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表演實踐報告范文

時間:2023-10-26 17:55: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藝術表演實踐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藝術表演實踐報告

篇1

管理和管理學概述

自從人類開始共同生活、共同勞動,管理就一直伴隨其中。從歷史來看,任何團體,任何組織,任何有組織的活動都需要管理。為什么要管理呢?就是在社會中,完全由一個人完成的事情是不多的,一個人做不成的事情,就需要由一個以上的人來完成,而在這一過程當中,就需要進行協調,這種協調實際上就是管理。什么是管理?管理從哪兒入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并不一樣。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隨著對管理本身的認識不斷地深化的。

國內外的許多管理學家,都闡述過管理的概念,并都試圖構建管理理論體系。這些管理理論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指出了管理的職能,或者管理的本質。盡管側重或中心點不同,所解釋的職能或本質有差異,但是都符合管理的規律,都從不同的側面闡明了什么是管理。管理學對管理最簡明的表述,就是認為管理是由一個或更多的人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以便收到個人單獨活動所不能收到的效果。我們可以認為,管理的過程就是一個人或多個人去協調他人的活動,目的就是達到一個人做不到的這種效果。這就是管理的過程和管理的目的。綜合起來看,管理有幾個要素。就是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如何實現管理的有效性。這三個要素是不能少的。

我們國內的管理學理論一般是直接從管理人員的職責入手來論述管理問題,就是管理人員是什么,他的職責是什么。盡管在討論管理者管理活動中,看法不太一樣,但是有一點認識是很一致的,大家都認為管理人員是最終負責協調他人所從事的專門活動,以達到工作的有效性。

從這點出發,一般認為管理人員有以下幾項職責。

一是通過預測調研,提出一個管理工作的目標。第二就是制訂具體目標、戰略、程序,包括經費的預算。第三,任何管理都離不開有效管理組織的控制措施,這個控制措施不是我們一般說的控制什么東西的控制,這種控制實際上是一種協調。協調是有效管理的保證,在制訂具體的目標和接下來的程序中,必須通過有效的協調來組織這個部門的工作,通過協調人們的活動來達到目標。協調人們的活動非常重要,我們看管理是不是有效,實際上是看組織是否有效地協調人們的活動。在一個管理的組織之內,要想達到組織長遠的目標,或者短期的目標,對人的協調的有效性是第一位的。人都不聽指揮,或者人各想各的,各干各的,是不可能實現目標的。所以協調人,把人協調好,是最重要的。第四,就是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或者實現這個目標之后,還要提出新的目標。一個組織的管理,不是一件事情的管理,一件事情的管理在事情結束之后也就結束了,而我們談的管理是一個組織的管理。實現一個目標之后或還在實施這個目標之中,就要想第二個目標要怎么來具體實現,組織總體的目標怎么實現,總體的階段性目標實施之中或完成之后,又要設想下一個目標是什么。只有不斷地設定目標,組織才能得到長期的發展。第五就是在管理的過程中,要達到大家思想的一致,或者是行動的一致。同時,為了大家思想和行動的一致,需要經常地指導和培訓下屬。指導和培訓是非常重要的。第六,在管理過程中要及時地總結經驗,創新管理實踐。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組織的管理者,并沒有完全按照管理學教科書上的規定去進行管理,而他們同樣取得了事業的成功。這并不是說書上的理論不可用。成功的管理者懂得將書本上的知識和理論靈活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并在工作中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行為,總結自己的管理經驗,從而進一步豐富和提高管理理論的內涵和深度。這就是創造性。

總的來看,管理人員工作職責的本質,第一項是調整人際關系。在一個組織里面,作為管理者或領導者,必須要協調人際關系,這是做好管理的基礎。只有很好地協調人際關系,并努力建立起生產性人際關系,以生產作為協調人際關系的中心,不是庸俗的人際關系,使人們都能愉快地工作,才能使組織的工作更好更快地推進。

第二項是引領組織的工作方向。這指的是對一個組織或一個群體中的人的愿望的了解、對他們追求的了解、對他們狀態的了解。這很重要,管理者必須很準確地掌握這個群體的人的想法,他們的愿望和他們的追求,并對群體的人做出正確的評價和判斷。這些都是在不斷變化著的,管理者必須對他們的這些變化隨時能夠了解和把握,把它作為組織運行的一個必須環節來給予高度的重視。這樣,才有正確決策的依據。

第三,就是正確決策。管理者必須要決策。在一個組織里面就是要拿主意,要出主意,你是管理者,或者是領導,就靠你來做主要的決策的時候,你沒有決策,沒有主意,不能提出目標,不能提出怎么做,那當然就不行了。作為一名管理者,在對組織的發展目標和工作程序有了清晰的認識和把握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根據人和組織發展的進程的一些問題,做出正確的決策。決策的基礎就是管理者清醒的認識和大膽的判斷。這三個方面是管理者職責的本質,也是管理者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簡單地說,管理工作一般就是對人、財、物的管理。當然隨著對管理認識的深化,對其它職能認識的深化,人、財、物的內涵得到了很大的擴展,如現代信息、技術資源,就是不可見的“物”的資源,而應該受到極大的重視。又如人作為一種資源,對人的資源的把握,也不是一般地像以前管理一個人,而是增加了許多新的含義。人力資源中的智力資源凸現,其所處的地位遠遠超出人力資源中的勞動力資源。

管理一般分為五項職能。一是計劃。二是組織和人員的配備。第三是指揮和領導。第四是協調。第五是控制。這五項職能所要產生的效果就是管理的有效性。一個管理者,應該時刻追求的,也是管理的最高的一個境界,就是有效性。

管理工作本身的目標,用系統論的觀點來看,就在于把管理系統中主要因素的功能協調起來,從總體上予以放大,使整體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就是要取得一個集體的和群體的效能,這就是管理。

管理學又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管理學是一個獨立的學科。第二,管理學有兩重性,就是它的科學性和它的局限性。第三,管理學是一個非常完整的系統的學科,它有它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第四,它是一門歷史性的學科。所有歷史性的學科都是動態的,前面講的對管理的定義的變化,以及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結論不同,都說明管理學是一個動態的學科。從古典管理理論,到行為科學理論,到社會系統理論,到全面管理理論,經理角色理論,經驗管理學派……都在變化。這個變化過程首先是注重于物,或者注重于把人看成物來管理,然后感到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的主體,從而產生對人的行為,對人自身的需要的關注。第五,管理學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管理注重技巧,注重人,注重物,注重人的精神,人作為主體,從對人的精神了解、把握,從對人的關注到管理有效性的追求。在這些過程中需要人們對管理涉及的其它學科的理論進行掌握,才能對管理學有科學的認識和了解。

在當代,越來越多的管理學者開始把一個組織或一個機構等看成是一個技術――社會――心理的多元系統,對管理已由單一學科的描述,進化為管理學、科學學、心理學、教育學、領導學、社會學、系統學、運籌學、文化學等等多學科的綜合。所以美國的管理學者P?德魯克認為:管理不只是一門學問,還應是一種“文化”,它有自己的價值觀、信仰、工具和語言。所以,他說,管理是“藝術的藝術。因為它是智慧的組織者”。

在管理學研究中有一種普遍的現象,是把管理理論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研究管理的原理和原則的純理論(又稱領導理論);另一部分是管理藝術,這是在具體的管理經驗基礎上形成的,反映的是千變萬化的具體管理過程中運用技能的生動的藝術。兩者研究的對象是同一個,即整體的、系統的、具體的社會管理現象,只是方法不同。一個把研究對象作為原則系統來表現,把管理看作是規律性起作用的領域,另一個則以案例(范例、個例)形式來表現,把管理看作是發揮創造性積極性的領域。其實,兩部分反映的是研究對象的統一性,即以基礎理論和實用理論的整體來構成管理理論。

我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即便是那些已成定論的具有普遍性的管理理論,也不可能永遠涵蓋當代管理的實踐;同時,由于管理過程的復雜性,決定了人們不可能一下子便十分明晰地透徹地掌握管理這門科學的一切規律,也不可能制定出解決一切復雜問題或具體問題的萬應對策。所以,管理又作為一門藝術,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發揮創造性即實踐的天地。人們的管理實踐是難有止境的,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內涵也很難形成“公認”的定論。

什么是藝術管理

現在要談到藝術管理。在掌握藝術管理的概念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藝術。藝術是指用語言、動作、線條、色彩、音響等不同的手段及物質材料構成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并表達作家、藝術家的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我們給藝術的概念,一般是給它這么一個概念。而管理者為了一定的目的,對藝術創造活動的生產全過程和藝術事業的總體發展所進行的管理就是藝術管理。藝術管理實際上就是協調和組織一個以上的群體,進行藝術生產,這種藝術生產不同于一般的物質生產,它主要是精神領域的創造活動,它有它的復雜性,所以藝術管理跟一般的企業和事業管理是不同的。

“藝術管理”分為“宏觀管理”和“微觀管理”兩個方面。宏觀管理就是對藝術事業的總體發展的管理;微觀管理主要是指藝術表演團體等的管理。藝術管理這個詞一產生的時候,就是專門指藝術表演團體的管理。為什么藝術管理專門指藝術表演團體管理呢?電影及繪畫等造型藝術當然都在藝術的范疇之內,但因為電影的制作較之舞臺藝術更具商業性,所以人們在研究電影的制作與發行時,是把它作為一個獨立的管理領域來對待的;而繪畫等造型藝術,因為藝術創造中更多的個體性,就管理角度而言,往往是“無為而治”。因之,藝術表演團體的管理主要呈現為協調和組織群體來進行藝術生產,靠任何一個單一的環節都不能完成整體的藝術創造,甚至舞臺藝術產品的構成,還包括了觀眾的要素。在藝術領域中被人們普遍引用的“藝術管理”一詞,實際上是專指舞臺藝術生產的管理。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其他門類藝術的管理開始不斷地推動擴展藝術管理的新領域,使得現在的藝術管理呈現出新的特征。

首先,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就是從后現代藝術開始延伸發展之后,應該說藝術成為一個擴展的概念。原先傳統的藝術形態被改變了,藝術創作的形式和方法有了很大變化。比如,我們現在說的藝術,包括觀念藝術,行為藝術等。行為藝術,實際上就是人的表演,但又不同于舞臺的表演。它就是在生活中的特定情景中的表演,這樣一些構成藝術的媒介和材料及呈現的新形態,擴展了藝術的概念。如此,我們現在看藝術的時候就需要一個新的觀念:過去說什么是藝術,現在則問什么不是藝術。有的藝術家爬到樹上去,在樹上住十多天,他說這就是一種藝術。所以,現在人們要問什么不是藝術。藝術管理就要首先明確現在的藝術概念,才可以進行針對性的管理。

其次,市場經濟條件下,藝術作為可以進入市場流通的商品,可以被人們購買。繪畫等藝術也主要通過商品的形式,被收藏或者被傳播。這樣繪畫等藝術需要一些像畫廊,包括拍賣等的中介,這些中介過程的復雜性,就構成了藝術的商業化和產業化,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藝術管理形式。

凡是需要通過協調和組織來完成的藝術創作的過程都需要藝術管理,那個住到樹上去的行為藝術也是有組織策劃的。所以,新時代環境下的藝術管理不僅是藝術表演團體,其他藝術形態的管理有不少也呈現為一個綜合的、復雜的系統管理。我們要發現因藝術形態的變化而帶來的藝術管理的拓展和特殊性,確立藝術管理的整體原則,這是藝術管理學的主旨。

當然傳統的藝術表演團體管理現在仍然是藝術管理的重要領域。為了以明確的指向來論述藝術管理,我今天仍然以藝術表演團體的管理為例來講藝術管理。

藝術管理作為一個系統,其組織實施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包括宏觀管理和微觀管理兩方面。宏觀管理的主要目標應是為藝術生產創造正常發展的客觀條件(即外部環境條件,如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一般來說,宏觀管理主要是對藝術事業的總體規劃及方針、政策、法規的制定和頒布,以及實施其它間接的協調、控制等手段。藝術管理的微觀管理,主要是指對具體的藝術生產過程(包括演出)的有效管理。藝術表演團體管理主要是從事微觀管理。

當前,我國藝術管理的宏觀管理和微觀管理的共同目標是,盡快確立藝術表演團體相對獨立的社會主義藝術生產的經營實體地位。同時,宏觀管理要通過深化體制改革,形成主要以文藝方針指導和以實施完備的藝術經濟政策等間接手段為主促進藝術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微觀管理的目標是形成藝術表演團體依法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我約束、自覺追求整體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良性機制。

(一) 宏觀管理的基本思路

1、 在努力扶植辦好代表國家和民族最高藝術水平的優秀表演團體和某些具有實驗性、示范性以及具有獨特保留價值的藝術表演團體的同時,鼓勵大力興辦民營藝術表演團體,以多種所有制形式和多種經營方式發展社會辦團。

2、 制定實施完備的藝術經濟政策――主要是對國有院團實行基本保障性補貼,包括演職員工資、設備購置、房屋修繕、重點劇目投入等專項費用。同時,對所有藝術表演團體實行政策性(項目性)補貼及獎勵性資助。

