以及實際交際能力。根據江蘇省高考考綱要求,在高中英語學習階段,要求學生掌握3500個詞匯。所以詞匯量的大小是衡量一個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對于很多學生來說詞匯量不足是英語學習的主要瓶頸。如果能在詞匯學習中取得有利優勢,那么對于學生在高考英語中取得好成績以及以后的發展都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二)傳統高中詞匯教學的現狀
從2005年9月開始,江蘇省開始使用《牛津高中英語》,與老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中詞匯可總體歸納為新,長,雜,多。平均每個單元平均有七十到上百個單詞,這中間還不包括wordpower中的生詞和task以及project中的指示詞。一般兩個多星期就要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而詞匯的學習只是英語學習的一部分,對于很多學生來講,常常是死記硬背,完了就忘了。除卻本身詞匯的變動之外,詞匯教學課時的安排也存在著問題。在中國,尤其是高中階段,由于面對巨大的高考壓力,傳統的英語語言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考試為導向的。語法翻譯法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在單詞課上,主要體現在老師長篇累牘的講,學生被動的記,筆記可能記了滿滿好幾頁,但是效果卻并不明顯。
二、交際法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一)交際法簡介
在當前英語課堂教學中,當被問到采用的教學方法時,很多老師都會把“交際法”列為其中很重要的一種。但是如果讓他們給出一個具體的解釋時,答案往往多種多樣。有的人認為交際法就是完全擯除語法,在課堂中只教授對話;也有人認為運用交際法,就是要把開放式的討論作為課堂的重點。那么交際法到底是指什么呢?交際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或CommunicativeApproach)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Approach)。英國語言學威爾金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根據美國人類學家和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和英國的現代語言學韓禮德為代表的系統功能語法觀點構成了交際法語言學習理論的基礎。交際法是一種教授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教學法,此教學法強調互動的重要性,是語言學習的工具,也是其終極目標。交際法的目的就是教授“交際能力”。何為交際能力?交際能力是對應語法能力而言的。語法能力指的是時態,語態,句子結構等,是如何運用一系列的語法規則來創造句子。雖然語法能力是語言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但是在掌握了句子的規則后有時候仍然不能進行有效的交際,這個時候就需要交際能力。而交際能力則指的是語言的一下幾個方面:1.知道如何使用語言來達到不同的目的和功能;2.知道如何根據語境和參與者的不同而改變語言;3.知道如何創造和理解不同的體裁(敘述,報道,采訪等);4.知道如何在語言能力有不足的情況下仍能繼續交流。
(二)交際法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交際法的誕生,它正慢慢的在以語法為主的傳統課堂中流行起來,英語課堂的重點也慢慢從對話,文章的背誦開始往雙人作業,角色扮演,小組活動等發展。但是這種轉移并不是完全轉移,交際法的應用還是應該以背誦,重復等作為基礎的。美國匹茲堡大學的Paulston提出的MMC體系就是指三種操練的有機結合,一種是機械操練(MechanicalDrills),一種是有意義操練(MeaningfulDrills),一種是交際性操練(CommunicativeDrills)。這三種操練從結構到意義到交際依次過度,能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明顯提高。機械操練是反應受到完全控制而且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操練,此種操練學生不理解也能進行。有意義操練則是反應受到一定控制,學生需對操練的語義和語法有所理解才能進行的。而交際操練是從所學語言材料到能自由運用的升華和轉化,反應一般不受控制。這三種操練的重點在于交際操練,機械操練和有意義操練不過是過渡。下面就詳細闡述交際法在詞匯教學中常用的活動:
1.角色扮演(RolePlay)在角色扮演中,學生被賦予了各種虛擬的角色。不管復雜程度如何,Paulston都認為老師在角色扮演時應該注意三個方面:一是情景,老師應該詳細的描述情境和情節,并且告知學生要完成的任務和達到的效果。二是角色,分配角色時一定要注意角色不能太復雜,要確保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三是有用的表達,這些表達能夠幫助學生表演出這些角色。比如說,在學習模塊六Unit4Helpingpeoplearoundtheworld這個單元的單詞時,就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促進學生對單詞的理解和應用。在講解了一些重點詞匯之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首先是想學生描述場景,我把場景設置為一個記者采訪一個億萬富翁,問他如何能為中國作出一點貢獻。兩個角色也是中國課堂中最好操作和控制的,相鄰的同學就可以一個扮演記者,一個扮演億萬富翁。分配好角色之后,我會在黑板上寫出一些重點詞匯,要求學生在采訪中把這些詞匯用上去。比如說:voluntary,awareness,takeon,remote,accessible等。經過8分鐘的時間準備之后,可以通過volunteer來進行表演,其他的學生都是聽眾,是學習者也是糾錯者。在表演的過程中不管學生范什么樣的錯誤都不可以打斷,因為角色扮演的關鍵是交流,只要對方能聽懂,那么這個交際就是有效的交際。但是在角色扮演結束之后,可以指出學生犯錯的,或者不能熟練的掌握的詞,包括用法和讀音,再次進行強化。經過課堂實驗,這比單純的翻譯句子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效果也更加顯著。
