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問題及對策范文
時間:2023-10-23 17:34: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課堂教學問題及對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學生的表現
1.注意力不集中
一節課40分鐘,而有些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的時間不足10分鐘,然后就開始胡思亂想、心不在焉,由于對所學的知識沒有了興趣,有的開始看課外書,有的開始打瞌睡。
2.厭煩
由于教學內容太難或太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或是由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單調、語言平淡等造成學生厭煩情緒。
3.擾亂課堂
由于無聊,有的學生開始傳遞紙條,有的低聲說笑,有的嗑瓜子,有的下棋,嚴重的甚至開始出現打鬧等違規行為。
(二)教師的表現
1.要求不當
有的教師對學生要求過嚴,學生忙于應付,稍不留意就違反了規章制度。教師既不分析自己的要求是否合適,也不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專斷地嚴懲學生以維護紀律,造成師生矛盾和沖突逐漸尖銳化。而有的教師對學生則要求過低,只要學生不惹是生非,不冒犯教師,一概不管。
2.濫用懲罰手段
從表面上看,懲罰常能迅速而有效地制止課堂內的問題行為。但不分青紅皂白地懲罰,不但不能增強學生的紀律性,反而會降低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特別是對學生進行體罰或變相體罰的教師,更使學生產生怨恨情緒,有可能誘發攻擊性的問題行為。
二、課堂教學問題產生的原因
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我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來自教師方面的原因
教師欠缺前沿教育理論,教育理論素養不高,缺少教法的理論和方法,對教材內容理解不透徹。
就拿我們學校來說,科班出身的專業型教師比例不到一半,“大三門”的教師兼帶“小科目”的現象很普遍。這種交叉代課的混亂怎能讓教師靜下心來學習。當新一輪的教學理念潮水般涌來時,教師的學習也就流于形式,如何去鉆研教材。在“學生考分論英雄”的驅動下,教師也就“重眼前輕長遠”采取拔苗助長,忽視教育漸進性規律。再加上地處邊遠,受資金、人力等條件制約,讓我們的在職培訓不系統,培訓時間不足,缺乏知識的連貫性。
(二)來自學生方面的原因
從主觀上說,學生的學習動機缺失,興趣轉移,學習無用論等。比如,周而復始地機械性學習,帶來學習的不快樂感,必然造成學習動機的缺失。老師、家長的不理解,平常缺少交流,出現異性同學間的情感寄托或沉迷于網絡——“移情別戀”了。
從客觀上看,現行的教育體制把所有的期望壓在學校教育上,而忽視家庭、社會教育的輔助作用。比如,單親、留守、放縱、高壓家庭背景下的扭曲教育,使家庭教育缺失;物欲橫流、道德弱化的社會大環境也未能起到正確的引導功能。
但是,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有責任改變現狀,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
三、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的策略
(一)探究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教育學生學會尊重別人,認真聆聽別人的發言;教育學生合作中既要有統一的學習目標,又要心中有他人,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多為他人、集體著想;要教育學生對自己的表現有信心,不自卑,主動參與學習。
2.精心設計問題,認真準備教具,盡量減少干擾因素
合作學習的內容要精心設計,太簡單了,沒有合作的必要,太難了學生解決不了。教具也要認真準備,盡量減少教具、學具的缺點,使它們能真正幫助學生學習。
3.做到科學分組
在分組時,應盡量做到科學合理,可考慮兩個方面:一是爭取小組間的零差距,做到每個小組的實力相當;二是組內成員的異質互補,就是將有各種特長的學生放到一個組內,讓他們取長補短,盡量做到最佳組合。
(二)“滿堂問”的合理化
這種“滿堂問”的教學,表面上看,學生似乎是在主動學習,但其實質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預設好結論,然后引導學生猜測,并以預先設定好的答案為最終目標,以此鎖定學生的思維。
課堂提問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為此,教師要把握兩個關鍵。首先是設計問題要找準切入點。這個切入點能開啟學生的心智,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進行深層的多向的思考與探析。其次,起點不宜過高,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所提問題要保證學生跳一跳就能夠摸到。
(三)學習方法的科學化
真正做到授之以“漁”,在課堂中教給學生多種學習方法。積極努力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創造機會讓學生多進行動手動腦的課外實踐活動,加強指導,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新知,掌握技能和方法。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習慣于形象思維的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必要的體驗、感知等實踐機會,通過提供材料、提示思路方法等,搭建學生認知的平臺,使其獲得成就感、榮譽感。
(四)課堂紀律的有序性
1.改進課堂教學管理
就是要通過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本身的進度、節奏、段落銜接及學生注意力的不斷調控,為教學方案的順利實施創造條件,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提供保障。
2.積極鼓勵引導,恰當使用懲罰,以關心鼓勵為主
“教子數過,不如獎子以長。”教師的夸獎,可以喚起學生的自信,激發他們的潛能,滿足學生愛與尊重的需要。正確運用處罰,在某些情況下,對課堂紀律管理還是有必要和有效的。
3.平易誠實待生,實行民主領導
師生間高度信任、尊重和誠實相待是成功控制課堂的重要奧秘。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民主”“放任”和“專制”的最佳程度,并決定在哪些方面可以“放任”些,哪些方面可以“民主”些,哪些方面則需要“專制”些,從而使自己的課堂領導作風在民主式基調的基礎上與教學目標和實際情況保持動態優化的發展關系。還需保持關心學生與關心教學任務的綜合平衡。既要重視教學任務的管理,也要重視學生關系和情感需要的管理。
(五)構建課堂的開放性
為了讓學生了解生活,了解社會,要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使學生豐富知識、增加閱歷;要進行開放式教學,師生關系融洽,使學生大膽交流,敢于創新;要給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空間,讓學生能夠變通、能夠求異、能夠創造;要掌握駕馭課堂教學的技能,放得開,收得攏,開關閉合,運用自如。
篇2
【關鍵詞】新課改;語文課堂;主體地位;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現階段,多媒體教學已經開始走進初中課堂,嚴重沖擊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此,學校應在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逐步確立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減少學生在課堂中對老師的依賴。
一、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多媒體教學濫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開始廣泛地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然而,教師在教學中的無節制應用,導致語文教學中出現多媒體濫用的現象。不僅浪費了課堂時間,導致教師無法在規定的課堂內完成教學內容,還吸引了學生大部分的注意力,降低了教學效率。
(二)探究式教學流于形式
自主探究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育模式。然而,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未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導致探究教學的內容得不到充分發揮。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影響著語文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開展:第一,教學內容不具討論價值。教師為響應教學改革的要求,讓學生討論簡單的教學內容,忽視了探究式教學實質。第二,未把握討論時間。討論時間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對問題的討論時間過長,導致學生在討論期間開小差;討論時間過短,未討論出問題的實質。因此,討論時間把握不合理,不僅浪費了教學時間,還降低了教學效率。第三,討論形式單一。教師缺乏課堂組織能力,開展探究式教學時,往往采用自由討論的方式開展教學,降低了語文教學質量。
(三)教學理念落后
由于應試教學的影響,教師的思想轉變并不徹底,注重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導致語文教學中仍以教師的教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教師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生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無法真正地參與到語文課堂中。
