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商務交際課程建設研究
時間:2022-09-28 16:25:11
導語:跨文化商務交際課程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研究背景
高校商務英語專業教學聚焦于培育服務于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新需求的跨文化、復合型商務英語人才。在我國對外開放經濟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培養服務國家與企業“走出去”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顯得尤為重要。當前,高校商務英語教育如何實現學科教學育人的目標?這就要求高校商務英語教學應該著眼于從政治立場與專業素養出發,培養出精通商務英語專業知識,擁有堅定的政治導向,具備服務國家與行業能力的人才。在高校課程體系中,專業課程扮演著傳道授業的角色,思政課程則承載著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使命。因此,把思政與德育元素融入專業課的課程教學是每個專業課教師都要兼顧的重要課題。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借助“知識傳授+價值引領”的教學模式,將理想信念貫穿于隱性教育中,在商務英語專業課程中發掘思想政治的隱性教育資源是商務英語專業課的創新方向。
二、理論基礎
(一)“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這一教學理念誕生于上海德育綜合改革中。該理念注重將愛國主義、正確的三觀、思想品德、法律意識與綠色環保意識等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滲透進各門課程中,強調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的交織。這一理念要求將思政教育融入高校整體課程體系當中,以課堂教學的方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受教育者全面健康發展,從而達成傳道授業與育人理念的有機結合。就目前而言,我國高校的課程主要劃分為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顯性課程”指的是高校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而“隱性課程”則是指通識教育、專業課程、社會哲學以及自然科學等。由于“隱性課程”是我們研究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課程體系的要點,因此不僅要落實好思政理論課的教學實踐,更要積極推動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
(二)滲透理論
人們普遍認為“滲透”意為一種事物循序漸進地進入到另一種抽象事物中。其中,“隱性”與“顯性”相對,它指的是事物性質不外現的一種抽象概念。本研究中“滲透理論”是要在商務英語教學中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有效滲透思想政治內容。滲透的目是以受教育者易于接受的形式貫徹思想政治教育,并以循序漸進的狀態推進,進而提高整個教學過程的和諧度與有效性。如若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課教學的統一,打破思想政治教育與商務英語教學之間的隔閡,唯有借助滲透。“滲透理論”是高度契合新時代高校教學需求的理念,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
(三)“隱性教育”理論
與“顯性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是“隱性教育”,它與“顯性教育”相對立。“顯性教育”對學生們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導主要是通過多種公開途徑相結合、多種方式相輝映的方式。但是,“隱性教育”的教育方式卻與之大相徑庭,它無時無刻都存在于我們身邊,以一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使教育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了更好地建設服務于社會和學生的教育,改善各門課程各自為政的局面,在其他各門課程中進行隱性思政教育是重中之重。如若培養出一種全新的辦學模式,并借此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英語教育資源的共享,需要高校在英語教學中貫徹隱性思政教育。
三、《跨文化商務交際》課程思政現狀
為更好地知道當前學生對“課程思政”的了解情況,編制了《跨文化商務交際“課程思政”的現狀調查》問卷,對大三商務英語專業88名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表明53.9%的學生表示沒有聽說過高校進行“課程思政”改革,說明還需要大力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工作。50.6%的學生對外語文章或者西方影視中的個人英雄主義支持認同,10.6%的學生表示反對不認同。說明大部分學生對于外來文化是全盤接收的,缺乏辨別能力,會受這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違背的思想影響。38.9%的學生表示英語老師在課堂上經常會分析課本內容所反映的人生哲理,而61.1%的學生表示英語老師偶爾會涉及。說明英語教師很少拓展思政內容,缺乏“課程思政”能力。大多數學生在《跨文化商務交際》“課程思政”路徑這一問題上認為可以從英語電影賞析或者英語競賽等中進行;18%的學生認為可以從課本章節內容結合思政元素;7.7%的學生認為可以從課堂教學環節開展思政教育。本文將從英語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多方面探究如何在跨文化商務交際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調查,可以總結出目前《跨文化商務交際》課程建設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脫離