2.解決問題型活動(Problem-SolvingActivities)在這項活動中,老師給出一個問題已經幾個回答,問題和回答中都包含本單元所涉及的單詞和短語,要求學生思考選擇自己認為最恰當的回答,也可以自己給出認為恰當的回答。
三、交際法在詞匯教學中的局限性
篇3
一、目標導行
口語交際應該說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是知情意行的統一,因此口語交際目標的確立教師必須應有恰當的把握,要有深層次的思考,絕不能單純的看作原來的聽說訓練,這一點我校的課改教師達成了共識,要在突出重點目標的同時充分考慮相關能力的培養,著眼于整體。從這種意義上講,口語交際的訓練應是學生綜合性學習的體現,對此我校課改教師從目標的確立上各抒已見進行深層次的研討。例如三年級以“秋天的快樂”為主題的口語交際課在教學目標的確立過程中,教師經過研討認為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此前雖然學習了有關秋天的課文,對秋天有些感性的認識,但平時觀察積累不夠,因此將教學目標確立為讓學生在一周的時間中采用調查訪問的方式收集秋天里同學們做過的有趣的事,然后課堂上進行交流,從而真切的感受到秋天帶來的快樂。目標定好之后,便是指導學生的實際操作,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調查、訪問,這是學生與人交往的過程,因此還是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訪問能力的訓練,并指導學生進行信息的處理。這是學生最受益的過程。正是有了操作性、實際性的目標,有了過程的指導,才有在課堂上交流時,學生有條理、有內容的精彩描述。有位教師小結時這樣寫到:“這次口語交際課的目標是我們組教師共同研究的,考慮角度多,能制定出更合理,更有效的目標,由此使學生進行調查、訪問獲得很多材料,匯報時才如此精彩,我的心里真的高興,我想定好交際目標,將單純的口語交際向綜合性學習發展,是一條好的途徑,我與各位老師和學生共同受益。”正如這位教師所言,只有堅持向綜合性學習方向努力,定好目標,指導操作,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才會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創設交際情境
口語交際教學,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交際的欲望。寬松愉快的環境會使學生心情愉悅,樂于思維,敢于表達。利用各種方式巧妙地創設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的情境,會提高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在情境中練習,在情境中發展。如教學二年級《秋天里》,有位教師這樣給學生創設情境,教師首先與學生進行對話,讓學生說說自己眼里的秋天,學生說的不夠具體,這時教師激發學生想不想親身感受一下秋天呢?接著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美麗的龍灣公園,去觀察秋天,親近秋天,看看秋天的花、草、小動物,還有人們的衣著等。學生在秋天里盡情地欣賞、盡情地感受。然后回到教室,進行討論交流,這時的學生熱情極高,紛紛說出自己觀察到的、感受到的秋天。學生在此過程中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
在一年級《小兔運南瓜》口語交際的教學時,教師特別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展示出“小兔見到了大南瓜想辦法”和“南瓜已經運到家”將運南瓜的過程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隨后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小兔會用什么好辦法把南瓜運回家的。學生被多媒體課件所呈現的可愛的畫面深深地吸引,課堂氣氛特別活躍,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出了小兔可能會用的方法,小組交流后在班上又進行了交流,學生說得頭頭是道。
創設交際的情境方法很多:語言的渲染、場景的設計、課件的展示……要根據內容和學生的特點而恰當地加以選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起到激發興趣的作用,促進口語交際課的更有實效性。
三、指導交際方法
口語交際的目的是讓學生會說。這對于學生來說要以過不斷的培養和訓練,而方法的指導顯得更為重要,我校課改教師,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收到好的效果。
1、指導課前的準備。
一般說來,口語交際應做盡量做好課前準備,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必要的引導。在課前做發一定的準備,比如,材料的搜集、信息等。比如三年級《講名人的故事》口語交際訓練前教師就在課前讓學生收集自己喜愛的名人的故事,這樣學生在交際時也就有話可說,有內容進行交流。
2、引導有序觀察,按順序交際。
新課改的實驗教材有許多的口語交際課都配有插圖的,教師應指導學生弄清圖意后,再按一定的順序(從上到下、從前到后、從遠到近或從整體到部分等)仔細觀察,邊觀察邊動腦,圖上有什么?事物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然后再按觀察的順序講出來,加以合理的想象。比如:一年級《該怎么辦》教學時,教師首先讓每位學生看每一幅圖,弄懂每幅圖的意思,再把三幅圖連起來說一說,在此基礎上交流:假如你是小明,你會怎么辦?學生逐漸地養成了好觀察、好思考的好習慣。
3、激發想象思維,豐富交際內容。
學生的想象力極強,在口語交際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想象,放飛學生思維,可以使交際內容更為豐富。三年級口語交際《秋天的快樂》學生把做過的許多有趣的事交流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秋天給我們帶來這么多快樂,咱們有沒有辦法留住它呢?學生裝的話匣子被打開了,“畫下來!”、“拍下來!”“寫下來!”……還想對秋天說些什么嗎?學生對秋天的聲聲贊美,不僅讓我們感受到學生的想象豐富,情感真摯。