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措施
(一)多媒體技術的合理利用
現階段,多媒體教學成為現代化教學的重要手段。由于語文課本中的人物、事件都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多媒體教學通過將圖片、視頻、文字等集為一體,能夠突破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學習《小石潭記》采用多媒體對課本中的字詞進行解釋,可有效減少板書時間。但是對于重要字詞的解釋,教師應適當地進行板書,增加學生的記憶力。根據教學內容,合理設置多媒體教學,不僅降低教學難度,還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存在著差異。然而,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教學現象,教師應正視學生的學習差異,采取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展開教學活動,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要求,從而讓所有學生都可以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中來。例如,學習蘇教版《迢迢牽牛星》時,對于基礎弱的學生,可要求他們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再讓基礎稍好的學生根據課后注釋解釋古詩的意思。這一教學方式不僅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教學中。
(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語文課堂具有靈活性的特點,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語文課堂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組織教學。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中,掌握教學重點。另一方面,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發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確立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地位,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學習蘇教版《多一些寬容時》,可以先讓學生討論寬容的含義,再讓學生采取表演的形式向其他學生展示寬容。文章結束時,讓學生仿寫第二段關于愛的含義的句子,突破教學重難點。
(四)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積極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目前,教師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景,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二,基于語文教學中的獨立性,可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七年級下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英雄的事跡,激起學生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再讓學生講講生活中的英雄和他們的英雄事跡。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重點,還能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三、結語
隨著新課改教學理念的提出,學校開始重視語文教學改革。教師開始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采用現代化的方式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教學中來。
參考文獻
[1]張眼亮.新時期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及發展對策[J].才智,2013(13).
[2]趙武俠.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2).
篇3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問題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認識不夠
在過去很長一個時間段里,初中語文教學存在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教師主觀上認為,要增加語文教學時間,增加學生語文作業量,學生語文成績就能提高。很多學校直接或者間接的增加語文課時,除語文早自習外,很多語文教師甚至利用學生的體育、音樂等課的時間進行語文教學。導致學生要面對很多的語文作業,造成題海戰、疲勞戰。這樣通常使初中語文教師覺得超負荷運轉,學生們更是苦不堪言,這樣的一種語文教學學生不可能全面發展。
(二)教師課堂教學缺乏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
現階段,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依然存在教師在講臺上不停得講,學生在講臺下處于被動接受的灌輸式教學。課堂上,多數時候語文教師采用一問一答的課堂教學形式,完全忽視了對學生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失去了進行語言實踐和訓練的最好時間和機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容易覺得枯燥疲倦。學生在課堂上聽的多、說的少、讀的少、寫的也少。長此以往,會直接造成課堂內損失的課業課外補,會給學生和教師造成額外的負擔。
少數年輕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剛好相反,運用多種手段,甚至唱、念、演都用在了課堂教學之中,過分注重表面結果,忽視教學訓練過程,使得課堂教學變成個人舞臺,多數人的看臺。
(三)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安排不合理
1、教師剝奪學生話語權。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在一堂課中,為了顧及知識的延伸和拓展,面面俱到。大量的時間用在了課文的講解和分析上,造成課堂教學重點很難突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觸及課文的思想內涵,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課文的核心。
2、忽視普遍訓練的重要性
教師在課堂上忽視普遍訓練的重要性,讓少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極大限度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扼殺了多數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成就感。課堂上經常出現,啟而不發,或者是優秀生撐場面,多數學生當陪座的局面。
二、解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問題的對策
(一)不斷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新課程背景下,對語文教師有更高的要求。在備課上要花費更多精力,在教學中要不斷學習、更新和研究知識等。特別是對于廣大初中語文教師,這種學習和研究的挑戰和壓力是巨大的。在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從以下方面展開研究和探索:
1、認真研究和學習課本
教師上課的過程中,從容和自信非常關鍵。而從容和自信都源自于教師對課文的深入透徹把握和駕馭。教師在對課本非常熟悉和了解的情況下,上課底氣會顯的特別足,特別是教師對課本研究的越是深刻就越是不怕學生提出各種質疑,在課堂中無論是引領學生討論或者講評都會顯的從容而自信。
2、研究教法
在新課程要求之下,課本會隨著需求產生一些變化。語文課堂教學不能一成不變,要采用啟發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不能一味的采用單純的感知為出發點,也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現成的知識結論,要通過引導,通過給學生設問題情境進而引發誘導學生探索和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教學的出發點應當以問題為重點。
3、研究學生
教學應當以學生為本,研究學生的情況。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提高課程實施水平,不研究學生是不行的。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要切合學生實際需求
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或者研究適當的教學內容,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要做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先擇有差異的語文教學內容,運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逐步完成課程目標。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對學生提供幫助的時候不能主動的牽著學生鼻子走,也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持袖手旁觀的態度。應當用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多啟發,多引導。