3、 制定并頒布文藝法和完善、實施保護優秀藝術表演團體和作家的著作權法、版權法。要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健全立法。

這里要特別強調國家對重點院團的經濟投入,是實現社會整體發展目標,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我們堅持社會主義藝術生產的根本目的和弘揚發展民族優秀文化的需要,同時,從藝術本身發展規律來說,藝術的許多形態要通過市場成長,但卻不是所有藝術都聽任市場擺布,自生自滅。日本和歐洲的一些學者都指出,對一部分傳統文化等就有必要在市場之外創造某種適合其發展的公共環境。我們只有對那些具有獨特價值的藝術表演團體和堅持“二為”方向顯著的藝術表演團體實行扶助的經濟政策,才能使他們在文化市場的競爭中與其它藝術表演團體處在平等的地位。

另一方面,從文化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談,“藝術是與其它行業同樣需要實際投資的產業”。慕尼黑伊福經濟研究所對文化、藝術范疇創造經濟價值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藝術不是消耗國家資金的部門,而是起重要作用的經濟因素。美國約翰?耐斯比特、帕特里夏?阿伯丁所著的《2000年大趨勢》一書中也曾指出:“藝術既是文化財富,同時又是經濟資源。投資藝術將對一個地方的整體經濟產生影響,它有著乘數效應。”所以該書認為發展藝術行業也需要投入,即“藝術是與其它行業同樣需要實際投資的產業。”(政府部門不應孤立地看待藝術表演團體的效益問題,要從精神價值和整體經濟的角度去認識發揮其作用)

(二) 藝術表演團體管理(微觀管理)的一般原理

藝術表演團體的管理是指管理者按照預定目標,對有從事藝術表演創造活動興趣的人所組成的集體(藝術表演團體)中的人、財、物,通過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即對管理職能因素的實施,圍繞藝術生產全過程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藝術表演團體的管理要求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科學性是指必須符合藝術表演團體管理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決不能以主觀隨意性為之。科學有效的管理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共性即管理的一般原理(如系統整體性原理、要素有用性原理、動態相關性原理、時空變化性原理、信息傳遞性原理、控制反饋性原理、人的能動性原理、規律效應原理等)和一般原則(機構設置原則、激勵原則等等),個性即它涉及到的藝術、經濟等方面的個別的規律。只有把共性與個性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實現完整意義上的藝術表演團體管理的科學化。

藝術表演團體管理的藝術性,主要是指管理要體現符合藝術生產規律的管理技巧。藝術表演團體從事的藝術生產與物質生產部門相比,雖有共同點:都要有生產者,都要有一個生產過程,都要出產品,并且在藝術產品主要以商品的形式流通方面也與物質產品有共同性;但是,藝術生產更多的并起關鍵作用的是一種精神生產過程,即藝術創造。演員要以體現劇作家思想感情、愿望、理想的劇作為基礎,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體驗滲透到藝術形象創造的全過程中,要將自己獨特的創造個性和風格體現在產品中,這就決定了藝術產品的獨創性、多樣性特征及演員創造的自由性。藝術產品最終在舞臺上主要是以演員的身體作為物質材料完成,所以馬克思說,演員對于自己的企業主來講,是生產工人,對觀眾來說,是藝術家,他從事的是一種生產,但“產品同生產行為不能分離”,“不是作為物而是作為活動提供服務”。因此,藝術表演團體管理的主要對象――人,帶有這樣的特征:主要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身體進行藝術生產活動。這就決定了這種生產帶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如主演不能上場全團就要停演)。對這樣一種藝術創造活動的管理,決定了藝術表演團體的管理是一種特殊的管理,可以說,它是一切管理學中最富有創造性最講求藝術性的一門專業科學。一位團長曾對我說,劇團管理應讓演員的每根神經都興奮起來,才能演得好。我想,確應如此。

藝術表演團體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應是每一個從事藝術管理者努力追求的目標。對藝術表演團體實行科學的管理,首先要科學地確定它的性質與任務。社會主義的藝術表演團體,是由藝術工作者組成的,以從事藝術創作和表演活動為主體,用精神產品來為社會公眾服務的相對獨立的社會主義藝術生產的經營實體。它的方針任務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推陳出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發揮各種藝術形式的特點,努力創作和演出好的劇目、節目,滿足人們多方面的藝術愛好及審美要求,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作出貢獻。除此以外,藝術表演團體還擔負著繼承和發展我國的民族藝術,以及進行國際藝術交流等任務。簡單地說,藝術表演團體的任務就是出人出戲,通過演出,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觀眾多方面的欣賞需求。

對藝術表演團體的管理,應該通過管理職能的實施,最充分地體現它的性質,很好地完成它擔負的任務。但是,由于多年來逐漸形成的國家對藝術表演團體統管的體制,實際上藝術表演團體難以充分體現它的性質,難以全面完成它的任務。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往往要求藝術表演團體服從政府管理部門的意志,影響和削弱自身的積極性創造性。特別是在“左”的影響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仍然簡單地要求藝術表演團體直接為政治服務,藝術生產密切配合政治任務和中心工作,把本來應是“絕對保證有個人創造性和個人愛好的更為廣闊的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內容的更為廣闊的天地”的藝術生產領域扼制得失去生機。本來應是由藝術工作者組成的相對獨立的藝術生產的經營實體,卻成了動力行政化的政府主管部門的附屬團體。管理權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國家手中,形成了單一的公有制形式和單一的經營方式。國營藝術表演團體本應是指所有制形式的全民所有,卻成了地地道道的“國家經營”。在經濟上對藝術表演團體統包統管,沒有了競爭和流動,更促成了藝術表演團體運行機制的僵滯。所以,確立藝術表演團體應具有的相對獨立的社會主義藝術生產的經營實體地位,確立藝術生產者作為以演出經營活動收入為主的、在契約規范下自由流動的藝術從業人員的地位,是實行藝術表演團體科學管理的關鍵所在。同時也只有通過深化體制改革和完善管理,藝術表演團體的性質、地位才會得到真正的確認和科學的體現,從而使藝術管理在符合自身規律的基礎上進行。

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管理是一種與有形的物質資源并存的無形的資源,用于開發管理資源的投資是一種投入少產出多的高效益投資,不僅在現代經濟中如此,在藝術生產中也同樣如此。只有通過科學的藝術管理,才能把院團中各種活態的和靜態的生產力要素聯結起來,使可能的生產力變成現實的生產力。強調藝術表演團體出劇(節)目、出人才和效益是對的,但產生劇(節)目、人才和效益的基礎是管理。

(三) 藝術表演團體的特點

藝術表演團體有著不同于其它生產部門的特點,藝術表演團體的管理,只有符合它的特點和內在客觀規律,才能行之有效。

1、從生產方式看,藝術表演團體的藝術生產有不可分割的綜合性和集體性。例如戲劇是一種多種藝術形式綜合在一起的藝術形式,僅靠某一藝術門類的創造是不夠的,需要編劇、導演、表演、舞美、音樂等不同藝術專業的共同協作。戲劇以外的其它藝術形式,如音樂,即便是獨奏,也要有它種樂器的協奏配合。舞臺表演藝術的綜合性,決定了排練和演出都要由群體的人來完成。在當代,離開了集體,任何個人都不能完成舞臺藝術生產活動的全過程。所以,藝術表演團體的藝術生產又是集體性的。認識這種生產的綜合性和集體性,才能重視各類專業人員的配備和藝術素質的提高,才能重視形成全團人員的團結協作精神,從而提高整體的舞臺藝術質量。

2、從生產過程的范疇來看,藝術表演團體的藝術生產,主體是精神領域的感情活動。但精神領域的創造是通過物質材料體現出來的,而藝術生產依靠的物質材料,除了財、物外,最重要的是表演人員的身體。表演水平的高低,主要決定于表演人員形象思維能力的高低和形體表現技巧的高低。因此,首先要為藝術人員精神領域的藝術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思想、政治環境,保證從內容到形式創造的獨特性、自由性、多樣性。同時,要為藝術生產尋求和提供必需的財、物等物質材料保證,并采取措施,嚴格進行演員表演技巧的訓練。

3、從藝術產品屬性來看,藝術表演團體的藝術產品,既是精神產品,同時又具有商品屬性。社會主義表演團體的根本目的,決定了它應該按照藝術生產本身的規律去創造精神產品。但是,社會效益的實現,首先要有觀眾通過經濟方式與演出見面,藝術產品得到觀眾的承認,票房是直接媒介。所以票房價值雖然不是衡量藝術產品精神價值的惟一尺度,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藝術生產的一種效果。藝術表演團體要適應觀眾審美要求的變化,努力開拓演出市場,藝術產品要與市場、與觀眾緊密結合。

4、從藝術表演團體藝術產品的存在特征看,它不像物質產品那樣,一經產出,即成為另一種區別于原材料存在形態的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如茶杯、影碟機),而是依賴于演員的舞臺表演而存在。演員一旦停止表演,便不復存在,這個產品就沒有了,面對觀眾的表演存在著,產品就存在著。舞臺藝術產品的生產,可以說在全過程中都必須具有創造性。舞臺藝術產品的這種不確定性,決定了演員的藝術創造活動對外界如生活、工作環境、人際關系等的沖擊干擾極為敏感。外來因素的沖擊如較強烈時,即通過演員的思想波動而影響藝術創造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從而影響演出質量。

5、從藝術表演團體藝術生產的開放性來看,藝術生產是開放性的,它的開放是面對觀眾的。排練可以是封閉的,但是真正的演出都是面對觀眾的,沒有不面對觀眾的生產過程。產品的藝術質量很重要,有遠見的團體管理者都把演出質量看作劇團的生命,這樣他就重視從每一個生產的環節上提高質量。因為表演的開放性,演員良好的職業道德的樹立也是非常重要的。

6、藝術表演團體進行藝術生產的時間的不確定性和流動性很大,這樣來看,就要重視演員的后顧之憂。有時候上午演出,有時候晚上演出,節假日還要演出,有時一天要演幾場。這就需要對演員的生活給予照顧,對他們的辛苦予以理解,盡量為他們解除后顧之憂。

7、從藝術表演團體人員構成的成份來看,藝術表演團體是藝術家占比例很高的一個群體。他們在每個方面都有專長,或者是表演、導演、編劇、音樂、作曲,或者是舞美專長。但是,他們在藝術方面雖然有專長,而整體的文化基礎又不是很全面。這樣,就要注意提高他們全面的文化素質、政治素質、業務素質,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藝術表演團體的人員,因為他是藝術家,把藝術追求看得高于一切,他們愿意獨立思考,堅持己見,富有個性。他們不會原諒一些對管理漫不經心的管理者。這也是藝術表演團體管理的復雜之處。

8、藝術表演團體在社會上、觀眾中影響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本團體主要演員的藝術水平和叫得響的劇(節)目;因此,要重視打得出去的拳頭產品的創作,重視積累保留劇目,如像北京人藝、河北大廠回族自治縣評劇團那樣。除此以外,我們應該看到,主要演員是藝術表演團體藝術活動和藝術創造的中心,是劇團藝術生產的主體。每一個藝術表演團體都應造就自己的尖子演員。造就,既指培養和使用,也指宣傳等擴大社會影響、提高演員知名度的其它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時,調動和發揮主要演員積極性、創造性,處理好主要演員同藝術表演團體的關系,也是藝術表演團體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9、從藝術表演團體生產崗位的勞動量來看,藝術人員的勞動量存在著突出的差異性和不確定性。一臺戲的主演和一般演員之間,付出的勞動量有時相差幾倍甚至更多;另外,有的演員在一臺戲中擔任主角,在另一臺戲中又可能擔任勞動量較少的配角。從演員之間勞動量的突出差異性和一個演員在演出中勞動量的不確定性看,這都不像從事物質生產的職工那樣在同類勞動崗位上付出的勞動量差別不大。同時,扮演同一角色的演員,也因藝術造詣的差異,形成藝術創造質量上的高下之分。從按勞取酬的角度著眼,還有一個重要方面是,藝術表演人才成才早,青年時期是舞臺藝術創造的高峰期,他們的工資報酬等應同成才早和藝術高峰期短的特點相符合。在藝術表演團體,更應重視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義,實行多勞多得,并注意合理安排使用全團人力。

(四)藝術表演團體管理的主要內容

1、人才管理。人才是藝術表演團體最寶貴的財富和最重要的資源,是體現藝術水平的重要保證。人才問題,關系到藝術表演團體的存亡盛衰。對以人為核心的動態系統實現創造最佳效益的整體控制,是現代管理的實質內容。對人才的培養、發現、使用、愛護是管理者第一位的責任。藝術表演團體各類專業人才集中,首先要為他們創造一個可以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客觀物質環境與主觀心理環境。前者包括盡一切力量和可能解決他們生活、學習、排練,演出中的各種實際困難和后顧之憂;后者包括對他們的信任、友誼、使用、關心、愛護等等。藝術生產更多的是精神領域的創造活動,藝術人才的感情因素對其發揮藝術創造的作用尤為明顯。因此要特別重視創造人才需要的主觀心理環境。人才資源的管理是多層次的綜合性很強的工作,要在可能的范圍內通過多種可行的方式,形成人才競爭、人才流動的環境、充滿機會的環境、激發創造力的環境,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人才管理的目的不是限制而是開發,要把人才管理的重點放到激發人的潛能上。