此外,在實際過程中多種活動的開展,也是很好的方法。如編故事、朗誦會、課本劇表演等,都可以拓展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交際形式也是多樣的,同桌交流、小組交流、與教師交流、全班交流等。
篇4
【關鍵詞】博弈論;社交網絡;訪問控制;SNS
1、引言
隨著移動通信、光纖通信、云計算、多媒體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有效促進了社交網絡平臺的普及和應用,已經誕生了QQ、微信、微博、BBS、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網絡平臺,這些社交服務采用了SNS模式,可以為人們提供交友、購物、學習等多種服務,擴大了人們生活交際的渠道和平臺,進一步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1]。社交網絡發展過程中,訪問控制一直是人們研究的重點,論文基于筆者多年的研究,詳細地分析了社交網絡應用發展過程,探討了基于博弈論的社交網絡訪問控制應用設計功能,構建完善的用戶信任機制、損益機制和病毒防御機制,能夠提高社交網絡訪問控制能力和成效。
2、社交網絡應用分析
隨著Web2.0的誕生,人們社交服務采用的SNS平臺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以人為本,具有真實化、個性化、互動性等多種特征,目前已經誕生了多種SNS網站,比如LinkedIn、微博、BBS等[2]。具體的社交網絡應用發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型SNS平臺。高校SNS平臺發展起步較早,一直走在社交網絡的前言,目前常用的高校社交網絡平臺為人人網、BBS、Facebook等,擴展了高校學生交友、學習、就業渠道,豐富高校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2)商務型SNS平臺。商務交往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商務活動是企業推廣產品、市場營銷的重要任務,構建商務型SNS平臺,可以為企業構建商務圈,為企業發展提供合作交流、洽談渠道,目前最為常用的商務SNS平臺為LinkedIn,該平臺擁有將近7500萬家企業入住,涉及電商、旅游、工業、農業等多個領域。
目前,隨著SNS服務平臺引入更加先進的推廣技術,社交網絡在各個領域如雨后春筍,誕生了飯否、美團、占座等多個平臺,覆蓋了人們工作、生活和學習的各個領域,促進了人們生活信息化、便捷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3、博弈論在社交網絡訪問控制中的應用設計
3.1構建完善的用戶信任機制
目前,許多網絡構建信任機制常用的方法是根據網絡節點操作記錄,判定使用主體可信度[3]。社交網絡用戶信任可以利用博弈論的網絡節點信任數值計算方法,確定用戶的信任度,計算過程中利用的數據包括用戶注冊時間、發帖數量和朋友圈人數等,具體的計算方法如下:
(1)用戶驅動方法。用戶驅動方法可以根據自己的社會關系、朋友圈確定用戶信任度,比如用戶和朋友圈的許多人都擁有一個共同好友,則該好友的可信度就判定為較高,比較符合用戶的實際情況,具有較高的靈活性。
(2)機器驅動方法。機器驅動方法可以通過SNS平臺的發現機制、推薦機制進行執行,平臺可以搜集用戶的詳細信息,利用用戶的瀏覽記錄、消費記錄等行為,統計計算用戶的信任值,可以迅速、客觀、簡單地分類用戶,具有自動推薦等特點。
(3)混合驅動方法。混合驅動方法在集成用戶驅動、機器驅動等方法的優點,自動計算和確定用戶信任度,為用戶推薦朋友圈,并且通過用戶判定之后方可建立信任機制,提高了信任可識別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3.2構建用戶損益機制
社交網絡用戶損益是通過朋友圈人數進行確定的,朋友圈人數越多,收益越大,朋友圈人數越少,損失就越大。但是,用戶朋友越多,個人信息和隱私泄露的概率就變大,為用戶信息帶來了較大的風險。構建用戶損益機制,可以防止網絡欺騙,鼓勵用戶之間真誠交流。基于博弈論的用戶損益機制包括欺騙與非欺騙服務、誠實與拒絕服務等博弈策略。如果用戶認為來訪人員帶來的損失超過收益,存在欺騙訪問行為,可以通過網絡將舉報信息發送至服務器或管理員處,通過監管對訪問人員進行懲罰;當系統認為收益超過損失,判定為誠實訪問,將其列入到用戶的朋友圈,擴展用戶的朋友圈人數,提升用戶收益。基于博弈論的用戶損益機制可以較為準確地識別欺騙訪問、誠實訪問,強化欺騙訪問的處罰力度,促使用戶不能使用社交網絡實施欺騙行為,減少欺騙用戶數量,提高誠實訪問用戶數量,促進社交網絡能夠健康運行和發展。
3.3構建網絡病毒防御機制
隨著社交網絡服務平臺的普及,其在為人們帶來高質量、信息化生活的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了潛在的安全威脅,造成人們的信息丟失,進而錢財、生命安全受到侵害,嚴重的損害了社交網絡正常運行和發展。基于博弈論的網絡病毒防御機制可以將用戶進行分類,分別是合法用戶、攻擊威脅用戶,這兩種用戶屬于非合作性質的博弈,一方的損失必然伴隨一方的獲利,是一種非零和的博弈,兩者之間的損失和收益是不對等的,并且博弈策略偏向維護合法用戶,也就是收益時對合法用戶影響較大,損失時對攻擊威脅用戶影響較大,這種策略可以阻止網絡攻擊,降低病毒對社交網絡合法用戶的侵害,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4、結束語
隨著社交網絡平臺的快速誕生,社交網絡保存了海量的用戶信息,因此亟需提高訪問控制管理水平,以便保證用戶信息的安全性。論文基于博弈論設計了一種訪問控制方法,可以構建用戶信任機制、損益機制和病毒防御機制,更加符合人們參與社交網絡的應用背景,提高人們社交服務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孟憲佳,馬建峰,王一川,等.面向社交網絡中多背景的信任評估模型[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5,49(4):73-77.
[2]陳慶麗,張志勇,向菲,等.面向多媒體社交網絡的訪問控制模型[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6):181-187.
[3]劉娜,葉春曉.線上社交網絡訪問控制模型綜述[J].計算機系統應用,2014(5):1-7.