(三)教師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首先對教學內容有自己的認識,要能充分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給學生們教什么,以及如何去教。要站在語文的角度去進行教學,教師應當重點把握從課文出發,從語言出發的這一最基本觀點,不能偏離這個原則太遠。要明確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明白課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教學生好的語言、要讀好的文本必須要引導學生自發性的多讀,多練習。課堂上可以選擇讓學生高聲朗讀,也可以讓學生默讀,根據具體情況,可以略讀,也可以精讀。
總結:初中語文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品,認真研究課文,研究學生,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有效的教學。用端正的研究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不斷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甸起.語文教學反思的七種模式[J].語文教學通訊.2006(31)
[2] 成尚榮.語文教學應當有更高的追求――語文本色的堅持與追問[J].語文教學通訊.2006(13)
篇4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問題教學 應對策略
近年來,因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逐步深入,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解決課堂問題已經成為當前數學教師的一大難題,因此解決課堂問題已被越來越多的數學教師所重視。基于此種情況,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解決課堂問題展開論述,希望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要解決數學課堂問題,首先要知道數學課堂教學中主要存在哪些問題,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談談看法。
一、教學中的問題
1.備課過程中沒有有效預測。
在備課時有經驗的教師往往能夠充分預測到學生在課堂上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以及在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會針對這些問題設計行至有效的教法,盡量使問題解決在初始階段,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2.觀念落后,缺乏學習。
在目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仍然大量存在著這樣的現象:以老師的講為主,以教師和個別優秀學生的活動和思維代替著大多數學生的活動和思維,導致大多數學生習只能被動地聽、機械地練習,甚至個別老師依然是老一套,只注重知識的講授,忽略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對學生的發展很不利,也違背了課改的新觀念,更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3.流于形式,忽視實質。
有些老師對“師生互動”學習的實質理解不夠,對互動學習的目的、動機、運用范圍和過程沒有認真分析,認為一堂課中沒有師生互動就不能體現新課改精神,因此隨意開展小組討論。這樣的學習流于形式,沒有實質意義。
4.目標不明,缺乏引導。
互動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之間有序進行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應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動起來。但在目前的教學中,如果過多地突出學生“自主”,完全放手讓學生去做,紀律過于松散,結果就會適得其反。
5.深度不夠。
在課堂教學互動中,我們常常聽到教師一連串的提問,學生機械地回答,這樣看似熱鬧,實際上只是表象,沒有實際效果,既缺乏教師對學生的深度啟發,又缺乏學生對教師問題的深入思考,也缺乏激烈的辯論,少見強烈的反駁。所有這些現象,反映出課堂的互動大多在淺層次上進行著,沒有深層次的思考。
6.答問中沒有隨機提煉。
學生在回答教師提問時,很容易暴露思維過程中的錯誤,或概念理解錯誤,或定理法則運用條件不足,或思維方法不對等。教師既要善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和敢于提問,又要善于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問題的不同角度,隨機提煉出回答問題時反映出來的問題。
7.復習時沒做到強化訓練。
成功的復習,一般是在一個單元結束后,結合該單元教學中收集到的學生易混易錯問題的基礎上,加以提煉,擇例精講,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不同的題型予以強化糾正。
二、解決措施
1.留心課堂,及時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是實現“反思性教學”的首要任務。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需要教師留心觀察,體現了教師教學行為的明確性,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2.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理論知識水平。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的高低決定著課堂教學過程的成敗。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必須通過自學、培訓、交流、溝通等方式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勇于探索新的教學方式。
3.積極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交往,建立起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營造民主氣氛。在教學互動中,尤其應十分尊重和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切不可隨意挫傷,既要抑制自滿者,又要激勵自卑者;還要調控自己的態度、情感和行為,教師有了親善、熱情、平和、幽默的態度和情緒,才會引起學生滿意、愉快、喜悅、崇敬的態度和情緒。
4.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是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好方案,主要包括互動問題的確定,互動形式的選擇,課件和板書的配合。其次是實施過程的藝術調控。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適時“釋惑解疑”;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推波助瀾”,把討論引向深入;對學生的意見加以歸納和提煉,“畫龍點睛”;對某些不正確的認識給予必要的糾正和解釋;對一些不全面的認識作必要補充;對學生不同的意見,說明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供學生參考;對學生漫無邊際、偏離主題的發言,運用幽默的語言予以限制;遇到意見沖突情況,巧妙地進行化解。再次是結束時的講評和總結。對互動的成果,尤其是對闡述的觀點進行系統概括;對提出的問題給予有說服力的科學說明;對還未能說明的問題留待課后師生繼續探討;對有創見的學生給予勉勵。
5.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獨立思考的優良學習習慣。
教師應適時關注學生上課時集中精力聽講,對于提出的問題勤于思考,積極動口、動手。這樣學生提供的信息才能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掌握情況和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運用水平。
6.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每個學生。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每個學生,并且要經常深入到學生中了解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他們對老師所渴望的要求,然后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疑慮,這樣,久而久之,既能使學生感受到師長的溫暖,又能使他們體會到因積極與老師配合、真實地提供信息而取得學習進步的樂趣。
7.深入學生群體,解決本質問題。
教師應在深入了解學生后,針對學生的反映認真分析問題存在的本質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設計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案。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或那樣、老師方面或學生方面的各種問題,但是,只要每位數學老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能夠認真探索問題、總結經驗,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那么我們的數學教學定會很成功。
參考文獻:
[1]呂桂俠.初中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幾種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09(S1).