應強調一點,藝術表演團體人才的開發、使用,除各類藝術專業人才外,一個重要的方面是經營管理人才。隨著藝術表演團體成為獨立的藝術生產的經營實體,選用和培養一大批懂得藝術生產規律、懂得經營管理的藝術管理專家,是一項迫切的任務。把一個藝術表演團體的藝術潛力和人才潛力轉化為舞臺演出的整體優勢,從而產生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藝術經營管理人才往往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劇目管理。藝術表演團體在社會上、觀眾中影響力的大小,除了主要演員的藝術水平外,還取決于叫得響的劇(節)目。藝術表演團體要按照藝術生產的規律創造精神產品。劇(節)目只有被觀眾接受后,才能產生連動效應。否則,再有思想意義的劇(節)目,觀眾不理睬,只完成了制作過程而沒有完成藝術生產全過程,有什么效益可言?在當今藝術的多元化和觀眾選擇的多樣化面前,藝術表演團體選擇上演劇(節)目時,首先要把思想、藝術因素與文化市場的制約結合起來考慮。這里關鍵是要尋求思想、藝術價值與群眾需求之間的契合點。另外,劇(節)目的創作題材領域應當是廣闊的,內容是豐富的,形式是多樣的,既可繼承傳統,又可進行多種形式的現代藝術探索。但具體到每一個藝術表演團體,都做到這些又是不大可能的。因此,要根據不同的宗旨任務,從本院、團的藝術力量、資財能力的實際出發,創作演出獨具特色的適應某一層次觀眾的劇(節)目,雅俗共賞的作品不是沒有,但有一種情況似應引起思考:按照適應多種層次觀眾的要求去選擇上演的劇(節)目,演出時往往是哪一個層次的觀眾都不歡迎。當然,無論適應何種觀眾層次,劇(節)目在保證藝術質量上的要求是共同的。藝術質量是藝術表演團體的生命,要從創作、排練、演出的每一個環節落實提高藝術質量的措施。粗制濫造是在斷送藝術表演團體的藝術發展前程。

一個藝術表演團體,要有一種藝術風格,這應該是藝術表演團體通過上演劇(節)目努力實現的藝術追求。要把藝術表演團體辦好,就必須把劇(節)目的開發戰略作為經營管理的中心環節來抓。打得響的劇(節)目不僅能產生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它還是使藝術表演團體產生強大凝聚力的最有效手段。

3、演出管理。藝術表演團體經營成敗的因素很多,其中重要一點是能否與觀眾建立最密切的聯系及根據觀眾的欣賞需求作出靈敏的反應。這除了靠劇(節)目的適銷對路,還要靠演出市場的開拓。演出管理不再是單純的聯系劇場,坐等觀眾買票的時代已經過去。想方設法主動爭取和擴大觀眾群,已成為演出管理更主要的工作內容。多年來,在統包統管的體制下,“推銷”二字不可能出現在我們的思維之中,精神產品的圣潔也使我們羞于說“推銷”二字。今天是認真思考藝術市場學的內容并付諸演出管理實踐的時候了。一臺演出從排練之初,就應通過可能的方式進行宣傳,利用各種方式組織觀眾,例如除網絡售票外,對廠礦、企業、機關、學校、社會團體、村鎮上門售票,聯系包場,或采用電話、郵寄、委托代售機構預售以及優惠售票等方式,或通過擴大社會聯系,如建立經濟文化聯合體、組織票友協會等手段,開拓演出市場。

各級藝術表演團體都應重視選任和培養演出管理專門人才。他們除擔負劇(節)目的演出推銷外,還應從觀眾調查和劇(節)目售票記錄入手,分析研究觀眾的成份、文化、年齡、職業結構及欣賞需求,對上演劇(節)目的反映等,從而為本院、團選擇上演劇(節)目及調整演出計劃提供決策參考。

4、勞動管理。目前不少藝術表演團體存在人浮于事、紀律松弛、藝術生產效益低的問題,這些都是管理水平低的集中表現。所以,加強勞動管理是建立正常藝術生產秩序的關鍵。要通過勞動優化組合,院、團內演出團體與非演出實體人員分離及聘任合同制,建立責、權、利相統一的多種形式的責任制以及健全的規章制度,但核心是實行責任制,進一步建立起相應的符合客觀規律要求的人人必須共同遵守的準則和秩序。

加強勞動管理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加強勞動管理,僅靠強調無條件遵守勞動紀律是不行的,要同思想政治工作,職業道德教育和改革不合理的體制、制度結合起來。第二,藝術生產是一種精神生產,顯然不能用一般勞動管理的手段、方法來管理。管理條例的制定,要注意與其創造性勞動的特點相適應。第三,傳統管理是以“事”或“物”為中心的,而現代管理則是以“人”為中心的。沒有演職員的支持配合,任何嚴格的管理都難以奏效。要充分調動演職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在健全院、團長負責制的體制下,通過演職員代表會議等有效方式,使演職員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變消極的被管理者為自覺主動的管理者。

5、財務管理。首先是根據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有計劃地安排資金的使用。藝術產品要通過商品的形式來流通,因此在排練制作及演出中必須貫徹“少投入、多產出”的原則,嚴格藝術生產過程中的經濟核算,使資金使用合理并產生最大效益。其次,除國家經費補貼的收入外,要根據本院、團的實際情況和可能開辟演出收入以外的多種經費來源渠道。

藝術表演團體的管理是一個動態系統,在實踐中應考慮管理的整體性,使以上幾個方面的管理協調發展,但不是平面推進,沒有重點。每一個藝術表演團體都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在某一時期有所側重。我要強調,管理中三個核心問題一定要把握好。第一,任何一個團體,必須要有規章制度。第二,就是物質利益原則,要體現物質利益原則。第三,就是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這三者是統一的。規章制度是一個組織正常運行的保證。而物質利益原則是激勵人們工作的最根本的原則,如果不能很好地體現物質利益原則,這將逐漸演變成為管理中的大問題。同時,物質利益原則也是對人的基本的勞動的尊重。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組織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保證組織全體成員團結協作的基礎。

加強管理,要解決好與改革之間的關系。藝術表演團體的經營管理是直接謀取藝術活動效益的社會實踐,改革是為經營管理開辟道路、創造條件的社會實踐,改革與管理應當有機地結合起來,處理好變革與穩定之間的矛盾。體制改革與管理機制的完善如同一只鳥的兩翼,任何一翼不能揚起,藝術表演團體都不能起飛。企望“改革一抓就靈”,或在不改革體制的情況下去抓管理,都不可能長遠解決問題。

藝術表演團體院、團長(管理者)的素質與能力

院、團長能否體現出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是實現藝術管理有效性的基礎。

現在我們來探討藝術表演團體的院、團長應該具備的素質和能力。管理者的素質是他的素養、品質、思想、作風和管理能力的總稱。主要包括管理者的專業素質,先天素質,受社會環境影響而形成的個性,或者形成的特性,對于外界刺激做出相應反應的能力。藝術表演團體管理者必須具備以下素質:一是政治思想素質。應該有遠大的理想,有高度的革命事業心和工作責任心。第二,能夠正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第三,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對于正確的敢于堅持,對于錯誤的敢于批評。第四,堅持改革開放,勇于創新。第五,作風民主,密切聯系群眾。除了政治思想素質,管理者還應具備的品德素質:第一是實干。第二是無私。第三是容忍。第四是勇于承擔責任。第五是政治思想過硬。第六就是熱情、真誠。第七是堅韌、進取、忍耐。第八就是公正。第九是謙虛。第十,是敬業精神和獻身精神。

作為藝術表演團體的管理者,還必須具備各種能力。

第一,是經營決策的能力。善于決策的院、團長,通常都是把日常紛繁的行政性的事務,納入健全的規章制度的范圍去解決。這樣就把決策的注意力,放在關系到院團生存發展的大問題和決策的有效性上。一個有效的管理者,往往是不做許多決策的,也不把大部分時間用在決策上。很多決策是體現在工作中,在工作過程中,有時候有很多決策自然就形成了。但是在兩種情況之下,必須要慎重而又及時地決策:第一種就是面臨生存發展的困境時。你管理這個團體,面臨生存發展困境的時候,你再不拿主意,什么時候拿主意呢?所以這個時候,必須要有決策,要有擺脫困境、走出困境的決策,這個是很重要的。第二種就是面臨可能的、新的發展機遇的時候,你必須要決策,就是抓住機遇。你感到這個團體的發展,面臨新的發展機遇的時候,必須要做出決策。這兩點是非常重要的。在決策過程中,要有民主、程序決策的能力。這個決策不是一個人說了算,你要符合實際,必須是聽取大家的意見,集思廣益。沒有完全出自一個人的決策,正確的決策都是符合實際,都是集思廣益,積極采納各種利益群體的人的意見基礎上的決斷。將這些集合之后,才能拿出一個適度的決策,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集思廣益的能力。另外,就是在有效決策的實施過程中,面臨風險和反對時,絕不妥協和半途而廢。你的決策出來之后,要得到實施和貫徹,半途而廢是不行的。任何的決策都可能是利益調整的過程,都是要涉及到利益的,支持的也有,反對的也有。說反對,不是再聽一聽,再等一等,就是再改一改,這樣就把你正確的決策,改得支離破碎,最后一事無成,避免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要表現在以較少的時間,以最佳的方式,達到最好的效果。這就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應該具備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是要力求高效率和徹底地解決實際問題。即便是一些不大的問題,也不要推來推去的。有些簡單的,可以一次性解決的,就不要進行兩次。當然,解決實際問題,不是事無巨細都要包攬,這里邊有一個授權的原則。另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要從善于實踐表現出來。我們看幾乎每一部管理學的書,主要是近20年以來管理學的書,基本上都談實踐的問題,就是管理者怎么做都得有實踐,這個“實踐”非常重要!

第三,是藝術知覺的能力。藝術表演團體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就是藝術知覺的能力問題。作為一個藝術表演團體的院、團長,在劇目的選擇和劇目的評價上,必須具有強烈的藝術知覺。一個劇本拿到手中,要憑借敏銳的藝術知覺能力感知和判斷。對劇本或劇目的藝術水平和質量有清醒的認識和了解。藝術知覺的能力,是做好一個院、團長最重要的前提表現。一個制片人看到一個好劇本,有市場潛力的,他卻看著不行,這個就是要誤己誤事的。藝術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多種感覺相互聯系和綜合活動的結果。而且這個感覺,又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的,所以實踐經驗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地方,還應該強調一點,雖然說院、團長的藝術知覺能力高低是建立在個人藝術愛好和興趣上面,而同時,作為一個團體管理者的時候,這種藝術知覺,或者是對業務主體的判斷,還要更多地建立在這個團體的實際生產需要方面,個人興趣和團體的需要兩者是結合的。比方說院、團長,可以對一個劇目有個人的看法,但是作為院、團長,你的這種評判,也要從團體本身的職能,或者團體本身的演出,或市場上去判斷。要結合起來,不能以個人的審美喜好,代替團體的上演劇目選擇。所以,藝術表演團體建立藝術生產的民主決策機制是重要的。

第四,是組織指揮和協調的能力。就是按照效益原則,把人、財、物和藝術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有效地組織起來,并對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進行協調。使這個單位所有的部門都要在整體的目標下生產、組織活動,能夠非常和諧,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就能實現最佳的管理績效了。組織指揮和協調能力,就是盡可能地使這個團體在任何時候,都能夠保持一個充滿活力的機制,能夠預見性地盡早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一個團體里面,作為管理者,要能夠盡早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使這個團體經常保持活力。

第五,是用人的能力。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管理知識,都是無限的,任何管理者都不可能精通每一個專業,這是必須要明確的一點。在一個需要管理的團體里面,管理者就專業方面,往往不是這個團體里面最突出,最優秀的。何況管理學有一個定義,或者是一個原則,就是在任何團體里面,都有比最高的管理者優秀的人才,作為管理者必須有這么一個清醒的認識。對人才價值的發現和人才能力的發揮是一個管理者成敗的關鍵。所以,優秀的管理者不在于自己是不是一個精通所有專業的內行,而在于能使組織的人員作用發揮得更大。

第六,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思想政治工作,協調、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靠一些規章制度,或者是行政的力量所做不到的,通過思想政治工作,通過溝通協調能夠做好。

第七,是公關的能力。公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的管理學家認為,一個團體的績效,它的效能、效益,這個公共關系的作用能夠占到30%,實際上公共關系價值的發揮也可能更大。在某些時候,可能起到一個非常巨大的、決定性的作用。當然一般地來說,還是團體本身,它的自身能力的發揮是主要的,但是公共關系的能力,作為管理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任何生產,特別是藝術表演團體的生產,都不是孤立的和封閉的,所以只要跟社會發生聯系的管理,都有公共關系,這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職能之一。