作者簡介
郝宗波,男,漢,19770528,籍貫四川,副高級,研究方向:社交網絡、軟件工程。
篇5
(一)明確教學目的
教師要給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企業實習機會,在機械加工現場為學生講解機械的工作原理及過程,強化教學目的性。企業實習內容也應該有針對性,要與《機械基礎》課程緊密相連,如機械傳動、液壓傳動等有關的基礎知識、使用特點以及工作原理;知曉并掌握機械傳動的原理、工作特點以及機械零件工作特性;如果可能學生還可以學習到一些維護以及使用機械設備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通過實習,學生對《機械基礎》課程有關知識將會理解得更透徹,教師在理論知識教學時也能更輕松,學生對機械工作原理、流程等也更容易理解。如在定軸輪系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帶領學生參觀普通車床的主軸箱,給學生講解并讓學生自己體驗齒輪傳動的特點,這樣一來,教學目的更明確,也將知識更直觀更形象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理解起來也就更加容易,記憶起來也更加牢固和深刻。
(二)強化師生互動
在新課程改革、網絡信息時代以及素質教育的三重沖擊下,教學中師生間的互動是十分重要的。高中職《機械基礎》課程的有效教學要求教師要具備專業的豐富的知識,能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將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在設計教案時教師要充分結合當前實際,用比較直觀和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將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呈現出來,緩解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畏難情緒。對于重點和難點知識教師還要與學生一起討論,允許學生說“不”,允許學生提出“質疑”,允許學生提出“問題”,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促進師生交流。除了教學中的互動外,在課程作業上教師也可以與學生互動,對于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分析和講解,鼓勵學生大膽求教,最好是在課堂上解決問題,一來能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二來避免學生問題堆積,影響后續知識的學習。在分析講解問題時,教師要盡可能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和分析,讓學生自己感受解決問題,收獲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三)理論聯系實際
鑒于《機械基礎》課程知識復雜、抽象、實踐性強等,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注重理論與實際的有效連接。如在機構和機器的概念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運用實際生活的例子引導學生記憶:自行車屬于機構,電瓶車以及摩托車都屬于機器,它們能實現能量的轉換,電瓶車可以實現電能到機械能的轉變,摩托車可以實現化學能到機械能的轉變。又如在導桿機構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聯系到農村家用的手搖抽水機,讓學生明白導桿機構的工作原理;通過自卸翻斗車自動卸下貨物的原理讓學生掌握曲柄搖塊機構;通過縫紉機踏板機構,讓學生掌握曲柄搖桿機構的死點位置。
(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在以往《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中通常處于主體地位的都是教師,很多時候學生都是被動學習知識,這對學生學習來說是很不利的。加之,很多教師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時都是直接羅列課本的知識,照搬下來傳授給學生,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思維運轉,死板接受知識,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空間,這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以及創新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這就需要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和方式,清晰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內容,還應設計盡可能多的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討論,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還可以開展辯論活動,引入競爭機制,讓學生在競爭中進步,這樣也能有效活躍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五)注重多媒體教學
在以往的《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具模型很簡單,圖以及實物都很小,不具備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學效率和質量都很難得到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也是似懂非懂,迷茫懵懂,借助多媒體展開《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正好能解決這一問題。多媒體可以將復雜圖形、圖表、難點問題等都直觀化和形象化地展示出來,相較于傳統教學中的掛掛畫以及粉筆板書來說能節省更多時間,知識點也更加直觀和清晰,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必然涉及到各種機械的運動,借助多媒體教學將機械的運動過程以及原理都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能幫助學生快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拓展學生的知識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此外,直觀、生動的動態化圖畫也更能開發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造思維能力。在傳統的教學中,不論教師怎樣講解,配合怎樣的圖片,如槽輪等比較復雜的機構學生都很難想象出它的運動規律和過程。運用多媒體就可以將這些機構的運動過程和規律動態化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其運動規律與過程學生都能一目了然,自然就能很快掌握其運動原理,讓以往認為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化。
二、結語
篇6
目前,我國青少年學生法律意識遠遠落后于社會法律要求,這點在技工院校學生中表現尤其突出。技校學生正處在身心迅速發展的階段,世界觀和人生觀都尚未成熟,處理實際問題的技巧也不夠,稍微處理不慎就導致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的出現,很容易產生違法犯罪行為。加上受家庭因素影響,比如一些在單親家庭成長的青年,在成長過程中的家庭管理不到位,加之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對其溺愛,導致這些學生往往是家長管不住,師長的話不聽,法制意識淡薄,容易產生違法犯罪的行為。
二、法制教育在現代學校教育中的地位
在法治社會中,是否知法懂法,有無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是衡量個體社會化程度的一項基本標準。若對一些問題學生不加以管束,往往會產生問題成堆、積重難返等較為嚴重的負面效應。因此,學校法制教育所具有的弘揚法治精神、培養法治人才以及預防與減少違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奠定了它在現代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加強學校法制教育,利用學校教育優勢,根據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響,使青少年學生知法懂法,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這也是現代學校對建設法治國家和維護社會穩定應盡的法律責任,因此學校要全方位制定好法制教育的措施。
三、加強校園法制教育的措施
(一)針對技工院校學生厭學的特點
在學校教育的方法上,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提高上課時學生參與的熱情,積極采用啟發式、參與式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做到寓教于樂。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列舉社會治安、學生違紀、青少年犯罪等與青少年聯系密切的案例,引導學生運用已學過的法律知識進行案例分析,教會學生從法律的角度思考社會問題,剖析違法犯罪原因。同時,課堂教學還可結合演講、小組討論、辯論、知識競賽等形式,多讓學生參與,加強與實踐的聯系。