[2]林雅.談數學教學的情境創設[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3).
篇5
關鍵詞 高中生物;多媒體;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05-0050-02
高中生物作為高中理科學科中的一門,具有理科所普遍具有的知識抽象性、內容發散性等在教學和學習中存在的特性。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生物教學現狀。黑板板書不能夠將抽象的細胞組織以及基因等抽象的立體結構較好地展示出來,而多媒體課件利用3D技術等先進電腦技術能夠較好地解決這類問題[1]。多媒體教學成為當下高中生物課堂上的主要教學方法,而問題也隨之而來。如何有效解決多媒體在高中生物課堂上運用的問題,成為高中生物教師的研究熱點。
1 高中生物課堂運用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越來越深入,發現新舊教學模式更替中產生的問題成為突破發展瓶頸的關鍵。高中生物教學要想獲得進一步的發展,需要對新課標理念在教學中運用所產生的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作為當下主要教學模式的多媒體教學需要特別關注。
對新課標多媒體教學理念的理解不夠透徹 多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不斷地將其特點完美地融合到高中生物教學中。然而,部分教師由于對新課標理念的理解不夠透徹,簡單認為教學改革就是運用新的教學設備以及一些新鮮的教學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就常常會出現教學過程生硬,教學質量反而不如以往的情況。同時因為部分年長的教師對多媒體操作不夠熟練,自己的教學思想得不到完整的體現,反而成為一道束縛[2]。新課標理念重在實踐,重在以學生為主體,而部分高中生物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則出現全程以課件展示為主,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經過多媒體之后,最初的新鮮感逐步消退,長期對著屏幕看也就會覺得枯燥和麻木,以至于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教學質量下降。
多媒體教學使用過度 一個成功的高中生物教學課件,至少應具備聲音、圖像、文字和動畫。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年輕的高中生物教師基于使用多媒體課件的便利性,把所有的課程內容都用多媒體來進行。由于制作一個課件需要消耗的時間和精力很多,以至于課件的質量不可避免地降低了,甚至出現部分教師直接將課本的一些標題和內容復制在課件上就算完事。這樣一來,一些需要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的知識點可能在同一頁中就顯示出來,學生缺乏思考的時間,學習效果不佳。部分對電腦使用不夠熟練的教師則由于不會使用多媒體的技巧,使得高中生物課件看起來缺乏活力和趣味性,其課件品質同屬于低下水平。
多媒體課件的內容過多,課堂不足于展開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達及其逐漸普及,信息資源的傳遞和共享也越來越快速和便捷。由此帶來的是部分高中生物教師追求短時間內讓學生能夠了解更多的知識和內容,就不顧教學重點,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直接插入教學課件中,以至于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十分緊湊,沒有教師對知識進行詳細講解的時間。大部分學生由此而聽得不知所以,往往在上完課后都不知道學到了什么內容,影響了教學效果。
2 解決高中生物課堂多媒體教學問題的對策
為提升高中生物課堂多媒體教學的有效性,確保多媒體教學的質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對新課標理念進行深入理解,掌握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和技巧,有效控制多媒體教學數量,并對教學瓶頸進行突破,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課件的品質。
深入挖掘新課標理念,增強課件的創新性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勇于摒棄舊有教學模式,積極創新教學模式,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教學需求。教師可以通過參加新課標理念的培訓、組織討論等方式來增進對新課標中創新教學模式的理解,從而增強多媒體教學的實踐性,讓多媒體教學更有靈性。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教師應對其進行深入挖掘,理解其精髓所在[3]。只有對這種教學方式的來龍去脈都掌握清楚了,在高中生物運用中才能如魚得水,將其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到教學中,有效提升教學質量。高中生物教學知識的抽象性、快速更新性與多媒體技術的靈活性,能夠進行有機融合,生物學科的快速更新性與多媒體信息資源的便捷性能夠有效融合。多媒體課件的聲效性以及動畫技術,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添教學活力,讓學生能夠較好地融入課堂中,這正好符合新課標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科學規劃多媒體教學課程,提升課件品質 在高中生物課程的多媒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在開學之初應根據整個學期的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梳理,并對運用多媒體教學的課程進行科學規劃。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之前,教師應考慮這些教學內容的特點是否適合使用多媒體教學,運用多媒體之后能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些DNA結構、染色體變異等教學內容,可以通過三維技術來增強教學效果,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的還可以是一些實驗課程,通過Flash的實驗演示,可以將抽象的實驗過程變得具體化,讓學生便于掌握。基于不同年齡段教師掌握技能不一的現狀,教師可以組隊制作課件,把具有教學特長的教師與電腦技術熟練的教師結對,在相互學習的同時,共同制作出精品課件。
合理設計教學內容,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內容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在高中生物多媒體教學中,教師設計的課件內容應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應該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在知識點的分布上應注意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在獲得掌握知識的自信心之后,引起進一步學習的興趣;二是要不斷將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生物知識擴展到課件中,不僅可以讓學生產生一種探索的求知欲,還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生物學知識利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遵循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結合課本內容進行適當的延伸,拓展學生的視野。
如在講解基因突變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在網上找一些與生活貼近的實例進行展示,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也可以適當介紹一些關于基因突變的最新研究進展。與此同時,在課件內容中應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知道哪些地方需要重點掌握,比單純講授更加直觀和更具體。從這個角度來看,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自然而然就能發揮出來。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學科在學校的重點占比中較輕,課時較少,課程安排較緊張。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要最大限度提高教學質量,應充分理解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認真反思高中生物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深入的自我剖析,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高中生物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包括對課本知識的深度掌握以及對多媒體技術使用的熟練程度。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符合新課標要求的多媒體課件,最大限度發揮出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提升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馬桂菊.關于高中生物教學與多媒體結合的探討[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6).