管理需要創造性,需要管理者創新的能力。“創新”實際上就是能夠發現資源,同時把這些資源調動和組織起來產生效能。比方說,我們看到路邊有一塊石頭,一般的人可能把它看成一塊普通的石頭,沒有用處。但同樣是這塊石頭,一個內行的專家卻能發現,它原來是一塊玉石。他為什么能發現呢?他有這個眼光。所以管理者,也需要有一種眼光,如果沒有眼光的話,就會把玉石等同于普通的石頭而忽視了它的價值,也就是忽視了人才的價值。所以管理者要有一種獨特的眼光和創新的能力,這種創新就是能夠發現資源的價值。這種價值從管理上來講,主要是指經濟價值。發現它的價值,并且把這種價值組合起來,產生你想達到的那種目標,那種效果,那你就是有創新的能力了。創新的前提是發現,你要是發現不了資源的價值,怎么創新啊?管理就在于創新,真正創新的能力在于發現,發現之后,把那些資源怎么調動和組合?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經常說起的“文化創意產業”,實際上“文化產業”的靈魂就是“創意”。有一位日本學者說,文化產業就是把“文化”做成品牌,并把它推銷出去。這話說得很好。

現代藝術管理的核心就在“創意”,而且隨著藝術概念的延伸,帶來藝術管理的延伸。很多藝術管理的范疇或者是領域,都需要有一種“創新”和“發現”的眼光去審視。還需要“發現”之后把各種元素有機的組合,成為品牌,或者說達不到品牌的話,成為一種有效益的生產過程。這樣之后,管理就有效了。一個社會組織,不僅是藝術表演團體,任何團體的管理,有效性目標的確定都非常重要。有一句話講“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但只做可能的。”即說明了做事情要追求有效性。

我們研究管理,研究藝術管理,有一個思考方法的問題。管理是動態的,不是僵化的。對管理的認識,管理本身的實踐都是動態的,都是發展的,不是靜止的。因為管理不是按照書上來照搬照做的,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一種社會實踐,這種認識對研究管理和管理實踐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教科書和任何管理的課,都不可能講清楚管理,管理只有在我們的學習和實踐中,才能夠成為我們自己的創造,才能形成管理的成功個案和范例。

篇2

安徽師范大學是安徽省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已有80余年的辦學歷史。坐落在具有“徽風皖韻、千湖之城”美譽的江南名城——蕪湖,學校集江南自然之神秀、匯安徽人文之靈杰,歷史悠久、學科齊全,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優先建設的綜合性大學,2013年被教育部與安徽省政府確立為“省部共建”重點大學。

學校辦學性質為公辦普通高等學校。學校分為兩個校區,赭山校區和花津校區。赭山校區校址:安徽省蕪湖市北京東路1號;花津校區校址:安徽省蕪湖市九華南路189號。

2015年安徽省考生報考我校工藝美術(培養側重徽派藝術應用)、攝影、播音與主持藝術I(培養側重專業播音與主持)、播音與主持藝術II(培養側重空乘與禮儀)、舞蹈表演I(培養側重專業舞蹈)、舞蹈表演II(培養側重體育舞蹈、健美操)等6個專業需參加學校組織的專業測試。各專業及其招生、考試和培養等情況如下:

一、專業介紹

(一)工藝美術(培養側重徽派藝術應用):本專業于2012年招收首屆本科生,是以學習、研究和掌握徽州傳統雕刻工藝技藝為主要內容的應用型專業。我校地處徽州文化腹地,美術學院不僅有著較為齊全的專業設置,同時還擁有一批研究方向明確、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工藝美術專業是依托學院設計學、美術學、歷史學等相關學科辦學,培養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從事徽派工藝美術設計與研發的專門應用型人才。

工藝美術專業除開設藝術史論、繪畫、藝術設計等基礎課程外,還開設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徽派傳統工藝圖形設計與應用、徽派傳統工藝的保護及研發等專業課程。

(二)攝影:培養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職業理想、敬業精神與健康心理,擁有攝影專業所具有的基本理論知識、扎實的攝影專業技能以及較強的攝影學科創作與研究能力,能夠在廣告公司、文化宣傳部門、有關事業單位,從事攝影、影視制作、計算機平面設計、廣告策劃與制作、文化宣傳、社會教育、商業攝影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畢業生就業方向為影視劇制作中心、廣告公司、音像出版社、報刊雜志社、新聞出版單位、平面設計形象設計公司、攝影藝術中心及其它有關單位。

(三)播音與主持藝術I(培養側重專業播音與主持):培養具備新聞傳播學、中國語言文學、藝術學、美學、心理學等多學科基礎和扎實系統的中國播音學基本理論知識以及較強的播音與主持實踐能力,擅長廣播、電視、網絡等電子傳播媒體中各類節目和大型綜藝晚會的播音與主持工作,也能夠勝任文化傳播機構和相關部門宣傳、公關工作的綜合應用型語言學高級專門人才。

(四)播音與主持藝術II(培養側重空乘與禮儀):培養具有良好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素質,精通國內外航空服務業務,能夠熟練掌握所學專業技能,具備較高外語水平、團結協調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能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適合民用航空事業需求與發展的空乘、地勤等領域的高級服務管理人才。

(五)舞蹈表演I(培養側重專業舞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全面系統地掌握舞蹈學科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具備舞蹈表演能力,能夠在專業文藝團體,高、中等院校或相關機構從事舞蹈專業表演、教學和研究的專業人才。主要開設的課程有:芭蕾舞、中國古典舞、民族民間舞、現代舞、舞蹈編導、舞蹈藝術概論、中外舞蹈史、中外舞蹈作品鑒賞、劇目排練等。

(六)舞蹈表演II(培養側重體育舞蹈、健美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系統地掌握舞蹈表演專業(體育藝術表演)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具有從事表演、創編、組織、經營與管理的能力,為適應體育藝術表演市場和基礎教育需求的應用型人才。該專業開設體育藝術表演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包括音樂理論、藝術概論、中外音樂欣賞、體育舞蹈、健身健美操、啦啦操、競技健美操、流行舞蹈、藝術體操、芭蕾基本訓練、健身健美等40余門課程。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為各級大、中、小學校、藝術類專業學校、專業表演團體、健身俱樂部等。

二、招生計劃

工藝美術:30人;攝影:30人;播音與主持藝術I:35人;播音與主持藝術II:150人;舞蹈表演I:20人;舞蹈表演II:60人。

上述專業招生計劃,均為暫定計劃。最終計劃根據生源情況作適當調整后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以審批后的計劃數為準。

三、專業課考試報名

(一)報名條件

已在安徽省參加普通高考藝術類報名。其中,下述專業還需:

1、工藝美術專業須參加省美術類專業統考且取得合格成績。

2、播音與主持藝術I(培養側重專業播音與主持):

(1)身體健康,五官端正,氣質優良;

(2)聲帶狀況良好,發音器官無疾病;

(3)無色盲,無夜盲;屈光不正者,任何一眼矯正到5.0,其度數均不得大于500度。

3、播音與主持藝術II(培養側重空乘與禮儀):

(1)男生身高172cm~185cm,女生身高162cm~173cm,無色盲、無色弱,牙齒完整、整齊、無缺失。該項目要求的身體條件以地方招生主管部門統一組織的普通高校招生體檢結果為準。

(2)五官端正、身材勻稱、身體裸露部位無明顯疤痕;

(3)年齡不超過二十周歲(1995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二)報名時間、地點安排

學院 招生專業 報名時間及地點 美術學院 工藝美術 2015.03.02~10安徽師范大學花津校區美術學院 傳媒學院 攝影 2015.03.01~05安徽師范大學花津校區傳媒學院5樓502室 播音與主持藝術I 2015.03.02~03安徽師范大學花津校區圓形報告廳一樓 播音與主持藝術II 2015.03.11~12安徽師范大學花津校區圓形報告廳一樓 音樂學院 舞蹈表演I 2015.03.04~05安徽師范大學赭山校區音樂學院 體育學院 舞蹈表演II 2015.03.04~05安徽師范大學花津校區北側體育館(三)報名辦法:一律面報,報名時須提供下列材料:

1、普通高考報名號或身份證號(務必準確);

2、繳納報名考試費;

3、舞蹈表演II考生報名需要現場提交考試用音樂(以MP3格式存儲在U盤上)。

四、專業課考試

(一)工藝美術專業考試

1、考試科目:設計(100分)、徽雕白描(100分)

2、考試時間:2015年3月15日,各科目時間安排如下,

《設計》:上午8:30~11:30;

《徽雕白描》:下午1:30~4:30。

3、考試地點:安徽師范大學花津校區,詳見準考證。

4、報考我校工藝美術專業的考生須于2015年3月14日到我校花津校區美術學院報到,領取準考證及考場安排表。考生自帶畫具器皿。

(二)攝影專業考試

1、考試科目為:《設計》(100分,占總分的60%)、《速寫》(100分,占總分的40%)。

《設計》、《速寫》兩門課以中學現行美術教材內容為主要考試范圍。

2、考試時間:2015年3月8日,各科目時間安排如下,

《設計》:上午8:30-11:30;

《速寫》:下午2:30-3:30。

3、考試地點:安徽師范大學花津校區,詳見準考證。

4、報考我校攝影專業的考生須于2015年3月7日到我校花津校區教學樓1號樓大廳報到,領取準考證及考場安排表。考生自帶畫具器皿。

(三)播音與主持藝術I(培養側重專業播音與主持)

1、專業考試分初試和復試,通過初試的考生方可參加復試。考試內容:

初試(100分):(1)面測身體自然條件;(2)朗讀自備文學作品(詩歌、散文、寓言、小說等體裁任選一項,2分鐘);(3)播讀指定新聞稿件

注:初試成績合格方可參加復試,初試成績不計入最終專業成績。

復試(考試過程錄像,考生不允許化妝,100分):(1)上鏡形象狀態考察;(2)播讀指定稿件;(3)即興評述(依據所播讀稿件,不超過2分鐘);(4)自備模擬主持(新聞節目、體育節目、娛樂節目、少兒節目等,不超過2分鐘)

2、考試時間:初試2015年3月5-6日,復試2015年3月7~8日,詳見準考證。

3、考試地點:安徽師范大學花津校區,詳見準考證。

(四)播音與主持藝術II(培養側重空乘與禮儀)

1、考試內容:

初試:形象考核、風度考核。初試合格,方可參加復試。

復試(600分): 形象風度、語言表達(指定稿件朗讀)、動作反應、才藝展示(1分鐘)

2、考試時間:2015年3月14日開始,詳見準考證。

3、考試地點:安徽師范大學花津校區,詳見準考證。

(五)舞蹈表演I(培養側重專業舞蹈)

1、考試內容:

(1)基本素質測試(包括形體展示、規定技術動作、自選技術技巧展示,45分);

(2)舞蹈劇目展示(舞蹈劇目種類不限,時間3分鐘內,30分)

(3)動作模仿,滿分10分。

(4)舞蹈即興創編(現場抽題,根據音樂要求即興創編,10分)

(5)節奏測試(5分)。

考試服裝要求:女生穿舞蹈襪、連體服、舞蹈鞋,男生穿舞蹈衣、舞蹈褲、舞蹈鞋,自備舞蹈作品音樂和表演服裝

2、考試時間:2015年3月7日開始,詳見準考證。

3、考試地點:安徽師范大學赭山校區音樂學院

(六)舞蹈表演II(培養側重體育舞蹈、健美操)(考試內容及要求詳見本校本科招生信息網)

1、考試科目:1、形體氣質(25分);2、專項身體素質(15分);3、專項技術(60分)(任選健美操專項或體育舞蹈專項)。

2、考試時間:2015年3月7日開始,詳見準考證。

3、考試地點:安徽師范大學花津校區北側體育館。

五、文化課考試

均須參加安徽省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六、錄取原則:

(一)工藝美術

文化成績達線,專業成績合格,按專業成績擇優錄取。

(二)攝影

文化成績達線,專業成績合格,按專業成績擇優錄取。

(三)播音與主持藝術I

文化成績達線,專業成績合格,按綜合成績擇優錄取。

綜合成績計算方法:文化成績/文化總分*專業總分*40%+專業成績*60%。

(四)播音與主持藝術II

身體條件符合報名要求(學校正式錄取時以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提供的“安徽省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體格檢查表”所載信息為依據確認是否符合要求),文化成績達線,專業成績合格,按綜合成績擇優錄取。

綜合成績計算方法:文化成績/文化總分*專業總分*30%+專業成績*70%。

(五)舞蹈表演I

文化成績達線,專業成績合格,按專業成績擇優錄取。

(六)舞蹈表演II

文化成績達線,專業成績合格,按綜合成績擇優錄取。

綜合成績計算方法:文化成績/文化總分*專業總分*30%+專業成績*70%

七、學費

播音與主持藝術II(培養側重空乘與禮儀):12000元/生·學年,其他專業:7000元/生·學年。

八、畢業證書

學生畢業,核發安徽師范大學普通本科學歷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授藝術學學士學位。