(二)加強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建立法制教育的實踐基地。
一方面,學校應該在每學期新生入學時,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法制教育知識普及,使學生明確各種基本常識。另一方面,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少管所,并請少管所的犯罪少年現身說法,同時組織學生收看中央和地方電視臺舉辦的法制專題節目,或者利用節假日走上街頭進行環保宣傳、維護交通秩序等,這些活動能使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學習并加深對國家法律規范的理解,做到學法、懂法、守法。
(三)提高教師隊伍的培養。
提高教師隊伍是搞好高校法制教育的關鍵。教師的為人處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養,除了培養教師要有深厚的知識,還必須要培養其良好的職業道德。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中帶好頭,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
(四)開展心理咨詢和輔導,鞏固學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篇7
案例選擇作為案例教學的重要一環,其選擇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案例教學目標能否實現。為此,在案例教學中案例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真實性原則。案例教學中選擇的案例必須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具有真實的數據和基本情節,不能隨意進行編造,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相對逼真的經濟事項情景,將會計實踐的矛盾性和復雜性充分體現出來,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思維,實現學生會計實務的提升。第二,啟發性原則。案例教學中必須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思考題,通過思考題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為學生創造廣闊思維空間,提升教學效果。第三,針對性原則。在案例教學中進行教學案例設計時,需要從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出發,借助討論實踐活動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第四,參與性原則。在會計教學中要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讓學生在會計案例創設的情境中進行操作和思考,充分運用學習的相關會計知識研究和分析案例,并且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互動,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疑問。第五,全面性原則。主要是指案例教學在選擇專業案例時盡量保證內容的全面。一方面,在設計專業案例時要注重對會計教學內容的涵蓋,面對現實生活實踐中會計案例不能完全涵蓋書本內容的現狀,要求會計教師對一些特殊案例進行收集,使案例設計全面包含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案例討論活動要對環境因素進行充分考慮。案例教學中的案例討論活動的最終目的為了進行決策,而僅僅通過簡單的案例模擬做出的決策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存在不足。為此,在案例教學中進行案例設計時要對決策者的風險傾向和環境因素進行充分考慮。
2案例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正確處理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之間關系。案例教學不僅重視理論教學,更重視實踐教學。會計教學中的案例教學并不反對講授法,并且認為理論講授法可以為案例教學奠定知識框架、提供分析問題的策略。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對理論教學的內容加深理解。因此,在會計教學中不能單純采用理論教學法或案例教學法,要實現二者的相輔相成。第二,教師要豐富案例教學形式。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案例教學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采取逼真模擬訓練,又可以采用典型示范引導;既可以開展小組討論,又可以鼓勵進行個人練習。為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教學形式時要從教學內容出發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3案例教學法對會計教學作用分析
第一,增強學生學習會計知識的興趣。學生要想獲得會計知識學習的成功,必須對會計學科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會計教學中為了實現學生對會計知識的牢固掌握和靈活運用,首先要讓學生對要學習的知識產生興趣。與課本上的例題相比,案例自身的真實性是其在教學中的巨大優勢,課本中的例題要么是編寫者對現實生活中的第一手資料進行處理,要么就是憑借想象編造出來的。雖然課本中的例題與真實案例相近或相似,但是例題的答案與現實的真實情況卻有天壤之別,這會讓學生產生例題都是假的沒有任何學習價值,當然也不會產生濃厚學習興趣。而案例教學法提供的案例都是來源于正式注冊企業或特定企業的真實業務處理的書面記錄,甚至會是學生曾經了解的,會讓學生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進而提升學生對案例的關注度,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實現學習欲望的提升。第二,提升學生的工作責任心。案例教學法提供的部分會計案例往往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除了涉及到企業的方案決策、高層管理人員,還會涉及到財會部分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因此,在會計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時,極易讓學生進入案例創設的情景,將自己假定為相應工作環境中的職員,通過對案例的認真閱讀和仔細分析,積極參與到方案決策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解決策略,甚至有的學生會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出現在不同的案例中,最大限度的滿足自身好奇心,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的責任心。第三,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在案例教學法下,學生要想獲得教師的認可或企業的好評,就必須對教師提供的實際案例進行仔細的閱讀和深入的思考,并且將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在討論過程中大膽的表達出來,并通過合理的分析報告進行呈現。學生在達到這一目標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體現自身的價值,往往會對每一個學習環節都高度重視。可見,案例教學法幫助學生對具體操作技術和會計理論知識的鞏固,還實現學生問題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交際能力和決策能力的提升。同時,案例教學法除了讓學生學到課本上的知識,還可以豐富學生視野拓展知識面,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這對學生的未來就業十分有利。第四,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遵循實用原則,提倡具有個性化教學風格,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反對題海式、填鴨式教學方法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在會計教學中教師承擔著重要的參謀角色,教師只有對案例進行精心選擇、對案例合理布置、對討論活動科學安排以及進行準確的評價和分析,才能實現實務與會計理論的完美結合,將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益發揮到極致。可見,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實現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還促進教師對教學領域的深入研究,創造更多有價值的學術成果。第五,讓企業間接或直接受益。對于企業來說,如果其會計處理或部分成功業務可以作為案例在會計教學中被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進行學習和了解,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讓學生產生對自身企業的進一步了解,甚至會主動購買企業的產品,這無疑是幫助企業進行宣傳但卻不需要企業花費任何費用。但是對于部分因違規會計操作或開展違規業務操作造成企業財務出現危機,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企業,往往不愿意將自身作為案例,這類案例一旦曝光必然會對相關的從業人員產生巨大壓力,但是卻可以喚醒他們的良知、道德和工作積極性,督促企業進行轉變認真經營改變不利的局面。另外,如果可以在案例教學中邀請相關會計師和企業部門負責人,或者將學生通過討論得到的報告推薦給相關企業,對企業必定是百利而無一害。同時,會計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提升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使其不論在原單位還是在新單位都可以獲得良好的發展機會和空間。