篇6
一、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誤區
1.課堂提問應付了事,未能緊扣目標要義
課堂提問是教師展示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學習,升華教學過程的重要手段之一.部分高中數學教師受升學壓力和應試教育理念影響,經常將課堂提問作為一種“可有可無”的教學手段,存在應付了事,流于形式的現象,為了提問而提問,看似教師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問學生問題,但對提問的內容進行細致分析,可以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都是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類的提問,表面上看似營造了熱烈的氣氛,師生之間交流互動十分活躍,實質上流于形式,華而不實,未能將教學目標、情感發展以及重難點等學習要求,通過“提問”的形式進行淋漓盡致的展示和運用,脫離了學生認知的實際,有利于“教學目標要求”之外,有損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2.課堂提問方式單一,未能激發主體潛能
常言道:方法“活”,則效果“佳”.教學實踐證明,靈活多樣的提問形式,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情感,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教學活動雙邊互動效能,實現學生主體內在特性的有效養成.但部分高中數學教師在運用課堂提問過程中,采用的提問方式永遠是“教師問,學生答”的“一問一答”的單一形式,不注重藝術性,過于簡單,不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設置出形式多樣的提問形式,限制和壓抑了高中生學習知識的內在能動性,學生能動學習、主動探知的內在潛能受到影響.
3.課堂提問難易過“度”,學習能力難以提高
教學實踐證明,難度適宜、緊扣學生學習實際的課堂提問,能夠有效誘發學生的內在主動特性,鍛煉和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知識和解答問題的能力水平.部分高中數學教師開展課堂提問時,不能夠根據學生主體的學習能力水平和實際,在問題內容難易程度的設置上,出現提問超出學生知識范圍,問題過“難”,或提問束縛于所學范圍之內,問題過“易”,這樣就使得學生學習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和實踐,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起到限制作用.
二、高中數學有效課堂提問策略的運用
1.課堂提問的內容要精當,善于抓住關鍵要點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總設計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宰”.有效課堂提問的關鍵在于提問內容精確、恰當.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提問內容的設置上,要進行精心設計,緊扣住教材內容,突出重點、難點,圍繞重點、難點,設計具有一定思考價值、巧妙合理的問題,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激發,從而在精練扼要、言簡意賅的精當的課堂提問中,對課堂教學的重難點能夠有效掌握.在此過程中,教師的問題設計要目標明確,目的明晰,遵循和服從教學任務要求,做到適時適度,靈活多樣,對教材的主要內容能夠深刻地掌握.
2.課堂提問的形式要靈活,凸顯提問靈活多樣
形式多樣的課堂提問,能夠有效激起高中生主動探析、學習的內在能動情感.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緊扣教學目標要求,不拘一格,將提問的內容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進行展示,讓高中生學習數學知識始終處于積極狀態之中.如在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教學中,教師采用情境式提問法,向學生設置生活性教學情境,激發起高中生學習探知的內在情感,然后借助該現實生活教學情境,向學生提出問題“上述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呢”,自然引入新課教學內容.在“線性規劃問題基本概念”的新知講解過程中,教師又采用“循序漸進提問法”,結合簡單線性規劃問題的生活性教學情境,在講解問題案例過程中,逐步向學生提出“目標函數”、“約束條件”、“可行解”、“可行域”、“線性規劃問題”以及“最優解”的概念問題,此時,教師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提出:“通過剛才的探析,我們知道了線性規劃問題的相關基本概念,那么通過學習活動,你能找出可行解與最優解之間的關系嗎?”這樣,學生在有的放矢、形式多樣的課堂提問中,學習效能顯著提升.