其中:播音與主持藝術I、播音與主持藝術II均核發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畢業證書,播音與主持藝術II同時頒發空乘與禮儀培養證明。舞蹈表演I、舞蹈表演II均核發舞蹈表演專業畢業證書。工藝美術同時頒發徽派藝術應用培養證明。

九、聯系方式

聯系電話:校招生辦0553-5910161;美術學院5910565,音樂學院3869376,傳媒學院5910916,體育學院5910709。

電子郵箱:asdzsb@163.com

信息網址:zsxx.ahnu.edu.cn

篇3

關鍵詞:音樂;表演藝術

音樂是感情的藝術,抒發感情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表現功能。音樂通過其超強的情感傳達,在帶給人們精神慰籍的同時,也塑造了豐富多樣的人性情感。因此,音樂表演中的情感表現極為重要,以情感人是音樂表演的基本要求。這就需要表演者在深刻理解音樂作品的基礎上,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其中,通過想象與聯想,傳達給觀眾最真切的情感,從而使表演獲得成功,展現出音樂作品。

一、什么是音樂表演藝術

表演藝術是通過人的演唱、演奏或人體動作、表情來塑造形象、傳達情緒、情感從而表現生活的藝術。

音樂是以聲音為物質媒介,以時間為存在方式并且訴諸聽覺的藝術。音樂不像繪畫、雕塑等造型藝術那樣,能夠直接提供空問性并且在時間中凝固不變,它在時間中展開并完成,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和流動性。同時,聲音對應于主體的聽覺器官,人們對音樂的把握主要是靠聽覺來完成的。所以,音樂又稱聽覺藝術。音樂以聲音為物質媒介,聲音的非造型、非語義的性質,決定了音樂是一種抽象的非描寫的藝術。音樂不能夠描繪、造型、敘事和寫景,不能夠提供空間的視覺形象,也不能說明思想與概念,生活中大量的視覺形象也難以用聲音再現。但是,音樂卻擅長表現人的情感、情緒的狀態及運動過程。因此音樂主情而不主形,是情感的藝術。

受表現媒介的制約,音樂表現的情感往往是微妙、復雜而寬泛的,甚至只是某種抽象的情緒本身。音樂形象是欣賞者心靈建構的高度自由的表象,帶有極大的抽象性、不確定性。構成音樂組織的聲音,不是自然界中雜亂無章的噪音,而是經過選擇提煉、加工概括的有組織的樂音,是人類的直接創造物。包括節奏、旋律、和聲、調式、調性、復調、曲式等,統稱為“音樂語言”。音樂家就是利用它們,創造無限豐富而又有感染力的情景氛圍,傳達某種情感的。

二、音樂表演中的情感與理性

現實生活中,人們都習慣于把音樂與感情畫符號,這當然沒有錯,音樂表演是需要極大的情感投入的,演奏家對于作品產生感情共鳴也是絕對必要的,演奏家們探求音樂表演中的“投情”已有幾百年的時間了,直到今天,音樂表演中投入熱烈的感情仍是必需的,但在音樂演奏過程中,表演者始終不能失去“自我”,需要保有自己作為一個旁觀者和評論者的地位,這是作為一個表演者必需要明白的道理。如果一個演唱者,他在演唱時太過投入于作品內容,從而造成聲音的失控,氣息不足,當然觀眾是可以理解的,雖然感情成分是夠了,但是作品卻缺乏了完整性。一位小提琴演奏者,在表演某部作品時,其中包含著人生的酸甜苦辣,但凡演奏過這部作品的演奏家,他們對此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了解作品內容,也投入了很多感情,但是沒有一個像看過這部作品的觀眾們熱淚盈眶,他們都有理性的一面在控制著,如果他們也失聲痛哭,那么,他們的運弓會失控,音色會受到影響,情緒再不能得到控制,演出將怎么繼續下去,觀眾們還欣賞什么。

同樣,演奏者如果太注重理性,觀眾看到就是一具沒有血肉的軀殼,機械化的,還不如作品的原譜,人們看到樂譜的時候,還能順著強弱記號和各種表情術語來想象,而理性化的演奏卻什么也感覺不到。可見音樂表演的感性與理性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三、深刻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是情感傳達的基石

音樂表演的基本要素是指構成音樂的各種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和音色。由這些基本要素相互結合,形成音樂的常用的“形式要素”,就是音樂的表現手段。其中最基本要素是節奏和旋律。

所謂內涵是指內在的含義,即思想感情。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是音樂表演的基礎。在音樂表演中,演員一定要有客觀的認識和基本的忠實。只有對作品深入細致地分析,才可能真正進入表演的創作過程,從而創造出感人的藝術形象。對音樂作品理解膚淺不能投之以深情,或者進行歪曲原作的情感表現,是絕對不允許的。因此,我們不僅要把握樂曲情感的基調,同時也要細致地體會樂曲情感的發展邏輯和色彩變化,將情感的表現真正建立在充分理解作品情感內涵的基礎之上。在理解音樂作品的基礎上,再運用精湛的技藝、巧妙的方法,真切、生動地把音樂的情感傳達給聽眾。

情感性是一切藝術給人以美感的重要特征之一。有情與無情,情濃于情寡,常常決定著一部藝術作品的興衰成敗。舞蹈作為以抒情性為內在本質屬性的藝術品中,這個特點尤為鮮明。它的體現形式主要是情緒感染的直接性和情緒感染的強烈性。

四、不同音樂表演形式中的情感傳達

通過不斷地學習和音樂表演實踐,筆者明白了不只是為了展現和打動自己,更重要的是把音樂中的情感表達出來,能夠把這種情感傳遞給觀眾或聽眾,從而給他們帶來一種審美體驗。但是不同的音樂形式由于情感的表現方式不同,所呈現的特點和聽眾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其實,任何一種形式的音樂表演和作曲一樣,都是創造性地行為。因為只有通過它,才能使作品感性地呈現,才能使同一作品呈現為形態各異的美。音樂如同其他藝術形態一樣,通過音符、節奏、織體等表現手段,表達人的感情和對社會、生活的感受。音樂以其樂音的運動這種特殊的表達方式,表現作曲家蘊含在作品中的感情。如果從樂曲中抽掉感情內容,樂曲就會淪為毫無意義的零碎的音響。而在音樂表演中,演奏者不僅僅需要把譜面上應有的東西表達出來,還應該根據自己對樂曲的理解(這種理解包括作曲家的個性、創作時的心理、演奏者的生活閱歷等)進行創造性的表演。表演者在表演音樂表演就不僅僅是一種再現的藝術,更重要的應該是將音樂賦予創造性,以豐富音樂的內涵,并賦予音樂新的生命,這樣才能保持藝術的不斷發展。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創造力,不同的人也具有不同的理解力,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音樂體驗。因此,音樂就隨著不同表演者不同的創造性而具有不同的姿態,而這些也恰恰構成了音樂的多樣性,也體現出了演奏者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所以,創造性在音樂中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過程中,應該完全進入該作品的情緒、內容,才能比較充分地表達出作曲家的本意。

五、音樂表演的三層境界

音樂表演藝術擁有三層境界,首先是直覺。直覺對藝術家來說非常重要,是否擁有直覺是能否進行創作的先決條件。對直覺,我們一般的解釋是;人類感知世界的能力和方式。由此看來直覺是人人都有的。而在藝術家那里,這種直覺方式則發展為一種藝術語言的直覺,也可以說是藝術的直覺。

1.境界之一――直覺

藝術直覺包涵著深刻的內在心理因素,直覺是一種最基本的理性活動,是對客觀世界的感悟和深刻的心理體驗過程。直覺絕非單純的感知,而是與情感的想象、感知交融在一起的多種心理 功能的綜合體。

所以,在音樂表演藝術中,音樂家的藝術直覺,在其對客觀世界的感悟中、在對藝術形式的把握中起著巨大的作用。它使音樂家不斷發現、不斷啟發自己的藝術思維,不斷地提高音樂的藝術創造能力。直覺是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的生命線,任何一個偉人的音樂家無不憑借著他的獨特而又非同尋常的藝術直覺而馳騁于音樂的神圣舞臺。我們可以看到,音樂大師門德爾松,用激情和靈感催生出了不朽的傳世名作《森林交響曲》,那陣陣林濤,那隱伏于林海萬山叢中的無窮故事,被大師用音樂詮釋得精妙絕倫。

“音樂神童”莫扎特4歲會作曲,6歲開演奏會,天賦的音樂藝術直覺造就了他如此之多的偉大作品。在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中的一個曲子《求愛神給我安慰》中,看似簡單的一個樂曲,并沒有大喜大悲的華麗卻表現了人性的本質,而且主要通過悟性和直覺來實現,并無依據任何心理分析。所以我們在感受莫扎特的聲樂作品時,要是真正領悟到了,就能感受到蘊藏在心底的一種力量,那是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他對樂曲的形式感和對稱感似乎是與生俱有的,而且他將此天賦與他那半來自學習、半來自直覺的萬無一失的技藝緊密結合在一起。他在歌劇中不僅表現出迄今仍無人可及的戲劇感,而且還透過與當時幾位最偉大聲樂家的接觸而擴展了歌唱藝術的天地。由于具有極強的敏銳度與能以超然物外的態度洞察人生,他所塑造的舞臺人物可與莎士比亞筆下的同類人物媲美。

2.境界之二――興趣

在充分感受直覺對于音樂表演的重要性后,我們必須關注的便是第,個層次――興趣。興趣是個體以特定的事物、活動及人為對象,所產生的積極的和帶有傾向性、選擇性的態度和情緒。

每個人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和積極的探索。

興趣是愛好的前提,愛好是興趣的發展和行動,愛好不僅是對事物優先注意和向往的心情,而且表現某種實際行動。我們在生活中,通過對生活的體會,必然會對某些東西產生喜愛或者厭惡,一個人對藝術的某個特點的喜愛正是形成他自己風格的要素,所以興趣對于音樂藝術表演尤為重要。音樂家肖邦對波蘭音樂和文化的濃烈興趣,在肖邦的后半輩子的作品中顯示出重大作用,他為我們譜寫了如此優美的旋律,讓我們到現在還回味無窮。

在音樂藝術表演中,不僅需要掌握技巧,更重要的是把握藝術的精神內涵,因此,興趣在音樂表演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我們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是我們主動進行學習和研究的精神力量。

一般來說,興趣就越廣泛知識面越寬,所以,我們需要博覽群書或常去音樂廳、學術報告廳等,多受熏陶,培養對各方面知識的濃郁興趣。因此,人的興趣不僅在學習、生活中發生發展起來,而且又是認識和從事活動的巨大動力。

3.境界之三――風格

因為有了興趣,音樂表演藝術才能表現得更加豐富,才能形成各種不同的風格。所以,解決了興趣以后,值得我們長遠考慮的便是音樂表演藝術的第三層境界――風格。

當我們在欣賞音樂表演藝術時,往往會覺得他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不同鋼琴大師的表演讓我們感覺有的柔和優美,有的雄渾有力。不同指揮家的指揮,有的質樸熱情,有的溫柔親切。聲樂表演、舞蹈表演也有不同的特點和不同的民族特色,這些都體現了藝術的不同風格。

任何一位偉大的演奏家其演奏技藝與風格都會深深地打上時代的烙印,這一點上梅紐因大師也不例外。總的看來,他屬于世紀交替間,演奏觀念和風格逐漸變淺時期的演奏大師。從他的早期演奏上來看,其風格明顯受到克萊斯勒和埃奈斯庫的影響。尤其是埃奈斯庫作為梅紐因的老師,他將自己賦了音樂以豐富的表情和甜美意境的特點盡數傳給了這位非常善于學習別人特點的學生。

此外梅紐因在一段時期內也十分推祟海菲茨的演奏,當時梅紐因為了能像海菲茨那樣精確而科學地掌握技術,曾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并導致了他在一個時期的演奏中,同樣揉進了華麗和令人驚嘆的炫技效果。然而梅紐因最終并沒有成為炫技型的演奏家,而是在匯集了百家之長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以深邃的邏輯性和細膩的音樂性為特點的演奏風格。梅紐因接受的是典型的法比學派教育,帕辛格曾經是伊薩依的學生,而埃奈斯庫則是馬而西克的學生他們兩人是法比小提琴學派的主要傳人,梅紐因從他們的身上全面地掌握了法比學派的精華,后來又在自己的演奏實踐中將這種精華做了進一步的發展。

六、結束語

音樂表演,是賦予音樂以生命的創造性的行為,其本質意義就是如何真實地再現原作,如何使音樂作品煥發出應有的光彩。對于音樂表演者來說,如何把握好“二度創作”,如何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盡可能地表演是技術與表現力完美的結合,是音樂表演獲得其獨特品格的基礎和保證;而如何通過自己的表演把音樂的美傳達給觀眾,如何使聽眾在音樂的熏陶下洗滌心靈,如何使人們因為有了音樂而感到充實快樂,是音樂工作者畢生的事業和追求。綜上所述,在音樂表演藝術中,直覺是一個前提,擁有了好的天賦與直覺是進行藝術創作的首要條件,而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值得我們關注并需要我們去解決。在探索音樂表演藝術時,我們對風格需要進行橫向縱向的研究,這是一個值得我們長遠考慮的話題,這三層境界在音樂藝術表演中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于潤洋譯,卓菲婭?麗莎音樂美學譯著新編,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書號