4結語
篇8
教學方法的實質是通過某種有效的形式、手段來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方法的發展與選擇受一定社會發展特別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教學手段較為落后、陳舊,粉筆和黑板是最主要的教學工具,現代科學技術在教學手段中很少體現。我國高等學校的教學方法,幾十年來幾乎沒有什么改進,仍然以課堂講授法為主。教師的任務是讀講義、做演算,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是記筆記,做練習。這種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利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相互作用;制了課堂的信息量,教師在課堂上難以把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識傳遞給學生,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上課忙于記筆記,無法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
因此,要注意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將現代媒體諸如投影、錄像、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多媒體技術等運用于課堂教學。不僅有利于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二、高校教育技術的定位及特色
教育技術的應用劃分為三個領域,即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在培訓中的應用和作業技術方面的應用。隨著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新技術都應用到教育領域之中,教育技術的應用模式呈現出多樣性,選擇哪些應用模式,對高校教育技術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教育技術領域中以媒體應用的教學模式:基于傳統多媒體(幻燈、投影、電影、電聲系統和語言實驗室系統等)的“常規模式”,基于多媒體計算機的“多媒體模式”,基于廣播系統的“遠距離教學模式”,基于Internet的網絡模式,基于計算機仿真技術的“虛擬現實模式”。其中常規模式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目前仍然是教育技術應用的主要模式。多媒體模式在我國尚處在實驗性的階段。高校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重視常規應用模式的同時,積極選用其他教學模式,為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進行大膽的探索。
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現出的獨特的風格和色彩,它反映了事物的個性。高校教育技術的特色是指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外部環境在促進高校教學改革與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培養高素質人才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并為國家和社會所承認的風格和鮮明的色彩。從功能上說,主要表現在教學設備電子化和數字化、電教教材形聲化、教學媒體多樣化、教學手段先進性、教學系統整體性、教學技術綜合性等方面。從實力和水平上,體現在建立了具有軍隊特色的教育技術學科;在理論與實踐中,硬件設備設施已具一定規模;電教教材的品種多、質量優、門類齊;電教理論水平高、專家學者多、力量強;隊伍的整體素質好,事業心和責任心強。這些實力和水平推動了軍隊院校教育技術的發展,也形成自身的特色。三、高校教育技術工作堅持以教學為中心
1.更新觀念和轉變職能是前提
更新觀念就是要以教育技術理論為指導,徹底擺脫束縛我們發展的陳舊觀念,一改過去落后的工作方法,拓寬我們的工作領域。樹立起現代教育的觀念、開拓創新的觀念和質量效益的觀念。轉換職能就是要擺正位子,要從單純的教學服務型提高到以教學為基礎的教改型,促進教學教改和課程建設。
2.堅持開展“三深入”的教學活動是重要途徑
堅持開展教育技術“三深入”是高校教育技術置身于教學之中的重要體現。教育技術“三深入”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而優化又必須通過教學設計才能實現。教學設計是用科學的方法,對教學全過程的諸多要素進行規劃和安排。在整體規劃的前提下,再進行每段每節甚至每一堂課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包括了教學目標、學生特征、教學方法與媒體、教學效果評價四個要素。
3.處理好與其他工作的關系是重要保證
高校教育技術是一個大系統,包含教學在內與教育有關的若干項工作,高校教育技術必須適應這個大系統中各種工作的需求。這也就要求高校教育技術中心必須是個綜合性很強的教學單位,不僅要堅持以教學為中心,還要兼
顧其他工作。許多實踐證明,要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完成必須處理好與其他工作的關系。
四、高校教育技術的內涵發展
高校教育技術的發展,應當以系統思想為指導,以現代教育媒體研究與應用為核心,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側重點,作為教育技術體系的現實基礎。本著立足于現在著眼于未來,高校教育技術的內涵發展應著重于以下幾個方面。
1.以培訓為龍頭,加強隊伍建設
高校教育技術能否適應未來形勢持續發展,其關鍵是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的素質。現階段隊伍建設可采取兩種方式。通過引進和培訓要逐步提高電教人員的教學設計、軟件編制、教學培訓、應用開發、理論研究和科學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使教育技術人員具有現代教育思想理論、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硬、軟件技術)和現代教學方法(媒體教學方法),能夠指導專業學科老師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從而實現提高隊伍整體素質水平的目的,為高校教育技術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2.以教師為主體,促進教育技術發展
教育技術工作的出發點及歸宿都應落實在實現教育過程最優化和提高教學質量上,所以必須有廣大教員的積極參與,因為教員是教學的主體。如果離開了教員的參與,教育技術將成為一句空話。調動和發揮教員參與教育技術的積極性必須有一套相應的政策和措施,起保證作用。只有措施得力,落實政策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21世紀將是一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高校教育技術必將順應時代的發展。作為軍隊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電教只有以開拓創新的精神面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才能把一個充滿希望、生機勃勃的高校教育技術帶入21世紀。
[摘要]在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嚴峻的挑戰面前,高校教育技術工作如何正確地評價自己,找準自身的位置,并把握機遇,促進軍事教育技術事業的大發展,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著重從高校教育技術的定位、特色及發展三個方面,對高校教育技術的深入發展進行了一些探討。
[關健詞]高校教育技術定位內涵發展
現代教育技術是現代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高等院校就必須把教育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術的平臺上,運用教育技術對教育內容、方法、體系進行改革。作為任職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現代教育技術,理應為高等院校的改革與發展服務,提供更多的教育技術支持。因此,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是崗位任職教育的必然趨勢和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南國農.世紀之交,電教者的使命[J].電化教育研究,1998,(1).