當下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的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的,不能把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要避免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脫離的問題,明確英語專業課程思政的內涵和重要性。增加思政教學目標和思政教學內容,挖掘教材上的思政教學元素,改變課本詞匯內容和思政元素脫離的現狀,提出思政教學元素有效融入教學的方法。
(二)課程建設與信息技術應用相脫離
目前《跨文化商務交際》課程建設存在缺乏與信息技術銜接的課程平臺和通道,不能滿足高素質人才培養的要求。應強化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優勢,加快課程建設實現從理念到具體操作實施層面的改革。
(三)理論與技能培養相脫離
在現有的《跨文化商務交際》課程中“重理論輕實踐”或“重實踐輕理論”特征依然明顯。另外,在介紹西方文化、禮儀和知識時,往往側重于具體英語知識的講解,而將價值判斷擱置一旁,沒有及時做好學生思想引領和價值觀的塑造工作。
四、構建“隱性思政教育”理念下的《跨文化商務交際》課程建設模式
(一)“隱性思政教育”理念下《跨文化商務交際》課程改革路徑
教育要協調、均衡地鍛煉與發展各方面的能力,促進人綜合素質的提升,才能做到“全面發展”,它主要由顯性和隱性兩個部分組成。它們所體現的內容各有側重,其中顯性部分側重于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而隱性部分則側重于學生的人格、三觀等。這兩者相比較之下,對一個人來說,學習難度更高、對人影響更大、可遷移度更高的是隱性部分。所以教師們在日常的教學之中不能僅僅止步于培養自己學生的專業知識與能力方面,也要進一步地加強對學生的價值引導,注重塑造學生健康、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助力其全面發展。通過“課程思政”的相關教學實踐,“傳授知識+價值引領”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是課程改革的第一步,更是最為重要的一步,但是想要培養出真正的國際商務英語人才,只靠單純的課本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除了學習專業知識以外,還要對國內、國際金融與經濟熱點事件進行了解與學習,對學生們的理性思維和價值判斷進行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使它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增加其民族榮辱感與使命感,使他們將愛國、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推進“線上+線下”多樣化課堂,實現隱性思政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相互促進與共同發展。1.設置德育目標堅持把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擺在首位,根據《跨文化商務交際》的課程性質,設置知識、技能和育人目標,要關注思政教育與章節內容之間的融合,將思政教育與知識傳授有機融合,為最終實現課堂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正確價值觀的樹立為一體的教學目標而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促進教學。通過引導同學們提前了解課文相關文化與知識背景,掌握知識架構,使同學們對課堂內容有更加完整的了解,為課堂的討論環節增加支撐,促進課堂更加高效。2.拓展思政內容,革新教學設計貫徹落實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融合滲透思政元素,持續革新外語課堂思政教學實踐,才能達成良好思政育人目標。重整教學內容。拓展思政主題,深入挖掘教材版塊主題的思政元素,整合專業課程內容,將主題一致的版塊與思政話題進行歸類教學。同時從版塊、單元、習題等內容中挖掘思政元素,拓展與主題相關的社會問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政新聞等課程思政內容。重構教學模式。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課前以思政與專業知識輸入為導向的線上學習為主,課中注重能力輸出,課后聚焦于價值塑造與知識內化的語言輸出,通過“驅動———促成———評價”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多元文化素養、愛國情懷、長遠眼光與國際視野。教學實踐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其參與度和獲得感,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合作式學習;進行混合式教學,深入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專業教學實踐的全方位融合。重建評估體制。考核評估分為平臺、教師、學生等三個評價主體以及思政、知識、能力三個層次,從思政選題價值、思政內容表達、思政知識學習等三個層次考查,并將課堂思政學習情況納入評價指標體系。
(二)教學設計范例發掘