[2]張前,論音樂表演創造的美學原則,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2,(4):3-10

[3]施敏,論聲樂教學中二度創作的培養[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6)

[4]高魯生,歌唱家與二度創作芻議,音樂世界,1992,(08)

篇4

關鍵詞:主要表演者;范圍

中圖分類號:D9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4-0000-02

一、“主要表演者”概述

(一)“主要表演者”的由來

我國陸續締結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公約,如《保護表演者、錄音制品制作者和廣播組織的國際公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與錄音制品條約》、《視聽表演》。履行國際公約義務就必然要對我國現行著作權法中進行修改,其中的表演者權自然也要隨之發生變化,以適應科技、文化和社會的發展變革。

視聽作品是2012年《著作權法修改草案》中新增的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類型,是指“固定在一定介質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畫面組成,并且借助技術設備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的作品”。現行的著作權法中也沒有出現“主要表演者”這個概念。“主要表演者”概念伴隨著視聽作品的出現而產生,主要目的在于應對視聽作品不同于其他類型作品的特性,而可能出現的演出者人數眾多,受鄰接權保護的范圍界定問題。目前,我國正在進行著作權法的第三次修改。國家版權局公布的《修改草案》第二稿第36條規定了視聽作品中主要表演者享有署名權和他人使用該視聽作品獲得合理報酬的權利。第三稿第37條也規定了視聽作品的主要表演者享有署名權和經濟性權利(包括分享收益的權利、與制片者約定財產權及利益分享)。《修改草案》二、三稿在規定視聽作品的表演者時,均使用了“主要表演者”這個對很多國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本文僅對視聽作品中“主要表演者”的界定問題進行研究。

(二)視聽作品“主要表演者”范圍界定的必要性

從法律適用的角度來的看,缺乏統一、一致的概念界定標準,不利于未來法律的適用。盡管《修改草案》第二、三稿中對主要表演者權利內容的表述不盡相同,但不變的是規定了視聽作品的“主要表演者”才能夠享有相應的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也就是說,將來修改完畢的著作權法如沿用“主要表演者”這種概念表述,那么視聽作品中的表演者如希望獲得相應的權利就要首先解決何為“主要表演者”。但問題在于,在《修改草案》第二、三稿中并沒有對“主要表演者”的定義進行必要的解釋,可以預想的是該定義的模糊將直接導致法律適用和司法審判的無所適從。

實際生活中表演形式多樣,很多藝術形式中主次表演者的判斷標準難以“一刀切”,無法給出統一的標準,需要根據不同的表演形式,視情況而定。例如,實踐中許多藝術表演形式從其自身稱呼上就已經可以體現出“主、次”之分,如相聲表演中的“捧哏和逗哏”。甚至有些表演形式就必須要求是有主有次,以“雙簧”表演為例,該表演一般為兩名演員,其中一名負責坐在臺以丑角的形象及簡章的肢體動作,配合躲在其身后的另一名演員生動、詼諧的臺詞。在類似這樣的表演形式中,演員雖然人數比較少,但仍然可以相對地進行主、次之分。在楊其峙、任軍(奇志、大兵)訴北京新浪互聯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權和表演者案中,被告網站上涉訴的《開會》和《金盤洗腳》Flash作品取材于原告的作品,但只是使用了其中的聲音配以動畫,并沒有使用涉訴表演者的形象。審理此案的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認為,“表演者的表演為動作、表情的表演與口頭表達相結合,――雙簧表演中的聲音與動作表演互相依托不可分離,因此雙重表演者的表演屬于不可分的表演。”因此,即使是出于表演形式的要求而對表演者進行的“主、次”的功能性分配,也絕不可簡單的與法律性質的“主要”或“非主要”劃上等號。

但如果泛泛地對某個視聽作品中“主要表演者”范圍無節制的擴大化,給予其相應的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不但是不經濟、無效率、也是不可想象的。例如某些影視作品其中的出演者有時以萬人為單位計,如果其中大多數都要被寬泛地認定為“主要表演者”,那么可以預見的是制片者和使用者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才能足以履行相應的義務,觀眾也只得延長或犧牲觀影時間去“檢閱”那長長的演員表了。針對表演者范圍界定必要性的問題,西班牙著作權學者德利婭?利普希克在論述表演者的署名權時認為,一般情況下法律只承認主要表演者,只承認那些在戲劇、文學或音樂作品中擔任主要角色的表演者的姓名受尊重權。

由此可知,“主要表演者”范圍的界定是存在的現實性的需要,但把生活和論述中的觀點上升為法律概念的時候,就應該考慮未來司法實踐中的適用情況,以達到平衡視聽作品中參與演出者、制片者和公眾利益的立法目的。因此,有必要在著作權法修改時界定視聽作品主要表演者的范圍,并且界定的范圍既不能過于狹窄,也不宜過于寬泛,可以結合國際立法實踐與我國行業慣例對主要表演者的范圍進行界定。

二、“主要表演者”的國際立法實踐

在談及哪些參與演出者可以被定義為“主要表演者”并可以主張相應的權利之前,我們不妨參考一下國際公約以及國外立法的相關規定。國際立法實踐大致有反向規定可以被省略、忽略的表演者和具體限定“主要”的范圍等幾種立法模式。

(一)不直接界定“主要表演者”

1961年由羅馬公約外交會議總報告人編寫的報告在定義“表演者或演奏者”的時候排除了一些不應該包括在其中的人員。該報告的表述為“那些不做藝術性工作的配角演員(群眾角色和其他啞角),以及那些搞技術工作的人員(置景工、道具管理者等)。《》中規定表演者的署名權的例外為“除非因使用表演的方式而決定可省略不提其系表演者”。《法國著作權法》在定義表演者的時候,就將“依行業慣例認定的輔助人員”排除在表演藝術者的行列之外。德國著作權法(即《關于著作權與有關的保護權的法律》)在其第三部分“關于電影的特殊規定”第93條第2款規定,“如果表演者在電影作品中的付出微不足道,那么就無須在電影作品中署名。”《日本著作權法》第九十條之二第三款,“表演者名的表示,按照表演的使用目的以及方法不會產生損害表演者對其表演主張的利益時,在不違反公眾的慣例情況下,可以省略。”《英國版權法》在表演者表明身份的例外條款中規定“在表演者身份的表明不可行時,該權利不適用”。

從以上國家的立法例可以看出,國際公約及國外立法例大多與我國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的規定相左。大致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其一,在定義表演者的時候就將其不包括的演出者如非藝術性配角等排除在表演者之外,這種立法方式比我國相比,從表演者的范圍上來說已經達到了限制表演者數量的目的。其二,不直接對表演者進行“主要”或“非主要”的界定,而是在規定權利的時候限定可以被省略、被忽略署名權的參與演出者的范圍。換句話說,就是反其道行之,限定“非主要演員”的范圍。

(二)“主”、“次”之分

《意大利著作權法》第82條將演出者的范圍劃定在“在戲劇、文學或者音樂作品演出中包括第二主角在內的擔任重要藝術角色的人;樂隊或者合唱隊的指揮;其演奏或者演唱部分具有獨立藝術價值,或者并非簡單進行伴奏或者伴唱的樂隊或者合唱隊。且第83條還規定“在戲劇、文學或者音樂作品的演出中擔任主演的表演者和演奏者,有權要求在向公眾傳播其朗誦、表演或者演奏時載明其姓名,并在唱片、影片或者類似音像制品上給予固定性載明。”從這兩條法律規定可以看出,意大利著作權法中“主要”限定條件包含為“第二主角在內的擔任重要藝術角色的人”、“指揮”“具有獨立藝術價值”、“主演的表演者和演奏者”。這些限定性條件將表演形式中的“主、次”輪廓大致分明的進行了展現。

三、建議

依據視聽作品的特性對其中的演出者進行區別對待,既符合視聽作品的特點,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符合制片者、視聽作品使用者、演出者及社會公眾的利益。筆者認為,無論是給予其中部分演出者精神權利(如署名權)還是經濟權利都需要首先有效界定該部分(即著作權法修改草案中的“主要表演者”)演出者的范圍。否則可以預見的是,法律規定的不明確在未來實施的過程中容易引發爭議。

篇5

關鍵詞 人文素質教育 《梅蘭芳》 京劇文化 民族精神

素質教育是完善人格的全方位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和有機組成部分,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使其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問題。

京劇是我國的國劇,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集中體現。京劇在形成發展的過程中建立了特定的流派,這些流派無論是唱腔還是表演都展示了京劇藝術的無窮魅力,其中梅派是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

2008年末的賀歲大片《梅蘭芳》通過“死別”、“生離”、“聚散”三部分,講述了“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傳奇的一生。這部影片通過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沖擊,讓觀眾在充分感受京劇藝術美的同時,更為劇中展現的梅蘭芳不屈不撓的抗日民族氣節而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高度洗禮。可以說這部電影借助影像為京劇藝術的普及起到了推動作用,還讓觀眾在欣賞影片的同時,提高了藝術鑒賞能力和藝術境界,達到了知、情、意的交融統一,為個體人生意義的實現提高了精神動力。這部影片的出現,為當今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提供了新的內容、思路和途徑。

一、影片展現了獨樹一幟的梅派京劇藝術

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通過優秀文化的授受。使大學生樹立高尚正確的審美觀,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人文素養,提高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

梅蘭芳(1894-1961)出生于梨園世家,他8歲學戲,10歲登臺,20歲左右就成為當時頗有影響的旦角演員。梅蘭芳是京劇四大名旦之一,四大名旦的出現,標志著京劇表演藝術走向又一座高峰。四大名旦中又以梅蘭芳的“梅派”唱腔影響最大、仿效者也最多。在電影《梅蘭芳》劇情的推進中,大師曾演過的經典劇目的片段貫穿始終,特別是第一部分以梅蘭芳初露鋒芒和老藝人十三燕梨園爭霸的故事中,由余少群扮演的梅蘭芳充分展現了扮相俊美、唱腔婉麗、表演優雅的青年時代大師的風范,使觀眾在滿足視覺觀感的同時,在聽覺上也充分領略了梅派京劇藝術的魅力,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

梅蘭芳的唱腔在總體上是以繼承前輩旦角演員的唱法為主,長期為梅蘭芳操琴伴奏的著名琴師徐蘭沅,曾提到梅蘭芳的藝術是“通大路,集大成,廣博精深”。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他的唱腔是集傳統旦角唱法的大成。梅蘭芳在京劇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上均進行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創新,他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流麗的唱腔,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成為當時京劇旦角唱腔的杰出代表,對20世紀二三十年代京劇旦角唱腔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梅蘭芳在京劇藝術方面的另一個成就是用“移步不換形”來詮釋京劇藝術的發展規律,“移步”,就是改革,就是創新,“不換形”指的是京劇的本質形態不變。“移步不換形”不但是梅蘭芳當時在排演新戲和創作新腔時的一貫做法,而且對當代京劇藝術的改革實踐也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梅蘭芳之所以被后人尊為“京劇藝術大師”,除了他的唱腔上的創新與成就外,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梅蘭芳待人謙和,潔身自好,人品在梨園界內外有口皆碑。梅蘭芳不僅是中國京劇藝術的代名詞,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抗日英雄的杰出代表。

二、影片展現了一代京劇大師的抗日愛國魂

“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然向上的精神狀態。”因此,在進行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時,要始終堅持把中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當中。

(一)京劇文化的傳播使者

1919年、1924年和1956年,梅蘭芳帶著京劇,三次訪問日本。影片中記述的是1930年,在政府與民間的支持下,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一批京劇表演藝術家到美國訪問演出。演出的劇目有《貴妃醉酒》、《汾河灣》、《霸王別姬》、《春香鬧學》、《刺虎》、《虹霓關》、《天女散花》、《蘆花蕩》、《青石山》等劇目。梅蘭芳一行所到城市有紐約、芝加哥、華盛頓、舊金山、洛杉磯、圣地亞哥和西雅圖等,共演出72天戲,每次演出都受到熱烈的歡迎。著名戲劇理論家斯達克?揚發表評論說:“在梅蘭芳的藝術表演面前,我們感到卑微。他的表演已到了完美的地步,將你帶到夢境一般的藝術殿堂。”

另外,在1935年和1952年,梅蘭芳兩次率團到蘇聯訪問演出,出色的京劇表演和豐富的京劇文化給蘇聯的表演藝術家與表演理論家極大的啟發。

梅蘭芳到國外的數次訪問演出,使中國優秀的民族文化走出國門得以傳播,也讓外國觀眾從京劇藝術中認識到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

(二)拳拳抗日愛國心

十五大報告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著力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文化素質教育,不僅是一種優秀文化傳遞的方式,同時也是某種精神、情操的傳遞與弘揚。