[2]何克抗.當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1996,(2).
篇9
關于課程教學的有效性,許多學者有不同的見解。如余文森認為“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鐘作慈認為: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主旨,強調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同時,有效教學也是一種教學實踐活動,必須以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為前提,以合乎教學目標為實質,以實現教與學的統一為關鍵。這些見解實際上都強調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學習不局限于獲得知識,還在于掌握知識的運用技能。因此,筆者認為: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教師教學中傳授的知識,并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這些知識。按照思維方法,在課程教學中,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有兩個因素,即主體因素和客體因素。主體因素是教師和學生,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要加強主體的能動性。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師生的互動參與必不可少。教師要取得良好的課程教學效果,需要自身首先吃透教材,對課程內容掌握透徹,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學習課程內容。同樣,學生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研讀教材內容,對不了解或一知半解的問題要積極尋求教師的答疑解惑。客體因素是教材,好的教材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教材的編寫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知識掌握度,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要有不同側重點的教材,忌各個專業采取同樣教材,這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程教學的效果。
二、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存在主要的問題
1.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單一,師生互動參與不足。經濟法課程教學目前相當部分高校已經采用多媒體教學,但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學生仍然是被動的接受者。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發揮不了主觀的能動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判斷分析的思維能力,也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互動不足,教學氣氛沉悶,也挫傷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熱情。
2.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師自身的實踐經驗需要提升。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中理論脫離實際的情況還比較普遍,基本上局限于理論研究和學習,真正參與經濟法相關學科的實踐活動太少。這一方面與缺少實踐活動平臺相關,另一方面也與目前教學環境是緊密聯系的,需要加以改革和創新。教師若沒有實踐經驗,僅僅是從理論到理論,很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經濟法的專業性強,其專業性體現在經濟法教學內容的特殊性上面,如金融法、證券法、會計法、審計法、稅法等法律的教學需要教師具有相應的金融、證券、財務會計、審計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不具備這些基礎知識和實踐經驗,就很難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做到在教學中注重知識的系統性、理論的科學性和實踐性,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體現出教學的實效性和有效性。
3.教材同質化嚴重,難以適應不同專業要求。從目前課程教學來看,各個專業學生學習經濟法的教材要么內容大同小異,要么教材突出的是學者自己的觀點,造成學生無所適從,專業的針對性不強。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也往往就是相同的教案相同的教材適用不同專業,導致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本門課程時學習效果呈現明顯的差異性。教師應針對不同專業做到教學內容的側重方向不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三、提高經濟法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探討
經濟法是一門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緊密聯系的法律學科,學好這門課程對學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就提高經濟法課程教學有效的途徑進行如下探討:
1.根據不同專業要求選擇教材和調整教學內容,促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根據影響教學效果因素分析,教材的好壞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因素之一,好的教材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認為好的教材應該是適應學生專業發展要求的教材。不同的專業,由于培養要求不同,其掌握知識的體系和側重點就不同。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專業的培養要求選擇教材,而不能選擇一套教材來教不同的專業,也就是要做到教材的專業適用性和針對性。同時還要根據經濟法律法規的調整變化及時更新教材,確保教材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教師還應根據專業需要來調整教學內容,對不同專業所需法律知識選取不同的體系和內容,使教學內容有增有減,突出不同專業教學內容的側重點,使經濟法課程更能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實際需要,促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何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互動性?筆者認為最重要是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人,而不是一個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而不是一種單一的教學手段。首先,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啟發引導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思維,促進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經濟法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有些課程內容由教師重點進行講授,有些內容要引導學生進行自學,還有些內容可由學生和教師共同討論和學習。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和討論。這樣的教學方法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其次,要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案例教學的作用。經濟法的課程內容既與生活相關又是比較抽象的,采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經濟法的熱情。在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通過具體案例的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既激發學生的思維,又提高了學生對經濟法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講解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或人們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具體案例。最后,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其學習的主體作用,還可以采取法律診所式教育。法律診所式教育是一種直接以培養學生的法律執業技能為目標的教育方式,它引導學生以自己所學理論知識直接去面對和處理一個個沒有現成答案的法律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判斷和創造性思維能力。診所法律教育法彌補了我國學生法律實踐教育的缺陷,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其運用經濟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理論與實踐要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現在教師和學生都要加強實踐活動,注重實踐性經濟法教學模式。既要發揮教師的教學主導地位,又要激發學生主體意識,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創造和應用等無形能力的培養,這種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活動。如何提高實踐能力?教師要經常深入生活實踐,比如到律師事務所進行案件活動,用親身經歷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教育等等。教師在實踐活動中同樣提高了自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水平和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與認識的升華對學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他們的實踐經驗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對于學生而言,可以進行一些校內和校外的實踐教學活動。校內實踐教學活動譬如常規的經濟法模擬法庭與案例研討、開展經濟法問題調查問卷與研討活動、舉辦經濟法論文競賽與年度模擬法庭大賽等等,還可以邀請經驗豐富的律師、法官到學校作專題報告。一方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學生對經濟法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他們運用經濟法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10
李廣民
日本在“滿蒙”的“權益”,從日本的立場來說,是日俄戰爭應得的“戰利品”。但從國際法的角度來說,這種權利的私相授受存在許多疑點和不妥。當然,日本很快就挾戰勝帝俄余威強迫清政府從法律角度“消除”了日俄之間私相授受的疑點與不妥。盡管如此,日本的許多“權益”仍值得仔細“研究”。換句話說,即便按照當時的國際法理論和日本的解釋,日本通過日俄戰爭所得的“戰利品”仍十分有限。也就是說,日本在“滿蒙”最初的“權益”十分有限。下面我們將逐一考察其細節。
一、鐵路權益
日本在中國東北的鐵路權益毫無疑問只能是對俄國相應權益的一種“繼承”,這里我們姑且不追究這種“繼承”的合法性,而首先考察日俄戰爭之前俄國在中國東北的鐵路“權益”到底有哪些?日本在什么樣的條件下“繼承”俄國的哪些“權益”?