《跨文化商務交際》課程中的隱性思政教育元素,以第四章文化價值對比為例,將教學目標設定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三個方面,努力實現融合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為一體的教學目標。把握課程的類型與特點、專業的校本特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以及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作用。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素養與可遷移能力。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統一,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比如在講到individualism(個人主義)和collectivism(集體主義)時,學生需要達到以下目標:1.知識目標:能夠熟練掌握詞匯,比如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dimension等,特別是重點的詞組與核心的單詞,還要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2.能力目標:學生要從文章結構領悟所涉及中外差異的內涵,辯證批判地看待文化差異,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從而提升學生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3.德育目標:通過文本的學習,深刻領會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內涵,引起學生對價值觀的思考,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集體主義的優勢,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本章的主題是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用英語表達兩者的區別,在教學環節中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價值引領。個人主義文化強調的是自我和個人的成就,與集體、社會的關系松散,相互依賴程度弱。集體主義文化強調社區或集體的和諧,與集體、社會聯系緊密,相互依賴度強。重視個人主義的文化傾向于強調個人權利與自由。先讓學生觀看一個中西抗擊疫情的視頻,提出問題,引發討論,對中國和西方國家在疫情期間采取的措施進行對比,在中國大家積極配合,佩戴口罩,盡量減少外出;而在西方提倡個人權利與自由,很多人都覺得不讓出行、在家隔離違反了個人權利和自由,所以并不配合防疫措施,造成疫情感染率越來越高,疫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通過分析文化背景,加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增強文化自信。另外課前已布置任務,讓學生搜索鐘南山、李蘭娟以及其他抗疫醫生護士,課堂上進行討論,引導學生關注他們報效國家、國家利益至上的集體主義,以問題為導向提煉批判性思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和家國情懷。慣例的傳統課堂內容單一,所以很難達到傳授知識與價值引領的雙重作用。當下社會背景,現代化信息教育技術為多樣化課堂的實現提供了機會與保證,使得課堂打破時空的限制,并延伸了課堂的作用。如今我們主要借助各項網絡工具創建“線上+線下”多樣化課堂,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混合式課堂設計方案:1.課前:提前線上上傳與individualism和collectivism相關的文字、音頻資料至學習通,便于學生預習。并布置任務讓學生搜索中國為抗疫所做出的貢獻的人物,并了解如何用英語表達。2.課中:開展“線下”課堂,面對面進行知識的教授,并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隱性思政教育思想及實例分析。引導學生注意中西抗疫在國家和個人層面的區別,潛移默化引導學生進行價值判斷,激發愛國之情和使命感。根據課前布置的任務,課中讓學生用英語講述他們所了解的為了集體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個人故事。在章節主題、課文結構、詞匯學習時都可以融入相關思政元素,通過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語言知識學習的同時,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提升跨文化素養。3.課后:“線上”開展小組討論活動(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并將討論成果上傳,老師進行批閱,“線下”開展課堂匯報活動,從而實現專業知識傳授、思想價值引領及批判性思維培養,同時也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線上學習平臺的拓展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幫助他們自主挖掘學習的深層意義。例如課前教師提供的各種相關課程材料,在后續各個階段的學習中也能得到學生們分享的有意義的視頻材料。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多樣化學習方式也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多元思維、多方面知識交流對話的舞臺,有助于學生們英語語言知識的提升與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五、總結
在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構建思政育人大格局背景下,《跨文化商務交際》作為商務英語專業課程之一,具有獨特的育人元素和育人價值,在多樣化商務英語課堂中融入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使專業知識找到價值的所在,可以保證學生的價值引領方向,幫助培養更加全能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線下”和“線上”的英語融合教學設計方案,不僅能夠多方位的滿足學生的需求,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和家國情懷,能夠喚醒學生們的愛國之心和責任感,幫助他們樹立國家與自身榮辱與共的意識,從而承擔起民族大任,在時代的浪潮中創造新的成績。
作者:張帆 單位:新鄉工程學院
- 上一篇:農村初中生物作業模式分析
- 下一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