1931年“九?一八”后,梅蘭芳遷居上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劇,宣揚愛國主義。抗戰爆發后。日偽想借梅蘭芳收買人心、點綴太平,幾次要他出場均遭拒絕。梅蘭芳考慮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紅玉》等劇,激勵人們的抗戰斗志。1941年香港淪陷后,他安排兩個孩子到大后方讀書,自己于1942年返滬。在影片《梅蘭芳》中,黎明扮演的梅蘭芳為了拒絕為日偽演劇,蓄須明志,深居簡出,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電影《梅蘭芳》,在影像的世界中為廣大觀眾傳遞著中國優秀的京劇文化和閃光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影片傳遞出京劇文化與大學生素質培養之間的異質同構關系

與其它地域色彩強的地方劇種相比,京劇,是無界限的,東西南北都有它的知音,許多外國人稱之為“中國歌劇”。京劇,是優秀的 中國文化典范之一,梅蘭芳在《談談京劇的藝術》一文中曾總結說:“京劇是繼承了傳統的說唱文學,又加上歌舞表演的綜合戲曲形成。它把無限的空間都融化在演員的表演里面,又利用分場、連場、套場,使故事連貫,一氣呵成。演員的表演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從傳統的表演方法中。可以看出京劇的舞臺設計,不是寫實的設計風格,而是一種民族戲曲歌舞化的寫意風格。”

電影《梅蘭芳》通過“死別”、“生離”、“聚散”三部分劇情的展開,讓觀眾在感受跌宕起伏的情節時,也欣賞到了一幅幅京劇表演的優美畫卷。京劇是融文學、舞蹈、音樂、美術諸多藝術門類的綜合藝術,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豐富多彩的京劇文化是不可忽視的人文素質教育資源。

(一)角色行當的多樣化

京劇的行當,從大類來分,分為生、旦、凈、丑,每一大類又可細分為許多行當。戲曲長期運用角色行當來表演人物,讓演員、觀眾從角色上把握人物的忠奸善惡、富貴貧賤,讓觀眾去考察演員的表演技能。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此,高校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還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精力來組織大學生進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為大學生提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以便他們畢業后能盡快地從學生角色轉換到社會角色,盡早地融入社會。

戲曲的角色行當雖與社會角色行當不盡相同,不過也有相通之處。戲曲表演追求“演什么象什么”,塑造的人物要符合劇中角色的要求,不然,表演痕跡太多有失真之嫌。通過對京劇的欣賞、對京劇角色行當的了解,甚至學唱幾段京劇唱段有助于喚醒學生的角色意識,強化學生的角色觀念,這對于大學生將來踏上社會,處理好自身與工作、社會的關系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二)個性化的臉譜

京劇臉譜是京劇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臉譜,即根據人物的類型不同或具體人物性格的突出之處,用各種油墨與水粉在演員的面部以各種色彩、線條。勾畫出相對固定的圖案。

臉譜的主要功用是讓觀眾分清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生、旦是戲中的男女主人公。一般都是正面角色,所以都是面部為不化妝的本色俊扮。臉譜在凈角的臉上用得最多,因為凈角可扮正面人物,也可扮反面人物。

素質教育的內涵包括思想品德、專業技能、科學文化、創新能力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素質教育不僅在于讓學生獲取廣博知識,還在于創新能力的培養。素質教育是激發人的潛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發展學生獨特個性的全方位教育。

通過對京劇臉譜個性化的認識,結合京劇優秀劇目的觀賞,有助于培養學生明辨是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大學生處理自身與他人關系的能力,這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素質、完善學生的人格培養起到了一定的借鑒作用。

(三)音樂的民族化

民族,“特指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人的共同體。”一個民族的文化,包括音樂文化,也必然表現該民族所特有的“共同心理素質”,并成為這個民族心理的外化形式。京劇,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之一,京劇的音樂和唱腔無一不展現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京劇音樂,是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特征在其音樂中的外化體現。

當今社會,處于一個文化多元存在并發展的時代,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來接受各種文化的信息。大學生,因為其年齡、心理的特征加上其他各種原因,對民族音樂文化包括京劇在內了解甚少,但只要通過適當的教學模式和情境設置,民族先天遺傳的文化基因就會喚起大學生的民族親切感和認同感。無疑。影片《梅蘭芳》通過影像特有的視覺和聽覺的雙重的沖擊,可以在激發大學生藝術審美心理之余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接受一次精神的高度洗禮,從而產生藝術的心理效應,達到喚醒他們民族的認同感、歸宿感和自豪感的最終目的。

四、結語

篇6

關鍵詞:舞蹈;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8-0261-02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決策,廣東省第十一次代表代會上也提出了“建設幸福廣東、創建文化強省”的戰略。在文化建設大發展的背景下,全省文化事業、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對藝術人才的需求也越發突出。

在這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優勢背景下,看到如此大好的市場發展趨勢,廣東省各高職院校紛紛開設了舞蹈表演專業。但由于辦專業時間短、急,舞蹈表演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出現了定位不準確、缺乏自身特色等制約發展的問題。舞蹈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界定不統一,特色不鮮明,理念欠先進,研究不系統。在中國期刊網上搜索結果顯示,對高職類舞蹈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成果寥寥無幾,參考價值不高;人才培養模式缺乏工學結合理念,與企業脫節,畢業生得不到企業的認可。

因此,高職教育提倡校企合作項目的開發、通過校企合作搭建校內校外實踐平臺。根據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舞蹈系的存在問題:目前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舞蹈表演專業校企合作僅限于最后一個學期的實習活動。因此提出的“學+練+演”工學結合的舞蹈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即突出了表演專業學生的技能培養,又為高職表演類專業建設開辟新途徑,對同類專業比如音樂表演、影視表演等專業具有重大的輻射作用,并帶動不同層次相關專業的建設和發展。

據調查,廣東省以歌舞演出為主的藝術劇團有138個,民間劇團和大型娛樂場所不斷增加,還有許多大型企業都有宣傳企業形象的藝術團。與此同時,民間的舞蹈培訓中心、演出公司等急需大量的青年演員,全省舞蹈藝術團體形成了政府辦、企辦和民辦的良好格局。

為了更好地“學+練+演”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院團合一”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背景下,積極探索“院團合一”的校企合作模式,擬與省企業藝術團等合作培養學生,提前如下改革方法:

第一步引團入校:收集、整理和研究國內外有關舞蹈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文獻資料,特別關注教育領域實施的案例。通過對用人單位的訪問、訪談、問卷調查等了解目前企業對舞蹈表演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和技能要求;聘請企業專家指導及舉行專家論證會等,分析培養高素質應用性高技能人才應具備的條件及職業崗位要求。初步了解表演藝術團體對舞蹈演員的要求,再引進相應的企業團體。

第二步與團共同開發課程:要不斷深入企業生產第一線,這樣才能真正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的需求,及時與企業團體開發課程,及時進行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合理整合,主動根據用人需要進行教學改革,包括實施專業設置、課程安排、教學內容、教學形式與方法等各方面的調整。

第三步聘請團的專家講授課程:還可以在學生進入實習實訓前一學期請企業的教師到學校擔任排練課教師,盡量避免教學成果與企業所需的人才脫節,真正實現企業需要與舞蹈表演專業育人之間、學生能力與崗位要求之間、頂崗實習與對口就業之間的“無縫”對接。

第四步參與團的排練與演出:實訓基地,特別是校外實訓基地是高職生了解市場對人才規格要求的窗口,也是學生專業技能精進提高的實際大舞臺。而實訓項目是學生實踐技能模塊在藝術表演舞臺上課程表現。因此舞蹈表演專業不但要在既有的實訓基地數量上繼續擴大,更同時注重實訓基地所能開發的實訓項目與學生專業技能的關聯度和匹配性。這樣就可以保證就整體資源來說,數量充足,可選擇的余地大,實現因材施教的可操作性就更強。也就從根本上將學生的舞臺表演技藝的培養和提高落到實處。

第五步送學生到團參加對外演出:引導建立企業接收學生實習的制度,加強學生的實習實訓和社會實踐,保證學生有充足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通過實習實訓,使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得到加強。

并且我們所提出的“學+練+演”工學結合的舞蹈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有三個層面的意義。一是每門課程的教學方法上,突出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形成了先和老師學,然后自己練習,最后扮演演員、導演、觀眾等角色模擬舞臺表演的方法;二是各課程模塊教學的組織和銜接中,形成了知識學習+特色方向訓練+崗位實習的遞進式課程體系模式;三是整個人才培養模式中突出“院團合一”的專業特色,通過校企有效對接,借助文藝團體的演出,把“學+練+演”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落到實處。通過新的“院團合一”校企合作建設機制,更好地實施“學+練+演”工學結合的舞蹈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背景下如何實施“引團入校”。如:結合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舞蹈系表演專業的實際情況,把實習時間調改到第五個學期,并積極地與各相關企業團體聯系,擴大舞蹈系實習實訓基地。與此同時,與廣州長隆集團、梅州市順豐縣青年歌舞團建立了實習與實習基地關系,因此2011屆舞蹈表演專業學生分成兩支隊伍,一支走進廣州長隆集團,一支走進梅州市順豐縣青年歌舞團。在進團前,廣州長隆集團首先前來我系商討關于實習的各種問題,觀察舞蹈表演專業學生的上課情況,結合廣州長隆集團舞蹈演員的要求,進行詳盡的說明及介紹。在學生上學課余期間,長隆定期有老師過來進行實習期間在長隆表演的排練。我系已有學生在長隆實習,在她們回校之前做好院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接,使院與企業之間保持密切合作關系。梅州市順豐縣青年歌舞團也前來到學院了解我系舞蹈表演專業學生情況,對學生尤為滿意,亦建立了實習與實習基地關系。通過實習實訓,使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得到加強。

舞蹈表演要堅持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專業辦學方向,創建學校與企業相結合、教育規劃與人才市場規律相結合、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校內實訓與頂崗實習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重點構建:一是高技能型人才培養,促進學生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強化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是學生在仿真環境下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完成作品的制作,培養學生基本的職業素,解決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崗位需要的基本技能的培養;二是構建高技能型人才培養,使學生感受真實的生產氛圍和企業文化,適應企業人事管理,并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強化專業知識和技能在職業崗位的綜合運用能力,是學生完成由學習者到職業人的轉變;三是構建高技能型人才培養人文素質。構建“院團合一”的校企合作模式,把企業引進學校,把學生送到企業藝術團培養,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

篇7

一、政治思想方面

我在政治上能嚴格要求自己,擁護黨的方針政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敬崗愛業。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積極負責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履行職業道德;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和業務能力。對學校布置的工作任務無條件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滿腔熱情地奮斗在教育、教學工作的第一線。

二、教育工作方面

在帶領幾次的藝術考試班級管理中,我堅持以人為本,教書育人的原則,真誠關心和愛護學生。首先根據藝考生實際情況制定班規和各種獎懲條例,讓學生有班規可依,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其次培養一批藝術藝考生,充分發揮藝術的魅力,取得了良好效果。注重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促進優秀生形成,并以優秀生為榜樣,如潘韻如。招灃譽同學學習成績優異,并考上重點大學。在平時工作中,堅持以“真心、耐心、細心、”的工作作風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對每一名學生一視同仁。從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入手,注重對學生成長內在的動機喚醒,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從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入手,使他們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得到學校的政教部門和領導、家長的一致好評。

三、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業績

我具有系統、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我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和業余學習,積極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銳意改革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2016年參“全國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高中音樂學科一等獎。有過循環教學,能勝任高中各年級的音樂教學,主動承擔公開課,每年至少承擔一次校級以上的公開課,效果好,均獲得領導、同行的好評。2011年在參加縣的中小學教師音樂優質課上獲二等獎。

在常規教學中,我能認真鉆研教綱,考綱和教材,全面了解學生學情,精心設計行之有效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課堂認真組織好學生,注重學生的練習過程,注重學生的人性發展,培養骨干。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會積極讓學生參與課外比賽活動,多鍛煉學生學習實踐的機會。2014年帶領學生參加我們縣體育局舉辦啦啦操比賽獲得中學級的二等獎以及優秀指導教師獎。2018年帶領學生參加2018年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藝術縣的一等獎,市藝術表演的二等獎。2014年以及2017年獲得高中教學質量管理工作先進教師。作為學校的一員,積極參與學校的公共事務,從不計個人得失,從不叫苦叫累,盡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四、教研工作

篇8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11—02

一、課程的性質

公共藝術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而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學是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音樂鑒賞》課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教體藝廳[2006]3號)中規定的8門藝術類限定性選修課程中的主干課程和基礎課程,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必經之路。

《音樂鑒賞》課程通過學習藝術理論、鑒賞藝術作品、參加藝術活動等,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人文素養;了解、吸納中外優秀藝術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

二、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理論依據

《音樂鑒賞》以音樂審美為主線,以古今中外優秀音樂作品為基礎,通過學習音樂鑒賞理論,對比中國和西方各時期的音樂、中國漢民族和各少數民族音樂、世界民族音樂等,在時代流變和文化脈絡中介紹音樂。