3.課堂提問的外延要豐富,促進學習能力提升
篇7
關鍵詞:基礎會計;課堂教學;高職;現狀;問題;對策
1引言
在新會計準則的頒發、實行之后,社會各界重新審視了會計人才,而高職院校教師也隨之對會計教學課堂進行調整,更加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培養、訓練。高職教育者將極力創新課堂教學,以期為社會輸出優秀的會計專業人才。
2芻議高職基礎會計課堂教學的現狀
2.1重理論、輕實踐的高職會計教學體系隨著先進教育理論的深入與發展,高職院校各專業也相應地做出一系列的改革、調整。然而由于基礎會計課程具有理論性與專業性強的特征,同時大多數教師在教學理念上依然執著于傳統。這導致了基礎會計教學課程的教學活動沒有實踐的基石為鋪墊,而失去現實意義。當學生面對會計工作之時實際操作技能缺乏,而感到無從下手。縱觀當前高職院校,基礎會計課堂教學活動仍舊只是在課堂的狹小空間進行,學校沒有為學生建立實踐訓練基地。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會計知識大部分源于課本理論與教師的講授,學生對于會計的具體操作流程也只是從教師設計的情景教學中粗略地了解大概。這樣的基礎會計課堂教學,學生往往達不到新會計準則的水平標準。另外,高職院校的基礎會計知識理論性強,需要具體實際操作輔助課堂學習,否則,學生所學的知識也只能是表面上的空談、沒有實際意義。2.2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處于瓶頸期隨著先進教學理念的發展,“雙師型”作為一種新型高職教師的素質要求,而走進了高職院校的教師管理建設中。所謂雙師型教師隊伍,目前尚未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雙師型”是一種提倡理論結合實際操作技能師資建設理念。但這一種新型的師資理念在當今的高職院校發展狀況不容樂觀,其仍舊處于雛形階段。具體而言,大部分會計教師重視教育學理論、會計理論學說,而缺乏會計實際工作的充足經驗。再者,會計的實踐操作流程與內容,對于基礎會計課堂的學習至關重要,而許多教師在這一方面的薄弱造就了課堂的演示與延伸不到位,而學生自然也便無法全面地掌握相關知識。除此之外,學校忽略對教師的行業工作的培訓,沒有切實為教師提供“實戰”的環境與機會。師資建設的不足,以至于高職院校基礎會計課堂的教學水平相對較低。2.3信息化教學進行的困難與不足在信息化技術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之下,信息化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被廣泛運用于高職學府。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上更加自由化。這無疑對教師的教學設計、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要求更加高。而筆者通過深入調查,卻發現有的教師會因為準備工作的不充足,從而導致出現基礎會計課堂的信息化教學目的性不明確、課堂秩序紊亂的現象。另一方面,有的會計教師依然沿襲傳統的講授式的教學方法,讓基礎會計課堂的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3針對問題,淺析高職院校基礎會計課堂的教學對策
3.1優化教材建設新會計準則的出臺,預示著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有更加高水準的要求。高職院校作為人才輸出的重要基地,對此應該給予充分的認識與重視。而基礎會計教材,則是基礎會計課堂教育活動所圍繞的中心內容。鑒于此,高職院校的教育者需要將基礎會計教材進行調整,讓其內容更加偏向于學生未來會計業務工作實踐操作的訓練與培養。唯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加了解關于會計行業的職業要求,并且能夠初步掌握會計工作的基本情況,為將來步入會計工作行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再者,高職院校應當提倡教師開展信息化教育,讓基礎會計課堂的教育信息化,讓學生學會利用信息技術的習慣。同時,通過課內外的資源的整合,實現優秀資源共享教學,讓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需要為學生打造實踐教育基地,讓學生掌握實踐本領。同時,高職院校也可以聯系企業,為學生挖掘更多的實習空間與機會。3.2教師需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素質修養培養教師具備“雙師型”素質與專業水準,是先進教理念的要求,是一種新型的教師隊伍建設模式。高職院校需要給予重視,切實提升高職會計教師的行業實踐操作技能。唯有如此,教師方能在基礎會計課堂上更好地詮釋基礎會計課程的實踐技能與基礎知識,讓課堂教學更具實際意義。除此之外,建設雙師型的教師隊伍讓基礎會計理論知識與社會經濟相結合,更加符合社會化的發展要求。3.3教師需要豐富教學手段教育,是一項靈活性的活動。教師不能滿足原有的教學手段,讓基礎會計課堂始終保持不變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范疇與基礎會計的理論知識適當地調整課堂教學形式,讓多種教學手段兼收并蓄,從而開拓創新出新型基礎會計課堂模式。如,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情境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對比教學法等新型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這種教學方式,具有針對性,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基礎會計課堂教學更具時效性。總而言之,教師需要積極在基礎會計課堂嘗試新型的教學模式,真正提升學生的“實戰”能力。
4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高職院校基礎會計課堂存在的問題有:基礎會計教學體系重理論、輕實踐;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處于瓶頸期;信息化教學進行的困難與不足。針對問題,筆者總結、歸納基礎會計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如下:高職院校需要優化基礎會計課程的教材建設;教師需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素質修養;教師需要豐富教學手段。根據實踐的證明,以上教學策略具有實踐可操作性與意義性,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韓冰.高職教育《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現狀分析與解決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0).
篇8
關鍵詞 課堂教學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ZHU Fanghui
(College of Humanities, Xi'an Siyu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38)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ethod teachers transmit knowledge, but also the main way students learn new thing and establish the right attitude about life.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is always be a major concern of any professional teacher.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subject of supervisory inspection, analyzing the problem of studying,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furtherance of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 measure
1 大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1.1 學校方面