俄國在中國東北“合法”的鐵路權益,主要依據1896年李鴻章與俄國簽訂的《中俄密約》及此后依據該“密約”所簽訂的相關合同。結束以后,日本擴張在中國東北“權益”的野心與俄國在遠東的野心發生了明顯的沖突。俄國便聯合法德實行干涉,此即有名的“三國干涉還遼”。俄國此舉一箭雙雕,一方面抑制了日本向中國東北擴張的勢頭,鞏固和確保了自己在遠東,特別是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優勢;另一方面又借此市恩中國,從而索取相應的報酬,“合法”擴大自己在中國的權益。而當時清政府慘敗于自己長期不屑正眼相看的“倭國”日本,為謀自救復仇計,不思奮發圖強,反祭起對付列國舊策——“以夷制夷”。清政府雖明知俄國同樣乃“虎狼之國”,卻因逼于情勢,竟硬著頭皮接近俄國,以求制日。俄國洞悉清政府窘境,便趁火打劫,借李鴻章出使俄國慶賀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之際,賄賂與威逼并施,強迫李鴻章簽訂了包含許多權利讓與的所謂“中俄密約”(1896年6月簽訂于莫斯科)。該約第四條規定:“中國允諾俄國在黑吉接造鐵路,以達海參崴”。這便是中東鐵路(中國東北主干鐵路)權益最初的條約依據。
為使中東鐵路“條約權益”具體化,俄國又迫不及待地于同年9月催逼中國駐俄公使與華俄道勝銀行簽訂《東省鐵路合同》,該合同規定:中國允諾該銀行設立“中國東省鐵路公司”,建造和經營連接俄國赤塔城與烏蘇里江之間的東省鐵路。中國政府同意(1)凡該公司于建造、經營和防護鐵路所需之地,及為建造和維護鐵路,在鐵路附近開采沙土、石塊、石灰等所需之地,若屬官地,則由中國政府無償提供。若屬民地,則由公司按價租買。(2)凡公司所用之地,一律免納地稅;公司所有進款及修建鐵路所需的物資材料,一律免納稅厘;貨物行李凡自俄地來經此路復入俄地者,亦免納稅厘;貨物經此路由俄入華或由華入俄,各依規定稅率減免三分之一。(3)公司因建造和經營鐵路之故,可在其所用之地建造房屋,架設電線,自行經營。但中國政府又要求該公司(1)公司的股票只準華俄商民購買。(2)中國政府得選派公司總辦一名,具體負責銀行和公司與中國官廳之間的交涉;查察銀行和公司對于中國政府委辦之事是否實力奉行;并查核銀行與中國政府的往來帳目。(3)該鐵路及其所雇傭之人,均由中國政府設法保護;鐵路地段的命盜詞訟,由地方官照約辦理。(4)自路成開車之日起,以八十年為限,限滿之日,全部鐵路及一切產業全部歸中國政府免費承受;自開車之日起,三十六年后,中國政府可以給價收回。這里很清楚,盡管清政府讓出了許多重要權益,但它也注意到權益讓與的限度。
1898年3月,俄國又趁帝國主義的狂潮,強迫清政府簽訂《旅大租地條約》,在該條約中,中國又被迫同意俄國修筑一條由東省鐵路某一站起至大連灣(或酌其所需,至遼東半島營口鴨綠江中間沿海較便利的地方)的支路,有關該支路的權益細節,沿用東省鐵路合同各點。隨后,“中國東省鐵路公司”便依據該條文于同年7月與中國政府簽訂《南滿洲枝路合同》。在該合同中,俄方又在東省鐵路權益的基礎上攫取了在官有林地的林木采伐權、枝路經過地的煤礦開采權及無限期航運營業權,而且將免納稅厘的范圍擴大到遼東租借地,即出入該租借地與出入俄境一樣免納稅厘。盡管《南滿洲枝路合同》是依據《旅大租地條約》相關條文規定簽訂,但在簽訂之時,卻完全不顧條文中規定的枝路“沿用東省鐵路合同各點”,一味擴大權益。現在我們無法探知該合同簽訂的細節,但如此明顯地將權利拱手相讓實在令人不可思議。合同中規定采伐林木和開采煤礦應納價額,由總監工或其代辦與地方官酌定,也反映了清政府當事者的短視和無知。
以上是日俄戰爭之前俄國依據傳統國際法在中國東北地區“合法”攫取的“鐵路權益”,“”爆發后,俄國趁機占領中國東北地區,并企圖進一步攫取相應權利,但即使在傳統國際法中,俄國的這種攫奪也很難找到其他列強認可的依據,所以此后俄國在中國東北地區鐵路權益的擴張即使按照傳統國際法也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