本課程充分發揮藝術教育“輔德”、“益智”、“促體”的作用,指導學生在培養科學知識、提高理性思維的同時,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運用美的規律觀察事物、參照美的標準指導科學實踐。因此《音樂鑒賞》課程的開設對培養大學生感性與理性思維能力全面發展及創新思維能力的養成等方面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

三、實施“理實一體化”實踐教學的創新思路

《音樂鑒賞》課程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圍繞高職高專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要求,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重組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注重人文社會科學與技術教育相結合,教學內容改革與教學方法、手段改革相結合。教學內容突出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結合“能力目標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理念。將“體現四個特點、實現四個融合、達到四個目標”的理念,貫穿課程教學內容與“理實一體”的教學全過程,達到《音樂鑒賞》課程的培養目標。

四、實現“理實一體化”實踐教學的輔助環境

學校應高度重視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學工作,配備多媒體教室、鋼琴、電子琴等基礎教學器材。任課教師能熟練操作計算機、制作課件、編輯音頻視頻資料。

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教師進行課外的學習交流,并通過教師在網絡空間中上傳的電子教案、課件、推薦音樂視頻等,溫故知識,拓展學習內容。

教師在課堂給學生提供音樂制作、編輯軟件,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在軟件上自由編輯、創作音樂。

學生能夠通過開放的學生活動場所開展社團訓練,較大型的階梯教室以及投影設備場館可定期為學生舉辦音樂會、聆聽藝術講座。

五、“理實一體化”實踐教學的實施方案

1.教學內容與過程的編排

《音樂鑒賞》課程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圍繞 “體現四個特點、實現四個融合、達到四個目標”這一主線。打破傳統的以音樂發展史為主線、按照中國音樂篇與西方音樂篇簡單分類的講授方式,圍繞教、學、做相結合,理實一體化教學任務的需要,以中外民歌、民樂、民舞的學習鑒賞和為導入,以藝術歌曲鑒賞和中外大型聲樂、器樂經典作品為主體,以中外歌劇、戲曲、舞劇、音樂劇為提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在教學過程的編排上,將文字、圖像、樂譜、動畫、音響等融如音樂理論教學,討論、表演、展示、互動等融入音樂作品鑒賞教學,大膽地把“吹、拉、彈、唱、說”等表演形式融入音樂實踐教學,并將三者緊密結合、融為貫通,形成《音樂鑒賞》教學知識化、視聽化、演繹化、互動化、立體化、新穎化的教學過程。

2.教學方法

引入現代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材施教,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多元化、立體化教學,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師在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的同時,借助網絡媒體技術和資源,使用多媒體電子課件演示教學內容,恰當穿插教師演唱、演奏及表演,點評學生答題、

才藝、演說,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教學手段

(1)課堂采取多媒體電子課件化教學。運用大量的音樂作品和音像資料,介紹音樂的基本知識、表現形式、作品體裁、風格特征,以及音樂與人文歷史、名人軼事之間的必然關聯,把基礎知識與直觀展示和音像視聽講授結合起來,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2)借助網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按每學期30個課時要求全部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將課內知識、信息、音頻、視頻上傳互聯網,使課內知識在課外得到進一步的延伸,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方法和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藝術表演實踐。力求使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參與三次以上獨立或者集體音樂實踐的機會,并使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獲得普遍的關懷和鼓勵,使他們充滿自信、富有樂趣地參與各項音樂教學及課外藝術活動。

(4)引導學生課外搜集音樂。通過課堂研討的方式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自己搜集和整理的音樂信息和資料,建立一種良性的音樂研究性學習的氛圍,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音樂的能力。

(5)課堂的音樂鑒賞教學與課外的音樂欣賞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音樂會、音樂欣賞講座、教師推薦音樂作品錄音在校廣播站播放等充分發揮音樂鑒賞教學對課外音樂欣賞活動的指導作用。

(6)豐富多彩的學生藝術社團活動是本課程的第二大課堂。鼓勵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軍樂團、舞蹈團、合唱團等大學生藝術社團,讓學生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進一步學習音樂。使學生在獲得本專業技能同時,獲得另一項技能,成為一專多能的高素質人才。

六、“理實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塊設計

在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方案設計上,采用將文字、圖像、樂譜、動畫、音響、討論、表演、展示、互動等融為一體,形成《音樂鑒賞》教學知識化、視聽化、演繹化、互動化、立體化、新穎化的教學過程。

如:第一章節的教學活動中分別設計了兩個實踐教學的內容,學生通過實踐較好地完成了課堂教學目標,并發揮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實踐教

學模塊 實踐環節教學方案設計

理論教學內容與模塊 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目標

發掘

潛能 第一章

音樂與鑒賞的概述

走進繆斯的魔法世界 1.模擬實踐——單聲部節奏練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拍打身體的不同部位、敲擊身邊不同材質的物體獲得不同的音質體驗;進而模擬教師打擊出不同的節奏類型,獲得節奏的體驗;

2.分組協作實踐——多聲部和聲練習。通過分組合作進行節奏展示,獲得和聲的體驗。 1.通過實踐是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程產生強烈的興趣;

2.激勵學生的參與熱情,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

篇9

1.教師間的專業交流。

雖然專業之間差異很大,計算機專業老師要經常和藝術專業老師進行專業交流。可以鼓勵老師們舉辦公開課的形式,藝術專業課程行課期間,計算機專業老師去隨堂聽課,了解藝術專業課程的行課特點,努力去發現哪些地方可以進行計算機的相關應用。例如原來的藝術舞蹈中老師的形體示范就可以錄制成視頻進行展示等等。計算機課程上課期間也鼓勵藝術老師在旁聽來尋找藝術的閃光點。互相旁聽課程之后學校多多舉行教師教學方法交流座談會,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多多談論,一定會有意外的靈感迸發而出。

2.課程設計間的交流。

建議學院的老師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多多加入平時老師間交流的想法。各個專業的知識本來就不是孤立的,我們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多多和其他專業的知識共享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計算機專業的老師可以了解學生專業特點,從他們專業內容角度上介紹計算機的知識,計算機專業老師還要幫助藝術專業老師設計課程內容,可以在行課期間多多應用電子信息技術,這樣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也可以多多見識一下計算機的應用。

3.實踐應用層面的交流。

任何專業在教與學的活動之中,都非常重視實踐。高職學生強調的是實踐能力,學生新接受的知識需要進行實踐才能很好的消化。與其每個專業課程都安排自己的學習實踐還不如多專業融合起來一起設計實踐課題。實踐中盡量體現每個專業知識的特點,這樣學生參與這個比較大的綜合的實踐課題就能促使其學習多門學科的知識,而且在結合環節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理解程度要求更高。就像學生參加高考時,有一門綜合測試把幾門學科集中到一起解答問題。只有不斷給學生營造這樣弱化學科界限強調問題解決的教學氛圍才能消除每個專業課程的孤立乏味感,才能促使學生開始思考原本孤立的學科知識間的聯系。

二、盡量安排藝術專業學生體驗計算機前沿知識介紹課程

雖然說我們在課程設計和專業融合方面做了很多積極的探索,但是對于藝術專業的學生本身對計算機這種技術不是那么感興趣。如何幫助學生克服這種陌生的感覺,對計算機產生興趣,這是藝術院校的計算機老師普遍面臨的問題。計算機老師作為學校IT界代表群體有義務向學校廣大師生普及拓展計算機領域知識,可以平時多關注計算機前沿新聞和科技動向,多多收錄一些吸引學生眼球而且接受起來又不是很抽象的內容。積累到一些就可以開設一下類似于IT科普之類的講座課程。也就是盡可能多的宣傳計算機領域新聞和知識。越是這樣看似和授課沒有關系的專題講座越是能培養興趣群體,以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潛移默化的普及會對藝術類學生產生影響。有個形象的比喻,這種方式猶如垂釣者用隨便扔撒餌料的方式吸引魚群到來一樣。隨撒餌料看似和釣魚沒有直接聯系,但是吸引魚群必定會更加魚群上鉤的幾率,雖然這個比喻不是那么適合但是道理是相通的。因此本人還是建議藝術類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老師多多在培養學生興趣,擴大計算機興趣群里方面多多留意,也不用有太多的針對性,時間長了就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了。

三、發揮學生的藝術特長積極創新計算機課程的學習

計算機專業教師也要充分利用藝術高職院校的資源,大膽創新授課內容和形式。藝術類學生藝術細胞多,想法更加豐富。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根據學習到的計算機應用知識解決其他的問題。例如,建議學生舉辦一次藝術表演賽,要求學生采用網絡報名,然后根據參與者特點進行分組,制定賽制。賽前要求準備宣傳海報,賽間準備大賽流程,做好比賽費用預算,制定打分機制,最后做好賽后總結工作。從這個小小的活動就能調動學生的根據計算機應用知識進行實踐的熱情。這里面會引導學生學習網上報名需要的技術,制作賽制規程和報告等要用到Office的Word文檔技術,費用預算要用到Office的Excel技術,海報宣傳要用到Photoshop等技術等等。通過這個活動就能夠把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好多知識利用到。所以只要積極探索思考就會創新出適合的教學方式。

四、制定適合藝術類專業要求的計算機技能標準

篇10

農村地區的信息,雖然不及城市豐富便捷,但是如果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如網絡、報刊、電視等,就不會因此成為與世隔絕的桃源人。了解社會動態,關注社會,做生活的有心人,是現代社會對每一位學生的要求,也是新課標對每一位教師的要求。其中利用熱點話題是較為有效的途徑,它能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社會中,去感受、去思考、去討論、去探索,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積極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培養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語文實踐能力。近年來,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動蕩不安,敘利亞、伊朗、埃及、烏克蘭,一個個國家陷入了動亂和內戰中,為了讓學生對國際形勢有所了解,我設計了“戰爭與和平”的主題活動。在活動中,要求學生收集關于敘利亞的資料、信息,學生通過網絡、報紙、雜志等各種渠道搜集了有關資料,充分地了解戰爭的原因與過程,認識到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的危害,認識到我國維護和平穩定的意義。很多學生在這次活動后養成了看電視新聞,看報紙的習慣。

(二)風俗文化

農村的風俗文化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它是課程資源本地化的重要體現。了解本地風俗,挖掘其中豐富的人文內涵,認識本地乃至中華文化的特點,領略它的博大、豐厚,從中吸取營養,從而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斗門區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民間文化藝術品種繁多,每年春節期間均舉辦民間文化藝術大巡游,蓮洲舞龍、皇族祭禮斗門水上婚嫁、三灶鶴舞各呈風采,這是學生了解本地風俗的好機會。其中本地乾務“飄色”有著幾百年的歷史,是珠海市和斗門區各大節日中不可缺少的民間藝術表演節目,也多次應邀參加港澳和周邊地區的大新喜慶活和文化藝術交流。在學習課本有關風俗文化生活的文章時,我設計了一個“我有我色彩”的專題活動,讓學生去了解乾務鎮獨具特色的文化活動———飄色,要求學生用相機拍下“飄色”時的照片,了解“飄色”的起源、表演方法以及文化意義,讓他們認真調查、訪問,并作好筆記,寫出調查報告。課程資源本地化,就近取材,大大豐富了農村的語文教育。

(三)日常生活

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從學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會實際中選取學生關注的問題,從中選取學生關注的問題,既使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認知、情感,又方便學生的參與近距離的直觀性、感受性。使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既符合兒童的需求,又較好地體現了課程統整性明顯的特征。我們生活在海邊。如何從中尋找教育資源呢?學生父母大多數從事捕漁工作,我于是設計了“大海•故鄉”主題活動,讓學生走近海邊,走進漁船,了解大海和捕魚過程,了解漁民的生活,從中通過活動學生了解了漁民的工作情況,并從中體會到其工作的性質、艱辛以及他們工作所創造的價值,激發了學生對漁民的敬佩之情,并進一步讓他們理解“珠海”“漁女”的象征意義,使他們在對海上人家了解的基礎上培養對故鄉的熱愛,對故鄉人民的敬仰,最后“海上人家”的專題展覽,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用采訪錄、相片、感想等對故鄉的熱愛之情,樹立了自覺維護大海,維護自然的使命感。之后,再通過“設計一份禮物———表真情”主題活動,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所感、所悟。還有學校也是學生最熟悉的地方,這里有自己的歷史,有朝夕相處的老師和伙伴,有自己的農村特色。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把它作為學習和研究的對象,讓他們由融入學校來融入社會,熱愛學校來熱愛生活,并在綜合實踐中提高學習和運用語文的能力。我設計了“學校,我們的家”這一專題活動,學生通過“前人的足跡”、“為老師畫像”、“他(她)為學校增光彩”等等的活動,對學校由陌生到了解,對學校的感情也從自卑轉化到自豪,在熏陶感染中,不良行為減少了,維護學校的責任感增強了,愛校的好品德形成了。并在自主設計、組織、評價的綜合性學習中培養了合作探究的好習慣,提高了寫作、口語交際等語文能力能力。

(四)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