學校在制度管理層面體現出對教學的重要作用,管理制度合理的有效性對教師和學生及其他工作人員起著監督和激勵作用,其中對教學起著重大影響的就是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和學生的學業評價制度。首先,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教學評價的結果影響到教師的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肯定,故此,如果評價結果不能夠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激勵教學,就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目前,高等院校都采用領導評價、教師自評和學生網絡評價和座談評教的方法。但是,在其過程中,仍有流于形式的現象存在。其次,學生的學業評價。各大院校采用的是平時表現成績和最終試卷筆試成績結合的方式進行。但是筆試成績仍占主要部分。這種學業評價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平時不努力,考試抱佛腳,甚至出現考試作弊現象。
1.2 教師方面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督促者,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仍有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雖然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猶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但是在有的課堂中,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教師在課堂中滿堂灌,不留給學生思考問題和消化知識的時間,也不能夠對學生的學習問題進行及時的答疑解惑,結果導致教師覺得上課吃力,學生頭腦疲憊,教學效果不理想。第二,有些老師知識層次落后,不能夠與時俱進,專業課知識單一,基礎課知識不夠廣博,導致課堂教學出現教學語言枯燥,內容刻板,教學組織形式單調,不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第三,目前,為了加強學院建設,促進教學質量,學校為每一個班級都配備有多媒體,是希望通過多媒體教學增加課堂的層次性和豐富性,但是,多媒體的使用情況仍令人擔憂。
1.3 學生方面
目前,大學生主體為90后,他們具有與其他時代學生所沒有的特征,例如獨立而又狂傲,成熟而又盲目,理性而又沖動。這些特征均表現在了課堂行為中,由此引發了諸多問題。首先,聽課問題。由于現在手機等電子產品人人都有,所以導致學生課堂聽講不認真,出現玩手機游戲、刷微博,從而課堂的參與度不夠,老師們上課提出問題,只有少部分學生有所回應。其次,上課出勤問題。但是學生坐在教室未必是“人到心到”,心思完全不在學習上,有嚴重“隱形逃課”的狀況。再次,學生之間存在誠信問題,例如在做平時作業時,有些學生直接從網上復制;在考試時,學生投機取巧,出現考試作弊等等。
2 提高教學質量的對策
2.1 拓寬教師教學評價渠道、改革學生學業評價方法
首先,學校應多關注新教師的課堂生存狀況,發展經驗豐富的老師對新教師的幫助模式,豐富青年教師培訓模式。同時,傳統教學評價往往關注教學成效而忽視了教師自身水平有無提高。故此,學校可建立一種以自身為評價對象的發展性評價。這種評價方式關注教師的能力發展,體現了人文關懷的特色。其次,關于采用新型學業的評價辦法。如溫州醫學院在2012年度課堂教學改革項目中提出的小組積分制學業評價辦法。“小組積分制學業評價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組建團隊,建立小組學習檔案;然后制定課堂教學及小組積分制學業評價規則,并達成共同遵守的約定;最終利用每一次課堂教學環節中的討論、游戲、練習、訪談、頭腦風暴、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手段,給予表現突出的小組成員和小組集體發放加分卡,小組成員和所在小組集體獲得的加分均累計為該小組團隊積分;各小組團隊積分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分為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個等級,形成團隊成員個人的最終學業評價”小組積分制學業評價改變了傳統的終結性評價模式,把眼光關注到了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但能夠把老師從一言堂的困境中解放出來,也能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之中,極大地發揮了學習的主體性,問題解決的能力、創新實踐的能力等都能得到極大的提高,效果顯著。
2.2 加強教師教學技能的培訓工作,督促教師科研工作
對于學校來講,可以采取內外相連的方式,邀請其他院校的教授老師定期給年輕教師進行培訓指導,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技能。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及時更新自身知識結構,與時俱進。現在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渠道多樣化,不再僅僅通過課堂和書本,所以教師應該時刻關注本學科新知識點,豐厚基礎學科知識,在教學中應秉著教學相長的原則與學生互動交流。教師只有潛心學習、精心備課,豐富課堂的知識內容,使課堂氣氛真正地活躍起來,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應多元化。恰當的教學方法可以改變單一知識傳授的枯燥局面,喚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例如現在較為流行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參與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探討,關注個體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突出學生的自學活動,減少傳統教學的單一性和教師的權威性,提高教學質量。第三,教師應采用多種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對于多媒體的利用,教師應以課堂知識的內容為主,利用聲、像、圖、文等多媒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第四,教師應加強科研工作,努力申報國家科研項目。通過科研,可以使教師更加關注理論與實踐的聯系,關注自身生存狀況,促進青年教師向專家型、雙師型轉型。
2.3 嚴格學生課堂行為管理、加大學生課堂參與度
所謂“教不嚴,師之惰”。只有嚴格要求的教師才能帶出自律的學生。首先,嚴格監督學生課堂行為,通過平時作業的批改檢查學生學業問題,通過對課堂學生參與度的獎勵激勵學生勇于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課堂,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例如及時對老師所講的內容做筆記,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延長知識在頭腦中長時記憶。其次,每周開展班級主題班會,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與引導,提高學生“自我監督、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班級輿論。對于班級內班干部的建設也要切實加強。只有班干部起到優秀模范榜樣作用,才能形成班級凝聚力。再次,經過與學生的多次交談,發現大部分學生之所以不認真聽課,是因為大學的知識和中學知識不同。中學知識針對性強,大學知識寬泛,學生學習缺乏目標,往往不知道自己學習這些知識對于自己的未來有什么作用,這種現象對于文科學生來說尤為嚴重。故此,學校應根據專業實際狀況開設專業導論課程,系統地向學生講述本專業的發展以及各個板塊專業知識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 向敏,申恒運.小組積分制學業評價可行性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4):32-33.
篇9
【關鍵詞】職業中專計算機;課堂教學;詬病;問題;對策
在職業中專的課堂教學中,計算機與職業中專各學科課程優化整合的好壞,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和培養以及各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本人已經從事職業中專計算機教學工作已經多年,對其的具體操作和實施也總結了一定的經驗,并且結合教學實際,也對目前職業中專計算機課堂教學的一些詬病也做了具體、深入的分析,并為此也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計劃和解決方法。
一、集理論性和操作性為一體的計算機課程較之職業中專的其他教學課程,具有著明顯的差別
計算機課程,它具有課堂容量大、專業知識交替更新迅速、動手實際操作性較強等其他學科不具備的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專業知識、技能水平和業務素質能力的區別等等諸多原因都會造成包括教學思路、教學方法以及最終教學效果不同、學生掌握千差萬別等不同情況的現象。
1.黑板粉筆講臺傳統教學模式與學生對計算機知識和技術水平的需求之間的矛盾。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以及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很多家庭都擁有了電腦,并且實現了網上無線連接,所以學生也有條件自己主動積極接觸和學習掌握了一些簡單的計算機技能,并且有的學校,在中學和高中也都開設了計算機專業課程,因此,對于當前中職學生來說,計算機并不陌生,并且還擁有積極的興趣和學習的欲望。但是,雖然目前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最終對于計算機理論知識還是操作能力的考察幾乎為零,所以各中職學校在計算機課程的安排上也出現了千差萬別的現象,教學差異很大,或者對計算機課程的課時進行壓縮。
2.計算機教師專業知識的不足和滯后于專業課程內容的快速更新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知道,這個時代是信息時代,計算機作為一門信息化社會的前沿學科,其快速發展的態勢尤為明顯,這一特點就對計算機教師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觀念思想緊跟社會發展,與時俱進,及時更新專業課程內容知識。而又一些教師由于時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還很難再短時間內提升專業知識,因此,這種矛盾還將繼續存在。
二、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多年,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和綜合素質
可上述在職業中專的計算機教學課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不足該如何解決呢?根據本人多年一線的計算機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準確定位,講練結合。
學生從初中進入中職學校后,他們雖然沒有高考的壓力,但面臨就業的挑戰。所以,學校應該針對學生的學習目標的轉變,準確進行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定位,對計算機專業教育課程設置進行改革使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適應社會的要求。為了吸引學生主動學習計算機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實際現象進行情境創設,如:優美的背景音樂,美輪美奐的動畫效果,這樣的教學演示,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精講精練一直是計算機課程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在實際的計算機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點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
2.具體分析,因材施教。
由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對計算機的感悟能力以及接觸計算機實踐的不同等因素直接導致學生計算機基礎起點的不同。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兼顧到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嘗試用分組分層的教學方式對計算機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優化,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提高和收獲。實施教學時,對于基礎較差的學,教師應循循善誘,悉心指導,幫助他們盡快提高計算機水平;對于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沒有基礎的可以嘗試從漢字的輸入等教容易的操作開始;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從電腦繪圖等能力較高進行引導教學,這樣就會使他們都能有所提高并順利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和操作訓練。
3.消除認識誤區,組織外出學習。
針對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誤區,教師應讓學生在網上搜集有關資料,加深對計算機應用的了解,增加對計算機工具作用的認識。除此之外,還要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到使用計算機進行廣告制作、產品設計、相片處理、新聞出版、網絡媒體、辦公應用及工業控制等地方參觀,讓學生真實感受現實生活及工作中計算機的工具作用,增加學生對計算機工具作用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鉆研教材教法,不能完全照著課本進行講授,應當精講理論多搞操作,多搜集一些實例,并根據學生的水平和能力進行精心設計,以應用技能為主,不求太難,只求適當,讓絕大多數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能夠完成任務為度,使學生每節課都有具有成就感,從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上是筆者從多年的職業中專計算機實際教學中總結的幾點膚淺認識。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為了適應科技的迅猛發展,適應職業中專計算機教學內容的交替更新,我們應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共同努力,實現計算機與課堂教學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肖凌志.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華章,2010.23.
[2]袁坤峰.中專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2.79.
篇10
一、建構自信心態
對于“心理脆弱”的同學而言,要想消除害怕提問的心理,首先要鍛煉自己的意志;加強心理素質的培養,積極參加各項文體活動及社會公益活動,養成活潑、開朗、大方的性格,以獲取積極向上的自信心態。其次是理解提問的意義,正確地對待課堂提問。一般,老師設置課堂提問的目的有以下三點:1、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狀況;2、了解教師自身的教學效果;3、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見,課堂提問是“教”與“學”的雙方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徑,既然你對“提問”有結論,就應該大膽地說出來,讓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商榷。一方面可以顯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與老師進行了情感交流,使老師教學時“心中有你”,這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努力并自主地學習
對于后進生群體而言,害怕提問的根本原因是對“提問”的結果不敢定奪或不知,因而不愿或不能發表自己的見解。實際上,正因為你“不敢定奪”,才更需要老師給予評定和指教。故而,就更應該積極主動地把自己的觀點坦誠地告訴老師,通過老師的肯定或指正,達到掌握知識、理解知識的目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只有當老師掌握了真實情況,才有可能在輔導過程中“有的放矢”,幫助你解決疑難而掌握知識。另外,在學生努力尋求“提問”的結果時,一定要獨立思考,自主地判斷,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培養“不可怕”心理,體會到自己努力“跳一下就能摘到果子”的樂趣,以激發自身的內在潛質和內動力。
三、正確理解師生關系
害怕“提問”的另一個因素,是害怕老師,這是他們沒有正確理解師生關系的緣故。老師的本質是“為師為范”,既是學生的師長,又是學生的榜樣和朋友,其職責是為學生答疑解難、規謬正誤。當老師對學生“回答提問”表示不滿意、評定言詞過激時,也只是由于他們“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所致,學生不必害怕老師。要知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在為學生服務,學生在利用老師去“攀登科學高峰”。
與此同時,作為教師,在消除學生課堂提問恐懼時更應做到以下幾點:
1.增加候答時間
教師在提出問題后應將候答時間從1秒增加到3-5秒,適當延長問題解答時間,有利于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獲得,給學生更多的思維活動空間、更多的探究發現、交流合作、體驗成功的機會,是促進學生智慧生長的必然要求。當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延長侯答時間,我們可以用問題的難度系數來衡量。學生是否會答,教師可以結合平時的了解,從舉手人數和學生的肢體語言判斷出來。
2.重視答題技巧
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在師生互動中生成的,教師處理學生回答的技巧直接影響著學生回答問題的數量和質量。(1)留白,即點撥時不完全到位,留給再思考空間;(2)誤解,即故意不正確理解學生問答,將其引向“歧途”;(3)反問,即提出與學生不一致的意見,促其反思;(4)追問;即利用學生的回答再問,使其深思;(5)反斷;即故意對學生問答作相反的評價,促其自疑;(6)假設,即根據學生回答假設某種情況,供其想象;(7)延遲評價,這會給不同意見的發表提供機會。
3.營造心理安全的環境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課堂提問的策略